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6页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

  • 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浅析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机制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是,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一直处于弱势。建立健全的农田水利建设体系和完善的管理措施,实现农村水利工程和谐建设、自主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是今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具体措施。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机制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1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1.1基本水利建设不被重视6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进入到了大工程,但对农民帮助最大的其实是“小农水”,这对农田很重要,大旱旱情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山区。但目前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独自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建设的设施需要集体行动,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做的起来的,也不是一家一户去使用的。所以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但自从分田到户以后,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就没有人管了,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就更是被荒废了。在此之前,国家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都是通过“两工”体系来提供,农民在农闲时可以投入到农田水利修建中,至少可以保证水渠维护,但取消“两工”后,没有了相应的替代机制,农村水利公共投入就缺失了一块。1.2农业灌溉体系不稳固一是机井报废较多,井灌面积难以稳定,由于现有机井进入报废和更新改造期,且缺乏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井灌面积日趋衰减,老化严重,发展不平衡,而且部分布局不合理,控制灌溉面积小。二是灌溉面积有待进一步扩大,灌溉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三是灌区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四是机电灌站亟待更新改造,很多机电灌站工程损坏,水源污染.大部分丧失灌溉功能。1.3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源污染严重由于气候变暖,天气异常,降雨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加之拦蓄工程数量少,导致地表水利用困难,地下水位下降,居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同时,由于部分企业的工业废水不达标排放.致使河流水源水质严重污染.严重影响农田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因此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6 1.4工程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我国实行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对加强水利工程管理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仍有部分工程没有实行产改.还有一部分小型水利工程产改不彻底.产权不明晰,利益不直接,处于没人管理状态。这一管理模式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很不适应.既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管理积极性.也不能长久发挥工程效益,重建轻管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急需探索适应新形势、符合实际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问题的对策2.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适当的放宽政策条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资金,可以以保证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既减轻了国家经济负担,又可以发展民营化水利解决水利投资严重不足的问题,并且能够落实责任主体,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和充分发挥工程效益。2.2解决农田水利建设主体问题6 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要结合其使用功能,明确建设与管护主体,督促建设及管护主体负责。农田水利工程按照其功能可以将其分为公益性工程、经营性工程与生产性工程。公益性工程由政府部门担任主体;其次是经营者是经营性建设工程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水利工程供水被定义为经营性欣慰;生产性工程建设主体则是农业生产者,建设主体应当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或其他经济组织。2.3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2.4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6 农村水利建设要改变过去只注重工程建设而忽视自身建设的做法,工程建设与基层水管单位自身能力建设要同时审批、同时建设、同时验收。要进一步调整农村水利资金支出结构,允许部分资金用于包括管理手段、信息网络、办公条件等在内的管理单位自身能力建设,以不断提高基层水管单位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2.5因地制宜抓好水利工程建设要结合实际,坚持水利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田林网高标准达标相结合,与乡村道路综合整治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相结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集中连片,综合治理。要按照工程标准化、灌溉节水化、排水畅通化、农田林网化、道路平坦化、耕地田园化“六化”标准来规划水利工程2.6开发人力资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人力资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有步骤有计划的选拔一批优秀人员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学习,学成之后再到基层开展工作。同时在平时应该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开展各类深造学习,以更好的适应岗位要求,做好水利工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具体的工作中则应该做好各项工作的具体分工,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了解自身的主要研究方向,从而打造一支优秀的农田水利的专业队伍。最后要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使得每一位技术人员都能够独自的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更好的促进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6 2.7不断创新、持续发展加快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支持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各地水利建设发展的目标,在投入加大的同时,把加强水利建设管理摆上同等重要的位置。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原则,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筹措管护经费,加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好、常受益。3结束语综上所述,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意义重大,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可以给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带来全新的发展之路,真正为农民做好事,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参考文献:[1]黄士锦,于宝良,黄伟,浅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13期[2]刘艳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几点建议,《.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5)[3]郭德宏,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价值工程》,2010年29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