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5 MB
  • 24页

水文学期末复习.docx

  • 24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水文学是研究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2、水文学的体系作为基础科学(6):河流水文学、湖泊水文学、沼泽水文学、水文气象学、冰川水文学、海洋水文学、地下水水文学作为应用科学(5):工程水文学、农业土壤水文学、森林水文学、农业水文学、都市水文学3、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水循环永无止尽;水循环时间变化上:周期性、特殊性地区分布:相似性、特殊性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三阶段:蒸发、降水、径流五环节: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渗、径流²水循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²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基本动力²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²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是开放系统²水循环过程中,总是溶解并携带某些物质一期运动2、水文循环的类型大循环:发生在全球海洋和陆地之间(垂向交换:空中降水、蒸发;横向交换:径流、水汽输送) 小循环:海洋小循环(海面蒸发和降水)、陆地小循环(大陆外流区【处自身水分交换,还有多余水量,以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方式输送给海洋】、大陆内流区【自身形成一个独立的水循环系统】)1、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²与地球圈层构造:与其他圈层相紧密联系。影响了地球表层结构的形成以及今后的演变与发展。²与全球气候:1)水循环是大气系统能量的主要传输、储存和转化者;2)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再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得到缓解;3)水循环的强弱、路径会直接影响各地的天气过程,甚至可以决定各地气候特征²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水循环重新塑造了地表形态、还影响到地壳表层内应力的平衡²与生态平衡:1)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循环就没有生命活动;2)制约一个地球生态环境平衡或失调的关键;3)水循环强度的变化,是洪灾、旱灾的主要原因²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再生性和永继利用的特点2、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水体,在任意时间内,其收入的水量和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为该时间内该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及在水循环过程中,收支平衡降水从地下流入蒸发从地下流出从地面流出时段用水量蓄量变化|收入水量-支出水量|=|蓄水变化量|P+Rgt=E+Rgo+Rso+q+△W闭合流域、全球(陆地、海洋)【笔记本】3、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1、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极地气团的西北水汽流(路径:西北方向入,东南方向出);南海水汽流(有广东福建入,至长江中下游偏转);孟加拉湾水汽流(北部湾入,长江中下游出海)。2、降雨要素,影响降雨的因素降水四要素:降水(总)量、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1、下渗阶段划分,下渗的影响因素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透水性和前期含水量】;2)降水特性【降水强度、历时、降水过程、降水空间分布】;3)流域植被和地形【坡度越大,水量越小,滞留时间短,下渗量小】;4)人类活动 1、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子过程,特点?1)流域蓄渗过程:水的运行均受制于垂向运行机制;2)地面产流过程:超渗产流【边蓄流边产流】蓄满产流【先蓄满再产流】3)坡地汇流过程:²坡地汇流【第一次再分配】i.坡面汇流:接受降水补给、不断消耗于下渗和蒸发。在蓄渗容易得到满足的地方先发生;ii.壤中流:水的流速不等、主要发生在近似地面透水性较弱的土层中,比坡面径流慢,但比地下径流快很多iii.地下水汇流²河网汇流【河网的调蓄作用,又一次再分配】i.河岸调节:一部分河水补给河岸地下水ii.河槽调节:地下水补给河槽水2、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的影响因素?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壤中流 1、流域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表现?流域对垂向运行的水的再分配,形成了不同径流成分;对侧向运行的水的再分配形成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因此相对于降水是径流的源泉来说,流域则是径流的发生场和分配场,也是径流形成中的重要因素。第二章河流1、河流、流域及水系的概念河流:降水或由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在重力的作用下,经常或周期性地沿着流水本身造成的洼地流动的水流。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或湖泊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的总和水系:指河流从河源到河口沿途接纳众多的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2、河流上、中、下游的分段依据?分段: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依据:a、按河槽的纵比降划分;b、按河槽的形态与组成物质划分;c、按地貌形态划分; d、按支流的汇集和河道的弯曲状况及流向1、河流的特征参数河流落差:河流上、下游两地的高程差。河源与河口的高程差,即为河流的总落差。某一河段两端的高程差,称之为河段落差;大断面:是指最大洪水时的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过水断面:某一时刻水面线与河底线包围的面积弯曲系数:指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距离之比值。侵蚀基准点:指河流在冲刷下切过程中其侵蚀深度并非无限度,往往受某一基面所控制,河流下切到这一基面后侵蚀下切即停止,此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水面的交点称为侵蚀基准点2、过水断面形态要素过水断面面积F,湿周P(即过水断面上被水浸湿的河槽部分长度),水面宽度B,平均深度H,水力半径R(R=FP),糙度n。3、水系的特征参数河网密度:水系总长和水系分布面积之比,单位面积内河道的长度河系发育系数:各级支流总长度与干流长度之比不均匀系数:干流左岸支流总长度和右岸支流总长度之比湖泊率:水系内湖泊面积或沼泽面积与水系分布面积之比4、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非闭合流域: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5、河流的特征水位和相应水位特征水位:1)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2)平均水位;3)平均最高水位和平均最低水位;4)中水位 相应水位:河流上、下游站位相相同的水位叫做相应水位1、天然河道中的流速分布特点。【谢才公式:V=CRI,R:水力半径=F/P,I河段水面比降】受河床地势倾斜、粗糙程度、断面水力条件的影响1)垂线流速分布:最大流速在0.1-0.3m处;平均流速出现在0.6m处;水面:空气的摩擦力,流速较小;在河底,流速趋于零2)断面流速分布河底和两岸流速最小(糙度影响);岸边流速最小,向最大水深方向增加;流速从水底向水面增加(有冰盖时例外)2、河流冰情的阶段划分。结冰、封冻、解冻3、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雨水补给类型:²分布地区:分布普遍,尤其是湿润地区²补给时间:取决于降雨时间,主要发生在雨季²补给特征:【取决于降雨量和将与特性】;间断不连续性、集中在雨季,补给过程来的迅速和集中;年内、年际变化大融水补给类型:²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n分布地区:中高纬地带和高山地区n补给时间:发生在气温回升的春季,春汛、桃花汛n补给特征:时间性和连续性²冰雪融水补给 n分布地区:高山地区和两极地区n补给时间:与太阳辐射和气温变化一致n补给特征:时间性、连续性;补给水量比雨水补给稳定湖泊沼泽水补给类型:²分布地区:与湖沼分布区一致,分布普遍²影响因素:湖沼位置【山区湖沼:河流源头,决定河流水量大小;河流中、下游湖泊:汇集湖区来水、流出补给干流】²补给特点:由于湖沼的调节作用,湖沼补给的河流,水量变化较为均匀,流量过程线较平缓、变幅小1、径流的特征值及其计算(流量、年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数)。流量Q:(m3/s)径流总量W:W=QT(m3)径流深度R:R=WF/1000(mm)【流域面积F(km2)】径流模数M:M=QF【LS⋅km2】径流系数α:α=RPP<200干旱;200800湿润2、年径流量的表示方法(重点知道正常年径流量)。年平均径流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正常年径流量²资料充分(>30年);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代替正常年径流量²资料不足:相关分析法;参证站点流域,进行相关分析²缺乏实测径流资料时:间接推求法;可以用径流等值线法或经验公式法估算 1、频率与重现期的概念。频率是指某一数值随机变量出现的次数与全部系列随机变量总数的比值,用符号P表示,以百分比(%)作单位。频率是随机变量出现的机会随机变量出现频率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重现期,即通常所讲“多少年一遇”。用T表示,单位“年”P<25%丰水年25%75%枯水年2、径流的年内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完全年调节系数)。²计算各月径流量所占百分比ki=W月iW年×100%²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CVy)【CVy越大,离散程度越大,越不均匀】²完全年调节系数(Cr)【V为调节库容;W为年径流总量】Cr=VW×100%3、洪水波的推移和变形。²洪水波的推移:洪水波上任一位相的水位,在河流下游断面出现的时间总是迟于在上游断面出现的时间。这个时间差,称为洪水波的传播时间(t)²洪水波的变形:由于洪水波面存在附加比降,使得洪水波不同位相的点的运动速度不同,造成洪水波的变形。n展开变形:波长不断增大,波高不断减小,洪峰流量减小n扭曲变形:洪水波前段长度不断减小,比降不断增大;洪水波后段长度不断增大,比降趋于平缓。4、河水环流运动的类型及其对河床的冲淤影响。²纵轴环流:【截弯取直,牛轭湖的形成】 n旋转轴呈水平状并基本上与主流方向平行。它多与主流结合在一起,形成螺旋流n对河道影响:岩质河岸常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沙质河岸,会造成河流改道。²横轴环流:n旋转轴呈水平状,但与纵向的主流方向垂直n发生地方:有挡水建筑的地方;河流纵比降突变的地方n对河道影响:一般造成河床冲刷²斜轴环流:n旋转轴和纵向主流方向有一个夹角²竖轴环流:(漩涡流)n旋转轴成铅直方向,与主流及河底垂直,是相对封闭的回旋流n发生地方:河道突然展宽的地方;洪水时的凹岸撇弯现象形成的回流n对河道的影响:堆积还是冲刷,取决于环流挟沙能力;对于洪水时撇弯形成的环流,多在河道凸岸造成河床堆积。1、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和区别。推移质:沿着河床被水流推动向下运动的泥沙或卵石悬移质:悬浮在水体中,随水流而运动的泥沙。区别:²运动规律不同:n推移质:运动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n悬移质:运动不仅取决于泥沙跳离床面时的受力情况,还受悬浮作用的影响。²能量来源不同:n推移质消耗时均能量,悬移质消耗紊动能量。²对河床的作用不同:n推移质:增加河床稳定性,影响河床颗粒本身。n悬移质:加大了水流的静水压力,可传递到河床颗粒孔隙间的水体,影响河床颗粒间的水体。2、河流泥沙运动的方式,携沙能力、输沙模数。²运动方式:悬移质泥沙浮于水中并随之运动;推移质泥沙受水流冲击沿河底移动或滚动;河床质泥沙则相对静止而停留在河床上 ²携沙能力:单位水体积饱和含沙量²输沙模数:河流某断面以上单位面积上所输移的泥沙量第三章地下水的结构和运动1、含水介质、含水层和隔水层²含水介质:既能透水又饱含水的多孔介质;²含水层:指贮存有地下水,并在自然状态或人为条件下,能够流出地下水的岩土体,如砂层、砂砾石层等;²隔水层:含水,但是几乎不透水或透水能力很弱的岩体。火成岩、变质岩2、孔隙度、裂隙率和溶隙率²孔隙度: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n影响因素:颗粒形状和大小【颗粒离球形相差越大,孔隙越大;颗粒越大,孔隙越大,但孔隙度小】;颗粒的分选度【分选度越好,孔隙度越大】;排列方式【立方体排列比四面体排列孔隙度大】;胶结和压实程度【会使孔隙度变小】²裂隙率:裂隙的体积和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之比n分类: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²溶隙率:溶隙体积和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的体积之比n特点:分布不均匀,没有规律【大裂隙主要分布在褶皱带】;溶隙比孔隙、裂隙都大,地下水丰富3、含水介质的水理性质及其含义?²水理性质:含水介质中与水的贮容、释出、运移有关的岩土体性质²容水性n【岩土体容纳水量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岩土体的空隙量】n容水度:岩土体完全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水体积与岩土体体积的比值。容水度与孔隙度相当,但对膨胀性粘土,充水后体积增大,可容更多的水,容水度大于孔隙度。n影响因素:孔隙度 ²给水性【重力作用下,饱和岩土体能够自由排出一定水量的性能】n给水度:饱水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水的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n影响因素:空隙直径²持水性【指在饱水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n持水度:Wr=保持水的体积岩石总体积×100%=VXV×100%²透水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体允许水通过的能力。用渗透系数“K”表示,单位为(cm/h,m/h,或m/d)】n影响因素:首先与空隙的直径大小和连通性有关,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²贮水性【承压含水介质的贮水性能】n贮水系数:承压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介质柱体中释放出来的水的体积1、包气带的垂直分带 1、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²上层滞水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上的重力水,由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受隔水层党的阻碍赫尔滞留,聚集于隔水层之上,没有连续的水面,没有稳定隔水层;分布范围小²潜水与包气带直接相连,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动态大,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分布区与补给区不一致²承压水在两个隔水层之间,动态稳定2、孔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形成条件及其动态特点?孔隙水形成条件:松散岩层连通性好,含水层内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具有统一水面,动态特点:透水性和给水性变化小,多呈层流运动状态。裂隙水形成条件:动态特点:裂隙水动力性质比较复杂;岩溶水形成条件:动态特点:空间分布不均匀;水流动态不稳定3、洪积扇中的潜水的形成条件及分带特征?埋藏和水源条件:沉积物的结构条件,上粗下细。有利于河水渗透和地下水的蓄积。有充分的山区水源补充。潜水径流带:洪积扇上部,接受大气降雨及山地水流补给,为洪积扇主要补给区; 潜水溢出带:洪积扇中部,组成物质颗粒变细,径流条件差,适宜条件下以泉或沼泽溢出地表;垂直交替带:洪积扇下部逐渐过度到平原,沉积物为细粒亚砂土和亚黏土。径流条件极差,以垂直方向水量交换为主。1、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补给来源:降水入渗、地表水下渗、地下水人工补给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关系:相互转换就是地表水成为地下水,地下水成为地表水的一个转换过程。当地表水(如河流、池塘、水库等位于表面的水体)经过入渗、泄漏等作用进入地下水层时,我们就说地表水转换成了地下水;当地下水(如暗河、泉等地表以下的水体)流出到地表时,我们就说地下水转换成了地表水2、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点状排泄——泉(上升泉、下降泉)上升泉:水受静水压力而流出地表下降泉: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地表线状排泄——河流、湖泊面状排泄——蒸发3、达西定律的基本描述及其物理意义。反应渗透的基本规律,与水力梯度、过水断面面积呈正比关系 1、水力梯度和渗透系数的概念。水力梯度是沿渗透途径上水头损失和相应渗透长度的比值水头损失的原因:克服水质点间的摩擦阻力;水头损失的表现:消耗水势,水头降低。渗透系数是表征含水介质透水性能的重要参数,一方面取决于介质的性质,一方面还与流体的物理性质有关。可以理解为水力梯度为1时的渗透速度,K的大小取决于岩土的空隙特性2、地下水的主要矿化过程。溶滤作用;吸附交换作用;;氧化作用;还原作用;蒸发、浓缩作用;混合作用3、地下水的化学分类(库尔洛夫表达式(化学成分)和舒卡列夫表达式(离子))。第四章湖泊与沼泽1、我国湖泊的主要分区,内流湖与外流湖的特点。主要分区:我国湖泊众多,以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最为集中。内流湖特点:内流湖咸水湖、蒸发外流湖特点:外流湖淡水湖、外流河流出2、水库的特征水位及相应库容死库容和死水位(设计最低水位);兴利库容(有效库容)与正常高水位【满足灌溉……】;防洪库容与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和汛前限制水位【在汛前放空一部分】 1、水库异重流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形成过程,在雍水端,掺杂泥沙得失水流由于水库底部平面倾斜,水中的泥沙沉降在底部,较粗的泥沙沉降形成三角洲淤积,较细的泥沙保持悬浮状,在B点形成明显清浑水交界面,在该时段出现两种重量不的水流,此时,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层水流携带泥沙向前运动形成异重流2、潜育层的概念。在整个土体或土体下部,长期处于水分饱和状态,缺少与空气接触,从而保持还原状态,如二价Fe、Mn,从而形成一层颜色呈蓝灰或青灰色的还原土层3、沼泽的形成条件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章冰川1、冰川的类型及其分布。l大陆冰川(冰盖)面积大、冰层厚、分布不受下伏地形限制,常淹没规模宏大的山脉,只有极少数山峰在冰面上出露,形成冰原岛山。l山岳冰川,分布在中低纬度山区,冰川规模和厚度远不及大陆冰川,冰川形态和运动受下伏地形限制,在重力作用下冰川由高处向低处流动l海洋性冰川降水丰沛的湿润气候区【暖冰川】l大陆性冰川干冷的气候条件下发育成的冰川【冷冰川】2、冰川冰的形成过程。3、冰川对全球气候和自然环境的影响。l冷、湿,利于降水,稳定反气旋l冰川进退将影响海平面升降l冰川常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起着重要调节作用。l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重要外营力。 l冰川的进退不仅影响着气候、水文、地形,而且也影响着生物和土壤第六章海洋1、海水的化学组成。l其中Cl、Na、Mg、S、Ca、K、Br、C、Sr、B、Si、F等12种元素占海水化学元素总含量的99.8-99.9%。l该12种元素的比例几乎保持不变;2、海水表层盐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l水平分布规律n地带性分布,赤道附近较低,辐热带高压区最高(20°N,20°S)然后向高纬和低纬降低。原因:受降水(P)和蒸发(E)的共同影响。分布线与E-P线基本一致。n在副热带高压区出现了闭合的高盐中心。原因:受大洋环流的影响n北半球大洋西岸的盐度梯度大,东岸的梯度小。原因:不同性质的洋流交汇n盐度分布的地带性,南半球地带性比北半球强。原因:A、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海水在纬向可以充分交换。B、南半球的洋流以纬向的西风漂流为主,环流较弱,对盐度分布的地带性影响小。北半球洋流以环流为主,地带性遭到破坏。l垂直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结冰、融冰、垂直环流】n①在低、中纬区(40°N—40°S)A、表层0-150m,对流作用强,盐度均匀而且较高。B、400-800m,受极地来的低盐舌影响,出现最低值。C、在深层或底层,受影响不大,盐度保持较高,而且上下分布均匀。n②40°N或40°S以上的高纬区A、在混合层以上盐度较低,因为表层受冷,溶解度减小,而使盐类物质下沉,同时表层受极地冰雪融水的冲淡,而使盐度降低。 B、在混合层以下分布较均匀。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特征。l水平分布规律①温度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等温线大致呈带状。南北回归线之间等温线较稀,在40°S和40°N附近等温线较密原因:A.热力条件:B.洋流影响:在40°S和40°N附近西风漂流带,是冷暖洋流交汇之地,所以温差大。②同样纬度上北半球水温高于南半球,而温度的梯度小于南半球。原因:A.热赤道北移(在3°N附近)北半球受热量多于南半球;B.南半球一部分热带海水通过洋流进入北半球,如大西洋的湾流;C.北半球的大洋海水受极地低温海水的影响较小。D.北半球大洋的环流势力较强,使高低纬之间的海水能够充分混合,南半球主要以西风漂流为主,高低纬之间的海水交换不够充分,因而南北温差大。③A、在北半球,大洋西侧的温差大,等温线密集,东侧温差小,等温线稀疏。B、北回归线穿过的太平洋的西岸水温高于东岸原因:洋流影响l垂直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区(40°S—40°N):海水温度分两层,分界深约600—1000m,上层为暖水对流层,下层为冷水平流层。上层顶部约100m为扰动层,水温均匀而高,底部为温跃层,水温变化很大。冷水平流层中水温低而均匀,最低不低于4℃。②高纬地区;分两层,对流层的深度较小,且对流很弱,海水温差很小。上层低,下层高,但最高不高于4℃。2、海水的结冰过程。①气温比水温低,水中的热量大量散失;②相对于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冰点),并有相当深的一层海水出现过冷却现象;③水中有悬浮微粒、雪花等杂质凝结核。3、风浪和涌浪的形成及其特点。风浪:指在风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的海面波动即风力作用引起的波浪。波形两侧不对称,迎风面坡度比背风面小 当风开始平息,或波速超过风速时风浪会离开风区传到远处,这称为涌浪。波峰比较圆滑,波形两侧对称,波高小,波长和周期长。1、海啸和风暴潮的形成及其特点。地震海啸指由海底或海边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中的核爆炸等引起的长周期波动,其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具有长波性质,波长长、波速快,到浅海区波高很大,破坏力惊人。风暴海啸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2、波浪的分类。3、波浪的绕射和折射。4、潮汐和引潮力。潮汐是指由日、月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引起的海面(海水位)周期性涨落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每昼夜有两次涨落,我国古代把白天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潮”,晚上出现的海水涨落称为“汐”,合称“潮汐”。高潮(满潮):在潮汐涨落的每一周期内,当水位上涨到最高位置时,叫高潮或满潮;低潮(干潮):当水位下降到最低位置时,叫低潮或干潮:涨潮:从低潮到高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上升,叫涨潮;落潮:从高潮到低潮过程中,水位逐渐下降,叫落潮。天体的引力与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合力,叫做引潮力。它是引起潮汐的原动力。5、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指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水平和垂直方向)作非周期性的流动。 1、什么是风海流,有何特点?又称漂流或吹流,是指风作用于海面所引起的海水流动。世界大洋表层洋流系统,主要是风海流。2、世界大洋表层环流系统的生成及特点? 1、洋流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2、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指赤道太平洋东、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生物、渔业、灾难性气候(1)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产生次数即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正常年份少;(2)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的严重洪水,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次年;(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