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5 MB
- 2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十一章不同空隙性地下水的分布特征11.1孔隙水11.2裂隙水11.3岩溶水
松散岩石的孔隙分布于颗粒之间,连通良好,分布均匀,在不同方向上,孔隙通道的大小和多少都很接近。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和流动都比较均匀。坚硬岩石的裂隙宽窄不等,长度有限,呈线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只有当不同裂隙相互穿切连通时,才在某一范围内构成彼此连通的裂隙网络,地下水在裂隙中的相互联系交叉,分布和流动不均匀。可溶岩石的溶隙或溶穴大小悬殊且分布极不均匀,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分布与流动极不均匀。
11.1孔隙水定义:埋藏和运动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重力水。特定沉积环境会形成类型不同的松散沉积物,受到的水动力条件也不相同,岩性和地貌的变化规律都决定了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的特征。因此,松散沉积物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洪积、冲积、坡积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2)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洪积扇中的地下水典型的洪积扇形成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暴雨形成流速极大的洪流,山区洪流沿河槽流出,进入平原或盆地,地势转为平坦,集中的洪流转变成辫状散流,水的流速顿减,搬运能力急剧降低,洪流所携带的物质以山口为中心堆积成扇形,称为洪积扇。
洪积扇上部(径流带):粗大的颗粒直接出露地表或覆盖薄土层,透水性强,厚度较大、潜水埋藏深,有利于吸收降水及山区汇流的地表水,是主要补给区。洪积扇中部(溢出带):地形变缓,颗粒变细,透水性变差,地下径流受阻,地下水被迫抬升,排泄(泉或蒸发)加强。洪积扇下部(滞缓带):地势平缓,岩性变细,透水性极弱,径流缓慢,蒸发排泄加剧。岩性变化渗透性变化蒸发程度变化矿化度变化含水层性质变化
水动力条件水流集中分散流速快(高能区)慢(低能区)地形地貌地形高,陡(扇顶)地形低缓(扇缘)
沉积物粒度粗(砾,粗砂)中砂细极细、粘土沉积特征分选差中等好
透水性(K)好差水位埋深深浅渐深(或承压)赋存(深埋区)(溢流区)(下沉区)
补给好差流速水交替V大,交替快V小,交替慢排泄径流排泄蒸发排泄
形成作用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矿化度(TDS)低中高成分与类型HCO3SO4Cl
动态变幅大小均衡整体、统一的均衡区景观(环境)缺水区泉,沼泽盐渍化区
2)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冲积物是常年有水河流形成的松散堆积,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两侧,及其摆动地带。河流沉积物与洪积物相比:①经常性(常年)水流作用的结果②河流是线状或带状分布的,横向与纵向差异大;在冲积平原区往往发育有多条河流,呈交织状、发生改道且长期作用
冲积平原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除受岩性和地形的控制外,还受到水文、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河流的冲积物颗粒细小,地形坡度平缓,地下水埋藏浅,径流缓慢。
3)湖积物中的地下水湖积物属于静水沉积,颗粒分选性良好,层理细密,岸边浅水处沉积砂砾等粗粒物质,湖心则多为粘土。构成含水层的砂砾石分选性较好,磨圆度高,空隙度大,透水性强。波浪力是颗粒分选的动力,波浪力影响的范围内,波浪反复淘洗沉积物,粗粒留在岸边,细粒落于远岸,波浪力影响不到的湖心,则沉积细小的粘粒。随着气候和构造运动发生变化。
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在我国西北部广泛、大面积分布,西北部地区又是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基本上无常年性河流(或地表水),地下水水量也不丰富。赋存于黄土孔隙与裂隙中的地下水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黄土特征:厚度大,结构疏松,粉土含量大于60%,含钙质结合,呈棕黄,微红,棕黑色。黄土形成时期:第四纪中、下更新世(Q2与Q3黄土)
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垂直节理发育良好,且多虫孔、根孔等以垂向为主的大孔隙。因此,黄土的垂向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大几倍到几十倍。且随着埋深加大,黄土中大孔隙减少,渗透性明显降低。总之,黄土高原地下水水量匮乏。。。黄土塬:原始地貌保持较好的规模较大的黄土平台黄土梁:长条状的垅岗黄土峁:浑圆形的土丘黄土仗地:梁与峁之间宽浅谷地
黄土塬黄土梁峁黄土杖地4)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CompanyLogo山西黄土地区实景照片右上黄土杖地左下黄土塬、梁右下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杖地黄土梁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塬
11.2裂隙水坚硬岩石在应力作用下产生各种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风化裂隙贮存并运移于基岩裂隙中的水就叫做裂隙水。分布较广的构造裂隙水的特点: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打井有水,有的地方无水水力联系不统一性——裂水含水系统的迭置与独立渗透的各向异性——KX≠KY裂隙水的特征脉状裂隙水树状裂隙水
裂隙级次:微小裂隙(原生和次生的)几十~十几条/m隙宽小中裂隙(顺层的)几条/m大裂隙(巨裂隙)空间一定延伸,宽度大作用:微裂隙→储水,裂隙率较大中裂隙→连通作用,储水导水作用大裂隙→传输地下水中起控制作用
11.3岩溶水岩溶(喀斯特):水对岩石可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机械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造成各种独特的地貌现象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
可溶岩分布约占全国面积的1/3
11.3岩溶水岩溶(喀斯特):水对岩石可进行化学溶解,并伴随以机械冲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在地下形成大小不等的空洞,在地表造成各种独特的地貌现象以及特殊的水文现象。岩溶水:赋存并运移于岩溶化岩层中的水。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岩层具有可溶性2)地下水具有侵蚀作用3)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4)水是可流动的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2)地质条件3)水文地质条件,动力、化学
岩溶水特征介质特征:有规模巨大的溶洞,也有十分细小的裂隙或孔隙。细小孔隙与裂隙的导水性差而总的容积大,成为主要贮水空间;大的岩溶管道与开阔的溶蚀裂隙构成主要导水通道;规模介于两者之间的则兼备。运动特征:层流与紊流共存,在细小孔隙、裂隙中作层流运动;在大的岩溶管道中作紊流运动;介质空隙规模相差悬殊,不同空隙中的地下水运动不能保持同步;局部流向与整体流向常常是不一致;岩溶水可以承压水与潜水共存。补、排动态特征:南方岩溶发育,降水入渗系数可达80%以上,岩溶发育较差的北方降水入渗系数也可达30%;通过泉排泄;动态变化强烈。
北方岩溶水-集中以岩溶大泉形式排泄;南方岩溶水-主要以地下暗河、泉、基流形式排泄。地苏地下出口地苏地下河出口附近落水洞
南方的岩溶地下河排泄成为地表水之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十章孔隙水
-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第十一章裂隙水
-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二章岩石中的空隙与水
- 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__华东地质学院)4水文地质试验
- 专门水文地质学--第八章矿井水防治
- 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__华东地质学院)0绪论
- 《水文地质学基础教学课件》第五章包气带水的运动
- 专门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勘察华东地质学院)1水文地质
- 05142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解析
- 《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库和参考答案解析
-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1
- 专门水文地质学之水文地质试验
- 2012-6水文地质学基础试题a
-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岩石中的空隙与水分
- 东华理工大学水文地质学3岩石中的空隙与水
-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11章裂隙水
- 水文地质学-供水水文地质勘察
- 水文地质学岩石中的空隙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