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设计

  • 174.97 KB
  • 27页

某水电站设计

  • 2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目录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一)编制依据1(二)编制原则1二施工资源配置1(-)主要机具配备2(二)人员配备2(三)材料储备2三主要工程量(-)材料3(二)设备3(三)工日3四施工条件3(一)工程条件3(二)自然条件4 五施工导流4(一)设计条件4(二)导流标准5(三)导流方式及规划5(四)导流建筑设计6(五)导流工程施工9(六)截流与基坑排水9六施工总进度11(-)编制依据及原则11(-)施工进度计划11(三)工程筹建期11(四)施工准备期11(五)主体工程施工期11(六)工程完建期11(七)工期保证措施12(八)施工总进度计划12 七主要技术供应13(一)主要建筑材料13(二)风水电供应13(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14八主体工程施工16(一)施工方案选择16 (二)挡水建筑物施工16(三)引水建筑物施工17(四)厂区建筑物施工20(五)厂区温度控制20(六)地方原材料采购质量控制措施21(七)机电设备安装22(八)闸门及启闭机安装23九施工工厂设施25(一)混凝土拌合系统25(二)砂石料加工系统27(三)机械修配及综合加工系统27(四)风、水、电、通讯28十施工总布;30 (一)布置条件及布置原则30(二)施工分区规划30(三)渣场规划31(四)主要临建工程量323233(五)施工征地十一施工总进度(-)编制依据及原则33(二)施工进度计划33(三)工程筹建期33(四)施工准备期33(五)工程完建期33(六)工程保证措施34(七)施工总进度计划34十二主要技术供应37(一)主要建筑材料37(二)风水电供应37(三)主要施工机械设备38十三文明施工40 附图参考文献 一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编制依据1本工程项目的《合同文件》;2本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3施工区域的现场条件;4现行的规范、规程、标准及相关各种配套文件;5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文件(二)编制原则1总体施工方案涵盖五标合同段招标技术文件及合同文件所规定的内容2施工方案力求釆用先进的、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力求工艺成熟,具有可操作性。3施工方案结合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及工程规模、技术特点、工期要求、工程造价多方面比选的基础上确定。4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保计划工期。5利用社会上先进的技术资源,制定先进、实用的施工方案。6高度重视环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二施工资源配置(一)主要机具配备1本工程机械设备配置原则满足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的需求。确保工程所需设备及时进场,满足施工组织设计,机械配置先进合理。 (3)重点施工部位优先配置。(4)针对本工程特点,依照施工工期投入充足的、技术性能相对优越、乞产能力大、生产效率高、先进、新型的施工机械设备。(5)优化组合,实行所有设备统一调拨,保证机械的配套使用,充分发挥机械性能。2机械设备配置方法及使用要点配备设备时考虑适当备用余量(1)在施工机械设备配备时,除满足工程正常使用需要外,还考虑一定备用,以应对工程量增加、设备出现故障难以立即修复等意外因素,从而保证工程顺利进行。(2)选配性能良好的设备进场调配性能优良的各种工程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按时进场,并在进场前进行认真检修、维护、保养,保证进场设备完好,能够立即投入使用。(3)新购设备要提前釆购为满足本工程需要新购置的设备要提前采购,联系可靠厂家,择优购买,提前调入。(4)备足配件对设备的易损件,特別是关键设备,要提前备足配件,确保设备维修需要,防止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施工。(5)配备设备性能要适中所有施工机械设备都要根据不同部位的特点正确地选择恰当的施工机械设备,性能要适中。 (二)人员配备我公司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受理工作,并配备足够的技术工人,本着统筹兼顾,平行流水交叉作业,充分发挥人员、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原则,安排如下:项目经理部计划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280人,管理人员80人,其它50人,合计410人。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SLJ705-81)的规定,管理处定员68人,其中生产人员39人,管理人员20人,后勤人员7人,预备人员2人。在劳动力组织中,我们本着均衡生产,减少浪费,人力资源充分利用,降低工程成本的原则。按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强度和工种需要数量进行优化配置、调整。在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的基础上再具体化、细部化。(三)建筑材料的来源,水电等供应条件本工程所需主要建筑材料有水泥、钢筋、砂、石料、柴油、汽油、板、板材,除砂、右料外,所有材料全部从红林县城购买。砂距工地运距15km,汽车运往工地,块石、碎石从红林县柳林口村购买,距工地运距13km,汽车运往工地。工程的施工用水、用电较为方便,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水库中提取,用水水质和水量均能满足生产需要,施工用电可直接引用水库电源,电源可以满足施工要求,但为了考虑停电影响,需考虑一台备用发电机。三主要工程量(-)材料土石方6.00万m",干砌石3.54m3,浆砌石511m"。粗料石129 m3,碗及钢筋碗261m3o(二)设备0.7X0.7m钢闸门1扇,5个螺杆启闭机1台。(三)材料及工日钢材12t,工日3.4万个。四施工条件(-)工程条件红林水库位于巴水红林长河上游白庙河镇境内,坝址处地理位置东经115。36/,北纬31。007,承雨面积42畑2,总库容3569万nA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主坝工程于1970年6月正式动工兴建,1971年7月建成蓄水,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发电放空洞、灌溉隧洞、电站、灌溉渠等组成,主坝全长545,最大坝高49.5m(从抽槽基面计),坝顶宽6.5m,坝顶高程182.0m(黄海高程系,以下同),设计坝型为粘土心墙代料坝。现状坝坡坡比为:下游坡146.0^151.4高程坡比1:1.7(反滤坝),151.4〜167m高程坡比1:2.25,167〜182.0高程坡比1:2.0,本次加固削为1:2.1,平台宽均为2m,草皮护坡;上游坡146-160m高程坡比1:2.5,160-169.6m高程坡比1:2.25,169.6^182.0m高程坡比1:1.9,本次加固削为1:2.1,平台宽均为2m,干砌石护坡。心墙而根据木次地勘实测心墙顶高程在179.0-180.00之间,顶宽l・5m。原设计坝脚排水设施为棱体排水,后经理论计算分析,坝脚浸润线比较低,因此施工时采用贴坡反滤排水,反滤层块石护砌厚为1.5m,坡比 为1:2.25,碎石厚为0.3m,粗砂层为0.2m,反滤层顶宽2m,1976年对主坝加固时,改贴坡反滤为堆右排水棱体,在原反滤层砌右基础上加铺细石子及粗砂,顶部高程151.4m,下游坡比1:1.7,顶宽2.0mo副坝下部为山体削坡而成,上部3〜5m为含砾砂土填筑,顶宽6.5m,没设心墙,既没有进行坝基处理,也没有进行坝体防渗处理,坝下游也无反滤措施。溢洪道进口平段长31m,宽30m,堰顶高程175.3m,堰型为驼峰型实用堰,泄槽段长146.5nb其中收缩段长40m,扩散段长26.5m,泄槽宽20.0m,坡比1:7.3,侧墙平均高2.8m,扩散段为抛物线型,与消力池连接,消力池长35.0m,宽30.0m,侧墙高度7.6m,池底高程141.7m,池内分前后两排消力墩,岀口海漫块石护砌20.0叫河床高程144.50m,消力池边墙为重力式浆砌石结构。灌溉输水隧洞是1983年拆除浆砌石过坝渠后配套修建,位于主坝右岸,出口与西干渠相连,进口高程159.8m,出口高程157.25m,洞身长168m,为一弯洞,钢筋磴衬砌,内径1.3m,衬砌厚度0.3~0.5m,开挖内径2.3m,进口喇叭段长2.55m,明渠长28叫采用栓多孔拦鱼板,闸室段长6.9m,为了分层取水,安装两块1.3X1.3m的平板钢闸门,柱式塔高21.Im,排架高16.9m,工作桥长54叫安装2台30t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发电放空洞是施工时考虑施工导流等方面的要求而兴建的,位于主坝左岸,设计进口高程153.30m,出口高程151.9m,洞身长119m,为钢筋碓衬砌,内径加,衬砌厚度施工时均控制在0.5m左右,进口闸 室段长5.0m,设有柱式塔及工作桥,工作桥长44m,安装2X2m的平面钢闸门,配一台50t启闭机,出口有一泄洪闸,设2.54X1.55m的平而钢闸门,配30t启闭机,泄洪闸出口有长4・0ni的平台扩散和17・0ni的抛物线扩散段,扩散段与消力池连接,消力池长11.0m,底宽8.0m,侧墙高3.5m,池底高程为144.5mo发电放空洞设计最大允许泄洪流量为15.7m3/s,进口一直未设拦污、拦鱼设备,检修闸门及泄洪闸门长期浸在水下,无法维修。电站装机容量500千瓦,设计水头26.75m,年利用小时4500小时,年发电量为251.8万kw.ho实际年发电量64.85kwho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五百年一遇洪水校核,1976年3月按照“75.8”防洪标准复核后,进行了翻接心墙加高处理,1983年经省水利厅批准,按重点中型水库标准进行复核,对主坝进行了培坡,拆除过坝渠,新建灌溉隧洞。相应防洪标准提高到一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二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水库防洪区为;下游沿河20km内有白庙河、大河岸、凤山等三个乡镇8.4万人,6.0万亩耕地;41kni处有红林县城及318国道、合肥至武汉的高速公路以及京九铁路和在建的重要军事基地。 红林水库建于“文革”期间,属典型的“三边”工程,1970年6月1日成立工程指挥部,施工技术力量主要来自县水电局,施工队伍主要为当地民工,水库兴建时没有进行地质勘察,没有做填筑土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工程施工时没有保留主坝填筑的有关施工记录,竣工时也未进行全面的验收工作,再加上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设备落后,施工质量差,留下了严重的隐患。1.1.2除险加缘由根据初设地勘报告和防洪复核结果,主坝心墙欠高,不能满足防洪要求,心墙土料土质差,碾压不密实,渗透系数大,坝基和坝肩基础为中强风化岩体,为中等透水性,坝肩存在明显绕渗现象,上游坝坡稳定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副坝无防渗措施,坝体、坝基下游渗水严重。溢洪道堰体及陡坡段栓破坏严重,块与块之间错位,沉降不均匀,边墙欠高,且溢洪道泄槽下有一过水隧洞(原过坝渠道用),已废弃多年,但一直未进行处理,致使溢洪道底板变形严重。溢洪道交通桥栓碳化严重,为危桥,且桥面宽度不能满足交通要求。发电放空洞进口闸门变形,止水破坏,无拦鱼设备,洞身磋剥蚀现象严重。灌溉隧洞洞身栓碳化严重,洞身裂缝,洞身灌浆孔渗水达134处,4处射流。红林水库无变形观测、渗流观测设施,有雨量站,但为人工测量, 无自动测报系统,仅有一部老式电话机,通讯效果极差,缺少必要的 交通设施,管理处职工办公及生活条件差,住房紧张,技术管理人员缺乏,环境有待美化、绿化。综上所述,对红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安全鉴定结论,红林水库为三类坝,急需进行除险加固。(二)自然条件1.2.1水文特征水库库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341.2m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098万m"o红林水库坝址以上承雨面积42ki『,干流河长9.71km,比降21.3%o。由于水库暴雨资料年限较短,且没有收集到特大暴雨年份的雨量资料,难以满足现阶段用雨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耍求,故本次仍采用暴雨图集复核洪水。本次水库设计洪水是根据1981年《湖北省可能最大暴雨图集》和《湖北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以下简称《图集》和《图表》)计算设计面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汇流计算,进而推求坝址洪水。鉴于《图集》和《图表》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而安全鉴定阶段所采用的暴雨图集推求设计洪水成果已经通过有关专家的审查,并得以通过。因此本次仍沿用安全鉴定时用瞬时单位线推求坝址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为5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861m7s,100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为1342m7s,其成果与安全鉴定和《三查三定》结论比较,结果合理。1.3工程地质 1.3.1地形地貌水库区地貌属大别山中部中、低山区,坝址位于红林县巴水支流红林长河上游,地貌上呈山谷宽缓河谷地貌特征。坝址段红林长河流向自北东向南西方向,河道宽约330m。坝址区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山顶呈浑圆状,高程200〜600m。主坝右坝肩高程180〜190m,地形坡度20°〜30°,主坝左坝肩为一剥蚀山丘,丘顶高程182.5m;左侧副坝地貌为剥蚀山丘与冲沟相间,溢洪道为左坝肩侧冲沟开挖形成,两侧地形坡度10°~30°o丘顶高程160〜180m;电站及职工宿舍位于副坝下游冲沟内,两侧地形坡度30。〜60。,丘顶高程160〜200肌主坝背水坡下游为鱼池以及拦河后开垦的大片农口,地面高程140〜14加。1.3.1.1地层岩性坝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大別群包头河组,第四系零星分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20万,红林幅)资料,包头河组总厚度4456〜4511m,可划分为四段(ArbArbArbArbd)为带状、条痕状、眼球状混合岩。第一段AH/地层厚959m,为含黑云二长片麻岩或含黑云奥长片麻夹变粒岩;第二段AH?地层厚975m,为斜长角闪岩、黑云奥长片麻岩夹透镜体状大理岩;第三段Arb"地层厚度553m,为含黑云(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第四段Arb"地层厚度2057〜2772m,为斜长角闪岩、含黑云(黑云)奥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夹透镜体状大理岩。 坝址区出露的基岩地层为太古界大别群包头河组第二段(Arbb),第四系有残坡积层、河流冲积层以及人工堆积层。1.3.1・2地质构造与地震测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地处秦岭褶皱系淮阳隆起大别山隆褶束山腹地,位于大别山变质岩区中部,经历多次地壳运动,各期构造形迹迭加复合,地质构造复杂。据测区资料,区域构造形迹以一组北东、北东东向的倒转向斜、倒转背斜等褶皱构造以及一组北东向冲断层为主要特征。受这一区域构造带影响,坝址区的基岩片麻理走向以北东向为主,与主坝走向大角度相交,对坝基渗漏有不利影响。据区域地质资料,该水库的库坝区有一条规模较大的深风化槽经过,长约15km,北东走向。据现场地质调查,测区地表未见露头。坝址地处古老的结晶地块一一淮阳地盾,为相对稳定地块,新构造运动表现为以大面积间歇性缓慢降升为主要特点,未见明显的差异运动。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lg;对应的库坝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I度。1・3水文地质条件坝址区含水层可划分为孔隙含水层、裂隙含水层以及孔隙一裂隙混合含水层三种类型。孔隙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分布于主坝两岸的残坡积层以及坝前、坝后的河流冲积层,厚度一般数米。孔隙〜裂隙含水层主要分布在基岩全强风化带上部,坝 基下厚度一般数米至十米左右。基岩裂隙水分布在上述强风化带以外的基岩中,坝基下普遍分布。1.3.1.4岩体风化坝址区岩体风化程度较高,从剖面上可划分为全强风化带、弱风化带上段、弱风化带下段以及微风化带;各风化带厚度具明显的差异特征。坝址区岩体强风化带厚度普遍较大,一般在10m以上,最厚达32m以上。花岗片麻岩以主坝坝肩以及副坝、溢洪道段最为典型,全强风化带主坝坝肩段厚10m左右,副坝段厚10〜20叭溢洪道段厚20-30m;钻孔岩芯采取率极低,呈松散砂状,近弱风化带上段呈碎石状、块状、柱状。斜长角闪岩以主坝坝基最为典型,全强风化带一般厚20〜30m,风化特征表现为强度极低,手可搓碎,矿物蚀变程度极高,钻孔岩芯采取率较高,多呈柱状,但较松散,手可扳断,锤击哑声。1.3.2主.副坝填土组成及特性主坝心墙料为含细粒土砂及含砾重壤土,间夹砾石。心墙料的物质组成及其密实度在心墙轴线上以及剖面上具明显的不均一性,且随机性较大,对心墙的透水性影响较大;在砂、碎石及砾石等粗颗粒含量较高且密实度相对较松散的部位,心墙的透水性相对较高。渗透系数为10"量级。主坝坝壳代料层为含细粒土砂,间夹全强风化片麻岩砾石、偶见块石,砾块石一般手可搓碎,为附近山体片麻岩风化砂搬运填筑形成,因而在坝体内部砾块石随机分布。渗透系数为103~104量级。极不均匀,根据规范要求,坝売渗透系数为〉ixio"Ws,因此,坝売料透水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副坝路基表层人工填土为含细粒土砂夹角砾石,含少量砖块,厚1〜5m。1.3.3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溢洪道建于强风化花岗片麻岩上,西侧边坡基岩出露,东侧原为一冲沟,基岩出露,后堆填溢洪道开挖弃土。地表调查表明:西侧边坡强风化片麻岩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多为碎裂结构,完整性差,强度低,表部基岩大部手可掰散,部分可锹挖掘;东侧边坡人工填土较松散,为溢洪道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开挖堆填,未经碾压处理①进口段: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厚&30叫岩芯多呈砂状夹碎块,完整性极差,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厚7.50m,岩芯多呈短柱状,矿物风化蚀变严重,呈褐黄色,完整性差,其下为弱风化上段,岩芯多呈柱状,部分孔段裂隙发育,部分孔段裂隙不发育,总体完整性较好,揭示25m厚未至弱风化下段。②溢流段:表部为厚0.40m的混凝土,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厚23.30m,岩芯为松散砂状,仅夹少量碎块石,完整性极差,其下为弱风化花岗片麻岩,裂隙较发育,完整性稍好,岩质较硬,受工作量所限钻孔仅揭示5m厚。坑槽探揭示:西侧基岩出露,裂隙发育,岩体完整性极差,东侧人工填土厚达4〜6m,成分为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风化砂夹碎块石,较松散。人工填土下为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③消力池段:表部为河流冲积中砂,厚8.20m,成分纯,分选好;下部为厚26.80m的全风化花岗片麻岩,岩芯几乎全为砂状,仅夹少量碎块,完整性极差,其下为厚4m的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岩芯呈碎块状 夹短柱状,完整性差,再下为弱风化花岗片麻岩,岩芯多为短柱状,裂隙不甚发育,完整性较好。1.3.4交通桥工程地质条件交通桥位于溢洪道进口段上,桥底为溢洪道进口,地形平坦,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出露,片麻理产状142。Z45°,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完整性差,强度低,表部基岩大部手可掰散,部分可锹挖掘。溢洪道桥底表部为全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厚8.3m,其下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厚7.5m再其下为弱风化花岗片麻岩,厚25叫据访,桥西端表部有厚l-3m左右的人工填土,其下为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推测厚度为约15m,桥东端表部有2-3m左右的人工填土,其下为强风化花岗片麻岩,推测厚度约15m。1.3.5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灌溉隧洞全强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厚度为14.5m,以下为弱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夹花岗岩脉(仅揭露6m);出口处(KM28孔)全强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厚度为9m,以下为强风化带花岗片麻岩。围岩全强风化带性状,上部岩芯为松散砂状夹碎块状,下部岩芯呈碎块状夹少量柱状。结构疏松,手捏易碎,完整性极差。弱风化带(上部)岩体,岩芯呈短柱状夹碎块状,长石风化呈黄褐色斑点,岩质较坚硬,陡倾裂隙较发育,完整性属较完整。1.3.6天然建筑材料 粘土料场位于红林县县城凤山镇南18km,距大坝60km的骆驼坳镇(仅副坝心墙料及围堰部分土料取土用)。坝壳代料位于坝址上游约3km,交通较为便利。砂料场距水库15km,为白庙河下游第四系全新河流冲积中粗砂;紧邻红(红林)-九(九资河)公路,交通极为便利。料场可开采面积约40000m2,可利用厚度1-1.5m,总储量约40000m3,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块石料场位于红林县柳林口村,为包头河组第2段中等风化花岗片麻岩夹角闪斜长岩;紧邻红(红林)-九(九资河)公路,交通极为便利。料场面积约10000m2,剥离层l-2m,可利用厚度10-20m,总储量约100000m3;根据设计要求,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本处料场地形较开阔,开采方便,交通便利,运距13km。碎石料可利用块石料加工,块石料储量充足,交通便利。1.4工程任务及规模1.4.1主要险情及存在的问题1.4.1.1主坝主要险情由于该水库在施工时料场上料质量差,加之施工时,由人工填筑,施工质量差,碾压不密实,因而给该工程留下许多隐患,导致该水库在运行时一直限制水位运行,虽经过多次除险加固,但还是险情不断。(1)当库水位达到175.0m时,两坝肩有水集中渗出;(2)1991年6月坝脚鱼池中发现水位上升,水温下降,鱼池中有细小沙堆。 (1)1991年7月,库水位为176m时,桩号0+080〜0+260(原桩号,以下同)下游禁脚鱼池中岀现翻水;0+093主坝禁脚出现沉陷坑,直径1.3mo并且下游坝坡出现弹簧土。(2)1996年6月,库水位为174时,桩号0+120〜0+140,高程152.5-161.0m之间下游坝坡出现塌陷,沉陷面积约300m2,沉降最深达0.4m,同时上游坝坡出现整体下沉。1.4.1.2副坝险情由于副坝为山体削坡而成,上部3〜5m采用细粒砂含砾石填筑而成,削坡施工时未进行防渗处理,因此,每年汛期在副坝下游和电站附近山体湿润。1991年6刀出现大面积散浸,发生234n?塌岸。1.4.2存在的问题2.1主坝坝基存在的问题主坝坝基和坝肩都具较厚的强风化带,河床强风化带厚度为5~20m,坝肩为5〜15m,且强风化带渗透系数多为lO^cm/s量级,属中等透水性,从主坝地质纵断面图可以看出,在桩号0+160〜0+250之间有一深风化槽,是导致下游鱼池内出现小砂堆的主耍原因。1.4.2.2主坝心墙存在的质量问题主坝为粘土窄心墙代料坝,主坝主河槽段长333m,心墙施工采用人工碾压,施工时只对心墙与坝基接触带作了清基处理,坝壳与坝基接触带未作任何处理,此外,土体普遍含少量碎石,砾石,次棱角状局部偶见风化砂层及全强风化片麻岩块石。另外根据本次防洪复核 结果,心墙顶欠高。1.3.2.3主坝坝壳存在的问题主坝护坡石块偏小,单块重量偏低,厚度偏薄且多为强风化片麻岩,再加上垫层施工质量差,经过多年运行,波浪淘刷,坡面块石大面积松动,塌陷变形,风化破碎致使坝坡在高程165.0至173.0之间严重变形,总破坏面积达4000m2,最大塌陷深0.52m。主坝纵向靠外坝肩发现多条纵向裂缝,长约100〜300m,在主坝施工时,裂缝已形成,经多年发展,裂缝由3条变为5条,裂缝宽度由4cm变为14cm。反滤坝,出现多处变形,最大位移达30cmo坝身踏步、排水沟、坝顶防浪墙年久失修,断裂破坏严重,栓老化,剥蚀严重。2.4溢洪道存在的问题自建库以来,溢洪道共泄洪5次,其中最大一次在1991年7月4H,溢洪道过水深达1.38m,下泄流量为108.10m:7s,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下泄流量355.3m7s,溢流面因高速水流的冲刷,底板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陡坡段和抛物线段栓共计削落面积达300m2,底板沿横纵沉降缝错位,消力池也因儿次大流量溢洪发生破坏,消力池两侧墙底已严重淘空。溢洪道进口水平段未护砌。消力池出口未完建,未建海漫,水流直逼右岸河堤(河堤没有进行块石护坡)危及堤外农田和下游河道安全。 1.4.2.5溢洪道交通桥存在的问题桥面宽仅5m,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经过多年运行,桥墩、桥梁、桥面和栏杆均破损严重,且多处发现裂缝,钢筋外露,直接影响交通安全和防汛安全。溢洪道上的交通桥基础为强风化,且基础埋深较浅,溢洪时,水流直接冲刷交通桥基础,造成基础严重外露,给交通桥的安全造成威胁。1.4.2.6发电放空洞存在的问题发电放空洞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洞身衬砌的剥蚀,启闭机年久失修,闸门锈蚀,止水老化失效,导致闸门漏水严重,进口检修闸门长年淹没在水下,不便于管理和维修。进口无拦污栅和拦鱼设施,进口周边坡陡,水土流失,淤塞严重。泄洪闸出口右岸山体陡峭,有滑坡的可能。2.7灌溉洞存在的问题灌溉洞平板钢闸门锈蚀十分严重,止水带多处损坏,启闭机年久失修,且进口检修闸和工作闸门长年淹没在水下,不便于管理和维修。洞内环形裂缝15处,左半环断裂3处,右半环断裂6处,纵向裂缝3处,最长达8m,洞内原灌浆孔已成射流4处,渗水点134处,洞内渗水量达0.3m7s,钢筋外露5处,蜂窝狗洞4个。灌溉洞出口山体洞脸处有滑坡的可能。2.8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通讯设施仅有程控电话一部; 主坝没有渗流和沉陷、位移观测设施,无法对主坝进行监测;水库仅有简易雨量站,水位、雨量均靠人工操作,无法进行自动测报;水库无一辆交通车,无水上机驳;水库管理处有简易办公楼,已建成多年,均属危房。1.4.3除险加固必要性根据红林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确保保护区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京九铁路和318国道等重要交通干线畅通,为了红林水库能安全度汛,并达到中型水库管理标准,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对红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紧迫的。1.4.4工程规模红林水库总库容3569万m3,为中型水库,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红林水库为III级工程,主坝、副坝、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五施工导流(-)设计条件水库区地貌属大别山中部中、低山区,坝址位于红林县巴水支流红林长河上游,地貌上呈山谷宽缓河谷地貌特征。坝址段红林长河流向自北东向南西方向,河道宽约330m。坝址区为构造剥蚀丘陵地形,主坝右坝肩高程180〜190m,地形坡度20。〜30°,主坝左坝肩为一 剥蚀山丘,溢洪道为左坝肩侧冲沟开挖形成,两侧地形坡度10°~30°o电站及职工宿舍位于副坝下游冲沟内,两侧地形坡度30。〜60°。由于红林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每年从4月开始进入雨季,直至10月为多雨洪水期。多年平均降水量1341.2mmo降水量分布不均。据多年平均降水量分配表分析知:每年的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大,划为洪水期;每年的10月到翌年4月,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小,划为枯水期。(二)导流标准本工程为III等中型水库,工程枢纽中:本次永久扌当、泄水建筑物属3级建筑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HSDJ338-89)和本工程的具体条件及施工导流阶段的要求,临时建筑物级别定为5级,相应确定该工程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采用五年一遇。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红林水库为III级工程,主坝、副坝、溢洪道为3级建筑物,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根据水文特征,导流时段划分为洪、枯水时段:10月至第二年4月份为枯水时段,其五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486m3/s;5月份至9月份为洪水时段,其五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为1342m7so导流方式及导流规划根据水文特征、地形地质条件,结合本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及施工进度,施工导流时段具体为:主、副坝及溢洪道加固时,原有枢纽建筑物大坝挡水,放空洞泄流,不需要有专门的导流建筑物即可满足 施工要求,而灌溉洞施工时可利用发电放空洞放水,发电发空洞施工时采取一次断流导流方式,围堰挡水施工。枢纽导流方式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水位等实际情况,本阶段对两种导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见表右岸导流隧洞方案(方案一)本工程坝址区红枯流量变幅较小,若采用隧洞枯水期导流,汛期基坑过水的方式,将对坝体施工带来极大干扰,受枯水期时段的限制,施工、发电工期将会大大延长,经济损失较大。况月•采用过水围堰结构复杂,施工麻烦,费用较高。故采用发电放空洞导流,有利于主体工程施工的施工组织,工期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