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00 KB
  • 8页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设计探究

  • 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设计探究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智能建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这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经之路。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施工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工程建筑过程中的管理上,也会出现很多相关问题。因此在对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进行施工设计时,就要预先做好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以保证施工项目的建设成功。【关键词】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综合管理;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前言智能建筑是我国科技化发展最大化的科学产物,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更新交替,智能建筑拥有高水平的技术含量、管理对象错综复杂。因此在下面的文字里,将针对智能建筑的概念、发展现状、以及智能化建筑中弱电系统工程的建筑项目管理的经验,等方面对智能化弱电系统的项目管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二、智能建筑的概念8 智能化建筑是现代建筑与高新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进行优化组合,获得高效率、高功能与高舒适性的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高效和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智能建筑包括通信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建筑技术自动系统(BA),通常被人们称为3A。现在较多的是将电话、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视等系统结合起来。以后逐步将建筑设备、空调设备、照明设备的监控、防灾、安全防护等数字自动化通信和办公自动化等系统结合起来,向综合化、宽带化、数字化和个人化方向发展,使之具备宽带、高速、大容量和多媒体为特征的信息传达能力。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现状智能建筑的概念最初进入国内时间并不晚,大体上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国内第一座大型智能建筑通常被认为是北京发展大厦,并在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里,相继建成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北京西客站等一大批高标准的智能大厦。而且不仅在北京、广州等东部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便在乌鲁木齐这样远离沿海的西部中型城市也建造了智能大厦。智能建筑在国内的发展迎来了高潮。但客观地讲,中国的智能建筑远不如想象中的乐观。尽管我们的建设投资和数量有着惊人的增长,但是建筑本身的实际内容却有诸多问题:工程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智能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有的建筑跟风而上、名不副实。8 据建设部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在1999—2001年间,深圳每年房地产开发面积为600—700万平方米,其中楼盘中具备智能化的就占96%。而这些早期的社区住宅智能系统,为了达到“卖点效应”,信息化系统追求大而全,配套设施不齐全,在建成后难以启用,成了一件昂贵的摆设。还有的地方,智能化系统运行正常,能够起到重要作用的仅占20%,尚可使用的系统占45%,有35%的系统不能开通使用或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生故障,无人修复而废弃。相当大的一部分智能化系统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形成了智能建筑不“智能”的奇怪现象。其实,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偶然。因为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并不真正懂得智能建筑,需要的仅仅是这块金字招牌为其房地产商品大大增值。而真正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由原先承担通信或网络工程的公司转变而来,这样的切入本是顺理成章之事,不过,缺乏对建筑行业的了解却成为他们发展壮大的主要障碍。与此同时,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尽管其中某些设备系统原本就是他们的专长,如空调,照明等,但在新的要求下也不免措手不及。正是上述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好,阻碍了国内智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成为国内广泛应用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瓶颈。8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正是为了解决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让中国的智能建筑行业有章可循,国家相继出台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结束了多年来国内智能建筑设计施工制度章可循,无标准可依的窘状,为我国智能建筑市场的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我国智能建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四、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计探讨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是工程的成败之本,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一个优秀的弱电设计更是如此。然而,目前国内的弱电设计工作现状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1)弱电系统的子系统多,所牵涉的高新技术多,现有的理论体系,规范不很完善,有些焦点问题还未形成定论,目前成功的、值得借鉴推广的工程建设经验寥寥,这些是造成目前弱电设计难度大的客观原因。(2)8 优秀设计人员的匮乏及其广大设计者的素质亟待提高则是人为原因。现在的一些弱电设计者往往是闭门造车,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档次,设计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与新意,这些设计造成许多弱电工程”先天不足”。弱电的高科技性与复杂性需要设计者(特别是总设计师)有高素质,他至少具有广博的计算机、通信、电气、水、暖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与技巧和对新技术敏锐的前瞻能力。(3)与其它土建、水暖专业不同,弱电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很容易受其它专业、单位人员的制约这是专业性质所决定的。如:往往在工程后期设计才能全面展开,造成设计时间紧张,来不及深思熟虑;工程实施中招投标行为规范,系统产品随意变更,造成许多设计工作的浪费;施工图与装修严重脱节,用户要求的不恰当、不明确,使设计人员做了很多的无用功;用户功能随时变更,更给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4)人们(包括许多业主,政府主管部门、一些甲级设计院、大型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程公司)对整个弱电设计存在误区,对设计的程序、过程、内容不很明了,在整个设计”接力棒”中,设计者间的水平存在差异,设计分工还不合理。8 综上分析,要使弱电设计面貌有个质的改善,除了需要全行业加大投入,积极促进弱电专业的理论深入研究、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高校行动起来)积极培养出高素质设计人才这两项需长期努力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成效较快的办法就是改变观念,理顺整个建设工作程序,加强宣传与规范,使人们对弱电设计的程序、过程、内容由混沌走向明了,并充分保证设计人员素质的一致性,就能改观弱电设计的被动局面,如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大家都了解并都遵守规矩程序,才能使设计走向规范化。那么,一个典型、完善的弱电设计应包括哪些步骤与内容呢?我想至少应包括规划设计、总体设计、详细(工程施工)设计以及修改与扩充设计四大部分,并且弱电设计工作应贯穿工程的全过程。五、弱电智能化工程施工进度保障措施除施工中要求人员、工具、设备材料的资源供应应满足要求外,还可从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确保弱电工程满足总工期的要求。第一,工程部、物资部、财务部等全力配合弱电安装工程项目部的工作,按总包要求进度安排工程施工工作,安排设备、物资、人员到场,确保施工计划按期完成。对分包的进度进行严格管理和监控,确保分包进度满足自身和相关专业的总体要求。第二,按土建、装修、机电等专业施工进度相应安排弱电系统施工工作。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施工例会,作好月、周阶段的施工计划安排,安排好设备、物资、人员到场,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8 第三,解决现场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在作业交叉施工方面,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按照工程总体施工计划,配合土建及其它专业进行穿插交叉施工,作好工序配合,真正做到有计划合理安排工序,为其他工种创造有利条件;布线、设备安装施工阶段,要求各系统的施工尽可能及早进行,避免发生因其他专业影响而错过最佳施工机会,造成影响总体进度或其他专业下道工序的不良后果;严格把好质量关,避免因过程质量不合格引起返工并拖延施工总体进度的局面。事实证明,返工的时间和资源耗费比一次完工平均多出15%;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作好完成项目的成品保护,避免因损坏而引起的返工和浪费拖延工时的问题发生。加强管理和教育,定量限时分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树立高效的工作意识和作风。第四,调试或测试阶段,做好相应的前期物资和技术准备,在系统软硬件要求满足的前提下,敦促其他专业满足调试条件要求。并且根据现场情况,在具备调试条件的分步进行,确保调试的进度时间。六、结论本文综合阐述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发展现状、施工中如何确保质量的控制以及在施工过程中的保障措施。智能建筑在设计上应该避免出现问题,有要求有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体系,最大限度确保建筑施工安全。[参考文献][1]智能化弱电系统的项目管理[2]翟伟盛.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消费导刊,2009年10期8 [3]金红峰.浅谈弱电系统管理及维护的一点心得.艺术科技,2007年03期[4]邵胜华.智能化建筑弱电安装工程管理探究[J].理论研究,20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