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75 KB
- 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应用研究河道治理工程中曝气技术对污染治理的作用郭赞(深圳市龙华新区城市建设局,广东深圳518001)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河道污染问题逐年加剧,既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干扰。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河道污染治理的重要性,结合具体的河道工程背景,对曝气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以营造良好的生态河流环境。本文着重对曝气技术在河道污染治理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实践,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河流环境。关键词:河道治理工程;曝气技术;污染治理;作用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21—22争_02刖菁当前,我国河道污染现象比较普遍。既影响了城镇环境,也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了不良干扰。河流污染的根源是水体的有机物产生厌氧分解。有机物内部的死亡菌体含有大量蛋白质,与其他物质耗氧分解生成丰富的碳,为厌氧微生物提供繁殖环境。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河道污染的根治难度。政府和相关市政部门要认识到在河道污染治理中应用曝气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河道清洁指数。1河道曝气技术概述河道曝气技术即人工曝气充氧净化。它的应用原理是将空气或者纯氧添加到水体中,以增加水体内部溶解氧比例,加快好氧菌繁殖速度,实现河流的自我净化,并降低水体内部藻类植物和厌氧菌数量,以营造良好的河流环境,减少城镇河流的黑臭现象。纯氧与空气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直接关系到河道曝气技术的应用效果,前者比较稳定,后者经常受水体和氧气接触方式、河流状态等外部因素的干扰。2曝气技术对污染治理的作用在河道污染治理中应用曝气技术,能够达到极为可观的效果。(1)将曝气技术应用到河道污染治理中,能够结合河流背景。对入河污染负荷进行削减和降低,提高水体净化质量,保证城市河流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观赏环境和用水环境。(2)曝气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实现河流的自我净化,在河道污染治理中对其进行应用,能够提高河流的白净能力,从根本上对城市河道污染问题进行解决,提高河流的清澈度。(3)应用曝气技术进行河道污染治理,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将河道的日常人为污染降到最低,实现城市生态资源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平衡。3河道曝气技术在污染治理中的具体应用发展水平的局限,使得河道曝气技术在我国河道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尚未成熟。当前,其应用主要局限在污水截流管道施工中和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之前,它主要对河道水体的有机污染进行应急处理,其属于人工层面的河道曝气工作。同时,也可以将人工曝气装置放置在河道中,以对暴雨季节的水体变化和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突发性污水排放进行应对。应用河道曝气技术对河道污染进行治理的具体实践流程如下。3.1安装河道曝气装置应用河道曝气技术,对河道污染问题进行治理,使其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恢复效果,并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降低城镇河道中的污染物含量。结合具体河道背景,在河道上对曝气装置进行分段安装,有助于对城镇河道的整体水质进行改善,营造良好的河道生态系统,使其时刻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每一节点的曝气装置都具有自动调节功能,其能够结合水体内部溶解氧的含量和浓度,对曝气装置进行合理启动,以实现河道系统的平衡,从根本上对其污染问题进行改善和遏制。3.2监测点设置将河道曝气技术应用到河流污染治理中,不仅要对河道的整体背景进行考量,也要对水质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盟测,提高对具体河道情况的认知度。技术人员要结合河道整体情况,对监测点进行合理设置,并对该监测点上的多个水体位置进行抽样分析。技术人员要保持该项工作执行过程中的持续性,将水质判定过程中的失误率降到最低,以得到良好的水样判定效果,从而确保后续工作顺利进行。3.3监测结果分析3.3.1实现去氨氮的原因解析以适宜的河道水体环境为背景,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硝化菌,其具有良好的硝化作用。水体中的部分有机物含有氮,当其为充氧状态时,受到氮化细菌的影响,发生分解。它的具体分解过程为:对含氮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使其形成简单的含氮化合物,该化合物内部含有丰富的肽、氨基酸和氨基糖等。脱氨基背景下,会对简单的含氮化合物进行转化,使其形成氨。该背景下生成的氨能够在水体中进行溶解,受水体细菌的干扰和影响,处于氨背景下的氮在充氧过程中,再次进行氧化和分解。氨受到水体亚硝化细菌的影响,转化为亚硝基氮;硝酸菌对亚硝基氮产生影响,再度转化为硝基氮。相关研究表明:如果溶解氧的浓度比较高,搭配定量的碱,能够推进河道曝气装置发生反应。如果硝化和亚硝化等细菌所处的环境为25℃左右,那么就会增加细菌的繁殖速度。相关市政部门和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对曝气装置进行科学合理的安装,借助氨氮达到良好的水体净化处理效果,为人们营造良好干净的河道环境。3.3.2河道曝气技术应用原理分析如果应用固定式软管微孔曝气装置,微孔曝气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且气泡的直径不超过2mm,能够增加氧气和水体的相交面积。如果外部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且其它条件不变,会增加氧气向水体的过渡和转移速率,并使河道内部溶解氧的含量和浓度增加。增加溶解氧浓度,能够使河道的整体生态系统处于富氧状态。同时,也能够增加水体内部的水生物活性和好氧菌活性,使河道具备良好的新陈代谢功能,增加污染物的分解速度,降低河道的污染系数,使其水质更加清洁干净。结合城镇河道情况,对曝气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有建筑建材装饰225
应用研究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体的黑臭情况,净化水体,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发展。其主要应用原理是:在水体中充灌溶解氧和污染物质,其二者在曝气作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曝气技术具有极佳的反应速率。污染物质的耗氧量从属于化学耗氧量,消除该部分物质,也有助于削减水体内部的化学耗氧量。技术人员可以对河道进行充氧,对河道表层的松散底泥进行转化,其处于厌氧状态,经过转化之后,它的密实度会增加。使其作为表层底泥,且为好氧状态。它也能够减缓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向上部水体的扩张速度。在河道污染治理中应用曝气技术,能够使河道处于良好的生态背景之下,从根本上对河道黑臭问题进行遏制,以有效改善河道污染问题。3.4应用前景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水体得到净化,将其内部的污染物含量降到最低,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同时,河道曝气技术成本比较低,实践难度也相对较小,不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干扰。技术人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背景对其进行准确应用,最大程度保障河道污染治理中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进河道工程的快速发展。项目负责人要借助水闸泄流、活水喷池和人工水上娱乐设施进行增氧,并制定具体的工程措施和方案,对增氧量、曝气方式、季节性等指标要素进行考量,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河道景观建设的双向发展。(上接第224页)调的问题,如管道碰撞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延误施工进度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应用BIM技术建立的模型可以完全避免此问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直观发现空间位置上的问题,它可以模拟施工后的效果,读取模拟数据后生成碰撞报告,把问题在设计阶段解决,这样不仅减少材料的浪费,也降低风险加快施工进度。4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应用随着BIM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在传统的建设造价管理中存在着信息的割裂、不对称以及重复工作的缺点,使得BIM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逐渐应用到了建设过程的造价管理当中。而BIM在国外的许多的成功案例也证明了其不仅可以提升整个建设过程的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给造价管理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4.1在决策阶段的应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就是决策阶段。在决策阶段要对所提出的不同的投资方案做出经济和技术的论证,然后选出最佳的方案。据统计,决策阶段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可以看出,投资预算在选择决策方案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业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借助相应的软件搭建BIM模型,把项目的方案和财务分析的工具集成起来,如果对项目参数进行修改,便可以及时地提取工程量,并且通过计价软件和算量软件得出大致所需要的造价,进而有效地获得各个方案所得出的投资收益指标,这样就为建筑业在建筑工程过程中的最终决策提供了更加具有说服力的依据,从而做出最有利的决策。4.2在设计阶段的应用在设计阶段,建筑行业可以使用BIM技术来修改建筑信息226建筑建材装饰4结语河道曝气技术在河道治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城市建设,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河道治理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河道污染治理和生态河道建设的重要性,结合城市发展背景,对水体进行改善,以达到良好的河道治理效果。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应用科技手段,使河流水体更加富有活力,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发展动态,推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参考文献[1]董抚生.河流污染治理中河道曝气技术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6(01):247.【2殊文博,王洪秀,等.河道曝气提升河流水质的WASP模型研究阴.环境科学,2015(04):132“1331.[3]史彦翠.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中的应用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5(04):59.[4】江惠霞。肖继波.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l(03):138—143.[5】宋兰兰,徐群,等.曝气增氧技术治理有机污染河流的研究进展【J】f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39.模型,从而实现对所提出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BIM技术不仅可以直接地提供出造价数据,有利于建筑业对所提出的各个方案相比较,相优化,可以有效地控制工程的造价。同时,建筑业还能够利用和BIM技术相关的软件对设计出来的成果实行碰撞检查,及时地发现64"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进行纠正,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变更的风险,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4.3在施工建设中的应用在施工的过程中,控制实际的费用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任务,而且还能通过对工程的付款、变更费用、索赔费用的控制,达到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目的。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就是工程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在BIM模型上增加成本信息与时间进度,对施工阶段的成本费用进行统计和分析,减少延付或超付的现象,大大地降低索赔情况的出现。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全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出现变更的几率。5结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造价管理的效率,同时还能增加各个项目之间的沟通,进而实现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更加全面、系统、高效率、高质量的顺利进行。参考文献【1]叶术娟.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2]曹颖,蒲娟.BIM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20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 水泥厂环境污染治理设计方案推荐word
- 造纸行业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 污染治理技术基本原理简介
-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污染治理.ppt
- 土壤污染治理ppt课件.ppt
- DB13T1201-2010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操作技术规范除尘设施.pdf
- 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应当引入BOT模式.pdf
- 第一篇第4章水污染治理工程费用估算与承建招标.ppt
- 污染治理基础知识培训.ppt
- 浅谈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pdf
- 港口煤尘污染治理方法的相关思考.pdf
- 水生植物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pdf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重点总结.doc
-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doc
- 防治扬尘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方案.doc
- 2014年220扬尘污染治理工作计划总结.doc
- 2022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决策分析报告.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