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5 MB
- 68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66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9环境质量状况26评价适用标准28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32环境影响分析34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3结论与建议56附表附表1项目环保投资一览表附表2施工期环境监理一览表附表3环境保护设施验收一览表附表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件:附件1任务委托书附件2贵州省水利厅文件,黔水计【2013】207号《关于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三穗县桐林镇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2013.12附件3三穗县人民政府,穗府函【2011】196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六洞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2011.12附件4三穗县水务局,承诺函附件5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诺函附件6专家意见及修改说明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图3桐林镇河段水系图附图4项目周边环境关系图66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三穗县桐林镇防洪堤工程建设单位三穗县水务局法人代表张克伟联系人秦所长通讯地址三穗县灵山北路联系电话13585564031传真邮政编码556505建设地点三穗县桐林镇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立项审批部门贵州省水利厅批准文号黔水计[2013]270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扩建□行业类别及代码4822河湖治理及防洪设施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31426.82(47.14亩)绿化面积(平方米)6285.36总投资(万元)837其中:环保投资(万元)136.73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6.3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建设背景、依据1.背景三穗县桐林镇六洞河桐林镇河段现状堤防建设标准低、河堤不封闭、淤积、坍塌现象严重,河床底部逐年抬高,行洪能力不断减弱,发生洪涝灾害的隐患越来越大,防洪形式更为艰巨,严重威胁着桐林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沿河两岸的良田好土。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迫切地希望对河段进行治理,已解决历年来所饱受的洪水之患,因此加快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减灾体系已刻不容缓。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入口,治理河段总长2.28km。治理河段左右堤线起点接到上游已建堤防,终点接到附近较高山体处,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主要保护桐林镇人口0.25万人,保护耕地0.17万亩。本项目目前处于前期的准备阶段。2.依据根据贵州省水利厅2013年12月3日以黔水计【2013】207号《关于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三穗县桐林镇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附件2)同意建设。6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项目建设所产生的区域环境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为此,三穗县水务局委托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承接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附件1)。项目组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二、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对照《产业政策指导目录2011本(2013年修正)》中“第一类鼓励类;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为国家鼓励类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选址可行性分析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入口,治理河段总长2.28km。治理河段左右堤线起点接到上游已建堤防,终点接到附近较高山体处,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提高了治理河段的防洪标准可以抵御1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另外,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引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因此,本项目选址可行。四、规划符合性分析2011年12月18日三穗县人民政府以穗府函【2011】196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六洞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附件3)同意对区域内流域进行规划,本项目符合该规划。五、工程任务及规模1.防洪标准本治理河段主要保护桐林镇集镇人口0.25万人,保护耕地0.17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桐林镇属于一般城镇,结合桐林镇的城镇发展规划,确定设计频率标准为10年一遇。2.堤距堤距选择以保证河道行洪能力为前提,并与城镇规划相结合,对行洪断面不足的河段进行拓宽改造,对拓宽段,以向无建筑物(或少建筑物)岸、田坝中间岸(避开陡坡岸和高边坡岸)拓宽为主,尽量减少搬迁、减少开挖及护砌工程量,结合本工程的实际地形确定本治理河段的堤距不小于30m。3.堤线布置本次治理起点为香炉大桥,终点为汇入六洞河河口,治理河段轴线总长2.28km。左岸堤线接到两岸较高的山体上,右岸堤线上游侧与已建混凝土框格式护坡衔接,下游侧链接到较高的山体上,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66
4.河道清障设计根据现场的踏勘,河道卵石堆积,影响行洪,为此,经与桐林镇及三穗县水利局协商,主要清障范围为K0+000.0~K2+282.1。本次清障工程主要为恢复原河道行洪断面,改善河道流态,疏浚清理河段阻碍物,整体上不改变原河床的纵坡比降。对已建的公路桥或人行桥、拦水坝,建议建设主管部门按相应的防洪标准和河道设计要求进行重建或者改建。本次治理工程不涉及桥涵与拦水坝的改建工程。六、工程布置及主要建构筑物1.工程等别和设计标准本工程保护区为一般城镇,保护人口为0.25万人,保护农田1700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本次防护区桐林镇区属于一般城镇,防洪等别为Ⅳ等,设计洪水标准采用20~10年一遇。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贵州省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基本要求》,确定防洪标准采用10年一遇设计。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确定本次河道治理堤防工程级别为5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确定主要水工建筑物河堤按5级建筑物标准设计,次要水工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标准设计,临时性水工建筑物按5级建筑物标准设计。2.工程总布置本工程设计治理长度为2.28km,起点位于香炉大桥上游75m处,终点位于坦洞河汇入六洞河河口。总体布置分左、右两岸堤防段及清障工程,左岸堤防长度为611.5m,右岸堤防长度为1673.6m,清障长度为2282.1m。为了减少占地费用,节省工程投资,使工程及早发挥效益,结合实际协调控制好行洪断面与征占地矛盾,堤防布置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关系,使河道线形顺畅、优美,与自然景观协调、融合。表1拟建项目组成表工程类别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内容主体工程堤型河道治理主要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浆砌石重力式挡墙。Y0+000.0~Y0+322.8段工程区为公路段采砂料场,不存在占用农田问题,考虑到右岸堤线上游段需与公路段已建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衔接,此段采用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型式。66
堤线左岸左岸堤线桩号Z0+000.0(鸳鸯桥)~Z0+611.5(汇入六洞河河口),总长611.5m。Z0+000(鸳鸯桥)~Z0+249.5(新茂大桥),长249.5m,本段河道河谷宽缓,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阶地低矮,高出河床近1m左右,上部分布有大量农田,覆盖层均为砂卵石层,未见基岩出露。本段已建浆砌石堤防,但防洪能力达不到规范要求,且基础埋深不够,导致冲刷淘空现象。主要对已建挡墙拆除重建,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减少占用农田面积。Z0+249.5(新茂大桥)~Z0+611.5,长362m,本段河道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0.5~1.5m,阶地上分布有大量农田,覆盖层广布,均为砂卵石层,本段河道左岸为六洞河干流的凹岸,淘刷严重。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在尽量不占用农田的前提下,堤线尽量布置在河漫滩上,以保护农田。右岸堤线桩号Y0+000.0(公路段砂厂处)~Z1+673.6(汇入六洞河河口),总长1673.6m。Y0+000.0~Y0+322.8,长322.8m,本河段一级阶地发育,地势较平缓,阶地已被公路段开挖为砂厂,土料随意堆放,洪水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考虑到与上游已建混凝土框格式护坡衔接,本段堤线布置在满足行洪宽度的前提下,尽量使整治后河道水流平顺。由于阶地已被开挖成砂厂,不存在占用耕地农田问题,本段布置采用混凝土框格式护坡结构,利于与上游已建堤防衔接。Y0+322.8~Y0+781.3(泵房),长458.5m,本段河道一级阶地发育,地势平缓,阶地前缘为农田及菜园,后缘为桐林镇民房及公路,河床位置局部见基岩零星出露,其余均为砂卵石层覆盖。本段堤线布置在满足行洪宽度的前提下,尽量布置在原有的干砌石挡墙及土堤位置,以减少永久征地费用,主要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减少开挖量,保护农田及菜园。Y0+781.3(泵房)~Y0+928.1,长146.8m,本段河道一级阶地前缘即为民房,河漫滩较宽敞,河床基本为砂卵石覆盖层,本段堤线设计主要满足行洪要求。Y0+928.1(政府大桥)~Y1+148.0(鸳鸯桥),长219.9m,本段河道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2~3m,局部4m。岸上为310省道,根据现场调查,公路路堤局部有冲刷淘空现象。本次设计主要对310省道进行保护,,堤线沿省道边线布置,与堤后路面衔接。考虑到河道行洪宽度及省道的开挖限制,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减少开挖量。Y1+148.0(鸳鸯桥)~Y1+389.5(新茂大桥),长241.5m,本河段右岸岸边为310省道,路堤邻近河床,公路内侧多为农田,路堤淘刷严重,部分以淘空,本次设计将对省道进行保护,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堤线沿路堤走向布置。Y1+389.5(新茂大桥)~Y1+673.6,长284.1m,本段河道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0.5~1.5m,阶地前缘分布有大量农田,覆盖层广布,均为砂卵石层,后缘为310省道,本段河道为六洞河干流的凹岸,淘刷严重。采用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结构,在尽量不占用农田的前提下,堤线尽量布置在河漫滩上,以保护农田。左岸清淤工程治理起点至砂厂一段为已建生态河堤,本次工作主要对河床进行清淤;砂厂至治理终点为新建堤防。辅助工程排水涵本工程共设置5座排水涵,排水涵管据不同自排流量采用DN800及DN600预制钢筋砼管结构形式,并设置拍门防止洪水倒灌。堤内水位高于外江水位时,水流自动拍门受水压力自动打开排水,当外江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自动拍门关闭截断外江水流入堤内,起到防洪治涝效果。堤顶道路为了护岸防护堤今后的运行管理,除了靠近公路堤段防护堤顶不设堤顶道路外,其余堤段有条件的均在堤顶设堤顶道路。堤顶道路路面宽度为3.0m,为泥结石路面,厚0.2m进堤道路本工程堤段右岸有S310省道穿过,左岸右乡村道路经过,2个现有公路交通条件均较好,工程区内有四座大桥联通左右岸,不需新设进堤道路。66
下河步级为满足沿岸亲水平台、农田耕种取水及周边人居取水方便,构建一个人水和谐的环境,防洪堤设计在充分发挥防洪功能外,力求环保美观、与人文环境相协调,考虑每100m距离设计堤前迎水面下河踏步,以满足堤岸沿线居民休闲、用水及耕种取水要求。本工程共设置22座下河步级,下河步级宽度为1.5m。临时工程施工生产区工程中的所有材料均外购,现场设置1个施工点。施工生活区本项目工人均为当地村民,现场不设置施工生活营地。渣场设计拟选堆渣场弃渣场位于桐林坦洞河于六洞河交汇处左岸阶地上,场地宽缓,该场地面积约1万m2,堆放量在5万m3。本项目所在地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弃渣量较小,环评建议不设置渣场。直接将渣运送到三穗县城高铁新区的河道右岸0+300~1+800一级阶地上,地势宽阔、平坦,该区域为政府统一规划的临时堆渣场地,该场地面积约5万m2,堆放量在20万m3。公用工程施工用水采用连接最近管网;施工用电连接最近电网。3.堤型方案拟定和比选桐林镇防洪堤工程治理河段穿过桐林镇集镇,堤线主要靠岸布置,基本处于一级阶地和漫滩地形之间,局部地段为河谷斜坡底部地形,现状河道两岸阶地分布多为菜地及居民房屋。为尽量减少征(占)地,堤型宜选用开挖影响范围小,占地面积较小的堤防结构。政府大桥下游段右岸461.4m长堤线均紧靠310省道布置,考虑到行洪宽度要求,堤线无法往河道中心偏移,且开挖范围受310省道限制,宜选择开挖影响小的直立式挡墙结构,以满足行洪宽度和开挖要求。各堤段地形、地质条件不尽相同,针对不同堤段采用不同的堤型设计方案。各堤段主要作了以下几种堤型方案:堤型一: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堤型二:生态格网挡墙堤型三: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1)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充分利用贵州山区石料多的特点,同时浆砌石防洪墙占地少,过流断面大,行洪防冲能力较好,施工难度小,建筑物耐久性、抗破坏性能较好等优点。但它是一种刚性结构,难以解决不均匀沉降问题,挡墙基本隔绝挡墙两侧生物交流的通道,破坏了自然河流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结构,河道治理使自然河流渠道化,从而破坏了水生生物的产卵地、栖息地和河流形态的多样性,减弱了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并且难以美观绿化。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堤身采用M7.5浆砌石,最小高度3.7m,最大高度4.3m,堤身采用垂直迎水面,背水面边坡1:0.4,挡墙前后各设0.3×0.5m的墙趾、墙踵,墙趾处回填大块石防止水流冲刷,墙后回填原开挖料,回填压实。堤顶宽0.6m并采用0.2m厚C15混凝土压顶,墙顶为0.2m厚泥结石抢险道路,其下为0.1m厚粗砂石垫层,路面宽2.2m,其后设置0.2×0.4m路缘石,堤内侧坡比为1:1.5,采用草皮护坡型式。挡墙每隔10m设置一道变形缝,用沥青木板进行回填,为降低墙背水压力,墙体内设置排水管,直径50mm,间距1.5m66
,梅花形布置,并在墙背设置反滤包裹。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典型断面见图1,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见表2。图1浆砌石重力式挡墙典型断面图表2浆砌石重力式防洪堤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1土方开挖m330786.2814.86457484.122石方开挖m33001.6052.68158124.293堤防土方回填(利用)m326313.5418.98499430.994抛石护脚m31636.03133.8218900.815浆砌石挡土墙m314774.71284.74206359.946C15混凝土压顶m3346.06427.56147961.417泥结石路面m27061.0532.88232167.328粗砂石垫层m3696.70150.18104630.419路缘石铺设m1528.5349.3175371.8110撒播草籽m27473.066.8851414.6511浆砌石踏步m3596.82311.17185712.4812M10水泥砂浆抹面m21086.6215.7317092.5313反滤料m333.37148.954970.4614伸缩缝m21563.58100.88157733.9515普通平面钢模板m2247.8446.2411460.1216合计6528815.31(2)生态格网挡墙生态格网66
挡墙属于柔性结构,适应性强,能适应各种土层性质并与之较好的结合,能很好的适应地基变形;透水能力强,生态格网可使地下水以及渗透水及时的从结构填石缝隙中渗透出去,能有效解决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利于堤身的稳定;结构整体性强,生态格网网片是由机械编织成双绞、蜂巢形孔网格,即使一、两条丝断裂,网状物也不会松开,不须设缝,整体性强;美化环境、保持生态:网箱砌体石缝终会被土填充,植物会逐渐长出,实现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亦绿化美化景观,形成一个柔性整体护面,回复建筑的自然生态。结构填充料之间的缝隙可保持土体与水体之间的自然交换功能,同时也利于植物的生长,实现水土保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统一,和沿江边的美化亮化相协调。该挡墙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引用,缺点是格网容重小,堤体大,工程永久占用土地较多,石材用量大,造价高。本次生态格网挡墙设计最大高度4.3m,墙体网箱采用3层台阶式布置,下层尺寸为3.0×1.0m(宽×高),中间层尺寸为2.0×1.0m,上层尺寸为1.5×1.0m。挡墙迎水面为0.5m×1.0m(宽×高)的台阶式,墙后回填砂砾料并压实,墙体与回填料接触面铺设土工布。堤顶设“L”型防浪墙,防浪墙高度为0.5~1.3m,墙后设置泥结石抢险道路,路面宽3.0m,其后设置0.2×0.4m路缘石,堤背水侧坡比为1:1.5,采用草皮护坡型式。生态格网挡墙典型断面见图2,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见表3。图2生态格网挡墙典型断面图表3生态格网挡墙防洪堤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1土方开挖m333864.9114.86503232.562石方开挖m33301.7652.68173936.723堤防土方回填(利用)m328944.8918.98549374.014抛石护脚m31459.33133.8195258.355生态格网m218006.303045473915.206C15砼防浪墙m31537.46427.56657356.407泥结石路面20cmm27061.0532.88232167.328粗砂石垫层m3696.70150.18104630.419路缘石铺设m1528.5349.3175371.8110撒播草籽m27473.066.8851414.6511M7.5浆砌块石梯步m3596.82311.17185712.4866
12M10水泥砂浆抹面m21086.6215.7317092.5313反滤料m333.37148.954970.4614伸缩缝(沥青木板)m21563.58100.88157733.9515普通平面钢模板m2247.8446.2411460.1216合计8393626.99(3)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是当前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是河道治理的现代理念,具有亲近自然、亲近水流、达到人水和谐,而且可以避免河岸的硬化、渠化现象,且施工方便、施工进度快。但生态型护坡断面比较大,坡度较缓,为满足河道行洪要求,堤防占地面积较大。混凝土框格生态护坡土堤结构分上部混凝土框格及下部浆砌石结构,设计堤高4.0m,堤防回填土采用第四系开挖料,回填压实。堤顶高度以下1.5m内采用0.25m厚混凝土框格草皮结构,坡度为1:1.5,下设0.1m厚碎石垫层及250g/m2土工布一层;框格以下采用0.3m厚M7.5浆砌石护坡结构,坡度为1:1,与0.5×0.8m浆砌石护脚衔接。堤顶设0.4×0.3m砼压顶,其后为泥结石路面,堤顶路面宽3.0m,兼做抢险路,其后设置0.2×0.4m路缘石,堤背水侧坡比为1:1.5,采用草皮护坡,堤基开挖需清理表层覆盖层约0.3m。混凝土框格生态护坡典型断面见图3,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见表4。图3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典型断面图表4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建筑工程量及投资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1土方开挖m329119.0214.86432708.642石方开挖m3790.8152.6841659.873堤防土方回填(利用)m346900.8218.98890177.564抛石护脚m31459.33133.8195258.355混凝土框格m3293.50454.72133460.3266
6M7.5浆砌块石护坡m33921.45287.41127024.737M7.5浆砌块石护脚m31494.39279.71417995.838碎石垫层m3807.1234.5627894.079土工布铺设m38054.8621.22170924.1310C15砼压顶m3334.26427.56142916.2111泥结石路面20cmm26628.1432.88217933.2412粗砂石垫层m3660.37150.1899174.3713路缘石铺设m2763.7649.31136281.0114撒播草籽m28462.506.8858222.0015M7.5浆砌块石梯步m3595.15311.17185192.8316M10水泥砂浆抹面m21076.1615.7316928.0017伸缩缝(沥青木板)m2432.09100.8843589.2418普通平面钢模板m23952.4347.99189677.1219钢筋制安t15.287045.23107651.1120总投资4634668.614.方案比选表5堤型工程投资比较表比较项目名称浆砌石重力式挡墙生态格网挡墙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建筑工程总投资(万元)652.88839.36463.47移民征地投资(万元)102.06125.97436.71合计(万元)754.94965.33900.18每公里投资(万元/km)272.54348.50324.98本工程所在区域,修建土堤的砂砾料相对比较丰富,浆砌石挡墙及生态格网的石料需要外购,但运距较短,对块石料单价影响不大,根据地形地质条件,三种堤型都具备建设条件。对三种方案从投资和防护效果两个方面进行方案比较:1)投资方面:由表5可以看出,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每公里投资为272.54万元,生态格网挡墙每公里投资为348.50万元;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每公里投资为324.98万元。从本工程堤防每公里投资考虑,浆砌石重力式挡墙方案投资最少,方案最优,生态格网挡墙方案投资最大。2)防护效果方面:浆砌石重力式挡墙使自然河流渠道化,破坏了岸边生态系统,缺乏河道的水景之美,生态格网挡墙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可以与沿岸自然景观协调,生态效果较好。综合比较,由于生态格网挡墙投资过大,施工进度慢,难度大,本工程不宜采用。考虑到桐林镇防洪堤工程两岸广布菜地及民房,占地问题影响较大,本阶段河道治理主要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浆砌石重力式挡墙。Y0+000.0~66
Y0+322.8段工程区为公路段采砂料场,不存在占用农田问题,考虑到右岸堤线上游段需与公路段已建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衔接,此段采用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型式。5.堤型特征表和附属建筑物(1)堤型结构方案比选后推荐方案的各堤段的堤型特性表见表6。表6堤防工程布置推荐堤型特性表堤段堤型长度(m)堤顶道路备注浆砌石挡墙混凝土框格式护坡宽度(m)Z0+000~Z0+611.5611.53Y0+000.0~Y0+322.8322.83Y0+322.8~Y0+928.1605.33Y0+928.1~Y1+500.0571.90结合310省道Y1+500.0~Y1+673.6173.60结合现有道路合计1962.3322.8(2)排水涵根据沿河岸地形、引水及排水情况,本工程共设置5座排水涵,排水涵管据不同自排流量采用DN800及DN600预制钢筋砼管结构形式,并设置拍门防止洪水倒灌。堤内水位高于外江水位时,水流自动拍门受水压力自动打开排水,当外江水位高于堤内水位时,自动拍门关闭截断外江水流入堤内,起到防洪治涝效果。表7排水涵管布置表涝区桩号集雨面积F(km2)洪量(m3/s)地类排水时间(h)自排流量(m3/s)排水涵管规格左岸Z0+214.90.291.98集镇41.37DN800Z0+464.90.694.70农田700.186DN600右岸Y0+700.00.64.09农田700.162DN600Y0+850.00.151.02集镇40.71DN800Y1+600.00.0860.59农田700.023DN600(3)基础持力层及基础处理根据地质专业提出的各地层物理力学参数及建基面建议,本工程主要建筑物防洪挡墙基础持力层主要为稍密状的砂砾石层,将基础置于河道深泓线之下0.5m。(4)河道清淤由于现状河床有大量高速公路施工遗留的废料和常年堆积的生产生活垃圾,为恢复原河道行洪断面,改善河道流态,疏浚清理河段阻碍物,本工程共疏浚河段长度为2282.1m,主要工程措施为清除河道内及岸边障碍物,清障土石方量37903m3,河道疏浚段设计底坡与原河道纵坡基本一致。66
6.主要的工程量表8桐林镇防洪堤主要工程量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备注 第一部分建筑工程 一挡水工程 1土方开挖m³30441 2石方开挖m³242 3干砌石挡墙拆除m³301 4浆砌石挡墙拆除m³655 5堤防土方回填(利用)m³25217 6抛石护脚m³1487 7M7.5浆砌石挡墙m³11411 8C15混凝土压顶m³300 9混凝土框格m³24 10M7.5浆砌块石护坡m³370 11M7.5浆砌块石护脚m³141 12碎石垫层m³99 13土工布铺设m2988 14泥结石路面m24994 15粗砂石垫层m³493 16路缘石铺设m1756 17撒播草籽m28177 18M7.5浆砌石踏步m³629 19M7.5浆砌石排水沟m³1010 20M10水泥砂浆抹面m21147 21反滤料m³25 22伸缩缝m21027 23普通平面钢模板m2717 24钢筋制安t1.87 25河道清淤m³37903 二交通工程 1交通便桥项1 七、主要原辅材料及其主要施工设备本项目使用的主要原辅材料见表9,施工设备见表10。表9主要原辅材料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66
一主要建材1水泥t1336.94全部外购2钢筋t1.963油料t84.794块石万m31.375碎石万m30.26砂万m30.55表10主要施工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单位数量1反铲挖掘机1m3台42自卸汽车8t辆103推土机74kW台34夯实机蛙式2.8kW台35双胶轮车手推式辆126离心泵15kW台47潜水泵7kW台48插入式振捣器Φ70软轴台59手风钻把610风镐把1011交流电焊机BX1-400台212全站仪套113柴油发电机50kW台214空压机9m3台215变压器150kVA台216振动碾13t台2八、施工组织计划1.施工条件工程对外交通便利,施工区位于三穗县城东部桐林镇的坦洞河上,距离县城28公里,有S310省道直通县城,外来物资可由此运送至工地。2.建材及水电供应条件(1)建筑材料供应条件主要建筑材料有土料、砂石料、水泥和油料等均采用外购形式。三穗县八弓镇青洞村一带分布有多个人工砂石料场,石料强度高,抗冲刷、抗风化能力强,其质量和储量可满足本工程建设需要。工程区有S310省道直达县城,交通运输较为方便,最大运距27km。工程施工所需砂石料由石料场采购。(2)水电供应条件66
本工程施工用电仅为施工抽水和照明等,所需负荷较小,可以直接接桐林镇附近的动力线路或照明线路,满足工程施工需要。施工期间的生产用水直接从河水抽取,生活用水从当地供水管网接入。(3)自然条件a)水文条件六洞河流域位于潘溪暴雨中心区的西北部边缘,属于贵州省的多暴雨区之一,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冷锋低槽类和两高切变类,暴雨特性是量级大、历时短。六洞河属山区雨源性河流,流域的洪水季节与暴雨一致,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流域特性密切相关。该流域暴雨多出现在5~6月份,洪水持续时间长,一般2~3天。洪水发生时间多为5~7月,占发生次数的81.4%,其中尤以7月份最多,占32.6%。b)气象条件三穗县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根据三穗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4.9℃,1月多年平均气温3.5℃,7月多年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37.1℃,出现在1971年的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3.1℃,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21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4~9月份,其值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0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54h,无霜日数为277d,多年平均风速1.4m/s。c)地形地质条件三穗县地处贵州省东部,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贵州东部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差异较大,海拔高度一般在450~1000米。地貌类型以剥蚀侵蚀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地貌形态为侵蚀型低山河谷地貌,侵蚀河谷盆地、断陷盆地发育,河谷两岸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地势上西南高,东北低;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为北东向。由于出露地层古老,在长期的地质营力作用下,河流两岸山体微地形破碎,冲沟发育,两岸地形坡度15~40°,河谷较为宽缓,一级阶地较发育。出露地层岩性主要由第四系覆盖层和上板溪群清水江组地层组成。第四系覆盖层主要分布于河床、阶地及缓坡地带,主要由粉土、粉质粘土、砂卵石及有机质土组成。上板溪群清水江组分布于基岩,主要由块状变余砂岩、块状变余凝灰岩、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块状变余细粒砂岩及含硅质绢云母板岩组成。66
根据岩性组合和地下水赋存条件,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两大类。碎屑岩基岩强风化带内裂隙发育强烈,透水性好;进入弱风化后,基岩裂隙逐渐闭合。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相砂卵石组成的孔隙含水层中,砂卵石层孔隙率大,透水性强,富水性弱,其水位受河水位控制。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2.施工导流(1)导流标准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等级为5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均为5级。根据《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1998)的规定,堤防工程建筑物等级为3级及以下,导流围堰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3~5年一遇,经综合考虑,选用3年一遇(P=33.3%)洪水重现期为导流设计标准。考虑只有防洪堤基础施工需围堰保护,故根据河段水文特征及堤防施工进度,确定本工程导流时段为10月~次年2月枯季洪水,相应设计流量为30.7m3/s。(2)导流方式由于防洪堤基础位于施工洪水位以下,且枯期洪水流量较大,故需要临时施工围堰进行保护。根据本工程特点,采用岸边式围堰挡水、原河床过流的导流方式。导流工程结合河道治理进行分段施工。(3)导流建筑物设计根据选定的导流标准,相应时段的流量为30.7m3/s,经计算,桩号0+236.7处的围堰堰前水深最大,水深为0.78m,考虑到围堰安全超高0.5m,则最大围堰高度1.28m。考虑到山区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且施工期挡水围堰保护浆砌石挡墙堤脚基础,发生洪水可以允许淹没基坑后排水施工,故本工程围堰高度取1m。为充分利用基础开挖料,挡水围堰采用土石围堰。围堰布置跟堤线平行。设计围堰顶宽0.5m,高1m,两侧坡比为1:1。本工程上游防洪堤工程大部分堤段修建在河滩地上,无需围堰防护施工。故设计围堰总长1956m。围堰填筑工程量为2934m3。(4)导流工程施工围堰填料利用基础开挖土石料,进行分段施工。填筑土石方采用1.0m3反铲挖掘机开挖、堆填和压实。在防洪堤建成后将围堰拆除,并采用1m3挖掘机装8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施工抽排水在每一施工区段配置2台15KW离心水泵抽排,初期排水将水泵布置在围堰基坑集水深处,经常性排水时布置在基础开挖高程最低处的开挖轮廓线外。3.主体工程施工(1)土石方开挖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包括基础土方开挖和河道清淤。土方开挖采用1.0m³反铲挖掘机清理基础,无用料由1.0m³66
反铲挖掘机挖装,8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有用料暂时堆存在岸边待回填利用。基础石方主要为凝灰质板岩及变余砂岩,易风化、崩解。石方开挖可以采用风镐配合1m³反铲挖掘机破碎和挖装,8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作业点或临时堆存在堤旁待回采利用。基础开挖应从上至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并作成一定的坡势,以利排水。开挖过程中在基础两侧各设置一条排水沟且每30米设一集水井,用7.5kW潜水泵明排方式将集水排至施工区域外的河流中,避免边坡稳定范围形成积水。开挖基底要预留一定厚度的保护层,待基础施工前进行人工挖除。基础开挖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边坡稳定,如出现裂缝、滑动迹象及地下水渗透时,应立即暂停施工,采取应急措施。开挖弃渣在回填土方施工完毕后,一律通过8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堆放,并做好堆放区的环保、水保措施,不得随意弃置。(2)土石方回填本工程土石方回填利用基础开挖或河道清障堆存的合格料。要求级配良好,无树根等其他杂质,含泥量符合规范规定。由临时堆料场回采,配备1m3挖掘机挖装,8t自卸汽车运输上堤,80kW推土机结合人工摊铺平料,采用13~14t拖式振动碾进行碾压。回填时应从底部低洼处开始逐层回填,层厚控制在30cm左右。压实顺序应从填方中部开始,逐步错缝碾压至填方边缘,振动碾距防洪堤不得小于0.5m。边缘部位采用2.8kW蛙式打夯机夯实。土石方回填必须在浆砌石挡墙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以避免强度不足,在回填过程中产生的侧压力影响下造成破坏。回填之前,应对填方基础和已完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并将基础的杂物、余土及积水清除干净。(3)旧堤拆除本工程部分河道原有的直立式浆砌石及干砌石挡墙防洪堤存在年久失修和高程不足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防洪护岸的要求,故需进行拆除重建。旧堤拆除前需对堤身和堤基的杂物、植被和表土进行清挖,采用1m3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清理出来的杂物和垃圾由8t自卸汽车运至弃渣场填埋,开挖出的表土暂时堆存在堤旁供生态土堤施工使用。在旧堤清理约100m左右即可开始进行旧防洪堤拆除。旧堤拆除采用风镐进行浆砌石堤身凿孔松动,1m3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挖除和清理。对于拆除出来的块石进行挑选清理后,可用于排水沟施工的进行就地堆存;剩余的由8t自卸车运至弃渣场堆放。(4)浆砌石施工66
本工程的浆砌块石施工主要包括浆砌石护脚和浆砌石挡墙施工。块石料由石料场外购,要求质地坚硬,新鲜,不得有剥落层或裂纹。石料采用8t自卸汽车运至施工区,再人工搬运至工作面。水泥砂浆在施工现场用0.4m3砼搅拌机进行拌和,人工用灰斗挑运或用翻斗车运浆至工作面。在进行浆砌石挡墙施工前,需采用标准贯入法对基础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对局部不良基础进行人工夯实或深挖后,方可进行浆砌石挡墙施工。砌筑砂浆强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砌筑前,应将砌石料清洗干净、洒水湿润。砌筑时,上、下两层块石应骑缝砌筑,内外块石应交错连接成整体,角石、面石和帮衬互相锁合,严禁采用中心填石的砌筑方法。砂浆勾缝在砌筑后24h后进行,缝宽不小于砌缝宽度,缝深不小于缝宽的2倍,勾缝前必须将槽缝冲洗干净,并保持表面湿润。砌体外露面,在砌筑后12~18小时之间应及时洒水养护,经常保持外露面的湿润。养护期为7~14天,在养护期间避免碰撞或振动。浆砌石挡墙应按要求设置沉降缝和排水孔。(5)混凝土施工根据设计,项目设置一个拌合站,拌合站设置在工程段中段的北面,周围200m无村寨及居民居住,混凝土在施工现场用0.4m³砼搅拌机进行拌和,人工用灰斗挑运或用双胶轮车运至工作面,人工平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浇筑采用平铺法施工,需振捣均匀、密实,对模板和伸缩缝周围辅以人工插钎加以振捣,避免出现表面蜂窝和麻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由于项目位于三穗县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交通方便,运输便利,经过与业主沟通协商,本项目采用商品砼,不在施工点现场设置混凝土拌合站。(6)生态土堤施工本工程生态土堤采用C15格栅混凝土及草皮护坡。混凝土框格采用C15混凝土现浇,施工时首先进行人工清基,再将加工厂制作好的钢筋进行安装就位,然后立模,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用0.4m3拌和机拌制,双胶轮车运至工作面附近,人工用铁铲入仓,并持振捣器振捣密实,终凝后进行洒水养护。格栅混凝土拆模后即进行框格内种植土回填,种植土用8t自卸汽车运至工作面附近,人工转运至工作面,并均匀铺筑。洒水后将护坡草皮按框格大小铺筑,并定期洒水养护至草皮完成成活。(7)其他路缘石的铺设和泥结石路面的施工,可在挡墙砌筑好并在堤防填筑后施工,先铺设路缘石,然后再进行泥结石路面的施工,泥结石路面采用压路机压实。设计泥结石的粘土含量为18%。(8)场内交通66
施工区旁有S310省道经过,施工区内大部分都有村道通过,基本能满足施工交通要求,仅有部分施工河道需新建临时道路。为提高工程经济性,施工临时道路充分利用河滩地进行布置,道路路面采用开挖料摊铺碾压型式,道路宽3m,总长约1km。由于部分施工临时道路占用耕地,工程完工后需对其进行复耕。(9)机械修配系统本工程的机械修配和汽车保修利用当地修配条件,现场不设置维修间。(10)风、水、电及通信施工供风:本工程施工用风主要是基础石方开挖和旧堤破解拆除,用量较小,可根据施工需要布置2台9m3/min移动式空压机供风。施工供水:施工生产用水采用4台7.5kW潜水泵就近抽取河水,生活用水接居民供水系统。施工供电:施工用电以电网供电为主,可以从邻近电网供应点接入施工区。施工通讯:施工区域内均有移动通讯信号覆盖,采用移动电话通讯可满足施工现场管理需要。详见附图2施工平面布置图。九、施工期劳动定员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为50人,均为当地居民,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人员住宿以及食堂。十、项目实施计划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8个月。从第一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4月。准备工程在第一年9月进行,包括临时施工道路修建、施工场地平整。主体工程从第一年10月开始进行基础开挖,第二年4月底全部竣工。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项目主要的环境问题如下:1.洪水灾害情况坦洞河发源于贵州省天柱县坪地镇贺家湾,自北向南,流经干溪、阳寨、半坡、老寨、坦洞、桐林,在桐林镇新茂处汇入六洞河。属于雨源性山区河流,季节性比较强。流域内洪灾与洪水特性密切相关,暴雨历时短,强度大,突发性强。由暴雨产生的超渗产流,使雨水来不及渗入土层深部即形成地面径流,导致河流极易形成洪水,峰高量小、历时短暂但却防不胜防,危害较大。坦洞河穿过桐林镇的河段两岸较为顺直,但部分堤段年久失修,河道卵石堆积。沿河两岸阶地平坦,与河床高差较小,导致河岸的防洪能力低下。遇较大洪水就会漫滩,影响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安定。2.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66
本次治理河段位于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香炉大桥处,终点为六洞河河口处,治理河段轴线长2.28km,设计河段穿过桐林镇集镇所在地,河道两岸均为居民和农田,两岸控制高程较低,河道交宽,但是河滩发育,卵石堆积,现有堤防老化。并且河流比降较小,治理前河段的河床天然比降仅为0.0023,再加上群众自发无序的开发利用河滩地,缺乏统一的规划布局、设计,桥涵行洪能力不足。人为的占用河道改变了河道的行洪条件,导致治理河段现有防洪标准低。本次治理河段主要存在问题有:1)坦洞河为山区河流,洪水峰高量大,涨落时间短,汇入六洞河处受六洞河洪水倒灌影响;2)现有防洪堤防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防洪工程建设的资金缺乏;3)治理河段河滩发育,卵石堆积,河底极不平整,糙率较大,并且桥梁较多,阻水严重,经过分析,现状的防洪能力达不到10年一遇的洪水标准。4)河道两岸地势平坦,主要为居民及大片农田,一旦发生洪涝灾害,损失严重。3.防洪治理的必要性桐林镇防洪堤工程完成后,可提高马桐林镇的整体防洪能力,将对当地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运行安全、管理方便、施工快捷、工程永久占地少。因此兴建桐林镇防洪堤工程是实现对城镇居民、农田保护的重要措施。66
66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08°31′~109°04′;北纬26°47′~27°05′之间。工程区主要位于三穗县城东部桐林镇的桐林坦洞河干流上,下游段150m为六洞河干流左岸。桐林镇距县城27公里,有310省道从桐林镇直通县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见附图1。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贵州东部山地丘陵区,地形起伏差异较大,海拔高度一般在450~1000米。地貌类型以剥蚀侵蚀中山、低山和丘陵为主,地貌形态为侵蚀型低山河谷地貌,侵蚀河谷盆地、断陷盆地发育,河谷两岸崇山峻岭,绵延起伏。地势上西南高,东北低;山脉走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为北东向。由于出露地层古老,在长期的地质营力作用下,河流两岸山体微地形破碎,冲沟发育,两岸地形坡度15~40°,河谷较为宽缓,一级阶地较发育。3.地质项目区所处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南褶皱带(Pz1),地质构造复杂,主要发育北东向的桐林断层及伴生的一系列小断层。工程区位于桐林背斜东南翼,南明向斜西北翼,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分述如下。(1)褶皱台烈背斜:位于测区西北侧,轴线走向为N45°E,经过台烈镇—桃溪—屏南一线,两侧岩层倾角20~35°,延伸长约40km,核部地层为牛蹄塘组(Є1n)、灯影组(Zbd)、南沱组(Zan)和清水江组(Pt3q)地层。桐林背斜:位于测区西北侧,轴线经观摩—梁上坳—瓦寨—桐林—等溪一线,两侧岩层倾角20°~50°,延伸长约40km,核部地层为清水江组(Pt3q)。南明向斜:位于测区东南侧,北东走向,南起剑河县南明镇,北抵三穗县款场乡,轴线经过圭恩、圭平、大楼和杨柳等地,延伸长10Km。核部地层主要为牛蹄塘组(Є1n),因伴生小褶皱发育,两翼产状变化大,岩层倾角为20~45°。(2)断层台江断层:经过台江—革东—果界—长吉—雪洞一带,正断层,产状52°∠50°,主要切穿牛蹄塘组(Є1n)、灯影组(Zbd)、南沱组(Zan)和清水江组(Pt3q)地层,延伸长约66
100km。桐林断层:贯穿整个工程区,北东走向,经桐林、八坪、竹林一带,延伸长约20Km。沿线覆盖层广布,主要切穿清水江组地层。木良断层:位于工程区东南侧,逆断层,产状35~45°∠65°,北东走向,西南端被翻浪断层切断,东北端至木良一带,延伸长25Km。切穿清水江组地层。(3)地震测区未发现挽近期以来的活动性断裂,距工程区最近的断层挽近期以来无活动迹象。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工程区域构造稳定。4.气候、气象三穗县属于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充沛。根据三穗气象站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4.9℃,1月多年平均气温3.5℃,7月多年平均气温25.3℃,极端最高气温37.1℃,出现在1971年的7月27日;极端最低气温-13.1℃,出现在1977年1月30日。多年平均降雨量1121mm,年内降水多集中在4~9月份,其值占全年降雨的70%左右;多年平均陆地蒸发量600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254h,无霜日数为277d,多年平均风速1.4m/s。5.水文(1)流域概况六洞河属于长江流域沅江水系,为清水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镇远县金堡乡境内,流经三穗的县城、长吉,过瓦寨、桐林等乡镇,以及途径剑河、天柱、锦屏等县,在锦屏县三江镇汇入清水江。六洞河全流域面积2070km2,主河道全长179km,天然落差551m,平均比降2.96‰。六洞河在三穗县境内干流长81.2km,落差169m,河道比降为2.08‰,流域面积832km2,其中集雨面积支流大于20km2的支流有台烈河、贵秧河、坦洞河等3条。坦洞河发源于贵州省天柱县坪地镇贺家湾,自北向南,流经干溪、阳寨、半坡、老寨、坦洞、桐林,在桐林镇新茂处汇入六洞河,集水面积137.02km2,主河道长27.7km,平均比降8.12‰。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入口,治理河段总长2.28km。治理河段左右堤线起点接到上游已建堤防,终点接到附近较高山体处,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治理河段起点集水面积111.41km2,主河道长24.9m,平均比降8.70‰,治理河段终点集水面积137.02km2,主河道长27.7km,平均比降8.12‰。在治理河段间共有四条支流汇入,其中较大支流为香炉沟、半溪沟,香炉沟集雨面积8.95km2,主河道长3.73km。半溪沟集雨面积12.03km2,主河道长6.9km。66
详见附图3项目区域水系图。(2)洪水六洞河流域位于潘溪暴雨中心区的西北部边缘,属于贵州省的多暴雨区之一,造成暴雨的天气系统为冷锋低槽类和两高切变类,暴雨特性是量级大、历时短。根据三穗气象站的资料统计,暴雨一般出现在5~8月份,其中尤以6月份最多,且多集中在6月份下旬,其次为7月份。六洞河属山区雨源性河流,洪水发生的时间与暴雨一致,洪水特性与暴雨特性、流域特性密切相关。本流域暴雨多出现在5~6月份,洪水持续时间长,一般2~3天。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多为5~7月,占发生次数的81.4%,其中尤以7月份最多,占32.6%。(3)泥沙流域内无实测泥沙资料,本次设计采用贵州省土壤侵蚀模数图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查贵州省土壤侵蚀模数分区图,设计河流域所属分区侵蚀模数为100~200t/km2·a,根据现场查勘,治理河段植被较好,水土流失程度不算严重,并参照附近已成工程的经验取值,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取150t/km2·a,推移质按悬移质的20%计,泥沙容重为1.3t/m3,则治理河段(终点)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46万t。其中悬移质输沙量2.06万t,推移质输沙量为0.40万t。(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岩性组合和地下水赋存条件,项目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两大类。1)碎屑岩基岩裂隙水:测区主要含水岩组为清水江组(Pt3q)地层。岩性主要为变余砂岩及砂质板岩,岩体相对隔水,基岩含水贫乏。强风化带内基岩裂隙发育强烈,透水性好;进入弱风化后,基岩裂隙逐渐闭合。因此,强风化带底部-弱风化带上部是地下水运移的的良好部位。2)第四系松散覆盖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积相砂卵石组成的孔隙含水层中。主要分布于河床砂卵石层中,砂卵石层孔隙率大,透水性强,富水性弱,其水位受河水位控制。大气降水是测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受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条件的控制,测区由台烈背斜和桐林背斜的形成的山地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主要沿强风化带裂隙运移,并以六洞河为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参考相邻区段、相近场地的水质分析资料,地下水质类型碳酸盐钠质水([C]NaⅠ),PH值水质呈中性,对拟建工程无不利影响。6.植被66
项目区属于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区,常见树种有马尾松、杉木、柳杉等,次生林植被主要是松林、杉木林;灌木林主要有马桑等;草木主要有巴茅草等;人工植被主要是果木林桃树、梨树等。评价区主要有有水稻土、黄壤、黄红壤、紫色土、黄棕壤、黑色石灰土、潮泥土等7个土类,67个土种。7.生物多样性(1)陆生植物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区生态环境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生态系统稳定性不高,根据《贵州植被》的划分,项目所在区域植被类型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被种类较多。全县森林植被种类有43科90种,其中,主要的松科2种、杉科3种、柏科3种、樟科4种、蔷薇科13种、蝶形科3种、壳斗科7种、大戟科2种、茶科2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银杏、水杉、珙桐、红豆杉,二级保护珍稀植物鹅掌楸、秃杉等,项目区现状植被较好,粮食、经济作物有水稻、玉米、花生、马铃薯、油菜、烤烟等。项目区内主要为乡镇环境,程影响范围内未发现古树、珍稀或保护植物分布。(2)陆生动物经实地调查和访问当地居民,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工程区常见鸟类有画眉、普通翠鸟、喜鹊、家燕等;哺乳类主要有野兔、田鼠等;爬行类主要有乌龟、壁虎等;两栖类主要有青蛙、蟾蜍等。评价区域内陆生动物种类多为常见种,且动物资源类型较少,并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动物种群数量大多呈大幅度下降趋势,所以每种资源类型的资源量少,无现实经济利用价值。项目占地范围内没有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但有属于省级保护的蛙类、蛇类分布在占地范围。(3)水生生物评价区域水生生物种类受到河流限制,数量稀少,常见的主要有蓝藻、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蚯蚓、水蛭、蚊类幼虫等水生、底栖动物。由于有机营养物质匮乏,难以提供水生高等植物稳定生长的生境,因而水生高等植物种类稀少,生物量也较小,鱼类资源少,生态类型上将以鲤、鲫、鲢、草鱼、鲇等一些属于广布性的缓流鱼类和静水鱼类占优势,即种类和数量将有明显增加。66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三穗县(1)社会经济三穗县位于贵州省东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东北部,地处东经108º32′--109º04′北纬26º47′--27º04′之间,东北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毗邻,东南、西南与天柱、剑河两县接壤,北与镇远县相连。为贵州省东出口之一,素有“黔东要塞”和“千里苗疆门户”之称。全县辖5镇4乡,159个村,5个居民社区,总面积1035.8km2。三穗县2015年上半年在全省综合测评得分78.39分,全省47个非经济强县排第20位,全州13个非经济强县排第2位。初步核算,上半年该县地区生产总值1634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70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4945万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214万元,增长16.0%。其中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218万元,增长23.1%;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6201万元,增长16.6%;财政总收入完成23480万元,增长3.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6830万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629万元,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921元,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734元,增长14.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87人,增长14.0%;旅游总收入完成2.49亿元,增长25.4%。(2)文化教育全县现有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7所,正式教师54人,民办幼儿园13所,入园儿童6452人,今年9月,将实现每个乡镇建有1所公办幼儿园目标;二是义务教育稳步推进,“普九”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2012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5.38%,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1%,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8%。(3)医疗卫生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1个,其中:县属医疗卫生单位7个,乡镇卫生院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村卫生室154个,县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县中医医院创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已经过评审。全县共有专业技术人员440人,村卫生人员178人,其中职业医师144人,职业助理医师54人。(4)文物根据现场调查及走访,项目评价区不涉及各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址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66
目前项目区范围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施工过程中发现地下文物,立即停止挖掘,并上报当地文物保护部门。2.桐林镇桐林镇位于三穗县东部,距县城28km,全镇面积134km2,地理座标:东经108049/至108058/,北纬26053/至27001/。位置优越,交通方便,310省道穿境而过,东北与天柱县坪地镇相邻,东连款场乡,东南接剑河县南明镇,西南靠瓦寨镇,西北部毗邻雪洞,北依湖南省新晃县。桐林镇地质构造属华南准地台中的桐林北斜,轴向北东-南西,背斜核部由下江群清水江组成,两翼由原震旦系及寒武系组成。背斜中部被近东西向的新场至良地断层切割,该断层全长5千米以上,西端被上寨延伸入天柱县境的逆断层切割断,东端在良地消失。清水江组由准地槽型海相砂页岩、火山碎屑岩、浅变质板岩、变余砂岩、变余大山碎屑组成。原震旦系主要由页岩、冰碛含砾砂页岩、硅化白云岩等组成。寒武系主要由灰岩、炭质页岩、泥质灰岩、页岩、砂岩等组成。桐林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中部较平坦,南端相对较高,属低中山丘陵。因河溪纵横交错,形成许多冲积平坝,间以起伏岳,最高点圣德山,海拔1176米,最低点鹿洞河出界处,海拔550m。相对高差626m。旅游区北临坦洞河和鹿洞河,地抛平坦,南倚月亮山脉,地势陡峻。桐林镇境内的土壤主要是水稻土、黄壤、黄红壤、紫色土、黄棕壤和黑色石灰土等。本区地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渐替地带性植被。在地带性植被破坏地区,常形成次生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迹地上,多分布灌丛及灌草丛。林木主要有杉木(其中红豆杉属国家一级保护树木)、马尾松、樟树和楠木。界木主要有板栗、银杏、核桃等。景木主要有垂柳、梧桐、黄杨、女贞和冬青等。经济木主要有漆树、油桐、油茶等。草本花卉主要有菊花、鸡冠花、莲花和芍药花等。药材主要有柴胡、丹参、天麻、白果、山楂、红花、金银花、牡丹、杜仲、薄荷等。野生动物有400多种。 桐林镇20个行政村,166个村民组,57个自然寨,总人口18617人,其中侗族12594人,占总人口的67.65%;汉族4580人,占总人口的24.6%;苗族312人,占总人口的1.68%;其他民族430人,占总人口的2.3%。全镇总土地面积1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212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2.56%;林地占地面积143030.5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16.2%;草地面积3379亩,占总土地面积的3.78%;荒山及其他面积42005.45亩,占总土地面积的47.06%;耕地中,水田8646亩,占耕地面积的77.1%;旱地4125亩,占耕地面积的36.8%,人均耕地面积0.7亩,劳动力耕地面积1.28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73。66
全镇有中小学12所。其中中学一所――桐林中学,占地面积15.4亩,服务全镇,共有14个班,学生732人,教职员工45人,其中住校生368多人。镇级中心小学3所,村级完小2所,教学点7个。小学有教学班46个,小学生1386人,儿童入学率达98.5%。 现已建成农村地面卫星接收站24个,卫星电视覆盖全镇。桐林镇现有1所卫生院,5个医疗点。卫生院现有医护人员13人,床位20个,年门诊人次达4000人。各医疗点配有医护人员2到3人。各村均有卫生室和卫生人员。镇上有邮政所和电信所各1所。镇域各村寨均通邮政。电信,已通程控电话,电话装机容量1800门,电话1560部。有省道310公路穿镇而过,另有鹿洞至高桥,捧相经新艾至天柱阳寨,鹿洞经寨里至瓦寨白家,新场至寨告,新场至香炉,八受至岑坝,八坪至坪亚,鹿洞经桃场至瓦寨顺洞,木良至桃场等乡村公路。公路总里程65公里,其中省道10公里,乡道55公里。已实现村村通公路。66
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区域三穗县桐林镇,地属农村环境,所在地位于山区,环境容量较大,环境自净力较强。据现场实地调查,评价区域内无废气排放的工矿企业,能够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地表水质量现状经调查,流域内为典型的农业山区,本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存在少量农村面源污染。污染源主要分为农业污染源。经现场调查和踏勘,工程涉及流域范围为典型的农业山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评价区沿河两岸分布有少量耕地,农业污染源以面源为主,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施用的农药主要有多菌灵、敌克松、三环唑、农用连霉素和蚍虫啉等;施用的化肥主要有尿素、普钙、复合肥等。大坝上游流域沿岸无居民居住,无排放的生活污水及牲畜污水。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15】30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水功能区划有关问题的批复》项目区六洞河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场址区内主要的地表水体坦洞河、六洞河,该河段在三穗县桐林镇集镇范围内水质保护目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目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3.声环境质量现状项目所在地位于三穗县桐林镇,项目所在地为典型的乡村环境,因此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经实地调查,评价区水土流失强度较弱,评价区陆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属于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区,主要树种有杉、松等,另外灌木群系生物多样丰富,河滩植被与草本生长良好;根据目前调查掌握资料,评价区内尚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珍稀植物及名木古树分布。在该生态系统中,陆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对丰富,两栖类动物主要有大蟾蜍中华亚种、泽蛙、蛤蚌、黑斑蛙、饰纹姬蛙等;爬行动物主要有多疣壁虎、蝘蜓、蹼趾壁虎、石龙子、赤链蛇等;鸟类主要有白鹭、斑姬啄木鸟、普通翠鸟、家燕、乌鸫、黄臀鹎、喜鹊等;哺乳动物中的竹鼠、隐纹花松鼠、普通田鼠、棕色田鼠、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黄鼬等,陆生生态环境较好;评价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兽类、两栖类和爬行类。评价区的浮游生物及底栖动物种类及数量相对较少,鱼类的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综上所述,评价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6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工程沿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声、大气等环境质量保护目标与项目施工沿线的相对位置见下表11及附图4项目周边环境关系图。表11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编号要素保护目标所属地块方位及红线距离环境概况保护级别方位距离(m)1环境空气居民约1000户5000人堤坝施工沿线项目两侧直线距离50-2500项目区域河段的桐林镇集市范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声环境约为500户2000人堤坝施工沿线项目两侧直线距离200m以内项目区域河段的桐林镇集市范围《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2类标准约为200户1000人运输路线道路两侧200m乡镇沿线3地表水环境坦洞河工程所在河流,属于Ⅲ类水体。《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六洞河工程下游,属于Ⅲ类水体。4地下水环境项目周围200m暂无出露泉点,施工场地周围200m暂无出露泉点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5生态环境土地,植被占地外扩500m不降低原有土地使用功能6社会环境施工、道路运输等影响交通、路基等保证原有道路现状66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具体数值如下。pH值(无量纲)6~9SS--高锰酸盐指数mg/L≤6CODmg/L≤20BOD5mg/L≤4NH3-Nmg/L≤1.0TPmg/L≤0.2石油类mg/L≤0.05粪大肠菌群个/L≤10000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具体数值如下。项目取值时间标准值单位数值PM1024小时平均μg/m3≤150PM2.524小时平均μg/m3≤75SO21小时平均μg/m3<50024小时平均μg/m3<150NO21小时平均μg/m3<20024小时平均μg/m3<80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昼60dB(A);夜50dB(A))。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旱作)pH值(无量纲)5.5~8.5SSmg/L≤100CODmg/L≤200BOD5mg/L≤100粪大肠菌群个/L≤40005.《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具体数值如下。项目标准值单位数值pH无纲量6.5~8.5总硬度mg/L≤450溶解性总固体≤1000硫酸盐≤250铁≤0.3锰≤0.1高锰酸盐指数≤3.0NH3-N≤0.2氟化物≤1.0砷≤0.05总大肠菌群(个/L)≤366
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点浓度限值;(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氮氧化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mg/m3);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1993)(臭气浓度无量纲,20)3.发电机尾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SO2≤550mg/m3、NOx≤240mg/m3、烟尘≤120mg/m3和林格曼黑度小于1级。4.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70dB(A);夜55dB(A));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2013年修改单)(GB18599-2001);6.施工期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文件精神,“十二五”期间纳入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COD、NH3-N、SO2及NOx。项目在营运期无“三废”排放。故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问题。6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一、施工期本工程采用干法机械工艺,采用带式压滤脱水机替代自然干化,淤泥脱水后立即由密闭罐车运往渣场进行填埋。该工艺可以取消临时堆场,避免淤泥临时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以及临时堆场带来的临时征地等问题。而且该脱水工艺不受天气状况限制,脱水时间短,脱水效果有保障。施工过程中采用分段围堰,在此基础上,利用挖掘机将淤泥挖出后,直接进入带式压滤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淤泥立即由密闭罐车运往渣场。噪声、扬尘、废水、固废噪声、扬尘废气固废河堤施工工程营运机械作业运输材料施工导流河道清淤淤泥图4项目施工流程及产污环节图二、营运期本项目营运期无污染物产生。66
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废水(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来自于道路施工、项目施工场地内的施工废水。(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2.废气(1)运输扬尘物料及设备运输过程中汽车运输造成的扬尘。(2)场地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3)料场风力起尘。(4)施工机械尾气。3.噪声施工机具作业时产生的噪声。4.固废(1)土石方本项目开挖过程中产生土石方及河道淤泥.(3)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5.生态环境施工期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主要是工程占地、改变土地利用类型、对动植物、景观、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二、营运期防洪堤工程本身建成后营运期对环境影响无影响,防洪堤工程由主管单位管理,不新增设管理机构,不存在运行期污染问题,因此项目营运期对环境影响较小。6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堆场扬尘1.10t/a无组织排放1.10t/a无组织排放燃料废气及汽车尾气SO2、CO、NO2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移动式柴油发电机烟气量24240Nm3/a24240Nm3/aSO25.7kg/a、235.15mg/Nm35.7kg/a、235.15mg/Nm3烟尘1.02kg/a、41.98mg/Nm31.02kg/a、41.98mg/Nm3NOx3.65kg/a、150.58mg/Nm33.65kg/a、150.58mg/Nm3CO2.17kg/a、89.52mg/Nm32.17kg/a、89.52mg/Nm3总烃2.12kg/a、87.55mg/Nm32.12kg/a、87.55mg/Nm3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2m3/d1440m3/a石油类25mg/L0.012t/a0SS1500mg/L0.72t/a生活污水2m3/d480m3/aSS200mg/L0.09t/a0COD300mg/L0.14t/aBOD5150mg/L0.07t/aNH3-N30mg/L0.01t/a固体废物施工期开挖弃方及淤泥挖方69500m3弃方25100m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2t/a12t/a噪声施工期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振捣棒等噪声82~101dBdB(A)昼≤70dB(A)、夜≤55dB(A)其他无主要生态影响:一、生态影响1.用地功能、植被结构改变分析本项目为防洪整治工程主要为堤坝修建,仅在施工期内及营运初期较短时间内影响土地利用,经过一定恢复期后,项目建设区域内土地利用状况不会发生改变,仍可保持原有使用功能。2.对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经现场调查,项目工程沿线无珍稀野生动植物。由于项目两侧区域生态类型简单,多为天然林草植被以及部分人工栽培植被,且施工作业面很窄,施工期不长,因此本项目施工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不会造成明显影响。66
3.水生生物影响河道清淤工程会对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产生短时间的影响,本项目河道中无珍稀水生动植物,环评建议清淤工程采取分割河道的方式进行,将河道分做两半轮流清淤,保持河道不会完全断流,这样可减小清淤工程进行时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在河道清淤工程结束后,河中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基本不会发生变化,河道清淤工程对水生生物基本没有影响。二、水土流失经现场调查,项目建设区内没有水土保持专项治理工程,现有水土保持设施为天然的林草植被,植被长势较好,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属轻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施工时破坏植被产生水土流失;2.堤岸基础开挖、破坏原路面产生水土流失;3.工程取、弃土处置不当产生水土流。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为165.1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2.19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量为44.5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0.64;新增水土流失量合计为182.82t。该工程非污染型生态项目,河堤建成后,改善了该区域的景观生态环境。66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1.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废水由于项目位于三穗县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交通方便,运输便利,经过与业主沟通,本项目采用商品砼,不在施工点现场设置混凝土拌合站。施工废水约为2m3/d,废水中SS值达600~2500mg/L。在施工点设置1个沉淀池,容积2m3。在沉淀池加絮凝剂(FeSO4、Al2(SO4)3、FeCl3等)进行混凝沉淀,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运输车辆轮胎冲洗、施工场地防尘洒水等,不外排。并且,施工区域四周需建集水沟,所排施工废水经集水沟进入沉淀池集中,经沉淀后的废水其上清液回用于工程用水,如冲洗车辆,施工场地防尘和对临时土堆洒水等。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工作区域及厂区边界设置了集水沟,采取雨污分流,防止雨天厂界外的雨水任意冲刷工作区域,可将厂界内的雨水收集到沉淀池用作生产,禁止废水漫流到施工地周围的农田中。(2)生活污水本项目施工不设置专门的施工营地,工人均为当地村民,不在现场食宿。高峰期施工人数50人,生活用水标准采用50L/(人.d),用水量2.5m3/d,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量2.0m3/d。施工工期每月以20d计,则年施工天数为240d。主要污染物为COD、SS、BOD5及氨氮等,废水水质为:BOD5150mg/L,COD300mg/L,SS200mg/L,NH3-N30mg/L。由于项目处于乡镇,产生的生活污水量较小,并且主要为工人如厕等产生的污水,环评建议在施工点考虑设置1个容积为10m3的旱厕,一个5m3的沉淀池,施工区的生活污水经过沉淀之后用于降尘洒水,粪便进入旱厕,定期清掏全部用于附近旱地、荒地施肥,不外排。2.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1)运输扬尘根据类比及相关资料介绍,汽车运输造成的扬尘占扬尘总量的60%,在完全干燥情况下,按照经验公式计算:Q=0.123(V/5)(W/6.8)0.85(P/0.5)0.75式中: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L辆;V—汽车速度,km/h;W—汽车载重量,t;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下表为一辆载重5t的卡车通过长度为500m的路面,在不同清洁程度的路面(道路表面粉66
尘量)、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产生的扬尘量。表12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时的汽车扬尘单位:kg/辆·km道路表面粉尘量车速0.1(kg/m2)0.2(kg/m2)0.3(kg/m2)0.4(kg/m2)0.5(kg/m2)1.0(kg/m2)5(km/h)0.02830.04760.06460.08010.09470.159310(km/h)0.05660.09530.12910.16020.18940.318615(km/h)0.08500.14290.19370.24030.28410.477820(km/h)0.11330.19050.25830.32040.37880.6371表13施工场地洒水抑尘试验结果距离(m)52050100TSP小时平均浓度(mg/m3)不洒水10.142.891.150.86洒水2.011.400.670.60因此,限速行驶、定时清扫道路、保持路面清洁,车辆加盖篷布,并适当洒水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有效手段。(2)场地风力扬尘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材需露天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其扬尘量可按堆场起尘的经验公式计算:Q=2.1(V50–V0)3e-1.023W式中:Q——起尘量,kg/t·a;V50——距地面50m处风速,m/s;V0——起尘风速,m/s;V0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W——尘粒含水率,%。尘粒在空气中的传播扩散情况与风速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尘粒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最远可达下风向150m处,水泥储料站扬尘影响范围在距离150m处颗粒物浓度可降至为1.0mg/m3以下。施工及运输车辆引起的扬尘对路边30m范围内影响较大,路边颗粒物浓度可达10mg/m3以上。(3)料场风力起尘根据有关调研资料分析,料场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是粒径较小的沙粒、灰渣在风力作用下起动输送,会对下风向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主要计算沙堆风力起尘源强。表14不同粒径颗粒物的百分数粒径范围(μm)6000~20002000~900900~500500~280280~180180~9898~6565~4545~38<38平均粒径(μm)4000145070039023013982554224百分含量(%)42.4419.0510.748.344.84.082.971.721.444.1166
累计百分含量(%)42.4462.0472.7881.1285.7089.7892.7593.9795.8099.91沙粒只要达到一定风速才会起尘,这种临界风速成为起动风速,它主要同颗粒直径及物料含水率有关。计算模式采用修正后的《秦皇岛沙石料装卸中对起尘机理扩散规律的研究》推荐的起尘公式:Qi=2.1G(Vi-Vo)3*e-0.556W*fi*aQ=∑Qi式中:Qi——i类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Q——料场年起尘量,kg/aG——料场储沙量,Vi——35米上空的风速,m/Vo——料场起动风速,取4.4m/sW——沙含水量,%fi——i类风速的年频率a——大气降雨修正系数在装卸过程中更易形成扬尘,其起尘量与装卸高度H、沙含水量W,风速V等有关,装卸过程的主要环节是汽车装卸及材料输送。最高高度为15m,堆料时保持1.5m的落差。装卸起尘量采用下式计算:Qy=0.03Vi1.6*H1.23*e-0.28W*Gi*fi*a式中:Qy——j种设备i类不同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Q——装卸年起尘量,kg/aH——装卸平均高度,mGi——j种设备年卸沙量,tm——装卸设备种类Qi——i类风速条件下的起尘量,kg/aG——储沙量,tVi——35m上空的风速,m/sW——沙含水量,%fi——i类风速的年频率a——大气降雨修正系数汽车在行驶速度一般不超过10km/h,在场内行驶距离约为0.25km/辆·66
次。道路表面沙粉辆未经人工清扫时约为0.6kg/m2,经人工清扫后约为0.1kg/m2,考虑含水率,通常含水率约为7%。(4)爆破粉尘爆破主要是在高挖方路段,采用微差爆破,炸药用量小(约1t)、爆炸影响范围小,采用孔眼爆破法,并且在钻孔工艺中,采用湿式钻孔法。引用首都经贸大学张兴凯及北京科技大学李怀宇关于《露天矿爆破粉尘排放量的计算分析》,当爆破用药量在10t的时候,粉尘产生量为542kg,则本项目爆破粉尘量为0.11t,产生浓度约为100mg/Nm3。采用先进的爆破工艺可以大大减少粉尘的产量。除了从改良炸药本身入手外,还从装填工艺上进行了防尘处理,如水封爆破(即水炮泥爆破),利用装满清水的塑料袋装填在炸药前后部,代替固体炮泥使用。当炸药爆炸时,袋中的水在高温高压下变成水蒸汽和微细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吸附和捕捉粉尘,从而达到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浓度的作用。场界外粉尘排放量为0.06t/a,排放浓度为1mg/N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mg/Nm3)。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物料堆放、施工机具尾气以及装修废气,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的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并将土石方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缩短堆放的危害周期。2)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道路施工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3)砂石运输及运输车辆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如用苫布)。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清理。4)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由于乡村道路狭窄,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及弃土的运输,应错开乡镇赶集时间,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协调一致,采取响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5)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必须制定必要的防止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6)由于工程地段上分布有部分农田、民房等,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晴天必须勤洒水,并且对物料进行遮盖、遮挡等措施66
;运输过程中对于工程车需要增加遮盖等措施。(5)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机械主要有装载机、载重汽车等燃油机械,燃油所产生的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SO2、CO、NO2、TSP、总烃。施工作业具有无组织排放,不连续性、施工点分散,每个作业点施工时间相对较短,燃油动力机械为间断作业,且数量不多,因此其排放的污染仅对施工区域近距离的环境空气质量产生影响。污染源多为无组织排放,点源分散,汽车尾气流动性较大,排放特征与面源相似。但总的排放量不大,根据类似工程分析数据,SO2、NOX、TSP浓度一般低于二级标准,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有害影响。本项目设置一台移动式柴油发电机,柴油发电机功率为40kw,施工期年使用时间约150小时。该柴油发电机采用城市车用0#柴油(含硫率不大于0.05%、灰分率不大于0.01%)为燃料,柴油热值11000千卡/kg。根据统计资料,发电机耗油量为0.202kg/kwh,则为8.08kg/h,由此推算发电机年耗油量为1.212t/a(约1425.3L)。根据《大气污染工程师手册》,当空气过剩系数为1时,1kg柴油产生的烟气量约为11Nm3。一般柴油发电机空气过剩系数为1.8,则发电机每燃烧1kg柴油产生的烟气量为11×1.8≈20Nm3,则本项目烟气量24240Nm3。发电机运行污染物排放系数为:SO24g/L,烟尘0.714g/L,NOx2.56g/L,CO1.52g/L,总烃1.489g/L。则污染物产生量及产生浓度为SO25.7kg/a、235.15mg/Nm3,烟尘01.02kg/a、41.98mg/Nm3,NOx3.65kg/a、150.58mg/Nm3,CO2.17kg/a、89.52mg/Nm3,总烃2.12kg/a、87.55mg/Nm3。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函《关于柴油发电机排气执行标准的复函》(环函【2005】350号),发电机尾气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即SO2≤550mg/m3、NOx≤240mg/m3、烟尘≤120mg/m3。本项目移动发电机采用城市车用0#柴油作为燃料,废气通过柴油机排气口直接排放,产生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6)施工期清淤产生的恶臭根据类比分析,河道清淤过程中在河道岸边将会有较明显的臭味,30m之外达到2级强度,有轻微臭味,低于恶臭强度的限制标准(2.5-3.5级);80m之外基本无气味。据现场调查,集中居民点距离河道距离都大于30m,仅有少数零星居民点在30m范围,清淤过程淤泥臭味对周围居民有一定影响,但本环评提出淤泥即清即运的方式,不临时堆放淤泥,恶臭对周边居民影响只是暂时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66
为避免疏浚时可能产生的臭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强化疏浚作业管理,保证疏浚设备运行稳定,可减少疏浚过程臭气的产生。如发现部分疏点有明显臭气产生时,采取两岸建挡板、加强对施工工人的保护、把受影响人群降至最少。此外,淤泥产生恶臭主要是对施工人员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施工期较短,影响是短期的,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人员的防护措施。3.声环境的影响分析(1)噪声源施工过程中噪声源主要施工机具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其噪声源强(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Cb03-2006)见表15。表15施工期主要施工机具噪声源强序号设备名称测点距施工机具距离最大声级(dB(A))运行方式运行时间(hr)作业范围1装载机590移动设备间断,<2工程区内2推土机586移动设备间断,<4工程区内3挖掘机584移动设备间断,<2工程区
4
混凝土罐车580移动设备间断,<2工程区内5载重汽车582移动设备间断,<2工程区内6钻孔机198固定设备间断,<4工程区内7空压机1101固定设备间断,
4工区内8柴油发电机198固定设备间断,<2工程区内9振动棒100固定设备间断,<4工程区内10爆破110瞬时工程区内(2)施工场界噪声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将各噪声源视为自由状态的点声源,确定各噪声源坐标系,并根据预测点与声源之间距离,按声能量在空气中传播衰减模式计算出某个声源在环境中任何一点的声压等效声级LeqdB(A)。单个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模式如下:式中:LA(r)-距声源r处的声级值,dB(A);LA(r0)-参考位置r0处的声级值,dB(A);r-预测点至声源的距离,m;r0-参考点距声源的距离,1m;线声源对预测点的噪声影响计算模式如下:Lp=Lp0-10lg(r/r0)-△L式中:Lp——线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压级dB(A);Lp0——线声源参考位置r0处声级值dB(A);r——预测点与线声源之间的垂直距离(m);66
r0——测量参考处与线声源之间的垂直距离(m);L——各种衰减量,包括空气吸收、声屏障或遮档物、地面效应等引起的衰减量。多个声源对某预测点在T时间内所产生的噪声级计算模式如下:式中:Leq(T)-预测点的总声级,dB(A);n-室外声源个数。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场地的场界噪声限值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具体见表16。表16施工阶段作业场界噪声限值机械名称声源距离衰减,声级值LPAdB(A)达标距离(m)源强50m120m150m250m300m昼夜装载机84.070.062.460.556.054.4655推土机80.066.058.456.552.050.4317挖掘机78.064.056.454.550.048.4315混凝土罐车76.062.054.452.548.045.4212载重汽车76.062.054.452.548.045.4212钻孔机78.064.056.454.550.048.4315空压机81.067.059.457.553.051.4436柴油发电机78.064.056.454.550.048.4315振动棒80.066.058.456.552.050.4317爆破11096.0288.4286.4882.0480.4610002800(3)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影响分析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场地的场界噪声限值(昼间70dB(A)、夜间55dB(A)),本项目200m施工范围内敏感点较多,施工噪声对敏感点影响较大。而爆破仅为为瞬时噪声,通常来说爆破噪声经过衰减及阻隔等自然措施后,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大部分施工机具露天、移动式作业,难以采取降噪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必须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要求,申请《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和《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②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同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③合理安排施工强度,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设临时房屋,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66
④为防止物料运输造成的人为噪声污染,夜间禁止施工;⑤施工车辆沿线路过各村的集中居民区时,采取降速、禁鸣的措施;在距离居民区施工时候,环评建议采取移动声屏障措施对施工噪声较大的环节进行阻挡降噪措施,严禁扰民。⑥通过减少爆破频率、炸药使用量等减轻振动影响。由于施工期相对短暂,其施工噪声的影响也是暂时的,经措施治理后,可使施工噪声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预计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4)振动影响分析施工期的振动主要来源于施工期的装载机、推土机、挖掘机、空压机、土石方回填时夯筑设备作业和车辆运输产生的振动,拟建项目路基开挖施工爆破过程也会产生振动。①由于施工机具施工作业时振动强度不大,振动不会对居民生活产生影响,且振动影响随施工结束而消失。②爆破主要是在高挖方路段,采用微差爆破,炸药用量小、爆炸影响范围小,同时采取可行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的前提下,可以预计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不大。(5)交通噪声影响评价类比同类水利工程施工情况,并且考虑到本工程施工布置、道路施工等,本工程预测时间选择在施工高峰期,昼间车流量20辆/h、运行速度20km/h,夜间车流量10辆/h、运行速度15km/h,预测结果见表17。表17流动声源衰减预测结果统计表距离源强20m50m100m150m200m300m400m500m昼间[dB(A)]767370666360585756夜间[dB(A)]716865615855535251根据以上预测结果,在施工运输公路及道路施工两侧昼间30m以外,夜间60m以外流动声源的影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施工周围最近敏感点距离50m,施工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移动声屏障及有效的劳动保护措施。随着施工的结束,当地声环境质量将逐步自行恢复到原有水平,不会有残留不利影响。4.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1)施工开挖本项目不涉及拆迁,无拆迁建筑垃圾根据项目规划,工程实施基础施工前需要清除表层土壤,土石方开挖和河床砂砾石开挖及原浆砌石等拆除工程,本工程开挖总量6.95万m3;回填利用4.44万m3,弃渣2.51万m3。开挖过程中剩余的土石方直接运送至弃渣场堆放;而本项目河道在清淤过程产生的淤泥主要是受66
桐林镇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影响,淤泥中所含污染物主要为有机物和富营养化的物质(氮、磷化学物)。在分段围堰的基础上,利用挖掘机将淤泥挖出后,直接进入带式压滤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淤泥立即由密闭罐车运往渣场进行填埋,由于运送过程中采用密闭运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根据设计方案,设置1个弃渣场,位于桐林坦洞河于六洞河交汇处左岸阶地上,场地宽缓,满足弃渣所需空间,部分为荒地,弃渣将占用部分耕地,渣场上部均为第四系覆盖层所覆盖,上部10~40cm为冲洪积粉质粘土,下部为砂卵石层,厚2.5~4m。由于场地平缓,附近无建筑物存在。本项目所在地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弃渣量较小,环评建议不设置渣场。直接将渣运送到三穗县城高铁新区的河道右岸0+300~1+800一级阶地上,地势宽阔、平坦,该区域为政府统一规划的临时堆渣场地,该场地面积约5万m2,堆放量在20万m3。(2)施工期生活垃圾施工区施工人数5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0kg/(人.d),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0kg/d,年施工240d,则产生量为12t/a。在施工点设置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将施工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桐林镇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再送至三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本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河道堤防工程施工产生弃土、建渣的以及河道疏浚产生泥沙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若不妥善处理,弃土弃渣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淤泥堆放产生的恶臭将对周围居民造成严重影响,生活垃圾将有损环境卫生和美观,若泄人河流,还将污染水质。为切实有效杜绝施工期固废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环评提出以下防治措施。①对产生的建筑废料,要尽量回收和利用其中的有用部分,严禁乱堆乱放剩余废料。②合理调配工程土方,尽量减少挖填土方量。对产生的废方应集中堆放,采取覆盖防尘布并配合定期洒水抑尘等措施,并及时将弃土送至指定渣土堆场。③弃土和建渣应运往渣场堆存,并加强临时土方堆放管理,防止弃土掉入河道。④在施工期弃土和施工建材运输过程中,选择对沿河环境敏感点环境影响最小的路线实施运输。⑤要在施工现场统一设置垃圾箱等环境卫生设施,集中收集的生活垃圾定期送到三穗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不得随意倾倒。⑥由于河底淤泥含水量很高,清淤上岸后立即装运极易发生沿途滴漏现象,因此需脱水后才能运至堆土场,防止淤泥运输过程中发生滴漏。66
5.防洪堤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拟治理河道为桐林坦洞河主河道及下游六洞河主河道左岸。治理起点位于桐林坦洞河香炉沟大桥上游75m处,终点位于桐林坦洞河汇入六洞河河口处,治理总长约2.28m。据设计资料及地表地质调查,治理起点至砂厂一段为已建生态河堤,本次工作主要对河床进行清淤;砂厂至治理终点为新建堤防。桐林坦洞河流向N65~70°E,河床高程523~534m,河床宽15~40m,治理段内平均比降5.5‰。治理起点(K+000.0)至砂厂(桩号K0+300.0),河流两岸为平缓的一级阶地,阶地上为农田及菜园,河床普遍覆盖;砂厂(桩号K0+300.0)至桩号K1+307.0,河流左岸为斜坡地形,35~40°,局部存在陡壁,右岸为平缓的以及阶地,阶地上分布大量农田及少量民房,河床除砂厂附近及下游(桩号K0+300~桩号K0+450)一段见基岩零星出露外,其余地段均为砂卵石层覆盖;桩号K1+307.0至河流交汇处,河流两岸一级阶地发育,阶地上分布大量农田及民房,右岸有310省道通过。六洞河于交汇处由SE转向SW,转角114°,河流宽缓,河床高程522.7~523.7,宽45~65m,均为砂卵石层覆盖;两岸阶地发育,阶地上分布大量农田。工程区地处华南褶皱带(代号Pz1,又称华南准地台)内,出露地层古老,地质营力作用年代久远,地质构造较复杂,断层及褶皱发育,岩体总体风化深度较大,强风化带内基岩裂隙发育强烈。桐林断层穿过整个工程区,于砂厂附近斜穿桐林坦洞河。据现场查看,该断层在工程区内宽1~1.5m,多见钙泥质胶结,局部见大量方解石充填,胶结较好,两侧岩层挠曲,岩体较破碎,裂隙发育;两侧岩性及产状有所变化,两侧地层均为Pt3q1,NW侧岩层产状120~125°∠30~33°,SE侧岩层产状162°∠62°。桐林断层延伸较长,属区域性断层,但据区域地质资料,该断层挽近期内无活动迹象,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对工程影响小。区内主要发育以下两组裂隙:①N85°E/SE∠60~75°,裂隙面较平直光滑,局部张开,见钙泥质充填,地表延伸长0.5~2.5m;②N5~10°W/NW∠50~60°,裂隙面局部较平直光滑,多呈闭合状,地表延伸长1~2m。区内未见大的软弱夹层分布,地基稳定性较好。6.地基岩土的渗透稳定分析堤基主要由砂卵石层及基岩构成,地质结构多为Ⅱ类双层结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砂卵石层透水性强,基岩透水性弱。本工程两岸一级阶地发育,第四系砂卵石层较厚,基岩仅在地形陡峻地段或河床局部出露,防洪堤基础多置于稍密状砂卵石层上,河水对堤基渗透作用较明显,建议作好护脚处理。66
7.基础埋深建议根据地形地貌及设计,基础型式为浆砌石重力堤,沿桐林坦洞河两岸及六洞河左岸布置。堤轴线沿线表层主要为松散砂卵石层,其颗粒级配差且透水性较强,其间夹杂的细小颗粒易被水冲刷带走,造成堤基渗透破坏,影响堤防稳定,故该层不宜作防洪堤持力层。基岩埋深较大的地段,建议基础以稍密状砂卵石层作防洪堤地基持力层,堆积岸堤外砂卵石层对堤基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渗透作用仍然存在,基础埋深不小于1.0m;冲刷岸除受河水渗透作用外,河水对堤基的冲刷作用也较强烈,为防止冲刷堤基被冲刷淘空,应适当加大基础埋深,并置于深泓线以下0.5m为宜;基岩埋深较浅的局部地段,建议选择强风化基岩作基础持力层,基础嵌岩深度宜大于0.5m。8.河岸边坡稳定性评价工程区河谷宽缓,河道两岸一级阶地发育,岸坡局部为1~3m的陡坎,目前处于自然稳定状态。桐林坦洞河左岸桩号K+300~桩号K1+300地段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一般35~40°,其中桩号K0+850~桩号K1+130见河岸见陡壁发育,陡壁高5~15m,多见基岩出露。调查中未发现滑坡、拉裂缝等现象,自然边坡稳定,两岸无高边坡存在,岸坡稳定性较好。9.治理河段工程地质分段评价拟建工程从砂厂至六洞河,治理河段长2.28km,堤轴线长2770m。治理工程分布情况见图3.4-1。根据治理河道地形特征、岩土构成、地质构造及堤内边坡等情况,按设计桩号对治理河段两岸分段进行地质评述,现分述如下:(1)工程起点(桩号0+000.0)—砂厂(桩号0+300.0)该段处于桐林坦洞河下游,为六洞河左岸一级支流,河流流向为S40°W。河流两岸一级阶地发育,地势宽缓、低平,河床均为砂卵石层所覆盖,河床高程532~534m,宽30~40m,未见基岩出露;岸边均已修建生态式河堤,岸上多分布有大量农田。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两岸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粒径为2~8cm,个别达30cm,其上部30cm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且被河水浸润饱和;下伏基岩为Pt3q1的变余砂岩,产状162°∠60°,倾左岸偏下游。此段治理的主要工作是对河床部位进行清淤处理,以增加河道过水能力。经现场调查,已建河堤堤后局部已被破坏,建议重新作回填处理,回填料宜选择透水性好的碎石或砂卵石。(2)砂厂(桩号0+300.0)—桩号K1+300该段处于桐林镇对面,河流流向为N65~70°W。左岸为斜坡地形,地形坡度35~40°66
,河床位置局部见基岩零星出露,其中桩号K0+850~桩号K1+130见河岸见陡壁发育,陡壁高5~15m,多见基岩出露;右岸一级阶地发育,地势较平缓,阶地前缘为农田及菜园,后缘为桐林镇民房及公路,房屋距河床40~100m;河床均为砂卵石层所覆盖,未见基岩出露。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右岸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粒径为2~8cm,个别达30cm,其上部30cm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且被河水浸润饱和;下伏基岩为Pt3q1的变余砂岩,产状123~125°∠30~33°,倾左岸偏上游。建议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选择下部稍密的砂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并作夯实加密处理,基坑开挖要清底并及时回填;应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碎石或砂卵石作墙背填料;为防止内涝现象(主要是左岸),应适当加高堤身,并设置排水孔;为防止河流冲刷淘空,堤身应作护脚处理;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下部多浸水饱和,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措施。(3)桩号K1+300—政府大桥(桩号K1+550.0)该段为桐林坦洞河干流,河流流向为N60°W,河床宽30~40m,堤防布置于左岸。两岸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2~3m,局部4m,其上多分布种植园及住户;河床为砂卵石层覆盖,均未见基岩出露,政府大桥上游30~110m处发育一河心滩,呈条带状展布。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两岸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粒径为3~5cm,个别达20cm,其上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下伏基岩为Pt3q1的变余砂岩,产状122°∠31°,倾左岸稍偏上游。建议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选择下部稍密的砂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并作夯实加密处理,基坑开挖要清底并及时回填;应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碎石或砂卵石作墙背填料;为防止内涝现象,应适当加高堤身,并设置排水通道;为防止河流冲刷淘空,堤身应作护脚处理;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下部多浸水饱和,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措施。(4)政府大桥(桩号K1+550.0)—鸳鸯桥(桩号K1+796.1)该段河段为桐林坦洞河干流,河流流向为S60~80°W,河床宽30~45m,堤防两岸布置。两岸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2~3m,局部4m。左岸为已建堤防,岸上分布有新建医院及大量民房;右岸为310省道路堤邻近河床,公路内侧分布有较多民房及少量耕地;河床为砂卵石层覆盖,均未见基岩出露,河漫滩、河心滩不发育。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厚3~5m。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两岸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粒径为3~5cm,个别达20cm,其上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下伏基岩为Pt3q1的变余砂岩,产状125°∠32°66
,倾左岸偏上游。据现场调查,原路堤局部有冲刷淘空现象,建议对其加固或重建。建议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选择下部稍密的砂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并作夯实加密处理,基坑开挖要清底并及时回填;应对堤后作好回填处理,回填料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碎石或砂卵石,同时作好排水处理;为防止河流冲刷淘空,堤身应作护脚处理;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下部多浸水饱和,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措施。相关参数见表3-3。政府大桥及鸳鸯桥横跨桐林坦洞河,政府大桥跨度50m,高4m;鸳鸯桥跨度26m,高6m。据现场调查,桥墩位置压脚较好,未见冲刷淘空现象,桥基稳定性好。据设计资料,新建堤防紧接桥墩,由于堤基埋深较浅,堤防修建后对桥基稳定性影响小。(5)鸳鸯桥(桩号K1+796.1)—治理终点(K2+282.1)该段治理对象为桐林坦洞河干流,河流流向为N60~80°W,河床宽20~50m,桐林坦洞河出口段较宽,达80m。河谷宽缓,两岸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阶地高出河床1~2m,局部3m。左岸阶地宽缓、低矮,阶地高出河床仅1m左右,上部分布有大量农田;河床为砂卵石层覆盖,均未见基岩出露,鸳鸯桥至其下游165m一段河床分布有条带状河心滩,宽5~10m,长70余m,鸳鸯桥下游240m处为新茂大桥横跨河流;右岸岸边为310省道,路堤邻近河床,公路内侧多为农田。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两岸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粒径为3~5cm,个别达20cm,其上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下伏基岩为Pt3q1的变余砂岩,产状125~130°∠28~30°,倾左岸偏上游。建议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选择下部稍密的砂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并作夯实加密处理,基坑开挖要清底并及时回填;应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碎石或砂卵石作墙背填料;左岸阶地低矮,为解决内涝问题,应适当加高堤身,并设置排水通道;为防止河流冲刷淘空,堤身应作护脚处理;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下部多浸水饱和,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措施。相关参数见表3-3。新茂大桥长40m,高3.5m。调查中未发现桥墩有冲刷淘空现象,桥基稳定性好。拟建堤防紧接桥基,但因堤基埋深较浅,建堤后对桥基稳定性影响小。(6)治理终点(K2+282.1)—六洞河(K2+448.0)该段治理对象为六洞河左岸,位于六洞河转弯段,河流走向由S70°E转向S6°W。左岸为冲刷岸,一级阶地发育,覆盖层广布,地势宽缓、低平,阶地高出河床0.5~1.5m,阶地上分布有大量农田;河床为砂卵石层覆盖,均未见基岩出露。第四系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和砂卵石,粉质粘土主要分布在一级阶地上,厚度0~0.5m;下部为砂卵石层,厚3~5m,粒径为3~5cm,个别达20cm,其上部含少量粉质粘土及较多粗砂,呈松散状,下部呈稍密状;下伏基岩为Pt3q166
的变余砂岩,产状129°∠29°,倾左岸稍偏上游。建议清除表层松散覆盖层,选择下部稍密的砂卵石层作基础持力层,并作夯实加密处理,基坑开挖要清底并及时回填;应作好堤后回填处理,回填料宜选择透水性较好的碎石或砂卵石;左岸阶地平缓、低矮,内涝现象突出,应适当加高堤身,并设置排水通道;左岸为冲刷岸,六洞河河水流量大,为防止河流对堤角冲刷淘空,堤身应作护脚处理,堤防基础应置于河流深泓线之下0.5m以上;由于砂卵石层透水性好,下部多浸水饱和,施工中应做好排水措施。10.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1)冲刷淘蚀问题治理河流属山区河流,具暴涨暴落特点,洪水期水量大,由于防洪堤的修建,过流能力增加,水力条件发生改变,洪水对堤脚有较强烈的冲淘作用。建议基础置于稍密状砂卵石层上,堆积岸基础埋深不小于1m;冲刷岸基础适当加大埋深,置于深泓线之下;基岩出露地段基础置于基岩面0.5m以下为宜。为降低河水冲淘作用,增加渗径,对防洪堤要进行护脚处理。(2)基坑排水问题河道两岸一级阶地和漫滩发育,防洪堤基础主要置于稍密砂卵石层上。据坑探揭露,砂卵石层透水性强,基坑开挖如低于河水位,基坑涌水将较难进行抽排,建议最好选择枯水季节施工,施工时作好围堰,并准备充分的抽水设备,砂卵石层渗透系数k=1.1×10-2cm/s。(3)基坑开挖边坡稳定问题防洪堤沿线地基岩(土)体主要为冲、洪积的砂卵石层,表层呈松散状,第四系覆盖层较厚,基坑开挖较深,施工开挖基坑边坡自稳能力差。建议建议基础开挖边坡坡度:残坡积粉砂质粘土夹碎石及砂卵石层1:1.0~1:1.25;强风化基岩1:0.5~1:0.75。(4)地基的不均匀变形问题治理河段一级阶地发育,部分地段岸坡为斜坡,河床局部见基岩出露。堤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不一致,尤其是堤基岩土体结构变化较大的地段,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问题,建议对堤基作不均匀沉降处理。(5)堤内洪涝问题拟治理河段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发育,分布较低矮,地形平缓,两岸山体较宽厚,冲沟发育。修建防洪堤后,洪水易在堤内汇集,造成内涝问题,建议对防洪堤作好排水措施。11.水土保持本次防洪堤工程是六洞河一级支流坦洞河的综合治理,河道治理范围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段,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合口。设计综合治理河道长度为2.28km,新建防洪堤总长66
2891.8m。(1)项目区水土保持项目所在区域属西南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允许值为500t/(km2.a),侵蚀形式以水蚀为主,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中的湘资沅上游预防保护区、贵州省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贵州省2000年对全省范围水土流失情况进行全面遥感监测,三穗县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643.05t/(km2·a),属中度水土流失区,项目区范围内水土流失轻度,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水土流失总量509.59t,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772t/(km2·a)。容许土壤侵蚀量为500t/(km2·a)。(2)水土流失预测施工期水土流失总量为165.16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152.19t;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量为44.55t,新增水土流失量为30.64;新增水土流失量合计为182.82t。(3)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主要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工程建设区主要包括河堤工程建设施工占地和临时占地,直接影响区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依据防治责任划分原则和依据,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5.07hm2,其中建设区面积3.95hm2,直接影响区面积1.12hm2。(4)防治目标项目区属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中的湘资沅上游预防保护区,贵州省重点预防保护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相关规定,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防治标准。(5)堤防区防治措施本项目堤防区包括堤防和堤顶的防汛道路。项目设计依据当地景观和防护要求设置了合适的堤型,即重力式浆砌石挡墙。施工期间为避免降雨冲刷造成的开挖面水土流失,选择防雨覆盖布遮拦的工程措施,共需覆盖布3000m2。防汛道路边坡采用撒播草籽的绿化措施,保证降水不对边坡造成冲刷。撒播草籽选择混播草籽,撒播规格为50kg/hm2。防汛公路坡面撒播面积0.39hm2,撒播草籽19.5kg。(6)施工临建区防治措施施工临建区位于防汛道路的外侧,包括石料加工厂、和材料仓库,占地面积0.09hm2。66
施工临建区用地地形较平坦,场内以临时建筑物及空地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场地平整及建筑施工阶段,后期随着场内建构筑物的完工,水土流失将降至轻微程度。本区防治措施以排水沟,排水沟考虑沿建筑外边界布置,将雨水排入附近水沟;排水沟的规格为0.9m×0.6m(宽×高),采用0.2m厚浆砌石修砌,0.02m厚M7.5砂浆抹面防护;施工后期对无需留用的营地进行土地整治后恢复植被,因为移民占地已经考虑土地整治的措施和费用,因此本章不再计算。本区共开挖排水沟82.8m,土方开挖44.71m3,浆砌石21.53m3。在施工期难免雨水携带泥沙进入排水沟,为防止泥沙进入水域,在排水沟出口设置沉沙池。沉沙池为0.8m×1.5m×0.8m(宽×长×高),浆砌石排水沟采用河堤工程石料,厚0.1m。本区共设置沉沙池1座,土方开挖0.96m3,浆砌石0.05m3。11.社会环境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社会环境影响主要为交通影响,工程预计开挖填土方量大,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河道两侧临时堆放部分土方,这样不可避免地会对施工路段的过往车辆和行人通行产生一定影响。环评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施工对交通的现象,使道路畅通,避免发生交通事故。①施工单位应以宣传形式通知河道施工区域沿线居民、单位等有关施工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使他们有所准备,安排好出行计划。②施工单位应在施工路段设置有关警示牌。在必要时,应在施工路段设专人负责指挥来往车辆的通行。③为方便夜间过往车辆通行,减少事故发生概率,应在施工路段设置警示照明灯用以引导车辆通行。④必须断道施工时,施工单位应事先办理相关手续,并在交管部门指导下制定临时交通应急预案。12.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保护环境、塑造文明卫生城市形象,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公用事业工程,其社会效益相当显著。(1)增加附近农民就业和收入本项目河道治理工程高峰期施工人数50人/d,本项目将择优、优先聘请当地工人或被占地人口,增加当地农民的就业机会,因此施工期间增加农民的收入。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消费品全部来源于当地,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将增加生活消费,这些生活消费来源于当地,将直接转化为当地居民收入。66
综上所述,因本工程建设将增加当地居民收。(2)防洪效益对于堤防开挖较深的地段,要根据相关规范进行固坡处理。对于堤防边有建筑物、公路等地段,要作好边坡支护,不能因堤防的开挖,造成公路的交通堵塞以及人员的伤亡。其它方面则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施工中放炮作业的安全;施工机具的噪音控制;材料运输时的交通组织;材料堆放及施工区域的划分,以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3)改善水质工程运行后,河水流速加快,河流自净能力将增强,经河道清淤后,富含有机物的底泥被清除,减少了底泥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的数量,水质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各取水单位取水水质得到提高,保证了附近居民的饮水安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4)生态景观效益工程及时清除了河道内淤积的内源污染物,并修筑土堤草皮护坡,对水体水质、河道景观尤有很大的改善作用。(5)损益分析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可货币化的环境效益大于环境损失。本工程为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投入运行后,改善了水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对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附近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效益是长期的、占主导地位的,而环境损失是临时的,可以采取各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与环境效益相比,本工程产生的环境损失是可以接受的。66
营运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本项目为防洪堤坝工程建设,项目在营运期正常排水状态时无“三废”排放。故本项目在营运期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不良影响。本治理河段主要保护桐林镇集镇人口0.25万人,保护耕地0.17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桐林镇属于一般城镇,防洪标准应为5%~10%,结合桐林镇的城镇发展规划,确定设计频率标准为10年一遇。三穗县桐林镇水保站应编制防洪预案,制定超标洪水的紧急撤退及转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同时要准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加强汛期统一调度和指挥,作好各种抗洪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三穗县桐林镇水保站应编制防洪风险图,划分不同频率洪水淹没区的等级,城市规划应通过对不同等级洪水淹没区的发展控制(如用地性质、用地规模等)来减小洪灾损失,并通过开展洪水保险,建立防洪基金方式,提高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的承受能力。66
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项目总投资8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6.73万元,占总投资的16.34%,具体环保投资及项目详见附表1。最终的经济投资以当地市场波动变化为准,本环评环保投资仅作参考。表18环境保护措施及投资估算一览表项目内容投资备注废水治理施工期项目设置1个施工点,施工点设置1个沉淀池,容积2m3。施工废水沉淀后循环利用于场地浇洒,不外排。6.0不外排,保护水环境施工点考虑设置1个容积为10m3的化粪池,一个5m3的沉淀池5.0废气治理施工期洒水措施各一套(堆场、施工场)、土、砂、石料运输车辆加盖,防止散落)2.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及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标准(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粉状材料,袋装或罐装运输6.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二级排放标准及表2无组织排放浓度监控限值标准(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mg/m3)固体废物处置施工期施工点设置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0.3将施工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桐林镇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再送至三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噪声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消声30.0《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70dB(A);夜55dB(A))生态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现场清理50.0施工期环境管理监测监测费用6万/年6.0施工期管理监测按1年计,为各项施工期环保措施提供依据施工期环境监理监理费用4万/年4.0施工期监理按1年计,保证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环评报告/10.0环保竣工验收5.0保证各项环保措施落实到位未预见费用12.43以上费用10%合计136.7366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堆场扬尘无组织排放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监控放浓度限值)燃料废气及汽车尾气SO2、CO、NO2无组织排放,少量无组织排放,少量移动式柴油发电机SO2、CO、NOx、总烃、烟尘购买0#采用城市车用柴油(含硫率不大于0.05%、灰分率不大于0.01%)为燃料《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石油类、SS施工点设置1个沉淀池,容积2m3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活污水SS、COD、BOD5、NH3-N施工点考虑设置1个容积为10m3的旱厕,一个5m3的沉淀池生活污水经过沉淀之后用于降尘洒水,粪便进入旱厕,定期清掏全部用于附近旱地、荒地施肥,不外排固体废物施工期开挖土石方机淤泥弃渣场(截水沟、挡土墙、排水沟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理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2013年修改单)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施工点设置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将施工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桐林镇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再送至三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噪声施工期挖掘机、推土机、载重汽车等噪声低噪声设备、减振、隔声、消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70dB(A);夜55dB(A))其他无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本项目是公益性河道堤防综合整治建设项目,施工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建设区域带来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工程建设过程中开挖的土石方和原材料的堆放会临时占用周边土地,对原有植被造成破坏。建筑构体的修筑等永久占地将改变土地原有属性,致使原有植被减少,并且是不可逆。临时占地主要为耕地,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是暂时性的,大部分植被和农作物会随着后期复耕、复植而恢复。施工对动植物的惊扰,迫使动物向外迁移,但这种影响是可逆的,随着施工结束,这些动物会逐渐返回栖息地。工程占地较小,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敏感区域。所以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一、施工期保护措施根据项目施工与运行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标准的规定,生态环境防护的原则是:(1)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66
(2)凡涉及不可替代、极具价值、极敏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的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如特殊生态敏感区、珍稀濒危物种)时,必须提出可靠的避让措施或生境替代方案。(3)涉及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时,也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应按项目实施阶段分别提出,并提出实施时限和估算经费。1.占地影响及保护措施根据主体可研资料,本工程永久占地47.14亩,临时占地17.56亩,输电线路0.81km,公路0.12km。项目建设区耕地占用耕地会对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一些影响,建设单位在征地过程中通过对农民进行补偿,尽量消除占用耕地后对当地农民生活的影响。项目建设占用的耕地和荒草地,施工期间会造成当地的植被覆盖率下降,短时期内会增加水土流失发生的危险性,永久占地中没有乱占土地,做到了在满足项目建设规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占土地。临时占地面积较大,施工结束后尽量恢复为原用地类型。工程占地对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的影响是时段性的,破坏的水土保持设施,在施工结束后采取植物措施予以恢复;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并将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2.植物保护措施施工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保护陆生植物的法制教育宣传,禁止砍伐森林、毁坏草地、破坏植被等对区域陆生植物不利影响的活动。严禁在施工区占地范围外进行施工活动,破坏占地范围外的植被资源。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如发现工程影响区内有其他种类的珍稀保护植物,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当地林业部门,在专家指导下采取移栽或者取种移植等保护措施。3.动物保护措施①对施工人员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及省级野生保护动物蛇类、蛙类。②为减少工程对野生鸟类和兽类的影响,应做好施工方式和时间的计划,依据鸟类和兽类的活动规律进行施工,力求避免在鸟类和兽类休息、觅食的时间内进行爆破施工。③施工中发现被抛弃的兽类幼崽,应该及时联系林业部门,交予处理。4.农业保护措施项目施工期对农业的保护主要体现在工程施工程序方面,可能对农业的影响而应采取的相应的保护对策及措施:66
(1)施工阶段尽量少占农用地、临时占地尽量占用差地;(2)施工挖填弃取土不得破坏现有农地;(3)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为耕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时复垦。5.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根据区内自然条件特点,合理安排植物物种配置,加强多功能生态植被体系建设,在注重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环境、提供野生动物栖息地等方面的功能。6.生态补偿措施占用土地及实物,将按照相关的收费文件予以货币补偿。66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入口,治理河段总长2.28km。治理河段左右堤线起点接到上游已建堤防,终点接到附近较高山体处,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主要保护桐林镇人口0.25万人,保护耕地0.17万亩。本项目目前处于前期准备阶段。根据贵州省水利厅2013年12月3日以黔水计【2013】207号《关于全国中小河流治理三穗县桐林镇防洪堤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批复》同意建设。2.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为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改;中“第一类鼓励类;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为国家鼓励类建设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选址可行性分析本工程治理河段位于六洞河的一级支流坦洞河下游,治理起点为桐林镇香炉大桥,终点为坦洞河和六洞河的汇入口,治理河段总长2.28km。治理河段左右堤线起点接到上游已建堤防,终点接到附近较高山体处,形成独立的防洪封闭圈。本工程建设完成后提高了治理河段的防洪标准可以抵御10年一遇的洪水灾害。另外,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引用水源保护区等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因此,本项目选址可行。4.规划符合性分析2011年12月18日三穗县人民政府以穗府函【2011】196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六洞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附件3)同意对区域内流域进行规划,本项目符合该规划。5.主要工程内容本工程设计治理长度为2.28km,起点位于香炉大桥上游75m处,终点位于坦洞河汇入六洞河河口。总体布置分左、右两岸堤防段及清障工程,左岸堤防长度为611.5m,右岸堤防长度为1673.6m,清障长度为2282.1m。1)左岸工程布置左岸堤线桩号Z0+000.0(鸳鸯桥)~Z0+611.5(汇入六洞河河口),总长611.5m。2)右岸工程布置右岸堤线桩号Y0+000.0(公路段砂厂处)~Z1+673.6(汇入六洞河河口),总长1673.6m。66
桐林镇防洪堤工程治理河段穿过桐林镇集镇,堤线主要靠岸布置,基本处于一级阶地和漫滩地形之间,局部地段为河谷斜坡底部地形,现状河道两岸阶地分布多为菜地及居民房屋。为尽量减少征(占)地,考虑到桐林镇防洪堤工程两岸广布菜地及民房,占地问题影响较大,本阶段河道治理主要采用占地面积较小的浆砌石重力式挡墙,考虑到右岸堤线上游段需与公路段已建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衔接,此段采用混凝土框格式生态护坡土堤型式。6.施工期劳动定员项目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约为50人,均为当地居民,本项目施工现场不设置施工人员住宿以及食堂。7.项目实施计划本工程施工总工期为8个月。从第一年的9月至第二年的4月。准备工程在第一年9月进行,包括临时施工道路修建、施工场地平整。主体工程从第一年10月开始进行基础开挖,第二年4月底全部竣工。8.施工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本工程由于河堤线路长,工作面分散,集中施工的工程量较小,因此施工采用分散布置与集中布置相结合的施工总布置方案,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当地居民正常生活影响,施工中心设置在治理河道中间位置,可减少对附近居民影响。因此,从环保的角度分析施工场地布局比较合理。9.环境质量现状(1)本项目评价区地表水水质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本项目建设地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3)本项目建设地声环境质量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根据调查,场内未见国家保护植物分布,未发现有珍稀保护野生动物,总体而言,该区域生态环境良好。10.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1)污废水①施工废水由于项目位于三穗县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交通方便,运输便利,环评建议采用商品砼,不在施工点现场设置混凝土拌合站。施工点设置1个沉淀池,容积2m3。在沉淀池加絮凝剂(FeSO4、Al2(SO4)3、FeCl3等)进行混凝沉淀,废水回用于施工。沉淀池应按规范设计。施工区域四周需建集水沟,所排施工废水经集水沟进入沉淀池集中,经沉淀后的废水其上清液回用于工程用水,如冲洗车辆,施工场地防尘和对临时土堆洒水等。66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在工作区域及厂区边界设置了集水沟,采取雨污分流,防止雨天厂界外的雨水任意冲刷工作区域,可将厂界内的雨水收集到沉淀池用作生产。②生活污水本项目1个施工区,不设置专门的施工营地,环评建议在施工点考虑设置1个容积为10m3的旱厕,一个5m3的沉淀池,施工区的生活污水经过沉淀之后用于降尘洒水,粪便进入旱厕,定期清掏全部用于附近旱地、荒地施肥,不外排。(2)大气由于项目位于三穗县桐林镇,距离三穗县城较近,交通方便,运输便利,环评建议采用商品砼,不在施工点现场设置混凝土拌合站。针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扬尘、施工机具尾气以及装修废气,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以下的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作业区应配备专人负责,作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在基础施工期间,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提高工程进度,并将土石方及时外运到指定地点,缩短堆放的危害周期。②对作业面和临时土堆应适当地洒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施工便道应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少起尘量。对施工场地内松散、干涸的表土,也应经常洒水防止粉尘;回填土方时,在表层土质干燥时应适当洒水,防止粉尘飞扬。不需要的泥土,建筑材料弃渣应及时运走,不宜长时间堆积。③运输车辆不宜装载过满,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遮盖、封闭措施(如用苫布)。对不慎洒落的沙土和建筑材料,应对地面进行清理。④合理安排施工运输工作,由于项目处于山区,道路狭窄,对于施工作业中的大型构件和大量物资及弃土的运输,应尽量避开乡镇赶集的交通高峰期,以缓解交通压力。同时,施工单位应与交通管理部门应协调一致,采取响应的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交通疏导,避免压车和交通阻塞。⑤爆破主要是在高挖方路段,采用微差爆破,炸药用量小、爆炸影响范围小,采用孔眼爆破法,并且在钻孔工艺中,采用湿式钻孔法。采用先进的爆破工艺可以大大减少粉尘的产量。除了从改良炸药本身入手外,还从装填工艺上进行了防尘处理,如水封爆破(即水炮泥爆破),利用装满清水的塑料袋装填在炸药前后部,代替固体炮泥使用。当炸药爆炸时,袋中的水在高温高压下变成水蒸汽和微细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吸附和捕捉粉尘,从而达到降低有害气体及粉尘浓度的作用。场界外粉尘排排放浓度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26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mg/Nm3)。⑥加强管理,文明施工,建筑材料轻装轻卸;车辆出工地前应清除表面粘附的泥土等;运输石灰、砂石料、水泥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上应覆盖蓬布。66
⑦施工场地、施工道路的扬尘可用洒水和清扫措施予以防治。如果只洒水清扫,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如果清扫后洒水,抑尘效率能达90%以上。有关试验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4~5次,其扬尘造成的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要求项目施工场地均配备洒水系统一套。砂土等堆放场尽可能不露天堆放,如不得不敞开堆放,应对其进行洒水,提高表面含水率,也能起到抑尘的效果。弃土应及时清运处置,避免风吹产生扬尘。露天堆放和裸露场地进行覆盖扬尘网,防止风力起尘。⑧施工机械燃油所产生的废气无组织排放,不连续性、施工点分散,每个作业点施工时间相对较短,燃油动力机械为间断作业,且排放量很小,同时加强施工机具的维护保养,施工机具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很小。汽车尾气流动性较大,排放特征与面源相似。但总的排放量不大,不会对施工人员产生有害影响。移动柴油机柴油城市车用0#柴油做燃料,产生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3)噪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且大部分施工机具露天、移动式作业,难以采取降噪措施。本工程施工期必须采取如下噪声防治措施。①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贵州省有关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的要求,申请《排放污染物许可证》和《排放污染物临时许可证》;②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具,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或工艺,从根本上降低噪声源强。同时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机械噪声增大的现象发生;③合理安排施工强度,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现场的强噪声设备设临时房屋,减轻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④施工车辆沿线路过各村的集中居民区时,采取降速、禁鸣的措施。⑤在施工运输公路及道路施工两侧昼间30m以外,夜间60m以外流动声源的影响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夜间50dB),施工周围敏感点较多,施工噪声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的移动声屏障措施及劳动保护措施。随着施工的结束,当地声环境质量将逐步自行恢复到原有水平,不会有残留不利影响。此外,对于施工期运输过程中,由于沿线分布村民居住,对周围居住的村民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施工期相对短暂,其施工噪声的影响也是暂时的,经措施治理后,可使施工噪声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预计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施工单位尽量选取高效低噪设备,使施工厂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昼间:66
75dB(A),夜间:55dB(A)),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4)固废①施工土石方本项目不涉及拆迁,无拆迁建筑垃圾,弃渣主要为河道清淤的土方及淤泥,将运至弃渣场堆放。在分段围堰的基础上,利用挖掘机将淤泥挖出后,直接进入带式压滤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淤泥立即由密闭罐车运往渣场进行填埋,由于运送过程中采用密闭运输,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②施工期生活垃圾在施工点设置1个生活垃圾收集点,将施工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运至桐林镇乡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再送至三穗县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5)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期间,施工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工程的占地将占用农用耕地等,改变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损失。土石方开挖、建材运输、施工人员进出等施工活动,也将损坏地表植被,使地表裸露,沿程堆存的土方若不及时回填,易造成两侧土壤剖面结构破坏,加大土壤侵蚀,遇降水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将对施工区周围的动物产生干扰,可能会造成一定的驱逐,导致容易受惊的动物向远离工程区的环境迁移等。施工期间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施工区严禁偷伐盗猎,严禁捕杀鸟类、蛇类、蛙类、两栖类等动物;按照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6)水土保持根据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各工区采用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防治水土流失,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27%。(7)社会环境工程施工期原材料、劳动力的需求,将为当地社会经济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施工期随着施工人员的进驻,人口密度的增加,相关疾病也会因病媒或宿主孳生地蔓延而发生流行,需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总之,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扬尘、噪声、固体废物等,均会对周围环境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工期较短,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这些影响也会随之消失。(8)环境效益本项目可货币化的环境效益大于环境损失。本66
工程为非污染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投入运行后,改善了水质,提高河道防洪能力,对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为附近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效益是长期的、占主导地位的,而环境损失是临时的,可以采取各项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与环境效益相比,本工程产生的环境损失是可以接受的。11.营运期的环境影响本项目为防洪堤坝工程建设,项目在营运期正常排水状态时无“三废”排放。故本项目在营运期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治理河段主要保护桐林镇集镇人口0.25万人,保护耕地0.17万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桐林镇属于一般城镇,防洪标准应为5%~10%,结合桐林镇的城镇发展规划,确定设计频率标准为10年一遇。三穗县桐林镇水保站应编制防洪预案,制定超标洪水的紧急撤退及转移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同时要准备必要的防汛抢险物资、器材,加强汛期统一调度和指挥,作好各种抗洪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三穗县桐林镇水保站应编制防洪风险图,划分不同频率洪水淹没区的等级,城市规划应通过对不同等级洪水淹没区的发展控制(如用地性质、用地规模等)来减小洪灾损失,并通过开展洪水保险,建立防洪基金方式,提高企事业单位及人民群众在特大洪水灾害面前的承受能力。12.环保投资项目总投资837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6.73万元,占总投资的16.34%,具体环保投资及项目详见附表1。最终的经济投资以当地市场波动变化为准,本环评环保投资仅作参考。13.总体结论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穗县流域规划,在本评价所提出的环保措施、环保投资全部落实的情况下,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将降低到环境可接受的程度。建设单位在全面落实本环境影响报告表中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措施进行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本评价认为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二、建议1、施工期间应设置环保机构、兼职环保人员,建立健全环境管理制度规章,对污染治理设施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其正常运行。2、施工迹地整治、绿化建议纳入竣工验收内容。3、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教育,严禁破坏沿线周边生态环境。4、堤防区防渗漏方案宜作专项设计评价。66
66
预审意见:经办人:公章年月日66
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经办人:公章年月日66
审批意见;经办人:公章年月日6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道路及配套工程、防洪堤工程、桥梁工程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 11-2-1,防洪堤工程应急预案
- 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 11-2-1,防洪堤工程应急预案
- 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91 防洪堤工程设计方案 图纸汇总
- 三十一溪林溪乡梅岸段防洪堤工程
- 某防洪堤工程监理工作报告
- 嘉陵江广元市城区塔子山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11-2-1,防洪堤工程应急预案
- 防洪堤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
- 防洪堤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特点与具体方法
- 榕江县加筋挡土墙防洪堤工程设计
- 防洪堤工程质量评定表
- 要求将灵昆岛防洪堤工程列为温州半岛配套工程
- 黑水河治理防洪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榕江县加筋挡土墙防洪堤工程设计.doc
- 防洪堤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