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50 KB
- 23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P22)国际关系:是指历史上任何时期的重要集团的关系,尤指当今按领土组织起来的主要的民族国家间的关系。2、(P37)国际政治经济学:指讲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国际政治学研究,重点研究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二、简答题1、请简述列宁分析的垄断资本和垄断同盟分割世界的几种形式?P32第一种形式是资本家同盟分割世界,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垄断组织之间通过协议瓜分世界市场、制定垄断价格、控制生产规模、垄断原料来源和分配投资场所。第二种形式是列强瓜分世界,及帝国主义国家对世界领土的瓜分。2、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世界体系进行的系统阐述P31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垄断,它不仅垄断国内市场,还要垄断国际市场,以便从世界上将一切竞争者排除,到达垄断的目的。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自由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随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3、请简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的主要内容?P35⑴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⑵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⑶民族自决原则。⑷帝国主义时代的民族战争。4、列宁认为殖民制度对垄断资本主义的特殊意义?P36首先,殖民地、半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廉价原料产地的作用更加重要了。其次,殖民地、半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输出资本,获得垄断高额利润的最有利场所。再次,殖民地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的作用也更加重要了。最后,殖民地是帝国主义国家转嫁危机的重要场所。5、理想主义的基本主张?P42理想主义学派在哲学观点上的主张是人的性善的学说,认为人类的自然状态应有的性质是和谐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是协调的,只是由于有些人的良知误入歧途才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战争,良知一旦被唤醒,误解一旦被消,人类社会仍旧会恢复到和谐、友善的美好社会。在政治观点上,理想主义崇尚国家和世界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主张恢复国际规范,建立国际普遍的安全机构,完善国际法及其职能,加强国家间的相互合作,用理性战胜邪恶,最终实现一种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避免世界战争的悲剧重演。7、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在于?P43⑴在政治哲学观上,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自私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立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他,把人的号都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在伦理观上,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根本不同。前者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抵御外辱,完全可以采取对后者来说是不合乎道德的政策。⑶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现实主义认为,他们与政治权力和利益比较,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协调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权力和实力来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⑷
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看法一,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而不是未来的行为准则,应当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利和利益斗争。8、汉斯·摩根索提出的“现实主义六原则”的具体内容是?P43政治是受植根于人性的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的权力地位;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合乎道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转换为成功的整治行动;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相互对立,普遍的道德准则并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与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他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10、沃尔兹对以汉斯·摩根索为代表的传统现实主义理论作了哪三个重大修正?P44⑴摩根索把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归为人性,即“政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沃尔兹认为,按照科学哲学的要求,人性是难以验证的东西。传统现实主义的“性恶论”将国际冲突追根溯源到人性,虽然看到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引发了冲突,却忽视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在相反的方向上遏制了冲突。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⑵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就是孜孜不倦的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力,权力被视为目的的本身。而沃尔兹把权力看作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力量软弱会招致打击,力量强大则会使对手不敢发动进攻,而力量过于强大则可能刺激其他的国家,使他们增加军备并联合起来对付他,因此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沃尔兹认为,在重要关头,国家所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⑶传统现实主义将因果关系看做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找原因。沃尔兹承认,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结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与存在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进行解释会误入歧途,如果人们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位层次,又注重结构层次,就能够全面的掌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11、新现实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区别?P44⑴摩根索把国际政治的第一推动归为人性,即“政治法则的根源是人性”。沃尔兹认为,按照科学哲学的要求,人性是难以验证的东西。传统现实主义的“性恶论”将国际冲突追根溯源到人性,虽然看到了人性中的“恶”的一面引发了冲突,却忽视了人性中“善”的一面在相反的方向上遏制了冲突。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⑵摩根索认为“理性”的政治家就是孜孜不倦的致力于积累越来越多的权力,权力被视为目的的本身。而沃尔兹把权力看作一种有可能使用的手段,国家拥有的权力太小或太大都会有风险,力量软弱会招致打击,力量强大则会使对手不敢发动进攻,而力量过于强大则可能刺激其他的国家,使他们增加军备并联合起来对付他,因此明智的政治家总是力图拥有适度的权力。沃尔兹认为,在重要关头,国家所最终关心的并不是权力,而是安全。⑶传统现实主义将因果关系看做单向的,即主要从处于相互作用的个人或国家那里找原因。沃尔兹承认,某些国际后果的原因存在于相互作用的单位层次上,但是还有某些原因存在于结构层次上,存在于单位层次上的原因与存在于结构层次上的原因是相互作用的,因此仅仅从单位层次上进行解释会误入歧途,如果人们在研究方法上既注重单位层次,又注重结构层次,就能够全面的掌握国际体系内的变化与延续。13、新现实主义视角下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特征有哪些?P45⑴主权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⑵行为体之间最小限度的功能差异⑶国家间能力的分配15、新现实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区别有哪些?P47⑴、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新现实主义更强调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重。⑵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是有可能的,但在国际合作发生的条件和合作的可靠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合作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现象,国际制度和理性选择能保障合作的成功。⑶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关注相对收益,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与别人;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家应以绝对收益为目的,即考虑在合作中能否获得利益。⑷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认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福利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但分歧在于何者更重要。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经济福利。⑸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强调国家意图的重要性。⑹制度和机制。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发挥作用,但是在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坚持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制度和机制可以缓解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能够独立的发挥作用。16、建构主义的核心命题是?P47⑴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⑵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⑶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18、列宁认为帝国主义的特征有哪些?P29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的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⑵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所导致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⑶比商品输出更为重要的资本输出。⑷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资本及国际垄断同盟。⑸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瓜分。19、简述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P54⑴国际政治学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⑵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⑶在一些国际政治学理论前沿形成了中国人的声音,与世界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学术接轨正在形成。20、中国的国际政治学科和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P54⑴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政治学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⑵如何正确的吸收和借鉴国外政治学理论中的科学成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剔除资产阶级的一切错误理论中的糟粕。⑶如何在坚持和发展、借鉴与扬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建立中国自己的国际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理论体系。三、论述题1、列宁从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后的基本特征出发,论述了与国际政治经济相关的几个基本问题,它们是?P40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为垄断,产生了在经济、政治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⑵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构成为“一种存在于一切经济关系和一切国际关系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是起决定作用的力量,他甚至能够支配而且实际上已经支配着一些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国家”。⑶“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资本输出的最本质意义在于它“是四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是极少数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⑷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从经济上和领土上对世界的直接分割,并且由于这种分割而造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并最终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不可避免性。2、汉斯·摩根索关于现实主义的理论观点是?P43
政治是受植根于人性的的客观法则所支配的;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适用的。利益直接支配着人的行动,而权力是利益得以实现的保证,一个国家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取决于自身在国际政治的权力地位;政策的好坏不在于它是否合乎道德,而在于它是否能够转换为成功的整治行动;道德和政治行为之间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相互对立,普遍的道德准则并不能以其抽象的公式运用于国家行为;普遍的道义法则与特定的国家道义不能混为一谈,后者是与权力和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政治现实主义同其他学说的区别,就在于他强调政治领域的独立性,强调权力政治的作用。3、详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殖民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双重作用,这些作用是?P34⑴灾难:①严重破坏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生产力的发展。②破坏了生产关系的正常发展,即摧毁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却没有建立起新的生产方式。③严重阻碍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统治的结果在绝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造成了经济畸形发展,不仅阻碍了当时经济发展,而且对这些国家造成了长期的消极影响。⑵积极意义:①在经济上,破坏了原有的经济基础,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开辟了道路。②在政治上,殖民主义者以武力实现了一些国家的统一,组建土著军队,这就为殖民地今后的解放准备了条件。③在思想意识上,殖民地开始出现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接触、了解越来越多的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先进思想。4、论述列宁的战争与和平理论?P41①战争的根源问题。②战争的性质问题。③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问题。④争取和平的斗争问题。⑤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根除产生战争的土壤。5、论述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新现实主义的争论?P46⑴、无政府状态的性质和结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但新现实主义更强调无政府状态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没有把无政府状态的程度和结果看得太重。⑵国际合作。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合作是有可能的,但在国际合作发生的条件和合作的可靠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很难成功,即使成功了也很难维持;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合作是正常的、经常发生的现象,国际制度和理性选择能保障合作的成功。⑶相对收益和绝对收益。新现实主义关注相对收益,计算自己所得是否多与别人;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家应以绝对收益为目的,即考虑在合作中能否获得利益。⑷国家的优先目标。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认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福利是国家的主要目标,但分歧在于何者更重要。新现实主义强调国家安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强调经济福利。⑸意图和实力。新现实主义更注重国家的实力而不是意图,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强调国家意图的重要性。⑹制度和机制。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都承认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发挥作用,但是在制度安排的重要性上存在分歧。新现实主义坚持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国际制度和国际机制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而新自由制度主义则认为,国际制度和机制可以缓解无政府状态对国家间合作的限制,能够独立的发挥作用。6、建构主义的几个重要因素?P48⑴国际体系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两个方面。⑵认同是利益的基础,认同构成利益和行为。⑶国际政治行为体和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构成关系。7、国际政治学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请详述之。P21-P26⑴国际政治学的创立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一战到二战,国际政治学主要处于初创阶段。首先是组织机构的大发展,及各种类型的国际研究机构纷纷建立。其次是各国大学、学院中的国际关系教学研究机构大量涌现,国际关系的课程有了明显的发展。再次是开始出版了一些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教科书和理论著作。⑵西方完整的国际政治学的确立时期(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194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汉斯·
摩根索出版了其著名的《国家间政治:争取权利与和平的斗争》一书。该书是西方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统的论述国际关系理论的著作,它以权力和利益为核心,全面论及了国际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现实主义六原则、国家间争取权力的斗争、国家权力的构成及制约、均势、国际道德、国际法、国际安全、国际组织、外交等各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及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同战争与和平的关系。⑶国际政治学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80年代)首先,西方国际政治学有了新的发展。其次,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相继建立起来。此外,第三世界国家,国际关系理论和国际政治学科的建设也开始发展起来。8、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P43⑴在政治哲学观上,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自私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立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他,把人的号都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 ⑵在伦理观上,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根本不同。前者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抵御外辱,完全可以采取对后者来说是不合乎道德的政策。⑶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现实主义认为,他们与政治权力和利益比较,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协调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权力和实力来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⑷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看法一,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而不是未来的行为准则,应当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利和利益斗争。9、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政治领导人与中国学者在国际政治的哪些研究领域与理论问题上做出了重要贡献?P53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⑵“三个世界”的战略划分。⑶和平与发展的两大主题。⑷国际政治新秩序。10、详述马克思主义对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国际关系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影响?P21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奠定了基本的哲学基础,而且对西方资产阶级学者也具有重要影响。⑵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以及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学说,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理论也具有重要影响。⑶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论,在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⑷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国际关系理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至今不衰。11、论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国际政治经济学说的内容?P38⑴资本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世界体系。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⑶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落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⑷国际贸易的政治经济。12、请详述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P35⑴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的区分。⑵殖民地对帝国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意义。⑶民族自决原则。⑷帝国主义体时代的民族战争。13、请详述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P31第一,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帝国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垄断,它不仅垄断国内市场,还要垄断国际市场,以便从世界上将一切竞争者排除,到达垄断的目的。第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伴随生产的集中和垄断,银行的作用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银行的集中和垄断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第三,“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联系的国际网络方面所起的作用”。自有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随着生产的集中和垄断的形成,资本输出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第四,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14、请详述列宁的时代学说?P28⑴生产方式与世界革命形势相结合的时代划分方法。⑵时代发展阶段性的观点。⑶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特征的观点。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造成的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②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的融合所导致的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③
比商品输出更为重要的资本输出。④从经济上分割世界的资本及国际垄断同盟。⑤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领土的瓜分和重新瓜分。⑷时代发展的曲折性。15、请论述冷战后国际政治学理论的新发展?P25⑴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的发展。⑵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进展。⑶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秩序而进行的理论探讨。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由各行为主体(主要指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2、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3、国际政治系统: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5、国际政治力量:指在国际舞台上能够独立的发挥作用,并对国际政治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单位。6、多级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7、时代:是指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它以世界范围内生产生产方式的变更为主要标志,因而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形态演进过程。8、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国民经济类型和经济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或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状态。二、简答题1、国际体系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⑴两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在英、法、德、美几国相继发生了,,机器大工业取代了工场手工业。19世纪后期开始的,以电力、钢铁工业、铁路交通为代表的第二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更新了工业结构,是重工业比急剧增加,引起了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加速了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垄断统治的确立。⑵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又一重要因素。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主要现象,构成了新时期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垄断的发展,必然使帝国主义走上瓜分世界以获取超额利润的道路。⑶殖民政策的出现是国际体系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国际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国际分工的完成,世界市场的出现以及殖民体系的建立。⑷国际体系主要由以国际分工为基础的世界生产体系、以不平等交换为基础的世界贸易体系、以垄断资本为基础的世界金融体系和以统治剥削为基础的世界殖民体系所组成,它使世界上个民族国家在经济上处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在政治上“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他打破了民族壁垒,完全把世界连接成一体。2、国际体系发展演变个阶段的特点?⑴单一的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时期,从19世纪末道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这个时期资本主义体制以私有制为核心,以帝国主义国家为行为主体,是这个世界处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运动中,这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张、强权政治日益盛行、集团政治不断加强、国际冲突日益尖锐和扩大,反映了统治与从属以及相互争夺霸权的实质性关系。⑵
两种政治经济体系并存、斗争的时期,从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到1945年二战的结束。在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同殖民帝国之间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以及帝国主义大国之间的相互争夺依然存在,但又增加了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的对抗,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的政治关系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当然,从宏观上看来,资本主义国际体系此时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整个世界也还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但战争与革命、强权与民主的对抗贯穿始终。⑶两大社会体系、多种类型的经济制度在一个统一的国际体系中并存、竞争、共处的时期,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初。二战后,社会主义有异国发展为多国,形形成了社会主义国际体系;亚非地区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诞生了一系列的主权国家。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土崩瓦解使国际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种体系的并存开始演变为三类国家的统一体。三类国家体系、多种经济制度之间都在相互渗透、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的趋势不断加强,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和一体化的倾向。两大社会体系、三类国家体系内外都在寻求并存、共处,竞争的方式逐渐从军事方面转到经济和科技领域。⑷冷战后期。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际体系出现严重的问题。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在冷战中的胜利,使其在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得到巩固,维护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意志和能力加强。第三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受到显著的削弱。然而,冷战的结束并没有使国际政治经济体系“单一化”或“垄断资本主义化”,而是使世界变得更加多元化。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体系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的关系是什么,表现在那些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全球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齐头并进、相互作用。一方面是世界经济国际化、跨国化、市场化日益加强;另一方面是区域合作,特别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均参与其中的区域合作不断取得进展。一球多制、多元共存是当今国际体系的最显著特征。4、简要介绍第三世界的组成,政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第三世界是在二战民族解放运动取得重大胜利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亚非拉地区新独立的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力量。第三世界的崛起首先是亚非拉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他们在自己的政党领导下掌握了国家政权,成为统治阶级。他们在国内实行了了一些列民主改革,发展民族经济,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家的面貌。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不结盟,公开宣布反对强权政治,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平等。在国际舞台上,他们作为自己国家的代表,利用国家政权为处理国际事务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三世界的崛起也是亚非拉地区被压迫民族的崛起。在亚非拉地区,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纲领和政策基本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因而他们的活动能够与人民群众的斗争统一起来。在当前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国际形势下,亚非拉的各阶层人民都能在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形成一股强的力量。民族主义既是被压迫民主崛起的基础,也是民族资产阶级崛起的力量所在。第三世界的崛起还当了亚非拉地区所有民族民主国家同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崛起。这主要表现为他们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在世界事务中的相互磋商、相互支持、协调对策、联合行动,其目的是加速世界民主化进程,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第三世界作为一支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必然会开创世界体系的新局面。5、世界政治和世界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表现为?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的基础,世界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⑴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的基础条件,因而对其起决定作用。在政治舞台上的所有现象都可以从世界经济中发现动因,而世界经济领域内的重大变化,也势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当然经济决定政治,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而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变化的反映快慢、迟敏不一的。⑵
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也有反作用,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彼此制约。世界政治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独特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在特定条件下,世界政治也能反过来作用世界经济。这主要表现在,世界政治能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也能阻碍或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战争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因素时,这种反作用就越明显。⑶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虽然可以划分为两个领域,但是在人类社会关系中他们却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本身就包含了世界政治的基本要素,世界政治也包含了世界经济的基本要素。6、两级多元格局的形成对国际格局有什么影响?两极格局是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状态。在这种格局状态下,一方面存在着两大集团或阵营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对整个国际相互作用具有决定性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着独立于两极格局之外的其他政治力量,这些政治力量不受两极之间关系的直接影响,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构成国际格局中潜在的一极。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各具特点,就表现为两极和多元。当然,真正的完全独立于两极之外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西欧和日本与美国还是同盟,在政治上受制于美国;第三世界作为一个整体,具有重要的政治作用,但是过于松散。因此,也有人将当时的世界称之为“美、苏、中”三极世界。7、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点?⑴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⑵国际政治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①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②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拥有的经济实力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③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⑶世界政治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⑷国际政治格局在其演变过程中,总是新旧交迭,呈现出过渡性特征。8、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⑴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总是由特定的地域范围逐步发展扩大到整个世界的。⑵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不同国家或其他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集合体。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国家仍是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因此,不同政治类型的众多国家乃是构成国际政治体系的最基本的成分。⑶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国际政治体系也就表现为两大社会政治体系、三类不同国家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⑷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者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在权力分配关系中的一种结构状态,他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这种力量对比关系的结构被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将随之变化。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一些国家总会具备比别的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而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政治体系中新的力量中心,而一些原先处于权力中心位置的国家也会因种种愿意出现力量衰退,滑落到二流或三流国家的位置,国际政治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9、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⑴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了国际政治体系之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了。一国的政治发展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日益加重,国际政治就成为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制约着国内政治的发展方向、方式和水平。⑵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一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无论是队内的还是对外的,都必须建立在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因此,国际政治的环境决定着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的途径。同时,国际政治环境也制约着国家利益实现的手段和方式,从而也决定了国家对外目标选择和对外行为的特点。⑶
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当前国际社会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国际社会仍有各个主权国家组成,仍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一国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全认了的共同离开是越来越多的出现。三、论述题1、论述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⑴整体性。国际体系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不是各国政治、经济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国政治、经济运动规律的简单延伸,他有着自己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在当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与世界发生关系,每一类现象都是整体的一部分,每一种冲突都会相互制约,对全局产生影响。国际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要求局部从属于全局,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纳入整体的范畴之中,同时要求站在整体的高度去观察和研究局部,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关键性的局部事件。国际体系的整体性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是各行为主体单个力量相互作用而融合成的整体力量,这不是行为主体意志和愿望的直接表现,而是这些意志与愿望相互冲突、相互制约的集中表现。这种整体合力不是人为的,不以某个行为主体的意志和愿望为转移。⑵相互联系性。从国际体系的主要构成要素——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来看,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的基础,世界政治是世界经济的集中表现。①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形成的基础条件,因而对其起决定作用。在政治舞台上的所有现象都可以从世界经济中发现动因,而世界经济领域内的重大变化,也势必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当然经济决定政治,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而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变化的反映快慢、迟敏不一的。②世界政治对世界经济也有反作用,二者往往互为因果、彼此制约。世界政治本身的相对独立性和它独特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在特定条件下,世界政治也能反过来作用世界经济。这主要表现在,世界政治能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也能阻碍或破坏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当战争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政治的重要因素时,这种反作用就越明显。③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之间是相互渗透的。世界政治与世界经济虽然可以划分为两个领域,但是在人类社会关系中他们却总是交织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条件下,世界经济本身就包含了世界政治的基本要素,世界政治也包含了世界经济的基本要素。出了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的相互联系外,国际体系各行为主体也是相互联系的,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⑶不平等性。国际体系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由平等的行为主体所组成,然而我们知道他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合理性,因为它是建立在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剥削和压迫基础之上的。与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和争霸战争是紧密相连的。国际体系的不平等性最充分的体现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上。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广大亚非拉地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统治与从属、掠夺与被掠夺、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使被压迫民族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完全处于任人宰割的附庸地位。二战后,随着亚非拉地区一系列国家的独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殖民体系分崩离析,形势发生了和大变化,但是不平的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其核心就是发达国家居于垄断地位,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国际体系的不平等性,构成了国际体系内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同时也揭示了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2、论述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⑴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体系的影响。①国内政治是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政治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现象,总是由特定的地域范围逐步发展扩大到整个世界的。②不同国家的政治系统是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国际政治体系是由不同国家或其他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集合体。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国家仍是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因此,不同政治类型的众多国家乃是构成国际政治体系的最基本的成分。③
世界各国国内政治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国际政治体系的性质特征和发展方向。国际政治体系也就表现为两大社会政治体系、三类不同国家体系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本结构。④国家政治力量的发展推动者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在权力分配关系中的一种结构状态,他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这种力量对比关系的结构被打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将随之变化。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一些国家总会具备比别的国家更快的发展速度而后来居上,成为世界政治体系中新的力量中心,而一些原先处于权力中心位置的国家也会因种种愿意出现力量衰退,滑落到二流或三流国家的位置,国际政治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⑵国际政治体系对国内政治的制约。①国际政治是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了国际政治体系之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了。一国的政治发展对国际社会的依赖日益加重,国际政治就成为国内政治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制约着国内政治的发展方向、方式和水平。②国际政治环境制约着国内政策和国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一国的政治经济政策,无论是队内的还是对外的,都必须建立在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实施。因此,国际政治的环境决定着国家利益的具体内容和实现的途径。同时,国际政治环境也制约着国家利益实现的手段和方式,从而也决定了国家对外目标选择和对外行为的特点。③世界舆论、世界潮流和世界性的运动能够形成一种迫使国内政策调整的国际压力。当前国际社会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国际社会仍有各个主权国家组成,仍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一国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全认了的共同离开是越来越多的出现。3、论述垄断资本的两重性?资本垄断的两重性是指其既具有腐朽性又具有进步性。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并不是单纯的垄断,而是垄断与竞争的结合。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垄断不仅会促使生产和技术出现停滞和腐朽,同时也能通过竞争造成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是这种结合,才真正揭示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了资本主义各国的不平衡发展,显示了人类社会向更高的社会经济结构过渡的特点。②帝国主义是在各种不同政治形势下发展的,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政治特征,表现为既有反动趋势,又不完全排斥民主制。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来看,出现过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也存在君主立宪制,而更多的则是民主共和制。从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政策看,不仅有殖民地这种灭亡民族的直接统治形式,也有半殖民地和“委任统治制”等间接统治形式。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改变了其赤裸裸的强权统治和掠夺政策,日益注重经济渗透,用对话与合作的途径取代了发动战争的手段。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性表明了垄断资本主义并未完全腐朽,它还具有较强的调整能力,能够不断的充实完善自己,并继续有所发展。4、论述对外政策与对内政策的相互关系?国家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在本质上都属于国内政治经济的范畴,是沟通国内政治经济与国际政治经济的桥梁。⑴对外政策是对内政策的延续。①对外政策是国内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利益的集中表现。②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受着国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制约。③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总目标是一致的。⑵对外政策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对内政策相区别。①对外政策的对象与对内政策不同。②对外政策的形式和对内政策不同。③对外政策的制约因素与对内政策不同。⑶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策的影响和作用。对外政策对对内政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外政策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服务于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且为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创造条件。①对外政策的基本任务是保证国家建立起一种良性互动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而国家的对外政治经济关系是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②
国家的对外政策影响着对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内容如何以及实施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制定和实施,同时对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5、论述国内政治国际化和国际政治国内化的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的相互依存不仅加深了世界各国的相互联系,而且加速并强化了国内政治国际化和国际政治国内化的发展趋势。⑴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家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作用明显加强,因此,一国内部的政治经济情况对其他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⑵国际政治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一国内部的政治经济不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国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此,一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决策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到当今的世界潮流、国际舆论和其他国家的反应。任何国家的政策和行为都日益受到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干预。各国的政治家门日益发现,纯粹的内政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少。⑶由于国家间的交往频繁,加上其他地缘或历史的原因,各民族在世界范围内的迁移也不断加速,因此,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里,许多民族在国外有大量的同胞,一国内部的民族矛盾和民族问题就自然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和制约。⑷由于国家内部民族分离和民族独立意识的抬头,一些国家出现了分裂,原先国内的民族问题变成了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使得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边界日益模糊,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将随着国际社会的相会依存趋势的发展而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2、非国家行为主体:是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3、国家行为主体:是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以联合国组织的成员国为依据,国际社会目前已有192个主权国家。4、跨国政治:是各种跨国行为主体的一系列对外行为和相互关系的总和。5、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6、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7、国家的行为能力:实际上是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体发挥影响和作用的能力。8、超级大国,不仅是地理和人口上的超级大国,更重要的是在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拥有最强的国际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9、大国:则是指那些在综合国力上虽具有强大的实力,但不处于世界的首要地位,影响力主要局限于本地区的范围之内的国家。10、中等国家:是指在综合国力上处于世界的一般水平,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主要涉及周边邻国。11、弱小国家:则是指那些无论在综合国力还是在国际影响上都较为微不足道的国家。12、跨国行为主体,是指由两个以上国家的成员组成的、通过自己的对外行为来影响国际政治进程的跨国组织。13、跨国组织:是指有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政党、团体或个人,依据特定的宗旨和协议组成的组织机构。14、国际组织是指由不同国家成员(包括政府、政党、团体和民众个人)基于特定的目的,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设立的组织机构。15、国际恐怖主义:
指在国际范围内采用战争以外的特殊暴力手段,如暗杀、投毒、绑架人质、劫机和爆炸等,达到特定政治经济目的的活动和行为。16、跨国公司:是指那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的国际垄断组织。二、简答题1、简答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⑴领袖人物的素质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⑵领袖人物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和内容。2、简要回答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的联系和区别。跨国行为主体与国家行为主体既有联系又区别。⑴联系:①跨国性为主体是在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国家间相互关系的补充和延伸。②跨国行为主体和国家行为主体一样,具备构成国际行为主体的四大要素,即行为能力、职能作用、实力和组织形态、独立自主性和独立决策权。⑵区别:①由于跨国行为主体没有固定的领土和居民,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于某一国的公民的身份有着明显的区别。②跨国行为主体不拥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构和暴力工具,一般不能像主权国家那样运用包括暴力在内的强制力解决国际问题。③跨国行为主体的成员来自以上两个以上的国家,因此他们一般不具有特定国家的控制和支配,不代表特定国家的利益,从而具有超国家性和超阶级性的特点,具有超国家的共同利益。3、跨国公司的行为方式和作用途径有哪些?⑴跨国公司利用自身巨大的经济实力对国际政治体系产生重要的影响。⑵跨国公司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决策过程,进而影响母国和东道国的关系。⑶跨国公司利用国家的特殊政策和自身的特殊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行为能力。4、简要说明跨国行为主体的基本特征。⑴行为作用的跨国性。①跨国行为主体成员构成的多国性。②跨国行为主体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作用的跨国性。⑵参与方式的间接性。跨国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大多主要通过主权国家的政府间接的表现出来,这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特定的国家特别是超级大国的的影响和制约。由此可见,跨国行为主体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和作用与国家行为主体相比的确具有一定的间接性特征,但这种影响和作用确实重要的和可少的。⑶职能作用的协调性。跨国行为主体作为一种超国家行为主体之上的联合体,对于协调国家剑仙湖关系、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有着不同与主权国家的独特作用。①各种国际组织通过自身的组织机构或会议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对话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②国际组织通过各种宣言、公约和决议等文体形式,为国际社会制定共同的行为规范和相互关系准则,对国家间关系起到了协调作用。③国际组织往往以调节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合作为宗旨和使命。⑷措施手段的非强制性。跨国行为主体作为若干个国家成员的集合体,不用有集中统一的政权机关和暴力工具。各成员共同协商作出的决议和规则对成员国缺乏强制性的约束力,主要还是通过道德和舆论压力的约束。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中,跨国行为主体作出的某项决议往往不能真正被贯彻执行。5、国际组织的分类有哪些?⑴从成员的性质来看: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的国际组织。⑵从目的和职能来看:一般政治性组织和专业技术性组织。⑶从成员构成的地域范围来看:全球性组织和地区性组织。6、简述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综合国力是一国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影响和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一国国际地位的高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7、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
⑴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交往是国际政治力量的重要内容。领袖人物作为国际政治的特殊行为者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活动,是国家和本国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者。⑵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对于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起着独特的作用。国家间的相互联系是各自国家利益的根本反映。因此,国家间的正式关系一旦形成,在短时期内部不易改变,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政府间正常的外交努力无法调节而陷入僵局时,国际政治中的一些特殊的个人因素往往能够起到调解纠纷、平息事端、沟通联系、促进合作的特殊作用。⑶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对于加速和延缓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任何历史事件,包括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个人活动的偶然因素的辩证统一。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虽然不能根本上改变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但对于其发展速度则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结局则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8、简述国家主权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⑴国家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⑵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⑶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三、论述题2、论述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⑴个人是国际政治的特殊行为者。①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A、杰出历史人物往往是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和指挥者,因而能对历史事件产生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B、杰出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C、杰出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②作为国际政治特殊行为者的个人。A、是必然的、可确定的部分。这部分历史人物的范围包括一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其他最高决策的直接参与者,以及重要国际组织和跨国机构的首脑和最高决策者。B是偶然的、不可确定的。这部分历史人物的范围包括某些突发性的重大国际事件的当事人和决策人。⑵简答个人对国家对外行为的影响。①领袖人物的素质影响着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②领袖人物直接影响着国家对外决策的性质和内容。⑶个人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制约。①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之间的相互交往是国际政治力量的重要内容。领袖人物作为国际政治的特殊行为者代表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活动,是国家和本国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者。②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对于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起着独特的作用。国家间的相互联系是各自国家利益的根本反映。因此,国家间的正式关系一旦形成,在短时期内部不易改变,表现为相对稳定的状态,通过政府间正常的外交努力无法调节而陷入僵局时,国际政治中的一些特殊的个人因素往往能够起到调解纠纷、平息事端、沟通联系、促进合作的特殊作用。③国际政治个人行为者对于加速和延缓国际政治的发展进程、改变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也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任何历史事件,包括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的发展,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个人活动的偶然因素的辩证统一。个人在国际舞台上的活动虽然不能根本上改变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与发展方向,但对于其发展速度则可以起到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结局则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动力:指推动国际社会发展和国际政治演变的作用力,其内涵既包括国际政治的一般动力,又涉及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实力和利益关系。P1082、国家实力:指国家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非物质力量,是他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重要基础。P116能力:
指国家以实力为基础对其他行为主体发挥影响作用的条件和手段,是使实力真正转化为权利的途径和方式。P1153、社会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法律等制度的总称。P1184、政治体制:指一个国家的政党和政府体制,如一党制、多党制、一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共和制、君主立宪制等。P1195、行为能力:即行为主体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身利益、达成其对外目标、影响他国行为主体的能力。P1206、主权:指统治者或国家的最高权力,它具有最高性、普遍性、终极性和自主性等特征。P124二、简答题1、为什么说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政治的根本推动力?P109⑴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他们的产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必然产物,它们的发展也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⑵生产力的发展是政治及国际政治产生和发展的动力。从历史上看,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了国家,从而出现了最初的国家间关系。资本主义的出现,是人类物质生产发展的结果,同时也造就和推动了现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产生。⑶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国际政治的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积极、最活跃的部分,在国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P110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政治与经济多元化发展,国际关系日益多样、复杂,它不仅影响着单个国家的自身发展与对外行为,而且影响着各类国家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构。二战后,美国凭借其在大战中急剧膨胀的生产力和在战后新科技革命条件下迅速发展的科技实力,确立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形成了所谓“美利坚统治下的和平”。3、民族国家体系是如何形成的?P111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时期,世界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新兴资产阶级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而同国内外封建阶级进行的殊死斗争,以及资产注意自身发展所要求的向海外扩张并建立殖民帝国的征战。正是在这种矛盾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最初的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国际关系体系——民族国家体系。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基本矛盾在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何新的特点?P111从内容上讲,除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之外,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因殖民体系的崩溃而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从表现形式上看,世界基本矛盾表现在不同类型国家自身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更。二战后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使得国际关系表现出异常错综复杂的特点。5、简要论述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矛盾运动之间的关系?P111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其无政府状态,或“自然状态”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后,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就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各个国家彼此独立、主权平等,追求国家利益是各个主权国家国际行为的最基本动因。主权国家在国际中组织结构、制度体系最为严密,政治效能最为强劲,且具备实施国家目标之一切手段。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6、国际政治中对权力的定义有何含义?P113⑴由于权力主要是一个政治的或政治学的概念,因而我们强调他是一种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或国家间政治关系的因素。⑵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或互动范畴,权利只有在相互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权力的双方或对方均形成一定的制约。⑶权利体现的是一种能力,及我能够对你施加影响。要具备这种能力,一定的物质实力是必需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谁的实力强,谁的权力就大。能力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的。⑷权力关系是一种政治关系,表面上体现的是一种单向的实施过程,即一方影响或改变另一方的行为。但是实际上,这种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乙方在对另一方施加影响或改变他人的同时也会受到这种权力关系的影响和制约。7、现代国家实力的有形构成和无形构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117~P119⑴有形构成:①地理条件。地理因素包括:国土规模、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势、地质、地貌等。②人口。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生产性人口的比重和分布、人口的素质和整个人口的分布情况。③自然资源。④经济实力。⑤军事实力。⑥科技实力。⑵无形构成:①社会制度。②政治体制。③政治局势。④与外部世界的关系。8、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分别包括哪些方面?P128①保卫本国领土不受外来侵犯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保证国内政治、经济、科学和文化的和平发展,保证人民和平、安宁的生活。②维维护国家的战略安全。即防止卷入军事冲突或战争,防止出现对自身不利的周边或国际环境。9、国家利益为什么会有全民性和阶级性的双重特性?P135~136⑴国家利益全民性和阶级性的两重性所决定的。国家作为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政治国家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既兼有政治国家的本质特征,又具有其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特征。应该说,国际社会中的国家是政治国家与民族国家的结合体。如果国际政治中的国家兼有政治国家和民族国家的双重特征,那么其具有阶级性就是不可避免的。⑵在民族国家履行其职能,特别是确定、实现和增进国家利益的时候,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国家利益的是由政府来代表的。就国内政治而言,政府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实现着或者工具,统治阶级是通过由其控制的政府来维护其阶级利益的,政府或者政权利益与阶级利益是同义语。⑶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决定了国家利益的两重性。⑷国家利益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兼有全民性和阶级性的两重性特征。我们既不能将统治阶级的利益等同于国家利益,也不能将两者截然分开。三、论述题1、国际社会的内在矛盾对国际政治的影响?P110⑴世界基本矛盾: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世界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与封建制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地区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在这个时期,世界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主要内容是新兴资产阶级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而同国内外封建阶级进行的殊死斗争,以及资产注意自身发展所要求的向海外扩张并建立殖民帝国的征战。正是在这种矛盾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最初的现代民族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矛盾的国际关系体系——民族国家体系。从表现形式上看,世界基本矛盾表现在不同类型国家自身内部和相互之间的各种矛盾相互交错,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变更。二战后世界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使得国际关系表现出异常错综复杂的特点。⑵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的矛盾:国际社会内在矛盾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就是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矛盾运动。国际社会与国内社会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其无政府状态,或“自然状态”
。现代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后,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构成单位就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各个国家彼此独立、主权平等,追求国家利益是各个主权国家国际行为的最基本动因。主权国家在国际中组织结构、制度体系最为严密,政治效能最为强劲,且具备实施国家目标之一切手段。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作为国际社会最主要构成要素的主权国家的高度组织性和效能,就构成为国际社会及其构成单位之间矛盾运动的基础。2、简要论述权力的属性?P115~P116⑴权力的相对性。①权力在投入使用时,总是根据其所施用的对象来进行界定,即大国相对于小国、强国相对于弱国。②权力虽可以进行物化和计量,但是权利构成的不同部分之间的可比性是相对的。③“乒无常势,水无常形”,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地位是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的。⑵权力的两重性.权力的两重性主要表现为权力既是一种国家追求的目的,又是一种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⑶权力的强制性。权力关系是一种国家间相互作用的特殊性形式,其特殊性就在于权力本身所具有的一定强制性。⑷权力的利益性。①权利作为实现国家利益的手段。即在国际政治中,权力的运用是与国家利益与国家目的联系在一起的。②国家在国际政治中为实现自身特定的利益而自觉运用权力来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的行为。3、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中有何作用?P128~P130⑴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在国际社会中,任何一个国家制定自己对外政策的首要依据,都是其国家利益。由于国家利益并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是占绝大多数的居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在制定国家对外政策时,只有考虑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才能更好的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⑵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在历史上,国际社会曾出现过更重调整国家对外行为的方式,如均势、集体安全、不结盟等。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各国都是从自身的国家利益出发来进行调整的。⑶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和理性的重要工具。在确定和评判国家对外政策时,必须首先确定什么是自己的国家利益,然后要区分国家利益的不同层次和实现国家利益的标准,明确实现国家利益的目标和手段,最后,依据国家利益的实现程度来判别政策和行为的效用。4、国家利益的内涵是什么?P127⑴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是指特定国家的利益,是为特定国家服务的。⑵国家利益是特定国家内“绝大多数国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个别人或部分人的利益。⑶国家利益是有其物质内容的,即人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这是各个国家存在的基础和目的。⑷国家利益所反映的共同利益,并不是各个阶级、各个社会集团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各种利益、各种因素的“综合”或抽象,是各种单个利益的共同性利益。5、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之间有何关系?P128国家安全利益、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安全利益关系真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谈得上国家的其他利益。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维护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政局稳定,而且也为国家安全、政治、文化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国家的政治利益及时统治阶级利益的体现,也是全民利益的保障,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对其他的利益关系具有重要影响。文化利益表现为最次级利益,一方面,它受到国家安全、经济、政治利益的制约,另一方面,它又反映、体现着前述利益,并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服务。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关系:是指国际行为主体尤其是国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通过
从内容上讲,除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垄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之外,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因殖民体系的崩溃而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此外,还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矛盾等新的内容。行为主体的具体和相互行为或互动体现出来。(P139)2、国际行为:是指国际行为主体的对外行为及其相互行动,它是人类政治生活发展的必然产物。(P139)3、“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P142注释)4、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P143)5、国际危机: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利益受到严重威胁,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作出决策的情势。(P148)6、均势体系:指在国际体系内,各国力量通过分化、合作的方式达到力量分布的大体平衡,任何一国不可能处于绝对优势和控制全局的地位。(P153)7、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禁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和原则。(P157)8、国际合作: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P158)9、区域主义:就是某一区域范围内各个国家强调彼此合作的价值,并且为之做出各种努力的倾向。(P161)10、国际条约:是国家及其他国际法主体间所缔结而以国际法为准并确定其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国际书面协议。(P162)二、简答题2、国际行为主体在实施其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时可以采取哪些方式?(P140)⑴外交方式。及各国政府通过其驻外使节或政府官员的谈判和协商来调整和处理国家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正式的外交活动:建立或中断外交关系、派驻外交使团、进行协商和谈判;非正式的外交活动:民间外交活动&非法外交活动。外交方式也称为一种政治行为方式。⑵经济方式。即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经济政策,采取某种经济活动,影响爱那个他国的对外行为或相互关系。它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国家的对外援助或制裁。经济方式及时谋求自身经济发展和共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一种发展相互政治关系、谋求自身政治利益和制约他国对外行为的政治手段。⑶军事方式。即通过对外实施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支持或打击特定的行为对象。它包括:公开的军事方式,如直接动用或使用暴力来进行军事干涉或武装自卫及威慑秘密的军事方式,如派遣武装人员非法潜入他国领土进行暴力活动。军事方式既可作为一种支援手段,亦可作为一种惩罚手段,既有合法的暴力,又有非法的暴力。⑷文化手段。或称为信息手段,即通过宣传媒介或其他宣传方式,影响对象国的公共舆论或公众思想,以向该国政府施加压力介意影响该国的对外行为。它包括:宣传,即形成舆论;示意,即通过语言或行动来传递某种特定的信息。3、制约国际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141)⑴任何过激行为都是为一定的利益和目标服务的。⑵国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范围或领域内进行的。⑶国际行为是以一定的经济、军事实力为基础的。4、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联系和区别?(P145)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中最一般的两种紧密联系的形式。在国际相互作用中,冲突和竞争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联系:⑴冲突和竞争是相互包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竞争。同时,竞争也成为双方冲突的一种形式。⑵冲突和竞争是相互转化的。竞争往往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转化为竞争。⑶竞争和冲突往往是彼此交织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区别:⑴
冲突和竞争毕竟是国际相互作用的两种范畴,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系形态。⑵在实际内涵上,冲突更多的意味着目标和利益的直接对立和交锋,具有某种直接对抗性,大都以零和结局为基础。⑶竞争则更多是一种攀比、超越和追赶的状态,竞争双方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涉及利益目标的相互作用,一国的目标实现可以不影响他国的目标和行为。5、肯尼恩.沃尔兹关于国际冲突起源的基本概念?(P150)⑴“人性与国际冲突:。根据这种基本概念,战争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行为。⑵“国家与国际冲突”即从国家的内部去寻找冲突的根源。⑶“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即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际冲突的根源。6、国际合作的障碍?(P163)⑴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这样一种状况:缔约当事人一方知道而另一方不知道某一信息,甚至第三方也无法验证,即使能够验证也需要大量资源,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⑵“搭便车”。国际合作经常为“搭便车”的问题所困扰,特别是当国际合作涉及多个行为主体时。作为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主体,国际在从事国际合作时往往具有“搭便车”的动机。⑶国家队相对获益的关切。在决定是否与其他国际合作时国家不仅考虑能否从合作中获得利益,在许多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合作所带来的利益分配是否对其他国际更加有利。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确定自己会从国家间合作中得到好处,但认为这种合作对其他国家更有利时,他就可能放弃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如果该国不仅能从合作中获得好处,而且能够得到比合作伙伴更多的好处时,它就会具有更强的动机去推进合作。7、国际制度是如何促进国际合作实现的?(P167)⑴改变国家间的信息不对称状况。①国际制度通过其造成的“跨政府“关系网络促进了国家间的信息传输。②作为国际制度组成部分之一的国际组织能够向其成员国直接提供相关信息。③国际制度所提供的国际行为规范有助于各个国家获得判断其潜在合作伙伴未来立场的必要信息。④国际制度有助于国家降低对于收益分配问题的敏感度。⑵确立权利界定的原则和权利行使的范围,提供权利争议的解决程序。①国际制度确立国家权力界定的基本原则。②国际制度直接确定国家权力的行使范围。③国际制度为国际合作中的权利争议提供了解决程序。⑶改变国家对外行为的成本收益,使国家遵守合作协议。三、论述2、论述国际冲突与国际竞争的联系和区别?(P145-146)竞争与冲突是国际相互作用中最一般的两种紧密联系的形式。在国际相互作用中,冲突和竞争是彼此交织、相互联系的。联系:⑴冲突和竞争是相互包容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即对抗性、敌对性竞争。同时,竞争也成为双方冲突的一种形式。⑵冲突和竞争是相互转化的。竞争往往在一定条件下发展成为冲突。同样,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的解决,也可以转化为竞争。⑶竞争和冲突往往是彼此交织的。竞争中存在着冲突的因素,冲突本身又是竞争的一种形式。区别:⑴冲突和竞争毕竟是国际相互作用的两种范畴,是国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系形态。⑵在实际内涵上,冲突更多的意味着目标和利益的直接对立和交锋,具有某种直接对抗性,大都以零和结局为基础。⑶竞争则更多是一种攀比、超越和追赶的状态,竞争双方可以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涉及利益目标的相互作用,一国的目标实现可以不影响他国的目标和行为。3、国际冲突根源的理论解释(P149-)⑴“人性与国际冲突:。根据这种基本概念,战争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行为。⑵“国家与国际冲突”即从国家的内部去寻找冲突的根源。⑶“国际体系与国际冲突”即国际无政府状态是导致国际冲突的根源。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通常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其中包括作为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各种自然条件。P1732、科技革命:是指科学技术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性的质的突破和飞跃。P188二、简答题1、自然环境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包括哪几个方面?⑴由于自然环境对一国综合国力的影响,自然环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的基本状况也就影响了一定时期内各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关系,从而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与演变产生制约作用。⑵由于地理位置对国家行为能力和国家利益的重要制约作用,大凡处于海峡、海道以及路上战略要地的国家与地区,因其扼守着大国谋求实施霸权的咽喉,往往成为世界争夺的在热点地区。⑶对自然资源的全面争夺是世界政治的一个重要内容。⑷由于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与应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成为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性问题。3、自然环境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包括哪些方面?⑴综合国力中的自然环境。国家实力是有多种要素构成的,其中可见的,有形的物质要素,也有不可见的、无形的精神要素,而自然环境则是构成物质要素的最基本的成分。⑵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①地理因素。②人口状况。③自然资源。⑶自然环境对综合国力的影响。①从地理因素方面来看。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较容易发展成为大国和强国。②从人口状况看。人口是从事经济生产和战争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一国成为大国的先决条件之一。③从自然资源方面看。一个国家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就奠定了他成为政治经济强国的基础。4、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的前提和基础表现在那几个方面?⑴世界经济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⑵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力量构成。⑶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生产方式的特点决定了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5、经济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⑴经济利益是国家对外目标的核心。经济利益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以及由此决定的经济需要的直接反映。它表现为一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繁荣等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家利益的核心是一定时期内有利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的综合。经济利益既是生存的基本条件,又是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利益在国家利益中占据重要地位。⑵经济利益的矛盾与差异是导致国际政治对抗与冲突的根源。各国间的经济利益总是相互对立的,由于国家统治的性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与历史文化的差异,经济利益本身也呈现出多样性。无限制的追求一国的经济利益势必损伤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这就是国家之间经济利益上的差异与矛盾。⑶经济方式是国际关系中为实现政治目的而常用的手段。①扩大和加强自己的势力范围。②削弱和限制对手的发展。在国际政治中,经济制裁在一定时期内会被被制裁国带来一定的经济困难,甚至迫使一些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依赖性较强的国家就范,从而达到制裁国有限的政治目的。同时,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加深,再被制裁国经济受到损害的同时,制裁国的经济同样受到不利的影响。尽管如此,经济制裁毕竟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之一,能对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6、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表现在哪几个方面?⑴国际经济关系是构成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众所周知国际关系体系包括国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关系,而经济关系是其中最基本的关系,经济利益是国家利益的最基本的物质内容。⑵国际经济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还往往直接从属于国际政治关系。
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方面是国家间的对外经济关系。它是国家之间通过自己的对外经济政策,利用种手段而建立的经济联系。建立这种联系的目的,或是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或是为了防止本国经济受到外部竞争的影响,或是为了发展互利经济合作关系等。其实质都是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而这一点恰恰揭示了国家间的经济关系的政治性。⑶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①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南北问题在国际政治上的影响日益突出。②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军事因素的作用逐渐下降,经济实力开始成为决定国际政治地位的主要因素,国家对外政策的目标首先是保障它的经济利益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深入发展给当代国际政治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对国家主权形成了严峻的挑战,由于相互依存的日趋深入,一个国际在制定政治、经济发展战略是必须遵循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的一系列规则,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甚至让渡一定的主权。利益方面,某些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潮流,凭借自己在政治、经济、科技领域的优势,在国际规制制定、知识产权维护、互联网信息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推行“经济霸权主义“和”信息霸权主义“。7、科技因素与国家实力的关系是什么?⑴科技因素改变了自然环境这一国力构成相对稳定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更急密切了。然而科技因素本身也改变了似乎一成不变的环境因素,使环境对人类政治行为的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化。⑵科学技术对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谁掌握了重要的科技成果,谁就能在国际经济生产中取得重大成就,极大地提高本国的经济水平和经济实力,在国家关系中的分工、贸易与金融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增强自己的影响,最终提高和加强自身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⑶科学技术对国家军事力量的作用。像原子能技术的发明与应用,首先是出于军事目的而出现的,以后才逐渐应用于和平发展的目的。军事历来是社会生活中对科学技术利用最多最快的一个领域。⑷科技因素对国力构成的精神要素的影响。国际科技水平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国民士气和政府的组织能力以及国家的凝聚力,从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将科技因素视为国家综合国力构成的决定性的、基本的要素之一。三、论述题2、论述为什么科技因素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新内容?⑴科技战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二战后科技革命的发展,已使得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国家的强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科学技术水平。⑵科技因素使得战争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复杂化。战争的规模、结局与武器的性质和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武器的性质和水平又直接取决于当时科技的发展水平。⑶科技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大大丰富了国际政治的新内容。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到世界各个国家和领域,导致了各国之间政治经济的日益密切。②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开拓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的制约因素:指国际政治体系中内部除纯粹政治权力因素以外的各种制约因素。2、战争: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3、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力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4、国际习惯:是指那些由于长期形成和普遍使用而被各个国家所承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5、互不侵犯原则
:是指各个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炫耀武力以及其他方式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各国均有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9、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关于某一社会制度或生活方式的一系列根本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二、简答题2、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内容有哪些?⑴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①民族主权,及各民族人民特别是被压迫民族拥有建立自主的民族国家的权利。②国家主权,即每一个国家在对内对外政策上拥有自主性和不受外来统治的独立性。③人民主权,即每一个国家的人民有权根据自己的选择,确立本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外国不得加以干涉。⑵互不侵犯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是指各个国家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或炫耀武力以及其他方式侵犯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各国均有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⑶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与互不侵犯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均为主权原则的延伸。作为国际准则来说,侵犯侧重于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直接或间接的侵犯,特别是以武力和武力威胁的方式进行的侵犯的表现形式较为明显;而干涉则主要是指对另一个国家内部事务和外交政策的干涉,其手段多样,有时甚至更隐蔽。⑷平等互利原则。①各国法律地位平等。②每一国均享有充分主权之固有权利③每一国均有义务尊重他国之国际人格。④国家的领土完整及政治独立不受侵犯。⑤每一国均有权利和自由选举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⑥每一国均有责任履行其国际义务,并与其他国家和平相处。⑸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①指各个国家、无论其政治、经济制度和发展水平如何,都应相互尊重、友好相处。②国家之间的一切问题,都应以和平的方式妥善解决,反对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它是当今世界一项根本性的国际准则。3、文化因素对国际政治有什么影响?⑴文化因素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国家综合实力的构成,除了经济、军事等可见的物质要素外,还包括民族特征、民族性格、民族士气、民族凝聚力等。⑵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是导致国际政治冲突的重要原因。由于各民族文化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各自的特点,各民族之间必然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和矛盾,这种差异和矛盾造成了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这种世世代代遗留下来的歧义是很难改变的,他他已经成为一种民族情感和民族心理,如不能及时通过交流加强相互了解并达成共识,那么在特定的条件下,往往会产生隔阂并导致尖锐的对立和冲突。⑶文化关系是实现国家对外经济目的的手段和工具。①文化上的交流和沟通是国家间政治联系的重要渠道。②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可以控制和干涉别国的内政。4、宗教影响国际政治的具体途径有哪些?⑴宗教本身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动员和团结本国人民的作用。⑵宗教和教派争端乃至战争是造成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内乱与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⑶宗教矛盾和冲突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一个重要原因。⑷宗教与恐怖主义相结合。5、国际法对国际政治的影响途径有哪些?⑴国际法为国家间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和作用提供了一些列基本的法律规范和原则。⑵为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协商、斡旋、调查等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基本的法律依据。⑶为协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提供基本的仲裁、审判等司法程序和机构。7、军事因素导致对外决策的调整表现在哪里?⑴军事因素导致对外政策中价值观念的变化,促使政策指导思想发生变化。⑵军事因素的变化,改变了对外政策的外部环境和信息构成。三、论述题1、试论军事因素在国家对外决策中的作用。⑴军事力量是构成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
在国家实力构成的各种要素中,军事实力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军事力量的这种相对独立的作用并不是绝对的,他只是在特定的时期内和特定的问题上表现出来,最终不能长期的脱离或背离经济因素的制约。⑵军事因素导致对外政策的调整。军事因素导致对外政策中价值观念的变化,促使决策指导思想发生变化。军事因素的变化,改变了对外决策的外部环境和信息构成。⑶军事战略是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国际军事关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国际政治关系,因而国家的对外军事战略直接影响到国际政治,并成为国家整个对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政治中,大国经常通过制定其对外军事战略来谋求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地位,以求最大限度的实现其国家利益。3、论述军事因素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影响。⑴军事因素改变国际政治的力量对比,促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演变。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一国的综合国力、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上,还表现为在通过一些具体的形式,如战争、武装冲突、军备竞赛、裁军谈判、军事威慑、重大的军事部署和军事演习等,对轨迹政治体系的运行产生制约作用。在军事因素中,均被与军事实力是构成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军事实力的对比状态,是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内部结构,这是军事因素制约国际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⑵均是因素实现对外目的的手段与工具。军事因素的各种表现形式作为政治斗争的手段和对外行为的工具,直接关系到国际政治目标的实现与否,进而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状况产生重大影响。军事力量的集结、大规模的军事演习等也是国家为了炫耀其军事实力,向对手施加政治恫吓和心理压力,以军事形势进行国际政治的博弈,从而达到迫使对手就范或让步的政治目的。所有这些必然造成国家间关系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军事因素作为实现国际政治目的的主要手段,能够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5、论述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⑴国际政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意识形态主要是指关于某一社会制度或生活方式的一些列根本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价值观念。⑵意识形态影响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和国际政治格局。作为国际政治思想体系的意识形态,产生于各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并与阶级统治利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不同的意识形态体系的国家之间,不仅没有不同的信念,而且缺乏某种共同的根本利益,存在着先天性的利益冲突,因而在国家之间关系中产生疏远感,引起相互间的猜疑、仇恨、鄙视等,是相互合作变得困难重重,从而强化了国家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在相同类型的意识形态内部存在的分歧与矛盾,也能导致国家间的对立与冲突。在国际政治中,意识形态的实质反映为已过政治统治对本国国家利益的认识。因而意识形态是阶级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对国际政治力量的分化组合产生着重要的影响。⑶意识形态影响着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意识形态是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反映了一国统治阶级对本国国家利益的系统认识,对国家对外政策目标的判断和评价起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因此,意识形态成为各国对外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础,他决定着一国对外政策的性质和趋向。意识形态还决定着决策的信息评估,影响着决策的运行过程。⑷意识形态是国际政治斗争的手段。①意识形态作作为一种政治信念对统一和团结各族人民起着重大的精神作用。②利用意识形态的宣传,抵制和削弱敌对意识形态的渗透。③利用意识形态为本国的对外政策进行解释,这是意识形态制约国际政治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1984年5月,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问题很多,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就是发展问题。1984年10月,进一步阐明:两个问题关系全局,带有全球性、战略性的意义。中共十三大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都予以确认。
——引自奚洁人主编:《科学发展观百科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0月。1、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理论的内涵主要有哪些?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和平与战争、发展与贫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要求,是世界发展的主流;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两大任务、两大目标。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和平,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基本态势;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2、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一些西方国家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和“主权是过时的概念”等“新干涉主义”论调,为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提供理论依据;混淆反对恐怖主义的界限,无根据地指责一些国家是恐怖主义国家,随意扩大反恐范围,为其推行霸权主义扫清道路;出台“核态势评估报告”,提出“预防性干预”和“先发制人”的战略。(2)、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恐怖主义不仅威胁发达国家,而且也危害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3)、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起。(4)、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5)、美国的单边主义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新的矛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自考《任卫平日语》课文翻译与练习答案.doc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最新课后答案(宁平版).doc
-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后答案.docx
- 国学常识200题(含答案).doc
- 国家税收答案(原) - 副本.doc
- 国贸答案.doc
- 国贸课后答案.docx
- 国际商法习题答案[1].doc
- 算_-课后答案__清华大学出版社_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版.doc
- 国际法复习题及答案.doc
- 国际物流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国际私法精选30题及答案.doc
- 国际税收习题答案.doc
- 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doc
- 国际结算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docx
- 国际结算课后习题答案.doc
- 国际贸易实务(第五版)黎孝先王健课后答案.doc
- 国际贸易实务习题及案例集答案(2011).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