- 850.33 KB
- 11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COMPULSORYPROVISIONSOFWAT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S(2016年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制组编
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TheCompulsoryProvisionsOfWaterEngineeringConstructionStandards(2016年版)《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编制组编
前言《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以下简称《强制性条文》)的发布与实施是水利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重要措施,是水利工程建设全过程中的强制性技术规定,是参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各方必须执行的强制性技术要求,也是政府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的技术依据。《强制性条文》的内容,是直接涉及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水利工程安全、环境保护、能源和资源节约及其他公众利益,且必须执行的技术条款。实践证明,《强制性条文》自2000年实施以来,对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水利标准化体制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利工程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部于2012年印发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管理办法(试行)》(水国科〔2012〕54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强制性条文》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做出了具体规定。按照《管理办法》规定,从2012年12月开始,制定强制性条文的工作机制由从批准颁布的现行标准中摘录、集中审查、汇编发布的工作方式,调整为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与修订的送审、报批阶段,明确规定对强制性条文进行审查、审定的要求,并要求在出版发行的标准文本中用黑体字标识。将强制性条文审查、审定的关口前移,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强制性条文制定机制,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和监督检查更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方便强制性条文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在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的指导下,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组织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编写了《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本次汇编收录的水利工程建设标准发布日期截至2015年12月31日,包括未修订标准和新制定与修订标准,未修订标准以2010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中相应的强制性条文为依据,新制定与修订的标准以近期批准颁布的标准中明确用黑体字列出的强制性条文为依据。2016年版《强制性条文》是以2010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篇章框架为基础,其章节内技术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水利行业标准和其他行业标准排序,同级标准按照标准顺序号排序。2016年版《强制性条文》,共涉及98项水利工程建设标准、614条强制性条文。在2016年版《强制性条文》的编制中,得到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等部门的指导,以及有关专家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示谢意。在执行强制性条文的过程中,应注意将强制性条文与所摘录标准结合使用,避免断章取义;当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内容在标准修订后发生变化时,应按修订后的强制性条文执行;还应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及时将遇到的问题反馈至我院,传真:010-63206755,E-mail:jsbz@giwp.org.cn。
目录前言第一篇水利工程设计11水文31-1水文测验31-2水文计算42工程勘测53工程规划123-1流域(区域)规划123-2防洪标准124工程设计144-1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144-2洪水标准和安全超高214-3稳定与强度304-4抗震474-5挡水、蓄水建筑物484-6输水、泄水建筑物504-7水电站建筑物524-8防火524-9安全监测534-10工程管理设计545机电与金属结构555-1电气555-2金属结构61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656-1环境保护656-2水土保持666-3征地移民68第二篇水利工程施工727土石方工程737-1开挖737-2锚固与支护737-3疏浚与吹填748混凝土工程759灌浆工程77
第三篇劳动安全与卫生7810劳动安全7911卫生102第四篇水利工程验收10612质量检查10713验收108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109
第一篇水利工程设计·1·
1水文1水文1-1水文测验1-1-1《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93a)2.2.15水文测验河段应设立保护标志。在通航河道测流,应根据需要设立安全标志。严重漫滩的河流,可在滩地固定垂线上设标志杆,其顶部应高出历年最高洪水位以上。1-1-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L276—2002a)4.1.1水文测站设施建设应分别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当出现防洪标准相应洪水时,应能保证设施设备、建筑物不被淹没、冲毁,人身安全有保障。当发生测洪标准相应洪水时,水文(水位)设施设备应能正常运行,测站测报工作应能正常开展。b)4.1.2水文(水位)站的防洪、测洪建设标准应根据水文测站级别划分原则和水文(水位)站的重要性,按表4.1.2的规定执行。表4.1.2水文(水位)站防洪、测洪建设标准等级防洪标准测洪标准大河重要控制站高于100年一遇,或不低于近5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和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大河一般控制站50年一遇至100年一遇,或不低于近3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高于30年一遇,或不低于当地和下游保护区防洪标准区域代表站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20年一遇至30年一遇小河站30年一遇至50年一遇10年一遇至20年一遇c)4.1.3水文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防洪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非平原河网地区,测站岸上观测设施和站房应建在表4.1.2规定的防洪标准洪水水位1.0m以上;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高于堤顶高程;平原河网地区按需建设;雨量、蒸发及其他气象要素观测场地高程宜设置在相应洪水水位以上。3测站专用变压器、专用供电线路、专用通信线路及通信天线应建在历年最高洪水位3.0m以上。4测验河段、码头应有保护措施,确保出现高洪水位时不因崩岸或流冰而导致岸边设施和观测道路被毁。5沿海地区的水文基础设施应能抵御十二级台风。d)4.1.4水文测站测洪标准与报汛设施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1水位监测应能观测到历史最髙最低水位。测验河段有堤防的测站,应能测记到高于堤防防洪标准的水位。水位自记设施应能测记到表4.1.2规定测洪标准相应的水位。e)6.9.4对于水文测站从事水上作业人员,应配备救生衣等。1-1-3《水文缆道测验规范》SL443—2009a)3.1.5为确保缆道操作与运行安全,测站应根据需要配备下列装置:·3·
1水文1水平、垂直运行系统的制动装置。2极高、极远、极近的标志或限位保护装置,限位保护装置应独立于正常操作系统。3在通航河流进行测验时,应按航道部门的规定设置明显的测量标志。4夜间测验时的照明装置。1-2水文计算1-2-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a)1.0.9对设计洪水计算过程中所依据的基本资料、计算方法及其主要环节、采用的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论证成果的合理性。b)2.1.2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潮位资料和流域、河道特征资料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对水尺零点高程变动情况及大洪水年份的浮标系数、水面流速系数、推流借用断面情况等应重点检查和复核,必要时还应进行调查和比测。c)2.2.1洪水系列应具有一致性。当流域内因修建蓄水、引水、提水、分洪、滞洪等工程,大洪水时发生堤防溃决、溃坝等,明显改变了洪水过程,影响了洪水系列的一致性;或因河道整治、水尺零点高程系统变动影响水(潮)位系列一致性时,应将系列统一到同一基础。d)2.3.5对插补延长的洪水、暴雨和潮位资料,应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论证,检查其合理性。e)2.4.1对搜集的历史洪水、潮位、暴雨资料及其汇编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对历史洪水洪峰流量应进行复核,必要时应补充调查和考证;对近期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水及特大潮,应进行调查。f)3.4.5分期设计洪水计算时,历史洪水重现期应在分期内考证,其重现期不应短于在年最大洪水系列中的重现期。g)4.3.1由设计暴雨计算设计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计算可能最大洪水时,应充分利用设计流域或邻近地区实测的暴雨、洪水对应资料,对产流和汇流计算方法中的参数进行率定,并分析参数在大洪水时的特性及变化规律。参数率定与使用方法应一致;洪水过程线的分割与回加应一致。不同方法的产流和汇流参数不应任意移用。h)4.3.7由设计暴雨计算的设计洪水或由可能最大暴雨计算的可能最大洪水成果,应分别与本地区实测、调查的大洪水和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检查其合理性。1-2-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a)2.2.1计算依据的流域特征和水文测验、整编、调查资料,应进行检查。对重要资料,应进行重点复核。对有明显错误或存在系统偏差的资料,应予改正,并建档备查。对采用资料的可靠性,应作出评价。b)5.3.1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应拟定设计断面工程修建前天然河道的水位流量关系。水位高程系统应与工程设计采用的高程系统一致。c)5.3.7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外延,应利用实测大断面、洪水调查等资料,根据断面形态、河段水力特性,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拟定。低水延长,应以断流水位控制。·3·
2工程勘测2工程勘测2-0-1《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a)5.2.7工程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坝高大于200m的工程或库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地区且坝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应进行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5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应包括工程使用期限内,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工程场地基岩的地震动参数。b)6.2.2可溶岩区水库严重渗漏地段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可溶岩层、隔水层及相对隔水层的厚度、连续性和空间分布。4主要渗漏地段或主要渗漏通道的位置、形态和规模,喀斯特渗漏的性质,估算渗漏量,提出防渗处理范围、深度和处理措施的建议。c)6.2.3非可溶岩区水库严重渗漏地段勘察,应查明断裂带、古河道、第四纪松散层等渗漏介质的分布及其透水性,确定可能发生严重渗漏的地段、渗漏量及危害性,提出防渗处理范围和措施的建议。d)6.2.5水库浸没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4对于农作物区,应根据各种现有农作物的种类、分布,查明土壤盐渍化现状,确定地下水埋深临界值。5对于建筑物区,应根据各种现有建筑物的类型、数量和分布,查明基础类型和埋深,确定地下水埋深临界值。查明黄土、软土、膨胀土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分布情况、性状和土的冻结深度,评价其影响。6确定浸没的范围及危害程度。e)6.2.7水库库岸滑坡、崩塌和坍岸区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水库区对工程建筑物、城镇和居民区环境有影响的滑坡、崩塌的分布、范围、规模和地下水动态特征。2查明库岸滑坡、崩塌和坍岸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调查库岸水上、水下与水位变动带稳定坡角。3查明坍岸区岸坡结构类型、失稳模式、稳定现状,预测水库蓄水后坍岸范围及危害性。4评价水库蓄水前和蓄水后滑坡、崩塌体的稳定性,估算滑坡、崩塌入库方量、涌浪高度及影响范围,评价其对航运、工程建筑物、城镇和居民区环境的影响。f)6.2.10泥石流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组成、分布范围、储量及流通区、堆积区的地形地貌特征。g)6.2.12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79·
2工程勘测当可行性研究阶段预测有可能发生水库诱发地震时,应对诱发地震可能性较大的地段进行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论证,校核可能发震库段的诱震条件,预测发震地段、类型和发震强度,并应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作出评价。2对需要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的工程,应进行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台网总体方案设计。台网布设应有效控制库首及水库诱发地震可能性较大的库段,监测震级(ML)下限应为0.5级左右。台网观测宜在水库蓄水前1~2年开始。h)6.3.1土石坝坝址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坝基河床及两岸覆盖层的层次、厚度和分布,重点查明软土层、粉细砂、湿陷性黄土、架空层、漂孤石层以及基岩中的石膏夹层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情况。4查明坝基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埋深,含水层或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变化和空间分布,岩土体渗透性。重点查明可能导致强烈漏水和坝基、坝肩渗透变形的集中渗漏带的具体位置,提出坝基防渗处理的建议。7查明坝区喀斯特发育特征,主要喀斯特洞穴和通道的分布规律,喀斯特泉的位置和流量,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提出防渗处理范围的建议。i)6.4.1混凝土重力坝(砌石重力坝)坝址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断层、破碎带、断层交汇带和裂隙密集带的具体位置、规模和性状,特别是顺河断层和缓倾角断层的分布和特征。4查明岩体风化带和卸荷带在各部位的厚度及其特征。5查明坝基、坝肩岩体的完整性、结构面的产状、延伸长度、充填物性状及其组合关系。确定坝基、坝肩稳定分析的边界条件。9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学性质,评价其对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j)6.5.1混凝土拱坝(砌石拱坝)坝址的勘察内容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4.1条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与拱座岩体有关的岸坡卸荷、岩体风化、断裂、喀斯特洞穴及溶蚀裂隙、软弱层(带)、破碎带的分布与特征,确定拱座利用岩面和开挖深度,评价坝基和拱座岩体质量,提出处理建议。3查明与拱座岩体变形有关的断层、破碎带、软弱层(带)、喀斯特洞穴及溶蚀裂隙、风化、卸荷岩体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提出处理建议。4查明与拱座抗滑稳定有关的各类结构面,特别是底滑面、侧滑面的分布、性状、连通率,确定拱座抗滑稳定的边界条件,分析岩体变形与抗滑稳定的相互关系,提出处理建议。k)6.6.1溢洪道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溢洪道地段地层岩性,特別是软弱、膨胀、湿陷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和架空层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性。2查明溢洪道地段的断层、裂隙密集带、层间剪切带和缓倾角结构面等的性状及分布特征。l)6.7.1地面厂房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厂址区地层岩性,特别是软弱岩类、膨胀性岩类、易溶和喀斯特化岩层以及湿陷性土、膨胀土、软土、粉细砂、架空层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性。厂址地基为可能地震液化土层时,应进行地震液化判别。·79·
2工程勘测3查明厂址区断层、破碎带、裂隙密集带、软弱结构面、缓倾角结构面的性状、分布、规模及组合关系。m)6.8.1地下厂房系统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厂址区岩层的产状、断层破碎带的位置、产状、规模、性状及裂隙发育特征,分析各类结构面的组合关系。4查明厂址区水文地质条件,含水层、隔水层、强透水带的分布及特征。可溶岩区应查明喀斯特水系统分布,预测掘进时发生突水(泥)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和对围岩稳定的影响,提出处理建议。8查明岩层中的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的赋存情况。n)6.9.1隧洞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隧洞沿线岩层产状、主要断层、破碎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的位置、规模、性状及其组合关系。隧洞穿过活断层时应进行专门研究。4查明隧洞沿线的地下水位、水温和水化学成分,特别要查明涌水量丰富的含水层、汇水构造、强透水带以及与地表溪沟连通的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密集带和喀斯特通道,预测掘进时突水(泥)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提出处理建议。提出外水压力折减系数。5可溶岩区应查明隧洞沿线的喀斯特发育规律、主要洞穴的发育层位、规模、充填情况和富水性。洞线穿越大的喀斯特水系统或喀斯特洼地时应进行专门研究。10查明压力管道地段上覆岩体厚度和岩体应力状态,高水头压力管道地段尚应调查上覆山体的稳定性、侧向边坡的稳定性、岩体的地质结构特征和高压水渗透特性。11查明岩层中有害气体或放射性元素的赋存情况。o)6.10.1导流明渠及围堰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地层岩性特征。基岩区应查明软弱岩层、喀斯特化岩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第四纪沉积物应查明其厚度、物质组成,特别是软土、粉细砂、湿陷性黄土和架空层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性。p)6.11.1通航建筑物的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岩基上的通航建筑物应查明软岩、断层、层间剪切带、主要裂隙及其组合与地基、边坡的关系,提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评价地基、开挖边坡的稳定性。3土基上的通航建筑物应对地基的沉陷、湿陷、抗滑稳定、渗透变形、地震液化等问题作出评价。q)6.12.1边坡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2岩质边坡尚应查明岩体结构类型,风化、卸荷特征,各类结构面和软弱层的类型、产状、分布、性质及其组合关系,分析对边坡稳定的影响。r)6.13.1渠道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渠道沿线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分布,地下水补排关系和水位,特别是强透水层和承压含水层等对渠道渗漏、涌水、渗透稳定、浸没、沼泽化、湿陷等的影响以及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4·79·
2工程勘测查明渠道沿线地下采空区和隐藏喀斯特洞穴塌陷等形成的地表移动盆地,地震塌陷区的分布范围、规模和稳定状况,并评价其对渠道的影响。对于穿越城镇、工矿区的渠段,还应探明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s)6.14.1水闸及泵站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1查明水闸及泵站场址区的地层岩性,重点查明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红黏土、冻土、石膏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分布范围、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基岩埋藏较浅时应调查基岩面的倾斜和起伏情况。3查明场址区滑坡、潜在不稳定岩体以及泥石流等物理地质现象。t)6.15.1深埋长隧洞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9.1条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1基本查明可能产生高外水压力、突涌水(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2基本查明可能产生围岩较大变形的岩组及大断裂破碎带的分布及特征。3基本查明地应力特征,并判别产生岩爆的可能性。4基本查明地温分布特征。u)6.19.2移民新址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查明新址区及外围滑坡、崩塌、危岩、冲沟、泥石流、坍岸、喀斯特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及规模,分析其对新址区场地稳定性的影响。3查明生产、生活用水水源、水量、水质及开采条件。v)9.4.1渗漏及渗透稳定性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土石坝坝体渗漏及渗透稳定性应查明下列内容:1)坝体填筑土的颗粒组成、渗透性、分层填土的结合情况,特别是坝体与岸坡接合部位填料的物质组成、密实性和渗透性。2)防渗体的颗粒组成、渗透性及新老防渗体之间的结合情况,评价其有效性。5)坝体下游坡渗水的部位、特征、渗漏量的变化规律及渗透稳定性。6)坝体塌陷、裂缝及生物洞穴的分布位置、规模及延伸连通情况。2坝基及坝肩岩土体渗漏及渗透稳定性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4)古河道及单薄分水岭等的分布情况。5)两岸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地下水位低槽带与漏水点的关系。渗漏量与库水位的相关性。w)9.4.3不稳定边(岸)坡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2不稳定边坡的分布范围、边界条件、规模、地质结构和地下水位。3潜在滑动面的类型、产状、力学性质及与临空面的关系。x)9.4.5坝(闸)基及坝肩抗滑稳定勘察应查明下列内容:1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特别是缓倾角结构面及其他不利结构面的分布、性质、延伸性、组合关系及与上、下岩层的接触情况,确定坝(闸)基及坝肩稳定分析的边界条件。3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特征。y)9.4.8坝体变形与地基沉降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查明土石坝填筑料的物质组成、压实度、强度和渗透特性。2查明坝体滑坡、开裂、塌陷等病害险情的分布位置、范围、特征、成因,险情发生过程与抢险措施,运行期坝体变形位移情况及变化规律。3·79·
2工程勘测查明地基地层结构、分布、物质组成,重点查明软土、湿陷性土等工程性质不良岩土层的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特性,可溶岩区喀斯特洞穴的分布、充填情况及埋藏深度。2-0-2《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a)5.2.9溶洼水库和溶洞水库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库盆区主要消水洞穴(隙)的分布位置、性质、规模及与库外连通程度,被掩埋的地面塌坑、溶井和其他消泄水点情况等。5查明堵体部位覆盖层的类型、性质和厚度,喀斯特洞隙发育规律和管道枝叉的连通情况。在利用洞周岩壁挡水时,应调查洞周岩壁的完整情况、有效厚度及其支承稳定性。b)6.3.5对施工中可能遇到危及施工或建筑物安全的有关地质现象,应及时进行预测和预报,其重点内容是:1根据基坑开挖所揭露的土层情况,预测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特殊土层的分布位置、高程、厚度,及可能发生的边坡滑动、塌陷、基坑涌水、涌砂和地基顶托等不利现象。2预测洞室掘进中可能遇到的重大塌方、碎屑流、突水或其他地质灾害发生的部位。3根据边坡开挖后所揭露的岩土性质和不利结构面的分布情况,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边界条件,对施工期的监测提出建议。2-0-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a)4.3.1新建堤防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4查明堤基相对隔水层和透水层的埋深、厚度、特性及与江、河、湖、海的水力连系,调查沿线泉、井分布位置及其水位、流量变化规律,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质及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5基本查明堤线附近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渊、潭、塘等的性状、位置、分布范围,分析其对堤基渗漏、稳定的影响。b)4.3.2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勘察除应满足本标准4.3.1条的规定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复核堤基险情隐患分布位置、范围、特征,调查堤外滩地形、微地貌特征和宽度,堤内决口冲刷坑和决口扇分布位置、范围等。2查明拟加固堤基临时堵体、决口口门淤积物等的分布位置、特征等,查明段因出险而引起的堤基地质条件变化情况。c)4.3.3涵闸工程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3查明闸基透水层、相对隔水层的厚度、埋藏条件、渗透性及其与地表水体的水力连系,地下水位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及地表水质并评价其对混凝土的腐蚀性。4查明闸址处埋藏的古河道、古冲沟、土洞等的特性、分布范围,危及涵闸的滑坡、崩塌等物理地质现象的分布位置、规模和稳定性,评价其对闸基渗漏、稳定的影响。d)4.3.4堤岸的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2基本查明拟护堤岸段岸坡的地质结构、各地层的岩性、空间分布规律,评价其抗冲性能,确定各土(岩)层的物理办学参数,注意特殊土层、粉细砂层等的分布情况及其性状,不利界面的形态。·79·
2工程勘测e)5.3.13钻孔完成后必须封孔(长期观测孔除外),封孔材料和封孔工艺应根据当地实际经验或试验资料确定。f)8.0.2天然建筑材料产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原则:3土料产地距堤脚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严禁因土料开采引起堤防渗透变形和抗滑稳定问题。2-0-4《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a)12.3.1钻孔竣工验收后应按技术要求进行封孔,应采用32.5级以上水泥配制砂浆封孔,但小口径钻孔要用水泥浆封孔。2-0-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SL313—2004a)4.3.2施工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与原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结论有较大出入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2基坑可能出现的管涌、流土或大量涌水。b)5.1.1岩质洞室围岩地质巡视内容应包括基本地质条件,并应侧重以下方面:9在深埋洞段或高地应力区,收集地应力测试资料,调查片帮、岩爆、内鼓、弯折变形地段的地质条件,观察记录片帮、岩爆的规模、延续时间、岩块大小、形状及岩爆发生时间与施工掘进的关系。10在地温异常区,收集地温和洞温资料。12在有害气体赋存区的洞段,收集有害气体监测资料。c)5.3.1遇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超前地质预报:1深埋隧洞和长隧洞。2开挖揭露的地质情况与前期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有较大出入。3预计开挖前进方向可能遇到重大不良地质现象(断层破碎带、喀斯特、软弱层带、含有害气体的地层、突泥、突水等)。d)5.3.2遇下列现象时,应对其产生原因、性质和可能的危害作出分析判断,并及时进行预报:1围岩不断掉块,洞室内灰尘突然增多,支撑变形或连续发出响声。2围岩顺裂缝错位、裂缝加宽、位移速率加大。3出现片帮、岩爆或严重鼓胀变形。4出现涌水、涌沙、涌水量增大、涌水突然变浑浊现象,地下水化学成分产生明显变化。5干燥岩质洞段突然出现地下水流,渗水点位置突然变化,破碎带水流活动加剧,土质洞段含水量明显增大。6地温突然发生变化,洞内突然出现冷空气对流。7钻孔时,纯钻进速度加快且钻孔回水消失、经常发生卡钻。e)5.3.3施工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未开挖洞段的地质情况和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79·
2工程勘测2可能出现坍塌、崩落、岩爆、膨胀、涌沙、突泥、突水的位置、规模及发展趋势,含有害气体地层的位置。f)6.3.1遇下列现象时,应对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性质和可能的危害作出分析判断,并及时进行预报:1边坡上不断出现小塌方、掉块、小错动、弯折、倾倒、反翘等现象,且有加剧趋势。2边坡上出现新的张裂缝或剪切裂缝,下部隆起、胀裂。3坡面开裂、爆破孔错位、原有裂隙扩展和错动。4坡面水沿裂隙很快漏失,沿软弱结构面的湿度增加。5地下水水位、出露点的流量突变,出现新的出露点,水质由清变浑。6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出现异常。7土质边坡出现管涌、流土等现象。g)6.3.2施工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边坡中可能失稳岩(土)体的位置、体积、几何边界和力学参数。2边坡可能的变形和失稳的形式、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h)7.3.2施工地质预报应包括下列内容:1与原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和结论有较大出入的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2可能产生异常涌水、涌沙的部位。2-0-6《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a)4.10.3资料解释应符合下列要求:4环境γ辐射防护应以正当化、最优化和个人剂量限值的综合防护为原则,摒弃阈值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照射,辐射防护标准应依据GB18871执行。·79·
3工程规划3工程规划3-1流域(区域)规划3-1-1《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a)5.3.5在血吸虫病疫区及其可能扩散影响的毗邻地区,农田水利规划应包括水利血防措施规划。1从有钉螺水域引水的涵闸、泵站,应设置沉螺池等防螺工程措施。2在堤防工程规划中,堤身应设防螺平台,并采用硬化护坡等工程措施;应填平堤防管理范围内的坑塘、洼地;堤防临湖滩地的宽度大于200mm时,应在堤防管理范围以外,设置防螺隔离沟。3灌溉渠道应因地制宜地选用渠道硬化、暗渠、暗管、在上下级渠道衔接处设沉螺池等工程措施。3-2防洪标准3-2-1《防洪标准》GB50201—2014a)5.0.4当工矿企业遭受洪水淹没后,可能爆炸或导致毒液、毒气、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大量泄漏、扩散时,其防洪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中、小型工矿企业,应采用本标准表5.0.1中I等的防洪标准;2对于特大、大型工矿企业,除采用本标准表5.0.1中I等的上限防洪标准外,尚应采取专门的防护措施;3对于核工业和与核安全有关的厂区、车间及专门设施,应采用高于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表5.0.1工矿企业的防护等级和防洪标准防护等级工矿企业规模防洪标准[重现期(年)]I特大型200~100II大型100~50III中型50~20IV小型20~10注各类工矿企业的规模按国家现行规定划分。b)6.1.2经过行、蓄、滞洪区铁路的防洪标准,应结合所在河段、地区的行、蓄、滞洪区的要求确定,不得影响行、蓄、滞洪区的正常运用。c)6.2.2经过行、蓄、滞洪区公路的防洪标准,应结合所在河段、地区的行、蓄、滞洪区的要求确定,不得影响行、蓄、滞洪区的正常运用。·79·
3工程规划d)6.3.5当河(海)港区陆域的防洪工程是城镇防洪工程的组成部分时,其防洪标准不应低于该城镇的防洪标准。e)6.5.4经过行、蓄、滞洪区的管道工程的防洪标准,应结合所在河段、地区的行、蓄、滞洪区的要求确定,不得影响行、蓄、滞洪区的正常运用。f)7.2.4最终确定的核电厂设计基准洪水位不应低于有水文记录或历史上的最高洪水位。g)11.3.1水库工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和坝型,按表11.3.1确定。h)11.3.3土石坝一旦失事将对下游造成特别重大的灾害时,1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应采用可能最大洪水或10000年一遇。表11.3.1水库工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标准水工建筑物级别防洪标准[重现期(年)]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滨海区设计校核设计校核混凝土坝、浆砌石坝土坝、堆石坝11000~5005000~2000可能最大洪水(PMF)或10000~5000300~1002000~10002500~1002000~10005000~2000100~501000~3003100~501000~5002000~100050~20300~100450~30500~2001000~30020~10100~50530~20200~100300~2001050~20i)11.8.3堤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安全裕度。3-2-2《河道整治设计规范》GB50707—2011a)4.1.3整治河段的防洪、排涝、灌溉或航运等的设计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1整治河段的防洪标准应以防御洪水或潮水的重现期表示,或以作为防洪标准的实际年型洪水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防洪规划。2整治河段的排涝标准应以排除涝水的重现期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排涝规划。3整治河段的灌溉标准应以灌溉设计保证率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灌溉规划。4整治河段的航运标准应以航道的等级表示,并应符合经审批的航运规划。5整治河段的岸线利用应与岸线控制线、岸线利用功能分区的控制要求相一致,并应符合经审批的岸线利用规划。6当河道整治设计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设计标准时,应协调各标准间的关系。·79·
4工程设计4工程设计4-1工程等别与建筑物级别4-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a)2.0.2引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引水流量的大小,按表2.0.2确定。表2.0.2引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IIIIIIIVV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引水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b)2.0.3提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单站装机流量或单站装机功率的大小,按表2.0.3确定。当提水枢纽工程按单站装机流量和单机装机功率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等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等别确定。表2.0.3提水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IIIIIIIVV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单站装机流量(m3/s)>200200~5050~1010~2<2单站装机功率(MW)3030~1010~11~0.1<0.1注“装机”系指包括备用机组在内的全部机组。c)2.0.5灌溉渠道或排水沟的级别应根据灌溉或排水流量的大小,按表2.0.5确定。对灌排结合的渠道工程,当按灌溉和排水流量分属两个不同工程级别时,应按其中较高的级别确定。表2.0.5灌排渠沟工程分级指标工程级别12345灌溉流量(m3/s)>300300~100100~2020~5<5引水流量(m3/s)>500500~200200~5050~10<10d)2.0.6水闸、渡槽、倒虹吸、涵洞、隧洞、跌水与陡坡等灌排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过水流量的大小,按表2.0.6确定。表2.0.6灌排建筑物分级指标工程级别12345过水流量(m3/s)>300300~100100~2020~5<5e)2.0.7在防洪堤上修建的引水、提水工程及其他灌排建筑物,或在挡潮堤上修建的排水工程,其级别不得低于防洪堤或挡潮堤的级别。f)2.0.8倒虹吸、涵洞等灌排建筑物与公路或铁路交叉布置时,其级别不得低于公路或铁路的级别。·79·
4工程设计4-1-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a)2.l.1水利水电工程的等别,应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按表2.1.1确定。表2.1.1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工程规模水库总库容(108m3)防洪治涝灌溉供水发电保护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保护农田(104亩)治涝面积(104亩)灌溉面积(104亩)供水对象重要性装机容量(104kW)I大(1)型≥10特别重要≥500≥200≥150特别重要≥120II大(2)型10~1.0重要500~100200~60150~50重要120~30III中型1.0~0.10中等100~3060~1550~5中等30~5IV小(1)型0.10~0.01一般30~515~35~0.5一般5~1V小(2)型0.01~0.001<5<3<0.5<1注1.水库总库容指水库最高水位以下的静库容。2.治涝面积和灌溉面积均指设计面积。b)2.1.2对综合利用的水利水电工程,当按各综合利用项目的分等指标确定的等别不同时,其工程等别应按其中最高等别确定。c)2.2.1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其所在工程的等别和建筑物的重要性,按表2.2.1确定。表2.2.1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I13II23III34IV45V55d)2.2.2失事后损失巨大或影响十分严重的水利水电工程的2~5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提高一级;失事后造成损失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的1~4级主要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经过论证并报主管部门批准,可降低一级。e)2.2.3水库大坝按2.2.1规定为2级、3级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如坝高超过表2.2.3指标,其级别可提高一级,但洪水标准可不提高。表2.2.3水库大坝提级指标级别坝型坝高(m)级别坝型坝高(m)2土石坝903土石坝7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13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100注级别指按表2.2.1确定的级别。·79·
4工程设计f)2.2.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使用的临时性挡水和泄水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临时性建筑物规模,按表2.2.6确定。表2.2.6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级别级别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年)临时性水工建筑物规模高度(m)库容(108m3)3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3>50>1.041、2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3~1.550~151.0~0.153、4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1.5<15<0.1g)2.2.7当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根据表2.2.6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其级别应按其中最高级别确定。但对3级临时性水工建筑物,符合该级别规定的指标不得少于两项。4-1-3《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a)2.1.1平原区水闸枢纽工程应根据水闸最大过闸流量及其防护对象的重要性划分等别,其等别应按表2.1.1确定。表2.1.1平原区水闸枢纽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IIIIIIIVV规模大(1)型大(2)型中型小(1)型小(2)型最大过闸流量(m3/s)≥50005000~10001000~100100~20<20防护对象的重要性特别重要重要中等一般—注:当按表列最大过闸流量及防护对象重要性分别确定的等别不同时,工程等别应经综合分析确定。规模巨大或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的水闸枢纽工程,其等别应经论证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确定。4-1-4《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a)3.1.1整体布置进水口建筑物级别应分别与所在大坝、河床式水电站、拦河闸等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同。独立布置进水口建筑物级别应根据进水口功能和规模按表3.1.1确定,对于堤防涵闸式进水口级别还应符合《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并按较高者确定。·79·
4工程设计表3.1.1独立布置进水口建筑物级别进水口功能水电站进水口泄洪工程进水口灌溉工程进水口供水工程进水口建筑物级别装机容量(MW)库容(亿m3)灌溉面积(万亩)重要性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规模≥1200≥10≥150特别重要131200~30010~1150~50重要23300~501~0.150~5中等3450~100.1~015~0.5一般45<100.01~0.001<0.5554-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a)3.2.1导流建筑物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工程规模划分为3~5级,具体按表3.2.1确定。表3.2.1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级别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年)导流建筑物规模围堰高度(m)库容(108m3)3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3>50>1.041级、2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总工期和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5~315~500.1~1.053级、4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1.5<15<0.1注1:导流建筑物包括挡水和泄水建筑物,两者级别相同。注2:表列四项指标均按导流分期划分,保护对象一栏中所列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系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划分。注3:有、无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均系针对施工期而言,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系指施工期不应过水的土石坝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注4:使用年限系指导流建筑物每一导流分期的工作年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导流分期共用的导流建筑物,如分期导流一期、二期共用的纵向围堰,其使用年限不能叠加计算。注5:导流建筑物规模一栏中,围堰高度指挡水围堰最大高度,库容指堰前设计水位所拦蓄的水量,两者应同时满足。b)3.2.2当导流建筑物根据表3.2.1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3级导流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c)3.2.4应根据不同的导流分期按表3.2.1划分导流建筑物级别;同一导流分期中的各导流建筑物级别,应根据其不同作用划分;各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相同,以主要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为准。·79·
4工程设计4-1-6《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a)3.1.1水工建筑物中的挡土墙级别,应根据所属水工建筑物级别按表3.1.1确定。表3.1.1水工建筑物中的挡土墙级别划分所属水工建筑物级别主要建筑物中的挡土墙级别次要建筑物中的挡土墙级别113223334注:主要建筑物中的挡土墙是指一旦失事将直接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安全或严重影响工程效益的挡土墙;次要建筑物中的挡土墙是指失事后不致直接危及所属水工建筑物安全或对工程效益影响不大并易于修复的挡土墙。b)3.1.4位于防洪(挡潮)堤上具有直接防洪(挡潮)作用的水工挡土墙,其级别不应低于所属防洪(挡潮)堤的级别。4-1-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a)3.2.2边坡的级别应根据相关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及边坡与水工建筑物的相互间关系,并对边坡破坏造成的影响进行论证后按表3.2.2的规定确定。表3.2.2边坡的级别与水工建筑物级别的对照关系建筑物级别对水工建筑物的危害程度严重较严重不严重较轻边坡级别11234.5223453345445注1: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完全破坏或功能完全丧失。注2:较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遭到较大的破坏或功能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需进行专门的除险加固后才能投入正常运用。注3:不严重:相关水工建筑物遭到一些破坏或功能受到一些影响,及时修复后仍能使用。注4:较轻:相关水工建筑物仅受到很小的影响或间接地受到影响。b)3.2.3若边坡的破坏与两座及其以上水工建筑物安全有关,应分别按照3.2.2条的规定确定边坡级别,并以最咼的边坡级别为准。4-1-8《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2008a)9.2.1调水工程的等别,应根据工程规模、供水对象在地区经济社会中的重要性,按表9.2.1综合研究确定。表9.2.1调水工程分等指标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分等指标供水对象重要性引水流量(m3/s)年引水量(亿m3)灌溉面积(万亩)I大(1)型特别重要≥50≥10≥150·79·
4工程设计续表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分等指标供水对象重要性引水流量(m3/s)年引水量(亿m3)灌溉面积(万亩)II大(2)型重要50~1010~3150~50III中型中等10~23~150~5IV小型一般<2<1<5b)9.2.2以城市供水为主的调水工程,应按供水对象重要性、引水流量和年引水量三个指标拟定工程等别,确定等别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以农业灌溉为主的调水工程,应按灌溉面积指标确定工程等别。4-1-9《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a)3.1.1渠系建筑物的级别,应参照GB50288—99渠道级别划分标准,按表3.1.1确定,且不应低于其所在渠道的工程级别。表3.1.1渠系建筑物的分级指标渠系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流量(m3/s)>300300~100100~2020~5<54-1-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a)3.1.1导流建筑物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划分为3~5级,具体按表3.1.1确定。表3.1.1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级别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年)导流建筑物规模围堰高度(m)库容(亿m3)3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3>50>1.041级、2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总工期和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5~315~500.1~1.053级、4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1.5<15<0.1注1:导流建筑物包括挡水和泄水建筑物,联合运用的挡水和泄水建筑物级别一般相同。注2:表列四项指标均按导流分期划分,保护对象一栏中所列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系按SL252划分。注3:有、无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均系针对施工期而言,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系指施工期不应过水的土石坝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注4:使用年限系指导流建筑物每一导流分期的工作年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导流分期共用的导流建筑物,如分期导流一期、二期共用的纵向围堰,其使用年限不能叠加计算。注5:·79·
4工程设计导流建筑物规模一栏中,围堰高度指挡水围堰最大高度,库容指堰前设计水位所拦蓄的水量,两者应同时满足。b)3.1.2当导流建筑物根据表3.1.1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3级导流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c)3.1.4应根据不同的导流分期按表3.1.1划分导流建筑物级别;同一导流分期中的各导流建筑物级别,应根据其不同作用划分。d)3.1.6过水围堰级别应按表3.1.1确定,该表中的各项指标以过水围堰挡水情况作为衡量依据。e)3.2.2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导流建筑物设计级别与洪水标准仍应按表3.1.1及表3.2.1的规定执行;但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表3.2.1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单位:重现期(年)导流建筑物类型导流建筑物级别345土石结构50~2020~1010~5混凝土、浆砌石结构20~1010~55-34-1-11《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a)3.0.1围堰级别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划分为3级、4级、5级,具体按表3.0.1确定。表3.0.1围堰级别划分表级别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年)围堰工程规模围堰高度(m)库容(亿m3)3有特殊要求的1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3>50>1.041级、2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总工期和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5~315~500.1~1.053级、4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1.5<15<0.1注1:表列四项指标均按导流分期划分,保护对象一栏中所列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系按SL252划分。注2:有、无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均系针对施工期而言,有特殊要求的I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系指施工期不应过水的土石坝及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注3:使用年限系指围堰每一导流分期的工作年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导流分期共用的围堰,如分期导流一期、二期共用的纵向围堰,其使用年限不能叠加计算。注4:围堰工程规模一栏中,围堰高度指挡水围堰最大高度,库容指堰前设计水位所拦蓄的水量,两者应同时满足。b)3.0.2当围堰工程根据表3.0.1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3级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c)3.0.4当围堰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结合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d)3.0.5过水围堰应按表3.0.1·79·
4工程设计确定建筑物级别,表中各项指标应以挡水期工况作为衡量依据。4-2洪水标准和安全超高4-2-1洪水标准4-2-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a)3.2.1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按表3.2.1确定。表3.2.1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项目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1000~500500~100100~5050~3030~20校核土石坝可能最大洪水(PMF)或10000~50005000~20002000~10001000~300300~20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5000~20002000~10001000~500500~200200~100b)3.2.2对土石坝,如失事下游将造成特别重大灾害时,1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应取可能最大洪水(PMF)或重现期10000年标准;2~4级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可提高一级。c)3.2.5水电站厂房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2.5的规定确定。河床式水电站厂房,挡水部分的洪水标准,应与工程的主要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相一致。水电站厂房的副厂房、主变压器场、开关站、进厂交通等的洪水标准,可按表3.2.5确定。表3.2.5水电站厂房洪水标准[重现期(年)]水电站厂房级别设计校核120010002200~1005003100~50200450~30100530~2050d)3.3.1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按表3.3.1确定。项目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表3.3.1平原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项目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5水库工程设计300~100100~5050~2020~1010校核2000~10001000~300300~100100~5050~20·79·
4工程设计拦河水闸设计100~5050~3030~2020~1010校核300~200200~100100~5050~3030~20e)3.3.2潮汐河口段和滨海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潮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3.2确定。对1级、2级建筑物,若确定的设计潮水位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潮水位时,应采用当地历史最高潮水位校核。表3.3.2潮汐河口段和滨海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潮水标准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潮水位[重现期(年)]≥100100~5050~2020~10f)3.3.3平原区水电站厂房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3.1确定。g)3.3.4平原、滨海区水利水电工程的永久性泄水建筑物消能防冲洪水标准,应根据泄水h)3.4.1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4.1确定。表3.4.1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12345洪水[重现期(年)]100~5050~3030~2020~1010注灌溉和治涝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校核洪水标准,可视具体情况和需要研究确定。i)3.4.2供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4.2确定。表3.4.2供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运用情况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设计100~5050~3030~2020~10校核300~200200~100100~5050~30j)3.4.3泵站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3.4.3确定。表3.4.3泵站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运用情况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10050302010校核3002001005020k)3.4.4堤防工程的洪水标准,应根据江河防洪规划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分析确定。对没有整体防洪规划河流的堤防,或不影响整体防洪规划的相对独立的局部堤防,其洪水标准,根据保护对象的重要性,按GB50286—98确定。穿堤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不低于堤防工程洪水标准。4-2-1-2《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a)3.2.1·79·
4工程设计水电站厂房(包括厂区建筑物)应按其工程等级及挡水条件采取下列相应的洪水标准:1壅水厂房兼作为枢纽挡水建筑物,其防洪标准应与该枢纽工程挡水建筑物的防洪标准相一致。2非壅水厂房的防洪标准应按表3.2.1的规定确定。表3.2.1非壅水厂房的洪水标准建筑物级别洪水重现期(a)设计洪水校核洪水120010002200~1005003100~502004-2-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a)3.2.6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3.2.6规定幅度内选择。对导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表3.2.6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重现期(年)]导流建筑物类型导流建筑物级别345土石结构50~2020~1010~5混凝土、浆砌石结构20~1010~55~3b)3.2.7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导流建筑物设计级别与洪水标准仍应按表3.2.1及表3.2.6规定执行;但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c)3.2.12过水围堰级别应按表3.2.1确定,该表中的各项指标是以过水围堰挡水期情况作为衡量依据。d)3.2.16当坝体填筑高程超过围堰堰顶高程时,坝体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坝型及坝前拦洪库容按表3.2.16规定执行。表3.2.16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重现期(年)]坝型拦洪库容(108m3)≥1.01.0~0.1<0.1土石坝≥100100~5050~2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5050~2020~10e)3.2.17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应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后按表3.2.17规定执行。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帷幕灌浆及接缝灌浆高程应能满足蓄水要求。表3.2.17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洪水标准[重现期(年)]坝型大坝级别123混凝土坝、浆砌石坝设计200~100100~5050~20校核500~200200~100100~50·79·
4工程设计土石坝设计500~200200~100100~50校核1000~500500~200200~1004-2-1-4《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430—2008a)9.2.8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表9.2.8确定。表9.2.8调水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洪水标准水工建筑物级别洪水[重现期(a)]设计校核1100~50300~200250~30200~100330~20100~50420~1050~3051030~204-2-1-5《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a)3.2.1渠系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按表3.2.1确定。其校核洪水标准应视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和需要研究决定。表3.2.1渠系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防洪标准(重现期,a)10050302010b)3.2.2潮汐河口处渠系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根据其级别应按表3.2.2确定。表3.2.2潮汐河口外渠系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建筑物级别12345防洪标准(重现期,a)≥100100~5050~2020~10104-2-1-6《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SL566—2012a)11.1.3水位站应满足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的要求。水位站的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应按表11.1.3的规定执行。表11.1.3水位站防洪标准和测洪标准水位站类别防洪标准测洪标准水库、闸坝校核洪水校核洪水位河道、湖泊高于50年一遇洪水或相应于堤顶高程时的洪水高于50年一遇洪水位或堤顶高程4-2-1-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a)3.2.1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3.2.1规定幅度内选择。同一导流分期各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相同,以主要挡水建筑物的设计洪水标准为准。表3.2.1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单位:重现期(年)导流建筑物类型导流建筑物级别·79·
4工程设计345土石结构50~2020~1010~5混凝土、浆砌石结构20~1010~55~3b)3.3.1当坝体施工高程超过围堰堰顶高程时,坝体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坝型及坝前拦洪库容按表3.3.1的规定执行。表3.3.1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单位:重现期(年)坝型拦洪库容(108m3)>10.010.0~1.01.0~0.1<0.1土石坝≥200200~100100~5050~2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100100~5050~2020~10c)3.3.2导流泄水建筑物全部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应在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后按表3.3.2的规定执行。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帷幕灌浆及接缝灌浆高程应满足蓄水要求。表3.3.2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单位:重现期(年)坝型大坝级别123土石坝设计500~200200~100100~50校核1000~500500~200200~100混凝土坝、浆砌石坝设计200~100100~5050~20校核500~200200~100100~50d)10.2.1对导流建筑物级别为3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4-2-1-8《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a)3.0.9围堰工程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3.0.9规定幅度内选择。对围堰级别为3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工程应急措施。表3.0.9围堰工程洪水标准单位:重现期(年)围堰类型围堰工程级别345土石结构50~2020~1010~5混凝土、浆砌石结构20~1010~55~34-2-1-9《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8—2013a)3.0.4由坝体拦洪度汛时,应根据当年坝体设计填筑高程所形成的坝前拦洪库容,按表3.0.4确定度汛标准。表3.0.4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设计洪水标准拦洪库容(亿m3)≥1.01.0~0.1<0.1·79·
4工程设计重现期(年)≥100100~5050~204-2-2安全超高4-2-2-1《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a)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加高不应小于表6.1.3的规定。表6.1.3泵房挡水部位顶部安全加高下限值(m)运用情况泵站建筑物级别1234,5设计0.70.50.40.3校核0.50.40.30.2注1:安全加高系指波浪、壅浪计算顶高程以上距离泵房挡水部位顶部的高度;注2:设计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设计运行水位或设计洪水位时运用的情况,校核运用情况系指泵站在最高运行水位或校核洪水位时运用的情况。4-2-2-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a)4.0.1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挡水建筑物顶部高程,应按工程设计情况和校核情况时的静水位加相应的波浪爬高、风壅增高和安全加高确定。其安全加高应不小于表4.0.1中的规定。表4.0.1永久性挡水建筑物安全加高(m)建筑物类型及运用情况永久性挡水建筑物级别1234、5土石坝设计1.51.00.70.5校核山区、丘陵区0.70.50.40.3平原、滨海区1.00.70.50.3混凝土闸坝、浆砌石闸坝设计0.70.50.40.3校核0.50.40.30.2b)4.0.5确定地震区土石坝顶部超高时,应另计入地震坝顶沉陷和地震涌浪高度。地震涌浪高度,可根据坝前水深和设计烈度的大小,采用0.5~1.5m。当库区有可能发生大体积坍岸或滑坡引起涌浪时,其安全加高应进行专门研究。c)4.0.7不过水的临时性挡水建筑物的顶部高程,应按设计洪水位加波浪高度,再加安全加高确定。安全加高值按表4.0.7确定。表4.0.7临时性挡水建筑物安全加高(m)临时性挡水建筑物类型建筑物级别34、5土石结构0.70.5混凝土、浆砌石结构0.40.34-2-2-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a)5.3.1坝顶在水库静水位以上的超高应按式(5.3.1)确定:y=R+e+A(5.3.1)式中y——坝顶超高,m;·79·
4工程设计R——最大波浪在坝坡上的爬高,m,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e——最大风壅水面高度,m,可按本规范附录A计算;A——安全加高,m,按表5.3.1确定。表5.3.1安全加高A值(m)坝的级别1234、5设计1.501.000.700.50校核山区、丘陵区0.700.500.400.30平原、滨海区1.000.700.500.30b)5.3.2地震区的安全加高尚应增加地震沉降和地震壅浪高度,按SL203-9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确定。c)5.3.6坝顶应预留竣工后沉降超高。沉降超高值应按本规范8.4.3的规定确定。各坝段的预留沉降超高应根据相应坝段的坝高而变化。预留沉降超高不应计入坝的计算高度。d)5.5.3土质防渗体顶部在正常蓄水位或设计洪水位以上的超高,应按表5.5.3的规定取值。非常运用条件下,防渗体顶部不应低于非常运用条件的静水位。并应核算风浪爬高高度的影响。表5.5.3正常运用情况下防渗体顶部超高(m)防渗体结构形式超高防渗体结构形式超高斜墙0.80~0.60心墙0.60~0.30当防渗体顶部设有防浪墙时,防渗体顶部高程可不受上述限制,但不得低于正常运用的静水位。防渗体顶部应预留竣工后沉降超高。4-2-2-4《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a)2.3.7控制段的闸墩、胸墙或岸墙的顶部高程,在宣泄校核洪水时不应低于校核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值;挡水时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正常蓄水位加波浪的计算高度和安全超高值。安全超高下限值见表2.3.7。表2.3.7安全超高下限值单位:m运用情况控制段建筑物级别123挡水0.70.50.4泄洪0.50.40.3当溢洪道紧靠坝肩时,控制段的顶部高程应与大坝坝顶高程协调一致。4-2-2-5《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a)4.2.4·79·
4工程设计水闸闸顶高程应根据挡水和泄水两种运用情况确定。挡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水闸正常蓄水位(或最高挡水位)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泄水时,闸顶高程不应低于设计洪水位(或校核洪水位)与相应安全超高值之和。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见表4.2.4。表4.2.4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m)水闸级别运用情况1234、5挡水时正常蓄水位0.70.50.40.3最高挡水位0.50.40.30.2泄水时设计洪水位1.51.00.70.5校核洪水位1.00.70.50.4位于防洪(挡潮)堤上的水闸,其闸顶高程不得低于防洪(挡潮)堤堤顶高程。闸顶高程的确定,还应考虑下列因素:——软弱地基上闸基沉降的影响;——多泥沙河流上、下游河道变化引起水位升高或降低的影响;——防洪(挡潮)堤上水闸两侧堤顶可能加高的影响等。b)4.2.17露顶式闸门顶部应在可能出现的最高挡水位以上有0.3~0.5m的超高。4-2-2-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a)9.1.1坝顶髙程应不低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侧防浪墙顶高程与水库正常蓄水位的高差或与校核洪水位的高差,可按公式(9.1.1)计算,应选择两者计算所得防浪墙顶高程的高者作为最终的选定高程。∆h=hb+hz+hc(9.1.1)式中∆h——防浪墙顶与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b——波高,m,按本规范附录B.5确定;hz——波浪中心线至水库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按本规范附录B.5确定;hc——安全超高,按表9.1.1的规定取值。表9.1.1安全超高hc(m)坝的级别123正常蓄水位0.70.50.4校核洪水位0.50.40.34-2-2-7《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a)3.2.2安全超高标准。闸门、启闭机和电气设备工作平台对挡水位的安全超高标准,对于整体布置进水口应与大坝、河床式水电站和拦河闸等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同;对于独立布置进水口应根据进水口建筑物级别与特征挡水位按表3.2.2采用;对于堤防涵闸式进水口还应符合GB50286—98的有关规定。表3.2.2进水口工作平台安全超高标准(cm)·79·
4工程设计进水口建筑物级别1234、5特征设计水位70504030挡水位校核水位50403020注表中安全超高为特征挡水位加波浪爬高、风壅增高后的安全加高值。4-2-2-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a)3.4.10不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和堰顶安全加高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加高值之和,其堰顶安全加高不低于表3.4.10值。表3.4.10不过水围堰堰顶安全加高下限值单位:m围堰型式围堰级别34~5土石围堰0.70.5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0.40.32土石围堰防渗体顶部在设计洪水静水位以上的加高值:斜墙式防渗体为0.6~0.8m;心墙式防渗体为0.3~0.6m。3考虑涌浪或折冲水流影响,当下游有支流顶托时,应组合各种流量顶托情况,校核围堰堰顶高程。4可能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流应考虑其造成的壅水高度。4-2-2-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a)8.1.1坝顶应高于校核洪水位,坝顶上游防浪墙顶的高程应高于波浪顶高程,其与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可由公式(8.1.1)计算,应选择两者中防浪墙顶高程的高者作为选定高程。∆h=h1%+hz+hc(8.1.1)式中∆h——防浪墙顶至正常蓄水位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1%——波高,m;hz——波浪中心线至正常或校核洪水位的高差,m;hc——安全超高,按表8.1.1采用。表8.1.1安全超高hc(m)相应水位坝的安全级别123正常蓄水位0.70.50.4校核洪水位0.50.40.34-2-2-10《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a)3.2.2不允许漫顶的水工挡土墙墙前有挡水或泄水要求时,墙顶的安全加高值不应小于表3.2.2规定的下限值表3.2.2水工挡土墙墙顶安全加高下限值单位:m运用情况挡土墙级别1234·79·
4工程设计挡水正常挡水位0.70.50.40.3最高挡水位0.50.40.30.2泄水设计洪水位1.51.00.70.5校核洪水位1.00.70.50.44-2-2-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a)6.3.10不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和堰顶安全加高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加高值之和,其堰顶安全加高不低于表6.3.10中的值。2土石围堰防渗体顶部在设计洪水静水位以上的加高值:斜墙式防渗体为0.6~0.8m;心墙式防渗体为0.3~0.6m。3级土石围堰的防渗体顶部宜预留完工后的沉降超高。3考虑涌浪、折冲水流或下游支流顶托影响。4可能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流应考虑其造成的壅水高度。表6.3.10不过水围堰堰顶安全加高下限值单位:m围堰型式围堰级别34~5土石围堰0.70.5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0.40.34-2-2-12《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a)6.2.3不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和堰顶安全加高值应符合下列要求:1堰顶高程应不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加高值之和,其堰顶安全加高应不低于表6.2.3规定值。2土石围堰防渗体顶部在设计洪水静水位以上的加高值:斜墙式防渗体为0.6~0.8m;心墙式防渗体为0.3~0.6m。3级土石围堰的防渗体顶部宜预留完工后的沉降超高。3考虑涌浪或折冲水流影响,当下游有支流顶托时,应组合各种流量顶托情况,校核围堰顶高程。4可能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流应考虑其造成的壅水高度。表6.2.3不过水围堰堰顶安全加高下限值单位:m围堰型式围堰级别34、5土石围堰0.70.5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0.40.34-3稳定与强度4-3-1《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a)6.3.5泵房沿基础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应按表6.3.5采用。表6.3.5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地基类别荷载组合泵站建筑物级别适用公式1234.5·79·
4工程设计土基基本组合1.351.301.251.20适用于公式(6.3.4-1)或公式(6.3.4-2)特殊组合I1.201.151.101.05II1.101.051.051.00续表地基类别荷载组合泵站建筑物级别适用公式1234.5岩基基本组合1.101.081.05适用于公式(6.3.4-1)特殊组合I1.051.031.00II1.00基本组合3.00适用于公式(6.3.4-3)特殊组合I2.50II2.30注特殊组合I适用于施工工况、检修工况和非常运用工况,特殊组合II适用于地震工况。b)6.3.7泵房抗浮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不分泵站级别和地基类别,基本荷载组合下不应小于1.10,特殊荷载组合下不应小于1.05。4-3-2《蓄滞洪区设计规范》GB50773—2012a)3.2.10蓄滞洪区安全台台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2.10的规定。表3.2.10安全台台坡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正常运用条件1.15非常运用条件1.054-3-3《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189—2013a)8.2.3对于圆弧滑动法,可采用瑞典圆弧法或简化毕肖普法计算,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8.2.3的规定。表8.2.3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表运用条件最小安全系数瑞典圆弧法简化毕肖普法正常运用条件1.151.25非常运用条件I1.051.15非常运用条件II1.021.10·79·
4工程设计注1:正常运用条件包括:(1)水库水位处于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稳定渗流期;(2)水库水位在上述范围内经常性的正常降落。注2:非常运用条件I包括:(1)施工期;(2)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3)水库水位的非常降落(如水库水位自校核洪水位降落、降落至死水位以下,以及大流最快速泄空等)。注3:非常运用条件II:正常运用条件遇地震。4-3-4《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a)3.1.9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应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b)3.2.2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结构构件计算截面上的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S应按下列规定计算:1基本组合当永久荷载对结构起不利作用时:S=1.05SG1k+1.20SG2k+1.20SQ1k+1.10SQ2k(3.2.2-1)当永久荷载对结构起有利作用时:S=0.95SG1k+0.95SG2k+1.20SQ1k+1.10SQ2k(3.2.2-2)式中SG1k——自重、设备等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SG2k——土压力、淤沙压力及围岸压力等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SQ1k——一般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SQ2k——可控制其不超出规定限值的可变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2偶然组合S=1.05SG1k+1.20SG2k+1.20SQ1k+1.10SQ2k+1.0SAk(3.2.2-3)式中SAk——偶然荷载标准值产生的荷载效应。式(3.2.2-3)中,参与组合的某些可变荷载标准值,可根据有关标准作适当折减。荷载的标准值可按《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及《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的规定取用。注1:本标准有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条文中,荷载效应组合设计算S即为截面内力设计值(M、N、V、T等)。注2: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验算时,应取荷载标准值进行,其稳定性安全系数应按相关标准取值。c)3.2.4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及素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安全系数K不应小于表3.2.4的规定。表3.2.4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安全系数K水工建筑物级别12、34、5荷载效应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基本组合偶然组合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1.351.151.201.001.151.00·79·
4工程设计素混凝土按受压承载力计算的受压构件、局部承压1.451.251.301.101.251.05按受拉承载力计算的受压、受弯构件2.201.902.001.701.901.60注1:水工建筑物的级别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注2:结构在使用、施工、检修期的承载力计算,安全系数K应按表中基本组合取值;对地震及校核洪水位的承载力计算,安全系数K应按表中偶然组合取值。注3:当荷载效应组合由永久荷载控制时,表列安全系数K应增加0.05。注4:当结构的受力情况较为复杂、施工特别困难、荷载不能准确计算、缺乏成熟的设计方法或结构有特殊要求时,承载力安全系数K宜适当提高。d)4.1.4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ck、ftk应按表4.1.4确定。表4.1.4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单位:N/mm2强度种类符号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轴心抗压fck10.013.416.720.123.426.829.632.435.538.5轴心抗拉ftk1.271.541.782.012.202.392.512.642.742.85e)4.1.5混凝土轴心抗压、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fc、ft,应按表4.1.5确定。表4.1.5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单位:N/mm2强度种类符号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轴心抗压fc7.29.611.914.316.719.121.123.125.327.5轴心抗拉ft0.911.101.271.431.571.711.801.891.962.04注: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构件时,如截面的长边或直径小于300mm,则表中的混凝土强度设计值应乘以系数0.8;当构件质量(如混凝土成型、截面和轴线尺寸等)确有保证时,可不受此限制。f)4.2.2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普通钢筋的强度标准值fyk应按表4.2.2-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fptk应按表4.2.2-2采用。表4.2.2-1普通钢筋强度标准值种类符号d(mm)fyk(N/mm2)热轧钢筋HPB2358~20235HRB3356~50335HRB4006~50400RRB4008~40400注1:热轧钢筋直径d系指公称直径。注2:当采用直径大于40mm的钢筋时,应有可靠的工程经验。表4.2.2-2预应力钢筋强度标准值种类符号公称直径d(mm)fptk(N/mm2)钢绞线1×2ΦS5、5.81570、1720、1860、19608、101470、1570、1720、1860、1960121470、1570、1720、1860·79·
4工程设计1×36.2、6.51570、1720、1860、19608.61470、1570、1720、1860、19608.741570、1670、186010.8、12.91470、1570、1720、1860、19601×318.741570、1670、18601×79.5、11.1、12.71720、1860、196015.21470、1570、1670、1720、1860、196015.71770、186017.81720、1860(1×7)C12.7186015.2182018.01720续表种类符号公称直径d(mm)fptk(N/mm2)消除应力钢丝光圆螺旋肋ΦPΦH4、4.8、51470、1570、1670、1770、18606、6.25、71470、1570、1670、17708、91470,157010、121470刻痕ΦI≤51470、1570、1670、1770、1860>51470、1570、1670、1770钢棒螺旋槽ΦHG7.1、9、10.7、12.61080、1230、1420、1570螺旋肋ΦHR6、7、8、10、12、14螺纹钢筋PSB785ΦPS18、25、32、40、50980PSB8301030PSB9301080PSB10801230注1:钢绞线直径d系指钢绞线外接圆直径,即《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中的公称Dn;直径钢丝、螺纹钢筋及钢棒的直径d均指公称直径。注2:1×31为三根刻痕钢丝捻制的钢绞线;(1×7)C为七根钢丝捻制又经模拔的钢绞线。注3:根据国家标准,同一规格的钢丝(钢绞线、钢棒)有不同的强度级别,因此表中对同一规格的钢丝(钢绞线、钢棒)列出了相应的fptk值,在设计中可自行选用。g)4.2.3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y应按表4.2.3-1采用;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py,及抗压强度设计值f"py应按表4.2.3-2采用。表4.2.3-1普通钢筋强度设计值单位:N/mm2种类符号fyf"y热轧钢筋HPB235φ210210HRB335φ300300HRB400360360RRB400360360·79·
4工程设计注: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300N/mm2时,仍应按300N/mm2取用。表4.2.3-2预应力钢筋强度设计值单位:N/mm2种类符号fptkfpyf"py钢绞线1×21×31×311×7(1×7)CφS14701040390157011101670118017201220续表种类符号fptkfpyf"py钢绞线1×21×31×311×7(1×7)CφS17701250390182012901860132019601380消除应力钢丝光圆螺旋肋刻痕φPφHφI1470104041015701110167011801770125018601320钢棒螺旋槽螺旋肋φHRφHG108076040012308701420100515701110螺纹钢筋PSB785φPS980650400PSB8301030685PSB9301080720PSB10801230820注:当预应力钢绞线、钢丝的强度标准值不符合表4.2.2-2的规定时,其强度设计值应进行换算。h)5.1.1素混凝土不得用于受拉构件。i)9.2.1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边缘算起)不应小于钢筋直径及表9.2.1所列的数值,同时也不应小于粗骨料最大粒径的1.25倍。表9.2.1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单位:mm·79·
4工程设计项次构件类别环境类别—二三四五1板、墙20253045502梁、柱、墩30354555603截面厚度不小于2.5m的底板及墩墙—40506065注1:直接与地基接触的结构底层钢筋或无检修条件的结构,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增大。注2:有抗冲耐磨要求的结构面层钢筋,保护层厚度应适当増大。注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且浇筑质量有保证的预制构件或薄板,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数值减小5mm。注4:钢筋表面涂塑或结构外表面敷设永久性涂料或面层时,保护层厚度可适当减小。注5:严寒和寒冷地区受冰冻的部位,保护层厚度还应符合《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2006)的规定。j)9.3.2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9.3.2中规定的数值。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表9.3.2所列数值的0.7倍。表9.3.2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项次钢筋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15C20C25C30C35≥C401HPB235级40d35d30d25d25d20d2HRB335级40d35d30d30d25d3HRB400级、RRB400级50d40d35d35d40d注1:d为钢筋直径。注2:HPB235级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值不包括弯钩长度。k)9.5.1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表9.5.1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ρmin(%)项次分类钢筋种类HPB235级HRB335级HRB400级、RRB400级1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梁板0.250.200.200.150.200.152轴心受压柱的全部纵向钢筋0.600.600.553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或受压钢筋柱、拱墩墙0.250.200.200.150.200.15注1:项次1、3中的配筋率是指钢筋截面面积与构件肋宽乘以有效高度的混凝土截面面积的比值,即或;项次2中的配筋率是指全部纵向钢筋截面面积与柱截面面积的比值。注2: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产生的影响较大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适当增大。注3:当结构有抗震设防要求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第13章的规定取值。·79·
4工程设计l)9.6.6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HPB235级钢筋制作,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m)9.6.7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PB235级、HRB335级或HRB400级钢筋,严禁采用冷加工钢筋。锚筋采用光圆钢筋时,端部应加弯钩。4-3-5《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a)4.3.11堰(闸)沿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4.3.11规定值。表4.3.1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荷载组合按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的安全系数K基本组合3.0特殊组合(1)2.5(2)2.3注地震情况为特殊组合(2),其他情况的特殊组合为特殊组合(1)。b)4.7.7当按式(4.3.10)计算边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时,K值应不小于表4.3.11规定值;当按式(4.7.6)计算边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时,Kc值应不小于表4.7.7规定值。表4.7.7边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值荷载组合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的安全系数Kc建筑物级别123基本组合1.101.051.05特殊组合(1)1.051.001.00(2)1.001.001.00注地震情况为特殊组合(2),其他情况的特殊组合为特殊组合(1)。(4.3.10)式中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堰(闸)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c"——堰(闸)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ΣW——作用于堰(闸)体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ΣP——作用于堰(闸)体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A——堰(闸)体与基岩接触面的截面积。(4.7.6)式中Kc——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边墙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ΣW——作用于边墙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法向分量;ΣP——作用于边墙上的全部荷载对计算滑动面的切向分量。c)4.7.11对于合力偏心距大于等于1/4基底宽的边墙,应核算其抗倾覆稳定。对于计人地震的特殊荷载组合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0≥1.3·79·
4工程设计,其余各种荷载组合抗倾稳定安全系数K0≥1.5。4-3-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a)7.3.2土基上的闸室稳定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闸室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2闸室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本规范7.3.5条规定的允许值;3沿闸室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本规范7.3.13条规定的允许值。b)7.3.3岩基上的闸室稳定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闸室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2在非地震情况下,闸室基底不出现拉应力;在地震情况下,闸室基底拉应力不大于100kPa;3沿闸室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本规范7.3.14条规定的允许值。c)7.3.5土基上闸室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见表7.3.5。表7.3.5表7.3.5土基上闸室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地基土质荷载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松软1.502.00中等坚实2.002.50坚实2.503.00注1.对于特别重要的大型水闸,其闸室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可按表列数值适当减小;2.对于地霣区的水闸,闸室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可按表列数值适当增大;3.对于地基特别坚实或可压缩土层甚薄的水闸,可不受本表的规定限制,但要求闸室基底不出现拉应力。d)7.3.13土基上沿闸室基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见表7.3.13。表7.3.13土基上沿闸室基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荷载组合水闸级别1234、5基本组合1.351.301.251.20特殊组合I1.201.151.101.05II1.101.051.051.00注1.特殊组合I适用于施工情况、检修情况及校核洪水位情况;2.特殊组合II适用于地震情况。e)7.3.14岩基上沿闸室基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见表7.3.14。表7.3.14岩基上沿闸室基底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荷载组合按公式(7.3.6-1)计算时按公式(7.3.8)计算时水闸级别·79·
4工程设计12、34、5基本组合1.101.081.053.00特殊组合I1.051.031.002.50II1.002.30注1.特殊组合I适用于施工情况、检修情况及校核洪水位情况;2.特殊组合II适用于地震情况。f)7.4.2土基上的岸墙、翼墙稳定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岸墙、翼墙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2岸墙、翼墙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本规范7.3.5条规定的允许值。3沿岸墙、翼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本规范7.3.13条规定的允许值。g)7.4.3岩基上的岸墙、翼墙稳定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岸墙、翼墙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2翼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本规范7.4.8条规定的允许值;3沿岸墙、翼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小于本规范7.3.14条规定的允许值。h)7.4.8不论水闸级别,在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岩基上翼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0;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岩基上翼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4-3-7《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a)5.3.5厂房抗浮稳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任何情况下,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4-3-8《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a)8.3.10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时,坝坡抗滑稳定的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8.3.10规定的数值。表8.3.10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运用条件工程等级1234、5正常运用条件1.501.351.301.25非常运用条件I1.301.251.201.15非常运用条件II1.201.151.151.10注运用条件详见本规范1.0.5。b)8.3.11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计算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时,对1级坝正常运用条件最小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30,其他情况应比本规范表8.3.10规定的数值减小8%。c)8.3.12采用滑楔法进行稳定计算时,若假定滑楔之间作用力平行于坡面和滑底斜面的平均坡度,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表8.3.10的规定;若假定滑楔之间作用力为水平方向,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8.3.11的规定。·79·
4工程设计4-3-9《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a)6.3.1用拱梁分载法计算时,坝体的主压应力和主拉应力,应符合下列应力控制指标的规定:1容许压应力。混凝土的容许压应力等于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除以安全系数。对于基本荷载组合,1、2级拱坝的安全系数采用4.0,3级拱项的安全系数采用3.5;对于非地震情况特殊荷载组合,1、2级拱坝的安全系数采用3.5,3级拱坝的安全系数采用3.0。2容许拉应力。在保持拱座稳定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坝的体形来减少坝体拉应力的作用范围和数值。对于基本荷载组合,拉应力不得大于1.2MPa;对于非地震情况特殊荷载组合,拉应力不得大于1.5MPa。注:1.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指90d龄期15cm立方体的强度,保证率为80%;2.坝体局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应符合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b)6.3.2用有限元法计算时,应补充计算“有限元等效应力”。按“有限元等效应力”求得的坝体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应符合下列应力控制指标的规定:1容许压应力。按本规范6.3.1的规定执行。2容许拉应力。对于基本荷载组合,拉应力不得大于1.5MPa;对于非地震情况特殊荷载组合,拉应力不得大于2.0MPa。超过上述指标时,应调整坝的体形减少坝体拉应力的作用范围和数值。c)6.3.3拱坝应力分析除研究运行期外,还应验算施工期的坝体应力和抗倾覆稳定性。在坝体横缝灌浆以前,按单独坝段分别进行验算时,坝体最大拉应力不得大于0.5MPa,并要求在坝体自重单独作用下,合力作用点落在坝体厚度中间的2/3范围内。坝体横缝灌浆前遭遇施工洪水时,坝体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1.2。d)7.2.7按公式(7.2.6-1)或公式(7.2.6-2)计算时,相应安全系数应符合表7.2.7的规定。(7.2.6-1)(7.2.6-2)式中K1、K2——抗滑稳定安全系数;N——垂直于滑裂面的作用力;T——沿滑裂面的作用力;A——计算滑裂面的面积;f1——抗剪断摩擦系数;c1——抗剪断凝聚力;f2——抗剪摩擦系数。表7.2.7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荷载组合建筑物级别123按公式(7.2.61)基本基本3.503.253.00·79·
4工程设计特殊(非地震)3.002.752.50按公式(7.2.6-2)基本基本——1.30特殊(非地震)——1.104-3-10《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a)3.2.3建筑物整体稳定安全标准。整体布置进水口的整体稳定安全标准应与大坝、河床式水电站和拦河闸等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同。对于独立布置进水口,当建基面为岩石地基时,沿建基面整体稳定安全标准应根据其建筑物等级及荷载组合按表3.2.3规定采用;当建基面为土质地基时,应按《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有关规定采用。表3.2.3独立布置进水口整体稳定安全标准建筑物级别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抗剪断公式抗剪公式基本组合特殊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1、23.02.51.11.051.351.21.101.053、4、53.02.51.051.001.31.151.101.05注本表适用于建基面为岩石地基情况。b)3.2.4建基面应力标准。整体布置进水口建基面应力标准应与大坝、河床式水电站和拦河闸等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相同。对于独立布置进水口,当建基面为岩石地基时,建基面允许应力标准应按表3.2.4规定采用;当建基面为土质地基时,地基容许承载力应按SL265—2001中有关地基整体稳定的规定采用。表3.2.4独立布置进水口建基面允许应力(MPa)建筑物级别建基面最大压应力建基面拉应力基本组合特殊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1、2小于地基允许压应力不得出现0.13、4、50.10.24-3-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a)3.4.12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与土石围堰的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重力式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采用抗剪断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不小于3.0,若考虑排水失效情况,K不小于2.5;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不小于1.05。2混凝土拱围堰、浆砌石拱围堰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应力控制指标分别参照SL282—2003和SL25—1991的有关规定选取。3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3级,K不小于1.20;4~5级,K不小于1.05。·79·
4工程设计4-3-12《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04a)4.0.4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抗滑稳定分析应包括沿坝基面、碾压层(缝)面和基础深层滑动面的抗滑稳定。必要时,应分析斜坡坝段的整体稳定。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碾压层(缝)面的抗滑稳定计算应采用抗剪断公式,其安全系数应符合SL319—2005中沿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有关规定。4-3-13《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a)6.3.2重力坝坝基面坝踵、坝趾的垂直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运用期:1)在各种荷载组合下(地震荷载除外),坝踵垂直应力不应出现拉应力,坝趾垂直应力应小于坝基容许压应力。2)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坝踵、坝趾的垂直应力应符合SL203的要求。2施工期:坝趾垂直应力允许有小于0.1MPa的拉应力。b)6.3.4重力坝坝体应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运用期:1)坝体上游面的垂直应力不出现拉应力(计扬压力)。2)坝体最大主压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允许压应力值。3)在地震情况下,坝体上游面的应力控制标准应符合SL203的要求。4)关于坝体局部区域拉应力的规定:——宽缝重力坝离上游面较远的局部区域,允许出现拉应力,但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允许拉应力。——当溢流坝堰顶部位出现拉应力时,应配置钢筋。——廊道及其他孔洞周边的拉应力区域,宜配置钢筋;有论证时,可少配或不配钢筋。2施工期:1)坝体任何截面上的主压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允许压应力。2)在坝体的下游面,允许有不大于0.2MPa的主拉应力。c)6.3.10混凝土的允许应力应按混凝土的极限强度除以相应的安全系数确定。坝体混凝土抗压安全系数,基本组合不应小于4.0;特殊组合(不含地震情况)不应小于3.5。当局部混凝土有抗拉要求时,抗拉安全系数不应小于4.0。在地震情况下,坝体的结构安全应符合SL203的要求。注1:混凝土极限抗压强度,指90d龄期的15cm立方体强度,强度保证率为80%。注2:坝体局部结构的设计和计算,应符合SL/T191的规定。d)6.4.1坝体抗滑稳定计算主要核算坝基面滑动条件,应按抗剪断强度公式(6.4.1-1)或抗剪强度公式(6.4.1-2)计算坝基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1抗剪断强度的计算公式:·79·
4工程设计(6.4.1-1)式中K"——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C"——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断凝聚力,kPa;A——坝基接触面截面积,m2;ΣW——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包括扬压力,下同)对滑动平面的法向分值,kN;ΣP——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对滑动平面的切向分值,kN。2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6.4.1-2)式中K——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坝体混凝土与坝基接触面的抗剪摩擦系数。3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规定:1)按抗剪断强度公式(6.4.1-1)计算的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不应小于表6.4.1-1的规定。表6.4.1-1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荷载组合K"基本组合3.0特殊组合(1)2.5(2)2.32)按抗剪强度公式(6.4.1-2)计算的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值不应小于表6.4.1-2规定的数值。表6.4.1-2坝基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荷载组合坝的级别123基本组合1.101.051.05特殊组合(1)1.051.001.00(2)1.001.001.004坝基岩体内存在软弱结构面、缓倾角裂隙时,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按附录E计算。按抗剪断强度公式(E.0.2-1)、公式(E.0.2-2)计算的f值不应小于表6.4.1-1的规定。当采取工程措施后K"值仍不能达到表6.4.1-1要求时,可按抗剪强度公式(E.0.3-1)及公式(E.0.3-2)计算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其安全系数指标应经论证后确定。对于单滑面情况,尤须慎重。附录E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计算E.0.1·79·
4工程设计坝基深层存在缓倾角结构面时,根据地质资料可概括为单滑动面、双滑动面和多滑动面,进行抗滑稳定分析。双滑动面为最常见情况,见图E.0.1。图E.0.1双滑动面示意图深层抗滑稳定计算采用等安全系数法,应按抗剪断强度公式或按抗剪强度公式进行计算。E.0.2采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考虑ABD块的稳定,则有:(E.0.2-1)考虑BCD块的稳定,则有:(E.0.2-2)式中K"1、K"2——按抗剪断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W——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不包括扬压力,下同)的垂直分值,kN;H——作用于坝体上全部荷载的水平分值,kN;G1、G2——岩体ABD、BCD重量的垂直作用力,kN;f"1、f"2——AB、BC滑动面的抗剪断摩擦系数;c"1、c"2——AB、BC滑动面的抗剪断凝聚力,kPa;A1、A2——AB、BC面的面积,m2;α、β——AB、BC面与水平面的夹角;U1、U2、U3——AB、BC、BD面上的扬压力,kN;Q——BD面上的作用力,kN;φ——BD面上的作用力Q与水平面的夹角。夹角φ值需经论证后选用,从偏于安全考虑φ可取0°。通过公式(E.0.2-1)、公式(E.0.2-2)及K"1=K"2=K",求解Q、K"值。E.0.3采用抗剪强度公式计算。对于采取工程措施后应用抗剪断强度公式计算仍无法满足表6.4.1-1要求的坝段,可采用抗剪强度公式(E.0.3-1)、公式(E.0.3-2)计算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其安全系数指标可经论证确定。考虑ABD块的稳定,则有:(E.0.3-1)考虑BCD块的稳定,则有:·79·
4工程设计(E.0.3-2)式中K1、K2——按抗剪强度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1、f2——AB、BC滑动面的抗剪摩擦系数。通过公式(E.0.3-1)、公式(E.0.3-2)及K1=K2=K,求解Q、K值。单滑面的情况比较简单,这里不再列出计算式。多滑面的情况比较复杂,可参照双滑面的计算式,列出各个滑动体的算式,求解K值。4-3-14《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379—2007a)3.2.7沿挡土墙基底面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2.7规定的允许值。表3.2.7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荷载组合土质地基岩石地基挡土墙级别按式(6.3.5-1)计算时按式(6.3.6)计算时挡土墙级别12341234基本组合1.351.301.251.201.101.081.081.053.00特殊组合I1.201.151.101.051.051.031.031.002.50II1.101.051.051.001.002.30注:特殊组合I适用于施工情况及校核洪水位情况,特殊组合II适用于地震情况。b)3.2.8当验算土质地基上挡土墙沿软弱土体整体滑动时,按瑞典圆弧滑动法或折线滑动法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2.7规定的允许值。c)3.2.10设有锚碇墙的板桩式挡土墙,其锚碇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2.10规定的允许值。表3.2.10锚碇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荷载组合挡土墙级别1234基本组合1.501.401.401.30特殊组合1.401.301.301.20d)3.2.11对于加筋式挡土墙,不论其级别,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40,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e)3.2.12土质地基上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2.12规定的允许值。表3.2.12土质地基上挡土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的允许值荷载组合挡土墙级别1234基本组合1.601.501.501.40·79·
4工程设计特殊组合1.501.401.401.30f)3.2.13岩石地基上1~3级水工挡土墙,在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0,4级水工挡土墙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40;在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不论挡土墙的级别,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0。g)3.2.14对于空箱式挡土墙,不论其级别和地基条件,基本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0,特殊荷载组合条件下的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h)6.3.1土质地基和软质岩石地基上的挡土墙基底应力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挡土墙平均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的1.2倍。2挡土墙基底应力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不大于表6.3.1规定的允许值。表6.3.1挡土墙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地基土质荷载组合基本组合特殊组合松软1.502.00中等坚实2.002.50坚实2.503.00注:对于地震区的挡土墙,其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允许值可按表列数值适当增大。i)6.3.2硬质岩石地基上的挡土墙基底应力计算应满足下列要求:1在各种计算情况下,挡土墙最大基底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2除施工期和地震情况外,挡土墙基底不应出现拉应力;在施工期和地震情况下,挡土墙基底拉应力不应大于100kPa。4-3-15《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a)3.4.2采用5.2节规定的极限平衡方法计算的边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应满足表3.4.2的规定。经论证,破坏后给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重大影响的1级边坡,在正常运用条件下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可取1.30~1.50。表3.4.2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标准运用条件边坡级别12345正常运用条件1.30~1.251.25~1.201.20~1.151.15~1.101.10~1.05非常运用条件I1.25~1.201.20~1.151.15~1.101.10~1.05非常运用条件II1.15~1.101.10~1.051.05~1.004-3-16《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SL623—2013a)6.3.4土石围堰、混凝土围堰与浆砌石围堰的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表6.3.4的规定。·79·
4工程设计表6.3.4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表围堰级别计算方法瑞典圆弧法简化毕肖普法3级围堰≥1.20≥1.304级、5级围堰≥1.05≥1.152重力式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采用抗剪断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应不小于3.0,排水失效时安全系数K"应不小于2.5;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应不小于1.05。4-3-17《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a)6.5.1土石围堰稳定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2抗滑稳定采用瑞典圆弧法或简化毕肖普法时,土石围堰的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表6.5.1的规定。表6.5.1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表围堰级别计算方法瑞典圆弧法简化毕肖普法3≥1.20≥1.304、5≥1.05≥1.15b)6.5.2混凝土围堰稳定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4混凝土重力式围堰采用抗剪断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3.0,排水失效时安全系数K"≥2.5;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1.05。4-3-18《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SL702—2015a)6.5.1管道抗浮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浮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b)6.5.2管道直径变化处、转弯处、堵头、闸阀、伸缩节处的镇墩(支墩)或由限制性接头连接的管段抗滑稳定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5,采用限制性接头连接多节管道时不应小于1.1。4-4抗震4-4-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a)13.1.2结构的抗震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烈度为6度时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耸结构除外),可不进行截面抗震验算,但应符合本章的抗震措施及配筋构造要求。2设计烈度为6度时建造于IV类场地上较高的高耸结构,设计烈度为7度和7度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截面抗震验算。·79·
4工程设计4-4-2《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a)1.0.4水工建筑物工程场地地震烈度或基岩峰值加速度,应根据工程规模和区域地震地质条件按下列规定确定:2基本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坝高超过200m或库容大于100亿m3的大型工程,以及基本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上地区坝高超过150m的大(1)型工程,应根据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提供的基岩峰值加速度超越概率成果,按本规范1.0.6的规定取值。b)1.0.5水工建筑物的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重要性和工程场地基本烈度按表1.0.5的规定确定。表1.0.5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工程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物级别场地基本烈度甲1(壅水)≥6乙1(非壅水)、2(壅水)丙2(非壅水)、3≥7丁4、5c)1.0.6各类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的设计烈度或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一般采用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2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可根据其遭受强震影响的危害性,在基本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作为设计烈度。3凡按本规范1.0.4作专门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程,其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的概率水准,对壅水建筑物应取基准期100年内超越概率P100为0.02,对非壅水建筑物应取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P50为0.05。4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采用高于基本烈度的设计烈度时,应经主管部门批准。5施工期的短暂状况,可不与地震作用组合;空库时,如需要考虑地震作用时,可将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减半进行抗震设计。d)1.0.9设计烈度为8、9度时,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甲类的水工建筑物,应进行动力试验验证,并提出强震观测设计,必要时,在施工期宜设场地效应台阵,以监测可能发生的强震;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的水工建筑物,宜满足类似要求。4-4-3《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486—2011a)1.0.3下列情况应设置强震动安全监测台阵:1设计烈度为7度及以上的1级大坝、8度及以上的2级大坝,应设置结构反应台阵。4-5挡水、蓄水建筑物4-5-1《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79·
4工程设计a)7.2.4黏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压实度确定。压实度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1级堤防不应小于0.95。22级和堤身高度不低于6m的3级堤防不应小于0.93。3堤身高度低于6m的3级及3级以下堤防不应小于0.91。b)7.2.5无黏性土土堤的填筑标准应按相对密度确定,1级、2级和堤身高度不低于6m的3级堤防不应小于0.65,堤身高度低于6m的3级及3级以下堤防不应小于0.60。有抗震要求的堤防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的有关规定执行。c)10.1.3修建与堤防交叉、连接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应进行洪水影响评价,不得影响堤防的管理运用和防汛安全。4-5-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2013a)3.1.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泄水、放水建筑物布置,应考虑下列要求:3对于高坝、中坝和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坝,不应采用布置在软基上的坝下埋管型式。低坝采用软基上的坝下埋管时,应有充分的技术论证。4高坝、重要工程、地震设计烈度为8度、9度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应设置放空设施。b)8.2.1面板厚度的确定应满足下列要求:1应满足钢筋和止水布置要求,顶部厚度不应小于〇.3m。150m以上的高坝宜加大面板顶部厚度。2控制渗透水力梯度不应超过200。4-5-3《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a)4.1.5防渗土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渗透系数:均质坝不大于1×10-4cm/s,心墙和斜墙不大于1×10-5cm/s。2水溶盐含量(指易溶盐和中溶盐,按质量计)不大于3%。3有机质含量(按质量计):均质坝不大于5%,心墙和斜墙不大于2%,超过此规定需进行论证。b)4.1.15反滤料、过渡层料和排水体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质地致密,抗水性和抗风化性能满足工程运用条件的要求。2具有要求的级配。3具有要求的透水性。4反滤料和排水体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应不超过5%。c)4.2.3粘性土的压实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1级、2级坝和高坝的压实度应为98%~100%,3级中、低坝及3级以下的中坝压实度应为96%~98%。d)4.2.5砂砾石和砂的填筑标准应以相对密度为设计控制指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砂砾石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5,砂的相对密度不应低于0.70,反滤料宜为0.70。2砂砾石中粗粒料含量小于50%时,应保证细料(小于5mm·79·
4工程设计的颗粒)的相对密度也符合上述要求。e)5.6.2土质防渗体(包括心墙、斜墙、铺盖和截水槽等)与坝壳和坝基透水层之间以及下游渗流出逸处,如不满足反滤要求,均必须设置反滤层。4-5-4《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a)8.4.6非岩溶地区岩体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g,根据不同坝高,应符合下列规定:坝高在100m以上,q=1~3Lu;坝高在50~100m,q=3~5Lu;坝高在50m以下,q≤5Lu;水源短缺水库可适当提高标准。b)8.6.6两岸拱座岩体内存在断层破碎带、层间错动等软弱结构面,影响拱座稳定安全时,必须对两岸拱座基岩采取相应的加固处理措施(如抗滑键、传力墙和高压固结灌浆等)。1、2级拱坝或高坝工程的处理方案,应通过有限元分析或模型试验论证。4-5-5《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04a)7.0.6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高坝、中坝的基础容许温差应根据坝址区的气候条件、碾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热学性能及变形性能、浇筑块的高长比、基岩变形模量等因素,通过温度控制设计确定。以下各情况的基础容许温差应进行专门论证确定:1在基础约束范围内长期间歇或过水的浇筑块。2基岩变形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相差较大。3基础回填混凝土、混凝土塞及陡坡坝段。4-5-6《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a)7.4.5帷幕的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根据不同坝高采用下列控制标准:1坝高在100m以上,透水率q为1~3Lu。2坝高在50~100m之间,透水率q为3~5Lu。3坝高在50m以下,透水率q为5Lu。4抽水蓄能电站和水源短缺水库坝基帷幕防渗标准和相对隔水层的透水率q值控制标准取小值。4-6输水、泄水建筑物4-6-1《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14a)5.5.12有压引水隧洞全线洞顶以上的压力水头,在最不利运行工况下,不应小于2.0m。4-6-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a)5.2.16位于多泥沙河流上重要的大型渠首工程,其防沙、排沙设施的设计布置方案,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79·
4工程设计b)6.2.3渠道衬砌结构的基底应坚实稳定。衬砌渠段无法避开湿陷性黄土、膨胀性土和可溶性盐含量大的土壤,以及裂隙、断层、滑坡体、溶洞或地下水位较高时,应首先采取工程处理措施。4-6-3《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2000a)3.3.5实用堰堰顶附近堰面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常遇洪水闸门全开情况,堰面不应出现负压。2对于设计洪水闸门全开情况,堰顶附近负压值不得大于0.03MPa。3对于校核洪水闸门全开情况,堰顶附近负压值不得大于0.06MPa。4-6-4《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a)4.1.2有压隧洞严禁出现明满流交替运行的运行方式,在最不利运行条件下,洞顶以上应有不小于2.0m的压力水头。b)4.1.3高流速的泄水隧洞,严禁采用明满流交替运行方式。c)5.2.1高流速的水工隧洞,应根据试验选定各部位的体形,并使选定体形最低压力点(或可疑点)的“初生空化数”小于该处的“水流空化数”,否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空蚀可能性的判别方法参见附录A。附录A高流速防空蚀设计A.0.1空蚀可能性的判别应符合以下规定:高流速水工隧洞设计时,应使水流空化数σ大于初生空化数σi。技施设计阶段高流速水工隧洞重要部位的σi值应通过试验测定。各类不经常使用的水工隧洞(除导流洞门槽外)以及易于检修的洞身段可采用σ≥0.85σi。高流速水工隧洞应按下式进行沿程水流空化数计算:(A.0.1-1)(A.0.1-2)(A.0.1-3)式中P0——计算断面处的时均动水压力,kPa;当水流流速大于30m/s时,应计脉动压力的影响;Pa——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力,kPa;对不同高程按式(A.0.1-2)估算;γω——水的重度,kN/m3;▽——海平面以上高度,m;Pv——水的汽化压力,kPa,按表A.0.1采用;ρω——水的密度,kN;g——重力加速度,m/s2;·79·
4工程设计v0——计算断面处的水的流速,m/s,可按实测流速分布图取断面平均流速。表A.0.1水的汽化压力与水温的关系表水温(℃)05101520253040Pv(kPa)0.60.91.31.72.43.24.37.5d)9.1.1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衬砌的顶部(顶拱),必须进行回填灌浆。4-6-5《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SL343—2006a)6.1.1风力提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2风力机、水源口、蓄水池处应设有安全防护设施和警示标志。4蓄水池应建在有重力供水条件的高处;在蓄水池周围不应建垃圾点、牲畜引水处,避免对水源造成污染;蓄水池出水管应设有阀门。b)6.4.4水池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封闭式水池应设置清淤检修孔,开敞式水池应设护拦,护拦应有足够强度,高度不宜小于1.1m。4-6-6《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SL702—2015a)4.0.6在输水管道运行中,应保证在各种设计工况下管道不出现负压,在最不利运行条件下,压力管道顶部应有不少于2.0m的压力水头。4-7水电站建筑物4-7-1《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14a)7.1.14地下厂房至少应有2个通至地面的安全出口。4-8防火4-8-1《水利系统通信运行规程》SL306—2004a)6.1.2水利通信机房应符合通信机房消防规范要求,严禁存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严禁烟火。通信机房应备有适宜电气设备的消防器材,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确保完好。4-8-2《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987—2014a)4.1.1枢纽内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1的规定。表4.1.1枢纽内相邻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m)建(构)筑物类型丁类、戊类建筑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高层副厂房办公、生活建筑耐火等级耐火等级—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丁类、戊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二级101212131012三级121415151214·79·
4工程设计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1215—151520高层副厂房131515—1315办公、生活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二级1012151367三级1214201578注:1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物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则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2两座均为一级、二级耐火等级的丁类、戊类建筑物,当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该建筑物屋盖的耐火极限不低于lh时,其防火间距不应小于4.0m。3两座相邻建筑物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b)4.1.2室外主变压器场与建筑物、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4.1.2的规定。表4.1.2室外主变压器场与建筑物、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的防火间距(m)名称枢纽建筑物其他建筑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耐火等级耐火等级耐火等级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一级、二级单台变压油量(t)≥5,≤10121515202512>10,≤50152020253015>50202525303520注:防火间距应从距建筑物、厂外油罐室或露天油罐最近的变压器外壁算起。•60•4-9安全监测4-9-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a)10.0.2监测仪器、设施的选择,应在可靠、耐久、经济、适用前提下,力求先进和便于实现自动化监测。监测设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3内部监测设施至少应沿坝轴线的一个纵断面和最大坝高处(或其他有代表性的断面)的一个横断面布置,必要时可增设横断面。4坝肩及基岩断层带、坝基覆盖层最深处、承压含水层等,以及坝内有埋管或廊道处、坝的合龙段,应加设监测设施。b)10.0.31级、2级坝及高坝应设置下列监测项目:1坝面垂直位移、水平位移(纵向和横向)和接缝位移。2坝基沉降。3坝体内部垂直位移。4坝体和坝基的孔隙压力及坝体浸润线。c)10.0.6地震监测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设计地震烈度为8度、9度地区的1级、2级高坝,应至少选1~2个断面,沿不同高程设置测点,采用强震仪监测坝体的动力反应。·79·
4工程设计4-9-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a)10.0.3土洞的监测内容除常规监测项目外,尚应满足下列监测要求:1应加强支护的施工监测和施工时的地表监测。2洞口应设置与施工监测相结合的位移安全监测点,监测地面下沉及边坡稳定情况。3浅埋土洞及稳定性较差(或极差)洞段,施工时应进行沿洞线(洞段)的地表下沉量量测。4湿陷性黄土洞段,应进行渗漏安全监测。5对湿陷性黄土、膨胀土、软粘土洞段中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应设永久性安全监测断面,并进行放空时的断面收敛量测。4-9-3《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05a)10.1.4安全监测设计应注重下列事项:5应重视施工期和首次蓄水期的安全监测设计,及时取得主要监测项目各测点的基准值。水库首次蓄水前应制定详细的监测工作计划。若首次蓄水前永久性监测设施未完工或不具备监测条件时,应采取相应的临时监测措施。b)10.2.2巡视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从施工期到运行期,各级混凝土重力坝及其附属建筑物均应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在水库首次蓄水过程中、水库水位迅速消落期间、大洪水期间、坝区发生有感地震及其他特殊情况时,应增加巡视检查次数。2发现大坝及附属建筑物有损伤,或近坝区岸坡、地下水位、基础渗流等出现异常迹象时,应立即上报,并分析原因和研究处理措施。4-10工程管理设计4-10-1《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a)4.0.5水库内、外通信,应采用先进设施。对外要建立与主管部门和上级防汛指挥部门以及水库上、下游主要水文站和上、下游有关地点的有线及无线通信网络。b)4.0.14工程管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修建,竣工验收时移交管理单位。4-10-2《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a)6.2.2水闸工程的通信系统,应与邮电通信网连接。特别重要的水闸必须设置与有关防汛指挥中心以及当地政府联接的专用通信设备。b)7.3.3防汛指挥调度系统、通信系统、闸门启闭设备的动力系统和现场照明,均属一级用电负荷,除正常供电电源外,应设置事故备用电源,以保证正常供电中断时继续供电。4-10-3《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a)6.5.1堤防通信设备的电源必须稳定可靠。1、2级堤防工程的1、2级管理单位,应采用双回路交流供电方式,并配置通信设备专用蓄电池和柴油机发电机组等备用电源。·79·
4工程设计b)8.3.3生产、生活区必须配置备用电源,备用电源的设备容量,应能满足防汛期间电网事故停电时,防汛指挥中心的主要生产服务设施用电负荷的需要。·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5机电与金属结构5-1电气5-1-1《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987—2014a)6.1.3相邻两台油浸式变压器之间或油浸式电抗器之间、油浸式变压器与充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满足本规范第6.1.1条、第6.1.2条规定时,应设置防火墙分隔。防火墙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或油浸式电抗器油枕顶端0.3m;2长度不应小于贮油坑边长及两端各加1.0m之和;3与油坑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5m。b)6.1.4厂房外墙与室外油浸式变压器外缘的距离小于本规范表4.1.2规定时,该外墙应采用防火墙,且与变压器外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8m。距油浸式变压器外缘5.0m以内的防火墙,在变压器总高度加3.0m的水平线以下及两侧外缘各加3.0m的范围内,不应开设门窗和孔洞;在其范围以外需开设门窗时,应设置A1.50防火门或A1.50固定式防火窗。发电机母线或电缆穿越防火墙时,周围空隙应用不燃烧材料封堵,其耐火极限应与防火墙相同。c)10.1.2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独立的双回路供电,并应在其末端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5-1-2《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范》SL229—2011a)3.1.2水轮发电机组自动控制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0在机组控制屏上应设紧急事故停机按钮,采用硬接线方式分别关闭进水阀(快速闸门)、启动紧急停机电磁阀(事故配压阀)、启动事故停机流程。b)3.2.6快速(事故)闸门应在中控室设置紧急关闭闸门的控制按钮。5-1-3《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2004a)3.1.11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电器引线的最大作用力应不大于电器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表3.1.11的规定。表3.1.11导体和绝缘子的安全系数类别荷载长期作用时荷载短时作用时套管、支持绝缘子及其金具2.51.67悬式绝缘子a及其金具42.5软导体42.5硬导体b2.01.67a:悬式绝缘子的安全系数对应于1h机电试验荷载。b:硬导体的安全系数对应于破坏应力,若对应于屈服点应力,其安全系数应分别改为1.6和1.4。·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b)4.1.1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应不小于表4.1.1的规定,并应按图4.1.1-1、图4.1.1-2和图4.1.1-3校验。当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面小于2.5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表4.1.1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单位:mm符号适应范围图号系统标称电压(kV)3~1015~203566110J220J330J500.1A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4.1.1-14.1.1-2200300400650900180025003800c网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2.5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A2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4.1.1-14.1.1-32003004006501000200028004300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B1设备运输时,其外廓至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4.1.1-14.1.1-24.1.1-39501050115014001650b2550b3250b4550b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栅状遮栏至绝缘体和带电部分之间a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b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4.1.1-23004005007501000190026003900C无遮栏裸导体至地面之间4.1.1-24.1.1-327002800290031003400430050007500无遮栏裸导体至建筑物、构筑物顶部之间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4.1.1-14.1.1-222002300240026002900380045005800注1:110J、220J、330J、500J系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注2:海拔超过1000m时,A值应按附录E进行修正。注3:本表所列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的产品设计。a:对于220kV及以上电压,可按绝缘体电位的实际分布,采用相应的B1值进行校验。此时,允许栅状遮栏与绝缘体的距离小于B1值,当无给定的分布电位时,可按线性分布计算。校验500kV相间通道的安全净距,亦可用此原则。b:带电作业时,不同相或交叉的不同回路带电部分之间,其B1值可取A2+750mm。c:500kV的值,双分裂软导线至接地部分之间可取3500mm。·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图4.1.1-1屋外A1、A2、B1、D校验图图4.1.1-2屋外A1、B1、B2、C、D校验图图4.1.1-3屋外A2、B1、C校验图c)4.1.2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安全净距,应根据表4.1.2进行校验,并应采用其中最大数值。·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表4.1.2不同条件下的计算风速和安全净距单位:mm条件校验条件计算风速(m/s)A值系统标称电压(kV)3566110J220J330J500J雷电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和风偏10A1400650900180024003200A24006501000200026003600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风偏最大设计风速的50%A1400650900180025003500A24006501000200028004300最高工作电压最高工作电压、短路和10m/s风速时的风偏A115030030060011001600最高工作电压和最大设计风速时的风偏A215030050090017002400注:在气象条件恶劣(如最大设计风速为35m/s及以上,以及雷暴时风速较大的地区),校验雷电过电压时的安全净距,其计算风速采用15m/s。d)4.1.3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4.1.3的规定,并应按图4.1.3-1和图4.1.3-2校验。当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面小于2.3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表4.1.3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单位:mm符号适应范围图号系统标称电压(kV)361015203566110J220JA1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之间4.1.3-1751001251501803005508501800网状和板状遮栏向上延伸线距地2.3m处与遮栏上方带电部分之间A2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4.1.3-1751001251501803005509002000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的断口两侧引线带电部分之间B1栅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4.1.3-14.1.3-28258508759009301050130016002550交叉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带电部分之间B2网状遮栏至带电部分之间a4.1.3-11752002252502804006509501900C无遮栏裸导体至地(楼)面之间4.1.3-1250025002500250025002600285031504100D平行的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导体之间4.1.3-1187519001925195019802100235026503600E通向屋外的出线套管至屋外通道的路面b4.1.3-2400040004000400040004000450050005500注1:110J、220J系指中性点有效接地电网。注2:海拔超过1000m时,A值应按附录E进行修正。注3:本表所列各值不适用于制造厂的产品设计。a:当为板状遮栏时,其B2值可取A1+30mm。b:通向屋外配电装置的出线套管至屋外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4.1.1中所列屋外部分之C值。·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图4.1.3-1屋内A1、A2、B1、B2、C、D值校验图图4.1.3-2屋内B1、E值校验图e)4.1.4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系统标称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系统标称电压确定其安全净距。f)4.3.5屋内外配电装置均应装设安全操作的闭锁装置及联锁装置。g)4.4.8厂区外的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四周应设置2200~2500mm高的实体围墙;厂区内的屋外配电装置周围应设置围栏,高度应不小于1500mm。h)7.0.1配电装置室的建筑,符合下列要求:·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1长度大于7m的配电装置室,应有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配电装置室的两端;长度大于60m时,宜增添一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一个出口可设在通往屋外楼梯的平台处。3配电装置室应设防火门,并应向外开启,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闩。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双向开启。5-1-4《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SL485—2010a)3.1.5有泄洪要求的大坝闸门启闭机应有2个电源。b)3.1.6对特别重要的大中型水力发电厂、泵站、泄洪设施等,如有可能失去厂(站)用电电源,影响大坝安全度汛或可能水淹厂房而危及人身设置安全时,应设置能自动快速启动的柴油发电机组或其他应急电源,其容量应满足泄洪设施、渗漏排水等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的需要。5-1-5《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SL511—2011a)3.6.10屋内外配电装置均应装设安全操作的闭锁装置及联锁装置。b)3.7.5有泄洪要求的大坝闸门启闭机应有2个电源。c)3.7.6对特别重要的大中型水电厂、泵站和泄洪设施等,如有可能失去厂(站)用电电源,影响大坝安全度汛或可能水淹厂房而危及人身设备安全时,应设置能自动快速启动的柴油发电机组或其他应急电源,其容量应满足泄洪设施、渗漏排水等可能出现的最大负荷的需要。d)3.10.6各场所照明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3对照明器具安装高度低于2.4m的场所,如水轮机(水泵)室、发电机(电动机)风洞和廊道等,应设有防止触电的安全措施或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4检修用携带式作业灯应采用24V及以下安全特低电压供电。e)3.11.8电缆隧道每隔60m处、电缆沟道每隔200m处和电缆室每隔300m2,均宜设一个防火分隔物。防火分隔物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非燃烧材料。防火分隔物两侧各1m的电缆区段上,应采取防止串火措施。防火分隔物上设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f)3.11.9电缆竖(斜)井的上、下两端可用防火网封堵,竖(斜)井中间每隔60m应设一个封堵屋(分隔物),进出竖(斜)井电缆的孔口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非燃烧材料封堵。g)3.11.10电缆穿越楼板、隔墙的孔洞和进出开关柜、配电盘、控制盘、自动装置盘、继电保护盘等的孔洞,以及靠近充油电气设备的电缆沟盖板缝隙处,均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封堵。h)6.4.7布置在地下或坝体内的主变压器室,应为一级耐火等级,并应设置独立的事故通风系统。防火隔墙应封闭到顶,并采用甲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且不应直接开向主厂房或正对进厂交通道。地下主变压器廊道应设有2个安全出口。i)6.5.18厂区外的屋外配电装置场地四周应设置2.2~2.5m髙的围墙;厂区内的屋外配电装置四周应设置围栏,其高度应不小于1.5m。·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j)6.5.20屋外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上部或下部,不应有照明、通信和信号线路架空跨越或穿过;屋内配电装置裸露带电部分的上部不应有明敷的照明或动力线路跨越。k)6.5.21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安全净距。5-1-6《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SL540—2011a)4.11.1系统有下列情形时应需要防雷:1光伏提水系统安装在空旷野外或安装在建筑物周边且超出建筑物高度时应做防雷设计。5-1-7《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SL561—2012a)2.0.15户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2.0.15的规定。表2.0.15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的安全系数类别荷载长期作用时荷载短时作用时套管、支持绝缘子及其金具2.501.67悬式绝缘子及其金具5.303.30软导体4.002.50硬导体2.001.67注1:悬式绝缘子的安全系数系对应于额定机电破坏负荷。注2:硬导体的安全系数系对应于破坏应力,若对应于屈服点应力,其安全系数应分别改为1.60和1.40。5-2金属结构5-2-1《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GB50071—2014a)5.5.53焊接成型的钢管应进行焊缝探伤检查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值不应小于1.25倍正常工作情况最高内水压力,也不得小于特殊工况的最高内水压力。b)8.1.4潜孔式闸门门后不能充分通气时,应在紧靠闸门下游孔口的顶部设置通气孔,其顶端应与启闭机室分开,并高出校核洪水位,孔口应设置防护设施。5-2-2《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2013a)3.1.4具有防洪功能的泄水和水闸系统工作闸门的启闭机应设置备用电源。b)3.1.9当潜孔式闸门门后不能充分通气时,则应在紧靠闸门下游的孔口顶部设置通气孔,其上端应与启闭机室分开,并应有防护设施。5-2-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1—2003a)6.1.4钢管抗外压稳定计算见附录A、附录B。安全系数不得小于下列各值:1明管:钢管管壁和加劲环为2.0。2地下埋管和坝内埋管:光面管和锚筋加劲的钢管管壁为2.0;用加劲环加劲的钢管管壁和加劲环为1.8。·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A.4加劲环抗外压强度及稳定分析A.4.1加劲环的临界外压Pcr可按式(A.4.1-1)、式(A.4.1-2)计算并取小值:(A.4.1-1)(A.4.1-2)式中FR——支承环或加劲环有效截面面积(包括管壁等效翼缘面积)(mm2);JR——支承环或加劲环有效截面对重心轴的惯性矩(mm4);R——支承环或加劲环有效截面重心轴处的半径(mm);l——加劲环间距(mm)。B.2抗外压稳定分析B.2.1光面管的临界外压可按式(B.2.1-1)~式(B.2.1-5)计算。1用经验公式(B.2.1-1)初步计算:(B.2.1-1)式中Pcr——临界外压(N/mm2);σs——钢材屈服点(N/mm2),按表6.1.1的注1取值。2用阿姆斯图兹公式计算:(B.2.1-2)(B.2.1-3)(B.2.1-4)(B.2.1-5)式中σN——管壁屈曲部分由外压引起的平均应力(N/mm2);∆——缝隙,包括施工缝隙∆0、钢管冷缩缝隙∆s、围岩冷缩缝隙∆R及围岩塑性压缩缝隙∆P,∆0、∆s、∆R同内压应力分析见B.1.1;∆P——围岩塑性压缩缝隙;q——同覆盖岩层厚度的分析,见B.1.3;Md——围岩变形模量(N/mm2);·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Ed——围岩弹性模量(N/mm2)。当K01=0时,∆P公式已不适用,缝隙值∆应在∆0+∆s+∆R或σ01r1E"两者间取大值。σ01计算见式(B.1.3-5)。阿姆斯图兹公式已制成图表,见图B.2.1。图B.2.1埋管临界外压力曲线(阿姆斯图兹公式1969,u=1)B.2.2加劲环式钢管的临界外压计算。1加劲环间管壁的临界外压;采用米赛斯(Miese)公式计算,见附录A.3.2。2加劲环的临界外压:(B.2.2)式中F——加劲环有效截面积(包括管壁等效翼缘)(mm2),见图B.2.2。图B.2.2加劲环处断面特性3加劲环的应力可采用锅炉公式计算。b)10.1.1凡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安全监测:11、2级压力钢管。2电站装机容量大于或等于100MW的压力钢管。3管径D≥4m,或作用水头H≥100m,或HD≥400m2的3级压力钢管。4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压力钢管。·79·
5机电与金属结构c)10.2.3首次安全检测应在钢管运行后5~10年内进行。以后每隔10~15年进行一次中期检测。钢管运行满40年,必须进行折旧期满安全检测,并确定钢管是否可以继续运行和必须采取的加固措施。5-2-4《升船机设计规范》SL660—2013a)4.3.14垂直升船机提升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按整绳最小破断拉力和额定荷载计算不应小于8.0,平衡钢丝绳的安全系数按静荷载计算不应小于7.0,钢丝强度等级不应高于1960MPa。b)6.5.16在锁定状态下安全机构螺杆与螺母柱的螺纹副应可靠自锁。c)6.7.5顶紧装置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3顶紧装置应采用机械式自锁机构,不应采用液压油缸直接顶紧方案。顶紧机构及其液压控制回路应设置自锁失效安全保护装置。·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6-1环境保护6-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a)11.2.9开采具有多个含水层的地下水时,必须封闭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的含水层。不得开采已被污染的潜水或承压水。6-1-2《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2006a)1.0.6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作为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应贯穿流域规划的全过程。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深度应与规划的层次、详尽程度相一致。6-1-3《农田水利规划导则》SL462—2012a)4.4.5在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的开采量不应大于补给量;在受海水、咸水入侵的地区,应根据其危害程度限制或禁止开采地下水,并采取有效补源或其他防治措施;在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的开采量应维持多年平均采补平衡。6-1-4《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SL492—2011a)2.1.1根据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建设及运行方案,应复核工程生态基流、敏感生态需水及水功能区等方面的生态与环境需水,提出保障措施。b)2.1.4水库调度运行方案应满足河湖生态与环境需水下泄要求,明确下泄生态与环境需水的时期及相应流量等。c)3.3.1水生生物保护应对珍稀、濒危、特有和具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水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鱼类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以及洄游性水生生物及其洄游通道等重点保护。6-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a)6.2.1水环境保护措施a.应根据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划,提出防止水污染,治理污染源的措施。b.工程造成水环境容量减小,并对社会经济有显著不利影响,应提出减免和补偿措施。c.下泄水温影响下游农业生产和鱼类繁殖、生长,应提出水温恢复措施。b)6.2.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应对生产、生活设施和运输车辆等排放废气、粉尘、扬尘提出控制要求和净化措施;制定环境空气监测计划、管理办法。c)6.2.3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施工现场建筑材料的开采、土石方开挖、施工附属企业、机械、交通运输车辆等释放的噪声应提出控制噪声要求;对生活区、办公区布局提出调整意见;对敏感点采取设立声屏障、隔音减噪等措施;制定噪声监控计划。d)6.2.4施工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应包括施工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生产废料处理处置等。·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e)6.2.5生态保护措施a.珍稀、濒危植物或其他有保护价值的植物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工程防护、移栽、引种繁殖栽培、种质库保存和管理等措施。工程施工损坏植被,应提出植被恢复与绿化措施。b.珍稀、濒危陆生动物和有保护价值的陆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破坏或生境条件改变,应提出预留迁徙通道或建立新栖息地等保护及管理措施。c.珍稀、濒危水生生物和有保护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种群、数量、栖息地、洄游通道受到不利影响,应提出栖息地保护、过鱼设施、人工繁殖放流、设立保护区等保护与管理措施。f)6.2.6土壤环境保护措施a.工程引起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盐渍化、土地沙化,应提出工程、生物和监测管理措施。b.清淤底泥对土壤造成污染,应采取工程、生物、监测与管理措施。g)6.2.7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应包括卫生清理、疾病预防、治疗、检疫、疫情控制与管理,病媒体的杀灭及其孳生地的改造,饮用水源地的防护与监测,生活垃圾及粪便的处置,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的健全与完善等。h)6.2.10工程对取水设施等造成不利影响,应提出补偿、防护措施。6-2水土保持6-2-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a)3.1.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及其措施总体布局应遵循下列规定:1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保护原地表植被、表土及结皮层,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提高利用效率。2开挖、排弃、堆垫的场地必须采取拦挡、护坡、截排水以及其他整治措施。5施工迹地应及时进行土地整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恢复其利用功能。b)3.2.1工程选址(线)、建设方案及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址(线)必须兼顾水土保持要求,应避开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c)3.2.2取土(石、料)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禁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划定的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内设置取土(石、料)场。2在山区、丘陵区选址,应分析诱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可能性。d)3.2.3弃土(石、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工业企业、居民点等的安全。2涉及河道的,应符合治导规划及防洪行洪的规定,不得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设置弃土(石、渣)场。3禁止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土(石、渣)场。·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6-2-2《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GB51018—2014a)7.1.5淤地坝放水建筑物应满足7天放完库内滞留洪水的要求。b)12.2.2弃渣场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2严禁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渣场。6-2-3《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a)5.2.2坝体在汛前必须达到20年一遇洪水重现期防洪度汛高程,否则应采取抢修度汛小断面等措施。b)7.4.2骨干坝在设计水位情况下,必须确保安全运用。对超标准洪水应制定安全运用对策,保护工程安全,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当建筑物出现严重险情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必须尽快泄空库内蓄水,进行检查抢修。对病险坝库,必须空库运用。6-2-4《水坠坝技术规范》SL302—2004a)5.1.1应清除坝基范围内的草皮、树根、含有植物的表土、乱石以及各种建筑物,将其运到指定地点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b)8.1.2坝体填筑应在坝基处理及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c)8.5.3非均质坝应采用全河床的全断面冲填,不应采用先填一岸的分段冲填方式。6-2-5《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L575—2012a)4.1.1水利水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遵循下列规定:1应控制和减少对原地貌、地表植被、水系的扰动和损毁,减少占用水土资源,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对于原地表植被、表土有特殊保护要求的区域,应结合项目区实际剥离表层土、移植植物以备后期恢复利用,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防护措施。3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应优先考虑综合利用,减少借方和弃渣。弃渣应设置专门场地予以堆放和处置,并采取挡护措施。4在符合功能要求且不影响工程安全的前提下,水利水电工程边坡防护应采用生态型防护措施;具备条件的砌石、混凝土等护坡及稳定岩质边坡,应采取覆绿或恢复植被措施。5水利水电工程有关植物措施设计应纳入水土保持设计。6弃渣场防护措施设计应在保证瘡体稳定的基础上进行。b)4.1.5弃渣场选址应遵循GB50433—2008第3.2.3条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2严禁在对重要基础设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及行洪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区域布设弃渣场。弃渣场不应影响河流、沟谷的行洪安全;弃渣不应影响水库大坝、水利工程取用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灌(排)干渠(沟)功能,不应影响工矿企业、居民区、交通干线或其他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c)4.1.11工程施工除满足GB50433—2008第3.2.5条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2风沙区、高原荒漠等生态脆弱区及草原区应划定施工作业带,严禁越界施工。d)4.2.1水库枢纽工程应符合下列规定:·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4对于高山峡谷等施工布置困难区域,经技术经济论证后可在库区内设置弃渣场,但应不影响水库设计使用功能。施工期间库区弃渣场应采取必要的拦挡、排水等措施,确保施工导流期间不影响河道行洪安全。e)6.1.2特殊区域的评价应符合下列规定:1国家和省级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国家级和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重要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区,应以最大限度减少地面扰动和植被破坏、维护水土保持主导功能为准则,重点分析因工程建设造成植被不可逆性破坏和产生严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提出水土保持制约性要求及对主体工程布置的修改意见。2涉及国家级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文化遗产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的,应结合环境保护专业分析评价结论按前款规定进行评价,并以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和原地貌为准则。3泥石流和滑坡易发区,应在必要的调查基础上,对泥石流和滑坡潜在危害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其作为弃渣场、料场选址评价的重要依据。f)6.4.1水库枢纽工程评价重点应符合下列规定:4生态脆弱区高山峡谷地带的枢纽施工道路布置,应对地表土壤与植被破坏及其恢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可能产生较大危害和造成植被不可逆性破坏的,应增加桥隧比例。g)10.5.2弃渣场抗滑稳定计算应分为正常运用工况和非常运用工况:1正常运用工况:弃渣场在正常和持久的条件下运用,弃渣场处在最终弃渣状态时,渣体无渗流或稳定渗流。2非常运用工况:弃渣场在正常工况下遭遇VII度以上(含VII度)地震。6-3征地移民6-3-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a)2.2.2水库设计洪水回水计算及回水末端处理应按以下规定执行。1水库设计洪水回水水面线,应考虑水库运行方式,按照坝前起调水位和入库流量,计算回水水位。回水水面线应以坝址以上天然洪水与建库后设计采用的同一频率的分期(汛期和非汛期)洪水回水位组成的外包线的沿程回水高程确定。2水库回水尖灭点,应以回水水面线不高于同频率天然洪水水面线0.3m范围内的断面确定;水库淹没处理终点位置,一般可采取尖灭点水位水平延伸至天然河道多年平均流量的相应水面线相交处确定。3水库设计洪水回水位的确定,应根据河流泥沙特性、水库运行方式、上游有无调节水库以及受淹对象的重要程度,考虑10~30年的泥沙淤积影响。b)2.2.3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以下原则确定:1淹没对象的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淹没对象的重要性、水库调节性能及运用方式,在安全、经济和考虑其原有防洪标准的原则下,在表2.2.3所列设计洪水标准范围内分析选择。选取其他标准应进行专门分析论证,并阐明其经济合理性。2表2.2.3·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中未列的铁路、公路、输变电、电信、水利设施及文物古迹等淹没对象,其设计洪水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确定。表2.2.3不同淹没对象设计洪水标准表淹没对象洪水标准(频率,%)重现期(年)耕地、园地50~202~5林地、草地正常蓄水位—农村居民点、集镇、一般城镇和一般工矿区10~510~20中等城市、中等工矿区5~220~50重要城市、重要工矿区2~150~100c)2.5.8移民居民点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3移民居民点新址应布设在居民迁移线以上并避开浸没、滑坡、坍岸等不良地质地段。防洪高水位设置在正常蓄水位以上的水库,移民居民点新址一般应设在防洪高水位以上。6集中安置的农村居民点应当进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并依法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2.6.3迁建新址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1城(集)镇新址,应选择在地理位置适宜、地形相对平坦、地质稳定、水源安全可靠、交通方便、防洪安全、便于排水、能发挥服务功能的地点。选择新址,还应与当地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并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2城(集)镇选址应进行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勘察,进行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评价,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e)2.9.1在水库临时淹没、浅水淹没或影响区,如有重要对象,具备防护条件,且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应采取防护措施。f)2.9.2防护工程设计标准应按以下原则确定:4防浸没(渍)标准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水库运用方式和防护对象的耐浸能力,综合分析确定不同防护对象容许的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值。5排涝工程的内外设计水位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除涝防渍要求、主要防护对象的高程分布和水库调度运用资料,综合分析,合理确定。g)2.11.5建(构)筑物拆除与清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清理范围内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拆除,并推倒摊平,对易漂浮的废旧材料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2清理范围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凡妨碍水库运行安全和开发利用的应拆除,设备和旧料应运至库区以外。残留的较大障碍物要炸除,其残留高度不宜超过地面0.5m。对确难清除的较大障碍物,应设置蓄水后可见的明显标志,并在水库区地形图上注明其位置与标高。3水库消落区的地下建(构)筑物,应结合水库区地质情况和水库水域利用要求,采取填塞、封堵、覆盖或其他措施进行处理。h)2.11.6卫生清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卫生清理工作应在建(构)筑物拆除之前进行。2卫生清理应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进行。·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3库区内的污染源及污染物应进行卫生清除、消毒。如厕所、粪坑(池)、畜厩、垃圾等均应进行卫生防疫清理,将其污物尽量运至库区以外,或薄铺于地面曝晒消毒,对其坑穴应进行消毒处理,污水坑以净土填塞;对无法运至库区以外的污物、垃圾等,则应在消毒后就地填埋,然后覆盖净土,净土厚度应在1m以上且应夯实。4库区内的工业企业积存的废水,应按规定方式排放。有毒固体废弃物按环境保护要求处理。5库区内具有严重放射性、生物性或传染性的污染源,应委托有资质的专业部门予以清理。6库区内经营、储存农药、化肥的仓库、油库等的污染源,应按环境保护要求处理。7对埋葬15年以内的坟墓,应迁出库区;对埋葬15年以上的坟墓,是否迁移,可按当地民政部门规定,并尊重当地习俗处理;对无主坟墓压实处理。凡埋葬结核、麻风、破伤风等传染病死亡者的坟墓和炭疽病、布鲁氏菌病等病死牲畜的掩埋场地,应按卫生防疫的要求,由专业人员或经过专门技术培训的人员进行处理。8有钉螺存在的库区周边,在水深不到1.5m的范围内,在当地血防部门指导下,提出专门处理方案。9清理范围内有鼠害存在的区域,应按卫生防疫的要求,提出处理方案。i)2.11.7林木砍伐与迹地清理应符合以下要求:1林地及零星树木应砍伐并清理,残留树桩不得高出地面0.3m。2林地砍伐残余的枝桠、枯木、灌木林(丛)等易漂浮的物质,在水库蓄水前,应就地处理或采取防漂措施。3农作物秸杆及泥炭等其他各种易漂浮物,在水库蓄水前,应就地处理或采取防漂措施。6-3-2《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SL644—2014a)6.3.3对确难清除且危及水库安全运行的较大障碍物,应设置明显标志,并在地形图上注明其位置与标高。b)9.4.2有炭疽尸体埋葬的地方,清理后表土不应检出具有毒力的炭疽芽孢杆菌。c)9.4.3灭鼠后鼠密度不应超过1%。d)9.4.4传染性污染源应按100%检测,其他污染源按3%~5%检测。e)10.2.3市政污水处理设施(包括沼气池、废弃的污水管道、沟渠等)中积存的污泥应予以清理。f)10.2.5下列危险废物应予以清理:1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商店、化验(实验)室等产生的列入《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卫医发〔2003〕287号)的各种医疗废物。2电镀污泥、废酸、废碱、废矿物油等以及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1号)的各种废物及其包装物。3根据GB5085检测被确认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及其包装物。4·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化工、化肥、农药、染料、油漆、石油以及电镀、金属表面处理等废弃的生产设备、工具、原材料和产品包装物以及废弃的原材料和药剂。5农药销售商店、摊点和储存点积存、散落和遗落的废弃农药及其包装物。g)10.2.6废放射源及含放射性同位素的固体废物应予以清理。h)10.2.7危险废物以及磷石膏等工业固体废物清理后的原址中的土壤,如果其浸出液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有害成分浓度大于或等于表10.2.4中所列指标,应予以清理。表10.2.4水库库底工业固体废物与污染土壤处理鉴别标准序号项目浸出液浓度(mg/L)序号项目浸出液浓度(mg/L)1化学需氧量(COD)6010烷基汞不应检出2氨氮1511总镉0.13总磷(以P计)0.512总铬1.54石油类1013六价铬0.55挥发酚0.514总砷0.56总氰化合物0.515总铅1.07氟化物1016总镍1.08有机磷农药(以P计)不应检出17总锰2.09总汞0.05·79·
6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征地移民第二篇水利工程施工·79·
7土石方工程7土石方工程7-1开挖7-1-1《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a)1.0.8严禁在设计建基面、设计边坡附近采用洞室爆破法或药壶爆破法施工。b)2.1.2未经安全技术论证和主管部门批准,严禁采用自下而上的开挖方式。7-1-2《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a)5.2.2地下洞室洞口削坡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严禁上下垂直作业。进洞前,应做好开挖及其影响范围内的危石清理和坡顶排水,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加固。b)5.5.5当特大断面洞室设有拱座,采用先拱后墙法开挖时,应注意保护和加固拱座岩体。拱脚下部的岩体开挖,应符合下列条件:1拱脚下部开挖面至拱脚线最低点的距离不应小于1.5m。2顶拱混凝土衬砌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的75%。c)11.2.8对存在有害气体、高温等作业区,必须做专项通风设计,并设置监测装置。d)12.3.7洞内供电线路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3电力起爆主线应与照明及动力线分两侧架设。e)12.4.5洞内电、气焊作业区,应设有防火设施和消防设备。f)13.2.6当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小于30m或5倍洞径距离爆破时,双方人员均应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向开挖贯通。g)13.2.7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贯通面5m时,应自上而下贯通。h)13.2.10采用电力起爆方法,装炮时距工作面30m以内应断开电源,可在30m以外用投光灯或矿灯照明。7-2锚固与支护7-2-1《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SL46—94a)8.3.2张拉操作人员未经考核不得上岗;张拉时必须按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严禁违章操作。7-2-2《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SL377—2007a)9.1.17竖井或斜井中的锚喷支护作业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1井口应设置防止杂物落入井中的措施。2采用溜筒运送喷射混凝土混合料时,井口溜筒喇叭口周围应封闭严密。·79·
7土石方工程7-3疏浚与吹填7-3-1《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SL17—2014a)5.7.6对施工作业区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应设置必要的安全护栏和警示标志。b)5.7.7应制定冲洗带油甲板的环保防护措施及发生油污泄露事故的急救预案。c)5.7.9施工船舶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1施工船舶必须具有海事、船检部门核发的各类有效证书。2施工船舶应按海事部门确定的安全要求,设置必要的安全作业区或警戒区,并设置符合有关规定的标志,以及在明显处昼夜显示规定的号灯、号型。3施工船舶严禁超载航行。4施工船舶在汛期施工时,应制定汛期施工和安全度汛措施;在严寒封冻地区施工时,应制定船体及排泥管线防冰冻、防冰凌及防滑等冬季施工安全措施。5挖泥船的安全工作条件应根据船舶使用说明书和设备状况确定,在缺乏资料时应按表5.7.9的规定执行。当实际工作条件大于表5.7.9中所列数值之一时,应停止施工。表5.7.9挖泥船对自然影响的适应情况表船舶类型风(级)浪高(m)纵向流速(m/s)雾(雪)(级)内河沿海绞吸式>500m3/h650.61.62200~500m3/h540.41.52<200m3/h5不适合0.41.22链斗式750m3/h661.02.52<750m3/h5不适合0.81.82铲斗式斗容>4m3650.62.02斗容≤4m3650.61.52抓斗式斗容>4m3650.6~1.02.02斗容≤4m3550.4~0.81.52拖轮拖带泥驳>294kW65~60.81.53≤294kW6不适合0.81.33d)5.7.13严禁将各类垃圾和油水混合物直接排入江、河、湖、库中。·79·
8混凝土工程8混凝土工程8-0-1《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2014a)3.3.4对首次采用的树种,应先进行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使用。b)5.2.3人员进出滑模的通道应安全可靠。c)6.3.3千斤顶和支承杆的最少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计算提升力时取6.2.2条中1款、2款、3款之和或1款、2款、6款之和的大值。2千斤顶、支承杆的允许承载力及其最少数量计算方法应符合6.2.3条的规定。d)6.4.2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滑模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6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滑动模板应具有制动保险装置;采用卷扬机牵引时,卷扬机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地锚。e)7.1.4所有滑模安装都应符合下列规定:4当滑模安装高度达到或超过2.0m时,对安装人员必须采取高空作业保护措施。f)7.4.9陡坡上的滑模施工,应具有保证安全的措施。当牵引机具为卷扬机时,卷扬机应设置安全可靠的地锚;对滑模应设置除牵引钢丝绳以外的防止其自由下滑的保险器具。g)8.0.5每滑升1~3m,应对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形状、位置及标高进行测量检查,并做好记录(施工记录表格见附录D)。h)9.1.3在滑模施工中应及时掌握当地气象情况,遇到雷雨、六级和六级以上大风时,露天的滑模应停止施工,采取停滑措施。全部人员撤离后,应立即切断通向操作平台的供电电源。i)9.2.2在施工的建(构)筑物周围应划出施工危险警戒区,警戒线至建(构)筑物外边线的距离应不小于施工对象高度的1/10,且不小于10m。警戒线应设置围栏和明显的警戒标志,施工区出入口应设专人看守。j)9.2.3危险警戒区内的建筑物出入口、地面通道及机械操作场所,应搭设高度不小于2.5m的安全防护棚。k)9.2.4当滑模施工进行立体交叉作业时,在上、下工作面之间应搭设安全隔离棚。l)9.4.2施工升降机应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运输人员的提升设备的钢丝绳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同时,应设置两套互相独立的防坠落保护装置,形成并联的保险。极限开关也应设置两套。m)9.5.2滑模施工现场的场地和操作平台上应分别设置配电装置。附着在操作平台上的垂直运输设备应有上下两套紧急断电装置。总开关和集中控制开关应有明显标志。n)9.7.1露天施工,滑模应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接地应单独设置,不应与保护接地混合。8-0-2《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a)1.0.3施工前应通过现场碾压试验验证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适应性,并确定其施工工艺参数。·79·
8混凝土工程b)4.5.5每层碾压作业结束后,应及时按网格布点检测混凝土的压实容重。所测容重低于规定指标时,应立即重复检测,并查找原因,采取处理措施。c)4.5.6连续上升铺筑的碾压混凝土,层间允许间隔时间(系指下层混凝土拌和物拌和加水时起到上层混凝土碾压完毕为止),应控制在混凝土初凝时间以内。d)4.7.1施工缝及冷缝必须进行层面处理,处理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8-0-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L677—2014a)3.6.1拆除模板的期限,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坏时,方可拆除。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后(按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百分率计),方可拆除。1)悬臂板、梁:跨度l≤2m,75%;跨度l>2m,100%。2)其他梁、板、拱:跨度l≤2m,50%;2m<跨度l≤8m,75%;跨度l>8m,100%。·79·
9灌浆工程9灌浆工程9-0-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2014a)8.1.1接缝灌浆应在库水位低于灌区底部高程的条件下进行。蓄水前应完成蓄水初期最低库水位以下各灌区的接缝灌浆及其验收工作。·79·
9灌浆工程第三篇劳动安全与卫生·79·
10劳动安全10劳动安全10-0-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B50706—2011a)4.2.2采用开敞式高压配电装置的独立开关站,其场地四周应设置高度不低于2.2m的围墙。b)4.5.7机械排水系统的排水管管口高程低于下游校核洪水位时,必须在排水管道上装设逆止阀。c)4.2.6地网分期建成的工程,应校核分期投产接地装置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其数值应满足人身安全的要求。d)4.2.9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零线应在电源处接地。e)4.2.11安全电压供电电路中的电源变压器,严禁采用自耦变压器。f)4.2.13独立避雷针、装有避雷针或避雷线的构架,以及装有避雷针的照明灯塔上的照明灯电源线,均应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带金属外皮的电缆或穿入埋地金属管的绝缘导线,且埋入地中长度不应小于10m。装有避雷针(线)的构架物上,严禁架设通信线、广播线和低压线。g)4.2.16易发生爆炸、火灾造成人身伤亡的场所应装设应急照明。h)4.5.8防洪防淹设施应设置不少于2个的独立电源供电,且任意一电源均应能满足工作负荷的要求。10-0-2《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4—2013a)4.2.2明沟工程可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开挖,并应遵守下列规定:3挖掘机等机械在电力架空线下作业时应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或采取安全措施。10-0-3《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SL32—2014a)9.3.2操作平台及悬挂脚手架上的铺板应严密、平整、固定可靠并防滑;操作平台上的孔洞应设盖板或防护栏杆,操作平台上孔洞盖板的打开与关闭应是可控和可靠的。b)9.3.3操作平台及悬挂脚手架边缘应设防护栏杆,其高度应不小于120cm,横挡间距应不大于35cm,底部应设高度不小于30cm的挡板且应封闭密实。在防护栏杆外侧应挂安全网封闭。c)9.4.5人货两用的施工升降机在使用时,严禁人货混装。d)9.10.5拆除滑模时,应采取防止操作人员坠落的措施,对空心筒类构筑物,应在顶端设置安全行走平台。10-0-4《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SL166—2010a)6.4.3爆破材料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火线外表有折伤、扭破、粗细不均,燃烧速度超过标准速度5s/m,耐水时间低于2h及受潮、变质,不应使用。·113·
10劳动安全2电雷管脚线断损、绝缘、接触不良,康铜丝电桥大于0.3Ω、镍铬丝电桥大于0.8Ω及受潮、变质,不应使用3炸药受潮变质、低温冻结变硬、高温分解渗油、不应使用。41号、2号硝铵炸药适用于一般岩石,严禁在有瓦斯、煤尘及有可燃和爆炸性气体的探硐中使用。b)6.4.4爆破材料加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爆破材料加工应在专设的加工房进行。加工房应干燥通风、严禁烟火,配备消防器具。加工房与居民点及重要建筑物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2作业人员应穿棉质工作服。防水处理用的蜡锅应放置室外,其距离不小于10m。3导火线、雷管加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导火线长度应根据炮眼数量、深度、点炮时间及躲炮行走时间总和的2倍确定,最短不少于1.2m。2)雷管中如有杂物,应用手指轻轻弹出,不应用口吹。导火线切口应整齐垂直插入管中与加强帽接触,用雷管钳钳紧,不应用克丝钳或其他方式卡紧。纸雷管用缠纸或缠线等紧固。4起爆药卷加工应遵守下列规定:1)加工量不应超过当天需用量,加工后要妥善保管。2)加工时用直径约7mm竹签或木签插入药卷70mm后将雷管插入,严禁使用金属棍操作。3)雷管插入药卷后,火雷管应用扎线将药包扎紧,电雷管应用脚线扎紧。4)在有水炮眼中使用硝铵炸药时,起爆药包或药卷应进行防水处理。水深在2m以内可用石蜡或沥青进行防水处理,其化蜡温度不大于80°C,浸蜡时间不大于2s;水深大于2m时,可用乳胶套进行隔水处理。c)6.4.5装炮及炮眼堵塞应遵守下列规定:1装药前用吹砂管将炮眼中岩粉吹净,清除堵塞的岩块及岩屑,并用炮棍探明炮眼深度、角度是否符合要求。2装药长度宜为炮眼长度的1/2~2/3,掏槽眼可多装10%~20%,紧密堵塞。3炮棍应用直径小于药卷直径6mm的竹、木质材料制成,端部应平齐,严禁使用金属棍。4起爆药卷宜装在由外向里的第二节药卷位置,也可采用双向起爆及反向起爆等方法。5炮眼堵塞物宜用黏土(塑性指数以13为佳),为增加摩擦阻力,黏土中可渗入5%~10%粒径约1mm的砂,不应用碎石堵塞。炮眼堵塞长度宜为炮眼深度的1/3~1/2,但不少于200mm。d)6.4.6起爆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1火雷管起爆应遵守下列规定:1)安全导火线长度根据点炮需用时间而定,宜为最短火线的1/3。安全导火线燃尽或中途熄灭时,应立即离开工作面,不应继续点炮。2)应使用电石灯或导火线,按爆发顺序点炮。每炮间隔时间应为2s左右。·113·
10劳动安全3)点炮后应仔细听记响炮数目是否与装炮数目相符。最后一炮响后应至少隔15min,待炮烟吹散后再进入工作面检查爆破效果。2电雷管起爆应遵守下列规定:1)雷雨天气严禁使用电雷管起爆。2)有涌水或有瓦斯的工作面应使用电雷管或导爆管起爆,严禁使用火雷管。3)应根据爆发顺序采用延期雷管。杂散电流超过30mA时,严禁使用普通电雷管。4)起爆线路应保持良好绝缘,断面应保持并联电流要求,电压应满足雷管串联要求,母线断面不应小于2.5mm2。5)爆破线路应与照明动力线路分开架设,中途不应交叉,各工作面应有单独的电力起爆网。爆破线路及起爆网应由爆破员亲自架设,每次放炮前应采用电桥进行安全检查。6)探硐较深时应采用分段连接,分段加设短路开关。7)采用电力线路起爆,若发生拒爆应首先切断电源,合上短路闸刀,待即发雷管过2min或延期雷管过5min后,方可进入工作面进行检查。e)6.4.7瞎炮处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用掏勺轻轻掏出炮泥,到达预定标志应立即停止,装入起爆药引爆。严禁采用强行拉导火线或雷管脚线的办法处理。2采用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可在瞎炮旁约400mm处平行凿眼,装药起爆处理。3当班瞎炮应由当班炮工亲自处理。瞎炮未经处理,不应进行正常作业。4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出炮眼中的炮泥和炸药雷管。f)6.4.9露天爆破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相邻地区同时放炮,应统一指挥,统一信号,统一时间。3应控制爆破安全距离。炮眼直径应为42mm以内,平地水平距离应为200m,山地水平距离应为300m。g)6.6.1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2支护前应检查硐壁、硐顶岩体稳定性,松动岩石应挖除。5支护应一次架好。靠近工作面的支护应采取加固和保护措施,及时修复放炮打坏的支护。6使用中的探硐,应经常检查支护的牢固性、安全性,及时加固、更换变形移位及腐朽折断的支护。7恢复或加固、加深旧硐时,应首先检查支护,必要时进行更换。8破碎松散岩(土)体应及时进行支护。必要时可采用超前临时支护。h)6.7.1通风应符合下列规定:2开挖工作面的氧气体积应不低于18%。4有瓦斯(CH4)和其他有害气体探硐工作面,人均供新鲜空气量不应低于5m3/min,通风风速不应低于0.25m/s。5硐深超过300m时,应进行专门通风设计。按同时在硐内工作的总人数计,每人每分钟供风量不应少于4m3/min·113·
10劳动安全,工作面回风风流中,氧气、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本条第2款及6.8.2条的规定。i)6.8.2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监测及施工保健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害气体、粉尘、噪声卫生安全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作面有害气体限量(按体积计)应符合表6.8.2的规定。表6.8.2地下硐室有害气体最大允许浓度名称符号最大允许(体积)浓度(%)一氧化碳CO0.00240二氧化碳CO20.50氮氧化物[NO]0.00025二氧化硫SO20.00050瓦斯CH41.0硫化氢H2S0.00066氨NH30.004002)工作面空气粉尘含量不应大于2mg/m3。2有害气体及粉尘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3)在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的探硐施工,应对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突出的断层带、老窿、破碎带等部位每班至少监测两次,发现浓度不断升高,应加密监测。当有害气体超限时,应立即撤离工作人员或采取防护措施。5)长期停止施工的探硐恢复生产时,首先应检查氧气、二氧化碳、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如不符合规定,应通风排放有害气体,达到标准后方可进硐施工。4施工保健应符合下列规定:2)硐内噪声大于90dB(A)时,应采取消音或其他防护措施。3)凿岩作业,应配带防护面罩及防护耳塞。j)6.8.3放射性监测及施工保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火成岩地区、新构造活动部位等施工作业,应进行γ射线和放射性气体测试,判定是否存在放射性危害。2井、硐内施工人员的个人内外照射剂量大于年限值1mSv/a时,应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氡及其子体和γ辐射的个人剂量监测及辐射环境监测,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k)6.8.4救护装备应符合下列下规定:1在有瓦斯地区掘进探硐时,应按工作人员总数的110%配备自救器或送风面盔。低瓦斯地区宜用过滤式自救器,高瓦斯地区宜配用化学氧自救器。2施工单位应配备氧气呼吸器。3自救设备应定期进行气密检查。l)6.10.3河底平硐施工尚应符合下列规定:3应打超前眼,深度不小于3m。6导井与河底平硐连接处应设置安全硐或躲避室。7应对围岩变形和地下水进行监测。8·113·
10劳动安全应配置备用电源,或采取其他措施,在突发涌水或停电时能将井、硐内工作人员和设备提升到安全地点。m)7.2.11提升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提升钢绳安全系数应大于8,并应随时检查钢绳有无断股及损坏。2检查提升系统(钢绳、吊钩、吊环等)牢固程度,连接部件的安全系数应大于8。3提升速度应小于1m/s,升降人员时应减速50%。n)7.2.12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1涌水量大时可设活动水泵吊盘,吊盘内可装一台或多台水泵。吊盘与出渣桶不应互相干扰。2水泵排水能力应大于预测涌水量的一倍,备用水泵比例应为1:1,并设有备用电源。o)7.3.8提升应符合下列规定:2每隔5~10m宜设安全硐,提升机运行时,作业人员应进入安全硐内躲避。3斜井中应设挡车器,矿车应带有安全装置。5井口应设挡车栏杆,矿车上来应先关好挡车栏杆才准摘钩。空车下放应先将矿车挂钩挂好后再打开挡车栏杆,送下矿车。处理掉道矿车,矿车下方严禁站人。p)8.0.5坑探工程施工应遵守下列规定:3工地机房、库房、宿舍等设施,不应修建在洪水位以下、危岩下以及山洪暴发所危及的冲洪积扇上。4爆破作业应确定安全警戒范围,设立明显的安全标志,必要时要有专人把守。10-0-5《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SL275—2014a)第1部分7.1.2现场测试技术要求:f)现场测试中的仪器使用、维护保养和保管中有关辐射防护安全要求应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b)附录B(规范性附录)辐射安全B.1凡使用核子水分-密度仪的单位均应取得“许可证”,操作人员应经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B.2由专业人员负责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和保管,但不得拆装仪器内放射源。B.3仪器工作时,应在仪器放置地点3m范围设置明显放射性标志和警戒线,无关人员应退至警戒线外。B.4仪器非工作期间,应将仪器手柄置于安全位置。核子水分-密度仪应装箱上锁,放在符合辐射安全规定的专门地方,并由专人保管。B.5仪器操作人员在使用仪器时,应佩戴射线剂量计,监测和记录操作人员所受射线剂量,并建立个人辐射剂量记录档案。B.6每隔6个月按相关规定对仪器进行放射源泄露检查,检查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仪器不得再投入使用。c)第2部分7.1.2现场测试技术要求:f)现场测试中的仪器使用、维护保养和保管应执行本标准第1部分附录B的规定。·113·
10劳动安全10-0-6《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a)3.3.2钻探设备安装和拆迁应遵守下列规定:2竖立和拆卸钻架应在机长统一指挥下进行。立放钻架时,左右两边设置牵引绷绳以防翻倒,严禁钻架自由摔落。滑车应设置保护装置。轻型钻架的整体搬迁,应在平坦地区进行,高压电线下严禁整体搬迁。b)4.3.4爆破药包的包装必须由持证专业人员在距离钻场50m以外安全范围进行作业。c)4.3.5药包与孔口安全距离:在水下作业应大于3m,干孔作业应大于5m。d)4.5.2滑坡地段钻进应遵守下列规定:4对有危险的滑坡体应设专人观察滑坡体的动态,如发现有滑动迹象时,立即将机组撤离至安全地区。e)8.3.1在河谷狭窄、水深流急处钻探,可架设钢索桥,钢索桥的设计应遵守下列规定:1钢索桥应有专门设计文件,并应经上级机关批准后才能施工。2有关安全规定应随钢索桥设计书一并呈报,批准后执行。3钢索桥钻场的最低点应高于施钻期间最高水位3m,还应符合当地航运要求。4钢索桥栏杆高应为1.2m。5钢索桥上方应架设安全绳,装设紧急撤退吊斗一台,最大载重量为10kN。吊斗由岸上牵引驱动。f)8.3.2架设钢索桥应遵守下列规定:4风速在5级以上或雨、雪、雾天气,禁止施工架设。g)8.3.3钢索桥钻探时设备安装应遵守下列规定:5禁止在5级大风和重雾、雨雪天气进行安装。h)8.3.4钢索桥钻探应遵守下列规定:1每天应有专人检查索桥桩基、钢丝绳卡子等安全情况。i)8.4.1冰上钻探应在封冻期进行,透明冰层厚度应不小于0.3m。冰上钻探期间,应掌握水文气象动态,设专人负责观测冰层安全情况。j)8.5.5近海钻探应遵守下列规定:5风力大于5级时,钻船和平台不得搬迁和定位。浪高大于1m或钻船横摆角大于3°时,应停止作业。6风力6级、浪高1.5m时,钻船应停止作业,拔出套管避风;风力5级或浪高0.8m时,船只不得靠近平台接送工作人员,人员应通过悬吊装置上、下平台。k)13.2.1钻场工作人员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2在钻塔上工作时,必须系牢安全带。3钻场设备安装之后,机长必须进行安全检查,确认安装合格,方可开钻。l)13.2.4孔内事故处理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3使用千斤顶起拔钻具时,千斤顶卡瓦应栓绑牢固,并挂好提引器,严防钻杆顶断后窜起或卡瓦飞出伤人。m)13.3.1井下排水取芯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1·113·
10劳动安全当井下采用潜水泵排水,或井壁不稳、照明不佳时,工作人员严禁在井下作业。使用的电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4禁止井下与井口同时作业。5井下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和系好安全带。6在井下取芯作业,严禁人和物同时吊起。n)13.3.2升降钻具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3提放钻具时,提引器的快卡子应安全可靠;重物放倒摘掉快卡子时,应立即用绳子拉住钩子,以防摆动伤人。o)13.3.3井口安全应遵守下列规定:3井下有人员作业时,井口应设专人看守,所用工具等,一律用系绳或由吊桶运送,不得向井下投放。p)13.4.1水上钻探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11遇有重雾视线不清或5级以上大风时,禁止抛锚、起锚和移动钻船、渡船等。q)13.5.3钻场防风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1高10m以上的钻塔,应设安全绷绳。2大风超过6级时,应增设绷绳或落下钻塔篷布。r)13.5.5陡坡修建钻场和钻进应遵守下列安全规定:3遇6级以上大风或雨雪连绵天气应停止施工,复工前进行安全检查。1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a)4.7.14防尘、防有害气体的综合处理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4对含有瓦斯等有害气体的地下工程,应编制专门的防治措施。b)6.5.6各施工阶段用电最高负荷宜按需要系数法计算;当资料缺乏时,用电高峰负荷可按全工程用电设备总容量的25%~40%估算。对工地因停电可能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事故、引起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的一类负荷应保证连续供电,设两个以上电源。c)7.2.6下列地点不应设置施工临时设施:1严重不良地质区或滑坡体危害区。2泥石流、山洪、沙暴或雪崩可能危害区。5受爆破或其他因素影响严重的区域。10-0-8《水利血防技术规范》SL318—2011a)5.1.1从有钉螺水域引水的涵闸(泵站),应因地制宜,修建防螺、灭螺工程设施。b)6.1.1在血吸虫病疫区新建、改建或加固堤防工程时,应结合堤防建设,采取灭螺、防螺措施。c)7.1.1在血吸虫病疫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灌排渠系时,应采取防螺、灭螺措施。d)8.0.1在血吸虫病疫区整治河湖时,应采取防螺、灭螺措施。e)9.0.1在血吸虫病疫区新建、扩建和改建饮水工程时,应采取水利血防措施,防止钉螺污染水源和输水通道。·113·
10劳动安全10-0-9《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SL378—2007a)8.4.2竖井吊罐及斜井运输车牵引绳,应有断绳保险装置。b)8.4.11井口应设阻车器、安全防护栏或安全门。c)8.4.12斜井、竖井自上而下扩大开挖时,应有防止导井堵塞和人员坠落的措施。d)11.1.1地下洞室开挖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体积不应少于20%,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应符合表11.1.1的规定标准。表11.1.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容许含量名称容许浓度附注按体积(%)按重量(mg/m3)二氧化碳(CO2)0.5—一氧化碳的容许含量与作业时间:容许含量为50mg/m3时,作业时间不宜超过1h;容许含量为l00mg/m3时,作业时间不宜超过0.5h;容许含量为200mg/m3时,作业时间不宜超过20min;反复作业的间隔时间应在2h以上甲烷(CH4)1—一氧化碳(CO)0.0024030氮氧化合物换算成二氧化氮(NO2)0.000255二氧化硫(SO2)0.0005015硫化氢(H2S)0.0006610醛类(丙烯醛)—0.3含有10%以上游离SiO2的粉尘—2含有80%以上游离SiO2的生产粉尘不宜超过1mg/m3含有10%以下游离SiO2水泥粉尘—6含有10%以下游离SiO2的其他粉尘—10e)13.2.4几个工作面同时爆破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确保起爆人员的安全和相邻炮区的安全。f)13.2.11爆破完成后,待有害气体浓度降低至规定标准时,方可进入现场处理哑炮并对爆破面进行检查,清理危石。清理危石应由有施工经验的专职人员负责实施。g)13.3.5竖井和斜井运送施工材料或出渣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严禁人、物混运,当施工人员从爬梯上下竖井时,严禁运输施工材料或出渣。2井口应有防止石渣和杂物坠落井中的措施。10-0-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a)3.1.4爆破、高边坡、隧洞、水上(下)、高处、多层交叉施工、大件运输、大型施工设备安装及拆除等危险作业应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应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b)3.1.8施工现场的井、洞、坑、沟、口等危险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应采取加盖板或设置围栏等防护措施。c)3.1.11交通频繁的施工道路、交叉路口应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或信号指示灯;开挖、弃渣场地应设专人指挥。d)3.1.12·113·
10劳动安全爆破作业应统一指挥,统一信号,专人警戒并划定安全警戒区。爆破后应经爆破人员检查,确认安全后,其他人员方能进入现场。洞挖、通风不良的狭窄场所,应在通风排烟、恢复照明及安全处理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e)3.1.18施工照明及线路,应遵守下列规定:3在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场所或有瓦斯的巷道内,照明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f)3.5.5宿舍、办公室、休息室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未经许可不得使用电炉。利用电热的车间、办公室及住室,电热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g)3.5.9油料、炸药、木材等常用的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使用场所、仓库,应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和相应的消防措施,严禁使用明火和吸烟。h)3.5.11施工生产作业区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应遵守下列规定:1用火作业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应小于25m。2仓库区、易燃、可燃材料堆集场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应小于20m。3易燃品集中站距所建的建筑物和其他区域不应小于30m。i)3.9.4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1进入施工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具及工具,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3严禁酒后作业。4严禁在铁路、公路、洞口、陡坡、高处及水上边缘、滚石坍塌地段、设备运行通道等危险地带停留和休息。6起重、挖掘机等施工作业时,非作业人员严禁进入其工作范围内。7高处作业时,不应向外、向下抛掷物件。9不应随意移动、拆除、损坏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设施和警示标志。j)4.1.5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应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4.1.5的规定。表4.1.5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外电线路电压(kV)<11~1035~110154~220330~500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注: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k)4.1.6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4.1.6的规定。表4.1.6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外电线路电压(kV)<11~1035最小垂直距离(m)677l)5.1.3高处临边、临空作业应设置安全网,安全网距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应超过3.0m·113·
10劳动安全,水平投影宽度应不小于2.0m。安全网应挂设牢固,随工作面升高而升高。m)5.1.12危险作业场所、机动车道交叉路口、易燃易爆有毒危险物品存放场所、库房、变配电场所以及禁止烟火场所等应设置相应的禁止、指示、警示标志。n)5.2.2高处作业下方或附近有煤气、烟尘及其他有害气体,应采取排除或隔离等措施,否则不应施工。o)5.2.3高处作业前,应检查排架、脚手板、通道、马道、梯子和防护设施,符合安全要求方可作业。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平台,应铺设固定脚手板,临空边缘应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p)5.2.6在带电体附近进行高处作业时,距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应满足表5.2.6的规定,如遇特殊情况,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表5.2.6高处作业时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电压等级(kV)10及以下20~354460~110154220330工器具、安装构件、接地线等与带电体的距离(m)2.03.53.54.05.05.06.0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与带电体的距离(m)1.72.02.22.53.04.05.0整体组立杆塔与带电体的距离应大于倒杆距离(自杆塔边缘到带电体的最近侧为塔高)q)5.2.10高处作业时,应对下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清理和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并应配备消防器材和专人监护。r)5.2.21进行三级、特级、悬空高处作业时,应事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前,应向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s)6.1.4设备转动、传动的裸露部分,应安设防护装置。t)7.5.19皮带机械运行中,遇到下列情况应紧急停机:1发生人员伤亡事故。u)8.2.1安全距离1设置爆破器材库或露天堆放爆破材料时,仓库或药堆至外部各种保护对象的安全距离,应按下列条件确定:1)外部距离的起算点是:库房的外墙墙根、药堆的边缘线、隧道式洞库的洞口地面中心。2)爆破器材储存区内有一个以上仓库或药堆时,应按每个仓库或药堆分别核算外部安全距离并取最大值。2仓库或药堆与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库房或药堆与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按表8.2.1-1确定。表8.2.1-1地面库房或药堆与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单位:m存药量(t)150~200100~15050~10030~5020~3010~205~10≤5最小外部距离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113·
10劳动安全2)隧道式洞库至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不应小于表8.2.1-2中的规定。表8.2.1-2隧道式洞库至住宅区或村庄边缘的最小外部距离单位:m与洞口轴线交角(α)存药量(t)50~10030~5020~3010~20≤100°至两侧70°1500125011001000850两侧70°~90°600500450400350两侧90°~180°3002502001501203)由于保护对象不同,因此在使用当中对表8.2.1-1、表8.2.1-2的数值应加以修正,修正系数见表8.2.1-3。表8.2.1-3对不同保护对象的最小外部距离修正系数序号保护对象修正系数1村庄边缘、住宅边缘、乡镇企业围墙、区域变电站围墙1.02地县级以下乡镇、通航汽轮的河流航道、铁路支线0.7~0.83总人数不超过50人的零散住户边缘0.7~0.84国家铁路线、省级及以上公路0.9~1.05高压送电线路500kV2.5~3.0220kV1.5~2.0110kV0.9~1.035kV0.8~0.96人口不超过10万人的城镇规划边缘、工厂企业的围墙、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铁路车站2.5~3.07人口大于10万人的城镇规划边缘5.0~6.0注:上述各项外部距离,适用于平坦地形。依地形条件有利时可适当减少,反之应增加。4)炸药库房间(双方均有土堤)的最小允许距离见表8.2.1-4。表8.2.1-4炸药库房间(双方均有土堤)的最小允许距离单位:m存药量(t)炸药品种硝铵类炸药梯恩梯黑索金胶质炸药150~20042———100~15035100——80~1003090100—50~80268090—30~5024708010020~302060708510~20205060755~1020405060≤520354050注1:相邻库房储存不同品种炸药时,应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注2:在特殊条件下,库房不设土堤时,本表数字增大的比值为;一方有土堤为2.0,双方均无土堤为3.3。注3:爆索按每万米140kg黑索金计算。5)雷管库与炸药库、雷管库与雷管库之间的允许距离见表8.2.1-5中的规定。·113·
10劳动安全表8.2.1-5雷管库与炸药库、雷管库与雷管库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单位:m库房名称雷管数量(万发)200100806050403020105雷管库与炸药库4230272321191714108雷管库与雷管库71504539353227221611注:当一方设土堤时表中数字应增大比值为2,双方均无土堤时增大比值为3.3。6)无论查表或计算的结果如何,表8.2.1-4、表8.2.1-5所列库房间距均不应小于35m。v)8.2.2库区照明5地下爆破器材库的照明,还应遵守下列规定:1)应采用防爆型或矿用密闭型电气器材,电源线路应采用铠装电缆。5)地下库区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粉尘爆炸危险时,应使用防爆型移动电灯和防爆手电筒;其他地下库区,应使用蓄电池灯、防爆手电筒或汽油安全灯作为移动式照明。w)8.3.2爆破器材装卸应遵守下列规定:1从事爆破器材装卸的人员,应经过有关爆破材料性能的基础教育和熟悉其安全技术知识。装卸爆破器材时,严禁吸烟和携带引火物。2搬运装卸作业宜在白天进行,炎热的季节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如需在夜间装卸爆破器材时,装卸场所应有充足的照明,并只允许使用防爆安全灯照明,禁止使用油灯、电石灯、汽灯、火把等明火照明。3装卸爆破器材时,装卸现场应设置警戒岗哨.有专人在场监督。4搬运时应谨慎小心,轻搬轻放,不应冲击、撞碰、拉拖、翻滚和投掷。严禁在装有爆破材料的容器上踩踏。5人力装卸和搬运爆破器材,每人一次以25~30kg为限,搬运者相距不应少于3m。6同一车上不应装运两类性质相抵触的爆破器材,且不应与其货物混装。雷管等起爆器材与炸药不允许同时在同一车箱或同一地点装卸。7装卸过程中司机不应离开驾驶室。遇雷电天气,禁止装卸和运输爆破器材。8装车后应加盖帆布,并用绳子绑牢,检查无误后方可开车。x)8.3.3爆破器材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运输爆破器材,应遵守下列基本规定:7)禁止用翻斗车、自卸汽车、拖车、机动三轮车、人力三轮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等运输爆破器材。8)运输炸药、雷管时,装车高度要低于车箱10cm。车箱、船底应加软垫。雷管箱不应倒放或立放,层间也应垫软垫。2水路运输爆破器材,还应遵守下列规定:5)严禁使用筏类船只作运输工具。6·113·
10劳动安全)用机动船运输时,应预先切断装爆破器材船仓的电源;地板和垫物应无缝隙,仓口应关闭;与机仓相邻的船仓应设有隔墙。3汽车运输爆破器材,还应遵守下列规定:7)车箱底板、侧板和尾板均不应有空隙,所有空隙应予以严密堵塞。严防所运爆破器材的微粒落在摩擦面上。y)8.3.4爆破器材贮存3贮存爆破器材的仓库、储存室,应遵守下列规定:2)库房内贮存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应超过设计容量,爆破器材宜单一品种专库存放。库房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z)8.4.3爆破工作开始前,应明确规定安全警戒线,制定统一的爆破时间和信号,并在指定地点设安全哨,执勤人员应有红色袖章、红旗和口笛。aa)8.4.7往井下吊运爆破材料时,应遵守下列规定:2在上下班或人员集中的时间内,不应运输爆破器材,严禁人员与爆破器材同罐吊运。bb)8.4.17地下相向开挖的两端在相距30m以内时,装炮前应通知另一端暂停工作,退到安全地点。当相向开挖的两端相距15m时,一端应停止掘进,单头贯通。斜井相向开挖,除遵守上述规定外,并应对距贯通尚有5m长地段自上端向下打通。cc)8.4.24地下井挖,洞内空气含沼气或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时,禁止进行爆破作业。dd)8.5.4电雷管网路爆破区边缘同高压线最近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8.5.4的规定(亦适用于地下电源)。表8.5.4爆破区边缘同高压线最近点之间的距离高压电网(kV)水平安全距离(m)3~102010~205020~50100ee)8.5.5飞石1爆破时,个别飞石对被保护对象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8.5.5-1及表8.5.5-2规定的数值。表8.5.5-1爆破个别飞散物对人员的最小安全距离爆破类型和方法爆破飞散物的最小安全距离(m)露天岩石爆破破碎大块岩矿裸露药包爆破法400浅孔爆破法300浅孔爆破200(复杂地质条件下或未形成台阶工作面时不小于300)浅孔药壶爆破300蛇穴爆破300深孔爆破按设计,但不小于200深孔药壶爆破按设计,但不小于300浅孔孔底扩壶50深孔孔底扩壶50洞室爆破按设计,但不小于300爆破树墩200·113·
10劳动安全爆破拆除沼泽地的路堤100续表爆破类型和方法爆破飞散物的最小安全距离(m)水下爆破水面无冰时的裸露药包或浅孔、深孔爆破水深小于1.5m与地面爆破相同水深大于6m不考虑飞石对地面或水面以上人员的影响水深1.5~6m由设计确定水面覆冰时的裸露药包或浅孔、深孔爆破200水底洞室爆破由设计确定拆除爆破、城镇浅孔爆破及复杂环境深孔爆破由设计确定地震勘探爆破浅井或地表爆破按设计,但不小于100在深孔中爆破按设计,但不小于30表8.5.5-2爆破飞石对人员安全距离序号爆破种类及爆破方法危险区域的最小半径(m)1岩基开挖工程一般钻孔法爆破不小于300药壶法扩壶爆破不小于50药壶爆破不小于300深孔药壶法扩壶爆破不小于100药壶爆破根据设计定但不小于300深孔法松动爆破根据设计定但不小于300抛掷爆破根据设计定2地下开挖工程平洞开挖爆破独头的洞内不小于200有折线的洞内不小于100相邻的上下洞间不小于100相邻的平行洞间不小于50相邻的横洞或横通道间不小于50井开挖爆破井深小于3m不小于200井深为3~7m不小于100井深大于7m不小于503裸露药包法爆破不小于4004用放在坑内的炸药击碎巨石不小于4005用炸药拔树根的爆破不小于2006泥沼地上塌落土堤的爆破不小于1007水下开挖工程非硬质土壤上爆破不小于100岩石上爆破不小于300有冰层覆盖时土壤和岩石爆破不小于3002洞室爆破个别飞石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8.5.5-3的规定数值。·113·
10劳动安全表8.5.5-3洞室爆破个别飞石安全距离单位:m最小抵抗线对于人员对于机械及建筑物n值n值1.01.52.02.53.01.01.52.02.53.01.52003003504004001001502503003002.02004005006006001002003504004004.03005007008008001502505005505506.0300600800100010001503005506506508.04006008001000100020030060070070010.05007009001000100025040060070070012.05007009001200120025040070080080015.06008001000120012003004008001000100020.07008001200150015003504009001000100025.080010001500180018004005009001000100030.08001000170020002000400500100012001200注:当n值小于1时,可将抵抗线值修改为WP=,再按n=1的条件查表。ff)9.1.6对贮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容器、管道进行焊接与切割时,要将易燃物和有毒气体放尽,用水冲洗干净,打开全部管道窗、孔,保持良好通风,方可进行焊接和切割,容器外要有专人监护,定时轮换休息。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应焊割。gg)9.1.8严禁在贮存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车辆、容器等的库区内从事焊割作业。hh)9.3.7在坑井或深沟内焊接时,应首先检查有无集聚的可燃气体或一氧化碳气体,如有应排除并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采取通风除尘措施。ii)11.4.8放射性射源的贮藏库房,应遵守下列规定:2放射性同位素不应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放在一起,其贮存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盗、防泄漏的安全防护措施,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进行登记、检查,做到账物相符。10-0-11《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SL399—2007a)1.0.9作业人员上岗前,应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应上岗。b)3.2.1有边坡的挖土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3施工过程当中应密切关注作业部位和周边边坡、山体的稳定情况,一旦发现裂痕、滑动、流土等现象,应停止作业,撤出现场作业人员。c)3.3.4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整体裂缝或滑动迹象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人员、设备尽快撤离工作面,视开裂或滑动程度采取不同的应急措施。d)3.5.1洞室开挖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7暗挖作业中,在遇到不良地质构造或易发生塌方地段、有害气体逸出及地下涌水等突发事件,应即令停工,作业人员撤至安全地点。·113·
10劳动安全e)3.5.3竖井提升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2施工期间采用吊桶升降人员与物料时应遵守下列规定:8)装有物料的吊桶不应乘人。f)3.5.6不良地质地段开挖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3当出现围岩不稳定、涌水及发生塌方情况时,所有作业人员应立即撤至安全地带。g)3.5.12施工安全监测应遵守下列规定:10当监测中发现测值总量或增长速率达到或超过设计警戒值时,则认为不安全,应报警。h)3.6.1现场运送运输爆破器材应遵守下列规定:4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时应遵守下列规定:2)严禁一人同时携带雷管和炸药;雷管和炸药应分别放在专用背包(木箱)内,不应放在衣袋里。i)3.6.3洞室爆破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5参加爆破工程施工的临时作业人员,应经过爆破安全教育培训,经口试或笔试合格后,方可参加装药填塞作业。但装起爆体及敷设爆破网路的作业,应由持证爆破员或爆破工程技术人员操作。8不应在洞室内和施工现场改装起爆体和起爆器材。j)3.6.5洞室爆破现场混制炸药应遵守下列规定:13混制场内严禁吸烟,严禁存在明火;同时,严禁将火柴、打火机等带入加工场。k)4.2.7制浆及输送应遵守下列规定:2当人进入搅拌槽内之前,应切断电源,开关箱应加锁,并挂上“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标志。l)5.1.4当砂石料料堆起拱堵塞时,严禁人员直接站在料堆上进行处理。应根据料物粒径、堆料体积、堵塞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m)5.4.7设备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在电源启动柜或设备配电室悬挂“有人检修,不许合闸”的警示标志。n)5.4.8在破碎机腔内检查时,应有人在机外监护,并且保证设备的安全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o)6.2.1木模板施工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0高处拆模时,应有专人指挥,并标出危险区;应实行安全警戒,暂停交通。11拆除模板时,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p)6.3.1钢筋加工应遵守下列规定:8冷拉时,沿线两侧各2m范围为特别危险区,人员和车辆不应进入。q)6.5.1螺旋输送机应符合下列安全技术要求:6处理故障或维修之前,应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标志。r)6.5.4片冰机的安全技术要求:3片冰机运转过程中,各孔盖、调刀门不应随意打开。因观察片冰机工作情况而应打开孔盖、调刀门时,严禁观察人员将手、头伸进孔及门内。·113·
10劳动安全6参加片冰机调整、检修工作的人员,不应少于3人,一人负责调整、检修。一人负责组织指挥(若调整、检修人员在片冰机内,指挥人员应在片冰机顶部),另一人负责控制片冰机电源开关,应做到指挥准确,操作无误。7工作人员从片冰机进入孔进、出之前和在调整、检修工作的过程中,应关闭片冰机的电源开关,悬挂“严禁合闸”的警示标志,这期间片冰机电源开关控制人员不应擅离工作岗位。s)6.5.6混凝土拌和楼(站)的技术安全要求:9检修时,应切断相应的电源、气路,并挂上“有人工作,不准合闸”的警示标志。10进入料仓(斗)、拌和筒内工作,外面应设专人监护。检修时应挂“正在修理,严禁开动”的警示标志。非检修人员不应乱动气、电控制元件。t)6.7.5采用核子水分/密度仪进行无损检测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操作者在操作前应接受有关核子水分/密度仪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训练,只有合格者方可进行操作。应给操作者配备防护铅衣、裤、鞋、帽、手套等防护用品。操作者应在胸前配戴胶片计量仪,每1~2月更换一次。胶片计量仪一旦显示操作者达到或超过了允许的辐射值,应即停止操作。3应派专人负责保管核子水分/密度仪,并应设立专台档案。每隔半年应把仪器送有关单位进行核泄露情况检测,仪器储存处应牢固地张贴“放射性仪器”的警示标志。4核子水分/密度仪受到破坏,或者发生放射性泄漏,应立即让周围的人离开,并远离出事场所,直到核专家将现场清除干净。u)7.1.6骨(填)料加热、筛分及储存应遵守下列规定:2加热后的骨料温度高约200°C,进行二次筛分时,作业人员应采取防高温、防烫伤的安全措施;卸料口处应加装挡板,以免骨料溅出。v)7.1.10搅拌机运行中,不应使用工具伸入滚筒内掏挖或清理。需要清理时应停机。如需人员进入搅拌鼓内工作时,鼓外要有人监护。w)7.2.6沥青混凝土碾压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6机械由坝顶下放至斜坡时,应有安全措施,并建立安全制度。对牵引机械和钢丝绳刹车等,应经常检查、维修。x)7.2.7心墙钢模宜应采用机械拆模,采用人工拆除时,作业人员应有防高温、防烫伤、防毒气的安全防护装置。钢模拆除出后应将表面粘附物清除干净,用柴油清洗时,不应接近明火。10-0-12《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SL400—2007a)4.1.7施工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1机械设备、电气盘柜和其他危险部位应悬挂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操作规程。b)5.6.6底水封(或防撞装置)安装时,门体应处于全关(或全开)状态,启闭机应挂停机牌,并应派专人值守,严禁擅自启动。c)11.3.5喷砂枪喷嘴接头应牢固,严禁喷嘴对人,沿喷射方向30m范围内不应有人停留和作业,喷嘴堵塞应停机消除压力后,进行修理或更换。·113·
10劳动安全d)11.5.11在容器内进行喷涂时,应保持通风,容器内应无易燃、易爆物及有毒气体。容器外应专人监护。e)12.3.9导叶进行动作试验时,应事先通告相关人员,应在水轮机室、蜗壳进入门处悬挂警示标志,严禁进入导叶附近,应有可靠的信号联系,并应有专人监护。f)12.8.1蝴蝶阀和球阀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5蝴蝶阀和球阀动作试验前,应检查钢管内和活门附近有无障碍物,不应有人在内工作。试验时应在进入门处挂“禁止入内”警示标志,并应设专人监护。6进入蝴蝶阀和球阀、钢管内检查或工作时,应关闭油源,投入机械锁锭,并应挂上“有人工作,禁止操作”警示标志。g)13.2.3定子下线时,应符合下列规定:8铁心磁化试验时,现场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定子周围应设临时围栏,挂警示标志,并应派专人警戒。定子机座、测温电阻接地应可靠,接地线截面积应符合规范要求。11耐电压试验时,应有专人指挥,升压操作应有监护人监护。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现场应设临时围栏,挂警示标志,并应派专人警戒。h)13.4.2转子支架组装和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用化学溶剂清洗转子中心体时,场地应通风良好,周围不应有火种,并应有专人监护,现场配备灭火器材。i)13.7.9有绝缘要求的导轴瓦或上端轴,安装前后应对绝缘进行检查。试验时应对试验场所进行安全防护,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和警示标志。j)15.1.3变压器、电抗器器身检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5进行各项电气试验时,应设立警戒线,悬挂警示标志。k)15.1.4附件安装及电气试验时,需符合下列规定:8现场高压试验区应设遮栏,并悬挂警示标志,设警戒线,派专人看护。l)15.3.2安装、调试时,需符合下列规定:11试验区域应有安全警戒线和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被试物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12试验接线应经过检查无误后,方可开始试验,未经监护人同意严禁任意拆线。雷雨时,应停止高压试验。m)15.4.2硬母线、封闭母线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规定:8在高空安装硬母线时,工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设置安全警戒线及警示标志。n)15.7.3电缆头制作时,需符合下列规定:6现场高压试验区应设围栏,挂警示标志,并应设专人监护。o)15.8.1试验区应设围栏、拉警戒线并悬挂警示标志,将有关路口和有可能进入试验区域的通道临时封闭,并应安排专人看守。p)15.8.6在进行高压试验和试送电时,应由一人统一指挥,并派专人监护。高压试验装置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q)15.9.1试验区应设围栏或拉警戒线,悬挂警示标志,将有关路口和有可能进入试验区域的通道临时封闭,并应安排专人看守。r)16.1.1检查机组内部应3·113·
10劳动安全人以上,并应配带手电筒,特别是进入钢管、蜗壳和发电机风洞内部时,应留1人在进入口处守候。s)17.4.2桥机试验区域应设警戒线,并布置明显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严禁上桥机。试验时桥机下面严禁有人逗留。10-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SL401—2007a)2.0.9严禁人员在吊物下通过和停留。b)2.0.10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不应在有毒、粉尘生产场所进食。c)2.0.12洞内作业前,应检查有害气体的浓度,当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规定标准时,应及时排除。d)2.0.16检查、修理机械电气设备时,应停电并挂标志牌,标志牌应谁挂谁取。应在检查确认无人操作后方可合闸。严禁机械在运转时加油、擦拭或修理作业。e)2.0.20严禁非电气人员安装、检修电气设备。严禁在电线上挂晒衣服及其他物品。f)2.0.26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严禁安装、维修和动用特种设备。g)3.7.13进行停电作业时,应首先拉开刀闸开关,取走熔断器(管),挂上“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标志,并留人监护。h)4.2.1塔式起重机司机应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书后,方可上岗操作。10-0-14《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SL482—2011a)4.2.6在渠系建筑物的水深、流急、高差大等开敞部位,以及临近高压线、重要管线及有毒有害物质等位置,应针对具体情况分别采取留足安全距离、设置防护隔离设施或醒目的警示标牌等安全措施。b)5.6.10挖孔灌注桩仅应用于桩孔直径大于80cm且井壁不会发生塌孔伤人现象的地基,施工中井口应采用周密的安全防护措施。c)6.6.6倒虹吸管侧旁应设置检修通道和两岸坡上的人行台阶。高水头倒虹吸管的两岸坡人行台阶和桥式倒虹段的两侧,以及水深较大的进口、出口、压力水池周围均应设置安全围栏及安全警示牌。10-0-15《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SL540—2011a)4.4.1光伏提水工程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5在光伏阵列、水源口、蓄水池处应设有安全防护设施或警示标志。10-0-16《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SL609—2013a)7.1.3电栅周围一定区域内应设明显警示标志,电极阵上应装红色指示灯。严禁在电栅周围捕鱼、围观、游泳、驶船等。10-0-17《小型水电站施工安全规程》SL626—2013a)2.1.8危险作业场所、机动车道交叉路口、易燃易爆有毒危险品存放场所、库房、变配电场所以及禁止烟火场所等应设置相应的禁止、指示、警示标志。b)2.2.5非特种设备操作人员不应安装、维修和动用特种设备。非电气人员不应进行电气安装、调试和检修等作业。·113·
10劳动安全c)2.2.6非作业人员不应进入正在运行的挖掘机、起重机或吊索等设备工作范围内。不应在吊物下通过和停留。不应在陡坡、高处及临水边缘、滚石坍塌地段、设备运行通道等危险地带停留和休息。d)2.2.10进入施工现场,应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等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等安全防护用具及工具,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进入施工现场。e)2.4.1爆破、高边坡、隧洞、水上(下)、高处、多层交叉施工、大件运输、大型施工设备安装及拆除等危险作业应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应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f)2.4.2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处作业前,应检查排架、脚手板、通道、马道、梯子等设施符合安全要求。高处作业使用的脚手架平台,应铺设固定脚手板,临空边缘设高度不低于1.2m的防护栏杆。4高处临边、临空作业应设置安全网,安全网距工作面的最大高度不应超过3.0m,水平投影宽度不应小于2.0m。安全网应挂设牢固,随工作面升高而升高。8高处作业时,应对下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清理和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进行电焊、气焊等动火作业,并应配备消防器材和专人监护。g)2.4.3施工现场的井、洞、坑、沟、升降口、漏斗口等危险处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并应采取加盖板或设置围栏等防护措施。h)2.5.6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严禁明火和吸烟。i)3.1.3施工过程中应当密切关注作业部位和周边边坡、山体的稳定情况,一旦发现裂痕、滑动、流土、有害气体逸出及地下涌水等现象,应停止作业,撤出现场作业人员。j)3.1.13施工安全监测时,当监测中发现测量值总量或增长速率达到或超过设计警戒值时,则认为不安全,应报警。k)3.4.4当砂石料料堆起拱堵塞时,严禁人员直接站在料堆上进行处理。应根据料物粒径、堆料体积、堵塞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l)3.4.9设备检修时应切断电源,在电源启动柜或设备配电室悬挂“有人检修,不许合闸”的警示标志。m)3.4.10在破碎机腔内检查时,应有人在机外监护,并且保证设备的安全锁机构处于锁定位置。n)3.5.4混凝土拌和应符合下列规定:5搅拌机运行中,不应使用工具伸入滚筒内掏挖或清理。需要清理时应停机。如需人员进入搅拌鼓内工作时,鼓外应有人监护。o)3.7.1闸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9底水封(或防撞装置)安装时,门体应处于全关(或全开)状态,启闭机应挂停机牌,并应派专人值守,严禁擅自启动。p)3.7.13检查机组内部应3人以上,并应配带手电筒,特别是进入钢管、蜗壳和发电机风洞内部时,应留1人在进入口处守候。q)3.8.5在高空安装硬母线,工作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设置安全警戒线及警示标志。r)3.8.6进行电气试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3·113·
10劳动安全耐电压试验时,应有专人指挥,升压操作应有监护人监护。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鞋。现场应设临时围栏,挂警示标志,并应派专人警戒。s)3.8.8导叶进行动作试验时,应事先通告相关人员,应在水轮机室、蜗壳进入门处悬挂警示标志,严禁进入导叶附近,应有可靠的信号联系,并应有专人监护。10-0-18《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2—2013a)7.2.3下列地区不应设置施工临时设施:1严重不良地质区或滑坡体危害区。2泥石流、山洪、沙暴或雪崩可能危害区。5受爆破或其他因素影响严重的区域。10-0-19《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SL655—2014a)8.3.6调压室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埋藏式调压室的井口周边,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2半埋藏式调压室和地面式调压室应设置井口安全防护设施。3调压室内的钢爬梯,应设置护笼。10-0-20《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a)8.0.9水塔应有避雷设施。10-0-2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SL702—2015a)11.1.3管道水压试验应有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应按相关安全作业规程进行操作。b)11.3.9水压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3管道水压试验过程中,后背顶撑、管道两端严禁站人。10-0-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SL714—2015a)3.2.10电梯井、闸门井、门槽、电缆竖井等的井口应设有临时防护盖板或设置围栏,在门槽、闸门井、电梯井等井道口(内)安装作业,应根据作业面情况,在其下方井道内设置可靠的水平安全网作隔离防护层。b)3.3.6排架、井架、施工用电梯、大坝廊道、隧洞等出入口和上部有施工作业的通道,应设有防护棚,其长度应超过可能坠落范围,宽度不应小于通道的宽度。当可能坠落的高度超过24m时,应设双层防护棚。c)3.5.3各种施工设备、机具传动与转动的露出部分,如传动带、开式齿轮、电锯、砂轮、接近于行走面的联轴节、转轴、皮带轮和飞轮等必须安设拆装方便、网孔尺寸符合安全要求的封闭的钢防护网罩或防护挡板或防护栏杆等安全防护装置。d)3.7.3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开关箱等安装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6配电箱、开关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设置防雨、防尘和防砸设施。不应装设在有瓦斯、烟气、蒸气、液体及其他有害介质环境中,不应装设在易受外来固体物撞击、强烈振动、液体浸溅及热源烘烤的场所。e)3.7.4施工用电线路架设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7·113·
10劳动安全线路穿越道路或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时必须设有套管防护。管内不得有接头,其管口应密封。f)3.10.10载人提升机械应设置下列安全装置,并保持灵敏可靠:1上限位装置(上限位开关)。2上极限限位装置(越程开关)。3下限位装置(下限位开关)。4断绳保护装置。5限速保护装置。6超载保护装置。g)3.12.5在有毒有害气体可能泄漏的作业场所,应配置必要的防毒护具,以备急用,并应及时检查、维护、更换,保证其始终处在良好的待用状态。h)4.1.4皮带栈桥供料线运输应符合下列安全规定:9供料线下方及布料皮带覆盖范围内的主要人行通道,上部必须搭设牢固的防护棚,转梯顶部设置必要防护,在该范围内不应设置非施工必需的各类机房、仓库。i)4.2.4起重机械安装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起重机械应配备荷载、变幅等指示装置和荷载、力矩、高度、行程等限位、限制及连锁装置。j)4.2.5门式、塔式、桥式起重机械安装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桥式起重机供电滑线应有鲜明的对比颜色和警示标志。扶梯、走道与滑线间和大车滑线端的端梁下应设有符合要求的防护板或防护网。k)4.3.2缆机安装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有从地面通向缆机各机械电气室、检修小车和控制操作室等处所的通道、楼梯或扶梯。所有转动和传动外露部位应装设有防护网罩,并涂上安全色。l)6.1.1灌浆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3交叉作业场所,各通道应保持畅通,危险出入口、井口、临边部位应设有警告标志或钢防护设施。m)7.1.14皮带机安装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4皮带的前后均应设置事故开关,当皮带长度大于100m时,在皮带的中部还应增设事故开关,事故开关应安装在醒目、易操作的位置,并设有明显标志。n)7.2.1制冷系统车间应符合下列规定:7氨压机车间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盘柜与氨压机应分开隔离布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2)所有照明、开关、取暖设施等应采用防爆电器。3)设有固定式氨气报警仪。4)配备有便携式氨气检测仪。5)设置应急疏散通道并明确标识。o)8.1.2木材加工机械安装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3应配备有锯片防护罩、排屑罩、皮带防护罩等安全防护装置,锯片防护罩底部与工件的间距不应大于20mm,在机床停止工作时防护罩应全部遮盖住锯片。·113·
10劳动安全p)10.1.2进入施工生产区域人员应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进行2m(含2m)以上高空作业应佩戴安全带并在其上方固定物处可靠栓挂,3.2m以上高空作业时,其下方应铺设安全网。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前应认真检查,不应使用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q)10.1.7焊接作业安全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0高处焊割作业点的周围及下方地面上火星所及的范围内,应彻底清除可燃、易爆物品,并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r)10.1.11金属加工设备防护罩、挡屑板、隔离围栏等安全设施应齐全、有效。有火花溅出或有可能飞出物的设备应设有挡板或保护罩。s)11.1.2机组安装现场对预留进入孔、排水孔、吊物孔、放空阀、排水阀、预留管道口等孔洞应加防护栏杆或盖板封闭。t)11.1.7尾水管、蜗売内和水轮机过流面进行环氧砂浆作业时,应有相应的防火、防毒设施并设置安全防护栏杆和警告标志。u)11.2.6高压试验现场应设围栏,拉安全绳,并悬挂警告标志。高压试验设备外壳应接地良好(含试验仪器),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v)11.3.1水轮发电机组整个运行区域与施工区域之间必须设安全隔离围栏,在围栏入口处应设专人看守,并挂“非运行人员免进”的标志牌,在高压带电设备上均应挂“高压危险”"请勿合闸”等标志牌。·113·
11卫生11卫生11-0-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GB50706—2011a)5.6.1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气设备的配电装置室及检修室,必须装设机械排风装置,其室内空气中六氟化硫气体含量不应超过6.0g/m3,室内空气不应再循环,且不得排至其他房间内。室内地面孔、洞应采取封堵措施。b)5.6.7水厂的液氯瓶、联氨贮存罐应分别存放在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单独房间内。加氯(氨)间和氯(氨)库应设置泄漏检测仪及报警装置,并应在临近的单独房间内设置漏氯(氨)气自动吸收装置。c)5.6.8水厂加氯(氨)间和氯(氨)库,应设置根据氯(氨)气泄漏量自动开启的通风系统。照明和通风设备的开关应设置在室外。加氯(氨)间和氯(氨)库外部应备有防毒面具、抢救设施和工具箱。d)5.7.1工程使用的砂、石、砖、水泥、商品混凝土、预制构件和新型墙体材料等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其放射性指标限值应符合表5.7.1的规定。表5.7.1无机非金属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指标限值测定项目限值内照射指数lRa≤1.0外射指数lr≤1.0e)5.7.2工程使用的石材、建筑卫生陶瓷、石膏板、吊顶材料、无机瓷质砖粘接剂等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其放射性指标限值应符合表5.7.2的规定。表5.7.2无机非金属装修材料放射性指标限值测定项目限值内照射指数lRa≤1.0外射指数lr≤1.3f)5.7.3工程室内使用的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纤维板等人造木板及饰面人造木板,必须测定游离甲醛的含量或游离甲醛的释放量。g)5.9.2血吸虫病疫区的水利水电工程,应设置血防警示标志。11-0-2《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a)3.2.1集中式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受水源、技术、管理等条件限制的IV型、V型供水工程,生活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11-0-3《水利血防技术规范》SL318—2011a)10.0.1水利血防工程施工,应根据工程所在区域的钉螺分布状况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制定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参建人员被感染。b)10.0.4·113·
11卫生在血吸虫病疫区施工,应采取措施,改善参建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设立醒目的血防警示标志。c)11.0.1水利血防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及运行调度方案,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人员被感染。d)11.0.4在水利血防工程运行管理区,应采取措施,改善运行管理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设立醒目的血防警示标志。11-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SL398—2007a)3.4.2生产作业场所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应符合表3.4.2的规定。表3.4.2常见生产性粉尘、有毒物质在空气中允许浓度及限值序号有害物质名称阈限值(mg/m3)最高容许浓度Pc-MAC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1矽尘———总尘含10%~50%游离SiO2—12含S0%~80%游离SiO2—0.71.5含80%以上游离SiO2—0.51.0呼吸尘含10%~50%游离SiO2—0.71.0含50%~80%游离SiO2—0.30.5含80%以上游离SiO2—0.20.32石灰石粉尘总尘—810呼吸尘—483硅酸盐水泥总尘(游离SiO2<10%)—46呼吸尘(游离SiO2<10%)—1.524电焊烟尘—465其他粉尘—8106锰及无机化合物(按Mn计)—0.150.457一氧化碳非高原—2030高原海拔2000~3000m20——海拔大于3000m15——8氨Ammonia—20309溶剂汽油—30045010丙酮—30045011三硝基甲苯(TNT)—0.20.512铅及无机化合物(按Pb计)铅尘0.05——铅烟0.03——13四乙基铅(皮、按Pb计)—0.020.06·113·
11卫生b)3.4.4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工作地点噪声声级卫生限值应符合表3.4.4规定。表3.4.4生产性噪声声级卫生限值日接触噪声时间(h)卫生限值[dB(A)]885488291194c)3.4.6施工作业噪声传至有关区域的允许标准见表3.4.6。表3.4.6非施工区域的噪声允许标准类别等效声级限值[dB(A)]昼间夜间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5545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及商业中心区6050工业区6555交通干线道路两侧7055d)3.4.11工程建设各单位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和施工人员职业健康档案,对从事尘、毒、噪声等职业危害的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体检,对确认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给予治疗,并调离原工作岗位。e)4.7.1生活供水水质应符合表4.7.1的要求,并应经当地卫生部门检验合格方可使用。生活饮用水源附近不应有污染源。表4.7.1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编号项目标准感官性状指标1色色度不超过15度,并不应呈现其他异色2浑浊度不超过3度,特殊情况不超过5度3臭和味不应有异臭异味4肉眼可见物不应含有化学指标5pH值6.5~6.86总硬度(以CaO计)不超过450mg/L7铁不超过0.3mg/L8锰不超过0.1mg/L9铜不超过1.0mg/L10锌不超过1.0mg/L11挥发酚类不超过0.002mg/L12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不超过0.3mg/L毒理学指标13氟化物不超过1.0mg/L,适宜浓度0.5~1.0mg/L14氰化物不超过0.05mg/L15砷不超过0.04mg/L·113·
11卫生续表编号项目标准毒理学指标16硒不超过0.01mg/L17汞不超过0.001mg/L18镉不超过0.01mg/L19铬(六价)不超过0.05mg/L20铅不超过0.05mg/L细菌学指标21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mL水22大肠菌数不超过3个/mL水23游离性余氯在接触30min后不应低于0.3mg/L,管网末梢水不低于0.05mg/L11-0-5《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642—2013a)9.1.1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浓度不应小于20%,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甲烷、一氧化碳、硫化氢含量应满足表9.1.1-1的要求。表9.1.1-1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最高允许浓度名称最高允许含量附注%(按体积计算)mg/m3甲烷(CH4)≤1.0—一氧化碳(CO)≤0.002430一氧化碳的最高允许含量与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最高允许含量(mg/m3)<1h50<0.5h10015~20min200硫化氢(H2S)≤0.0006610反复作业的间隔时间应在2h以上11-0-6《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a)11.1.1生活饮用水必须消毒。·113·
10劳动安全第四篇水利工程验收·113·
12质量检查12质量检查12-0-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a)4.1.11对涉及工程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实行见证取样。见证取样资料由施工单位制备,记录应真实齐全,参与见证取样人员应在相关文件上签字。b)4.3.3施工单位应按《单元工程评定标准》及有关技术标准对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与中间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报监理单位复核。不合格产品,不得使用。c)4.3.4水工金属结构、启闭机及机电产品进场后,有关单位应按有关合同进行交货检查和验收。安装前,施工单位应检查产品是否有出厂合格证、设备安装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文件,对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受潮、损坏等问题应做好记录,并进行妥善处理。无出厂合格证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不得用于工程中。d)4.3.5施工单位应按《单元工程评定标准》检验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做好书面记录,在自检合格后,填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送监理单位复核。监理单位根据抽检资料核定单元(工序)工程质量等级。发现不合格单元(工序)工程,应要求施工单位及时进行处理,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工程施工。对施工中的质量缺陷应书面记录备案,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并在相应单元(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表“评定意见”栏内注明。e)4.4.5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后,应由项目法人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检测后,按照处理方案确定的质量标准,重新进行工程质量评定。·113·
12质量检查13验收13-0-1《灌区改造技术规范》GB50599—2010a)9.3.2对隐蔽工程,必须在施工期间进行验收,并应在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13-0-2《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168—2012a)1.0.6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应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13-0-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a)1.0.9当工程具备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应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验收工作应相互衔接,不应重复进行。b)6.2.1枢纽工程导(截)流前,应进行导(截)流验收。c)6.3.1水库下闸蓄水前,应进行下闸蓄水验收。d)6.4.1引(调)排水工程通水前,应进行通水验收。e)6.5.1水电站(泵站)每台机组投入运行前,应进行机组启动验收。·113·
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强制性条文数量页码1GB50071—2014小型水力发电站设计规范358、702GB50179—93河流流量测验规范113GB50201—2014防洪标准9144GB50265—2010泵站设计规范331、365GB50286—20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3566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958、747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758GB50487—2008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569GB50599—2010灌区改造技术规范112810GB50706—2011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1593、11911GB50707—2011河道整治设计规范11512GB50773—2012蓄滞洪区设计规范13613GB50987—2014水利工程设计防火规范560、6314GB51018—2014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规范27615SL4—2013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19316SL17-2014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48617SL32—2014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1887、9318SL44—200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8419SL45—2006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7420SL46—94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18521SL47-94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28522SL53—94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48823SL55—2005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1024SL62-201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189·113·
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续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强制性条文数量页码25SL74—201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27026SL106—96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26227SL166—2010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169428SL168—2012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112829SL170—96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26230SL171—96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26231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512732SL188—2005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61133SL189—2013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13734SL191—200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437、5535SL203—971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45536SL223—2008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512837SL228—2013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25638SL229—2011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范26339SL252—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2118、25、3140SL253—2000溢洪道设计规范532、42、5841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1119、33、4342SL266—2014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327、45、6043SL274—2001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1532、45、6144SL275—2014核子水分-密度仪现场测试规程39845SL276—2002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5346SL278—200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3547SL279—2002水工隧洞设计规范558、6148SL281—2003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37049SL282—2003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733、46、5750SL285—2003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420、34、4751SL289—2003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276·113·
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续表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强制性条文数量页码52SL290—200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97853SL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1911、9854SL302—2004水坠坝技术规范37655SL30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320、34、48、10056SL306—2004水利系统通信运行规程16057SL310—2004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111958SL311—2004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86359SL313—2004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81160SL314—2004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25761SL318—2011水利血防技术规范910062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834、48、58、6263SL326—2005水利水电工程物控规程11364SL343—2006风力提水工程技术规程25965SL377—2007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18666SL378—2007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1585、10067SL379—2007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1221、35、5268SL386—2007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322、5369SL398—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40101、12070SL399—2007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2411071SL400—2007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1911272SL401—200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811373SL430—2008调水工程设计导则322、2874SL443—2009水文缆道测验规范1475SL462—2012农田水利规划导则214、74续表·113·
附录标准名称及强制性条文索引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强制性条文数量页码76SL482—2011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623、29、11477SL485—2010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26878SL486—2011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15679SL492—2011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37480SL511—2011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116881SL540—2011光伏提水工程技术规范269、11482SL561—2012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16983SL566—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设计规范12984SL575—2012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7685SL609—2013水利水电工程鱼道设计导则111486SL623—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1123、29、35、5487SL626—2013小型水电站施工安全规程1911488SL642—2013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2116、12389SL644—2014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88090SL645—2013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824、30、35、5491SL648—2013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3092SL655—2014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111693SL660—2013升船机设计规范37394SL677—201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28895SL687—20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2116、12396SL702—2015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554、60、11697SL714—20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2211698HJ/T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874合计61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