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40 KB
  • 12页

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县级规划

  • 1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云南省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十三五”规划报告编写提纲前言简述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编制任务及主要工作过程,以及规划目标任务、工程总体布局、主要建设内容、投资估算成果、资金筹措方案和规划保障措施等。规划主要特性表。1全县(市、区)农村饮水工程现状现状介绍结合各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实施成果及农村饮水工程现状与需求调查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1.1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水资源概况介绍全县(市、区)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分布和水文地质等;行政区划及乡镇和行政村数量、人口(其中农村供水人口)和主要社会经济指标(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分类别统计介绍现状饮水水源和骨干水源工程、区内规划的水源工程以及供水前景展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污染状况等。1.2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情况介绍清楚农村饮水现状基本情况、农村供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农村供水水价、水质检测、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及周边重点风险源分布等情况。分规模介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件数、供水规模、产权归属、水源类型、净化消毒设施情况、管网长度等情况,力求翔实。1.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达标情况从农村饮水工程水源水质、水厂水处理设施设备配套、出厂水质达标、水质监测检测等方面,分工程规模统计叙述全县供水工程水质达标和保障情况。1.4农村饮水工程机构管理情况12 分类介绍现状供水工程国有单位、社会服务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等管理的工程数量及管理运行情况、管理制度等。1.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成效与经验全面总结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述,并作典型经验与做法介绍。1.6当前农村供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工程建设、水源可靠性、水质保障和工程运行管护等方面分析农村饮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准制约农村饮水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工程设施方面:从工程建设时间、规模、水源可靠性、工程设施及管网配套状况、净水设施及入户管网配套情况等方面论述。水质保障方面:从水源保护状况、消毒设施设备配备与使用、水质达标情况和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方面论述。运行维护方面:从工程产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工程维修养护、专业化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论述。2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必要性2.1“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需求分析根据“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评价标准,结合当地实际,从供水水质、供水水量、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净化消毒设施配套状况、工程老化程度和水源保护等方面分集中供水区和面上分散供水区进行需求分析。2.2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必要性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与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摘帽等方面论述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从建立健全良性、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提高工程管理效率等方面论述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必要性。12 3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3.1编制依据(1)《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1号);(2)《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1号);(3)《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5)《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6)《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547号),水利部、卫生部,2004年;(7)《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发改农经[2013]2673号);(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9)《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工作的通知》(水农[2015]116号);(10)《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水农[2004]547号);(11)《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1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13)《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14)《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编码规范》(HJ747-2015)(16)《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322-2013);(1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1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1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12 (2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433-2008);(21)《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22)《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程》(SL689-2013);(23)《村镇供水单位资质标准》(SL308-2004);(2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25)《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6)其它相关规划及技术规范。3.2规划范围与水平年3.2.1规划范围县(不含县城城区)以下的乡镇、村庄、农场、林场、学校等。3.2.2规划水平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以2014年数据为基础,预测到2015年底),水平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5年。3.3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3.3.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水利工作重要讲话精神,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与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和云南省扶贫攻坚相结合。更加注重局部建设与全面提升运行管理水平,确保不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规划以找准云南农村饮水薄弱环节入手,以问题为导向,科学评价现状,合理确定需求。立足于巩固、稳定、提升三个关键点,采取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围绕水质保障、供水保障、运行管护保障三个方面加强农村饮水能力建设,切实把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巩固住、稳定住、不反复,全面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安全型”、“稳定型”12 转变,为改善农村生活水平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坚实支撑,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3.3.2基本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协调”方式,确定符合实情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目标。重点加强对老化失修、建设标准低和水质保障程度不高等饮水安全工程的提升改造,与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和供水规模。二是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立足问题导向,与国家、云南省、各县(市区)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当地实情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采取工程、管理、技术、经济、行政等手段,按“以大带小、以城带乡,以大并小、小小联合”的方式,“能延则延、能并则并、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量力而行,分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的实施。三是明确责任、两手发力。合理划分中央地方事权,明确责任,充分发挥顶层设计、政策完善、标准制订、投资补助、监督考核等作用。进一步落实饮水安全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考核与责任追究。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投资主导、政策引导、制度保障作用,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四是建管并重,长效运行。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要求,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管护体系,强化前期工作,确保工程质量。明晰工程产权,完善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建立合理水价形成机制,落实运行管护财政补贴,健全基层专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工程长效运行。五是注重预防,保护水源。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或水源保护范围,设置保护标识,明确保护措施,强化水源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建立水源保护多方联动协作机制,加强水源水质监测,稳固和改善水源地水质。12 3.4目标任务3.4.1规划目标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省农村饮用水供水保证率要达到90%以上,集中供水率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供水工程的净化消毒设施配套率达90%以上,水质达标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管理目标:(1)实现工程管理与技术服务全覆盖。以县为单元,继续健全完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管理机构,全面建立县级农村供水技术支持服务体系。(2)基本实现供水工程良性运行。明晰工程产权,落实工程管理主体、责任和经费,全面建立合理的水价和收费机制,落实工程运行管护经费。(3)建立完善水质保障体系。全面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强化水源保护,强化供水单位水质管理,加强水质检测监测与评价,建立完善农村饮水安全数据库及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供水安全。3.4.2规划任务从工程建设、管理两个方面展开叙述。4总体布局与工程建设内容4.1建设标准1、根据需要配备完善和规范使用水质净化消毒设施,使供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2、改造和新建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量按照《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用水条件的要求。以居民生活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3、改造和新建的设计供水规模200m3/d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一般不低于95%,净化消毒设施配套率要达到100%;其它小型供水工程或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4、改造和新建的饮水12 工程各种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建设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要求。4.2规划总体布局根据规划分区,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准市场运营”的要求,以有利于供水安全、经济合理和方便管理为原则,科学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与技术方案。处理好当前与发展、近期与长远等关系。工程建设规划应与当地村镇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资源中长期规划等相协调。4.3工程建设内容简述本规划主要建设内容和规划主要工程量成果。5典型工程设计5.1典型工程的选择根据水源状况、工程建设条件、供水方式、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并参照已建同类工程作为典型工程设计。典型工程数量按集中式工程规模分类选择(w>1000m3/d、200m3/d<w≤1000m3/d、20m3/d<w≤200m3/d、w≤20m3/d,W为供水规模),每种规模至少选择1处典型工程。所选典型工程中,至少有1处新建工程,其余为改造工程。5.2典型工程设计根据《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等的要求进行典型工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工程规模、水源选择、工程技术方案、工程设计、主要工程量与投资,以及设计图等。典型工程要附水质检测报告。6水质安全与保障方案从全县水源点分布及水质情况、供水工程分布情况、水厂水处理设施配置和运行情况、水质监测检测开展情况、水质检测人员配置和技术条件等,结合当地实际和经济、运行条件,总体规划全县供水工程水质保障体系。可按工程规模、片区构建水质保障体系。12 6.1农村饮水水源保护6.1.1水源地概况简述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个数,类型,分布,供水能力等情况,列表说明水源地所处的水功能区划情况。6.1.2水源地评价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依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各类型的农村水源地(河道、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的水质进行评价,分析水质超标原因以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6.1.3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划分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提出供水规模1千吨或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依法划定水源保护区,其余项目划定水源保护范围的技术方案。6.1.4水源管理参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和《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等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提出水源管理措施。6.1.5水源保护安全预案简要提出水源保护安全应急预案,包括工程措施预案(主要指应急水源和备用水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预案。6.2水厂制水控制6.2.1净水工艺选择分析来水所含主要超标物质和考虑季节性变化对来水水质的影响,按来水水质类别确定净水工艺,按照处理对象不同,选取适宜、经济的净水工艺,分规模规划汇总全县拟采用的净水工艺类别和数量。6.2.2水处理设施设备配备保障12 结合水源水质按需配备水处理设施,综合考虑当地经济、运行能力、群众接受程度等,选择适宜的水处理设施设备,分规模规划汇总全县拟采用的水处理设施设备配备类别和数量,分析预期水质目标。6.2.3水厂水质检测构设置从设备、人员、场地等方面规划全县水质检测机构设置规模。6.2.4水厂运行保障结合选择的制水工艺、设施设备和现有管理技术条件,分析达到水质目标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如运行资金投入、人员培训计划、检测数据管理)。制定水厂供水应急预案。6.3供水水质监测检测保障6.3.1水厂制水水质检测制定不同规模供水工程水质检测项目、日常水质检测管理方案;水厂水质检测的方式(自检、委托、承包、采购);千吨万人工程配置水质化验室,小规模工程配备自动检测设备或简易设备;分析水厂水质检测信息与县级水质检测中心能联网共享的工程情况。6.3.2出厂水水质检测监测结合水厂水质化验室、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制定出厂水水质检测方案,分析可采取在线检测的工程情况。6.4政府水质管理从政府对供水单位生产活动、落实水质安全责任,做好供水水质净化、消毒和检测,优化运行管理,保障出厂水质等方面提出职能职责要求,包括政府的资金支持。7工程管理改革7.1工程产权改革介绍农村饮水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方案。通过明晰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12 7.2管理机构建立结合各地具体情况,提出适宜的工程管理模式,包括工程管理责任主体或单位、机构设置等。7.3管理制度建设按照“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介绍拟采取的当地成熟管理办法和拟创新采用的管理制度与办法等。7.4投融资机制按照“用者付费加投资补助”的方式及“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以PPP模式为重点,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支持参与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7.5群众参与式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引导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切实赋予用水户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用水户的责任感。广泛听取用水户对工程建设方案、资金筹集、管理体制和水价机制的意见,吸收用水户代表参与工程建设、监督、验收、管理和评价。7.6水价形成机制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价形成机制及收费情况,核算供水成本、价格,明确水费征收方式等。按照节奖超罚的原则,建立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各县结合实际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阶梯价格管理办法,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和节水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定额内用水按批准价格实行,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7.7工程运行机制简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行机制现状。结合“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立健全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和灵活有效的运行机制。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编制依据12 简述投资估算的依据和原则等。8.2投资估算简述投资估算方法及主要成果。本次巩固提升规划通过以点带面,采取典型工程法估算全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投资规模。8.3资金筹措实现“十三五”水利发展目标,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主要通过争取中央投资支持、加大省级和州市、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和管理。要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发展多种融资产品等金融融资,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等,多渠道筹措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建设资金。9经济评价9.1国民经济评价简述国民经济评价的依据和方法。简述运行费用的估算方法,反映工程费用(包括投资、年运行费、流动资金等)、效益计算(分析影子水价,计算供水总效益)等运行费用成果。简述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反映经济效益估算主要成果,定性分析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简述国民经济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及主要指标成果。9.2财务分析简述重点工程成本水价的核定方法和成果,包括财务费用、效益分析等;分析工程建设可行性,测算工程对建设投资的还贷能力。分析项目运行的收益来源。提出维持项目基本运行的建议措施。9.3结论简述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的主要结论。10环境影响评价12 10.1环境影响分析在分析环境现状的基础上,简述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等环境影响分析。10.2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环境影响分析,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要求或建议。10.3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结论中应明确是否存在环境制约因素。11分期实施意见11.1实施安排原则简述项目的分期实施安排原则。11.2分期实施意见根据实施安排的原则,提出“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的分期实施意见。12保障措施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投入资金保障、强化监督管理与考核、水源地保护、水质保障、水价补贴、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创新(工程运行水价补贴机制、维修养护基金计提机制等)、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件:1.有关附表、图2.典型工程设计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