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 KB
  • 14页

当代政治与经济习题答案.doc

  • 14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1、谈谈你是如何看下列问题的钓鱼岛之争为何越演越烈?钓鱼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荒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1)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它不仅在于岛屿本身七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经济与军事价值。从经济意义上讲,钓鱼岛之争是巨大的海底资源的争夺。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台湾和中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处在台湾东北一百二十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日本为扩大经济和战略空间,眼睛一直盯着外海岛屿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利益及潜在的军事安全价值。因此,出于主权、经济、军事的重要战略意义,钓鱼岛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争夺的焦点。(2)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国内右翼极端倾向得以不断发展,钓鱼岛问题成为日本右翼势力挑起事端、干扰中日关系、博取国内民意的抓手。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重挑衅行为,激化了事件的发展。2010年9月7日,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追逐拦截中国渔船,致使发生冲撞,并以此为由逮捕中国船长,扣留中国渔民和渔船,并妄图对中国公民罚款判刑,逼迫中国公民以道歉的形式承认钓鱼岛为日本领土。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阁僚会议,正式决定以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的价格,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钓鱼岛中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而相对应地,中国民间的保钓行动兴起。双方僵持不下,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刺激着本来已经紧绷的神经。(3)美国因素使得本已复杂的钓鱼岛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美国政府一方面声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一方面又多次宣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国的介入,使钓鱼岛问题进一步激化,中日关系更加雪上加霜。钓鱼岛问题的出路应是什么?早在1978年邓小平副总理访问日本时就提出把钓鱼岛这个问题暂时搁置的主张;后来中国外交部明确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都是出于合作的考量;2012年,习近平主席在清华大学的讲话中也突出强调“以合作求安全”。从日本方面权衡,到鱼岛队与日本最大的诱惑本是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若为其付出太高代价也不符合其利益追求。并且,中日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中国已经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国,双方发生战争对日方经济而言是不堪承担的。此外,中日在战争实力上同属大国,一旦发起战争,结果虽难预料,但肯定的是,双方都会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因此,中日两国都会尝试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从现实和前景看,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可以分三阶段确定策略和目标:近期,针锋相对与对话磋商并举,对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侵害中国主权的言行进行斗争并相应采取反制措施,同时坚持通过对话和磋商争取对争议进行管控;中期力争搁置争议,实现共同开发;远期解决主权归属问题,首选外交和平谈判方式,在和平解决无望时不排除非和平手段。    钓鱼岛问题似乎一时变得无解,但并非没有出路。在我们探寻钓鱼岛问题的出路过程中,会遭遇各种挑战,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但有一点十分清楚:日本占据钓鱼岛主权的企图是绝无可能得逞的,不断在钓鱼岛问题上搞小动作是绝没有出路的。 在钓鱼岛问题得到解决之前,中国应着眼于自身,做到以下几点:1、中国政府要对钓鱼岛冲突高度重视,不仅要明确表明态度,更要有相应的行动,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争取英对事态的主动权,并制定具体的战略战术及全面的应对措施。2、中国要加强对钓鱼岛归属权的历史和国际法研读,应对未来的日方挑衅,从理论和国际舆论方面战胜日方。3、大陆与台湾的合作是共同打破被动局势的必然选择。当前台湾地区没有任何国际形势的压力,可以说是不存在“保钓”的行动障碍。尽管台湾当局没有表示与大陆联手进行“保钓”,但是连杆行动上空前一致,并将大大提升“保钓”的成效。4、国家利益角逐的胜负最终决定于国家实力。中国当前的任务是发展、强大、等待时机,并以动态的眼光观察国际事态。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的领土局部容许他国所侵占,对于所有华人来书,这事关们组尊严、无可退让。然而钓鱼岛争端错综复杂,中国必须要人正对待,冷静分析。不仅要有充足的理论及事实证据,还要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此外,中国更要有必胜的实力为基础,才能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害,中国应当继续剪除保稳定求发展的方针,同时等待解决争端的最佳时机。中日关系应当如何发展?1、在政治主权上,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双方政府能够比较具有“自主”权,达成“搁置争议、共同发展”(开发)的共识,并能够把此共识转化成为具体的政策,从而实现日本前首相鸠山所说的把东海变成“友情”之海。  2、中日经济关系是一种竞合关系,既存在激烈竞争,又积极寻求合作,合作大于竞争,市场合作强于政府合作,良性竞争多于恶性竞争。由于两国资源禀赋不一样,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也不同,因而存在较强互补性,为双方寻求更大的共同利益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经济条件,同时,应加快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结,进而促进东亚乃至太平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3、长久以来,中日两国人民都乐于看到两国实现真正长期稳定的关系,实现真正的和平友好。这种真诚的声音是无法被忽视的;4、中日两国已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长期和平友好合作是双方唯一选择。双方决心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实现和平共处、时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因此,无论是从长远角度还是从近期角度看,中日谋求合作不仅对双方有利,有利于两国人民的感情发展,而且对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都有利。2、什么是真实的中国?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阶段,有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来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明显增大。我国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核心技术仍然大量依赖进口;中西部和广大农村的不少地方仍然相当落后,还有1.5亿人口生活在联合国设定的贫困线之下;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就业压力很大;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和贪污腐败等问题依然存在。  (4)总之,中国现代化走到今天,先进落后并存,新旧矛盾交织,面临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基本国情,这就是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的责任是什么?(1)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责任,中国责无旁贷。(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而且,恰恰相反,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3)中国主张,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中国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积极承担和中国国家实力相称的“责任”。3、什么是国家利益?钓鱼岛只是一个荒岛,为什么中日要争夺钓鱼岛?它与我国的国家利益有何关系?答:1、国家利益就是满足或能够满足国家以生存发展为基础的各方面需要并且对国家在整体上具有好处的事物。我国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2、中日力争钓鱼岛的原因:(1)军事战略价值:一旦日本拥有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那么中国不仅丢失大量的海洋管辖区和海底资源,而且美日对中国的战略封堵线,也将向西推移。在战略意义上,该列岛可以为日本利用、作为日再次侵略台湾的桥梁或前进基地;也可以成为我保卫国家东海方向安全、遏制日本扩张势力南下的前哨。(2)经济价值:钓鱼岛附近水域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据我国有关科学家1982年估计,钓鱼岛周围海域的石油储量约30~70亿吨。钓鱼岛是我国东海靖鱼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太平洋黑潮流经这里,带来了大批鱼群。3、钓鱼岛问题与我国国家利益的关系:(1)钓鱼岛自古以来便是我国的领土。而领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存在的根本,对于领土问题的寸步不让正是一个国家主权的底线。保卫钓鱼岛是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必要行动。(2)钓鱼岛若为日本侵占将不利于我国当代国家利益的核心——经济的发展建设。岛上渔业资源、海底石油资源被掠夺,将阻碍经济发展。 (3)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平解决钓鱼岛问题将有利于我国国家利益的推进建设,利于我国政局稳定,继续采取和平外交政策4.什么是综合国力?试就日本于中国的综合国力进行对比后,分析中国未来应在哪些方面(至少分析两个方面)重点加强建设?为什么?1)综合国力是指内在的经济能力和政治的稳定能力和对外的影响力。2)经济:2011年,中国GPD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如果考虑到核武器,那就大大超过日本;政治:中国政治要比日本稳定,近年来,日本首相更换频繁;对外的影响力:中国在对外影响力方面要强于日本,首先,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提升了中国的国际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有了国际话语权;其次,中国近年来一直在扶持帮助第三世界国家,受到了大家的敬仰;最后,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日本不是。综上所述,中国的综合国力要强于日本,但日本仍在其他方面超过中国的。一,虽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人均收入仍然比日本要少,所以中国仍需要加强经济建设,只有人均GDP上去了,中国的经济才能从内到外的强大。二,日本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比中国强,日本经济很大程度上是靠技术创新,而中国却是靠人力,而非脑力,而在某个产品的总收入中,创新往往收益最大,人力制作却是收益最少,所以中国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要加强建设。5、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影响,显著地改变了它们各自的经济实力和相互之间的力量对比状况。美国凭借经济和综合国力方面的超强实力和突出优势,夺取了世界经济领域里的霸权,构建起了一套以它自己为核心、由它主导的世界经济的一元格局。(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其基本的态势是美国高开低走,而其他国家则急起直追。作为这种运行的结果,各国的经济实力对比也发展了变化,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告别一元走向多元。(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80年代末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集团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美日欧三大区域经济中心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复杂,直接推动了西欧、北美、亚太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了三大区域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其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矛盾斗争的新格局。有什么特点?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3.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4.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5.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一些全球性经济问题6.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7.世界各国调整经济结构8.跨国公司的作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世界经济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2.“国际金融恐怖平衡”可能会被打破3.石油价格居高不下4.自然灾害、恐怖袭击以及大国内部社会动荡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6、从世界经济角度看,当前国际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如岛屿争端、地区动荡、恐怖活动、债务危机等出现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1)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如岛屿争端、地区动荡、恐怖活动的根源,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就是为了抢夺资源以发展经济。例如,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之所以如此激烈,是因为控制了钓鱼岛,可以获得其方圆20海里的管辖权,以及附近的矿产资源。中东局势紧张,虽然有宗教的原因,但是归根结底是美国为了抢夺石油搞乱局势。恐怖分子其实也是美国培养起来的,以前美国想在一些小国制造混乱以伺机签订不平等协议掠夺资源,然而,它培养出来的叛乱分子因为不满其对他们宗教的不尊重和对他们国家的侵略,与美国唱对台戏,这才衍生出恐怖主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让其他大国制衡美国的力量,让它不能为一己私利只手遮天,制造矛盾,从中获利。2)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但追求和平不是不解决问题,更不是拖延解决问题,而是要有决断,有立场,有参与,对一些棘手问题形成一整套和平解决的思路、手段以及路线图,而最关键的则是不断取得按中国思路解决问题的成果。  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必须要有能够掌控全局的战略。发展军事力量是重要一环,是对外交战略的重要支撑。但是目前的国际环境决定了,最终解决问题主要还是要靠外交战略。7、结合北非、中东动荡、钓鱼岛事件、朝核问题、伊核问题等,谈谈自己对当代世界政治及其格局转换的认识。中东动荡的原因:1、地缘原因。地处五海三洲之地,欧亚大陆中段,是中华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要道,如丝绸之路。2、宗教原因。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发源地,现在又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交界处,三大宗教历史恩怨很难说清楚。3、资源原因。战略资源——石油丰富,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锚商品,大国必争之地。4、内部原因。历史上伊斯兰国家曾建立过几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一战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瓦解,中东伊斯兰国家内部不和,给了大国利用的机会。中东北非问题的根本原因 经济困境不会因政治动荡而消失,反而会因此而加剧。相反,经济结构转型或经济质量提升需要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东北非国家因为长期受外国干预,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全球化分工中处于边缘位置。而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静水深流,使得潜在的冲突易燃突发,且难以控制地播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国际动乱并非由国家间冲突引发,却可能从国家内部冲突催化外溢为地区冲突。这是当前北非中东动乱的一个值得关注的特点。钓鱼岛事件:日本为何觊觎钓鱼岛,不仅是因为钓鱼岛的战略资源,还是因为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日本对东海的调查投入大量资源,按照日本前国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说法,这些海域中埋藏着足够日本消耗320年的锰、1300年的钴、100年的镍、100年的天然气,以及其他矿物资源和渔业资源,获得这些海域,将使日本由资源小国而成为东亚的资源大国。东海的油气储量大约77亿吨,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朝核问题:朝鲜核问题,是指朝鲜开发核应用能力而引起的地区安全和外交等一系列问题,相关方为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伊核问题: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1.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趋向多极化。朝鲜、伊朗开发核能,体现了他们的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我国和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有力量和日本抗衡,坚决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2.世界经济多极化决定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冷战结束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进程中,经济多极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从而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不断向前发展。例如钓鱼岛事件,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访日。当时,两国从大局出发,商定不讨论诸如钓鱼岛归属这样的问题。当时适逢冷战时期,面对霸权主义的共同威胁,中日之间有共同的安全利益。学习先进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则成为中国的主要目标。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陷入衰退。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一年后,钓鱼岛问题开始持续升温。由于中国在东亚地区地位的上升及在全球地位的上升,而日本20年停滞不前,日本在世界地位不断下降,导致日本国内民众不满。国际格局的变化是钓鱼岛纷争的根本原因。3.单极和多极的较量将是长期而曲折的。美国领导下的“单极”图谋不会轻易改变。北非、中东的震荡、钓鱼岛事件、朝核、伊核问题美国无不都有参与,美国对单极世界的不懈追求将极大地延缓或阻挠多极化的发展进程。我国、北非、中东、朝鲜、伊朗等,虽然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势,但多极力量还未能形成对美国单极力量的有效制约。当前世界的多极力量是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与美国单极力量相比并不在同一战线上,容易被冲击、瓦解和各个击破。例如,中东、北非的震荡。朝核、伊核问题,正是应为美国想控制他们,进而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因此,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位其推行单极霸权提供了条件。因此,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必然是长期的、曲折的。8、人类共同危机突显,但是否已成世界政治的最重要、最核心议题?发展中国家力量、作用加大,但是否已成拯救危机的主力、中坚? 答:(1)人类共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最重要的议题,但绝不是所有的人类共同危机都成了最重要的议题。共同危机可分为;经济危机,环保生态危机,核及局部动荡危机。世界政治最核心的议题仅仅是经济危机。经济能力决定了我们时候有能力去保护环境,是否可以发展核武器,是否可以干涉其他国家的战争。与大家共同关注经济危机不同的是,环保生态危机成了大家互相推脱责任的首要选择,核及局部动荡危机也不是每个国家都有发言权。(2)否,首先要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力量是正在壮大,但是还没有达到和发达国家抗衡的程度。包括中国。理由如下:1:科技水平,我们拿典型一点的金砖四国来说,这四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绝对比不上欧美。多的不说就拿邓小平的一句话来概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的生产力其他都是浮云;2:人口素质:这个不需多说吧3:国家将来发展的任务:简而易见的说就是我们还在打基础,人家在进阶。4: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国际组织中发展中国家基本无话语权。说话都说不上还说什么主力,中坚、5:还有什么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发展中国家当前要耗费和花费很大精力解决的问题,而发达国家至少这样的问题没有发展中国家那么棘手,也就耗费不了那么多精力。也就是说你自己都照顾不过来还谈什么拯救人类。9、联合国等数量众多的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协调、推动世界关注、解决共同危机,重要性日显/,但是否已成解决危机的主导、中枢?答:我同意题目中的观点;就拿粮食紧缺,物价飙升这一当今全球现象来说,联合国是如何承担起解决危机的主导与中枢的呢?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他表示,今年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中期评审年,但许多国家都没有实现中期发展目标,特别是非洲国家在减少贫困和防止疾病方面仍存在巨大差距。联合国本月初已经提交了一份报告,就如何支持非洲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他建议将八国集团对非洲国家的援助额增加到每年500亿美元。他强调,八国集团承诺的援助,对非洲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必不可少。在谈到粮食危机时,潘基文说,八国集团必须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同时减少发达国家自身的农业补贴。潘基文还指出,气候变化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就面临的问题”。非洲地区近年出现的干旱、洪涝灾害等气候异常现象说明各国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由此可见,联合国等数量众多的国际组织积极参与、协调、确实可以在某方面可以起到有力推动世界关注、解决共同危机的主导、中枢作用。联合国作用日益明显的同时,也困难重重,步履维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挑战。10、试就美国对朝鲜核危机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的态度和行动谈谈怎样认识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演变以及当前美国的对外战略?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1994年7月,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参与和扩展安全战略"。构建"美国主导下的大国合作"的世界秩序,调整地区战略部署,不惜使用武力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提升经济安全的战略地位,甚至一度将其置于全球战略的首尾,在政治上以扩大西方民主、普及西方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战略出发点,并突出美国外交中的"软因素",在军事上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即"帮助塑造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国际安全环境、随时对危机作出反应和为应付未来挑战做好准备";布什政府推出"先发制人"战略,将维护美国的军事安全置于对外战略的首位,将恐怖主义作为首要威胁,确定所谓"邪恶轴心",追求军事绝对有时和国家绝对安全。采取"点菜式的多边主义",一方面利用多边主义达到目的,另一方面坚决摆脱多边机制与多边合作对其权势与行动的限制,经常一意孤行地采取单变主义政策。调整全球地缘战略,构建国际安全新框架。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思想与决策不断进行着调整,但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时,其内在连续性十分突出,那就是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从未改变,谋求主导性优势的战略一以贯之。而且冷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不断膨胀,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扩展民主与自由市场,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目前美国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将其战略重心东移加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部署,以遏制中国的崛起。11、试述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及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中国未来的发展有何启示和借鉴作用,为什么?一、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1、得益于战后初期日本进行的民主改革2、充分利用了冷战体制下各种有利的条件3、日本政府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4、重视科枝和教育5、独具特色的企业管理模式6、借助国际经济旧秩序7、长期实行低消制费、高积累的政策二、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1、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追求相应的国际政治地位成为自然而然的要求。2、经济大国地位确定后,日本国民的“大国意识”增强和新保守主义政治势力的崛起成为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思想和社会基础。 3、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为日本走向政治大国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国际环境。三、对中国的启示1、有利的外部在日本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日本也的确抓住了发展的契机,这造就了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也应该抓住机遇,而且要能够把握、并善于创造出良好的周边环境。2、积极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是日本崛起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崛起也必须超越封闭与保守,广泛地吸收世界所有国家先进的东西。3、切实的改革,为日本的崛起扫清了发展的障碍,中国的发展同样需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4、技术是日本崛起的强大武器,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引进技术要合理,并要有相应的政策扶持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应用。5、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视是日本崛起的基础,中国的崛起也离不开教育和人才。6、止于至善的专业精神、集体主义的牺牲意识、超强的忍耐力等,这是日本崛起的独特软实力,中国也应促进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软实力。7、独特的对自身地位的认知和对周边形势的判断,以及没有安全感的危机意识是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崛起”的重要内因。中国应准确定位自身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平发展,以大国的心态处理国际关系,为世界的和平积极贡献。12、苏东巨变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哪些启示?答:原因:进入20世纪70年代,东欧各国利用当时东、西欧缓和的有利国际环境,竞相举借外债,实行高积累、高速度、高消费的三高消费,最终在石油危机后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法阵困难逐渐发展为社会政治危机。危机面前,东欧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受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误导,在缺乏客观基础和准备的情况下盲目推进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结果使改革偏离了正确方向。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些国家的改革进入空前的困境,在“和平演变”的推波助澜下,导致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总爆发,国内外反共势力兴风作浪,共产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相继崩盘。教训:(1)从政治方面看,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法制,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2)从经济方面看,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现实的社会主义主要实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实现的,这就更要求革命成功后,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来抓。(3)从意识形态上看,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党的领导。(4)从民族关系上看,必须认识名族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处理好民族关系。(5)从国际原因上分析,还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启示:(1)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谨防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采用各种手段,对苏东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他们利用人员往来,以接触促演变;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以维护人权为名,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大力扶植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对派组织,支持他们搞动乱,乱中夺权;利用经济贸易和援助,对社会主义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政治上的让步等等。因此,“西化”与反“西化”、“分化”与反“分化” 的斗争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中国的领土完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在21世纪的国际战略地位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是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与西方敌对势力之间的一场意志、实力和智慧较量的持久战,要谨防西方敌对势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要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                          苏联改革了30余年,直到解体,旧体制的基本框架仍几乎原封不动。致使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这一时期,东欧国家普遍经济不发达,使人民生活长期处于低水平。到苏东剧变前夕,苏东各国的经济形势严重恶化。这导致了群众思想混乱及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危机,为国内外、党内外社会主义敌对势力的进攻及“和平演变”图谋得手提供了条件,也为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反马克思主义路线提供了温床。 因此,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制度而进入社会主义,但是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生产力的充分发展过程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所描述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两个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和依据的。“苏联模式”以事实告诉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尚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搞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最后只能葬送社会主义,因而贫穷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以便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把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不断加快转变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3)要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戈尔巴乔夫在如何进行改革,改革的突破点选在何处,沿着什么方向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犯了重大错误,使改革的性质、方向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至最后搞得苏联人民并没有从改革中得到实惠,反而怨声载道,对改革失去信心。经济体制改革受挫,戈尔巴乔夫继而转向搞政治体制改革。苏东国家的改革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彻底崩溃的悲剧,其直接原因就是苏东国家把“改革”变成了“改向”,不是“彻底改革旧体制”,而是彻底抛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执政党的理论和路线错误是苏东剧变的决定性原因。              因此,我们要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拥护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要坚决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3、如何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重大意义?邓小平曾经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中积极的因素是第三世界的兴起。在联合国中,第三世界的成员增加了。这个变化的价值要给予充分的估量。第三世界在战后的崛起是当今时代的头等大事,它在国际关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世界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第三世界的崛起,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的旧殖民体系,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旧殖民统治,大大推进了历史的进步。长期以来,这些国家在世界上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如今,以积极主动、自信、坚定的姿态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在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了少数国家垄断国际事务、主宰世界格局的局面,使整个世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各国人民、有利于世界和平、有利于人类进步的深刻变化。2、他们是改变联合国面貌的主要因素:联合国建立之初,受西方大国控制。在美国的操纵下做出了有悖《联合国宪章》的事,如1950年通过的派出的所谓联合国军入侵朝鲜的决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先后加入联合国,从而使联合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他们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根源,这些战争均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人民直接与霸权主义进行斗争,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第三世界实行和平、中立、不结盟的政策,不参加任何大国的军事集团,不准在本国建立军事基地,提倡建立和平区和无核区,这些有第三世界提出的主张,打击了霸权主义者,成为世界长期保持和平与安宁的最重要的因素。     4、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繁荣的源泉:第三世界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但他们经过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个整体,政治经济实力和世界影响都在增大”。第三世界一直是发达国家的生命线。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能取得巨大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赖于第三世界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甚至高素质的人才。    5、第三世界是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推动力量。第三世界在战后最早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概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他们运用自己的资源、市场优势,创造了石油战、资源战、海洋战等,为国际秩序破旧立新提供了好经验,他们发挥集体自力更生的优势,创造并运用了南南合作的形式,进行南北谈判、南北合作,是国际秩序破旧立新的可取方式。6、第三世界在世界经济地位提高:在国际市场上,随着第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过去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所造成的畸形经济结构正在逐步改变。第三世界在世界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也在日益提高。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品已经打入欧美市场,甚至有些高科技产品也进入了以前为西方国家独占的殿堂。总之,现在的世界离不开第三世界,而第三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更加突出。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也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14、请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影响”的认识与看法,中国未来的发展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答:一、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经济的影响:1、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2、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进一步增强,为世界贸易自由化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全球市场的日趋形成;3、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区域间的经济交往日趋重要;4、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将增加;5、非关税贸易壁垒将更加盛行;6、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附性增大,经济风险增多,进而造成南北差距的扩大。二、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的政治影响: 1、对国家主权的挑战,原本一国独有的部分权力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拥有的权力,突出表现在民族国家管理经济自主权受到削弱;2、国家安全观念变化,新时代的安全为“综合安全、大安全、总体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并且经济安全上升为国家安全核心,国家安全国际化;3、因使南北差距拉大,南北问题更加突出,南北矛盾尖锐化;4、使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联系日趋加强,表现出世界经济政治化和世界政治经济化的双重趋向;5、经济全球化造就了多个经济中心,也就加速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6、非国家行为体(各种国际组织尤其是非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7、既有利于加强国际关系的民主与合作氛围也为霸权主义提供了机会。三、中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还意味着挑战和风险,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审时度势,趋利避害。1、牢牢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积极有序稳妥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2、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体系。4、提高与世界各国和谐发展的能力,实现互利共赢;5、提高保障我国全球利益的能力,我国海外利益将更加广泛,加快构建海外安全保障体系;6、提高谋求高端分工利益的能力。补充:一、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①着眼于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大对外开放,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②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竞争,既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外商进来,又勇敢地走向世界经济舞台,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开放型经济。③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加强其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的提高。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⑤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从外向型经济走向开放型经济,在更广阔领域和更深层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仅要坚持“引进来”的政策,还要采取“走出去”的战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管理经验和市场。要发展我国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产业。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劳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就业压力大,这就需要重点发挥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三、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存和共同发展。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既有矛盾斗争,又要和平共处。社会主义国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国家既要警惕国际反动势力“和平演变”的阴谋,又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交流,吸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科学的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以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5、根据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与基本原则,评价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和作用。1)对外宗旨和基本原则: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第四,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2)中国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政治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已成为具有地区性、全球性影响的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国际威望不断提高,成为了多极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极。具体表现在: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推动着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与发展;②中国是第三世界大国,对第三世界有着重大的影响,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增强了第三世界维持和平、促进发展的力量;③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稳定国际局势,抑制战争,维持世界和平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④中国作为代表第三世界的惟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联合国中正确地利用自己的影响和作用,力争使联合国摆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⑤占世界人口1/5以上的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本身就是对世界进步、和平与发展的重大贡献,对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16.根据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与基本原则,请谈谈中国将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答:(1)继续坚持“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为了争取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些年来,我国在积极推动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同时,还继续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开创了我国外交的大好局面。我国外交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之所以重视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因为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最宝贵的经验之一。从1848年英国的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以来,中国就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饱尝了丧权辱国的痛苦和耻辱,因此,我们十分珍惜经过长期奋斗才获得的国家独立自主的权利,把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问题上,我们绝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拿原则做交易,绝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我国内政。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也租种别国的独立和自主,支持其它国家反对干涉、控制和侵略,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权利的正义斗争。(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条基本准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几十年来,我们在外交实践中一贯恪守这些原则,妥善解决了许多双边争议问题,推动和加深了国际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经验证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4)保持同发展中国家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虽然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不同,但在历史上都有着饱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掠夺之苦的共同遭遇,在当前又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巩固政治独立的历史任务。共同的历史遭遇和当前共同的历史任务,把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国不仅一贯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也一贯尊重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在同发展中国家发展关系的时候,我们从不以意识形态的异同去划线,坚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相待,从不干涉这些国家的内部事务。我国的这种立场和态度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赞许。这种团结和合作,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