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模式研究 摘要:结合水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和近几年河道治理经验,对生态景观河道的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根据河道现状,归纳总结了计大类、几小类生态河道治理模式,以期对各地生态景观河道的治理有所借鉴。关键词:生态河道、生态景观、分析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传统的河道治理只注重“泄洪、排涝、航运、灌溉”等常规水利功能,河道治理过多地采用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使自然水体形态渠道化、水池化,另外,由于经济的粗放发展,污水废液大量排入河道水体,造成水质恶化,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水生生物锐减,河道生态系统退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河流“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等功能的重要性,更加向往“生态自然、人水亲和、景观优美”的河道环境。生态景观河道的建设成为当前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7
生态景观河道是融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生物科学、园林园艺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交叉学科类工程。如何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生态景观河道的治理,使河道治理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是现代河道治理函需解决的问题。生态景观河道治理中,河道断而形式、护坡方式、植被配置格局、景观设施格局等都可以用河道治理横断设计的形式表现,河道横断设计是生态景观河道治理的重要表现手段。我们针对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工程中河道现状横断特性进行分类,并对相应治理模式进行典型分析。一、河道的基本功能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河道的需求趋于多样化,因此河道治理的目的不再简单拘泥于运行的基本需要。摒弃经济快速增长过程所形成的仅重视工程效率和效益治水的理念,注重河流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强调景观建设与生态建设的结合,成为发展与水利建设共同关注的热点。河流的自然状态同其他天然状态下的河流无异,水体、河床、河滩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河流受到用地、防洪、供排水等因素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河道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1、防洪排水功能7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河道不仅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2、景观文化功能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3、生态环境功能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4、利用功能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雨洪资源化。二、河道分类根据治理河道的实际情况,按河道断而岸坡形式可分为以下两类:7
1、直立档墙岸坡河道河道护坡基本为浆砌石挡墙,此类坡岸有结构稳定、节省占地的优点,但浆砌石护坡阻断了河流水体与两岸土壤的连通,两岸土壤和河流水体的物质交换减少,河岸带水生和陆生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空间,河岸生态破坏严重,且影响河道景观、妨碍人水亲和。2、自然岸坡河道自然岸坡河道具有生态好、景观自然的优点,但也存在个别区段岸坡不稳、植被单一、人水亲和性差等缺点。三、治理模式分析根据河流的2种岸坡分类情况,因地制宜,提出4大类治理模式,分别为直墙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直墙岸坡河道乡村段治理模式、自然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和自然岸坡河道乡村段治理模式。其中,根据两岸改造空间的多少,将直墙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分为两岸空间充足、空间紧张、无拓展空间3小类治理模式,自然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分为两岸空间极充足和空间较充足2小类治理模式,总共形成4大类、7小类河道治理模式。1、直墙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1)两岸空间充足情况。将直墙拆除至正常水位以上0.5m7
,缩短人与水的距离,利于人水亲和。河底两侧设置1.52.0m泥沙台地,种植水葱、芦苇、睡莲等水生植物,作为生态河床带,净化水质,给水生动物提供生存空间,修复水体生态。保留的直墙岸坡以上可设置步行游路,供市民散步休闲,游路以上岸坡为生态护坡绿化带,河岸绿化带以外为行车景观路。见图1:2)两岸空间紧张情况。如河道两岸空间较少,可采取二阶台地河岸形式。同样将直墙拆除至正常水位以上0.5m,拆除的直墙外移1.015m,设置亲水台地或游路,缩短人与水的距离,利于人水亲和。河道内两侧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给水体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修复水体生态。3)两岸无拓展空间情况。如现状两岸己无改造空间,则保持直墙不动,在岸墙外种植藤蔓植物,下垂至水而,使得河岸绿意盎然改善河道景观。河道内两侧种植水生植物,或设置生态浮床,净化水质,给水体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修复水体生态。2、直墙岸坡河道乡村段治理模式考虑经济因素,保持现有直墙不变,对直墙破损段替换为生态性较好的石笼护岸,其他岸坡良好段维持不变,后期随着修补工程逐渐替换为石笼挡墙护岸。3、自然岸坡河道城镇段治理模式7
1)两岸空间特别充分,滩地较宽,有营造湿地景观的情况。城镇段在满足防洪除涝的前提下,对生态、景观、休闲的功能要求较高。自然坡岸河道相对挡墙河道生态治理的空间更多,整治条件较好,可尽量营造生态自然的美丽景观,满足城区市民休闲休憩的需要。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可采用多变的河槽形式,营造自然多变的生态景观效果,一般概括为“生态河道+生态湿地”综合治理模式。见图2:2)两岸空间相对充足情况。如果没有营造湿地的空间条件.但两岸空间相对充足,河道治理可采用“生态驳岸+亲水平台+滩地游廊+行车景观路”的模式治理。4、自然岸坡河道乡村段治理模式自然岸坡河道乡村段,经过多年运行,己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护岸形式,除了不满足过水能力或岸坡稳定的个别区段进行清淤疏浚、生态坡岸设计、堤防修筑外,河道易保持原有自然坡岸形式,维持原有的自然坡岸河道。自然岸坡河道乡村段模式。见图3:4大类7小类治理模式在现代生态河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其他地区河道治理可根据河道现状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满足现代河道治理的需要。7
总之,生态景观河道治理时,通过把握保持自然河相、营造健康生境、力求美观和谐、承载文化内涵的4大治理要点,结合河道生态系统现状,合理采取4大类工程措施,根据河道横断岸坡特征,综合考虑水利、生态、景观、文化等多重功能,合理制定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可成功打造生态自然、美观和谐、体现生态文明的河道生态景观。未来生态景观河道治理应注重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影响因子和相应机理、生态美学、文化内涵挖掘和体现等方而的综合研究。参考文献:[1]薛彦东.杨培岭.土成志.现代生态河道整治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2]董析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12.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 河道治理工程论文生态环境论文
- 河道治理及景观施工方案
- 浅谈河道治理中问题和控制措施
- 研究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应用
- 探析中小河流河道治理工程存在问题和措施
- 园子沟煤矿工业场地防洪设计和河道治理
- 刍议城市河道治理设计措施
- 河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 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工作报告》
- 深圳河一、二期河道治理后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 生态袋护岸技术在邵武市同青溪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 河道治理施工方案2
- 刘公河(齐鲁制药产业园段)河道治理工程-景观绿化工程施工
- 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探讨
- 曲靖市富源县大河镇白马小河瓦窑山小桥至三亩冲小桥段河道治理项目规划报告
- 江津区塘河河道治理施工方案
- 临汾市涝洰河高河段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