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00 KB
  • 8页

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 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一章1、公共政策学科的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是什么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党和国家在处理公共领域内的公用事物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准则或指南。在我国包括一系列的命令、指示、通知、条例、规范等。目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以期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是什么1、公共政策学产生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产生标志: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勒纳合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一书,奠定了政策科学诞生的基础。2、政策科学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1)、政策分析范式产生并迅速成长壮大。“政策分析”一词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林德布罗姆首先提出的。政策分析范式发展的原因是运筹学家、系统分析家和应用数学家的推动2)、加强了对政策过程的其他环节尤其是政策执行及评估的研究。政策制定向政策执行的研究重心的转移,构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公共管理”范式出现的契机。3)、政策科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显著变化。20世纪70年以前,政治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政治学,20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经济学途径在政策研究上逐渐居于主导地位,此外,也存在着一些不足:20世纪70年代政策科学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的政策研究范式仍占主导地位,忽视政策过程中其他环节的研究,而且政策科学的目标是要改善全人类的公共决策系统,端正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一方面目标过于宏伟,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它在回避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与对立的条件下,抽象的谈改善政策制定系统,缺乏可行性,因而又被别人斥为“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3、公共政策学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政策科学研究的视角和主题进一步拓宽,体现在:A加强了对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的研究。B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日益融合,并最终导致新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C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D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E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4)公共政策学发展新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A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的改进。B加强规则政策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改革C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热点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的发展趋势,对于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提高政府政策能力有积极意义。3、我国政策科学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是什么(1)没有形成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理论(2)政策科学的学术研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3)政府官员缺乏对政策科学应有的认识(4)政策科学的教学案例不足解决措施:(1)充分认识政策科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2)政策科学研究要把引进的西方政策科学理论本土化(3)政策科学的研究者必须深入政策过程第二章1、理性模型与渐进模型的优缺点是什么理性模型优点: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A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2、决策者做出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3、以得到最优策略为目的,追求效益最大化。4、(好的)政策经由达成目的的最佳手段产生。5、分析情形广博、周全。理性模型缺点:1传统理性模型要求有一个既定的问题,然后才能进入制定、选择和实施方案等阶段,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决策者面临的并不是一个既定的问题,而必须首先对所谓的问题加以明确并予以说明。2传统的理性分析并不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是无穷尽的,有时甚至还会造成错误。3决策受个人价值观的影响4太依赖理论渐进模型优点:1渐进分析方式可以减少对理论的需要2在渐进分析过程中,我们只要能把握住问题相关性因素3渐进分析的方法可以减少待考虑因素的复杂性4渐进分析的方法可以容许实验5渐进分析方法的使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找到一连串的相关标准渐进模型缺点:1、该理论过于重视短期目标和现实行为,因而偏于保守2其强调的党派调适的主张极易导致党派利益之争3稳中求变的分析态度,只看到了社会的量变,忽视了社会的质变。因而,一旦社会条件和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需要对以往的政策进行彻底改变时,渐进决策所主张的修正和缓和,不仅起不到推动的作用,进而还会对社会的根本变革起阻碍作用。2、试用系统模型分析公共政策是如何从政治系统中产生的系统决策模型是由戴维尔.伊斯顿提出,涉及环境、输入、输出、政治系统等概念:1公共政策是权威性价值分配主体——政治系统,对环境做出的一种反应,强调环境的作用。2环境是政策形成的绝对条件,当以要求和支持两种形式进行输入时,它们构成了系统的投入。3输出是指政治系统权威性价值分配的结果,即公共政策。 4公共政策实施后所进行的政策评估,是政治系统的反馈机制的体现,可以将评估结果作为投入成分叠加输入到系统中去,从而对原有的政策方案进行修订和补充。3、我国公共政策制定适用什么政策模型我国公共政策制定应针对不同领域的不同情况,采用广义综合决策模型,即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已有模型混合使用、有机结合的模型,现阶段主要可采用政策过程模型与渐进决策模型相结合,具体体现在:1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可将政策看成是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即问题的提出、议题的设定、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合法化、政策的执行、政策的评估2其次,在政策修改、完善上,可采用渐进决策模型,依据现有的政策方案,经过小范围的调适、修订与完善,获得新政策3此外,在战争与和平、核武器的使用、国际外交等各种重要政治情境的决策时,可采用博弈理论4若遇到国际冲突时,可运用冲突情境下的对策模型(钓鱼岛、南海问题发展为国际冲突时)第三章1、政策系统同其他系统有何异同点?同:1、政策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都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强调环境的作用3、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异:在规模、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别于其他社会系统。1、从构成上说:政策系统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环境和政策程序构成,1)主体要素内涵更丰富,包括“政策主体”的自然人主体要素以及“政策主体”的组织要素。2)客体要素对政策具有能动作用;3)环境要素中,社会环境的变化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基础性作用.4)强调程序性要素。2、结构体系不同:政策系统的结构异于社会系统体系,具有宏观和微观两种结构。3、政策系统的特点在于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目的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关注作为社会整体角度来制定社会规范。2、政策本身是否可以看做是系统的一种类型可以,1、根据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政策符合其定义特点。2、政策与社会大环境时刻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换;3、一项具体政策的有效实施有赖其他社会政策支持和维护,4、政策内部的支持部门可以看做是支持要素,其工作情况关系政策实施效果。3、政策系统的开放性如何把握1、政策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可以通过交换机制、过程和方式来检验政策系统与环境的关系;2、与环境的信息交换。详见P73 4、如何理解政策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连续过程政策系统的动态性是有政策本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首先,政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人们在认识社会复杂事物的时候,难免具有这样或那样的偏差,因此,政策本身同社会问题的客观性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或大或小的调整,及时纠正偏差。因此,保持政策系统本身的动态性不仅是政策系统本身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外界环境变量变化的能动反映。第四章1、政策问题的建构主要涉及哪些内容主要涉及1发现问题,确认是否属于政策问题2确认问题情境,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关系利害3了解政策利害关系人的切身感受4问题陈述,问题陈诉又包括1)澄清问题的本质2)陈述问题发生的原因3)确定标的人口4)初步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2政策议程建立的特点是什么政策议程分为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呼吁政府出面解决的过程。政府议程是指引起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进入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加以讨论,以确定是否采取行动的议程。前者并非后者的必由之路。3、我国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有哪些在中国由于社会结构分化程度较低,社会利益的表达与综合并非由各种社会结构来承担,而是由政治系统内部权力精英通过分析、研究和调查而将他们所认定的社会利益输入到公共政策中去的,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表明我国政策制定过程呈现一种“内输入”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概括为: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答案没对)第五章1、政策执行的定义和特征是什么政策执行是把作为观念形态的合法化方案变成现实形态的东西,是将一种政策付诸实施的有组织的活动。特征是1政策执行的主体是政策的具体实施者,政治领导人和行政人员2政策执行是有组织的活动过程3政策执行是政策的现实化过程2、政策执行的程序与手段是什么程序是1全面正确理解政策2充分进行政策执行准备3有效组织实施政策4研究政策执行的信息反馈。手段是1通过政府立法决策执行政策2通过行政机构决策执行政策 3通过经济杠杆组织调节和影响社会活动执行政策4通过经济杠杆调节与行政决策结合执行政策。3、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有哪些1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政策结构的合理性2强大的政府和强大的国家能力3适宜的政策环境4政策本身的可操作性和连续性5政策执行中损益关系的合理化6畅通有效的信息沟通能力7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4、如何认识和解决政策执行偏差问题表现有政策歪曲、政策缺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认识:1利益冲突导致政策执行失控2公共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3政策执行控制能力较弱4公共政策执行着素质缺陷。危害是出现零效力和负效力,挫伤积极性,损害形象。对策:1在政策执行中坚决贯彻原则性、灵活性、整体性的原则2全面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第六章1、政策评估的内涵和特质是什么内涵:1政策评估评估对象为足以影响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公共政策和计划2政策评估必须采用多元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一类为社会指标、回归分析、民意调查等定量研究方法;另一类为专家判断法、对象评定法等研究性方法;或是定性与定量方法的结合3有一定的评估主体4政策评估的内容包括政策执行、政策效果和政策价值两大方面,其中尤以政策价值的评估最为重要5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政策的制定和改进。特质:1以政策价值为评估的前提和核心2以事实为基础评估价值3重视政策的历史脉络和未来走势4评估价值的双重性。2、政策评估的主要类型有哪些,有何优缺点类型:1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2效果评估、执行评估和效率评估3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4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优缺点:效果评估缺点:一是因果关系难以确定,二是间接成本难以核算。可以及时修正。三是对于成本难以计量 过程评估优点:在政策实施后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便于政策制定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和控制。效率评估优点:可以较为准确的进行成本利益分析,估算出政策的合理程度缺点:间接成本难以衡量内部评估优点:评估者掌握有关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信息资料,对整个政策过程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有利于评估活动的进行;能够使政策评估真正发挥促进政策科学化的作用。缺点:评估结论难以客观真实;评估者难以适应评估工作复杂性的要求;评估结论缺乏信度与效度外部评估优点:评估结果较为客观缺点:不易获得真实的评估资料正式评估优点:评估人员素质高;评估经费充足;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较为科学;受到政策制定者的重视程度高缺点:对评估条件要求比较高;要求有充足的资金、系统全面的评估资料;评估需要事前做好准备。非正式评估优点:不拘形式,方式灵活,简单易行;不限制评估者;不限定评估范围和内容;有利于全面评估政策的真实效果。缺点:评估资料往往难以充分;评估经费没有来源或严重缺乏;评估者素质参差不齐;评估结论随意、粗糙;不易受到重视。3、政策评估中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障碍:1来自公共政策本身的障碍①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②政策与标的团体行为或环境改变的因果关系不确定③政策效果不确定2来自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障碍①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不愿评估者进入被决策者独享的政策过程,二是担心评估影响其利益和前途②行动上的阻挠3来自评估者的障碍①形式评估②评估者能力不足4评估条件欠缺①资料缺乏②经费缺乏5其他方面的障碍①政策成本与收益不易核算②政策评估结果闲置无用克服:1根据公共政策所固有的特点来确定评估对象,明确评估标准,严格按评估程序和要求进行评估,选择科学的多元化的评估方法,把评估过程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2必须建立独立的评估经费和信息系统3确立评估的法律地位。第七章1、政策监控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政策监控的基本条件:一是政策监控要围绕政策目标来进行,二是政策监控要按照政策战略来进行,三是政策监控要有组织机构作保证2政策监控的基本原则一是封闭原则,二是反馈原则,三是能级原则3政策监控的基本方式一是预先、过程和结果监控,二是自行、逐级和越级监控,三是目标状态和关键点监控。 2、如何理解政策监控贯穿整个政策过程(难)以政策功能而言,监督、控制和调整贯穿于政策活动的始终。3、简述政策终结的障碍和对策障碍:1相关人员的情绪2机构连续的性能3行政机关的联盟4利益集团的影响5法律程序的阻碍6公共舆论的压力7政策终结的代价对策:1以理服人,化解抵触情绪2求得理解,公开评估结果3缓解压力,政策废立并举4信息战术,争取舆论支持5把握全局,协调相对关系第八章1、如何理解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公共政策价值观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价值取向模式,决定着社会资源如何提取和分配。包括对公共政策的认知、情感、态度、和理性层次的理论和理想。2、如何理解公共政策价值观的作用1导向作用,是人们的行动指南2动力作用,期望值决定了人们行动的热情高低反正;3整合作用决定人行动的指向;4评价作用,影响评价结果。价值观整合有三种方式:交换、说服、强制。3、谈谈你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价值冲突问题的了解(难)答:价值冲突时政策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社会冲突,贯穿政策始终,表现有整体和局部利益冲突,当前和长远利益冲突,价值和代价的冲突,包括机会成本和负价值。原因有主客观两方面。4、如何理解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一是政策主体的伦理,包括广泛的代表性,高尚的公德性,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二是政策环节的伦理,制定中包括交换、分配、程序和规则的公正性。执行中的灵活性、大局意识和法制意识。评估中的实事求是。第九章1、系统分析包含哪些基本内容1、整体分析,即系统整体状态及其目标优化;2、结构分析,探求系统的合理结构,达到最优定位、最优结合和最优输出;3、层次分析,纵向的等级关系和横向的组合关系;4、相关分析,包含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间,系统与环境间,协同性的关系;5、环境分析,即系统与环境的关系。2、简述定量分析方法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1定量的方法能使有关的知识条理化、专门化,能将这些变量和其他特殊的变量加以比较2定量分析使复杂问题的表述更有条理,便于复查、评估、检验,设计反馈机制;3定量分析的方法比其他的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有助于确定问题、目标、方案,以及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局限性:1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2不能对结论再做判断3应用范围受限制3、简述定性分析方法的特征和作用特征:定性方法不用统计模型,不做回归分析作用:(难)答案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