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内容(合肥学院专供)一、概念题1、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2、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句所复写、摄影、反映。4、货币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5、真理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6、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7、国家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8、阶级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9、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10、规律规律就是事物内部诸种因素之间及其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11、运动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是标志宇宙所有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12、量变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13、质变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14、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15、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16、辩证法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其核心是矛盾论。17、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意识决定物质。18、辩证矛盾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19、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0、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2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22、资本积累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3、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是指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24、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25、生产力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26、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27、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8、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理论,就是唯心主义。29、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30、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2、认识的主体与客体认识主体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有感知和思维能力的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识主体是指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3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二、简答题1、怎样理解事物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参考答案: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属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各种联系之中,不与其他事物相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谁是谁的本原的本体论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认识论问题。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有哪些方面?参考答案: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4、简述唯物主义三种历史形态。参考答案:三种历史形态分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参考答案:1、机械性和绝对性。2、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3、不彻底性。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各是什么?参考答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7、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参考答案:1、辩证的否定观承认矛盾,认为引起否定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承认矛盾,认为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外部强加的;2、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一种“扬弃”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的过程,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认为否定就是否定一切,全盘否定;3、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的过程既体现了联系的过程又体现了发展的过程,而形而上学否定观割裂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统一性,认为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8、简析“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哲学原理。参考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性质;矛盾的对立或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对立、对比、排斥、映照的性质。蝉噪与林静、鸟鸣与山幽,体现了矛盾双方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映照、衬托的关系。9、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参考答案: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它的基本特点是:(1)客观性,(2)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它的基本形式是:(1)生产实践,(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探索实践。10、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关系怎样?参考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此外,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11、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参考答案: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意义: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12、怎样理解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参考答案:1、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13、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参考答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其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1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参考答案: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5、简述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1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参考答案: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一矛盾分析法。17、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群众观点:把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群众路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18、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参考答案:1、对立关系: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2、统一关系: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参考答案: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同步性。第二,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第三,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0、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参考答案:生产力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此外还包括科学技术。2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参考答案: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根本标志。第二,生产方式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面貌。第五,生产方式是社会制度更替的决定力量。22、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3、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区别表现在?参考答案: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认识,主观同客观的一致;价值是在实践基础上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客观同主观的一致。两者的侧重点不同,真理侧重于客体性、条件性、统一性原则,价值侧重于主体性、目的性、多样性原则。24、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参考答案:两大根本缺陷:第一,它只看到了导致社会历史运动的精神动因,把社会历史活动当事人的目的、动机、意识等社会意识当成了历史运动变化的决定力量,而没有进一步考察在精神动因背后的社会物质根源。第二,它把历史看成是由少数杰出人物创造的,无视或否认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25、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参考答案: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26、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什么?参考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27、简述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参考答案: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28、简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参考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两个必然”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后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9、简述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参考答案: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0、简述相对剩余价值与超额剩余价值的区别。参考答案:第一,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第二,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其源泉也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第三,个别资本家获得超额剩余价值,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资本追求超额剩余价值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结果使所有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所以超额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31、什么是人的价值?它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人的价值具有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方面,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1)社会应创造条件,使自我价值得到保证。(2)个人必须努力对社会尽责,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3)人的价值的实现的唯一途径是参加社会实践,对社会作出贡献。32、简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认识论路线。参考答案:唯物主义认识论路线:从物到感觉、思想;唯心主义认识论路线:从感觉、思想到物。33、为什么说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参考答案: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都包下来。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参考答案:该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原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怎样做到既反对教条主义又反对修正主义,坚持科学的态度?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而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真理,同时又是相对真理,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3、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参考答案:1、二者关系:主要矛盾占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次要矛盾居于从属地位,起着次要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制约着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又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2、方法论意义:做工作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要“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并据此说明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参考答案:1、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关系,要求人们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2、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一对矛盾,二者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一方面,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另一方面,二者之间的同一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二者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5、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参考答案:1、二者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的共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指导意义:(1)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原理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根据。(2)是当代中国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哲学依据。6、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次要矛盾处于次要地位,但次要矛盾的解决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立统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但它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在一定条件二者可以相互转化。3、意义:初级阶段,我们确立以经济为中心,这样就抓住了重点,便于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加速社会的发展。同时,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也积极抓精神文明建设,这是统筹兼顾,在分清主流和分流的同时,又坚持全面的观点。7、用辩证的否定观阐明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科学态度。参考答案:1、辩证的否定观: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对待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扬弃”。8、什么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这一规律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参考答案:1、规律内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的方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2、意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9、结合认识辩证发展的过程谈谈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参考答案:1、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2、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必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总结了无产阶级的斗争经验,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被无产阶级掌握,指引他们自觉地进行斗争,这是从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在不断的实践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一个立足于再实践基础上的再认识过程。再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更清醒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把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切实地推向前进。“一次完成”或借口“再认识”否定社会主义的想法都是错误的。10、试用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应该怎样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其他科学理论。参考答案: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1、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第一,任何真理都是相对和绝对的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没有脱离相对真理的绝对真理,反之亦然,它们同时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真理之中。第二,二者互相渗透、互相包含,相对真理中包含绝对真理的颗粒,而绝对真理又是由无数相对真理所构成的。第三,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真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由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坚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既要反对绝对主义,也要反对相对主义。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真理。作为真理,都是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因此,我们的态度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1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参考答案: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1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的矛盾?参考答案:1、私人劳动是指劳动具有私人性质。社会矛盾是指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总劳动的组成部分。2、要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就是说私人劳动要被社会所承认和接受,就必须通过商品交换。如果交换不成功,制造商品的的具体劳动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抽象劳动就不能实现其价值,这就成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二者的矛盾又形成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另外,如果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让生产者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甚至破产。这显然又形成了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由此可见,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的矛盾都根源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3、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参考答案: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便模糊不清了。它的来源变得神秘化了,似乎是由资本自行生出来的。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即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全部资本的产物。(2)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同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被看作是由资本产生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3)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14、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参考答案:1、从资本的循环过程中理解资本的本质。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顺次地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三种职能形式,执行三种职能,实现了价值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2、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通过对资本循环的分析,深化了对资本本质的认识。资本本质具有两个特征:第一,资本作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一种阶级关系,体现着资本家剥削工人特定的阶级关系。第二,资本还是一种运动,是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资本只有在不断地运动中,才能不断地增殖。所以,资本只能理解为一种不停的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15、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参考答案:1、垄断的产生的原因: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2、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和剧烈。这是因为: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16、举例说明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参考答案:1、度是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圈、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发生质变。2、掌握事物的度对于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当人们的认识还停留在质的阶段时,对事物的认识还是模糊的、笼统的。由质进到量,对事物的认识就较清晰一些。只有把握了度,才能对事物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其次,只有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高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当需要保持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时,人的自觉活动要设法使其量变不超出度的范围。人们通常说的“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17、你认为“世界统一于存在”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不对,这是折衷主义二元论观点。存在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如果是物质存在,是唯物的;如果是精神存在,该观点则是唯心的。18、怎样理解对事物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举例说明。参考答案:1、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19、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参考答案: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联系具有客观普遍性,即联系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本性,且事物与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2、方法论意义:普遍联系的原理是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观点“协调发展”的哲学基础。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地处理和协调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的关系。当前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是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具体体现。20、时势造英雄。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参考答案:这句话是对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一方面,任何英雄人物都不是天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造就的。英雄人物是适应社会历史的发展、人民群众斗争的需要并在群众斗争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每一时代都会造就出那个时代的英雄,即使没有英雄也会创造出一批英雄出来。21、历史是英雄与人民共同创造的。参考答案:这句话不对。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英雄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于人民群众。22、英雄造时势。参考答案:这句话不全面。一方面,英雄人物会对历史事件产生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英雄人物发挥作用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要受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广大人民群众意愿的制约。23、杰出人物的出现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举例说明。参考答案:杰出人物的出现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1、杰出人物的产生和社会作用体现了历史的必然性。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的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是物质性的,决定性的方面。因此,属于历史必然性的因素。杰出人物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即历史必然性而产生的,即“时势造英雄”。任何杰出人物能够产生及其作用都是历史必然性的产物。2、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也取决于偶然因素。具体的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作用则取决于个人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主观条件、机遇。24、为什么说平均利润更加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参考答案: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在现实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资本家并不是把剩余价值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把它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趋于平均化。在利润率平均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来计算和获得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25、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我国自然资源十分有限,环境污染较严重。我们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面临开发资源和保护资源的矛盾,请结合这一实际,并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答: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但科 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 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 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 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26、马克思认为,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请用相关理论对之进行评析。参考答案: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1、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而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又具有最为根本的意义。这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关系到作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前提的物质生活问题,“物质生活”的问题最终只能通过“物质生产”来解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综上所述,本句话正确27、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参考答案: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8、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参考答案: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而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3、唯物辩证法既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29、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性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毋庸争辩的事实。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参考答案: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于人们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题的需要的意义。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价值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价值就有客观性。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主要特点如下: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又直接关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价值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只有正确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或要求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30、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32页)。结合以上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参考答案: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31、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参考答案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32、考茨基认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做法,就像“一个孕妇,她疯狂万分地猛跳,为了把她无法忍受的怀孕期缩短并引起早产。”“这样生下来的孩子,通常是活不成的”。“早产论”的内容和论证方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对人们的影响却不一样。20世纪末,由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转入低潮,“早产论”似乎得到了某种“验证”,因而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你认为应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早产论”?参考答案: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因为:1、中国、俄国等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是相对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是非洲式的落后。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无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政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具备了发动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机器比较强大,加之统治阶级利用让步、福利政策、将社会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等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影响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落后国家人民受国内外资本家双重剥削和压迫,革命要求更迫切;加之统治阶级力量相对薄弱,客观上有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与胜利。3、生产力是发动革命的根本条件,但不是直接条件。4、社会形态的更替在薄弱环节突破,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所以,考茨基将相对落后国家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看作“畸形早产儿”的观点,是错误的。3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谈谈你的体会。参考答案:(一)对立统一规律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存在着两对社会矛盾,一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二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解决得好,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解决得不好,就会极大地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努力克服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部分,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二)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这自然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所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黄金发展期。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的差异,所有制形式与分配方式的差异等,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相对处于不平衡状态,各经济实体中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也出现了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甚至引发局部贫富不均的现象。这必然要影响一部分人的生产积极性,成为各类社会矛盾的突显期,从而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三)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的基本原理为指导,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兼顾社会公平公正,缩小贫富差距,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正确地处理各类社会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就能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将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34.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CNIC)第一次向世界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当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为62万;到2005年7月21日,该中心第16次发布同类报告时,我国互联网上网用户总数已猛增到1.03亿,居世界第2位。互联网的发展具有两面效应:它既可以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和观念,也可以被用来散布种种文化垃圾;既为人们思想观念的丰富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天地,又为许多负面信息的传播打开了方便之门。事实表明,互联网作为一种以物质为载体的思想和文化的存在,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2、166页)。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答: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的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35、“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人们束缚于天然首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与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任何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马克思36,14
合肥学院专供——影小5整理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句话是托·约·登宁说的,在《资本论》中被马克思引用答: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银行会计实务》(第二版)习题答案.doc
- 《铸造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董选普.doc
- 《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doc
- 《陈涉世家》练习题及答案001.doc
- 《雪地贺卡》练习题及答案.doc
- 《非营利组织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饭店管理概论》东财版章后习题参考答案与提示.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全.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课后题答案.docx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及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五章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期末复习+83个重要的名词解释.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2013最新)(1-5章).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2013最新).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汇总版).doc
- 《马克思哲学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 《马克思哲学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