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26 KB
  • 128页

汉源县车管中心水土保持方案_图文

  • 12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水保资证字第号工程设计级号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单位: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20日 编制单位地址:编制单位邮编:项目联系人:联系电话: 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批准: 核定: 审查: 校核: 项目负责: :方案编制人员名单姓名职称上岗证编号承担章节签名 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2项目概况11.1.3项目区概况21.1.4前期工作进展情况31.2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31.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标准3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4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4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4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51.8水土保持监测61.9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61.9.1、投资概算61.9.2、效益分析71.10结论与建议71.11方案特性表82方案编制总则92.1方案编制目的与意义92.2编制依据92.2.1任务来源92.2.2法律法规92.2.3部委规章102.2.4规范性文件102.2.5技术规范与标准122.2.6技术文件资料12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122.4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132.4.1指导思想132.4.2编制原则132.5方案编制深度152.6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15 3项目概况153.1地理位置153.2项目基本情况153.3项目组成及建设方案163.3.1项目组成及特性163.3.2建设方案173.4工程占地203.5土石方平衡203.6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213.6.1施工机构213.6.2施工组织223.6.3施工工艺243.7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273.8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274项目区概况294.1自然概况294.1.1地形地貌294.1.2地质概况294.1.3水文地质304.1.4气候、气象条件304.1.5植被314.1.6土壤324.2社会经济状况324.2.1行政区划与人口324.2.2社会经济概况324.3土地利用现状324.4水土流失现状334.4.1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现状334.4.2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344.4.3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354.5水土保持治理现状364.6项目区开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经验364.6.1水土保持治理经验364.6.2施工管理措施及经验38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40 5.1与政策的相符性分析与评价405.1.1与新水土保持法的相符性分析405.1.2与水保[2007]184号文有关规定的相符性分析415.2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425.2.1项目建设制约性因素分析425.2.2项目选址及工程布设情况425.2.3对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评价435.3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43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445.4.1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445.4.2施工组织的分析与评价445.4.3施工方法及工艺的分析与评价455.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与评价465.5.1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界定原则465.5.2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465.5.3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485.5.4综合评价485.6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495.7结论及建议50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526.1工程占地526.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52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526.3.1项目建设区536.3.2防治责任范围53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546.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目的、依据与原则546.4.2防治分区547水土流失预测557.1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相关性分析557.1.1土石方挖填557.1.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557.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及范围567.2.1预测任务567.2.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56 7.2.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56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577.3.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577.3.2水土流失预测方法587.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597.4.1扰动原地貌、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597.4.2损坏水土保持功能数量607.4.3弃土量607.4.4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607.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627.6水土流失危害与评价637.7预测结论和指导性意见637.7.1预测结论637.7.2指导性意见64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67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67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原则68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698.3.1预防保护措施698.3.2综合治理措施70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728.4.1主体建筑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738.4.2广场道路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758.4.3景观绿化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768.4.4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788.4.5表土剥离及临时堆放场808.5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81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要求818.6.1方案实施及进度安排原则818.6.2施工条件818.6.3施工方法828.7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838.7.1进度安排原则838.7.2实施进度安排839水土保持监测85 9.1监测目的、任务和原则859.1.1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859.1.2监测目的859.1.3监测任务869.1.4监测原则869.2监测范围869.3监测重点869.4监测内容879.5监测方法879.6监测点设置、监测时段及频率899.6.1监测点设置原则899.6.2监测点位布设899.6.3监测时段与频率909.7监测工作量919.7.1监测设施设备919.7.2监测费用919.8监测管理919.8.1监测机构919.8.2监测制度929.8.3监测管理929.9监测成果9210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9410.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9410.1.1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9410.1.2基础价格编制9510.1.3概算编制9710.1.4水土保持投资概算10010.2效益分析13510.2.1水土保持基础效益13510.2.2效益评价13710.2.3效益分析结论13811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13911.1组织领导与管理13911.1.1组织机构13911.1.2管理措施139 11.2后续设计的安排140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140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4111.4.1监理目的14111.4.2监理内容14111.4.3水土保持监理机构和人员14111.5水土保持监测14111.6施工管理14211.7检查与验收14311.7.1检查14311.7.2验收143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14311.9工程建后管理措施14412水土保持方案结论与建议14512.1结论14512.2建议146附件:1、委托书2、项目区图片3、可研批复。附图:附图3-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附图3-2项目工程总平面图附图4-1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4-2项目区土壤侵蚀分布图附图8-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附图8-7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保持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8-8表土临时堆放场防护措施典型设计图附图8-9永久排水沟、沉砂池典型设计图附图8-10临时排水沟、沉砂池典型设计图附图8-11植物措施配置图 1综合说明1.1项目及项目区概况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随着汉源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工具明显改善,近年来汉源县境内的车辆数量急剧增加,而原来车管中心的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为了满足汉源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提高城市交通质量,促进县经济更上新台阶。汉源县公安局拟在县城沿城路右侧、市政环卫所对面修建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是改善人们的出行环境,缓减交通压力的必要条件;是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城市环境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1.1.2项目概况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位于汉源县城沿城路右侧、市政环卫所对面,项目总占地面积3.579hm2(永久占地),规划总建筑面积0.882hm2,其中地上建筑0.657hm2,地下建筑0.225hm2。地面建筑分为综合楼、轻型汽车安检道工程、轻型环检线工程、外检区和学员等候区工程、设备及基础工程、水泵房工程、总平工程。计划项目总投资5858.2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为2679.14万元。绿化工程为181.84万元,计划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底完工,总工期16个月。本工程土石方开挖量11.10万m3(自然方),回填土量为10.23万m3(自然方),废弃土石方总量为0.87万m3(自然方)。表土利用0.42万m3,全部用于景观绿化覆土,弃方总量0.87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土石方0.216万m³)全部运至流104 砂河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多出的表土处理后可用于耕地土壤培植,本工程不设渣场。1.1.3项目区概况项目区位于流沙河下游左岸罗卜岗中北部的单斜坡地段,龙潭沟二号楼北东,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十堰路东侧、市政环卫所对面,中心点坐标东经120°37′31.5″北纬29°22′06.6″。拟建场地海拔在1077.36米至1111米之间。平均坡度28°,最大坡度41°项目区内无常年性地表水体,但季节性冲沟呈树枝状分布,最终汇入南东的流沙河内。流沙河在民建村杨四营与大渡河汇合,沿大渡河一泻直下。区内新构造活动小而频繁,根据GB181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汉源县属于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县城年平均气温17.9度,无霜期300天,日照时数1475.8小时,年活动积温5844.7度,年均降雨量730.8毫米。适宜两季农作物的生长。土壤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按照土壤分类系统,汉源县土壤有11个土类、15个亚类、16个土属、35个土种。项目区土壤以黄壤土为主,兼有少量冲积土,土壤质地为重壤土。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工程建设区适生的乔木树种有塔柏、香樟、小叶榕及红花继木等;适生的灌木树种有紫叶小蘖、金叶女贞、多花木兰、紫穗槐等;适生的草种有紫鸭趾草、黑麦草、早熟禾、马尼拉结缕草、狗牙根等。林草植被覆盖率为48%。项目区属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地方水保部门的统计资料及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分析,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轻度水力侵蚀,以面蚀为主。项目所在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2420t/km².a。土壤允许侵蚀模数为500t/km2·a。104 1.1.4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012年11月8日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对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进行了立项并报请汉源县发展和改革局(汉发改投资[2012]275号)审批同意。2014年6月业主方委托西部建筑抗震勘查设计研究院对拟建工程进行了岩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2014年7委托业主方委托西部建筑抗震勘查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11,受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接到任务委托后,我公司随即组成项目组,进入项目区进行现场踏勘,走访了工程所属行政区域的各职能部门,就项目区自然环境现状、水土保持工作现状,以及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现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收集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了工程前期研究成果。此后项目组根据相关技术文件、外业踏勘调查成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文件,编制完成《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进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1.2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根据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本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因为主体工程处于初步设计阶段,所以本方案按水土保持初步设计阶段深度进行编制。本工程属建设类项目,建设总工期为16月,即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建成投产,其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8年。1.3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及防治标准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区属104 于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有关防治标准划分的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1.4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城,虽属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但场区内地下内未发现矿藏、埋管、埋线等隐蔽设施,未发现文物、古迹等国家保护项目,区内无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试验区、观测站,更不属于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因此不受保护区等因素的制约。2、主体工程对产生的土石方规划了固定的存放地点和处置措施,设置了档渣墙和排洪截流沟,避免了因弃渣流失带来的不良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3、主体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形成的不稳定边坡设置了护坡措施和环境保护及绿化工程,从而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因水土流失带来的不利影响。综上所述:虽然在工程建设期间由于临时堆土基础开挖和回填破坏了工程区内的水土保持功能,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但主体工程设计十分重视水土流失防治,对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边坡、景观绿化区等区域采取了相应的截排水等措施,主要目的是防止土石渣等固体物质产生流失,属于主体设计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该工程建设不存在限制因素,项目建设是可行的。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分区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为3.579hm2(53.68亩)。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及运行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初步确定本工程项目防治区责任范围面积为3.869hm2,包括项目建设区3.579hm2和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29hm2。本项目为点型工程,根据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结合工程布局、建设、开挖扰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因素,本方案将水土流失防104 治分区划为主体建筑防治区、广场道路防治区、景观绿化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场防治区共5个防治分区。1.6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本工程可能扰动原地表面积3.579hm2,损坏水土保持功能面积3.579hm2。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在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和景观绿化区,分别占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0.33%、37.14%和40.57%。由于项目建设对原有地表的扰动,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797.092t,新增638.95t其中施工期606.78t,施工期预测流失量占总预测流失量的94.97%。因此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是项目施工期。1.7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设计,永久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协调,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中,以永久与临时工程措施相结合控制集中、高强度水土流失,同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并及时跟进植物措施,在提高水土保持效果的同时,兼顾绿化美化要求;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原则,对临时占地使用完毕后优先考虑复耕,余下土地采取林草措施绿化,改善生态环境。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主要工程量(含项目设计原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1、主体建筑区:工程措施:排水沟土石方挖填68.57m³、砼142.23m³;沉沙池土石方挖填3.00m³、砼6.24m³。表土剥离0.657hm2,排水网管1057.50m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227.45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2750.00m2,土袋挡墙89.60m³⑵广场道路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1.416hm2,排水网管1315.78m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268.38m³,沉沙池开挖3.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3213.00m2,土袋挡墙129.35m³104 ⑶景观绿化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1.432hm2,表土回覆2.667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103.43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3178.00m2,土袋挡墙72.76m³。植物措施:景观绿化1.432hm2。⑷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37.53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484.65m2。⑸表土临时堆放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35.72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2738.64m2,土袋挡墙42.18m³1.8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监测时间从2016年4月工程建设开始至2017年7月工程完工,监测时间为16个月。以6~9月份为监测重点时段。水土保持监测区域为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在项目施工期,主要监测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自然恢复期,主要监测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实施后林草的生长状况及植被覆盖情况,评估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另外还要对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雨强度、植被)、的稳定性进行监测。水土保持监测采取定点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定点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工程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在建设期内每年汛期(6~9月)每月1次,降雨量≥50mm加测1次;非汛期2-3次。植被恢复期的水土流失监测采取在项目区全面调查监测的方法进行,各项监测指标的监测每半年进行一次。根据本工程建设的情况和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分别在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附属设施区和临时堆土区各设监测点一个,共布设5个水土保持监测点进行监测。104 1.9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9.1、投资概算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63.479万元,其中新增水土保持投资为68.619万元,主体工程设计中计列水土保持措施投资794.86万元。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中,工程措施17.111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6.401万元,独立费用34.470万元,基本预备费3.47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7.158万元。1.9.2、效益分析按本方案的措施设计进行有效治理后,扰动土地整治率可达到99.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可达到99.81%;土壤流失控制比可达到1.04;拦渣率99%;林草植被恢复率100%;林草覆盖率40%。整个施工区实施水保措施后的6项防治指标实现值均达到方案设定的防治目标值1.10结论与建议项目区内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无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条件好。建设区内无专项水土保持设施,没有水土保持制约因素。施工组织和工艺设计较为合理,场地平整、基础施工等土建工程施工工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较为完善,主体工程部分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本方案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能有效地减少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从水土保持角度认为该工程项目可行。为确保本水土保持方案的落实,提出如下建议:建设单位应充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在下阶段结合主体工程设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合理优化工程施工进度安排,认真落实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内容,及时完善细化相关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从而确保水土保持措施得到较好的落实,力争将工程产生的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和危害降到最低限度。104 1.11方案特性表水土保持方案特性表项目名称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所在流域长江流域岷江水系涉及省区四川省涉及地市雅安市涉及县(区)汉源县项目规模占地3.579hm²总投资5858.2692万元土建投资2679.141516万元动工时间2016年4月完工时间2017年7月设计水平年2018年项目组成项目区长度/面积(km/hm²)挖方量(万m³)填方量(万m³)主体建筑区0.65711.1010.23广场道路区1.416景观绿化区1.432附属设施区0.075合计3.579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金沙江下游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地貌类型丘陵土壤类型黄壤土为主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地貌土壤侵蚀[t/(km².a)]2420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²)3.869土壤容许流失量[t/(km².a)]500项目建设区面积(hm²)3.579扰动地表面积(hm²)3.579直接影响区面积(hm²)0.29建设期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797.092新增水土流失量(t)638.95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附属设施区和景观绿化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9.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9.81土壤流失控制比1.04拦渣率(%)99植被恢复系数(%)97林草覆盖率(%)40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主体建筑区排水沟土石方挖填68.57m³、砼142.23m³;沉沙池土石方挖填3.00m³、砼6.24m³。表土剥离0.657hm2排水网管1057.50m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227.45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2750.00m2,土袋挡墙89.60m³广场道路区表土剥离1.416hm2,排水网管1315.78m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268.38m³,沉沙池开挖3.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3213.00m2,土袋挡墙129.35m³景观绿化区表土剥离1.432hm2,表土回覆2.667hm2。景观绿1.432hm2。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103.43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3178.00m2,土袋挡墙72.76m³。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17.53m³,沉沙池开挖4.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484.65m2表土临时堆放场区临时排水沟土方开挖35.72m³,沉沙池开挖2.00m³,无纺布临时遮盖2738.64m2,土袋挡墙42.18m³投资(万元)675.951136.026.401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863.479独立费(万元)34.47监测费(万元)15.00监理费(万元)6.00补偿费(万元)7.158方案编制单位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单位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地址绵阳市临圆路中段36号地址汉源县富林镇新区电力大道邮编621000邮编联系人及电话13398359801联系人及电话方建军13881628460传真传真电子信箱电子信箱104 2方案编制总则2.1方案编制目的与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任何拟建、在建项目须按“三同时”原则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的与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防止水土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⑵通过对项目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保持现状的调查,对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功能的评价,对项目新增水土流失的预测,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制约因素,为项目论证和后续设计提供参考意见。⑶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和义务,为建设单位界定防治责任范围。⑷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设计切实可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安排措施实施进度,提出组织、管理、资金等实施保障措施,为建设单位完成水土流失防治任务提供技术依据。⑸为水行政部门行使监督管理权、开展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和水土保持专项验收工作提供依据。2.2编制依据2.2.1任务来源汉源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公司编制“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委托书》见附件1。2.2.2法律法规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104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⑸《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1993第120号令)⑹《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1993年颁布,2012年9月修订)⑺《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2.2.3部委规章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根据2005年7月8日水利部第24号令修定)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根据2005年7月8日水利部第24号令修定)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⑷《水利部关于修改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章的决定》(2005年7月8日水利部第24号令)⑸《水利部关于修改或废止部分水利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05年7月8日水利部第25号令)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1999年3月2日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2004年9月1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⑻《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008年11月29日国土资源部第42号令)⑼《土地调查条例实施办法》(2009年6月17日国土资源部第45号令)2.2.4规范性文件(1)《国务院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国发[1993]年5号文)(2)《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资源制止毁林开荒和乱占林地的通知》(国发[1998]111号)(3)《全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纲要》(国务院2000年11月26日颁布)104 (4)《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5)《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6)《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文,2007年5月21日)(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保[1994]513号文)(8)《关于加强大中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保[2003]89号)(9)《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办水保[2013]188号)(10)《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1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1998年12月)(12)《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川办函[2005]158号文)(13)《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中有关技术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川水发[2004]16号)(14)《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文)(15)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水发[2009]15号)(16)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18)《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4]8号);(19)《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886号);(20)《四川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川财综[2014]6号);104 (21)《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4]1041号)。2.2.5技术规范与标准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⑶《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⑷《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2008)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2008)⑹《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⑺《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水土保持图》(SL73.6-2001)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15772-2008)⑼《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⑽《水土保持工程概算(估)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⑾《防洪标准》(GB50201-94)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⒁《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及概算编制规定》(水总[2003]67号)2.2.6技术文件资料(1)《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建设区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2)《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总体规划》(2014年7月)(3)《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年5月)2.3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项目区属于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104 治标准》(GB50434-2008)中有关防治标准划分的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应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2.4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2.4.1指导思想本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必须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等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部委规章的要求;满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制约因素,提出主体工程设计优化方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和流失量。结合当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和主体工程设计,合理配置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减轻项目区内原生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并提出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方案实施保障措施,保证项目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工作得到严格监控,水土保持方案得到认真执行。方案设计水平年内,治理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发挥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2.4.2编制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及其他有关文件及规范,在分析本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及项目建设对水土流失影响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区环境特点,制订科学、经济、安全、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在方案编制中贯彻以下原则:⑴责任明确的原则:按“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明确建设单位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查清水土流失现状及特征,根据工程特点,界定项目在建设期和试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⑵预防为主的原则: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基本要求,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生产工艺,优化主体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组织。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既要努力防止生产建设过程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又要治理防治责104 任范围内的原有水土流失,合理限定施工扰动范围、优化施工组织方式,规范施工队伍的行为,减少土石方临时堆放及地表裸露时间,及时配置临时防护措施,施工中贯彻“先拦后弃、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土石方的调配和综合利用工作,努力控制水土流失;⑶生态与主体并重的原则:水土保持方案要以控制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在服务主体工程的同时,对项目区环境和周边的生态系统负责,对工程建设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应进行比选方案的水土流失损益分析,明确推荐方案意见,并作为主体设计比选方案筛选的依据;⑷综合防治的原则:遵循全面治理和重点治理相结合、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并使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相适应,使水土保持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达到控制和治理新增水土流失的目的,同时将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⑸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局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注重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合理搭配,做到“标本兼治”,选用当地适生的植物措施品种和水土保持工作措施的类型及设防标准,提高措施布设的适宜性;⑹永久临时结合的原则:根据主体工程措施、临时措施紧扣施工作业面,项目区施工临时道路结合项目区永久性道路可先行将路基及垫层建成,项目区草地绿化措施可提前布设,在节约资金的同时,减少二次扰动;⑺经济合理的原则:水土保持措施的选择不是标准越高、造价越贵越好,应选择取料方便,易于建造的工程措施及当地适合生长的植物品种,在保障水土保持功能的同时减少建设期的投入和运营期间的养护工作量,在确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时,也应尊重自然规律,量力而行;⑻综合利用的原则:弃土石堆放便于后续的综合利用,结合当地的情况,剥离的表层腐殖土,应单独堆放,留待后期植被恢复之用;⑼“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在方案编制中合理安排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进度,在保障主体工程建设进度的同时,适当超前布设水土保持设104 施,既注重了生态功能的及时发挥,又增加了主体工程的安全系数。在综合布局上,要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土地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对方案的实施从组织领导、明确不同设计深度的要求、资金的落实和管理使用以及内部监督控制等方面提出保证措施。2.5方案编制深度本项目为新建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要求,应达到可研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2.6设计水平年及方案服务期本项目为新建建设类项目,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要求,应达到可研设计阶段的设计深度。本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计划于2016年4月开工,2017年7月底完工,方案设计水平年取主体工程完工后当年,即2018年。届时各项水保措施应按本报告书内容实施完成,并初步发挥效益。3项目概况3.1地理位置拟建项目区地处流沙河下游左岸罗卜岗中北部的单斜坡地段。位于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汉源县十堰路东侧环卫所对面),北距雅安160公里;成都290公里;南距西昌240公里,距成昆铁路50公里左右,雅西高速和国道108线由北向南穿于南东过,交通便捷。该项目区地处流沙河下游左岸罗卜岗中北部的单斜坡地段,海拔高度850~1230米,相对高差390米。拟建场地海拔在1077.36米至1111米之间。平均坡度36°,最大坡度44°。3.2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建设单位: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地点: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汉源县十堰路东侧环卫所对面)。104 建设性质:新建建设类。工程内容:分为地面建筑和地下建筑两部分,地面建筑包括综合楼、轻型汽车安检道工程、轻型环检线工程、外检区和学员等候区工程、设备及基础工程、水泵房工程、总平工程。地下建筑为地下车库和地下把场。建设规模:项目总占地面积3.579hm2(53.68亩),计划项目总投资5858.2692万元。规划总建筑面积:0.882hm2,其中地面建筑0.657hm2,地下建筑(不计入容积率)0.225hm2。地上停车位180个;地下停车位34个。工程进度:2016年4月—2017年7月;3.3项目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筑物3.3.1项目组成、特性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工程规划本净用地面积3.579hm2。主要有房屋建筑、广场道路、景观绿化和其他附属工程组成。规划总建筑面积0.882hm2,包括地面建筑0.657hm2,地下建筑(不计入容积率)0.225hm2。本项目项目组成见表3.3-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3.3-2表3.3-1工程组成特性表一、项目特性工程名称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建设地点汉源县十堰路所属流域长江流域岷江水系工程性质建设类新建建设单位汉源县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占地3.579hm²基建期16个月工程投资总投资为5858.2692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为2679.141516万元二、项目组成项目组成建设项目占地面积(hm²)备注永久占地主体建筑区0.657房屋建筑广场道路区1.416场内道路、广场等附属设施0.075景观绿化区1.432项目建设区所有绿化区域小计3.579三、土石方平衡(万m3)项目挖方填方调运去向主体建筑区7.144.2322.908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广场道路区2.133.7641.634景观绿化区1.362.0610.701附属设施0.470.1730.297合计11.1010.230.87104 表3.3-2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指标项目指标值备注一、规划净用地面积:3.57892hm²(53.68亩)永久性用地二、规划总建筑面积:0.882hm2(一)地上面积:0.6565hm2计入容积率1、综合楼0.6565hm2计入容积率(二)地下建筑面积:0.2255hm2不计入容积率1、地下车库:0.1286hm22、地下把场:0.0968hm2三、容积率:0.18四、建筑基底面积:0.1455hm2五、建筑密度4%六、绿地率:40%七、机动车位:4%1、地上停车位180辆综合楼停车位:77辆考试等候区停车位:103辆2、地下停车位:34辆3.3.2建设方案3.3.2.1主体工程主体工程分为综合楼、轻型汽车安检道工程、轻型环检线工程、外检区和学员等候区工程、设备及基础工程、水泵房工程、总平工程。其中综合楼:采用有隔震支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面积0.882hm2。地下1层,地上6层,(局部7层)建筑总高28.5m,分为,筏板基础,地基采用长螺旋钻孔压管混凝土桩挤密处理;轻型汽车安检道工程:0.1133hm2,地上一层,檐高8m,采用钢结构,墙面板和屋面板均采用彩钢压型夹心板;轻型环检线工程,0.0216hm2,地上一层,檐高6m,采用钢结构,墙面板和屋面板均采用彩钢压型夹心板;外检区和学员等候区工程,0.0144hm2,檐高6.5m,地上一层,采用钢结构,墙面板和屋面板均采用彩钢压型夹心板;水泵房,0.016463hm2,钢筋混凝土水池;工艺设备安装,含检测线设备及驾考设备采购及安装;总平工程含场平土石方、挡墙、围墙、人行道、车行道、地面铺装、水电安装工程及绿化工程。2、广场道路各功能区均设计有出入口,体现人车分流的概念。主入口并排设置行人出入和机动车辆主入口,次入口主要供动车出入。小区主干道路面宽4.5m,104 次要道路宽3.5m。建筑物四周设有环形通道,消防车可方便地经该道路畅通进入厂区执行任务。机动车行入口与城市道路相结合,营造良好顺畅的通行环境,小区内道路设计为自然曲线道路,与自然流动的建筑群体相呼应。内部道路不但满足人车畅行,同时也满足消防及临时搬运货物的需求,整个道路布置做到人车分流,流线清晰,形成便捷、安全高效的交通体系。3、绿化美化布置规划区内部的绿化景观,运用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方式,根据绿地的功能形成两种性质的绿地:中央绿地、主体建筑区附属绿地,共同构成区内网络状绿地系统,营造良好的景观层次。为美化环境,减少噪音和污染,对区域进行全面绿化。绿化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区域集中绿化,以简单的构图元素在大面积景物中取得更加丰富的空间效果。绿化以草坪为主,点缀形态各异的灌木及花卉等。绿化的要求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及与周围环境相协调。3.3.2.2附属工程1、给水室外给水管网为生活、消防共用管网,给水水源引自市政水管,从市政给水管上引一根DN200的进水管,分支为区域给水并设总表计量。提供压力为0.35Mpa。区域内最高日用水量为30.00m³/d,最大时用水量4.5m³/h,时变化系数为1.5室外消防采用低压制,消防用水量为20L/s,由市政管网直接供给,区域内设置地上式室外消防栓4个,间距不超过120m。给水管道采用PE塑料给水管(PN1.25Mpa)热熔连接。在绿化带内给水管道埋深0.70m,道路下覆盖深度不小于10m。2、排水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1)污水系统:生活污水最高日排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设计,定内生活污水排泄于室外污水检测井,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最终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2)雨水系统:区内的雨水系统按528L/s的汇集量进行设计,场地雨104 水由雨水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检测井或水沟,建筑场地外设置散水沟,屋面雨水经雨水立管汇集后排入散水沟,雨水经收集后就近排入市政雨水管。屋面雨水设计重现期采用3年,屋面设雨水斗采用半压力流排水系统,阳台设地漏采用重力流排水系统。3、供电正常电源:本工程采用一路独立的10kv电源引入本工程箱变,作为正常电源。应急电源:设置1台自启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在市电停电又无消防要求时供平时需用电的消防负荷及所有保障负荷用电;而市电停电又有消防要求时,由火警信号自动切断除所有非消防保障负荷的柴油发电机电源,仅保证消防用电。4、消防设施本项目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在工艺、总图、建筑、公用工程等各个专业设计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积极有效的消防措施,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具体措施如下:(1)在工程总平面布置上,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满足防火间距、防爆、消防的要求,做到人流、物流分开,便于火灾发生时的安全疏散。厂区内各生产区均有环状消防通道,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在事故发生时便于扑救与疏通。(2)各个建筑物在设计中要考虑根据不同用途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室内外按《建筑灭火器配制设计规范》要求设消火栓,敷设消防管网,配制灭火器材等。(3)所有电气设备要有良好的防静电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排除因电器设备和油类引起的火灾,在固定区域配置一定数量的MF8型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砂箱等灭火工具。室外消防给水管管材采用PE管,焊接,埋地敷设,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内外壁热浸镀锌钢管,卡箍连接。消防给水系统采用独立临时高压制消防给水系统。104 3.3.2.3临时设施本项目临时工程主要有施工场地和表土临时堆放场,均布置在景观绿化区内,不再新增征地。其中生产生活设施区占地0.089hm2,施工临时设施区占地0.106hm2,合计0.195hm2,主要为满足施工中临时建筑物搭建、材料堆放等;本工程设计绿化的需要剥离表土,绿化面积为1.432hm2,按覆土30cm厚剥离计算,共剥离表土约0.429万m3,堆放于绿化区域,并进行临时防护,占地面积约0.245hm2,位于绿化区域范围内,无新增征地。3.4工程占地由于本项目地处汉源县,项目占地区域原地貌类型为草地。本项目建设区域集中,永久占地主要有建构筑物占地、场内道路占地以及绿化占地等三部分,占地面积3.579hm²(53.68亩)。临时占地全部位于永久征地范围内,不新增征地。具体情况见表3.4-1。表3.4-1工程占地情况表占地性质功能分区占地类型及面积(hm2)合计耕地林地住宅用地(hm2)永久占地主体建筑区0.4120.0650.1800.657广场道路区1.0780.2860.0511.416景观绿化区0.8930.3650.1731.432附属设施0.0420.0270.0060.075小计2.4250.7430.4103.579临时占地生产生活设施0.0120.0450.0320.089施工临时设施0.0370.0530.0160.106小计0.0490.0980.0480.195说明:临时用地全部占用永久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完成后拆除,不新增用地。3.5土石方平衡拟建项目区位于汉源县富林镇罗卜岗中北部的单斜坡地段,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有12户居民需拆迁,涉及拆迁面积0.334hm²,拆迁后形成的洼地需全部回填,开挖和回填土石方量较大。建设中首先对地表的熟土进行剥离,待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对绿化区域进行覆土并绿化。经土石方平衡分析,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1.10万m³,表土剥离1.074万m3,填方总量为104 10.23万m³,表土利用0.429万m3,全部用于景观绿化覆土,弃方总量0.87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土石方0.216万m³)全部运至流砂河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多出的表土处理后可用于耕地土壤培植,本工程不设渣场。本工程按要求绿化总面积达1.432hm²,按绿化覆土平均厚度30cm计算,绿化区域需土0.429万m³。绿化覆土的主要来源:基建开工前进行熟土剥离,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场内,作为后期绿化覆土。工程建设期土石方平衡详见表3.5-1及图3-1土石方流向框图。表3.5-1土石方平衡一览表单位:万m3分区挖方填方调入(出)表土一般土石方小计表土一般土石方小计表土一般土石方小计主体建筑区0.1976.9437.144.2324.232+0.197+2.711+2.908广场道路区0.4251.7052.133.7643.764+0.425-2.059-1.634景观绿化区0.4290.9311.360.421.6412.061+0.009-0.710-0.701附属设施0.0230.4470.470.1730.173+0.023+0.274+0.297合计1.07410.02611.100.429.8110.23+0.654+0.216+0.870说明:调入为“—”调出为“+”3.6施工组织和施工工艺3.6.1施工机构建议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及专职的监理部门,以便对全段的施工计划、财务、外购材料,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技术、质量要求,施工验收及工程决算进行统一管理,地方政府参与领导与管理,以发挥其优势与积极性。成立专职的监理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旁站监督、计量与支付,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104 弃方填方分区挖方4.2326.943汉源湖库岸治理利用2.711主体工程区础广场道路区-2.0593.7641.7050.216-0.7100.9312.061景观绿化区﷒0.1730.2740.447附属设施绿化土壤培植1.704表土0.6540.420合计0.8710.2311.10注:图中土石方为自然方,单位:万m3,表土剥离包含于挖方,表土回覆包含于填方。图3-1土石方流向框图3.6.2施工组织1、施工组织管理工程建设“百年大计,安全第一,质量第一”,因此该工程建设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机构,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注重管理、强化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根据工程工期、建设内容、施工难易程度、气候水文及汛期等制定周密的施工计划,组织资质、信誉优良的施工队伍,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顺利推进施工,施工时应尽量避免扬尘,不“拖泥带水”,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表土剥离、基础工程施工工期宜避开主汛期,若遇雨天确需施工,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各分项工程遵循制定施工计划—施工准备104 —认可施工报告—组织实施—监督检验—检验合格—转入下一道工序的原则,做好各工序间的衔接与配合,使之按部就班、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本项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组织施工力量进行施工,选择资质条件优良的施工队伍,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严格的合同管理也有利于工程的实施。各施工单位进行周密的施工进度计划,组织精良的施工队伍,配备先进的机械设备,采购充足的材料,加强各项工程施工的衔接与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2、交通运输本工程各新村聚居点附近都有对外连接道路,交通便利。3、施工用地工程建设区域大小均能满足施工要求,施工作业在征地范围内展开;在建设区内安排施工管理、施工人员生活区。无需占用征地红线外土地。5施工条件(1)给排水条件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工地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本工程施工期期间,工地设简易住房、食堂、厕所。民工生活污水由经过化粪池处理达三级标准后排放。施工废水主要是开挖作业面泥浆水,暴雨经流水冲刷泥浆水,场地及施工及冲洗水。其中泥浆水和冲洗废水经过简易沉淀池沉淀后循环使用,不外排,对环境不会带来明显影响。(2)供电条件供电线路按乡镇规划总体布局引入项目所在地。(3)供气条件规划气源来自周边市政管网。(4)通信条件新址所在地已形成现代化通信网络,通信设施完善。4、施工时序根据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的建设包括前期工作、准备工程、主体工程施工、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等部分。104 3.6.3施工工艺3.6.3.1场地平整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法对场地进行清理和平整。填筑施工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设计要求先对基底进行清理。对填筑区基底范围内的建渣、垃圾、障碍物及草地、植被根系和表土予以清除,并在填筑前进行地基原地面压实,压实标准和正式填筑相同。分层填筑。填土段每层铺土厚度为20~30cm,每层填料的摊铺宽度,每侧超出设计宽度50cm,以保证修整边坡后的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待填筑成型后再削坡。填料主要来源在各区域内按设计调配,不得选用淤泥及淤泥质土。碎石类土或爆破石碴用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三分之二且不大于200mm,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连接处。施工采用推土机摊铺,平地机整平,振动压路机碾压;填石地段采用大功率推土机整平,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3.6.3.2土石方工程建(构)筑物基础开挖时必须服从基坑支护要求,要在确保基坑安全的前提下,先用机械开挖到基底标高30cm左右,余土人工清挖,防止出现超挖现象。基坑回填须待各构筑结构施工完且结构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土方回填时事先抽掉积水,清除淤泥杂物,回填土利用开挖的原土,并清除掺入的有机质和过大的石粒。回填应逐层水平填筑,逐层碾压,每层虚铺厚度和压实遍数与压实机械功率大小有关,应在现场通过实验确定。3.6.3.3混凝土工程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尽量避开大的异常天气,做好防雨措施。同时根据原材料供应情况进行混凝土试配,根据不同的需要按设计要求提前做好实际施工配合比模拟实验,以便施工中使用符合设计强度要求,具有良好施工性能的高强、高性能混凝土。3.6.3.4道路工程本工程道路主要为建设区范围场内交通道路。路基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类土、砂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基底部。有采用不同填料填筑路基时,应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均应104 采用同类填料。道路土基土质较差时应换尽不良土,如淤泥、生活垃圾、耕植土等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必须全部清除,分层换填。如遇膨胀土路段,若不能将膨胀土全部清除,应采用膨胀土包心处理防止病害发生。道路经过沟渠、河道部分,当淤泥层厚度小于2米时,先清淤再填筑路基,压实厚度每层小于30cm;淤泥层厚度大小2米时,先采用上述方法处理上部2米厚的淤泥,下部采用直径30cm以上块石抛石挤淤,再填筑路基。3.6.3.5管线综合工程施工管线综合按照规范要求的最小间距,并与各专业协调共同确定的管位排列;管道施工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进行。各专业管线施工应密切配合,施工中如遇管道碰撞按如下原则进行调整:压力管让重力管,小管让大管;施工时应注意与各规划与已有路口的连接。各管线高程控制:按从上到上排列:通信管在最上层,埋深控制在1.0米,电力沟1.20米,煤气管1.40米,给水管1.3-1.7米,雨水管1.5-2.3米,污水管2.2-3.7米。室外给水管选用实壁给水塑料管,橡胶圈接口;室内冷水给水管水平干管及立管采用冷水型衬塑钢管(内衬冷水型PP-R给水管),支管采用冷水型PP-R给水管;室内热水给水管水平干管及立管采用热水型衬塑钢管(内衬热水型PP-R给水管),支管采用PP-R热水型给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聚丙烯超级静音排水管,承插粘接;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缠绕管,钢塑复合双向弹性承插连接。雨水管采用UPVC排水管,承插粘接。消防喷淋管DN150选用无缝钢管,内外热镀锌;DN≦100,选用热镀锌钢管。管道连接:DN≧100,卡箍连接;DN<100,丝扣连接。阀门:潜污泵出水管、消防泵吸水管、消防喷淋系统、生活给水系统选用压力等级1.6MPa铸钢铜芯阀门。3.6.3.6主体建筑物基础施工本工程除主体工程中仅有污水处理设备位于地下,其余均为底面以上建筑。整体建筑在地基开挖过程中挖方量较小,开挖土石方及时运出工地。104 由于主体工程中建筑物基本为地上建筑,因此基础开挖过程中挖方需利用回填部分直接堆放在主体建筑占地范围内。3.6.3.7基坑工程1临边防护①四周距基坑必须设置牢固的防护栏杆,并挂设立网,夜间必须设红色标志灯。②栏杆立杆的固定方法用Ф48×3.5钢管打入地面60CM,立杆间距2米,横杆距地分别为1.2米和0.6米,立杆距基坑边100cm,栏杆高度1.2M,并刷红白相间的警示色。2坑边荷载基坑周边严禁超堆荷载。挖出的土方应及时运走,堆放材料至基坑上部边缘距离不少于1.2米,材料堆置高度不超过1.5米,施工机械作业时应与基坑边缘保持2M以上的距离,以保证坑边坡的稳定。3排水措施在基坑周围设一道200mm,高120砖砌挡水沿,水泥抹面。另设排水沟,水沟坡度1%,沟宽500mm,沟深200mm(最浅处)。避免渗水、漏水进入坑内。基坑边界周围地面设排水沟及积水井,水泵随时将积水抽到坑外。4上下通道基坑底清理及基础施工期间,车库基槽西侧人工搭设上下楼梯。作为施工人员上下和材料、机具运输通道。为保证地下部位施工期间安全性:①采取筏板周边砌筑挡土墙,防止雨水冲刷泥浆流入槽内。②现场准备大条幅厚塑料布,在雨水较大时覆盖周边。③基坑内设污水泵及时排水。④合理安排工期,组织劳力在雨季前完成地下部分施工。3.6.3.8景观绿化工程除在建设区域内的空地集中布置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外,还在道路两侧及建构筑物周围空地布设绿化带,栽植树型美观,树冠茂盛高大的树木。绿104 化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的布置手法,在绿化区域内设置景石和贴近自然的园林建筑小品,植物景观和休闲场所。建设区域内绿化面积6.49hm2,绿化率35%。绿化区域内的植物景观的设置体现四季有花,植物形状佳美,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种类丰富,分布层次有致并与季节相协调,各种树种的疏密搭配、色彩搭配形态相互衬托、构成良好的绿化景观;使环境充满生机和活力,让人们感受美的环境和自然气息,使人心旷神怡。景观绿化施工前需先进行表土回铺,整地,施工时种草采取直接铺设成品草皮,乔木灌木种植需先进行穴状整地,栽植后注意养护,确保成活率。3.7工程投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计划总投资5858.2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为2679.14万元。绿化工程为181.84万元,项目资金来源于汉源县财政。3.8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19个月,即2016年4月~2017年7月,工程建设工期安排如下:1、前期工作2016年4月~2016年5月,计划共2个月,完成各项准备工作。2、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7年4月,计划共11个月,项目建设施工阶段,包括a基础开挖、主体施工、设备采购安装以及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的建设,3、附属设施整修、场地清理2017年5月~2017年6月,计划共2个月包括内外建筑场地的整治、清理,绿化、景观的整饰、室内装修及其它附属设施的调试等工作。4、工程竣工验收2017年7月,计划共1个月包括工程竣工验收、项目结算.施工进度计划详见表3.8-1。104 3.8-1项目实施进度一览表建设内容2016年2017年4567891011121234567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准备期                实施阶段                附属设施整修、景观绿化、场地清理                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交付使用                104 4项目区概况4.1自然概况4.1.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流沙河下游左岸罗卜岗中下部的单斜坡地段,坡向98~124°,地面平均坡度为28°,最大坡度41°,宽2~3公里,地势总体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在1077.36米~1211米之间,相对高差130米。最高点位于项目区北西侧,最低点位于项目区南东侧的居民点,标高为1077.36米,项目区斜坡前缘东侧为流沙河,西侧紧靠十堰路,南东侧为大渡河,区域上为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之间的攀西河谷地带横断山脉北段东缘。项目区总体地貌形态为凹陷型中山山邱地貌。4.1.2地质概况4.1.2.1区域地质构造场地地处川西前缘陆盆地与康滇前缘隆起地带的结合部位,属峨眉山断块区瓦山断穹构造“川滇经方构造带”的北段,其北部靠近龙门山隆起褶带(北东向构造体系),受NW向汉源断裂和金坪山断裂背向对冲。项目区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未见大的断裂构造,东西向褶皱宽缓,野猪塘与垭口头背斜形成Tb地层的波缓褶曲,由于汉源断裂和金坪山断裂背向对冲,中间地块相对侧倾,连同南坡古生代地层总体形成NE向倾斜的单斜构造。4.1.2.2项目区地层岩性根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项目区地层主要有: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主要为人工回填碎石、建筑垃圾,中间有少量的粘性土壤,局部为原有建筑的老基地(约1.2m厚的钢筋混凝土),区内该层普遍分布,平均厚度1.92m。2、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主要为粘土、亚粘土、粉砂质粘土及少量的含碎石粘土,厚约5.0~7.0m。3、第三系上新统昔格达组:主要为粉砂岩夹细砂岩,局部夹粉砂质粘104 土,厚15.2m。4、三叠系上统白果组:主要岩性为灰~灰绿色中细砂岩、长石石英细砂岩,来粉砂质泥岩。4.1.3水文地质区内地下水类型以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为主,其次为基岩孔隙~裂隙水,富水性较弱,地下水位于埋深大。透水性差(K=0.009m/d),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迳流补给。以蒸发方式或于地形较低处排泄,流沙河由北东向南西从拟建场地东侧而过,为大渡河的一级支流,河面宽阔,流量随季节变化较大。项目区内有三条季节性冲沟,旱季冲沟短小而狭窄,雨季宽缓,纵坡降较大。洪水季节冲沟内的水流向流沙河内。4.1.2.3新构造运动及地震区域上晚更新世及全新世,地壳为间歇性抬升,形成形成了Ⅰ、Ⅱ级冲积阶地和山麓洪积扇堆积,全新世以来区域地貌趋向稳定,形成了一级内叠阶地。根据GB181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其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4.1.4气候、气象条件根据气象部门资料,项目区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受西南季风与东南季风气候影响,区内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夏秋降雨集中,多暴雨,冬春气候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为730.8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最大年降雨量935.1mm,最小年降雨量461.1mm,最大日降雨量85.9mm。年平均气温16.7摄氏度。年日照长达1153.9小时,年蒸发量1490.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和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1米/秒。表4-1项目区气候特征表月份123456789101112平均温度(℃)6.68.813.418.120.622.825.124.721.317.312.88.416.7降雨量mm1.15.215.247.672.8107166.2148.6102.847.214.615.061.94104 4.1.5植被汉源县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川西盆地及西南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因地形和水热条件随山体海拔高程不同的立体分布特点,植被也随之形成垂直带谱的不同组合类型。从低海拔(1000m)到高海拔(4400m以上),主要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灌丛草甸、高山灌丛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由于区内大多为耕地(大于48%)其次为居民住宅用地,故植被较少,被覆盖率8~12%,以灌木为主,主要有黄荊等灌木,狗牙根等禾本科植物。区内及周围无珍惜保护动植物。根据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项目区适生的乔木树种有塔柏、香樟、小叶榕及红花继木等;适生的灌木树种有紫叶小蘖、金叶女贞、多花木兰、紫穗槐等;适生的草种有紫鸭趾草、黑麦草、早熟禾、马尼拉结缕草、狗牙根等。详见表4.1-2。表4.1-2项目区适生树草种特性表树草种特性种植方式用途及适生部位塔柏常绿乔木,高度8~15m,耐寒,耐修剪,忌水涝一般扦插繁殖行道树小叶榕常绿小乔木,一般高6.0m,冠幅4.0m,为耐热、耐湿、耐瘠、耐阴、抗污染、易移植穴状整地,规格为80×80cm(穴径×坑深)行道树园景树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生态适应性强,尤其是抗高温、耐寒、耐瘠薄能力强成苗移植宜带土球,株、行距为2.0m绿化及美化紫叶小蘖常绿灌木,小蘖科,小蘖属,喜凉爽、湿润气候株、行距为2.0m绿化及美化金叶女贞半常绿灌木,喜光,稍耐湿,不耐严寒及干旱,适生微酸性土壤,萌发力强,耐修剪有硬枝、嫩枝扦插,易成活,2年生苗即可绿化及美化多花木兰系豆科属多年生灌木,根系发达,固土力强,抗旱,耐瘠水平地整成梯地播种。可以点播、穴栽绿化及美化紫穗槐豆科小灌木,耐盐、耐旱、耐涝、耐寒、耐荫、抗沙压株、行距为2.0m绿化及美化紫鸭趾草水竹草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喜温暖湿润及半荫的环境,耐阴性强,全阴的条件生长正常,不耐寒。要求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一般为撒播,播种量为30g/m2绿化及美化黑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适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地区生长,可与草地早熟禾、紫羊茅等混播播种量为25-35g/m2绿化及美化早熟禾草本植物,喜冷凉气候,适应性广,耐寒性强,较耐热,喜光,但稍耐阴,耐旱,稍耐水淹,再生力强,耐践踏播种量为20g/m2绿化及美化马尼拉结缕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略能耐寒,抗旱能力强,且耐瘠薄,略耐践踏,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宜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在生长种子直播方法建坪,分株栽植或铺草皮的方法建坪,播种量为30g/m2绿化及美化狗牙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耐践踏,侵占性强播种量为10-15g/m2绿化及美化104 4.1.6土壤汉源县土壤呈带状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黄壤、黄棕壤、暗棕壤、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按照土壤分类系统,汉源县土壤有11个土类、15个亚类、16个土属、35个土种。项目区土壤以水稻土和黄壤土为主,兼有少量冲积土,土壤质地为重壤土,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含氮量较高,但缺乏磷、钾等元素,土壤以中性偏酸性为主,厚度在0.5~2.6m之间。区内耕地面积占65%以上,比较适合于区域的绿化。4.2社会经济状况4.2.1行政区划与人口项目区属汉源县富林镇管辖,富林镇位于大相岭支脉印版山南麓,下辖西园、流沙河、滨湖、饮泉、市荣5个社区和前进、富塘、青富、太平4个村,53个村民小组,43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4784户,总人口39275人,总面积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02亩,水域面积12平方公里。4.2.2社会经济概况富林镇以传统农业为主,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粮食总产量2793吨。蔬菜以蒜苔、白菜、洋葱、蕃茄、瓜菜等为主。水果有枇杷、核桃、桂圆、柑桔、葡萄、桃、李、梨等,年产蔬菜3411吨,水果207吨,出栏肥猪9331头。多种经营收入1897万元。镇区内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商贸流通正常运作。全镇个体工商户2305户,从业人员6055人。企业有花岗石板材加工、水泥制品、汽车摩托车修理、建筑、运输、粮食加工、家电维修、饮食服务业等。全镇有企业831个,其中个体企业811个,从业人员1859人,企业总产值12459万元,人平产值9545元,列全县第一位。4.3土地利用现状汉源县全县幅员面积2388km2,其中耕地818.6hm2,占幅员面积的34.28%;园地74.98hm2,占幅员面积的3.14%;林地951.6hm2,占幅员面积的39.8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2.7hm2,占幅员面积的8.07%;交通104 23.9hm2,占幅员面积的1.04%;水域114.86hm2,占幅员面积的4.81%;难利用地210.3hm2,占幅员面积的8.81%(详见汉源县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4.3-1及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详见附图4-2)。表4.3-1汉源县土地利用现状表占地面积占地类型汉源县面积(hm2)占幅员面积的(%)耕地818.634.28园地74.983.14林地951.639.8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92.78.07交通23.91.04水域114.864.81难利用地210.38.81总计2388100.004.4水土流失现状4.4.1项目所在地水土流失现状汉源县水土流失面积为823.86km2,占全县幅员面积的34.5%,其中轻度侵蚀面积381.8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6.35%,中度侵蚀面积200.4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4.33%,强烈侵蚀面积125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5.17%,极强烈侵蚀面积100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12.14%,剧烈侵蚀16.47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2.0%;年土壤侵蚀量在497.04万t,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4676.44t/km2。(详见下表4.4-1和附图4-3项目区土壤侵蚀分布图)。表4.4-1汉源县水土流失现状表项目汉源县幅员面积2388.00微度水力浸蚀面积1564.1占幅员面积%65.50水土流失面积小计823.86占幅员面积%34.50强度分级轻度水力浸蚀面积381.80占幅员面积%15.99中度水力浸蚀面积200.40占幅员面积%8.39强度水力浸蚀面积125.00占幅员面积%5.23极强度水力浸蚀面积116.70占幅员面积%4.89合计占幅员面积%100.00104 4.4.2工程区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水土流失以水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是指以地表水为主要侵蚀营力的土壤侵蚀类型,在降水、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项目区夏季降雨集中,年平均降雨量为730.8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雨季降雨强度大,易发生水蚀,其水蚀有面蚀、细沟侵蚀和浅沟侵蚀等。根据该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结合现场踏勘,项目区土地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为水力侵蚀。根据地方水保部门提供的水土保持规划报告和土壤流失现状图,结合项目区地形图分析,并经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地形坡度和植被覆盖率等,同时结合项目区地貌、土壤和气候特征,参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推求各工程单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根据经验确定项目区各个工程单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侵蚀强度,最终确定项目区各个工程单元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综上所述,可知项目所在地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2420t/km².a,为轻度水力侵蚀。项目建设区各工程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详见表4.4-2。表4.4-2水土流失背景值计算表分区地类面积地形坡度植被覆盖度(%)侵蚀强度平均侵蚀模数(t/km²·a)年流失量(hm²) (°)(t/a)主体建筑区耕地0.4117218~278~16中度280011.53林地0.0651331~4831~42轻度18001.17住宅用地0.179655~812~23轻度10001.80小计0.6565  轻度220814.50广场道路耕地1.0783118~278~16中度280030.19林地0.2858231~4831~42轻度18005.14住宅用地0.179655~812~23轻度10001.80小计1.41558  中度262337.13景观绿化区耕地0.8932618~278~16中度280025.01林地0.3653831~4831~42轻度18006.58住宅用地0.172935~812~23轻度10001.73小计1.43157  中度232733.32附属设施区耕地0.0421918~278~16轻度28001.18林地0.0268431~4831~42轻度15000.40住宅用地0.006245~812~23轻度10000.06小计0.07527  轻度18111.65 合计3.5789  轻度242086.59104 4.4.3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4.4.3.1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水土流失是自然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产生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社会因素主要指对水土流失有影响的人类社会活动。(1)自然因素地形:项目区地处单斜斜坡地带,坡向98~124°,地面平均坡度为28°,最大坡度41°。地表径流距离短,汇水面积不大,地表径流量较少但由于坡度大,流速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稍强。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历时较短的暴雨,降雨超过土壤饱和入渗量后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项目区夏秋降雨集中,多暴雨,冬春气候干燥,年平均降雨量为730.8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最大年降雨量935.1mm,最小年降雨量461.1mm,最大日降雨量85.9mm。因此,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成为本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动力。地面物质组成:项目区地表土层以0.8~2.2m,土壤抗蚀能力较弱,一旦遇到暴雨将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土壤流失,加之这类土壤和水的亲合力较大,团粒结构易损坏和解体,引起土壤透水性变小和土壤表层的淤泞,为工程区水土流失提供物质基础。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项目区植被不发育,覆盖率为8~12%,以灌木为主,(2)人为因素结合现场查勘及资料分析,本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同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自然因素仍然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类活动则是水土流失加速发展的主导因素,人为活动进一步改变、加剧了内因素,形成了水土流失的推动力,因此,减少人为活动和采取必要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减少水土流失的重要方法。4.4.3.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104 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危害集中表现在对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森林植被的破坏,造成农业内部结构的失调和森林植被的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致使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给项目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水土流失成为制约区内各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层变薄,降低土壤养份、破坏土地资源水土流失首先破坏了土地资源,使土层变薄,质地变粗,肥力下降、水分涵蓄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农作物品种减少,养份供需失调,粮食亩产降低。(2)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的水土流失,导致区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植被覆盖率降低,森林面积减少,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土质恶化,耕地面积减少,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5水土保持治理现状项目区所在的汉源县地理环境特殊,坡耕地多、人多地少。据四川省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823.86km2,占幅员面积的34.50%。历史形成的水土流失“老账”和随着开发建设项目带来的“新伤”,更使水土资源的保护成为经济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全面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近几年来,严格执行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家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水土保持综合整治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加强管护,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指导思想,落实“三同时”制度和“13条政策红线”方针,根据汉源县水土流失特点,实行统一规划,分项治理,明确划出了保护区、治理区和治理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生态建设、国土整治、中低产田土改造、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城市水土保持等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正稳步向前推进。4.6项目区开发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经验4.6.1水土保持治理经验通过对当地相关技术人员的调查访问,并对项目区及周边已建成工程的104 实地踏勘,在当地工程建设中经常使用和成功的水土保持经验及采取的防护措施主要有:(1)表土剥离对施工区的耕作土进行剥离,用于植物措施工程,可保证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也减少了因植物措施客土扰动面积。(2)排水工程为了保证工程地基稳定、防止冲刷和水毁,结合地形、地质、河流及桥涵位置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排水措施,远接远送,将水引出工程区范围,排入天然河沟,从而构成有效的防排水系统。排水结合沿线水系及农灌设施进行系统设计,达到既使路基排水顺畅,又兼顾到沿线农田排灌的需要,边沟纵坡不小于3‰并全部浆砌,以将坡面水横向引入桥涵进出水口,排入较深大沟渠。视挖方边坡坡口外山坡汇水面积大小,酌情在山坡设置截水沟,将坡面水引至挖方边坡以外。(3)坡面防护工程对填方边坡进行工程护坡或直接植草或植灌木绿化。对挖方边坡坡面根据岩石破碎程度、岩性等情况,采用撒播植草、穴植灌木、浆砌片石护面墙或挂网砼等防护措施,以确定保边坡稳定。(4)冲沟及河道治理工程在对沟道的综合治理中,根据侵蚀沟的发育程度、水土流失状况和地形地貌条件,本着先上游后下游,先毛支沟后主沟的治理顺序,因地制宜地修筑截水沟、排水沟,截排相结合,层层设防,拦蓄地表径流和泥沙,以达到防治水土流失的目的。(5)临时防护措施编织袋土埂拦挡措施:利用编织袋装土在堆土范围线周围,特别是推土坡下部填筑临时拦挡土埂,用以临时拦挡施工场地、料场等施工区的临时堆土、堆料,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编织袋土埂,平整压实场地。可就地取材,价格低廉,水土保持效显著。无纱布覆盖措施:对施工开挖、填筑、堆置、土料运输等裸露面,利用无纱布进行临时压盖,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104 围墙或采钢板围栏措施:对邻近城镇、居民点的施工区采取围墙或采钢板围栏措施进行围栏,实施封闭施工,既可达到水土保持的目的,又能降低施工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临时排水措施:在降水汇集区施工可修建临时排水沟,从而降低地表径流对施工面的冲刷,减轻水土流失,效果显著。(6)林草措施及适宜林草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迹地及时进行土地平整,采取林草措施恢复植被。当地科技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筛选出了一批适宜当地气候、土壤的林草种,目前,当地普遍使用的有侧柏、白杨、桤木等乔木树种,悬钩子、黄荆、马桑、火棘等灌木树种;高羊茅、狗牙根、黑麦草、紫花苜蓿等草本植物。以上工程建设项目中水土流失防治的成功经验对制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林草种选择、水土流失工程设计等均有直接借鉴和指导的现实意义。4.6.2施工管理措施及经验项目区内及周边众多区域有较多已建或在建同类工程,为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以往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当地主管部门和业主十分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并建立了长期水土保持监测机制,取得了较好治理效果,其以下经验值得本工程借鉴:1、领导重视,从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到工程建设单位,各级领导充分重视水土流失对区域环境的不利影响及对工程运行的不利影响,积极有效防治水土流失。2、措施适当,针对不同的开发建设项目对区域地表扰动的各不相同,根据工程建设所造成水土流失的特点,来确定水土保持措施。3、施工中实行水土保持监测、监理,能及时发现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和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4、全面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倡导科技创新,水土保持工作坚持以科技为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原则,水土保持单位积极与本地科研院所合作,以提高全市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在水土保持生产104 实践中,总结水土保持生产部门与科研院所相互结合,共同开展水土保持研究,提高水土保持成果水平的成功经验。5、树立按“规范”和“惯例”运作的观念,建立“工程监理制和业主代表驻地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是:在施工阶段将作好水土保持工作明确写入施工合同中,利用各种奖惩措施促使施工单位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保证房建影响范围内的土体稳定性,搞好项目建设自身的水土保持工作,尽量减少扰动地表面积,从现场施工尽量减少工程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104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对主体工程选址、布置、设计、施工安排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选择有利于水土保持的方案,找到主体工程防护措施的不足之处,完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有效地避免水保措施的重项、漏项和工程的重复投资,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5.1与政策的相符性分析与评价5.1.1与新水土保持法的相符性分析本工程建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符合性分析见表5.1-1。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12.25修订,2011年3月1日施行),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表5.1-1与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符合性分析表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条文本项目的情况相符性分析1生产建设项目选址、选址应当避让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无法避让的,应当提高防治标准,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本项目区属于工程区属于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各项防治标准按照项目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符合本条要求2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及时委托我公司开展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符合本条要求3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本项目弃方总量8.32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全部运至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符合本条要求4在干旱缺水地区从事生产建设活动,应当采取防止风力侵蚀措施,设置降水蓄渗设施,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本项目不在干旱缺水地区符合本条要求5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生产建设项目或者从事其他生产建设活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地貌植被,不能恢复原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应当缴纳水土保持补偿费,专项用于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专项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项目在项目建设区内均采取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进行防护,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符合本条要求104 5.1.2与水保[2007]184号文有关规定的相符性分析根据水利部《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审批工作的通知(水保[2007]184号》,对照本项目建设情况,本项目建设满足其要求,具体见表5.1-2。表5.1-2水保[2007]184号文及相符性分析序号184号文有关规定本项目的情况相符性分析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产业符合本条要求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符合产业规划符合本条要求3违反《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第二十条,在25度以上陡坡地实施的农林开发项目本项目区地势较为平坦符合本条要求4违反《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第十七条,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内取土、挖砂、取石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区不属于当地人民政府公告的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符合本条要求5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十九条,不符合流域综合规划的水工程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不属于水工程符合本条要求6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规定精神,国家发展和改革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前期工作,但未能提供相应文件依据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已纳入相关规划符合本条要求7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项目,其前期工程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项目属于新建工程,不存在前期未编报水保方案,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符合本条要求8同一投资主体所属的开发建设项目,在建及生产运行的工程中存在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方案未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未按期验收的本项目属于新建工程,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满足水土保持的要求符合本条要求9处于重要江河、湖泊以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一级区的保护区和保留区内可能严重影响水质的开发建设项目,以及对水功能二级区的饮用水源区水质有影响的开发建设项目本项目区不在水功能一级区内,项目生产、生活污水均经过污水处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网符合本条要求10在华北、西北等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未通过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开发建设项目项目区水资源较为丰富,不属于严重缺水地区符合本条要求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本项目的建设符合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104 5.2推荐方案的水土保持评价5.2.1项目建设制约性因素分析本项目区位于汉源县富林镇长流沙河下游左岸罗卜岗中下部的单斜坡地段,场区内地下内未发现矿藏、埋管、埋线等隐蔽设施,未发现文物、古迹等国家保护项目,无国家水土保持监测站点、试验区、观测站,因此不受保护区等因素的制约。本工程的建设将不同程度地扰动项目区的地表、土壤、自然植被,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但不会产生其它无法治理或严重破坏性的现象。通过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合理规范施工时序和工艺,不会诱发或产生其他无法治理或破坏性的地质灾害,并可有效治理建设期间新增水土流失,使扰动后的裸露地表及时得以覆盖,使增加的水土流失降到最小程度,并逐步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项目建成后,工程建设区建筑物及道路硬化等面积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增大;但由于建设区排水系统的建成,以及绿化措施的实施,水土流失会逐渐减弱。综上所述,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项目建设不存在制约性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5.2.2项目选址及工程布设情况本项目位于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建设用地符合《汉源县总体规划(2012-2020)要求。拟建场地临近对外交通道路,交通便利。本项目总体规划在取得地块使用权红线范围内进行,因此项目选址唯一。根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结论,本项目建设基地地势起伏较小,地基条件较好,地质条件良好,无滑坡等地质灾害;周边无高层,建筑日照丰富,符合当地城镇规划的布局要求,交通方便,四周绿地丰富,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本项目为新建建设类,包括主体工程、广场道路、景观绿化区以及附属设施,占地面积3.579hm²,规划建筑面积0.882hm²,为保证建设、生活安全,区域内布置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并严格进行雨污分流,通过排水系统将104 雨水排出。为提升该地区的土地价值,营造一个优美、清新、安静的场所,主体工程设计对该区域进行了绿化规划。拟采用以具有观赏性的各类乔木和绚烂夺目的花草灌木为主的绿化方案。该项目绿化率达40%。5.2.3对推荐方案的合理性评价本方案从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对主体工程选址、占地、布局、施工组织、工艺进行分析评价后,得出以下结论:(1)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植被面积大,加之项目区降雨丰沛,施工期人为新增水土流会明显增加,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时期。(2)在选址过程中兼顾了水土保持要求,不在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易发区等容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区域。项目区地质勘察工作已结束,场地属于空地,勘察过程中未发现埋藏的河道、浜沟、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3)本项目没有占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水土保持重点试验区、监测站、观测场等水土保持试验、观测设施。(5)本工程选址时特别注意了与相关规划的协调,相应提高了植被标准,提出了景观建设的重要性,排水、集水工程设计完善。(6)工程总体布局中明确了厂区排水系统及厂区绿化,措施比较完善,有利于水土保持。(7)项目施工组织和工艺设计较为合理,场地平整、基础施工等土建工程施工工艺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考虑水土保持要求,土建工程项目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利于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开展。(8)主体工程部分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较为完善,但缺乏临时防护措施及预计挖方边坡临时覆盖、临时排水措施。5.3工程占地的分析与评价参考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结合现场踏勘,并与建设单位核实,根据征地红线确定本工程占地面积共3.579hm2。项目用地范围已经经县国土局同意,104 占地类型为耕地、林地及住宅用地。工程用地范围集中,工程施工可于场内布置,无需临时征用场外土地。从水土保持的角度上看,工程选用地符合地方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占地集中,便于管理。施工生产生活临时用地,如建筑材料的堆放、混凝土搅拌、临时生活营地等,均布置在工程占地范围内,不需要再另行征占土地,有利于水土保持。工程永久建筑物占地对地表进行了固化,自身不再产生土壤侵蚀。对于景观绿化区,施工结束后进行绿化恢复,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时,主体工程在选址过程中,已尽量考虑减少占地来保护耕地资源,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因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认为,本工程建设占用土地等设施的水土流失影响有限,占地规划是可行的。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5.4.1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分析与评价工程占地位于汉源县城十堰路东侧,地处单斜斜坡地带,坡向98~124°,地面平均坡度为28°,最大坡度21°。经土石方平衡分析,本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1.10万m³,其中表土剥离1.074万m3,填方总量为10.23万m³,其中表土利用0.429万m3,全部用于景观绿化覆土,弃方总量0.87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全部运至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本工程不设渣场。土石方开挖时应严格控制开挖面,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因此,本工程土石方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满足水土保持要求。在工程施工前应对表层熟土进行表土剥离,用于后期绿化。施工结束后及时把剥离的表层熟土回填至绿化区内,减少了表土的临时堆放时间,有效的控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有利于水土保持。5.4.2施工组织的分析与评价(1)施工总布置工程在施工布置上,遵循因地、因时制宜、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易于管理、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集中在厂区征地范围内,不单独征用场104 外土地,减少开挖扰动破坏面,符合水土保持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但是,应结合施工布置特点采取相应的临时防护和管理措施,以免产生水土流失,影响施工和周边公路边沟排水。工程施工布局充分利用占地范围,工程施工临时设施不占用场外面积;建筑施工采用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方式,砼搅拌、运输采用机械操作;工程在建设前先对场地进行平整,设置排水设施,建设基本集中在占地范围内进行。总体上来看,施工总体布置依据工程分区建设和工程建设特点而设,项目总体布局是合理的;项目建设总体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对防治水土流失可起到较好的效果。(2)施工时序项目施工顺序合理,考虑整体和谐性,先对临时的工程进行施工,然后分段、分区域进行施工,先进行基础施工,再对地面建筑进行施工及设备安装,最终进行绿化工程等施工,布置是合理的。建议施工进度与时序安排,应考虑降水等水土流失因素,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减少祼露面积和破坏强度。施工场地应设计沉沙、排水等设施,排水设计应防止对周边的冲刷。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祼露面,应设计临时覆盖、拦挡等措施,防止造成水土流失。(3)材料供应本项目建设地交通运输较方便,地方性建筑材料均可通过购买方式获得,能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无防治责任范围发生。但在购买施工材料时,应选择在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料场购买,在购买合同中明确料场开采过程中及开采后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料场经营者负责。(4)施工供水、供电施工供水:本项目主要为生活和生产用水,主要由已有市政给水管引入,并自设深水井及水塔备用。水质符合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施工供电:项目区附近直接接入。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工程施工供水供电是合理可行。5.4.3施工方法及工艺的分析与评价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建设的特点,以及工程建设区的地形地貌、地质岩性、104 土壤、植被及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该项目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工序是土石方开挖、土石方填筑等。工程建设过程中,大量的土石方开挖和填筑将会对项目建设区的原始地貌造成较大的变化,这将导致坡面径流速度加大,冲刷力增强。同时,场地平整的挖填将直接导致地表原始植被的丧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使得地表土壤的抗冲蚀能力降低,为水土流失的加剧创造了条件。土石方填筑从低到高分段分层进行,每层填土经平整、碾压达到实度要求后再填筑上层。填筑前清除表层土,进行填前碾压,整平碾压采用拖式振动碾配合自行碾作业,尽可能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平、随压连续作业。上述可见,工程开挖做到随挖、随运、随填、随平、随压连续作业方式,可有效避免因施工不当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的可能,符合水土保持要求。填筑体经过推平、碾压、夯实后,不再是松散的堆积体,能够有效防止发生水土流失。此外,在工程施工中还应注意严格控制扰动面积在规定范围内,减少地表裸露时间,遇暴雨或大风天气加强临时防护,土石渣在运输途中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如帆布覆盖等),防止沿途散落。5.5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与评价5.5.1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界定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水土保持工程的界定原则为: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的工程为水土保持工程;以主体设计功能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不作为水土保持工程;对建设项目临时征地、占地范围内的各项防护工程均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为水土保持工程等。5.5.2主体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包括场地平整、地面硬化、排水、支护、绿化等。这些项目均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在减少土壤侵蚀、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以及相关水104 土保持技术标准中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界定,结合工程建设将要采取的实际措施,本项目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主要包括排水措施以及景观绿化措施。这些措施的设计、实施主观上是为主体工程服务,但在客观上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因此将其纳入水土保持防治体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由于本工程建设集中,各项措施交错分布于建设区内,不便于按占地区域划分汇总,因此以下按措施类型对整个项目区进行总体分析评价。(1)地面硬化工程建设区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广场、走廊和车行道路硬化,主要是为了行车和行人的需要,兼有水土保持功能。尤其是地面砼浇筑后,不会再产生土的流失,具有保土功能,但不具有保水功能,因此这些工程不属于水土保持措施,因此不界定为水土保持工程,不纳入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2)场地排水工程项目建设区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着建筑物四周布设排水沟,排水沟按照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排水沟采用M7.5浆砌块石,尺寸为40×40cm(宽×深),沉沙池尺寸为100×100×100cm(长×宽×深),衬砌厚30cm。排水管(沟)、沉沙池典型设计图详见附图。其排水工程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降雨等特性,整个排水系统完善,可有效抑制地表水对建设区道路和开挖区域的冲刷,能有效减轻径流及雨水对土壤的冲刷作用,从而使工程对区域环境带来的水土流失进一步降低,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排水沟(管)与沉砂池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本方案考虑将排水沟(管)及沉沙池纳入主体已有水土保持措施中。项目建设区雨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沿着建筑物四周、市政道路敷设雨水管和雨水口,截流建筑物屋面和道路雨水,雨水管管径DN500,通过排水管网排入周边市政排水系统。其排水工程充分考虑了地形地貌、降雨等特性,整个排水系统完善,可有效抑制地表水对开挖场地的冲刷及地下渗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能有效减轻径流、渗流及雨水对土壤的冲刷和破坏,使工程对环境带来的水土流失进一步降低,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因此属于水土保持措施。104 (3)绿化工程项目建筑物周围处、道路广场占地外均为为绿化带,总绿地面积6.49hm2,绿地率35%。绿化带既美化了环境又起到了保水固土作用,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属于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工程区绿化草树种选择,植物措施工程措施费没有纳入主体工程措施投资中,本方案将明确草树种选择,并将其投资纳入水土保持新增投资中计列。5.5.3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根据本项目工可报告及设计图纸,本项目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详见表5.5-1。表5.5-1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主体建筑区工程措施排水管网m1057.50排水沟土石方挖填m368.57砼m3142.23沉沙函土石方挖填m33.00砼m36.24广场道路区工程措施排水管网m1315.78.景观绿化区植物措施景观绿化hm21.4325.5.4综合评价根据以上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与评价,主体设计中采取的措施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充分体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主要表现在:(1)排水系统对于房屋集水和地面汇水的排泄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降低径流和雨水对坡面的冲刷、保护土壤,减少侵蚀起到积极的作用。(2)景观绿化措施,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拦蓄降水、保水固土,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综上所述,主体工程中已有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防护措施,不但能保证工程营运安全及景观要求,而且也能有效预防和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环境。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有关要求,以上主体工程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104 是不够完善的,要完全达到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1)主体建筑区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本方案考虑在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增加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2)广场道路区主体工程设计中考虑了埋设排水管,这些措施都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功能,但在施工期缺乏防治措施,本方案将对其进行补充完善。考虑增设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3)景观绿化区本方案考虑在工程施工前剥离表层腐殖土,用作后期绿化覆土之用;施工期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施工期间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在工程完工后设置永久排水沟、沉沙池,进行覆土绿化,选择适宜的草树种。(4)施工生产生活区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于景观绿化区内,不新增占地,本方案考虑到其功能特殊属性将其单独分区,其中与景观绿化区相重复的措施归于景观绿化区。在施工期布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施工生产生活区周边设置及场内空地临时播撒草籽绿化。(5)表土临时堆放场本工程剥离表土全部堆放于景观绿化区内,不再新增占地,本方案考虑其功能与景观绿化区的特殊性将其单独分区,其中与景观绿化区相重复的措施归于景观绿化区。在施工期表土临时堆放场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表土表面用土工布遮盖。5.6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项目区土壤侵蚀以水力侵蚀为主,降水及其形成的地表径流为产生土壤104 侵蚀的根本动力。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设工程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降雨丰富,工程开挖造成大面积裸露地表,若不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在雨季极易形成降雨地表径流,对开挖面的冲刷侵蚀,造成水土流失。(2)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填筑等活动破坏了原地表覆盖的植被保护层,改变了地表物质组成、结构、质地,一方面部分地面被硬化,使地面渗透性大大降低,形成更大的地表径流增加了对流经地表的冲刷,另一方面使部分地表变得裸露而松散,在水的浸泡下更恶化地表组成物质的理化性质,大为降低其抗冲性和抗蚀性。(3)工程施工还改变了原有地貌的坡长、坡度等因素,使坡面在水力、重力的综合作用下更容易发生侵蚀。(4)工程建设损坏项目区林草植被,破坏项目区域生态环境,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将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从总体布局分析,工程根据地形特征在满足项目建设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建筑物,最大程度减小了对原地貌的破坏,可给工程建设带来较好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加强施工管理,集中、规范临时堆土,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扰动破坏原地貌范围,在扰动面上缘截水切断水源动力,内部排水改善地表组成物质理化性质,下缘拦住土石去向,表面及时采取覆盖措施尤其是植物措施减少扰动面裸露时间,是防治本工程建设引发的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通过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及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的综合防治,可大为减轻工程建设对区域水土流失影响,减缓区内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5.7结论及建议主体工程设计中,已考虑了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问题,从建筑工程、道路硬化工程、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了设计。在工程占地、施工组织、施工工艺、环境保护等方面,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工作已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主体工程选址考虑周全,工程总体布置合理;建设所需材料全部为外购,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不在建设单位;生产所需主、辅材料全部外购,生产过程104 没有永久弃渣,只存在着少量的临时堆土;主体工程具有的水土保持措施比较完善。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本工程不存在制约性因素,其建设是可行的。受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的影响,主体工程设计主要是出于对工程建筑物与施工安全的考虑,水保方案将根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作相应的设计。工程虽然没有取料场,也没有永久弃渣场,但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基础开挖、回填的时间段之间会有土石方临时堆存,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在施工期将产生水土流失,堵塞建设区排水系统,对主体工程安全施工以及区域水土保持都有影响;补充设计施工期水土保持工作管理措施,临时堆放场的临时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另外主体工程没有详细的绿化方案,因此本方案将重点进行施工期临时防护措施以及厂区绿化的设计,并且建议建设单位按设计要求在施工期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主体工程设计单位应完善施工组织设计中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方面的内容。104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工程占地本项目地处汉源县城十堰东,建设项目包括主体工体、广场道路、景观绿化及其它附属设施等,占地总面积3.579hm2,全部为永久占地。临时占地全部位于永久征地范围内,不新增征地。。6.2防治责任范围的确定依据根据相关规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是指建设项目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区域;直接影响区指项目建设区以外,如果不采取防治措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或危害的区域。项目建设区判别原则如下:(1)导致或诱发水土流失的必然性。项目建设过程中必将破坏原有植被,造成地表裸露,或形成挖填边坡,在外力作用下不可避免地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均计入项目建设区。(2)水土流失与工程建设存在因果关系。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强度升高,水土流失量必然增大,即项目建设的水土流失增加与工程建设活动存在因果关系的区域计入项目建设区。(3)建设单位对项目建设区的土地使用有支配操作权,可以随时设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而不需经他人同意。直接影响区判别原则如下:(1)诱发或导致水土流失的不确定性。施工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增加,也可能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增加,具有不确定性。(2)水土流失与工程建设有因果关系。如果水土流失的增加不是由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建设单位不应承担此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3)建设单位无土地利用支配权。建设单位没有土地利用的支配权,无权主动地、大范围地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6.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根据104 对建设区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布置的分析,结合本建设项目的特点,根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项目建设单位应负责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本方案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依据,结合施工布置规划和现场调查,确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工程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6.3.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即工程永久占地及施工期间的临时征、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管辖范围,项目建设区全部为工程永久占地,共计3.579hm2。6.3.2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是指因项目生产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他区域。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建设区的地形条件,确定本工程直接影响区为项目征地范围东侧直线距离10m以内的斜坡处,面积0.29hm2。6.3.3防治责任范围通过以上分析,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及运行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初步确定本工程项目建设区面积为3.58hm2,直接影响区面积为0.29hm2,所以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3.87hm2。具体情况见表6.3-2。表6.3-2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一览表分区项目名称数量备注耕地林地住宅用地合计项目建设区永久占地主体建筑区0.410.070.180.66占压广场道路区1.080.290.051.42扰动、损坏景观绿化区0.890.370.171.43扰动、损坏附属设施0.040.030.010.08占压、扰动合计2.430.740.413.58 直接影响区征地范围东侧 0.29 0.29 合计 0.29 0.29 总计2.431.030.413.87 104 6.4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目的、依据与原则(1)分区目的合理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区进行典型措施设计,合理计算工程量和水土保持方案投资。(2)分区原则①各分区之间有显著差异性。②各分区内形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③分区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3)分区依据:根据现场实地勘测调查成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占地性质、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等进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4.2防治分区本项目为点型工程,根据上述分区依据与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等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结合工程布局、建设、开挖扰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等因素,本方案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为主体建筑防治区、广场道路防治区、景观绿化防治区、附属设施区及施工生产生活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场区等6个防治分区。分区结果详见下表。表6.4-1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一览表占地性质防治分区占地类型及防治效果面(hm2)合计防治对象耕地林地住宅用地(hm2)永久占地主体建筑区0.4120.0650.1800.657房屋建筑等广场道路区1.0780.2860.0511.416道路、广场等,(含停车场)景观绿化区0.8930.3650.1731.432建设区所有绿化区域附属设施0.0420.0270.0060.075包括消防、排水、门卫小计2.4250.7430.4103.579临时占地生产生活设施0.0120.0450.0320.089占用景观绿化区范围,不新增征地,在计算面积时从相应分区扣除,不重复计列,单独分区采取相应的水保措施。表土临时堆土场0.0370.0530.0160.106小计0.0490.0980.0480.195104 7水土流失预测根据本工程建设特点,工程建设对当地水土流失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影响,根据对各项工程施工活动特点的初步分析可知,造成水土流失的工程活动主要有: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厂区道路开挖填筑、基础建设等。7.1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相关性分析在厂区建设过程中,建设区域占地范围内的原有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和土壤结构将完全破坏,裸露地表在缺少人为保护的情况下极易遭受水力侵蚀,降雨渗入和地表汇流时间缩短,径流强度增大,使原本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地表抗蚀性能急剧下降,短期内加大了厂区建设区的水土流失。本区域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形式为面蚀。工程建成后大部分地表面积或被硬化,或被构建筑物遮蔽,基本不会再有水土流失产生。绿化区域在绿化完成后,植被覆盖形成之前比较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到植被长成后才会得到有效控制。本工程没有永久弃渣,但在土石方平衡中存在着临时堆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场地平整及临时堆土是造成破坏原地表土壤、植被等水土保持设施的主要因素。临时堆积体结构松散,且其表面失去了灌草等植被的保护,降雨来临时雨水对表面的冲刷极易形成沟蚀,雨水迅速渗入土体,当土体吸水达到饱和后,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崩塌等土壤侵蚀形式。在工程运行期,各项施工破坏活动停止,在不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将继续发生。7.1.1土石方挖填根据工程申报材料及工程布置,工程存在面积土石方挖填,挖填过程中填筑料滚落是扩大建设区影响范围的主要原因;同时挖填方表面为松散层,受降水及人为影响,容易发生面蚀、沟蚀等水土流失形式。7.1.2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项目建设区房屋及道路建成后,房屋周边砼硬化,道路路基、路面及104 进行整治、防护硬化,排水管(沟)为砼及浆砌石等,景观绿化采用乔灌草综合防治。工程完工后,工程施工破坏面将基本无裸露面。工程投入运行后,其防护工程也完成并发挥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由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但是项目区采用的植物生态措施,一般在1~2年内才能逐步稳定,达到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因此在自然恢复期还有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总体来说,在水土保持工程和植物措施有效发挥作用后,工程建构筑物内的水土流失可得到完全控制,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可达到轻度以下水平,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可得到基本治理,并使工程占地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7.2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及范围7.2.1预测任务根据本项目的特点,结合当地水土流失特征,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损坏、扰动地貌植被面积、等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合理的预测方法,对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数量、危害等作出预测评价,为制定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总体布局和设计个单元单项防治措施提供依据。7.2.2水土流失预测范围工程建设期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建设时造成的地面扰动、植被破坏、土石开挖回填和临时弃土。因此,该项目水土流失预测范围为由于工程建设活动而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的区域,即项目建设区,共计3.579hm2。为方便分析预测,结合该项目施工总布置、建设时序、不同作业点的施工特点和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的不同类型,项目水土流失预测分区共分为4个区,即: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及附属设施区。7.2.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根据对工程建设与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根据工程设计方案,本工程施工工期从2016年4月~2017年7月底,建设工期为16个月。由于本工程施工准备104 期较短,本方案考虑将施工准备期纳入施工期一并进行预测。本项目属一次性建设项目,因工程建设带来的地面扰动、植被破坏、弃渣等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建设期。在各单项工程完工后,大规模的施工活动停止,各施工场地地表已采取了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临时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实施并完工,但考虑到植物措施效果发挥有一定滞后性,工程投入运行后,自然恢复期内还会有少量水土流失,因此,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段延至自然恢复期,即工程投入使用第一年。故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包括准备期)1.5年和自然恢复期1年。具体各区预测时段见表7.2-1所示。表7.2-1水土流失预测时段表预测分期序号预测单元预测面积(hm²)预测时段(a)分析计算时段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1主体建筑区0.6561.5经过整个雨季预测时段按1.5年计2广场道路区1.4161.53附属设施区0.0751.5自然恢复期4景观绿化区1.4321.0自然恢复期1年注:除景观绿化区外,其他各分区建设期结束后被建构筑物占压,基本不再产生水土流失,因此自然恢复期不再对该区域进行预测;景观绿化区由于考虑到绿化措施发挥水保作用的滞后性,因此绿化区水土流失预测考虑自然恢复期1年。7.3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7.3.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水土流失预测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水土流失影响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重点预测分析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地段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为分区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为全面预测工程建设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方案水土流失预测内容主要包括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开挖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功能面积、水土流失量、新增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危害等。具体预测内容和方法见表7.3-1所示。104 表7.3-1水土流失预测内容和方法序号预测项目预测内容预测方法1原地貌扰动、土地及植被破坏情况1、工程永久及临时占地开挖扰动地表、压占土地和损坏林草地类型、面积;2、工程专项设施建设破坏原植被类型、面积。查阅资料、设计图纸,农林业土地区划资料,并结合实地查勘测量分析。2弃土、弃石、弃渣量1、工程弃土、弃渣及施工施工垃圾堆放量;2、占用土地类型、面积及对原地形的再塑等。查阅设计资料,现场实测,弃土弃石分别统计分析。3损毁水土保持功能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植物及工程设施(主要有林草地水土保持生物设施及排水沟、排洪沟、灌渠、水渠等水土保持工程设施)的损坏情况。现场调查测量和地形图分析统计。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工程永久性建筑物基础及边坡开挖等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分不同的用地形式(占地、扰动、开挖)、不同的再塑地貌,采取类比方法和取样测验计算。5水土流失危害水土流失对工程、土地资源、河道泥沙的增加、周边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等方面的影响及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的可能性。现状调查、类比分析和取样测验。7.3.2水土流失预测方法7.3.2.1土壤侵蚀背景值工程占地区地形开阔,结合工程地区原生的土壤、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及地表坡度,经过实地调查测算,确定土壤侵蚀强度,最终估算水土流失背景值。工程场地现状地势平坦、植被覆盖良好,根据暴雨后现场调查,暴雨时,排水沟内所排沟水略显混黄,排水结束后,沟道内无明显淤积、堵塞现象。参考《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面蚀分级指标表”,估算工程占地区内水土流失背景值为2420t/km2·a,为轻度侵蚀。7.3.2.2水土流失预测量(1)类比工程的选择根据本工程总体布置、施工时序及特点,参考工程区内类似已建工程水土流失规律、强度等实际情况,拟采用类比法对工程开挖、占地扰动区分时段、分部位进行水土流失量预测。(2)预测模型预测模型为:(7-1)(7-2)104 式中:W——扰动地表土壤流失量,t;ΔW——扰动地表新增土壤流失量,t;n——预测单元,1,2,3,……n;k——预测单元各预测时段,1,2,指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Fi——第i个预测单元的面积,km2;Mik——扰动后不同单元各时段土壤侵蚀模数,t/km2·a;Mi0——扰动前不同预测单元土壤侵蚀模数,t/km2·a;Ti——第i个预测单元水土流失的预测时段,a。(3)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通过调查工程区周围与本工程自然条件相近,坑槽开挖、填筑高度相差不大,工程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类似的已建工程,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各地貌单元加速侵蚀模数可直接移用和估算调查期间的模数;根据对类似工程土壤侵蚀情况的调查,结合拟建工程的特点,确定本工程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值。经以上分析,本工程占地扰动区各部位分年度扰动后侵蚀模数见表7.3-1。表7.3-1项目区扰动前后土壤侵蚀模数取值表预测单元背景侵蚀模数(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自然恢复期侵蚀模数(t/km2·a)主体建筑区220815400/广场道路区262313800/附属设施区181125000景观绿化区23271290042507.4水土流失预测结果7.4.1扰动原地貌、土地和植被面积预测项目建设扰动原地表面积3.579hm2,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2.426hm2、林地0.743hm2及住宅用地0.410hm2,工程建设扰动范围位于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境内。工程扰动地表面积详见表7.4-1。104 表7.4-1扰动土地面积表占地性质功能分区占地类型及面积(hm2)小计耕地林地住宅用地(hm2)永久占地主体建筑区0.4120.0650.1800.657广场道路区1.0780.2860.0511.416景观绿化区0.8930.3650.1731.432附属设施0.0420.0270.0060.075合计2.4250.7430.4103.5797.4.2损坏水土保持功能数量根据项目占用土地情况,经调查统计,本工程损坏水土保持功能总面积为3.579hm2,项目建设不会损坏水土保持专项设施。7.4.3弃土量经土石方平衡分析,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1.10万m³,其中表土剥离1.074万m3,填方总量为10.23万m³,其中表土利用0.429万m3,全部用于景观绿化覆土,弃方总量0.87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土石方0.216万m³)全部运至流砂河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多出的表土(0.654万m³)处理后可用于耕地土壤培植,本工程不设渣场。本工程按要求绿化总面积达1.432hm²,按绿化覆土平均厚度30cm计算,绿化区域需土0.429万m³。绿化覆土的主要来源:基建开工前进行熟土剥离,并堆放于表土临时堆场内,作为后期绿化覆土。临时堆土场的挡护措施以及堆土期间的植物防护措施,本项目应进行具体的规划设计。同时,本项目在进行水土流失预测时,也应将临时堆土场纳入一并考虑。满足水土保持要求。7.4.4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主要集中在工程建设期,若无防护措施,其不良影响将持续至运行期。本方案通过预测工程建设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即全都无水土保持措施时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评价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于建设项目建设破坏、埋压土地及植被造成原地貌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土地生产104 力下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因项目建设造成的弃土,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本项目无弃土点,故本次方案水土流失主要针对前者进行。本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采用土壤侵蚀模数扰动前后对比法进行预测。7.4.4.1预测分区本项目预测分区包括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和景观绿化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表土临时堆放场区为景观绿化区范围,纳入景观绿化区一并预测。7.4.4.2施工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预测(1)水土流失分区预测面积A本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总面积为3.58hm2。在施工建设期所有占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均应列入水土流失面积,即施工期水土流失预测面积为3.579hm2;在自然恢复期因部分土地已被建(构)筑物及站区内相间道路占用或硬化不产生水土流失,扣除这部分面积(2.147hm2),则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面积为1.432hm2。(2)预测时段T本工程施工期为15个月(包括准备期),但工程施工经历整个雨季,因此预测时段按1.5年计算;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按1年计算。(3)预测结果由扰动地表、损坏植被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计算公式,可计算得出项目在施工建设期各预测分区的水土流失量,其结果见表7.4-3所示。7.4.4.3植被恢复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预测该建设项目工程建成后,在整个工程区有约2.147hm2的土地已经被建(构)筑物及站区内相间道路占用或硬化;并且临时堆放的表土也已按要求被使用,上述面积产生轻微水土流失。在植被恢复期工程完工绿化后也会差生轻微水土流失,但流失量较施工期相比大大减小。预测时段中,本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总量为797.09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638.950t。预测结果见表7.4-3所示。104 表7.4-3工程建设水土流失量计算表行政区划预测分区土壤侵蚀背景值(t/km²·a)扰动后侵蚀模数预测面积(hm²)预测时段(a)背景流失量(t)扰动后流失量(t)新增流失量(t)(t/km²·a)汉源县富林镇富塘村施工期主体建筑区2208154000.6571.521.746151.652129.906广场道路区2623138001.4161.555.701293.025237.324景观绿化区2327129001.4321.549.976277.009227.033附属设施区1811129000.0751.52.04514.56512.520小计3.579129.467736.250606.783自然恢复期景观绿化区200342501.432128.67460.84232.167小计1.43228.67460.84232.167合计158.142797.092638.9507.4.4.4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预测本项目工程建设新增的水土流失量(Wc)为项目实施扰动后的流失量(W)减去项目区背景流失量(W0),计算公式如下所示:Wc=W-W0式中,W0——在原地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量(t);W——项目区生产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总量(t)。7.5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综合分析由前述章节可知:本工程可能扰动原地表面积3.579hm2,损坏水土保持功能面积3.579hm2。工程施工期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集中在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和附属设施区,分别占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0.33%、37.14%、40.57%和1.96%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和景观绿化区为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场地。主体建筑区和广场道路区施工中进行土石开挖活动,对地表局部扰动相对较大,因此预测水土流失量较大;景观绿化区施工中设置临时堆土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对地表扰动较大,且临时堆土松散,在降雨作用下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以上区域均应注意避开雨季施工,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实施和后续水土保持监测工作。104 7.6水土流失危害与评价本项目工程扰动面积大,影响范围较广,若对工程施工影响区域不采取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项目区降水及人为活动影响下,工程建设极易造成大面积表土面蚀、沟蚀、崩塌等水土流失形式。工程建设对工程所在区域和工程本身将造成较大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对施工区土地资源的破坏工程建设将扰动、破坏部分林地等原有植被覆盖的土地,使原表层土剥离形成裸露地表,失去原来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若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大量的水土流失将导致项目区土层减薄,土地肥力降低,土壤质地砂砾化,植被恢复困难。同时汛期雨水强度偏大且汇流时间较短,森林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坡面径流速度也会提高,将增大洪水峰值和洪水总量;而冬干春旱之际,由于原有植被严重破坏,加之土壤质地恶化,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和土壤渗蓄雨水的能力严重下降,造成项目区抗旱能力降低。(2)对局部生态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期间造成大面积裸露疏松地表,由于没有任何植被覆盖,在雨季极易产生坡面汇流,不仅直接影响工程稳定性,严重时还将造成大量的冲沟乃至切沟侵蚀,增加项目项目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和水土流失总量。(3)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工程的建设对进一步促进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若其建设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得不到有效防治,势必加剧建设区现有水土流失程度,不仅给建设区周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在社会上带来了不良的工程建设形象,对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影响,间接地造成了社会经济的损失。7.7预测结论和指导性意见7.7.1预测结论根据以上对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的预测分析,可知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建筑挖填、路基开挖、表土临时堆放等工程单元的人为施工活动,在未防护的情况下,将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本工程可能扰动原地表面积3.579hm2,损坏水土保持功能面积3.579hm2。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量主要集104 中在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和景观绿化区,分别占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总量的20.33%、37.14%和40.57%。由于本项目的建设扰动,在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本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总量为797.09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638.950t。通过对各工程单元不同阶段水土流失的预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⑴由于该项目对原有地表的扰动,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为797.092t,其中施工期736.25t,施工期预测流失量占总预测流失量的92.37%。因此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时段是项目施工期。⑵根据拟建项目水土流失的变化情况,水土流失防治的排水工程在建筑物防护及永久性排水工程实施初期要采取临时防护措施。植物措施在建设区土石方工程结束后要尽早实施。⑶根据预测结果,本方案水土流失主要产生在施工期的道路施工、园林绿化施工上,因此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时段应为施工期,水土流失监测的重点区段为主体建筑区。⑷工程在投入使用后水土流失将逐步稳定,待到林草植被恢复并发挥作用后,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并能恢复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使建设区的水土流失达到轻度以下水平。随着植被的生长恢复,项目建设区的水土流失可基本控制在微度水平(土壤侵蚀模数≤500/km²·a)。7.7.2指导性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为控制项目建设期新增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保障工程施工、运行安全,对本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必要的。因此,本方案将在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的前提下,根据工程不同施工区域特点和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将建构筑物占地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作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由于主体工程设计中对厂区已采取相应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如沿厂区道路铺设暗管排水措施,对厂区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本方案将通过对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进行评价,将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各项措施纳入水土保持总体布局中,按水土保持要求对主体工程施工提出补充和完善措施,充分发挥保障工程安全、减小水土流失的目的。104 为控制施工中发生大规模水土流失,主体工程和水土保持方案中用于控制大规模水土流失发生的各项工程措施应按照水土保持“三同时”要求落实;对于临时堆土场的工程防护措施应在开挖料堆放前采取相应措施;在施工后期,对场地进行绿化。从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来看,建构筑物占地区、临时堆土场等区域是新增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因此水土保持监测也应以水土流失重点区域为监测对象,并兼顾其它水土流失区域。在监测过程中,要依据各区域水土流失特点,布置典型的监测设施,拟定具体的监测时段、方法和频次,通过水土保持监测为方案实施和工程施工、运行管理服务。同时,为防止项目建设新增大量的水土流失,控制和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应加强项目区的水土保持监测,将挖、填方地段作为水土保持监测重点。根据水土流失预测分析结果,各防治分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如下:(1)主体建筑区本工程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因此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的关键,本方案考虑在满足主体工程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增加施工期间的临时防护措施。包括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挡土墙,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2)广场道路区在广场道路(含停车场)区考虑增设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3)景观绿化区本方案考虑在工程施工前剥离表层腐殖土,用作后期绿化覆土之用;施工期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在雨季施工时开挖临时堆放的土石方应采取土工布遮盖,防止施工期间产生较大的水土流失;在工程完工后设置永久排水沟、沉沙池,进行覆土绿化,选择适宜的草树种。(4)施工生产生活区本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于景观绿化区内,不新增占地,本方案考虑到其功能特殊属性将其单独分区,其中与景观绿化区相重复的措施归于景观104 绿化区。在施工期布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5)表土临时堆放场本工程剥离表土全部堆放于景观绿化区内,不再新增占地,本方案考虑其功能与景观绿化区的特殊性将其单独分区,其中与景观绿化区相重复的措施归于景观绿化区。在施工期表土临时堆放场周围设置临时土质排水沟、沉沙池,表土表面用土工布遮盖。104 8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有关规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总体目标为:预防和治理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通过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促进工程安全生产与工程区水土保持功能的改善。具体为:(1)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受开挖、填筑、占压等活动影响而降低或丧失水土保持功能的土地,及时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恢复或改善其水土保持功能,控制和减少新增水土流失,并着力改善原生水土流失状况,保护生态环境。(2)由于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将产生部分临时堆土,须根据施工期间具体情况及时对弃土采用临时措施防护,有效防治弃土流失。(3)对工程征用土地,按照占地类型、性质等,在工程建设中或完工后具备复耕与绿化条件的,及时采取土地整治、栽植乔灌草等措施,恢复区内景观和生态环境,有效防治新增水土流失。(4)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通过综合治理,使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减轻,土壤侵蚀模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区内水土流失控制在轻度或微度以下。(5)全面分析工程兴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案,为建设单位有效履行水土保持职责,同时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应分类、分级、分时段确定,其指标必需达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表6.0.1-1的规定。表中的“*”值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方案措施实施进度、临时措施与永久措施相结合的程度、以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为目标等方面综合确定,同时结合同类工程施工建设期间的经验值确定。本项目为建设类项目,为点型工程,项目区属于金沙江下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04 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应为一级。项目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30.8mm,工程区域现状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单元为丘陵谷地。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表6.0.1-1,并根据项目区环境现状按6.0.4、6.0.5、6.0.6节中对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指标进行修正;施工建设期的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同类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临时措施和永久措施相结合的程度,以最大限度控制水土流失为目标,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详见表8.1-1。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详见表8.1-1。表8.1-1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值表防治标准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按地形修正采用标准扰动土地整治率(%)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5+287土壤流失控制比施工期0.7+0.31运行期0.8+0.21拦渣率(%)施工期9590运行期9595林草植被恢复率(%)97+299林草覆盖率(%)25+227备注:①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属于降水量600~800mm地区,据此进行修正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布设原则该工程为新建项目,需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的要求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根据对建设区自然环境和水土流失现状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布置的分析,结合项目建设的特点,在预测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量及其危害程度的基础上布设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状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防治结合、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确定各分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措施配置中以工程措施控制集中、高强度流失,并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提高水保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兼顾美化绿化要求。104 (2)减少对原地表和植被的破坏面积,合理布置临时堆土场。(3)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废弃土(石、渣)。(4)注重吸收当地水土保持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5)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尊重自然规律,注重与周边景观相协调。(6)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合理配置,统筹兼顾,形成综合防护体系。(7)工程措施尽量利用当地材料,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8)植物措施要尽量选用适合当地的品种、并考虑绿化美化效果。(9)防治措施布设要与主体工程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形成整体。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主体工程已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分析评价,确定工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由预防保护措施和综合治理措施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类措施。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统一纳入到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做到不重不漏,体系全面。8.3.1预防保护措施主体工程施工类别多,工程开挖、转运土石方量大,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间。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序,规范施工,具体措施如下:(1)优化设计主体工程设计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尽量做到土石方挖填平衡,禁止弃土、石渣乱堆乱放。(2)规范施工①优化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边拦挡和排水。104 ②合理设计施工时序,缩短施工周期,减少疏松地面裸露时间,尽量避开雨季施工。③严格施工工序,坚持“预防优先,先拦后弃”的原则,有效控制水土流失。(3)加强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对施工单位进行宣传,使工程建设者增强水土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珍惜土地、保护生态的理念。加强水土保持技术培训,使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能够采取简便易行的临时措施来防治水土流失。(4)严格管理①严格施工范围,尽可能减少施工扰动。施工器材集中存放在料场,严禁乱堆乱放。②及时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监理、监测工作,水土保持监理尽量与主体工程监理相结合,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落实,并对施工中不利于水土保持的行为进行管理。8.3.2综合治理措施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为水力侵蚀。治理主要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增加地面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的能力,达到控制侵蚀、保护生态环境和施工项目安全的目的。工程建设区基础开挖回填造成的水土流失是防治的重点。根据各单项工程的施工工艺及其水土流失特点,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3方面,提出分区综合治理的对策和重点。根据前述水土流失预测成果、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地形地貌等环境状况和各项目建设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状况,结合各单项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一般性要求,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按照综合防治的原则进行规划,确定各分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提出该工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体系。本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总体布局详见表8.3-1,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图详见图8.3-1。104 表8.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及总体布局表防治分区措施类型防治措施投资属性主体建筑区工程措施排水沟主体工程已列沉沙池主体工程已列雨水排水管主体工程已列表土剥离水保工程新增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砂池水保工程新增土工布防渗水保工程新增无纺布遮挡水保工程新增广场道路区工程措施排水管主体工程已列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砂池水保工程新增土工布防渗水保工程新增无纺布遮挡水保工程新增表土剥离水保工程新增景观绿化区工程措施表土回覆水保工程新增植物措施景观绿化主体工程已列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水保工程新增土工布防渗水保工程新增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砂池水保工程新增土工布防渗水保工程新增表土临时堆放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水保工程新增土工布防渗水保工程新增临时拦挡、遮盖水保工程新增工程措施-排水沟▲、沉沙池▲、排水管▲、表土剥离主体建筑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无纺布遮盖、土袋拦挡分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工程措施-排水管▲、表土剥离广场道路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临时沉砂池、无纺布遮盖、土袋拦挡工程措施-表土剥离、表土回覆景观绿化区植物措施-景观绿化▲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无纺布遮盖、土袋拦挡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无纺布遮盖、附属设施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沉沙池、无纺布遮盖、土袋挡墙表土临时堆放区备注:带“▲”者为主体工程已有措施图8.3-1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图104 8.4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1)主体建筑占地区本区包括主要房屋建筑,根据场地地形条件,区域在场地平整之前,需进行表土剥离;主体工程在厂区内设置有完善的排水设施,其措施纳入主体工程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布局中。本区域水土流失主要时段在工程施工期,大面积基础坑槽开挖形成的土质边坡等易受雨水和地表径流的冲刷产生水土流失。本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主体工程已设计了地表排水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但该区域还应提出临时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要求,在施工时,控制基础坑槽开挖坡度,在施工时序安排上尽量避开雨季开挖,另外需补充排水沉沙设施。(2)广场道路占地区本区包括厂区和道路等占地区域。根据场地地形条件,区域在场地平整之前,需进行表土剥离;主体工程在厂区内沿道路设置有完善的排水设施,本方案不需要再补充。水土流失主要时段在工程施工期,路基坑槽开挖形成的土质边坡等易受洪水和雨水的冲刷产生水土流失。本区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预防工作,主体工程已设计了地表排水以及道路两侧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项目,满足水土保持要求。该区域需要补充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提出临时水土保持预防保护措施要求,在施工时,控制路基坑槽开挖坡度,在施工时序安排上尽量避开雨季开挖。(3)景观绿化占地区本区包括建构筑物周边绿化,主体工程仅提出了要做绿化设计,未做定量化设计分析。本方案从树、草种选择,种植技术方面对主体工程提出的绿化要求作出具体的绿化要求。(4)施工生产生活区该区主要布置在景观绿化区范围内,工程结束后全部拆除并覆土绿化,因此设计主要为临时措施,本方案主要补充临时排水沟、沉砂池和临建拆除后场地平整和施工过程中场内空地的临时植草。(5)表土临时堆放场表土临时堆放场布置在景观绿化区范围内,用于堆放前期剥离的表土,104 表土临时堆放场周边采用装土编织袋进行拦挡,四周设置排水沟连通水系,排除坡面雨水。在堆土结束后,应对坡面及坡顶进行覆土绿化。8.4.1主体建筑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8.4.1.1施工期的水土保持要求主体建筑区场地平整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对周边挖填边坡不稳定的部分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已采取挡护措施,可有效控制区域新增水土流失。施工期场地平整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往往是最严重的,因此本方案就场地平整提出预防保护措施及要求。①本项目开工正值雨季,因此基础开挖、回填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临时弃渣的防护。②控制土石方工程的施工周期,做好挖填分块设计,采用边开挖、边回填、边碾压的施工方法,尽可能减少松散土的裸露时间,减少雨水及径流冲刷。③场地平整前,先进行表土剥离并转运堆放于并转运到就近的景观绿化区进行集中堆放,用于景观绿化区后期绿化覆土。④土石方合理调配,防止随挖随弃,不得随意堆放,避免流失后再治理的现象发生。⑤施工单位要去合法料场采购,并在与料场签定的采购合同中明确水土流失治理责任由料场承担。8.4.1.2工程措施根据对主体建筑区主体设计中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评价,主体工程在工程防护方面所采取的:在该区域内敷设排水管网及雨水井,排泄场内集水,这项工程措施在该区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主体建筑区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详见表5.5-1),1、表土剥离主体建筑在基础坑槽开挖前需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为0.657hm2,剥离厚度30cm,剥离量为0.197万m³。8.4.1.3临时措施2、施工期临时排水沟104 建设初期永久排(截)水系统尚未形成,为防止降雨产生的径流对基础冲刷,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因此应考虑场地周边设置临时排水沟接周边市政排水管网。排水沟断面计算公式:Q洪=0.278KIF式中:Q洪——设计洪峰流量,m3/s;K——径流系数;I——10年一遇平均降雨强度,mm/h;F——集水面积,km2。Q设=AC(Ri)1/2式中:Q设——设计流量,m3/s;A——过水断面面积,m2;C——谢才系数;R——水力半径,R=ω/x,m;i——坡降;n——粗糙系数;b——槽底宽,m;h——槽深,m;x——湿周,m。土质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顶宽0.3m,底宽0.5m,高0.35m;Q设>Q洪,能够满足过水要求。排水沟施工结束后应对沟底、沟壁夯实后水泥护壁。排水沟每隔120m布设一座临时沉沙池,沉沙池长1.0m,宽1.0m,高0.8m,内壁夯实后水泥护壁。3、挖方临时堆放临时覆盖措施为了防止该区域土石方挖填过程中遇暴雨而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本工程拟在施工过程中遇暴雨时对挖填方边坡和临时堆土进行无纺布覆盖防护。8.4.1.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及汇总主体建筑区本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详见表8.4-1。104 表8.4-1主体建筑区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主体建筑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hm²0.657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m³227.45沉砂池m³2.00无纺布m²2750土袋挡墙m³89.68.4.2广场道路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8.4.2.1施工期的水土保持要求广场道路区场地平整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施工期场地平整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往往是最严重的,因此本方案就广场道路区开挖回填提出预防保护措施及要求。由于广场道路区场地平整期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与主体建筑物区基本相同,因此其水土保持要求与主体建筑物区相同,详见8.4.1节,本节不详述。8.4.2.2工程措施根据对广场道路区主体设计中已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分析评价,主体工程在工程防护方面所采取的:在区域内敷设排水管网,排泄场内集水,这项工程措施在该区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广场道路区主体设计已有水土保持措施详见表5.5-1)。1、表土剥离广场道路在场平前需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为1.416hm2,剥离厚度30cm,剥离量为0.425万m³。8.4.2.3临时措施2、施工期临时堆放弃渣及建筑垃圾防护在土石方挖填过程中,开挖废弃方及建筑垃圾出现不能及时运出需临时堆存于广场道路区,若遇暴雨将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本方案拟增加临时堆放弃渣及建筑垃圾暴雨天气的无纺布临时覆盖措施。3、施工期临时排水沟经估算,广场道路区施工期间需开挖临时排水沟(梯形),排水沟顶宽0.30m,底宽0.50m,高0.35m,排水沟中间或两端设置临时沉砂池,尺寸为104 0.8m×1.0m×1.0m(长×宽×深),截排水沟、沉砂池底部及侧面夯实后铺土工布防冲。8.4.2.4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及汇总广场道路区本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详见表8.4-2。表8.4-2广场道路区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合计广场道路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hm²1.4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m³268.38沉砂池m³3.00无纺布m²3213.00土袋挡墙m³129.358.4.3景观绿化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8.4.3.1施工期的水土保持要求景观绿化区包括工程建设区内所有集中绿化及分散绿化区域,为了与建设区设计标高相吻合,同样需要进行场地平整。施工期场地平整产生新增水土流失往往较为严重,因此应加强场地平整时的水土流失防治。景观绿化区场地平整期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与主体建筑区基本相同,其水土保持要求与主体建筑区相同,详见8.4.1.1节,本节不再详述。8.4.3.2工程措施1工程措施(1)表土剥离场平前景观绿化区需预先对其进行表土剥离,剥离面积为1.432hm2,剥离厚度30cm,剥离量为0.429万m³。(2)表土回覆场平结束后景观绿化区进行表土回覆,覆土面积1.432hm2,覆土厚30cm,覆土量0.429万m3。8.4.3.3临时措施经估算,景观绿化区施工期间需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宽0.3m,高0.3m,排水沟中间或两端设置临时沉砂池,尺寸为0.8m×1.0m×1.0m(长×宽×深),截排水沟、沉砂池底部及侧面夯实后铺土工布防冲。104 8.4.3.4植物措施1立地条件分析工程区域因其地形坡度相对较大,原表土层深厚,土壤养分含量高,降水丰沛,且具备相应的水源条件,立地条件较好,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同时,具备园林绿化的条件。2种植要求为保证绿化要求,将各分区剥离的表土回铺到绿化迹地中。树种选择栽种容易,成活率高,树冠大小适中,根系发达的速生树种,乔、灌木应选择终年常绿,树形优美,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乔灌木,且同时要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为保证种植质量,本方案提出如下种植要求:⑴覆土:为保证绿化要求,将场地平整期间集中堆放的可绿化利用的土壤资源回铺到绿化迹地中,回铺量为0.429万m³,覆土厚度30cm。⑵工程整地:乔灌木均采用穴状整地方式。乔木穴径0.5m、穴深0.5m;灌木穴径0.3m、穴深0.3m。植草应进行全面整地,根据景观要求不同分铺草皮、撒播草籽两种方式进行种植。⑶种植规格与要求:乔木要求用幼苗高70~100cm、地径2cm以上,灌木要求用幼苗高30~50cm、地径1cm以上,选用1年生或2年生壮苗栽植,植苗前施用复合肥料,并注意后期管理。3树、草种选择及栽植技术拟对绿化区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进行绿化,乔木树种可选择香樟、小叶榕、银杏、桂花等;灌木树种可选择紫叶小蘖、金叶女贞等。草种可选择早熟禾、马尼拉结缕草、黑麦草等。栽植密度乔木株、行距为4.0×4.0m;灌木株、行距为2.0×2.0m。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乔木按50×50cm,灌木按30×30cm,苗木采用5年生以上优质苗木,栽植时需培土踩实,根系舒展。撒播种草,撒播密度为8.6g/m2。造林设计及技术措施见表8.4-3和表8.4-3104 表8.4-3景观绿化区设计表面积(hm2)物种配置株距(m)行距(m)苗龄及等级1.432小叶榕442年、一级紫叶小蘖222年、一级金叶女贞222年、一级种草  优8.4-4景观绿化区造林技术措施表项目时间方式规格及要求整地春季穴状乔木按50×50cm,灌木按30×30cm。栽植春季植苗撒播栽植时将表土和心土分开,每穴施用0.2kg复合肥,与表层土混合后分层回填,填到2/3时栽苗,要求根系舒展,栽植深度使根颈与地面平,踏实。草种播种时将表层土耙松,耙松厚度为2~3cm,将草种撒播在表面上,再轻耙表面,使草籽被松散土覆盖。抚育、管理春、秋季补植在措施实施后两年内调查苗木生长情况,每年春秋对死苗及时补植,补植苗龄与灌木林苗木树龄相同。8.4.3.5新增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计算及汇总景观绿化区本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及工程量详见表8.4-5。表8.4-5景观绿化区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表防治区措施类型单位工程量合计景观绿化区工程措施表土剥离hm²1.432表土回覆hm²1.43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m³103.43沉砂池m³2无纺布m²3178土袋挡墙m³72.768.4.4施工生产生活防治区水土保持措施根据统计,本项目全线共设置施工生产生活场地2处,设置在景观绿化区内,占地面积1.23hm2。为减少占地范围内的水土流失,结合各工场扰动地表的特点,水保方案采取管理措施与水土保持措施进行综合防治。8.4.4.1临时防护措施在施工场地进场时应首先对场地压实,并在场地周边临时开挖排(截)水沟,截排水沟接周边市政排水管网。经估算,排水沟采用矩形断面,宽104 0.3m,深0.3m,人工开挖沟胚,素土夯实,铺土工布防护。排水沟中间或两端设置临时沉砂池,尺寸为0.8m×1.0m×1.0m,共设置2个,沉砂池底部及侧面夯实后铺土工布防冲。在施工材料堆放时,要用无纺布对料堆进行覆盖防护,防止降水对松散物料的冲刷。本工程施工材料中砂、砾石、片石等用量巨大,其中片石、块石可不用防护,其余细小材料需要无纺布遮盖、砖石压护。8.4.4.2施工管理措施施工期应严格控制临时占地范围,严禁随意扩大临时占地范围。对占用林地的应尽可能保护林地植被,严禁随意砍伐。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要及时整平,对部分施工道路已形成的表层固化层应进行清除并集中送至附近设置的弃渣场。施工场地的入口设置公示牌,写明工程承包商、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当地环保部门的热线电话和联系人,以便周边群众受到施工影响时与有关部门进行联系,并得到妥善解决。施工时应根据天气和施工情况定期清扫、洒水,减少道路二次扬尘;施工散料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布和湿法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公路施工设置的储料场、沥青拌和站、混凝土搅拌站应远离居民区或其它人口密集处,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应选用密封式并配有消烟除尘装置的沥青拌和设备,能满足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的环保要求;施工结束后应进行沥青拌和站的清场工作,产生的废料可由沥青供应商回收处理或送至地方环保局指定的场所进行处理,不得作为场地恢复的填充材料就地填埋;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发生泄漏;施工材料如沥青、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地表水体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⑴严格施工管理,禁止施工材料乱堆、乱放,及时清除排水沟的淤积物,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⑵施工场地必须首先完成场地的排水措施才能进行场地平整,以减少降雨条件下扰动地表造成的水土流失。⑶施工结束后及时拆除临时建筑,清理场地,将废弃物运往弃渣场堆放;104 对清理后的场地进行绿化,种植方式采用自然散植形式,以达到水土保持效果,同时设置碎石路便于植被维护。根据上述防治措施,结合施工安排,各施工场地采取的水保措施见表8.4-6。表8.4-6施工生产生活区新增水保措施汇总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合计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m³37.53沉砂池m³2无纺布m²484.658.4.5表土剥离及临时堆放场8.4.5.1堆放位置选择本工程表土剥离1.074万m3,剥离量较大,且从前期表土剥离到后期绿化复耕覆土经历时间较长,因此将表土统一堆放在表土临时堆放场内并进行必要的防护。8.4.5.2临时措施本项目绿化所需的表土均为工程前期剥离的表土,为防止散土随地表径流流失,土堆利用编织土袋作临时挡墙,堆置在集中堆放的表层土边缘,防止散土随地表径流流失,表土堆高2~3m,堆土面采取无纺布覆盖,并且在堆放场周围设置用于临时排水的土质边沟。设置排水沟断面尺寸为底宽0.3m,顶宽0.5m,高0.35m,排水沟边坡夯实后铺土工布防渗;在排水沟末端设置沉沙池,尺寸为0.8m×1.0m×1.0m,共设置2个,沉砂池底部及侧面夯实后铺土工布防冲。8.4.5.3施工组织要求(1)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首先根据施工路段位置和地形明确剥离表土临时堆放场的位置,堆放环境应相对阴暗、潮湿,避免表土受太阳暴晒后肥力流失。(2)建设单位在施工前应首先在场地内修筑编织土袋临时挡墙,表土剥离时应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剥离,剥离的表土应及时运到指104 定场地堆放,堆放好的表土资源进行轻度压实后用无纺布覆盖。本项目对永久占地区域内剥离的表土资源采取临时堆放,留待后期绿化及复耕用土均,剥离数量根据“按需剥离”的原则进行剥离。表8.4-7表土临时堆放场地水保措施工程数量表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合计表土临时堆放区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m³35.72沉砂池m³2无纺布m²2738.64土袋挡墙m³42.188.5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本项目水土保持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构成(带▲者为主体设计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详见表8.5-1。表8.5-1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工程措施排水管网▲m2373.280排水沟土石方挖填▲m371.570砼▲m3148.470表土剥离hm²3.579植物措施景观绿化▲hm²1.432临时措施表土回覆hm²2.667临时排水 m³672.510沉砂池 m³11.000无纺布 m²12364.290土袋挡墙 m³333.8908.6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要求8.6.1方案实施及进度安排原则⑴与主体工程相互配合、协调的原则,在不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主体工程创造的水、电、交通等施工条件,减少水保施工辅助设施工程量和投资。⑵按照“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措施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建设、开挖进度相适,及时防治新增水土流失。⑶施工进度安排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104 8.6.2施工条件(1)交通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基本位于主体工程施工区内,交通条件与主体工程基本一致,能满足水保工程施工要求。(2)施工辅助设施水土保持工程作为主体工程的一部分,施工场地布置与主体工程施工一致。由于水土保持措施布置在整个工程区内,其工程措施量相对主体工程而言较小,可依据和利用主体工程施工条件,主体设计中已有的各项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以合同形式列入主体工程施工任务,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由专业队伍分标段完成。(3)施工材料施工用电、水泥、汽油及柴油的供应与主体工程施工一致,工程所需的砂砾石料和块石料可由主体工程就地解决;同时可利用主体工程的部分临时设施。植物措施的苗木和灌草种可在工程所在地购买;植物措施整地覆土可利用工程施工前剥离后暂存在各个临时表土堆场的表土。可见,本水保方案措施的施工条件满足工程要求。8.6.3施工方法8.6.3.1工程措施土石方挖填:因水保工程土石方开挖量不大,一般采用人工开挖、回填挑运,就近堆放,一部分堆放于外侧用于回填,其余部分直接用于场区其他部位回填利用。截(排)水沟:人工开挖沟槽,人工砌筑。排水管网安装:挖掘机挖土、装土、自卸汽车运土,机械吊运,人工校正,先用人工回填,后用机械回填。8.6.3.2植物措施植物措施在具备条件后尽快实施,在造林前秋、冬季进行场地平整,覆104 土、施基肥,促进生土熟化,从而获得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和初期生长量,整地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规格进行,清理地表杂物,改善立地条件和土壤理化性质,保证土壤的墒情,于翌年春夏季或秋季播种、起苗、栽植。幼林抚育自林木栽植后至第3年,每年进行1次,主要是补植、浇水、施肥、松土、除草、修剪整形等。8.6.3.3施工临时工程表土剥离:挖掘机挖土、装土、自卸汽车运土。土袋覆盖:购买编织袋,人工装土入编织袋,人工覆盖。临时排水沟:人工开挖沟槽,沟边坡及沟底人工夯实。8.7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进度安排8.7.1进度安排原则(1)按照“三同时”原则,坚持预防为主,及时防治;(2)坚持“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结合主体工程施工进度、施工时序,及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3)工程开挖料堆放坚持“先挡后弃”的原则,临时堆土挡护在表土剥离前完成;(4)临时占用区在用完后拆除临时设施并清理迹地,及时进行绿化;(5)植物措施在具备条件后尽快实施。8.7.2实施进度安排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与主体工程施工同期进行,纳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各承包方在建设主体工程的同时完成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是建立在主体工程施工进度的基础上的,本项目主体工程计划于2016年5月底之前完成前期准备工作,2016年6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完成全部工程并项目竣工验收,投入使用。工程中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进度安排:排水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措施安排上先实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可考虑稍后安排。在主体工程结束时,基本完成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工程量;竣工时,完成剩余水土保持措施的工程量。水土保持工程措实施进度与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双横道图见表8.7-1。104 表8.7-1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实施进度双横道图工程阶段进度安排2016年2017年4567891011121234567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准备期工程建设进度                临时措施                实施阶段工程建设进度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附属设施整修、景观绿化、场地清理工程建设进度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工程竣工验收、工程结算、交付使用工程建设进度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104 9水土保持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向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本单位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情况”。水利部第12号令、第16号令规定,有水土流失防治任务的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和管理单位应依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设立专项监测点,对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将水土保持专项监测报告列为验收必备条件。据此,本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是必须的。9.1监测目的、任务和原则9.1.1水土保持监测的依据⑴《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⑵《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2000年1月31日)。9.1.2监测目的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是为了掌握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状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了解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以及项目建设区内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的合理性和实际效果,并通过政府监督和工程监理等手段,及时控制水土流失。同时,根据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预测分析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案设计情况,通过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监测,分析水土流失的控制状况,以便于提出相应的补充治理措施,为工程安全、正常运行服务。通过对水土保持监测应达到以下目的:⑴通过水土保持监测,适时掌握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评价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实际影响,了解工程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合理性;为完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提供依据,特别是临时堆土流失的实际情况、为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水土流失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避免因措施不当而导致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或因措施达不到设计标准、不能充分发挥水土保持作用而带来的水土流失危害。104 ⑵通过水土保持监测结果的分析,评价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发挥的效益,以及植物措施情况,评价其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水保设施竣工验收及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⑶通过水土保持监测成果,及时掌握和反馈水保措施效果,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上一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部门,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认真分析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规律,为区域生态环境修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9.1.3监测任务结合工程施工和水土流失特点,对本工程主要水土流失部位的水土流失量及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同时为建立“影响因子—流失程度—流失量—危害”关系提供基础数据,分析各因子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及影响情况,分析监测部位水土流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编制相应的监测报告。9.1.4监测原则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如下:⑴监测方案的合理性,监测方案中设置的监测时段、监测频次、监测点位的布设必须符合工程特性,具有合理可行性;⑵监测方法的针对性,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应根据其特点采用不同的监测方法;⑶监测成果的全面性,监测因子能够全面反映项目的水土保持与环境的整体变化状况,监测成果能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需要,提供全面可靠的监测资料。9.2监测范围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规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范围根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确定,因此本方案的监测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的主体建筑区、广场道路区、景观绿化区等范围。104 9.3监测重点工程重点监测内容包括:①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变化监测;②项目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③水土保持防治效果监测。重点监测区域为主体建筑区以及运行期的景观绿化区域。监测点位示意图见附图。9.4监测内容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的相关标准,结合工程建设和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分析,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土流失动态、水土保持效果、水土流失背景值和水土流失危。(1)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变化定期获取工程施工准备期、建设期间以及生产运行期防治责任范围内植被分布、地表径流、微地貌等的变化情况,对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观测防治责任范围内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变化状况。(2)水土流失动态定期获取关于水土流失状况的数据。主要包括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内,建设项目扰动地表面积,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及其分布、水土流失量变化情况。实施对水土流失量或典型地段水土流失强度的动态监测。在获取上述数据的同时,定期获得水土流失主要影响因子参数的变化情况。如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地表扰动情况和降雨量及强度等。(3)水土保持效果在定期或暴雨后对防治措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植物措施成活率、保存率和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运行情况。(4)水土流失背景值在施工准备期前应首先对防治责任范围内各个不同建设、生产区域进行水土流失量的监测,并在调查工程区地形地貌、气候、降水、植被分布、土壤类型、人类生产生活扰动程度等的基础上对区域水土流失背景值进行监测。(5)水土流失危害104 在汛期降雨产流期监测工程建设和生产结束初期(主要是开采全部结束后半年内)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和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周边地区及河道影响。重点包括水蚀程度发展、植被的破坏情况、河道或沟道输沙量、水体填埋和淤塞情况、重力侵蚀诱发情况、关键地貌部位径流量、已有水土保持工程的破坏情况、地貌改变情况等。9.5监测方法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应有相对固定的观测设施,本项目监测采取定点观测和实地调查相结合。防治责任区范围内,通过设立典型观测断面、观测点、观测基准等,对项目在建设期和林草恢复期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进行定位观测和实地调查:水土流失影响较大的区域,如建筑物基础开挖区、开挖料临时堆放区等,主要进行地面定位观测;水土流失影响较小的地段主要进行实地调查监测。(1)实地调查法实地调查法主要用于项目施工建设期的扰动地表面积、破坏林草植被面积、损坏水土保持功能情况以及施工期水土保持临时措施的运行情况、弃渣量,林草恢复期水土保持措施的保存、运行情况以及水土流失危害监测。实地调查监测主要是指定期采取全区域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结合1∶10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钢(皮)尺等工具,按分区测定不同工程和分区的地表扰动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2)现场巡查法针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办公和生活区等定位观测比较困难的区域,采取巡查的方法监测其扰动地表面积以及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情况。(3)定位监测法104 水土流失影响因子采用定位监测法,其中降雨因子的监测可利用工程区附近的雨量站,通过各雨量站实测的降水量结合水土流失实地调查监测所调查的成果分析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定位监测的主要的监测对象是水土流失量。监测方法主要根据排水沟以及沉砂池的泥沙量以及相应的面积计算出施工期的侵蚀模数。(4)综合分析法通过对项目林草恢复期水土保持措施效益的监测,在各项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定各类防治措施的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表9.5-1监测内容及方法一览表序号监测内容监测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GPS调查、测量、资料收集2损坏水土保持生物设施数量3造成水土流失面积4土石方工程量及平衡5项目区水土流失监测巡查、调查6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影响监测巡查、走访、面谈、问卷调查7水土保持措施数量及质量普查、GPS调查、抽样调查、资料收集、样地调查、巡查8各区域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9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的蓄水保土效果9.6监测点设置、监测时段及频率9.6.1监测点设置原则本项目水土流失监测计划应在主体工程准备期之前开始准备,在工程准备期、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及时进行监测,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区水土流失情况。在确定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重点监测区域后,为便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本方案对各个内容的监测均采用定点、定时的地面监测与定期巡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布设点位要求能有效、完整地监测水土流失状况、危害以及各类防治措施的效果为主,以典型水保工程监测为主,重点、一般结合,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反馈全面。具体原则如下:⑴每个监测点应根据各施工区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强度来布设,同时都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对所在水土流失类型区和监测重点要有代表意义,原地貌和扰动地貌应具有一定的可比性;⑵各种试验场地应适当集中,不同监测项目应尽量结合;104 ⑶尽量避免人为活动的干扰;⑷交通方便,便于监测管理;⑸简易土壤侵蚀观测场应避免周边来水对观测场的影响。9.6.2监测点位布设根据工程建设特点、工程布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新增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将此工程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划分为点式工程。工程监测范围包括主体工程区、、广场道路区及景观绿化区监测点各一个,共3个监测点。依据主体工程建设特点、施工中易产生新增水土流失的区域及项目区原有水土流失类型、强度等,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重点监测点位为道路临时堆土区,方案设计监测点见水土保持监测点布置示意图。9.6.3监测时段与频率监测时段分为施工期和林草恢复期。水土保持监测与主体工程建设同步进行,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状况。根据目前项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计划在2016年4月至2017年7月施工,施工期为16个月。因此,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因项目区降雨量集中在6~9月,降雨量大、持续时间长、且多暴雨,因此以6~9月为监测重点时段。工程动工前对本工程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一次;施工期调查及巡查每年汛前、汛后及冬季各进行一次,监测一次,汛期每月监测一次;定位观测在监测点布设后,监测期内每年汛前、汛后及冬季各进行一次固定监测,汛期每月监测一次。自然恢复期重点对景观绿化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区进行监测表9.6-1水土保持监测点及监测频率监测时段监测点位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方法施工准备期工程建设区土壤侵蚀背景值、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工程动工监测1次普查法简易坡面量测法施工期主体建筑区1个点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每年汛期(6~9月)每月1次,降雨量≥50mm加测1次;非汛期2-3次。定点监测调查监测相结合广场道路区1个点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每年汛期(6~9月)每月1次,降雨量≥50mm加测1次;非汛期2-3次。定点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104 景观绿化区1个点降雨情况、降雨特征值、水土流失量每年汛期(6~9月)每月1次,降雨量≥50mm加测1次;非汛期2-3次。定点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自然恢复期景观绿化区1个点防护工程完好率、植被覆盖率、土壤侵蚀情况、水土流失量每年雨季前后各1次定点监测与调查监测相结合9.7监测工作量9.7.1监测设施设备水土保持监测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水土流失的监测必须具备专门的观测和检验设施。除野外观测场外还需要其它仪器设备,需要购买自计雨量计、手持式GPS、电子天平等。结合本工程实际,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所需仪器设备详见表9.7-1。表9.7-1水土保持监测仪器、设施设备清单序号仪器、设施设备单位数量备注1数字雨量计套1结合当地气象资料2手持式GPS套1购买3数码相机台1购买4数码摄像机台1租用5钢卷尺个2购买6泥沙取样器个2购买7烘箱台1购买8量筒、量杯只30购买9电子天平台1购买10其它设备租用次10包括监测工具车、水质分析仪等设备的租赁9.7.2监测费用本方案监测设施的投资费用根据以往同类设施的经验单价计算,并参照当地材料进行调整。水土保持监测费应包括监测设施土建费、消耗性材料费、监测设备折旧费和监测人工费四部分。对监测设备只计折旧费,不应计算监测设备购置费;监测人工费可参照监理费按人年费用计取。计费时段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本工程监测费用见第十章投资概算。104 9.8监测管理9.8.1监测机构按水保[2009]187号文“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要求,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本项目情况,由建设单位委托有乙级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机构开展监测工作,监测人员须是经过监测上岗培训的合格人员。9.8.2监测制度监测费用应专款专用,并接受当地水土保持监测机构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定期向当地水土保持监测站报告监测成果。工程建设期间,应于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报送上季度的《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表》,同时提供重要位置场地照片等影像资料;应在降雨或人为原因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及危害事件的,应于事件发生后1周内报告有关情况。水土保持监测任务完成后,应于3个月内报送《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建设单位向批复方案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上述报告和报告表。报送的报告和报告表要加盖建设单位公章,并由水土保持监测项目的负责人签字。《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需加盖单位公章。9.8.3监测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定期报告制度落实情况和监测成果的核查,对瞒报、漏报、编造数据的生产建设单位和监测机构要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对问题较严重的监测机构和个人,可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议要求监测机构限期整改、注销监测人员上岗证书。9.9监测成果104 该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每次监测结束后,需对监测结果和原始调查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做出简要评价,编写监测阶段分析报告、数据记录册、附图附件等及时报送业主与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进行一次资料整理及归档,编制监测简报,内容包括监测时间、地点、监测项目和方法、监测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水土流失防治的建议等,并报送工程建设单位、当地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和上级水土保持监测管理机构备案。接受监测数据的流域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整理分析相关数据,定期公布(至少每年1次)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公布的主要内容包括: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量、拦渣率、阶段治理成果、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和主要水土保持措施的建设情况等。(1)水土保持监测报告该项目水土保持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综合说明:任务来源情况(包括合同签订),组织领导,监测计划确定,监测任务的组织实施(监测布点、现场监测),监督管理(监测资料的检查核定),监测结果分析,监测阶段报告,上级检查。②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叙述建设项目概况、项目区自然与社会经济情况、项目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情况等。③水土保持监测:监测原则、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时段划分与监测点布设。④不同侵蚀单元土壤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原地貌不同土地类型土壤模数、不同扰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不同防治措施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⑤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各地表扰动类型土壤流失量、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⑥防治达标情况:水土流失、防治综合评价和6项目标值达标情况,以及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2)有关监测表格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表,并对成果整编,形成成果整编册。(3)有关监测图件主要包括:工程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局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和典型监测点分布图等,作为监测成果报告的附图。104 10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效益分析10.1水土保持投资概算10.1.1编制原则、依据及方法10.1.1.1编制原则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有关规定;⑵本方案报告书的投资概算以主体工程投资概算单位为基准,部分价格采用类比方法,兼顾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进行编制。⑶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作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保证工程投资的合理性,其价格水平年与主体工程概算的价格水平年一致,为2015年1季度。10.1.1.2编制依据⑴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⑵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⑶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⑷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2002计价格10号)《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5)《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综[2014]8号);(6)《关于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标准(试行)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886号);(7)《四川省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川财综[2014]6号);(8)《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4]1041号)。10.1.1.3编制方法⑴项目划分104 本方案费用概算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工程措施;第二部分植物措施;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第四部分独立费用;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⑵投资计算①工程措施工程措施费=工程量×工程单价②植物措施植物措施费=工程量×工程单价③施工临时工程临时防护措施费=工程量×工程单价其他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费用之和的2%行计算。④独立费用独立费用=工程建设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科研勘察设计费+水土保持监测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费⑤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①~④项之和的6%计算⑥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川发改价格[2014]1041号文《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征占地面积征收,按2.0元/m2的标准计算水土保持补偿费。10.1.2基础价格编制10.1.2.1人工预算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本项目施工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汉源镇境内,属二类工资区,地区工资系数为1.0,故基本工资标准190元/月。人工预算单价见表10.1-1。(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项目所用的主要材料单价以主体工程投资概算单位为基准,部分价格采用类比方法,兼顾原材料当地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进行编制。见表10.1-2(3)施工用电、风、水价格104 与主体单价一致,本项目施工电价为1.50元/kw.h,水价为2.00元/m³,风价为0.19元/m³。(4)施工机械台班费按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中附录一《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计列。见表10.1-3表10.1-1工程措施人工预算单价表人工单位工时单价费用名称计算公式费率费用1.基本工资=190元×地区工资系数×12月÷241日19.462.辅助工资加班津贴+施工津贴+地区津贴+夜餐津贴5.95(1)地区津贴地区津贴标准×12月÷241日0(2)施工津贴=施工津贴标准×365天×95%÷241日3.55.04(3)夜餐津贴=(2.5+2.5)÷2×夜餐津贴系数20%0.5(4)节日加班津贴基本工资×3×10天÷241日×加班津贴系数35%0.413.工资附加费福利基金+工会经费+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5.85(1)福利基金=(基本工资+辅助工资)×福利基金费率10%1.54(2)工会经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会经费率1%0.15(3)养老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养老保险费率15%2.31(4)医疗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医疗保险费率4%0.62(5)工伤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伤保险费率1%0.15(6)失业保险费=(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失业保险费率2%0.31(7)住房公积金=(基本工资+辅助工资)×住房公积金费率5%0.774.人工工日预算单价(元/工日)基本工资+辅助工资+工资附加21.265.人工工时预算单价(元/工时)工日单价/82.66表10-1-2主要材料价格预算表序号名称及规格单位预算价备注1柴油kg8.71主体预算价格2汽油kg9.513硝铵炸药t12.004导火线m1.805水泥32.5t645.146卵石80mmm³55.007碎石40mmm³75.008块石m³90.009片石m³55.0010砂m³70.0011原木m³900.0012锯材m³1350.0013风m³0.1914水m³2.0015电kwh1.5016编织袋个0.50 17无纺布m²1.00 104 18乔木株70.0019灌木株5.00 20草种kg50.00 21复合肥料kg2.35 表10.1-3施工机械台时费汇总表名称及规格台时费(元)其中一类费用二类费用砂浆搅拌机0.4m329.459.7019.75胶轮架子车0.90.9 振捣器1.1kW2.021.540.48风水(砂)枪43.240.6642.58钢筋调直机18.004.7313.27钢筋切断机10kw22.443.1719.27钢筋弯曲机φ6~4014.772.2212.55电焊机25KVA9.420.728.7自卸汽车5t103.2216.187.1210.1.3概算编制10.1.3.1工程单价及费率1、工程措施工程措施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1)直接工程费直接工程费由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1)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元/台时)2)其他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率3)现场经费现场经费=基本直接费×现场经费费率(2)间接费间接费=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费率。104 (1)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乘以企业利润率计算(2)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乘以综合税率计算工程措施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工程措施单价各费率详见表10.1-4。2、植物措施单价植物措施单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和税金组成。(1)直接工程费直接费由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和现场经费组成。1)基本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施工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元/台时)2)其他直接费其他直接费=基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率3)现场经费现场经费=基本直接费×现场经费费率(2)间接费由直接工程费乘以间接费费率计算(3)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与间接费之和乘以企业利润率计算(4)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与企业利润之和乘以综合税率计算植物措施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植物措施单价各费率详见表10.1-4。3、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费率取值详见表10.1-4。表10.1-4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费率取值表序号费率名称工程措施(%)植物措施(%)104 1其他直接费2.01.02现场经费5.04.03间接费4.03.04企业利润7.05.05税金3.283.2810.1.3.2投资概算编制1工程措施按工程量乘单价或指标计算。工程措施费用=工程措施单价×工程量2植物措施按工程量乘单价或指标计算。植物措施费用=植物措施单价×工程量3、施工临时工程施工临时工程投资=临时防护工程投资+其它临时工程投资临时防护工程投资=临时防护工程单价×工程量其它临时工程投资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投资之和的2%计算。4、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根据水总[2003]67号文,按新增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施工临时工程费用之和的2.0%计列。(2)水土保持监理费:按工程建设期水保监理人员每人每年5万元计列。本项目监理人员1人监理14个月,合计本项目工程建设监理费为6万元。(3)水土保持监测费:按实际估算,合计15万元。①水土保持监测费人工费:结合本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际工作估算,按5万元/人·年计,按1人监测2.5年计算,共计12.5万元;②水土保持监测土建设施费及水土保持监测设备折旧费、消耗性材料费,经估算其费用为2.5万元。(4)科研勘测设计费:本项目科研勘测设计费不含科学研究试验费,只有勘测设计费。勘测设计费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计算,本项目科研勘测设计费8.00万元。104 (5)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结合该工程实际情况计算。本项目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费5.00万元。5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新增水土流失防治费(第一部分~第四部分之和)的6%计取。6水土保持功能补偿费按照川发改价格[2014]1041号文《关于制定水土保持补偿费补偿费收费标准的通知》,水土保持补偿费按照征占地面积征收,经统计本工程征占地面积共计3.579hm2,按2.0元/m2的标准计算水土保持补偿费。10.1.4水土保持投资概算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63.479万元,其中新增水土保持投资为68.619万元,主体工程设计中计列水土保持措施投资794.86万元。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中,工程措施17.111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6.401万元,独立费用34.470万元,基本预备费3.47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7.158万元。详见投资总概算表。104 表10.1-5投资概算总表单位:万元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新增水保措施投资合计工程措施费植物措施费临时工程费独立费用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7.11117.1111主体建筑区0.4380.4382广场道路区0.9450.9453景观绿化区15.72715.7274施工临时设施区5表土临时堆放区第二部分植物措施0.0001主体建筑区0.0002广场道路区0.0003景观绿化区0.0004施工临时设施区0.0005表土临时堆放区0.000第三部分临时措施6.4016.4011主体建筑区1.4291.4292广场道路区1.8391.8393景观绿化区1.3111.3114施工临时设施区0.1420.142表土临时堆放区0.9470.9475其它临时工程费用0.7320.732第四部分独立费用34.4701建设管理费0.4700.4702水土保持监理费6.0006.0003水土保持监测费15.00015.0004科研勘测设计费8.0008.0005技术评估、验收费5.0005.000一至四部分合计17.1110.0006.40134.47057.982第五部分基本预备费按新增水土流失防治费的6.0%进行计算3.479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补偿费3.579hm2×2.00元/m27.158104 已有水保投资合计794.860新增水保投资合计68.619水保措施总投资863.479表10.1-6新增水土保持投资概算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万元)第一部分:工程措施   17.111一主体建筑物区   0.4381表土剥离hm20.6576673.540.438二广场道路区   0.9451表土剥离hm21.4166673.540.945三景观绿化区   15.7271表土剥离hm21.4326673.540.9562表土回覆hm22.66755386.414.772第二部分植物措施   0.000第三部分临时措施   6.401一主体建筑物区   1.4291临时排水沟   0.181 土方开挖m³227.457.970.1812临时沉砂池   0.004 土方开挖m³4.87.970.0043无纺布遮盖㎡27502.290.6304土袋挡墙m³89.668.590.615二广场道路区   1.8391临时排水沟   0.214 土方开挖m³268.387.970.2142临时沉砂池   0.002 土方开挖m³37.970.0023无纺布遮盖㎡32132.290.7364土袋挡墙m³129.3568.590.887三景观绿化区   1.3111临时排水沟   0.082 土方开挖m³103.437.970.0822临时沉砂池   0.002 土方开挖m³27.970.0023无纺布遮盖㎡31782.290.7284土袋挡墙m³72.7668.590.499四施工生产生活区   0.1421临时排水沟   0.030 土方开挖m³37.537.970.0302临时沉砂池   0.002 土方开挖m³27.970.0023无纺布遮盖㎡484.652.290.111五表土临时堆放区   0.9471临时排水沟   0.028 土方开挖m³35.727.970.0282临时沉砂池   0.002104  土方开挖m³27.970.0023无纺布遮盖㎡2738.642.290.6274土袋挡墙m³42.1868.590.289其他其他临时措施   0.732合计    23.511表10.1-7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投资概算表分区措施类型措施单位工程量合价(万元)主体建筑区工程措施排水管网m1057.5043.36排水沟土石方挖填m368.57546.13砼m3142.234.26沉沙函土石方挖填m33.000010.95砼m36.240.19广场道路区工程措施排水管网m1315.78.53.95景观绿化区植物措施景观绿化m214320.00136.02合计794.86表10.1-8独立费用概算表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合计(万元)备注独立费用34.4701建设管理费%2按新增水保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费用之和2%计2水土保持监理费6.00按工程建设期水保监理人员每人每年5万元计列。本项目监理人员1人监理14个月。3水土保持监测费15.00按监测时段内每人每年5万元计列。土建设施费、消耗性材料费等4科研勘测设计费8.00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计列5技术评估及验收费5.00根据实际情况计列104 表10.1-9水土保持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名称单位单价其中人工费材料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扩大10%1人工挖土(Ⅳ类土)100m³365.7807168250.30617.521425.356548413.39137114.3287669721.0632874510.5605305233.252792432土方回填100m³1219.84867.1626.0117.8644.6647.7870.2435.22110.893表土剥离100m266.7444.424.440.982.442.613.841.936.074覆土100m³553.86386.2319.318.1120.2821.7031.8915.9950.355土袋填筑100m³6859.203537.8171634.3285.80268.70394.98198.03623.566铺无纺布遮盖100m²228.9426.6114.132.817.048.9713.186.6120.817人工挖排水沟100m³796.865536545.338.17111.6694229.1735531.215698545.887076823.0064692572.44232145104 附表:单价分析表人工挖土(Ⅲ类土)定额编号:1089  单位:100m³工作内容:挖松,就近堆放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286.5753394(一)直接费    267.82742(1)人工费    250.30696人工工时94.12.66250.306(2)材料费    17.52142 零星材料费%7250.30617.52142(二)其他直接费 %2267.827425.3565484(三)现场经费 %5267.8274213.391371二间接费 %5286.575339414.32876697三利润 %7300.904106421.06328745四税金 %3.28321.967393810.56053052五扩大系数 %10332.527924333.25279243合计    365.7807168土方回填定额编号:[参01093]  单位:100m3工作内容:平土、刨毛、分层夯实和清理杂物等。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直接工程费    955.70(一)直接费    893.17(1)人工费    867.16 人工工时3262.66867.16(2)材料费    26.01 零星材料费%3867.1626.01(二)其他直接费 %2893.1717.86(三)现场经费 %5893.1744.66二间接费 %5955.7047.78三利润 %71003.4870.24四税金 %3.281073.7335.22五扩大系数 %101108.94110.89 合计   1219.84146 表土剥离定额编号:1003  单位:100m2工作内容:用铁锹、锄头清除施工现场表层土及杂草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52.28(一)直接费    48.86(1)人工费    44.42 人工工时16.72.6644.42(2)材料费    4.44 零星材料费%1044.424.44(二)其他直接费 %248.860.98(三)现场经费 %548.862.44二间接费 %552.282.61三利润 %754.903.84四税金 %3.2858.741.93五扩大系数 %1060.676.07 合计   66.74表土回覆定额编号:1095  单位:100m2工作内容:人工装挑抬运土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433.93(一)直接费    405.54(1)人工费    386.23 人工工时145.22.66386.23(2)材料费    19.31 零星材料费%5386.2319.31(二)其他直接费 %2405.548.11(三)现场经费 %5405.5420.28二间接费 %5433.9321.70三利润 %7455.6331.89四税金 %3.28487.5215.99五扩大系数 %10503.5150.35 合计   553.86146 编制袋土石填筑、拆除定额编号:3053  单位:100m³工作内容:装土、封包、堆筑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5373.92(一)直接费    5253.8(1)人工费    3537.8 填筑工时11622.663090.92 拆除工时1682.66446.88(2)材料费    1716 粘土m³118   砂砾石m³106   编制袋个33000.51650 其他材料费(填筑)%1165016.5 其他材料费(拆除)%3165049.5(二)其他直接费 %21716.0034.32(三)现场经费 %51716.0085.80二间接费 %55373.92268.70三利润 %75642.62394.98四税金 %3.286037.60198.03五扩大系数 %106235.63623.56 合计   6859.20无纺布遮盖定额编号:3005  单位:100m²工作内容:场内运输、铺设、接缝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179.3641(一)直接费    140.73(1)人工费    26.6 人工工时102.6626.6(2)材料费    114.13 防雨布m21131113 其他材料费%11131.13(二)其他直接费 %2140.732.81(三)现场经费 %5140.737.04二间接费 %5179.36418.97三利润 %7188.3313.18四税金 %3.28201.526.61五扩大系数 %10208.1320.81合计    228.94146 人工挖排水沟(Ⅲ类土)定额编号:1089  单位:100m³工作内容:挂线、使用镐锹开挖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数量单价合计(元)一直接工程费    624.31397(一)直接费    583.471(1)人工费    545.396人工工时2052.66545.3(2)材料费    38.171 零星材料费%7545.338.171(二)其他直接费 %2583.47111.66942(三)现场经费 %5583.47129.17355二间接费 %5624.3139731.2156985三利润 %7655.529668545.8870768四税金 %3.28701.416745323.00646925五扩大系数 %10724.423214572.44232145合计    796.86553610.2效益分析10.2.1水土保持基础效益依据第7章“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分析,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共占压、扰动和影响的面积为3.579hm²,在预测时段内水土流失总量为797.092t,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为638.95t。在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后,能有效地控制因工程建设带来的新增水土流失,防治土壤被雨水、径流冲刷,保护了水土资源。工程建成后主体工程永久占地区域水土流失将从原来的平均侵蚀模数2420t/km²·a降为500t/km²·a以下,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改善了当地的水土流失现状。至设计水平年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实施后扰动土地整治率与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详见表10.2-1。1、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设区扰动地表面积]×100%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面积+永久建筑物占压面积)/建设区水土流失总面积)]×100%。146 上述两项统计见表10.2-1。表10.2-1项目扰动土地整治率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计算表项目扰动土地面积hm²造成水土流失面积hm²水土保持措施面积hm²建筑物占压面积hm²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合计主体建筑区0.6570.65700.0380.0380.61599.3999.39广场道路区1.4161.41600.0780.0781.31598.3898.38景观绿化区1.4321.4321.43201.4320100.00100.00附属设施区0.0750.0750.0060.0120.0180.05597.3497.34小计3.5793.5791.4380.1281.5661.98599.2299.223、土壤流失控制比控制比=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方案实施后土壤侵蚀强度项目区容许土壤流失量500t/km²·a4、拦渣率拦渣率=(实际拦渣量/总弃渣量)×100%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植被恢复系数=(林草植被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100%6、林草覆盖率林草覆盖率=(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区总面积)×100%上述四项统计结果见表10.2-2。表10.2-2土壤流失控制比、林草植被恢复系数、林草覆盖率计算表项目建设区总面积植物措施面积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控制比hm²hm²hm²%%t/km².a主体建筑区0.6570///1005广场道路区1.4163501.43景观绿化区1.4321.4321.432100405001附属设施区0.0751802.78合计3.5796.496.49100404801.04经与本方案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相比较,整个施工区实施水保措施后的6项防治指标实现值均达到防治目标值,各项指标值对照情况见表10.2-3。146 表10.2-3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效果表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植被覆盖率%%%%%方案目标值95951959930实现值99.2299.221.049910040达标情况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10.2.2效益评价1、保土效益各防治分区经主体工程已具有水保功能措施及新增水保措施的防护后,流失的土壤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据本方案的措施设计进行有效治理后,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04,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可下降到480t/km².a,项目区水土流失将得到很好的治理,达到了方案目标的要求。2、生态效益通过在工程建设区施工期间采取必要的临时防护、足够的挡防和排水、弃渣集中堆放、灌草乔木种植绿化、土地整治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或基本抑制工程建设区的新增水土流失,可使防治责任区范围内可绿化面积的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35%,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3、社会效益通过认真贯彻水土保持法规,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预防措施、治理措施、监测检查督促等措施,使项目施工期、林草恢复期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从而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有力地保障项目区渠道行洪能力、水利工程正常运行。项目实施为项目区灾后重建提供了切实保障,为项目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同时也为发展相关产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促进社区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本项目建设,本身就要带动建材、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整治后的项目建设用地,实现多种经济形式的共同发展,极大的发挥了土地的使用率,提高了土地的单产经济收入,实现农民增收。4、经济效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控制、146 减少、避免项目建设可能给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危害,从而保障了项目发挥最佳的投资效益,这是最大的经济效益。10.2.3效益分析结论通过效益分析可知,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带来的综合效益较明显,基础效益能够满足方案设定的目标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协调,对于防治项目区水土流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贯彻落实水保方案提出的临时防护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是必要的和行之有效的。146 11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保障措施为保证本方案认真落实,达到防治目标,必须建立一套函盖组织管理、招投标、后续设计、监理、监测、检查与验收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体系。11.1组织领导与管理11.1.1组织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方案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为保证水土保持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因此,在工程筹建期,建设单位需成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负责工程建设和运行期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为:⑴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确保水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水保工程效益。⑵工程施工期间,负责与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单位保持联系,协调好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的关系,确保水保工程的正常开展和顺利进行,并按时竣工,最大限度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⑶深入工程现场进行检查和观测,掌握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防治措施落实状况,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基础资料。⑷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积累、分析整编资料,为水土保持工程验收提供相关资料。11.1.2管理措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建设单位主要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⑴将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真正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认真组织方案的实施和管理,定期检查,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监督。⑵加强水土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施工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以及146 工程附近群众的水土保持意识。⑶制定方案实施的目标责任制,防止建设中的不规范行为与水土保持方案相抵触的现象发生,并负责协调本方案和主体工程的关系。⑷在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在建或已建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检查观测,随时掌握其运行状态,进行日常维修养护,消除隐患,维护水土保持工程完整。11.2后续设计的安排本方案获得批复以后,建设单位应委托设计单位开展水土保持工程专项设计,完成各项措施的施工图和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材料编制成专集或专章列入工程施工文件送到施工单位,用于指导施工人员施工。如果主体工程设计发生重大变更,还需依法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报送相关主管部门。11.3水土保持工程招标、投标在工程发包标书中提出水土保持要求,将各标段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各标段招标文件一起招标或汇成一个专门的标段单独招标。在招标文件中,详细列出水土保持工程内容,明确施工单位的施工责任,明确其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范围,并以合同形式明确中标单位应承担的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义务。采取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对参与项目投标的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保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要求施工单位在投标文件中,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实施作出承诺。中标后,施工单位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中要明确承包商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制定实施、检查、验收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在主体工程施工中,必须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要求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严格遵循水土保持设计的治理措施、技术标准、进度安排等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以保证水土保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对设计内容如有变更,应按有关规定实施报批程序。变动较小的,由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报告并征得同意即可。变动较大的,如主要措施的规模、位置发生变化时,按方案报批程序报原方案审批机关审批。146 11.4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监理11.4.1监理目的水土保持监理是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措施,通过水土保持监理可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供质量保障,确保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和水土保持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为水土保持竣工验收工作奠定基础。11.4.2监理内容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承包合同中的水土保持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检查和指令文件等监理方式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监理工程建设的各项施工活动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否与工程建设同步实施,通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保证水土保持措施的如期建设和功能的正常发挥,结合现场巡查,提出要求限期完成的有关水土保持工作;⑵在施工的各个阶段随时进行质量监督,提交监理日志、监理月报,及时向建设单位汇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⑶对施工单位的水土保持季报、年报进行审查,提出审查、修改意见;⑷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工程承包合同,协助处理各种水土保持纠纷;⑸编制水土保持监理工作报告,作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基础和水土保持验收报告必备的专项报告,工作报告主要对水土保持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提出存在的重大水土保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水土保持监理工作计划安排和工作重点,定期归档监理成果。11.4.3水土保持监理机构和人员业主单位直接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理乙级及以上资质的监理单位,监理人员应具备注册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工程师上岗证书或监理员上岗。11.5水土保持监测依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保监【2002】12号)文件精神,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及以上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监测单位需在工程施工准备期开始时,146 选派监测人员进场确定监测点位、布设水土保持监测设施,按本方案的水土保持监测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监测工作,对原始监测资料进行系统汇总、整理和分析,并编制水土保持监测成果报告,监测成果报告应定期报送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时提交监测专项报告。(水土保持监测相关内容详见第9章)11.6施工管理⑴水土保持措施的施工建设也应与主体工程一样:采取“三制”(即实行项目管理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质量保证措施等来委托给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承包商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发包标书中必须明确水土保持要求。⑵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要求施工,并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⑶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在其占用的土地上发生不必要的水土流失,尽量避免其对占用地范围外土地的侵占及植被资源的损坏,严格控制和管理车辆机械的运行范围,防止扩大对地表的扰动并注意施工及生活用火的安全。⑷施工期间,应对工程区排水设施进行经常性检查维护,保证其排水效果和通畅,防止工程施工开挖料和其他土石方在沟道淤积。⑸各类工程措施,从总体部署、施工设计到设备安装等全部完成,各道工序的质量都应及时测定,不合要求的及时改正,以确保工程安全和治理效果。⑹植物措施实施时应注意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及时测定每道工序,不合要求的及时整改,同时,还需加强乔、灌、草栽植后的抚育管理工作,做好养护,确保其成活率和保存率,以求尽快发挥植物措施的保土保水功能。⑺水土保持方案经批准后,主动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取得联系,自觉接受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在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过程中,如需进行设计变更,施工单位需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按相关程序要求实施变更或补充设计,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⑻要求施工单位制定详细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计划,加强水土保持146 工程的计划管理,以确保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竣工验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加强对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成立专业的技术监督队伍,预防人为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并及时对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质量。11.7检查与验收11.7.1检查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包括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实施,也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建成运行后的设施维护,采取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为保证水土保持工程质量,必须要求有资质的施工队伍施工。施工期间,施工单位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绿化工程施工时,应注意加强植物措施的后期抚育工作,抓好幼林抚育和管护,确保各种植物的成活率,尽早发挥植物措施的水土保持效益。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已验收的水土保持工程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其运行状态,保证工程完好。11.7.2验收开发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完工后,应当及时开展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工作。建设单位应当会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依据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设计文件的内容和工程量,对水土保持设施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工作总结报告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在完成技术评估之后提请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水土保持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主体工程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的内容、程序等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及相关文件精神执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应当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运行。11.8资金来源及使用管理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规定,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功能补偿费应列入主体工程总概算中。146 ⑵依据“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本方案实施所需的资金列入工程总投资内,由建设业主负责筹措。⑶水土保持资金实行专项管理与定期检查的管理使用方法,由业主组织协调、统筹安排,充分保证资金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安排落实,使各项水土保持措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11.9工程建后管理措施水土保持设施在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后,应当由项目建设单位移交至专人或物业管理公司专门负责管理。工程措施沉砂池、排水沟等要经常查看,及时清淤,保持畅通;植物措施乔木灌木要按需施肥,发现虫害及时打药,草坪及时修剪,保持整洁形象,确保发挥最好的水土保持效益。146 12水土保持方案结论与建议12.1结论汉源县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中心及汉源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车辆管理分所建设项目位于汉源县城沿城路右侧、市政环卫所对面。项目区属汉源县富林镇管辖,项目总占地面积3.579hm2(永久占地),本项目建设区域集中,永久占地主要有建构筑物占地、广场道路占地、绿化景观占地及附属设施占地等四部分,占地类型主要为耕地2.43hm2、林地0.74hm2及住宅用土0.41hm2。临时占地全部位于永久征地范围内,不新增用土地。本规划总建筑面积0.882hm2,其中地上建筑0.6565hm2,地下建筑0.2255hm2。绿化总面积达1.432hm²,绿化率达40%,项目概算总投资5858.2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为2679.14万元。绿化工程为181.84万元。计划于2016年4月开工建设,2017年7月底完工,总工期16个月。本工程属于建设类项目,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中有关防治标准划分的规定,水土流失防治应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一致,按可研阶段深度进行编制,计划于2016年4月开工,2017年7月底完工,方案设计水平年为主体工程完工后当年,即2018年。经土石方平衡分析,本工程土石方开挖总量为11.10万m³,表土剥离1.074万m3,填方总量为10.23万m³,表土利用0.429万m3,全部用于景观绿化覆土,弃方总量0.87万m3,因汉源湖库岸整理治理工程需要大量土石方回填,经汉源县住建局统一调配,本工程弃方(土石方0.216万m³)全部运至流砂河岸整理治理工程回填利用,多出的表土处理后可用于耕地土壤培植,本工程不设渣场。本工程扰动土地面积为3.579hm²。依照“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结合本工程建设及运行可能影响的水土流失范围,初步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为3.579hm2。并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为主体建筑防治区、广场道路防治区、景观绿化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和表土临146 时堆放场防治区共5个防治分区。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主体工程已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和该建设项目的实际对各个防治区新增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按本方案的措施设计进行有效治理后,扰动土地整治率可达到99.2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可达到99.81%;土壤流失控制比可达到1.04;拦渣率99%;林草植被恢复率100%;林草覆盖率40%。整个施工区实施水保措施后的6项防治指标实现值均达到方案设定的防治目标值。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总投资为863.479万元,其中新增水土保持投资为68.619万元,主体工程设计中计列水土保持措施投资794.86万元。新增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中,工程措施17.111万元,施工临时工程投资6.401万元,独立费用34.470万元,基本预备费3.479万元,水土保持补偿费7.158万元。12.2建议本工程所在地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夏季降雨强度大。在建设过程中,尤其是临时堆土、建(构)筑物基础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建议业主与当地有关部门配合,共同组织做好水土保持措施的下一步设计,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工程招投标,实行水土保持工程监理制度,对水土保持措施实施的进度、质量与资金进行监控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使施工区各个阶段及工程竣工后,与主体工程相对应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到位,满足工程竣工要求。业主单位按照审批后的水土保持监测内容要求,在施工准备期就委托具有资质的水保监测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并将水土保持监测贯穿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各项水土保持设施竣工后,按水利部令第16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规定,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组织有关专家和有关部门验收,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实施和各项水土保持工程质量。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