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5.50 KB
  • 104页

河道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本科论文.doc

  • 104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初步设计报告设计证书编号:A244022060勘测证书编号:193038-kb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二〇一二年五月103 初步设计报告103 初步设计报告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审查:黄顺平校核:官丰峰设计:卢家艺103 初步设计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11.1绪言11.2水文31.3工程地质61.4工程任务和规模9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21.6施工组织设计151.7工程永久占地151.8环境保护设计161.9节能降耗分析181.10工程管理设计181.11设计概算191.12经济评价202水文212.1气象特征212.2水文基本资料222.3水文特征222.4洪水243工程地质303.1前言30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30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31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363.5场地稳定性评价37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38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39103 初步设计报告4工程任务和规模404.1项目建设的依据40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34.3项目建设的任务474.4工程规模48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45.1设计依据54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54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555.4堤防工程设计585.5堤防附属建筑物656施工组织设计676.1施工条件676.2施工导流与排水696.3主体工程施工696.4施工总布置716.5施工总进度746.6工程招标747工程永久占地77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777.2投资概算778环境保护设计808.1环境影响80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828.3综合评价829节能降耗分析839.1概述83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83103 初步设计报告9.3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849.4主要节能降耗措施869.5节能降耗效益分析889.6结论意见和建议8810工程管理设计8910.1工程管理性质8910.2明确管理范围和任务8910.3工程年运行费用9011设计概算9111.1编制说明9111.2主要工程量9111.3主要材料用量9211.4投资概算结果9212经济评价9412.1概述9412.2国民经济评价9514.3综合评价96103 初步设计报告103 初步设计报告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区概况xxx位于xxx省中部,南与xxx的xxx、xxx接壤,北与清远市、韶关市相望,东临惠州,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xxx地理位置处于珠江三角洲到粤北山区过渡地带上,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享誉海内外的“温泉之都”、“荔枝之乡”,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都市桃园”等美誉。1.1.2工程概况xxx位于xxx城郊街境内,属xxx二级支流,xxx的一级支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xxx发源于xxx城郊街横江农场,呈北高南低,xxx流经雅瑶塘、松仔埔、荷村、新开村等,最后在帮塘村汇入xxx。xxx全长5.08km,全流域面积为4.32km2,河床坡降为0.2%。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本次xxx治理河段现状河道主槽宽10m~18m,平均为14m,深4m左右。本次xxx治理河段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堤身单薄,部分堤身已被村民占用种植果树,安全隐患大。103 初步设计报告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xxx下游段(0+000~3+500)必须尽快结合沙圳排洪渠整治规划进行相应的防洪整治改造,确保帮搪河沿岸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xxx0+840~3+500堤段已按规划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初设评审及财政评审,然而xxx0+000~0+840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防洪问题也将日益突出。为此,当地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对xxxxxx下游出水口段堤防结合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的要求。本工程于2010年8月进行前期勘察工作,2011年3月由我室完成了该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2012年1月通过评审并批复。现我室受xxx水务局委托,对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并提交初步设计报告。本工程设计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珠江基面高程。1.1.3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结论xxx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穗发改[2012]5号《关于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复函》中,提出复函如下:一、为提高xxx防洪能力,同意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立项建设。103 初步设计报告二、项目建设单位:xxx水务局。三、项目建设地点:xxxxxx。四、建设期限:2012~2013年。五、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该项目主要对xxx沤入xxx河口的右岸长841m,右岸长800m的堤围进行安全达标整治。堤顶设计高程31.37~33.40m(珠基),宽4m,堤顶路面铺筑掺6%水泥石屑,厚0.2m;堤防迎水坡和背水坡坡脚设置直立浆砌石挡土墙护岸,墙顶宽0.5m,墙高1.5~3m;设2座穿堤涵管,涵管出水口设1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六、项目建设标准:设计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标准,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七、项目总投资与资金来源:该项目总投资估算997.14万元,资金来源为市本级水利建设资金和xxx政府配套资金。接文后,请按照《xxx政府投资管理条例》第六条和《xxx本级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将初步设计概算控制在投资估算额内,做好项目投资控制,严格招投标管理,尽快组织项目实施。1.2水文1.2.1水文气象xxx为xxx二级支流,为xxx一级支流,属xxx流域气象特征。xxx位于xxx省中部,地处东亚大陆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湿度大,夏季长且高温湿润,冬季干燥,时有霜冻。(1)气温、湿度103 初步设计报告根据xxx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xxx年平均气温19.5~21.64℃,南北气温相差1.8℃;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2.6℃,平均气温为12.2℃;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39℃;平均28.7℃。xxx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在62%~93%之间。(2)风向、风速冬夏季风交替是xxx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冬季的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有冷空气南下,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夏季因热带海洋气团北伸,温暖潮湿,多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6m/s左右,夏季台风出现时风力达9~12级,最大风速25~30m/s。(3)日照、蒸发量xxx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cm2,年平均日照中南部为1809.3小时,北部为1697.6小时。xxx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29mm。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差异显著,最大蒸发一般发生在7月,最小蒸发一般发生在2月。1.2.2洪水(1)暴雨洪水特性本工程区洪水以xxx流域为主,暴雨频繁,洪水多发,一年之中按暴雨洪水发生情况可将四至六月划分为前汛期,七至九月后为汛期。一般在每年三月中、下旬就开始有中、小洪水发生,较大或大洪水多发生在五、六月。据牛心岭站1959年至1988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在1000m3/s以上共有十一次,其中九次发生在五、六月,只有一次发生在四月下旬,一次发生在七月中旬,该站实测得最大流量为1870m3/s(1957年5月28日),查测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3311103 初步设计报告m3/s(1852年6月13日),都发生在前汛期。2005年6月由于西、北江同时发洪,又恰逢天文大潮,使得下游潮区各站出现了非常恶劣的情况。xxx太平场站从6月21日11时的11.63米起涨,由于上游暴雨,再加上xxx水库放水影响,23日22时出现15.63m的洪峰水位,涨幅4.02m,为超5年一遇。(2)设计洪水经各种洪水计算方法比较,天然河道设计洪水用经验公式法与推理公式法差别不大,设计洪峰流量相差一般在10%以内。经验公式法只反映了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暴雨特征,常用于集雨面积较小的河流,应用在较大流域面积的成果供分析参考。综合单位线法应用于较小流域面积,成果多数偏大,比前两种方法大10~60%左右。综合单位线法与推理公式法二者均适用于本工程xxx洪水计算,但推理公式法的成果较为稳定,更附合实际。故本工程xxx洪水成果采用推理公式法的计算成果,见表1-1。表1-1xxx计算洪水成果表(推理公式法)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xxxxxx与xxx汇合口4.3222.117.1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103 初步设计报告/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沙圳排洪渠下游泄洪通道出口为右干渠支渠,并设有节制闸,右干渠支渠设计流量只有2m3/s,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分流了沙圳排洪渠大部分的洪水流量。本工程xxx设计洪水流量考虑将xxx流域区间洪峰流量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排洪流量叠加,得本工程xxx设计洪成果,见表1-2。表1-2xxx设计洪水成果表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xxxxxx与xxx汇合口4.3240.235.21.3工程地质1.3.1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钻探勘察,勘察范围为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两岸全长1641m。场地高程变化差异相对较小,ZK1~ZK3号孔沿河堤岸陡立崎岖,杂草荆棘丛生;ZK4~ZK6号孔河堤堤岸旁果树密集。(二)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场地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属丘陵亚热带地区,两岸地形基本为崎岖不平。根据甲方提供场地地形图分析,场地ZK1、ZK4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31.50m、31.05m;ZK3、ZK6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28.30m、32.60m;ZK1~ZK4号孔之间的河床面标高为26.58m,ZK3~ZK6号孔的河床面标高为26.70m;该场地水流迳流快。103 初步设计报告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地貌属甲古生代混合岩及南北向隆起地带燕山期岩浆岩之中。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丘陵区及山麓斜坡堆积区。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工程区域处在纬向构造佛岗岩体南沿,北东向为广从断裂带北西部,上述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岩体稳定性。1.3.2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根据钻孔揭露,区内土性为新近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粘土层及第四系残积层,渗透性较差,属弱~微水层;第四系粗砂、细砂、中砂层为中~强水层。并与xxx场地地下水有紧密水力联系。区内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河渠流通水侧向渗透补给,随着大气降水增加,区内地下水水位也随之变化。勘察期间(2011年1月12日~2011年1月21日止)观察其静止水位深度为3.1~5.0m,平均4.1m。根据上述指标,分析判定本场浅部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3.3场地稳定性评价(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划分标准,本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特征周期采用0.35s,宜按6度设防。场区土类型以中软土为主,场地类别为Ⅱ类。(二)本场区地势不平坦,地貌较单一。经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处于较稳定地段。(三)本场区内经取地下水分析检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103 初步设计报告(四)场区内ZK2号孔(或附近及其下游部分地段如R0+200~R0+250处)为填石,石径大小不一,应引起后期施工单位的重视。(五)根据钻孔揭露,第四系冲积层②-1~②-5分布较为不均匀,出现有层次缺失或错位现象,也揭示各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在期间冲积沉淀过程中变化较大。(六)场区两岸布设钻孔孔位是位于河堤边缘地段,河渠的边坡均为陡立崎岖,河渠坡壁为粉质粘土或粘土,易产生地质灾害作用,为抗震不利地段。1.3.4地基岩土工程评价(一)人工填土层(①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厚度薄,承载力低,工程性能差,不宜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二)粉质粘土层(②-1层),分布较广泛,层位相对稳定,湿,可塑。具有一定的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特性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三)粘土层(②-2层),各孔均有揭露,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湿,可塑。该层具有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四)粗砂层(②-3层),分布不均匀,在ZK2、ZK5号孔见揭露,具有一定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五)细砂层(②-4层),主要分布于河渠堤的西侧,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六)中砂层(②-5层),广泛分布,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七)粘性土层(③103 初步设计报告层),仅在ZK1号孔揭露,厚度大,承载力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八)考虑地基土的成因、均匀性、地下水等因素,由室内土工测试、现场标贯试验结果,按现行有关规范,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ƒak)。1.3.5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根据委托单位提供xxx堤的设计勘察要求及场地地形图,主要目的拟对两岸进行改造整治,并做好安全达标工程。通过钻探的揭露岩层分布特征,以及两岸现场观察,建议采用砌筑或混凝土浇注成墙方式进行施工。(一)若采用天然浅基础时,当地基基础开挖好后,需进行地基基础验槽,查验是否达到地基基础位置。(二)当浅基础地基验槽完毕后,应及时施工浇注混凝土或砌筑基础,防止水浸地基基础,降低地基土承载力。(三)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建议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四)在开挖浅基础地基时,建议对西岸R0+150~R0+300地段应作加大、加宽或加厚进行砌筑基础,可作预防大洪流的冲刷,也可作坚硬护壁墙保护下游地段拟建场地的作用。(五)河渠堤基础建设完工后,建议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安全。103 初步设计报告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项目建设的任务1.4.1.1建设目标根据xxx治理河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流域相关规划的要求,拟定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治理目标如下:(1)通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xxx下游段的防洪能力,使受xxx干流回水影响的xxx河段达到设防标准,完善xxx防洪工程体系。(2)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整治,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给游人及xxx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提升xxx的城市品味,推动xxx旅游业、三高农业的发展。1.4.1.2建设任务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加高培厚xxx堤防共计1641m,其中xxx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工程建设任务如下:1、结合xxx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新建和加固堤防工程,使该河段可以抵御xxx10年一遇洪水和xxx20年一遇的回水影响,并能满足松仔埔排洪沟分流影响,使xxx的防洪体系整体达标。2、根据防汛需要建设堤顶防汛通道,使xxx上下游防汛检查、抢险物料运输畅通,确保防洪安全。3、对堤防附属配套工程进行完善,为堤防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4、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整治103 初步设计报告,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给游人及xxx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提升xxx的城市品味,推动xxx旅游业、三高农业的发展。1.4.2工程规模1.4.2.1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河道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洪保护区内防洪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损失大小,并结合流域规划来综合确定。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堤外xxx城郊街,其防洪标准要根据具体防护对象(如城市、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的规模分析确定。根据《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要求,确定xxx干流的防洪标准为:xxx与xxx汇合口回水段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回水段以上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本次治理河段位于xxx汇入xxx河口段,故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1.4.2.2设防流量根据水文分析,xxx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10年一遇,设防流量为40.2m³/s。1.4.2.3设计洪水水面线xxx下游设计洪水水面线的推算,选用xxx十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五年一遇洪水,以及xxx五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二十年一遇洪水的外包线,作为xxx下游的洪水水面线。由此计算出xxx下游段设计水面线,成果见表1-3。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1-3xxx设计水面线成果表高程:珠基桩号(左)设计水面线(m)0+00030.570+10030.570+20030.580+30030.580+40030.580+50030.590+60030.600+70030.610+80030.620+84130.63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1.5.1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根据《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要求,确定xxx干流的防洪标准为:xxx与xxx汇合口回水段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回水段以上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本次治理河段位于xxx汇入xxx河口段,故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6-98),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10年一遇,并103 初步设计报告需考虑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依据xxx省水利厅《xxx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规定,本工程穿堤建筑物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本次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区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1.5.2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2.1堤防与护岸工程(1)堤防本工程整治范围是对xxxxxx下游出水口段(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共1641m的堤防加高培厚并结合两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经计算得本次xxx理治河段设计水面线设计高程为30.57m~30.63m,堤顶设计高程结合堤防上下游衔接的需要确定为31.37m~33.40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并结合防汛交通要求、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定堤防断面型式为土质斜坡堤,设计堤顶宽度为4m。本次治理堤段堤防堤顶宽均为4m,堤顶两侧设砼路缘石,并铺筑掺6%水泥石屑路面。右0+000~右0+800及左0+000~左0+841堤防迎水坡坡比均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右0+000~右0+550堤防背水坡坡比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右0+550~右0+800堤防堤顶背水侧根据实际地形放坡与原地坪顺接,坡面均种植马拉草。103 初步设计报告左0+000~左0+100堤防背水坡坡比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左0+100~左0+841堤防堤顶背水侧根据实际地形放坡与原地坪顺接,坡面均种植马拉草。右0+000~右0+714和左0+000~左0+800迎水坡脚浆砌石挡土墙后设置浆砌砖排水沟(0.4×0.4m),浆砌砖排水沟总长为1514m。上、下堤步级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确定迎水坡坡面共设11座步级,每座步级宽度均为4m,长度均为6~10m。背水坡坡面共设4座步级,每座步级宽度均为4m,长度为4~6m,步级均采用M7.5浆砌石砌筑。(2)护岸为保持开挖河段景观水体设计岸线形态,防止汛期洪水引起冲刷、坍塌,需要在水体岸边进行必要的防护。护岸形式结合功能要求、景观要求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本工程实际需要,堤防迎、背水坡坡脚采用直立挡土墙的护岸型式,顶宽0.5m,边度1:0.4~1:0.5,高度1.5~3m。堤防迎水坡坡脚直立挡土墙护岸总长1641m(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背水坡坡脚直立挡土墙护岸总长650m(右0+000~右0+550、左0+000~左0+100)。(3)附属建筑物1)堤顶道路本次治理堤段堤防堤顶宽均为4m,堤顶两侧设C20砼路缘石(0.3×0.3m),并铺筑掺6%水泥石屑路面,堤顶路面总长1641m(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2)穿堤建筑物本次治理河段穿堤构筑物共有两座穿堤圆涵。在右0+040处设置Φ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在左0+045处设置Φ103 初步设计报告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1.6施工组织设计1.6.1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施工项目主要有堤防与护岸和附属工程的施工等。施工项目以土方开挖与填筑为主,施工线路较长,适合分段同时施工,施工时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为辅。堤防与护岸工程施工项目包括:场地清基、土方开挖与回填、浆砌石砌筑等。1.6.2施工总进度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条件,参考国内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对施工机械生产率和2002年部颁定额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机械效率,作为安排施工进度的依据。考虑工程在一个非汛期内完成。工程准备期安排在第一年8月;主体工程工期为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3月底,共7个月;收尾及竣工验收安排第二年4月中旬完成。工程总工期8.5个月,总工日6.23万工日,施工高峰人数约300人。1.7工程永久占地1.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实物调查范围为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区及临时工程占压区,按占压性质划分为永久占压区和临时占压区两部分。永久占压区为堤防新建和加固占压,临时占压区是指临时施工道路、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占用的地区。103 初步设计报告经调查,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主要占压为堤岸的滩地,区内有高压线,但无房屋和其他专项设施。经计算,设计方案工程共占压土地43.9亩,其中,永久占地42.1亩,施工临时占地1.8亩,隶属xxx城郊街,主要占地有水田、荔枝林、香蕉林等。1.7.2工程占压投资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占地投资主要包括永久占地费、临时占地补偿费、高压输电线路补偿费三项,经计算,总计投资426.15万元。1.8环境保护设计1.8.1环境影响(1)有利影响1)河岸整治工程实施后,可提高xxx的防洪能力,使受xxx干流回水影响的xxx河段达到规划的10年一遇洪水和遭遇xxx20年一遇洪水回水影响的设防标准,使xxx的防洪体系整体达标,进一步完善了xxx防洪工程体系。2)结合河岸整治,在增加河道行洪能力的前提下,将部分河道进行拓挖展宽后,恢复了河道原有自然风貌,大大改善了河道防洪条件,同时,形成小范围河道水面、沿河湿地和城市段河流景观带,营造周边区域“山水相映、林草丰茂、溪流云飘、鸟飞鱼翔”的美丽自然景观,形成河道周边区域多层次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游憩、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提升xxx的城市品味。3)通过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段治理,将改变城市分散向河流排污的局面,使部分点源和面源污染物通过汇集集中排放,便于入河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减轻河道污染。同时,通过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域、湿地提高xxx水体自净能力,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2)不利影响1)施工期环境影响堤防建设将占用了部分土地,清理对堤防建设有影响的部分园林、荔枝果木的砍伐、沿河民居的拆迁等,工程占地沿堤线分布,面窄线长、分布范围广,永久占地(堤身工程占地)部分的土地利用方式被彻底改变无法恢复。而且堤防修筑需要大量土料,料场的开挖将使部分土地的地表结构发生变化,使原生地貌发生改变。工程紧临xxx区,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和粉尘不会对居民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和生产废水通过采取措施,使其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经掩埋处理后,不会对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河岸和河道整治不涉及移民和房屋搬迁,河岸整治的堤防建设只涉及少量的占地。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景观的影响非常有限。1.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本环保投资概算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基本预备费等。总投资8.8万元。1.8.3综合评价103 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利影响可采取措施加以减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因此,从环境方面分析,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1.9节能降耗分析本工程按照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要求进行设计,符合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在采取了节能降耗措施后,施工期的能耗总量为:柴油:109.2t,电:0.73万kW·h,水:0.23万t。工程建成后,防洪堤能够发挥防洪功能,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本工程应在施工阶段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尽可能降低施工期的能耗。完建后,通过高效、完善的管理来降低能耗。1.10工程管理设计1.10.1工程管理性质本工程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邻近市中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堤防与护岸工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xxx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xxx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本工程整治后堤防的管理,维护堤防完整,确保堤防防护区安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健全机构的原则,本工程完工后,交由业主xxx水务局进行管理。1.10.2明确管理范围和任务1、管理范围本工程的主要范围是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防洪、排涝的工程所涉及的范围,主要为河道、堤防、护堤地、防洪闸、排涝闸等,附属工程设施如各类观测、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界碑、里程碑等,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筑等。2、管理任务管理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河道、堤防的泄洪防洪能力和效益,充分发挥排水沟道和排水建筑物的排洪能力和效益,开展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内容是:①贯彻执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②对工程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养护,包括沿堤景观绿化等,消除隐患,维护工程完整,确保工程安全。③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调度运用工作。④加强防汛器材储备使用管理,其使用情况定期上报主管部门检定。⑤制定和执行岁修计划。⑥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乱采乱挖现象,保护生态环境。⑦收取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等。⑧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工作。1.11设计概算1.11.1编制说明1、工程量根据初步设计图纸、省水利厅粤水价[98]7号文中《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摘录)》及有关文件规定进行计算。2、工程概算编制执行xxx省水利厅《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施工招标标底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及粤水基[2006]2号文《xxx省水利水电工程概算定额(试行)》。3、其中征地、青苗、拆迁补偿按从府〔2010〕51号《印发xxx征收或征用集体土地暂行规定的通知》相关规定进行补偿。4、工程单价:主要材料单价根据xxx建设和市政管理局文件《关于二0一一年第四季度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内容确定。次要材料单价根据xxx水务局文件《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公布xxx省地方水利水电工程次要材料预算价格(2012年)的通知》相关内容确定。按照《省编规》规定的计算方法并根据xxx省水利厅文件(粤水建管[2011]105号—关于公布《x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人工预算单价调整的通知),本地区属七类地区工资区,人工预算单价为39.50元/工日。投资概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为2011年第4季度。1.11.2投资概算结果经计算,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概算总投资:996.63万元。其中:工程投资为550.68万元,工程占压处理投资为426.15万元,环境保护投资为8.8万元,水土保持投资为11.0万元。1.12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2%,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为148.06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3,大于1,说明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投资增加10%和效益减少10%时,经济内部收益率都大于8%,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103 初步设计报告2水文2.1气象特征xxx为xxx二级支流,为xxx一级支流,属xxx流域气象特征。xxx位于xxx省中部,地处东亚大陆边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湿、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气候特点是全年气温较高,湿度大,夏季长且高温湿润,冬季干燥,时有霜冻。(1)气温、湿度根据xxx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xxx年平均气温19.5~21.64℃,南北气温相差1.8℃;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2.6℃,平均气温为12.2℃;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39℃;平均28.7℃。xxx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5%~85%,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在62%~93%之间。(2)风向、风速冬夏季风交替是xxx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冬季的极地大陆气团向南伸展有冷空气南下,干燥寒冷,多偏北风。夏季因热带海洋气团北伸,温暖潮湿,多偏南风或东南风,年平均风速1.6m/s左右,夏季台风出现时风力达9~12级,最大风速25~30m/s。(3)日照、蒸发量xxx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辐射量103571卡/cm2,年平均日照中南部为1809.3小时,北部为1697.6小时。xxx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029mm。水面蒸发量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差异显著,最大蒸发一般发生在7月,最小蒸发一般发生在2月。103 初步设计报告2.2水文基本资料可参考的资料有《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等。2.3水文特征(1)降雨特征xxx多年平均年降雨量2116.9mm,最大年降雨量2470mm(1959年),最小年平均值为1250mm(1963年)。降雨有较强的季节性,具有强度大、面广的特点,全年降雨多集中在四至九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84%,其中又以五、六月降雨量最多,约占全年雨量的40%左右。本工程区暴雨以锋面雨和台风雨为主,其它是对流(热雷)雨和地形雨,因此降雨有较强的季节性,具有降雨强度大,降雨范围广的特点,降水年内分配不均。流域实测最大日降雨量为245.3mm,最大三日降雨量为480mm。因流域狭长,地形、地貌又较复杂,所以往往一次暴雨过程出现上、下游量差较大的情况。表2-1xxx年降水量特征值统计年限(年)年数统计参数不同频率降水量(mm)年均值(mm)CvCs/Cv10%20%50%75%90%1956~2000452116.90.1822609.42421.92089.21845.71643.1注:本表摘自根据《xxx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表》xxx省水文局2004年6月(2)径流特征根据《xxx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004年6月,103 初步设计报告xxx省水文局xxx分局)xxx45年的观测资料,统计xxx天然年径流量均值为26.38亿m3,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329.6mm。表2-2xxx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特征值统计年限(年)年数统计参数天然年径流量特征值(亿m3)年均值(亿m3)CvCs/Cv10%20%50%75%90%1956~20004526.380.282.036.0132.6626.3121.3016.84注:本表摘自根据《xxx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表》xxx省水文局2004年6月表2-3xxx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成果河流名称集水面积(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亿m3)xxx230028.12吕田河2293.14牛栏河1091.49潖二河3204.74玉溪水1822.49汾田水1011.38小海河2603.17xxx1601.95注:本表摘自《xxx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表》xxx省水文局2004年6月(3)枯水特征珠江三角洲每年的1~3月和11~12月为枯水期。xxx枯水年(P=90%)年径流总量为17.37亿m3,其中xxx枯水年(P=90%)年径流量为12.72亿m3,潖江(二)河枯水年(P=90%)年径流量为2.96亿m3。(4)泥沙特征xxx各个河流都没有完整的泥沙测验资料,据小车和牛心岭等站短期资料分析,xxx水库及xxx以上河段,多年平均含沙量0.102kg/m3103 初步设计报告。输沙模数127.8kg/km2,小车断面(水库)多年平均输沙量6.89万t,1960年后由于上游采矿、修建水利工程、建工厂、建生活区,大量弃土冲入河道,加上山林的砍伐、开荒扩种,又加剧水土流失,水流含沙量日益增加,xxx街口、殷家庄、菜地朗等河段逐年淤高,温泉一下河岸崩塌,河床淤积,枯季水浅露滩,而人和至河口一带则捞沙日增,河床加深,泥沙变化完全受人类活动影响,失去天然河道泥沙原有规律。如按以前实测含沙量计算,牛心岭站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7.34万t。2.4洪水(1)暴雨洪水特性本工程区洪水以xxx流域为主,暴雨频繁,洪水多发,一年之中按暴雨洪水发生情况可将四至六月划分为前汛期,七至九月后为汛期。一般在每年三月中、下旬就开始有中、小洪水发生,较大或大洪水多发生在五、六月。据牛心岭站1959年至1988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在1000m3/s以上共有十一次,其中九次发生在五、六月,只有一次发生在四月下旬,一次发生在七月中旬,该站实测得最大流量为1870m3/s(1957年5月28日),查测历史最大洪峰流量为3311m3/s(1852年6月13日),都发生在前汛期。2005年6月由于西、北江同时发洪,又恰逢天文大潮,使得下游潮区各站出现了非常恶劣的情况。xxx太平场站从6月21日11时的11.63米起涨,由于上游暴雨,再加上xxx水库放水影响,23日22时出现15.63m的洪峰水位,涨幅4.02m,为超5年一遇。(2)设计洪水1)xxx地理参数的推求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集水面积、河长量算采用1994年航测1996年成图的1:1万地形图。河流坡降J在地形图上分别量读各比降变化特征点的等高线高程及相应河长,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干流和支流坡降J及集水区汇流特征参数θ:式中:Z0、Z1、Z2…Zn——河口至上游河道的等高线高程(m)L1、L2、L3…Ln——河口至上游河道的相应河长(km)L——总河长(km)——汇流特征参数经计算得xxx流域地理参数:xxx河口以上天然集雨面积F=5.08km2,河长L=4.32km;坡降J=0.002,=34.28。2)设计暴雨的推求按流域规划的技术要求,需计算该河流的P=5%、P=10%的暴雨、洪水成果。设计暴雨按2003年xxx省水文局颁发的“xxx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成果提供的T=1,6,24,72h暴雨等值线图,查出该河流重心处的均值Ht和Cv值,按公式Htp=Ht×Ktp(Cs=3.5Cv),算得该河流P=5%、P=10%,二种频率各历时点暴雨量Htp再作点面折算,得出各历时设计暴雨量Htp面,相应频率的设计暴雨参数(点暴雨)成果见表2-4。表2-4xxx设计暴雨参数成果表河名项目P=10%P=20%162472162472xxxHt5510014020055100140200Cvt0.400.400.420.450.400.400.420.45103 初步设计报告Ktp1.5351.5351.561.5991.2821.2821.2921.306Htp84.43153.5218.4319.870.51128.2180.88261.23)设计洪水计算方法设计洪水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合理取值”的原则,以“xxx省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及“xxx省水文图集”为基础,采用“xxx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xxx省综合单位线方法”及“推理公式”三种方法计算,各方法的基本公式和参数取值按“图表”规定,简述如下:①经验公式法采用1977年省水利电力局刊出的“xxx省洪峰流量经验公式”计算。公式为:式中:――某频率的洪峰流量(m3/s)――随频率而异的系数――24小时设计暴雨量(mm)――汇流特征参数()F――集雨面积(km2)该公式反映了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暴雨特征,对于集雨面积较小的河流使用效果较好,分别计算P=10%、P=20%的设计洪水。②xxx省综合单位线法此法通过对纳希瞬单位线方法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汲取国内外经验,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一套具有本省特点的综合单位线方法。xxx利用此综合单位线法,计算P=10%、P=20%的设计洪水。③推理公式法103 初步设计报告其公式为:式中:――设计洪峰流量(m3/s)――汇流特征参数F――集雨面积(km2)――相应频率P的设计暴雨雨力――相应频率P的暴雨递减指数――汇流历时(小时)――平均后损率(mm/h)――汇流参数,采用大陆m~汇流参数以上各方法经比较,天然河道设计洪水用经验公式法与推理公式法差别不大,设计洪峰流量相差一般在10%以内。经验公式法只反映了流域的地理特征和暴雨特征,常用于集雨面积较小的河流,应用在较大流域面积的成果供分析参考。综合单位线法应用于较小流域面积,成果多数偏大,比前两种方法大10~60%左右。综合单位线法与推理公式法二者均适用于本工程xxx洪水计算,但推理公式法的成果较为稳定,更附合实际。故本工程xxx洪水成果采用推理公式法的计算成果,见表2-5。表2-5xxx计算洪水成果表(推理公式法)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103 初步设计报告xxxxxx与xxx汇合口4.3222.117.1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沙圳排洪渠下游泄洪通道出口为右干渠支渠,并设有节制闸,右干渠支渠设计流量只有2m3/s,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分流了沙圳排洪渠大部分的洪水流量。本工程xxx设计洪水流量考虑将xxx流域区间洪峰流量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排洪流量叠加,得本工程xxx设计洪成果,见表2-6。表2-6xxx设计洪水成果表河名断面位置天然集雨面积设计流量(m3/s)(km2)P=10%P=20%xxxxxx与xxx汇合口4.3240.235.2103 初步设计报告3工程地质3.1前言2011年2月核工业xxx工程勘察院受xxx水务局的委托,承担了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场地地质勘察工作。勘察目的为该地段改造整治工程场地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工程地质资料与建议。根据委托单位和设计勘察技术要求,场地布置勘察钻孔共6个(左岸布置3个,右岸布置3个),其中技术孔3个,分层取样1件;鉴别孔3个;各钻孔均作标准贯入试验。各钻孔深度一般为25~30m终孔,遇岩下1m终孔。各孔均拍摄岩土芯样品彩色照片。本次勘察目的任务:1、基本查明场地内各岩土层的类别,分布情况、厚度、深度及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作出评价;2、基本查明有无不良地质现象,提出对渠堤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3、基本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和了解地下水有无腐蚀性、水的渗透性、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4、提供场地内各项土的性质指标、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5、对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评价。6、如遇软弱地基,提出处理建议。3.2工程概况及地形地貌(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xxx支堤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堤防加固整治工程钻探勘察,勘察范围为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两岸全长1641m。场地高程变化差异相对较小,ZK1~ZK3号孔沿河堤岸陡立崎岖,杂草荆棘丛生;ZK4~ZK6号孔河堤堤岸旁果树密集。(二)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概况勘察场地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属丘陵亚热带地区,两岸地形基本为崎岖不平。根据甲方提供场地地形图分析,场地ZK1、ZK4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31.50m、31.05m;ZK3、ZK6号孔的孔口标高分别为28.30m、32.60m;ZK1~ZK4号孔之间的河床面标高为26.58m,ZK3~ZK6号孔的河床面标高为26.70m;该场地水流迳流快。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地貌属甲古生代混合岩及南北向隆起地带燕山期岩浆岩之中。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丘陵区及山麓斜坡堆积区。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工程区域处在纬向构造佛岗岩体南沿,北东向为广从断裂带北西部,上述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岩体稳定性。3.3岩土层划分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冲积层(Qal)、第四系残积层(Qel)。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一)人工填土(Qml)[岩土层编号为①]本层广泛分布,各钻孔均有揭露,土性多呈浅褐黑色、浅灰色、褐黄色,土芯为柱状,湿,可塑。组成物主要为粉粒和粘粒及粉砂质组成。ZK1、ZK3~ZK6号孔的顶部见少量植物根系。特别说明:ZK2号孔为填石,主要为巨石块、石块、混凝土碎块及砂质组成。最大石块块径为12×18cm,一般为2×4cm。应引起后期施工单位的重视。本层层顶标高为28.30~32.60m,平均30.69m;厚度变化较小,层厚0.40m~3.00m,平均0.90m。103 初步设计报告本层取土样1件,编号为ZK1-1。分析结果为粉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31.2%;孔隙比e=0.968;液性指数IL=0.75;压缩系数αv=0.69MPa-1;压缩模量Es=2.85MPa;直接块剪凝聚力C=20.2kPa;内摩擦角φ=15.9度(详见土工试验报告)。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115kPa。本层由于揭露厚度薄,未作标准贯入试验。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110kPa。(二)第四系冲积层(Qal)[岩土层编号为②]根据钻探揭露,本层按土性的差异可划分为粉质粘土(②-1)、粘土(②-2)、粗砂(②-3)、细砂(②-4)、中砂(②-5)五个亚层,各亚层的分布及特征如下:1、粉质粘土(岩土层编号为②-1)本层在ZK1、ZK3、ZK4、ZK5、ZK6号孔见揭露(ZK2号孔缺失),土性多呈褐黄色、浅黄色、紫粉色、浅褐色,土芯为柱状,湿,可塑。组成物为粘粒和粉粒组成。含少量石英质粉砂。层顶标高为27.80~32.20m,平均30.47m;层顶埋深0.40~0.60m,平均0.48m;厚度变化较大,层厚1.00~5.00m,平均2.80m。本层取土样3件,编号为ZK1-2、ZK3-1、ZK5-1。分析结果为粉质粘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27.3~28.2%,平均27.6%;孔隙比e=0.794~0.839,平均0.814;液性指数IL=0.25~0.34,平均0.296;压缩系数αv=0.34~0.40MPa-1,平均0.367MPa-1;压缩模量Es=4.49~5.32MPa,平均4.97MPa;直接块剪凝聚力C=29.3~34.9kPa,平均32.3kPa;内摩擦角φ=14.2~15.2度,平均14.7度(详见土工试验报告)。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20kPa。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5次,参与统计5次,实测击数N’103 初步设计报告=7~9击,平均N’=8.2击,校正击数N=6.7~8.4击,平均N=7.8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18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200kPa。2、粘土(岩土层编号为②-2)本层各孔均有揭露,土性多呈浅褐色、浅黄色、褐黄色、褐红色,土芯为柱状,湿,可塑。组成物以粘粒为主,含少量粉粒组成。土芯粘性较大。层顶标高为9.32~29.60m,平均23.16m;层顶埋深为2.70~22.00m,平均7.63m;厚度变化极大,层厚2.70~16.50m,平均8.77m。本层取土样5件,编号为ZK1-3、ZK1-4、ZK3-3、ZK5-2、ZK5-3。分析结果为粘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30.2~33.2%,平均32.36%;孔隙比e=0.858~0.965,平均0.923;液性指数IL=0.39~0.68,平均0.538;压缩系数αv=0.42~0.57MPa-1,平均0.514MPa-1;压缩模量Es=3.45~4.42MPa,平均3.78MPa;直接块剪凝聚力C=20.6~30.6kPa,平均25.54kPa;内摩擦角φ=10.1~12.1度,平均11.16度。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170kPa。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3次,参与统计13次,实测击数N’=7~11击,平均N’=8.6击,校正击数N=5.8~8.1击,平均N=6.7击,标准差σ=0.676,变异系数δ=0.1,修正系数γs=0.95,标准值Nk=6.4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185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160kPa。3、粗砂(岩土层编号为②-3)103 初步设计报告本层在ZK2、ZK5号孔见揭露,土性多呈浅灰色、浅黄色,以石英质粗砂为主,含较多中砂、细砂及少量泥质组成。饱和,中密。ZK5号孔含少量砾砂。层顶标高为17.52~23.70m,平均20.61m;层顶埋深5.70~13.80m,平均9.75m;厚度变化大,层厚2.00~8.20m,平均5.10m。本层在ZK5号孔取扰动样样品1件,分析结果为粗砂(颗粒度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其渗透系数Kv20=5.96×10-2cm/s。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2次,参与统计2次,实测击数N’=18~21击,平均N’=19.5击,校正击数N=12.9~14.3击,平均N=13.6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05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190kPa。4、细砂(岩土层编号为②-4)本层在ZK1、ZK2、ZK3号孔见揭露,主要分布于场地的西岸,土性呈浅黄色、褐黄色、褐色,以石英质细砂为主,含较多粉砂及少量泥质组成。饱和,稍密。ZK1号孔下部含少量中砂;ZK3号孔含少量中砂。层顶标高为15.20~26.80m,平均21.23m;层顶埋深1.50~16.30m,平均8.50m;厚度变化大,层厚2.70~12.00m,平均6.97m。本层在ZK1、ZK3号孔各取扰动样样品1件,分析结果为细砂(颗粒度详见土工试验报告)。其渗透系数Kv20=6.59×10-3cm/s、Kv20=7.92×10-3cm/s。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5次,参与统计5次,实测击数N’=13~14击,平均N’=13.4击,校正击数N=9.0~11.4击,平均N=10.44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142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130kPa。5、中砂(岩土层编号为②-5)103 初步设计报告本层在ZK2~ZK6号孔见揭露(ZK1号孔缺失),土性多呈浅灰色、浅黄色、灰黄色,以石英质中砂为主,含较多细砂及少量粗砂和泥质组成。饱和,中密。ZK3、ZK4、ZK5号孔含较多粗砂。层顶标高为4.82~19.00m,平均12.65m;层顶埋深10.40~26.50m,平均17.88m;厚度变化极大,层厚2.20~18.20m,平均9.80m。本层在ZK3号孔取扰动样样品1件,分析结果为中砂。其渗透系数Kv20=1.11×10-2cm/s。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3次,参与统计13次,实测击数N’=16~25击,平均N’=19.7击,校正击数N=11.8~15.8击,平均N=13.2击,标准差σ=1.067,变异系数δ=0.081,修正系数γs=0.96,标准值Nk=12.7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00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190kPa。(三)第四系残积层(Qel)[岩土层编号为③]本层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土性为粘性土。该层仅在ZK1号孔见揭露,土性呈褐黄色、浅黄色。土芯为柱状,湿~稍湿,可塑。组成物主要为粘粒、粉粒及少量石英、白云母组成,土性孔隙比较大,压缩性大,遇水易软化。层顶标高为9.00m;层顶埋深为22.50m;层厚9.10m。本层取土样1件,编号为ZK1-6。分析结果为粘性土,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天然含水量ω=26.8%;孔隙比e=0.815;液性指数IL=0.37;压缩系数αv=0.41MPa-1;压缩模量Es=4.43MPa;直接块剪凝聚力C=24.7kPa;内摩擦角φ=20.2度。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25kPa。本层作标准贯入试验1次,实测击数N’=13击,校正击数N=8.4击。查表得承载力特征值ƒak=228kPa。综上所述,并结合地区经验,推荐本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ƒak=210kPa。103 初步设计报告3.4地下水概况及注水试验(一)场区地下水概况根据钻孔揭露,区内土性为新近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粘土层及第四系残积层,渗透性较差,属弱~微水层;第四系粗砂、细砂、中砂层为中~强水层。并与xxx场地地下水有紧密水力联系。区内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河渠流通水侧向渗透补给,随着大气降水增加,区内地下水水位也随之变化。勘察期间(2011年1月12日~2011年1月21日止)观察其静止水位深度为3.1~5.0m,平均4.1m。勘察期间在ZK4号孔中取水样样品1件,作工程水质分析,水质分析结果主要指标:PH值6.9;重碳酸根HCO3-=0.856mmol/L;硫酸根SO42-=24.17mg/L,氯离子Cl-=15.35mg/L,钙离子Ca2+=20.24mg/L,侵蚀性二氧化碳CO2=4.52mg/L。地下水类型为HCO3-·SO42--Ca2+型水。根据上述指标,分析判定本场浅部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二)场地注水试验在ZK2、ZK3号孔进行注水试验。综合室内试验及场地注水试验结果,各砂层的渗透系数推荐值见表3-1。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3-1各砂层的渗透系数推荐值岩土(砂)层粗砂②-3细砂②-4中砂②-4渗透系数(cm/s)Kv205.96×10-26.59×10-31.11×10-2渗透系数(K)171815注:①、②-1、②-2、③层未作单层注水试验,不宜提供建议值;砂层渗透系数K值仅供参考。3.5场地稳定性评价(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划分标准,本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特征周期采用0.35s,宜按6度设防。场区土类型以中软土为主,场地类别为Ⅱ类。(二)本场区地势不平坦,地貌较单一。经钻探揭露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发现断裂构造通过,场地处于较稳定地段。(三)本场区内经取地下水分析检测,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和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四)场区内ZK2号孔(或附近及其下游部分地段如R0+200~R0+250处)为填石,石径大小不一,应引起后期施工单位的重视。(五)根据钻孔揭露,第四系冲积层②-1~②-5分布较为不均匀,出现有层次缺失或错位现象,也揭示各层厚度变化较大,说明在期间冲积沉淀过程中变化较大。(六)场区两岸布设钻孔孔位是位于河堤边缘地段,河渠的边坡均为陡立崎岖,河渠坡壁为粉质粘土或粘土,易产生地质灾害作用,为抗震不利地段。103 初步设计报告3.6地基岩土工程评价(一)人工填土层(①层),为新近人工填土,厚度薄,承载力低,工程性能差,不宜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二)粉质粘土层(②-1层),分布较广泛,层位相对稳定,湿,可塑。具有一定的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特性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三)粘土层(②-2层),各孔均有揭露,并具有一定的厚度,湿,可塑。该层具有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四)粗砂层(②-3层),分布不均匀,在ZK2、ZK5号孔见揭露,具有一定厚度,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五)细砂层(②-4层),主要分布于河渠堤的西侧,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六)中砂层(②-5层),广泛分布,揭露厚度相对较大,承载力较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七)粘性土层(③层),仅在ZK1号孔揭露,厚度大,承载力高,工程性能较好,可作拟建河堤建筑地基基础持力层。(八)考虑地基土的成因、均匀性、地下水等因素,由室内土工测试、现场标贯试验结果,按现行有关规范,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地基岩土层的承载力特征值(ƒak)见表3-2。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3-2场地地基岩土层设计参数建议值层号①②-1②-2②-3②-4②-5③岩土名称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粘土粗砂细砂中砂粘性土ƒak(kPa)115200160190130190210C(kPa)32.325.5424.7φ(度)14.711.1620.2av(MPa-1)0.360.5140.41Es(MPa)4.973.784.433.7施工注意事项及建议根据委托单位提供xxx堤的设计勘察要求及场地地形图,主要目的拟对两岸进行改造整治,并做好安全达标工程。通过钻探的揭露岩层分布特征,以及两岸现场观察,建议采用砌筑或混凝土浇注成墙方式进行施工。(一)若采用天然浅基础时,当地基基础开挖好后,需进行地基基础验槽,查验是否达到地基基础位置。(二)当浅基础地基验槽完毕后,应及时施工浇注混凝土或砌筑基础,防止水浸地基基础,降低地基土承载力。(三)场地地下水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建议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四)在开挖浅基础地基时,建议对西岸R0+150~R0+300地段应作加大、加宽或加厚进行砌筑基础,可作预防大洪流的冲刷,也可作坚硬护壁墙保护下游地段拟建场地的作用。(五)河渠堤基础建设完工后,建议应按现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安全。103 初步设计报告4工程任务和规模4.1项目建设的依据4.1.1地区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2.地形地貌:3.气温气候:xxx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横跨境内南端的太平镇,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根据xxx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xxx年平均气温19.5~21.64℃,南北气温相差1.8℃;1月份气温最低,最低气温为-2.6℃,平均气温为12.2℃;7月份气温最高,最高气温为39℃;平均28.7℃。4.水资源:xxx雨量充沛,川流纵横,水资源丰富。全市水源可采总量年均约27.55亿m3。其中地表水22.7亿m3,主要来源于三大河系,而河川径流主要由降雨量产生,属雨水补给型。一是xxx总集雨面积1594km2,平均年产水量18.2亿m3。二是潖江河总集雨面积316km2,平均年产水量3.6亿m3。三是连麻河总集雨面积75km2,平均年产水量0.9亿m3。4—8月为丰水期,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85%。地下水4.85亿m3,其中温泉地下的储水约在200m深层。由于储量丰富,水压较高,表层的第四层沙砾比较薄,所以一般在3~5m就有水涌出,日自涌量达1400m3。5.空气环境质量: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中心城区大气中污染物平均浓度分别为二氧化硫0.022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0.022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0.038毫克/立方米、降尘量3.53吨/平方公里·月,均在国家和省、xxx规定的标准范围内;降水PH值为5.35。城区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平均值为38,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标准为100),质量级别保持Ⅰ级,评述为优级。6.水环境质量:xxxxxx段水域各监测断面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7.行政区域:全市行政区划为太平、温泉、良口、吕田、鳌头5个镇以及街口、城郊、江浦3个街道。有村民委员会218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44个。设有xxxxxx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xxx属的xxx林场、大岭山林场黄龙带水库管理处驻市内。市人民政府驻街口街。中心城区面积15.3km2。8.人口:2009年,全市总人口为56.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18万人,非农业人口14.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18‰,死亡率为5.58‰,自然增长率为1.48‰,计划生育率为95.18%。9.经济发展概况: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98亿元,比2008年增长(下同)12.0%。财税金融运行稳健,实现国、地两税收入22.73亿元,增长1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4亿元,增长3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186.31亿元和84.79亿元,分别增长20.5%和49.0%。投资规模明显加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3亿元,增长22.9%。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10:47.04:41.86。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发展力在全省67个县(市)中位居第三名。103 初步设计报告4.1.2河流基本情况xxx总河流众多,均属于山区性河流,共计河流为172条,分别属于xxx流域、潖江(二)河流域及连麻河流域。xxx流域属珠江水系,现有河流146条(包括xxx),其中一级支流46条,二级支流74条,三级以上支流26条。xxx的吕田镇、良口镇、温泉镇、中心城区、太平镇的全部河流和鳌头镇中棋杆河及支流均属于xxx流域,吕田镇有14条,良口镇有31条,温泉镇有11条,中心城区有29条,太平镇有50条,鳌头镇有10条。潖江(二)河属北江水系,鳌头镇的龙潭镇、鳌头镇、民乐镇、棋杆镇四镇中有龙潭镇、鳌头镇、民乐镇三镇均属于潖江(二)河流域内,现有河流21条(包括潖江二河),其中一级支流有11条,二级支流有9条。连麻河属东江水系,位于吕田山区,河流包括连麻河有5条。xxx现有堤防包括xxx干支流堤防和潖江二河干支流堤防,总长116.4km,已达标堤防(包括已建和在建)长92.78km,达标率为79.7%。其中xxx干流堤防总长66.12km,基本达标;支流小海河堤防长6.86km,达标率为9.9%;xxx堤防长6.34km,达标率为48.1%;吕田河堤防长0.8km,基本达标。潖江二河干流堤防总长19.36km,已达标堤防长19.04km,达标率为98.3%;支流民乐河堤防长6.89km,达标率为44.8%;黄萝水堤长0.98km,黄茅水堤长4.22km,沙迳水0.93km,爱群水0.76km,西向水2.23km,高平水0.92km,基本不达标。103 初步设计报告4.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1河道及堤防现状xxx位于xxx城郊街境内,属xxx二级支流,xxx的一级支流,属珠江三角洲水系。xxx发源于xxx城郊街横江农场,呈北高南低,xxx流经雅瑶塘、松仔埔、荷村、新开村等,最后在帮塘村汇入xxx。xxx全长5.08km,全流域面积为4.32km2,河床坡降为0.2%。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本次xxx治理河段现状河道主槽宽10m~18m,平均为14m,深5m左右。本次xxx治理河段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工程老化,堤身单薄,部分堤身已被村民占用种植果树,安全隐患大。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xxx下游段(0+000~3+500)必须尽快结合沙圳排洪渠整治规划进行相应的防洪整治改造,确保帮搪河沿岸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xxx0+840~3+500堤段已按规划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初设评审及财政评审,然而xxx0+000~0+840103 初步设计报告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防洪问题也将日益突出。4.2.2存在问题目前,xxx治理河段内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随着xxx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心城区内防洪排涝水系逐步完善,xxx下游段防洪问题将日益突出本次xxx治理河段现状堤防堤顶高程大部分未达到设计要求,现状堤防由于形成年代久远,堤身填筑、压实质量较差,堤身断面也比较单薄,存在着较多防洪隐患。同时xxx下游段受xxx回水影响较大,当xxx发生20年一遇设计洪水时,xxx汇流段将会出现持续高水位,堤防面临较大的洪水威胁。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及《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得,为解决沙圳出口泄洪通道问题,规划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起点与沙圳排洪渠下游相接(设计桩号0+750),终点与帮搪河上游相接(设计桩号3+500),新建松仔埔排洪渠设计分流流量为18.10m3/s。由于新建松仔埔排洪渠将沙圳下游主流引入西侧的xxx,将会导致xxx排洪流量增加、现有排洪过流断面已不能满足排洪要求。因此xxx下游段(0+000~3+500)必须尽快结合沙圳排洪渠整治规划进行相应的防洪整治改造,确保帮搪河沿岸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目前xxx0+840~3+500堤段已按规划要求进行初步设计并通过初设评审及财政评审,然而xxx0+000~0+840河段的防洪工程建设却显得相对滞后,防洪问题也将日益突出。(2)xxxxxx干流防洪存在薄弱环节,河防工程体系尚不完善由于本次xxx治理河段位于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汇流段,受干流回水影响较大,该段河道属于xxx洪水的设防范围之内,其防洪工程按受xxx干流回水影响设防标准建设。而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均未达到防御xxx20年一遇洪水的要求,成为洪水防御的空白段,使该河段成为xxx干流设防范围明显的薄弱环节,xxx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河防工程体系尚未完全达标。(3)防汛工程管理设施建设薄弱,防汛通道不完善,给堤防维修养护带来一定困难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堤身单薄,局部堤防堤顶宽度不足2米,堤身也草木丛生,甚至有建筑垃圾和废弃物也沿堤倾倒,整个河段内缺乏一条连通上下游的防汛通道,给堤防工程维修养护带来一定困难,每到汛期,进行河势察测、险情排查、以及防汛物料的运输等都极不方便。4.2.3建设必要性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是完善xxx洪水防御系统、保障沿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随着xxx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不尽快解决xxx下游河口段防洪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完善的堤防工程和上、下游通畅的防汛通道,改变目前防汛“空白段”的被动局面,消除整个xxx防洪工程体系的薄弱环节,一旦发生洪水,将直接给河道两岸生命、财产以及xxx城区的安全带来洪水危胁。这与xxx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城市以及xxx“后花园”的称号极不协调,直接影响xxx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本次河道整治,提高xxx下游段抵御自身洪水和xxx干流回水的能力,完善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连续可靠的防洪工程体系是十分迫切的。(2)与地方相关规划相协调,为促进xxx旅游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xxx山青水秀,风光旖旎,具有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享誉海内外的“温泉之都”、“荔枝之乡”,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都市桃园”等美誉。可利用其独有的环境及旅游资源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历史文化等,发展旅游业和三高农业。本次xxx下游段根据《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进行整治,不但改善了河道两岸的环境,而且保障了河道两岸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推动了xxx旅游业和三高农业的发展,为xxx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较好的基础。综上所述,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4.3项目建设的任务4.3.1建设目标根据xxx治理河段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流域相关规划的要求,拟定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治理目标如下:(1)通过防洪工程建设,提高xxx下游段的防洪能力,使受xxx干流回水影响的xxx河段达到设防标准,完善xxx防洪工程体系。(2)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整治,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给游人及xxx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提升xxx的城市品味,推动xxx旅游业、三高农业的发展。4.3.2建设任务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位于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加高培厚xxx堤防共计1641m,其中xxx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工程建设任务如下:1、结合xxx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新建和加固堤防工程,使该河段可以抵御xxx10年一遇洪水和xxx20年一遇的回水影响,并能满足松仔埔排洪沟分流影响,使xxx的防洪体系整体达标。2、根据防汛需要建设堤顶防汛通道,使xxx上下游防汛检查、抢险物料运输畅通,确保防洪安全。3、对堤防附属配套工程进行完善,为堤防工程管理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4、在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河道两岸环境进行整治,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给游人及xxx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娱乐环境,提升xxx的城市品味,推动xxx旅游业、三高农业的发展。4.4工程规模4.4.1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河道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洪保护区内防洪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损失大小,并结合流域规划来综合确定。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堤外xxx城郊街,其防洪标准要根据具体防护对象(如城市、工矿企业、交通运输等)的规模分析确定。根据《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要求,确定xxx干流的防洪标准为:xxx与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汇合口回水段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回水段以上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本次治理河段位于xxx汇入xxx河口段,故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4.4.2设防流量根据水文分析,xxx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10年一遇,设防流量为40.2m³/s。4.4.3设计洪水水面线4.4.3.1下边界水位分析(1)xxx洪水与xxx洪水遭遇分析分析xxx与xxx洪水遭遇情况,表明大洪水两河洪峰基本上遭遇,xxx年最大洪水可能遭遇xxx的一般洪水。xxx与xxx位于相同暴雨区,同时出现洪水的机会较多,但洪峰不一定相遇。根据xxx与xxx洪水遭遇组合的可能性分2种方案(表4-2)对xxx下游进行水面线计算。(2)xxx下游出口处各频率水位确定1)起算水位xxx汇入xxx汇合口处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根据《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中有关xxx水面线成果,其中xxx河口位于xxx5+100断面,采用该断面水位作为此次设计洪水水面线的起算水位,见表4-1。表4-1xxx设计洪水水面线高程:珠基断面名称各频率设计水位(m)P=5%P=10%P=20%xxx河口下30.5730.1729.292)各种组合件下xxx下边界水位分析103 初步设计报告xxx为20年一遇,在xxx下游出口附近,应考虑两河堤防相连接的情况,参照频率组合原理,选定表4-2中两种组合方案,对xxx下游的设计洪水水面线计算。xxx汇入xxx(5+100断面)处组合的下边界水位见表4-2。表4-2xxx与xxx汇合口断面处水位高程:珠基(m)方案组合方式xxx与xxx汇合口断面处下边界水位5%20%方案Ⅰxxx十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五年一遇洪水29.83方案Ⅱxxx五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二十年一遇洪水30.574.4.3.2河床糙率对于水面线计算,河道糙率n是非常重要的水力要素。由于缺乏实测糙率资料,现状河道糙率的选取综合考虑了河道形态、床面粗糙程度、植被生长情况、水位高低以及河道内阻水建筑等因素。本次工程建设主要对该段河道进行堤防工程建设,对设计洪水过流状态下河道自然形态及边界条件的改变较小,对河道糙率影响不大。参照《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中对水文分析计算选用的河道糙率,同时结合各方案的水流条件,以及下游xxx回水影响等因素,经综合分析,确定天然状况下河床糙率取0.035,规划整治后选用0.030。4.4.3.3计算方法及成果(1)计算方法103 初步设计报告河道稳定缓变流的能量方程式为:式中:-断面水位(m);-断面流速(m/s);-取决于断面流速分布的不均匀程度,一般情况下取值为1.05~1.1,本程报告采用1.1;下标1和2分别表示上断面和下断面;-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局部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式中,为河段平均局部阻力系数。对于收缩河段,其局部水头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即=0;对于扩散河段,水流常与岸壁分离形成回流,产生局部水头损失。由此,河道稳定缓变流的能量方程式可写为:水面线由下游向上游推求,已知便可由上式试算求得。(2)水面线成果xxx下游设计洪水水面线的推算,选用xxx十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五年一遇洪水,以及xxx五年一遇洪水遭遇xxx二十年一遇洪水的外包线,作为xxx下游的洪水水面线。由此计算出xxx下游段设计水面线,成果见表4-3。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4-3xxx设计水面线成果表高程:珠基桩号(左)设计水面线(m)0+00030.570+10030.570+20030.580+30030.580+40030.580+50030.590+60030.600+70030.610+80030.620+84130.634.4.4桥涵过流能力复核本工程堤防上游与S355省道桥涵连接,该桥涵为单孔、无底坎的桥涵,底板高程为27.86m,梁底高程为32.81m,净高为4.95m,净宽9.7m,长32m。该桥涵建于2003年,根据实际情况需对该桥涵过流能力进行复核。采用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验算左0+841处S355省道桥涵过流能力,在设计洪水流量Q=40.2时,桥涵下游水位为30.63m,桥涵出水口水深hs=2.77m。宽顶堰流量计算公式如下:式中:103 初步设计报告——设计洪水流量();——淹没系数,查表取0.54;——侧收缩系数,无底坎、单孔桥涵不必考虑侧收缩影响;——流量系数,查表取0.358;——闸孔孔数(个),取1;——每孔净宽(m),取9.7m;——包括上游水深H及行近流速水头的上游总水头(m)。经计算,上游水深=2.86m,即上游水位为30.72时,桥涵过流流量为40.20,满足设计要求。103 初步设计报告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5.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5)《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暂行规定》(水规计〔1996〕608号);(6)《防洪标准(GB50201-94)》(以下简称《防洪标准》);(7)《xxx省xxx江河流域(区域)综合规划报告书》;(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9)《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10)《水利建设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1)《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45-92);(12)《xxxxxx水系规划(中心城区专题)报告》(2008年xxx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规划成果);(13)《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14)《xxx城郊街沙圳排洪渠改造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0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设计成果)等。5.2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根据《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并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参照国家《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要求,确定xxx干流的防洪标准为:xxx与xxx汇合口回水段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回水段以上按10年一遇标准设防。本次治理河段位于xxx汇入xxx河口段,故按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设防。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6-98),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10年一遇,并需考虑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依据xxx省水利厅《xxx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规定,本工程穿堤建筑物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本次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区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5.3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及主要建筑物5.3.1工程总体布置原则工程总体布置以《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xxxxxx水系规划总报告》(2009年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成果)为依据,其布置原则如下:(1)在确保xxx两岸沿线各村防洪(排涝)安全的前提下,兼顾河道两岸排涝要求,使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建设充分结合,最大限度地提升整治工程的综合功能;103 初步设计报告(2)根据河道的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设计河道纵横断面,尽可能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工程占压;(3)水工建筑物的布置需充分考虑环境、景观需求,并为方便工程运行管理创造条件;(4)景观布置力求因地制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尽量对现有植被加以利用,在水环境建设的同时,注重整治河段内原有生态的保护。5.3.2主要建筑物(1)堤防本工程整治范围是对xxxxxx下游出水口段(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共1641m的堤防加高培厚并结合两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经计算得本次xxx理治河段设计水面线设计高程为30.57m~30.63m,堤顶设计高程结合堤防上下游衔接的需要确定为31.37m~33.40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并结合防汛交通要求、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确定堤防断面型式为土质斜坡堤,设计堤顶宽度为4m。本次治理堤段堤防堤顶宽均为4m,堤顶两侧设砼路缘石,并铺筑掺6%水泥石屑路面。右0+000~右0+800及左0+000~左0+841堤防迎水坡坡比均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右0+000~右0+550堤防背水坡坡比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右0+550~右0+800堤防堤顶背水侧根据实际地形放坡与原地坪顺接,坡面均种植马拉草。103 初步设计报告左0+000~左0+100堤防背水坡坡比为1:2.0,坡面均满铺马拉草,坡脚设浆砌石挡土墙。左0+100~左0+841堤防堤顶背水侧根据实际地形放坡与原地坪顺接,坡面均种植马拉草。右0+000~右0+714和左0+000~左0+800迎水坡脚浆砌石挡土墙后设置浆砌砖排水沟(0.4×0.4m),浆砌砖排水沟总长为1514m。上、下堤步级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确定迎水坡坡面共设11座步级,每座步级宽度均为4m,长度均为6~10m。背水坡坡面共设4座步级,每座步级宽度均为4m,长度为4~6m,步级均采用M7.5浆砌石砌筑。(2)护岸为保持开挖河段景观水体设计岸线形态,防止汛期洪水引起冲刷、坍塌,需要在水体岸边进行必要的防护。护岸形式结合功能要求、景观要求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形式。结合本工程实际需要,堤防迎、背水坡坡脚采用直立挡土墙的护岸型式,顶宽0.5m,边度1:0.4~1:0.5,高度1.5~3m。堤防迎水坡坡脚直立挡土墙护岸总长1641m(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背水坡坡脚直立挡土墙护岸总长650m(右0+000~右0+550、左0+000~左0+100)。(3)附属建筑物1)堤顶道路本次治理堤段堤防堤顶宽均为4m,堤顶两侧设C20砼路缘石(0.3×0.3m),并铺筑掺6%水泥石屑路面,堤顶路面总长1641m(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2)穿堤建筑物本次治理河段穿堤构筑物共有两座穿堤圆涵。在右0+040处设置Φ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在左0+045处设置Φ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103 初步设计报告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5.4堤防工程设计5.4.1堤线与护岸工程布置(1)堤线布置1)堤线布置原则①应保障防洪安全、通畅,留足行洪断面。②河堤堤线尽量与河势流向相适应,并与大洪水的主流线大致平行。一个河段两岸堤防的间距或一岸高地一岸堤防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不突然放大或者缩小河道宽度。③堤线应力求平顺,各堤段平缓连接,避免采用折线或急弯。④堤防工程尽可能利用现有堤防和有利地形,修筑在土质较好、比较稳定的滩岸上,留有适当的滩地;尽可能避开软弱地基、深水地带、古河道、强透水地基。⑤堤线尽量布置在涉及居民搬迁少、征占土地少的地带,充分考虑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的要求。(2)设计河宽根据河道水面线计算中采用的计算河宽,并结合本工程实际地形,合理布置堤防设计堤中轴线,本工程治理河段的河宽取值范围为23~33m之间。(3)堤线布置在布置各河段河宽堤线时,应考虑现状工程情况、河道的地形地质条件、水文泥沙特性、河道冲淤变化的可能等因素。本工程整治范围是对xxx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下游出水口段(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共1641m的堤防加高培厚并结合两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经计算得本次xxx理治河段设计水面线设计高程为30.57m~30.63m,堤顶设计高程结合堤防上下游衔接的需要确定为31.37m~33.40m。设计堤防轴线:设计堤防(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轴线基本按原土堤轴线布置,并适当修顺,设计堤防断面型式为土质斜坡堤。5.4.2堤防断面设计5.4.2.1堤顶高程的确定本次xxx治理堤段堤顶设计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上超高确定,计算如下: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堤顶超高按下式计算:Y=R+e+AY——堤顶超高(m);R——设计波浪爬高(m),;e——设计风壅增水高度(m),e值很小,可忽略不计;A——安全加高,本工程堤防不允许越浪,安全加高取0.5m。R、e值均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附录C计算,公式如下:式中:K——综合摩阻系数,可取K=3.6×10-6;V——设计风速,本工程V取17m/s;103 初步设计报告F——由计算点逆风向量到对岸的距离(m);d——水域的平均水深(m),本工程d=5m;β——风向与垂直于堤轴线的法线的夹角(度);——斜坡的糙率及渗透性系数;——经验系数;——爬高累积频率换算系数;m——斜坡坡率;——堤前波浪的平均波高(m);L——堤前波浪的波长(m)。经计算,波浪爬高R=0.28m,安全加高A=0.5m。堤顶超高Y=0.28+0.5=0.78m,本工程堤防堤顶超高取0.8m。堤顶高程=设计水面线高程+0.8m。由于本次治理堤防上游与S355线省道路面衔接,衔接处公路路面高程为33.40m,下游与xxx堤衔接,故堤顶设计高程结合堤防上下游衔接的需要确定为31.37m~33.40m,堤顶设计高程≥堤防设计水面线+0.8m超高,满足设计防洪要求。5.4.2.2堤型比较1、堤型断面比较通过对本段堤防及周边环境的初步调查,立足于本段堤防的特点、堤基条件等情况初步提出以下两种堤型进行比较:(1)粘性土均质堤堤身采用土质斜坡式,并回填粘性土。该堤型结构简单,施工便利,有利新旧土层间的结合,且本工地区粘性土储量丰富,完全满足本段堤防的填土量要求,本次推荐采用该堤型。(2)钢筋砼空箱式堤103 初步设计报告堤身采用空箱式钢筋砼挡土墙,箱顶为防汛公路,箱内可改造为商铺。该方案结构复杂,局部基地需进行堤基处理,造价高。该堤型适应与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和周边商业化比较高的堤段实施。故本次不推荐采用该堤型。2、护坡形式比较(1)草皮护坡堤身护坡采用草皮护坡,堤身填筑完成后,修整土坡面,在坡面上满铺草皮。该护坡形式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施工简单,工期短,生态美观,造价低廉。草皮植被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本次推荐采用该形式护坡。(2)砼块护坡堤身护坡采用砼块护坡,堤身填筑完成后,修整土坡面,在坡面上铺设砼块。该护坡形式结构复杂,施工速度慢,工期长,工程造价高,对边坡的处理主要是强调其强度功效,忽视了其对环境的破坏。故本次不推荐采用该堤型。5.4.2.3堤身填筑材料与填筑标准本工程设计堤防基本利用旧堤岸进行加高培厚,设计堤防断面型式采用土质斜坡堤,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本工程堤防堤身填筑部分回填土必须为粘土,粘土选用亚粘土,粘粒含量为15%~30%,塑料指数为10~20,且不得含植物根茎、砖瓦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充许偏差为±3%。工程开挖土经检验合格,符合堤防堤身筑堤材料要求后可作堤身填筑回填土。结合工程实际,本工程初步确定50%的开挖土方可利用作筑堤回填,20%的开挖土方作废料外弃,运距5km。103 初步设计报告本工程堤防为5级堤防,堤防堤高低于6m,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土堤填筑标准,粘性土的填筑压实度不小于90%,无粘性土的填筑相对密度不小于0.60。挡土墙墙后回填砂土干容重不小于1.5t/m³。5.4.2.4防渗及排水堤身防渗主要是靠堤身粘土防渗,排水主要靠坡面排水和埋在坡脚挡土墙的PVC排水管排水,管径D=50mm。5.4.3堤防设计计算5.4.3.1堤防稳定分析1、渗透稳定分析根据地质资料,在计算堤身浸润线时,按透水地基考虑,计算工况:①临水侧为设计洪水位,背水侧为相应水位;②洪水降落时对临侧堤坡稳定最不利的情况。本工程选取最大填堤高度堤身断面(左0+000)进行渗流计算,堤顶宽4m,最大填土高6.5m,迎水坡坡比为1:2,背水坡坡比为1:2。渗流计算采用水利部发行的《水利水电工程PC-1500程序集》中的“K-2土坝渗流计算程序”进行电算。根据渗透允许坡降公式计算:J破坏=(γs/γw-1)×(1-n)J允许=J破坏/KB式中:γs——土粒密度,取2.65g/cm³γw——水密度,取9.8kN/m³n——土的孔隙率,取0.37KB——流土安全系数,取2.0103 初步设计报告经计算得J允许=0.47由电算结果得:堤身断面(左0+000)的渗透坡降J工况1=0.36,J工况2=0.39,J1.15,K工况2=1.387>1.15,满足规范要求。5.4.3.2挡土墙体的稳定计算为满足防洪和景观等要求,新筑堤脚护岸或河滩绿化护岸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土墙护岸,选取最高岸墙进行稳定计算分析。设计护岸挡土墙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最高2.0m,顶宽0.5m,墙趾(踵)高、宽均为0.4m,迎水面为直墙,背水面边坡为1:0.4。计算参数参照地质资料,土料三相指标c=10kPa,φ=30°,γ=18.5kN/m³。103 初步设计报告1、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根据库仑主动土压力公式式中:Ea——主动土压力(kN)Ka——库仑主动土压力系数h——挡土墙高度(m),h=3mγ——土体重度(kN/m³)γ=1.85kN/m³ψ——土体内摩擦角(度)ψ=30°ε——墙背倾斜角(度)ε=21.8°β——墙后填土倾斜角(度)β=22°δ——墙背与土体间摩擦角(度)计算得:Ea=63.45kN2、稳定分析计算:上式中:∑W——垂直合力(kN)∑P——水平合力(kN)f——摩擦系数,取0.45∑My——抗倾力矩(kN·m)∑Mo——倾覆力矩(kN·m)103 初步设计报告B——基础底宽(m)e——偏心距(m)Kc——抗滑安全系数Kf——抗倾安全系数σ——基底应力,kN/m²计算得:Kc=1.32>[KC]=1.3,Kf=4.07>[Ko]=1.5,σmax=88.8kN/m²,σmin=46.5kN/m²,σmax/σmin=1.9<2.5,符合规范要求。5.5堤防附属建筑物(1)堤顶道路本次治理堤段堤防堤顶宽均为4m,堤顶两侧设C20砼路缘石(0.3×0.3m),并铺筑掺6%水泥石屑路面,堤顶路面总长1641m(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2)穿堤建筑物为将堤防背水坡排水沟雨水排至xxx中,本工程需设两座穿堤涵管将排水沟内雨水排至河中,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设C20混凝土管座。本工程穿堤涵管主要排堤防背水坡面雨水,堤后区域内涝水经其他排水渠道排入xxx,故本设计不对该涵管进行排涝计算。在右0+040处设置Φ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在左0+045处设置Φ0.5m穿堤涵管,涵管总长度为22m。涵管进水口与堤防背水坡排水沟连接,出水口与xxx河床连接。涵管采用Ⅰ级钢筋混凝土平口管,涵管出水口设一套水力自控玻璃钢拍门。(3)防汛物资仓103 初步设计报告本设计在xxx左0+150堤防背水侧空地上新建一座防汛物资仓,防汛物资仓占地面积为200m²。防汛抢险物资仓基础为现浇100mm厚C20混凝土,采用掺6%水泥石屑稳定层厚100mm,防汛物资仓内分2个仓,采用M7.5浆砌石挡土墙分隔,分别备砂石料和块石。103 初步设计报告6施工组织设计6.1施工条件6.1.1工程条件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xxxxxx下游出水口段(右0+000~右0+800、左0+000~左0+841)共1641m的堤防加高培厚并结合两岸环境进行综合整治。(1)本工程位于xxx城郊街,由施工场地到xxx中心约2km,施工场地均在公路旁,交通便利,供水、供电及生产、生活资源均可作依托。(2)本工程施工期为一枯水季节,工期较短,施工强度高。工程沿河呈条带状布置,沿线均有现成堤顶路面作为施工道路,交通十分方便,部分地段原来设有通向外部的道路,无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3)本工程所需主要材料为土料、块石、砂、水泥等。其中粘土料、块石、砂由附近料场购买。水泥可就近采购。施工时水电消耗不大,水可就近从河中取水;电由附近接入;工程现场距xxx城区不远,故施工中所需机械设备配件及维修可方便解决。6.1.2自然条件(1)地形、地质本工程位于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城郊街新开村,属丘陵亚热带地区,两岸地形基本为崎岖不平。根据区域资料,本区地貌属甲古生代混合岩及南北向隆起地带燕山期岩浆岩之中。地貌类型可分为剥蚀丘陵区及山麓斜坡堆积区。从区域构造上分析,工程区域处在纬向构造佛岗岩体南沿,北东向为广从断裂带北西部,上述断裂构造控制了区内的岩体稳定性。根据本次钻探揭露,区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人工填土(Qml)、第四系冲积层(Qal)、第四系残积层(Qel)。根据钻孔揭露,区内土性为新近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粉质粘土、粘土层及第四系残积层,渗透性较差,属弱~微水层;第四系粗砂、细砂、中砂层为中~强水层。并与xxx场地地下水有紧密水力联系。区内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河渠流通水侧向渗透补给,随着大气降水增加,区内地下水水位也随之变化。勘察期间(2011年1月12日~2011年1月21日止)观察其静止水位深度为3.1~5.0m,平均4.1m。本场浅部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附录A划分标准,本场区地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特征周期采用0.35s,宜按6度设防。场区土类型以中软土为主,场地类别为Ⅱ类。(2)水文、气象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流域暴雨频繁,洪水发生的时间和时程分布均与暴雨相应。大洪水多出现在5~6月份,个别年份也有出现在4月或7月以后,但7月以后的洪水往往显示涨洪历时长和洪峰平缓的特点。由于本工程施工期在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汛前,故降雨量较小,对施工有利。本工程所处位置多年平均气温为21℃~22℃,最高月平均气温29℃,最低月平均气温10.3℃,极端最高温度38.7℃,极端最低温度-7℃。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00mm~2050mm,最大年降雨量2885mm,最小年降水量1157mm。6.2施工导流与排水本工程施工期为一枯水季节,工期较短,结合本工程这实际,堤防迎水坡坡脚护岸浆砌石挡土墙施工均需设置施工导流。本工程堤防迎水坡脚浆砌石挡土墙工程规模较小,可在一个非汛期完成,且导流建筑物使用年限不到半年,因此选择非汛期3年一遇作为临时建筑物的设计导流标准,导流建筑物设计流量较小。故本工程在xxx中设土袋围堰进行施工导流,堰高1.5m,堰顶宽1m,两边边坡为1:0.5,堰长共900m,施工中排水可采用抽水机进行抽水。本工程其余建筑物均在河滩地上建设,在一个非汛期施工完成,由于现有河滩地施工高程高于3年一遇非汛期洪水水位,故不需导流。6.3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施工项目主要有堤防与护岸和附属工程的施工等。施工项目以土方开挖与填筑为主,施工线路较长,适合分段同时施工,施工时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为辅。堤防与护岸工程施工项目包括:场地清基、土方开挖与回填、浆砌石砌筑等。主要工程量见表6-1。表6-1主要工程量表工程分类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堤防加固部分建设场地清基m317600土方开挖m344700土方回填m348300M7.5浆砌石m36200M7.5浆砌砖m3450堤顶掺6%水泥石屑路面m26564穿堤排水涵管m44铺马拉草m213950103 初步设计报告6.3.1清基清淤及土方开挖堤基清理的范围包括堤基地面、加固侧的堤坡,其边界应超出设计基面边线0.3m~0.5m。堤基表层的砖石、腐植土、草皮、树根以及其它杂物应予清除,并堆存于业主指定地点。基础清基深度为0.4m,堤坡清理水平宽度为0.4m。施工时自上而下采用74kW推土机施工人工辅助。堤基清理后应该进行平整、压实。土方开挖,地下水位以上部分直接采用1m³反铲挖掘机施工,10t自卸汽车运输。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在施工降排水以后,采用相同的开挖方法。其他工程开挖采用相同的开挖方法。开挖土方可利用部分用于本工程的土方回填,施工时视具体情况可直接上堤填筑或经临时堆存后上堤填筑。其它开挖土料运至业主指定地点堆存。6.3.2土方填筑土方填筑分为堤身填筑、挡土墙后和堤身后土方填筑,堤身填筑采用外购的粘性土料,挡土墙后和堤身后土方填筑采用其余的开挖合格料。土方施工应严格按照《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和有关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前应先作碾压试验,确定与本段堤防施工机械相适应的碾压参数。堤段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1m³装载机挖装土,8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74kW推土机推土,14t振动碾碾压,2.8kW蛙式打夯机辅助压实,水平超填30cm。填筑完成后采用74kW推土机自上而下削坡至设计断面。对于填筑宽度小于2m的应尽量采用小型振动碾进行堤面压实。6.3.3堤基处理103 初步设计报告堤防存在流塑态淤质软粘土地基,采用堤身自重挤淤法施工,应放缓堤坡、减慢堤身填筑速度、分期加高,经计算该段堤防需预压3个月;施工时先清基、打插塑料排水板,然后填筑该段堤防,直至堤基流塑变形与堤身沉降平衡、稳定,再按设计断面要求完成堤防。6.3.4浆砌石砌筑浆砌石施工的块石料外购,采用斗车运至施工工作面,施工现场采用两台0.4m³移动式砂浆搅拌机制浆,人工砌筑。浆砌石的砌筑采用座浆法,砌筑时,应先铺砂浆后砌筑,块石应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砌立稳定。浆砌石外表面用水泥砂浆勾缝。6.4施工总布置6.4.1布置原则(1)本工程工区附近地势平坦场地开阔,生产生活设施布置方便;(2)布置时应遵循工厂规模小而精的原则;(3)根据工程区地形特点,本着便于生产、生活、方便管理、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利用河道两岸空地,以集中式布置为主。6.4.2规划布置本工程生产生活设施主要布置在右0+700堤防背水侧的空地上,场地经平整后使用,并尽量布置在工程管理范围内。施工生产生活设施包括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机械停放厂、综合加工厂及其它临时设施等。生活区:集中布置在右0+700堤防背水侧的空地上,为简易房屋。仓库:采用简易房屋,布置在生活区旁。综合加工厂:内设钢筋加工场、木材加工场和混凝土预制件厂,集中布置在仓库旁。机械停放厂:布置在综合加工厂旁。103 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共布置生活办公房共300m²,仓库300m²,综合加工厂200m²,机械停放厂200m²,其它临时设施200m²。6.4.3料场的选择与开采一、料场选择(1)土料场选择本工程附近有现成的土料场,但可征土料场大多含有较多石料或开采条件不好,经过对工程所在地附近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比较,选定了2个料场,料场距离均为10km。(2)石料场选择由于本地石料场可满足施工需要,故可直接向其采购。二、料场规划(1)料场规划原则:①就地就近取材优先选用距堤较近,采运条件较好,覆盖层剥离量小,施工干扰小的料场。②选择主料场应选择场地宽阔,料层厚,储量集中、质量好的大料场作为施工的主料场,另外选择一些比较分散的料场作为备用或辅助料场。(2)料场开采料场解决征地问题后,首先要清除树根、乱石及妨碍施工的一切障碍物,将清除的覆盖层堆至适当的地方。料层覆盖可用推土机辅以人工清理。并在土料场周围布置截水沟阻挡场外水流进入开采区,并在料场内布置表面排水系统。由于采场立面高度较高,料场开采采用立面开采方式,每3m分一层,采用1m3挖掘机配5t自卸车运输至施工现场。103 初步设计报告6.4.4施工占地规划工程临时占地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临时施工道路占地。这些施工临时占地都尽量布置在河道两侧工程管理范围内,减少临时工程占压,本工程临时占地共1200m²。本工程弃土量不大,故考虑弃土料外运至附近废料堆填场,运距10km。6.4.5施工交通(1)对外交通运输本工程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xxx距xxx60km,交通道路四通八达,工程区附近有355省道穿过,交通十分便利,有利于工程外来物资的运输。(2)场内交通运输本工程防洪堤是在原堤基础上加高培厚,故场内施工道路可利用原堤顶道路,无需修筑临时施工便道。6.4.6施工工厂设施本工程位于城区范围内,工程所需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根据各单项工程的特点设置综合加工厂、机械停放厂。施工用水考虑就近从河中取水经沉淀后使用。施工用电可就近利用网电,并配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工程区通信条件较好,工程施工期间拟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6.4.7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工程所需要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见表6-2,所选设备国内均可制造、生产。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6-2主要施工机械汇总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1自卸汽车载重量8.0t辆82单斗挖掘机液压斗容1.0m³台23压路机内燃重量12t~15t台14推土机功率74kw台25刨毛机拖拉机55kw+羊足碾5t~7t台26蛙式夯实机功率2.8kw台27冲击钻机CZ-22台18汽车起重机起重量5.0t台19卷扬机(单筒慢速)起重量5.0t台110风(砂)水枪耗风量6.0m³/min台111载重汽车载重量5.0t辆112对焊机电阻150kVA台113胶轮车辆106.5施工总进度根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条件,参考国内类似工程的有关资料,对施工机械生产率和2002年部颁定额进行分析,确定合理的机械效率,作为安排施工进度的依据。考虑工程在一个非汛期内完成。工程准备期安排在第一年8月;主体工程工期为第一年9月至第二年3月底,共7个月;收尾及竣工验收安排第二年4月中旬完成。工程总工期8.5个月,总工日2.23万工日,施工高峰人数约100人。6.6工程招标1、项目主要单项(单项包括工程、设备、勘测、设计等)、项目主要标段划分:分一个标段。103 初步设计报告2、项目或主要单项和标段拟采用的招标方式:公开招标。3、项目拟选取的专家库和评标委员会产生的方式:拟选取的专家库为xxx水利专家库;评标委员会通过招标办摇珠确定。4、拟选定招标信息发布方式:在xxx建设工程招标中心公开发布。5、投标单位的主要条件和要求:水利三级以上(含三级)资质。6、其它情况见表6-3。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6-3招标基本情况表建设项目名称: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概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设备√重要材料其他情况说明:建设单位盖章年月日103 初步设计报告7工程永久占地7.1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7.1.1实物指标调查范围和内容实物调查范围为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区及临时工程占压区,按占压性质划分为永久占压区和临时占压区两部分。永久占压区为堤防新建和加固占压,临时占压区是指临时施工道路、生产、生活区等临时占用的地区。7.1.2实物指标调查成果经调查,本次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主要占压为堤岸的滩地,区内有高压线,但无房屋和其他专项设施。经计算,设计方案工程共占压土地43.9亩,其中,永久占地42.1亩,施工临时占地1.8亩,隶属xxx城郊街,主要占地有水田、荔枝林、香蕉林等。工程占压区实物指标详见表7-1。表7-1工程占压实物指标调查表单位:亩序号项目地类和数量(亩)小计水田荔枝园香蕉园鱼塘其他耕地一永久占地42.1(一)堤防加高培厚部分23.168.422.118.4242.1二临时占地1.8(一)生产、生活等设施占地1.81.8合计23.168.422.1110.2243.9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工期安排,施工临时占地补偿期限为2年。7.2投资概算7.2.1编制依据xxx征收或征用集体土地暂行规定(从府[2010]51号)103 初步设计报告和现行征地补偿政策。7.2.2补偿标准确定(1)永久占地补偿补助标准土地费:56000元/亩,青苗补偿20000元/亩,合计76000元/亩。12%土地返还:76000元/亩。征地工作费:3000元/亩。测量定线费:200元/亩。(2)临时占地补偿标准占地租金:2000元/亩/年,按两年计。青苗补偿:20000元/亩。征地工作费:3000元/亩。测量定线费:200元/亩。7.2.3投资概算补偿占地总计投资为426.15万元。投资概算见表7-2。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7-2工程占地投资概算序号项目单位实物单价(元)投资(万元)(一)永久占地费411.821土地费亩42.176000319.96212%土地返还亩5.057600038.403测量误差(10%)亩4.217600032.004征地工作费亩42.1300012.635测量定线费亩42.12000.846不可预见费项1800008.00(二)临时占地补偿6.331占地租金及青苗补偿亩1.8240004.322测量误差(10%)亩0.18240000.433征地工作费亩1.830000.544测量定线费亩1.82000.045不可预见费项1100001.00(三)高压输电线路补偿项1800008.00合计426.15103 初步设计报告8环境保护设计8.1环境影响8.1.1有利影响(1)河岸整治工程实施后,可提高xxx的防洪能力,使受xxx干流回水影响的xxx河段达到规划的10年一遇洪水和遭遇xxx20年一遇洪水回水影响的设防标准,使xxx的防洪体系整体达标,进一步完善了xxx防洪工程体系。(2)结合河岸整治,在增加河道行洪能力的前提下,将部分河道进行拓挖展宽后,恢复了河道原有自然风貌,大大改善了河道防洪条件,同时,形成小范围河道水面、沿河湿地和城市段河流景观带,营造周边区域“山水相映、林草丰茂、溪流云飘、鸟飞鱼翔”的美丽自然景观,形成河道周边区域多层次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为市民提供一个观光、游憩、休闲、娱乐的良好场所,为形成xxx良好的水环境创造条件,提升xxx的城市品味。(3)通过xxx段治理,将改变城市分散向河流排污的局面,使部分点源和面源污染物通过汇集集中排放,便于入河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减轻河道污染。同时,通过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域、湿地提高xxx水体自净能力,有利于改善河道水质。8.1.2不利影响(1)施工期环境影响103 初步设计报告堤防建设将占用了部分土地,清理对堤防建设有影响的部分园林、荔枝果木的砍伐、沿河民居的拆迁等,工程占地沿堤线分布,面窄线长、分布范围广,永久占地(堤身工程占地)部分的土地利用方式被彻底改变无法恢复。而且堤防修筑需要大量土料,料场的开挖将使部分土地的地表结构发生变化,使原生地貌发生改变。施工期对大气的污染一方面是施工及公路运输产生的粉尘、飘尘,另一方面是施工机械散发的废气、废油、废水。施工需动用大型设备,这些设备多以汽油柴油为主要燃料,燃油机械的尾气排放,释放有害气体,将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由于工程地区大气扩散条件好,对分散居住的村镇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影响轻微。土料及建筑材料大多数由5~10t自卸汽车运输,施工区路面状况差,多为土路,产生大量扬尘,建筑物的现浇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水泥的使用过程产生大量扬尘,对施工人员的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大型燃油机械的运行、检修等环节,均可发生油料的跑、冒、漏,由于施工场地较长,无法集中处理,油污将随雨水的冲刷,进入江中,但油污水量极为有限,且分散排放,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文明施工,注意环保,就目前xxx水质状况,在施工期间不会导致江中石油类指标的升高。大型施工机械的运行和混凝土拌和等施工环节均可产生噪音,根据以往监测资料表明,施工现场噪音值在90dB(A)左右,将对沿堤线内1㎞居住的农户,造成一定影响。工程紧临xxx区,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和粉尘不会对居民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和生产废水通过采取措施,使其达标排放,生活垃圾经掩埋处理后,不会对水质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对周边环境的影响103 初步设计报告河岸和河道整治不涉及移民和房屋搬迁,河岸整治的堤防建设只涉及少量的占地。对原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景观的影响非常有限。8.2环境保护投资概算本环保投资概算包括环境保护措施、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监理、基本预备费等。总投资8.8万元。详见表8-1。表8-1环境保护投资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投资备注(一)环境保护措施5.01工程保护宣传0.52生活污水处理1.5生活污水处理,含运行费3生活垃圾处理1.04大气污染控制1.5施工现场粉尘控制和道路洒水5人群健康保护0.5施工人员防疫、灭蚊、蝇、灭鼠等(二)环境监测1.0(三)环境保护独立费2.01环境管理费1.0由开办费和人员工资及运行费组成。2监理费1.0共1人,按4个月计算。(四)基本预备费0.8包括处理环境突发事件费,取一至三项的10%静态总投资8.88.3综合评价工程对环境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利影响可采取措施加以减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因此,从环境方面分析,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因素,工程兴建在环境方面是可行的。103 初步设计报告9节能降耗分析9.1概述本次xxx堤防治理范围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工程区距xxx中心城区约2km,治理堤段上游与S355线省道公路连接,下游与xxx堤防连接,本次整治xxx堤防右岸800m(右0+000~右0+800),左岸841m(左0+000~左0+841),总长1641m。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T50286-98),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防洪标准10年一遇,并需考虑xxx干流20年一遇回水影响。依据xxx省水利厅《xxx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试行)》(粤水电总字[1995]4号)文规定,本工程穿堤建筑物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本次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区设计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9.2编制依据和基础资料(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发【2006】28号);(2)《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3)《水利水电工程动能设计规范》(DL/T5015-1996);(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年4月1日;(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第253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103 初步设计报告(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10)《xxx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7年9月22日;(11)《水电水利工程施工机械选择设计导则》(DL/T5133-2001)。9.3施工期能耗种类、数量分析和能耗指标9.3.1施工期能耗种类本工程施工期能耗种类包括导流工程、施工辅助生产系统、生产性建筑物和营地及其生活配套设施能耗。导流工程施工机械设备主要以耗油设备和耗电设备为主,其中土石方开挖和填筑项目以油耗设备为主,施工排水及地基处理等项目以电耗设备为主,混凝土浇筑项目既有耗油设备又有耗电设备;施工辅助生产系统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和油;生产、生活建筑物消耗的主要能源为电能。9.3.2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及能耗指标针对本工程规模较大以及施工强度较高等状况,施工组织设计时首先立足于国内现有的施工水平,同时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械,以机械化作业为主。在施工机械设备选型和配套设计时,根据各单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强度和施工难度,工程区地形和地质条件,以及设备本身能耗、维修和运行等因素,择优选用电动、液压、柴油等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机械设备,避免设备的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机械设备的功效,以满足工程进度要求,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投资。设计过程中,注重施工的连续性、资源需求的均衡性和合理性,使其进度计划更趋合理。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及能耗指标见表9-1。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9-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数量及能耗指标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单位台班耗能量电(kW•h/台班)柴油(kg/台班)1自卸汽车载重量8.0t辆859.012单斗挖掘机液压斗容1.0m³台295.793压路机内燃重量12t~15t台141.794推土机功率74kW台268.145刨毛机拖拉机55kw+羊足碾5t~7t台247.576蛙式夯实机功率2.8kW台212.157冲击钻机CZ-22台1105.188汽车起重机起重量5.0t台126.19卷扬机(单筒慢速)起重量5.0t台135.610风(砂)水枪耗风量6.0m³/min台111载重汽车载重量5.0t辆132.412对焊机电阻150kVA台1320.413胶轮车辆109.3.3施工期能耗总量本治理工程的施工建设主要消耗的能源有电能、柴油及汽油等,施工期的主要耗能项目集中在工程量较大的土石方开挖工程、浆砌石砌筑工程和施工辅助作业;主要耗能设备主要为运输设备、挖装设备、碾压设备、施工工厂的机械设备,而生产性房屋、仓库及生活设施的能耗相对较少。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节能设计的重点就在于选择经济高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将节能降耗落实到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等技术措施上。本治理工程施工期的能耗总量为:柴油:109.2t,电:0.73万kW·h,水:0.23万t。103 初步设计报告9.4主要节能降耗措施9.4.1土堤布置及堤型设计本次xxx治理河段堤防设计轴线基本按原土堤轴线布置,并适当修顺,设计堤防断面型式确定为土质斜坡堤。设计堤型的选择从节材、节地等方面考虑,贯彻节能降耗的设计思想,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设计堤型投资较少,取材、施工方便,施工工期短,工程效果良好。9.4.2主要施工技术和工艺选择本工程在施工技术、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设计时,参考众多已建和在建相同类型工程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结合本工程实际的地形地质条件,不断优化设计,比选出适合本工程的最佳施工技术和和施工工艺。9.4.3施工辅助生产系统及其施工工厂设计施工辅助生产系统的耗能主要是供风、供水、砂石加工、混凝土拌和系统等。对供风系统尽量集中布置,并靠近施工用风工作面,以减少损耗,在空压机的设备选型上,考虑采用往复式空压机的固定式空压站;对供水系统则采用IS型单级离心泵,其优点是水力性能分布合理,适用范围广、节能效果好。9.4.4施工营地、建设管理营地建筑设计103 初步设计报告按照施工营地、建设管理营地的建筑用途和所处气候条件、区域,做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设计,满足建筑节能标准的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组织室内气流路径。充分利用自然光。采用高光效、长寿命、显色性好的光源和灯具。采用生产能耗和使用能耗较低的高效保温建筑材料和制品。9.4.5施工期,建设管理节能措施的建议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施工期建设管理可采取如下节能措施:(1)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率,保证设备安全连续运行。(2)加强工作面开挖渣料管理,严格区分可用渣料和弃料,并按渣场规划和渣料利用的不同要求,分别堆存在指定渣(料)场,减少中间环节,方便物料利用。(3)根据设计推荐的施工设备型号,配备合适的设备台数,以保证设备的连续运转,减少设备空转时间,最大限度发挥设备的功效。(4)生产设施应尽量选用新设备,避免旧设备带来的出力不足、工况不稳定、检修频繁等对系统的影响而带来的能源消耗。(5)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做好资源平衡,避免施工强度峰谷差过大,充分发挥施工设备的能力(6)混凝土浇筑应合理安排,相同标号的混凝土尽可能安排在同时施工,避免混凝土拌和系统频繁更换拌和不同标号的混凝土。(7)场内交通加强组织管理及道路维护,确保道路畅通,使车辆能按设计时速行驶,减少堵车、停车、刹车,从而节约燃油。(8)生产、生活建筑物的设计尽可能采用自然照明。(9)合理配置生活电器设备,生活区的照明开关应安装声、光控或延时自动关闭开关,室内外照明采用节能灯具。(10)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用电量。(11)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及服务人员的节能教育。(12)成立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实时检查监督节能降耗执行情况,根据不同施工时期,明确相应节能降耗工作重点。103 初步设计报告9.5节能降耗效益分析由于本工程堤防主要的功能是防洪,主要的效益为间接效益,本工程的节能降耗效益主要体现在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节能设计的重点就在于选择经济高效的施工技术方案,将节能降耗落实到施工材料、设备、工艺等技术措施上。在采取了节能降耗措施后,本治理工程在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后,柴油:109.2t,电:0.73万kW•h,水:0.23万t。9.6结论意见和建议9.6.1结论意见本工程按照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资源综合利用要求进行设计,符合节约能源的基本国策。(1)在采取了节能降耗措施后,施工期的能耗总量为:柴油:109.2t,电:0.73万kW•h,水:0.23万t。(2)工程建成后,防洪堤能够发挥防洪功能,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显著。9.6.2建议(1)本工程应在施工阶段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施工工艺,尽可能降低施工期的能耗。(2)完建后,通过高效、完善的管理来降低能耗。103 初步设计报告10工程管理设计10.1工程管理性质本工程位于xxx城郊街新开村,邻近市中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有堤防与护岸工程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xxx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xxx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xxx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了加强对本工程整治后堤防的管理,维护堤防完整,确保堤防防护区安全,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健全机构的原则,本工程完工后,交由业主xxx水务局进行管理。10.2明确管理范围和任务1、管理范围本工程的主要范围是xxx防洪、排涝的工程所涉及的范围,主要为河道、堤防、护堤地、防洪闸、排涝闸等,附属工程设施如各类观测、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界碑、里程碑等,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筑等。2、管理任务管理任务是确保工程安全完整,充分发挥河道、堤防的泄洪防洪能力和效益,充分发挥排水沟道和排水建筑物的排洪能力和效益,开展综合经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内容是:①贯彻执行“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②103 初步设计报告对工程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养护,包括沿堤景观绿化等,消除隐患,维护工程完整,确保工程安全。③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做好调度运用工作。④加强防汛器材储备使用管理,其使用情况定期上报主管部门检定。⑤制定和执行岁修计划。⑥加强水土保持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乱采乱挖现象,保护生态环境。⑦收取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河道采砂管理费等。⑧加强职工的技术培训及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贯彻工作。10.3工程年运行费用为维持工程的正常运行,每年需要一定的工程运行费用,年运行费用包括工程维护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等,按工程固定资产投资的1.5%计,工程管理年运行费用为14.95万元,从地方财政列支。103 初步设计报告11设计概算11.1编制说明1、本工程概算工程量根据初步设计图纸、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及有关文件按实际工程量乘以阶段系数进行计算。2、本工程的设计概算编制,以xxx省水利厅粤水基[2006]2号文发布的《x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以下简称《省编规》)为依据。3、工程单价:主要材料单价根据xxx建设和市政管理局文件《关于二0一一年第四季度建设工程造价结算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相关内容确定。次要材料单价根据xxx水务局文件《转发省水利厅关于公布xxx省地方水利水电工程次要材料预算价格(2011年)的通知》相关内容确定。投资概算编制价格水平年为2012年第4季度。4、按照《省编规》规定的计算方法并根据xxx省水利厅文件(粤水建管[2011]105号—关于公布《xxx省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人工预算单价调整的通知),本地区属七类地区工资区,人工预算单价为39.50元/工日。5、工程勘察设计费用根据《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进行计算。工程勘察费用根据勘察收费基价×专业调整系数1.04求得。6、征地、青苗、拆迁补偿按从府[2010]51号《关于印发xxx征收集体土地暂行规定的通知》相关规定进行补偿。11.2主要工程量土方明挖:11.47万m3;土石方填筑:5.79万m3;混凝土:398.27m3103 初步设计报告;模板:2133.01m2。11.3主要材料用量水泥:911.83t;碎石:347.47m3;块石:7277.84m3;砂:2851.22m3;柴油:109.06t。11.4投资概算结果经计算,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概算总投资:996.63万元。其中:工程投资为550.68万元,工程占压处理投资为426.15万元,环境保护投资为8.8万元,水土保持投资为11.0万元,详见表11-1。103 初步设计报告表11-1投资总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建安工程费设备购置费独立费用合计占一至五部分投资(%)I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部分投资合计459.7264.74524.46100.00%一第一部分建筑工程425.07425.0781.05%1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425.07425.0781.05%二第三部分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1.171.170.22%1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1.171.170.22%三第四部分临时工程33.4833.486.38%1一施工导流工程22.1922.194.23%2三临时房屋建筑工程991.72%3五其他临时工程2.292.290.44%五第五部分独立费用64.7464.7412.34%1建设管理费8.138.131.55%2工程建设监理费11.6111.612.21%3工程勘察设计费38.0438.047.25%4其他6.976.971.33%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524.46100.00%基本预备费26.225.00%静态总投资550.68105.00%II工程占压地处理426.15III环境保护8.8Ⅳ水土保持11.0引水工程及河道工程部分总投资996.63103 初步设计报告12经济评价12.1概述12.1.1工程概述xxxxxx支堤xxx堤防加固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防洪工程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提高堤防的防洪、排涝标准,改善xxx沿线村落的综合水环境,是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12.1.2工程概述本工程经济评价依据的文件及规范如下:(1)《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06年8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发;(3)《税法》,1995年国家颁布;本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的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经济效益大,财务盈利能力差,因此,经济评价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并对工程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核定工程年运行费标准,提出维持工程正常运行所需的年运行费数额及经费来源设想。12.1.3基本参数1、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取8%。2、计算期103 初步设计报告建设期为1年,运行期采用30年,经济计算期为31年,基准年为2012年。3、防洪效益增长率经济增长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并考虑国民经济发展速度,采用3%。12.2国民经济评价12.2.1投资费用1、投资本工程建材、设备项目的定额、单价均参考现行市场价格,不再作调整,工程投资为996.63万元。国民经济评价影子投资不作调整,为996.63万元,按2012年一次性投入。2、年运行费由于缺少相关的资料,对于堤防此类公益性的工程,每年的运行费主要在于堤防的维护、河道的管理等方面,年运行费一般按工程总投资的一定比例概算,此次评价以1.5%计,年运行费为14.95万元。12.2.2效益在工程实施后,通过堤围的修筑,xxx堤防防洪标准从原来的3~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防洪标准,经济效益主要反映在由于防洪标准的提高而使灾害损失的减少间接效益上。由于缺少历史相关暴雨造成的洪涝损失数据,本工程多年平均洪灾损失按照本堤围捍卫的农田、村庄调查洪灾损失率进行计算。本堤防捍卫农田、村庄面积为1050亩,通过现场与当地村民调查,综合考虑确定多年平均洪灾损失率为800元/亩,即年平均防洪排涝效益为:1050×950=84.0万元。103 初步设计报告12.2.3国民经济指标按以上效益费用编制效益费用流量表,据此计算国民经济指标,见表12-1。表12-1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表项目单位经济指标备注经济内部收益率%9.2经济净现值万元148.06经济效益费用比1.1312.2.4敏感性分析本项目敏感性分析在投资增减10%,效益不变以及效益增减10%,投资不变时,经济评价指标见表12-2。表12-2国民经济敏感性分析计算成果表项目基本方案投资变化效益变化10%-10%10%-10%国民经济内部回收率(%)9.28.410.310.48.2国民经济净现值(万元)148.0648.4247.73279.3716.76效益费用比(动态)1.131.041.231.241.0212.2.5国民经济评价结论从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看,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为9.2%,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经济净现值为148.06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13,大于1,说明项目建设在国民经济上是合理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当投资增加10%和效益减少10%时,经济内部收益率都大于8%,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14.3综合评价本工程是以防洪排涝为主的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能够使xxx103 初步设计报告堤防防洪标准从目前的3~5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标准,使防护区人民的财产安全得到更好的保护,经济效益显著。从国民经济评价各项指标看,经济内部收益率大于现行国家基准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大于零,且敏感性分析表明工程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工程在国民经济评价上是可行的。由于工程属于社会公益性质水利项目,财务盈利能力较差,政府每年需要投入14.95万元用于补贴工程的运行费用。总体上本工程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103 初步设计报告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