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 MB
- 232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平顶山鲁阳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
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建设必要性11.2方案编制要素11.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3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3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3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主要工程量41.8水土保持监测61.9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71.10结论与建议72.方案编制总则102.1编制方案的目的意义102.2编制依据112.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152.4指导思想152.5编制原则162.6设计深度及方案设计水平年173.项目概况183.1厂址位置及交通183.2工程规模与特性183.3工程组成及总体布局193.4工程占地323.5项目建设土石方平衡333.6项目总投资及施工进度安排343.7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394项目区概况434.1自然环境434.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47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5.1工程厂址的水土保持比选515.2工程选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545.3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55.4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与评价585.6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72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736.1防治责任范围736.2防治分区747水土流失预测777.1预测范围、时段与单元划分777.2预测内容81
7.3预测方法827.4水土流失预测参数的选取827.5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98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1018.1防治目标1018.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028.3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总体布局1038.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及典型设计1108.5防治措施与工程量145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518.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安排1529.水土保持监测1559.1检测目的1559.2监测原则1559.3监测时段1569.4监测区域、监测点位1569.5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1619.6监测工作量1649.7监测成果1649.8监测设施和设备165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6610.1投资估算16610.2水土保持投资概述16810.3防治效果预测18610.4效益分析190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19311.1加强组织领导19311.2实行招投标制19311.3搞好后续设计19411.4强化施工管理19411.5推行工程监理19411.6实行水土保持监测19411.7开展检查验收19511.8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19511.9加强管理维护19512结论与建议19712.1结论19712.2建议198附表:1工程措施人工单价表2植物措施人工单价表3植物措施单价汇总表4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
附图:1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图2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地形图3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水系图4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工程总体布置图5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图6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7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厂区布置及绿化措施图8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贮灰场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图9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贮灰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10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进厂道路绿化措施典型设计图11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运灰道路绿化措施典型设计图12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厂外铁路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13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供水管线水保措施14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图附件:1委托书2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确认函3 水土保持监理承诺书4 水土保持监测承诺书
1综合说明1.1项目建设必要性平顶山鲁阳电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可以变输煤为输电,缓解国家铁路运输压力,促进平顶山市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符合华中电网南水北火的电力建设战略,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本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对缓解河南电网用电紧张局面,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作为华中电网火电基地的建设,实现河南电网与华中南北五省电网“水火调剂、南北互供”具有重要作用。1.2方案编制要素(1)方案编制深度:可行性研究阶段。(2)设计水平年:2020年。(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建设生产类项目二级防治标准。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5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要求。1.3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势头强劲、夏季持续高温干旱、河南省电网负荷增长迅猛,电网容量已难以适应负荷增长的需要。平顶山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煤电基地,煤炭资源、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交通便利,适宜建大容量坑口电厂。建设鲁阳发电厂,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满足全省电网用电缺额,使河南电网电力基本平衡,促进河南经济快速、持续发展。100
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可以变输煤为输电,缓解国家铁路运输压力,促进平顶山市及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符合华中电网南水北火的电力建设战略,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本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华中电网骨干电厂之一,对缓解河南电网用电紧张局面,进一步促进河南省作为华中电网火电基地的建设,实现河南电网与华中南北五省电网“水火调剂、南北互供”具有重要作用。本项目采用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有利于提高河南省电力工业装备水平。同时该项目地处华中豫鄂500kv联网的西通道、全国联网的南北主干道上,是华中地区南北互供、三峡水电调节的重要来源支撑点,能有效提高整个500kv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推荐厂址)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境内。鲁山县位于平顶山西部,西邻洛阳市的嵩县、汝阳县,南与南阳市的方城县、南召县交界。项目区东距平顶山新城区26km,西南距鲁山县城15km,南距辛集乡2km,北距平煤集团矿区铁路线3.5km,往东南约2.0km、2.5km分别为焦枝铁路和省道231线。电厂规划总装机4×1000MW,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1000MW超超临界进口燃煤发电机组。本工程由平顶山电厂投资建设和经营,属新建项目。本项目一期工程总占地面积262.5hm²,其中永久占地165.4hm²,临时租用土地97.1hm²。在工程建设期,存在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回填,总土石方量475.0万m³,其中挖方221.3万m³,填方253.7万m³;借方72.1万m³,弃方39.7万m³。本期2×1000M机组年排灰129.81万m³,年排渣13.74万m³,年排石子煤2.02万m³,年排石膏7.42万m³,合计152.99万m³/年。本期工程总投资892884万元。该项目建设总工期54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4个月),计划于2015年1月开工,2019年6月建成,届时两台机组全部投产。工程建设单位为平顶山电厂。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
1000MW机组工程项目区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淮河流域沙河上游。地形地貌属豫西山地低山丘陵区,项目区年均土壤侵蚀摸数约2500t/km²。气候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5℃,无霜期245d,≥10℃积温为4676℃,多年平均降水量740.3mm,多年平均蒸发量2068mm,多年平均风速2.6m/s,最大风速20m/s,5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为163mm,10年一遇为219mm。项目区土壤以淋溶褐土和钙质褐土为主。项目区植被稀少,林草覆盖率约10.8%。水土流失以中度和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属河南省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本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二级标准。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通过扰动地表面积、土石方、水土流失危害等水土保持因素分析比较,认为响水尾矿库的选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主体设计的总体布局、施工布置充分考虑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只是细节考虑得不够充分,总体上不存在水土流失限制性因素。工程占地、土石方平衡等设计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施工进度安排基本合理可行,要求主体工程进一步优化施工时序、土石方合理调配,缩短临时堆放时间,减少建设期的水土流失。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凡在生产建设过程中造成水土流失的,都必须采取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该项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95.29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259.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35.49hm²。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结合实地勘察100
,电厂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的面积总计262.50hm²,其中厂址区占地49.50hm²,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34.00hm²,贮灰场区占地89.40hm²,供水管线区占地63.10hm²,厂外道路区占地3.50hm²,厂外铁路区占地20.30hm²,水源地区占地2.70hm²;按占地类型分,耕地90.80hm²,其中,梯田8.60hm²,沟坝地5.40hm²,旱地76.80hm²;林草地31.70hm²,荒地140.00hm²;按占地性质分永久占地165.40hm²,临时占地97.10hm²。根据项目区占地类型分析,项目区耕地占总占地面积的34.59%,林草地占总占地面积的12.08%,荒地占总占地面积的53.33%。根据社会经济调查,项目区人均耕地平均0.40亩左右,农业总产值占整个社会总产值的近一半,确定项目区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区域,所以必须减少和避免对耕地的过度占用,但是在电厂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占压农田和耕地,项目永久占地区大部分将硬化和被建筑物所覆盖,原有土地利用无法恢复,对于临时占地区,在工程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在工程建设期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在施工结束后,要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恢复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水平。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和主要工程量在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根据工程建设和运行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综合分析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项目基础上,将厂区、贮灰场防治区作为防治的重点。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较多,主要包括各区域的场地平整、地面硬化、贮灰场区灰坝建设、灰渣利用等,且已具备水土保持功能。本着“拾遗补缺,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设立拟在原有主体工程防护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布局,以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1)厂区防治区100
厂区地下管线及沟道施工分区、分段、自上而下,且将相邻及同埋深管、沟一次开挖施工,距建(构)筑物基础较近管、沟与基础一次完成,可减少相互干扰及二次开挖和夯填工程量。厂区地下设施种类繁多,管线、沟道、建筑物基础互相交错,深浅各异,施工要综合全厂所有地下设施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遵循由深而浅、统筹安排的原则,确定临近的地下设施尽量同槽一次开挖,同时保持基坑土方边坡稳定,基面不受扰动。通过对该区工程施工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形式和特点分析,其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厂区平整、厂区排水、厂区内道路边坡防护、绿篱、草坪、绿化、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等。其中厂区平整、厂区排水属于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施工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和临时绿化种草。(1)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中扰动原地貌,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大量的开挖回填,开挖面、填筑段必将形成边坡,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松散堆积物和开挖面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具有易流失和流失量大的特点,必须进行防治。本区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保功能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场地排水和施工结束场地清理;本方案新增措施包括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清基土临时贮存、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临时绿化种草)和绿化、复耕措施。(2)贮灰场防治区根据贮灰场的施工特点及运行工艺,本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分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和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两部分。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为:贮灰场周边排水措施、灰坝建设包括各级灰坝填筑、排水措施、灰坝护坡措施,灰面治理措施(如机械碾压、灰面喷淋、覆土措施等)等。100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各级灰坝草皮护坡、灰面复耕措施、周边防风林、灰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临时堆土区和取土区临时防护措施(种草、临时覆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等)。(1)供排水管线防治区根据该区施工工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线布设中土方开挖后的临时堆存,因此施工中首先要针对土方临时堆存设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建设区进行场地平整和碾压,对回填后弃土运至厂址区或运煤公路回填利用,最后根据原土地利用性质进行绿化或复耕。新增措施为土地绿化和复耕。(2)厂外道路防治区根据该工程厂外道路施工特点,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路段路肩边坡为1:2,填土高度大于2m时,对路基边坡用干砌片石加固,厚度为30cm。道路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保湿和其它临时防护措施等。道路两侧设计纵向排水沟、道路两侧采取防护林和绿化措施。(3)厂外铁路防治区本阶段厂外铁路为专项设计,对路基、路堑边坡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并计列投资,但规划设计不详细。在下阶段设计中建议设计单位根据铁路设计规范和水土保持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细化以下防治措施(但不限于):①对铁路边坡工程护坡;②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③铁路两侧在铁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的绿化措施;④铁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等。(4)水源地防治区该区水土保护措施有场地平整、地面硬化、地表排水、空闲地绿化。其中空闲地绿化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1.8水土保持监测⑴监测方法结合本工程特点,监测方案主要采用巡查调查的方法进行。⑵监测频次、重点监测时段与重点监测区域100
①施工准备期前对本底值进行一次监测;②挖、填方数量、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面积,土建施工期前和结束后各一次;③临时堆土形态及占地面积等监测,土建施工前、中、末各2次;④雨季前后各一次,雨季每月一次,遇>25mm/d降雨或暴雨加测;⑤重点监测时段为施工期,重点监测部位河道工程区、弃土场区,布置7个监测点。1.9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投资1048.14万元,其中工程措施费199.65万元,植物措施费463.89万元,临时工程费63.63万元,独立费用193.10万元(其中水土保持监理费88.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33.81万元),基本预备费59.33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68.55万元。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通过原主体工程设计的防护措施和本次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过本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全部得到治理,方案实施后,六项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1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100%,土壤流失控制比0.83,拦渣率为100%,林草植被恢复率为100%,林草覆盖率为57.62%,均达到防治目标值。1.10结论与建议100
通过对工程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本方案根据规范制定了各项治理措施,在施工中,如果按照本方案进行实施,能够达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和要求,下阶段业应根据批复的方案进行落实。下阶段主体工程设计中,要将水土保持作为专章进行设计;水土保持施工单位要按照合同要求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认真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水土保持施工监理要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来承担;水土保持专项验收时,要提供水土保持监理专项报告和水土保持临时措施影像资料;本阶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复和主体工程核准后,及时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招标工作。100
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规模机组为2×1000MW,工程年燃煤436万t,电厂运行年总需水量为2253万m3,年排灰渣153万t。工程建设总占地面积262.5hm2,工程总挖方221.3万m3,工程总填方253.7万m3,借方量32.4万m3。工程动态总投资89.29亿元。总工期54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4个月)。建设地点河南省鲁山县辛集乡工程等级Ⅱ级所在流域淮河流域工程动态总投资89.29亿元工程总工期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责任范围面积299.28hm2损坏水保设施面积45.7hm2项目建设区262.5hm2扰动地表面积262.5hm2直接影响区36.78hm2水土流失预测总量93301t减少水土流失总量87703t扰动土地治理率98.19%控制率94%防治任务及目标地貌类型低山区丘陵浅谷区省级水土流失分区公告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218.41hm2治理度100%主要防治措施及工程量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各区场地平整、地面硬化、清基土转运、贮灰场防渗措施、灰坝建设、灰面覆盖和排水措施、灰面绿化与灰场周边防风林、覆土复耕以及各种临时防护措施等。工程量主要包括:土方开挖2.42万m3,土方填筑48.33万m3,灰坝灰渣填筑493.74万m3,浆砌石2.66万m3,干砌石0.42万m3,场地平整213.5hm2,地面硬化9.24hm2,土工膜12.65hm2,草垫1.90万个。草皮及种草面积196.79hm2,乔木49.59万株,灌木17.08万株。水土流失背景值(t/km2·a)2500方案目标值(t/km2·a)240项目区允许值(t/km2·a)200控制比0.83拦渣率100%可绿化面积172.46hm2植物措施面积172.46hm2植被恢复系数100%林草植被覆盖率57.62%水保投资建设期总投资3478.59万元工程建设期方案新增投资防治费584.20万元主体工程已列投资2653.98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10.96万元工程方案新增投资824.62万元监测费62.22万元其中水土保持补偿费68.55万元监理费88.00万元建设期总投资/减少水土流失量396.63元/t其它115.23万元工程运行期总投资1391.80万元主体已列投资1168.34万元方案新增投资223.46万元方案实施期2015年~2024年方案编制单位腾冲博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鲁阳发电厂法人代表及电话李四/123456789法人代表及电话王五/123地址天明路地址唐人街联系人及电话张三/987654321联系人及电话王二/3234邮编450000邮编123345电子信箱1234@1234电子信箱1234@12100
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方案的目的意义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要求,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要求,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区域的自然条件、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影响预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水土保持与生产建设安全相结合”的原则,按项目建设与水土流失防治同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建设与管理并重的要求开展方案编制工作。水土流失防治方案为工程总体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针对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拟采取的控制措施和防治方案应为主体工程服务,并注重时效和可操作性,促进区域水土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发展。(1)预防和治理因本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保护项目建设区及直接影响区内的生态环境。(2)预测项目建设可能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及其影响范围,明确建设单位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3)为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提供依据。(4)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5)对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进行分析评价。(6)通过本方案编制可对主体工程的方案提出合理建议。(7)为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监理等提出水土保持要求。(8)作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依据。100
2.2编制依据2.2.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年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通过);(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年第253号令);(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7年通过);(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修订通过);(8)《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5年通过);(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10日);(10)《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2014年9月26日)。2.2.2部委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号);(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1995第5号令,2005年7月修改);(3)《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4)《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100
(5)《电力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暂行规定》(水利部、国家电力公司[1998]423号文);(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7)《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第19号令)。2.2.3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务院[1993]5号);(2)《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2004]28号);(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38号);(4)《国家土地管理局、水利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管理搞好水土保持的通知》(国土[规]字[1989]第88号);(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1994]513号);(6)“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司局函,保监[2001]15号);(7)《发改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委[2004]864号文)。(8)《关于加强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后续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函[2002]154号);(9)《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第89号);(10)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总[2003]67号);(11100
)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的通知(水保[2004]332号);(1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2007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8]10号);(13)《关于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水利部办水保[2004]97号);(14)《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15)《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16)《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17)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18)“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水利部公告2006年第2号);(1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编制提纲(试行)》(水保监[2006]16号);(2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1999年7月1日);(21)《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河南省财政厅、物价局、水利厅,豫财预外字[2000]33号文);(22)《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调整有关收费项目的通知》(2008年11月6日)。2.2.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00
(3)《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通则》(GB/T15772~2008);(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2008);(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规范》(GB/T15774~2008);(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10)《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1)《电力建设火电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2)《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2003年6月)(13)《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2003年6月)。(1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5)《防洪标准》(GB50201-94);(1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SL387—2007)。(18)《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19)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2.5技术文件及资料(1)《河南省统计年鉴2006年》;(2)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3)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图;100
(4)《河南省水土保持区划》;(5)《鲁山县水土保持总体规划》;(6)《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委托书》(2008年6月);(7)《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8年5月);(8)《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合同》,(2008年6月);(9)《鲁山县农业区划报告及数据集》。2.3水土流失防治执行标准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项目防治等级可按项目所处水土流失防治区和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性划分要求。本工程属于建设生产类的开发建设项目,本工程呈点性布置。由于项目区内土壤结构疏松,抗蚀力弱,林木植被稀少,农业垦殖指数高,加之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将日益加剧。工程沿线部分位于河南省省级重点治理区、省级重点监督区和省级重点预防保护区内,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二级标准。2.4指导思想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文件为依据,以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服务工程建设为主线,结合工程自身特点和建设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防治措施,使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同时,通过防治火力发电厂100
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保证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协调工程建设与区域环境建设的关系,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2.5编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在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及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分析项目区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工程建设特点和施工工艺,结合项目区水土保持特点,针对项目建设中产生的水土流失问题,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采取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因项目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在短时间内减少到最低限度,尽早恢复因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方案的编制原则如下:(1)“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关于“基本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费用由建设单位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其防治费由企业从更新改造资金或者生产发展基金中列支”的规定,明确火电厂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的范围和治理要求,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由建设单位负责防治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2)“预防为主、先挡后弃”的原则本工程在主体工程施工中土石方开挖量较大,且大部分为临时堆存土石方,遇径流冲刷极易造成大的水土流失,为防止建设期临时堆土区水土流失,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先挡后弃”的原则,加强建设期临时预防防护措施,减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3)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100
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布局、实施进度安排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并与主体工程相互衔接、相互补充,避免遗漏或重复设计,确保水土保持措施能够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4)水土流失分区防治、突出重点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应注重局部治理与全面治理、单项治理与综合治理的关系,结合施工工艺和水土流失特点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有针对性的科学配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在全面治理的情况下对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5)水保措施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供排水管线主要穿越农田,人口密度较小,措施布置应以农用地复耕为主,结合实际建设农田防护林,临时措施以表土利用及水蚀治理为主,因此必须加强建设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6)坚持水土保持与环境美观、土地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主体工程分布于铁道沿线,因此该区域的水土保持措施应结合周边环境做到合理美观。主体工程区占地以耕地为主,且多数为临时征用,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安排,要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合理安排土地复耕,保护土地资源,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2.6设计深度及方案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方案编制的内容和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所处的设计阶段深度相适应,拟建工程现为可行性研究阶段,故本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为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水平年指水土保持工程全面到位,初具规模并开始发挥作用的时间,一般为工程完工后的第一年。本期工程施工准备期4个月,施工建设期54个月,2015年1月开工,2019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为此本水土保持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100
3.项目概况3.1厂址位置及交通(1)厂址位置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境内。鲁山县位于平顶山西部,属伏牛山东麓,淮河流域沙河上游,东距平顶山新城区25km,西邻洛阳市的嵩县、汝阳县,南临南阳市的方城县、南召县,北与平顶山市的汝州市和宝丰县交界。项目区地理位置见附图1。(2)区域交通项目区交通条件优越,地处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之间,并有漯宝铁路与两大干线相连,平煤集团矿区铁路紧临项目区,207国道、311国道贯穿全境,省道231干线纵穿东西,县乡公路交织如网,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便利。3.2工程规模与特性鲁阳电厂规划总装机容量4×1000MW,本期工程建设规模为2×1000MW,工程性质为新建工程,采用超超临界进口燃煤发电机组,工程计划总投资892884万元,单位投资:4464元/KW。总占地面积262.50hm2,施工总工期为54个月(不含施工准备期4个月),工程建设单位为平顶山电厂。工程特性见表3-1。100
(1)厂区建筑:主厂房、锅炉房、贮煤输煤设施、燃油设施、除灰设施、脱硫设施、送配电装置及其它厂区性附属设施。(2)厂外道路:进厂道路1.4km,路面宽度7.0m;运灰道路4.0km,路面宽度7.0m;进入灰场路面宽9.0m。(3)供排水管线:宝丰县水厂中水9.0km(规格1×DN500)、昭平台水库地表水26km(规格2×DN900),排水管线2.5km(规格1×D1800钢筋混凝土管)。(4)贮灰场:本期使用旺河贮灰场,后期使用连沟贮灰场。(5)厂外铁路:长6.0km,从彭庄站引接。(6)水源地(7)施工生产生活区2、工程占地项目单位占地数量备注总用地面积hm2262.5 (1)厂区hm249.5永久占地(2)施工生产生活区hm234临时占地(3)贮灰场区hm289.4永久占地(4)厂外铁路区hm220.3永久占地(5)厂外道路区hm23.5永久占地(6)供排水管线区hm263.1临时占地(7)水源地hm22.7永久占地三、工程土石方量(单位:万方)项目挖方填方备注(1)总土石方量221.3253.7填方取自厂址基坑挖方、供排水管线挖方和贮灰场内取土。(2)运行期排弃灰渣量 年排灰渣153.0万m3,除综合利用量外,剩余71万m3进入灰场。表3.1-1工程特性表3.3工程组成及总体布局100
电厂总体规划按照安全、经济,满足防火、排水、卫生、环境、经济等方面要求,力求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紧凑合理、节约用地、控制建设投资、降低运行费用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处理好厂内与厂外、生产与生活的关系,尽量减少场地的土石方工程量,方便施工,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整体工程主要由厂址区、贮灰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排水管线、厂外道路、厂外铁路和水源地七部分组成。项目工程总体布局见附图3。3.3.1厂址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境内,厂址有两个拟选方案,一个是鲁山县辛集乡的四山厂址,另一个是宝丰县张八桥镇孔庄厂址,两厂址均高于百年一遇洪水位,场地开阔平坦,区域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质条件较好,地下均无可用矿产资源,亦不处于文物保护区,场地多是瘠薄耕地和荒地,经有关部门同意均可作为选址用地。(1)四山厂址该厂址位于平顶山市所辖的鲁山县辛集乡北部,东南距平顶山市区约26km,西南距鲁山县城15km,南距辛集乡2.0km。厂址东邻四山(辛庄)村,南侧距漫流村约2500m,北距平煤集团矿区铁路平韩线约3.5km,往东南约2000m、2500m为焦枝铁路和省道231线(洛阳—南阳),昭平台水库北干渠靠厂区南侧和东侧流过。厂址南北长约1200m,东西宽约500m,占地面积49.5hm2。该厂址考虑与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关系,在厂区布置上做了三个方案,三个厂区距南水北调总干渠分别为2000m、1400m和600m。方案一厂区总平面规划格局为四列式。主厂房固定端向东,扩建端朝西,汽机房面北。厂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化学水、循环水及废水处理设施及沉砂池布置于冷却塔区。生产办公设施、材料库、燃油罐等附属及辅助设施布置在厂区固定端。灰库布置于煤场南侧。厂区竖向采用阶梯式布置方案。采用四100
个阶梯,自北向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500kV升压站区占地6.84hm²,场地设计标高180m;冷却塔区占地13.19hm²,场地设计标高175m;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占地14.82hm²,场地设计标高175m;煤场及卸煤设施区占地14.65hm2,场地设计标高170m。②方案二布置与方案一相反,即由南向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区、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本布置将煤场等污染区远离南水北调线。③方案三布置基本同方案一。三个厂区方案暂按方案一进行规划设计。厂区平面规划布置见附图5。(2)孔庄厂址该厂址位于平顶山市所辖的宝丰县张八桥镇南部,东南距平顶山市区约30km,东距宝丰县城8km,北距张八桥镇1km,南距平煤集团矿区铁路平韩线0.3km,距焦枝铁路7km,距省道231线约8km。厂址南侧距孔庄村约1km,北侧距上菜沟村约0.2km,西侧距姚洼村约1km,东侧距袁店村约1.5km。3.3.2交通运输平顶山市境内交通发达,国铁焦枝铁路、国铁漯宝铁路、平煤集团矿区铁路,311国道、207国道穿境而过,多条省道及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方便。(1)铁路运输本期工程2×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年需燃煤量约436万t,燃煤全部由平煤集团供给,燃煤运输全部由平煤集团矿区铁路运输,不上国铁。据平煤集团铁运处提供的资料:平煤集团矿区铁路为工企I级准轨铁路。该矿区铁路分别在平东车站和宝丰车站与漯宝线和焦枝线相接。平煤集团各矿供给电厂的燃煤需先在集配站申楼西站集结,然后通过矿区铁路上的电厂接轨站彭庄站进入电厂厂外铁路,电厂厂外铁路长约6.0km100
,占地面积20.3hm2。厂外铁路由中煤武汉设计院专题设计。(2)公路运输该项目区北面2.5km处,有743仓库的专用公路向东接至省道231线,东南侧2.5km处有省道231线,西南方15km处有国道311和国道207通过,公路路况均较好,厂址区与外部公路交通联系十分便利。根据厂区规划,电厂进厂道路从省道231线引接,进厂道路长1.4km。3.3.3燃料供应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新建2台超超临界机组,燃煤低位发热量按20990kJ/kg计,年需燃煤量约为436万t。本期工程的燃煤来源,主要由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提供。规划容量4000MW机组的燃煤来源还需要由平顶山地方煤矿补充。根据多年的煤质情况统计,平顶山市一、六矿煤炭灰分和热量均比较接近,质量稳定,现以一、六矿的原煤作为设计煤种。3.3.4除灰渣系统(1)除渣系统除渣系统采用机械除渣系统。锅炉排出的渣落入捞渣机水槽中,冷却、淬碎后由捞渣机排出直接输送至渣仓,脱水后的渣用自卸汽车转运到灰场或综合利用场所。炉渣冷却水经捞渣机溢流口排至沉淀池,澄清后溢流到回水池由回水泵升压,经自动反冲洗过滤器过滤和冷却器冷却后,重新送回捞渣机内冷却炉渣,从而做到了除渣系统用水的重复利用。沉淀池内的积渣由一台排污泵定期送至捞渣机尾部。除渣系统共设载重17t运渣车3辆。(2)除灰系统100
除灰系统采用气力输送系统输送到灰库,考虑综合利用。拟建四座Φ12m灰库,四座灰库底部均设有调湿灰排放口和干灰排放口,其中三座粗灰库各设两个调湿灰出口和一个干灰出口,另一座细灰库共设两个干灰出口和一个调湿灰出口。综合利用剩余的干灰,经调湿后由调湿灰专用车运往灰场贮存。气力除灰系统设有专用的空气压缩机,供气力除灰输送用气。为保证空气品质及系统安全运行,配置有空气干燥净化装置。为了防止灰斗内的灰流动不畅,每台炉设置有一台气化风机和一台电加热器。气力除灰系统共设17t的调湿灰车18辆,散装罐车三辆。(3)石子煤处理系统本工程每炉共设有六台中速磨煤机,每台磨煤机配置两台石子煤斗,三台炉公用一座Φ6m的石子煤仓,石子煤斗排满后由电瓶叉车运至石子煤中转区域,经专设的起重设备提升倒入石子煤仓,由专用汽车送至灰场。石子煤处理系统共设载重10t的专用汽车两辆。3.3.5供、排水系统(1)供水系统电厂本期2×1000MW等级燃煤、凝汽机组,用水量1.09m3/s,年用水量约为2253万m3。考虑适当余度,电厂一期工程设计年取水量2500万m3。其中年利用宝丰城市中水730万m3,其余取于昭平台水库地表水,并将昭平台水库作为中水的备用水源。昭平台供水系统为在水库下游建设一座升压泵站,该水源地占地面积1.60hm2,其中取水建筑物占地面积1.13hm2,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0.47hm2。用水经2DN900供水管线供至电厂厂区,管线全长约26km。宝丰中水供水系统为在中水厂建设一座升压泵站,该处水源地占地面积1.10hm2,其中泵房和蓄水池占地面积0.68hm2,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0.42hm2。中水经DN500供水管线供至电厂厂区,管线全长约9km。项目水源地总占地面积为2.7hm2。供水管线临时租地总面积60.1hm2,占地宽度约17.2m,其中管线开挖宽度4.5m,占地面积15.8hm2;临时堆土宽度7.8m,占地面积27.3hm2;施工便道占地宽度约5m,占地面积17.0hm2。100
昭平台水库是平顶山市沙河主干上的梯级大型水库,地址位于鲁山县城西约12km,控制流域面积1430km2,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2001-2003年间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后设计兴利水位169m,兴利库容2.32亿m3,总库容6.85亿m3。根据电厂一期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显示,考虑昭平台水库作为电厂循环水主要补充水源和生活用水及电厂备用水源,电厂从昭平台水库年取水2500万m3,要求保证率97%。经长系列调节计算,在2011年设计水平年,保证率为98%,水源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完全满足电厂97%设计条件用水需要。电厂水量平衡详见表3-2和图3-1。100
表3-2电厂2×1000MW机组工程水量平衡表序号项目用水量(m3/h)回收量(m3/h)损耗量(m3/h)备注1冷却塔蒸发损失295202952P=1.45%2冷却塔风吹损失2020202P=0.1%3冷却塔排污4744740回收供脱硫等4本期脱硫耗水量24019221回收供灰场喷洒5旁流石灰及锅炉补充水处理(其中中水800t/h)280028000供循环水及锅炉补充水处理,产生42t/h废水全部回收6工业废水处理系统424207锅炉耗水12001207输煤冲洗及喷洒耗水20020利用化学废水8炉底密封耗水20020利用化学废水9干除灰调湿水74074利用化学废水10灰场喷洒水19019利用脱硫废水11生活用水量4004012未预见水量240024013本期耗水量合计39081.09m3/s注:表中数字为夏季P=10%工况耗水量指标。100
100
(2)排水系统根据主体工程设计,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据各系统排水水质、水量及设备,分别设置生活污水排水系统、工业废水排水系统、煤泥水排水系统及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进一步优化了设计方案,加强重复利用和回收使用,尽量减轻污水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设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于厂区绿化用水,工业废水处理后用于工业水的补充水系统及除尘系统,煤泥水集中处理后用于输煤栈桥冲洗及煤厂喷洒,雨水排水系统主要收集厂区内的降雨,通过排水管道排入厂外水系。排水管采用d1800的钢筋混凝土管,排水管线长约2.5km,占地宽度约12m,临时租地面积3.0hm²,厂区雨水可自流排入厂区南侧金鸭河内。3.3.6脱硫脱硝系统本期工程烟气采取脱硝脱硫措施,在锅炉尾部空预器上部设有脱硝设备,在烟囱后设有脱硫区域。(1)脱硫系统本期工程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主要由石灰石制浆系统、SO2吸收系统、烟气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工艺水等系统组成。年需石灰石14万t,石灰石来自鲁山县梁洼镇,采用汽车运输。鲁山县石灰石储量十分丰富,可满足工程需要。本工程产生的脱硫石膏首先立足于全部综合利用,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因综合利用出现问题时,考虑将其用汽车运至电厂灰场堆放,不另设堆渣场,在灰场设计时,已考虑其堆存容积。(2)脱硝系统锅炉采用低NOx100
燃烧器,主燃烧区以低气燃比燃烧,形成稍不完全燃烧,随即再利用辅助空气,使煤粉能完全燃烧,以降低主燃烧区温度,减少N2分解,达到抑制NOx发生量。使排气中NOx含量燃煤时在250ppm以下,燃油时在180ppm以下。锅炉在采用低NOx燃烧器后再通过选择性触媒还原脱硝装置(SCR)(日本BHK制造),除去排烟中大部分NOx,脱硝效率达73%以上,排放浓度控制低于219ppm。3.3.7接入系统根据电力系统规划,电厂设500kv级电压,一期2×1000MW等级机组以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方式接入厂内500kv母线,电厂建设两回500kv线路接入宝丰县以北约4km处规划的平顶山500kv变电站与系统并网。3.3.8贮灰场(1)灰渣量计算根据厂内除灰系统的特点,电厂贮灰场采用干贮灰方式,主要用于贮存电厂排灰、排渣、石子煤及脱硫系统的石膏排量,灰渣采用汽车运至灰场,洒水碾压堆放,最终进行覆盖复垦。电厂一期2×1000MW等级机组年排渣情况见表3-3。表3-3 电厂一期工程年排渣总量项目煤种灰渣石子煤石膏小计设计煤种(104t)123.3213.744.038.91150.00(104m3)129.8113.742.027.42152.99校核煤种(104t)165.8618.474.9112.98202.22(104m3)174.5918.472.4610.82206.34可以看出,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年排弃废渣总量为153×104m3,按要求应尽量实现灰渣的综合利用,目前,电厂已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的水泥厂签订灰渣综合利用协议,年利用灰36×104m3,渣46×104m3100
,合计82×104m³,综合利用率约为53%。考虑灰渣综合利用后,电厂本期2×1000MW机组年排放灰渣总量约合71×104m³,电厂规划容量4×1000MW机组年排放灰渣总量约合224×104m³(未考虑二期综合利用)。(2)贮灰场选择根据现场条件,结合厂址的选择位置,在众多的天然浅沟内拟选定旺河灰场和连沟灰场作为该项目的近期及远期贮灰场。从地理位置考虑,两个灰场距厂址的直线距离4.0~5.5km。旺河灰场地处旺河村以北,龙鼻村以西约1.5km处,为一宽浅山沟。沟顶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沟内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沟底有少量劣质耕地。地貌上属低山丘陵浅谷区,坡度4-23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连沟灰场地处前、后连沟村东北,旺河灰场以西约1.4km处,为一较深冲沟,沟顶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沟内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沟底有少量劣质耕地。沟顶标高约192m以上,沟底标高约163m,沟深达30~40m,是一个较理想的贮灰场。以上两个灰场,平面毗邻;依次修建使用,可方便地实现运灰道路的规划和灰场的安全运行,并为灰渣的综合利用创造良好的条件。各灰场的技术指标分别见表3-4。表3-4各灰场技术指标一览表技 术 指 标旺 河 灰 场连 沟 灰 场规划占地面积89.4hm2144.0hm2规划堆灰标高223m225m灰场总库容1600万m32800万m3贮灰年限(本期2×1000MW)22.5年39年初期坝土石方量42.6万m354.5万m3上述两个灰场的总库容合计4400万m³,可满足电厂规划容量4×1000MW机组贮灰19.6年以上,所以,电厂贮灰场条件是可靠的。100
灰场拟分期建设,分块使用,按电厂水工设计技术规定的要求,本期先使用旺河灰场,库容1600万m³,满足本期2×1000MW机组存灰22.5年的要求。后期修建使用连沟灰场。本期工程贮灰场平面图见附图3。(3)旺河灰场工程设计①灰场总体布置初期使用旺河灰场,结合其地形特点,构筑物布置为:沟下游初期坝、后期碾压灰坝,灰场内排水竖井及排水管,灰场周围边坡脚趾堤,运灰道路及灰场管理站等。②分期筑坝配合干除灰工艺,本工程修建干灰碾压灰场,即灰坝(堤)的主体及灰场内的存贮灰均为调湿干灰分层碾压而形成的。贮灰场灰坝由初期坝和后期碾压灰坝两部分组成。初期坝在沟下游布置,采用当地土石材料填筑,坝顶高程195.0m,最大坝高20m,坝顶宽4m。筑坝土石料取自沟内,可增加贮灰库容。后期碾压灰坝由粉煤灰逐层碾压而成。旺河灰场最终确定堆灰高度约50m,贮灰限制标高为223.0m。③灰渣填筑根据国内外干贮灰场的运行经验和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灰场内堆灰前,先将原耕土推在一边,便于日后用于灰面覆盖。在灰场内堆灰应从下游向上游,即由南向北分区分块堆放,一次堆筑到顶的原则。永久边坡灰体的碾压应加强,控制灰渣压实系数大于0.95。④运灰道路干灰在灰库下调湿后有专用密封汽车经运灰道路运到灰场,从电厂西大门至灰场的运灰道路长4.0km。运灰道路路面宽7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进入灰场道路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度9m,运灰道路拟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修整,以减少占地面积和节约投资。⑤灰场防洪排水100
灰场洪水为坡面汇流,根据水文气象资料,灰场1%洪水总量为53.0万m³。灰场不同频率下洪水总量见表3-5。灰场终期223m标高对应的库区面积约为66.9hm2,库区积水最大深度不超过1.0m,而灰场预留超高2.0m,完全能纳入设计洪水,所设排水系统亦可将其安全排泄。灰场内部设排水竖井3座,直接利用灰场的自然坡度和灰面1/20~1/30的碾压坡度将水导向竖井,通过下卧排水管排至灰场下游。表3-5灰场洪水成果表灰场场址旺河连沟洪水总量(104m3)1%(百年)53.086.90.2%(五百年)86.9118.8(4)灰场管理站及运行管理方式灰场管理站位置根据运灰专用公路走向靠近灰场方向设置,占地面积140×70m2,以方便灰场运行及管理。干灰场的堆灰拟采用分层碾压堆筑。在灰渣填筑时,其填筑作业按干灰调湿→运输→摊铺→碾压→测试(边坡区)进行。为控制飞灰对环境的影响,本工程采用三种降尘措施。第一种采用汽车洒水,该方式方便、灵活,同时考虑用绞盘式喷灌机进行大面积灰场的喷洒降尘,水源由灰场下游水塘提供;防止飞灰的另一条主要措施是应尽量减少堆灰作业面积,对于长时间不再堆灰的区域应及时覆盖薄层粘土,覆盖土层的厚度可根据灰的碾压情况、天气情况现场确定。防止飞灰的第三条措施是在灰场周围设立防护林带,由乔木、灌木和草地组成,形成立体防护林带,起到降低风速,减少飞灰的作用。100
为防止灰尘污染运灰道路,在干灰库区应设冲洗车辆的设备和人员,及时冲洗车身和车轮,保证运灰车辆干干净净离开灰库区,并使运灰车辆沿途不落灰。当运灰车辆从灰场堆灰作业区卸灰后返回再进入运灰道路前,应进入洗车池,冲洗掉车轮上的灰尘。运灰道路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清扫,保证路面清洁。对于堆灰区的外边坡,应按照设计要求及时作好护坡工作,严禁灰渣冲入坡外排水沟内。对于已堆灰至设计标高的区域除及时覆土外,可在上面发展种植业和其它行业,不使土地荒废,但不能破坏覆盖层。3.3.9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位于扩建端方向(厂址西侧),占地面积34hm²。3.3.10拆迁改造本工程厂址区建设涉及尚王村部分居民拆迁,共需搬迁11户,39人,拆迁面积2870m²,其中建筑面积940m²,全部采用本村前移安置方式,新建房屋均在已规划的宅基地上修建,不新增征地,因此,移民安置区不列入水土保持方案防治责任范围,但考虑到旧居的拆迁和新居的建设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水土流失,特提出以下几点水土保持的要求。1、房屋拆除产生的弃渣要及时清运,堆放至不宜产生水土流失的指定场所,并进行平整、碾压、覆土垦殖或绿化。2、房场地平整过程中挖方应尽量利用于回填,不能立即回填的,其堆放场所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3、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减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尽可能减少水土流失发生。3.4工程占地本期工程占地总面积262.5hm²,其中永久占地165.4hm²,临时占地97.1hm²。永久占地主要为:厂址区占用土地49.5hm²,厂外道路占地3.5hm²,厂外铁路占地20.3hm²,贮灰场占地89.4hm²,水源地2.7hm²。临时占用土地包括厂外供水管线租地60.1hm²100
,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占地34.0hm²,厂外排水管占地3.0hm²。根据现状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占用耕地90.8hm²,林草地31.7hm²,荒地140.0hm²。项目建设占用各类土地面积详见表3-6。表3-6项目建设占地情况类 别项 目占地面积(hm2)合计耕地林草地荒地浅山丘陵区永久性占用土地1厂址区49.526.65.917.02厂外道路区3.50.43.13厂外铁路区20.35.14.710.54贮灰场区89.418.311.559.65水源地2.70.81.9小计165.451.222.192.1临时占用土地1供水管线区60.120.739.42施工区及生活区34.018.09.66.43厂外排水管线区3.00.92.1小计97.139.69.647.9合 计262.590.831.7140.03.5项目建设土石方平衡本工程土建总挖方量为221.3万m³,总填方253.7万m³。其中厂址区内建筑物基坑开挖土方50万m³,厂址区平整需挖方22万m³,填方98.8万m³;厂外道路挖方1.8万m³,需填土方5.6万m³;贮灰场初期灰坝建设需要挖方0.7万m³,需填方42.6万m³;厂外铁路清基挖土方44.9万m³,铁路填方总量为37.8万m³;供水管线埋设开挖土方46.5万m³,需填土方42.5万m³;施工生产生活区挖方23.6万m³,需填方50万m³;厂外排水管线开挖土方2.9万m³,填方2.1万m³;灰场供排水设施挖方0.9万m³,需填方0.8万m³;水源地挖方1.2万m³,需填方0.3万m³。经过挖填平衡后,弃方利用后,项目需要借用土石方总量为32.4万m³100
,所需土方全部从贮灰场开采,以增加贮灰场的库容。根据实地调查,贮灰场内现有沟坝地2.7hm²,土层深厚,另有其它耕地15.6hm²,经测算可挖取土方20余万方,不足土石方10余万方,可从灰场两侧坡脚就近开采,开采出的土石料搭配沟道内的土方,是很好的筑坝材料,因此,土石方完全能满足灰场筑坝的需要。项目建设土石方平衡详见表3-7和框图3-2。表3-7工程建设土石方平衡表单位:万m3项 目挖方填方利用方借方借方来源弃方弃方流向合 计221.3253.7181.672.139.7厂址区98.872.07226.8挖方利用后弃方26.4万m3用于施工生产生活区,0.4万m3用于灰场厂外道路区1.85.61.83.8供排水管线挖方全部利用,填方缺额利用供排水管线弃方贮灰场区0.742.60.741.9厂外铁路和贮灰场填方缺额利用厂址、厂外铁路挖方和贮灰场内取土供水管线区46.542.542.54.0挖方利用后弃方4万m3用于厂外道路3万m3和贮灰场1m3厂外铁路区44.937.837.87.1挖方利用后弃方7.1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施工生产生活区23.650.023.626.4厂址区填方缺额利用厂址挖方弃土厂外排水管线区2.92.12.10.8挖方利用后弃方0.8万m3全部用于厂外道路区灰场供排水设施0.90.80.80.1挖方利用后弃方0.1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水源地1.20.30.30.9挖方利用后弃方0.9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100
3.6项目总投资及施工进度安排本期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总资金:892884万元,单位投资:4464元/kW。本期工程施工准备期4个月,施工建设期54个月,2006年1月开工,2010年6月全部建成投产。从主厂房及锅炉基础混凝土浇筑开始到第一台机组投入运行安排工期48个月,第二台机组距第一台投产时间相隔6个月。施工进度计划安排见图3-3。100
图3-2土石方流向框图单位:万m3利用方181.6总借方72.1总弃方39.7总填方253.7总挖方221.3本项目总工程量挖方98.8本区利用72.0施工生产生活区26.4灰场灰坝建设0.4填方72.0厂址区26.8弃方26.8本区利用23.6挖方23.6施工生产生活区26.4厂址区挖方借方26.4填方50.0供排水管线挖方借方3.8厂外道路区挖方1.8填方5.6本区利用1.83.8借方41.9挖方0.7贮灰场区填方42.6本区利用0.7厂址区0.4厂外铁路7.1供排水管线1.0灰场供排水设施0.1水源地0.9贮灰场内取土32.441.9100
本区利用42.5弃方4.0挖方46.5供水管线区填方42.54.0用于厂外道路3.0用于灰坝建设1.0挖方44.9厂外铁路区填方37.8贮灰场灰坝建设弃方7.1本区利用37.87.1弃方0.8挖方2.9厂外排水管线填方2.1用于厂外道路本区利用2.10.8本区利用0.8挖方0.9灰场供排水设施用于灰场灰坝建设弃方0.1填方0.80.1用于灰场灰坝建设弃方0.9挖方1.2水源地填方0.3本区利用0.30.9100
图3-3分区工程项目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ⅠⅡⅢⅣⅠⅡ厂外排洪沟施工准备、开挖 土建、护砌 厂区施工准备 锅炉基础工程 主厂房基础工程 土建完成 冷却塔 第一台机组吊装投产 第二台机组吊装投产 厂外道路施工准备 工程完成 厂外铁路施工准备 工程完成 供水管线施工准备 工程完成 贮灰场 水源地 施工生产生活区 100
3.7主体工程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3.7.1施工工艺(1)厂址区主厂房等建筑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化开挖,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推土机配合下进行联合作业。根据每台挖土机的挖土范围、交通流量布置挖土作业面和相应数量的运输车。为防止机械挖土扰动原土,开挖到设计标高上方0.3m时停止机械挖土,采用人工挖土。挖出的土方暂存放在贮煤场场地上,作为基槽回填土或厂址区平整用土。回填土方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方由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铺土、摊平,填土厚度不超过0.3m,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边缘压实不到之处,辅以人工和电动冲击夯夯实。(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分两个阶段,一是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平整施工场地、修筑施工道路及施工生活设施,此阶段挖方采用机械施工,所挖土石方用于本区回填,填方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由推土机铺土、摊平,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0.3m,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边缘压实不到之处,辅以人工和电动冲击夯夯实。二是电厂建设期,主要是各施工区砂石灰料拌和和混凝土浇注,施工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3)供、排水管线供、排水管线敷设形式为地埋式,管线埋深1.5m,管线经过沟道和穿越水渠时拟采用涵管方式。100
管线开挖土方采用在管线单侧堆放的方式,沿管线建设区域设施工便道。管线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高程0.3~0.5m时改用人工施工继续下挖,直至设计高程并清理槽底,土料堆放于管线旁作回填用。管道安装完毕,回填压实,回填前应排尽沟槽内积水,回填采用原土,管道两侧同时对称回填,严格分层夯实,沟槽其余部分的回填亦分层夯实。管顶以上0.5m以内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管顶0.5m以上土料用拖拉机压实。(4)厂外道路厂外道路施工工艺包括,路基清基和填筑均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挖填,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土料经掺石灰等工程处理后填筑路基,路面施工采用就地拌和,推土机铺筑和压路机碾压的方式。(5)灰坝工程灰坝施工工艺包括,清基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坝体填筑取土在灰场内,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土料上坝后用机械碾压。3.7.2施工条件(1)施工道路施工道路可根据厂区布置采取永临结合或从相邻的国、省、县道引接到厂区扩建端,如采取永临结合方式可根据电厂运煤、灰道路布置情况前期选定作为施工道路。(2)建筑材料本工程项目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工程所需的各种物资可在附近平顶山市、郑州市等工业城市采购,其它异地供应的物资交通运输也很方便。工程所需的机械加工配件及工厂化的管道加工等均能在河南当地解决。(3)施工用水100
施工水源可采取永临结合方式或从厂址附近通过的昭平台水库北干渠取水。四山厂址距离北干渠约1.0km,该厂址施工用水从北干渠敷设管道至厂址扩建侧。施工生活用水在厂址附近打井取水,调查附近的四山村井水情况,可满足施工生活用水量的要求。再者是电厂的供水水源采用鲁山县境内昭平台水库的地表水,可考虑先期将供水管道敷设完成,施工用水从该供水管道母管中引接。施工生活用水将该水深化处理后使用。(4)施工用电施工电源采取从鲁山供电网络中引接,鲁山变电站至宝丰变电站的35kV线路经过四山厂址扩建端,该线路目前负荷较少,容量可满足施工用电10000kVA的要求,该线路因多种原因除电线暂时拆除外,其它线杆、横担等均保留,项目实施前稍改线路即可供电。需在四山厂址扩建端建立35kV施工变电站一座,变电站从上述35kV线路引接,从该35kV变电站出线10kV线路,引接至现场的施工变电站。(5)施工通讯施工通讯设施从鲁山县辛集乡引接。3.7.3生产运行工艺电厂的主要生产运行工艺过程为:原煤由铁路运至厂址贮煤场,再由传送带输送至主厂房,经制粉系统磨成煤粉后,送入锅炉燃烧,产生的热能把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送入汽轮机膨胀做功,推动汽轮机转动,把热能转变成机械能,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通过变电站升压送入电网。100
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首先通过锅炉尾部空预器上的脱硝设备脱硝,进入静除尘器,然后经脱硝增压机进入脱硫系统,脱硫后的烟气经烟囱排入大气。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石子煤、石膏等排弃物经综合利用后运至贮灰场堆放。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4。图3-4电厂运行主要工艺流程示意图3.7.4材料来源及防治责任本工程土建施工及工程运行所需砂石料、燃煤、石灰石全部采用外购形式。所需砂石料取自厂址南部的沙河;燃煤由平煤集团各矿供应,并由平煤集团矿区铁路运输;石灰石经鲁山县人民政府协调,由梁洼镇鹁鸽吴石灰岩矿区供应。目前,建设单位已与各厂家达成材料供应协议,同时也明确了开采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应商承担。100
4项目区概况4.1自然环境4.1.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伏牛山东麓外方山余脉,处于山前缓倾斜丘陵地带,地貌较为单一,地势开阔,地形呈缓波状起伏,起伏差较大,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然地面高程在163—189m之间,地面坡度小于16º。场区中南部和中西部不均匀分布有较多的人工采石坑,使得地形显得较为破碎。厂址区基本为贫瘠坡地和荒坡地,没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道等附属物。贮灰场为一沟谷,地貌属低山丘陵浅谷区,坡度4-23º,沟顶标高约215m,沟底标高约175m。坡面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有少量劣质耕地。供排水管线和厂外铁路布设区域均为缓坡地貌。4.1.2水文、地质(1)地下水两厂址与灰场方案场地地下水为溶隙裂隙水,地下水水位埋深情况:四山方案在20m以下,孔庄方案在40m以下,旺河灰场坝区在15m以下,可不考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的影响。(2)地表水项目区附近主要河流为沙河及其支流,沙河位于项目区南部约12-14km,中间有丘陵、山地和城镇、焦枝铁路相隔,相应项目区的百年一遇洪水位约110-112m,远低于项目区标高。因此,项目区不受沙河百年一遇洪水的威胁。厂区北部小流域汇流面积很小,且地势北高南低,排水畅通,经现场调查,历史上从未遭受到洪涝灾害。100
(3)地质构造项目区地质构造上处于中朝准地台的边缘地带,南邻秦岭纬向复杂构造带东延部分的西部,构造单元属于中朝准地台之华熊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该区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形成错综复杂的构造面貌,表现为形成于嵩阳—中条期的基底褶皱、燕山期的盖层褶皱和北西向、北东向的韧性剪切带以及近东西向、北西向、北东向的断裂。⑷地震由于该区基底构造较为简单、主干构造线数量较少且多趋同向性,使得构造交汇条件不充分,故各方案场地所在区域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历史地震记载表明,平顶山市的地震具有频数低、强度小的特点,历史上未发生过破坏性强震。根据《平顶山第二发电厂一期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报告》:四山和孔庄厂址方案场地均不存在活动断裂;50年超越概率10%的水平地震加速度峰值分别为30.0gal、30.2gal,属于小于0.05g区,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均为0.6s。⑸岩土工程条件项目区地处于伏牛山东麓的低山丘陵地带:两厂址方案相距不远,均系山前缓倾斜丘陵区的耕地与荒地共存的岗丘地带,场地主要地基土以古生界基岩地层为主,其地质年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自规划的孔庄方案场地北部至四山方案南部,年代由新渐老),地层产状具有大体上的一致性(近于平行),整体岩土工程条件均较良好但存在一定差异。(6)不良地质作用100
项目区地形起伏较为平缓,未见明显的不良地质作用。但场地中分别有较多的现代采石深坑和坟墓,勘探时还发现地基泥灰岩和石灰岩中存在有较多的挤压破碎带和沿挤压破碎带及层面风化溶蚀现象。4.1.3气象根据厂址所处的地理位置,与宝丰气象站相距较近,另外宝丰气象站是豫西南半山地区的基准站,观测项目全,资料代表性好。所以本工程选择宝丰气象站资料作为项目区气象资料。项目区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多风,寒冷干旱,夏季暖热,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为14.5℃,极端最高气温42.5℃,极端最低气温-17.8℃,年无霜期为245天,年均降水量为740.3mm,雨量多集中在6、7、8、9四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8%,年蒸发量为2068毫米。最大一日降水249.1mm(1971.06.29),5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为163.2mm,10年一遇最大24小时暴雨为219.6mm,多年平均径流深255mm。年平均风速为2.6m/s,最大风速20.0m/s,风力7级,全年主导风向为NW、NNW,频率10%。根据鲁山县气象站长系列实测资料统计得出各气象参数见表4-1。100
表4-1鲁山县气象站各气象参数统计表位置东经113度03分北纬33度53分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出现时间资料年限1平均气温℃14.5-------------1971-20012平均气压hPa1000.8-------------1971-20013平均风速m/s2.6-------------1971-20014平均相对湿度%69-------------1971-20015最小相对湿度%01988.01.221971-20016多年平均降水量mm740.3--------------1971-20017年最大降水量mm1123.11983年1971-20018极端最高气温℃42.51972.06.111971-20019极端最低气温℃-17.81990.02.011971-200110定时最大风速m/s201978.12.011971-200111最大积雪深度cm261989.02.231971-200112最大冻土厚度cm133年,3天1971-200113连续一次最大降水量mm282.72000.07,6天1971-200114最大一日降水量mm249.11971.06.291971-2001155年一遇24h最大暴雨mm163.21610年一遇24h最大暴雨mm219.64.1.4土壤植被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和鲁山县1986-1987年土壤普查结果,全县共有9个土壤类型,即紫色土、石质土、粗骨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黄棕壤和褐土,分为17个亚类、41个土属、70个土种。项目区内土壤以褐土为主,主要为淋溶褐土和钙质褐土,土壤理化性状差,土层薄,肥力低,坡面多岩石出露。100
项目区所在地鲁山县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段,地形复杂,气候特殊,具有植被类型的多样性。按照植物的生活型和建群型种进行分类,划分五个植被类型,8个群系纲。50多个群系,2000多种植物种类,具有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阔叶混交林为主体的完整植被生态系统。乔木林以栎树、刺槐、泡桐、杨树、柏树等最多,经果林以柿、板栗为主导品种,涉及种类繁多。项目区内主要为荒地和部分农地,林草植被稀疏、无成片林地,覆盖率仅10.8%左右,草种主要有蒿、白草、蒲公英等,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红薯、油菜、大豆等。4.2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所在地平顶山市鲁山县共有20个乡(镇)549个行政村,总人口83.1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5.52万人,非农业人口7.63万人,劳动力50.36万人,人口密度342人/平方公里,人均纯收入1441元,全县年粮食总产18.8万吨,人均产量249.5公斤,人均耕地0.03hm2,农业总产值10789万元。4.2.1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㈠水土流失现状⑴根据《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图》,项目区不属于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区属北方土石山区,容许土壤流失量为200t/km².a。⑵水土流失背景值100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侵蚀遥感调查图》,结合外业实地调查,并查阅项目区水土保持治理资料,项目区土壤侵蚀为水力侵蚀,侵蚀形式主要有面蚀和沟蚀,以微度侵蚀为主,根据河南省公布的土壤侵蚀数据,确定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².a。㈡水土保持概况近年来项目区采取了以农田防护林为主的水保措施,采取经济林和农田林网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大力兴建农田水利工程,农田耕作利用田坎、地边埂拦截泥沙,以减少水土流失量,在河道两岸、堤防边坡、村庄道路四周植树、种草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鲁山县位于豫西山地丘陵区,山丘区面积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根据卫星遥感资料,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70.69km²,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33.45km²,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9.8%;中度流失面积416.97km²,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38.9%。强度流失面积121.27km²,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11.3%;土壤侵蚀强度以中度侵蚀为主,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980t/km².a水土流失现状见图4-2。11微度侵蚀22轻度侵蚀33中度侵蚀44重度侵蚀图3-5鲁山县水土流失遥感图100
本工程项目位于鲁山县山丘区的东边缘地带,属山前缓倾斜丘陵地带,区内海拔200m以下,相对高差小,坡度较缓,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的面蚀和沟蚀为主,并有部分重力侵蚀。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项目区实地情况,确定本工程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由于项目区内土壤结构疏松,抗蚀力弱,林木植被稀少,农业垦殖指数高,加之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水土流失将日益加剧。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分属土石山区,土壤容许流失量为200t/km².a。鲁山县水土保持工作有50多年的历史,为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综合防治,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沟坡兼治的原则,修建水平梯田,营造水保林草,以及修建谷坊、淤地坝等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综合防治。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733.31km²,其中修建水平梯田8670hm²,营造水土保持林草(包括经济林)26210hm²,营造塘坝8630座,谷坊21630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该项目区水土保持建设起步也较早,多年来当地群众采取闸沟造地,修梯田等方式,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水土流失得到了部分控制。据调查统计,项目区内多年来累计完成治理面积45.7hm²,治理程度达到17.4%。4.2.2同类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的经验为保证本项目水保措施布局合理,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包括煤矿、电厂、公路等类比工程)现场查勘,总结工程建设中较为成功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并向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调查了解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治理经验。经验主要包括:100
(1)领导重视,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到工程建设单位,各级领导充分重视水土流失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工程运行的不利影响。(2)强化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对于开发建设项目从立项到施工,了解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审查、实施过程,对于水土保持方案未批复的开工项目,根据水土保持法规定,勒令其停产并补报水土保持方案。(3)工程措施适当。电厂以贮灰场的防护措施为主,灰场在运行过程中分块使用,并及时覆土绿化或复耕,绿化一般按用材林设计,为加快郁闭速度一般采取乔灌混交方式,且在前期种草减少水土流失,乔木种植密度一般为2000~3000株/hm²。贮灰场周边设10~50m宽防风林带,防风林一般采用乔灌草混交林种,乔木种植密度一般为1500~2500株/hm²。另外,贮灰场周边设截水和排水沟,排水沟按20年一遇最大24h降水设计。电厂厂区以地面硬化和绿化为主,绿化多采用观赏树种,施工期间该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采用临时排水和临时拦挡措施降低区域侵蚀强度。工程临时占地,一般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保湿措施,对空闲地进行适当绿化(一般以植草为主),区域内建设临时排水系统,工程结束后可根据原地表植被情况进行绿化或复耕处理。100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工程厂址的水土保持比选根据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工程经过初步论证、筛选,提出了四山厂址和孔庄厂址两个电厂厂址方案,并相应提出了两个厂址共同的贮灰场址和引水方案。从厂址的选择来看,该项目充分利用了当地水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依托平煤集团煤田的资源优势,在此兴建发电厂,条件十分优越。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对两个厂址方案的比选,主要是依其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条件,防洪安全,占压水土保持设施数量,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以及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该项目拟选四山和孔庄两厂址,两厂址相距较近,仅4km,同属浅山丘陵区,其地形、地貌、植被、土壤、降雨等自然条件特征相似,但相比较四山厂址距主要交通要道近,供水管线和运灰路线短,不但建设期工程量小、生产运行费用低,而且工程建设造成的加速人为水土流失量,占压或毁坏地表、植被及其它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较少,鲁阳发电厂2×1000WM机组主体工程所在地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监测站点、水土流失重点科研试验区等区域。项目生产建设对下游及周边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较轻,地形地质条件较好,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100
表5-1本项目与水土保持法有关规定的符合性分析水保法条款要求内容项目概况第十七条禁止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从事取土、挖砂、采石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活动。本项目不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要求。第十八条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的地区,应当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严格保护植物、沙壳、结皮、地衣等。项目区以风力侵蚀为主,不属于生态脆弱地区,符合要求。第二十四条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项目位于豫西低山丘陵区,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应提高防治标准。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本项目建设单位按照规定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符合要求。第二十六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未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该单位其他同类项目都按规定编制了水土保持方案,且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才开工建设,符合要求。第二十七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生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当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生产建设项目不得投产使用。本项目依法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符合“三同时”制度。第二十八条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项目处于豫西低山丘陵区的火电厂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弃土、弃渣,设有贮灰场。第三十二条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应当进行治理。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本项目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待鲁山县水利局确认后,将依法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符合要求。第三十八条对生产建设活动所占用土地的地表土应当进行分层剥离、保存和利用,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减少地表扰动范围;对废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存放地,应当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排导等措施。生产建设活动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取土场、开挖面和存放地的裸露土地上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对闭库的尾矿库进行复垦。本项目将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对征地占地进行表土剥离,并采取临时防护措施,符合要求。100
表5-2本工程执行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文件对照分析文件条款要求内容项目情况第一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第二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不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第四条违反《水土保持法》第二十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砂、取石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位于豫西低山丘陵区,不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第六条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前期工作,但未能提供相应文件依据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由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第七条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其前期工程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项目前期电厂建设工程编了水土保持方案,符合要求。第八条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项目业主建设的同类项目都编了水土保持方案,同时落实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符合要求。第九条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属于本条要求的区域100
5.2工程选线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5.2.1线路方案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平顶山市境内交通发达,国铁焦枝铁路、国铁漯宝铁路、平煤集团矿区铁路,311国道、207国道穿境而过,多条省道及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运输据平煤集团铁运处提供的资料:平煤集团矿区铁路为工企I级准轨铁路,平煤集团各矿供给电厂的燃煤需先在集配站申楼西站集结,然后通过矿区铁路上的电厂接轨站彭庄站进入电厂厂外铁路,电厂厂外铁路长约6.0km,占地面积20.3hm²。厂外铁路由中煤武汉设计院专题设计。公路运输该项目区北面2.5km处,有743仓库的专用公路向东接至省道231线,东南侧2.5km处有省道231线,西南方15km处有国道311和国道207通过,公路路况均较好,厂址区与外部公路交通联系十分便利。该厂址选择地交通便利,所以交通因素制约小5.2.2弃土场选址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根据现场条件,结合厂址的选择位置,在众多的天然浅沟内拟选定旺河灰场和连沟灰场作为该项目的近期及远期贮灰场。从地理位置考虑,两个灰场距厂址的直线距离4.0~5.5km。旺河灰场地处旺河村以北,龙鼻村以西约1.5km处,为一宽浅山沟。沟顶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沟内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沟底有少量劣质耕地。地貌上属低山丘陵浅谷区,坡度4-23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100
连沟灰场地处前、后连沟村东北,旺河灰场以西约1.4km处,为一较深冲沟,沟顶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沟内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沟底有少量劣质耕地。沟顶标高约192m以上,沟底标高约163m,沟深达30~40m,是一个较理想的贮灰场。上述两个灰场的总库容合计4400万m3,可满足电厂规划容量4×1000MW机组贮灰19.6年以上,所以,电厂贮灰场条件是可靠的。5.3主体工程推荐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该厂址考虑与南水北调总干渠的关系,在厂区布置上做了三个方案,三个厂区距南水北调总干渠分别为2000m、1400m和600m。方案一厂区总平面规划格局为四列式。主厂房固定端向东,扩建端朝西,汽机房面北。厂区由北向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化学水、循环水及废水处理设施及沉砂池布置于冷却塔区。生产办公设施、材料库、燃油罐等附属及辅助设施布置在厂区固定端。灰库布置于煤场南侧。厂区竖向采用阶梯式布置方案。采用四个阶梯,自北向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500kV升压站区占地6.84hm²,场地设计标高180m;冷却塔区占地13.19hm²,场地设计标高175m;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占地14.82hm²,场地设计标高175m;煤场及卸煤设施区占地14.65hm²,场地设计标高170m。②方案二布置与方案一相反,即由南向北依次布置500kV升压站,冷却塔区、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煤场及卸煤设施区,本布置将煤场等污染区远离南水北调线。③方案三布置基本同方案一。100
经对比三个方案的特点等,三个厂区方案暂按方案一进行规划设计。5.3.1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本期工程占地总面积262.5hm2,其中永久占地165.4hm²,临时占地97.1hm²。永久占地主要为:厂址区占用土地49.5hm²,厂外道路占地3.5hm²,厂外铁路占地20.3hm²,贮灰场占地89.4hm²,水源地2.7hm²。临时占用土地包括厂外供水管线租地60.1hm²,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占地34.0hm²,厂外排水管占地3.0hm²。根据现状土地利用情况,项目占用耕地90.8hm²,林草地31.7hm²,荒地140.0hm²。经过调查分析,该地区的耕地多是贫瘠薄地和荒地,林草地的覆盖率也较差,经有关部门同意可作为选址用地。5.3.2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本工程土建总挖方量为221.3万m³,总填方253.7万m³。经过挖填平衡后,弃方利用后,项目需要借用土石方总量为32.4万m³,所需土方全部从贮灰场开采,以增加贮灰场的库容,开采出的土石料搭配沟道内的土方,是很好的筑坝材料,因此,土石方完全能满足灰场筑坝的需要。5.3.3主体工程施工组织的分析与评价电厂整体工程主要由厂址区、贮灰场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排水管线、厂外道路、厂外铁路和水源七部分组成。工程占地总面积262.5hm²,分为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永久占地主要是:厂址区占地49.5hm²,厂外道路占地3.5hm²,厂外铁路占地20.3hm²,贮灰场占地89.4hm2,水源地2.7hm²。临时占用土地包括厂外供水管线租地60.1hm²,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占地34.0hm²,厂外排水管占地3.0hm²100
。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新的水土流失,需要建设单位再建设期做好同步的防护措施。施工道路根据厂区布置采取临时永久结合的或从相邻的国、省、县道引接道厂区扩建端。临时道路在使用过程中要采取好保护措施,以避免水土流失。5.3.4主体工程施工的分析与评价(1)厂址区主厂房等建筑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化开挖,挖掘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在推土机配合下进行联合作业。根据每台挖土机的挖土范围、交通流量布置挖土作业面和相应数量的运输车。为防止机械挖土扰动原土,开挖到设计标高上方0.3m时停止机械挖土,采用人工挖土。挖出的土方暂存放在贮煤场场地上,作为基槽回填土或厂址区平整用土。回填土方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土方由挖掘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推土机铺土、摊平,填土厚度不超过0.3m,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边缘压实不到之处,辅以人工和电动冲击夯夯实。(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分两个阶段,一是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平整施工场地、修筑施工道路及施工生活设施,此阶段挖方采用机械施工,所挖土石方用于本区回填,填方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由推土机铺土、摊平,每层填土厚度不超过0.3m,用振动碾压机碾压,边缘压实不到之处,辅以人工和电动冲击夯夯实。二是电厂建设期,主要是各施工区砂石灰料拌和和混凝土浇注,施工主要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3)供、排水管线供、排水管线敷设形式为地埋式,管线埋深1.5m,管线经过沟道和穿越水渠时拟采用涵管方式。100
管线开挖土方采用在管线单侧堆放的方式,沿管线建设区域设施工便道。管线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用挖掘机挖至距设计高程0.3~0.5m时改用人工施工继续下挖,直至设计高程并清理槽底,土料堆放于管线旁作回填用。管道安装完毕,回填压实,回填前应排尽沟槽内积水,回填采用原土,管道两侧同时对称回填,严格分层夯实,沟槽其余部分的回填亦分层夯实。管顶以上0.5m以内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管顶0.5m以上土料用拖拉机压实。(4)厂外道路厂外道路施工工艺包括,路基清基和填筑均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挖填,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土料经掺石灰等工程处理后填筑路基,路面施工采用就地拌和,推土机铺筑和压路机碾压的方式。(5)灰坝工程灰坝施工工艺包括,清基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坝体填筑取土在灰场内,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挖土,自卸汽车运土的施工方法,土料上坝后用机械碾压。各区的建设都会带来大量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的应属施工生产生活区,这部分的占地十临时性的,更要做好防治措施,以减少新增的水土流失。并做好对各区施工时动土堆土的表面防护工作,防止雨季来临时带来大量新增水土流失。5.4主体工程设计中水土保持工程的分析与评价5.4.1不纳入本方案的措施5.4.1.1厂区①厂区道路硬化100
厂区内大部分地面最终将被厂房等建筑物占压,同时根据电厂运行要求厂区内进行了道路设计。厂区道路主要采用混凝土硬化措施进行处理,硬化的道路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能有效防止土壤流失的发生。②煤仓高效除尘措施为控制煤仓扬尘,工程设计在防抑尘、除尘、清扫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尤其在煤仓层各煤斗及转运站落煤点均设高压静电除尘器。转运站由输煤专业在落煤管安装缓冲锁气管以减少诱导风量,在导煤槽出口加锁气挡帘减少粉尘外溢,除尘器与输煤系统联锁,在相应皮带来煤前启动,停止滞后于输煤设备停止。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煤仓扬尘产生的风蚀量,煤仓高效抑尘、除尘措施既是环保措施也属于水土保持措施。③灰渣利用本工程采用灰渣分除,机械除渣,气力除灰方案,灰渣分排,粗、细灰分排,为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根据电厂已取得的供用协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所产生的粉煤灰、渣及脱硫石膏均可应用于鲁山及宝丰二县的水泥生产企业。其中鲁山县水泥企业每年可综合利用量分别为:灰24万m³,渣16万m³,脱硫石膏2万m³,宝丰县水泥企业可综合利用灰36万m³,渣4万m³,合计82万m³。灰渣综合利用后,减少了贮灰场的灰渣储存量,相应减少了水土流失量,降低了水土流失的危害。④施工中的防治措施厂区地下管线及沟道施工分区、分段、自上而下,且将相邻及同埋深管、沟一次开挖施工,距建(构)筑物基础较近管、沟与基础一次完成,可减少相互干扰及二次开挖和夯填工程量。厂区地下设施种类繁多,管线、沟道、建筑物基础互相交错,深浅各异,施工要综合全厂所有地下设施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遵循由深而浅、统筹安排的原则,确定临近的地下设施尽量同槽一次开挖,同时保持基坑土方边坡稳定,基面不受扰动。100
这些施工方式,大大减少了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量,属水土保持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5.4.1.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过程中做好施工材料调配,杜绝无序运输,减少机械扰动;避免施工材料无组织堆放,减少材料占地;同时避免水泥、沙子、碎石子等建筑材料的流失都属于水土流失防治的内容。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在退场时,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清除的各种建筑垃圾及硬化地面拆除物运至灰场掩埋,以减少水土流失。5.4.1.3贮灰场区①贮灰灰场分期分块使用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灰场采用分期建设、分块运行方案。从灰场下游开始,依据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进行灰渣填贮,填贮时采取分层碾压,并一次性填到设计标高。②运输过程中的防灰措施灰渣在运输过程中,根据国内外干贮灰场的运行经验,只要将干灰加水均匀调湿,运灰渣机具密封,可防止飞灰。为防止灰尘污染运灰道路,在灰场出口设置冲洗车辆设备,及时冲洗运灰车辆。运灰道路定时洒水,定期清扫,保证路面清洁。③灰渣分层填筑碾压灰渣运入灰场后及时用推土机推平,再用震动碾分层震动碾压。主体工程设计中已为贮灰场配备了推土机和震动碾压机。对堆灰达到设计标高的灰面,及时覆土,贮满灰的沟及时造地还耕。④贮灰场灰面喷淋洒水措施100
主体工程设计的灰场喷淋采用机械喷淋设备进行灰面喷水,以保持灰面的含水率,减轻大风扬尘。为节约资源,灰场喷洒用水主要利用热电厂废水,喷淋用水由专用洒水车运送至灰场,洒水车配备喷淋系统与设备,不需敷设输水管道。⑤管理措施为了加强灰场管理,防止污染,保护环境,防治水土流失,保证灰场的正常运行,在灰场附近设置一座灰场管理站,负责贮灰场运行和管理。5.4.1.4供排水管线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使土方的开挖回填避开了主汛期,避免了临时堆土的大量流失。开挖时临时堆土有序堆放,开挖管线外侧堆置表层土,内侧堆置深层土;供水管线安装完毕,回填时先填筑深层土,上部覆盖表层土,有利于施工结束后的复耕;管顶以上0.5m以内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管顶0.5m以上土料用拖拉机压实,供水管线回填弃土考虑利于于厂外道路路基填筑。5.4.1.5厂外道路及运灰道路区厂区东南距省道231线(洛阳—南阳)约500m,两条进厂道路均从该道路引接,引接进厂道路总长1.4km。从电厂西大门至灰场的运灰道路长4.0km,跨越矿区铁路处设桥梁一座。进厂道路和运灰道路路面宽7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进入灰场道路可根据堆灰情况,在灰场内采用泥结石路面,路面宽度9m。根据土方平衡计算,路基填方所缺土方从供排水管线区调配,不再另设取土场,避免了水土流失范围加大。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有组织堆放,并进行科学管理,减少了施工材料造成的水土流失。100
5.4.1.6厂外铁路区厂外铁路施工时,对土石方充分移挖作填平衡后,剩余的7.1万m3弃土运至灰场利用,不再设弃渣场,避免了弃土流失。铁路路基采用石子填筑,保证了路基的稳定。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特别是碎石子,有组织运输和科学管理,填筑路基后压实,减少了施工材料造成的水土流失。5.4.1.7水源地区本区内大部分地面最终将被建筑物或附属设施占压,场区内道路主要采用混凝土硬化措施进行处理,硬化的道路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效果,能有效防止土壤流失的发生。5.4.2纳入本方案的措施5.4.2.1厂区①厂区平整厂址区地形起伏较大,场地地面标高在163~189m间,不均匀分布有较多的人工采石坑,地形破碎,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厂区进行平整是很有必要的,设计利用地形调整设计标高,竖向采用四阶梯式布置,阶梯间采用斜坡相连,边坡绿化,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土石方量,避免施工场地表土层的大面积破坏,填筑所需土石方主要是利用厂区内挖方、建筑物基坑弃土。场地平整面积为49.5hm²。②厂区硬化100
厂区平整后,除对路面进行硬化外,对广场地面也进行硬化。地面硬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场地平整压实后,采用铺砌厚素混凝土预制块的形式;另一种方式是铺石子硬化的形式。据主体体工程设计文件,厂区地面硬化总面积为6.34hm²。③厂区防洪与排水工程主体设计中在概算中计列厂区防洪措施工程投资。主体工程设计的电厂排水系统分为生产废水、雨水、生产污水排水系统,均设置了独立的排水管网。厂区内雨水管最大采用d1800的钢筋混凝土管自流排入厂区南侧2.0km处的金鸭河,排水管线长2.5km。生活污水处理采用接触氧化法。生活污水处理量Q=30t/h,采用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选两套处理量15吨/小时设备),生活污水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新扩改一级排放标准。设计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回收利用于厂区绿化用水。含油污水处理本期设一套20吨/小时的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采用隔油、气浮工艺是油、水分离,回收利用。含煤污水处理采用加药、絮凝、沉淀工艺,采用煤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含煤污水处理后可达到国家新扩改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进入冲洗泵房蓄水池内用于输煤栈桥冲洗及煤厂喷洒。④贮煤设施本电厂设计方案采用双露天煤场,为防止储煤流失,在厂区储煤场四周设置浆砌石挡煤墙,主体设计中计列了该部分投资。5.4.2.2施工生产生活区由于工程施工占地内建筑主要为临时建筑,所以在主体工程所采取的措施主要为工程措施。①场地平整100
施工前,根据施工场地地形进行场地平整,避免场地积水,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在退场时,在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的同时应进行平整,以利复耕,场地平整面积34.0hm²。②地面排水地面排水采用独立排放系统,通过道路、硬化地面,排至排水沟及回收水泵房。施工生产生活区内,道路两侧设排水明沟。③地面硬化本区部分裸露地面进行硬化,可起到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本区为临时用地,因此地面硬化一般采用干砖砌硬化方式,施工结束后可起掉重新利用,之后再进行复耕。5.4.2.3贮灰场区贮灰场区主体工程设计的措施包括:①初期坝及碾压灰坝建设;②灰库防渗措施;③灰场及两岸防洪排水措施;④各级灰坝纵向排水和土工布护坡等。①初期坝及碾压灰坝建设根据工程设计灰场拟分期建设,分块使用,根据地质勘探资料旺河灰场地层构成简单,上部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厚3~4.0m,下部为寒武系基岩,初期坝在沟下游布置,采用天然地基,并利用库内土石材料填筑,坝顶高程195.0m,坝轴线长约633m,最大坝高20m,坝顶宽4m,上、下游边坡均为1:3。初期坝为均质土坝,筑坝方量为42.6万m³。后期碾压灰坝由粉煤灰逐层碾压而成,每10m高设马道,宽2.0m,边坡1:3。由于灰坝较高,主体工程在设计时考虑了灰坝坡面排水,纵向每30~40m设纵排水沟一道,横向在马道处修建排水沟。②防渗措施100
灰场内灰渣对地下水造成污染,主要是雨季地表水下渗的影响。灰场上游和两侧设有排水系统,进入灰场内的主要是灰面降水。由于灰场内表层为粉质粘土,在灰渣堆放前,先将表层粘性土震动碾压5遍。采取碾压措施后,将减小灰场内表层土的渗透系数,有利于防止灰渣对地下水的污染。经实验,粘土经碾压后,其渗透系数符合GB19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为确保灰水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灰场底面铺设400g/m²土工膜防渗。③灰坝土工布护坡及灰面覆土措施灰库灰渣坡面及初期坝下游坡面均采用土工布护坡措施,然后在土工布上覆土50cm,并进行碾压,以利铺设草皮。灰库灰渣填筑至设计标高后,立即进行覆土平整。灰坝及初期坝土工布总面积12.65hm²,坡面覆土方量6.33万m³。④灰场及周边防洪排水措施灰场外围坡脚设排水沟,拦截周围雨水并将其导往下游;灰场内部设排水竖井3座,直接利用灰场的自然坡度和灰面1/20~1/30的碾压坡度将水导向竖井,通过下卧排水管排至灰场下游排水沟。由于干灰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一般降雨不会形成地表径流;降雨较大时,地表水通过竖井—涵管式排洪系统排往灰场下游。为实现灰场区域零排放,满足环保要求,设计采用灰场下游现有土坝及水塘,经加固后作为灰场排水曝气池,接纳灰场排水。其有效库容约50万m³,可满足不溢流条件。附近修建回收水吸水池,将澄清后的水打回灰场或厂区,用于灰场喷洒或厂区绿化。对于堆灰区的外边坡,主体工程作了护坡设计,严禁灰渣冲入坡外排水沟内。⑤对脱硫石膏的处理100
本工程产生的脱硫石膏首先立足于综合利用,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避免资源浪费,并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当因综合利用出现问题时,考虑将其用汽车运至电厂灰场单独堆放于灰场上游沟头,不另设堆场,在灰场设计时,已考虑其堆存容积并在脱硫石膏与其它物质接合部位铺设400g/m²防渗土工膜防渗措施。5.4.2.4供排水管线区供水管线安装完毕,进行土方回填,管顶以上0.5m以内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管顶0.5m以上土料用拖拉机压实。供水管线弃土用于厂外道路路基填筑,减少了水土流失数量。5.4.2.5厂外道路及运灰道路区厂外道路挖填方量都不大,以填方为主,跨桥涵裹头采用浆砌石结构,高填筑路基边坡采取干砌片石防护,在道路两侧设浆砌石排水沟。5.4.2.6厂外铁路区本工程厂外铁路长6.0km,路堤边坡坡率为1:1.5,路堑地段边坡坡率为1:1,根据土质情况进行适当防护,并对各桥涵点上下游采用浆砌石防护。路基两侧设截洪、排水沟。5.4.2.7水源地区①场地平整与地面硬化100
根据工程特点,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利用地形调整设计标高,尽量减少场地平整土石方量,避免施工场地表土层的大面积破坏,填筑所需土方主要是利用场内挖方、建筑物基坑弃土。场地平整面积为2.7hm²。场地平整后,对泵站内地面硬化。地面硬化采取铺砌15cm厚素混凝土的形式。②场地防洪与排水主体工程设计在泵站四周设浆砌石排水沟,排放场地内的雨水。5.4.3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评价5.4.3.1厂区防治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主要包括厂区平整、地面硬化、厂区绿化、厂区防洪与排水、煤仓除尘和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等。a、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设计在总体布局、厂区平整、地面硬化及厂区排水等防护措施符合水土保持要求,本水土保持方案在这方面不再布设新的工程措施;b、厂区防洪只提到了提到需设防护措施,没有进行具体规划设计,但计列了投资,本方案需对防洪措施规模提出要求,不计列投资。c、厂区绿化只提出了绿化率及面积,缺少具体的规划设计与投资,本方案需进一步核算工程量,计列投资。d、各施工场所的临时防护措施应加强,包括建筑材料的临时堆存,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时土料的临时堆存等问题。本方案需进一步细化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e、厂区施工工艺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是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优化建筑物基础、管线敷设等开挖工程施工时序,避免重复开挖,尽量缩短回填土的裸露时间。100
5.4.3.2施工生产生活区a、该区域提出的场地平整、地面排水、地面硬化等措施,将有效降低该区域在施工中由于径流集中造成的水蚀和由于地面植被损坏造成的风蚀,因此,以上措施满足该区域施工中的水土保持要求。b、该区的复耕措施,仅提出了解决原则,缺少具体的规划设计与投资。c、施工生产生活区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加剧,易造成较大的人为水土流失,因此应加强该区域临时防护措施。5.4.3.3贮灰场防治区a、灰场灰坝建设将最大程度的减少热电厂运行期灰渣流失,灰场分期分块使用,边使用边治理的运行方式有利于减少灰场灰面水土流失。灰坝建设和灰渣填筑过程中的分层碾压、灰面喷淋等措施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b、灰坝在建设中由于基础开挖,土方填筑等工程将对区域地表土体结构和植被扰动,对区域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因此,灰坝工程设计一定要注意水土保持要求,主要是工程施工中土料场的防护,根据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土料场一般设置在渣库内,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区域水土流失。主体工程设计中对灰坝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防治没有采取措施,本方案需新增这部分水土保持措施。c、主体工程中只提出了灰面绿化措施,但没有具体设计,也没有工程量和投资,因此,在本方案将增加该内容,并计列投资。100
d、贮灰场在运行期间进行灰坝的维护工作,生产运行期应按照贮灰堆存情况,分期分块做好具体的覆土整治及植被恢复的工作。主体工程中提出的这些措施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e、主体工程对灰场中取土区和临时堆土区的防治措施没有提及,本方案将增加这些措施。f、本区施工工艺基本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是由于该区开挖土方工程均在沟内进行,因此,施工过程中临时防护工程必须提早建设,避免泥沙进入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危害。5.4.3.4供水管线a、工程设计对剩弃土方的利用,有利于避免弃渣造成的水土流失,b、施工结束后,主体工程提出的复耕措施满足区域水土流失治理要求,但是缺少必要的植物措施设计,该植物措施设计纳入新增措施投资。c、施工场所的临时防护措施应加强,主要是防治管道敷设期间临时堆放土料的流失。5.4.3.5厂外道路和运灰道路工程设计中提出的利用供水管线弃土填筑路基,将避免取土过程的水土流失。公路路基边坡及两侧缺少必要的植物防护措施。施工场所的临时防护措施应加强,主要是在路基填筑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本方案将布置这方面的临时防护措施。100
5.4.3.6厂外铁路厂外铁路进行了专项设计,专项报告中对铁路路基及路堑的防护提出的措施,基本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厂外铁路路基、路堑边坡缺少必要的植物措施覆盖地表。施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临时治理措施。本方案将布置这方面的临时防护措施。5.4.3.7水源地主体工程中场地平整、地面硬化和排水措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对管理区空闲地需要进行绿化,对临时防护措施需要补充完善。5.4.3.8综合分析总之,主体工程设计中的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设施按照电力、水利、交通等行业设计标准、规范已进行了全面的规划设计,基本能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工程实施后,对项目建设区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但是,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仍有不足之处,需要本方案进一步完善:a、各个区域在施工期间的各项临时防护措施还有待加强。b、主体工程对植物措施的设计相对较弱,项目各区域均缺乏较为详细的植物措施设计。c、厂区防洪和贮煤场防护仅计列投资,缺乏具体防护设计,本方案提出规模和防护措施设计,不列投资。d、主体工程对灰场中取土区和临时堆土区的防治措施没有提及,本方案将增加这些措施。100
e、主体工程下一步工作应根据本方案中提出的各项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措施,结合工程设计加以落实,增强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5.5工程建设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分析该工程队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期的施工活动中,重点在土建工程阶段。厂址区:根据施工特点,厂址区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将造成对原地表开挖、扰动和再塑,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失去原有固土和防冲能力,特别是建筑物基础开挖和回填过程中,土料临时堆存,为松散堆放物,表层易形成松散粉状土,极易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区域内建筑物的拆除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垃圾及弃渣等松散堆积物,抗蚀能力较差,遇地表径流冲刷,也会造成较大的水土流失。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使用大量泥浆水,泥浆水使用及排放不合理,也将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等等。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部分为建筑用地,施工过程中由于该区域人为活动加剧,土地裸露面积加大,表层土含水率明显下降。贮灰场:贮灰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灰场建设期和运行期。建设期灰场灰坝取土、填筑将会大面积扰动原地貌,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抗蚀能力减弱,加剧水土流失。运行期将以灰渣流失为主,若无灰坝拦挡,将产生大量的灰渣流失。另外道路施工过程中以及供排水管线的铺设,都会对土体扰动,使土体成为松散堆积体,在径流和雨水冲刷下,带来大量的水土流失。因此,如果在建设过程中各个区不采取保护措施,将会带来大量的水土以及堆渣等的流失,对居民生活带来危害。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建设与保护同步进行,能不破坏原有地表就不要去动土,得水土流失量降到最低,尽最大可能避免水土流失。100
5.6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5.6.1结论性意见经综合分析与复核,主体工程设计不涉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规定的限制类行为,不存在水土流失制约性因素,设计基本合理、可行。5.6.2要求与建议(1)在下阶段设计中,要加强施工过程中临时拦挡及临时排水设计,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2)合理安排施工时序,土石方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加强临时覆盖及沉砂措施防护,减少水土流失。(3)对施工结束后可绿化的区域,尽可能全部绿化,注重与工程措施、临时措施结合进行综合防护。100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防治分区6.1防治责任范围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界定的有关规定,结合项目工程建设及自然恢复期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工程的总体布局及煤矿建设特点,通过现场查勘和调查研究,确定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295.29hm²,其中,项目建设区面积259.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35.49hm²,详见表6-1。表6-1项目防治责任范围结果序号防治责任范围单位面积一项目建设区hm2259.81厂址区hm249.52贮灰场区hm289.43厂外道路区hm23.54厂外铁路区hm220.35供水管线区hm260.16厂外排水管线区hm23.07施工区及生活区hm234.0二直接影响区hm235.498灰场扬尘区hm2349厂外道路影响区hm21.49小计hm2295.29100
6.1.1确定依据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应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6.1.2项目建设区该项目建设区面积259.8hm²。6.1.3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面积35.49hm2,详见表6-2。6.2防治分区6.2.1防治分区划分的依据根据以上分区原则和工程布局情况,该项目是以“点”型工程为主的“点”、“线”综合建设工程,其中“点”型工程包括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贮灰场、水源地区,“线”型工程包括供排水管线、厂外道路和厂外铁路。本方案将这些相对独立的每个“点”、“线”工程作为防治区,本项目防治分区划分为: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贮灰场区、水源地区、供水管线区、厂外道路区、厂外铁路区等七个防治区。通过对各防治分区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特点分析,其中贮灰场防治区、厂区防治区、供水管线防治区应为本工程的防治重点。6.2.2防治分区划分的原则(1)以大的地貌单元类型和行政区域为分区主要指标,结合不同地貌单元自然条件的类似性、成土过程的同一性及水土流失的特点。(2)根据项目工程特征、施工工艺、生产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向,划分水土保持防治分区。100
6.2.3防治分区划分(1)厂区该区域在建设期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包括土方开挖和填筑)、建筑物建设、厂区硬化和绿化等工程施工。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该区人为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施工准备期和建设期,土壤侵蚀类型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加剧、植被破坏和地貌变化改变径流方向造成的水蚀。在生产运行期除建筑物、硬化路面外,裸露地面进行绿化后均被植被覆盖,水土流失量很小。(2)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区及施工生活区在施工准备期主要是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动土强度较大。在电厂建设期主要是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对地表的扰动,动土强度相对较弱。施工运输临时便道因车辆碾压及人为活动频繁,降低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将加剧水力侵蚀的发生与发展;预制厂、拌和站因彻底破坏了原地表植被,加之工程建设活动,极易发生水蚀和粉尘污染。(3)贮灰场区该区在建设期主要工程是初期坝的填筑,运行期主要是灰渣的排弃。根据工程施工及运行特点,该区建设期造成水土流失主要是初期坝基础开挖、土料临时堆放造成的水蚀。运行期在灰渣的贮存过程中,由于灰渣粒径较小,如遇大风扬沙天气,易形成风蚀,灰渣堆放于沟道,临时堆放边坡较陡,灰渣易受到降雨径流冲刷形成水蚀。(4)供排水管线区100
该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由于管线敷设需要进行土方的开挖和回填,土料在临时堆放过程中,由于没有植被覆盖,特别在坡面施工中,易发生较大的水蚀,工程施工结束后如果不及时对剩弃土方进行处理,将造成渣土流失。同时由于土方工程施工,施工结束后占地区及周边施工影响区易发生面蚀或细沟侵蚀,在沟坡处可能产生重力侵蚀,将影响供水管道的安全运行。(5)厂外道路区根据设计文件,两条厂外道路连231国道,总长度1.4km,作进厂道路。运灰道路由厂址西门至灰场初期坝,总长度4.0km。通过对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厂外道路在工程施工中以填方为主,开挖量较小,且沿线没有较大沟河,不影响区域排水条件。因此,该区水土流失在建设期主要是土方填筑可能造成的水蚀,运行期路基填筑形成的路基边坡易形成水蚀。(6)厂外铁路区根据工程设计文件,厂外铁路总长度6.0km。通过对工程设计资料分析,工程挖、填方量均较大,因此,该区水土流失在建设期主要是土方开挖、回填运输可能造成的风蚀;施工车辆碾压及人为活动降低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的土壤侵蚀;降雨对路基、路堑边坡造成的水蚀。运行期路基、路堑边坡由于降雨形成的水蚀。(7)水源地区该区域在建设期主要包括场地平整(包括土方开挖和填筑)、蓄水池地基开挖、泵房和管理建筑物建设、地面硬化、排水沟开挖护砌等工程施工。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该区人为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建设期,各土建工程扰动了原地貌,降低了原地貌的水土保持功能,增加了地面的水土流失强度。在运行期除建构筑物、硬化路面外,裸露地面进行绿化后均被植被覆盖,水土流失量很小。通过对各防治分区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形式和特点分析,其中厂区防治区、贮灰场防治区、供排水管线防治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为本工程的防治重点。100
7水土流失预测该电厂推荐厂址(四山厂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辛集乡四山村,处于淮河流域沙河上游,属于淮河流域土石山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式主要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该区地表植被稀疏,土壤质地松散,抗蚀能力差,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流失强度以中度水力侵蚀为主。电厂建设期间,大量土方开挖、填筑等工程行为,会造成大面积地表扰动,破坏地表植被和现有水土保持设施,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地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准确合理地预测和分析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及其危害,为合理布设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效地防治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在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时,主要根据电厂工程组成、建设和生产的特点、生产施工工艺、施工期等不同,合理的分区、分时段进行水土流失预测,为水土保持防治分区、水土保持治理和水土保持监测提供重要技术和数据支持。7.1预测范围、时段与单元划分7.1.1预测范围根据该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特点,水土流失预测进行分区预测,主要分为厂址区、贮灰场区、厂外道路区、厂外铁路区、供排水管线区、水源地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各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占地情况及水土流失形式详见表7-1。100
表7-1水土流失预测分区表序号分区名称占地面积(hm2)水土流失形式1厂址区49.50水力侵蚀2贮灰场区89.40水力侵蚀、风蚀(灰渣堆积体)3厂外道路区3.50水力侵蚀4厂外铁路区20.30水力侵蚀5供排水管线区63.10水力侵蚀6水源地区2.70水力侵蚀7施工生产生活区34.00水力侵蚀合计262.5 7.1.2预测时段根据该电厂工程建设施工特点和运行情况,本项目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施工期和电厂生产运行期。根据各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时段,分施工准备期、建设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和生产运行期四个时段进行预测。施工准备期(2015年9月—2015年12月),主要是工程建设前期。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和厂区进行五通一平工作、厂区地基开挖、地基回填土的临时堆放等工程行为。虽然施工准备期相对较短,但是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堆置,地形地貌的再塑,严重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土壤抗蚀能力,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工程确定的施工准备期为4个月。建设施工期(2016年1月—2020年6月),由于地基的浇注、地基土的回填、地表建筑物的建设和电厂机组的安装等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回填、取土和弃土等工程扰动行为,破坏了项目区原有地貌和植被,扰动了土体结构,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本方案确定的建设期为54个月。100
自然恢复期,电厂各种建设工程逐步建成,随着植被恢复和表土土体结构的逐渐稳定,水土流失亦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根据项目区气候、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结合实地调查,项目实施后3年末植被(乔、灌、草)恢复可达到充分发挥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确定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2年。生产运行期,主要是对电厂贮灰场区灰渣堆积体产生水土流失的预测,根据项目贮灰场投产时间和使用年限,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期,确定灰渣堆积体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6年,自2020年至2025年底(方案服务期末)。依据上述原则,结合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和该工程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工程轮廓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及预测时段划分,详见表7-2。表7-1-2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表序号预测项目预测时段(a)电厂建设期运行期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1厂址区0.334.502.0 2施工生产生活区0.334.502.0 3贮灰场区1.252.06.04供排水管线区1.832.0 5厂外道路区1.502.0 6厂外铁路区2.332.0 7水源地1.02.0 7.1.3预测单元100
预测分区划分原则:⑴地形地貌、扰动地表的物质组成相近;⑵土地利用现状基本相同;⑶扰动地表方式、形态相似,时段相同;⑷水土流失成因、强度基本一致,类型相同;⑸同一预测分区集中连片,形成一个或几个集中的区域。主要分为厂址区、贮灰场区、厂外道路区、厂外铁路区、供排水管线区、水源地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7.1.4各单元预测时间根据该电厂工程建设施工特点和运行情况,本项目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施工期和电厂生产运行期。根据各建设项目所处的不同时段,分施工准备期、建设施工期、自然恢复期和生产运行期四个时段进行预测。施工准备期(2015年9月—2015年12月),主要是工程建设前期。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和厂区进行五通一平工作、厂区地基开挖、地基回填土的临时堆放等工程行为。虽然施工准备期相对较短,但是大量的土方开挖和堆置,地形地貌的再塑,严重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降低土壤抗蚀能力,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临时防护措施,势必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工程确定的施工准备期为4个月。建设施工期(2015年1月—2019年6月),由于地基的浇注、地基土的回填、地表建筑物的建设和电厂机组的安装等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回填、取土和弃土等工程扰动行为,破坏了项目区原有地貌和植被,扰动了土体结构,致使土体抗蚀能力降低,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加剧。本方案确定的建设期为54个月。自然恢复期,电厂各种建设工程逐步建成,随着植被恢复和表土土体结构的逐渐稳定,水土流失亦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根据项目区气候、降水、土壤等自然条件特点,结合实地调查,项目实施后3年末植被(乔、灌、草)恢复可达到充分发挥防治水土流失的功能,确定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2年。100
生产运行期,主要是对电厂贮灰场区灰渣堆积体产生水土流失的预测,根据项目贮灰场投产时间和使用年限,结合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期,确定灰渣堆积体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为6年,自2015年至2025年底(方案服务期末)。依据上述原则,结合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和该工程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工程轮廓进度,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项目及预测时段划分,详见表7-2。表7-1-2项目区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划分表序号预测项目预测时段(a)电厂建设期运行期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1厂址区0.334.502.0 2施工生产生活区0.334.502.0 3贮灰场区1.252.06.04供排水管线区1.832.0 5厂外道路区1.502.0 6厂外铁路区2.332.0 7水源地1.02.0 7.2预测内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重点做好水土流失影响定性分析,为主体工程方案比选提供科学依据。结合该工程项目的特点,水土流失分析预测的主要内容有:(1)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损坏情况预测;(2)弃土、弃渣量预测;(3)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情况预测;(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5)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的预测。100
7.3预测方法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的计算采用经验公式:W0=(Fi×Mi×Ti)/100W0—代表水土流失背景值,t;Fi—代表不同区域的面积,hm2;Mi—代表不同区域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Ti—代表不同区域的预测年限,a。水土流失背景值计算采用的预测年限(T),应与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年限相对应,并保持一致。7.4水土流失预测参数的选取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的选取是根据土壤侵蚀遥感资料,并采取类比分析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通过多次向有关水保专家咨询,经综合分析后确定其值。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是根据鲁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强扰动空白对比试验小区多年实测资料和类比工程,并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岩性、降雨条件等自然因素,经综合分析,适当修正后确定其值。类比工程为河南省城建高等专科学校西校区建设项目,通过对两个项目区内的地面平均坡度、土壤、降水、植被、水土流失形式等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的对比性调查,两区内的上述影响因素较为接近,具有可比性,见表7—4-1。实地调查法是根据鲁山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及与项目区较近的宝丰县气象局提供的实测资料,作为重要参考依据进行类比分析。鲁山县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于1980年5月建站,主要为研究分析淮河上游土石山区的土壤侵蚀规律、综合治理模式和治理效益而建立的。观测流域为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迎河流域,总控断面以上流域面积为5.73km2。流域内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并有部分重力侵蚀,侵蚀形式多为面蚀和沟蚀。年均侵蚀模数2980t/km2100
.a。该站建立的试验场(3个),径流小区(11个),是以不同坡度的耕地、林地、草地、荒地作为观测研究对象,进行径流泥沙观测,累计观测资料20多年,可作为本项目水土流失预测中背景值和加速侵蚀模数选取的重要参考依据,试验站资料可用性分析详见表7-4-2。表7-4-1项目区与类比区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比较表序号类比项目河南省城建高等专科学校西校区建设项目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项目1工程类型高等院校大型火电厂2所属流域淮河流域淮河流域3工程所在地平顶山市西郊平顶山市鲁山县4地貌类型缓坡丘陵缓坡丘陵5水土流失类型区土石山区土石山区6项目区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km2.a200t/km2.a7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以水力侵蚀为主8水土流失强度中度侵蚀区中度侵蚀区9水土保持“三区划分”重点治理区重点治理区10植被覆盖度16.0%10.8%11地面坡度3º-20º4º-23º12土壤类型褐土褐土13多年平均降水量736.4mm740.3mm14降雨特点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9%。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4.8%。15工程建设排弃特点挖填平衡,基本无弃土弃渣。建设期填方稍大,运行期存在一定量的弃土弃渣。比较结论具有可比性100
表7-4-2鲁山县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观测资料可用性分析序号类比项目项目内容1所属流域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迎河流域2地形地貌低山丘陵3土壤类型褐土和坡黄土4多年平均降水量779.2mm5降雨特征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2.0%。6植被组成据调查大致与电厂一期基本一致7植被覆盖度21.3%8水土流失类型区土石山区9土壤容许流失量200t/km2.a10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有部分重力侵蚀11水土流失强度中度侵蚀(平均侵蚀模数2980t/km2.a)12主要观测内容不同坡度的耕地、林地和荒坡试验数据可用性分析基本可以参考项目区原地貌土地利用以梯田、旱地、林地和荒地为主,由于所处地形地貌不同,各工程分区的水土流失背景值及扰动后的侵蚀模数亦不同。根据土壤遥感图表和类比工程、类比区资料,结合项目区实地调查,确定项目区背景值、扰动侵蚀模数值见表7-4-3、7-4-4。100
表7-4-3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表预测项目地貌特征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耕地林草地荒地分区平均值梯田沟坝地旱地厂址区缓丘岗陵10008002400150032002377施工生产生活区缓丘岗陵10008002400150032002232贮灰场区沟道、沟坡10008003200230056004563供排水管线区缓丘岗陵,地形起伏较大280042003720厂外道路区缓丘岗陵,地形起伏较大100080046004183厂外铁路区缓丘岗陵,地形起伏较大10008002800210048003588水源地及其它占地区缓坡地,略有起伏220030002763表7-4-4项目区扰动后侵蚀模数表预测项目侵蚀模数(t/km2.a)电厂建设期运行期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厂区920058003200施工生产生活区920058003200供水管线区90004600厂外道路区73004800厂外铁路区75003800其它占地46003500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105005400取土区105005400100
灰渣顶面6500灰渣坡面185007.4.1扰动原地貌、土地及植被面积预测根据主体工程设计,结合实地勘察,电厂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貌、占压土地的面积总计262.50hm2,其中厂址区占地49.50hm2,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34.00hm2,贮灰场区占地89.40hm2,供水管线区占地63.10hm2,厂外道路区占地3.50hm2,厂外铁路区占地20.30hm2,水源地区占地2.70hm2;按占地类型分,耕地90.80hm2,其中,梯田8.60hm2,沟坝地5.40hm2,旱地76.80hm2;林草地31.70hm2,荒地140.00hm2;按占地性质分永久占地165.40hm2,临时占地97.10hm2,详见表7-4-5。根据项目区占地类型分析,项目区耕地占总占地面积的34.59%,林草地占总占地面积的12.08%,荒地占总占地面积的53.33%。根据社会经济调查,项目区人均耕地平均0.40亩左右,农业总产值占整个社会总产值的近一半,确定项目区是一个农业为主的区域,所以必须减少和避免对耕地的过度占用,但是在电厂建设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会占压农田和耕地,项目永久占地区大部分将硬化和被建筑物所覆盖,原有土地利用无法恢复,对于临时占地区,在工程完成后应及时恢复原有土地利用,在工程建设期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的,在施工结束后,要采取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恢复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水平。表7-4-5电厂项目占地类型表工程分区占地性质占地类型(hm2)耕地林草地荒地合计梯田沟坝地旱地厂址区永久4.801.7020.15.9017.0049.50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1.100.4016.509.606.4034.00贮灰场区永久2.002.7013.6011.5059.6089.4供排水管线区临时21.6041.5063.10厂外道路区永久0.300.103.103.50厂外铁路区永久0.400.504.204.7010.5020.30100
水源地及其它占地区永久0.801.902.70合计8.605.4076.8031.7140.00262.5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预测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区的通告》(1999年),项目区全部在河南省“三区”划分范围内,属重点治理区。根据《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关于对水土保持设施的有关规定,该项目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共计45.70hm2,其中梯田8.60hm2,沟坝地5.40hm2,林草地31.70hm2。项目区涉及“三区”情况详见表7-4-6。表7-4-6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情况表序号分区名称占地面积(hm2)涉及“三区”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面积(hm2)梯田沟坝地林草地合计1厂址区49.50重点治理区4.801.705.9012.402施工生产生活区34.00重点治理区1.100.409.6011.103贮灰场区89.40重点治理区2.002.7011.5016.204供排水管线区63.10重点治理区5厂外道路区3.50重点治理区0.300.100.406厂外铁路区20.30重点治理区0.400.504.705.607水源地2.70重点治理区合计262.508.605.4031.7045.70100
7.4.3弃土、弃渣量预测根据电厂主体可研和实地勘察,电厂建设工程中挖填量较大,总挖方为221.3万m3,工程总填方为253.7万m3,利用方181.6万m3,需借方72.1万m3,借方来自厂址区、贮灰场、供排水管线和厂外铁路施工弃土;工程总弃土39.7万m3,主要用于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道路区路基填筑,通过土方平衡计算,弃土利用后,还需借方32.4万m3。土石方平衡详见表7-4-7。(1)电厂建设期弃土弃渣总方量39.7万m3,其中,厂址区26.8万m3,供排水管线区4.8万m3,厂外铁路区7.1万m3,灰场供排水设施弃方0.1万m3,水源地弃方0.9万m3,。项目建设产生的弃土弃渣经土石方平衡全部利用,另外,还需借方32.4万m3,主要来源于贮灰场灰库内,以扩大贮灰库容。(2)电厂运行期弃渣主要是电厂运行而产生的副产品,主要包括粉煤灰、渣、石子煤和石膏等,根据电厂可研,按机组年利用5500小时计算,一期工程2×1000MW机组年排灰129.81万m3,年排渣13.74万m3,年排石子煤2.02万m3,年排石膏7.42万m3,四项合计153.00万m3/年。根据电厂可研,粉煤灰、渣等副产品年利用量82.00万m3,每年综合利用后剩余量71.00万m3,将排弃入旺河贮灰场,灰渣排弃和综合利用情况见表7-4-8。100
表7-4-7工程建设土石方平衡表单位:万m3项 目挖方填方利用方借方借方来源弃方弃方流向合 计221.3253.7181.672.139.7厂址区98.872.07226.8挖方利用后弃方26.4万m3用于施工生产生活区,0.4万m3用于灰场厂外道路区1.85.61.83.8供排水管线挖方全部利用,填方缺额利用供排水管线弃方贮灰场区0.742.60.741.9厂外铁路和贮灰场填方缺额利用厂址、厂外铁路挖方和贮灰场内取土供水管线区46.542.542.54.0挖方利用后弃方4万m3用于厂外道路3万m3和贮灰场1m3厂外铁路区44.937.837.87.1挖方利用后弃方7.1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施工生产生活区23.650.023.626.4厂址区填方缺额利用厂址挖方弃土厂外排水管线区2.92.12.10.8挖方利用后弃方0.8万m3全部用于厂外道路区灰场供排水设施0.90.80.80.1挖方利用后弃方0.1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水源地1.20.30.30.9挖方利用后弃方0.9万m3全部用于贮灰场建坝表7-4-8电厂一期工程灰渣排弃和综合利用情况单位万m3项目分项年排放量年总量6年总量备注一期电厂灰渣等副产品粉煤灰129.81153918自投产至方案服务期末共6年渣13.74石子煤2.02石膏7.42综合利用82492利用率53%。不包括石子煤综合利用后剩余量71426排弃于旺河贮灰场中100
7.4.4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预测本节预测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第二,原地面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背景值),两者之差即为因本项目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量。7.4.4.1水土流失形式预测项目区属土石山区,根据实地调查,原地貌水土流失形式为水力侵蚀,以面蚀、沟蚀为主。结合本项目工程施工工艺和施工特点,该工程建设造成的新的水土流失形式也为上述几种。7.4.4.2水土流失背景值预测水土流失背景值预测是在综合考虑工程项目占地范围内流失情况进行计算的,为了分析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水土流失背景值的预测时段和预测区域与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和预测区域一致,其中预测时段包括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经计算,上述区域(本项目工程区)现状土壤流失总量为27906t。结果见表7-4-9。表7-4-9水土流失量背景值预测表预测区域侵蚀模数背景值(t/km2·a)占地面积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合计预测时间水土流失量预测时间水土流失量预测时间水土流失量 (hm2)(a)(t)(a)(t)(a)(t)(t)厂址区237749.50.333884.552952.023538063施工生产生活区223234.00.332504.534152.015185183厂外铁路358820.32.3316972.014573154厂外道路41833.51.502202.0293513供排水管线372063.11.8342962.046958991水源地27632.71.0752.0149224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45633.641.252082.033254045638.531.254872.07781265合计638156931157527906100
7.4.4.3施工预备期水土流失量预测施工准备期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包括厂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为2535t。详见表7-4-10。表7-4-10施工准备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项目土壤侵蚀模数(t/km2·a)占地面积(hm2)预测时间(a)水土流失量(t)所占比例(%)厂区920049.50.33150359.29施工生产生活区920034.00.33103240.71合计83.52535100.007.4.4.4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预测项目区在施工建设期由于建筑物基础开挖、土建施工、打桩基、场地开挖平整等活动扰动剧烈,原地貌及地表植被遭到长期破坏,地表裸露丧失固土能力,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工程建设期各区预测面积按工程扰动占地面积计算,但是,由于贮灰场在建设期工程施工扰动区域仅为贮灰场初期坝的建设区。通过预测工程建设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37839t,其中厂区流失量为12920t,占建设期流失量的34.15%;施工生产生活区流失量为8874t,占建设期流失量的23.45%。预测结果见表7-4-11。表7-4-11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项目土壤侵蚀模数(t/km2·a)占地面积(hm2)预测时间(a)水土流失量(t)所占比例(%)厂区580049.54.51292034.15施工生产生活区580034.04.5887423.45厂外铁路750020.32.3335479.37厂外道路73003.51.53831.01供排水管线900063.11.831039327.47水源地46002.71.01240.33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105003.641.254781.26取土区105008.531.2511202.96合计185.2737839100100
7.4.4.5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自然恢复期,电厂各种建设工程逐步建成,随着植被恢复和表土土体结构的逐渐稳定,水土流失亦逐渐减少,经过一段时间可达到新的稳定状态。经计算,自然恢复期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为14531t,其中厂区流失量为3168t,占自然恢复期流失量的21.80%;施工生产生活区流失量为2176t,占自然恢复期流失量的14.97%;供排水管线区流失量为5805t,占自然恢复期流失量的39.95%。详见表7-4-12。7.4.4.6生产运行期灰渣流失量预测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期电厂每年向贮灰场填贮灰渣71.0万m3。贮灰场生产运行期灰渣流失量预测,在考虑灰场分段使用的原则上,分别计算贮灰场每年堆渣形成灰面情况,然后按土壤侵蚀模数逐年计算灰场流失量。贮灰场运行期坡面水蚀侵蚀模数为14500t/km2•a,灰渣顶面水蚀侵蚀模数为5500t/km2•a。经计算,贮灰场运行期灰渣流失量为38396t,其中灰渣顶面流失量为25285t,占流失量的65.85%;灰渣坡面流失量为13111t,占流失量的34.15%。详见表7-4-13。100
表7-4-1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表项目土壤侵蚀模数(t/km2·a)占地面积(hm2)预测时间(a)水土流失量(t)所占比例(%)厂区320049.52.0316821.80施工生产生活区320034.02.0217614.97厂外铁路380020.32.0154310.62厂外道路48003.52.03362.31供排水管线460063.12.0580539.95水源地35002.72.01891.30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54003.642.03932.71取土区54008.532.09216.34合计185.2714531100表7-4-13生产运行期灰渣流失量预测表项目土壤侵蚀模数表面平均面积预测时间水土流失量所占比例(t/km2·a)(hm2)(a)(t)(%)工程开工后第五年灰渣顶面55004.77615744.10灰渣坡面145000.9468182.13小计23922.63工程开工后第六年灰渣顶面55007.97626306.85灰渣坡面145001.74615143.94小计414410.79工程开工后第七年灰渣顶面550011.17636869.60灰渣坡面145002.46621405.57小计582615.17工程开工后第八年灰渣顶面550014.376474212.35灰渣坡面145003.02626276.84小计736919.19工程开工后第九年灰渣顶面550017.576579815.10灰渣坡面145003.30628717.48小计866922.58工程开工后第十年灰渣顶面550020.776685417.85灰渣坡面145003.61631418.18小计999526.03合计灰渣顶面550076.6262528565.85灰渣坡面1450015.0761311134.15总计38396100100
7.4.4.7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预测经计算,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其中施工准备期2535t,建设期37839t,自然恢复期14531t,生产运行期38396t。水土流失总量预测结果见表7-4-14。表7-4-14水土流失总量预测结果表水土流失量产生期流失量(t)所占比例(%)施工准备期25352.72建设期3783940.56自然恢复期1453115.57生产运行期3839641.15总计933011007.4.4.8工程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汇总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其中水土流失背景值为2790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t。新增水土流失中施工准备期为1897t,建设期为22146t,自然恢复期为2956t,生产运行期38396t。工程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汇总详见表7-4-15。通过对不同区域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计算,贮灰场、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供排水管线区新增流失量较大,分别占新增流失量的60.41%、14.61%、10.55%、11.02%。从新增流失量情况分析,该工程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为贮灰场、厂区、施工生产区和供排水管线区。通过对四个预测时段新增水土流失量分析,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最大,占新增流失量的58.71%;其次是工程建设期,占新增流失量的33.86%。各区各时段新增水土流失量及其所占比例详见表7-4-16。100
表7-4-15 水土流失量预测成果汇总表区域水土流失背景值(t)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t)新增水土流失量(t)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小计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生产运行期小计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生产运行期小计厂区388529523538036150312920316817591111576258159555施工生产生活区2503415151851831032887421761208278254596586899厂外铁路1697145731543547154350901850861936厂外道路22029351338333671916343206供排水管线42964695899110393580516198609711107207水源地75149224124189313494089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20833254047839387127061331取土区487778126511209212041633143776灰渣顶面25285252852528525285灰渣坡面13111131111311113111小计695111018051598131438396383969032043839639503合计63815693115752790625353783914531383969330118972214629563839665395100
表7-4-16各区各时段新增水土流失量及其所占比例区域新增水土流失量(t)所占比例(%)施工准备期建设期自然恢复期生产运行期小计厂区11157625815955514.61施工生产生活区7825459658689910.55厂外铁路18508619362.96厂外道路163432060.32供排水管线60971110720711.02水源地4940890.14贮灰场初期坝建设区270613310.51取土区6331437761.19灰渣顶面252852528538.67灰渣坡面131111311120.05小计903204383963950360.41合计18972214629563839665395100所占比例(%)2.9033.864.5258.711007.4.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7.4.5.1厂区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厂区建设过程中,由于大量表层土体被剥离,破坏了原生地貌和植被,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多年来形成的相对平衡。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水保措施,一遇暴雨,破坏土体稳定平衡和土壤结构,使地面由面蚀发展到沟蚀,随着沟蚀的延伸,将蚕食农田,淤积河道,威胁工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安全。同时,大片裸露疏松的表土,加剧了风力侵蚀,对建设区及周边地区造成不良的影响。贮煤场及煤粉可能流失的区域,强烈的风蚀有可能使电厂周边地区空气中悬浮的沙尘大量增加,形成浮尘天气,能见度降低,落尘量增加,影响电厂生产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可能危害电厂职工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间接影响生产;同时,大量落尘污染机械设备和水质,增加清洗工作量,影响机械设备的运行或寿命,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电厂的生产。100
根据厂区布设要求,厂区填方较大,在填方较深部分整个土体结构较松散,土壤的凝聚力、内摩擦角以及起动拖曳都成倍减小,土壤可蚀性相应增加,侵蚀程度加大,水土流失明显增加,若不采取措施,在暴雨情况下,将会影响该部位建筑物的基础稳定。7.4.5.2供排水管线、厂外铁路和厂外道路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危害厂外供排水管线、厂外铁路和厂外道路施工期间,由于基础开挖、场地平整,排水沟的布设等工程建设破坏地面,扰动地表易产生水土流失。尤其是供排水管线开挖土方的临时堆放,在雨季受雨水冲刷极易产生流失;在穿越乡村道路施工时,可能破坏道路路基,增加水土流失,危害道路行车安全。7.4.5.3贮灰场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工程运行期每年有71万m3灰渣贮存于旺河灰场,如果不及时进行工程和植物措施防护,将会有大量的灰渣流入沟道下游,将会堵塞沟道,阻碍行洪,增加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大量流失的灰渣将会污染下游水质,使下游耕地板结,影响区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项目运行期间必须注意对贮灰场区的防护措施,灰渣贮存必须达到“先拦后弃”的原则,灰渣堆弃结束后除及时覆土恢复植被外,须配以必要的土壤改良措施。贮灰场产生的水土流失如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还将影响电厂灰渣安全输送与排放,其结果将间接影响电厂的安全生产。贮灰场内的取土场开挖形成的边坡如不治理,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如不采取防护措施,遇暴雨洪水,这些松散堆放的临时弃土,将会大量冲入沟道下游,对下游沟道形成淤积,影响沟道行洪安全。100
该项目流域内由于排放粉煤灰将会造成的风蚀发生,不仅造成土壤流失,而且污染空气和土壤,危害区内群众身体健康,据有关资料分析,煤灰中值粒径为42pm,粒径小于40pm的占总重量的46.5%,干的煤灰仅可能抗2-3级风,由于煤灰粉含量大,粒径小,容重小,若不洒水保湿,抗风蚀能力差,极易随风飞扬,使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危害较大。7.5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7.5.1预测结论(1)本项目扰动地表总面积262.5hm2,其中耕地90.8hm2、林草地31.7hm2、荒地140.0hm2;(2)本工程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主要为梯田和林草地,总面积为45.7hm2,其中梯田8.6hm2,沟坝地5.4hm2、林草地31.7hm2;(3)本项目生产运行过程中运至贮灰场灰渣量为71万m3/年,方案服务期内(6年)贮灰场贮存灰渣量合计为426万m3;(4)经预测计算,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其中水土流失背景值为2790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t。在新增水土流失量中,贮灰场、厂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排水管线数量较大,分别占新增流失量的60.41%、14.61%、10.55%、11.02%。(5)工程建设打破了原有生态系统多年来形成的相对平衡。大量的水土流失将蚕食农田,增加河流、水库的泥沙量,淤积河道,造成下游沟道淤积。工程建设有可能造成贮灰库岸边滑坡,对下游沟道形成淤积,影响沟道行洪安全。粉煤灰风蚀使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恶化,威胁工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等。水土流失预测成果详见表7-5-1。100
表7-5-1水土流失预测成果汇总表项目预测成果(1)扰动原地貌面积扰动地表面积262.5hm2,其中耕地(含梯田、坝地、旱地)90.8hm2、林草地31.7hm2、荒地140.0hm2。(2)损坏水保设施损坏设施面积45.7hm2,其中梯田8.6hm2,坝地5.4hm2,林草地31.7hm2。(3)弃土弃渣量方案服务期内贮灰场灰渣量为426万m3。(4)水土流失量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其中水土流失背景值为27906,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t。(5)水土流失危害工程建设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大量的水土流失淤积河道,造成下游沟道路淤积,影响沟道行洪安全。粉煤灰风蚀使灰场周围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威胁工矿、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安全等。7.5.2指导性意见(1)从各区域新增水土流失量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贮灰场、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供排水管线区新增流失量较大,分别占新增流失量的60.41%、14.61%、10.55%、11.02%。因此,贮灰场、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供排水管线区确定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段,建议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综合防治。(2)通过对四个预测时段新增水土流失量的分析可知,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最大,占新增流失量的58.71%;其次是工程建设期,占新增流失量的33.86%。因此,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时段是工程建设期和贮灰场的生产运行期;(3)通过对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分析,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开挖面和临时堆存土料都是水土流失的重点源头,因此,施工建设过程中在这些部位必须采取临时的拦挡、临时覆盖和临时截排水措施;100
(4)从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可知,贮灰场区是水土流失产生量最大、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区域,因此,在水土保持防治方案中应当对贮灰场区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布设完善的防治措施,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取土区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工程运行过程中的灰渣流失。(5)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地段应当选取贮灰场、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供排水管线区等产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较大水土流失危害的区域;综上所述,本项目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和实施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原则。本项目建设产生水土流失量最大、造成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是贮灰场区,其次是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供排水管线区。水土保持方案中应对贮灰场区进行重点分析、全面防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强化临时措施,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加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维护和管理,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土保持作用。100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8.1.1定性指标1.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2.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3.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4.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5.5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要求。8.1.2定量指标该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为三级,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结合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侵蚀、降雨等特点确定6项防治目标,详见表8-1表8-1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表标准项目施工建设期设计水平年生产运行期1扰动土地整治率(%)*95982水土流失治理程度(%)*85903水土流失控制比0.50.70.54拦渣率(%)9095955林草覆盖率(%)*20226植被恢复系数(%)*9598152
8.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布设原则根据工程和项目区的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遵循以下的原则进行布设: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以及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2.注重临时防护、优化土石方的综合利用以及合理调配,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原地貌、植被的破坏;3.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鲁山县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树草种的选择以及当地乡土树种为主。具体的布设原则如下:(1)厂区防治区:厂区占地面积较大,自然条件单一,各种设施布局集中,建设工程量大。根据该区将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很小。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在建设期利用临时工程措施防治由于土地平整或土方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运行期以植物措施为主,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区域的风蚀和面蚀。(2)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根据该区域水土流失特点,防治措施安排,在工程建设期主要是解决区域排水,避免径流集中造成的水蚀,施工结束后,恢复区域植被。(3)贮灰场防治区:根据该区域工程特点和将造成水土流失情况,工程建设期首先建设初期坝,优化施工组织设计,避免工程施工中大量开挖和排弃渣土,同时利用临时工程措施减少由于植被破坏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为防治工程运行中渣库中灰渣流失,首先利用临时截水沟、挡水土埂拦截径流减少水土流失,然后采用复耕措施覆盖灰面减少水土流失。(4)供排水管线防治区152
该区水土流失主要是面蚀和渣土流失,因此,该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在建设期注意选择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雨季施工,采用临时工程措施避免渣土流失,施工结束后,首先对施工场地清理,对回填剩弃土方及时清运至厂外道路和贮灰场利用,然后根据原土地利用性质采用植物措施恢复植被。(1)厂外道路防治区:根据此类区域的水土流失特点,在防治措施的安排上,首先,采用临时工程防治面蚀,然后主要是利用植物措施绿化。(2)厂外铁路防治区:根据该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安排防治措施,首先采取必要的临时工程防治面蚀或渣土流失,然后,采取工程护坡措施保证边坡稳定,最后,利用植物措施进行绿化,降低区域侵蚀量。(3)水源地防治区:该区自然条件单一,蓄水池和管理站布局集中,建设工程量较小,但由于水源地保护的要求,管理范围较大,管理区内空闭地较多。根据该区将造成人为水土流失的特点,水土流失主要产生于建设期,生产运行期水土流失量很小。因此,本区主要是进行地表排水和空闭地绿化。8.3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总体布局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是一个综合防治体系,体现“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有机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点、面、线以及空间立体防治措施。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首先考虑工程设计过程中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预防措施,然后布设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最后考虑水土保持监测措施。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体系由以下三个子体系构成:预防措施体系、治理措施体系、水土保持监测体系。详见图8-2、8-3。152
图8-2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体系图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2×1000MW机组水土保持措施结构图贮灰场防治区灰坝建设(已有)灰场排水(已有)灰渣分层碾压,灰面覆土(已有)截水沟与排水沟措施(已有)绿化措施和防风林推土场、取土区等临时防治措施供排水管线防治区土方回填压实(已有)弃土利用(已有)临时防护措施土地复耕厂区防治区厂区平整(已有)浆砌石挡煤墙(已有)厂区硬化(已有)厂区排水(已有)煤仓除尘(已有)灰渣及石膏利用(已有)清基土转运储存厂区绿化施工临时防护措施厂外道路防治区边坡干砌片石护坡(已有)施工临时防护措施路基纵向排水沟边坡绿化厂外铁路防治区工程护坡(已有)纵向排水沟(已有)临时防护措施边坡绿化施工生活区防治区场地平整(已有)地面排水(已有)地面硬化(已有)场地清理(已有)临时防护措施复耕措施水源地防治区场地平整与硬化(已有)场区排水(已有)场地绿化临时防治措施注:“已有”表示主体工程中已有工程152
图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贮灰场防治区灰渣分层碾压、灰面覆土灰场排水灰坝建设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厂区排水截水沟与排水沟措施供排水管线防绿化措施与防风林堆土场、取土区等临时防治措施土方回填压实弃土利用临时防护措施土地复耕厂区平整浆砌石挡土墙厂区硬化厂区防治区煤场除尘灰渣及石膏利用场地平整与硬化场地清理地面硬化地面排水场地平整厂外道路防治清基土赚运转存厂区绿化施工临时防护措施路基纵向排水沟边坡绿化纵向排水沟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护坡边坡绿化厂外铁路防治施工生活区防治区场区排水水源地防治区152
8.3.1预防监督措施电厂工程建设施工点多,施工方式多样,土建中由于厂区场地平整、灰场灰坝填贮等工程建设中开挖、回填土方量较大,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建设期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监督措施,减少新增水土流失。(1)预防措施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中扰动原地貌,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大量的开挖回填,开挖面、填筑段必将形成边坡,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松散堆积物和开挖面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其土壤侵蚀模数是原地貌的6倍左右。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具有易流失和流失量大的特点,必须进行预防,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工程建设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水源地的场地平整、供排水管线区的开挖回填以及灰坝及灰库开挖等土建施工要尽量避开雨季。此项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并由施工单位执行;②大风天气要对易起尘场所(特别是施工道路)采取遮盖、洒水等措施;③所有建筑工地排水、设备清洗水要集中处理,尽量重复利用,对施工场所进行喷洒,减少地面起尘;④各区域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堆放至指定的场所,并进行平整、碾压、土层覆盖。此项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并由施工单位执行;⑤各施工场所尽量减小施工占地,减小地表植被破坏面积。此项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并由施工单位执行;⑥各施工区域临时占地区域挖方首先用于回填利用,对于挖方不能立即回填的,其堆放场所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此项工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考虑,并由施工单位执行。⑦152
对已实施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加强管护,建立行之有效的管护制度,使之尽快发挥水土保持效益。(1)优化主体工程设计根据水土保持的要求,下阶段需进一步优化主体工程设计,优化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使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为了减少对征地外区域植被破坏,同时增加灰库库容,延长灰库使用寿命,建议本工程所有土料均在灰库内取土,同时所有弃料均回填灰库内。(2)合理规范施工优化施工工艺,合理设计施工时序,尽量减少基坑开挖、场地平整施工中临时堆土的裸露时间,对基坑开挖施工中填贮剩弃土方及时清运。(3)严格执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本项目建设单位在监理合同招标时,应在标书中明确提出监理机构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或要求监理机构聘请注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从事水保监理工作,评标委员会应对资质证书严格审查,以确保监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便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下达处理意见,控制水土流失。8.3.2治理措施体系在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内,根据工程建设和运行中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特点,在综合分析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项目基础上,将厂区、贮灰场防治区作为防治的重点。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与水土保持相关的防护工程较多,主要包括各区域的场地平整、地面硬化、贮灰场区灰坝建设、灰渣利用等,且已具备水土保持功能。本着“拾遗补缺,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的设立拟在原有主体工程防护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布局,以形成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1)厂区防治区152
厂区地下管线及沟道施工分区、分段、自上而下,且将相邻及同埋深管、沟一次开挖施工,距建(构)筑物基础较近管、沟与基础一次完成,可减少相互干扰及二次开挖和夯填工程量。厂区地下设施种类繁多,管线、沟道、建筑物基础互相交错,深浅各异,施工要综合全厂所有地下设施和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遵循由深而浅、统筹安排的原则,确定临近的地下设施尽量同槽一次开挖,同时保持基坑土方边坡稳定,基面不受扰动。通过对该区工程施工可能造成人为水土流失形式和特点分析,其水土保持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厂区平整、厂区排水、厂区内道路边坡防护、绿篱、草坪、绿化、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等。其中厂区平整、厂区排水属于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保功能的工程,施工临时防护措施主要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和临时绿化种草。(1)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中扰动原地貌,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大量的开挖回填,开挖面、填筑段必将形成边坡,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松散堆积物和开挖面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因此,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具有易流失和流失量大的特点,必须进行防治。本区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保功能工程包括场地平整、场地排水和施工结束场地清理;本方案新增措施包括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清基土临时贮存、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临时绿化种草)和绿化、复耕措施。(2)贮灰场防治区根据贮灰场的施工特点及运行工艺,本区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分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和本方案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两部分。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为:贮灰场周边排水措施、灰坝建设包括各级灰坝填筑、排水措施、灰坝护坡措施,灰面治理措施(如机械碾压、灰面喷淋、覆土措施等)等。152
新增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包括各级灰坝草皮护坡、灰面复耕措施、周边防风林、灰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包括临时拦挡、临时排水、临时覆盖)、临时堆土区和取土区临时防护措施(种草、临时覆盖、临时拦挡、临时排水等)。(1)供排水管线防治区根据该区施工工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管线布设中土方开挖后的临时堆存,因此施工中首先要针对土方临时堆存设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对建设区进行场地平整和碾压,对回填后弃土运至厂址区或运煤公路回填利用,最后根据原土地利用性质进行绿化或复耕。新增措施为土地绿化和复耕。(2)厂外道路防治区根据该工程厂外道路施工特点,路基以填方为主。填方路段路肩边坡为1:2,填土高度大于2m时,对路基边坡用干砌片石加固,厚度为30cm。道路施工过程中采取洒水保湿和其它临时防护措施等。道路两侧设计纵向排水沟、道路两侧采取防护林和绿化措施。(3)厂外铁路防治区本阶段厂外铁路为专项设计,对路基、路堑边坡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并计列投资,但规划设计不详细。在下阶段设计中建议设计单位根据铁路设计规范和水土保持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设计。细化以下防治措施(但不限于):①对铁路边坡工程护坡;②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③铁路两侧在铁路安全运行的前提下的绿化措施;④铁路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等。(4)水源地防治区该区水土保护措施有场地平整、地面硬化、地表排水、空闲地绿化。其中空闲地绿化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8.3.3监测措施体系建设单位应在工程建设期和工程运行初期配备水土保持专职人员,负152
责委托、监督和管理水土流失的监测工作。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要求开展工作,同时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监测措施体系详见第9章。8.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及典型设计8.4.1贮灰场防治区8.4.1.1贮灰场容量复核(1)贮存灰渣量计算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装机2×1000MW等级机组,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本期工程贮灰场采用干贮灰方式,主要贮存电厂生产运行期间产生的固体废灰、渣及脱硫石膏,灰渣年排放量计算见表8-4。表8-4 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年排渣总量计算表项目煤种灰渣石子煤石膏小计设计煤种(万t)123.3213.744.038.91150.00(万m3)129.8113.742.027.42152.99校核煤种(万t)165.8618.474.9112.98202.22(万m3)174.5918.472.4610.82206.34电厂一期年排弃废渣总量为153万m3,根据电厂与鲁山县和宝丰县的水泥厂签订灰渣综合利用协议,年利用灰36万m3,渣46万m3,合计82万m3。灰渣综合利用后剩余的71万m3/a灰渣运往贮灰场贮存。(2)灰场自然地理条件及库容复核工程一期选用旺河灰场,旺河灰场地处旺河村北,龙鼻村以西约1.5km处,为一宽浅山沟。沟顶岩石裸露,沟内土地贫瘠,沟内大部分为荒芜状态,沟底有少量劣质耕地。地貌上属低山丘陵浅谷区,坡度4-23º,沟顶标高约215m以上,沟底标高约175m。152
根据可研报告提供灰场地形图,在1:10000地形图上测出各相应高程的平面面积,利用相邻两个高程的面积及其高差,近似按棱台体计算相邻两高程之间的容积,估算灰场容量,灰场占地1340亩,库底标高175.0m,初期坝长633m,坝顶高程195m,最终灰坝顶高程225.0m,贮灰限制高程223.0m,估算灰场容量约1600万m3,结合工程建设从灰场内取土33.4万m3,若不考虑灰渣综合利用,可利用10.8年,考虑灰渣综合利用,则满足电厂运行20年以上贮灰要求。8.4.1.2灰渣运输、堆存方式及要求灰渣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防止飞灰影响环境,主体工程设计中已经做了较为完善的设计,符合水保要求,不再叙述。灰渣的堆存方式直接影响水土流失量,由于灰渣面积相对较大,使用顺序上先近后远的原则,即首先使用距离近的灰场;在灰渣堆存方式上,从水土保持角度看,灰渣的堆放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堆放、灰场应分期分块使用、及时碾压尽量减少作业面;(2)对堆存的灰渣表面及时喷水;(3)堆至设计标高后,灰面及时覆土或固化;(4)灰面覆土或固化后,实时进行绿化防护。灰渣堆存方式见图8-5所示:图8-5粉煤灰堆存方式示意图上图是粉煤灰堆存方式示意图,堆放时可按此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每层堆放厚度初定为2.0m,灰面30m宽为一小块,152
首先从初期坝处开始堆放,自下游至上游进行堆放,堆放同时进行碾压,要求压实度以不小于0.8为宜,每小块灰面填筑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覆土绿化。8.4.1.3对主体工程设计中贮灰坝设计复核(1)灰坝结构设计及工程量①灰坝组成:灰坝由初期坝(粘土坝)、筑灰坝(灰渣填筑)和灰坝上部拦灰土埂(粘土埂)以及排水系统和护坡工程组成。②初期坝:根据《火力发电水工设计技术规定》(NDGJ5-88),初期坝级别为三级,初期坝设计洪水频率为5%,校核频率为1%。初期坝坝底高程为175m,坝顶高程拟定为195m,坝轴线长约633m,最大坝高20m,坝顶宽度均4m,上、下游坝坡坡度均为1:3,下游坝坡采用草皮护坡。初期坝用土料填筑,需土方量42.6万m3,土料就近在一级主沟灰库的取土区内取用。③筑灰坝与拦灰土埂:初期坝建成后,在初期坝坝顶内侧开始用灰渣填筑筑灰坝,筑灰坝坝顶高程(即灰面设计标高)为225m。分别在高程205m和215m处设一宽2m的马道(马道),筑灰坝顶部设拦灰土埂,拦灰土埂顶宽2m,埂高2m,上游下游坡度均为1:2。拦灰土埂粘土填筑方量为3.94万m3。④护坡工程:筑灰坝填至设计高程225m后,进行灰库内的灰渣填筑。筑灰坝坝体外侧坡采用土工布+覆土护坡,覆土厚度为50cm。灰坝护坡土工布为12.65hm2,边坡覆土方量为6.33万m3。⑤排水系统:初期坝顶、坝下游坡脚和马道上各设一横向排水沟,灰坝沿坝面每30~40m设一纵向排水沟,并与初期坝顶和马道上的排水沟贯通,将坝面雨水导入初期坝下游坡角处的横向排水沟,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可在坝下游设消力池。排水沟与消力池均采用浆砌石,灰坝排水系统浆砌石方量为3083m3。主体工程设计中的主要工程量及投资见表8-6。152
表8-6主体工程设计中贮灰坝主要工程量措施种类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初期坝建设清基土方量万m30.7填筑土方量万m342.6筑灰坝建设排水浆砌石方量m33083筑灰坝土工布面积万m212.65挡水土埂万m33.94灰坝覆土方量万m36.33(1)初期坝坝体稳定验算①稳定计算工况坝内侧随着灰渣的逐渐填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也逐渐提高,坝外侧边坡稳定安全系数逐渐减小。因此,坝体边坡稳定计算工况选取如下:完建期(坝体未挡渣):内外边坡稳定性;灰渣设计填筑高程:外侧边坡稳定性。②稳定计算公式坝体稳定计算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稳定计算公式:式中:Ks——边坡稳定性系数;c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φ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土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l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长度(m);152
θi,αi——第i计算条块底面倾角和地下水位面倾角(°);G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土体自重(kN/m);Gb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地表建筑物的单位宽度自重(kN/m);Pw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的动水压力(kN/m);N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m);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m);R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m)。③稳定计算成果见表8-7表8-7初期坝坝体稳定计算结果部位工况安全系数允许值坝体内侧①完建期1.421.2坝体外侧①完建期1.421.2②回填至设计高程1.261.2说明:工况②安全系数系指该侧回填到设计高程,另外一侧临空的情况。通过分析计算,初期坝坝体在基本组合和不利组合下均满足规范要求。(1)排水系统设计验算本工程在初期坝顶、坝下游坡脚和马道上各设一横向排水沟,灰坝沿坝面每30~40m设一纵向排水沟,并与初期坝顶和马道上的排水沟贯通,将坝面雨水导入初期坝下游坡角处的横向排水沟,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可在坝下游设消力池。排水沟与消力池均采用浆砌石。经现场考察,灰库位于沟头,同时贮灰场两岸采取了截水和排水措施,因此,灰库的洪水为灰库上游坡面来水和自身降水形成的洪水,灰库周边汇流面积1.569km2,因此,灰坝控制面积为2.238km2。①灰库水文计算152
分别按1%、5%、10%的洪水频率计算灰场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因无实测水文资料,原则上采用地区综合法进行推算。按《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查算,取暴雨时段为24小时,由等值线图查24小时点雨量均值,然后根据水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灰库洪水计算结果见表8-8。表8-8灰场灰库水文计算成果表项目单位计算频率1%5%10%汇流面积km20.6690.6690.669洪峰流量m3/s1057359洪水总量万m3965946考虑到灰库灰渣可以吸收一定水量,其饱和含水率可达到30%以上,同时灰面上还可以蓄存部分洪水,灰面蒸发量较大,一旦降雨停止,灰面所积雨水很快蒸发完毕。由表8-8可知,灰面上1%最大洪水总量为96万m3,完全可以被灰库的灰渣所吸收(约为307万m3灰渣的饱和含水率),即使完全不吸收,灰场顶部水深也仅1.43m,低于灰场顶面四周2m高挡水埂,因此,灰面上洪水可以不考虑向下排放。因此,灰坝排水系统只考虑排除灰坝坝面降水,不考虑灰库灰面雨水。②灰坝坝面水文计算灰坝坝面面积较小,但坡度较大,分别按1%、5%、10%的洪水频率计算坝面的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计算结果见表8-9。表8-9灰坝坝面水文计算成果项目单位计算频率1%5%10%坝面面积km20.0950.0950.095洪峰流量m3/s4.463.102.52洪水总量万m34.072.521.94③排水系统结构断面152
由水文计算结果可知,灰坝排水系统所承担的排洪流量和洪量均不大,参照《土石坝设计规范》及已建水库大坝坡面排水设计,排水系统可按常规排水沟设计。根据本工程特点和地形地势情况,灰坝坝面上的排水沟(如坝面上纵向排水沟、马道上的排水沟)和初期坝坝顶排水沟采用如图8-10的排水沟形式,初期坝下游坝坡坡脚处的排水沟采用如图5-3的排水沟形式。经分析计算,本工程所设排水系统,满足坝坡防洪排水的要求。图8-10灰坝坝面纵向、马道及初期坝坝顶排水沟断面示意图图8-11初期坝坝下游坡脚排水沟断面示意图(1)设计复核结论与建议通过对灰坝组成与结构的分析、灰坝建设工程量的计算复核与初期坝稳定验算和排水系统的验算等工作,认为灰坝设计符合有关设计标准,达到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设计要求,同时也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但灰坝坝坡面的草皮护坡缺少工程量和投资,也没有具体的设计,因此,本水土保持方案将增加这方面的工程设计。152
8.4.1.4对主体工程设计中贮灰场周边排水措施的复核灰场周边排水措施指灰场两岸排水沟。电厂灰场地属沙、颖河山丘区,地面起伏不平,高差变化较大,年降水量偏少,植被稀少,水土保持较差,有岩石出露,坡面和河道调蓄能力较小,洪水陡涨陡落。从1:10000地形图上量取灰场控制面积1.569km2,洪水为坡面汇流。因该地区属无资料地区,查《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灰场所在地为水文分区中Ⅲ区,水文参数见表8-8。用推理公式法计算灰场水文特征值,灰场1%洪水总量为96万m3,终期223m标高对应的库区面积约为66.9hm2,通过调算,库区积水最大深度不超过1.5m,而灰场预留超高2.0m,完全能纳入设计洪水,所以灰场上游不设截洪沟,仅在灰场外围坡脚设排水沟,拦截周围雨水并将其导往下游。表8-12灰场所在地水文参数表CV10=0.42CV1=0.55CV6=0.65CV24=0.65H10=17.5mmH1=45mmH6=80mmH24=130mm为避免天然降水进入干灰场影响灰场运行,同时为减少降水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对灰场下游环境的影响,结合灰场地形条件在灰场两岸分别设置排水沟,将两岸坡的洪水拦截,导向下游自然沟道。从1:10000地形图量算排水沟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左岸0.35km2,右岸0.12km2。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推算,灰场右岸排水沟控制流域面积的水文计算成果见表8-13,左岸排水沟控制流域面积的水文计算成果见表8-14。表8-13贮灰场左岸排水沟控制面积水文计算频率单位1%5%10%汇流面积km20.350.350.35洪峰流量m3/s13.969.717.89152
洪水总量万m312.757.896.07表8-14贮灰场右岸排水沟控制面积水文计算频率单位1%5%10%汇流面积km20.120.120.12洪峰流量m3/s4.793.332.71洪水总量万m34.372.712.08排水沟按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二十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以上水文计算成果,主体工程排水沟设计断面示意见图8-15,断面尺寸及排水沟过流特性详见表8-16。左岸排水沟总长度为3106m,右岸排水沟总长度为816m。图8-15贮灰场左右岸排水沟断面示意图表8-16排水沟尺寸及单位工程量截水沟位置最大过流流量(m3/s)需要过流断面面积(m2)排水沟尺寸参数过流断面面积(m2)单位砌体体积(m3/m)h(cm)L1(cm)L2(cm)左岸排水沟105.892001201456.42.04右岸排水沟53.551501001253.751.56经分析认为,主体工程设计的贮灰场周边排水系统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8.4.1.5对主体工程设计中灰场喷淋措施复核152
主体工程设计的灰场喷淋采用机械喷淋设备进行灰面喷水,以保持灰面的含水率,减轻大风扬尘。灰面喷淋用水采用电厂运行过程中的生产废水和灰场下游附近回收吸水池内的澄清水,厂区生产废水由专用洒水车运送至灰场,灰场下游附近吸水池内的澄清水,由输水管道送至灰场。喷淋系统(主要指喷淋用的专用洒水车、输水管道及其设备)投资已列入主体工程投资中。电厂回收的废水及灰场回收水根据需要均可供灰场洒水利用。由于贮灰场分块填筑利用,每块填筑完成后,灰面立即进行覆土,因此,裸露的灰面面积很小,电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和灰场回收水完全满足灰面喷淋的需要。主体工程中的灰场喷淋措施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但仍存在大风天气产生扬尘现象,暴雨产生灰渣流失现象。因此,本方案将进一步增加控制灰渣流失的措施。8.4.1.6对主体工程中灰场内部排水设计复核通过对当地蒸发条件及灰渣吸水量分析,频率为1%的洪量经地面蒸发和渗入灰渣后不影响灰场的正常运行及灰坝的坝体稳定,并且少量降水保留在灰面,以湿润灰渣,避免可能产生的灰面风蚀。经水文计算分析,灰场排水设计的纵向排水沟和横向排水沟能够满足设计洪水频率的排放要求,但是根据设计经验,为防止由于大洪水造成灰坝的水毁,灰库内需要建设对大洪水的排放通道。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灰场内部设排水竖井3座,直接利用灰场的自然坡度和灰面1/20~1/30的碾压坡度和将水导向竖井,通过下卧排水管排至灰场下游排水沟,进入回收吸水池进行回收利用作为喷淋灰面用水。灰场靠边坡侧50m范围内堆灰标高始终保持比堆灰面标高高出3m,以形成足够的调蓄库容防止库区雨水漫坡。灰场排水措施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152
8.4.1.7对主体工程设计灰场覆土措施的复核主体工程设计中为减小灰库雨水入渗,在灰渣入库以前首先对场地碾压5遍,灰库底部主要为粘土,经多个工程实践,粘土经碾压机压实后,其渗透量很小,符合GB19599-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对场址的要求,设计中为确保灰水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在灰场底面铺设400g/m2土工膜防渗。经分析认为,灰渣防渗方案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不再另设防渗措施。8.4.1.8对主体工程设计中灰场覆土措施的复核为避免灰渣扬尘造成风蚀,灰场覆盖粘土掩埋灰渣是控制灰场飞灰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益的方法。每块渣面达到设计标高时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0.5m,覆土后及时复耕。每块灰面的覆土土源均在本灰库中采取,最后一块灰面覆土利用预先存储的临时堆土。本期贮灰场最后一块灰面约需覆土1800m3,需预先储备。8.4.1.9贮灰场周边防风林设计贮灰场周边根据地形条件设置防风林,以控制灰场风速,减少灰场风蚀量。防风林宽10m,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防风林外侧为灌木和草种,内侧(沿灰库岸边)为乔木树种。灌木栽植5排,乔木栽植3排。防风林的乔木采用抗旱、耐贫瘠的长绿树种侧柏,灌木采用紫穗槐等,草种选取百慕大草等。乔木株行距为3.0m×2.0m,灌木株行距为1.0m×1.0m,种草利用草籽,按50kg/hm2布置。防风林造林图式详见图8-17。152
图8-17贮灰场周边防护林示意图8.4.1.10贮灰场防护方案选择根据国内其它干灰场的运行管理经验,只要做到干灰加水搅拌均匀,运灰机具密封,卸灰后及时铺平碾压,完全能够防止飞灰污染,本灰场距电厂和村庄近,有效控制飞灰是本灰场运行的关键技术和管理重点。所以本方案除对运行期灰场顶面防护、坝体坡面防护和坝体周边防护三部分外,还对灰场扬尘防止方法进行研究。目前国内常用的灰场扬尘防止办法常用的有水封法、覆土还田法、纯灰种植法、无纺布法、扬尘抑制剂法和表面固化防尘法。各方法特点见表8-18。主体工程设计对灰场运行期采用水封法防止灰面扬尘,效果好,但成本高,而表面固化法与水封法效果一致,从对比表来看成本低、管理方便,我们推荐采用表面固化法防止灰面扬尘。对运行期推荐:(1)采用治理彻底的覆土造田法。(2)采用表面固化法,表面固化法成本较低,无须进行大量的取土、覆土工作,从而大大减少土方的占用,由于表面固化法固化层可以简单清除,便于灰渣的再利用,同时随着灰库内灰渣的利用,也可以使贮灰场重复利用,加大其使用周期。152
灰场防护暂维持主体工程设计的覆土还田法,建议主体工程下阶段设计中结合本方案提出的防止灰面扬尘的措施方法进一步论证。表8-18各种灰场防尘方法比较表方法特点成本管理维护难度防尘效果适用范围水封法定期洒水、保持灰面湿润高复杂良好运行、期满覆土造田法治理彻底、防尘效果显著高易良好期满纯灰种植法无土种植、见效慢、3年起效较低复杂季节限制期满无纺布法无纺布包草籽覆盖灰面高易一般期满扬尘抑制剂法灰面经常喷洒活性剂较高复杂一般运行、期满表面固化法灰场表面喷活性剂形成固结层低易良好运行、期满8.4.1.11贮灰场灰面复耕措施设计灰场结合主体工程设计的覆土工程进行灰面复耕,每次填筑完成一块(约2个月时间),覆土复耕一块。根据灰场特性和本地区灰场复耕的经验,灰面复耕采取种植黑麦草(草种)和柽柳(灌木)的方式效果较好。黑麦草种草面积66.9hm2,按50kg/hm2草籽播种,共需黑麦草草籽3345kg。共需种植柽柳44.59万株。8.4.1.12灰坝下游草皮防护设计灰坝下游坝坡采用土工膜覆盖后进行草皮护坡。灰坝下游坡面面合计为8.59hm2,采用马尼拉草皮护坡坝体边坡防护示意图见图8-19。152
图8-19灰坝坡面绿化示意图8.4.1.13灰坝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在灰坝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治,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排水措施、临时覆盖措施等。灰场建成后,拆除临时工程,并进行平整。(1)临时拦挡措施:对灰坝建设的临时堆土堆料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在堆料周边采用拍边坡,设置临时土埂进行拦挡,经分析需土方1063m3。(2)临时排水措施:灰坝建设过程中,在灰坝下游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排水沟需开挖土方903m3。(3)临时覆盖措施:为避免灰坝风蚀产生,灰坝在还没有堆到设计标高时,应随时(特别是在汛期)准备对灰坝表面采取覆盖措施,灰面采用草垫覆盖,人工铺草垫子。临时覆盖需草垫2198个。8.4.1.14表土临时堆放区临时防护措施灰场内临时堆土66.58万m3152
,堆放在上游侧,沿沟道呈长条形堆放,堆放高度3.0m,宽长500m,宽444m,临时堆土的堆放时间较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临时堆土的临时防护措施包括:堆土表面绿化、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排水措施、临时覆盖措施等。临时堆土取用后,拆除临时工程,并进行平整。(1)临时绿化措施:为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考虑节省投资,经济上可行,技术简便,经分析认为采取临时绿化措施效果最佳,又符合经济技术的要求,同时绿化措施又增加了临时堆土的肥力,增加了堆土的可利用性。临时绿化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临时绿化面积为7.35hm2。临时绿化草籽采用紫花苜蓿,密度为50kg/hm2,共需草籽1110kg。(2)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拦挡采用在堆土料场周边采用土袋进行拦挡。临时拦挡需土袋875m3。(3)临时排水措施:堆土堆料周边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需开挖土方694m3。(4)临时覆盖措施:为避免临时堆存表土洪水的冲刷和产生风蚀,堆土区边直坡或局部表面采用草垫覆盖,人工辅盖草垫子。临时覆盖共需草垫子4582个。8.4.1.15取土区临时防治措施灰库中的取土区裸露时间较长,施工活动一般发生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其取土区直到2021年才开始由灰渣覆盖,裸露时间达5年。取土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不良影响。取土区的临时防护措施包括:取土区临时绿化、临时排水措施等。(1)临时绿化措施:为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同时考虑节省投资,经济上可行,技术简便,经分析认为采取临时绿化措施效果最佳,又符合经济技术的要求。临时绿化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临时绿化面积为1.81hm2。临时绿化草籽采用紫花苜蓿,密度为50kg/hm2,共需草籽91kg。152
(2)临时排水措施:取土区周边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需开挖土方313m3。8.4.1.16贮灰场防治措施汇总贮灰场区防治措施较多,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排水措施、灰坝建设、护坡工程、覆土工程等,植物措施主要包括防风林、草皮护坡、灰面复耕或绿化等,临时工程主要包括临时排水、临时拦挡、临时覆盖、临时绿化等。贮灰场防治措施布局详见附图,具体种类与数量详见表8-20、表8-20和表8-22。表8-20贮灰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 (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 1整个灰库灰库防渗措施防渗面积hm289.42贮灰场灰面洒水措施洒水车辆辆2.03灰库内灰场防洪排水排洪竖井个34贮灰场两岸排水沟浆砌石m335035基础开挖m363066灰场下断面初期坝清基土方量m370007填筑土方量万m342.6二生产运行期的工程措施 (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 1贮灰场 筑灰坝排水沟浆砌石方量m33803筑灰坝灰渣填筑填筑方量万m3493.74筑灰坝土工布护坡土工布面积万m212.65灰面挡水土埂填筑方量万m33.94灰面灰面灰坝覆土覆土方量万m339.78152
表8-21贮灰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植物措施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植物措施灰场周边防风林1栽种杨树苗木株39782栽种紫穗槐苗木株158623播种草籽(百慕大)草籽kg199播种面积hm23.97二生产运行期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植物措施1灰坝坝下草皮护坡1.1铺种马尼拉草皮铺种面积hm212.652灰库灰面复垦2.1播种草籽(黑麦草)草籽kg3345播种面积hm266.92.2栽种柽柳苗木万株44.59表8-22贮灰场水土保持临时工程措施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 (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临时工程措施 1表土临时堆放区临时防护措施1.1顶面绿化种草hm27.351.2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8751.3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6941.4边坡临时覆盖草垫个45822取土区临时防治措施2.1绿化措施hm21.812.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3133灰坝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3.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0633.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033.3临时覆盖草垫个2198二生产运行期的工程措施 (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 1灰面覆盖草垫个3620152
8.4.2供排水管线区厂区中水供水管线长9.0km,地表水供水管线长26km,排水管道长2.5km,由于灰场管理站生活用水采用水车从电厂运送,不再增加管线等工程措施。该区新增措施为施工期的临时防护措施和运行期的复耕措施。供水管线分段施工,每段施工结束后即进行地表植被恢复。复耕时,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地面坡度要小于5°,然后进行复耕处理。8.4.2.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本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将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大量的开挖回填,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在暴雨条件下,松散堆积物和开挖面极易产生水土流失。该区新增临时防护主要通过施工组织措施,尽量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避开汛期开挖施工,分段开挖、分段回填,减少开挖土方裸露时间,施工期的临时防护措施主要指在开挖边坡和临时堆存土料采取临时的拦挡、临时覆盖和临时排水措施。其中临时拦挡措施采用粘土坝或埂和袋装土拦挡方式,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临时覆盖采用铺盖草垫的方式。管线铺设后及时清理余土,并及时复垦,对于临时堆土的防治要求如下:供水管线开挖方量为46.5万m3,开挖土料全部临时堆放于开挖面一侧,土方开挖时要求先将表层30cm厚土层堆于一边,然后再进行管线开挖,临时堆土场采用两侧长条形堆放,堆土场总长度为37.5km,占地宽度约7.0m,边坡坡度为1:0.5,堆放高度为2.6152
m。堆土场临时堆土最长不超过3个月,考虑到供水管线施工周期短,管道路敷设后及时回填等因素,此区域的临时堆存土料不必采取永久性工程措施或植物措施,但要求回填时先回填开挖土,然后回填表层土。本方案对堆土和临时开挖面采取临时拦挡和截排水措施。拦挡措施利用附近材料,采用袋装土埂,截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土埂顶宽40cm,底宽40cm,高30cm,断面面积为0.18m2;临时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根据主体工程可研报告和现场考查,进行分析论证,拦挡措施袋装土方1275m3,临时排水工程开挖土方量1.35万m3,临时覆盖面草垫子2470个。8.4.2.2复耕措施该区施工结束后即进行地表植被恢复,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地面坡度小于5°,然后进行复耕处理。整治后的土地往往由于缺乏表土或覆盖土较贫瘠,生产力很低,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了保证覆土及植物措施实施后植被的成活,使植被生产旺盛,还需要在覆土的过程中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和化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本区回填时将原剥离的表层土回填至最上层,复耕时不再进行覆土,本方案在本区域种植一季绿肥植物(黑麦草),以利于改良土壤,同时修建农田防护林网。黑麦草种草面积63.1hm2,按50kg/hm2草籽播种,共需黑麦草草籽3155kg。农田防护林采用杨树,株距为6~8m,行间距为10~12m,共需乔木树种1.25万株。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详见表8-23。表8-23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内容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1临时排水开挖土方万m31.352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12753临时覆盖草垫个2470二复耕1复耕种草面积hm263.12复耕草籽数量kg31553农田防护林乔木万株1.25152
8.4.3厂区防治区8.4.3.1厂区绿化(1)绿化目的及范围厂区绿化的目的在于美化环境、防尘降噪、净化空气、减少裸地、防止风蚀,应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草的原则,做到点、线、面结合,乔、灌、草、花结合,根据电厂功能分区的不同,建筑群体的平面布置和使用特点,有所侧重地进行绿化。绿化区域主要有:主厂房区、贮煤场区、办公区、厂区道路及厂区周边和其它区域。(2)绿化措施及布局①主厂房区:主厂房区是电厂生产的核心,也是厂区噪音的主要来源,为了能够配合工程隔音防治对策进一步减弱噪声,绿化措施一方面注意与厂区整体绿化相协调,另一方面适当配置防噪能力强的绿化植物种。在主厂房区域主要建筑物有锅炉房、汽机房、烟囱及附属建筑物等。该区绿化以种草坪和绿篱为主,在主厂房区道路两侧分别种植花卉、常绿灌木和常绿乔木,常绿灌木以冬青为主,花卉以月季为主,常绿乔木以白蜡为主,草坪以马尼拉草皮为主。绿化布局采用混合式,具体植物运用丛植、群植、孤植等方法进行合理配置,达到美观、防噪目的。②贮煤场区:贮煤场卸煤及运煤产生的大量煤粉对厂区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体工程采取设置覆盖整个煤堆面积的喷水防尘以及挡煤墙设施防治污染环境另在周边增加防护林,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绿化具体措施为:贮煤场南侧、西侧围墙边种植吸尘性强的高大乔木杨树或紫穗槐,东侧及北侧布置绿篱间种灌木。③152
办公区:生产办公楼空地绿化由楼前装饰性绿地、楼前基础种植和办公楼入口处三个部分组成。楼前设施装饰性绿地,对办公楼主要起到装饰和衬托作用,楼前基础种植,从功能上看,能将行人与楼下办公室隔离开,保证室内安静;从环境上看,是办公楼前与绿地衔接过渡,使绿化更加自然和谐。楼前基础种植采用绿篱与便道相隔。④化学水处理室、制氢站、综合检修间、备品备件库、燃油库、燃油泵房和污水处理站等生产辅助设施区域主要以草坪为主,化学水车间要求种植耐酸碱植被,油库区要求选择角质层厚、不落叶的植被,适当点缀部分乔灌木,乔木树种可选广玉兰、杜英等,灌木可选小叶女贞、月季等。⑤煤仓区:由于卸煤沟与圆形媒仓均为封闭结构,堆取作业虽易引起场尘,但设有喷淋装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仅运煤汽车对道路周边有扬尘影响,需要采取冲刷道路,同时还应在其周边设置防尘绿化带,减少对厂区及周边的影响。树木宜选择高大、吸尘能力强的法桐、水杉等。⑥水塔区:冷却塔及升压站区位于厂区北侧,该区域面积广、设施少,有较大的绿化空间。但由于冷却塔底部有进风要求,不宜种植高大乔木,升压站区电器设备集中,地下电缆密布,其绿化应在防尘、防雷电袭击为原则,因此本区域的绿化以根系浅的灌木和草坪为主,并主要在道路两侧。⑦厂区道路:根据消防及运输要求,厂内道路形成环形,使车流流向合理顺畅。道路绿化根据绿化整体布局和道旁建筑物的功能,合理种植行道树。主要树种选择垂柳、白蜡、雪松、月季、小叶女贞等。进厂道路两侧分别为综合办公楼和综合服务楼,该区地下管道较少,较空旷,适宜绿化,为重点绿化区域。具体布设为:厂区西侧围墙与主干道之间由西向东为高大乔木、低矮灌木、绿篱,绿篱外侧场地以草坪、灌木和花卉组成景观带。道路两侧绿篱树种可选择大叶黄杨、月季等。行道树主要树种可选择垂柳、白蜡等,同一条道路两侧行道树种应一致,不同的道路两侧行道树种应不同,使其景观各异。⑧厂区围墙内周边区域根据空地的大小,均应种植树木、花卉或辅以草皮,进行绿化美化。树种可选择广玉兰、雪松、月季、大叶黄杨等,草皮主要选择马尼拉草皮等。绿化的乔木树种株行间距为2m×3m,绿化的灌木树种株行间距为1m×152
1m。绿篱灌木株行距为0.2m×0.25m。厂区绿化措施示意图如图8-24。图8-24厂区绿化措施示意图厂区绿化植物种类、规格及其数量详见表8-25。表8-25厂区绿化植物种类、规格及数量汇总表序号苗木种类规格单位数量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高2m株20002栽种白蜡(带土)胸径8cm株10003栽种法桐、水杉苗高2~3m株60004栽种垂柳(行道树)胸径10cm株30005栽种广玉兰(带土)胸径12cm株25006栽种雪松(带土)胸径12cm,苗高3m以上株5007栽种杜英(带土)胸径8cm株30008栽种月季冠径0.8m以上株100009栽种大叶黄杨、丁香(绿篱)地径2cm以上,冠径1.5m株6000010栽种小叶女贞地径2cm以上株1500011栽种紫穗槐冠径1.5m以上株2000012铺种马尼拉草皮一级m2375688.4.3.2厂址区清基土处理厂址区在平整过程中有大量的清基土,如果不立即进行妥善处理,将会产生大量水土流失。本方案拟采取及时清运至贮灰场临时堆存防护,施工结束时,回采运到施工生产生活区作为复耕覆土的土源的处理方案。因此,厂址区清基土处理措施为清基土的转运,转运清基土方量为7.43万m3。152
8.4.3.3厂区平整后的临时防护措施在施工准备期中,厂区平整后立即进行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在厂区平整后和厂区其它建设之前这段时间,为避免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对易流失地段利用机械进行碾压夯实等临时水土保持措施。8.4.3.4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厂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因此在厂区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治,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排水措施、沉沙措施、临时覆盖措施、临时绿化措施。(1)临时拦挡措施:对临时堆土堆料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在堆土料场周边采用临时粘土埂的方式进行拦挡,经分析临时粘土埂需填筑土方1298m3。(2)临时排水措施:堆土堆料周边和开挖面上游及两侧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土排水沟需开挖土方973m3。(3)临时覆盖措施:临时堆土堆料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临时覆盖采取人工辅设草垫子的方式。临时覆盖措施需草垫子5000个。(4)沉沙措施:开挖基坑外排水采取沉沙池进行沉沙处理。根据场地地势情况,人工开挖沉沙池,要求沉沙池深度不超过2m。沉沙池需开挖土方591m3。(5)临时绿化措施:开挖边坡如暂时不被利用应采取临时绿化措施。临时绿化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临时绿化面积5.19hm2。厂区防治区新增临时措施工程量汇总详见表8-26。152
表8-26厂区防治区新增临时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种类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298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733沉沙池开挖土方m35914临时覆盖草垫个50005临时绿化种草hm25.198.4.3.5厂区围墙外截洪沟规模论证厂址南约10km的沙河为境内的主要河流,和电厂之间有丘陵高地和焦枝铁路相隔,其相应厂址段的百年一遇洪水位约110~112m,远低于厂址区域的最低地面标高163.0m,因此厂址不受沙河百年一遇洪水的威胁。项目区位于鲁山县山丘区的东边缘地带,属山前缓倾斜丘陵地带,区内海拔200m以下,相对高差小,坡度较缓,厂址西侧围墙受西北部山坡小流域坡地暴雨洪水的威胁,在1:10000地形图上量算,流域汇流面积1.2km2,因该地区属无资料地区,查《河南省中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图集》(1984年出版,简称“84“图集),厂区所在地为水文分区中Ⅲ区,用间接法(推理公式法)计算厂区水文特征值。(1)设计暴雨计算小流域洪水汇流时间较短,设计雨量时段采用24小时,设计雨型采用24小时以下各时段同频率相包雨型。24小时及其以下的10分钟,1小时和6小时雨量统计参数,由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得,同频率暴雨递减指数计算各时段雨量。(2)产流计算交叉河流24小时洪量,由本流域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的山丘区次降雨径流关系(P+Pa~R)查算的24小时净雨量乘以流域面积推算。(3)汇流计算152
山丘区小流域洪峰流量用推理公式计算,洪水过程线用概化过程计算。除流域特征值外,推理公式汇流参数的m值是影响洪峰计算的主要参数。考虑不同下垫面条件划分水文分区,采用山丘区小流域实测雨洪资料分析综合的m值。推理公式如下:式中:Qm—设计洪峰流量(m3/s);Ψ—洪峰径流系数;F—流域面积(km2);L—干流长度(km);J—L的平均坡度;S—设计最大1小时雨量平均强度(mm/h);μ—平均入渗率(mm/h);m—汇流参数。n—设计暴雨递减指数。经调算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41.27m3/s,百年一遇24h洪水总量40.5万m3。按明渠均匀流计算厂外截洪沟断面,渠底宽2.0m,边坡1:2,比降1:1000,沟道考虑浆砌石护底、护坡,糙率取0.025,计算沟内水深为2.65m,考虑安全超高0.5m。因此沟道断面应为底宽2.0m,深3.15m,边坡1:2,采用浆砌石护底、护坡。由于主体工程已计列该部分投资,本次不再增加,建议下阶段电厂设计时结合本方案对厂外截洪沟进行设计。8.4.3.6贮煤场四周挡煤墙稳定计算复核为防止贮煤流失,在贮煤场四周设挡煤墙,墙体采用重力式结构,墙身、基础均采用M7.5浆砌块石,墙身底宽3.0m,顶宽0.5m,墙身高度根据煤场设计需要拟定3.0m,其墙面铅直,墙背俯斜。152
挡煤墙稳定计算参数选取:因主要是挡煤需要,取内摩擦角φ取300,凝聚力c取0KN/m2,容重γ=20KN/m3。墙体采用M7.5浆砌块石,容重γ=23.0KN/m3,墙体与地基间摩擦系数μ=0.33,基础底面承载力标准值160~200kpa。墙后土压力计算:铅直压力按上部重量计算,侧向压力按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计算。Pa=(γH2Ka)/2+qHKa-2cHka1/2式中:Pa—主动煤压力(kpa);γ—煤容重(KN/m3);H—挡煤墙高度(m);q—均布荷载(KN/m);C—凝聚力(kpa);Ka—主动煤压力系数,Ka=tg2(450-φ/2);φ—内摩擦角。按正常运行、非常运用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①抗倾稳定要求挡煤墙,在任何不利的荷载组合作用下,均不会绕前趾倾覆,且应具有足够的安全系数。K0=抗倾力矩/倾覆力矩≥[K0]式中:[K0]—容许的抗倾安全系数,取1.50。②抗滑稳定式中:Kc—计算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c]—容许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基本荷载组合[Kc]=1.30,特殊荷载组合[Kc]=1.05;f—摩擦系数;152
∑G—竖向力之和;∑H—水平力之和。③地基容许承载力式中:бmax、бmin—基底最大和最小压力(Kpa);∑G—竖向力之和(KN);A—基底面积(m2);B—墙底板高度(m);e—合力距底板中心点的偏心距(m);[б]—地基土的允许压应力(Kpa);④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η=бmax/бmin<[η]式中:η—实际应力分布不均匀系数;[η]—基底应力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的容许值,采用[η]=2.0~3.0;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挡煤墙稳定计算结果见表8-27。表8-27挡煤墙稳定计算成果表墙后填料项目抗倾K0抗滑Kcбmax(Kpa)бmin(Kpa)б(平均)(Kpa)η煤正常运行4.031.4754.840.6847.721.35非常运用4.351.0568.4625.6247.042.67152
经复核,贮煤场四周挡煤墙满足稳定要求。由于主体工程已计列该部分投资,本次不再增加,建议下阶段电厂设计时结合本方案对贮煤场挡煤墙进行设计。8.4.4厂外道路区工程建设需改建运灰道路4.0km,新修进厂道路2条,总长度1.4km,进厂道路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和路基边坡的绿化措施。8.4.4.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采取临时拦挡措施抵御外来水流。临时拦挡采用粘土埂的形式,挡水埂顶宽30cm,高30cm,边坡1:1.0,本区临时拦挡需填筑土方194m3。道路两侧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排水措施需开挖土方54m3。8.4.4.2绿化措施根据区域扰动特点及工程结束后路基边坡形成裸露坡面的情况,路基边坡需要采取灌草结合营造人工植被保护坡面。公路两侧考虑景观效果,采用多层垂直绿化,外层高大落叶乔木、内层花灌与针叶树相间种植。路基边坡利用灌木、草皮护坡,灌木采用紫穗槐,株距为1.0m×1.0m,草种选择百慕大草等,密度为50kg/hm2。运灰道路两侧设防护林带,路基外侧按农田防护林标准种植两排高大乔木,树种主要为杨树,穴状种植,株行距为2.0m×2.0m。种植毛白杨,数量8000棵,采用较小株行距是为了快速营建成林,发挥防护功能,待林木长成后,可采取间伐措施进行疏密。道路绿化示意图如图8-28。152
图8-28运灰道路绿化示意图公路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见表8-29。8.4.5厂外铁路区本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为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和边坡的绿化措施。表8-29厂外道路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内容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94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54二绿化措施1杨树株80002栽种紫穗槐株216003播种草籽(百慕大)kg1814播种面积m2362248.4.5.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采取临时拦挡和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拦挡采用粘土埂的形式,经实地踏勘,结合设计资料分析,本区临时拦挡需填筑土方77m3。道路两侧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排水措施需开挖土方207m3。152
8.4.5.2绿化措施根据区域扰动特点及工程结束后边坡形成裸露坡面的情况,边坡采取灌草结合营造人工植被保护坡面。灌木采用紫穗槐,株距为1.0m×1.0m,草种选择狗芽根草等,密度为50kg/hm2。厂外铁路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见表8-30。表8-30厂外铁路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内容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7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207二绿化措施1栽种紫穗槐株240002播种草籽(百慕大)kg4323播种面积hm28.648.4.6施工生产生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为施工临时防护措施和复耕措施。8.4.6.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本区为临时占地,其水土流失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中扰动原地貌,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大量的回填必将形成边坡,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在大风和暴雨条件下,松散堆积物和开挖面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其土壤侵蚀模数是原地貌的4倍左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措施、临时覆盖措施、排水沉沙措施和临时绿化措施。(1)临时拦挡措施:对临时堆土堆料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在堆土料场周边采用临时粘土埂的方式进行拦挡,经分析临时粘土埂需填筑土方766m3。152
(2)临时排水措施:堆土堆料周边和开挖面上游及两侧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土排水沟需开挖土方574m3。(3)临时覆盖措施:临时堆土堆料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临时覆盖采取人工辅设草垫子的方式。临时覆盖措施需草垫子908个。(4)临时绿化措施:对临时堆存的表层土表面和其它空闲地采取临时绿化措施。临时绿化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临时绿化面积6.12hm2。8.4.6.2复耕措施施工结束后即进行地表植被恢复,首先进行场地平整,平整后地面坡度小于5°,然后进行复耕处理。因为本区租用前绝大部分为荒地和耕地,主体工程设计考虑施工完毕恢复为耕地,为尽快恢复原地力,本方案在本区域种植一季绿肥植物(黑麦草),以利于改良土壤,同时修建农田防护林网。紫花苜蓿种草面积34hm2,按50kg/hm2草籽播种,共需黑麦草草籽1700kg。农田防护林采用杨树和紫穗槐,株距为6~8m,行间距为10~12m,共需乔木树种3810株。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详见表8-31。表8-31施工生产生活区防治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内容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量m3766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量m35743临时覆盖草垫数量个908152
4临时绿化种草面积hm26.12二复耕1复耕种草面积hm234.02复耕草籽数量kg68003农田防护林乔木株38108.4.7水源地区8.4.7.1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场区建设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过程中。在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临时措施进行防治,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拦挡措施、临时排水措施、沉沙措施、临时覆盖措施、临时绿化措施。(1)临时拦挡措施:对临时堆土堆料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在堆土料场周边采用临时粘土埂的方式进行拦挡,经分析临时粘土埂需填筑土方71m3。(2)临时排水措施:堆土堆料周边和开挖面上游及两侧采取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排水措施采用土排水沟形式,施工结束后进行平整。临时土排水沟开挖土料用于临时土埂的填筑,土排水沟上口宽60cm,底宽30cm,深40cm,开挖断面面积0.18m2。临时土排水沟需开挖土方41m3。(3)临时覆盖措施:临时堆土堆料表面采取临时覆盖措施。临时覆盖采取人工辅设草垫子的方式。临时覆盖措施需草垫子205个。(4)沉沙措施:开挖基坑外排水采取沉沙池进行沉沙处理。利用场地地势情况,人工开挖沉沙池,要求沉沙池深度不超过1m。沉沙池需开挖土方30m3。(5)临时绿化措施:开挖边坡如暂时不被利用应采取临时绿化措施。临时绿化采用人工撒播草籽的方式。临时绿化面积2389m2。水源地防治区新增临时措施工程量汇总详见表8-32。152
表8-32水源地防治区新增临时措施数量表序号措施内容单位数量1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1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413沉沙池开挖土方m3304临时覆盖草垫个2055临时绿化种草m223898.4.7.2绿化措施水源地防治区新增措施为场区绿化措施和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在场地道路两侧采用绿篱和行道树垂柳等,蓄水池和管理房附近采用草坪。绿篱主要采用灌木树种有大叶黄杨、丁香、紫穗槐等。草坪主要采用马尼拉草皮等。绿篱灌木株距为0.2m×0.2m。场区周边及其它空闲地绿化以种植高大乔木和花卉为主,树种主要有杨树、侧柏、柳树、油松、桂花等,树间距为2.0m×3.0m。水源地防治区新增绿化植物种类、规格及其数量详见表8-33。表8-33水源地防治区新增绿化措施植物种类、规格及其数量汇总表序号苗木种类规格单位数量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高2m株722栽种白蜡(带土)胸径8cm株543栽种法桐、水杉苗高2~3m株2254栽种垂柳(行道树)胸径10cm株1705栽种广玉兰(带土)胸径12cm株1306栽种雪松(带土)胸径12cm,苗高3m以上株15152
7栽种杜英(带土)胸径8cm株4108栽种月季冠径0.8m以上株4109栽种大叶黄杨(带土)地径2cm以上,冠径1.5m株246010栽种小叶女贞地径2cm以上株72011栽种紫穗槐冠径1.5m以上株72012铺种马尼拉草皮一级m215408.4.8植物措施治理技术(1)林草种类选择植物种的选择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电厂自身特点和所处地区气候特点,在发挥林草防护和观赏等综合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生产,做到既防污、防害,又美观好看,并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结合电厂运行中污染情况,选择对污染物有吸抗功能的植物种作为厂区生产区绿化的骨干植物种;以乡土植物杨树、国槐为主,适当引进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植物作配;快生植物与慢长植物相结合;观赏与经济相结合。(2)造林种草技术及抚育管理①苗木、种子选择造林苗木要尽可能在当地苗圃选购一、二级壮苗。乔木和灌木均采用大苗,一般易成活的落叶树或矮绿篱可用裸根苗,常绿树及大中型绿篱需用带土坨的苗木,土球应精心挖掘,并进行包扎。另外,对苗木冠形和规格也要严格要求,一般防护林带和道路两旁定植的苗木,要求树干高度合适,分枝点高度基本一致,有3~5个分布均匀、角度合适的主枝,树冠以完整。栽在同一行内的同一批苗木个体不能相差过大,高差不超过±1~2m,胸径不相差2cm。相邻植株规格应基本相同。花灌木高度应在1m左右,有主干或分枝3~6个,根际有分枝,冠形丰满。观赏树木要要求姿态优美;常绿树要求枝叶茂密。有新枝(新梢)生长,中轴明显的针叶树,树干基部枝条不干。152
草种要选用成熟好、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无霉变、出苗率较高的种子。②乔灌造林技术a、整地方式与时间:根据厂区的土壤条件和绿化要求,采用穴状整地。穴坑大小为:坑径×坑深,常绿乔木120cm×80cm,落叶乔木80cm×60cm,观赏灌木50cm×50cm。整地时间一般为春、夏、秋三季进行,随整地随造林。b、栽植方法:落叶乔木、灌木裸根苗的栽植,首先要扶正苗木入坑,用表土填至坑1/3处,将苗木轻轻上提,保持树身垂直,树根舒展,栽植后乔木根系深于原土痕10cm,灌木深于原土痕5cm,然后将回填土壤砸实。同时将树型及长势较好的一面朝向主要观赏方向,如遇弯曲,应将变曲的一面朝向主风方向栽植后行列保持整齐。栽好后用底土在树坑外围筑成灌水堰。带土球苗的栽植方法带土球的树苗入坑、定位后,将包扎材料解开,取出;分层填好土坑,并分层砸实;砸时不得撞击土球,以防破碎,修灌水堰。所有苗木定植前,最好土坑内施厩肥或堆肥10~20kg,上覆表土10cm,然后再放置苗木定植,浇水。c、抚育管理:造林后及时浇水2~3次,一般为一周浇灌一次,成活后半月浇灌一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安装喷灌设备进行灌溉。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植物对水量的要求,也可以增加空气的温度,改善局部小气候。每年穴内除草2~3次。另外,需定时整形修枝。③草坪种植技术种植草坪前彻底清除土壤中的杂物,然后按7500kg/hm2的数量施入农家肥,把土地平整为中间高,四周低,不要形成集中洼地。铺设或种植草坪:根据立地条件草坪草种选择耐寒耐旱的观赏草坪草,草坪建设可采用直播可移苗的方法进行。草坪养护:夏季应3~4天浇一次水,冬季在冻前浇一次透水,以保障草坪常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草坪中安装地埋式喷灌设施以保证草坪的良好生长。草坪种植后还应经常清除杂草,进行修剪,使其整齐、平坦、美观。152
④花卉种植技术在花卉种植前,要认真整地、施足底肥。种植方法主要采用分苗移植方法在4~5月花卉小苗长到3~4cm高时,将小苗分荆栽植,株距一般为15~20cm。分苗栽植时最好在阴天、雨前或傍晚前进行小苗移植后及时充分灌水。管理:花草栽植后,主要根据旱情况及时浇水,及时除草,严禁一切破坏。根据有关规定,树木与建筑物应保持一定的间距,具体要求详见表8-34。表8-34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间距一览表序号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最小间距(m)至乔木中心至灌木中心1建筑物外墙,有窗3.0~5.01.52建筑物外墙,无窗2.01.53高2m及2m以上围墙2.01.05道路路面边缘1.00.56排水明沟边缘1.00.57人行道边缘0.50.58给水管1.0~1.5不限9供水管1.不限10电缆2.00.511天桥、栈桥柱及电杆中心2.0~3.0不限8.5防治措施与工程量本项目水土保持工程量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功能设施的工程量和本方案新增的水保工程量两部分。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保功能设施的工程量主要包括厂区平整、厂区排水、贮灰场主灰坝建设(包括清基土方量、灰坝填筑土方量、排水浆砌石方量、土工布面积、灰库防渗措施、灰面喷林系统、灰面防洪排水系统)、临时施工道路路基填筑土方量、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排水、场地清理面积等。152
新增水保工程量主要包括厂区绿化、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各级灰库灰坝建设工程、主灰坝坝下草皮护坡面积、灰坝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灰面复耕、灰场周边防风林、临时施工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覆土复耕、施工生产生活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复耕措施等。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汇总详见表8-35、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数量汇总详见表8-36、临时措施数量汇总详见表8-37。表8-35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1厂址区 1.1厂区厂区平整平整面积hm249.51.2厂区空闲地厂区地面硬化硬化面积hm26.341.3储煤场浆砌石挡煤墙浆砌石方量m37671.4道路两侧厂区排水管线长度m34042供排水管线 2.1供排水管线土方回填压实压实面积hm228.582.2供排水管线弃土利用运转土方量万m34.83水源地 3.1场区场地平整平整面积hm22.73.2场区空闲地地面硬化硬化面积hm20.343.3道路两侧排水沟浆砌石方量m3659续表8-35各防治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4厂外道路 4.1厂外道路边坡干砌片石护坡干砌石方量m310814.2厂外道路两侧纵向排水沟浆砌石方量m381005厂外铁路 152
5.1厂外铁路边坡工程护坡干砌石方量m331205.2厂外铁路纵向排水沟浆砌石方量m397206施工生产生活区 6.1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平整平整面积hm234.06.2道路两侧地面排水砖砌排水沟m28566.3场区空闲地地面硬化硬化面积hm22.566.4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结束场地清理清理面积hm234.07贮灰场 7.1整个灰库灰库防渗措施防渗面积hm289.47.2贮灰场灰面洒水措施洒水车辆辆27.3灰库内灰场防洪排水排洪竖井个37.4贮灰场两岸排水沟浆砌石m376097.5基础开挖m363067.6灰场初期坝清基土方量m370007.7填筑土方量万m342.6(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1厂区清基土处理转运贮存万m37.432厂外道路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1.053厂外铁路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6.094施工生产生活区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10.2二生产运行期限的工程措施(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1贮灰场 1.1筑灰坝纵向排水浆砌石方量m338031.2筑灰坝灰渣填筑填筑方量万m3493.741.3筑灰坝土工布护坡土工布面积万m212.651.4灰面挡水土埂填筑方量万m33.941.5灰面灰面灰坝覆土覆土方量万m339.78(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无表8-36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规格、类型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 (一)主体工程具有的植物措施无152
(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植物措施 1厂区绿化 1.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木株20001.2栽种白蜡(带土)苗木株10001.3栽种法桐、水杉苗木株60001.4栽种垂柳(行道树)苗木株30001.5栽种广玉兰(带土)苗木株25001.6栽种雪松(带土)苗木株5001.7栽种杜英(带土)苗木株30001.8栽种月季苗木株100001.9栽种大叶黄杨(绿篱)苗木株600001.10栽种小叶女贞苗木株150001.1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00001.12铺种马尼拉草皮草皮m2375682水源地绿化 2.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木株722.2栽种白蜡(带土)苗木株542.3栽种法桐、水杉苗木株2252.4栽种垂柳(行道树)苗木株1702.5栽种广玉兰(带土)苗木株1302.6栽种雪松(带土)苗木株152.7栽种杜英(带土)苗木株4102.8栽种月季苗木株4102.9栽种大叶黄杨(绿篱)苗木株24602.10栽种小叶女贞苗木株7202.1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7202.12铺种马尼拉草皮草皮m21540续表8-36各防治区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规格、类型单位数量3厂外道路 3.1杨树苗木株80003.2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16003.3播种面积草籽(狗牙根)m236224152
4厂外铁路 4.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40004.2播种草籽(百慕大)播种面积m2864005施工生产生活区复耕 5.1播种草籽(黑麦草)播种面积hm234.05.2农田防护林(杨树)苗木株38106供排水管线区复耕 6.1播种草籽(黑麦草)播种面积hm263.16.2农田防护林(杨树)苗木株125007灰场周边防风林 7.1栽种杨树苗木株39787.2栽种紫穗槐苗木株158627.3播种草籽(百慕大)播种面积hm23.97二生产运行期 (一)主体工程具有的植物措施无(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植物措施 1灰坝坝下草皮护坡 1.1铺种马尼拉草皮铺种面积hm212.652灰库灰面复垦 2.1播种草籽(黑麦草)播种面积hm266.92.2栽种柽柳苗木万株44.59表8-37各防治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一工程建设期(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无(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临时工程措施1厂区152
1.1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2981.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731.3沉沙池开挖土方m35911.4临时覆盖草垫个50001.5临时绿化种草hm25.192贮灰场2.1表土临时堆放区临时防护措施顶面绿化种草hm27.352.2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8752.3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6942.4边坡临时覆盖草垫个45822.5取土区临时防治措施绿化措施hm21.812.6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3132.7灰坝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0632.8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032.9临时覆盖草垫个21983供排水管线区3.1管线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135003.2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12753.3临时覆盖草垫个24704水源地4.1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14.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414.3沉沙池开挖土方m3304.4临时覆盖草垫个2054.5临时绿化种草m223895厂外道路5.1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945.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54续表8-37各防治区水土保持临时措施数量汇总表序号防治区或部位措施种类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6厂外铁路6.1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76.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2077施工生产生活区152
7.1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667.2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5747.3临时覆盖草垫个9087.4临时绿化种草hm26.12二生产运行期限的工程措施(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无(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1贮灰场灰面覆盖草垫数量个3620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8.6.1设计原则按照“三同时”的原则,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度与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实施,协调施工。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主体工程创造的水电、交通及临建设施等施工条件,减少在施工辅助设施上的消耗。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时序。做到避免窝工浪费并能及时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8.6.2施工方法挡渣墙和排水沟基础采用人工配合反铲挖掘机开挖、填筑,施工顺序为施工放线→人工配合反铲挖掘机开挖→铺砌砂砾石垫层→浆砌砌筑→周围地面整平压实。施工中,挡渣墙和排水沟的断面要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平整,砂浆饱满,线条顺直,曲线圆滑。必须做好不同位置的排水设施的衔接。编织袋采用人工填充砌筑,土地整治采用74kw推土机平整场地,人工覆土,水平犁沟整地。152
苗木栽植及撒播草籽根据立地条件合理有序进行,要求栽多雨季节或雨季来临之前实施完工,防止恶劣天气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苗木栽培顺序为:整地-施肥-植苗―浇水,草籽播种程序:整地-施肥-播种-镇压。8.6.3施工质量要求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实施必须符合方案的总体布局,各项工程施工要严格按方案提出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要求执行,使用材料要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施工时序,在拟定的建设期内完成施工任务。苗木栽植整地位置、尺寸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以保证能容蓄暴雨径流,苗木采购、运输、栽植中要做到起苗不伤根,运苗不漏根,栽苗不窝根,分层填土踩实,要求幼苗成活率达95%以上,播种深度在2-3cm为宜。8.7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安排根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规划的各项防治措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在不影响主体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尽可能早施工、早治理,减少项目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量,以最大限度地防治水土流失。根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主体工程原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二是水土保持新增措施。其中主体工程原设计包含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按主体工程提出的工程时序安排施工。新增水土保持设施应根据主体工程施工对区域影响情况及工程完工情况,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水保措施的实施进度安排必须与主体工程交叉进行,达到早施工,早发挥效益的目的。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中,各区域的防护措施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厂区、水源地、以及厂外铁路和进厂公路两侧的绿化措施,安排在各单项工程完成后的第一个季度。施工生产生活区和供排水管线区的复耕措施安排在工程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季。厂区平整后的临时防护措施应在厂区平整后紧接着进行,其它临时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贮灰场灰面的复耕措施应在每块灰面。152
图8-38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图治理区项目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2025年7-9月10-12月1-6月7-12月1-6月7-12月1-6月7-12月1-6月7-12月1-6月7-12月厂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贮灰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供排水管线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施工生产生活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厂外道路及铁路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水源地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工程 主体工程进度水保工程措施进度水保植物措施进度水保临时工程措施进度164
9.水土保持监测9.1检测目的为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维护主体工程安全运行,对项目及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的监测和监控,了解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掌握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积累水土流失预测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数等服务。能适时掌握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状况、工程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9.2监测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的原则。对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核实,并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重点区域,并确定相应的检测方法。(2)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率等变化随主体工程总体布局与施工进度变化而变化,需通过定期调查获取。164
(3)调查、观测和巡查相结合。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变化,场地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在不断的人变化。为了及时掌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除了调查和观测外,必须不断地进行巡查,制定巡查计划和工作表格,现场填写表格,并定期向水行政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4)水土保持监测费用纳入水土保持方案。9.3监测时段本项目区水土保持的监测时段从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生产运行期要进行检测,费用在运行费用里列支。本项目监测期限为6年(其中施工准备期4个月,项目施工期4年,自然恢复期2年),即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9.4监测区域、监测点位9.4.1监测区域根据项目防治责任范围、重点防治区域的划分和水土流失特征,结合项目建设特点和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以工业场地区、风井场地区、进场道路区作为监测重点。9.4.2监测点位9.4.2.1监测点位布设原则(1)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和各水土流失防治区内的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内容,分区分时段布设水土保持监测点;(2)在整个项目区内,监测点布设统一规划,选取预测新增水土流失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和区域;(3)根据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的类型、监测的具体目标,合理确定监测点;(4)监测点布设在水土流失危害可能较大的工程单元。164
(5)加强对临时堆土所引起水土流失和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的监测。9.4.2.2监测点布设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及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特点,该项目监测应以贮灰场监测为主。同时考虑该工程“环评报告”中的监测灰场区域空气质量,在灰场上风向设参照点1个,下风向设监控点3个,监测资料能够满足对灰场风蚀监测的要求,因此,本方案新设立监测站点以水蚀小区建设为主。本方案共设17个水土保持监测点和1个标准监测小区,其中在厂址区(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建立4个监测点,在贮灰场区(包括一级主沟和二级支沟)建立5个监测点和1个标准监测小区,在供排水管线区(包括中水供水管线和排水管线)建立5个监测点,厂外铁路区和厂外道路各建立2个监测点,水源地建立1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建设情况如下:厂址区监测点布设:在厂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深挖和高填部位各设4个监测点;厂区和施工区对外排水口附近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包括,首先用水泥等材料建集流槽,集流槽下设集流池,集流池需顶部加盖及底部开孔,通过集流槽、集流池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量。监测站安装1个自计雨量计和1个备用雨量计观测降雨量。贮灰场区监测点布设:该区为监测重点,该区在整个灰场上游设2个监测点,在一级主沟、二级支沟和灰场排水口处各设1个监测点,在灰渣堆放区域设1个标准的监测小区。监测点建设包括,首先用水泥等材料建集流槽,集流槽下设集流池,集流池需顶部加盖及底部开孔,通过集流槽、集流池监测区域水土流失量。监测站安装1个自计雨量计和1个备用雨量计观测降雨量。监测小区建设包括:在灰场选取垂直投影长20m,宽5m,坡度5°~15°坡面。小区周边由水泥板或金属板围成矩形边墙必须高出地面10164
cm~20cm,埋入地下30cm。小区底端设用水泥等材料建集流槽,集流槽表面光滑,上缘与地面同高,槽底向下及向中间倾斜,坡度达到不发生沉淀为准。集流槽下设集流桶,集流桶设计规格以1次降雨小区产生径流不外溢为准,集流桶需顶部加盖及底部开孔。监测小区安装1个自计雨量计和1个备用雨量计观测降雨量。如有条件可利用全自动雨量观测设备进行雨量观测。供排水管线区监测点布设:宝丰污水处理厂中水供水管线穿越平原农田和丘陵岗地等各设1个监测点,昭平台水库供水管线局部深挖段设2个监测点,排水管线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内容同厂区监测点的建设内容。厂外铁路监测点布设:铁路路基高填和深挖地段的边坡各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内容同上。厂外道路区监测点布设:进厂公路在高填方路基边坡处设1个监测点,其运灰公路在高路基边坡处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内容同上。水源地监测点布设:水源地蓄水池建设区的下游附近设1个监测点。监测点建设内容同上。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点位置详见附图11。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方案详见表9-1。164
表9-1鲁阳发电厂一期2×1000MW机组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案监测时段监测区主要监测内容及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点布设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4个月和土建施工期54个月。监测时间为:2005年—2010年。厂址区(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区占地49.50hm2,施工区34.00hm2,土石山区,中度侵蚀区。①根据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施工准备期前监测1次,以后每年监测1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土壤侵蚀量,特别是临时堆土石料引起的水土流失量。水蚀: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各监测1次,日降水量大于25mm(大雨以上)时加测;风蚀:距地10m高处风速在5m/s以上时监测;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⑤弃土弃渣量。随时巡查,核实登记。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在厂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的深挖和高填部位各设1个监测点;厂区和施工区对外排水口附近各设1个监测点。贮灰场(包括一级主沟灰场、二级支沟灰场),占地面积89.40hm2。属土石山区,中度侵蚀区。①根据灰场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施工期监测2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取土筑堤坝,取土量及占地区水土流失量。水蚀:施工期监测2次,日降水量大于25mm(大雨以上)时加测;风蚀:距地10m高处风速5m/s以上时加测;④弃渣堆土占地及水土流失量。监测频率同取土区。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该区在整个灰场上游设1个监测点,在一级主沟灰场、二级支沟灰场排水口处设1个监测点,在灰渣堆放区域设1个标准的监测小区。取土区及弃渣区各布置1个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定位观测。供排水管线区(包括供水管线区、排水管线区)。占地63.10hm2。土石山区,中度侵蚀区。①供水管线沿线地形变化情况。施工期监测2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管线开挖临时堆土及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量。水蚀:施工期监测2次,日降水量大于25mm(大雨以上)时加测;④管线开挖弃渣量。施工结束监测1次。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宝丰中水供水管线穿越平原农田和丘陵岗地等部位各设1个监测点,昭平台水库供水管线局部深挖段设2个监测点,排水管线入处设1个监测点。厂外道路区(包括进厂公路和运灰公路区)厂外道路区占地3.5hm2,属土石山区,中度侵蚀区。①根据公路沿线地形变化情况。施工准备期前监测1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路基开挖填筑临时堆土及扰动引起的水土流失量。水蚀:施工期监测2次,日降水量大于25mm(大雨以上)时加测;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测量(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进厂公路高陡路基边坡,设1个监测点;运灰公路高陡路基边坡,布设1个监测点。164
续表9-1鲁阳发电厂一期机组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施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4个月和土建施工期54个月。监测时间为:2005年—2010年。厂外铁路区。占地20.30hm2。土石山区,中度侵蚀区。①根据铁路接轨站场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每年监测1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土壤侵蚀量,特别是临时堆土引起的水土流失量。监测频率同厂区;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布置1个调查样区定点监测;并在路基填方边坡布置1个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定位监测。水源地区。占地2.70hm2。土石山区,轻度侵蚀区。①根据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每年监测1次;②施工占地面积及扰动地表面积。施工结束监测1次;③土壤侵蚀量,特别是临时堆土引起的水土流失量。监测频率同厂区;④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随时监测。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布置1个调查样区定点监测;并在路基填方边坡布置1个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定位监测。生产运行期:监测贮灰场6年。监测时间为:2010年—2015年。贮灰场:分主沟灰场和一级支沟灰场。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度。2010年—2015年逐年监测,每年12月监测1次;②水土流失量,特别是贮灰区引起的土壤侵蚀量。水蚀:每年汛前、汛中、汛后各监测1次,日降水量大于25mm(大雨以上)时加测;风蚀:风力等级5级以上时监测;③防治措施数量及质量。各项治理措施的开展面积和保存情况、各类水土保持工程的数量和质量(重点监测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逐年监测,每年10月监测1次;④水保措施安全性监测,主要为稳定性监测。逐年监测,每年1次,汛期加测(巡查);⑤防治措施蓄水保土效果。逐年监测,每年10月监测1次。⑥水土流失危害(贮灰区对周边地区的侵蚀危害)。逐年监测,每年调查监测1次。①定位观测,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②调查量测(选取样区调查量测);③现场巡查。在整个灰场上游设1个监测点,在一级主沟灰场、二级支沟灰场排水口处设1个监测点;灰渣贮存区布置1个水土流失简易观测场定位监测。其它调查量测或巡查监测。164
9.5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频次9.5.1监测内容监测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各项工程治理工程实施后的保水保土效益。1.水土流失量重点监测是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状况和弃土石渣量及其流失变化情况。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工程建设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弃渣流失及其危害;工程建设区制备及生态环境变化;项目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3.水土保持工程监测对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后的稳定性及保水保土效益进行监测。4.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监测对实施本《方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等,监测其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作用。5.监测程序实施监测程序分为前期准备、监测实施及监测成果分析评价3个阶段,具体监测程序如框图9-2164
野外踏勘调查确定监测方法、设置监测仪器巡查监测地面定点观测调查监测相互结合普查、抽样调查定期与不定期地巡查定点观测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土壤侵蚀环境因子状况监测监测数据资料整理、汇总与分析工程建设水土保持防治效果评价撰写监测成果报告制作监测图件图9-2项目区水土保持监测程序9.5.2监测方法1.现场巡查法现场巡查法主要用于项目区在工程建设期和生产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量和水土流失灾害的监测。方法为:在一次暴雨后和每年的4至10月汛期过后,对各防治区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灾害进行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强度和危害。2.地面定点监测法164
因本工程建设可能引起水土流失的因子差异性大,所以本项目的水土流失监测采用地面监测和调查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地面监测包括“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和“简易坡面量测法”,调查监测包括“水土流失因子调查”、“水土流失调查”和“水土保持效益调查”。“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法”,在弃方、临时堆土结束后,将直径0.5cm长100cm钉状钢钎以矩形方式均匀布设在5×5的坡面上。钢钎应沿垂直方向打入坡面钉帽与坡面齐平,并在钉帽上分别做上标记。通过观测钉帽距地面高度,计算土壤侵蚀厚度和总的土壤侵蚀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土壤侵蚀量(m3);Z---侵蚀厚度(mm);S---水平投影面积(m2);θ---斜坡坡度值。“简易坡面量测法”,在开挖裸露面上,测量坡面形成初的坡度、坡长、地面组成物质、容重等,每次降雨之后量测侵蚀沟的体积,得出侵蚀量进而计算出流失量。3.对比分析、系统评价法通过对本项目生产运行期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的监测,在对各项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定各类防治措施的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4.空间定位系统(GPS)观测法164
用与观测滑坡变形的GPS控制网,由若干个独立的三角观测环组成,采用国家GPS测量WGS-84大地坐标系统,对岩体或坡面的变形与滑坡位移进行观测。9.5.3监测频次监测频次预计前后各一次。在工程前应对个监测点进行一次全面的监测,以了解当前的水土流失状况。建设期要进行定期监测,施工前、中、后各一次,雨季每月增加一次,暴雨再增加监测频次。9.6监测工作量根据监测内容和方法等要求,需监测人员2名,监测设备包括径流泥沙观测设备、简易水土流失观测场设备、GPS仪、土壤水分测定仪、植被调查设备、观测桩、遥测雨量计等设备。9.7监测成果监测单位要及时对监测资料和监测成果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监测工程结束后,对监测工作做出综合分析和评价。监测成果包括:(1)水土保持监测实施计划。(2)水土保持监测报告。包括监测依据、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监测设施布局、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组织与质量保证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论与建议等章节。(3)监测阶段报告。反映监测过程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质量、进度),特别是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建议。(4)数据记录册。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对于水土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5)附图。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照片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间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动态照片。164
9.8监测设施和设备根据工程总体布置情况,选取贮灰场区、厂址区(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铁路、供排水管线区和水源地五个监测区。在选取的五个监测区中布置17个监测点,具体实施时依据监测内容和监测目标布设临时监测样区,实施水土流失定点监测。每个监测点布置1个监测小区,小区建设尺寸以2×3m为宜,在小区下部设沉沙池。监测小区需要配备的常规监测设备包括自计雨量计、取样瓶、烘箱、物理天平和测钎等处理设备。调查监测需配备便携式GPS机1台。监测设备祥见表9-3。常规监测设备由监测单位自备,不计入本方案估算中;针对该项目购置的监测设备计入本方案投资估算。监测设施费用根据监测小区布设情况也在投资估算中计算。表9-3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表编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1笔记本电脑台120000200002手持型GPS全球定位系统部1500050003自记雨量计台54500225004蒸发皿个54200210005水样处理设备套115000150006扫描仪套1500050007其它仪器设备套1115008合计100000164
10.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0.1投资估算10.1.1编制原则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编制,以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编制为依据,按照电力行业的概预算定额编制,不足部分依据水利部颁发标准,适当结合地方标准编制。1)对主体工程兼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费用计入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2)主要材料价格及建筑工程一致;3)植物工程单价依据当地价格水平确定。10.1.2编制依据1)《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1年修订本);2)《电力工程建设投资估算指标》(2001年版);3)《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2002年版);4)《电力建设工程施工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国家电力公司1999年颁);5)《火电、送变电工程建设预算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2002年版);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7)《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施工机械台班费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184
1)《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2)《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3)《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4)《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2×1000MW)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4月;5)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2×1000MW)水土保持方案工程设计资料;6)工程设计的有关资料和图纸。10.1.3估算水平年鉴于水土保持方案是项目工程的一部分,其价格水平年应与主体工程估算的价格水平年一致,即为2014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价格。10.1.4编制方法1)本方案编制投资估算范围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治措施;2)水土保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中所采用的单价已根据有关规定综合考虑了直接费、间接费和法定利润因素,即为综合单价;3)单项工程的投资由工程单价乘以工程量得出;4)本方案编制投资估算包括主体工程设计中已具备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投资(以下简称“原设计工程投资估算”)和本方案水土保持新增投资两部分,其中水土保持新增投资中水土保持补偿费。184
10.2水土保持投资概述10.2.1基本单价1)人工单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编制规定》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本方案计算的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为21.26元/工日,植物措施的人工单价为17.83元/工日,人工预算单价计算详见详见表附表1与附表2.2)机械台班费本方案采用的机械主要包括挖掘机1.0m3、推土机59kw、自卸汽车8t、蛙式打夯机2.8kw、电瓶搬运机、胶轮车、机动翻斗车1.0t等,计算的机械台时费详见表19。3)电水及砂石料等基础单价根据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资料和数据基础单价如下:①电:0.6元/Kwh;②风:0.2元/m3;③水:3.15元/m3;④粗砂:53元/m3;⑤中砂:54元/m3;⑥细砂:55元/m3;⑦卵石:36元/m3;⑧块石:79.56元/m3。4)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水泥采用出厂价,其中主要材料采用市场批发价,另计运杂费、保险费及采保费等。材料预算单价如下:汽油:6500元/t;柴油:5200元/t;水泥(425#):275元/t;水泥(325#):290元/t。各种苗木及草种单价详见工程单价分析表20。(附表22-39)10.2.2费用构成184
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费用构成为:①工程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②独立费用(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探设计费、水土流失监测费、工程质量监督费),③预备费(基本预备费、差价预备费),④建设期融资利息四部分构成。本水土保持方案不计建设期融资利息,因此,水土保持方案投资由工程费、独立费用和预备费以及水土保持补偿费组成。1)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费计算方法: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费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各项计算或取费标准如下:1.直接费:按定额计算。2.其他直接费主体工程措施按直接费的3%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费的2.5%计算。3.现场经费费率,见表10-1。4.间接费费率,见表10-1。5.企业利润工程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植物措施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的5%计算。6.税金本项目地处农村,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3.284%计算。184
表10-1主体工程措施各项取费标准序号费用名称计算基础费率标准(%)一其他直接费 31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1.52夜间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0.53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04其他基本直接费1二现场经费 51临时施工基本直接费12现场管理费基本直接费4三间接费 51企业管理基本直接费2.52财务费用基本直接费2.5四企业利润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7五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之和3.284表10-1-2植物措施各项取费标准序号费用名称计算基础费率标准(%)一其他直接费 2.51冬雨季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1.52夜间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03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基本直接费04其他基本直接费1二现场经费 4三间接费 3四企业利润直接费和间接费之和5五税金直接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之和3.2841)工程单价考虑到本设计为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深度,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工程单价在按上述方法计算的基础上乘以10%的扩大系数。各项工程措施的工程单价汇总表见附表1。184
1)临时工程费本方案已规划的临时工程按工程投资计划(如临时排水措施、临时拦挡措施等),其他临时工程费分别按以下原则:工程措施按其投资的2.0%计算;植物措施按其投资的1.0%计算。2)独立费用10-3独立费用计算表序号费用名称编制依据及计算公式金额(元)一工程建设管理费根据《编制规定》,按第一支第三部分之和的2%145275.97二工程建设监理费根据《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880000.00三科研勘测设计费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国家计委,建设部(2002)10号)567405.96四水土流失监测费根据《编制规定》,按第一至第三部分之和的1%72637.98五工程质量监督费《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0.003)预备费1.基本预备费:按一至六部分合计的6%计2.价差预备费:暂不计列。184
1)水土保持补偿费:按《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计取。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的按面积1.5元/m2计取水土保持补偿费。10.2.3投资估算结果经计算,本方案建设期总投资为3478.61万元。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投资为2653.98万元,新增工程措施投资824.63万元,详见10-4。表10-4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建设期总投资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合计(元)所占比例(%)工程建设期34785934.83100.00%一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投资26539762.0076.29%(一)工程措施26539762.0076.29%(二)植物措施 (三)临时措施 二本方案新增投资8246172.8323.71%(一)工程措施1996462.005.74%(二)植物措施2852947.318.20%(三)临时措施632631.791.82%(四)独立费用1611867.234.63%1建设单位管理费109640.820.32%2水土保持监理费880000.002.53%3科研、勘测设计费567405.991.63%4水土保持监测费54820.410.16%5工程质量监督费0.000.00%(五)基本预备费466764.501.34%(六)水土保持补偿费685500.001.97%184
运行期总投资1391.80万元,其中主体工程已有投资1168.34万元,本方案水土保持新增措施投资223.46万元,详见表10-5。表10-5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运行期总投资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合计(元)所占比例(%)工程运行期13917967.29100.00%一主体工程具有水保功能的措施投资11683402.0083.94%(一)工程措施11683402.0083.94%(二)植物措施 (三)临时措施 二本方案新增投资2234565.2916.06%(一)工程措施 (二)植物措施1785969.0012.83%(三)临时措施3620.000.03%(四)独立费用319085.292.29%(五)基本预备费125891.000.90%10.2.3.1主体工程设计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投资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投资为3822.32万元,建设期投资2653.98万元,运行期投资1168.34万元。详见5-1。10.2.3.2方案新增投资本次设计建设期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总投资824.63万元,其中工程措施投资199.65万元,植物措施投资285.31万元,临时工程费63.26万元,独立费用161.19万元,基本预备费用46.68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68.55万元。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各项投资或费用详见表10-6。184
表10-6建设期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建设安装费独立费用合计(元)所占比例(%)工程建设期5482041.101611867.238246172.83100.00%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996462.00 1996462.0024.21%第二部分植物措施2852947.31 2852947.3134.60%第三部分临时措施632631.79 632631.797.67%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1611867.231611867.2319.55%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 466764.505.66%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 685500.008.31%生产运行期新增投资223.46万元,其中植物措施投资178.60万元,临时工程费0.36万元,独立费用31.91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2.59万元。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各项投资或费用详见表10-7。10-7运行期水土保持方案新增投资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建设安装费独立费用合计(元)所占比例(%)工程运行期1789589.00444976.292234565.29100.00%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0.000.00%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785969.00 1785969.0079.92%第三部分临时措施3620.00 3620.000.16%第四部分独立费用 319085.29319085.2914.28%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 125891.00125891.005.63%10.2.3.3方案新增工程措施投资估算水土保持方案工程措施总投资199.65万元,全部为工程建设期投资。详见表10-8。184
表10-8水土保持方案新增工程措施序号防治区措施种类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总计1996462.001厂区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7.438.06598858.002厂外铁路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1.058.0684630.003场外道路清基土处理转运储存万m36.098.06490854.004施工生产生活区转运储存万m310.28.06822120.0010.2.3.4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工程建设期植物措施投资285.29万元,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详见表10-9。184
表10-9建设期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工程建设期2852947.311厂区绿化 1463219.181.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木株2000.005.4510900.00栽植株2000.001.422834.44费用小计 13734.441.2栽种白腊(带土)苗木株1000.0085.0085000.00栽植株1000.001.421417.22费用小计 86417.221.3栽种法桐、水杉苗木株6000.0040.00240000.00栽植株6000.001.358074.83费用小计 248074.831.4栽种垂柳(行道树)苗木株3000.0075.00225000.00栽植株3000.002.377109.58费用小计 232109.581.5栽种广玉兰(带土)苗木株2500.0050.00125000.00栽植株2500.002.406002.01费用小计 131002.011.6栽种雪松(带土)苗木株500.00280.00140000.00栽植株500.005.422710.09费用小计 142710.091.7栽种杜英(带土)苗木株3000.0025.0075000.00栽植株3000.003.039097.64费用小计 84097.641.8栽种月季苗木株10000.000.454500.00栽植株10000.000.414100.00费用小计 8600.001.9栽种大叶黄杨(绿篱)苗木株60000.001.2072000.00栽植株60000.003.03181952.83费用小计 253952.831.10栽种小叶女贞苗木株15000.000.406000.00栽植株15000.000.192800.58费用小计 8800.581.1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0000.000.306000.00栽植株20000.000.418202.66费用小计 14202.661.12铺种马尼拉草皮草皮m237568.005.00187840.00铺种面积m237568.001.3851677.30184
费用小计 239517.302水源地绿化 71720.17续表10-9建设期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表2.1栽种侧柏、冬青(带土)苗木株72.005.45392.40栽植株72.001.42102.04费用小计 494.442.2栽种白腊(带土)苗木株54.0085.004590.00栽植株54.001.4276.53费用小计 4666.532.3栽种法桐、水杉苗木株225.0040.009000.00栽植株225.001.35302.81费用小计 9302.812.4栽种垂柳(行道树)苗木株170.0075.0012750.00栽植株170.002.37402.88费用小计 13152.882.5栽种广玉兰(带土)苗木株130.0050.006500.00栽植株130.002.40312.10费用小计 6812.102.6栽种雪松(带土)苗木株15.00280.004200.00栽植株15.005.4281.30费用小计 4281.302.7栽种杜英(带土)苗木株410.0025.0010250.00栽植株410.003.031243.34费用小计 11493.342.8栽种月季苗木株410.000.45184.50栽植株410.000.41168.10费用小计 352.602.9栽种大叶黄杨(绿篱)苗木株2460.001.202952.00栽植株2460.003.037460.07费用小计 10412.072.10栽种小叶女贞苗木株720.000.40288.00栽植株720.000.19134.43费用小计 422.432.1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720.000.30216.00栽植株720.000.41295.30费用小计 511.302.12铺种马尼拉草皮草皮m21540.005.007700.00铺种面积m21540.001.382118.37费用小计 9818.373厂外道路 85075.033.1栽种杨树苗木株8000.004.5036000.00184
栽植株8000.001.4211360.00费用小计 47360.00184
续表10-9建设期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表3.2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617.000.30785.10栽植株2617.000.411072.97费用小计 1858.073.3播种草籽(百慕大)草籽kg181.0040.007240.00播种面积m236224.000.7928616.96费用小计 35856.964.1栽种紫穗槐苗木株24000.000.307200.00栽植株24000.000.419840.00费用小计 17040.004.2播种草籽(百慕大)草籽kg432.0040.0017280.00播种面积m286400.000.7968256.00费用小计 85536.005施工生产生活区复耕 358850.405.1播种草籽(黑麦草)草籽kg1700.0040.0068000.00播种面积m2340000.000.79268600.00费用小计 336600.005.2农田防护林(杨树)苗木株3810.004.5017145.00栽植株3810.001.345105.40费用小计 22250.406供排水管线区复耕 697690.006.1播种草籽(黑麦草)草籽kg3155.0040.00126200.00播种面积m2631000.000.79498490.00费用小计 624690.006.2农田防护林(杨树)苗木株12500.004.5056250.00栽植株12500.001.3416750.00费用小计 73000.007灰场周边防风林 73816.547.1栽种杨树苗木株3978.004.5017901.00栽植株3978.001.345330.52费用小计 23231.527.2栽种紫穗槐苗木株15862.000.304758.60栽植株15862.000.416503.42费用小计 11262.027.3播种草籽(百慕大)草籽kg199.0040.007960.00播种面积m239700.000.7931363.00费用小计 39323.00184
工程运行期植物措施投资178.60万元,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详见表10-10。表10-10运行期方案新增植物措施投资估算表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 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 生产运行期 17859691灰坝坝下草皮护坡 8070701.1铺种马尼拉草皮草皮m21265005632500铺种面积m21265001.38174570费用小计 8070702灰面复垦 9788992.1播种草籽(黑麦草)草籽kg334540133800播种面积m26690000.79528510费用小计 6623102.2栽种柽柳苗木株4459000.3133770栽植株4459000.41182819费用小计 31658910.2.3.5方案新增临时工程投资估算工程建设期临时工程总投资为52.21万元。详见表10-11。184
表10-11工程建设期方案新增临时工程投资估算表序号防治区措施种类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工程建设期 632631.8(一)主体工程具有的工程措施 无 (二)水土保持方案新增临时工程措施 632631.81厂区 66551.38 厂区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29812.3015965.4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737.737521.29 沉砂池开挖土方m35917.734568.43 临时覆盖草垫个50001.005000 临时绿化种草hm25.196454.0033496.262贮灰场 204679.1 表土临时堆放区临时防护措施顶面绿化种草hm27.356454.0047436.9 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875126.79110941.3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6947.735364.62 边坡临时覆盖草垫个45821.004582 取土区临时防治措施绿化措施hm21.816454.0011681.74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3137.732419.49 灰坝建设期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06312.3013074.9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9037.736980.19 临时覆盖草垫个21981.0021983供排水管线区 268482.3 管线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135007.73104355 临时拦挡袋装土方m31275126.79161657.3 临时覆盖草垫个24701.0024704水源地 33056.16 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112.30873.3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41737.0030217 沉砂池开挖土方m3307.73231.9 临时覆盖草垫个2051.00205 临时绿化种草m223890.641528.96184
续表10-11工程建设期方案新增临时工程投资估算表5厂外道路 3050.4 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19412.302386.2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5412.30664.26厂外铁路 2547.21 道路建设过程中的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712.30947.1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2077.731600.117施工生产生活区 54265.3 建设过程中的临时防治措施临时拦挡填筑土方m376612.309421.8 临时排水开挖土方m35747.734437.02 临时覆盖草垫个9081.00908 临时绿化种草hm26.126454.0039498.48工程运行期临时工程总投资为0.36万元。详见表10-12。表10-12水土保持方案新增的工程措施 序号防治区工程类型或工程量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1贮灰场灰面覆盖草垫数量个36201.00362010.2.3.6方案新增水土保持独立费用工程建设期方案新增水土保持独立费用总投资为161.19万元,详见表10-13。表10-13建设期独立费用取费表序号费用名称费用金额(元)所占比例(%)工程建设期1611867.226100.00一建设单位管理费109640.826.80二水土保持监理费880000.0054.60三科研、勘测设计费567405.9935.20四水土保持监测费54820.413.40五工程质量监督费0.000.00184
生产运行期方案新增水土保持独立费用总投资为20.37万元,详见表10-14。表10-14运行期独立费用取费表序号费用名称费用金额(元)所占比例(%)工程运行期319085.29100.00一水土保持监测费319085.29100.0010.2.3.7水土保持补偿费根据《河南省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流失防治费征收管理办法》,在重点治理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内开发建设项目,损坏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按面积计算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每平方米1.5元征收,在其它区域水土保持林草措施面积的,水土保持补偿费按每平方米0.5元征收。本项目区域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措施全部位于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因此,水土保持措施和林草措施补偿费按1.5元/m2的标准进行计算。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面积及水土保持补偿费核算详见表10-15。表10-15项目建设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及水土保持补偿费计算表区域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类别损坏面积所属“三区”范围补偿标准补偿费(hm2)(元/m2)(万元)贮灰场梯田、沟坝地、林草地16.2重点治理区1.5024.30厂址区12.4重点治理区1.5018.60施工生产生活区11.1重点治理区1.5016.65厂外道路0.4重点治理区1.500.60厂外铁路5.6重点治理区1.508.40合计45.768.55184
根据表10-15可知,本项目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措施总面积45.7hm2,全部在重点治理区,据此核算水土保持补偿费为68.55万元。10.2.4分年度投资估算根据水土保持“三同时”政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设计、建设和投入运行,因此,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投资也与主体工程投资进度相一致。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建设分别在各施工区土建部分完成后进行,其中灰场灰面绿化是分期分块进行的。工程建设期分年度投资详见10-16,生产运行期分年度投资详见表10-17。184
表10-16工程建设期方案投资分年度投资估算表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投资合计(元)水土保持新增投资进度(年份)20152016201720182019工程建设期8246172.834285317.132124725.74333763.681182791.78319574.50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996462.001373262.80623199.20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2852947.31965087.36814752.36 881379.63191727.96第三部分临时措施632631.79180378.01318264.21115840.1912101.256048.13第四部分独立费用1611867.23838523.84248242.47199031.21222360.43103709.281建设单位管理费109640.8250374.5635124.322316.8017869.623955.522水土保持监理费880000.00195556.00195556.00195556.00195556.0097776.003科研、勘测设计费567405.99567405.99 4水土保持监测费54820.4125187.2817562.161158.408934.811977.765工程质量监督费0.00 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466764.50242565.12120267.4918892.2866950.4818089.12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685500.00685500.00 表10-17生产运行期方案投资分年度投资估算表序号措施时段和措施种类投资合计(元)水土保持新增投资进度(年份)20202021202220232024工程建设期2234565.29446913.06446913.06446913.06446913.06446913.06第一部分工程措施0.00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1785969.00357193.80357193.80357193.80357193.80357193.80第三部分临时措施3620.00724.00724.00724.00724.00724.00第四部分独立费用319085.2963817.0663817.0663817.0663817.0663817.06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125891.0025178.2025178.2025178.2025178.2025178.20184
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名称及规格台时费(元/台时)第一类费用第二类费用编号 人工(工时)柴油(kg)电(kW·h)风(m3)水(m3)小计(元) 74kW推土机216.5442.672.410.6 173.87103159kW推土机74.3724.312.48.4 50.06103074kW拖拉机79.4321.572.49.9 57.861046刨手机64.4819.622.47.4 44.861076蛙式打夯机2.8kW81.182 2.5 6.821077自卸汽车(8t)68.3611.861.310.2 56.53013脚轮架子车0.90.9 3059灰(砂)浆搅拌机0.4m310.553.311.3 6.3 7.246021振捣机1.1kW2.021.54 0.8 0.482030风水枪43.660.66 202.54.1432050混凝土搅拌机0.4m315.749.71.3 4.3 6.04 1.0m3挖掘机147.9363.272.714.9 84.661006机动翻斗车1t13.72.441.31.5 11.26 6-8m3铲运机112.5449.482.410.9 63.061055196
10.3防治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通过原主体工程设计的防护措施和本次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措施,项目区水土流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待水土保持措施全部起作用后,预计可实现以下目标:①扰动土地整治率:本项目扰动土地总面积为262.5hm2。其中主体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地面积38.64hm2,水面面积0.7hm2,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为218.41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172.46hm2,工程措施面积45.95hm2,从而使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8.19%。②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面积为218.41hm2,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为299.28hm2,扣除永久建筑物面积和未被扰动的植物面积后,造成水土流失面积为218.41hm2。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100%。③水土流失控制比: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t,其中建设期新增28477t,运行期新增38396t。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运用,项目区可减少水土流失87703t,水土流失控制率为94%。项目区允许土壤侵蚀模数为200t/km2·a,通过估算,至设计水平年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到260t/km2·a左右,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3;进入运行期水土保持措施完全发挥效益,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到240t/km2·a左右,运行期至方案服务期末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2。④拦渣率:对于项目建设期中的永久弃土弃渣本方案选择固定的弃土弃渣场进行堆放,对于临时堆弃土也采取临时拦挡措施和临时排水措施进行防护,施工过程中的运输掉渣等少量渣土可以通过加强施工管理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减免,这些弃渣可以忽略不计196
,经分析,在项目建设期的拦渣率可达95%;进入运行期,灰渣除部分利用外其余全部运至贮灰场集中堆存,经分析,项目区运行期的拦渣率达100%。⑤林草覆盖率:林草总面积为172.46hm2,项目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为299.28hm2,项目区总的林草覆盖率达57.62%。⑥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为172.46hm2,可绿化措施面积为172.46hm2,植被恢复系数达100%。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措施指标计算详见表10-18。表10-18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措施指标计算表编号指标单位数值备注1控制率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93301减少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预测总量减少水土流失量t87703控制率%942扰动土地治理率水保措施防治面积hm2218.41(水保措施防治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水面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永久建筑物面积hm238.64水面面积hm20.7扰动地表面积hm2262.5扰动土地治理率%98.193治理度水保措施防治面积hm2218.41水保措施防治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造成水土流失面积hm2218.41治理度%1004控制比方案目标值t/km2.a240项目区容许值/治理后土壤流失强度项目区容许值t/km2.a200控制比 0.835拦渣率 %100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6林草植被覆盖率林草总面积hm2172.46林草总面积/责任范围面积责任范围面积hm2299.28林草植被覆盖率%57.627植被恢复系数植物措施面积hm2172.46植物措施面积/可绿化面积可绿化面积hm2172.46植被恢复系数%100196
附表19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名称及规格台时费(元/台时)第一类费用第二类费用 编号 人工(工时)柴油(kg)电(kW·h)风(m3)水(m3)小计(元) 74kW推土机216.5442.672.410.6 173.87103159kW推土机74.3724.312.48.4 50.06103074kW拖拉机79.4321.572.49.9 57.861046刨手机64.4819.622.47.4 44.861076蛙式打夯机2.8kW81.182 2.5 6.821077自卸汽车(8t)68.3611.861.310.2 56.53013脚轮架子车0.90.9 3059灰(砂)浆搅拌机0.4m310.553.311.3 6.3 7.246021振捣机1.1kW2.021.54 0.8 0.482030风水枪43.660.66 202.54.1432050混凝土搅拌机0.4m315.749.71.3 4.3 6.04 1.0m3挖掘机147.9363.272.714.9 84.661006机动翻斗车1t13.72.441.31.5 11.26 6-8m3铲运机112.5449.482.410.9 63.061055196
表20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阶段扩大系数金额1浆砌石排水沟m3301.0826.25190.132.166.5610.9311.8017.358.5427.372人工挖排水沟m37.735.450.160.000.170.280.300.450.220.703厂区平整、清基100m32237.4534.29168.801406.0764.3780.4687.70128.9263.45203.404推土机平整清理场地m32.020.020.211.230.040.070.080.120.060.185地表清基土m38.060.210.674.970.180.290.320.460.230.736人工平整场地m33.692.500.180.000.080.130.140.210.100.347袋装土填筑m3126.7930.8961.150.002.764.604.977.313.6011.538铺撒碎石子m372.506.5654.542.380.320.470.510.750.376.599土方开挖m316.200.341.489.840.450.580.630.930.461.4710临时拦挡土方填筑m312.308.670.260.000.270.450.480.710.351.1211覆土单价m323.240.271.2515.270.590.840.911.340.662.1112初期坝粘土碾压m328.562.682.0515.800.821.031.121.650.812.60196
10.4效益分析通过实施本水土保持方案规划设计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可降低项目营运的维修防护、清扫清淤等费用,减轻水土流失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提高土地生产率,使环境与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提高环境容量;同时,对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当地投资环境,加快工程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10.4.1分析原则和方法主要考虑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实施后的基础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措施实施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效益分析必须在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指导下,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着重分析方案实施后在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方面所产生的保水、保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和效益。本方案效益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排水管线区、贮灰场区、厂外道路区、厂外铁路区和弃土弃渣场区等在实施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后所产生的效益。因此,其效益分析应以减轻和控制水土流失为主,其次才考虑其他方面的效益。效益分析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方法》(GB/T15774—2008)进行。10.4.2生态效益本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由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可知,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其中水土流失背景值为2790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196
t。在新增水土流失量中,贮灰场、厂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供排水管线数量较大,分别占新增流失量的60.41%、14.61%、10.55%、11.02%。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绿化面积可达到172.46hm2,复耕面积可达到164.0hm2,电厂的林草覆盖率达到57.62%。这不仅能有效减少水蚀,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防治水土流失,而且还可以促进自然植被恢复,绿化美化环境,促进区域内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发展。水土保持方案各项措施指标计算详见表10-21、表10-22。表10-21水土保持方案八项面积统计表序号项目面积(hm2)1损坏水保设施面积45.72扰动地表面积262.53防治责任范围面积299.284项目建设区面积262.55直接影响区面积36.786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218.417防治责任范围内可绿化面积172.468已采取的植物措施面积172.46表10-22水土保持方案各项面积指标计算表单位:hm2分区项目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贮灰场区供排水管线区厂外道路区厂外铁路区水源地区合计总面积49.534.089.463.13.520.32.7262.5造成水土流失面积26.9334.081.5563.11.729.681.43218.41永久建筑物面积17.827.851.7810.620.5738.64水面面积0.70.7可绿化面积9.96.1281.5563.11.728.641.43172.46绿化面积9.96.1281.5563.11.728.641.43172.46植物措施面积9.96.1281.5563.11.728.641.43172.46水保措施防治面积26.9334.081.5563.11.729.681.43218.41复耕面积 34.066.9 63.1 164.0196
10.4.3社会效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通过采取绿化、复耕措施,施工区及其边坡基本无裸露面,输水管线、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弃土弃渣场区、灰场、厂外铁路和厂外道路得到有效的防护。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可以防止滑坡、崩塌等现象的发生,减少水土流失危害,减少下游河道含沙量和退水入河泥沙量,保障工程安全和周围农田、村庄居民的安全,对当地及周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方案的实施将对当地水土保持工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0.4.4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主要来自水土保持林草所产生的活立林蓄积量和大量优质牧草,同时还具有显著的间接经济效益。一是减少灰渣流失对周边区域的污染,保障农牧业增产增收;二是减少了机械设备的维修养护,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196
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11.1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该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有效的控制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由建设单位组织成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管理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负责水土保持工程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工作,全力保证该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按年度、按计划进行,并主动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主要工作职责为:1、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建立水保目标责任制,按年度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流失治理情况。2、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与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保持联系,并按时竣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经常对现场进行检查观测,了解施工及运行期的水土流失状况及防治措施情况。3、工程完工后,为保证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必须制定科学的可行的运行规程。做好与水保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各方的联系等,接受水保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与监督。11.2实行招投标制项目法人须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中,并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逐一落实;合同文件中有水土保持条款,将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落实到施工单位,明确监理、监测单位的责任和具体要求;外购土石砂料在购买合同中应明确料场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196
11.3搞好后续设计本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后,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工程资质的设计单位,按设计程序进行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主体工程初步设计中应有水土保持专章,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管理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水土保持方案和主体工程设计变更时,建设单位要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报批,变更内容和设计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不得擅自变更。11.4强化施工管理⑴施工期应严格`控制和管理车辆、机械的运动范围,防治扩大对地表的扰动;⑵设立保护地表和植被的警示牌;⑶注意施工和生活用火安全,防止火害烧毁地表植被;⑷对防排洪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修,保证防洪安全;⑸建成的水土保持工程应有明确的管理维护要求。11.5推行工程监理⑴从事监理工作的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资质;监理人员持证上岗;⑵根据法律、法规及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水土保持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进行监理,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建立施工过程中临时措施影像等档案资料;⑶监理月报、年报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竣工时提交工程监理总结报告。11.6实行水土保持监测⑴从事监测工作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水土保持监测资质;196
⑵依据方案中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编制实施方案;⑶按《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开展,影响水土流失因子、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成效和防治目标监测;⑷监测成果定期向业主和项目所在流域机构、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11.7开展检查验收⑴建设单位应经常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检查,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对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⑵主体工程投入运行前必须验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内容、程序等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执行;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报告》,提交《水土保持监理总结报告》、《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11.8保证资金按时、足额到位⑴资金来源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用,从基本建设投资中列支,各项水土保持设施所需费用要纳入总体安排和年度计划中;⑵水土保持投资要确保按时、足额到位,实行专户、专帐、专人管理,建立水土保持资金档案;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就水土保持投资、年度安排、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写出总结报告。11.9加强管理维护⑴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后,应由项目法人单位确定管护人员,制定管护制度,负责对项目永久占地区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后续管护与维修。196
⑵临时占地和直接影响区内的水土保持设施由项目法人单位移交土地权属单位或个人,实行谁所有,谁使用,谁受益,谁管护。196
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12.1.1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华中电网四省发电资源具有北煤南水的特点,94%的水电资源在南三省,而82%的煤炭资源在河南省,且河南省又临近山西、陕西等产煤大省,交通便利,能源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华中电网南水北火,水火调剂的特点。在丰水季节,河南电网将吸纳南方水电。在枯水季节,因水量不足华中电网南方水电而具有一定的空闲容量,火电比例较大的河南电网可向南方电网输送电力。随着三峡水电站的投运及川渝电网并入华中电网,届时华中电网的水电比例将进一步提高,而河南省作为华中电网的火电基地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河南电网火电与南方水电将实现较大容量的水火调剂。河南省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快单机容量600MW及以上机组的建设,以实现“南北互供”的目标。平顶山市煤炭资源、水资源都很丰富,且交通方便,适宜建设大容量坑口电厂,鲁阳电厂的建设可以变输煤为输电,缓解国家铁路运输的压力,促进河南省及平顶山市的经济发展。鲁阳电厂的建设可以有效利用资源,符合华中电网南水北火的电源建设战略,有利于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鲁阳电厂紧邻河南境内全国联网南北主通道,其建成投运将为全国联网提供重要电源支撑,提高河南、华中电网及全国联网的安全稳定水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鲁阳发电厂2×1000MW工程的建设是必要的。199
12.1.2水土保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的效益分析说明,水保措施防治面积为218.41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172.46hm2,工程措施面积45.95hm2,待水土保持措施完全发挥作用后,项目区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8.19%;水土流失治理度达100%;工程建设造成水土流失总量为93301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5395t,其中施工准备期1897t,建设期新增22146t,自然恢复期新增2956t,运行期新增38396t,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运用,项目区可减少水土流失87703t,水土流失控制率为94%;通过计算,运行期水土流失控制比为1.2;项目区施工期拦渣率达95%,运行期拦渣率达100%;项目区林草覆盖率达57.62%,植被恢复系数达100%。说明方案实施后,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生态环境可以得到恢复和改善。根据上述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和方案可行性分析结论,从水土保持角度来看,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2.2建议12.2.1对下阶段主体工程设计的建议为确保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有效防治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在本水保方案审批后,应尽快按照方案的要求,及时实施有关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设中应加强管理,提高施工单位领导和施工人员的水土保持意识,确保水土保持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施工中要注意对在施工征地范围以外土地的保护,减少扰动、占压土地面积。199
在项目初步设计过程中应保证本方案措施落实到位,并在设计场地各控制点高程时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区域地形相对平缓的优势做好土石开挖与回填平衡,减少弃土,以节约投资,控制水土流失。临时水土保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施工期水土流失的关键,应与主体工程永久性设施的建设有机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造成浪费,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如临时排水沟、沉砂池设置与工程排水系统结合考虑。另外,要加紧落实水土保持资金的落实工作,确保资金能够及时到位,同时加强水土保持资金的管理,作到专款专用。199
附表:附表01工程措施人工单价单位:元 费用名称计算过程计算结果1基本工资(元/工日)190*1*12/2419.462辅助工资 5.95﹙1﹚地区津贴(元/工日)0*12/2410.00﹙2﹚施工津贴(元/工日)3.5*365*95%/2415.04﹙3﹚夜餐津贴(元/工日)(2.5+2.5)/2*20%0.50﹙4﹚节日加班津贴(元/工日)9.46*3*10/241*35%0.413工资附加费 5.86﹙1﹚职工福利基金(元/工日)(9.46+5.95)*10%1.54﹙2﹚工会经费(元/工日)(9.46+5.95)*1%0.15﹙3﹚养老保险(元/工日)(9.46+5.95)*15%2.31﹙4﹚医疗保险(元/工日)(9.46+5.95)*4%0.62﹙5﹚工伤保险(元/工日)(9.46+5.95)*1%0.15﹙6﹚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元/工日)(9.46+5.95)*2%0.31﹙7﹚住房公积金(元/工日)(9.46+5.95)*5%0.774人工工日预算单价(元/工日)9.46+5.95+5.8621.265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日)21.6/82.23表02植物措施人工单价 单位:元 费用名称计算过程计算结果1基本工资(元/工日)190*1*12/2419.462辅助工资 5.77﹙1﹚地区津贴(元/工日)0*12/2410.00﹙2﹚施工津贴(元/工日)3.5*365*95%/2415.04﹙3﹚夜餐津贴(元/工日)(2.5+2.5)/2*20%0.5﹙4﹚节日加班津贴(元/工日)9.46*3*10/241*20%0.243工资附加费 2.85﹙1﹚职工福利基金(元/工日)(9.46+5.52)*10%*0.50.75﹙2﹚工会经费(元/工日)(9.46+5.52)*1%*0.50.07﹙3﹚养老保险(元/工日)(9.46+5.52)*15%*0.51.12﹙4﹚医疗保险(元/工日)(9.46+5.52)*4%*0.50.30﹙5﹚工伤保险(元/工日)(9.46+5.52)*1%*0.50.07﹙6﹚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元/工日)(9.46+5.52)*2%*0.50.15﹙7﹚住房公积金(元/工日)(9.46+5.52)*5%*0.50.374人工工日预算单价(元/工日)9.46+5.52+2.8518.085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日)17.83/82.23
附表1植物措施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合计苗木种子单价种植单价其中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阶段扩大系数金额1栽种土球直径30cm冬青、侧柏乔木株6.875.451.421.030.060.020.040.040.060.040.132栽种土球直径40cm白腊乔木株86.42851.421.030.060.020.040.040.060.040.133栽种胸径6cm法桐、水杉乔木株41.35401.350.940.100.020.040.030.060.040.124栽种土球直径40cm广玉兰乔木株52.40502.401.690.130.040.070.060.120.080.215栽种土球直径60cm雪松乔木株285.422805.424.010.250.090.170.140.120.160.486栽种胸径8cm行道树垂柳乔木株77.37752.371.630.190.040.070.060.100.070.217栽种带土球直径50cm杜英株28.03253.032.140.190.050.090.070.120.090.288栽种带土球大叶黄杨灌木株4.231.23.032.140.190.050.090.080.120.090.279栽种灌丛高60cm月季株0.860.450.410.290.020.010.010.010.020.010.0410栽种灌丛高30cm小叶女贞株0.590.40.190.130.010.000.010.000.010.010.0211栽种紫惠槐、怪柳灌木株0.710.30.410.290.020.010.010.010.020.010.04
续1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12播种百幕大、羊胡子草籽100m2211.0213279.0255.754.961.212.431.933.312.247.1913散铺30%黑麦草草皮铺草100m2282.11156126.1189.427.471.943.883.085.293.5811.4514满铺马尼拉草皮铺种100m2637.56500137.5698.127.562.114.233.365.773.9012.5115播草籽种草黑麦草100m2124.024579.0255.754.961.212.431.933.312.247.1916临时绿化播撒黑麦草100m264.542143.5433.450.000.671.341.061.831.233.9617栽种杨树株5.924.51.421.030.060.020.040.040.060.040.13
附表2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其中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阶段扩大系数金额1浆砌石排水沟m3301.0826.25190.132.166.5610.9311.8017.358.5427.372人工挖排水沟m37.735.450.160.000.170.280.300.450.220.703厂区平整、清基100m32237.4534.29168.801406.0764.3780.4687.70128.9263.45203.404推土机平整清理场地m32.020.020.211.230.040.070.080.120.060.185地表清基土m38.060.210.674.970.180.290.320.460.230.736人工平整场地m33.692.500.180.000.080.130.140.210.100.347袋装土填筑m3126.7930.8961.150.002.764.604.977.313.6011.538铺撒碎石子m372.506.5654.542.380.320.470.510.750.376.599土方开挖m316.200.341.489.840.450.580.630.930.461.4710临时拦挡土方填筑m312.308.670.260.000.270.450.480.710.351.1211覆土单价m323.240.271.2515.270.590.840.911.340.662.1112初期坝粘土碾压m328.562.682.0515.800.821.031.121.650.812.60
附表3浆砌石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3025定额单位:100m3砌体方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工作内容:选石、修石、冲洗、拌浆、砌筑、勾缝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16828.07﹝一﹞基本直接费15581.541人工费工时987.52.662626.752材料费12738.70块石m310870.007560.00M7.5中砂砂浆m335.3144.915115.32其他材料费%0.512675.3263.383机械费216.09砂浆搅拌机0.4m3台时6.5410.5569.00脚轮架子车台时163.440.90147.10﹝二﹞其他直接费%315581.54467.45﹝三﹞现场经费%515581.54779.08二间接费%516828.07841.40三企业利润%717669.471236.86四税金%3.28418906.33620.88合计19527.22
附表5人工挖排水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007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挂线、使用镐锹开挖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606.59﹝一﹞基本直接费 561.661人工费工时2052.66545.302材料费 16.36 零星材料费%3545.316.363机械费 0.00﹝二﹞其他直接费%3561.6616.85﹝三﹞现场经费%5561.6628.08二间接费%5606.5930.33三企业利润%7636.9244.58四税金%3.284681.5122.38合计 703.89附表4推土机平整场地、清理表层土单价分析表 定额编号:01147定额单位:100m3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工作内容:推平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158.32﹝一﹞基本直接费 146.591人工费工时0.72.661.862材料费 21.30 零星材料费%17 21.303机械费 123.43 推土机74KW台时0.57216.54123.43﹝二﹞其他直接费%3146.594.40﹝三﹞现场经费%5146.597.33二间接费%5158.327.92三企业利润%7166.2311.64四税金%3.284177.875.84
附表6推土机推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55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工作内容:推松、运送、拖平、空回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2378.72﹝一﹞基本直接费 2226.441人工费工时4.92.6613.032材料费 1303.94 零星材料费%11922.501303.943机械费 909.47 推土机74KW台时4.2216.54909.47﹝二﹞其他直接费%42226.4440.96﹝三﹞现场经费%52226.44111.32二间接费%52378.7255.81三企业利润%72434.5382.04四税金%3.2842516.5740.38合计 1294.35
附表7定额编号:0118101184运离50m单位:100m3自然方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637.85﹝一﹞基本直接费 585.181人工费工时82.6621.262材料费 67.32 零星材料费%13 67.323机械费 496.59 拖拉机74kw台时2.4979.43197.78 铲运机6-8m3台时2.49112.54280.22 推土机59kw台时0.2574.3718.59﹝二﹞其他直接费%4585.1823.41﹝三﹞现场经费%5585.1829.26二间接费%5637.8531.89三企业利润%7669.7446.88四税金%3.284716.6223.08合计 739.7附表8推土机平整场地、清理表层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概01147工作内容:推平单位:100m2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158.32﹝一﹞基本直接费 146.591人工费工时0.72.661.862材料费 21.30 零星材料费%17125.2921.303机械费 123.43 推土机74KW台时0.57216.54123.43﹝二﹞其他直接费%3146.594.40﹝三﹞现场经费%5146.597.33二间接费%5158.327.92三企业利润%7166.2311.64四税金%3.284177.875.84合计 183.71
附表9地表清基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8101184增运50m工作内容:铲装、运送、卸除、空回、转向单位:100m3自然方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632.02﹝一﹞基本直接费585.201人工费工时82.6621.282材料费67.32零星材料费%13517.8867.323机械费496.60拖拉机74kw台时2.4979.43197.78铲运机6-8m3台时2.49112.54280.22推土机59kw台时0.2574.3718.59﹝二﹞其他直接费%3585.2017.56﹝三﹞现场经费%5585.2029.26二间接费%5632.0231.60三企业利润%7663.6246.45四税金%3.284710.0723.32合计733.39
附表10袋装土填筑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3053单位:100m3堰体方工作内容:装土、封包、堆筑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9941.90﹝一﹞基本直接费9205.461人工费工时11622.663090.922材料费6114.54袋装填料粘土11800.00袋装填料砂砾石106545724.00编织袋33000.1330.00其他材料费%1605460.543机械费0.00﹝二﹞其他直接费%39205.46276.16﹝三﹞现场经费%59205.46460.27二间接费%59941.90497.09三企业利润%710438.99730.73四税金%3.28411169.72366.81合计11536.53附表11人工挑、抬砂石料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5050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定额单位:100m3成品堆方工作内容:运距50m以内碎石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664.25﹝一﹞基本直接费615.041人工费工时223.42.66594.242材料费20.80零星材料费%3.5594.2420.803机械费0.00﹝二﹞其他直接费%3615.0418.45﹝三﹞现场经费%5615.0430.75二间接费%5664.2533.21三企业利润%7697.4648.82四税金%3.284746.2824.51合计770.79
附表12拖拉机压实砂石料措施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305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定额单位:100m3实方工作内容: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363.38﹝一﹞基本直接费333.381人工费工时23.32.6661.982材料费33.04零星材料费%11300.3433.043机械费238.36推土机74KW台时0.73216.54158.07拖拉机74KW台时0.979.4371.49蛙式打夯机台时1.188.80﹝二﹞其他直接费%4333.3813.34﹝三﹞现场经费%5333.3816.67二间接费%5363.3818.17三企业利润%7381.5526.71四税金%3.284408.2613.41合计421.67附表131.0m3挖掘机挖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93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挖松、堆放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211.51﹝一﹞基本直接费 195.841人工费工时4.82.6612.772材料费 36.62 零星材料费%23159.2236.623机械费 146.45 挖掘机1.0m3台时0.99147.93146.45﹝二﹞其他直接费%3195.845.88﹝三﹞现场经费%5195.849.79二间接费%5211.5110.58三企业利润%7222.0815.55四税金%3.284237.637.80合计 245.43
附表14铲运机铲运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8101184增运50m定额依据: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方法:铲土、运土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1058.38﹝一﹞基本直接费 970.991人工费工时82.6621.282材料费 111.71 零星材料费%13859.28111.713机械费 838.00 拖拉机74kw台时2.49216.54539.18 铲运机6-8m3台时2.49112.54280.22 推土机59kw台时0.2574.3718.59﹝二﹞其他直接费%4970.9938.84﹝三﹞现场经费%5970.9948.55二间接费%51058.3852.92三企业利润%71111.3077.79四税金%3.2841189.0939.05合计 1228.14土方开挖合价 1228.14附表15临时拦挡人工夯实土方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093单位:100m3实方工作内容:平土、刨土、分层夯实和清理杂物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963.92﹝一﹞基本直接费 892.521人工费工时3262.66866.522材料费 26 零星材料费%3 263机械费 0﹝二﹞其他直接费%3 26.78﹝三﹞现场经费%5 44.63二间接费%5 48.2三企业利润%7 70.85四税金%3.284 34.87合计 1117.83
附表161.0m3挖掘机挖土8t汽车运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207运距2km工作内容:挖装、运输、自卸、空回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870.73﹝一﹞基本直接费 806.231人工费工时5.42.6614.352材料费 38.39 零星材料费%5 38.393机械费 753.49 挖掘机1.0m3台时1.07147.93158.28 推土机59kw台时0.5474.3740.16 自卸汽车8t台时8.1268.36555.05﹝二﹞其他直接费%3 24.19﹝三﹞现场经费%5 40.31二间接费%5 43.54三企业利润%7 64四税金%3.284 31.5合计 1009.77附表1774kw推土机推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55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推松、运送、卸除、空回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951.08﹝一﹞基本直接费 872.551人工费工时4.92.6613.022材料费 86.47 零星材料费%11 86.473机械费 773.05 74kw推土机台时3.57216.54773.05﹝二﹞其他直接费%4 34.9﹝三﹞现场经费%5 43.63二间接费%5 47.55三企业利润%7 69.9四税金%3.284 34.41合计 1102.94
附表18蛙夯夯实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295单位:100m3实方工作内容:人工平土、刨毛、洒水、蛙夯夯实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486.4﹝一﹞基本直接费 446.241人工费工时87.92.66233.642材料费 36.85 零星材料费%9 36.853机械费 175.75 蛙式打夯机台时21.988175.75﹝二﹞其他直接费%4 17.85﹝三﹞现场经费%5 22.31二间接费%5 24.32三企业利润%7 35.75四税金%3.284 17.6合计 564.07附表19推土机推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55单位:100m3自然方工作内容:推松、运送、卸除、拖平、空回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1116.13﹝一﹞基本直接费 1023.981人工费工时4.92.6613.022材料费 101.48 零星材料费%11 101.483机械费 909.48 推土机74KW台时4.2216.54909.48﹝二﹞其他直接费%4 40.96﹝三﹞现场经费%5 51.2二间接费%5 55.81三企业利润%7 82.04四税金%3.284 40.38合计 1294.35
附表20铲运机铲运土单价分析表定额编号:0118101184增运50m工作内容:铲装、运送、卸除、空回、转向定额单位:100m3自然方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费 635.99﹝一﹞基本直接费 583.481人工费工时82.6621.262材料费 67.13 零星材料费%13 67.133机械费 495.09 拖拉机74kw台时2.4979.43197.78 铲运机6-8m3台时2.49112.54280.22 推土机59kw台时0.2568.3617.09﹝二﹞其他直接费%4 23.34﹝三﹞现场经费%5 29.17二间接费%5 31.8三企业利润%7 46.75四税金%3.284 23.01合计 737.55附表21栽植乔木侧柏,冬青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带土球(3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4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15.41(一)直接费 108.881人工费工时462.23102.582材料费 6.3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23.156.3(二)其他直接费%2 2.18(三)现场经费%4 4.36二间接费%3 3.46三企业利润%5 5.94四税金%3.284 4.02 合计 128.84
附表22栽植乔木白腊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带土球(3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4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15.41(一)直接费 108.881人工费工时462.23102.582材料费 6.3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23.156.3(二)其他直接费%2 2.18(三)现场经费%4 4.36二间接费%3 3.46三企业利润%5 5.94四税金%3.284 4.02 合计 128.84附表23栽植乔木法桐、水杉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胸径(6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87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09.6(一)直接费 103.391人工费工时422.2393.662材料费 9.73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33.159.45 其他材料费%3 0.28(二)其他直接费%2 2.07(三)现场经费%4 4.14二间接费%3 3.29三企业利润%5 5.64四税金%3.284 3.82 合计 122.35
附表24栽植乔木广玉兰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带土球(4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5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93(一)直接费 182.081人工费工时762.23169.482材料费 12.6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43.1512.6(二)其他直接费%2 3.64(三)现场经费%4 7.28二间接费%3 5.79三企业利润%5 11.61四税金%3.284 7.85 合计 218.25附表25栽植乔木雪松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带土球(6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7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452.2(一)直接费 426.61人工费工时1802.23401.42材料费 25.2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83.1525.2(二)其他直接费%2 8.53(三)现场经费%4 17.06二间接费%3 13.57三企业利润%5 11.61四税金%3.284 15.37 合计 492.74附表26栽植乔木垂柳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胸径(8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88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92.99(一)直接费 182.071人工费工时732.23162.792材料费 19.28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6 18.9 其他材料费%23.150.38(二)其他直接费%2 3.64(三)现场经费%4 7.28二间接费%3 5.79三企业利润%5 9.94四税金%3.284 6.72 合计 215.44附表27栽植灌木杜英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灌木带土球(5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1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246.96(一)直接费 232.981人工费工时962.23214.082材料费 18.9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63.1518.9(二)其他直接费%2 4.66(三)现场经费%4 9.32二间接费%3 7.41三企业利润%5 12.72四税金%3.284 8.6 合计 275.69 附表28栽植灌木大叶黄杨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灌木带土球(5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1单价:100株
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246.96(一)直接费 232.981人工费工时962.23214.082材料费 18.9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63.1518.9(二)其他直接费%2 4.66(三)现场经费%4 9.32二间接费%3 7.41三企业利润%5 12.72四税金%3.284 8.6 合计 275.69附表29栽植灌木月季、紫穗槐、柽柳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灌木冠丛高(6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92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33.4(一)直接费 31.511人工费工时112.6629.262材料费 2.25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0.73.152.21 其他材料费%2 0.04(二)其他直接费%2 0.63(三)现场经费%4 1.26二间接费%3 1三企业利润%5 1.72四税金%3.284 1.16 合计 37.28
附表30栽植灌木小叶女贞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灌木冠丛高(3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91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5.2(一)直接费 14.341人工费工时62.2313.382材料费 0.96 乔木(带土球)株102 水m30.33.150.95 其他材料费%2 0.02(二)其他直接费%2 0.29(三)现场经费%4 0.57二间接费%3 0.46三企业利润%5 0.78四税金%3.284 0.53 合计 16.97 附表31播种草籽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播种百慕大草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61单价:100m2工作内容:翻松土壤播草籽拍实浇水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64.35(一)直接费 60.711人工费工时252.2355.752材料费 4.96 草籽kg2 水m31.53.154.73 其他材料费%5 0.24(二)其他直接费%2 1.21(三)现场经费%4 2.43二间接费%3 1.93三企业利润%5 3.31四税金%3.284 2.24 合计 71.84
附表32播种草籽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播种黑麦草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61单价:100m2工作内容:翻松土壤播草籽拍实浇水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64.35(一)直接费 60.711人工费工时252.2355.752材料费 4.96 草籽kg2 水m31.53.154.73 其他材料费%5 0.24(二)其他直接费%2 1.21(三)现场经费%4 2.43二间接费%3 1.93三企业利润%5 3.31四税金%3.284 2.24 合计 71.84附表33临时绿化撒播草不覆土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撒播种黑麦草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56单价:hm2工作内容:翻松土壤播草籽拍实浇水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35.46(一)直接费 33.451人工费工时152.2333.452材料费 草籽kg40 (二)其他直接费%2 0.67(三)现场经费%4 1.34二间接费%3 1.06三企业利润%5 1.83四税金%3.284 1.23 合计 39.58附表34草皮铺种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铺种黑麦草(散播30%)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6208063单价:100m2工作内容:清理边坡、搬运草皮、铺草皮拍紧、浇水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02.7(一)直接费 96.891人工费工时40.12.2389.422材料费 7.47 草籽m2110 水m323.156.3 其他材料费%18.5 1.17(二)其他直接费%2 1.94(三)现场经费%4 3.88二间接费%3 3.08三企业利润%5 5.29四税金%3.284 3.58 合计 114.65附表35树干绑扎草绳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树干绑扎草绳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87单价:100m绑扎树长工作内容:搬运、绕干、余料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399.64(一)直接费 377.021人工费工时16.62.2337.022材料费 340 草绳kg1702340(二)其他直接费%2 7.54(三)现场经费%4 15.08二间接费%3 11.99三企业利润%5 20.58四税金%3.284 13.92 合计 446.13附表35树干绑扎草绳单价计算表
分项工程名称:树干绑扎草绳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87单价:100m绑扎树长工作内容:搬运、绕干、余料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399.64(一)直接费 377.021人工费工时16.62.2337.022材料费 340 草绳kg1702340(二)其他直接费%2 7.54(三)现场经费%4 15.08二间接费%3 11.99三企业利润%5 20.58四税金%3.284 13.92 合计 446.13附表36树干支撑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树干支撑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81单价:100株工作内容:制桩、运桩、打桩、绑扎三角桩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488.53(一)直接费 460.881人工费工时27.32.2360.882材料费 400 树棍根3001.2360 铁丝kg10440(二)其他直接费%2 9.22(三)现场经费%4 18.44二间接费%3 14.66三企业利润%5 25.16四税金%3.284 17.01 合计 545.36
附表37马尼拉草皮铺种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铺种马尼拉草皮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063单价:100m2工作内容:清理边坡、搬运草皮、铺草皮拍紧、浇水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12.02(一)直接费 105.681人工费工时442.2398.122材料费 7.56 草籽m2110 水m323.156.3 其他材料费%20 1.26(二)其他直接费%2 2.11(三)现场经费%4 4.23二间接费%3 3.36三企业利润%5 5.77四税金%3.284 3.9 合计 125.05附表38栽植乔木杨树单价计算表分项工程名称:栽种乔木带土球(30cm)定额编号:水保03定额08114单价:100株工作内容:挖坑栽植浇水覆土保墒整形清理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115.41(一)直接费 108.881人工费工时462.23102.582材料费 6.3 乔木(带土球)株8000 水m323.156.3(二)其他直接费%2 2.18(三)现场经费%4 4.36二间接费%3 3.46三企业利润%5 5.94四税金%3.284 4.02 合计 128.84
附件:委托书腾冲博业水土保持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及省的有关文件规定,生产建设类项目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并予以实施,以防治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减轻由此给环境带来的危害,切实维护和改善项目建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此,我单位现委托贵公司编制《河南省平顶山市鲁阳发电厂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望贵单位接此委托书后,及时组织设计人员开展工作,如期完成此项工作。 河南省平顶山鲁阳发电厂 2014年9月 附件二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确认函根据《平顶山鲁山县鲁阳电厂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实地调查核实,鲁山县水利局、鲁阳电厂有限公司、陋室铭水土保持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共同确认,该项目共扰动地表面积262.5hm²,其中,永久占地165.40hm²,临时占地97.10hm²,项目区内损坏和占压水土保持设施和林草共计45.70hm²。项目区属于水力侵蚀为主的北方土石山区,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1999),该项目属于河南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特此确认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鲁山县水利局项目建设单位:鲁阳电厂有限公司水保方案编制单位:腾冲博业责任有限公司鲁阳电厂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附件三
水土保持监理承诺函握机遇我单位拟在平顶山市实施平顶山市-鲁山县鲁阳电厂一期工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我方承诺在水土保持实施过程中实施工程监理制,并把水土保持施工、监理工作纳入本工程的监理中,把“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的原则落实到实处,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鲁阳电厂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附件四
水土保持检测承诺函我单位拟在平顶山市实施平顶山市-鲁山县鲁阳电厂一期工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落实、完善本工程的水土保持方案,我方承诺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保证水土保持监测费用的投入和使用,并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监测单位承担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积极配合监测单位和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工程建设区域的水土流失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防治成效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价。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鲁阳电厂有限公司2014年12月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们:现在,我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此时此刻,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全党一定要牢记人民信任和重托,更加奋发有为、兢兢业业地工作,继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继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十七大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为贯彻十七大精神,中央先后召开七次全会,分别就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制定“十二五”规划、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等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五年来,我们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二〇一一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四十七点三万亿元。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连年增产。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全面加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展开,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财税、金融、价格、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事业单位等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就业持续扩大,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定增加,衣食住行用条件明显改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扶贫标准大幅提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持续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基层民主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成绩显著。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明显提高。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取得重大成就,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深化,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能力显著增强,出色完成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同内地交流合作提高到新水平。推动两岸关系实现重大转折,实现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依法规范有序运行。开展“扫黄打非”,抵制低俗现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加强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增强国有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完善经营性文化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繁荣文化市场。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批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失业保险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护劳动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渠道,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确保基金安全和保值增值。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社会福利制度,支持发展慈善事业,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满足困难家庭基本需求。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切实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职责使命。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司法基本保障,依法防范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开创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国家核心安全需求为导向,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构想,加紧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力争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必须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全面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军,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永葆人民军队性质、本色、作风。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加强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建设,加快全面建设现代后勤,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推动正规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紧跟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发展的潮流,积极稳妥进行国防和军队改革,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坚持以创新发展军事理论为先导,着力提高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武装警察力量。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将一如既往同各国加强军事合作、增进军事互信,参与地区和国际安全事务,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香港、澳门回归以来,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中央政府将严格依照基本法办事,完善与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定支持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政府依法施政,带领香港、澳门各界人士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切实有效改善民生、循序渐进推进民主、包容共济促进和谐,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经贸关系,推进各领域交流合作,促进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在爱国爱港、爱国爱澳旗帜下的大团结,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实现和平统一首先要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坚持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全面贯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重要思想,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为和平统一创造更充分的条件。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大陆和台湾虽然尚未统一,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国家领土和主权从未分割、也不容分割。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认同一个中国,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我们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密切人民往来,融洽同胞感情。促进平等协商,加强制度建设。希望双方共同努力,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特殊情况下的两岸政治关系,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稳定台海局势;协商达成两岸和平协议,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前景。我们要努力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理应相互关爱信赖,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共同享有发展成果。凡是有利于增进两岸同胞共同福祉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做好。我们要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权益,团结台湾同胞维护好、建设好中华民族共同家园。我们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中国人民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台独”分裂行径损害两岸同胞共同利益,必然走向彻底失败。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在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同时,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就是要遵循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包容互鉴,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决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中国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反对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将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中国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支持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将加强同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协商妥善解决经贸摩擦。中国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我们将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我们将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我们将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我们将开展同各国政党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加强人大、政协、地方、民间团体的对外交流,夯实国家关系发展社会基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发展,愿同各国人民一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党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反映群众呼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健全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民主讨论的政治氛围、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提高工人、农民代表比例,落实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试行乡镇党代会年会制,深化县(市、区)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完善党内选举制度,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完善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党代会代表列席同级党委有关会议等做法,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健全干部管理体制,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加强党政正职、关键岗位干部培养选拔,完善公务员制度。优化领导班子配备和干部队伍结构,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拓宽社会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推进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全面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人才。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改进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提高发展党员质量,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遵守党章,自觉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办事,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要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加强监督检查,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必须认真处理,切实做到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形成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同志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新的征程上,我们的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必须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顽强的努力,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团结奋斗。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全党同志要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促进团结,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大团结。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丽江市古城区劳马古文通铜矿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 (nxpowerlite)
-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业务手册
- 龙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生产建设项目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开展
- 7水利部水保司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
-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编制大纲
- 水土保持方案编写规范
- 风化改性微粉制备复合球团粘结剂项目水土保持方案
- 泗水中医医院综合楼生产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项目
- 石料厂水土保持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 龙桃源村(湘鄂界)至洗洛公路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国电肇庆大旺热电联产(×mw级)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南充市海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海洋·彼岸”水土保持方案
- 《洛玻t_d浮法在线low-e玻璃生产线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编制项目投标书.doc》
- 桥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 某某纸业有限公司年产万t可替代植物纤维的环保石头造纸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
- xx干流防洪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