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6 MB
- 16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1目录前言………………………………………………………………………………………11、总论…………………………………………………………………………………1-11.1编制依据…………………………………………………………………………1-11.2评价目的与原则…………………………………………………………………1-31.3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41.4环境功能区划……………………………………………………………………1-51.5环境评价标准…………………………………………………………………1-51.6评价工作等级……………………………………………………………1-71.7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1-81.8评价范围………………………………………………………………………1-91.9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101.10工作程序………………………………………………………………………1-112、环境概况……………………………………………………………………………2-12.1自然环境概况……………………………………………………………………2-12.2生态环境概况……………………………………………………………………2-82-28
2.3社会环境概况……………………………………………………………………2-92.4环境质量现状……………………………………………………………………2-113、工程概况……………………………………………………………………………3-13.1流域规划概况……………………………………………………………………3-13.2项目概况…………………………………………………………………………3-23.3施工组织设计……………………………………………………………………3-143.4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3-193.5工程占地…………………………………………………………………………3-233.6工程淹没…………………………………………………………………………3-253.7项目影响区工程复建规划………………………………………………………3-253.8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3-254、工程分析……………………………………………………………………………4-14.1水电站开发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区划的符合性分析…………………4-14.2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及合理性分析………………………………………………4-54.3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82-28
4.4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源、污染物排放……………………………………4-104.5方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4-145、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5-15.1对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5-15.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5-25.3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分析………………………………………………………5-25.4工程建设对陆生影响分析………………………………………………………5-45.5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5-55.6运营期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5-65.7运营期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5-75.8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5-75.9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85.10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5-115.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5-115.12本项目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系分析…………………………5-122-28
5.12本项目与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分析…………………………5-136、水土保持……………………………………………………………………………6-16.1水土保持三区划分………………………………………………………………6-1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6-1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1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26.5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预测时段…………………………………………………6-46.6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6-46.7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6-56.8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6-116.9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6-166.10水土流失监测…………………………………………………………………6-246.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6-277、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7-17.1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7-12-28
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7-17.3污染型环境要素的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7-37.4人群健康保护措施…………………………………………………………7-117.5工程占用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方案…………………………………………7-137.6环保投资………………………………………………………………………7-148、环境风险分析……………………………………………………………………8-18.1风险源分析………………………………………………………………………8-18.2施工期风险分析…………………………………………………………………8-18.3运行期风险分析…………………………………………………………………8-18.4风险防范措施……………………………………………………………………8-48.5小结………………………………………………………………………………8-5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9-19.1工程环境管理…………………………………………………………………9-19.2工程的环境方针………………………………………………………………9-19.3环境管理方案…………………………………………………………………9-29.4环境监控计划…………………………………………………………………9-39.5施工期环境监理………………………………………………………………9-69.6环境绿化计划…………………………………………………………………9-89.7环境管理与机构设置…………………………………………………………9-92-28
9.8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与改进…………………………………………………9-99.9环保“三同时”验收……………………………………………………………9-10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10.1环保投资与水保投资…………………………………………………………10-1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111、公众参与…………………………………………………………………………11-11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11-111.2方法、原则和工作程序………………………………………………………11-111.3调查方式、对象及内容………………………………………………………11-111.4个体调查结果与统计结果分析…………………………………………11-311.5公示、咨询调查结果及公众意见反馈…………………………………………11-911.6公众联系人的确定……………………………………………………………11-911.6小结……………………………………………………………………………11-1012、结论与建议………………………………………………………………………12-112.1结论……………………………………………………………………………12-112.2建议……………………………………………………………………………12-72-28
前言西大河自上游西大河水库到南北总干渠分水闸河段已建有5座水电站,其中西大河四级水电站尾水及前池泄水均引入总干渠,自进水闸后修建穿河涵洞引水过西大河引入北总干渠,引水渠依地势布置在西大河左岸阶地上,大部分为挖方渠道,自南北干渠分水枢纽到北总干渠西河分水闸,渠线总长7.8km,该段河道共有3处分水闸(包括西河总干渠分水闸),受益地区为永昌县西河灌区及中牧马场四场部分耕地及林草地。2013年3月,由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甘肃省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报告》,其中,北总干渠河段共规划了两级水电站,规划利用落差86m,河段长度7.8km,单级设计毛水头43m,设计净水头39.5m。总过水流量10m3/s。两级电站共装机7600kw。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本着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的原则,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兰州洁华环境评价咨询有限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组建了项目课题组,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研究该项目的有关材料,进行实地踏看、调研,收集和核实了有关材料,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要求,针对工程的性质及现状特点,编制完成了《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为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环保设计、环境管理及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建设单位委托金昌市环境监测站对项目区地表水进行了水质现状监测。在本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环保厅、金昌市环保局、永昌县环保局、金昌市环境监测站等相关单位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2-28
总论1.1编制依据1.1.1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⑵《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⑹《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⑻《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1日;⑼《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9年3月1日;⑿《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91年6月29日;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令第253号;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9年1月;⒃《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12月22日;⒄《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2年3月1日;⒅《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1993年10月5日;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6年9月30日;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6月;(21)《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通知》;(22)《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环发[2001]4号);(23)《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2003年9月。(24)《土地复垦规定》,[1988]国务院令第19号,1989年1月1日;2-28
(25)《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保1998[423]号文;(2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年3月18日;(27)《关于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通知》;(28)《关于开展生态补偿视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环保总局);(2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30)“关于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2005年12月15日;(3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版)》,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2011]第9号令;(32)《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电建设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环保部办公厅环办[2012]4号;(33)《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3]86号。1.1.2技术导则及规范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⑵《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⑶《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⑸《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⑺《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SL204-98);⑼《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6-1996);⑽《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文件环评函〔2006〕4号);⑾《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86年)。1.1.3技术文件⑴“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2-28
⑵《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浙江中水工程技术咨询公司,2014年4月);⑶《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报告》,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⑷《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14年12月);⑸《甘肃省地表水功能区划(2012-2030年)》(甘政函【2012】4号);⑹《甘肃省水土保持规划》(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编);⑺《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⑻《环境质量监测报告(金环监委托字【2015】第09号)》,金昌市环境监测站,2015年5月;⑼《永昌县国民经济统计年鉴》;1.2评价目的与原则1.2.1评价目的⑴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结合工程与西大河流域相关地区环境的各种影响,定性或定量的对项目周围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环境影响的范围及程度进行分析、预测与评价,从环境影响角度对工程建设进行论证,为主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⑵客观评价工程建设对施工区、厂房区等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免工程建设造成的不利环境影响。⑶通过工程分析及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对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以便为当地环境规划提出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充分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促进流域及工程地区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1.2.2评价原则⑴保护工程区域生态环境原则;⑵保护西大河地表水环境质量原则;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⑷全面考虑环境影响因素,突出生态保护重点的原则;2-28
⑸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为辅、建设与管理并重的原则。1.3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1.3.1环境保护目标结合本工程环境现状、环境功能和工程的施工运行特点,确定环境保护目标为:⑴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工程区西大河地表水体水质满足Ⅲ类水域要求,保护工程所在河段水质不会受到工程施工的明显影响,工程建成后维持水质现状。⑵环境空气:工程建设保护目标为施工场地周围的敏感点和施工人员,根据项目涉及区域环境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类区标准。⑶声环境:保护目标为施工场地周围的敏感点和施工人员,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评价。⑷土地资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林地、永久或临时征用土地,应满足有关土地使用法规及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要求。⑸生态环境:优化施工布置,对因工程建设占用和破坏的草地及耕地采取切实可行的补偿和恢复措施,维护工程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完整性;规范施工活动,减少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将工程兴建对陆生生物、水生生物及生态体系稳定性、完整性影响降至最低;保护工程影响范围内生态景观。⑹水土保持及绿化:采取工程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保护水土资源,使工程建设及影响区水土流失状况较自然条件下有所改善。1.3.2环境敏感点通过现场调查,本次环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主要为:⑴维护河段水体Ⅲ类水域功能标准,使生活污水经严格处理后回用或利用,禁止排入水体。⑵预防工程实施中对当地植被可能产生的直接或潜在破坏,在工程开挖区、弃碴场等新增水土流失区,进行水土流失的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以上,背景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0%以上,工程开挖和生产运行中所排放的弃土、弃石、弃渣得到妥善处理和有效利用,力争利用率达到40%。⑶确保工程兴建不对当地受保护的陆生动植物及水生生物的种群造成破坏,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结构完整。确保工程区范围内水、土地、生物资源不出现理化2-28
性质恶化及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的锐减。⑷保护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安全,降低道路扬尘和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涉及新城镇毛家庄九社、毛家庄六社,为本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的环境敏感点,详细情况见表1-1。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见图1-1。1.4环境功能区划根据金昌市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函可知:⑴生态功能区划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武威绿洲城市、节水农业生态功能区。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及本项目的位置详见图1-2。⑵地表水功能区划电站所在地表水目标水域功能确定为Ⅲ类水域。项目所在地水功能区划见图1-3。⑶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工程所在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⑷声环境功能区划工程所在区域为声环境功能2类区。1.5环境评价标准1.5.1环境质量标准⑴拟建项目所在地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SO2、NO2、PM10、TSP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及其修改单二级标准,自2016年开始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1-2。⑵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见表1-3。⑶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见表1-4。⑷项目区域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具体见表1-5。表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28
序号项目标准值GB3095-1996(mg/m3)标准值GB3095-2012(μg/m3)标准来源1NO2小时值≤0.24小时值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日均值≤0.12日均值802SO2小时值≤0.5小时值≤500日均值≤0.15日均值≤1503PM10日均值≤0.15日均值≤1504TSP日均值≤0.30日均值≤300表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无量纲)序号项目III类序号项目III类1pH值6~913砷≤0.052溶解氧≥514汞≤0.00013高锰酸盐指数≤615镉≤0.0054化学需氧量≤2016铬(六价)≤0.055生化需氧量≤417铅≤0.056氨氮≤1.018氰化物≤0.27总磷≤0.219挥发酚≤0.0058总氮≤1.020石油类≤0.059铜≤1.0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10锌≤1.022硫化物≤0.211氟化物≤1.023类大肠菌群(个/L)≤1000012硒≤0.0124水温/表1-4声环境质量标准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表1-5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值除外项目Ⅲ类标准值项目Ⅲ类标准值pH6.5-8.5锌≤1.0氟化物≤1.0镉≤0.01砷≤0.05铬(六价)≤0.05汞≤0.001铅≤0.05铜≤1.0总大肠菌群≤3.0个/L1.5.2排放标准⑴废气:施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控制标准依照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执行,标准限值见表1-6。表1-6废气排放标准单位:mg/m32-28
项目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制(周界外浓度最高点)颗粒物1.0⑵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见表1-7。表1-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效声级Leq:dB(A)类别昼间夜间26050⑶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1-8。表1-8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⑷施工期各项废水均回用于骨料生产和混凝土搅拌;运营期生活污水经过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回用于场区绿化或泼洒道路,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1-9。表1-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L项目NH3-NCODcrBOD5SSGB8978-1996156020201.6评价工作等级⑴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工程进水闸、引渠道、压力管道、厂房和尾水渠位于一般生态敏感区,按照导则要求在一般生态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其生态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其等级确定分析见表1-10。表1-10生态环境评价等级分析确定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水域)范围面积≥20km2或长度≥100km面积2km2~20km2或者50km~100km面积≤20km2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一级三级三级⑵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2-28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规定,本工程各种废水排放量最大值小于1000m3/d(不含基坑排水),废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地表水域规模为中等,地表水水域功能要求为Ⅲ类。因此,本工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⑶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的规定,本工程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粉尘),根据Pi=Ci/C0i×100%计算,P粉尘<10%,工程周围属山区简单地形。因此,本工程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⑷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规定,项目区声环境功能区确定为2类区,建设项目规模、噪声种类及数量、建设前后声级的变化程度较小,评价范围内无噪声敏感目标,项目建成后对噪声源经采取隔声、减振等措施后项目建设前后声级的变化程度不大,受影响人口数量未显著增多,因此,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二级。⑸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中对建设项目的分类,本项目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小,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影响程度大小为弱。因此,确定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1.7环境影响因子识别与筛选1.7.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工程影响地区的环境特点,对项目建设及运行过程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影响因子识别见表1-11。1.7.2评价因子筛选工程对自然、生物和社会都有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永久占地5.268hm2,对当地草地资源和社会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较多、施工材料用量大,施工开挖及弃土,弃渣等对周围环境将带来影响。其次是土地利用、2-28
景观等影响。表1-11环境影响因子识别环境组成环境要素环境因子自然环境局部气候——水文流速、流量泥沙冲刷、淤积水质水温、有机物、营养物质、石油类环境空气TSP声环境噪声土壤土壤侵蚀、弃渣造地陆生生物陆生动物、植被等地下水环境水文地质、地下水水量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生产资料、就业条件、经济收入景观自然景观通过影响识别,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陆生和水生生物、水土保持、施工对环境影响为本工程环境影响的重点评价因子;环境地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文物与景观等为本工程环境影响的一般评价因子。1.8评价范围按照生态、水、大气、声分别给出评价范围,参照以下: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根据项目建设特征,结合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特征、评价等级以及评价区自然环境特征,确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项目一级电站进水闸上游延伸500m,二级电站厂房尾水向下游延伸100m(项目范围内渠道长度:引水渠+压力管道+尾水渠=8.1km);渠道左、右岸各向外延伸50m;总评价面积为0.87km2。评价范围内包括项目建设工程区:主、副厂房、尾水渠及临建工程等直接影响区域。详见表1-12。表1-12评价范围表区段长度(km)宽度(km)面积(km2)备注引水闸以上0.50.10.05 引水渠道8.10.10.81 厂房下游0.10.10.01合计8.7 0.30.87 ⑵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各施工区为中心,沿主导风向外延500m,其余方向外延200m,重点分析施工扬尘产生区域。⑶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28
根据项目装机规模、建设特点以及对北总干渠水质可能带来的影响,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一级电站进水闸上游500m至二级电站尾水渠下游1000m区间渠段。渠段总长约8.1km。⑷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以各施工区为中心外延200m,重点分析施工区周边居民居住地。⑸地下水影响评价范围本项目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工程影响区≤20km2的范围⑹社会环境工程涉及新城镇。评价范围见图1-4。1.9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1.9.1评价内容在收集和调查建设项目周围状况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工程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筛选,确认本次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对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陆生生物、施工期环境影响、水土流失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较详细分析与评价;同时,环境地质、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文物与景观等一般评价因子进行简要分析评价。在上述基础上,结合同类工程设施的运行实践,提出并设计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与对策;提出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求和环境监测计划的具体内容;分析项目的环保措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评价其经济效益;调查统计区域公众对电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最后从环保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提出综合评价结论。1.9.2评价重点通过对本电站初步分析,电站建设中的开挖、弃渣活动、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显著。工程施工期存在一定的污染物排放,对干渠水质、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等产生影响。工程兴建对局地气候、环境地质、人群健康等方面的影响程度轻微。据此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⑴水电站的建设对项目所在地陆生生物的影响;⑵水电站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2-28
⑶工程施工期开挖及弃渣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⑷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⑸项目建设对北总干渠水环境质量的影响1.10工作程序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图1-5。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工程环境状况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工程可能存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因子编制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工作方案项目组讨论及征求专家意见工程分析现场调查专家咨询自然社会环境调查声环境和固体废物现状调查与评价大气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模拟调查资料收集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报环保主管部门审批工程环保措施设计依据环境影响因子筛选编制《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5环评工作程序框图2-28
2、环境概况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水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近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尾水引入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前;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两级电站都采用引水径流式开发方式,上述两级电站引水线路均位于西大河左岸,与北总干渠伴行而下,北总干渠左岸有简易公路纵贯工程区,简易公路西接中牧集团四号马场场部,东接永昌县新城子乡毛家庄村。工程区距永昌县约45km,永昌县距北部河西堡镇21km。工程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十分方便。项目地理位置见图2-1。2.1.2水文、泥沙西大河属石羊河流域,发源于祁连山脉中段金瑶岭,源地海拔高程4350m左右。东为东大河,西邻马营河,南面发源于冷龙岭,北面(下游侧)为新城子、金川峡、河西堡、宁远堡等乡镇,河流消失于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沙漠之中。西大河流域形状为圆扇形,主要支流有六条,各支流于大河坝汇集,水系分布呈树枝状,西大河水库就位于大河坝,坝址集水面积788km2,河长47.3km,干流平均坡度20.2‰,水库上游流域为石质山区,分布零星森林,生长牧草,各支流峡谷两岸长有松林,植被良好。水库下游以南、北总干渠引水枢纽为界分为上下两段,自西大河水库至南、北总干渠引水枢纽段为西大河峡谷段,总长17.5km,著名风景区窟窿峡位于该河谷上段,两岸松柏遍岭,植被茂密,下段松林密度渐次变小,针叶林与阔叶林交替并演化成以灌木为主,植被希疏。南、北总干渠引水枢纽以下河段地势渐阔,两岸山体逐渐变低,植被以草本植物为主,灌木希疏分布,西大河河面渐宽,至八一水闸以下两岸呈平原地貌,地势平缓,两岸为中牧马场草原地及少量耕地。北总干渠在西大河右岸依地势自而建,多为挖方渠,渠左侧为进山简易公路。2-28
西大河多年平均径流量1.54亿m3,引流济金工程设计引水量0.4亿m3,1969年6月西大河水库开始兴建,1973年元月水库建成投入运行,水库总库容6800万m3,2002年水库开始除险加固,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西大河流域水系见图2-2。2.1.3气候、气象西大河水库坝址以上流域属高寒山区,海拔高程4350~2800m,地势高亢。降水随地形高度增加而增加,高寒山区降水较丰富,气温低,温差大,蒸发量小,是主要的产流区。河流到下游,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加大,是径流的消失区。由于电站位于出山口以下,本设计采用大马营站气象资料有较好代表性。根据马营站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43mm,平均气温0.5℃,极端最低气温-33.1℃,极端最高气温28.8℃,年蒸发量1761.0mm,平均风速4.1m/s,最大风速18.0m/s,最大冻土深度1.98m。2.1.4区域地质概况流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白垩系和第四系不同成因的松散堆积层及加里东晚期的花岗岩侵入体。寒武系(∈):主要岩性为云母石英片岩、花岗片麻岩、石英砂岩及千枚岩等。奥陶系下统(O):出露于冷龙岭北坡一带,岩性有火山岩组、碎屑岩组、砂岩、灰岩、硅质板岩和千枚岩等。志留系(S):出露于冷龙岭山峰一带,岩性有砾岩、砂岩、页岩等。泥盆系(D):出露于冷龙岭山峰一带,岩性有砾岩、砂砾岩及砂岩。石炭系(C):出露于冷龙岭以北,岩性有灰黑色砾岩、砂岩、页岩、灰岩薄煤层。二迭系(P):岩性有杂色砾岩、砂岩夹页岩等。三迭系(T):岩性有灰绿色砾岩、砂岩、页岩夹薄煤层。白垩系(K):岩性有杂色砂岩夹砾岩等。第四系(Q):上更新统~全新统(Q3-4),为冲洪积阶地砂卵砾石层和粉质壤土层;全新统(Q42-28
)主要有洪积、冲积、坡积、崩坡积、风积及冰水堆积等,岩性成分和厚度变化比较大。侵入岩:西大河流域岩浆活动频繁,岩浆岩极为发育,分布广泛,主要为加里东晚期(r3)的花岗岩,局部有吕梁期斜长角闪岩、超基性岩、变辉长辉绿岩、碎裂花岗岩和灰白色伟晶花岗岩和海西期石英脉、少量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细脉。2.1.5地形地貌工程区位于西大河出山口及祁连山前冲洪积扇的上部地带。工程区河谷开阔、地势平坦,左岸基岩裸露,岸坡以上为三、四级阶地,阶地具二元结构,基岩岸坡自然边坡1:0.2,河谷底宽120~180m,工程区范围内冲沟较不发育。项目区的地形地貌见图2-3。2.1.6地层岩性工程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为加里东期火成岩及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下面分别论述。⑴加里东期火成岩:分布于工程区河流两岸,其岩性为片麻状花岗岩,岩石性脆、坚硬,表面风化较严重,随深度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受区域性构造影响,节理裂隙较发育,节理裂隙内多为钙质晶体充填。⑵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按其成因分述如下:1)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砂砾卵石、砂壤土:分布于工程区河流左岸三、四级阶地上,砂砾卵石,暗紫红色、青灰色及杂色,卵石含量约35%,砾石含量约35%,砂含量约30%,砾卵石成分以杂色变质砂岩、紫红色砂岩为主,无分选,磨圆均中等,砾卵石呈次棱角~次圆状,其上部为砂壤土,含砂量较大,植被较发育,表层植物根系发育。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分布于工程区河床内以及一级阶地上,厚5~10m,砂砾石呈青灰色、暗紫红色及杂色,砾石含量约70%,砂含量约30%,砂砾石成分以杂色变质砂岩、紫红色砂岩为主,无分选性、磨圆中等,呈次棱角~次圆状。3)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砾石土:分布于引水渠线左岸山坡及出山口处,及上、下游左岸冲沟内,其岩性成分与上部三、四级阶地砂砾卵石、砂壤土相同,不再重述。2-28
2.1.7地质构造及地震工程区地处祁连山北麓,所在区域属祁吕贺山字形构造西翼弧形构造带,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和北北西向,工程区距区域性或地区性大断裂均较远,工程区内无断裂构造及褶皱,亦未发现第四系以来的摺曲断裂和继承性活动断裂,但輓近期新构造运动形迹较为明显,其表现为地震,工程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但项目区所在区域地震活动较为频繁,1954年在山丹及其附近,连续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其震中距工程处95公里,近期地震活动较为活跃,多为4~5级,2003年10月25日山丹~民乐发生了6.1级地震,破坏性较强,其震中距工程区50km,对本工程区有一定影响。据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对应原地震基本烈度Ⅷ度。2.1.8物理地质现象工程区物理地质现象较为简单,主要是来自西大河上游左、左岸冲沟,在强降雨形成洪流后携带的泥石流对引水渠造成淤塞的影响,但其规模较小,故影响较小。工程区属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深度1.98m。2.1.9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地下水按其埋藏形式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下面分别论述。松散岩类孔隙性潜水埋藏于河床砂砾石层中,地下水位埋深0.5~1.5m,含水层厚度5~8m,砂砾石渗透系数80~90m/d,孔隙性潜水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入渗补给,地下水与河水水力联系十分密切,自上游向下游径流,最终流出工程区向下游排泄。基岩裂隙水埋藏于河流底部及两岸片麻状花岗岩裂隙中,其富水性程度受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制约,一般水量较为贫乏。基岩裂隙水除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的入渗补给外,还接受河床孔隙性潜水的入渗补给,与河水、孔隙性潜水的水力联系十分密切,自两岸向河床、自上游向下游径流,最终汇集于西大河河床流向下游。西大河河水接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工程区孔隙性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均接受河水和大气降水的补给,且水力联系十分密切,故工程区地下水水质与河水相一致,经对西大河河水取样做水质化学分析表明:水化学类型为HCO--2-28
SO42--Ca2+-Mg2+型水,矿化度小于0.54g/L,SO42-离子含量179.81mg/L。水质良好。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附录L“环境水腐蚀性评价”判别标准:SO42-<250为无硫酸盐腐蚀性。项目区水文地质见图2-4。2.1.10北总干渠一级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总干渠一级水电站工程由进水闸、引水渠、渡槽、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尾水渠等组成。2.1.10.1引水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引水渠接于北总干渠引水涵洞下游78m,0+000~0+740渠线位于西大河左岸一级阶地上,分布于原西大河干渠右侧并与之近平行分布,渠道大部为半挖半填,个别地段为全垫方段。渠道沿线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层,地层结构稍密到密实,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渠基础填筑料可以就地取材,到引水渠沿线右边100~160m以外的西大河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拉用,除去10cm大的块石,用机械装运,碾压,干密度达到2.10g/cm3,储量丰富,质量良好。经取样试验含泥量在1.8~2.8之间,砾石含量>5mm含量61.3%,砂含量为38.7%,,继配良好,其它详见表3。夯填后的砂砾石地基承载力为250~300kpa。原地基砂砾石地基承载力为300~350kpa。砂砾石开挖边坡1:1.5~1.75。0+740~1+200段引水渠道位于三级、四级阶地砂砾石层中。阶地砂砾石为基座阶地,基座岩性为加里东期火成岩,岩性为片麻状花岗岩,岩石性脆、坚硬,地基稳定可靠。砂砾石厚度足够大,密实度好,是良好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为300~350kpa,开挖边坡1:1.5~1:1.75。在1+200~1+800段引水渠为垫方渠道。地形地貌为山前冲洪积扇的上部地带,地层岩性为二级阶地砂砾石、除去地表层0.3~0.5的含植物茅根及腐殖质砾石土,其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引水渠道地基填筑料可在右侧的西大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拉运,砂砾石继配良好,储量丰富,便于机械开采和运输。经取样试验含泥量在1.8~2.8之间,砾石含量>5mm含量61.3%,砂含量为38.7%,,继配良好。砂砾石地基承载力300~350kpa,回填砂砾石密实度干容重2.1g/cm3,地基承载力为250~300kpa。垫方渠道的边坡比为1:1.5~1:1.75。2-28
2.1.10.2前池、压力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⑴前池桩号1+800~1+843,溢流堰位于左边,可将泄水排于北总干渠,溢流堰基础坐落于回填的砂砾石上,夯填干密度为2.1g/cm3,地基承载力值为250~300kpa。同时做好溢流堰两边护坡措施,同时要处理好泄槽边墙、底部抗冲刷措施。⑵1+843~2+480为压力管道段,和压力管道斜坡段。位于二级阶地之上,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dl)砂砾石,结构稍密~密实;砂砾石,青灰色,厚度大于10m,砂约30%,砾石20%,卵石50%,砂为中粗砂,砾卵石直径2~15cm,最大45~50cm,成分为灰绿色变质砂岩、砂砾岩,呈次棱角~次园状,分选性差,干燥~微潮。镇墩基础要座落于回填砂砾石层之上,埋置深度要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回填砂砾石压实干密度大于2.1g/cm3。地基土承载力值:地基砂砾石300~350kpa,回填积砂砾石250~300Kpa。开挖边坡:临时1:1.25~1:1.5,永久1:1.5~1:1.75。镇墩基础应置于冻土层之下,地基承载力可满足要求。2.1.10.3电站厂房区及尾水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⑴厂房区桩号2+480~2+520,位于西大河左岸二级阶地上,其地层岩性单一,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pl)砂砾石,厚度约10~15m,砂砾石呈青灰色,次棱角~次园状,分选性差,结构稍密~中密;地基承载力值300~350Kpa,开挖边坡系数:砂砾石1:1.5~1:1.75。地下水埋深大于10m。开挖深度由于较大,同时应做好紧靠厂房区上下游岸坡稳定处理措施,并做好防洪、排洪设施。⑵尾水渠桩号2+520~3+271.59,长度752m,紧靠西大河干渠,将尾水排泄于北总干渠,渠基坐落在二级砂砾石层之上,结构稍密~中密,阶地砂砾石工程地质条件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值300~350Kpa。砂砾石开挖边坡1:1.5~1:1.75。2.1.11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二级水电站工程由引水渠、渡槽、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及尾水渠等组成,下面分别叙述。2-28
2.1.11.1引水渠、前池、压力管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二级水电站接于一级电站尾水渠3+271.59,亦即二级电站引水渠0+000开始。地面高程1969.5,引水渠总长3.7km,其中0+000~0+776.9为明渠段,0+776.9~3+842为压力管道段(即夹砂玻璃管)。⑴引水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0+000~0+776.9引水渠段位于原北总干渠右侧,引水渠道为垫方渠道,地貌上处于祁连山前冲洪积扇的上部地带,地层岩性一致、且单一,均为二级阶地砂砾石,厚度10~20m,砂砾石呈青灰色,磨圆度好,呈次棱角~次园状,分选性差,级配良好,结构稍密~中密,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渡槽镇墩基础埋深应大于最大冻土深度,引水渠垫方填筑料场位于原北总干渠道内的漫滩上和一级阶地上拉运,砂砾石经取样试验含泥量在1.8~2.8之间,砾石含量>5mm含量61.3%,砂含量为38.7%,,级配良好,其它详见表3。夯填砂砾石干密度为2.1g/cm3,地基承载力250~300kpa,开挖边坡系数:砂砾石1:1.5~1:1.75。⑵前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前池桩号0+776.9~0+823.2,基础为高垫方段,溢流堰泄水可排泄于北总干渠,要做好溢流堰两边护坡措施,同时要处理好泄槽边墙、底部抗冲刷措施。引水渠填筑料场位于原北总干渠河道内的漫滩上和一级阶地上,阶地砂砾石经取样试验含泥量在1.8~2.8之间,砾石含量>5mm含量61.3%,砂含量为38.7%,,继配良好夯填砂砾石最大干密度为2.1g/cm3,地基承载力值为250~300kpa。⑶压力管道段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在0+823.2~0+840为斜坡段,引水渠道高程由1969降至1958而进入压力管道,管道镇墩基础座落于回填砂砾石层之上,回填砂砾石压实干密度大于2.1g/cm3。镇墩基础埋置深度应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0+840~3+750为压力管道(暗管),地层岩性上部为碎石土,厚度2.0m左右,下部为砂砾石,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与前述一致,不在叙述。由于压力管道为软连接,不需要镇墩,但是,管道应置于砂砾石层中,埋置深度要大于当地最大冻土深度,埋管底部要夯实,清除开挖造成的松土。地基承载力为300~350kpa,开挖边坡1:1.25~1:1.5。2-28
2.1.11.1电站厂房、尾水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⑴厂房区桩号3+818~3+868段,其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砂砾石,位于山前洪积扇中上部地带,表层1.0~2.0米为含砾石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dl)砂砾石,厚度约10~16m,砂砾石呈青灰色,砾石呈次棱角~次园状,分选性差,结构稍密~中密,厚度大,延伸好,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旁边有耕地和渠道,有灌溉回归水、渠道水和大气降水入深,和地下水位有一定联系,施工中应做好施工排水。开挖深度由于较大,同时应做好紧靠厂房区上下游岸坡稳定处理措施,并做好防洪、排洪设施。地基承载力值300~350Kpa,开挖边坡系数:砂砾石1:1.5~1:1.75。⑵尾水渠:紧靠北总干渠,桩号3+868~4+377,长度509m,渠基坐落在砂砾石层之上,结构稍密~中密,是良好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承载力值300~350Kpa。砂卵砾石开挖边坡1:1.25~1:1.5。渠基础及渠道边坡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处理。2.2生态环境概况⑴土壤西大河流域内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大致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灰褐土→栗钙土→灰钙土→灌漠土→灰棕漠土→风沙土→盐土。①南部祁连山林牧区包括西部草原、南部草原和红山窑、新城子、焦家庄、北海子、东寨、南坝6个乡镇沿祁连山一带的放牧地,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7.06%。土壤类型为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黑钙土、栗钙土。②中部低山残丘牧业区包括红山窑、焦家庄、北海子、河西堡、水源、朱王堡等乡的放牧地,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8%。土壤以灰棕漠土为主,其次为灰钙土、栗钙土,绝大多数为石质山区和低山残丘,剥蚀现象严重。③北部荒漠戈壁难利用区包括北部草原和宁远、双湾两乡的部分放牧地,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7.05%。土壤主要为灰棕漠土、风沙土和盐土,属难开发利用的土壤类型区。④走廊平原绿洲农业区包括各乡农业区和绿洲间的部分可垦荒滩,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面积的27.89%。土壤类型有:2-28
西河山水灌溉区的新城子、红山窑乡部分和黑土洼分场,为灰黄平土和黄平土;城郊泉水灌溉的焦家庄、北海子两乡的农区和永昌羊场、小坝良种场,为灰黄平土;东河山水灌溉的东寨、六坝、南坝3个乡的农区和八一农场、红光园艺场,为改良黄平土;河西堡河泉灌溉区,为灰黄平土和黄平土;清河井泉灌溉的朱王堡、水源两个乡镇的农区,为灰黄平土和沙壤土类型。⑵植被工程区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为永昌县主要的林区和牧区。植被属山地草原植物带,以扁穗冰草、针茅冷蒿等禾草为主,伴生有紫苑、萎陵草等。人工植被主要是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作物及农田林网。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瓜菜等。果树有苹果、梨、杏、桃、葡萄等。饲草作物主要有紫花苜蓿、大麦等。农田林网主要有杨、柳、榆、椿、柠条等。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永昌县属于灌溉农业区,耕地面积58.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2.33万亩,其中:井灌面积20.83万亩,河灌面积31.5万亩;森林面积31.21万亩;草原面积669.99万亩。⑷水土流失现状永昌县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带,除西南部祈连山区植被较好外,其余地域均程度不同的存在水土流失。县境内水土流失面积4732.67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6.9%。多年来,经过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截止1993年底已治理面积累计达到770.4平方公里,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962.2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侵蚀类型以水蚀和风蚀为主,主要发生在祈连山前山区和出山口至平原区耕地边,北部低山丘陵以及裸荒2-28
漠地域。其次是绿洲农业耕作区。水蚀主要在永昌县南部、西北部及川区,其面积为4089.95平方公里,风蚀主要在东部和东北部一带,其面积为642.7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在时间上大致与集中降雨同步,主要发生在6-9月份。工程区按水土保持区划分,属内陆河流域河西南部土石山亚区。水土流失类型有水力侵蚀和风力剥蚀。水力侵蚀轻微,年均土壤水蚀模数100~300t/km2。工程区土壤侵蚀强度见图2-5。2.3社会环境概况新城子镇位于祁连山北麓,省道“永民”、“永肃”公路交汇处,距永昌县城39公里,为金昌市西南门户。南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相接,西南与中牧公司山丹马场、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搭界,西与民乐、山丹县接壤,东、北与永昌县焦家庄、红山窑乡相靠,共有藏、裕固、土、回等8个少数民族54户、101人,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半农半牧大镇。平均海拔2370米,年平均气温6.7℃、日照2210小时、降水量268.4毫米、无霜期120-130天。区域气候属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四季中春暖回缓,夏无酷暑,秋温骤降,冬季严寒。自然条件恶劣,干旱、季节性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频发。全镇总面积662平方公里,天然草场46万亩,总耕地面积10.45万亩,2014年实际播种面积8.15万亩。全镇辖13个村、99个社,7637户,26390人。现有低保户721户、1361人,五保户27人,残疾人810人,孤儿25人,优抚对象31人;独生子女户464户,两女结扎户112户。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47户,2803人,分别占全镇总户数和总人口的9.8%和10.6%。其中毛家庄、西湾、马营沟、邵家庄四个村被确定为省级“插花型”扶贫村。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81元,增长10.17%;预计201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26元,增长16%。 新城子镇畜牧业生产发达,是永昌县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境内有西汉鸾鸟城遗址、红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等古迹。自然风光优美,有天然草场、原始森林、西大河峡谷、西石门峡谷、石头沟、后深沟等休闲度假、避暑纳凉旅游区,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青龙白虎”、“牛肉刀板”等自然景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资源居全县之首,萤石矿远景储藏量大,还有钨矿、铜矿、石英砂岩矿、粘土矿、铁石矿、大理石、花岗岩等矿点。2-28
2.4环境质量现状2.4.1生态环境现状调查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项目所在地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参照《土地资源分类系统》,利用Erdas9.3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解译,在ArcGIS软件中进行投影转换、重采样、图斑合并,属性归纳等处理,得到土地利用现状图,利用ArcGIS分别计算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在项目调查范围内耕地面积占到2.61km2,林地占到0.29km2,草地为5.41km2,另外还分布有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域、水利设施用地及其他用地。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现状汇总见表2-1。土地利用现状图见图2-6。表2-1 项目区及周边土地利用类型汇总土地类型名称代码面积(km2)耕地旱地0131.79林地有林地0320.10灌木林地0330.19草地天然牧草地0415.41住宅用地农村宅基地0720.12水工建筑用地1270.15河流水面1110.07公路用地1020.21合计8.86⑵植物调查植被类型调查采用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国植被类型图谱》中的分类系统进行。首先根据《中国植被区划》,获得规划区经过地区植被分布的总体情况,再结合各行政区划单元或地理单元的考察资料、调查报告以及野外考察的经验,在遥感影像上确定各种植被类型的图斑界线。根据植被分布的总体规律,参考区域相关植被文字资料,根据影像上的纹理和颜色以及经验进行判读,得到植被类型解译成果图。据影像图解译数据统计得出评价区有林地、草地、工况用地等的面积见表2-2,项目区及周边植被分布见图2-7。3-37
表2-2项目区植被类型汇总表名称面积(平方公里)面积百分比(%)杨树、栎树等阔叶林0.101.13沙棘等次生灌丛0.192.14早熟禾+艾蒿群落3.5840.41苔草+黄花蒿群落0.627.00中国楤木+狗尾草群落1.2113.66农田栽培植被2.6129.46无植被区域0.556.21合计8.86100根据表2-2分析:调查区早熟禾+艾蒿群落面积3.58km2,其次为农田栽培植被面积2.61km2,再次为中国楤木+狗尾草群落面积1.21km2,分别占调查区面积的40.41%、29.46%、13.66%。⑶土壤侵蚀现状调查调查范围内以水力侵蚀为主,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技术规程》,土壤侵蚀强度划分为微度、轻度、中度、重度。根据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土壤侵蚀强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实地考察,确定出不同侵蚀类型和强度的影像特征,建立解译标志,采用数字化作业方式解译成图。其中土地利用和植被分布采用前两个专题的成果。将土地利用、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形图等专题图层叠加,可以综合判定土壤侵蚀的类型和强度等级。调查区各类侵蚀强度面积见表2-3,土地侵蚀现状见图2-8。表2-3项目区各类侵蚀强度面积统计表类型面积(平方公里)面积百分比(%)微度侵蚀0.536.0轻度侵蚀4.1246.4中度侵蚀3.5540.1强度侵蚀0.667.5合计8.86100.00由表2-3分析可知:调查区侵蚀统计面积8.86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4.12km2,占总面积的46.4%,中度侵蚀面积3.55km2,占总面积的40.1%,强度侵蚀面积0.66km2,占总面积的7.5%,调查范围内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⑷陆生野生动物调查3-37
野生动物分布区域性很强,集中分布野生动物集中在山区腹地,项目区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由于项目位于河流边缘,受人为干扰较大,区内亦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分布,沿线动物以啮齿类动物最多,项目区没有野生保护动物分布,也不存在保护动物迁徙路径和取水水源,野生保护动物基本不出没。2.4.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2.4.2.1水污染源现状调查据调查,本工程区上下游3km区域无集中排放废水的工矿企业,项目区水体受污染情况较轻,北总干渠水质较好。本次环评委托金昌市环境监测站于2015年4月对电站干渠段进行现场监测。⑴监测断面布设:共设2个监测断面①一级电站引水枢纽上游50m处;②二级电站尾水引入西河分水闸处下游50m。项目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见图1-4。⑵监测因子pH、氯化物、总磷、氨氮、溶解氧、COD、BOD5、总砷、总铅、总镉、六价铬、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Fe、Cu、Zn、Sb。⑶监测时间及频次采样时间:4月8日-4月9日采样频次:连续采样2天,每天采样监测1次。⑷地表水监测分析方法监测分析方法见表2-4。⑸监测结果统计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见表2-5。⑹监测结果分析评价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由表2-17~2-18知,目前项目区地表水在各个监测断面上水质良好,各项评价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2.4.3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工程区域降水充沛而分布不均。评价区内空气较湿润,无固定的工业大气污染源,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3-37
表2-4地表水分析方法表序号项目分析方法方法依据1pH玻璃电极法GB/T6920-862溶解氧碘量法GB/T7489-873化学需氧量重铬酸钾法GB11914-894五日生化需氧量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5氨氮纳氏试剂比色法HJ535-20096总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11893-897铁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1911-19898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879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8710铅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8711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7475-8712砷原子荧光法HJ694-201413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HJ/T347-200714六价铬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GB/T7467-8715氯化物硝酸银滴定法GB11896-8916挥发酚蒸馏后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HJ503-200917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表2-5水质监测结果统计表单位mg/L项目引水枢纽上游50m处尾水引入西河分水闸处下游50m(GB3838-2002)Ⅲ类标准4月8号4月9号4月8号4月9号pH8.38.48.08.26~9溶解氧6.86.96.66.85化学需氧量8.618.438.037.5420五日生化需氧量1.721.801.761.694氨氮0.1870.1810.2020.0381.0总磷0.0390.0350.0420.0380.2铁0.1050.1120.1040.1000.3铜0.0720.0750.0800.0701.0锌0.00480.00510.00550.00601.0铅0.00180.00190.00200.00230.05镉0.0002L0.0002L0.0002L0.0002L0.005砷0.0003L0.0003L0.0003L0.0003L0.05锑0.0.0.0.粪大肠菌群17017014017010000六价铬0.0300.0320.0300.0330.053-37
氯化物7.067.598.338.15250挥发酚0.00090.00100.00090.00090.005石油类0.030.020.030.030.05注:未检出时以最低检出限加L计。2.4.5声环境质量现状⑴监测点布设根据项目场地形状,在项目一级电站厂房和二级电站厂房处东、西、南、北厂界外各布置1个监测点位,共8个监测点。⑵监测时间及频率连续监测两天,每天昼间、夜间(22:00~24:00)各测1次等效连续A声级。⑶监测方法厂界点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349-90)进行;环境噪声监测按《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监测方法要求进行。⑷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见表2-6。表2-6噪声监测结果dB(A)点位一级电站厂房二级电站厂房第一天第二天第一天第二天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东45.135.445.735.545.836.747.036.8南48.235.147.235.345.737.146.532.2西45.034.646.933.945.035.846.135.3北44.634.146.734.846.734.746.436.2由表2-6可知,项目监测点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在45.0~47.2dB(A)之间,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昼间标准要求;项目监测点夜间噪声等效声级在32.2~36.8dB(A)之间,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夜间标准要求。2.4.6水生生物现状本项目北总干渠洪为季节性农灌渠,无鱼类及浮游生物存在。3-37
3、工程概况3.1流域规划概况西大河自上游西大河水库到南北总干渠分水闸河段已建水电站4座,在建水电站1座,其中西大河总干渠2号水电站尾水及前池泄水均引入总干渠,经南北总干渠分水闸分水,北总干渠水量自穿河涵洞引入北总干渠,引水渠依地势布置在西大河左岸阶地上,大部分为挖方渠道,自南北干渠分水闸到西金干渠分水闸,渠线总长7.8km,该段河道共有3处分水闸(包括西金干渠分水闸),受益地区为永昌县西河灌区部分乡镇、中牧马场四场部分耕地及林草地。2010年4月,由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其中北总干渠河段共规划两级水电站,规划利用落差86m,渠线长度7.8km,单级设计毛水头43m,设计净水头39.5m。总过水流量10m3/s。两级电站共装机7600kw。根据《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规划中电站工程特性详见表3-1。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见图3-1。表3-1规划中电站工程特性表序号电站名称装机规模(kw)多年平均流量(m3/s)正常蓄水位(m)引水方式引用流量(m3/s)设计水头(m)平均发电量(万kwh)1一级电站3800102555引水式10439502二级电站3800102510引水式1043900本项目一级水电站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66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664h。二级水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0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3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731h。项目符合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3.2项目概况3.2.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性质、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规模⑴项目名称: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⑵建设单位: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⑶建设性质:新建;⑷开发干渠名称:北总干渠;3-37
⑸建设地点: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水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近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尾水引入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前;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两级电站都采用引水径流式开发方式,上述两级电站引水线路均位于西大河左岸,与北总干渠伴行而下,北总干渠左岸有简易公路纵贯工程区,简易公路西接中牧集团四号马场场部,东接永昌县新城子乡毛家庄村。工程区距永昌县约45km,永昌县距北部河西堡镇21km。工程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十分方便。⑹工程规模:两电站属小(2)型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均为5级。⑺电站类型:径流引水式电站;⑻开发任务:发电;⑼项目组成及规模:水电站主体工程主要由枢纽、引水渠道、发电厂房三部分组成。一级水电站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66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664h。二级水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0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3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731h。项目工程组成见表3-2;工程特征见表3-3。⑽工程总投资及资金来源:6232.16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两部分。⑾工程建设期及进度:工程总工期为19个月。⑿劳动组织及定员:施工期:电站施工期由招标的施工单位完成,最多施工人数100人/d;运营期:劳动定员为24人。⒀工作制度:运营期全天运行,按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原则进行管理。3-37
表3-2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组成表工程项目工程组成主体工程枢纽一级电站引水闸布置在北总干渠桩号约137m处,包括进水闸、节制闸和闸前、后渐变段。二级电站引水闸布置在北总干渠桩号约3+370处,包括进水闸、节制闸和闸前、后渐变段。节制闸利用原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进水闸与节制闸呈45度角布置。引水发电系统一级电站引水渠总长约1.787km(桩号0+013~1+800),尾水渠总长约771.59m(桩号2+500~3+271.59)。二级水电站引水渠总长约0.756km(桩号0+020~0+776.9),尾水渠总长约507.93m(桩号3+870—4+377.93)。压力管道一级水电站压力钢管长度606.6米,二级水电站压力钢管长度2976.8米,采用一管三机供水。发电厂房一级电站发电主厂房长34.95m,宽10.6m,建筑面积370.47m2,检修间布置在主机室右侧。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长28.4m,宽5.66m,建筑面积160.74m2,从右到左依次布置有高压开关柜室、励磁变及电压互感器室、中控室、休息室及工具间。二级厂房发电主厂房长34.95m,宽10.6m,建筑面积370.47m2,检修间布置在主机室右侧。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长28.4m,宽5.66m,建筑面积160.74m2,从右到左依次布置有高压开关柜室、励磁变及电压互感器室、中控室、休息室及工具间。辅助工程办公生活管理区一级电站管理区位于发电厂房右侧,管理区由办公及辅助生产用房、现场值班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000m2,占地面积1200m2。进厂道路由原来的公路向东北至安装间大门口,总长约60m,路面宽4m,水泥路面。二级电站管理区位于发电厂房右侧,管理区由办公及辅助生产用房、现场值班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000m2,占地面积1200m2。进厂道路由原来的公路向东北至安装间大门口,总长约240m,路面宽4m,水泥路面。砂砾石料场、块石料场本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堤坝填筑料、混凝土粗、细骨料、块石料类型。本次选定砂砾石粗细骨料场和块石料场全部外购。其他包括砼拌和系统及施工营地等。3-37
储运工程弃渣场两级电站共规划4处弃渣场,分别位于两级电站枢纽区和厂房区,弃渣运至弃渣场堆存。一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3.31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09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1.22万m3,拉运至弃渣场就近堆放。二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4.35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18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2.17万m3,拉运至弃渣场就近堆放。交通道路北总干渠左岸有简易公路纵贯工程区,简易公路西接中牧集团四号马场场部,东接永昌县新城子乡毛家湾村。供水施工用水可直接采用西大河河水,水质良好。运营期职工用水:水源接毛家庄人引工程,配备水净化系统。供电施工用电:工程区电网完备,上游西大河梯级电站通过工程区向外送电,可架设变压器向工程区供电,故本电站电源条件良好。、运营期管理区用电:来自场用电源。采暖施工期采暖:冬季不施工,无需采暖。环保工程生态保护施工扰动等工程过程会形成植被破坏、对野生动物形成扰动、形成水土流失源。项目建设过程对陆地动植物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减轻甚至消除项目建设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对水土流失源进行治理;对施工区域及施工方案进行优化,以减少植被破坏及对周边动植物的扰动;对项目建设过程的临时占地进行及时的恢复,减少永久占地,对永久占地进行补偿。废水治理运营期生活污水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废气治理项目运营期无废气源。噪声治理电站正式运行后,产生噪声的设备较少,设备全部布置于室内,并对其设置隔音门窗,采用消声减振措施。固废处置运营期主要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运往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合理处置。3-37
表3-3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特性表序号项 目单位数量备注一水文气象1西大河水库站控制流域面积西大河水库站控制流域面积Km2788(西大河水库坝址以上)毛家庄水文站Km28212电站代表性流量北总干渠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2.1P=50%北总干渠多年平均流量m3/s6.66P=50%北总干渠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06P=50%北总干渠多年平均流量m33.36P=50%一级电站设计流量m312P=50%二级电站设计流量m311.0P=50%一级电站引水渠防洪流量m319P=5%3气象多年平均气温℃0.5极端最高气温℃28.8极端最低气温℃-33.1多年平均降水量mm343最大冻土深度cm1.98二工程地质特性引水枢纽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250-300厂房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800地震动峰值加速度g0.2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s0.4基本地震烈度度Ⅷ三电站动能指标引水式电站一级电站1水头最大净水头m26.1最小净水头m21.4加权平均净水头m23.95额定水头m23.732设计发电引用流量m3/s123装机容量kw25004多年平均发电量104kw.h6665装机利用小时数h2664二级电站4-71
1水头最大净水头m56.88最小净水头m51.46加权平均净水头m53.83额定水头m53.172设计发电引用流量m3/s3装机容量kw49004多年平均发电量104kw.h13385装机利用小时数h2731四主要建筑物1一号电站引水枢纽(1)进水闸孔1(2)节制闸孔22一号引水系统明渠长度m1800压力钢管长度606压力钢管内径2.23二号电站引水枢纽(1)进水闸孔1闸前设计水位m(2)节制闸孔24二号引水系统明渠长度m756压力钢管长度2976压力钢管内径2.25一级电站厂房主厂房尺寸m34.95*10.6副厂房尺寸m28.4*5.666二级电站厂房主厂房尺寸m34.95*10.6副厂房尺寸m28.4*5.66五主要机电设备1一级电站发电机组台2SFWE-K1000-14/1430台1SFWE-K500-10/1180水轮机组台2HL820-WJ-92(2*1000kw)台1HLA551C-WJ-66(1*500kw)调速器台2YWT-1000(微机可编程)4-71
台1YWT-600(微机可编程)起重机最大起重量T10主变1台S9-3000/38.5电压38.5±5%/0.4KV,组别Y,d112二级电站发电机组台2SFWE-K2000-8/1430台1SFWE-K900-6/1430水轮机组台2HLA904A-WJ-75台1HLA904A-WJ-60(1*1000kw调速器台2YWT-1000(微机可编程)台1YWT-600(微机可编程)起重机最大起重量T15主变台1台S9-6500/38.5电压38.5±5%/0.4KV,组别Y,d11六施工特性1主要材料用量水泥万t0.8木材m3200钢筋、钢材t150总工期月19七经济效益指标1工程投资万元6232.163.2.2工程等级两级电站均为径流引水式电站,其中一级电站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二级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0m3/s;。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上述两电站属小(2)型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均为5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工程等级为小(Ⅱ)型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按五级设计。引水枢纽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30年一遇洪水校核。厂区防洪标准为30年一遇洪水设计,50年一遇洪水校核。3.2.3推荐方案总体布置工程区自南北总干渠分水闸至出山口总长近1.6km,山谷自上游而下逐渐变宽,北总干渠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及山坡,无大沟谷加入,简易公路在干渠左岸伴渠而建;北总干渠右岸为西大河一、二级阶地,自穿河涵洞以下300m北总干渠紧靠西大河左岸,渠线向下游延伸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渐大,中间相隔部位为滩地。出山口至西河分水闸总长近6.5km,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0.5-0.9km,两岸地势平坦,全部为荒草地及河滩。根据上述地势地形条件,设计采用“填方引水渠--压力前池—压力钢管有压管段—厂房—挖方尾水渠”的布置方式,根据地形及建筑物条件两级电站采用不同的装机规模。第一级水电站利4-71
用总干渠分水枢纽至八一干渠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23.73m,一级电站总装机2500kw;二级水电站利用八一干渠分水闸至西河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53.17m,二级水电站总装机4900kw。工程总体布置见图3-2。3.2.3.1电站引水枢纽⑴一级电站引水闸电站引水闸布置在北总干渠桩号约137m处,包括进水闸、节制闸和闸前、后渐变段。节制闸布置在原北总干渠上,进水闸与节制闸呈24度角布置。进水闸分2孔,单孔宽1.3m,边墩厚0.7m,中墩厚0.6m,总宽4.6m,上游渐变段长13m,下游渐变段长8m。闸底高程1995.21m,闸墩顶设计高程为1998.01m,闸墩高2.8m,闸底板厚0.5m,两端带齿墙。进水闸为整体式钢筋砼结构(详见进水闸结构设计图)。节制闸与进水闸结构相同。⑵二级电站引水闸电站引水闸布置在北总干渠桩号约3+370处,包括进水闸、节制闸和闸前、后渐变段。节制闸利用原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进水闸与节制闸呈45度角布置。进水闸分2孔,单孔宽1.3m,边墩厚0.7m,中墩厚0.,6m,总宽4.6m,上游渐变段长13m,下游渐变段长8m。闸底高程1967.14m,闸墩顶设计高程为1969.94m,闸墩高2.8m,闸底板厚0.5m,两端带齿墙。进水闸为整体式钢筋砼结构。3.2.3.2电站引水输水建筑物⑴一级电站引水渠及尾水渠一级电站引水渠总长约1.787km(桩号0+013~1+800)。因引水渠渠道规模根据北总干渠灌溉流量确定,引水渠设计流量12m3/s,设计纵坡1/2000,渠道设计为梯形断面,用C20现浇砼渠底、C20砼预制渠坡,底部衬砌厚度12cm,边坡衬砌厚度8cm,填方段渠底及渠坡砼下铺设0.2mm厚复合土工膜,土工膜上下分别设3cm和5cm厚水泥砂浆垫层。尾水渠总长约771.59m(桩号2+500~3+271.59),桩号2+500~2+520段为倒坡渐变段,使流出厂房的尾水平顺的进入尾水渠。尾水渠设计为梯形断面,用C15现浇砼衬砌。尾水渠设计流量12.0m3/s,设计纵坡1/2000,底部衬砌厚度12cm,边坡衬砌厚度10cm。⑵二级水电站引水渠及尾水渠二级水电站引水渠总长约0.756km(桩号0+020~0+776.9)。引水渠设计流量11.0m3/s,设计纵坡1/2000,渠道设计为梯形断面,用C20现浇砼渠底、C20砼预制渠坡,底部衬砌厚度12cm,边坡衬砌厚度8cm,填方段渠底及渠坡砼下铺设0.2mm厚复合土工膜,土工膜上下分别设3cm和5cm厚水泥砂浆垫层。尾水渠总长约507.93m(桩号3+870—4+377.93),桩号3+870~3+890段为倒坡渐变段,使流出厂房的尾水平顺的进入尾水渠。尾水渠设计为梯形断面,用C15现浇砼衬砌。尾水渠设计流量4-71
11.0m3/s,设计纵坡1/2000,底部衬砌厚度12cm,边坡衬砌厚度10cm。⑶压力钢管压力管道采用正向引水方式布置,电站压力管道采用铸铁钢管。一级水电站压力钢管长度606.6米,二级水电站压力钢管长度2976.8米,采用一管三机供水。压力管道在平面布置上,沿自然地形顺坡挖槽安装埋设,管顶埋土厚度2.0m。本电站压力管道较长,从进水口末端至碟阀进口,一级水电站压力管道长度606.6米,二级水电站压力管道长度2978.6米,一级水电站设计水头23.73m,二级水电站设计水头54.17m,水锤压力值较高。本电站机组设计流量为12m3/S,根据《小型水利水电站设计规范》中压力管道的流速可采用3~5m/S要求,总管管径为D2200mm时,管内流速:V=3.15m/S,经计算管壁厚度为30mm。压力管道在进厂斜坡段拐弯处设两个镇墩,进厂段压力管道采用钢管。3.2.3.3前池设计⑴一级电站前池设计压力前池布置在桩号1+800~1+843m间。压力前池桩号1+800~1+843.039m,总长43.039m,主要由斜坡段、前室、溢流堰、冲砂闸、拦污栅室及进水室组成,布置为正向进水,侧向溢流、排砂的形式。斜坡段桩号1+800~1+826.4,矩形断面,底宽5.6m。桩号1+826.4~1+836.239为前室,矩形断面,净宽5.6m。斜坡段及前室底坡i=1/5.83,底部高程1994.079~1989.548m,顶部高程1997.279m。前室底部用40cm厚C20钢筋砼衬砌,边墙为锚筋砼和C15细粒砼砌石挡土墙组合式结构。锚筋砼厚度20cm,前池正常水位1996.21m,溢流堰最高水位1996.669m。前室左侧布置溢流堰,溢流堰长15m,堰顶高程1996.169m,堰上水头0.5m,对应溢流量12.0m3/s。溢流堰下设侧槽将水汇入泄水渠。⑵二级电站前池设计二级电站压力前池布置在桩号0+776.9~0+823.2间。压力前池桩号0+776.9~0+819.93m,总长43.039m,主要由斜坡段、前室、溢流堰、冲砂闸、拦污栅室及进水室组成,布置为正向进水,侧向溢流、排砂的形式。斜坡段桩号0+776.9~0+805.48,矩形断面,底宽5.6m。桩号0+805.48~0+819.93为前室,矩形断面,净宽5.6m。斜坡段及前室底坡i=1/5.83,底部高程1966.34~1961.809m,顶部高程1969.54m。前室底部用40cm厚C20钢筋砼衬砌,边墙为锚筋砼和C15细粒砼砌石挡土墙组合式结构。锚筋砼厚度20cm,前池正常水位1968.56m,溢流堰最高水位1969.26m。前室左侧布置溢流堰,溢流堰长15m,堰顶高程1968.66m,堰上水头0.5m,对应溢流量11.0m3/s。溢流堰下设侧槽将水汇入泄水渠。3.2.3.4电站厂区设计⑴一级水电站厂区设计4-71
本工程厂区包压力管道、主副厂房、进厂公路及升压站、管理区等。①压力管道设计压力管道采用一管三机,管内低流速设计。至厂房后分三支岔管进入水轮机,岔管由蝶阀控制。压力管道位于山前冲洪积扇上,上部为厚约3~6m的含碎石土层,下部为洪积砂砾石层,厚度约8~10m,允许承载力0.3~0.4Mpa,变形模量35~45Mpa。综合考虑到本工程的安全及经济性,压力管道前段采用钢管,管径2.4m,长136m,其设计工作水头为23.19m。管壁厚0.016m。设计流量下平均流速2.65m/s。纵坡为1:2。②发电厂房设计本电站总装机容量2500kw,采用两大一小的布置形式。两台大机组装机容量均为1000kw,选用型HL820-WJ-92水轮机,配套SFWE-K1000-14/1430型发电机及YGWT-1000型调速器;一台小机组,装机容量为500kw,选用HLA551C/A194-WJ-66水轮机,配SFWE-K500-10/1180型发电机及GYWT-600型调速器。发电主厂房布置在压力管桩号0+220~0+236.2之间,主副厂房位于挖方区,设计室外地面高程1970.83m,挖深15.5m,主副厂房区在挖方坡脚布置排水沟,以便将雨水排入尾水渠。主厂房长34.95m,宽10.6m,建筑面积370.47m2,检修间布置在主机室右侧。主机室内布置3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从右到左依次为1号、2号和3号机组,1、2号机组间距10m,2、3号机组间距8.9m。主厂房底板高程1964.00m,水轮机安装高程1771.68m,集水井底板高程1964.5m,主厂房顶部高程1979.73m。厂房内安装起重量为16吨QT型桥式起重机一台。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长28.4m,宽5.66m,建筑面积160.74m2,从右到左依次布置有高压开关柜室、励磁变及电压互感器室、中控室、休息室及工具间。副厂房底板高程1975.2m,底面以上净高3.70m。主厂房底板及以下一期砼采用C15现浇钢筋砼结构,二期砼采用C20现浇钢筋砼结构;吊车梁排架柱均采用C30现浇钢筋砼结构;上下圈梁均采用C20现浇钢筋砼结构,主机室与检修间之间设置5cm伸缩缝一道。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设计为砖混结构,与主厂房之间设置5cm伸缩缝一道。屋顶采用轻钢架结构。③进厂道路及管理区管理区位于发电厂房右侧,管理区由办公及辅助生产用房、现场值班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000m2,占地面积1200m2,地面高程1889m。进厂道路由原来的公路向东北至安装间大门口,总长约60m,路面宽4m。⑵二级电站厂区设计本工程厂区包压力管道、主副厂房、进厂公路及升压站、管理区等。①压力管道设计4-71
压力管道采用一管三机,管内低流速设计。至厂房后分三支岔管进入水轮机,岔管由蝶阀控制。压力管道位于山前冲洪积扇上,上部为厚约3~6m的含碎石土层,下部为洪积砂砾石层,厚度约8~10m,允许承载力0.3~0.4Mpa,变形模量35~45Mpa。考虑到本工程的安全性,压力管道采用钢管,管径2.2m,长150m,其设计工作水头为56m。管壁厚0.014-0.016m。设计流量下平均流速为3.82m,纵坡1:1.75。管槽开挖为梯形断面,边坡1:1,管槽下部铺设厚0.50m8~10%的水泥土垫层。压力管道分段长度15~38.4m,伸缩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开挖边坡采用厚0.30m的M10浆砌石肋拱干砌石护坡。至厂房处用-12Φ1500钢管分三支由蝶阀接至水轮机。②发电厂房设计本电站总装机容量4900kw,采用两大一小的布置形式。两台大机组装机容量均为2000kw,选用型HLA904A-WJ-75水轮机,配套SFWE-K2000-8/1430型发电机及GYWT-1000型调速器;一台小机组,装机容量为900kw,选用HLA904A-WJ-60水轮机,配SFWE-K1300-6/1430型发电机及GYWT-600型调速器。发电主厂房布置在引水线桩号3+827.52~3+857.52之间,主副厂房位于挖方区,设计室外地面高程1910.84m,挖深13.0m,主副厂房区在挖方坡脚布置排水沟,以便将雨水排入尾水渠。主厂房长34.95m,宽10.6m,建筑面积370.47m2,检修间布置在主机室右侧。主机室内布置3台卧式水轮发电机组,从右到左依次为1号、2号和3号机组,1、2号机组间距10m,2、3号机组间距8.9m。主厂房底板高程1910.847m,水轮机安装高程1911.697m,集水井底板高程1904.817m,主厂房顶部高程1919.747m。厂房内安装起重量为16吨QT型桥式起重机一台。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长28.4m,宽5.66m,建筑面积160.74m2,从右到左依次布置有高压开关柜室、励磁变及电压互感器室、中控室、休息室及工具间。副厂房底板高程1910.847m,底面以上净高3.70m。主厂房底板及以下一期砼采用C15现浇钢筋砼结构,二期砼采用C20现浇钢筋砼结构;吊车梁排架柱均采用C30现浇钢筋砼结构;上下圈梁均采用C20现浇钢筋砼结构,主机室与检修间之间设置5cm伸缩缝一道。副厂房布置在主厂房上游侧,设计为砖混结构,与主厂房之间设置5cm伸缩缝一道。屋顶采用轻钢架结构。③进厂道路及管理区管理区位于发电厂房右侧,管理区由办公及辅助生产用房、现场值班及生活用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1000m2,占地面积1200m2,地面高程1919.5m。进厂道路由原来的公路向东北至安装间大门口,总长约240m,路面宽4m。3.2.3生产生活区布置与环境美化⑴生产生活区布置4-71
生活区景观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各种装修风格与人、建筑的尺度相协调,为工作人员、参观人员创造一个舒适、亲切的电站生活区环境。绿化设计是总体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通过“点、线”结合,营造精致的绿化景观,最大限度地改善电站的生态环境。主体建筑设计努力使建筑风格统一,生产生活区用房包括辅助生产用房和生活文化福利用房等。辅助生产用房包括办公楼、车库、综合楼、库房、变电所等。生活文化福利用房包括住宅、单身宿舍、行政管理用房、公用设施用房和其他建筑。每个电站总建筑面积为1000m2。⑵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在各电站生活管理区设一台WSZ-0.5型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配置潜水排污泵两台,一用一备。副厂房内卫生间等生活污水出户后经室外排水管网排入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用作周围区域林草地灌溉及电站厂区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外排。3.3施工组织设计3.3.1施工条件⑴工程的地理位置、对外交通及场地条件北总干渠一级、二级水电站位于永昌县西河灌区北总干渠河段上,距县城约55km。一级电站厂址位于八一分水闸上游800m处,二级电站厂址位于西河水管处西约400m处北总干渠左岸,工程区全长约8km,发电厂房距河西堡约70km。对外交通主要有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兰新铁路经过河西堡,距兰州约350km。312国道经过永昌,永昌距兰州345km。另外永昌经河西堡、金昌市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212线也是主要干线公路,至金昌市51km。永昌至工程所在地新城镇15km,中牧公司第四马场场部与工程区仅2-3km,乡村道路全部为三级柏油路,交通通畅,工程区对外交通便利。工程区与北总干渠及渠边道路相伴,工程区东边为西大河河床,河床宽30~200m,两岸阶地平坦开阔,河床左侧地形平坦,无耕地及树木,沿线均可修建跨北总干渠简易桥通向对外道路,故引水渠线、枢纽及厂房交通条件良好。一级电站厂址位于八一分水闸上游800m处,二级电站厂址位于西河水管处西约400m处北总干渠左岸,有三级公路通过,北总干渠至西大河左岸之间的二级阶地及北总干渠左右岸荒坡,可作为施工场地,故厂区施工布置场地及交通条件良好。⑵水、电源及通信条件工程区电网完备,上游西大河梯级电站通过工程区向外送电,均可架设变压器向工程区供电,故本电站电源条件良好。电站工程大致沿西大河左岸布置,北总干渠在春夏季常年流水,水质良好,对普通水泥无侵蚀性,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标准,冬季生活用水可从马场分场部拉用解决。⑶物资、材料供应条件主要外购材料由金昌市或兰州供应。4-71
3.3.2施工导流除电站进水闸修建在北总干渠上,进水闸修建须避开灌溉期,其它各建筑物均远离西大河河床,无施工导游要求3.3.3料场选择本工程需要砾石1.44万m3,砂子1.28万m3,块石料0.8114万m3。⑴砂砾料工程施工区沿北总干渠沿岸布置,该工程所需砂砾料主要利用主体工程开挖出的沙砾料经过筛分、加工、冲洗即可利用,质量满足要求。厂区所需砂砾料在厂房基坑开挖的同时,筛分并加工储备砂砾料,可满足工程需求,故不再设沙砾料场。⑵块石料场工程建设所需块石料仅为0.8114万m3,全部从当地购买,故不再另设块石料场。为了尽可能减少地表扰动,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对各施工区的表层土进行剥离,并分区集中堆放在指定临时堆土场内,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备用,做为后期恢复植被之需。3.3.4主体工程施工3.3.4.1引水枢纽施工引水枢纽包括节制闸、进水闸及护坡工程,总工程量不大,但受灌溉影响较磊,为减少导流工程量和费用,应采用集中突击施工的施工方案,以降低工程造价。⑴土砂方施工引水枢纽的基坑土砂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并结合堤防的填筑及动力渠的填筑,一次运输到位,进行分层填筑、碾压,以降低造价。渠道及堤防填筑选用推土机平土,履带拖拉机碾压。局部填方采用人工平土、蛙式打夯机夯实。⑵砌石工程施工砌石工程量不大,主要是防洪堤护坡及截水墙,采用架子车运输,人工砌筑和构缝,人力手推车运输、配料和拌和。⑶砼浇筑施工枢纽砼主要是泄冲闸、进水闸及溢流堰砼浇筑,工程量小,施工简易,均采用机械拌和、机动翻斗车运输入仓,机械振捣的常规施工方法,闸墩上部及机架砼可选用井架提升砼或塔机吊运砼入仓。3.3.4.2动力明渠及建筑物施工明渠渠槽为弧底梯形渠,边坡1:1.25,采用现浇砼衬砌厚0.15~0.25cm,下铺厚15cm的砂砾石垫层,并铺设塑膜防渗。断面形式为梯形,渠深3.5m,边坡1:0.5,底宽1.6m,渠道平台左侧宽为2.0m,右侧3.5m,平台以上边坡为1:0.75。渠槽采用现浇砼衬砌厚15cm。动力渠设计为现浇砼衬砌,衬砌厚度15~25cm,砼浇筑量为1635m3,总量不大,采用机4-71
械拌和,机动翻斗车运输,人工入仓。对弧底渠段可先浇筑弧形渠底,再浇筑边坡,由于边坡较陡,衬砌厚度小,应采用模筑法施工,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人工洒水养护。U型填方渠段的渠槽修整成型后,先铺设砂砾垫层,再铺设塑料防渗薄膜,膜上应铺筑3cm厚的砂浆将薄膜固定,最后浇筑衬砌砼。3.3.4.3厂房施工⑴厂房基坑开挖主厂房宽11.6m,长32.5m,副厂房宽7.4m,长32.5m。厂房地面高程1900~1990m,开挖最大挖深20m左右,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⑵厂房砼施工厂房砼浇筑量共1874m3,主要是下部结构砼计1677m3,由于主机室较小,长22.7m,宽11.6m,底部砼仓面更小,且为砂砾石基础,故采用通仓浇筑,不再分块浇筑。砼拌和站布置在厂房右侧,采用塔机或泵送砼入仓。钢筋砼吊车梁采用就近予制,轮胎式起重机吊运就位和安装,亦可采用钢梁。屋面选用钢桁架结构,直接委托厂家制作和安装。3.3.4.4前池、压力管道施工⑴土方开挖前池、压力管道砂砾石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局部配合人工开挖和修坡。⑵砼浇筑施工砼主要为前池底板、边墙、闸室及压力管道镇墩和钢筋砼压力管。砼浇筑量计1821m3,其中钢筋砼压力管道775m3,压力管道根据内水压力分为两段,上段为钢筋砼管,长136m,下段为钢衬钢筋砼管,长54m,管道内径上段2.4m,下段2.2m。钢筋砼管壁厚上半圆为0.35m,下部内侧为半圆,外侧为矩形,底板砼最小厚度为0.50m。采用现浇砼,钢模板成型,机械拌和砼,机动翻斗车运输,人工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浇筑。钢衬砌管钢内衬作为内模,但由于管壁较薄,管内必须加临时支撑,以防内衬钢管变形。另外内衬钢管与钢筋砼间应进行接触灌浆。钢筋砼管浇筑分段长度为16m。3.3.4.5尾水渠施工尾水渠挖深较大,前段最大挖深大于10m,末端挖深0.5m左右,前段设计为复式结构,设两级马道,马道宽2.5m,中段挖深5-6m。后段为小填方渠道,采砂砾石采用挖掘机挖装,自卸汽车运输,砂砾石填筑采用推土机推运平土,履带拖拉机碾压。钢筋砼矩形渠槽砼选用钢模成型、机械拌和运输和浇筑。浆砌石护坡采用架子车运料、机械拌和砂浆、人工砌筑。由于尾水渠开挖深度较大,挖方量多,应做好挖方量综合利用工程,尽量使用挖方量回填引水渠线,做好土石方平衡计划。3.3.5施工总布置3.3.5.1施工交通运输4-71
⑴对外交通本工程对外铁路和公路交通均较方便,由于当前公路汽车运输大吨位载重汽车运输的发展,几乎所有小型水电站机电和金结设备(主要是中小型电站)都可以通过公路汽车运输来完成,可以减少两头转运和节约时间,故本工程选用以公路汽车运输为主的对外交通运输方式。本工程外购材料、设备及生活物资等对外运输总量约为1.5万t,最大件重约10t。对外公路有312国道,运输强度和最大运输件均可满足本工程要求。⑵场内交通布置场内交通主干线是由西河水管处至北总干渠二级电站之间的乡村公路,公路与北总干渠伴行,大部分道路在北总干渠左岸,一级、二级电站在北总干渠左岸工程区可直接上乡村公路,场内临时道修建条件较好,一级、二级在北总干渠右岸工程区需要修建临时交通桥跨北总干渠,由于北总干渠渠宽仅5-6m,故修建临时交通桥工程量较小。据统计,需修跨总干渠临时便桥桥3处,修建临时施工道路2.5km。3.3.5.2施工临时占地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包括临时交通道路、砼生产系统,机修厂及综合加工厂,供风、供水系统,材料设备库房及生活区占地等,总占地面积14620m2。3.3.5.3施工总进度由于本工程施工项目成一线布置,各施工项目可同时施工,互不干扰。平行施工的项目主要有引水枢纽、明渠工程、玻璃管安装工程、前池及压力管道工程、厂区工程等,其中厂房工程由于施工房场面较小,设备安装等工种较多,是制控工期的关键性线路。根据施工进度网络图规划,本工程总工期为19个月。3.3.5.4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的内容包括施工交通道路、供风、供水、供电设施,砂石料和砼生产系统,机修和综合加工厂,临时房屋工程等,施工准备期安排3个月,计划第一年的6月份完成,剩余部分亦可随主体工程进度逐步完成。3.3.5.5施工总体布置⑴风水电通讯系统在石方开挖、混凝土施工、机电和金属结构安装场所,需设压气系统。施工用水主要用于岩石、砼砂浆拌和等。西大河水质可作为施工用水。首部枢纽地势较低,可就近设抽水站一处,配合施工用水。另外,厂区设抽水站一处,选用D25-30×3型水泵供水,并建30m3蓄水池联合供水(包括生活用水)。厂区及枢纽配各50kw柴油发电机组2台。工程区已建成有线通讯,工程区通讯较为便利,只要安装有线电话即可与外界4-71
取得联系。⑵生产场地规划①砼拌和站:分别在进水枢纽、一级电站厂房处、二级电站厂房处各设0.4m3移动拌和机1台,共3台,并随砼工程浇筑都应进行灵活移设。建筑面积1000m2。②钢木加工厂:在一级电站厂房处设置综合加工一处。设置钢筋切断机二台,弯曲机二台,多用木工机床二台。建筑面积200㎡。③机械修配站:两个电站共修建一处机械修配站,修配站设置在二级电站厂房处,准备机械用油和机械配件,设置修配装置并配备相关人员。建筑面积300㎡。④仓库建设及其它:工程所需仓库建筑105㎡,其中水泥仓库45㎡,机电设备30㎡,工具房30㎡。工棚、仓库均为临时建筑,要求防水、防雨、防潮、防冻,建在较开阔场地。设置在二级电站厂房处。⑤施工营地施工营地拟规划三处,布置在进水枢纽、一级电站厂房处、二级电站厂房处空地,营地内共设生活福利办公房屋2500m2。⑤施工道路场内交通主干线是由西河水管处至北总干渠二级电站之间的乡村公路,公路与北总干渠伴行,大部分道路在北总干渠左岸,一级、二级电站在北总干渠左岸工程区可直接上乡村公路,场内临时道修建条件较好,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2.5km,占地面积5000m2。3.3.5.6主要工程量及技术供应本工程总工期19个月,经计算工程所需材料如下:钢材:41t钢筋:24.84t木材:15m3水泥:1753t3.4土石方平衡及渣场规划⑴项目土石方平衡及流向①土石方平衡表西大河北总干渠一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3.31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09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1.22万m3,拉运至规划的1#、2#弃渣场就近堆放。一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详见表3-4。表3-4一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表单位:m3序号工程项目开挖量回填量借方量弃渣量弃渣去向一枢纽1059488997054-71
1进水闸53624034959垫至压力前池2节制闸523248647461#弃渣场二引水系统31659-780441引水明渠423678600-743642压力前池3680-36803压力管道27423274230二发电厂房9085010388804621压力钢管398023637442#弃渣场2主副厂房36580895627624垫至引水明渠3尾水渠3426035833902垫至引水明渠4进厂道路1264824012408垫至引水明渠5升压站221745317642#弃渣场6管理区116514510202#弃渣场四围堰及导流0000合计012123西大河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4.35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18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2.17万m3,拉运至1#、2#弃渣场就近堆放。二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详见表3-5。⑵渣场规划根据工程两岸地形、地貌条件,本着有利施工、节约用地和因地制宜的原则,主体工程对弃渣场进行了勘测规划,每级水电站工程弃渣场分两处布置,各弃渣场详细规划见表3-6、3-7。表3-5二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挖填平衡表单位:m3序号工程项目开挖量夯(回)填量借方量弃渣量弃渣去向一枢纽1059488997051进水闸53624034959垫至压力前池2节制闸523248647461#弃渣场二引水系统42059-684961引水明渠363668452-648162压力前池3680-36804-71
3压力管道38423384230二发电厂房9085010388804621压力钢管398023637442#弃渣场2主副厂房36580895627624垫至引水明渠3尾水渠3426035833902垫至引水明渠4进厂道路1264824012408垫至引水明渠5升压站221745317642#弃渣场6管理区116514510202#弃渣场四围堰及导流0000合计021671西大河北总干渠一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流向见图3-3。(单位:m3)弃渣量9705填方量889挖方量10594大部分垫至引水明渠,少量至1#弃渣场借方量0枢纽挖方量31659弃渣量-78044借方量0填方量引水系统枢纽、厂房处弃渣大部分垫至引水明渠,少量至2#弃渣场弃渣量80462借方量0填方量10388挖方量90850发电厂房1#、2#弃渣场弃渣量12123借方量0填方量挖方量总计西大河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工程土石方流向见图3-4。(单位:m3)大部分垫至引水明渠,少量至1#弃渣场弃渣量9705借方量0填方量889挖方量10594枢纽枢纽、厂房处弃渣弃渣量-68496借方量0填方量挖方量42059引水系统大部分垫至引水明渠,少量至2#弃渣场弃渣量80462借方量0填方量10388挖方量90850发电厂房弃渣量21671借方量01#、2#弃渣场挖方量填方量总计图例:土石方调配流向弃渣流向表3-6一级水电站弃渣场特性统计表弃渣量及容量:万m3渣场名称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弃渣场渣体来源面积m2堆高m容量4-71
1#弃渣场一级电站枢纽下游40m处附近滩地,原干渠北侧20m处0.48283330.85枢纽2#弃渣场一级电站厂房上游20m处附近滩地,原干渠南侧40m处0.74333331.00厂房合 计1.2261661.85弃渣场弃渣场1#弃渣场现状2#弃渣场现状表3-7二级水电站弃渣场特性统计表弃渣量及容量:万m3渣场名称弃渣场位置弃渣量弃渣场渣体来源面积m2堆高m容量1#弃渣场二级电站进水闸上游32m处附近滩地,原干渠南侧10m处0.98383331.15枢纽少部分2#弃渣场二级电站厂房上游50m处附近滩地,原干渠北侧23m处1.69600031.80厂房少部分合 计2.6798332.95弃渣场弃渣场4-71
1#弃渣场2#弃渣场3.5工程占地本工程本着尽量利用荒地、草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施工临时用地尽量利用地形较开阔的河滩地或者荒地。一、二级水电站主体工程由枢纽(进水闸、节制闸)、引水系统(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压力钢管、主副厂房、尾水渠、升压站、管理区)三大部分组成。本工程无移民,无重要设施,无文物、矿藏等。工程建成后不存在淹没、浸没问题。工程占地不占用耕地,除占用少量林地外,只占用荒地及河滩地,无其它占地。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8.83hm2,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临时占地3.562hm2,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详见表3-8、3-9、3-10。表3-8一级水电站工程占地情况统计表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土地类型及面积(hm2)林地荒地河滩地合计永久占地枢纽0.2010.201引水明渠(包括前池)0.120.4220.542压力管道0.6210.621发电厂房0.4320.3140.746永久交通道路0.330.33小计0.8821.5582.44临时占地弃渣场0.620.62施工营地0.080.020.10机械修配厂0.140.060.20综合加工厂0.170.030.20仓库及空压站0.0060.0250.031砼拌和系统0.170.030.20临时道路0.150.200.35小计1.3360.3651.701合计2.2181.9234.141表3-9二级水电站工程占地情况统计表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土地类型及面积(hm2)林地荒地河滩地合计4-71
永久占地枢纽0.2110.211引水明渠(包括前池)0.1150.4350.55压力管道0.040.950.99发电厂房0.020.4120.3150.747永久交通道路0.330.33小计0.060.8571.9112.828临时占地弃渣场0.980.98施工营地0.080.020.10机械修配厂0.140.060.20综合加工厂0.170.030.20仓库及空压站0.0060.0250.031砼拌和系统0.170.030.20临时道路0.090.060.15小计1.6360.2251.861合计0.062.4932.1364.689表3-10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占地情况汇总表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土地类型及面积(hm2)林地荒地河滩地合计永久占地枢纽0.4120.412引水明渠(包括前池)0.2350.8571.092压力管道0.041.5711.611发电厂房0.020.8440.6291.493永久交通道路0.660.66小计0.061.7393.4695.268临时占地弃渣场1.61.6施工营地0.160.040.20机械修配厂0.280.120.40综合加工厂0.340.060.40仓库及空压站0.0120.050.062砼拌和系统0.340.060.40临时道路0.240.260.50小计2.9720.593.562合计4.7114.0998.833.6工程淹没本项目为一座利用北总干渠落差引水发电的渠道引水式电站,占地类型为戈壁滩,项目建设不存在水库淹没及人口迁安问题。4-71
3.7项目影响区工程复建规划工程建设施工临时征用土地3.562hm2,除占用少量林地外,只占用荒地及河滩地,无其它占地。工程建成后,将建筑物拆除,对恢复区域进行平整,地面坡度应满足相关要求,种植当地普遍成活率较高的草种。工程建设不涉及拆迁及移民问题。3.8项目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环评单位现场勘查,目前总体工程还未开工,仅仅是在二级电站厂房区部分开挖,开挖过程中存在一些环境问题,我们要求建设单位应积极予以处理处置,达到环保管理要求。工程存在的环境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具体见表3-11及照片。表3-11工程存在的环保问题及采取的措施环保问题环保措施部分挖方未按照要求堆放,施工场地未设置围挡要求建设单位立刻按照设计及环保要求,对开挖方进行集中堆放,并建设挡墙及围挡开挖土石随意堆放,边坡未设置挡墙4-71
4-71
4、工程分析4.1水电站开发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划、区划的符合性分析4.1.1与国家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⑴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水力发电被列在《规划》中的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领域部分的第一位,反映出国家对水力发电行业的政策性支持力度;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有序开发小水电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通知》(环发〔2006〕93号)文中明确指出:“小水电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小水电,对解决广大农村及偏远地区的用电需求,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中“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措施”中提出:“逐步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水电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电力供应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贫困,向偏远地区供电。水电项目所有大的开支都发生在建设过程中,建成后运营费用相对较小,可在一个较长时期发挥作用。水电为可再生能源,符合国家电力产业发展政策,是国家鼓励扶持发展的清洁能源。水电属于清洁能源,项目建设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修正),项目属于鼓励类“四、电力1、水力发电”,则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北总干渠农灌水水能资源,合理开发和建设水电站,减少区域燃料能源的消耗及减少环境污染,缓解区域用电紧张局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与开发清洁能源、降低高耗能政策和促进清洁生产的要求。⑵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提出:实施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4-71
大幅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发展瓶颈制约,提出:积极推动中小型水源建设,提高工业能源基地及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积极发展农村小水电,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因此,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符合上述相关文件要求,是落实相关政策的水电建设工程,也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小水电工程。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目标,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科学制定规划,积极发展水电,加强水能资源管理,规范开发许可,强化水电安全监管。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积极开展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甘发【2011】2号)中,明确提出加快农村水电建设,积极推进列入全国规划的16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30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和23个县的农村水电增效减排工程建设。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通过开发水能资源,替代部分燃料需求,对于缓解区域生态退化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工程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提出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具有良好的符合性。⑷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中提出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出到2015年,贫困地区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设施有较大改善,保障人均基本口粮田;到2015年,全面解决贫困地区无电行政村用电问题,大幅度减少西部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无电人口数量。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通过开发水能资源,电能替代部分燃料需求,对于缓解区域生态退化具有重要作用。工程符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具有良好的符合性。4.1.2与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分析⑴与甘肃省级相关规划的协调性4-71
《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积极发展水电,进一步加强黄河、洮河、黑河、疏勒河等水资源配置和水电开发规划工作。2015年,全省煤炭生产能力达到11750万t,电力装机达到5000万kW以上。《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水利发展中提出:完成16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1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新增小水电装机77万kW。科学发展农村水电,稳步提高水电农村电气化水平。《甘肃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提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按国家1196元贫困标准,年均减少贫困人口40万人,返贫率控制在15%以内;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努力改善贫困乡村和贫困群众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⑵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协调性《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规划提出:甘肃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电方而,理论储量1304.16亿kWh,可开发装机容量1062万kW。截至2008年有大型水电企业4家,总装机容量240万kW。到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960万kW。大力发展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采用引水式开发方案,充分利用北总干渠农灌水水力资源,对西大河河流水文情势没有影响,符合《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方案,也是规划提出的水电装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⑵与流域综合规划的协调性根据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其中北总干渠河段共规划两级水电站,规划利用落差86m,渠线长度7.8km,单级设计毛水头43m,设计净水头39.5m。总过水流量10m3/s。两级电站共装机7600kw。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位于非主要河流开发规划北总干渠河段上,本水电开发符合《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的功能定位。4.1.3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协调性根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甘政办发【2004】136号),项目区域属于武威绿洲城市、节水农业生态区。4-71
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通过水力发电保障区域用电安全,替代部分农村能源,减少人为活动的滥砍滥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符合《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4.1.4与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协调性分析本项目引水发电主要依靠北总干渠的水能资源。根据《甘肃省水环境功能区划》,西大河的现状水功能为农业用水,水质保护目标为Ⅲ类。本项目对水质的主要影响主要为建设期的施工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物以及运行期管理人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通过采取措施,合理处置,各类污染物严禁排入西大河和北总干渠渠道,避免对地表水体的污染,符合水环境功能区划确定的水质目标的相应保护要求。4.1.5与水电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可再生能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在满足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明确指出农村地区能源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解决偏远地区电力供应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将农村地区的生物质资源转换为商品能源,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规划目标:水能资源丰富地区,结合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加快开发小水电资源。到201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9亿kW,其中大中型水电1.4亿kW,小水电5000万kW;2020年,全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亿kW,其中大中型水电2.25亿kW,小水电7500万kW。《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能源【2012】1207号)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保障能源安全、加强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十二五期间,坚持水电开发与移民致富、环境保护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创新移民安置思路,加强流域水电规划,在做好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充分发挥水电在增加非化石能源供应中的主力作用。加强中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水电增效扩容工程建设,结合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需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小水电开发,提高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小水电开发利用水平。《水电发展“十二五”规划》(国能新能【2012】200号)4-71
在小水电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小水电1000万kW,新增小水电1000万kW;2015年西部地区要达到3300万kW,约占全国的48%。积极推动老电站改造升级,根据流域、地区开发利用状况,对小水电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的地区重点实施增效扩容改造,对环境保护、水土流失问题相对突出的流域重点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十一五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规划》指出,农村水能资源分布区域与贫困地区分布区域基本一致的资源禀赋,为促进广大贫困山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农村电气化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水电,有利于改善目前的能源状况,尤其是农村能源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出“十一五”期间,规划新建和改造水电装机容量477.1万kW,增加年发电量160.6亿kWh。西北规划区水能资源局部相对集中,水能资源开发程度相对较低,规划优先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水库电站和具有调节性能的骨干电站,采取流域梯级、集中连片开发,以提高水能资源利用率。对现有水电站进行增容改造,挖掘现有水电站的潜力,增加装机容量,充分利用水资源。《十二五”全国水电新农村电气化规划》(水规计【2011】123)指出,到“十二五”期末,建成300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515.6万kW,新增年发电量191.6亿kWh,解决81.0万无电人口、228.4万缺电人口用电问题,规划区内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到99.9%,新建和技改农村水电站现代化水平达到95%以上,人均年用电量和户均年生活用电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长25%以上。综上所述,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作为区域水电能源开发的重要项目,对于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电站工程符合上述规划中的相关内容,具有良好的协调性。4.2工程设计方案选择及合理性分析4.2.1工程总体设计方案选择工程区自南北总干渠分水闸至出山口总长近1.6km,山谷自上游而下逐渐变宽,北总干渠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及山坡,无大沟谷加入,简易公路在干渠左岸伴渠而建;北总干渠右岸为西大河一、二级阶地,自穿河涵洞以下300m北总干渠紧靠西大河左岸,渠线向下游延伸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渐大,中间相隔部位为乱石滩地。出山口至西河分水闸总长近6.5km,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0.5-0.9km4-71
,两岸地势平坦,全部为荒草地及河滩,没有可以利用来修建明渠引水系统电站的有利地形。根据上述地势地形条件,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在规划及可研阶段,以开发梯级、厂房位置及装机规模的不同先后设计了3种总体方案。各方案基本情况如下:总体方案一:自南北干分水闸至西河分水闸河段分三级开发,为降低设备造价,引水线路总长8.1km,利用水头87.67m,第一、二、三级电站净水头相同,装机规模相同;单级电站净水头26m,单级电站总装机2500kw,一、二、三级电站总装机7500kw。各级电站均采用高垫深挖的方式争取发电水头。前池处最大回填高度15m,厂房后尾水渠最大挖深12m。总体方案二:自南北干分水闸至西河分水闸河段分二级开发,引水线路总长8.1km,利用水头87.67m,第一、二级水电站净水头相同,装机规模相同;单级电站净水头39m,单级电站总装机3750kw,一、二级水电站总装机7500kw。如全部用高垫深挖的方式争取发电水头,则单级电站前池处最大垫高达20m,前池处垫方基础宽度达80m;厂方下尾水渠最大挖深达20m,挖宽达100m;开挖回填方量及占地大幅度增加,明显不经济。第二方案中为避免高挖深填的不利状况,设计采用“进水闸--填方引水渠--压力前池—夹砂玻璃有压管段—厂房—挖方尾水渠”的布置方式,填方段、夹砂玻璃有压管和挖方段长度比例为0.3:0.3:0.4,规划阶段提出的开发方案与此方案大致相同。总体方案三:方案三中两级电站设计采用“填方引水渠--压力前池—夹砂玻璃有压管段—厂房—挖方尾水渠”的布置方式,根据地形及建筑物条件两级电站采用不同的装机规模,夹砂玻璃有压管和挖方段长度比例根据地形实际确定。第一级水电站利用总干渠分水枢纽至八一干渠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23.73m,一级电站总装机2500kw;二级水电站利用八一干渠分水闸至西河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53.17m,二级水电站总装机4900kw。4-71
上述三方案均符合布置原则,第一方案布置形式较常规,填高及挖深均不大,施工难度小,第一方案中三电站采用同规模装机,便于安装调试及维修调换,缺点为装机台数多,水轮机组比转速低,机电设备投资费用大,需要购买九套机电设备,修建三处厂房、管理房及升压站。增加一处发电厂房增加的管理人员按5人考虑,年运行费用近30万元,与第二、三方案比较明显不经济。第二方案采用了玻璃夹砂管后前池及尾水渠填高及挖深也可控制在合理程度,采用同规模装机,便于安装调试及维修调换,装机台数比第一方案减少了33%,厂房、管理房及升压站土建及机电设备投资与第三方案相当,从发电设备投资角度出发方案较优。由于八一干渠分水闸以上地势纵坡较缓,自总干渠分水枢纽至八一干渠分水闸引水线总长近3.5km,地势总落差只有28m,平均纵坡1/125,如采用同规模装机,则设计净水头也只能相等,一级电站厂房只能修建在于八一干渠分水闸以下1km处,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一级电站只能按扣除八一干渠分水量的情况进行总体布置,按八一干渠年总分水量800万计算,一级电站年发电量将减少10%约67万kwh,年发电收入减少16.5万元,按25年经济评价期进行计算,静态总收入将减少413万元。收入减少量远大于采用相同装机容量节省的投资,故在本次电站总体布置中装机规模相同为不良约束条件。第三方案以八一干渠分水闸做为第一、二级水电站水能利用界点,一级水电站尾水送入八一干渠分水闸,二级电站进水闸修建在八一干渠分水闸前右侧,采用该布置后,八一干渠分水流量也可用于二级电站发电,两级电站中任何一座停机维修、包括引水渠和输水管线的维修,都不会影响另一座电站正常发电,缺点是两台电站机组型号不同,备品备件调配互用性差。经如上比较,选择方案三做为推荐方案进行优化设计。4.2.2方案环境比选针对项目对不同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了比选,见表4-1。综合分析,方案三占地面积较少,工程方案设置合理,渠道尽量避开居民区,工程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内的居民数量少,渠道沿线环境情况相对简单,沿线不存在与其他排水、输油、输气管线的穿越,工程投资少。因此从环境角度,推荐选用方案三。4-71
表4-1项目选线方案环境比选一览表项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比选结果工程占地工程占地较少,占地类型荒地工程占地较大,弃土方较大工程占地少,占地类型荒地方案三工程总占地面积较前两个方案均小,弃土量较少生态环境引水渠沿现有输水管渠布置,设置三个厂房,占地面积大,地表破坏较大,工程施工破坏及弃土弃渣堆放易引发水土流失引水渠沿现有输水管渠布置,设置二个厂房,占地面积小,地表破坏较小引水渠沿现有输水管渠布置,设置二个厂房,占地面积小,地表破坏较小方案二、三优社会环境渠道沿线村庄较少,不涉及居民房屋拆迁渠道沿线村庄较少,不涉及居民房屋拆迁渠道沿线村庄较少,不涉及居民房屋拆迁,距离敏感点较远方案三优声环境渠道沿线村庄较少,噪声影响小渠道沿线村庄较少,噪声影响小渠道沿线村庄较少,噪声影响小相同水环境渠道沿线不穿越大型水库、河流等渠道沿线不穿越大型水库、河流等渠道沿线不穿越大型水库、河流等相同其他渠道沿线不存在与其他排水、输油、输气管线的穿越,沿线环境情况相对简单渠道沿线不存在与其他排水、输油、输气管线的穿越,沿线环境情况相对简单渠道沿线不存在与其他排水、输油、输气管线的穿越,沿线环境情况相对简单相同工程投资设置三处发电厂房,投资较大投资小投资小方案三优4.2.3施工组织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本项目施工总布置依据:尽量利用戈壁滩和河滩;尽量集中布置,永久与临时相结合;有利于施工布置及项目竣工后的植被恢复;减少临建设施规模;避免重复运输等原则。根据场区布置条件和施工工艺要求,为便于施工管理,在进水枢纽、一级电站厂房处、二级电站厂房处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区地形简单,施工方便。因此,施工总布置比较合理可行。4.3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本电站工程的建设分为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两时段中因工程实施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对环境的影响因素亦不相同,见表4-2。4-71
表4-2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表影响源影响方式影响对象、范围影响程度施工期施工场地布置占压破坏、排污生态短期、可逆交通运输占压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短期、可逆机械设备运行废水、废气、粉尘和噪声施工人员短期、可逆施工人员活动生活污水、垃圾,外源性疾病生态、地表水、施工人员短期、可逆永久占地土地利用性质改变生态长期、不可逆运营期水资源分布局部渠道水流在时空上发生改变干渠下游的灌溉用水长期、局部不可逆水文、泥沙冲淤条件改变渠道长期、不可逆建筑物阻隔渠道水流局部改变生态长期、局部不可逆4.3.1施工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⑴工程施工过程,会对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其保护对象产生一定影响。⑵由建设项目总体施工过程分析,工程在建设期由于征地、地面清理、料场开采、地表开挖、导流系统开挖与砌筑、电站厂房建筑及辅助加工用房的建设与生产等,均将对工程区和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水环境和大气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各类工程中相应机械设备的使用和运输车辆的行驶,亦将对周围声环境和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影响。⑶工程施工期间将对毛家庄村居民生活质量在一定时间内下降,对其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⑷施工期作业面的形成,将会增加区域水土流失量,形成新水土流失源。⑸工程实施还会占用一定数量的林地、草地等,会对占地范围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4.3.2运行期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根据项目建筑物及其运营特点,运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水电站厂区值班及操作人员的活动所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若不实施有效处理及合理利用,进入渠道则将对北总干渠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工程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详见表4-3。4-71
表4-3水电站工程对环境影响分析一览表工程活动影响源污染物环境影响施工期工程施工土石方开挖固体废弃物破坏原有植被,损害自然景观,新增水土流失工程永久和临时占地/施工产生废水、废气、粉尘和噪声pH、SS;TSP、NOX;噪声对施工区附近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造成污染施工队伍进驻生活污水对社会经济、人群健康有一定影响,若不加强管理,可能影响局部环境生活垃圾外源性疾病专项设施道路及专项设施改建固体废弃物破坏植被,新增水土流失运行期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因素的产生/对区域地表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工程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有利于社会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生产清洁能源/满足电网负荷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实现以电代柴,保护生态环境4.4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及污染源、污染物排放4.4.1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污染源、污染物排放⑴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由于工程的征地,总计造成永久性土地资源影响面积5.268hm2,由于工程占地,将使该部分土地利用性质发生改变,导致该区域内林、草地生物量的减少,由于占地及工程实施扰动将对电站占地范围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植被形成破坏。⑵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控制①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控制※废气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施工期废气污染源主要来工程施工作业中,引水明渠及管道挖掘、工程基础开挖、灰土拌合、施工临时道路建设等施工机械和车辆使用产生的扬尘、冬季施工人员取暖废气及食堂炉灶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CO、NOx和扬(粉)尘等。◆4-71
本工程混凝土拌和采用封闭式生产,并配备除尘设施;砼骨料生产采用闭路生产,补充部分人工砂方案,对周围环境空气影响相对较小。◆自卸式载重汽车在转运土石方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扬尘,将对施工区域及运输道路沿途及敏感区(农村居住区)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产生量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据国内外测定资料:当运石车以4m/s(14.4km/h)速度运行时,汽车经过的路面空气中粉尘量约为10~15mg/m3。电站施工道路多为简易公路,汽车行进速度<15km/h,因此扬尘产生量<15mg/m3。◆工程施工机械燃油以柴油为主,将产生一定的SO2、CO和NO2燃油污染物,对沿线的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环境空气污染控制规划◆工程施工产生的道路扬尘拟采取洒水方式进行降尘,以改善道路沿线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减轻污染程度,并缩小扬尘污染范围。洒水时间及次数根据具体情况操作;必要时可对施工区采取遮挡措施。◆施工期间,应对燃用柴油的大型机械设备、车辆加强检修,使其在最好的条件下用转,同时采用优质柴油,必要时安装尾气净化器,降低燃油废气的污染物排放浓度。②水污染源、污染物排放与污染控制工程施工期间,由于作业人员的施工活动及生活,会产生一定的生活污水和砂石料冲洗等生产性废水,若不进行有效处置及合理排放,将对该区段水环境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工程用、排水量及废水水质◆生活污水:施工期高峰日作业人员约100人,按30L/人·天生活用水计,则高峰日生活用水量为3m3,由此高峰作业日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4m3/d。经类比分析,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产生浓度分别为280mg/l、160mg/l和180mg/l。◆生产废水:按工程日最高砼浇注强度300m3计算,工程共产生混凝土拌合生产废水约25m3/d。另外砂石料运输车辆冲洗废水产生量约为2.0m3/d。经类比同类工程排放废水水质,砂石骨料加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其浓度约20000~40000mg/l;混凝土拌合系统生产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和油类,浓度分别约4-71
1500~4000mg/l、<10mg/l;车辆冲洗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SS。※水环境污染控制规划及污染物排放◆由于工程施工期生产废水分布较散,难以集中处理,采取在各施工区修建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经过6h以上时段的沉淀处理后,尽量回用于砂石骨料加工、混凝土拌合、周围区域绿化及道路降尘用水等。◆砼拌废水采用沉淀处理;修理系统含油污水利用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生活营地区,对于施工人员洗漱废水在生活营地区修筑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道路降尘;施工人员排泄物因呈多工点排放,集中处理难度较大,采用修建临时旱厕进行堆肥处理。③声污染源、声级强度电站建设过程中,将投入较多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打夯机、拌和机、振捣器、筛分机、起重机、钻机、运输车辆等。施工噪声主要来自施工开挖、钻孔、爆破、砂石料粉碎、混凝土浇筑等施工活动中的施工机械运行、车辆运输和机械加工修配等。※交通噪声施工区交通车辆以大型载重汽车为主,噪声最大达82dB(A),声源呈线形分布,源强与行车速度与车流量密切相关。※施工区噪声施工区噪声主要来自机械设备运行和基岩开挖等施工活动,如铲运、混凝土浇筑、机械运转等。工程开挖基岩为石英砂岩,钻孔工作量较大,各型号钻机为阵发性声源,音频高,传播距离远,开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钻机产生的噪声强度均大于90dB(A);施工区设有多座混凝土搅拌站,其噪声值均大于80dB(A)。工程施工高峰期,需上述各类大型施工机械设备数十台以上,其中石方开挖与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约占80%。经类比同类工程施工噪声值,各噪声源声功率级介于65~114dB(A)。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及设备噪声源强类比值见表4-4。④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工程弃渣总量约3.39万m3,全部及时清运至规划渣场处置。4-71
工程施工按高峰日作业人员100人,每人每天产生0.5kg垃圾计,工程施工高峰日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50kg,此部分废弃物需全部及时收集后,定期清运至永昌县生活垃圾处置场。表4-4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声级【dB(A)】测试点位置一土石方机械1推土机74kw台284驾驶室2蛙式打夯机2.8kw台495操作点3挖掘机2m3台390驾驶室4装载机2m3台485驾驶室二砼机械设备1砼拌和机0.40m3台390操作点2插入式振捣器1.1kw台590操作点三起重运输设备1汽车起重机12t辆375驾驶室2自卸汽车5t、8t、15t辆575驾驶室四加工修理机械1钢筋加工机械套280操作点2木工加工机械套280操作点五辅助及其它设备1空压机20m3/min台5110操作点2水泵台16100操作点3焊接设备套480操作点4.4.2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与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⑴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因素①枢纽、厂房建设占地,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②电站建成运行期还会对区域地质环境产生影响,形成次生地质灾害;同时对区域景观产生影响。⑵运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分析电站正常运行期,其生产工艺过程中不产生生产废气、废水和废渣等污染物,仅有发电设备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设备噪声;工程运行期厂区生活用能源以电供给,不存在废气污染因素,电站运行期间办公生活区可能产生的“三废”污染源,主要是电站办公管理区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产生量均较小,按照相关要求合理处置后,对环境影响不大。4-71
①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两个水电站运行后排放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厂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按每个电站编制定员24人算,生活区生活最大用水量约1.92m3/d(约700.8m3/a)。据此,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54m3/d(562.1m3/a)。类比生活污水水质,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其浓度分别为350mg/l、200mg/l、260mg/l。该部分废水通过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水质CODcr、BOD5、SS浓度分别为40mg/l、8mg/l、10mg/l,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绿化水质标准后,用作厂区及周围区域林草地绿化和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外排。②固体废弃物产生量⑴生活垃圾工程建成后,电站产生生活垃圾约12kg/d(约4.38t/a)。由于该部分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较小,集中收集后定期加盖运至永昌县生活垃圾处置场进行处置,以避免对周围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⑵升压站变压器废油每个电站设有2台升压变压器,运营时有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故在变压器基础下设一事故贮油池(事故油池容积5m3),以收集变压器故障以及检修时泄漏的变压器废油。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机油必须集中收集,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⑶油污抹布发电机组在初装、调试及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清洗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产生量约12kg/a。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这类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8),应定点收集存放,并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③噪声源及声级强度水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发电机、水泵等生产设备均将产生一定的机械噪声,噪声强度介于65~103dB(A),拟采取减振、隔声等降噪措施,可使厂界噪声降至60dB(A)以下,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范围。4.5方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方案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见表4-5。4-71
方案的开发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对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也较大,但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对其进行防护、恢复、补偿后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4-71
表4-5方案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影响时段影响因素影响源采取的环保措施及影响程度施工期生态环境占地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8.83hm2,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临时占地3.562hm2,工程不占用耕地,除占用少量林地外,只占用荒地及河滩地,无其它占地。通过生态防护措施,加强管理,进行生态恢复、占地补偿尽量减轻其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弃渣场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充分根据渣场占地现状进行恢复;通过各项措施进行防护、恢复和补偿后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较小的动、植物施工期对野生动植物会产生不良影响,但不涉及野生保护动植物水生生物项目是利用干渠的水资源进行发电,不涉及水生生物影响农业生态未占用农田,对农业生态结构产生影响较小水土流失西大河北总干渠一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3.31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09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1.22万m3,拉运至弃渣场就近堆放。西大河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4.35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18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2.17万m3,拉运至弃渣场就近堆放。污染因素(水、气、声、渣)项目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弃物影响较小废水综合利用;废气加强管理;生活垃圾合理处置;废渣运至弃渣场处置;噪声通过加强管理等措施防治,措施可行环境地质和景观环境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较小;对景观形成斑块化影响对景观环境和环境地质影响均较小运营期水环境对干渠水温、水质有一定影响项目是利用北总干渠的水资源进行发电,总体水量不发生改变,不会对干渠的水温、水质、水文情势产生影响。项目引水渠水量受干渠调度运行控制,由于本项目尾水又回归干渠,且水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对下游用水基本不产生影响。生态环境项目运营后,水电站建筑物的布置以及渠道的修建,厂区和引水渠道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改变自然景观。项目占地面积小,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影响小。工程区所处河道已经发生季节性断流现象,河道内的水生生态系统已经消失,本项目运营不会加重这种影响。污染因素(水、气、声、渣)废水、噪声、固废等污染因素的产生生活污水采取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于绿化;噪声通过隔声、减震等措施治理后达标;生活垃圾集中处置社会环境工程区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年获清洁能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满足电网负荷要求,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实现以电代柴,保护生态环境,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原方案更为显著结论方案的开发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但通过相应的环保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防护、恢复、补偿后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9-140
5、环境影响评价与分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88-200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等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功能、特性和影响环境的特点,通过环境识别和筛选,确定水环境、生态环境、施工期环境影响以及水土保持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环境地质等为一般评价因子。5.1对水资源利用影响分析5.1.1基本水文资料西大河径流主要由大气降水和融冰化雪所补给,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与降水的年内分配特性相应,绝大部分径流集中在汛期6~10月。一年内的水情大致如下:4~5月径流主要由季节性积雪融冰和河冰融水补给,水量占全年的16.3%;6~9月为汛期,径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化和降水补给,占河流全年水量的62.6%,而其中7、8两月水量占全年水量的32.7%;10月~11月为退水期,其水量占全年水量的12.5%。12月~竖年3月为枯水期,流量较稳定,径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其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4%,全年的最小流量发生在这一时期的1~2月份。由于上游已建有西大河水库,库水主要用于下游农田灌溉、西大河年径流量分布较均匀,水库对径流的调节为修建电站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据多年统计,北总干渠4月4日至7日引水春泡,流量多为11m3/s左右;11月10日至20日灌冬水,流量为10m3/s左右;春泡、冬灌的开始及结束时间受气温控制,冬末及春初时段为水库蓄水期。其余时间放水量受农田灌溉需要控制,流量多在3-12m3/s。5.1.2水资源利用量及方式⑴水资源利用量本项目为一座渠道引水式水电站,在保证北总干渠工程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在农灌季节进行发电;设计发电引水流量12m3/s。⑵水资源利用方式本项目运行不改变水的利用方向(农业灌溉),也不会增加或减少引水总量,水资源利用合理可行。9-140
5.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5.2.1工程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项目引水建筑物、前池、尾水渠、厂房部位全部布置在冲洪积砂卵砾石层上,作为地基持力层,其承载力可基本满足要求,但其透水性强,存在渗透稳定、不均匀沉降变形等问题,须进行必要的工程处理措施。5.2.2管道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项目压力管道、尾水渠边墙开挖面容易与发育优势结构面组合形成不稳定块体,在结构面切割及开挖卸荷并形成临空良好的条件下,发生局部崩塌和塑性剪切变形破坏的可能性大。在降雨或人为扰动作用下,压力管道及尾水渠段可能发生坡面坍塌或浅层堆积物滑坡,威胁开挖施工人员及设备及坡底河道安全,预测压力管道及尾水渠开挖引发地质灾害造成危害程度中等,预测危险性中等。对发育不利结构面地段须采取系统锚固措施,局部采取挂网喷护措施;对裂隙密集发育部位和小型不稳定块体需采取必要的锚固措施。5.3施工期对水环境影响分析5.3.1施工期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污染源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两大部分。生产废水主要产生于砂石料系统和混凝土拌和系统。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经验,一般生产废水都偏碱性,废水中的SS含量较高,普遍超标,悬浮物的主要成分为土粒和水泥颗粒等无机物,基本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经过一段流程后易沉降。施工废水进入河流,会增加局部水体的浊度和碱度,施工废水需要进行处理。处理装置需设置在各工区的混凝土拌和系统及砼骨料加工系统等处。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主要来源于临时生活营地污水排放和粪便。⑴混凝土拌和废水混凝土拌和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最高日产生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约25m3,其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为1500~4000mg/L。该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水量较少、间歇性排放的特点,采用沉淀处理至达到生产用水要求后回用,禁止排入西大河及北总干渠。⑵生活污水9-140
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人体排泄物。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少,且较为分散。对于生活清洁废水采用直接泼洒地面,使其自然蒸发消耗,禁止排入西大河及北总干渠;施工人员排泄物因呈多工点排放,集中处理难度较大,采用修建临时旱厕采取防渗措施进行堆肥处理,旱厕粪便由当地农民清掏用作农肥施用。⑶施工期高峰日作业人员约100人,按30L/人·天生活用水计,则高峰日生活用水量为3m3,由此高峰作业日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4m3/d。经类比分析,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产生浓度分别为280mg/l、160mg/l和180mg/l。5.3.2施工期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基础开挖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和地下水径流补给方式的影响。项目区在河流出山口带,并坐落在巨厚的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之上,地下水补给源主要为由冰雪融化后形成的部分河水和融化后的地下潜流以及少量古老地层中的基岩裂隙水,这些地下水的潜水面因在出山后遇巨厚的胶结松散的砂、砾卵石层,其迳流通道畅通,所以潜水在山前带埋深达到百余米,流到北边的断陷盆地中或基底抬升或有断层影响或含水层地层颗粒变细,地下水才溢出成泉,露出地表。本项目所修建的引水渠、前池、尾水渠,因地下水埋深较大,对项目建筑物无影响。由于本项目开挖深度和长度相对较小,对当地地下水位的影响不大。另外,工程基础开挖只在小范围进行,不会阻断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也不会改变区域地下水的赋存形式。所以,本项目的施工对工程区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5.3.3运营期对水环境影响分析5.3.3.1项目开发区域周边排污现状根据项目开发区域内污染源调查结果来看,区内无工业污染源及其他较大点污染源。由于区域水土流失,部分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将随泥沙进入水体,其影响水质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项目建成运行后,水土流失情况在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下得到有效的防治,氮、磷等营养物质增量很小。5.3.3.2生活污水对水环境影响分析拟建电站运行期间,排放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厂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按电站编制定员24人估算,电站区生活最大用水量约1.92m3/d,生活污水产生量约1.54m3/d,9-140
每个电站在生活区各安装一套污水处理装置,生活污水通过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浓度CODcr为40mg/l、BOD5为8mg/l、SS为10mg/l,处理后废水用作厂区及周围区域绿化灌溉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外排,不对下游水质产生影响。5.3.3.3发电厂房水轮机组对水质影响分析项目尾水直接排入至北总干渠,河道水经水轮机组后的水质基本不受水轮机组的影响,项目机组正常运行情况下尾水进入下游渠道,可满足农业用水要求。另外,本项目发电量和引水量就较小,发电厂房水轮机组不会引起水质变化,与天然状态下情况基本一致,对水质基本无影响。5.3.3.3发电厂房区积水对渠道水质影响分析项目不发电时,在水轮机后会存在一定的积水,如果不作处理废水排入渠道会影响渠道水质,为此,我们要求建设单位停止发电后需使用水泵将积水抽出用于厂区绿化、泼洒,不得排入渠道。5.4工程建设对陆生影响分析工程建设对周围陆植物的影响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方面进行分析。⑴施工期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施工中由于施工道路的开通、施工场地营地的建设,枢纽修建、引水系统的建设,弃土弃渣的堆放等会直接导致这些区域植被的破坏,植被的丧失会造成局部水土流失的加剧,也造成这些区域植被在短期内难以恢复,由此可增加水土流失量。施工用地尽量利用右岸地形较开阔的荒地。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8.83hm2,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临时占地3.562hm2,就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干渠两岸多为次生植被所代替,电站建设将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但永久扰动产生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在加强植物保护意识及措施的前提下施工,尽量减小植物种群与资源受到破坏,减少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从省内已建的水电站施工建设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进行类比调查分析,工程影响9-140
区域仅限于直接占用区,破坏的植被在邻近区域广有分布,工程建成后进行施工迹地、临时弃渣场占地等植物恢复措施后,尤其是闸、厂址的绿化,均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局部区域植被和景观。拟建水电站的建设对区域植被影响不大,不会造成物种灭亡现象。⑵运行期对陆生植物的影响分析项目的兴建对评价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来分析,主要表现在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上,而对生产力的影响体现在在工程永久性占地、工程施工改变原有植被状况,使评价区范围内的局部区域生产力有所降低。从生物多样性来分析,工程区植被类型以自然生长的草本为主。工程占地破坏的物种在该区域分布数量较多,均属常见种,影响只是使上述物种的种群数量减少,故不会造成生殖隔离和生境破碎,不会影响物种的自然连通和传播。就评价区整体而言,因工程区占地和开挖等导致植被改变的比重很小,所造成的生物生产力变化程度亦很小,故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生产能力的影响很小,是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对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在项目施工结束后,通过对因施工临时占地而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恢复,对区域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也可得到进一步的降低,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大的不利影响。5.5工程建设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水电站建设对周围野生动物的影响从施工期和运营期两个时段进行分析。⑴施工期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由于施工作业面的形成、施工机械作业和施工人员活动,均会对也陆生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产生影响,甚至可能会出现扑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出现。但是根据现状调查,项目区没有发现野生保护动物出现,主要分布的是啮齿类动物,均属于常见种,项目建设区没有野生动保护物栖息地,因此项目施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仅表现在啮齿类动物上,其影响是有限的。⑵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运营期厂房发电机的噪声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电站工作人员的活动也会对野生动物形成威胁。9-140
项目运营期厂房发电机运行和人员活动会对野生动物形成干扰,运营初期,野生动物会对发电机噪声的干扰反应强烈,影响较大,但随着电站的运行时间变久,野生动物基本上适应了这种环境,影响会越来越小;另外由于电站建成后人员较少,其活动范围经过保护区和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限制,人员均集中在厂房管理区,因此电站少量工作人员的出现,基本上不会加剧人员活动多野生动物的影响,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由于项目厂房所在地没有保护动物的出现,因此项目运营期整体上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将是很小的。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因此环评要求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均应加强管理,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杜绝猎杀野生动物,对施工人员和运营期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进行严格要求,如项目区及周边偶遇野生保护动物的出现,应不得对其形成干扰。5.6运营期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5.6.1项目运行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⑴水文情势变化本项目为一座渠道引水式水电站,在保证北总干渠工程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在农灌季节进行发电;设计发电引水流量12m3/s。根据前面的工程分析:①项目运营后,不改变影响河段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河道洪水特性不发生改变。②项目运营后电站尾水在回归北总干渠后,其下游水文情势与现状类似,没有发生变化。⑵泥沙变化项目运行后,渠道中的泥沙在渠道内沉降,水体中泥沙含量降低,发电后的尾水进入干渠后,会减少下游输水渠道的淤积。5.6.2对水温、水质的影响分析⑴水温变化水电站按其发电机工作原理,水温不会变化,与天然状态下情况基本一致,对水温基本无影响。⑵水质变化9-140
渠道水体通过沉降作用,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得到一定的沉降和清除,会对渠道水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5.7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5.7.1对耕地面积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一表现为能否导致农业耕地面积的减少。项目永久用地面积5.268hm2,工程占地不占用耕地,除占用少量林地外,只占用荒地及河滩地,无其它占地,不会造成工程区耕地面积减少。5.7.2对农业灌溉影响分析项目的开发原则是以灌溉为主,兼顾水力发电,电调服从水调,综合开发利用。建成运行后,不改变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改变径流总量,下泄的总水量不变,且工程不产生污染源。因此,下泄水质仍会保持现有状态,不会对下游生态及农业灌溉造成影响。项目在运行发电过程中,严格执行“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当灌溉期来水流量较小使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时,采取减少机组运行台数、调整机组运行方案或减少运行时间等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下游的生活、生态及灌溉。此外,也不得向渠道内丢弃垃圾弃土弃渣、等废物,以确保渠道通畅。5.8环境空气影响预测评价水电站工程的实施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仅限于施工期,工程结束后影响将自行消除。施工期对道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有:推土机、挖掘机、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等机械设备运行时排放的废气,土石方填挖等施工作业所产生的粉尘、C0、S02、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类比分析同类工程,施工作业点粉尘属间歇性、暂时性的无组织非点源排放,含量普遍超过国家TSP卫生标准。粉尘主要来自开挖、粉碎、筛分、转运及拌和等施工过程中,长期在施工区内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影响,但由于施工区机械台班数少而分期,对施工区周围的大气质量影响不大。此外,施工采用的推土机和挖掘机等以柴油为主要燃料的机械,排放废气中的有害物质为SO2、CO、NOx等,也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类比分析同类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废气排放量较少,大气污染物源相对较小。9-140
综上所述,以上工程的实施,将使施工沿线道路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工程为线性工程,施工活动相对分散,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其影响范围仅为运输道路沿线。本工程施工道路主干线为乡村公路,公路两侧距离较远,均在150m外,因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5.9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5.9.1施工期噪声预测评价⑴噪声源工程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噪声源主要源于砼骨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钻孔、施工机械运行、机动车运输等,除砼骨料加工系统噪声为连续噪声源外,其它均为间歇性噪声源。根据同类型施工的噪声监测数据,上述噪声大多在85~110dB(A)之间,其中载重汽车在加速行驶时在90dB(A)以上,空压机可达110dB(A)。主要系统噪声声级见表4-3。⑵预测模型①施工机械噪声利用点声源噪声衰减公式计算噪声衰减情况,球面波衰减模式:L1=L0-20Lg(r1/r0)式中:L0——距声源距离1m处的声压级;L1——距声源为r1辐射面上的声压级;r1、r0——分别为测点与声源的距离。⑵交通噪声交通噪声按流动声源模式计算:L=10Lg(N/r)+30Lg(V/50)+64式中:L——距声源r处的噪声值dB(A);N——车流量(辆/h);V——车速(km/h);r——预测点距声源的距离(m)。③预测结果※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根据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源强,采用点源模式计算结果见表5-1。表5-1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预测结果表单位:dB(A)距离(m)50100150200300400预测值65.061.056.551.046.542.0由表可知,混凝土拌和系统在距系统场界200m和400m9-140
以外分别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的标准。※闸址、厂址施工区噪声闸、厂址施工区噪声预测结果见表5-2。表5-2坝、厂址施工区噪声预测结果表单位:dB(A)距离(m)50100150200300预测值60.054.050.544.840.0由表可知,闸、厂址施工区在距系统场界100m和200m以外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的标准。。※施工道路交通噪声预测流动噪声源主要是重型载重汽车等运输工具。考虑最不利影响,假设施工期车流量增加后车速不变,仍为20km/h,计算得出交通噪声结果见表5-3。表5-3工程区交通噪声预测结果表单位:dB(A)距离(m)50100150200250预测值59.054.049.545.041.0由表可知,施工道路两侧100m和200m范围以外分别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的标准。综上,施工期各个噪声源通过相应的噪声防护措施后,噪声源均能在较近距离使周边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昼间60dB(A)和夜间50dB(A)的标准。由于除厂房处施工场地较周围居民区较近外,其他施工场地均距周围敏感的较远,砂石料加工系统周边0.5km范围内没有声环境敏感的,因此施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有限的。5.9.2运营期噪声预测评价本项目噪声主要来源于发电机组及各种泵类,由于各类水泵都在泵房布置,可对其进行叠加后考虑为一个噪声源。其中发电机组的噪声源强在90dB左右;各类水泵通过叠加后泵房噪声源强也在90dB左右;其他设备在项目单位做好隔声减震措施后噪声级较低,本次预测不予考虑,故运营期噪声预测时,仅对运营期厂房厂界噪声进行预测。本次预测一二级电站预测为主。⑴源及敏感点调查①噪声源二级电站运营期主要设备声源噪声级见表5-4。9-140
表5-4主要声源设备一览表编号污染源源强(dB)治理措施具体位置1发电机90发电厂房封闭维护机构发电厂区中央2泵房90泵房封闭维护结构厂区中央地下①噪声敏感点调查由于二级电站位于北总干渠右侧,根据现场勘查,项目区周边500m范围内医院、学校等噪声敏感点,距项目厂房区最近的毛家庄村约为141m。⑴测模式由于二级电站运营期噪声全部处于室内,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技术要求,本次评价采取导则上的推荐模式进行预测分析。对于室内固定噪声源,一般可简化为一个各向均匀发散的点声源,其对室外某一预测点的环境噪声影响值,可按下述过程计算。LW2=LP2(P)+10lg(S)式中:LW2——等效室外噪声源声功率级,dB;S——透声面积,m2;LP2(P)——室外靠近围护结构外壁处的总倍频带声压级,dB。等效室外噪声源的位置为围护结构的位置,其倍频带声功率级为上式计算的结果LW2,然后按室外声源方法计算等效室外噪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⑵预测结果在预测时,考虑了室内声源的衰减、空气和地面吸收的衰减。噪声源对各预测点的影响预测结果见表5-5。表5-5二级电站厂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预测点位预测值标准值评价结果昼间夜间东厂界42.36050达标西厂界43.76050达标南厂界61.16050达标北厂界47.86050达标⑷噪声影响评价9-140
从噪声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对厂房厂界噪声的四个预测点的贡献声级值都能够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2类区标准,因此项目运营期噪声影响较小。5.10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包括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期弃渣总量约3.39万m3,全部及时清运至规划渣场处置。工程施工程中的生活垃圾全部及时收集后,定期清运至永昌县生活垃圾处置场所。在电站建成投运后,主要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和废抹布等。工程建成后,每个电站产生生活垃圾约12kg/d(约4.38t/a)。在生活区配置垃圾筒进行收集,收集后由专人定期运至永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每个电站设有2台升压变压器,运营时有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故在变压器基础下设一事故贮油池(事故油池容积5m3),以收集变压器故障以及检修时泄漏的变压器废油。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机油必须集中收集,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发电机组在初装、调试及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清洗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产生量约12kg/a。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这类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8),应定点收集存放,并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可见,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得到合理的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5.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当地农村居民部分还使用麦草作燃料,在项目区开展小水电代柴燃料,解决一户一年生活用燃料问题,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生活用能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有力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11.1施工期对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项目的兴建,将推动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电站的开发,施工人员大量进驻,将促进当地肉类、蔬菜等副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也将促进当地服务业、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搞活当地乡村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还可增强工程附近当地群众商品经济意识和开放意识,对当地社会经济将产生积极影响。9-140
5.11.2运营期对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向地方提供2004万kWh电量,可提高系统供电质量,减轻系统的供电压力,缓解电力紧张的困难局面,使电网电源结构向合理方向发展,将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发挥重要作用。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项目总装机容量7600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2004万kW·h。电站的生产运行,不仅能给周边地区直接带来一定的财政税收,还可为发展当地原材料加工业和高耗能等相关产业创造交通、能源方面的必要条件,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速该地区资源开发和促进群众文化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及促进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⑵改善投资环境项目建设可优化投资环境,树立地方政府形象,改善当地电力供需矛盾。将有利于促进招商引资的持续发展和旅游业的快速掘起,增大社会就业机会,对促进流域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效益明显。5.11.3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项目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施工期间外来施工人员及其它相关人员较多,高峰期施工人数达到100人/d,可能带来疫源性疾病。同时因工程区人员集中,人口密度增大,肝炎、疾病、流感等当地常发病的发生和相互感染的可能性将会增大,对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建立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系统、加强粪便管理、宣传灭蝇、灭鼠等卫生常识,是控制此类疾病的有效措施。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数量较大,不同专业施工人员按各自施工进度在工程区内交叉作业,机械伤害和意外事故的发生难以完全避免,需加强管理,规范操作。5.12本项目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系分析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处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南接青海省,北临河西走廊,东连永登县连城林场,西至玉门石油河,地理位置为东经97°23′34″~103°45′49″,北纬36°29′57″~39°43′39″,地跨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古浪、凉州、山丹、民乐、甘州、永昌8县(区),东西长600km,南北宽50~120km。9-140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隶属甘肃省林业厅。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祁连山的国家重点水源涵养林及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集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宣传教育、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等为一体,在区内代行森林资源林政管理行政职能的综合生态公益型、社会公益性的自然保护区。根据环境保护部2014年10月8日发布的《关于发布河北衡水湖等4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范围及功能区划的通知》(环函[2014]219号),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后,保护区总面积hm2,其中核心面积为.3hm2,缓冲区面积.4hm2,实验区面积为.3hm2,保护区设有外围保护地带hm2。甘肃祁连山国际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①水源涵养生态系统②典型森林生态系统③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类型为“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类“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和“野生生物自然保护区”类“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类型,属超大型复合自然保护区。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水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近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尾水引入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前;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项目与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关系见图5-1。由图5-1可知,项目不涉及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项目建设对保护区影响小。5.13本项目与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分析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和金昌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由金昌市环保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国土局、永昌县环保局协助对城市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定。饮用水地表水源地划分为一、二级、准保护区。一、二级保护区以金川峡水库为主,准保护区以入库支流为主。 金昌市城市水源保护区划定范围为: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源地范围以金川峡水库为中心,东北、西北以山脊线为界,南、西南以库区公路为界,水源地取水口在水库大坝东侧约200m处(坐标:东径102°00′23〞,北纬38°19′58〞)。金昌市地9-140
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将直接水源地——金川峡水库确定一、二级保护区,将对水源地水质有影响的相关区域确定为准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范围:金川峡水库正常水位线内的所有水域及正常水位线以上200m范围内的陆域,面积9.61平方公里。 二级保护区范围:金川峡水库入水口分别至上游金川河4300米和后大寺3600米之间整个集雨区域的水域和陆域(一级保护区除外),面积33.32平方公里;皇城水库正常水位线内所有水域和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面积12.91平方公里;西大河水库正常水位线内所有水域和正常水位线以上200米内的陆域,面积12.65平方公里;3座水库间输水河、渠道水域和河、渠道纵深60米的陆域(一级保护区除外),面积37.35平方公里。总面积96.23平方公里。 准保护区范围:皇城水库上游整个集雨区域的水域和陆域(二级保护区除外),面积1152.97平方公里;西大河水库上游整个集雨区域的水域和陆域(二级保护区除外),面积669.24平方公里;3座水库间输水河道(西大河、东大河、马营河、金川河、后大寺河等)两侧集雨区域(二级保护区除外),面积319.28平方公里;3座水库间输水渠道(北干渠、西金干渠、二坝渠等)纵深200米的区域(二级保护区除外),面积25.24平方公里。总面积2166.73平方公里。《金昌市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区划报告》已经市政府2007年第1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批转执行,2010年对区划方案进行了调整,通过省环保厅组织的评审,并上报省政府待批准。省政府于2012年10月省政府已经批准实施(甘政函[2012]157号),同意金昌市1县1区《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本项目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项目引水闸坐标东径101°26′28.14〞,北纬38°10′52.33〞。据现场核查,项目与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见图5-2。由图5-2可知,项目位于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修改)》规定: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本项目利用灌溉水渠建设电站,运行期废水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全部用于厂区绿化,因此项目建设对金昌市地表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影响小。9-140
6、水土保持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项目应同时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本环评报告工作开展之前,项目建设单位在2015年3月已经委托有水保资质的单位编制完成了《甘肃省永昌县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本次环评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出发,结合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及规范要求,参考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本章节内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依据水保方案报告书中内容,涉及到环保要求的工作参照本章节内容。6.1水土保持三区划分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该工程区属于重点治理区。6.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的依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规定,结合水电站工程建设的特点,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规范,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划分为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包括开发建设项目的永久征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等土地权属明确,需由项目法人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其主要特点是必然发生、与建设项目直接相关。直接影响区是项目建设区以外的由于开发建设活动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直接危害的区域,其主要特点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3.1工程建设区工程建设区是指开发建设项目永久占地及施工期间的临时征、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的管辖范围,这是直接造成和扰动的区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本工程建设区包括:枢纽区、动力渠区、压力管道区、发电厂房区、临时道路区、辅助企业区、建筑材料场区以及弃渣场区等,面积8.83hm2。9-140
6.3.1直接影响区由于工程的建设导致工程下游区、建设区以外的建筑材料场、弃渣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直接影响区面积1.475hm2。6.3.2防治责任范围根据防治责任范围确定原则和确定依据,通过统计、计算并结合现场踏勘情况,本工程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11.365hm2,其中工程建设区9.890hm2,直接影响区1.475hm2。电站防治责任范围见图6-1。各分区防治责任范围和特点详见表6-1。表6-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统计表区域性质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土地类型及面积(hm2)耕地荒地河滩地总计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枢纽区-0.4120.412动力渠区-0.2350.8571.092压力管道区1.6111.611发电厂房区-0.8640.6291.493永久交通道路0.660.66小计1.7593.5095.268临时占地弃渣场区-2.662.66施工营地0.160.040.20机械修配厂0.280.120.40综合加工厂0.340.060.40仓库及空压站0.0120.050.062砼拌和系统0.340.060.40临时道路00.240.260.50砂砾、石料场---小计4.0320.594.622合计5.7914.0999.89直接影响区下游影响区0.50.5弃渣场周边影响区0.7750.775道路施工影响区0.10.10.2合计0.8750.61.475总计6.6664.69911.365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1防治分区依据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生产工艺流程、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差异等因子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9-140
6.4.2防治分区原则(1)区内地表形态、地面物质组成和侵蚀状况相似;(2)区内排弃物相似;(3)区内主导性防治措施具有一致性;(4)区内土地利用方向具有一致性;(5)分区的结果应对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具有分类指导作用,有得分类实施各项防治措施;(6)防治分区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的特点、建设时序、性质和不同观点功能单元的工艺流程。6.4.3防治分区结果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区地貌类型、工程枢纽及施工布置、施工组织规划设计,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按照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以及危害的治理的难易程度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区,将其划分为枢纽区、引水系统区、发电厂房区、临建工程区、弃渣场区、交通道路区六个防治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见表6-2。表6-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面积(hm2)范围分区特点重点防治区弃渣场区2.66弃渣堆放场及周围3m范围以内。为砂砾石地,表面弃土弃渣松散,易造侵蚀。侵蚀量不大。一般防治区枢纽区0.412进水闸等主体工程及临时弃渣弃土堆放地及周围3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侵蚀面积相对较小。引水系统区2.703引水明渠、压力管道及周围6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侵蚀面积较大。发电厂房区1.493生活福利房屋、临时弃渣弃土堆放地及周围5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侵蚀面积较小。临建工程区1.462办公及生活福利建筑、砼加工厂、机修厂等周围5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侵蚀面积较小。交通道路区1.16合计9.899-140
6.5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及预测时段6.5.1水土流失预测范围根据工程建设特点,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区(包括枢纽、引水系统、厂房及永久交通道路)、弃渣区(属于临时占地)、施工道路区、临时施工区(包括施工工厂、施工营地、临时堆料场)。预测范围总面积为8.83hm2。同时,由于本工程扰动区处在河沟地带,无明显风力侵蚀,因此本方案只做水力侵蚀预测。6.5.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水土流失预测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依据,也是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根据项目建设所处的不同阶段、地域特点及各个时期不同水土流失的特点,将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为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两个阶段。施工准备期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确定,施工准备期主要完成开工项目的房屋、工棚建筑、施工道路的修建及部分风、水、电工程准备及设备安装工作,做好“三通一平”。因此依据主体工程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准备期预测时段确定为4各月。进入建设期,尤其在建设初期,地表扰动面积大,植被破坏严重,表层土壤结构和地表结构被破坏,原生地貌土壤的抗蚀力急剧下降,土壤侵蚀模数成倍增加,将造成严重的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活动结束后,随着工程本身的水土保持措施功能的发挥和自然植被的逐渐恢复及地表结皮的重新形成,建设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有所降低。本工程建设期为24个月,因此确定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24各月,各分项工程结合主体施工进行预测。自然恢复期是指地表植被在消除人为干预后,自行恢复至原有蓄水保土能力群落盖度所需的时间,即林草恢复期。项目所在地的植被自然恢复期3年。故此次预测评价的自然恢复期以3年计算。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总时段为60个月(即5年)。预测时段划分见表6-1。6.6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6.6.1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依据水土流失预测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预测项目建设及运行带来的水土流失总量及分布,分析可能造成的危害,明确防治重点。因此9-140
根据项目建设与运营的不同情况依据以下原则进行水土流失预测单元的划分:(1)同一预测单元的地貌、扰动地表的物质组成相同;(2)同一预测单元扰动地表的形成机理与形态相同;(3)同一预测单元土地利用现状基本一致;(4)同一预测单元主要土壤侵蚀因子基本一致。6.6.2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结果根据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所处的地域特性、建设和生产运行特点,将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单元划分为主体工程区(包括枢纽、引水系统、厂房及永久交通道路)、弃渣区(属于临时占地)、施工道路区、临时施工区(包括施工工厂、施工营地、临时堆料场)四个预测单元。根据每个预测单元在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和运行初期土壤侵蚀模数的变化情况,分别预测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总量。各单元预测时段划分见表6-3。表6-3水土流失预测单元、范围及时段划分结果表预测期预测单元面积(hm2)主体工程实施时段(月)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月)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交通道路区0.544临时施工区1.46244施工期主体工程区7.9281919弃渣场区2.661919交通道路区0.51010临时施工区1.4621010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区弃渣场区2.6660交通道路区0.560临时施工区1.462606.7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6.7.1预测内容的确定进行水土流失预测的目的,是为了分析开发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及其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掌握水电站工程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发生的重点时段及重点部位,为合理布设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9-140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施工扰动特点、影响水土保护流失的因子及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征,确定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为:(1)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情况的预测;(2)弃土、弃渣量和占地面积的预测;(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即对项目建设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和数量及所在位置进行预测;(4)工程建设中可能造成新的水土流失量的预测,即在掌握项目建设对地表植被扰动破坏情况、弃土弃渣组成、堆放形式和位置的基础上,分别预测不同地段、不同时段的水土流失量;(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即根据主体工程的设计资料及水土流失形式、数量预测,对项目建设水土流失危害的对象、类型及程度进行预测;(6)预测结果综合分析,即根据以上预测,综合评判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情况及造成的危害程度,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6.7.2预测方法的确定6.7.2.1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的预测方法通过对该地区进行实地调绘,调查项目所在地区的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治理现状,对主体工程、临时工程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在建设期扰动地表、占压土地与损坏植被面积分别进行量算、统计、分析预测。6.7.2.2弃土、弃石、弃渣量的预测方法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统计分析开挖量、回填量与弃渣量的关系,计算出各时段、各区域的弃土、弃渣量,结合不同施工区域弃土、弃石、弃渣量的土石方调配方案,预测调配后可能产生的弃渣量,并根据预测的弃渣数量、弃石及设计的堆放形式推算其占地面积。6.7.2.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预测方法根据工程可研报告成果,统计分析开挖量、回填量与弃渣量的关系,计算出各时段、各区域的弃土、弃渣量,结合现场勘测测量中确定的不同区域弃土、弃石、弃渣量的土石方调配方案,预测调配后可能产生的弃渣量。6.7.2.4可能造成的新增土壤侵蚀量的预测通过实地勘察,结合主体工程预可研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了解项目建设对地9-140
表、植被的扰动情况、废弃物的组成、结构及其堆放位置和形式,对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侵蚀量,采用数学模型法与类比法,结合有关资料分析确定。根据各年新增的侵蚀量,求得侵蚀总量。新增侵蚀量包括扰动地表造成的新增侵蚀量和弃土(渣)流失增加的侵蚀量两大部分。(1)原地貌侵蚀量预测原地貌侵蚀量,用模型法预测。预测模型为:式中:Ms0—原生地面土壤侵蚀量(t);F0i—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km2);P0i—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T—预测时段(a)。(2)扰动地貌水土流失量预测对于扰动地表,不同分项工程、不同时段、扰动形式和程度不同,其侵蚀模数亦不相同。因此扰动地表土壤侵蚀量按以下预测模型计算:式中:Ms1—扰动地面土壤侵蚀量(t);F1i—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占地面积(km2);P2i—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T—预测时段。(3)弃渣流失量预测影响侵蚀产沙系数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排弃物质堆放的地形部位、汇流区暴雨径流的动力条件、弃渣的粒径组成等物理特征等因素有关。本工程弃渣量主要是枢纽区、引水系统、厂区开挖排出的废弃土石渣,弃渣流失量用数学模型法推算。弃土弃渣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下列表达式:Ws2=式中:Ws2―――弃渣流失量,t;9-140
Si―――第i年弃渣堆积表面积,km2;Ms2―――弃渣面侵蚀模数,t/km2•a;Ti―――预测时段,a。(4)新增土壤侵蚀量则可按下式预测△Ms=Ms1+Ms2-Mso式中:△Ms――新增土壤侵蚀量(t);Ms1――扰动地面侵蚀量(t);Ms2――弃渣侵蚀量(t);Ms0――原生地面侵蚀量(t)。6.7.2.4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通过实地勘查、分析有关资料并结合前述预测结果,分析工程建设有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各个环节有可能产生的影响主体工程安全的危害、导流工程可能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工程区生态环境和当地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6.7.3水土流失背景值的确定6.7.3.1类比工程本方案采用的类比工程为西营专用输水渠工程和金河水电站工程,两工程线路均基本平行穿越该项目区,与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的气候、水系、土壤、侵蚀模数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相似性,具有可比性。三者自然条件比较见表6-4。6.7.3.2扰动地表加速侵蚀系数分析扰动地表加速侵蚀预测量的关键就是确定加速侵蚀系数。加速侵蚀系数取决于降雨、地形地貌、地面物质组成及人类活动对其破坏的程度。在本方案中加速侵蚀系数的取值,同具有相似性的西营专用输水渠工程和金河水电站工程类比,同时根据有关试验站实测资料确定,结果见表6-5。表6-4类比工程相似性对照表项目专用输水渠工程金河水电站工程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地理位置武威市凉州区、民勤县金昌市永昌县金昌市永昌县气候特征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8.4mm。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73.5mm。属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73.5mm。9-140
地貌特征工程区地处山前洪积扇及细土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地势开阔,由南向北倾斜,坡降约1.43%,水流冲蚀、侵蚀作用不大。工程区地处冲洪积扇状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缓,地势开阔,由西向东倾斜,水流冲蚀、侵蚀作用不大。工程区地处冲洪积扇状河谷地带,地形较为平缓,地势开阔,由西向东倾斜,管道穿越河床均为戈壁滩,水流冲蚀、侵蚀作用不大。水系石羊河水系石羊河水系石羊河水系土壤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绿洲灌淤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绿洲灌淤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绿洲灌淤土土壤侵蚀类型风蚀、水蚀交互区风蚀、水蚀交互区风蚀、水蚀交互区土壤侵蚀模数水蚀:200-500t/km2.a水蚀:200-500t/km2.a水蚀:200-500t/km2.a表6-5水力侵蚀加速系数分析对照表项目地貌类型预测时段加速侵蚀系数备注甘肃省水土保持试验站黄土缓丘4根据扰动后和原状土壤侵蚀模数折算得,取两者的平均值西营专用输水渠工程冲洪积平原建设期2.75自然恢复期1.3金河水电站工程冲洪积河谷地带建设期3自然恢复期1.3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冲洪积河谷地带施工准备期3本方案确定值建设期3自然恢复期1.3注:甘肃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加速侵蚀系数为兰州市东岗实测资料计算值。6.7.3.4原地貌水力侵蚀模数的确定本工程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荒地、河漫滩等。根据《甘肃省水文图集》多年平均年侵蚀模数等值线图,年均侵蚀模数在200—500t/km2·a之间,结合《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和现场调查、专家咨询,本区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在200~500t/km2·a之间,水土流失为轻度侵蚀。项目区原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见表6-6。表6-6项目区土地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荒地河漫滩地侵蚀强度轻度轻度轻度侵蚀模数(t/km2·a)200-500200-500200-500侵蚀模数取值4005005006.7.3.5原地貌风力侵蚀模数的确定参考《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集刊1982第2号》所提供的数据来推算,流动沙地侵蚀模数为12580t/km2.a。本项目区最大风速为20m/s,根据中科院兰州沙漠所不同粒径起沙风速风洞实验结果,20m/s风速对应的起动粒径为1.25-2.5mm(详见表6-7),因此,可以认为2.5mm以上的砾石对细小沙砾有铺压作用。根据刘连友等对砾石覆盖对土壤吹蚀的抑制效应研究(《中国沙漠》1999年199-140
卷第一期)表明:随机铺压的砾石在铺压密度为25%、50%、75%和100%时对风蚀的抑制率分别是:34.36%、69.41%、82.94%和92.91%。林草植被、地表结皮的减蚀率参照砾石铺压计算。经过调查分析,对项目区各预测单元的土壤级配、地表植被、地表结皮的调查及风蚀模数推算情况详见表6-8。表6-7不同粒径沙粒起动风速表粒径(mm)1.0-1.251.25-2.52.5-5.05-10风速(m/s)15.220.126.535表6-8各预测单元原地貌风蚀模数预测单元>2.5mm土壤粒径占%植被覆盖率%结皮覆盖率%风蚀模数枢纽动力渠区4050303000发电发电厂房区4530303500临时道路区3530602500辅助企业区3550503000建筑材料场400503500弃渣场区553025006.7.3.6扰动地貌侵蚀模数的确定由于地表扰动后,破坏了原地貌植被和土壤结构,使土壤结构疏松、裸露,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扰动地貌侵蚀模数依据原地貌侵蚀系数和加速侵蚀系数确定,经与上游梯级水电站类比分析,本水保方案水力加速侵蚀系数取2.5,风力加速侵蚀系数取1.5,建设期扰动地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见表6-9。表6-9扰动地貌水力侵蚀模数表预测时段项目单位耕地荒地河滩地背景值原地貌侵蚀模数t/km2.a300500500施工准备期加速系数333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90015001500建设期加速系数333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90015001500自然恢复期加速系数1.31.31.3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3906506506.7.3.7弃渣场侵蚀模数的确定由于渣场堆存的渣体主要是土石料,其中砾石占比例约达609-140
%以上,堆置孔隙大,入渗能力强,产流少,和扰动后的沟谷地相比,易发生水力侵蚀的土壤颗粒少,但坡度比沟谷地大;由于项目区无相关的实测资料,经过现场调查后专家咨询,本方案弃渣场采用的侵蚀模数确定为3800t/km2·a。6.8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6.8.1预测结果6.8.1.1扰动原地貌情况预测结果根据本方案确定的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和植被面积的预测方法,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8.83hm2,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临时占地3.562hm2,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扰动土地共计8.83hm2,土地类型为荒地、河滩地,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占扰动面积的59.7%;临时占地3.562hm2,占扰动面积的40.3%。总扰动面积中不占耕地;荒地共计4.711hm2,占53.3%;河滩地共计4.099hm2,占46.4%。工程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详见表6-10。表6-10工程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分区建设性质项目名称土地类型及面积(hm2)耕地荒地河滩地总计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枢纽区、-0.4120.412动力渠区-0.2350.8571.092压力管道区1.6111.611发电厂房区-0.8640.6291.493永久交通道路0.660.66小计1.7593.5095.268临时占地弃渣场区-1.61.6施工营地0.160.040.20机械修配厂0.280.120.40综合加工厂0.340.060.40仓库及空压站0.0120.050.062砼拌和系统0.340.060.40临时道路00.240.260.50小计4.0320.594.622合计4.7114.0998.836.8.1.2弃土、弃石、弃渣量预测结果依据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可研报告及现场调查结果,工程建设中压力管道开挖、厂房开挖将产生大量弃土、弃石和弃渣,建筑材料的开采将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和统计方法,分别对其进行预测,弃渣总量为3.379万m3,其中一级水电站为1.2123万m3,二级水电站为2.1671万m3,流失总量为505.4t。6.8.1.3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情况预测结果根据施工和工程可研设计有关成果及现场勘查情况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损坏9-140
的水保设施为原地貌,工程占地区没有水土保持专项设施。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与工程扰动地表面积相同,总面积为8.83hm2(详见表6-10)。6.8.1.4工程建设中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该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新增土壤侵蚀量包括原生地面侵蚀量和扰动原地貌造成的新增土壤侵蚀量两部分。⑴原生地面侵蚀量预测原生地面侵蚀量预测用模型法预测,即用各土壤侵蚀分区的面积乘以相对应的侵蚀模数后再乘以预测年限。预测期项目区原生地面土壤侵蚀总量为MS0=247.25t。预测结果见表6-11。表6-11原生地面土壤侵蚀量预测结果表土地利用类型面积(hm2)侵蚀模数(t/km2·a)年侵蚀量(t)预测时段(月)侵蚀总量(t)平均侵蚀模数总量(t/km2·a)耕地-300-60-492.65荒地4.71150028.9660144.8河滩地4.09950020.4960102.45合计49.45247.25⑵扰动地貌水力侵蚀量预测扰动地表侵蚀量预测包括施工准备期、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三部分,合计侵蚀量预为MS1=154.30t。扰动地表水力侵蚀量预测见表6-12。表6-12扰动地表水力侵蚀量预测表(不包括弃渣场)预测期项目分区面积(hm2)占地类型综合侵蚀模数(t/km2·a)年侵蚀量(t)预测时段(月)侵蚀总量(t)平均侵蚀模数(t/km2·a)施工准备期主体工程交通道路0.24荒地15007.542.50.26河滩地临时施工区1.132荒地150021.9347.319-140
0.33河滩地小计1.96229.439.811500建设施工期主体工程1.759荒地150080.231280.231406.43.590河滩地交通道路0.24荒地15007.585.000.26河滩地临时施工区1.132荒地150021.93814.6215000.33河滩地小计7.499109.6699.851453.20自然恢复期主体工程1.759硬化3.590交通道路0.24荒地6503.254211.3750.26河滩地临时施工区1.132荒地6509.504233.260.33河滩地小计7.49912.7544.64499.46合计151.84154.3⑶弃渣场土壤侵蚀量预测①弃渣场原生地面侵蚀量预测弃渣场原生地面侵蚀量的预测方法与主体工程、交通道路、临时施工区相同。经计算,项目区弃渣场原生地面侵蚀量为40.03(t)。弃渣场原生地面侵蚀量预测表见表6-13。表6-13弃渣场原生地面侵蚀量预测表弃渣场名称弃渣场位置堆渣部位占地面积(hm2)综合侵蚀模数(t/km2·a)年侵蚀量(t)预测时段(月)侵蚀总量(t)一级电站1#渣场枢纽右岸河滩河滩地0.2835001.42607.10一级电站2#渣场厂房附近河滩地0.3335001.67608.33二级电站1#渣场枢纽右岸河滩河滩地0.3835001.392609.6二级电站2#渣场厂房附近河滩地0.6005003.006015合计1.67.4840.03②堆渣后弃渣场土壤侵蚀量预测弃渣场堆渣前,一、二级电站1#、2#弃渣场为河滩地,侵蚀模数为河滩地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500t/km2·a。弃渣场堆渣后,渣体堆高3m左右,且工程区属土、石堆渣,易产生水土流失,其侵蚀模数取值3800t/km2·a。工程新建后弃渣场水土流失量为MS2=303.81(t)。堆渣后弃渣场侵蚀量预测表见表6-14。表6-14堆渣后弃渣场土壤侵蚀量预测表9-140
弃渣场名称弃渣场位置堆渣部位占地面积(hm2)综合侵蚀模数(t/km2·a)年侵蚀量(t)预测时段(月)侵蚀总量(t)一级电站Ⅰ#渣场枢纽右岸河滩河滩地0.283380010.7546053.77一级电站Ⅱ#渣场厂房附近河滩地0.333380012.6546063.27二级电站Ⅰ#渣场枢纽右岸河滩河滩地0.383380014.5546072.77二级电站Ⅱ#渣场厂房附近河滩地0.600380022.860114合计1.660.76303.81(4)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结果项目建设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量用公式△Ms=Ms1+Ms2–Mso计算:式中:△Ms—预测期新增水土流失总量(t);Ms1—扰动原地貌土壤流失总量(t);Ms2—弃渣流失总量(t);Mso—原地貌土壤流失总量(t);经计算项目建设可能造成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Ms=Ms1+Ms2–Mso=154.30+303.81-247.25=210.86(t)6.8.2预测结论及分析6.8.2.1预测结论根据测算,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施工活动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占压的土地面积为8.83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8.83hm2;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总量为210.86t。6.8.2.2综合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因不同施工区域施工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强度各异。预测表明,本工程可能导致的水土流失量主要产生于弃渣场,其次是临时施工区,弃渣流失量占总流失量的93.22%,因此对弃渣场的防治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关于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问题,在本方案设计中之所以对目前项目施工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了全面预测,一方面,预9-140
测结果可用于分析主体工程水保措施成效;另一方面,在于强调后续工作中要精心组织、妥善管护和使用堆存的土石,适时进行项目区绿化,进一步完善水保措施,否则,仍会发生一定的水土流失。另外、在此需要进一步强调水土保持方案的时间性,在总结过去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适时针对不同施工区域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保护并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6.8.3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预测(1)枢纽工程区泄冲闸宣泄洪水时具有大量地余能,易产生下游河床冲刷,产生水力侵蚀;溢流坝与消力池衔接,溢流坝坝体可能产生冲刷,产生水力侵蚀;副坝坝体为沙砾石坝,易发生渗流破坏,导致重力侵蚀;枢纽下游可能产生河岸冲刷,产生水力侵蚀。(2)临时占地及其它扰动区工程建设中,各类开挖产生的废弃物,如果随意堆放,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在遇到大雨和洪水的情况下,易造成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和安全产生危害。(3)临时道路临时道路修筑过程中,如不对边坡进行处理,遇到强降雨,则会冲毁道路,造成水土流失,影响交通安全;(4)弃渣场弃渣场在施工过程及永久堆放时,如不采取保护措施,渣体堆放不稳定可能导致重力侵蚀。6.8.4指导性意见从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可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压力管道、河漫滩弃渣场等的施工,将可能使一定的砂砾石直接进入河道,因此压力管道施工及弃渣场的防治是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综合分析前述预测的新增水土流失特点、数量及危害,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和指导性意见:(1)通过侵蚀预测,弃渣场的弃渣流失作为本方案中防治的重点,需进行重点设计、重点防治。料场的新增侵蚀量虽然占新增侵蚀量的份额小,但潜在的危害程度大,因此,也应做为重点进行防治。9-140
(2)本项目区处于西大河河谷左岸,工程开挖量大,渣场沟坡荒地,应该采取拦、挡、护等措施进行有效防护,以防止弃渣进入河道,增加西大河的泥沙来量,影响河道行洪能力。(3)项目区位于河谷平原区,土层较厚,植被较好,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比较容易,水土流失防治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对厂区管理区域为增加生活情趣,可以考虑换土绿化,但由于可选择的树草种不多,应以当地乡土树草种为宜,能活就行。(4)根据水电站项目的特点,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时段应在项目建设期,监测的内容主要是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的到位情况,水土保持防治工程的效果和水土流失量的变化等。6.9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6.9.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是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本《方案》设计总体目标是: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类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控制工程水土流失,有效的防治责任范围内的各类水土流失,达到地面侵蚀量显著减少,主体工程安全保障加强,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根据工程区所处位置、水系影响范围、水资源及防洪功能,以及甘肃省水土流失“三区”划分公告,该工程属于重点治理区,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为2级标准。考虑本工程和基准值的地区差异,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相关规定,对基准值做如下调整:(1)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85.1毫米,小于300毫米。其防治目标可根据有无灌溉条件及当地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确定。(2)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为200-500t/km2·a,属微度侵蚀为主的区域,因此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运行周期为1.0。本方案防治目标值见表6-15。表6-15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表防治指标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取标准时段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59-140
水土流失总治理度(%)*85——*95土壤流失控制比(%)0.50.7+0.1+0.30.61.2拦渣率(%)9095——9098林草植被恢复率(%)*95——*95林草覆盖率(%)*20——*32.436.9.2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6.9.2.1防治措施分区在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区地貌类型、工程总体布置、施工组织规划设计,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按照项目区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和治理的难易程度进行水土保持防治效果分区,将其划分为枢纽区、引水系统区、发电厂房区、临时道路区、辅助企业区、弃渣场区六个防治区。防治区面积共计9.89hm2。分区结果详见表6-16。表6-16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防治分区面积(hm2)范围地表形态水土流失特点枢纽区0.412进水闸等主体工程周围影响区。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水力侵蚀引水系统区2.703引水明渠、压力管道及两边影响区。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水力侵蚀发电厂房区(包括永久道路)2.153工程边坡、临时施工场地。地貌为河谷川地,地势平坦,侵蚀面积较小水力侵蚀临时道路区0.5施工道路及道路一侧3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床地形略有起伏,大部分已形成结皮水力侵蚀临建工程(辅助企业)区1.462施工营地、施工场地及周围3m范围以内。地貌为河床地形略有起伏,大部分已形成结皮水力侵蚀弃渣场区1.6弃渣堆放场及周围3m范围以内。地貌为荒地,地势平坦水力侵蚀合计8.836.9.2.2防治措施体系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等构成。工程措施主要是挡渣墙、排水沟、土地整治;植物措施包括植物绿化、种草等;临时措施为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排水沟、临时挡拦。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6-2。9-140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体系主体工程防治区临时施工区原有措施土地整治、自然恢复引水闸工程区全断面衬砌发电厂房工程区厂房工程厂区工程防洪堤工程生活管理区引水渠工程区全断面衬砌前池工程区全断面衬砌压力管道工程区全断面衬砌地面硬化厂区排水道路两侧排水沟厂区绿化、路基绿化临时覆压全断面衬砌地面硬化周围排水绿化美化临时工程区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图6-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总体布局体系框图6.9.3防治措施工程典型设计6.9.3.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设计枢纽、引水系统、发电厂房区本防治区以主体工程防护措施为主,在主体防护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要求。(1)清场过程中,加强工程场区周边植被保护,清场期间尽量避免雨季实施,对扰动区域进行清理,地表平整压实;(2)进水闸基础开挖,在导流围堰形成后进行,开挖的废渣及时运至弃渣场;(3)9-140
厂区边坡开挖前,清除不稳定岩体或危石,坡顶拦石设施先期修建,对开挖面采取的喷砼、锚杆、锚索等边坡防护措施,及时加以实施落实,保证防治措施的时效性,避免因防治措施施工进度滞后而增加水土流失;(4)围堰填筑料全部利用开挖料,进行综合利用,防冲设施钢筋石笼按照设计及时实施;(5)开挖、填筑过程中,散落于坡面的土石方及时清除,减少对周围地表植被的损坏,坡面零星弃渣清除到弃渣场内;严禁裸露边坡处于无防护状态,切实做到水土保持防护工程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步进行;(6)加强开挖边坡、施工场区岸坡、坝址下游影响河段等区域的调查观测,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趋势,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临时道路区结合公路性质等级、地形条件及主体工程防护措施,考虑到道路主体设计中,为保证边坡稳定、排水通畅和施工运输安全等,规划采取边坡防护、截排水等防护措施,其工程措施防护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则本防治区在此基础上,根据道路布置、施工方法和水土流失特点,并提出施工期的水土保持要求。(1)考虑到施工道路区地形坡度陡、地质条件复杂,且有冲积、洪积和崩塌体等分布。施工中对局部不稳定边坡采取削坡、拦挡等防护措施;(2)道路基本沿西大河一侧布设,开挖的废渣及时运至规划的弃渣场。抛洒于下坡面的浮渣,及时进行清除;(3)“三通一平”阶段的道路修建中,加强施工管理和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施工中严禁向河道、冲沟等弃渣场以外倾倒废渣;(4)主体工程设计的拦挡、护坡、排水等防护措施及时落实,严禁扰动地表长时间处于裸露无防护状态;(5)道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在征占地范围内,对开挖、填筑可能造成影响的施工影响区,及时采取防护措施。保证排水顺畅,排水设施出水口与天然沟道顺接,以避免对其下游的冲刷侵蚀;(6)对不稳定陡坎进行清坡处理,防止岩石滚落影响进库交通和施工安全;对施工道路在修筑过程中做到挖填平衡,控制开挖面,减少水土流失量。临建工程(辅助企业)区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要求:(1)施工设施场平过程中,依地势进行布置,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并尽量做到挖9-140
填平衡;(2)施工场地基本布置在缓坡上,采用台阶式布置,设置拦挡和排水设施;(3)场地平整前应先修建上游边坡的排水沟和拦挡措施;(4)严格控制施工开挖扰动范围,排水设施出口加强调查观测,保证排水通畅,若对下游产生侵蚀,及时采取防护措施。由于该区地形相对较缓,原有水土流失轻微,加之该场地土层较为薄,立地条件好,在工程管理设施建成后,依据水土保持要求对其整治后,进行植被恢复。整地时间选择前一年秋冬二季,第二年春秋二季中草,有利于容蓄雨雪,促进生土熟化。弃渣场区每级电站工程设计规划弃渣场2处,分别位于西大河左岸、发电厂房区附近,现为沟谷和荒坡地,总面积为1.6hm2,总弃渣量共3.89万m3。施工期弃渣场防护设计不考虑河道洪水对弃渣场的影响。(1)北总干渠一级水电站①1#弃渣场防治措施设计1#弃渣场位于枢纽左岸约100m处,属于西大河左岸坡地,弃渣场面积0.283hm2,设计弃渣量0.85万m3。堆渣体在坡脚设挡渣墙进行防护,挡渣墙型式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共长210m,平均10m设一条伸缩缝。堤背每隔3m设一泄水孔,孔径10cm,泄水孔高出地面线1m。②2#弃渣场防治措施位于发电厂房右下游1.0km的西大河左岸河滩地,弃渣场面积0.333hm2,设计弃渣量为1.0万m3。堆渣体在坡脚设挡渣墙进行防护,挡渣墙型式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共长400m,平均10m设一条伸缩缝。堤背每隔3m设一泄水孔,孔径10cm,泄水孔高出地面线1m。在渣顶面和渣场两侧沿堆渣边界线设排水沟,以拦截和排泄渣场周围坡面来水。排水沟均采用M10浆砌块石砌筑,梯形断面,边坡为1:1,浆砌石衬砌厚30cm,沟底比降J=0.01。排水沟底宽50cm,深40cm,能够满足过水能力,排水沟总长约500m。9-140
(2)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①1#弃渣场防治措施设计1#弃渣场位于枢纽右岸约100m处,属于西大河左岸坡地,弃渣场面积0.383hm2,设计弃渣量0.98万m3。堆渣体在坡脚设挡渣墙进行防护,挡渣墙型式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共长210m,平均10m设一条伸缩缝。堤背每隔3m设一泄水孔,孔径10cm,泄水孔高出地面线1m。②2#弃渣场防治措施位于发电厂房右下游1.0km的西大河左岸河滩地,弃渣场面积0.600hm2,设计弃渣量为1.80万m3。堆渣体在坡脚设挡渣墙进行防护,挡渣墙型式为重力式浆砌块石挡渣墙,挡渣墙共长400m,平均10m设一条伸缩缝。堤背每隔3m设一泄水孔,孔径10cm,泄水孔高出地面线1m。在渣顶面和渣场两侧沿堆渣边界线设排水沟,以拦截和排泄渣场周围坡面来水。排水沟均采用M10浆砌块石砌筑,梯形断面,边坡为1:1,浆砌石衬砌厚30cm,沟底比降J=0.01。排水沟底宽50cm,深40cm,能够满足过水能力,排水沟总长约500m。北总干水电站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及措施布置见图6-3。6.9.3.2水土保持植物措施设计植物措施典型设计(1)管理区绿化对生产、生活管理区其他空地在考虑水土保持防护的前提下,进行园林式绿化美化,结合不同的功能分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绿地的卫生防护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在生产办公区以建筑物为主体,充分利用空地,建植花坛、花台、草坪等,采用规则和自然式配置方式,配置落叶、常绿乔木、花灌木、花篱,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使绿化植物疏密相间、构成层次分明的园林化立体景观。拟选择乔木有旱柳、云杉、圆柏、龙爪槐,花灌木有紫丁香、榆叶梅、紫叶小檗、玫瑰等,草坪采用高羊茅、草地早熟禾、紫羊茅混播,混播比为3:5:2。管理区空地绿化面积0.2hm2,其中林地面积0.1hm2,草地面积0.1hm2。所用苗9-140
木规格及绿化措施数量见表6-17。表6-17植物措施苗木规格及数量统计表树(草)种苗木种类苗龄及种苗规格数量(株、kg)旱柳插条苗2年生Ⅰ-Ⅱ级苗,地径>2.0cm,苗高>250cm50小叶白蜡移植苗2年生Ⅰ级苗,地径>2.5cm,苗高>250cm45云杉移植苗6年生Ⅰ级苗,冠径>60cm,苗高>80cm,带土坨。40龙爪槐移植苗4年生Ⅰ级苗,地径>2.00cm,苗高>200cm45紫丁香移植苗3年生Ⅰ级苗,地径>2cm,苗高>100cm120榆叶梅移植苗3年生Ⅰ级苗,地径>2cm,苗高>100cm145玫瑰插条苗2年生Ⅰ级苗,地径>0.5cm,苗高>40cm200黄刺玫移植苗3年生Ⅰ级苗,地径>1.5cm,苗高>100cm120连翘移植苗2年生Ⅰ级苗,地径>1.5cm,苗高>80cm180紫叶小檗移植苗1年生Ⅰ级苗,冠径>0.5cm;苗高>20cm1000月季扦插苗2年生Ⅰ级苗240草地早熟禾种籽种籽要求新鲜饱满,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6高羊茅12紫羊茅12合计需苗2185株、草籽30kg(2)1#弃渣场绿化两级水电站1#弃渣场面积0.666hm2,其中可绿化面积0.3hm2,堆渣面进行平整后,覆土0.2m,进行绿化。根据立地条件,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种草,草种选择适宜北方生长的芨芨草和扁穗冰草等。表6-18植物措施苗木规格及数量统计表树(草)种苗木种类苗龄及种苗规格数量(株、kg)芨芨草种籽种籽要求新鲜饱满、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15扁穗冰草15合计需草籽30kg(3)2#弃渣场绿化两级水电站2#弃渣场面积0.933hm2,其中可绿化面积1.0hm2,堆渣面进行平整后,覆土0.2m,进行绿化。根据立地条件,采用撒播的方式进行种草,草种选择适宜北方生长的芨芨草和扁穗冰草等。另外,采用穴植方式,造林的密度:乔木的株距为2m,行距为4m,种植新疆杨1600株,柽柳插穗400支。表6-19植物措施苗木规格及数量统计表树(草)种苗木种类苗龄及种苗规格数量(株、kg)新疆杨插条苗2年生Ⅰ级苗,地径>2.2cm,苗高>300cm1600柽柳插穗选1年生健壮枝条,粗1-1.5cm,插穗长20-30cm400芨芨草309-140
种籽要求新鲜饱满、纯度95%以上,发芽率90%以上扁穗冰草35合计需苗1600株、插穗400支、需草籽65kg6.9.3.3水土保持临时措施设计临时防护措施的设计标准临时措施首先应考虑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和临时堆放的总体规划。临时措施中的临时排水沟设计标准根据10年一遇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43.42mm)确定。临时防护措施布局具体措施按防治分区布设如下:(1)施工营地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包括施工生产区和施工生活区。施工生产区为本期工程建设期间的设备组装、建筑材料的堆放及砼搅拌场地,大多工作在露天场地进行,扰动面大,易引起水土流失,为了防治扰动面的水土流失,在施工生产区布设临时排水沟200m,排水最终均排入西大河。(2)临时道路防治区临时道路施工时,在其两侧布设临时排水沟共500m,同时布设临时堆土防护2处,以防治施工期扰动过的地面和松散挖方发生新的水土流失。(3)弃渣场防治区弃渣场在堆石棱体坝基处理时,布设临时排水沟各50m,共100m,将临时雨水及汇水安全引向下游天然沟道。临时防护措施典型设计(1)临时堆土防护措施设计四周边坡为1:1.5,四周均采用填土的编织袋拦挡防护。按高1m、宽0.8m的规格进行防护。(2)临时排水沟设计设计标准根据10年一遇的24小时最大降雨量(43.42mm)确定。水力计算过程中,各参数的确定公式与运灰路排水沟的参数公式相同。经计算确定,临时排水沟的设计结果为:沟底宽0.4m,沟深0.4m,边坡为1:1。临时防护措施工程量各防治分区的临时措施数量统计见表6-20。表6-20临时防护措施工程量统计表9-140
防治分区工程名称单位数量生产、生活防治区临时排水沟m200道路防治区临时排水沟m500临时堆土防护处2弃渣场防治区临时排水沟m2006.10水土流失监测6.10.1监测点布设水土流失监测点的布设,依据项目区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的特点确定。根据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流失重点场所为施工区、弃渣场及砂石料场。所以本工程水土流失监测重点监测上述四个区域。其中施工场地监测水蚀,渣场、土地整治、植物生长状况。各建设区以巡查为主,拟采用一定数量的固定观测点进行观测,如对开挖坡面的监测、植被监测等。监测点布设详见表6-21。表6-21水土保持定位监测总体布设情况表监测区段监测类型监测方法监测内容监测年限年监测频率工程施工区原地貌水蚀断面法侵蚀量3年,10月底每年1次扰动地貌水蚀断面法侵蚀量3年,10月底每年1次临时交通道路区原地貌水蚀断面法侵蚀量3年,10月底每年1次扰动地貌水蚀断面法侵蚀量3年,10月底每年1次厂房及管理区防护前水蚀断面法侵蚀量3年,10月底每年1次防护后水蚀断面法侵蚀量5年,10月底每次降雨后植物生长情况标准样地调查高度、盖度、生长量5年植物生长旺季,每年1次弃渣场区防护前水蚀断面法侵蚀量5年每年1次防护后水蚀断面法侵蚀量5年每次降雨后植物生长情况标准样地调查高度、盖度、生长量5年植物生长旺季,每年1次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置详见图6-4。6.10.2监测方法及频次6.10.2.1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采用跟踪调查、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弃渣、弃土水蚀形成的浅蚀沟,采用断面监测渣场、弃土场水土流失量;对于弃土、弃渣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实施后水土流失量,利用在其下部的排水渠观测水土流失量。植被覆盖度监测: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进行监测。乔木林设置标准为50m×50m,9-140
灌木林为10m×10m,草地为5m×5m,标准地的数量不得少于3块。防护措施的效果及稳定性监测:采取巡视、观察法进行监测。6.10.2.2监测频次(1)施工建设期监测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建设期监测期为2年。建设期由业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水土保持监测单位进行监测。①主要建设扰动区域的土石方开挖填筑数量,以及正在实施的拦挡、排水等水保措施建设情况,每10天监测记录一次。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每1个月监测记录一次。③主体工程生产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等每1个月监测记录1次;④降水量、大风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每3个月监测记录一次。当遇到暴雨(30min降水量>10mm)、大风时及时加测。根据本区的气候特点,水蚀监测时间安排每年的5-10月,每次降雨后观测。(2)运行恢复期监测在水电站运行初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调查监测。工程措施监测年限为3年,每年2次,植物措施监测年限以人工植被建造后发挥效益实际情况确定,可适当延长2~3年,最后确定为5年,植物措施每年1次,在植物生长秋后进行监测。水蚀监测时间为3年,安排在每年的5~10月,每次降雨后观测。6.10.3监测设施及工作量(1)测纤、钢钎:测量开挖坡面在一定时间段内的流失厚度,从而测算坡面流失强度。(2)环刀、皮尺、钢卷尺:测算土壤容重、测量长度、高度等。根据项目区布局,设置的监测设施等情况,计划每年2名监测人员,监测时限为5年(建设期2年,自然恢复期3年)。6.10.4监测管理与制度6.10.4.1监测机构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1年11月319-140
日)规范要求,实施水土保持监测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资质证书。根据主体工程建设和水土流失的特点,建议委托有监测资质的单位承担。6.10.4.2监测制度(1)建设单位,要在项目开工前(含施工准备期),应向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们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在工程建设期间,应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上季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表》,同时提供大型或重要位置场地照片等影像资料;(3)工程建设中,因降雨、大风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的,应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4)报送的报告书和报告表要加盖建设单位及监测单位公章,并由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负责人签字;(5)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应于3个月内报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报告》。6.10.5监测成果要求每次监测结束后,需对监测结果和原始调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做出简要评价,编写监测阶段分析报告、数据记录册、附图附件等,及时将相关材料报送业主与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要根据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归档,并编制监测简报,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等,最后报送工程建设单位、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上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备案。(1)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该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包括项目建设概况、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监测工作实施概况。②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包括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取料监测结果:包括设计取料情况、取料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取料量监测结果:弃渣监测结果:包括设计弃渣情况、弃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弃渣量监测结果。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④土壤流失量分析:包括各阶段土壤流失量、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9-140
⑤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包括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⑥结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水土保持措施评价、存在问题及建议、综合结论。(2)有关监测表格,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表,并对成果整编成册。(3)有关监测图件:主要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工程建设前期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工程竣工后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等,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图。6.11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51.41万元,工程静态总投资43.08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5.32万元;植物措施投资3.56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3.93万元;独立费用为27.77万元;基本预备费为2.44万元。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为8.33万元。水土保持投资见表6-22。表6-22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总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植物措施费独立费用合计占一至四部分投资(%)第一部分:工程措施5.38275.382713.24一弃渣场工程4.58804.5880二场地平整、整治工程0.79470.7947第二部分:植物措施3.55753.55758.75一生活管理区 2.31972.3197二厂房周边0.11480.1148三弃渣场区 1.12301.12309-140
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3.93153.93159.67一临时防护工程3.75273.7527二其他临时工程0.17880.1788第四部分:独立费用27.770727.770468.34一建设管理费0.25740.2574二工程建设监理费6.006.00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6.006.0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10.0010.00五工程质量监督费0.130.13六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5.005.00七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服务费0.500.50第一至第四部分合计9.31423.557527.770440.6421100.00基本预备费6%2.4385静态总投资43.0806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8.33工程总投资51.41069-140
7、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7.1环境保护规划设计原则与目标7.1.1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原则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措施的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⑴环境保护措施规划目标与工程区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协调一致;⑵环境保护措施及实施要与工程设计及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密切结合,安全可靠、投资省、可操作性强;⑶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环境保护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竣工验收。7.1.2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目标环境保护措施规划设计目标除满足工程自身环境保护要求外,需达到以下目标:⑴施工期废水、噪声排放强度与排放量满足标准要求,保证工程区域环境功能;⑵对于人群健康、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原有水平以下;⑶保障工程影响区生态环境不受影响;⑷利用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措施,使防治范围内的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⑸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陆生生物及生态体系的影响,维护工程周边区域景观生态体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7.2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因引水渠、厂区、管理区的建设及施工营地的设置,将造成一定面积的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特别是工程永久占地,将导致占地区域土地利用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区域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影响。对此,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生态保护的规划目标如下:①维护工程影响地区生物多样性;②保护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保护施工区动植物资源;③恢复并改善工程影响区的景观生态体系;④增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意识;9-140
⑤各施工区在施工各阶段及工程竣工以后,与主体工程相对应的水土保护方案应实施到位,对施工迹地具备绿化条件的尽可能全部采取绿化措施;⑥合理规划工程渣场,规范弃渣堆放及回采流程,设置临时和永久措施,使弃渣防护率达到98%以上,保障工程建设和运行安全;⑦料场开采过程中采取适宜的临时性水保措施,开采完毕后进行土地平整,控制水土流失;⑧在施工道路和专项设施建设过程中,对开挖及回填段坡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水保措施。施工结束后,恢复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使各项水保措施完全发挥效益。7.2.1陆生动植物保护措施①在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②在施工期以公告、宣传标语等形式,教育施工人员,禁止施工人员捕食蛙类、蛇类、鸟类、兽类,以减轻施工对当地陆生动植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抑制鼠类的危害;③野生动物常常在傍晚及夜间活动和觅食。为了给野生动物提供安全的生境,施工中高噪声的爆破等作业应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④结合当地生态规划与工程水土保持要求,在工程竣工前对施工迹地与裸露开挖面进行绿化和植被恢复。7.2.2临时占地的恢复措施项目施工期后期,建设单位即可进行项目施工临时占地的恢复,包括对施工导流工程的恢复;项目建成后可对渣场及其他施工临时占地进行恢复。项目临时占地的恢复时段、点位、恢复措施及效果详见表7-1。项目区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见图7-1。9-140
表7-1项目临时占地的恢复要求及效果一览表恢复点位恢复时段恢复措施及要求恢复效果施工营地完建期根据现状占地类型,按照施工结束顺序,对3个施工营地3个加工厂进行恢复。首先是临时构筑物的拆除和清理,再进行场地平整,对需要进行绿化和恢复为草地的地表进行松土,然后进行绿化,绿化可采取撒播草种和栽植树木可行综合加工厂完建期渣场试运营期对弃渣场堆渣之前,对表面表土进行剥离集中堆存,弃渣完毕后,对表面进行平整,覆盖弃渣初期剥离的表土,并对渣场沿沟侧修挡渣墙,可对渣堆顶部撒播草种进行绿化效果良好厂房区试运营期进行临时建筑物的拆除和清理,并进行场地平整后进行绿化可行7.3污染型环境要素的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7.3.1施工期污染型环境要素的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人群健康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等。※水环境保护措施本工程施工废污水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工程施工中生产废水排放环节有:基坑开挖、坝体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砂石料加工以及施工机械冲洗等,该类废水主要的污染物为悬浮物,可能在施工期短时间内对坝下局部水域水质产生影响,须对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废水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另外,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也排放一定量的污水。由于排水量较小,可就地收集作为绿化及厂区道路喷洒用水,不会对地表水质产生影响。⑴混凝土搅和系统废水处理①废水概况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其特点是悬浮物和pH较高。悬浮物浓度为5000mg/L,pH值为8-9。②废水处理方案项目可研阶段未涉及废水处理设施,本次环评针对混凝土加工及冲洗废水水量少,废水排放不连续仅每台班冲洗一次,且悬浮物浓度较高的特点,建议采用间歇式自然沉淀的方式去除易沉淀的沙粒。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仅需定期清池。冲洗废水pH值偏高,但水量相对很小,暂不考虑pH中和措施,如施工期间有较大影响,临时投加中和剂即可。9-140
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间断排水,水量较小的特点,各个系统均采用统一形式和规模的方形沉淀处理池,冲洗废水排入池内静置沉淀,澄清液定时用于砼拌和系统的拌和用水,若仍有富余,可用于泼洒厂区地面。⑵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处理①废水概况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生产用水除部分消耗于生产过程中,其余大部分均变成废水排放。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水量及水质见表7-2。表7-2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特性表名称产生量(m3/d)悬浮物浓度(mg/L)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系统1455000②废水处理方案本次环评采用自然沉淀法处理项目砼骨料及砂石料加工系统的废水。从分析砂石加工废水特性可知,悬浮物含量虽高,但绝大部分为无机颗粒,沉降性能良好。该处理方法基建技术要求不高,运行操作简单,处理费用较低,管理维护方便,经处理后的上清液可继续回用。为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沉淀池的规模要求足够大。处理流程见图7-2。图7-2自然沉淀法处理流程图⑶生活污水处理①污水概况生活污水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生活用水和粪便的排放。9-140
②污水处理方案参照国内三峡工程施工区生活污水监测资料,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等。工程施工期高峰日作业人员约100人,按30L/人·天生活用水计,则高峰日生活用水量为3m3,由此高峰作业日生活污水产生量约2.4m3/d。经类比分析,生活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和SS,产生浓度分别为280mg/l、160mg/l和180mg/l。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生活营地区,对于施工人员洗漱废水在生活营地区修筑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道路降尘;施工人员排泄物因呈多工点排放,集中处理难度较大,采用修建临时旱厕进行堆肥处理。⑷修理系统含油废水处理①废水概况水电站机械车辆检修及冲洗过程中会排放含石油类的废水,含油浓度可达30~150mg/L。②废水处理方案针对机械车辆检修冲洗含油废水排放量少的特点,设置排水渠收集废水,经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处理后排放,选用间歇处理并定时投加絮凝剂的处理方式。其特点是构造简单,造价低,管理方便,仅需定期清池。废油应及时清理,并送往废油回收站回收利用。废水可用于泼洒施工场地。⑸基坑废水处理①废水概况工程基坑废水由降水、渗水等汇集而成,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②废水处理方案根据基坑排水水质、水量及基坑地势低洼等特点,对基坑水不需采取专门处理措施,充分利用围堰使基坑水中泥沙静沉淀2h后抽出回用于混凝土搅拌机砂石料的清洗即可。此处理措施经济有效,必要时添加絮凝剂,还可解决基坑废水含油问题。综上所属,项目施工期废水量较小,废水水质简单,将这些废水经过简单的沉淀处理后用于砂砾料的清洗和混凝土搅拌,其水质符合要求,由于项目砂砾料处理量较大,完全可以接纳施工废水量,因此废水经过处理后进行综合利用的途径是可行的。※大气环境保护措施9-140
工程施工作业中,骨料筛分、灰土拌和、基础开挖、道路修筑、车辆运输、机械燃油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燃油废气均会对环境空气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须针对各施工期、施工种类的污染来源、影响方式、范围、程度等的特点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⑴砂石骨料与混凝土系统粉尘削减与控制①施工工艺砂石骨料加工优先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可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人工粗骨料加工厂的砾石料粗碎采用闭路循环破碎后,再进入主筛分设施;水泥采用封闭式运输,减少粉尘传播途径。②降尘措施选用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使其排放的废气达到有关标准。对各加工系统附近采用洒水降尘的方法,结合水保措施在加工系统外围种植植物,以降低粉尘污染影响的程度。⑵开挖粉尘的消减与控制①施工工艺施工单位应选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机械和运输工具,以减少粉尘排放。②降尘措施在开挖集中产生粉尘的厂区,非雨日每天早、中、晚在工区来回洒水,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污染的影响时段,缩小污染范围。③施工人员防护施工过程中受大气污染影响严重的为施工人员,应着重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如佩带防尘口罩、面罩等。⑶交通粉尘消减与控制场内交通干道尽量采用硬化路面。与土、碎石路面相比,硬化路面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较小,交通粉尘污染较轻微。此外还应采取如下措施:①对道路进行定期养护、维护、清扫,保持道路运行正常;②结合水保措施,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降低粉尘污染;③运输车辆一律配备遮盖篷布,从源头减少粉尘产生量;9-140
④车辆限速行驶,减小沿途对环境的影响;⑤无雨日进行场地洒水,减少扬尘。⑷燃油废气的消减与控制施工期间,交通车辆多为柴油燃料的大型运输车辆,尾气排放量与污染物含量相对较高,在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条件下,除选用先进设备、车辆外,并应及时对设备、车辆进行保养,使其处于优异的工作状态,以此减小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必要时还应安装尾气净化器,降低废气污染程度。※声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将投入较多的大、中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有推土机、凿岩机、挖掘机、装卸机、筛分机、钻机、运输车辆等。这些设备是建设期的主要噪声源,其声功率级介于85~110dB(A),须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等相关要求对施工机械进行管理,降低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及人员的影响。⑴规划目标声环境保护以保证敏感区和施工生活区的噪声值达到相关标准为控制目标。⑵环保措施①噪声源控制※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振动较大的机械设备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避免夜间爆破;※为防止交通运输造成的人为噪声污染,夜间应减少施工车流量,在施工生活区出口等车流量较高的交叉路口设立标志牌,限制工区内车辆时速在20km以内。②传播途径的控制※空压机等噪声值较高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室内或有屏蔽的范围内作业;※人工粗骨料加工厂的破碎机、筛分设施、空压机、制冷压缩机等较大噪声源设临时土质隔声墙;※结合水保措施,场内公路两侧采用植物措施以减少噪声影响范围。9-140
③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高噪声环境的施工人员应佩带防噪声耳塞、耳罩或防噪声头盔。※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⑴工程弃渣处理工程施工弃渣主要来自枢纽、引水系统、厂房区土石开挖,多属碎土砂石。弃渣量全部送至规划的弃渣场堆置。弃渣场须满足水保及环境要求,并对弃渣场进行围护,项目弃渣堆置应严格按照前面的要求进行。⑵生活垃圾处理工程高峰期施工人员100人,施工中高峰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50kg。生活垃圾全部集中收集后送往永昌县生活垃圾处置场合理处置,不得随意丢弃让其流入施工场地外的水域或陆域,避免对工程区地表水及其他环境产生影响。暂不运输堆放的垃圾,必要时须喷洒杀虫消毒药水,防治病毒虫害滋生。7.3.2运行期污染环境因素的防治措施⑴水环境保护措施本水电站运行后排放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厂区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按每个电站编制定员24人算,电站区生活最大用水量约1.92m3/d(约700.8m3/a)。据此,生活污水排放量约1.54m3/d(562.1m3/a)。类比生活污水水质,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其浓度分别为350mg/l、200mg/l、260mg/l。两个电站的生活污水将分别通过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水质CODcr、BOD5、SS浓度分别为40mg/l、8mg/l、10mg/l,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绿化水质标准后用作厂区及周围区域林草地绿化和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外排。项目安装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采用LHC系列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5m3/d,该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生物处理工艺,集去除BOD5、CODcr、SS、NH3-N于一身,具有技术性能稳定可靠,处理效果好,投资省,占地少,维护方便等优点。⑴工艺特点LHC型系列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埋设于地表以下,设备上面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其他用地,不需要建房及采暖、保温。本项目处理设备使用不锈钢结构9-140
制作,并进行防腐处理。 本项目废水采用推流式三级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处理效果优于完全混合式或二级串联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触氧化池。并比活性污泥池体积小,对水质的适应性强,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设备反应池采用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其填料的体积负荷比较低,微生物处于自身氧化阶断,产泥量少,仅需三个月(90天)以上排一次泥(用粪车抽吸或脱水成泥饼外运)。 整个设备处理系统配有全自动电气控制系统和设备故障报警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平时一般不需要专人管理,只需适时地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⑵工艺流程及技术参数本项目污水处理工艺见图7-3。图7-3项目污水处理工艺图本项目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参数见表7-3。9-140
表7-3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技术参数表名称型号LHC-5处理量(m3/d)5风机型号L32LD功率(KW)1.6水泵型号ASl6-2CB功率(KW)16进水(出水)BOD5(mg/L)250(19)COD(mg/L)350(65)SS(mg/L)200(50)NH3-N(mg/L)30(13)设备重量约(T)5本项目污水经地埋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浓度,用作厂区及周围区域林草地绿化和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外排。⑵大气环境保护措施电站投入运营后,冬季供暖采用清洁的电暖设备供暖,因而无废气排出,不需要设置环保设施。⑶声环境保护措施电站正式运行后,产生噪声的设备主要为发电机等,噪声源强介于65~103dB(A)。采取的措施有,设备全部布置于室内,设置隔音门窗,采用消声减振措施,噪声经阻隔及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要求。⑷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⑴生活垃圾在两个生活管理区配备垃圾桶,共配备8个生活垃圾桶,办公、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由建设单位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⑵变压器漏油及油抹布每个电站变压器事故状态下废油产生来量约为0.7t(事故油池容积5m3),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该类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8);9-140
发电机组在初装、调试及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清洗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产生量约12kg/a,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这类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8)。上述固废要求应存储至于10m3危废暂存间内(两个电站共建设1座危废暂存间),并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置,并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处置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⑶危险废物临时贮存要求1)危险废物贮存容器①应当使用符合标准的容器盛装危险废物。②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及材质要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③装载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完好无损。④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⑤液体危险废物可注入开孔直径不超过70毫米并有放气孔的桶中。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运行与管理①从事危险废物贮存的单位,必须得到有资质单位出具的该危险废物样品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报告,认定可以贮存后,方可接收。②危险废物贮存前应进行检验,确保同预定接收的危险废物一致,并登记注册。③不得接收未粘贴符合规定的标签或标签没按规定填写的危险废物。④盛装在容器内的同类危险废物可以堆叠存放。⑤每个堆间应留有搬运通道。⑥不得将不相容的废物混合或合并存放。⑦危险废物产生者和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经营者均须作好危险废物情况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危险废物的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取后应继续保留三年。⑧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包装容器及贮存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7.4人群健康保护措施⑴环境卫生清理9-140
在施工营地定期灭杀老鼠、蚊子、苍蝇、蟑螂等有害动物,保障人员的生活环境卫生清洁。⑵环境卫生及食品卫生管理加强对营地饮用水源、餐饮场所、垃圾堆放点、厕所等处的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卫生检查。除日常清理外,每月至少集中清理2次,生活垃圾妥善管理。从事餐饮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并定期进行体检,有传染病者要撤离其岗位。工程各承包商应定期对饮用水源进行监测,以保证饮用水水质良好;施工人员集中居住地应设化粪池,并定期清理。要成立专门的清洁队伍,负责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的清扫工作。公共卫生设施应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⑶卫生防疫措施①建档及疫情普查为预防施工区传染病的流行,应接受当地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各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健康人员才能进入施工区作业。调查和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传染病史、来自的地区等。普查项目为:肺结核、传染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痢疾,外来施工人员还应检查来源地传染病等。调查和建档人数按施工高峰期100人计。②疫情抽查及预防计划在施工期内,根据疫情普查情况定期进行疫情抽样检疫。疫情抽查的内容主要为当地易发的肝炎、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以及其它疫情普查中常见的传染病,发现病情及时进行治疗。为有效预防现场流行疾病,提高施工人员的抗病能力,定期对施工人群采取预防性服药、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③疫情监控和应急措施各施工单位应明确卫生防疫责任人,按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疫情管理制度及报送制度进行管理,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监督。施工期应设立疫情监控站,随时备用痢疾、肝炎、肺结核等常见传染病的处理药品和器材。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对传染源采取治疗、隔离、观察等措施,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并及时上报卫生防疫主管部门。9-140
7.5工程占用生态保护、恢复及补偿方案⑴生态保护及恢复对工程建设占用林地情况,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实行占一补一、占补平衡,确保林地面积不减少。在工程项目全面完成后,及时进行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项目区恢复以当地乡土草种为主;整地以全面整地方式为主,必要时采取调运客土和土壤改良等辅助措施,全面改善种草立地条件。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的营造林技术标准,科学规划设计,严把种苗、种植、抚育管护等各环节,加强检查验收,确保植被恢复工程高质量全面完成。⑵生态破坏补偿方案①恢复、补偿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占用林地单位应当向有关单位缴纳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森林植被恢复费和安置补助费。林地补偿费:根据《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第十五条第一款“占用宜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助标准的50%支付”、第三款“占用防护、特种用途林的林地补偿费,按当地耕地补助标准的70%支付”的规定执行。林木补偿费:根据《甘肃省实施森林法办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补偿标准执行。森林植被恢复费:根据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2〕73号)第二章第六条第三款的规定执行。安置补助费:工程建设没有造成林区人员富余,不需对人员进行安置,因此不交纳此项费用。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投资全部纳入水电站工程建设投资。②管理费在电站施工建设期和运营期,为满足林区保护管理工作需要,应增加保护和监测人员3人。根据林业局保护监测人员年基本费用及管理费标准每年新增保护管理费。该项费用建议由水电站工程业主单位承担,并列入水电站年度管理费用。9-140
7.6环保投资7.6.1编制原则⑴水土保持作为工程环境保护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概算依据、价格水平与主体工程一致;⑵枢纽本身具有的环境保护功能的工程投资的费用列入枢纽工程概算,本概算、不再重复计列;⑶植物工程概算参照园林定额计算,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计算;⑷建筑工程基础单价包括人工、主要材料及建筑工程单价,与主体工程一致;⑸实施管理费、技术培训费、监理费和基本预备费等项目采用投资×费率的方法计算。7.6.2编制依据⑴《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征求意见稿)(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4年12月)⑵甘肃省水利厅甘水规发[1992]15号文颁发关于《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的通知;⑶甘肃省水利厅甘水规发[1995]19号文颁发关于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补充规定的通知;⑷甘肃省水利厅甘水规发[1998]11号文颁发关于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标准》中有关条款修改调整意见的通知;⑸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文“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⑹《甘肃省环保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甘肃省物价委员会、财政厅(1992)价费字98号)。7.6.3费用构成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和拟建水电站的实际情况,本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按照水环境保护工程费用、大气环境保护费用、声环境保护措施、固体废物处置工程费用、生态保护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和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监测等几个方面进行估算,并预留不可估算的费用。由于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已计入水土保持方案中,本次环评不在重复进行估算。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保投资估算见表7-4。9-140
表7-4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保护工程总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数量费用(万元)备注一水环境保护工程44.51施工生产废水处理14.5⑴砂石料加工废水1套3.5⑵混凝土拌和冲洗废水1套3.0⑶油水分离器1套5.0成套含油废水处理设施2施工期生活污水防渗旱厕2座1.53运营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套15.0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5m3/d)二大气环境保护费用25.01台洒水车三声环境保护措施2.0高噪声作业人员保护四固废工程37.01变压器事故油池2座5.05m32危废暂存间1座4.010m33垃圾车购置及垃圾清运1套27.04垃圾桶购置8个1.0五生态保护措施66.01临时占地、弃渣场生态恢复66.0六施工期环境监理30.01.5年七监测工程36.81施工期环境监测24.5⑴水环境监测14①地表水水质监测5期5.0设2个监测断面,每年2期②生产废水监测3次4.5设3个监测点,每年1次③生活污水监测3次4.5设3个监测点,每年1次⑵大气及声环境监测5.5①大气监测4.0设4个监测点,每年1次②噪声监测1.5设4个监测点,每年1次⑶生态监测5.02运行初期监测项目12.3⑴水质监测12.3合计241.3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241.3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9%。包括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固废处置和生态防护五方面的投资。9-140
8、环境风险分析8.1风险源分析项目实施风险源分析见表8-1。表8-1环境风险源分析表工程时段主要工程环节风险源风险成因潜存风险施工期基础、道路铺设、施工区及辅助设施的建设,弃石方的处置开挖、弃土石方改变原地貌,破坏生态植被水土流失生态破坏营运期引水发电发电机漏油发电机润滑油泄露进入水体,污染水环境环境污染8.2施工期风险分析8.2.1渣场风险分析尽管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环节都存在水土流失的现象,但经过分析,其风险主要来自渣场。渣场若管理措施不当,也会使临时弃渣及泥土流入河流,造成水土流失和江水污染。预防以上事故发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进行渣场护墙的堆砌;二是加强护墙的监护与管理,杜绝事故发生。8.2.2火灾风险工程施工期,由于施工机械、燃油、电器的增多以及施工人员增多,增加了火灾风险,若不加强施工人员的日常用火管理,将会对工程区内的植被造成潜在的威胁。根据施工规划,施工期在施工区内建立防火及火警警报系统,作好吸烟和生活用火等火源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防火宣传教育,确保施工期工程区内林地资源的安全。严格执行林地防火期禁止进入的规定。8.3运行期风险分析项目运营期水环境风险主要是厂区油库泄露产生对河流水质产生污染。水电站用油主要用于发电机各种轴承、调速系统、蝶阀操作油压装置,且运行油的需求量大。水电站建成运行后,发电机润滑油9-140
泄露会污染水环境,油泄漏问题是环境风险之一。为避免油泄漏问题出现,应严格按照设计进行设备选型与施工,并采取一定的消防安全措施,如安装规定数量的灭火器,设置安全出口等。项目运营期用油单位全部位于发电厂房,设置在远离河道一侧,采取油桶地下储存方式布置,可以防止火灾;地下油桶置于防渗水泥筑成的储存间内,防止卸油、取油过程发生泄漏。8.4风险防范措施8.4.1施工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⑴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⑵建立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施工检验人员的水平,加强检验技术手段;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发现缺陷及时正确修补并做好记录;⑷选择有丰富经验的单位进行施工,并有优秀的第三方对其施工质量进行强有力的监督,减少施工误操作。8.4.2运行阶段的事故防范措施⑴油桶采取地下储油间储存,储存间采用防渗水泥构筑;⑵洪水期应特别关注西大河河道和其它季节性流水沟道的排水畅通;⑶制订应急操作规程,在规程中应说明电站事故时应采取的操作步骤,规定检修进度,限制事故的影响,另外还应说明与操作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⑷操作人员每周应进行安全学习,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识别事故发生前的异常状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8.5小结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项目建设期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9-140
9、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路,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施工期和运营期必须把环境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并落实到企业中的各个层次,分解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与生产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工程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控计划包括:·工程环境管理的框架结构·环境方针·工程环境管理方案·环境监测与管理·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与改进9.1工程环境管理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管理的框架结构设计应体现污染预防和持续改进的思想。即规划出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在实施阶段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上工作原则;检查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实施与实现过程不会偏离原有目标与原则,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持续改进和提高。9.2工程的环境方针为了保护工程区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减少对植被的干扰,可通过以下途径减少其施工、运营中的环境影响。·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遵守所有适用于工程施工和生产运营的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实施污染预防,减少废物的产生,以对环境负责的方式处置任何剩余废弃物;·积极开展并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采用对环境尽可能友好的施工及生产工艺;·确保业务合作伙伴对环境问题同类关注;9-140
·实施日常的环境监测和审核,确保员工遵循已经建立的程序,持续改善其环境绩效。使工程施工、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最高管理者负责实施基于这些方针的行动方案。9.3环境管理方案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水、气、声、渣等的排放要求,确保环境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必须严格按照清洁生产原则进行生产与管理。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员是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者,体系的成功实施,取决于公司管理人员整体的工作效能。9.3.1环境管理机构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是电站的最高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位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主管环境保护工作。设置环保管理科室,负责施工期、运营期的环境管理;设置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施工、运营期“三废”排放的监控和环保设施的运转状况。9.3.2管理职责⑴最高管理者的职责根据国家、省及地方各项环保政策、法规、标准制定环境方针;明确规定管理者代表的作用,职责和权限;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包括人力、财力、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支持。⑵管理者代表在环境管理事务中代表最高管理者行使职权,监督环境管理体系的运作。其主要职责是:①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制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细则,并组织实施,监督执行。②负责该项目施工、运营期“三废”排放及噪声监测,掌握施工、运营期不同污染源“三废”排放动态,并编制环境监测报告等。③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期、运营期“三废”排放控制指标、环保治理设施运行考核指标,组织落实实施,定期进行考核。⑶全体员工职责9-140
全体员工应以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和方式从事自已的工作,并在各自的岗位上承担有关的环境责任。9.4环境监控计划9.4.1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监控⑴环境监测工作组织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施工期间,在渠首、发电厂房区及渠道土石方开挖、混凝土加工与浇筑以及房屋建设等施工作业,将产生大量生产废水、弃渣、粉尘和废气。工程施工单位应本着对环境负责的态度开展建设活动,履行保护环境的职责。工程承建单位应任命一位副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主管环境保护工作设置环保管理科室,负责工程施工期环境管理。⑵监控计划环境监测可委托当地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机构,负责施工现场“三废”排放的监控和环保处理设施运转状况的监控。结合工程施工期污染源和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污染物排放特点和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确监测点位设置及技术要求。对作业场所的控制监测可视当地具体情况,按当地环保部门要求而定。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见表9-1。9.4.3营运期环境管理与监控⑴监测组织针对本工程环境污染特点,运行期可不必自设环境监测机构,需要进行的环境监测任务可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应采用国家规定的标准监测方法,并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上报监测结果。⑵监测计划根据工程运行期的环境污染特点,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对电站水质及生态的定期监测,具体见表9-2。9-140
9-140
表9-1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监测计划要求一览表时段对象监测点(线路)监测因子监测时段和频率监测方法备注施工期水质地表水渠首上游、尾水渠下游500mPH、SS、CODcr、BOD5地表水:施工期1次;每次监测连续采样3天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法执行;地表水按《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执行;饮用水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方法执行;生产废水与生活污水参照上述方法执行。施工饮用水取自附近村庄;生产用水取自北总干渠。生产废水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排放口PH、SS、废水流量施工期第2年每季各1次;每次监测连续采样3天混凝体拌和站废水排放口饮用水施工生活区饮用水源水温、PH、嗅味、浊度、DO、COD、BOD5、氨氮、亚硝酸盐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10个项目饮用水:施工前期监测1次,连续采样3天大气污染源施工生活区TSP土石开挖高峰期(施工期第二年)每月监测一次;每次连续测5~6天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规定执行。渠首厂址粗骨料加工厂固废污染源渠首、厂址施工生活区垃圾施工期第二年,每年一次按《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方法执行。声施工区渠首、厂区施工工区共2个监测点噪声强度施工期监测1次;每天监测4次,昼间2次,夜间2次积分式噪声测量仪9-140
污染源砂石骨料加工厂距离10m、20m、50m、100m处;厂区内交通干道选择3个代表性监测点,分别距公路5m、10m、20m处选择砂石骨料加工系统正常工作时间,分不同时段监测;交通干道每两月监测1次敏感点厂址施工生活区设1个监测点施工高峰期每月监测1次;每天测4次,昼夜各2次生态陆生动植物沿工程区设置1条固定调查线路,随机按每200m选取一个样点监测并记录野生动物痕迹的地点、数量、所在植被类型和周围所有动物或人为活动情况;调查优势草种、植被类型及覆盖度施工期调查1次按生物调查有关规定进行调查监测水土流失渣场降雨量、降雨强度工程施工第1年11月(雨季前)、第2年8月(雨季)、11月(雨季后)收集当地水文站资料坡度a仪器测量堆高H以皮尺测量渣场坡面长度L,计算H=L×sina体积地形测量法弃渣流失量体积测算法水土保持措施效果巡查目测9-140
林草生长状况参见相关林业标准9-140
表9-2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运行期监测计划要求一览表对象监测点(路线)监测因子监测时段和频率监测方法水质流量渠首上游以及电站尾水下游断面流量、水温、PH、SS、DO、CODcr、BOD5、非离子氨、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总磷、挥发酚、氰化物、砷、汞、六价铬、氟化物、石油类、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20个参数。每年监测1次,每次连续采样2天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选配的方法和《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的规定执行生态陆生动物与植物设置1条调查线路,按每200m随机选取样点监测并记录野生动物痕迹的地点、数量、所在植被类型和周围所有动物或人为活动情况;调查优势树草种、植被类型及覆盖度运行后第3年方法同施工期水土流失渣场降雨量、降雨强度坡度a堆高H体积弃渣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效果林草生长状况为了跟踪本工程实施后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效果及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在监测污染物排放强度的同时,应切实做好生态监测,恢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9.5施工期环境监理根据甘肃省环保厅2012年4月颁发的《甘肃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为全面控制和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影响,确保“三同时”制度以及环境影响报告表有关环保措施的落实,本项目的建设应在环境监理的监督下实施。⑴监理目的在电站施工期间,应根据环境保护设计要求,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效果,及时处理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⑵监理内容遵循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监督承包商落实与建设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中有关环保条款。主要职责为:①编制环境监理计划,拟定环境监理工程和内容;②对承包商进行监理,防止和减轻施工作业引起的环境污染;③全面监督和检查各施工单位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及时处理和9-140
解决临时出现的环境污染事件;④全面检查施工单位负责的渣场、施工迹地的处理、恢复情况,主要包括边坡稳定、迹地恢复和绿化以及绿化率等;⑤负责落实环境监测的实施,审核有关环境报表,根据水质、大气、噪声等监测结果,对电站施工及管理提出要求,尽量减少工程施工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⑥在日常工作中作好监理记录及监理报告,参与竣工验收;⑦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程的重点监理。具体监理内容见表9-3。⑶环境监理机构环境监理机构由工程业主单位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中招标确定。环境监理机构由工程业主单位在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中招标确定。为将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保证施工营地、施工料场、施工便道及电站工程设备安装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环境监理单位以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的现场监理方式,以工程中的环保措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步,是否按设计要求施工为监理原则,负责监督各项环保落实情况。⑷监理职责环境监理人员的职责主要是根据建设项目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招投标文件、环境监理方案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对环境保护的要求,规范项目的施工过程和管理,指导建设单位、承包方等落实各项环保措施,并负责管理各种相关文件、文档的收集、存档、备案和上报,为顺利进行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奠定良好基础。⑸监理费用本项目计划工期为24个月,试运行期3个月。参照工程建设监理收费标准及市场监理费计收水平,该工程环境监理费用为30万元。9-140
表9-3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施工期环境监理指南监理对象监理内容渠首段1.严格保护开挖界以外的植被。2.防护工程植被措施应随着渠首形成而开始施工,绿化面积应高于原植被覆盖度。3.对不得已损坏开挖界以外的植被,应随防护工程植被措施一并完成。4.主体工程完成时,同时应完成坡面防护工程、挡墙工程、冲刷防护工程等水土保持措施,路基两侧及站场的裸露地进行绿化。5.发现渠首施工可能对地表径流产生较大影响,并可能影响到水质时应及时向环保监理人员报告。引水渠道、厂房1.挖方尽量用作低凹地段的垫方,并尽量用于道路和防洪堤的修筑。弃方应及时清运直指定弃渣场处置,并作好弃渣场的防护措施。2.弃渣应严禁在沟道河谷堆弃,并按设计要求建有水土流失挡护工程。3.工程施工扬尘应按环保要求喷水降尘或经除尘设备处理。施工便道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并注意植被恢复。汽车及其运输通道1.充分考虑临时工程与永久工程的结合。2.物料运输施工便道根据施工季节采取适当的撒水抑制扬尘措施。3.渣、土等散装物装载应拍平压实,不准超载,减少遗洒。4.注意运输过程对施工便道的遵守,不得随意下道。1.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2.以现场检查为主辅以必要的检测。绿化检查站区绿化是否随工程完工而绿化完成。施工营地一、污染源控制1.生活污水处理方式及去向,是否达到排放标准。2.固体废物处置方式及去向,是否集中收集运往指定地点。3.油品管理处置;4.物料堆放。二、施工营地环境管理制度检查1.施工人员环境保护宣传教育;2.遵守禁猎禁采情况;3.施工营地内外植被保护情况;4.施工营地环保记录检查。三、施工营地植被恢复检查1.施工临时占地植被保护与恢复。2.营地撤消后,按环保要求清理临时建筑,恢复植被情况。1.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2.以现场检查为主辅以必要的检测。3.废水抽检、废物收集和去向调查、植被恢复调查、营地环保记录抽查。弃渣场1.是否按设计要求在规定的场地、位置、面积堆放,不得任意扩大或改变位置2.不得随意增加弃渣场,确需增加的,需申报设计变更3.施工前是否按要求将表皮植被按规定厚度、规定方法、规定工序移走并集中妥善保存4.弃土场是否按设计要求加设了防护、挡护工程5.是否造成了水土流失6.是否按设计规定将表层土恢复覆盖,植被是否恢复,是否严格按照植被保护工序进行7.弃土弃渣不得随意丢弃于河道或河滩,尽量作填方或选择合适场地进行坡脚砌筑后堆放8.是否对原始自然风貌及自然景观造成了影响污水污水处理监督是否按设计、环评报告及批复意见施工,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竣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后水质是否达到排放标准要求。定期检查监督污水处理工程能按期竣工,对没有按时施工及出水水质不达标的工点的不定期重点检查。固体废物垃圾收集装置1.施工后场地应及时清理,将杂物垃圾集中收集,不得进入河道。2.检查是否建有垃圾收集容器,是否按要求清运及措施落实情况。竣工前检查一次,并督促实施。11-157
9.6环境绿化计划根据项目区自然状况及各绿化部位的具体立地条件,结合水电站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护要求,按“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经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恢复和重建植被,改善景观,减少水土流失。绿化主要布设在道路防治区、生活防治区、临时施工场地防治区、渣场防治区和料场防治区。对于原为草地的各类临时用地,在施工结束后,在土地整治的基础上回填种植土,选用可以改良土壤的水土保持草种,恢复为草地。9.7环境管理与机构设置9.7.1环境管理环境监测是手段,其真正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环境管理。根据监测指标,环境管理人员可以从工艺调整、设备运行、生产安排等多方面进行管理,以保证在不影响生产的条件下,获得更大的环境效益,管理内容包括:⑴建设单位在基建期必须委托第三方环境监理单位对项目施工建设进行监督,制定详细的监理方案,并进行监理数据统计结果分析,对施工期环境影响进行公众调查,将调查结果与监理成果一并保留作为项目竣工验收依据,确保项目施工期噪声等污染因子基建期的达标排放,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态破坏等环境影响;⑵根据废气污染物监测情况,加强管理,保证废气污染物达标排放;⑶根据水质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废水处理措施及方案,保证水质达标,并全部回用;⑷根据环保要求,向生产部门提供合理化建议;⑸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章程,使环境管理规范化、程序化、合理化;⑹严禁人员及车辆随意开辟便道,尽量降低人为因素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9.7.2机构设置⑴空气、水质、噪声监测:由金昌市环境监测站承担。所需仪器主要包括:精密天平、托盘天平、冰箱、干燥箱、电热炉、噪声计、微机等仪器设备。⑵人员配置:环境保护监测部门负责污染设施运行与管理、环境监测,人员编制1~2人。11-157
9.8环境管理体系的评审与改进为了保持环境管理体系的适用、有效和持续改进,从而保证有步骤、有计划地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管理者应制定环境管理评审计划,按规定时间对其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环境管理体系评审应包括:·目标和指标是否反应环境方针,是否全面反应该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大环境因素,是否可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规、标准等;·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及其原因;·人员、资金、资源是否有充足保证等。9.9环保“三同时”验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指建设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依据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或调查结果,并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考核建设项目是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管理方式。本工程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见表9-4。表9-4环保“三同时”验收项目一览表时段序号验收项目处理设施验收要求施工期1施工期环境监理/监理报告2施工期生态恢复施工临时占地、渣场的恢复、占地补偿等满足恢复要求,草地进行补偿,渣场恢复为草地3施工期废水处理施工废水沉淀池、隧洞涌水沉淀池、废水全部回用4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运往永昌县生活垃圾处置场施工弃渣全部进入渣场合理处置满足(GB16889-1997)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储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5噪声隔声、建筑等措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要求运营期3运营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一体化处理装置达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浓度准用于厂区及周边绿化4噪声治理(厂房)安装隔音门窗、设置专门的隔音间、安装消声器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1990)中2类标准要求5生活垃圾处置洒水车、垃圾清运车及垃圾收集桶等满足(GB16889-1997)要求危废处置变压器事故油池2座,容积为5m3;10m2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6厂区绿化绿化面积达到设计要求11-157
11-157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0.1环保投资与水保投资工程环保投资和水保投资分别见表7-4和表6-22。其中环保投资总计241.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9%。包括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固废处置和生态防护五方面的投资;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51.4万元,包括工程措施投资、植物措施投资、施工临时工程投资、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和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六部分。10.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0.2.1环境效益分析从保护工程建设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本工程的环境效益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构成。其中,经济效益为工程的发电效益;社会效益为本工程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贡献;生态效益包括本工程替代燃煤和替代工程所需的环境保护投资。⑴发电效益本工程总装机7.6MW,多年平均发电量2004×104KWh,可代替火电装机2.18MW,替代电量862.3万kwh,投入运行后,可为电网节约标煤2.9万t。经财务分析计算,本工程具有容量效益显著、建设工期短、投资省、单位千瓦投资低,经济技术指标优势,具有较强的财务竞争、盈利能力与经济抗风险能力。⑵社会效益水电站工程建成后,对缓解金昌市的用电紧张状况及区域经济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按照等效原则,同等电量的水、火电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值无本质差异,不予计算。仅就工程兴建对当地社会经济的直接效益进行分析计算。由于施工期大量施工人员的生活需求将主要由当地农产品及服务满足,通过市场调查,以施工人员每人每月消费200元计,施工期间,可使当地消费额增加270万元。⑶生态效益①水力发电替代火电的生态效益本工程属水力发电项目,多年平均发电量2004×104KWh,可改善系统水、火电运行工况,减少系统年耗煤2.9万t,若按标煤煤价280元/t计,共节约资金812万11-157
元。同时工程兴建避免了火电厂运行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及大气污染等问题,可减少燃煤烟尘349.3t/a,SO2排放量140.7t/a,减少CO2排放量90804.8t当量/a,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非再生能源的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污染,具有较大的环境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②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带来的生态效益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产生水土流失,不治理必然会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修建浆砌石拦渣墙、浆砌石护坡、截排水沟等,堆渣结束后安排覆土还田与植被恢复措施,料场在开采前首先作好周边截洪排水措施,料场开采结束后进行适当的场地整治。场内道路施工主要在完善工程防护与截排水措施的基础上,对土质挖填方路段进行植物防护。工程施工附属企业、办公生活区采取施工迹地的植被恢复措施,使工程建设期新增的水土流失量得到明显控制,使防治责任范围内原有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的治理,大大提高了防治区的蓄水保土能力,有效遏制立地条件的恶化趋势,减少土壤中的氮、磷等有机质的流失。10.2.2环境影响损失采用“恢复费用法”,以减免不利环境影响或达到恢复、补偿效果所需费用进行计算。根据本工程建设及区域环境特点,在进行了多方案的比选的基础上,提出了各项环保措施的推荐方案及相应的费用概算。10.2.3环境影响损益分析综上所述,本工程可货币化的环境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因此,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具有较为优越的环境经济指标。本工程的环保措施实施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因环境损失而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因此,本工程在环境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11-157
11、公众参与11.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一项工程的建设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邻近地区公众的利益,公众出自各自的利益关系,会对该项工程持不同的态度和观点,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就是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进行公众的调查和专家咨询活动,旨在了解社会各界及公众对该项工程的态度,观点和建议,避免片面性给工作带来的困难和麻烦,这一活动实际上是社会群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举措。11.2方法、原则和工作程序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众参与,采取工程区当地公示、登报邀请公众参与,发放调查表格等形式,征询各有关单位、群众,环境专家和政府有关部门对该工程的意见和建议。调查表格发放的对象以代表性和随机性相结合为原则。所谓代表性是指被调查对象是来自工、农、商、学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性还要求调查对象必须包括生活在本工程区范围内,尤其是那些被征地的农牧民。随机性是指被调查对象的选择应具有统计学上的随机抽样的特点,在已确定样本类型的人群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被调查者应是机会均等,公正无偏,不带有调查者个人感情色彩的主观意向。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区域各相关部门及公众对本工程的态度,对公众普遍关心和担心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与建设方进行交流,提出相应的对策供设计方和建设方参考。11.3调查方式、对象及内容11.3.1调查方式公众参与的方式包括专家咨询、登报公示、公众调查等多种方式。本次项目公众参与所在地涉及新城镇的个体群众,本次公众调查以他们为主,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阶层、职业、文化程度及年龄的居民,尽可能做到从各个方面获取不同的反映情况。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本次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登报公示二种方式进行。11-157
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在进行公众参与调查过程中,首先于2015年4月8日在金昌日报上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同时在项目区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之后又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规定于2015年5月11日在《金昌日报》进行了二次登报公示,其中调查问卷收回100份,回收率100%;另外对各政府部门机构和相关单位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总计发放调查表7份,回收7份。公众参与的调查内容见附件。11.3.2调查对象该项目调查的主要对象为项目区内的农牧民、乡镇干部等个体,另外对项目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单位公众参与调查。调查表的发放对象为不同阶层、职业、性别及年龄的人士,尽可能做到从各方面获取不同的反映情况。同时考虑到项目特点。⑴个体群众调查个体被调查对象及其构成比例统计结果见表11-1。表11-1调查对象基本组成与职业结构表统计结果调查项目人数比例(%)调查人数男4794女36合计50100年龄分布<252425-45183646-552346>5571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672高中、中专1224大专及以上24职业结构农民4896教师24从表11-1可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中,从年龄分布看,小于25岁的占4%,25~45岁的占36%,46岁以上的占60%,被调查公众中以中青年为主;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占72%,高中、中专程度占24%,大专及以上程度占4%,被调查公众文化水平较低;从职业结构看,农民占96%,教师占4%,由此可见,调查充分考虑了社会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以及不同层次的公众意见。收回的公众参与调查表个体统计见表11-2。具体的个人调查表详见附件。11-157
⑵单位调查本次发放《单位调查表》7份,全部为项目所在地政府机构,包括永昌县国土局、永昌县水务局、永昌县发改委、永昌县林业局、永昌县城乡规划管理办公室、新城子镇人民政府、毛家庄村委员会等单位,回收7份,回收率为100%。具体的单位调查表详见附件。11.3.3调查内容为了更好的掌握项目区公众对该项目的反映,我们针对本项目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一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并且针对项目内容,在个人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中设计了8个问题,在单位公众参与调查问卷中设计8个问题,除方便参与问卷调查的公众回答,也便于我们更好的了解项目区公众对项目的意见和建议。个人调查问卷内容如表11-3,单位公众参与调查问卷见表11-4。参与公众名单详见表11-5。11.4个体调查结果与统计结果分析⑴统计方法式中:Pi——公众对i问题的意见率;Ai——公众对i问题的回答人数;C——收回调查表数;⑵统计结果本次公众参与问卷调查2015年4月-5月日在项目区进行,共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回收率为100%。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1-6。表11-3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调查表11-157
姓名性别民族联系电话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住址工程概况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两级电站都采用引水径流式开发方式,电站开发利用自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至西河分水闸之间7.8km河段的水能资源。一级电站设计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二级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m3/s。水电站由引水渠首、引水系统、电站发电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建设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首部枢纽占地主要为荒滩;厂区占地主要为厂房、升压站和办公、生活区。建设施工期会对局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增加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电站运行期无废气产生,仅有少量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小。1.您所在地区环境现状为:①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②污染一般,生态环境脆弱;③较好2.您认为本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生态环境破坏;④噪声3.您了解永昌县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吗?①不了解;②知道,但不多;③了解;④不关心4.您认为在水电站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破坏严重,难以接受;②破坏较小,影响不大;③基本无影响5.您认为本工程的修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①无影响;②影响较小;③影响较大6.您认为水电站修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①水污染;②生态环境破坏;③水资源减少;④噪声及振动;⑤固体废弃物7.您认为该水电站的修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①有促进作用;②作用不大;③无作用8.您对永昌县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①支持;②无所谓;③反对请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填表说明:请在您选项前的[]内打“√”,没有选择的不打任何符号。11-157
表11-4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单位调查表单位(盖章)地址联系电话工程概况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两级电站都采用引水径流式开发方式,电站开发利用自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至西河分水闸之间7.8km河段的水能资源。一级电站设计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二级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m3/s。水电站由引水渠首、引水系统、电站发电厂房等建筑物组成。工程建设占地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两部分,首部枢纽占地主要为荒滩;厂区占地主要为厂房、升压站和办公、生活区。建设施工期会对局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增加局部区域的水土流失。电站运行期无废气产生,仅有少量工作人员生活污水,对环境影响较小。1.所在地区环境现状为:①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②污染一般,生态环境脆弱;③较好2.认为本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①大气污染;②水污染;③生态环境破坏;④噪声3.了解永昌县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吗?①不了解;②知道,但不多;③了解;④不关心4.认为在水电站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①破坏严重,难以接受;②破坏较小,影响不大;③基本无影响5.认为本工程的修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①无影响;②影响较小;③影响较大6.认为水电站修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①水污染;②生态环境破坏;③水资源减少;④噪声及振动;⑤固体废弃物7.认为该水电站的修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①有促进作用;②作用不大;③无作用8.对永昌县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①支持;②无所谓;③反对请提出您宝贵的意见和建议:11-157
表11-5参与公众名单姓名性别民族联系电话职业年龄文化程度住址刘伯龙男汉农民48小学永昌县新城子镇许强男汉农民33初中新城子镇蒋忠兴男汉农民30高中新城子镇刘伯龙男汉农民50小学新城子镇赵采鹏男汉农民42初中新城子镇刘吉虎男汉农民36小学新城子镇赵守奎男汉农民51初中新城子镇刘志彪男汉农民34初中新城子镇高培成男汉农民43小学新城子镇李菊香女汉农民49小学新城子镇马朋善男汉农民48小学新城子镇宁泽连女汉农民40小学新城子镇张永霞女汉农民34初中新城子镇毛瑞霞女汉35初中新城子镇赵宗文男汉农民41初中新城子镇陈如丰男汉农民31高中新城子镇杨飞男汉农民33小学新城子镇梁超男汉农民40初中新城子镇王九月男汉农民69小学新城子镇赵仲杰男汉农民41小学新城子镇赵仲才男汉农民67小学新城子镇刘正年男汉农民67小学新城子镇刘超正男汉农民57小学新城子镇高培村男汉农民51小学新城子镇高培军男汉农民42小学新城子镇许光明男汉农民53初中新城子镇柴玉生男汉农民32初中新城子镇赵仲秀男汉农民73小学新城子镇王德金男汉农民39高中新城子镇赵仲国男汉农民62小学新城子镇李奎虎男汉农民42小学新城子镇赵守男汉农民50小学新城子镇朱文套男汉农民32初中新城子镇刘仁保男汉农民43中学新城子镇李小鹏男汉农民28高中新城子镇赵志伟男汉农民44小学新城子镇王六渔男汉农民28高中新城子镇11-157
李玉兰女汉农民28初中新城子镇蒋军法男汉农民48初中新城子镇赵林翠女汉农民42小学新城子镇李奎江男汉农民43小学新城子镇李奎守男汉农民52中学新城子镇王永杰男汉农民51小学新城子镇王永仁男汉农民54小学新城子镇赵吉程男汉农民43初中新城子镇王守亮男汉农民38初中新城子镇高培功男汉农民51初中新城子镇王兴龙男汉农民47初中新城子镇陈兴军男汉农民36中学新城子镇吕志明男汉农民38小学新城子镇李奎亮男汉农民41小学新城子镇陈永材男汉农民39中学新城子镇邓培智男汉农民37初中新城子镇刘宗礼男汉农民49小学新城子镇刘喜成男汉34高中新城子镇刘海海男汉农民32初中新城子镇王狗狗男汉农民47小学新城子镇蒋小虎男汉农民28初中新城子镇赵守智男汉农民50小学新城子镇蒋度席男汉农民39初中新城子镇陈家泽男汉农民51初中新城子镇赵守琪男汉农民45初中新城子镇王发福男汉农民48初中新城子镇屠发财男汉农民53初中新城子镇徐吉荣男汉农民48高中新城子镇赵守鹏男汉农民33高中新城子镇孙荣善男汉农民35小学新城子镇刘仁保男汉农民46初中新城子镇刘宗文男汉农民38初中新城子镇肖鹏男汉农民29初中新城子镇孙福国男汉农民42小学新城子镇闫振芠男汉农民47初中新城子镇范志伟男汉农民37初中新城子镇赵中成男汉农民35高中新城子镇刘宗朋男汉农民32初中新城子镇刘宗亮男汉农民41初中新城子镇吕志花女汉农民40小学新城子镇刘宗朋男汉农民34高中新城子镇11-157
赵宗志男汉农民44小学新城子镇刘剑男汉农民31高中新城子镇赵曼男汉农民48高中新城子镇刘伯彪男汉农民43小学新城子镇陈家生男汉农民42初中新城子镇李奎海男汉农民43小学新城子镇代玉率男汉农民67小学新城子镇代成年男汉农民52小学新城子镇代有年男汉农民57小学新城子镇聂子强男汉农民30初中新城子镇姚明天男汉农民42小学新城子镇李玉林男汉农民31初中新城子镇赵小虎男汉农民30初中新城子镇王德祥男汉农民45小学新城子镇张天男汉农民34小学新城子镇柴玉乐男汉农民29初中新城子镇马振泰男汉农民25初中新城子镇刘晓玉女汉农民初中新城子镇刘伯江男汉农民47小学新城子镇肖超红男汉农民46小学新城子镇赵守贞男汉农民49小学新城子镇肖超兰女汉农民50小学新城子镇11-157
表11-6公众参与调查内容结果统计表序号调查项目内容调查结果1您所在地区环境现状为:认为是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占10%,认为污染一般,生态环境脆弱的占10%,认为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的占80%。2您认为本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认为是生态环境破坏的占60%,认为是水污染的占10%,认为是大气污染或噪声的各占3%。3您了解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吗?35%的公众知道,但了解不多,45%的公众不了解,确实了解的占20%,不关心只占10%。4您认为在水电站修建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5%的公众认为破坏较小,影响不大,12%的公众认为基本无影响,只有3%的公众认为破坏严重,难以接受。5您认为工程的修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90%的公众认为影响较小,10%的公众认为无影响,0%的公众认为影响较大。6您认为水电站修建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75%的公众认为是生态环境破坏,20%的公众认为是水污染,5%的公众认为是水资源减少。7您认为电站的修建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86%的公众认为有有促进作用,14%的公众认为没有作用,0%的公众认为起阻碍作用。8您对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建设:92%的公众表示支持,8%的公众不关心。⑶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由表11-5可知,通过本次公众参与调查我们认为,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在公众中得到了普遍支持,大部分公众认为:水电站的建设应科学设计,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合理规划,充分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同时根据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工程建设对生态、社会的影响预测开展工作,并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制定了环境监理、环境监测计划、环境管理制度等,基本解决了公众对本项目关心和担忧的环境问题,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11.5公示、咨询调查结果及公众意见反馈公众参与其间,截止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日,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均未收到相关公众的反馈意见。11-157
但通过在项目区的调查问卷,被调查群众和单位普遍认为水电站项目是一个非常切合当地实际的项目,是响应国家政策,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发展电力,以电代薪,以电代煤,促进经济的发展。认为工程在建设实施中一定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针对当地的环境特征,选择合适的坝址、科学设计、合理规划、严格管理、避免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在今后的运营中对当地的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污染,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应解决好项目区的交通等问题,避免留下不稳定因素;认为该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对项目的建设表示支持。在“您对工程建设的意见”的回答中,绝大多数公众认为,应充分进行市场调查,选择合理可行的设备,增大科技投入,加强管理措施,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在施工期,应设计合理的方案、资金及时到位,加大环保力度,减少“三废”排放;项目运营期进行科学管理,制定监控计划加强监督,在保证良好的经济效益基础上,还应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合理利用本地资源,加快本地经济的发展。11.6公众联系人的确定根据环发[2006]28号文“关于执行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篇章编审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我们从公众参与者中挑选了3名公众参与者,作为该项目公众义务环保监督员。这3名同志具体情况见表11-6。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公众参与调查表附后。表11-6项目环保监督员情况表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民族职业住址联系方式刘伯龙男48小学汉农民新城子镇许强男33初中汉农民新城子镇蒋忠兴男30高中汉农民新城子镇11.7小结11-157
本次公众参与形式多样,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登报、网上公示三种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到项目所在地各个区域、各年龄段、各层次的群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公众信息,包括各个调查单位和了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建议,对报告编制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来说,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没有收到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大部分个体调查对象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少数调查人群对项目建设不关心,均认为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各调查单位均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并认为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可以接受。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重点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增加社会就业方面。11-157
1-165
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西大河自上游西大河水库到南北总干渠分水闸河段已建水电站4座,在建水电站1座,其中西大河总干渠2号水电站尾水及前池泄水均引入总干渠,经南北总干渠分水闸分水,北总干渠水量自穿河涵洞引入北总干渠,引水渠依地势布置在西大河左岸阶地上,大部分为挖方渠道,自南北干渠分水闸到西金干渠分水闸,渠线总长7.8km,该段河道共有3处分水闸(包括西金干渠分水闸),受益地区为永昌县西河灌区部分乡镇、中牧马场四场部分耕地及林草地。2010年4月,由甘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了《甘肃省金昌市非主要河流水电开发规划》,其中北总干渠河段共规划两级水电站,规划利用落差86m,渠线长度7.8km,单级设计毛水头43m,设计净水头39.5m。总过水流量10m3/s。两级电站共装机7600kw。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位于永昌县境内西大河左岸北总干渠上,梯级电站共分为2级,其中一级水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南北总干渠分水枢纽以下近150m处,厂房布置在八一分水闸上游740m干渠右岸,尾水引入北总干渠八一分水闸前;二级电站引水枢纽布置在八一分水闸右侧,电站厂房布置在西河分水闸上游400m右岸,尾水引入西河干渠分水闸前。两级电站都采用引水径流式开发方式,上述两级电站引水线路均位于西大河左岸,与北总干渠伴行而下,北总干渠左岸有简易公路纵贯工程区,简易公路西接中牧集团四号马场场部,东接永昌县新城子乡毛家庄村。工程区距永昌县约45km,永昌县距北部河西堡镇21km。工程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十分方便。水电站主体工程主要由枢纽、引水渠道、发电厂房三部分组成。一级水电站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66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664h。二级水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0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3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731h。12.1.1环境现状评价结论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该工程区属1-165
于重点治理区。目前项目区地表水在各个监测断面上水质良好,各项评价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工程区域降水充沛而分布不均。评价区内空气较湿润,无固定的工业大气污染源,工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工程无固定噪声污染源,区域声环境状况良好,以自然背景噪声为主。12.1.2工程分析结论⑴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电力行业产业政策,水力发电属于鼓励类,因此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属于该目录鼓励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⑵水电站主体工程主要由枢纽、引水渠道、发电厂房三部分组成。一级水电站装机2.5MW,发电引水流量12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66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664h。二级水电站装机4.9MW,发电引水流量11.0m3/s,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33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2731h。工程区自南北总干渠分水闸至出山口总长近1.6km,山谷自上游而下逐渐变宽,北总干渠左岸为二、三级阶地及山坡,无大沟谷加入,简易公路在干渠左岸伴渠而建;北总干渠右岸为西大河一、二级阶地,自穿河涵洞以下300m北总干渠紧靠西大河左岸,渠线向下游延伸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渐大,中间相隔部位为滩地。出山口至西河分水闸总长近6.5km,北总干渠与西大河左岸距离0.5-0.9km,两岸地势平坦,全部为荒草地及河滩。根据上述地势地形条件,设计采用“填方引水渠--压力前池—夹砂玻璃有压管段—厂房—挖方尾水渠”的布置方式,根据地形及建筑物条件两级电站采用不同的装机规模。第一级水电站利用总干渠分水枢纽至八一干渠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23.73m,一级电站总装机2500kw;二级水电站利用八一干渠分水闸至西河分水闸之间的水头,设计水头53.17m,二级水电站总装机4900kw。⑶一、二级水电站主体工程由枢纽(进水闸、节制闸)、引水系统(引水明渠、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发电厂房(压力钢管、主副厂房、尾水渠、升压站、管理区)三大部分组成。1-165
本工程无移民,无重要设施,无文物、矿藏等。工程建成后不存在淹没、浸没问题。工程占地不占用耕地,除占用少量林地外,只占用荒地及河滩地,无其它占地。本工程建设区总占地9.89hm2,其中:永久占地5.268hm2,临时占地4.622hm2⑷西大河北总干渠一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3.31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09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1.22万m3,拉运至1#、2#弃渣场就近堆放。西大河北总干渠二级水电站工程砂砾石开挖总量14.35万m3,砂砾石填筑利用总量为12.18万m3,挖填(垫)平衡后尚余2.17万m3,拉运至1#、2#弃渣场就近堆放。⑸项目污染性环境影响因素重点在施工期,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施工废水、施工噪声和施工人员带来的生活污染源,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将得到遏制;运营期项目污染因素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染源,污染源强较小;另外电站运行过程会产生设备噪声,通过减震、隔声等措施将会得到有效的遏制。12.1.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㈠项目运行对水文情势影响分析⑴水文情势变化本项目为一座渠道引水式水电站,在保证北总干渠工程灌溉用水的前提下,在农灌季节进行发电;设计发电引水流量12m3/s。根据前面的工程分析:①项目运营后,不改变影响河段的径流年内分配规律,河道洪水特性不发生改变。②项目运营后电站尾水在回归北总干渠后,其下游水文情势与现状类似,没有发生变化。⑵泥沙变化项目运行后,渠道中的泥沙在渠道内沉降,水体中泥沙含量降低,发电后的尾水进入干渠后,会减少下游输水渠道的淤积。㈡对水温、水质的影响分析⑴水温变化1-165
水电站按其发电机工作原理,水温不会变化,与天然状态下情况基本一致,对水温基本无影响。⑵水质变化渠道水体通过沉降作用,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得到一定的沉降和清除,会对渠道水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㈢水质影响砼骨料加工系统废水砼骨料加工场为机械砼骨料加工,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SS。浓度通常确定为5000mg/l,废水中悬浮物浓度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若直接排放对河流中悬浮物浓度影响较大,必须先进行预沉淀后再进行混凝沉淀过滤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回用。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拌和系统废水来源于混凝土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工程共产生砂石料加工、混凝土拌合生产废水约145m3/d,废水中悬浮物浓度约1500~4000mg/l,废水浓度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此类废水具有悬浮物浓度高、间歇集中排放的特点,在各施工区修建临时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处理后回用于砂石骨料加工、混凝土拌合、周围区域绿化及道路降尘用水等。含油废水工程施工期在机械修配和汽车保养的过程中含有含石油类的废水产生,废水中石油类浓度可达30~150mg/l,若含油污水直接排入工程临河水体,会在水体表面形成油膜,使水中的溶解氧不易恢复,进而影响水质,必须进行处理。修理系统含油污水利用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循环回用于生产系统。基坑废水基坑排水分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废水产生于主体建筑物基础开挖过程中的渗水、降水,基坑废水中悬浮物(SS)浓度约2000mg/L,根据基坑排水水质、水量及基坑地势低洼等特点,对基坑水不需采取专门处理措施,充分利用围堰使坑水中泥沙静沉淀,沉淀后废水SS含量一般可低于200mg/l,回用于骨料生产系统。生活污水1-165
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生活营地区,对于施工人员洗漱废水在生活营地区修筑临时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道路降尘;施工人员排泄物因呈多工点排放,集中处理难度较大,采用修建临时旱厕进行堆肥处理。因此施工期生活污水对河流水质不会造成影响。㈣生态环境影响①工程对陆生植物的环境影响就评价区整体而言,因工程区占地等导致植被改变的比重很小,所造成的生物生产力变化程度亦很小,故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生产能力的影响很小,是自然体系可以承受的。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对评价区景观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不大,在工程结束后,通过对因施工临时占地而破坏的植被进行有效恢复,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也可得到进一步的降低。因此与同类电站相比淹没影响很小,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大的不利影响。②工程对陆生野生动物的影响项目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但区内出现保护动物的可能性还是会有,因此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均应加强管理,严格落实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杜绝猎杀野生动物,对施工人员和运营期工作人员的活动范围进行严格要求,如项目区及周边偶遇野生保护动物的出现,应不得对其形成干扰。㈤环境空气影响工程的实施,将使施工沿线道路周围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但由于工程为线性工程,施工活动相对分散,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其影响范围仅为运输道路沿线周围。本工程施工道路主干线为乡村公路,公路两侧距离较远,均在150m外,因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对周围居民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㈥声环境影响电站施工及运行过程周围的环境敏感点都100m以外,因此,噪声对周围环境和敏感点影响较小。㈦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在电站建成投运后,主要固体废物为生活垃圾和废抹布等。工程建成后,每个电站产生生活垃圾约12kg/d(约4.38t/a)。在生活区配置垃圾筒进行收集,收集后由专人定期运至永昌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每个电站设有2台升压变压器,运营时有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故在变压器基1-165
础下设一事故贮油池(事故油池容积5m3),以收集变压器故障以及检修时泄漏的变压器废油。事故状态下产生的废机油必须集中收集,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发电机组在初装、调试及日常检修中要进行拆卸、加油清洗等,会产生一定量的油污抹布,产生量约12kg/a。根据《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这类废物属于危险废物(HW08),应定点收集存放,并及时送往甘肃省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处理或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可见,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在得到合理的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固体废弃物均得到合理处置,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㈧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一表现为能否导致农业耕地面积的减少。项目永久用地面积5.268hm2,均为荒地和河滩,不占用耕地,不会造成工程区耕地面积减少。项目的开发原则是以灌溉为主,兼顾水力发电,电调服从水调,综合开发利用。建成运行后,不改变径流量的时空分布,不改变径流总量,下泄的总水量不变,且工程不产生污染源。因此,下泄水质仍会保持现有状态,不会对下游生态及农业灌溉造成影响。项目在运行发电过程中,严格执行“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当灌溉期来水流量较小使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行时,采取减少机组运行台数、调整机组运行方案或减少运行时间等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证下游的生活、生态及灌溉。此外,也不得向渠道内丢弃垃圾弃土弃渣、等废物,以确保渠道通畅。12.1.4环保投资及水土保持投资项目环保投资估算为241.3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9%。包括水、气、声环境保护措施以及固废处置和生态防护五方面的投资;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51.4万元,包括工程措施投资、植物措施投资、施工临时工程投资、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和水土流失危害补偿费六部分。12.1.5环境风险分析结论电站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均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但通过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管理,项目建设期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1-165
12.1.6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本工程可货币化的环境效益远大于环境损失。因此,从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的角度分析,本工程具有较为优越的环境经济指标。本工程的环保措施实施后,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避免因环境损失而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因此,本工程在环境经济上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12.1.7公众参与本次公众参与形式多样,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登报公示二种形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到项目所在地各个区域、各年龄段、各层次的群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调查过程中获取了大量的公众信息,包括各个调查单位和了广大群众对项目建设提出的宝贵的意见建议,对报告编制起到了积极作用。总体来说,在公众参与过程中没有收到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92%的调查对象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8%少数调查人群对项目建设不关心,均认为项目建设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各调查单位均对项目建设表示支持,并认为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可以接受。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重点集中在环境保护和增加社会就业方面。综上所述,项目建设过程中,将对工程区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水环境、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增加、空气污染、噪声干扰)等。但若在建设中切实落实本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与防治措施,严格贯彻“三同时”环保要求,保证环保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工程建设不对北总干渠水利设施及输水功能及输水流量造成不利影响,将项目建设对环境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从而发挥其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则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2.2建议⑴施工中应加强管理,施工要严格控制在施工允许的范围内,禁止扩大施工面。⑴对施工队伍进行前期环保宣传与培训。1-16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拦河坝施工组织设计1
- 浆砌石拦河坝施工方案
- 浆砌石拦河坝施工方案
- 拦河坝施工
- 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
- 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
- 四川省引水式电站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 河北省引水式电站水轮机过流部件的抗磨蚀(胡江)
- 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
- 浅谈某引水式电站渠道纵坡及断面衬砌型式选择的论文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引水式电站设计33.doc
- 引水式电站设计33大学论文.doc
- 浅谈某引水式电站渠道纵坡及断面衬砌型式选择.doc
- 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
-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永昌县汇泽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西大河北总干渠一、二级水电站工程-两级电站装机kw-径流引水式电站报告书全本
- 本科毕业论文-—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设计.doc
- 大学毕业论文-—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设计.doc
- 引水式电站闸坝枢纽工程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