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5页

社会学论文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 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1研究背景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存与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可见饮水安全是民生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报告十分关注民生问题。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有助于增进农民的福祉,维护农民的利益,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同时,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加大了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工程和管理措施,解决了一些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是,饮水安全仍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地区水源短缺,有的城市饮用水水源污染加重,一些农村地区饮用水存在苦咸或含有高氟、高砷及血吸虫病原体等问题,严重威胁公众安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五年内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和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部署,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将在2009年解决6000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不仅是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其投入使用后的管理、监督及对其进行必要的绩效评价。    2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安全饮水发展水平与中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上中等发达国家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70%以上,发达国家在90%以上。我国的安全饮水普及率水平大致为东部70%,中部40%,西部不到40%。农村饮用水主要来源于大自然的泉水、井水等,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净化措施就直接饮用或烧开饮用。2005年,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以县为单位的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复核评估工作,结果表明,到2004年年底,全国尚有3.23亿农村人口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这些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为,东部地区7780万人,中部地区1.3亿人,西部地区1.15亿人。3.23亿饮水不安全人口中,各类饮水水质不安全的有2.27亿人,水量不足、取水不方便及供水保证率低的有近9600万人。2.27亿水质不安全人口中,饮用水氟、砷含量超标的有5370万人,饮用苦咸水的有3850万人,地表或地下饮用水源被严重污染的有9080万人,饮用水中铁锰等超标的有4410万人。   农村饮用高氟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地区,80%的高氟水人口分布在长江以北。长期饮用高氟水,可引起地方性氟中毒,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重者造成骨质疏松、骨变形,甚至瘫痪,丧失劳动能力。因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这些病症一般使用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在氟病区,由于氟斑牙、驼背病屡屡发生,直接影响青少年入学、参军、就业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1.4米,出现矮子村,村民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  农村饮用高砷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新疆、宁夏和吉林等地。长期饮用砷超标的水,会造成砷中毒,导致皮肤癌和多种内脏器官癌变。农村饮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华东等地区。长期引用苦咸水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农村饮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饮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华北、中南地区。饮用水源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易导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还因此暴发伤寒、副伤寒以及霍乱等重大传染病,个别地区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农村约有1.9亿人饮用水血吸虫问题突出。血吸虫病近几年来呈增长趋势,有些地区与饮用水水源有关。目前,血吸虫病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生活在病区的人口约有6000万。重病区主要是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沿长江的江(湖、洲)滩地区,以及四川、云南的部分山区。血吸虫病区约有1100多万人饮水不安全,其中急需新建或改造饮水工程的人口有220多万人。疫区群众因生产和生活需要频繁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造成反复感染发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3农村饮用水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的力度,减少了疾病,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农村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首先在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上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地区的部分领导对饮用水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原有的农村改水工程因资金、认识、技术问题及未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已建的工程不少现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况,而再次改水遇到了资金不足的限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和秸秆、禽畜粪便的大量废弃,污染环境;乱垦滥牧、乱砍滥伐,破坏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在较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农村环境保护监管力量薄弱。现行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和制度,大部分都是针对工业和城市制定的,难以适应农村环境管理的需要。农村大部分地区的农户分散居住,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监管十分困难。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防治,很大的程度上依靠农民的自觉行动。一些重污染企业为逃避监管,在农村地区建厂排污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种养业发达地区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以及畜禽废水,严重污染农村的饮用水源。第三农村饮用水源水质监测还是空白,底数不清,监测力量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只是在城市和重点流域开展了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与评价,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水源地分布分散,规模小,水质水量不稳定,开展例行监测工作难度很大,且目前也不具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监测的能力。第四农民本身没有重视饮水安全工程的重要性,只局限于有水即可的程度,却忽略了水质的好坏,并且农民也缺乏对水质进行判断的能力,只能做简单的判断。第五科技储备相对薄弱,一些基础研究尚属起步阶段。目前,对农村饮用水源开展的科研工作较少,没有针对饮用水源开展过系统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很多水环境研究中重大项目的目标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氮、磷的控制,没有针对水源保护开展过系统研究。农村环境技术短缺,农业节水、发电及农业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尚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