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 KB
  • 5页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

  • 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农田水利摘要近年来,干旱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从功能上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投资小、见效快,使用性强而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小且分布相对比较分散,所以在治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的困难。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分析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分析  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本身来说,治理模式就是在相关经济社会制度响应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方式,这种治理方式主要包括工程修建过程中的投入,工程的修建以及工程的运行治理等。所以在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工程的投入、工程的修建以及工程的运行治理进行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过程中的投入主要是指资金的投入,按照投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投入模式:  首先是政府为主体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的补助性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公共性特征,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模式在我国应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数量比较多,再加上我国政府的财力相对有限,所以在过去的很长时期,这一模式大多表现为政府与农民的共同投入,并且在工程的管理方面仍然以农民管理为主。但近年来,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财力不断得到充实,这种投入模式已经成为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模式。其次是以社会为主体的投入,包括经营性投入和公益性投入,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经营性比较强,所以可以吸纳一些有投资能力的社会团体和组织加入进来,这样,既可以适当的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也可以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提供相对充足的资金保障。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修建模式分析  2.1工程的规划及相关设计  从规划方面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应该与整体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相互协调、一致,规划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类型、建设地的地域情况,同时规划要实行统一的标准,对于特殊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设计方面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选择要根据相关的自然条件,主要是水源条件来进行确定。设计的原则是尽量减少地下水的开采,优先选择地表水或者继续雨水作为水源,要尽可能的利用好自然条件,这样,既可以减少相关的工程投资,也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建设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建设方面要充分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来进行,而从特点来看,规模小、涉及面广、施工地点分散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特点,因此,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与基建工程有所区别,要因地制宜的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形式,同时还要采取专业施工队伍与群众相结合的施工形式,以减少人员的不足。但质量和技术必须以县或者乡镇为单位,由水利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行统一治理、统一验收。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模式分析  首先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问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归属关系到工程的有效管理及可持续利用,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按照“谁建设、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来划分归属,比如对于农民自建自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归属权应该完全划分给农民,由农民自行进行治理。同时政府要转换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模式,鼓励和支持农村各种合作组织积极参与到水利工程的治理中来,并把主动权和管辖权交给农村的各种组织和农民,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方面可以承担相应的监督职能,同时要还要切实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经费等问题,以此增加和提高农村的各种组织和农民管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的建议  4.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模式要实现多样化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涉及的范围广泛、工程量比较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极其有限的,而从目前来看,由于政府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再加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导致了小农水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模式过于单一,因此,在社会为主体的投入的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吸收民间资本的融入,形成投入主体的多样化,同时,作为政府来说,还要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增加投资者的投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投入的资金保障,才能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步伐,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4.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形式要实现多样化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形式多样的特征,造成了对其治理形式的多样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其实,除了政府为治理主体之外,现有的还包括以每家每户为单位的管理形式以及农民自身发展的组织,比如以协会、合作社等形式出现的对小农水的治理形式,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形式的多样化,是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向科学管理、可持续方向发展的有效动力。  4.3积极落实各种管护措施、不断提高管理效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发挥其对农业的积极作用,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进作用,所以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管护措施,因为它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发挥自身积极作用的有效保证,实施各种管护措施确保各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及时发挥效益,必须在单项工程验收合格后及时有效的办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各种交接手续,使收益的村具有明确的管护地位,同时在治理的制度和措施方面要明细到位,责任到人,保证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各种管护措施得到积极的落实。  4.4 转变政府治理方式,形成多方治理合力  对于政府而言,要积极转变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方式,不断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市场分额,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治理的有效引导、帮助和监管,从总体上建立起符合市场规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监管体系,实现政府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过渡,不断加强和完善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的法律法规建设,在赋予社会和经济组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权利的同时,必须要求他们承担相应的义务,与政府的监管一起,形成多方治理的合力,这样才能够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可持续的物美价廉的灌溉服务。  5小结  总之,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过程中,治理形式要实现多样化、参与治理的主体要实现多样化,是解决目前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点而出现治理困难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建设和治理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要有力保障基层水利管理单位的管理经费和人员报酬,作到节约用水,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走向良性循环,还要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推动农村可持续水利工程体系的形成和农村经济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乐.浅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模式[J].才智,2011,20.  [2]周晓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治理模式浅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