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8 MB
  • 26页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少学时、最新).doc

  • 2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2011.8. 目录§1-1静水压强实验……………………………………………………………()§1-2文透里流量计的标定实验………………………………………………()§1-3动量方程实验………………………………………………………………()§1-5局部水头损失实验…………………………………………………………()§1-8雷诺实验……………………………………………………………………()§2-1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1-1静水压强实验(ExperimentofStasticHydraulicsPressure)一、实验目的要求、1、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3、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4、巩固绝对压强、相对压强、真空度概念。二、实验装置、图1.1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图1、测压管;2、带标尺测压管;3、连通管;4、真空测压管;5、U型测压管;6、通气阀;7、加压打气球;8、截止阀;9、油柱;10、水柱;11、减压放水阀。说明: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2、仪器铭牌所注、、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点,则、、亦为、、; 1、本仪器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三、实验原理、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为:+=或:(1.1)式中:——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液体容重;——被测点的液体深度。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有下列关系:==(1.2)据此可用仪器直接测得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搞清仪器组构及其用法,包括:1)阀门开关;2)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常数(记入表1.1)。3、量测点静压强(各点压强用厘米水柱高表示)。1)打开通气阀6(此时0=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和测管2液面标高(此时=);2)关闭通气阀6及截止阀8,加压使形成0>0,测记及;3)打开放水阀11,使形成0<0(要求其中一次<0,即<),测记及。4、测出4#测压管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现场)。5、测定油比重。1)开启通气阀6,测记;2)关闭通气阀6,打气加压(0>0),微调放气螺母使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及(此过程反复进行三次);3)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0<0),使U型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图1.3),测记及(此过程亦反复进行三次)。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台号:No.各测点标尺读数为:====9.8×10-3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B、C、D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面验证——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D)的()为常数。3、求出油的容重。     0=0.0080N/cm3   六、实验分析与思考题、 1、实验分析:1)若再备一根直尺,如何采用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和,由式求得。2)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设被测液体为水,如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会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容重;为测压管内径;为毛细升高。常温(=20℃)的水,=7.28,=0.983。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1.0。于是有(、单位均为)一般来说,当玻璃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时,毛细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减小,毛细高度也较静水小;当采用有机玻璃管作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其较普通玻璃管小。如果用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3)过C点作一水平面,相对管1、2、5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否等压面?哪一部分液体是同一等压面?不全是等压面,他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①重力液体;②静止;③连通;④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⑤同一水平面。上述问题中,管5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④,因此,相对管5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2、实验思考题: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一根什么线?2)当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真空度大小及所在区域。§1-2文透里流量计实验(DetermineofflowwithVenturiPipe)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文透里流量计的原理。2、学习用比压计测压差和用体积法测流量的实验技能。3、利用量测到的收缩前后两断面1-1和2-2的测管水头差,根据理论公式计算管道流量,并与实测流量进行比较,从而对理论流量进行修正,得到流量计的流量系数,即对文透里流量计作出率定。二、实验装置、三、实验原理、1、文透里管是一种常用的量测有压管道流量的装置,属压差式流量计。它包括“收缩段”、“喉道”和“扩散段”三部分,安装在需要测定流量的管道上。在收缩进口断面1-1和喉道断面2-2上设测压孔,连接比压计,通过量测两个断面的测管水头差,就可计算管道的理论流量,再经修正得到实际流量。 2、理论流量:水流从1-1断面到达2-2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收缩,流速增大。根据恒定总流能量方程,若不考虑水头损失,速度水头的增加等于测管水头的减小(即比压计液面高差),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量测到的建立两断面平均流速v1和v2之间的一个关系:如果我们假设动能修正系数,则另一方面,由恒定总流连续方程有:,即所以于是解得 最终得到理论流量为:式中3、流量系数:①流量计流过实际流体时,由于两断面测管水头差中还包括了因粘性造成的水头损失,流量应修正为:式中<1.0,称为文透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②流量系数除了反映粘性的影响外,还包括了在推导理论流量时将断面动能修正系数近似取为1.0带来的误差。③流量系数还体现了渐变流假设是否得到了严格的满足这个因素。对于文透里流量计而言,下游断面设置在喉道,可以说渐变流假设得到了严格的满足。④对于某确定的流量计,流量系数取决于流动的雷诺数:,但当雷诺数较大(流速较高)时,流量系数基本不变。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认真阅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了解用压差计测压差和用体积法测流量的原理和步骤。2、记录设备编号、水温及有关常数。3、做好准备工作后,启动水泵给水箱充水并保持溢流状态,使水位恒定。4、检查下游阀门全开时,比压计测管水面是否持平,如不平,则需排气调平。5、实验流量调节:从最大流量开始,顺次减小阀门开度。待水流稳定(比压计液面稳定)后,测读比压计读数及测读流量。顺序进行8个测点以上。6、本实验配有计算机自动量测系统,可实现率定过程中压差和流量的数据自采及处理。7、检查数据记录是否缺漏?是否有某组数据明显地不合理?若有此情况,进行补正。8、课后整理实验结果,得出流量计在各种流量下的和值,绘制~的率定关系曲线及~曲线。 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阅读思考问题,作简要回答。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有关常数:仪器编号:有关常数:水温=量水箱断面积=进口直径=喉道直径=记录及计算表格=次数测压管读数(cm)体积时间=/(cm3/s)=(cm3/s)=/(cm)(cm)(cm3)(s)12345678910六、实验分析及思考题、1、文透里的实际流量与理论流量为什么会有差别?这种差别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2、文透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为什么小于1.0?3、为什么在实验中要反复强调保持水流恒定的重要性?4、影响文透里流量系数的因素有哪些?5、文透里流量计水平或垂直放置对值有无影响? §1—3动量方程实验(MomentumPrinciple)一、实验目的、1、验证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总流的动量方程;2、通过对动量与流速、流量、出射角度、动量矩等因素间相关性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掌握流体动力学的动量守恒定理;3、测定动量修正系数。二、实验装置、图1.1动量方程实验装置图1、自循环供水器;2、实验台;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4、水位调节阀;5、恒压水箱;6、管嘴;7、集水箱;8、带活塞的测压管;9、带活塞和翼片的抗冲平板;10、上回水管。三、实验内容与原理、1、计算机CAI实验教学模拟。2、测量活塞中心点的静水压强来计算水流的冲力: 利用自动反馈原理,使实验过程中达到需要测量的静水作用力与射流的冲击力自动平衡。射流冲击在平板上的冲力全部作用在活塞体中,当活塞处于稳定位置时,只需测得活塞所受到的静水作用力,便可足够精确地得知射流的冲击力。3、恒定总流动量方程为Q()图1.2图1.3取隔离体如图1.3所示,因滑动摩擦阻力水平分力<0.5%,可忽略不计,故x方向的动量方程化为Q()即Q式中:——作用在活塞形心处的水深;——活塞直径;Q——射流流量;——射流速度;——动量修正系数。实验中,在平衡状态下,只要测得流量Q和活塞形心水深,由给定的管嘴直径和活塞直径代入上式,便可率定射流的动量修正系数 值,并验证动量定律。其中,测压管的标尺零点已固定在活塞的圆心处,因此液面标尺读数即为作用在活塞圆心处的水深。4、测定本实验装置的灵敏度:为验证本装置的灵敏度,只要在实验中的恒定流受力平衡状态下,人为地增、减测压管中的液位高度,可发现即使改变量不足总液柱高度的5‰(约0.5~lmm),活塞在旋转下亦能有效地克服动摩擦力而作轴向位移,开大或减小窄槽c,使过高的水位降低或过低的水位提高,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这表明该装置的灵敏度高达0.5%,亦即活塞轴向动摩擦力不足总动量力的5‰。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准备——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结构特征、作用性能,记录有关常数。2、开启水泵——打开调速器开关,水泵启动2~3分钟后,关闭2~3秒钟,以利用回水排除离心泵内滞留的空气。3、调整测压管位置——待恒定水箱满顶溢流后,松开测压管固定螺丝,调整方位,要求测压管垂直、螺丝对准十字中心,使活塞转动松快,然后旋转螺丝固定好。4、测读水位——标尺的零点已固定在活塞圆心的高程上。当测压管内液面稳定后,记下测压管内液面的标尺读数,即值。5、测量流量——用体积法或重量法测流量时,每次时间要求大于20秒,若用电测仪器测量时,则需在仪器量程范围内。重复测三次再取均值。6、改变水头重复实验——逐次打开不同高度上的溢水孔盖,改变管嘴的作用水头。调节调速器,使溢流量适中,待水头稳定后,按3~5步骤重复进行实验。五、实验成果及要求、1、记录有关常数:实验台号No.管嘴内径=1.198,活塞直径D=1.990 2、编制实验参数记录、计算表格并填入实验参数(见表3.1)。3、取某一流量,绘出隔离体图,阐明分析计算的过程(参见图3.2,3.3及表3.1)。表1.1测量记录表及计算表测次体积V时间T管嘴作用水头H0活塞作用水头流量Q流速v动量力F动量修正系数123456六、实验分析与讨论、1、实测与公认值(=1.02~1.05)符合与否?试分析原因。实测=1.0342,与公认值符合良好。(如不符合,其最大可能原因之一是翼轮不转所致。为排除此故障,可用4B铅笔芯涂抹活塞及活塞套表面)。1、带翼片的平板在射流作用下获得力矩,这对分析射流冲击无翼片的平板沿x方向的动量方程有无影响?为什么?无影响。因带翼片的平板(图1.4)垂直于x轴,作用在轴心上的力矩T是由射流冲击平板时,沿y平面通过翼片造成动量矩的差所致,即QQQ式中Q——射流的流量;——入流速度在平面上的分速;——出流速度在平面上的分速;——入流速度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接近900;——出流速度与圆周切线方向的夹角;——分别为内、外圆直径。 图1.4该式表明力矩T恒与x方向垂直,动量矩仅与yz平面上的流速分量有关。也即是说平板上附加翼片后,尽管在射流作用下可获得力矩,但并不会产生x方向的附加力,也不会影响x方向的流速分量。所以x方向的动量方程与平板上设不设翼片无关。3、通过细导水管的分流,其出流角度与相同,试问对以上受力分析有无影响?无影响。当计及该分流影响时(图1.3),动量方程为∵∴即该式表明只要出流角度与垂直,则x方向的动量方程与设置导水管与否无关。七、实验报告要求、1、用实验报告纸书写,卷面整洁,计算表格、曲线、图形等正规化。2、说明成果计算和整理过程、主要计算公式及常数的取值。3、根据所学理论对实验中的现象、问题进行分析。八、思考题、1、通过细导水管的分流,其出流角度与v2相同,试问对以上受力分析有无影响?2、对管嘴出流的动量修正系数理论值进行试分析。§1-5局部水头损失实验1.5.1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中的5种局部水头损失,并确定局部损失系数。1.5.2实验装置图1.5.1所示的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由水泵、稳压水箱、实验管段,局部损失(截面实扩,截面突缩,90°弯管,180°弯管,90°折管)管件、21支测压管、回水箱组成。此外,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和电子流量计两种方法测量管流的流量。21支测压管中,有些是用于测量局部水头损失,有些则用于演示管流中水流静压的变化情况。这里着重介绍电子流量计。这种流量计由量水筒,水位传感器,单板机,显示表组成。图1.5.2a表示电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量筒左侧有玻璃水位指示管,右侧有虹吸管。水位传感器A、B用于记录水位信息。当水面上升到B时,单板机开始计时,当水面上升到A时,单板机结束计时,两个时间之差为充水时间,A、B之间的量筒体积(887cm3)为充水体积。体积与时间之比为流量。当水面继续上升,淹没虹吸管之后,水流在虹吸作用下自动出流,直至放空,同时还发出一种排空声响。这样,每隔一段时间,量筒中的水就会自动排空,无需人为操作。测量流量时,将出水通过漏斗引入量筒。水面到达A、B的时间由单板机自动纪录并显示在流量计的面板上。流量仪表的板面上设有电源开关,控制电源的接通与断开。参见图1.5.3。板面上有“时间”、“体积”、“流量”、“测量”等四个命令按钮。当按下“测量”按钮时,仪器开始测量。如果按下“时间”、“体积”、“流量”,则仪表上显示时间、体积、流量的数值。板面上还有三个指示灯,显示仪器的工作状态。测量的指示灯点亮,表示正在测量。图1.5.1局部损失实验仪 图1.5.2电子流量计的量筒图1.5.3电子流量计的面板测量之前,先按下板面上的“测量”按钮,这时候仪表就开始工作,量筒充水时,仪表连续显示充水时间(秒)。充水结束后,仪表立刻显示出流量值(单位:ml/s)。如果要显示充水时间和充水体积,可以分别按下“时间”、“体积”按钮。电子流量计有时会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是虹吸管能够排水,但没有虹吸的抽水作用,参见图1.5.2b。这种情况下,量筒以及水位器水位稳定在某些方面某一高度,充水不能自动排空。排除故障的方法,是加大出水量,使虹吸管满顶,充水就能排空。1.5.3实验原理对局部损失管件的上、下游某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就可以求得局部水头损失,现分别予以说明。突扩管:使用测压管3,9测量突扩管上、下游的压差,相应的伯努利方程为(1.5.1)速度等于流量除以管道截面积,水柱高度可直接读取,这样,由上式很容易求出局部损失系数。由流体力学,的理论值为:(1.5.2)将理论值和实测值相比较,就可以确定测量误差。突缩管:使用测压管11,12测量突缩管上、下游的压差,相应的伯努利方程是(1.5.3)管流速度,可由流量算出,液柱高度可直接读出,因而突缩管的局部损失系数不难算出。在流体力学中,实缩管的局部损失系数的经验公式为 (1.5.4)比较实测值和经验值,就可以计算测量误差。90°弯管:计算90°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所用的伯努利方程为(1.5.5)由此得到9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1.5.6)查阅有关手册,9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的经验值为。180°弯管:与90°弯管的情况相似,18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可由下式计算:(1.5.7)很少有文献提供180°弯管的经验公式。编者对本实验装置进行数次量测,得到局部损失系数的平均值为。90°折管:列出截面18、19的伯努利方程:(1.5.8)可见(1.5.9)有关手册给出的90°折管的经验值为。1.5.4实验步骤1.启动水泵,向水箱充水,同时稍微打开尾阀,让水在管流中缓慢流动。2.观察管道中,测压管内是否出现气泡,若有气泡,应设法排除。3.调节尾阀,待水流稳定后,记录各测压管的读数,管流的流量值。 图1.5.4局部损失数据表注意:对于实扩管,读取测压管3、9的水柱高度。对于突缩管,读取测压管11、12的水柱高度,管道流量则用手工体积法和使用电子流量计分别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流量值。4.实验结束后,立刻切断电源,关闭水泵。测量内容:用手工和流量计分别测量流量,取平均值填入表格,记录各种局部损失部件的上、下游的水柱高度。1.5.5实验数据处理利用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各种数据。只要将流量,测压管水柱高度填入表格,系统自动算出各种局部损失系数,并给出误差,详见图1.5.4。1.5.6思考题1.数据表中为什么没有计算雷诺数?2.当测压管、实验管段出现气泡时,你如何将其排除?3.如果用测压管3、4计算实扩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误差?§1-8雷诺实验1.8.1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与管流速度的对数曲线,并确定管流临界雷诺数。1.8.2实验装置图1.8.1雷诺仪图1.8.1的实验装置由稳压水箱,试验管段,倾斜式比压计组成。水箱向管道提供稳压水流。管段的压强差用比压计测量。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测流量。1.8.3实验原理对于图1.8.1的管段的首、尾两个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则有(1.8.1)管段水平放置,流速处相同,因而(1.8.2)用比压计测量压差p1-p2。设比压计两支测压管的液柱长度之差为l,则有(1.8.3)(1.8.4)式中,是比压计的水平倾角。只要测出比压计两支液柱长度的差值,由式(1.8.4)便可以计算管段水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管流速度等于流量除以截面积。流量用量筒、秒表测量。小流量的测量比较费时。充水时间往往超过1分钟。计算管流雷诺数时,需用到水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与水温有关。本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水的运动粘度与温度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1.8.5)式中,大量水温单位是℃,的单位是m2/s。程水头损失与速度V的函数关系与流态有关,层流时,与V的一次方成正比,紊流时,与V的1.75~2.0次方成正比,将实测值标在对数坐标 图上。如果实验曲线斜率为45°,则说明流态为层流,否则为紊流。值得注意的是,流量从小变大的曲线与流量从大变小的曲线是不重合的。1.8.4实验步骤1.启动水泵,向水箱注水,待水位稳定后才全开尾阀,以便冲洗管道,排除管内气体。2.关闭尾阀,松开倾斜比压计上端的止水夹,以使测压管内的残留气泡排出,气泡全部排出后,用气囊球向比压计的测压管打气,压迫测压管水面下降至中部,再夹紧止水夹,防止液面上升。试验管段的水不流动时,比压计的两支测压管的液面应该平齐。若不平,说明测压管内残留有气泡,应该设法排除。3.微微打开尾阀,让水流速度从小变大,流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当流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慢慢关小尾阀,使流速从大变小,流态从紊流变为层流。改变流量时,待水流稳定后,测量流量,记录比压计液柱读数。层流时,水流达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要耐心等待。对于本实验装置,可根据比压计读数大概地判断流态。当流态为层流时,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0.006m。如果比压计的水平倾角,则比压计液柱长度之差。一般来说,层流的实验点应布置3-4个。总的实验点数可自行控制,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绘制形如图1.8.3所示的对数曲线,实验点数在10个以上,并且尽量均匀地分布。4.测量结束后,关闭水泵,绘制曲线图。测量内容:流量(流量有小变大,大最大值后再有大变小)、比压力计液面读数。1.8.5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图1.8.2是本实验的数据表,图1.8.3是曲线图。由图看出,实验结果不 图1.8.2雷诺实验数据表够理想,层流区的曲线斜率近似等于1,但并非直线,有略微弯曲。上临界雷诺数不足4000。下临界雷诺数2000左右。与权威实验比较,本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原因是实验装置不够精细,尤其是实验管段长段不满足要求。例如,为了避开管流入口、出口的影响,实验段的两端应远离入口或出口的距离为管径的120倍。本实验的管径d=8mm,与进口段、出口段落的长度应超过1m。而本装置的进口段,出口段长度不足0.5m。此外,小流量时,比压计液柱长度差很少,读数误差很大,要想提高实验精度,就要提高流量测量、压差测量的精度。1.8.6思考题1.层流时,本实验的沿程水头损失的值的变化范围是多少?2.比压计的刻度2:1表示什么含义?3.如何判断比压计的刻度(例如2:1)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4.实验要求流量首先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如果使流量时而变大,时而变小,实验图1.8.3曲线点能连成一条光滑曲线吗?5.小流量时,水流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为什么很长?6.大流量时,比压计液面波动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应如何读取液面读数?§2-2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2.2.1实验目的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量绕流圆柱表面的压强分布,绘制压强分布图,并计算图柱体的阻力系数。2.2.2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图2.2.1圆柱表面压强分布实验装置本实验使用种实验装置。图2.2.1a是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实验段。气流经过稳压箱,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圆柱体安装在实验段的中部。稳压箱的气流速度近似为零,其压强可认为是驻点压强p0。当气流经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后,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为V∞,压强为p∞。气流绕圆柱体流动时,流动变得复杂起来。本实验测量圆柱体表面各点的压强分布。为了测量压强,在圆柱体表面开设一个测压孔,然后用导管将此压强引出。导管的出口在圆柱体的轴线上,再用软管将测点压强引至压力传感器。圆柱体可以绕其轴线转动,借此就能够测出圆柱体表面各点的压强分布。图2.2.1b是风洞试验段,为了使气流速度分布尽量均匀,也为了降低气流的湍流度,气流首先流经的网格栅,然后才经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实验段的气流速度V∞可认为均匀分布,其压强为p∞。在实验段安装一个L型的总压管,用以测量气流的总压p0。圆柱体安装在实验段的中部,它可绕其轴线转动。圆柱体表面开设一个测压孔,用导管将测孔的压强引出。导管的出口位于圆柱体的转动轴线上。在流体力学中,一般将压强用无量纲的参数——压强系数CP来表示。(2.2.1)式中,分别是测点压强,来流压强,驻点压强(总压)。式(2.2.1)使用了伯努利方程。本实验将测量圆柱表面压强系数的分布。在图柱表面上圆周角的范围内布置若干测点,分别测,按式(2.2.1)计算压强系数。利用压强系数,可以求出圆柱体的阻力系数CD.物体的阻力包括粘性阻力和压差阻力,粘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阻力FD和阻力系数CD可以表示为(2.2.2)(2.2.3) 式中,是测点位置的圆周角度,从前驻点起算。本实验在的范围内布置N个测点,于是(2.2.4)通常,N=37,,但也可以不受此限制,实验者可以自己选定N和Δθ。本实验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差。图2.2.2a是本实验使用的压力传感器的外形图。此压力传感器属于压阻型。承压元件是一块单晶硅膜片。膜片上台阶有4个应变电阻丝(是用集成电路工艺的扩散法制成的)。膜片受压面发生变形时,电阻丝也也随之变形,电阻值发生改变。电阻的变化用电桥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E与膜片上、下表面的压强差成线性关系。2.1已经测出这种线性关系,已知电压E就容易求得压差。图2.2.2cy2000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E由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读取。本实验使用PCI7422型12位32路A/D转换板卡。A/D转换器采用高性能转换芯片AD1674,地址译码电路采用GAL芯片,板卡工作时,能按PCI协议自动分配基地址。A/D转换时间为10µs。(100kHz)。压力传感器有两个接口,一个接高压(H),另一个接低压(L)。在本实验中,总压p0最高,因此将其引至高压接口,压力传感器的低压接口上连接一个三通(见图2.2.2b),开关,可以轮流切换至或P的接口。图2.2.2c表示切换的方法,当阀门把手与气管轴线同向时,阀门开启。当阀门把手与气管轴成垂直时,阀门关闭。压力传感器在稳压直线电源下工作。本装置使用一种袖珍型稳压电源。测量压差时,需关闭P管即可。测量时,可先测量(开通p管,关闭管),再测(开通管,关闭p管)。系统根据算式,就可得到式(2.2.1)的值。2.2.3实验步骤1.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将界面转到“圆柱表面压强系数测量”。2.填写实验常数,其中,气压的默认值是760mmHg,如果有气压表,请将实测气压值填入。通道号的默认值是1。请检查压力的传感器的电压是否输入A/D板的1通道,如有改变,请填写实际使用的通道号。3.检查压力传感器是否通电。如已通电,稳压电源的工作指示灯发亮。4.将测点的圆角度调至0,点击“测量”按钮,按照提示操作,完成第1个测点的测量。5.改变测点的角度,进行新测点的测量。本实验要测量圆柱表面的压强分布,并计算阻力系数,这要求第1个测点的角度为0°,最后一个测点的角度为180°,在0°-180°之间布设若干个测点,通常,每隔5°布置一个测点,但也可不受此限制,任意布置测点角度。不过,0°-90°之间的压强变化比较大,宜多布置测点。总测点数不应少于30。另外,角度应从小变大,不能忽大忽小。 6.测量结束后,将界面转到下页。点击“画实验点”、“绘理论曲线”,则系统自动将实验值标在CP-θ关系图中,同时给出无粘绕流时圆柱表面的压强系数CP=1-4sinθ的理论曲线,点击“计算阻力系数”,系统将算出气流速度,雷诺数,圆柱的阻力系数。2.2.4注意事项1.本实验使用多种电气元件,实验时应小心操作,防止触电,不要随意拨动电子设备的开关,不要随意更改电子元件的接线。2.实验段的气流速度一般地,因此。请检查数据表第3列的实测值是否在此范围中。另外,的测点的Cp应读接近1。根据这两项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2.2.5数据表、实验曲线、误差分析图2.2.3是实验数据,图2.2.4是实验曲线的界面。从理论上说,的测点的压强系数CP应为1。但实测值仅为0.914。一般来说,在大雷诺流动时,的测点的CP值小于-1.2,而图中显示的CPIJ–1,实验值偏大,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测点压强P的接口不好,导致漏气,这时,应试检查软(胶)管接口是否漏气。图2.2.3圆柱表面压强分布实验数据表界面 图2.3.4圆柱体表面压强系数实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