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50 KB
  • 24页

sdj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 24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施工地质第三章施工测量第四章开挖第五章钻孔爆破第六章出渣运输第七章临时支护第八章不良地质地段施工第九章通风与防尘第十章辅助工程第十一章质量检查与验收附录一岩石分级附录二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参数附录三窄轨运输技术条件打印刷新对应的新标准:DL/T5099-1999 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2—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 关于颁发《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通知 (83)水电水建字第3号 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一九六三年颁发的《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试行规范》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定名为《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2—83,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三年八月一日起执行,原试行规范同时作废。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送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建设总局。 一九八三年二月八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钻孔爆破法施工。当采用掘进机等其它方法施工时,应参照本规范,另做补充规定。 第1.0.2条地下建筑物的施工,应坚持科学态度,正确处理安全、质量、进度和经济的关系。第1.0.3条开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并进行技术交底;施工中,应及时地进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预测、预报工作。如实际情况与设计条件不符时,应及时修正设计,重大设计修改时,须报请上级主管单位批准。第1.0.4条施工单位应按照已批准的设计文件、施工图纸和本规范施工。开工前,应根据自然特点,结合本单位情况编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施工中,应严格执行技术、经济、质量责任制,加强技术管理,做好原始资料记录、整理和工程总结工作。第1.0.5条施工单位应贯彻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施工中,应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遵守劳动保护法令和卫生标准,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做到文明施工,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第1.0.6条设计、地质、科研和施工人员必须密切协作,重视岩体应力、围岩变形等项的监测,及时指导设计和施工。第1.0.7条应积极采用和推广经过鉴定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广泛开展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机械化施工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第1.0.8条施工单位应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必须做好质量检查和中间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第1.0.9条本规范未做规定者,可参照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施工地质 第2.0.1条地下建筑物开挖前,设计单位必须向施工单位提供工程与水文地质资料(内容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DJ14—78)。并应着重阐明下列问题:一、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二、洞口段及其附近边坡、浅埋与傍山洞室的山体稳定性;三、可能导致岩体失稳地段的岩层特性、风化程度、地质构造、岩体应力状态等及其对建筑物的影响;四、地下水类型、含水层分布、水位、水质、水温、涌水量、补给来源、动态规律及其影响;五、有毒气体,放射性元素的性质、含量及其分布范围。施工期间,设计单位的地质人员,应对原来提供的资料进行复核,对尚未阐明或地质条件有变化的地段,应进行补充地质勘察工作。第2.0.2条开挖过程中,设计单位的地质人员,应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地质编录和测绘工作;二、分析影响洞口安全和洞室围岩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判明其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时配合设计、施工人员研究预防措施。必要时,提出专题报告;三、进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现象的观测及预报工作;四、对岩性有变化地段,应取样试验,核实原定的地质参数。第2.0.3条施工期间应及时总结在各类典型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开挖方法、掘进速度、钻爆参数、机具效率等资料。出现塌方时,应分析原因,记录发生、发展过程及处理经过。第2.0.4条岩石分级及围岩分类。一、确定施工定额时,岩石等级的划分参照附录一;二、根据围岩的工程地质特征,按表2.0.4-1~表2.0.4-4确定围岩类别。表2.0.4-1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围岩工程地质分类表类别名称围岩主要工程特征地下水活动状态开挖面毛洞围岩稳定状况山岩压力计算理论临时支护措施(建议)岩体状况结构面特征 Ⅰ稳定岩石新鲜完整,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节理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多系闭合且延伸不长,无或偶有软弱结构面,宽度一般小于0.1m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或块状砌体结构结构面无不稳定组合断层走向与洞线近正交洞壁干燥,或只有轻微潮湿现象,沿个别节理裂隙有微弱渗水成形好,无坍塌掉块现象不计山岩压力一般可不支护Ⅱ基本稳定岩石新鲜或微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一般,节理裂隙稍发育或发育,有少量软弱结构面,宽度小于0.5m,层间结合差。岩体呈块状砌体结构或层状砌体结构结构面组合基本稳定,仅局部有不稳定组合,断层等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斜交或正交洞壁潮湿,沿一些节理裂隙或软弱结构面有渗水滴水开挖中局部有掉块落石现象,局部成形差,长时间暴露,局部有小坍落须考虑部分落石荷载,可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或结构面分析法进行计算局部支护Ⅲ稳定性较差岩石微风化或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张开且充泥,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宽度小于1m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结构面组合不利于围岩稳定者较多断层等主要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斜交或近平行地下水活动显著,沿节理裂隙或断层带有渗水、滴水或呈线状涌水成形稍差,无支撑时产生小规模坍塌,高边墙侧壁有时局部失稳结合地质分析,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或散体理论计算一般需要支护Ⅳ稳定性差同第Ⅲ类岩体状态,但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宽度小于2m,节理裂隙局部极发育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局部呈碎石状压碎结构结构面组合不利于围岩稳定断层等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近平行地下水活动显著,沿节理裂缝或断层带有渗水、滴水或呈线状涌水成形差,顶拱一般因坍塌而超挖,无支撑时可产生较大坍塌,边墙有失稳现象采用散体理论需支护Ⅴ不稳定1.石质围岩:岩石强风化或全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断层破碎带宽大于2m,以断层泥、糜棱岩、角砾岩为主,裂隙中多充泥。岩体呈角砾、泥砂、岩屑状散体结构;2.松散土层、砂层、滑坡堆积层及一般碎、卵、砾石土等;结构面呈零乱状不稳定组合断层等主要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近平行地下水活动强烈,有较大涌水量,常引起不断坍塌成形很差围岩极易坍塌,甚至出现地表下沉或冒顶采用散体理论加强支护 3.挤压强烈的大断层带,裂隙杂乱,呈土夹石或石夹土状 表2.0.4-2岩体的风化程度划分表风化名称主要特征颜色光泽岩体组织结构的变化和破坏情况矿物成分的变化情况物理力学特征的变化锤击声全风化颜色已完全改变,光泽消失组织结构已完全破坏,呈松散状或仅外观保持原岩状态,用手可折断、捏碎除石英晶粒外,其余矿物大部分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浸水崩解,与松软土的特性近似哑声强风化颜色改变,唯岩块的断口中心尚保持原有颜色外观具有原岩组织结构,但裂隙发育,岩体呈干砌块石状,岩块上裂纹密布,疏松易碎易风化矿物均已风化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其它矿物仍有部分原矿物特征物理力学性质显著减弱,具有某些半坚硬岩石的特性。变形模量小承载强度低哑声弱风化表面和沿节理面大部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特点组织结构大部完好,但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风化剧烈沿节理裂隙面出现次生、风化矿物物理力学性质减弱,岩体的软化系数与承载强度变小发声不够清脆微风化沿节理面略有变色组织结构未改变,除构造节理外,一般风化裂隙不易察觉矿物组织未变,仅沿节理面,有时有铁锰质渲染物理性质几乎不变,力学强度略有减弱发声清脆 表2.0.4-3节理发育分级表分级ⅠⅡⅢⅣ间距>20.5~20.1~.05<0.1描述不发育较发育发育极发育完整性整体块状碎裂破碎 表2.0.4-4节理宽度分级表分级1234节理宽度(mm)<0.20.2~11~5>5描述闭合微张张开宽张 第三章施工测量 第3.0.1条水工建筑物地下工程施工时,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一、负责地下建筑物的贯通测量; 二、在地面和地下建立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三、对地下建筑物的轴线、点位、高程和开挖断面进行放样;四、测绘洞室纵横断面,并计算工程量;五、对施工部位检查验收,并绘制竣工图;提出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资料。第3.0.2条贯通测量设计应在开工前进行,其容许的误差应参照下述规定:一、贯通测量极限误差应满足表3.0.2-1要求;二、计算贯通误差时,可取上述极限误差的一半做为贯通面上的容许中误差,并参照表3.0.2-2的原则分配;三、对于上下两端相向开挖的竖井,其极限贯通误差不得大于±20cm。表3.0.2-1贯通测量容许极限误差值相向开挖长度(km)<4>4贯通极限误差横向的(cm)±10±15纵向的(cm)±20±30竖向的(cm)±5±7.5 表3.0.2-2贯通中误差分配表注:贯通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可参照《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上建议的公式。 第3.0.3条施工阶段的平面控制网,按以下原则设计和施测。一、与勘测阶段的控制网有统一的平面坐标系统;二、网中三角形的内角一般不小于30°,个别角不应小于25°;三、无法布置三角网(锁)时,用同精度的导线代替;四、三角网(锁)的等级,应按照相向开挖长度确定,其精度应符合表3.0.3的规定。表3.0.3各级三角网的精度指标三角网(锁)等级二三四三角形平均边长(km)<3<2<1按三角闭合差计算的测角中误差(s)±1.0±1.8±2.5基线丈量的相对中误差(1/万)1/401/301/15扩大边相对中误差(1/万)1/201/151/8菱形基线网容许扩大倍数<3<3<3相向开挖面长度(km)>31~3<1相邻贯通面间三角网最弱点点位误差(cm)<3<3<3 第3.0.4条地下导线的等级,应按相向开挖长度确定,其精度应符合表3.0.4的规定。一、所有洞内导线均应重复测量两次,导线点应改正到设计中心线上;表3.0.4各级地下导线的精度指标 地下导线等级一二三专门设计相向开挖长度(km)2.01.50.8大于2.0时一般边长(m)50~15050~15050~150 测角中误差(s)3510仪器J2型J2型J2型测回数432量边相对中误差(1/万)1/1.51/11/0.7方位角闭合差(s) 注:n为导线点的测站数。二、通过竖井进行地下建筑物的相向开挖时,在导线最大长度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导线的测角、量边精度提高一倍;三、导线通过弯段时,如果轴线折角大于30°,量边精度应提高一倍;四、采用2m横基尺配合秒级光学经纬仪量测边长和高程时,应做专门设计。第3.0.5条水平角及其精度指标,应符合表3.0.5的规定。 表3.0.5地面控制网水平角观测限差项目二等三等四等J1型J1型J2型J1型J2型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s)半测回归零差(s)2C互差(s)观测值各测回间差(s)三角形最大闭合差(s)测回数1 6963.5151 696793 81397121 696963 813999第3.0.6条基线和导线边的距离,可采用铟钢基线尺、普通钢尺、横基尺、中短程红外测距仪测量,各种量具在使用前,应经过率定。量具的技术要求,可参照相应的规范。第3.0.7条水准测量的等级,应按照相向开挖长度确定,其精度应符合表3.0.7的规定。 表3.0.7各级水准精度指标等级二(或专门设计)三四相向开挖面长度(km)>3.01.0~3.0洞内往返闭合差或环线闭合差(mm)平地山地 每公里高程中误差(mm)±2±6±10水准尺类型因瓦尺双面尺双面尺注:L——环形或往返路线平均值长度;n——测站数。第3.0.8条 各级控制网应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一般以隧洞的平均高程做为投影面高程,如其它工作面高程与投影面高程相差甚大,其值足以影响投影长度时,应计入投影改正。第3.0.9条平面与高程控制网完成后,应提交以下资料。一、仪器率定校正资料;二、野外测量手簿;三、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四、施工控制网与勘测设计阶段的控制网连接图;五、技术总结报告。第3.0.10条开挖放样误差一般不大于10cm,断面测量相对于中线的误差不大于±5cm,断面间距一般为5m,对起伏差较大的部位,可适当加测断面。洞内测量应尽量采用新技术,如光电测距、激光导向、摄影测量、激光投影等。第3.0.11条竣工测量应提交下列资料:一、竣工平面图,应反映施工的实际情况,其比例尺一般可采用1∶2000;二、纵、横剖面图,一般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资料。横剖面比例尺,可采用1∶50~1∶100;纵剖面比例尺,可视需要而定。 第四章开挖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4.1.1条编制地下建筑物开挖工程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应包括下列内容:一、工程概况;二、进度安排;三、施工方法及施工布置;四、辅助设施;五、劳动力、材料和设备的需要量;六、安全和质量的技术措施。第4.1.2条根据隧洞及洞室断面积或跨度的大小划分为:一、小断面:面积小于20m2或跨度小于4.5m;二、中断面:面积为20~50m2或跨度为4.5~7.5m;三、大断面:面积为50~120m2或跨度为7.5~12m;四、特大断面:面积大于120m,或跨度大于12m。第4.1.3条地下建筑物开挖,一般不应欠挖,尽量减少超挖,其开挖半径的平均径向超挖值不得大于20cm。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容许超挖值,由设计、施工单位商定。第4.1.4条遇到下列情况时,开挖与衬砌应交叉或平行作业。一、在Ⅳ、Ⅴ类围岩中开挖隧洞或洞室;二、需要衬砌的长隧洞。 第二节洞口开挖 第4.2.1条洞口削坡应自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垂直作业。同时应做好危石清理,坡面加固,马道开挖及排水等工作。第4.2.2条洞口一般应设置防护棚,必要时,尚应在洞脸上部加设挡石拦栅。第4.2.3条当开挖接近洞口时,应按《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DJ211—83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2.4条进洞前,须对洞脸岩体进行鉴定,确认稳定或采取措施后,方可开挖洞口。 第4.2.5条洞口段开挖可采用下列方法:一、中、小断面一般可采用全断面开挖及时支护的方法。在Ⅳ、Ⅴ类围岩中,开挖前可先将附近一定范围的山体加固或浇筑明拱,然后开挖洞口。洞口施工宜在雨季之前完成。二、大断面或特大断面,可参照特大断面洞室开挖的有关方法施工。三、当洞口明挖量大或岩体稳定性差时,可利用施工支洞或导洞自内向外开挖。 第三节平洞开挖  第4.3.1条平洞开挖的方法应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根据围岩类别、断面尺寸、支护方式、工期要求、施工机械化程度和施工技术水平等因素选定。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全断面开挖方法。第4.3.2条在IV类围岩中开挖大、中断面隧洞时,宜采用分部开挖方法,及时做好支护工作。在V类围岩中开挖隧洞时,应按照本规范第八章的有关规定执行。第4.3.3条在下列情况下开挖隧洞时,可采用预先贯通导洞法施工。一、地质条件复杂,需要进一步查清时;二、为解决通风、排水和运输时;三、断面大、长度短、机械化程度较低时;四、经论证确有经济效益及不影响总工期时。第4.3.4条根据围岩情况、断面大小和钻孔机械、辅助工种配合情况等条件,选择最优循环进尺。一般情况下循环进尺可采用下值。一、在Ⅰ~Ⅲ类围岩中,用凿岩机钻孔时为2~3m;用钻架台车或多臂钻车钻孔时为3~5m;二、在Ⅳ、Ⅴ类围岩中,应适当减少循环进尺。 第四节竖井与斜井开挖 第4.4.1条竖井与斜井的开挖方法,可根据其断面尺寸、深度、倾角、围岩特性及施工设备等条件选定。第4.4.2条竖井采用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方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必须锁好井口,确保井口稳定,防止井台上杂物坠入井内;二、提升设施应有专门设计;三、井深超过15m时,人员上下宜采用提升设备;四、涌水和淋水地段,应有防水排水措施;五、Ⅳ、Ⅴ类围岩地段,应及时支护。挖一段衬砌一段或采用预灌浆方法加固岩体;六、井壁有不利的节理裂隙组合时,应及时进行锚固。第4.4.3条竖井采用贯通导井后,自上而下进行扩大开挖方法时,除遵守本规范第4.4.2条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一、由井周边至导井口,应有适当的坡度,便于扒碴;二、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石渣打坏井底棚架、堵塞导井和发生人员坠落事故。第4.4.4条在Ⅰ、Ⅱ类围岩中开挖小断面的竖井,挖通导井后亦可采用留渣法蹬渣作业,自下而上扩大开挖。最后随出渣随锚固井壁。第4.4.5条在钻孔精度能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次钻孔分段爆破成井的方法。第4.4.6条导井断面一般为4~5m2,可选择由下而上的下列几种开挖方法:一、普通法:适用于深度20m以内,形状复杂的导井开挖,亦可用于稳定性差的围岩开挖;二、深孔炸破法:一般适用井深30~50m左右的导井开挖; 三、吊罐法:适用于深度为30~100m,Ⅰ~Ⅲ类围岩中的导井开挖,中心孔的偏斜率不得大于1%。第4.4.7条洞的倾角小于6°时,可按平洞开挖的规定执行;倾角大于45°时,可按竖井开挖的规定进行。倾角为6°~45°的斜井施工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可参照下述方法:一、倾角小于25°的斜井,可采用自上而下全断面开挖方法;二、倾角为25°~45°的斜井,可采用自下而上挖通导井,自上而下扩大开挖的方法,并应有扒渣或溜渣措施。 第五节特大断面洞室开挖 第4.5.1条应首先开挖导洞,其位置可按采用的施工方法确定。第4.5.2条特大断面洞室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施工:一、对于Ⅰ~Ⅲ类围岩,可采用先拱后墙法;二、对于Ⅲ、Ⅳ类围岩,可采用先墙后拱法。如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应注意保护和加固拱座岩体;三、对于Ⅳ、Ⅴ类围岩,宜采用肋墙法与肋拱法,必要时应预先加固围岩;四、中部岩体可采用分层开挖或全断面开挖的方法。第4.5.3条与特大洞室交叉的洞口,应在特大洞室开挖前挖完并做好支护。如必须在开挖后的高边墙上开挖洞口时,应采取专门措施。第4.5.4条相邻两洞室间的岩墙或岩柱,应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支护措施,确保岩体稳定。第4.5.5条特大断面洞室(或大断面隧洞),采用先拱后墙法施工时,拱脚开挖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拱脚线的最低点至下部开挖面的距离,不宜小于1.5m;二、拱脚及相邻处的边墙开挖,应有专门措施。 第六节施工支洞 第4.6.1条支洞的数量,应依据地下建筑物的布置、工程量、总进度、地形、地质、施工方法及机械化程度等因素确定。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支洞的间距宜在两公里以内;二、竖井与斜井的施工支洞,高差宜在100m以内;三、需自内向外开挖或衬砌洞口时,可在洞口附近设置施工支洞。第4.6.2条支洞布置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应选取短线;二、沿洞线的地质条件较好;三、通向支洞口的交通运输线路工程量小;四、各支洞承担的工程量大体平衡;五、洞外有适宜的弃渣场地,并有条件布置临时设施;六、洞口高程应满足相应的防洪标准。第4.6.3条支洞断面尺寸,必须满足支护、运输、各种管线布置及人行安全的要求。第4.6.4条支洞洞线一般应与主洞正交,交叉口应满足运输线路最小转弯半径的要求。有条件时,支洞应有向洞外3‰左右的下坡。第4.6.5条因受地形限制,必须采用竖井式斜井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斜井的倾角不宜大于25°,井身纵断面上不宜变坡与转弯,下水平段长度不宜小于20m;二、竖井一般设在隧洞的一侧,与隧洞的净距宜为15~20m;三、斜井或竖井井底,应布置回车场及集水井;四、斜井的一侧,必须设置宽度不小于0.7m的人行道。竖井内应设牢固的爬梯。 第4.6.6条在下列情况下,可设置平行支洞:一、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无法采用其他施工支洞的长隧洞;二、当隧洞穿过不良地质地段或因处理塌方,需设置绕过该段的平行支洞时;三、经论证确有经济效益时。第4.6.7条平行支洞可按下列原则布置:一、与主洞中心距离,一般不小于三倍主洞直径,支洞底应低于主洞底0.2~0.6m;二、横通道间距应按施工需要确定,一般不少于120m;三、平行支洞一般应设在地下水流向主洞的一侧。 第五章钻孔爆破 第一节钻爆设计 第5.1.1条地下建筑物开挖,应采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第5.1.2条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图纸、地质情况、爆破材料性能及钻孔机械等条件,进行钻爆设计。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掏槽方式;二、炮孔布置、深度及角度;三、装药量及装药结构,炮孔堵塞方式;四、起爆方法和顺序;五、绘制爆破图。施工中应不断总结经验,随时修正钻爆设计。第5.1.3条光面爆破和预裂爆破的主要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参数可用工程类比法或参照附录二选取。第5.1.4条光面爆破及预裂爆破的效果,应达到下列要求:一、残留炮孔痕迹,应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炮孔痕迹保存率1),一般硬岩不少于80%,中硬岩不少于70%,软岩不少于50%;二、相邻两孔间的岩面平整,孔壁不应有明显的爆震裂隙;三、相邻两茬炮之间的台阶或预裂爆破孔的最大外斜值,不应大于20cm;四、预裂爆破的预裂缝宽度,一般不宜小于0.5cm。 注:1)炮孔痕迹保存率是炮孔残留有孔痕的炮孔个数与周边孔总数之比的百分数。第5.1.5条特大断面洞室中下部开挖,采用深孔梯段爆破法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周边轮廓先行预裂;二、采用毫秒雷管分段起爆;三、按围岩和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控制最大一段的起爆药量。 第二节钻爆作业 第5.2.1条钻孔爆破作业,应按照爆破图进行。第5.2.2条钻孔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钻孔孔位应依据测量定出的中线、腰线及开挖轮廓线确定;二、周边孔应在断面轮廓线上开孔,沿轮廓线调整的范围和掏槽孔的孔位偏差不应大于5cm,其它炮孔的孔位偏差不得大于10cm;三、炮孔的孔底,应落在爆破图所规定的平面上;四、炮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装药爆破。 第5.2.3条炮孔的装药、堵塞和引爆线路的联结,应由经过训练的炮工,按爆破图的规定进行。第5.2.4条引爆方法可按下列情况确定:一、洞井爆破宜优先采用塑料导爆管引爆。在杂散电流1)较大或用吊罐法施工时,则必须采用;二、预裂爆破宜采用导爆索引爆;三、导洞或零星爆破,可采用导火线引爆。注:1)杂散电流是指存在于预设的电源网路之外的电流,其主要来源一般为:①电气牵引网路流经金属物(指铺轨以外的金属物)或大地返回直流变电所的电流;②动力和照明交流电路的漏电;③大地自然电流;④雷电和电磁辐射的感应电流等。 第三节爆破安全规定 第5.3.1条爆破材料的运输、储存、加工、现场装药、联线、起爆及瞎炮处理,必须遵守《爆破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爆破材料应符合施工使用条件和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每批爆破材料使用前,应进行有关的性能检验。第5.3.2条进行爆破时,人员应撤至受飞石、有害气体和爆破冲击波的影响范围之外,且无落石威胁的安全地点。单向开挖隧洞,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应不少于200m。第5.3.3条洞室群几个工作面同时放炮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确保点炮人员全部及时撤离。第5.3.4条相向开挖的两个工作面相距30m放炮时,双方人员均须撤离工作面;相距15m时,应停止一方工作单向开挖贯通。竖井或斜井单向自下而上开挖,距贯通面5m时,应自上而下贯通。第5.3.5条爆破前应将施工机具撤离至距爆破工作面不少于100m的安全地点。对难以撤离的施工机具、设备,应加以妥善防护。第5.3.6条开挖面与衬砌面平行作业时的距离,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围岩特性、爆破规模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宜小于30m。如需缩短时,应有专门论证。第5.3.7条采用电力引爆方法,装炮时距工作面30m以内,应断开电流,可在30m以外用投光灯照明。 第六章出渣运输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6.1.1条出渣运输应按照施工技术措施计划进行。装渣机械、运输车辆及牵引设备应配套。第6.1.2条石渣的堆放和利用,必须综合考虑。弃渣场地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场地容量足够,施工中不宜变动。除经过论证合理时,应避免二次倒渣;二、不占或少占农田,有条件时应结合造田;三、不得占用其它工程场地,不得影响附近各种设施的安全;四、不得堵塞河道,抬高尾水水位和恶化水流条件。第6.1.3条在交叉道口处,须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和防护设施。 第二节有轨运输 第6.2.1条小断面隧洞出渣,宜采用有轨运输方式。当使用机车牵引时,应优先采用电瓶机车。 第6.2.2条采用装岩机装渣时,应使轨道紧跟开挖面,调车设备亦应及时向前移动。有条件时可连续装渣,采用槽式列车或棱式列车等设备。第6.2.3条采用棚架漏斗装渣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棚架漏斗应有设计;二、棚架上部覆渣厚度不得小于0.5m,漏斗下部净空,应满足操作及避车的要求;三、当竖井或斜井施工采用棚架漏斗转渣时,棚架上部的覆渣厚度不宜少于3~5m。第6.2.4条洞内运输一般宜设双道。如用单道时,须设错车道,其有效长度应满足列车车组的要求,间距应按行车密度确定。洞外应根据需要,设调车、卸渣和车辆检修等线路。第6.2.5条线路路基必须稳定,并应经常养护。线路铺设可参照附录三所规定的各项标准执行。第6.2.6条机车在洞内行驶的时速不得超过10km,在调车或人员稠密地段行驶,时速应减至3km,通过弯道、道岔或视线不良地段,时速不得超过5km。两列车同方向行驶时,列车间距不应小于60m。 第三节无轨运输 第6.3.1条在开挖断面容许时,宜采用装载机或挖掘机配自卸汽车的出渣方式。第6.3.2条出渣道路行车路面宽度,应按所用设备型号和车型确定。当采用单车道时,应间隔适当距离设置错车道。道路最大纵坡为9%,最大纵坡限长150m,会车视距宜为40m。路面应保持平整和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并设专人维护,不得在路面上堆放施工器材和杂物。第6.3.3条卸渣场应配备推土机平渣,并有专人指挥卸渣。第6.3.4条汽车在洞内的行驶时速不得超过10km。 第四节斜井、竖井运输 第6.4.1条斜井用卷扬机出渣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铺设大于15°的斜坡轨道,应有防止轨道下滑的措施;二、轨道斜坡段与平段应以竖曲线连接,在竖曲线与平直段相接处应设倒坡,并在适当位置上设置能够控制的挡车装置;三、牵引绳应与斜坡段轨道中心线一致,并用地滑轮承托;四、车辆运行速度,一般不应超过2m/s;五、斜坡段应设置人行道与安全扶手,人行道边缘与车辆外缘的距离不得小于30cm。第6.4.2条斜井采用泄槽溜渣时,应根据斜井倾角确定泄槽形式,采取严格的安全保护设施。第6.4.3条竖井采用吊罐出渣运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井深大于40m时,宜设吊罐导向装置和断绳保险装置。二、吊罐升降的限制速度为:1.井深在40m以内无导向设备时,不得超过0.7s;2.井深在40~100m沿导向设备升降时,不得超过1.5m/s;3.井深在100m以上沿导向设备升降时,不得超过3m/s。三、吊罐载重不得超过设计载重量。第6.4.4条竖井和斜井运输,必须有可靠的通讯和信号联系。信号应声光兼备。第6.4.5条提升设备必须有防止过卷、过速、过电流和失电压等保险装置及可靠的制动系统,并加强维护检查工作。第6.4.6条提升设备的联接装置和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升降人员不得低于9;二、升降物料不得低于6.5;三、反井吊罐不得低于13。第6.4.7条竖井内应设置人行爬梯,每隔10~15m设休息平台,爬梯应装有护栏。第6.4.8条采用起重机提升吊罐出渣时,应遵守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第6.4.9条各项提升设施,必须经鉴定验收后方可使用。 第七章临时支护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7.1.1条需要支护的地段,应根据地质条件、洞室结构、断面尺寸、开挖方法、围岩暴露时间等因素,做出支护设计。除特殊地段外,应优先采用喷锚支护。第7.1.2条支护结构应根据确定的荷载1),开挖方法并参照有关规范进行设计。注:1)支护荷载是根据洞室断面尺寸和围岩分类而定。第7.1.3条开挖与支护的间隔时间、施工顺序及相隔距离,应根据地质条件、爆破参数、支护类型等因素确定。一般应在围岩出现有害的松弛变形之前支护完毕。稳定性差的围岩,应先护后挖或支护紧跟工作面。 第二节喷锚支护 第7.2.1条喷锚支护类型,应依据围岩特性,断面尺寸,施工方法等,通过现场应变观测确定。第7.2.2条锚杆材料及类型选择。一、杆体材料宜选用20锰硅钢或5号钢;二、应优先选用钢筋砂浆锚杆,亦可根据施工条件选用楔缝式、胀壳式或树脂锚杆等类型。第7.2.3条锚杆参数及布置。一、锚杆参数应根据施工条件,通过工程类比或试验确定。一般可参照下列规定选取:1.系统锚杆,锚入深度为1.5~3.5m,其间距为锚入深度的二分之一,但不得大于1.5m。单根锚杆锚固力不低于5吨。局部布置的锚杆,须锚入稳定岩体,其深度和间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2.大于5m的深孔锚杆和预应力锚索,应结合永久支护做出专门设计。3.锚杆直径一般为16~25mm。二、锚杆布置应与岩体主要结构面成较大的角度。当结构面不明显时,可与周边轮廓线垂直。三、为防止掉块,锚杆间可用钢筋、型钢或金属网联结,其网格尺寸宜为5×5~8×8cm。第7.2.4条敷设金属网(或钢筋网)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金属网应随岩面敷设,其间隙不小于3cm;二、喷混凝土的金属网格尺寸宜为20×20~30×30cm,钢筋直径宜为4~10mm;三、金属网与锚杆联结应牢固。第7.2.5条锚杆的检查。一、楔缝式锚杆安装后24h应再次紧固,并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二、锚杆锚固力可采用抽样1)检查,抽样率不得少于1%,其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值,任意一组试件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三、施工中,应对其孔位、孔向、孔径、孔深、洗孔质量、浆液性能及灌入密实度等分项进行检查。注:1)抽样是每300根锚杆为一组,每组抽取3根,当围岩条件或原材料变更时须另做一组。第7.2.6条砂浆锚杆的安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砂浆: 1.砂子宜用中细砂。最大粒径不大于3mm;2.水泥宜选用标号大于3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3.水泥和砂之重量比宜为1∶1~1∶2,水灰比宜为0.38~0.45。二、安设工艺:1.钻孔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孔位误差不大于20cm,孔深误差不大于5cm;2.注浆前,应用高压风、水冲洗干净;3.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4.应用注浆器注浆,浆液应填塞饱满;5.安设后应避免碰撞。第7.2.7条喷混凝土的材料及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标号不低于200号;二、宜选用不低于425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三、选用中、粗砂,小石粒径为5~15mm。骨料的其他要求,应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有关规定执行;四、速凝剂初凝时间不大于5min,终凝时间不大于10min;五、配合比可按下列经验数值确定:1.水泥和砂石之重量比宜为1∶4~1∶4.5;2.砂率为45%~55%;3.水灰比为0.4~0.5;4.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2%~4%。第7.2.8条喷射混凝土的工艺要求。一、喷射前,应将岩面冲洗干净,软弱破碎岩石应将表面清扫干净;二、喷射作业,应分区段进行,长度一般不超过6m。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三、后一次喷射,应在前一次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1h以上再次喷射,应用风水清洗混凝土表面;四、一次喷射厚度:边墙4~6cm,拱部2~4cm;五、喷射2~4h后,应洒水养护。一般养护7~14d;六、混凝土喷射后至下一循环放炮的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一般不小于4h。放炮后应对混凝土进行检查,如出现裂纹,应调整放炮间隔时间或爆破参数;七、正常情况下的回弹量,拱部为20%~30%;边墙为10%~20%。第7.2.9条喷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应按下列要求控制。一、喷混凝土表面应平整,不应出现干斑、疏松、脱空、裂隙、露筋等现象。如出现上述情况,应采取补救措施。二、强度:1.每喷50m3混凝土,应取一组试件。当材料或配合比改变时,应增取一组。每组三个试块,取样要均匀;2.平均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标号,任意一组试件的平均值不得低于设计标号的85%;3.宜采用切割法取样;4.喷射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节构架支撑 第7.3.1条构架支撑1)应符合设计规定。架设时,应满足下列要求:一、支撑应有足够的整体性,接头要牢固可靠,各排之间应用剪刀撑、水平撑及拉条连接;二、每排支撑应保持在同一平面上,在平洞中应与洞轴线相垂直;三、支撑柱基应放在平整的岩面上。在斜井中架设支撑时,应挖出柱脚平台或加设垫梁; 四、支撑和围岩之间应用板、楔等背材塞紧;五、支撑应定期检查,发现杆件破裂、倾斜、扭曲、变形及其它异常征状时,应立即加固;六、预计难以拆除的支撑,宜采用钢支撑,其位置应在衬砌断面以外,需侵占衬砌断面时,应与设计商定;七、支撑拆除时,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八、采用棚架漏斗出碴时,下导洞支撑应按棚架需要的高度和间距一次架好,且横梁端部应与岩壁顶紧。注:1)构架支撑系指木支撑、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支撑及混合支撑。第7.3.2条斜井支撑除满足第7.3.1条有关的要求外,尚须遵守下列规定:一、应加设纵梁或斜撑防止其下滑;二、在倾角大于30°的斜井中,支撑杆件连接宜用夹板,倾角大于45°时,支撑应采用框架结构;三、当斜井倾角大于底板岩层的稳定坡角时,底板应加设底梁;四、柱腿与基岩应结合稳固。 第八章不良地质地段施工 第8.0.1条在不良地质1)地段中开挖洞室时,应在地质预报的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一般应遵守下列原则:一、查清地质构造,做好排水,锁好洞口,尽早衬砌;二、浅钻孔、多循环、弱爆破;三、加强支护,勤检查、观测,分析量测数据,及时采取措施。注:1)不良地质是指岩体松散、软弱破碎、膨胀、岩溶、多水、偏压、高应力地区等。第8.0.2条在围岩变形显著、偏压、高应力及交叉口部位开挖时,除加强常规检查外,应对围岩进行监测。观测断面的布置、仪表类型、埋设位置和数量等应做出专门设计。埋设和观测的操作要求,可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中的有关规定执行。第8.0.3条在松散、破碎的岩体中开挖洞室,应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宜采用先护后挖或边挖边护的方法。第8.0.4条在膨胀岩体中开挖洞室,可采用喷锚支护及时封闭,加强观测,适时做好永久衬砌。第8.0.5条在岩溶地段开挖洞室时,应查明岩溶类型、溶蚀形态、充填及堆积物性质、分布范围及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根据岩溶的规模、稳定程度,确定开挖方法和处理措施。处理方法可参照以下原则:一、穿过溶洞时,不要破坏其稳定性;二、采用封堵、隔离、清除或支护方法,处理溶洞中的危石;三、对漏水通道,应采用弱透水材料回填或水泥灌浆封堵。溶洞中的地下水,参照第8.0.6条处理。第8.0.6条地下水活动较严重地段,宜采用排、堵、截、引的综合治理措施。一、采用超前孔探明地下水的活动规律,测定漏水量,防止突然暴涌;二、截断补给来源,降低地下水位;三、对围岩进行灌浆,降低其渗透性或形成帷幕阻水;四、利用侧导洞、集水井或平行支洞排除地下水。第8.0.7条采用预灌浆方法施工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预灌浆的范围、孔位布置、灌浆材料、灌浆压力及工艺要求等,应做出专门设计;二、预灌浆的效果,可用单位吸水量(即ω值)和被胶结岩体的强度值来检验; 三、灌浆后的开挖间隔时间,应根据灌浆目的和开挖跨度,通过试验确定;四、采用分段灌浆时,其阻浆段的预留长度,应根据灌浆压力和效果而定。第8.0.8条发生塌方时,施工、设计和地质人员应及时查明塌方原因及其规模、规律,提出措施迅速处理,防止塌方范围的延伸和扩大。塌方处理之前,应先加固好端部未破坏的支护(或岩体),其处理方案可考虑与永久支护结合。一般可按下列方法进行:一、塌落物未将洞室堵塞时,应先护顶再清除石渣;二、塌落物将洞室堵塞时,宜采用插钎、插板法,以小洞穿过塌体,然后衬护顶拱的方法。亦可采用预灌浆法施工;三、冒顶塌方时,应先将地表陷落洞穴撑固或用不透水土壤夯填紧密,防止继续坍塌。陷穴四周应做好防雨及排水设施。洞内处理按本条第二项要求进行;四、地下水活动强烈时,宜先治水后治塌。 第九章通风与防尘 第一节卫生标准 第9.1.1条施工过程中,洞内氧气按体积计算不应少于20%。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应符合表9.1.1的标准。表9.1.1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名称最高容许含量附注%(按体积计算)mg/m3二氧化碳(CO2)不多于0.5 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含量与作业时间甲烷(CH4)不多于1 作业时间最高容许含量(mg/m3)一氧化碳(CO)不多于0.0024301h以内50氮氧化合物换算成二氧化氮(NO2)不多于0.0002550.5h以内100二氧化硫(SO2)不多于0.000521515~20min200硫化氢(H2S)不多于0.0006610反复作业的间隔时间应在2h以上醛类(丙稀醛) 0.3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 2含有8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生产粉尘不宜超过1mg/m3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水泥粉尘 6含有10%以下游离二氧化硅的其它粉尘 10 第9.1.2条洞内平均温度不应超过28℃。根据不同温度,可按表9.1.2调节洞内风速。表9.1.2温度与风速关系表温度(℃)15以下15~2020~2222~2424~28风速(m/s)小于0.5小于1.0大于1.0大于1.5大于2.0 第9.1.3条洞内作业地点噪声超过90分贝(A)时,应采取消音或其它防护措施。仍达不到标准时,应按表9.1.3规定减少接触噪声的时间。表9.1.3噪声容许时间表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间(h)8421最高不得超过容许噪声[分贝(A)]90939699115  第二节通风 第9.2.1条地下建筑物开挖时需要的通风量,必须根据下列要求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数值。一、按洞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3.0m3的新鲜空气;二、按爆破后20min内将工作面的有害气体排出或冲淡至容许浓度计算。每公斤炸药(指2号岩石硝铵炸药)爆破后,可产生折合成40L一氧化碳气体;三、洞内使用柴油机械施工时,可按每马力每分钟通3m3风量计算,并与同时工作的人员所需的通风量相加;四、计算通风量时,漏风系数一般可取1.20~1.45;五、计算的通风量,应按最大、最小容许风速和相应洞内温度所需的风速进行校核。第9.2.2条工作面附近的最小风速不得低于0.15m/s。最大风速不得超过以下规定:一、隧洞、竖井、斜井工作面4m/s;二、运输与通风洞6m/s;三、升降人员与器材的井筒8m/s。第9.2.3条应按下列原则选择通风方式。一、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大中断面隧洞采用分部开挖方法时,宜先贯通导洞,特大断面洞室开挖(如地下厂房),应先挖永久通风洞(或交通洞、出线洞等)并与施工导洞联结起来;二、在自然通风难以满足要求时,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第9.2.4条通风系统应设专人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三节防尘、防有害气体 第9.3.1条地下建筑物开挖,应采取下列综合防尘措施:一、必须采用湿式凿岩;二、爆破后利用喷雾器喷雾,降低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三、地质条件容许时,应利用压力水冲洗洞壁;四、出碴前用水淋透石碴;五、加强通风和吸尘;六、作好个人防护。第9.3.2条施工中遇到含瓦斯地段时,须按煤炭部《煤矿安全规程》制定的防瓦斯安全措施施工,并应遵守下列规定:一、施工人员须经过防瓦斯安全学习;二、机电设备及照明灯具等,均应采用防爆型式;三、应配备专职瓦斯检测人员;四、对检测仪器要定时检查率定。第9.3.3条洞内施工不得使用汽油机械。使用柴油机械时,宜加设废气净化装置。第9.3.4条施工单位应有防尘、防噪声和防有害气体的机构。须配置各种检测仪器,定期在各作业点进行检测,其结果应及时公布。发现问题时,应采取措施限期解决。 第十章辅助工程  第一节供风 第10.1.1条空压机站的容量,应按以下要求确定:一、与明挖工程使用统一的供风系统时,按总体规划确定;二、使用单独的空压机站时,应按同时作业的各种风动机具组合的最大用风量确定,并适当计入风量损失;三、空压机站的备用容量,一般为总容量的30%,但不少于其中最大一台空压机的容量。第10.1.2条空压机站宜设在洞口附近,并应有防火及降温、保温设施。第10.1.3条工作面的风压,应满足风动机具的要求,一般不得低于5kgf/cm2。隧洞过长时,可在洞内加设带有安全装置的贮气罐。供风管路应铺设平顺,密封良好,并须经常检查、维护。 第二节供水与排水 第10.2.1条供水量应根据施工、消防、生活用水的要求确定。第10.2.2条合理地选择水池位置、高程和结构型式。水池容积应满足日调节的要求。第10.2.3条工作面水压必须满足施工机械的要求,一般不少于3kgf/cm2。若水压不够时,可设加压装置。第10.2.4条供水水源应可靠,水质须符合用水要求。供水泵站设在岸边时,须考虑洪水影响。寒冷地区的供水系统,冬季应做好防冻设施。第10.2.5条洞口应根据地形和水文条件,采用经济合理的排水设施,不得使地表水流倒灌入洞和冲塌洞口及附近路基。第10.2.6条洞内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洞内工作面及运输道路路面不应积水;二、向上坡开挖隧洞时,应利用排水沟自流排水。排水沟须随工作面掘进而开凿,并经常清理,必要时,可设置盖板;三、向下坡开挖隧洞时,可在适当地点设置集水井用水泵排水;四、排水泵的容量应比最大涌水量大30%~50%。使用一台水泵排水时,须有100%的备用量,使用两台水泵排水时,最少应有50%的备用量。重要部位应设有备用电源;五、寒冷地区的冬季,须防止洞口段的排水沟、管因冰冻堵塞。 第三节供电与照明 第10.3.1条洞外高压供电线路,应符合施工供电总体布置的要求。变压器站的容量,应根据施工总用电量确定。第10.3.2条为洞内供电的变压器站位置,应尽量布置在用电负荷中心。一般可参照下列条件选定:一、在不受爆破影响及施工干扰时,宜设在洞口外附近;二、隧洞较短,洞口外附近场地容许时,可与空压机站的变压器设在一起,以利管理;三、隧洞较长,需要变压器进洞时,应选用矿用型并按电气规程规定设置变压器室。变压器的高压电源,应用电缆引入洞内。电缆应定期进行外观检查和耐压试验。第10.3.3条洞内供电电压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一般应采用380/220V三相四线制;二、动力设备应采用三相380V;三、照明用电。1.导洞内照明,应采用36V或24V;2.隧洞开挖、支护工作面的工作灯,应采用36V或24V。使用投光灯照明,可用220V ,但应经常检查灯具和电缆的绝缘性能;3.隧洞非作业地段照明,可采用220V。四、高压设备的供电电压,按设备要求而定;五、线路末端的电压降不得超过下列数值:1.动力线路及220V照明线路5%;2.24V、36V照明线路10%。第10.3.4条洞内供电线路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位置固定的动力与照明线路,必须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固定在磁瓶上。严禁使用裸导线;二、工作面附近的临时动力及照明线,应使用防水与绝缘性能良好的胶质电缆;三、照明线与动力线宜分别架设;四、电力起爆主线须与照明及动力线路分两侧架设。第10.3.5条洞内照明应采用防水灯头,淋水地段应用防水灯罩。灯头间距、悬挂高度及灯具功率,可参照表10.3.5的数值。表10.3.5洞内照明基本参数表名称灯头间距(m)悬挂高度(m)照明灯具及功率1断面积12m2以下的导洞4~62~2.5白炽灯60W2断面积30m2以下的隧洞82.5~3白炽灯100W3断面积70m2以下的隧洞83~4白炽灯150W4断面积120m2以下的隧洞64~6白炽灯150W5特大洞室中、下部开挖106~8400W以上汞灯或1000W以上碘钨灯、投光灯等6竖井井筒3 白炽灯60W7平洞开挖工作面  每平方米工作面15W,可用白炽灯及投光灯8洞内装卸场地  每平方米工作面15W,可用白炽灯及投光灯9竖井及斜井开挖工作面  每平方米工作面20W,可用白炽灯及投光灯10井下调车场32.5~3白炽灯150W11卸碴场有轨运输62.5~3白炽灯150W汽车运输208~10400W以上汞灯,1000W以上碘钨灯、投光灯 第四节其它辅助设施 第10.4.1条洞口附近应设置急救站,并备有担架、氧气、带氧防毒面具和其它急救用品。第10.4.2条工地附近应有浴室、衣物烘干室和理疗等卫生设施。第10.4.3条凿岩机修理间及临时工具库等,一般应设在洞外。当隧洞较长需设在洞内时,须有专门的安全防火规定和措施。第10.4.4条在洞内的适当地点及洞口等处,须布置消防设备。洞内、洞口和井口,不得存放易燃物品并严禁明火燃烧。洞内进行电、气焊作业时,须有防火措施。第10.4.5条工地应设施工值班室,并备有电话等通讯工具,以便于内外联系。 第十一章质量检查与验收  第11.0.1条地下建筑物开工前,应根据设计和本规范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开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洞室方向、中心线和高程。每次放炮后,均应进行规格检查。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时,应及时修正。第11.0.2条质量检查工作,应实行班组自检、互检和专职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检查制度,不断提高开挖质量。第11.0.3条施工期间应做好下列各项原始记录:一、循环时间、进尺、钻孔爆破效率;二、施工方法、机械化程度、劳动组合;三、主要机械的生产效率、材料消耗量;四、原型观测资料;五、施工中发生的重大问题和处理措施;六、质量检查情况和质量检查人员的意见等。第11.0.4条地下建筑物开挖后,必须进行工程验收1)。一般由工程局组织设计、地质、施工和质检人员,参加日常验收工作。验收时,设计、地质、施工等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一、施工详图及设计变更文件;二、开挖竣工图,包括平面图和纵横断面图;三、地质素描图和工程、水文地质资料;四、施工记录资料。注:1)工程验收系属中间验收性质,可按(1980年)部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验收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第11.0.5条地下建筑物开挖质量标准和质量等级评定,必须以本规范为准则。 附录一岩石分级 岩石分级表岩石级别岩石名称天然湿度下平均容重(kg/m3)凿岩机钻孔(min/m)坚固系数f①Ⅴ1.矽藻土及软的白垩岩2.硬的石炭纪的粘土3.胶结不紧的砾岩4.各种不坚实的页岩155015901900~22002000 1.5~2.0Ⅵ1.软的有孔隙的节理多的石灰岩及介质石灰岩2.密实的白垩3.中等坚实的页岩4.中等坚实的泥灰岩1200260027002300 2.0~4.0Ⅶ1.水成岩卵石经石灰质胶结而成的砾岩2.风化的节理多的粘土质砂岩3.坚硬的泥质页岩4.坚实的泥灰岩2200220023002500 4.0~6.0Ⅷ1.角砾状花岗岩2.泥灰质石灰岩3.粘土质砂岩2300230022006.8(5.7~7.7)6.0~8.0 4.云母页岩及砂质页岩5.硬石膏23002900Ⅸ1.软的风化较甚的花岗岩、片麻岩及正常岩2.滑石质的蛇纹岩3.密实的石灰岩4.水成岩卵石经硅质胶结的砾岩5.砂岩6.砂质石灰岩的页岩2500240025002500250025008.5(7.8~9.2)8.0~10.0Ⅹ1.白云岩2.坚实的石灰岩3.大理岩4.石灰质胶结的质密的砾岩5.坚硬的砂质页岩2700270027002600260010(9.3~10.8)10~12Ⅺ1.粗粒花岗岩2.特别坚实的白云岩3.蛇纹岩4.火成岩卵石经石灰质胶结的砾岩5.石灰质胶结的坚实的砂岩6.粗粒正常岩28002900260028002700270011.2(10.9~11.5)12~14Ⅻ1.有风化痕迹的安山岩及玄武岩2.片麻岩、粗石岩3.特别坚硬的石灰岩4.火成岩卵石经硅质胶结之砾岩270026002900290012.2(11.6~13.3)14~16ⅩⅢ1.中粗花岗岩2.坚实的片麻岩3.辉绿岩4.玢岩5.坚实的粗面岩6.中粒正常岩31002800270025002800280014.1(13.4~14.8)16~18ⅩⅣ1.特别坚实的粗粒花岗岩2.花岗片麻岩3.闪长岩4.最坚实的石灰岩5.坚实的玢岩2300290029003100270015.6(14.9~18.2)18~20ⅩⅤ1.安山岩、玄武岩、坚实的角闪岩2.最坚实的辉绿岩及闪长岩3.坚实的辉长岩及石英岩31002900280020(18.3~24)20~25ⅩⅥ1.拉长玄武岩和橄榄玄武岩2.特别坚实的辉长岩、辉绿岩,石英岩及玢岩3300300024以上25以上 ①坚固系数f值=R/100,其中R为岩石极限抗压强度,kgf/cm2。 附录二光面爆破、预裂爆破参数  一、光面爆破参数岩石类别周边孔间距E(cm)周边孔抵抗线(cm)线装药密度g(g/m)硬岩中硬岩软岩55~6545~6035~4560~8060~7545~55300~350200~30070~120 注:炮孔直径40~50mm,药卷直径20~25mm。二、浅孔预裂爆破参数(孔深4m以内)岩石类别周边孔间距(cm)崩落孔至预裂面距离(cm)级装药密度(g/m)硬岩中硬岩软岩40~5040~4535~40404035350~400200~25070~120 注:炮孔直径40~50mm,药卷直径20~25mm。 三、深孔预裂爆破参数 炮孔直径不宜大于75mm。孔距为孔径的7~10倍,硬岩及炮孔直径较小时取较大值,反之取较小值。不偶合系数一般取2~4。线装药密度,可用工程类比法试选或用下式估算:1.式中——预裂孔孔距,cm;R——岩石极限抗压强度,kgf/cm2。适用范围:R=200~1500kgf/cm2=45~120cm2.式中r——钻孔半径,mm;R——岩石极限抗压强度,kgf/cm2。适用范围:R=100~1500kgf/cm2D=2r=46~170mm本附录二中的参数均指2号岩石硝铵炸药,当采用其他炸药时,应进行换算。 附录三窄轨运输技术条件 一、最少曲线半径轴型及行驶地段双轴机车、车辆有转向架的梭车桥式列车洞内洞外最小曲线半径(m)7d10d1225  注:d为机车、车辆的轴距(mm)。 二、纵坡 洞外运渣轨道3‰~20‰会车、编组站≤5‰卸渣线终端上坡道≥10‰三、安全净距及人行道宽度项目最小尺寸(cm)备注单道双道摘挂处乘人车停车处两列车间净距边侧净距人行道宽度 20703020 20 70 20100机车、车辆最突出部分部间距机车、车辆最突出部分与洞壁或支撑间净距 四、曲线双道线间距加宽项目曲线半径(m)101214203040双道线间距加宽值(mm)6t以上机车3402902201901501206t以下机车20017013012010080 五、曲线轨距加宽及外轨超高曲线半径(m)轨距加宽ΔS(mm)外轨超高h(mm)固定轴距(mm)76261060080011001400列车运行速度(km/h)51015510151012162030405060801001201010550000000252015105000000———25151055000————252015105501010555000000——25201510105555————302520151010101010550000000—202015101055550————252015101055 六、轨道构造最大轴重(t)钢轨(kg/m)道木间距(cm)道木厚×宽×长(cm)道岔号数渣厚(cm)762610>5543≥242418~2415~186060~706065~7012×15×13612×15×13612×15×13610×15×13612×15×12012×15×12012×15×12010×15×120≥16≥4≥4≥415151010  七、铺道岔及维修质量要求 1.铺道岔轨型宜与主轨一致,或高出主轨轨型一级;2.基本轨起点位置误差不超过±300mm;3.辙尖轨不高出基本轨,亦不低于基本轨2mm;4.滑床板、垫板、垫块不密贴的,每侧不超过2块,滑床板面保护平滑;5.零件无松动、无折损、护轮轨轮缘槽内保持清洁无杂物;6.其它项目同铺轨维修质量要求。 八、铺轨维修质量要求 1.中线位置误差不大于50mm;2.纵坡误差不超过±1‰;3.轨距超宽小于6mm,偏窄小于4mm,曲线加宽误差不大于2‰;4.铺轨平面误差不超过±2mm,直线远视直顺;5.道碴粒径不过大,至少埋过枕木1/2,但不超过枕面;6.轨枕间距误差不超过±100mm,里出外进不超过50mm;7.钢轨接头无硬弯,相邻轨头高差及轨头内侧错开均小于2mm,轨缝按5mm铺设;8.鱼尾板螺栓上齐,涂油拧紧,轨帽在外侧;9.道钉直线每枕4钉,曲线每枕六钉;10.道口铺面平整牢固,护轮轨面不高于主轨轨面,亦不低于主轨面1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