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0 KB
- 6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虹梅南路顶进施工设计总结张海东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工程(越江段)下穿上粮七库专用线。工程地点位于虹梅南路(剑川路与老蒋家港桥之间)。既有虹梅南路为双向四车道。铁路上粮七库专用线为单线,直线。道路与铁路平交,斜交79.825°,设一个有人看守道口,道口宽B=32m(顺线路方向)。道口东侧为紫晶南苑、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公寓(东北侧有一条8.5m宽道路),西为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场和围墙。周围主要影响因素1、修建道路的影响1)对附近沿线的影响本次需要拆迁道路沿线一定范围内的管线,经与甲方沟通管线由规划院统一迁改,本册文件不包含道路范围内的拆迁费用。施工期间将设置施工便道保证现有虹梅南路的通行。由于管线规划位置部分在红线外施工过程中将超出红线范围,特别是施工便道将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的部分围墙。2)对铁路上粮七库专用线的影响虹梅南路平交穿越现有的上粮七库专用线。本工程虹梅南路-金海路通道在既有道口位置新建下穿铁路的越江通道,然后原样恢复既有平交道口,包括相应的铁路三电拆迁建。施工期间需对铁路临时封锁并长期慢行,以满足立交桥或道口施工要求。工程场地周边道路概况目前,虹梅南路机动车道为双向四车道,道路横断面布置为: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6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现状虹梅南路与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平交,相交点铁路里程为K1+387,道路里程为K11+337.29,道路中线与铁路法线夹角为10.175°。目前是有人看守道口,道口宽度沿铁路方向为32m。既有道口东北侧有一条8.5m宽道路。铁路概况
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为一系列专用线的干线,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上出岔引出木材公司专用线,粮油公司专用线,吴泾冷库专用线,烟糖公司专用线和农资公司专用线。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起点为吴泾支线K6+300终点为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K4+740。上粮七库铁路专用线现状为单线,根据现场调查(道口人员处核实),目前,通过道口的列车情况为:货车2对。虹梅南路顶进施工主基坑,新建污水管距离基坑边10.3m,靠近基坑边附近是管线涵基坑(长53.3m,宽6.8m,深4.0m);基坑西侧,靠近基坑边附近是管线涵基坑(长53.3m,宽6.8m,深4.0m),距离基坑边约为10.67m的地方,有乙烯管(乙烯管直径φ250mm,套管直径φ1200mm,埋深2.0m,压力16公斤)。综合考虑上粮七库专用线及乙烯管等各方面因素,基坑围护采用1.20m和1.5m钻孔灌注桩,桩长26.5~27.5m,桩端位于⑥层粉质黏土层。依据上述情况基坑布置平面如下图:基坑宽(最宽处)42.05m,长102.4m,基坑开挖最深为11.5m。由于坑西侧边缘至西侧乙稀管中心最近距离约为11.67m,设计中考虑减少对乙烯管的影响边以及上粮七库专用线下顶进施工范围拆除第二道支撑的影响,所以在基坑西侧及东侧顶进施工范围内采用150cm钻孔灌注桩围护和双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其余地段采用120cm
钻孔灌注桩围护和双头水泥搅拌桩止水帷幕。基坑内坑底采用双头水泥搅拌桩加固土体。基坑采用2道支撑,首道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第二道支撑采用钢管支撑,角度采用斜撑;支撑横向间采用格构柱进行竖向支撑,顶进施工需换格构柱支撑。为减少基坑开挖时的位移,对钢支撑施加预加轴力。由于乙烯管距离当前施工工作坑的距离比较小,考虑减少对乙烯管的影响等,本基坑设计东侧及西侧按一级基坑控制设计。南侧和北侧为虹梅南路,基坑设计按二级基坑控制设计。围护横断面图工程地质概述(1)工程地质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东南前缘,本次勘察范围属滨海平原地貌,拟建场地位于虹梅南路。拟建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在+4.10~+4.98m。各土层自上而下如:表层为①1层填土,土质较差。
第②层为褐黄色粉质粘土,中压缩性,该层工程性质较好,可作为天然地基持力层。第③层为灰黄色粉质粘土。第④层为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高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工程性质均很差。第⑤层分灰色淤泥质粘土。第⑥层为灰色粘土。第⑦层为暗绿色~草黄色粉质粘土。第⑧层为草黄色粘质粉土夹粉质粘土。(2)水位地质地下水类型和地下水位场地浅部地下水属潜水类型,潜水位动态变化主要受控于大气降水、地面蒸发及地表水的补给与调节的影响,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黄浦江和周边河道。潜水位埋深一般为地表下0.3~1.5m,年平均地下水位为地表下0.5~0.7m,设计高水位0.5m、低水位1.5m。局部分布的⑤1a、⑤3a为弱承压水含水层,第⑦层为第Ⅰ承压水含水层,⑤3a层、⑦层及下伏⑧2、⑨层含水层相连通,承压水位一般呈周期变化,据上海地区工程经验其水位埋深在3~11m。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据本次在黄浦江中取水样分析结果,按Ⅲ
类环境判定,黄浦江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当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时,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当混凝土长期浸水时,江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据调查工程沿线未发现明显污染源,根据所取水质分析报告,按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有关规定按Ⅲ类环境判定,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当混凝土处于干湿交替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弱腐蚀性,当混凝土长期浸水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性。上海地区地下水,埋深在4m范围内其水温随气温变化影响,4m以下水温较稳定,一般为16~18度。设计中主要有下列体会1、周围环境的控制,基坑设置先考虑周边构筑物的变形控制条件作为边界条件选择合理的围护形式。2、后背处角点的斜撑的合理布置。设计前必须先进行合理的支撑体系布置,特别是角点的斜撑对整个基坑的稳定和箱体顶进顺序及布置起到控制因素,我们必须先行考虑。3、如何保证基坑施工期间的支撑稳定基坑总宽度超过40m,分离式箱体顶进过程中必须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需要在基坑中部设置格构柱,格构柱占用了部分顶进箱体的位置,考虑施工过程中格构柱的跟换及支撑的平面稳定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处理方式是顶进部分箱体后跟换格构柱,使用千斤顶调整保证格构柱连接后,拆除部分格构柱再顶进剩余箱体。4、顶进过程中如何保证基坑的整体稳定防止顶进过程中铁路路基边坡局部坍塌对格构柱的影响是设计的控制节点。设置足够的防护保证格构柱稳定。建议考虑设闭合井设计。5、结构主体的衔接本工程匝道合流孔处结构最大跨度20.79米,金海路侧顺接顶进框架采用(9.3m+9.75m+13.5m)整体式框架,剑川路匝道出口与主通道合并处,采用(20.79m+13.5m)整体式框架。
接口处结构防水是本工程使用阶段的控制重点,设计期间必须对3孔变两孔处结构的施工阶段和工后变形进行分析,预留足够条件,保证结构防水设置的有效性。设计时间仓促考虑不是非常周全,仅在此处提出本人的拙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1024大理石、花岗石干挂施工设计加工
- 10kv观风海至秀水主线工程施工设计说明书
- 红丫口煤矿zk3-3钻探施工设计暨s75绳钻接手易损情况探讨勘察技术与工程毕业论文
- 弦支脊拱结构的静力性能分析和施工设计
- 前西区间降水工程施工设计
- 芦河煤业副斜井揭露3号煤层施工设计(最新)
- 江西房屋建筑和政基础设施工设计招标
- 任务书-长春市南关区实验中学综合楼结构施工设计
- 脚手架施工设计方案
- 安置房工程基坑支护结构及土方开挖工程施工设计
- 网架工程组织施工设计
- 小区室外管网消防施工设计
- 煤层气井下泵施工设计
- 江西房屋建筑和公路政基础设施工设计招标
- 某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设计毕业论文
- 深圳市政道路施工设计范本
-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设计
- 顶进式框架桥工程施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