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78 KB
  • 13页

城市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经济学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 1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丿11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我国城市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经济学分析——以成都市为例学生姓名院系名称经济学院专业名称经济学(金融与保险方向)班级学号指导教师马军讲师 我国城市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经济学分析以成都市为例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内容扌商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屮国经济进入了一个E速发展的阶段。在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人口基数的剧增,资源分布的不均及匮乏,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成都作为屮国西部屮心城市,是屮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的枢纽,对成都市垃圾治理及综合利用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以改善该市垃圾污染现状,提高该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等。本文在对产权的界定、价格机制的引入的基础上,分析了成都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背后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成都垃圾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对成都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关键词:城市垃圾处理产权界定价格机制EconomicanalysisonthetreatmentandcomprehensiveofurbangarbagepollutionAbstract:Sincethereformandopeningup,economyenteredarapiddevelopmentstageinChina.lntheprocessofmodernization5withthepopulationincreasing,theshortageofresourceandtheenvironmentproblemsincreasingsharply,itleadtoseriouschallenges.asthewestcentercityofChina,ChengDuisthetechnology、commerce、traffic、financialandcommunicationcenterandhubinsouthwest.Asresul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economicandthepopulationincreasing,theenvironmentproblemsbecomeprominent.inChengDu,theCitygarbagetreatment,thepricemechanismonthebasisoftheintroductionoftheadvaneedexperieneeofmunicipalwastemanagementinotherregionsforreference.Atthesametime,throughtheinvestigation,understandingtherecyclingofthechengducitylivinggarbage,theproblemsoffurtheranalysisofthecausesoftheformationofproblem.Finally,accordingtotheresearchconclusion,combiningtheexistingpoliciesandregulationsregardingthehandlingofwasteandthegovernment"starget,putforwardcountermeasuresand Suggestionstothefurtherdevelopmentofchengduwasteresourceutilization,torealizetothechengducitygarbagereduction,harmlessandrecyclingtreatment,promotethedevelopmentoflocaleconomy.Keywords:CitygarbagetreatmentThedefinitionofpropertyrightsThepricemechanism —、概述1二、成都市垃圾特点及产生的原因1(一)垃圾来源广,成分多态1(二)垃圾数量的增加2(三)垃圾的分散性3三、成都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垃圾混合收集,未分类回收3(二)垃圾处理方式单一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垃圾处理缺乏规划,设施不合理3(四)环保经费严重不足4(五)管理体制不当4四、提高成都垃圾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率的经济措施4(一)明确界定城市垃圾处置权和收益权5(二)专业规划,合理设施5(三)科学、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方式5(四)对城市垃圾收费及补贴6(五)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利益向导6五、小结与展望7参考文献8 我国城市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经济学分析以成都市为例—、概述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其数量的剧增,规模的变大,相应的功能也越來越复杂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犬力加快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但中国城市人口数量的持续上涨以及城市的超规模发展,由此带來的城市垃圾等问题愈发地多了。城市垃圾是指在日常衣食产品耗费过程中或者提供城市日常生活服务的活动屮城市居民所产牛的废物以及法律法规所规定视为城市牛活垃圾的废物。总体而言,真实、客观存在在这个世界并被人类所挖掘、利用的所冇物质都被视为资源。而经济学上所定义的资源则与地理资源有所不同,它是具有使用价值,可以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资源。究其本质,它其实就是一种生产要素,一种被投入并利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所以,城市垃圾也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资源,以通过-定的方式方法来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回收。但如果不对城市垃圾进行治理和综合利用的话,它则会对整个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经济等方面带來不容小觑的危害。按照垃圾来源,城市垃圾可被分为以下几类:可回收垃圾: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环的垃圾;厨余垃圾:于日常饮食生活中,居民所产生的垃圾被称为厨余垃圾;有害垃圾:人身体内所存在的有害重金属等物质抑或对生存环境带来严重负效应的废弃物均被视为冇害垃圾「其他垃圾:除了前面所说的三种垃圾以外的一系列的废弃物均可视为其他垃圾。如:卫生间废纸、建筑废渣、玻璃碎渣等等。二、成都市垃圾特点及产生的原因(一)垃圾來源广,成分多态城镇居民垃圾、重工业垃圾、建筑业垃圾、交通业垃圾等等其他垃圾均被视为城市垃圾,它由很多地方汇集而成。据材料显示,其屮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占总垃圾数量的比重最大,高达55%以上。其次则是工业垃圾和建筑业垃圾。以成都市为例,2010年工业垃圾、建筑行业垃圾、城镇居民日常生活垃圾在总垃圾量屮的占比分别为13%、14%、56%o曲图1可以看出,生活垃圾数量最多,达到总垃圾数量的50%以上。垃圾成分并非一成不变,其程度的复朵性由多种因素影响。比如,当地的地貌、气候、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家庭燃料种类的选择以及当地城市居民的消费偏好等等。统计资料显示:现如今,因饮食生活产生的厨余有机废弃物占成都市主城区生活垃圾数量的55.7%,无机物以及废旧金属、电池、犁料等口J回收物分别占比15.3%.29%。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建立生态文明城市,成都市近几年将提倡并大力推进城市居民使用清洁能源的事务作为其工作重心。在2005年时成都市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7.9%,基本实现了主城区全覆盖。当然,牛活垃圾成分也会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燃料结构以及气候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经相关业内人士预测,成都市主城区生活垃圾的物理性 状以及成分会在未來5年内发生较大变化。其主要特征为:有机物含量增加,灰土含量降低,可燃物增多,其利用价值变大,成分差异也会随Z逐渐减小。■工业垃汲■建筑垃及■居民生活垃圾■其他垃及图1各类垃圾成分占比(二)垃圾数量的增加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规模的加大,经济的腾飞,城市居民H常生活水准的提升和人口密度越来越稠集,种种因素导致了垃圾的大幅增加。由图二可知,近五年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由2008年的每天3000吨增加至2012年的5000吨,年増长率在6%至15%范围内,每人每天产生垃圾数量由0.8血增至1.3kgo这些数据可以做一个曲线图据成都市2013年市容环境管理局统计,该市每天生活垃圾产生量约5480t,包含主城区3250t/d,县级市区1400t/d,除市、县地区外所有建制镇990to但近两年由于城市经济的迅速腾飞和对城乡一体化工作推进,仍I口保持年增长率9%的平均增长幅度,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3〜1.5kg/人次,总体而言,高于全国各市平均垃圾产生量。对于口益增加的人口密度和城市化规模的递增,成都市生活垃圾数量也呈持续增长趋势。一方面,垃圾数量的剧增直接导致了其治理成本的增加,受到直接影响的是环卫工作人员。其平均工作时限和力度的加大,但其实际薪酬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加上食宿水平的低下、补贴少,导致环卫业招聘新人难,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无人接班。另一方面,因垃圾回收种类较少且市价低廉,所以,就目前而言,垃圾回收还未划归为政府行为,只是居民的□发行为,无组织性较强,还没有得到政府的组织、引导和支持,这严重地影响居民对垃圾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一—3200『一r//勺030#OUUJ//50004000300020C82009231020112D12图2垃圾总量增长情况(三)城市垃圾的分散性城市垃圾分散性指垃圾被人们随意丢弃,致使其四处飘散,例如,小贩们在街道边擅自摆摊,居民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企业向河流,湖泊等水域内非法排污等不良行为都造成了垃圾的进一步的分散,在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也不利于垃圾的集中收集。垃圾的分散性增加了对城市垃圾统一回收以进行处理及综合利用的经济成本。又因该市地域和集散程度的不同,加大了对城市垃圾的回收及有效利用的难度。三、成都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垃圾混合收集,未分类回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垃圾混合收集和处置的做法不利于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在整个垃圾冋收利用过程当中,从源头上对垃圾实施分类冋收对该工作的进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地政府并未订立i个统一的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加上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对具体分类知识的不了解及环保意识的淡薄,使得很多城市并未将该分类工作真止的做好,做完善。例如,成都市主城区现在H均垃圾产生量达6000t,其屮只冇3%的城市垃圾是通过拾荒人和环卫工亲手捡拾外,大多都是以混合收集的方法将垃圾输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集中填埋。该混合收集方法的弊端在于无法对垃圾当屮的有害物质进行集屮的专业化处理。女口,废旧电池、废塑料等。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形成垃圾间的互相污染,无形之间提高了对建筑废料、玻璃以及废纸等可回收资源的回收成本,减少了可用作堆肥的冇机物的资源化价值。(二)垃圾处理方式单一现代城市垃圾治理及利用的最基木口的是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焚烧法、堆肥法、T生填埋法,该三种方法是国内外对垃圾进行处理的主要方法。但成都市95%以上的垃圾都采用卫生填埋法,相比Z下处理比较方式单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垃圾产生数量越来越多,所以只靠采用卫牛填埋的方法来对所有城市垃圾进行处理的方案是行不通的。该种方法对垃圾屮有用物质的分类冋收、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均较低,同吋这也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经调查,2010年成都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95.53%,县级市、县级地区平均处理率分别为32.05%、6.10%。因此,到目前为止,该市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仅仅处于本工作的初级阶段,市区及各县需要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下来规划建设卫牛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等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 (三)垃圾处理缺乏规划,设施不合理现如今,成都市并没有出台有关城市垃圾处理的专业规划,在设施建设上面产生了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一是城市生活垃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小,但耗资较大,对治理垃圾污染的贡献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均较小,从而引起了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浪费。二是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与该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不同步,跟不上高速的经济发展程度,产生了严重的滞后现象。三是某些建设项目不符合实际需求,设计工艺不合理,得不到止常的运行,为当地财政带來了负担月•造成了严重浪费。例如,按照国家建筑部颁布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相关规定,市区应建立供居民直接倾倒垃圾的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虽具体规定如此,但在实际的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上并非这样。在成都市北站西横 街小区,多名居民反应将垃圾转运站建在了小区里,漫天恶臭,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我们身边天天都在上演着因相关环保部门未按照专业工作区域、垃圾流向以及口然气候变异情况之下来科学规划设置的垃圾中转站、垃圾堆运转运场等卫生设施从而造成了环境污染及资源的浪费的情况。(四)环保经费严重不足在我国,政府部门耍负担的环保经费,包含对城市垃圾处理设备的投资、建设、运行等。“十一五”期间,在整个城市维护费屮,各城市财政用于本市的环卫费用比例仅占4.07%。可见由于政府对环保经费投入过少,不能保证本市环卫建设的需要以及日常维护,致使环卫行业资金短缺,不能进行正常运作。据成都市环保局计算,我市从居民户收取的垃圾处置费为每吨65元,但从垃圾的收集、清运到处置的平均最低成本为每吨130元,则仅能用作对垃圾的收集和清运支出。目前的经费来源远远不能满足对城市垃圾处理需要。而在此情况下政府为了进一步节省城市垃圾处理的经费开支,成都市部分郊区及县镇,一般采取较为原始落后的简易填埋方式来对垃圾进行处理。女山露天堆放、直接填坑的方法等。在该过程当中,未对垃圾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渗透液实施科学处置,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五)管理体制不当管理机制的不当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1、主体单一,未建立完善经济政策体系在管理整个城市垃圾的过程中政府为唯一责任人。在中国多年来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卜,大部分城市环卫部门既是服务部门,负责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等作业,又是垃圾处理的行政管理部门,政事(企)合一、管干不分,管理效率的低下,市场竞争力的缺乏,致使垃圾的处理收费制度难落实,对其无害化处理的监管体系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垄断运营现象。因而,抑制了生活垃圾处理水准的提高以及产业化发展的稳健步伐。政府负责垃圾的收集、清运到处置全过程,只是将城市垃圾治理工作作为社会福利事业來进行管理。这样,由政府一手包办的管理制度不利于捉升城市居民对垃圾回收的参与积极性。在尚未形成规范市场环境,未建立完善经济政策体制的情况下,一味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由此导致了成都市部分县虽已建成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但不能投入正常使用甚至出现建成之时即关闭的现象。2、管理层次过多且分散,问责难按照地方机构职能划分,城市垃圾管理层次过多月•较为分散。成都市环境卫生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帀、区、街道三级管理制度。在问题发生后,市、区、街道之间会出现相互逃避责任,不调动财力、人力资源来找到问题症结,快速解决问题,因此,对促进城市垃圾污染的治理不利。3、环卫管理改革慢,不适应经济发展近几年,成都市通过改革环境卫生体制,大力推行垃圾处理产业化经营举措,使得该市在垃圾收集、运载及冋收环节从行政管理逐渐向市场化运营方向转变。但该市现今沿用的环卫体制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而言仍I口落后,还是不能满足垃圾无害化处理产业的发展诉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迫切需求。U!、提高成都垃圾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率的经济措施运用经济手段来治理垃圾污染是中国环境经济政策中极为关键的一个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培育、建立和完善,在对城市垃圾的治理过程屮,如何充分 利用经济手段,调整或影响垃圾的生成、收集、处理等全过程,使Z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城市垃圾污染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冇以下儿点可选措施:(-)城市垃圾收益权和处置权明晰界定针对上文列举的城市垃圾在管理体制上的问题,通过这个方法可以得到冇效地解决。垃圾作为一种可被回收利用的资源,以产权中的收益权和处置权为该文的研究对彖来进一步阐述。垃圾资源的类公共物品的属性体现在政府部门作为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等工作的主要负责人。若站在经济学角度来看,在此期间并未将资源效率充分的发挥,所以这并非最优抉择。由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表明,若市政机构将其对城市垃圾的处置权卜•放,交由专业环保经营公司负责则可节约50%的经费支出。由此可见,专门的经营机构在拥冇对垃圾处置权后,政府机构再次赋予其收益权,则可在大幅降低垃圾污染治理成本的同时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期间,政府部门可对其收取一定的税费。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明确界定了对垃圾的收益权和处置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实现了政府部门、城市居民专业机构的多赢局面。为了实现职责与权力的分离,避免垄断经营,实行由环卫部门运作、政府环保部门监管,专业公司提供服务的三位一体运营管理新举措,从而改变管理体制上的僵局,建立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应的城市垃圾管理体系。即由事业单-位管理体制过渡到企业管理体制,不再由政府来负责该市垃圾清运处理的工作。政府部门引入城市垃圾经营许可制度,以政府招标方式吸引各类公司积极参与到城市垃圾的治理中來,形成公止透明的市场竞争机制。最终,以最貝经营实力的单位负责该市垃圾的收集、清扫、输运和处置等工作。除此Z外,想要彻底根治环卫部门一条龙的管理形式,真正做到监管分离,则要加强环卫部门对城市垃圾清扫处理单-位的管理力度。环保部门实施对城市垃圾管理整个过程的环境保护监督执法工作,冇效地避免了由政府部门全权负责而其直接负责人或其他相关部门免责的不合理现象,让政府彻底从城市垃圾经营工作中分离出来,只是作为第三方站在执法的高度来对整个垃圾处理和回收利用过程实施监管,明晰责任主体,保证政府部门执法的权威性与严肃性,让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在城市垃圾的治理问题发挥它的正面效应。(二)专业规划,合理设施各个城市应该根据居住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数量及公共场合的需要,有计划的分期实施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及袋装化分类处理,按照规定建设封闭式垃圾、城市垃圾倾倒点以及排污点等等。鼓励以资源化的利用技术来处理城市牛活垃圾,对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载、处置等过程进行细化分类。以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利用、清洁焚烧、渗滤液处理、控制气味、治理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小型化生活垃圾处理装置等关键技术作为重点推动对象,进行大力推广和研究。政府应高度重视城市垃圾的治理技术,将其划入国家相关环境科学技术支撑计划当屮,统一对城市垃圾污染的治理标准并进一步加强对其关键性、基础性技术支持的科学研究。开展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产业化示范工程和资源化利用产业基地建设,在促进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同吋也带动了市场需求。围绕城市垃圾污染处理设施的基木建设及提升运营管理水平的需要,注重对专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加强岗前和岗中职业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和文化素质。(三)科学、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方式 在选择垃圾处理方式上,应结合木城市生活垃圾成分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规模来,从而有效避免对资源化利用和高新技术的盲目追求。因此,各个城市应结合本地地理特点、垃圾特性,燃料结构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综合来选择城市垃圾的处理方式。下图为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优劣比较,以更加直观,明朗的形式來明确该城市在垃圾处理方式上的选择。表1垃圾处理方式比较项目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垃圾堆肥垃圾生物制气全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垃圾减量化处理★★★★★★★垃圾资源化处理★★★★★★★★★★减少垃圾运输距离★★★★★★★★注:★越多则说明该垃圾处理方式对不同特性的垃圾的适应性和解决效果越好。(四)对城市垃圾收费及补贴对城市垃圾污染收费、补贴以及防治等工作进行积极推动,注入充足资金以加强对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建设,相关经费支出原则上由国家税收、地方财政和利得者共同协商承担。但R前垃圾污染处理的建设资金主耍由当地城市维护建设税捉供,但有限的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各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建设费用支岀,因此向城市垃圾处理方面所能提供的款项不足。那么,该问题如何去解决呢?为解决垃圾的清运处置费问题,则可通过资源化产品的出售、已封闭城市垃圾处理场地的地产开发、城市垃圾收费以及财政补贴等途径予以补偿,使城市垃圾的管理工作步入市场化,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以促进垃圾产业化的高速平稳发展。1、外部性效应的引入。外部性存在的结果使得生产城市垃圾的的组织或个体需要向负责清扫、运载及处理城市垃圾的组织交纳一定的劳务费用,而政府则要向负责处理城市垃圾的获益组织或个体收取一定的城市垃圾处理获益费。这样相关组织或个体就会在控制治污成本的基础之上尽量减少本市的垃圾产生量,因而在较大程度上有效地减少垃圾污染的排放量,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2、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定期对各个城市的垃圾处理权限给予不同程度的绩效评估。政府对于城市垃圾处理以及冋收利用有较大成绩的组织给与适当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此激励这些组织持续开展活动等。3、垃圾排污费。深入落实“排污付费”原则,将垃圾污染排放量降到排放标准z卜•的同时向企事业单位及居民收取垃圾污染治理费,以减小政府在财政上的压力,弥补垃圾清运、处置费用额度的不足。此外,统一制定垃圾污染排放标准,限量排放生活垃圾,对于超量部分实行阶梯式加价计费的制度,以经济手段来激励对垃圾的处理和综合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垃圾污染排放量,促进经济的循环口J持续发展。在监测计量许可的条件下,可考虑逐步根据垃圾污染排放程度来施行更加人性化的弟别收费政策,在保护环境、增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建立了居民对城市垃圾管理的监督机制。(五)完善价格机制,建立利益向导在城市发展过程屮,垃圾处理问题成为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因此对垃圾分类回收新型模式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是很冇必要的。从源头上,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是行Z有效。因此,为了激发居民对垃圾分类回收的参与力度,成都市锦江区以试点的形式向居民推行了一种新型垃圾回收模式,市民自行在家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贴上专属于自家的二维码标签,即可获得相应积分,用以兑换家庭所需牛活用品。若居民将混合型垃圾分的越细,则可获得更高的积分奖励。在这 Z后,经由专业工作人员的二次分拣,垃圾总共可被划分为8个大类和48个小类,并将其出售给回收企业。该垃圾分类回收新型模式,已在该地试点两年多,效果显著,吸引了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在大幅提高垃圾冋收利用率的同时也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垃圾冋收的过程当屮引入了政府补贴、金业经济运营的运作新模式,并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影响。成都锦江区依靠本地居民,从源头上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工作,并利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的方法來提高市民的参与积极性,并在投放、运输、分拣、回收整个链条屮都全程把控,真正的实现无缝对接。成都市首创先河的引入了城市垃圾回收即可积分兑换的新型模式。将经济学知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它所运用的经济学原理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來组织经济活动。以利益为向导,在博弈当中每个人都出于利已目的来进行抉择,但若市场已具备可自由交易性,则价格这只无形的手将会指引人们的决策,直至所有人都争取到福利最大结果,达到一种相对均衡状态。所以,只有市场态与公共态的物詁都进入了适合各自的市场,它才能够被有序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形成了供给与需求的可持续性发展。目前,市场化程度低是我国环境资源利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其优化配置的过程屮缺乏冇效激励,使英难以形成自我约束机制,无疑助长了环境资源无限制消费的欲望,成为环境资源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可根据环境资源的不同消费特特点以及自身属性,在借鉴其他市场态物品与公共态物品的市场运作方式,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建立起适宜的市场机制,培育环境资源市场,调整环境市场化切入与运行进程,使Z逐步融入主流经济以实现其可持续运营。下图为实现环境资源可持续运营的基本思路:人为增加环境资源排他性,将其最大限度的引入了山场态物品区域中;而对于排他性很难增加的环境资源,则将其引入到公共物品区域内。表2环境资源可持续运营基本思路共有•态环境资源人为增加排他性市场态物品区域难增加排他性>公共态物品区域五、小结与展望本文主要以成都市为例,对该城市垃圾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并融合了产权界定、完善价格机制等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更加深入的來探讨和研究。将城市垃圾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来进一步揭露当前垃圾污染治理及综合利用问题。在暴露问题后做岀相应改革举措。在此期间,对生活垃圾处理应服从城市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环境、社会经济相协调,在满足环境效益、生态效益优先的前提下,实现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人——垃圾——资源环境三方均衡发展,实现多方共赢局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加速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拓市场,加强设施配套,整合设施资源,规范垃圾分类回收流程以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与此同吋,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冋收知识教育,从而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回收利用的过程当中來。节省了大量的物力、人力及财力的投入, 缩短垃圾处理周期,减少治理成本,捉高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增加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左玉虎:《环境经济学》,高等教育岀版社,2008年,第27页;2.王大林:《不完全竞争与外部性》,言实出版社,2010年第3期,第150页;3.马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9期,60-66;4•王婷婷:《应用经济手段解决城市垃圾问题》,《中国城市金融》,2004年第7期,23-35;5.郑康:《中国城市处理现状及相关对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82-90;6.杨婷:《成都市城市污染治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成都环境科学,2010年第5期,218-225;7•张西翔,李东:《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方法对成都市的借鉴》,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8期,155-175;8.姜波:《国际金融》新编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5-20;9.鲍博尔、寒尼卡:《环境经济理论与政策设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258-265;10.杨云舒:《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5期,153-170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