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7.00 KB
  • 73页

房地产开发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 7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建设单位: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单位:某某某2012年09月 项目名称: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设计深度:初步设计深度批准:审查:校核:编写:制图:参加工作主要人员: 目录1综合说明11.1项目工程及项目区概况1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2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1.4水土流失预测4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41.6水土保持监测4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51.8结论与建议51.9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62方案编制总则82.1编制目的82.2编制意义82.3编制依据9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122.5指导思想122.6方案编制原则132.7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143项目概况153.1建设规模与组成153.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局163.3主体工程施工组织173.4工程征占地与土石方量183.5工程投资及资金筹集方式19V 3.6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193.7拆迁与安置194项目区概况214.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214.2土地利用现状234.3水土流失现状244.4水土保持现状24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275.1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275.2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275.3工程占地面积、性质、类型的分析与评价27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分析与评价285.5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315.6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15.7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355.8结论性建议36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376.1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及性质376.2防治责任范围37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387水土流失预测397.1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397.2预测范围及时段407.3预测内容、方法及参数407.4预测结果42V 7.5水土流失因素、特点及危害分析与评价46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47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498.1防治目标49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50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518.4分区不同类型防治措施典型设计538.5防治措施工程量58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60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619水土保持监测639.1监测目的639.2监测的原则639.3监测时段649.4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649.5监测内容与方法及监测频次649.4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659.6监测单位659.7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66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6710.1投资估算6710.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述7310.3效益分析7510.4水土保持减沙效益7610.5生态效益77V 10.6社会效益77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7811.1方案组织实施方式7811.2监督管理7811.3落实设计7811.4明确施工责任7811.5水土保持工程监理7811.6水土保持监测7911.7竣工验收7911.8资金来源及管理7912结论与建议8012.1结论8012.2建议80V 附件:1、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投资估算书2、关于编制《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委托书3、《关于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的通知》(某某某发展和改革局文件:)4、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5、关于对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进行水土保持监测、监理的承诺书附图:1、地理位置示意图2、项目区水系图3、项目区平面布置图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5、项目区土壤侵蚀强度分布图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图7、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监测点布置图8、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置图9、工程措施典型设计图10、临时拦挡措施典型设计图11、植物措施典型设计图V 1综合说明1.1项目工程及项目区概况一、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本项目的实施,是改善周围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市的需要,满足广大市民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需求,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在提升城市门户形象的同时可以有效解决城区商品住宅的供需矛盾,某某某的建设是城镇建设与发展的要求,不仅促进了存量土地的有效利用,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规划、建设城市,为某某某县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项目工程概况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位于某某某峨岭镇北门路239号,其东、南面紧邻北门,西北面某某某公路和北环路交界。交通运输很便利(见地理位置示意图)。根据某某某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关于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的通知》([2011]17号)和主体资料,项目区建设规划用地约35213.29m2,其中:规划净用地面积30053.51m2,城市公共用地面积5159.78m2,规划建筑占地面积12325m2,均为新增永久占地。本项目建设开挖土石方量为295200m3(其中建筑垃圾32700m3),回填方量为19970m3,建设期弃渣量约为275230m3,弃渣排往当地政府指定废渣场。该项目总投资为36000万元,其中:征地费346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30870万元,工程及管理费用1670万元。项目计划于2012年01月初动工,预计2014年12月底完工。三、项目区概况本项目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的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为低中山陵地貌,以构造侵蚀溶蚀中低山和河流侵蚀堆积地貌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5℃,最低极端气温-5℃,最高极端气温39.9℃,多年平均降雨量1180.1mm,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风水期4-11月占全年水量的8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00mm,年均相对湿度76.4%。年均日照时间1278h,无霜期280-300天。土壤主要为黄壤,土壤厚度为0.8-2.0m,pH为49 5.5-6.5左右。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500t/(km2·a)。项目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项目区林草覆盖率27%。四、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截止本《方案》送审时,地灾评估已经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编制完成,某某某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印发改[2011]17号《关于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的通知》,同意本项目备案,项目环境评价报告正在编制中。五、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等级本项目目前已经动工建设,因此水土保持方案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2015年。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六、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根据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规定和要求,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09月委托某某某承担《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编制工作。为此,我公司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在各相关业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编制完成了《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送审稿),以下简称“方案”。1.2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1)场址选择本项目某某某建设项目,场址具有唯一性,因此本方案不再进行场址比选。项目建设区位于某某某峨岭镇北门路239号,其东、南面紧邻北门,西北面印沿公路和北环路交界。,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建设规划用地约35213.29m2,其中:规划净用地面积30053.51m2,城市公共用地面积5159.78m2,规划建筑占地面积12325m2,建设用地平面界址:北临印沿公路南侧,东至油脂代工厂厂区工业基础侧围墙及党校宿舍建筑西侧外墙,南临北门坳道路及县戒毒所北侧围墙,西至油脂化工厂厂区西侧围墙,本《方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认为,该场址方案占地面积较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小,可绿化面积大,本方案认为主体设计推荐的场址方案较合理。(2)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49 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场地选址兼顾了水土保持要求;场区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站;场址不在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场地选址无法避开生态脆弱区,存在制约因素,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与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后,项目建设可行。(3)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分析评价根据可研报告资料显示,主体设计中,对项目区设计相应水土保持措施,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功能,但在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实施依然会对其原生地表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侵占及损坏,使原有的水保设施功能丧失。(4)总体评价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本项目建设区除无法避开生态脆弱区外,没有限制项目建设的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1.3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3.01hm2,其中建设区面积3.01hm2,无直接影响区面积。本项目建设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划分为3个区,分别是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1.4水土流失预测根据预测,本项目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自然恢复期也存在一定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为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将扰动原地表面积3.01hm2。工程建设将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01hm2。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现场实地勘查资料,建设期弃渣量约为275230m3,弃渣排往当地政府指定的弃渣场。通过对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的预测,本项目工程预测水土流失量1261.2t,新增水土流失量1216.5t。1.5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项目工程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体系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构成。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有:49 (1)、道路区工程措施:挡土墙257m,盖板沟747m,沉沙池2座,覆土整治0.20hm2;植物措施:香樟20株,桂花20株,圆柏20株,小叶黄杨100株,小叶女贞100株,种草0.02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280m。(2)、房屋建筑区工程措施:盖板沟1205m,沉沙池2座;临时措施:临时拦挡875m。(3)、广场绿化区工程措施:盖板沟322m,沉沙池1座,覆土整治1.23hm2;植物措施:香樟100株,桂花100株,圆柏100株,小叶黄杨20000株,小叶女贞20000株,种草0.05hm2。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165m。1.6水土保持监测本《方案》的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区域为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监测的内容有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监测的重点是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主要采用调查监测法和现场巡查监测法。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施工准备期前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年末结束,监测年限为3年,即从2012年01月到2014年12月。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1次,遇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建设单位需委托具有乙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1.7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267.26万元(主体投资84.01万元)。其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259.4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0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中,工程措施费155.76万元,植物措施22.93万元,临时工程投资25.46万元,独立费用49.53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15.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17.48万元),基本预备费7.56万元。方案实施后,设计水平年49 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33%1.8结论与建议(1)结论通过对本工程主体设计资料的分析评价与现场调查,项目建设无水土保持限制类和绝对限制类行为,且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得到落实后,可以实现防治目标,项目建设是可行的。(2)建议施工单位要与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听取他们对项目水土保持工作的建议,落实好水土保持措施。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应尽快落实本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和水土保持监理,更有效地防治项目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当工程发生重大变更时,按相关规定重新编报水土保持方案。1.9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49 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工程特性表填表时间2012年01月项目名称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流域管理机构长江水利委员会涉及省区贵州省涉及地市某某某县涉及县(区)峨岭镇项目性质新建总投资(万元)26000土建投资(万元)22400动工时间2011年01月完工时间2014年12月设计水平年2015年国家或省级重点防治区类型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地貌类型低中山土壤类型黄壤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m2)·a)]596防治责任范围面积(hm2)3.01土壤容许流失量[t/(km2)·a)]700项目建设区(hm2)3.01扰动地表面积(hm2)3.01直接影响区(hm2)0损坏水保设施面积(hm2)3.01水土流失预测总量(t)1261.2新增水土流失量(t)1216.5新增水土流失主要区域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33防治措施分区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道路区挡土墙257m,盖板沟747m,覆土整治0.20hm2,沉沙池2座香樟20株,桂花20株,圆柏20株,小叶黄杨100株,小叶女贞100株,种草0.02hm2临时排水沟280m房屋建筑区盖板沟1205m,沉沙池2座临时拦挡875m广场绿化区盖板沟322m,沉沙池1座,覆土整治1.23hm2香樟100株,桂花100株,圆柏100株,小叶黄杨21000株,小叶女贞21000株,种草0.05hm2临时排水沟165m投资(万元)155.7622.9325.46水土保持总投资(万元)267.26独立费用(万元)49.53水土保持监理费(万元)15.00监测费(万元)17.48补偿费(万元)6.02方案编制单位某某某建设单位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电话法定代表人及电话地址地址邮编邮编联系人及电话联系人及电话传真传真--电子信箱电子信箱--4949 2方案编制总则2.1编制目的该项目为某某某建设项目,扰动地表、弃土对周边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依法防治工程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编制《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目的如下:(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项目业主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将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贯彻落实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确保在主体工程施工过程及结束时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能及时完善,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3)本《方案》初步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初步拟定的防治措施和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为项目业主筹得水土保持资金、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2.2编制意义(1)为水土保持监测、监理和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等提供依据。(2)生态环境不良,必然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有效地保护区域性生态环境,本《方案》的编制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基础依据和参考。(3)本《方案》的实施,能有效地防治项目区即将造成的水土流失,改善区域及周边生态环境,更好地维护主体工程安全。2.3编制依据2.3.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颁布,2010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2011年3月1日实施);(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1日);(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令,1998年11月18日);(8)《贵州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1992年12月10日);(9)《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年6月1日)。2.3.2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4)《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9号令2004年9月15号);(5)《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部28号令,2006年12月18日颁布,2007年2月1日起施行);(6)《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水利部第29号令,2007年2月1日起施行);(7)《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11号令,2009年3月1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6月1日起施行);2.3.3规范性文件(1)《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49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4)《关于印发2010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11]20号);(5)《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6)《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06]第2号,2006年4月29日);(7)《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8]52号);(8)《关于规范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工作的意见》(水利部办水保[2005]121号;(9)《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10)《关于严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工作的通知》(发水利部水保[2007]184号);(11)《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2.3.4规范标准(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3)《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4)《关于颁发〈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的通知》(水利部水总[2003]67号,2003年1月25日);(5)《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l90-2007);(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7)《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防洪标准》(GB50201-94);49 (1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11)《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GB/T22490-2008);(14)《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336-2006);(1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17)《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1996);(18)《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GB/T15773-1995)。2.3.5技术文件及资料(1)《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2)《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3)《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文件水保监[2008]8号);(4)《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水保【2010】40号文);(5)《关于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登记备案的通知》(某某某发展和改革局印发改[2011]017号,2011年10月);(5)《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10月);(6)《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1983年)。2.4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等级项目所在地属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轻度侵蚀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本项目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本项目设计水平年的目标值如下:49 扰动土地整治率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99%,林草覆盖率33%。2.5指导思想(1)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减轻项目区原生态水土流失,防治新增水土流失,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工程建设、生态运营、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科学合理布置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减少原地表水土流失,改善区域性生态环境。(3)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为基础,做到点、线、面相结合,全面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保护与执法监督相结合,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结合。2.6方案编制原则(1)总体原则和目标:预防、治理工程建设区水土流失,特别是新增水土流失,使人为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2)本方案的布局及防治措施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防患于未然,突出预防为主的原则。(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通过外业调查、勘测和相关分析,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治理要求有效控制新增水土流失。(4)坚持“三同时”制度。使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5)坚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注重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把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和土地生产力放在首位。此外,设计中应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各项治理措施要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施工材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节约投资。(6)结合本项目地处贵州高原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采用分区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当地条件和分区工程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措施。49 (7)永久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布置永久防护措施的同时,根据工程实施进度安排和地形条件等,及时布置临时性防护措施,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8)将主体工程设计已采用的工程和植物措施作为本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的一部分,将其纳入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中,并进行水土保持功能评价,对不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的设计做适当的补充完善,做到不重不漏,系统全面。2.7方案编制深度及设计水平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遵循水土保持设计深度与主体工程设计深度相一致的原则,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的深度。本工程为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设计水平年为工程竣工后交付使用的当年或后一年。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建设期预计从2012年01月到2014年12月,设计水平年为2015年。3项目概况3.1建设规模与组成3.1.1地理位置本该项目位于某某某峨岭镇北门路239号,其东、南面紧邻北门,西北面印沿公路和北环路交界。交通运输很便利(见地理位置示意图)。3.1.2建设规模n项目名称: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n建设单位: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n建设地点:位于北印沿公路与北环路交界(原某某某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n工程规模:项目建设总占地土地使用权面积30054m2,地下停车场12394m2,地上建筑面积158107m2。n工程性质:新建;n施工方式:机械开挖、道路建设、砌筑、管道敷设、基础建筑;n建设工期:建设期36个月,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49 n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360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约30870万元。工程主要特征指标详见表3-1。表3-1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主要工程特性指标表总体概况项目名称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工程性质新建建设地点沿公路与北环路交界(原某某某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建设单位某某某红地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投资总工程投资36000万元,土建投资30870万元。工程建设期36个月,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计量单位工程量1总用地面积hm23.00542总建筑面积m21705023容积率4.54建筑密度%335绿地率%33项目组成与占地性质项目组成单位面积占地性质备注道路区hm20.32永久占地包括商业街房屋建筑区hm21.16永久占地广场绿化区hm21.53永久占地合计hm23.01永久占地土石方量项目开挖土石方295200m3,其中建筑垃圾32700m3,回填土石方19970万m3,弃方275230m3。供水方式某某某县市政供水施工能力水、电、通讯均通过市政设施接入,交通运输方便。砂石料来源及防治责任建筑砂石料全部采用外购,砂石料场防治责任由卖方负责3.2项目组成及工程布局3.2.1项目组成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主要由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组成。3.2.2工程布局(1)道路区49 本项目建设小区道路宽度为4m,长度约725m。小区内道路为消防通道,围绕建筑区布置,道路区总占地面积为0.32hm2。(2)房屋建设区本项目建设形式多样,房屋建设区占地面积1.16hm2,地下停车场12394m2,地上建筑面积158107m2,其中:一、二层商业用房面积18826m2;住房面积139281m2。(3)广场绿化区本项目建设区内设计了较多的广场景观、休闲、游泳池、水池、体育锻炼等室外建筑,绿化措施等主要围绕广场布置,同时在建筑群边缘布置了大量的绿化措施,本项目设计绿地率为33%,广场绿化区占地面积1.53hm2。3.3主体工程施工组织3.3.1交通运输(1)对外交通运输项目建设区南北两面都靠近市内道路,北临印沿公路南侧,南临北门坳道路,交通运输很方便。(2)场内运输建设区紧靠公路,无需修建临时便道。3.3.2供电及给排水设施Ⅰ供配电系统市政供电系统供电。Ⅱ给排水系统(1)供水系统市政供水系统供水。(2)排水系统为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该规划片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管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49 3.3.3主要材料及来源项目所需材料主要有砂、碎石、块石、水泥等,本项目所需建筑材料需外购,目前峨岭镇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所用建材的需求。对应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由供货方承担,与本项目无关。3.3.4施工组织与施工方法通过调查与查阅资料,项目建设外部条件较好,水源、电源、交通运输和建筑材料均有保障,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优化施工组织,施工前在建设区周围先修筑施工临时围墙,以避免项目施工对周边居民出行的影响。力争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工程,综合协调各项工程进度,使人财物力得以均衡利用,不留或少留收尾工程,最大限度的降低水土流失。3.3.5施工工艺与施工工序施工前准备:修筑施工临时围墙、三通一平、施工放线、复核施工图。建筑工程:打桩、基础开挖、基础浇筑、基础回填、上部构造施工、附属工程施工。本项目为利用原某某某油脂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厂区改建。无可剥离表土,绿化用土为购买的种植土。3.4工程征占地与土石方量3.4.1工程占地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3.01hm2。各区占地详细情况见表3-2。表3-2项目占地面积一览表 单位:hm2项目分区工程占地道路区0.32房屋建筑区1.16广场绿化区1.53合计3.013.4.2土石方量根据主体资料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开挖土石方295200m3,建筑垃圾32700m3,回填土石方19970万m3,弃方275230m3。49 3.5工程投资及资金筹集方式该项目总投资为36000万元,其中:征地费3460万元;工程建设投资30870万元,工程及管理费用1670万元。项目融资方案为:企业自筹34000万元,保证金预收款2000万元。3.6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安排根据主体资料及与建设单位沟通,项目计划于2012年1月动工,计划于2014年12月底完工。项目施工进度安排详见图3-1。图3-1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图分区/时间2012年2013年2014年1~4月5~8月9~12月1~4月5~8月9~12月1~4月5~8月9~12月道路区         房屋建筑区         广场绿化区         3.7拆迁与安置本项目位于某某某峨岭镇北门路239号,其东、南面紧邻北门,西北面印沿公路和北环路交界,基础设施完善,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拆迁面积148400平方米,其中拆迁住宅124400平方米,商业区24000平方米,拆迁后通过经济补偿或在本建设区内安置处理。49 4项目区概况4.1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4.1.1自然环境概况(1)地质构造1)地质构造项目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凤冈北北东向复杂构造变形区东段。在地史上曾经历了武陵、雪峰、燕山等多期构造运动,褶曲、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构造线呈北东-北北东向展布,海拔在500~1000m之间,相对高差50m,流域形状呈东北方向条形状,所属地貌类型为低中山地貌。总体地势为东南高,西北低,岩层产状为NE34°∠28°。2)地层项目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志留系、二叠系,现从新到老叙述如下: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物,残、坡积物分布于缓坡台地及冲沟下部,岩性为母岩风化的黄沙泥土、黄泥土、沙泥土,厚度在0.5~2.5m。二叠系下统梁山组、茅口组(P1l-m):岩性为深灰色中至薄层燧石条带含炭泥质灰岩,间夹黑色页岩,厚度73m,呈条状分布在沙子坡镇北面。二叠系下统吴家坪组(P2w):深灰至灰黑色中厚层灰岩、泥质灰岩、粉砂岩、页岩夹碳质页岩及煤层,厚度65m,呈条状分布在沙子坡镇南面。志留系下统马脚冲组、秀山组(S1m-x):岩性为黄绿、蓝灰色页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厚度135m,呈块状分布在板溪镇北面志留系下统回星哨组(S1h):岩性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及黄绿色石英砂岩夹页岩,厚度180m,呈块状分布在板溪镇西面。志留系下统龙马溪组、雷家屯组(S1lm-1j):岩性为黄绿、蓝灰色页岩,底部夹泥质生物碎屑灰岩,厚度120m,呈树枝状分布在板溪镇东面。49 3)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项目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0.05g。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查得该区地震基本烈度相当于Ⅵ级,属基本稳定至稳定区。(2)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黔东低山丘陵区和黔东北中山峡谷之间,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位于其东部,形成东高西低,东南向北西倾斜的地形地貌,地貌类型为低中山陵地貌,建设区总体上南西高北东低,海拔高程一般在500-1000m,地形相对高差50m,地形较平缓。(3)水文项目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建设区内无河流及山塘、水库等地表水发育,地表水对拟建项目影响较小。地下水补、径、排主要受降水、地形地貌、岩性、构造等控制,既有区域的统一规律,又有随地段的明显差异。区内地下水补给主要为大气降雨补给,地下水沿地层倾向向北东迳流,排泄于建设区外地势低洼处。该区域地下水位在1280m高层以下,而拟建项目地下室及地下车库基坑开挖高层为1285.050m,高于该区域地下水位5.05m,因此,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影响较小。项目区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好。(4)气象根据某某某气象局30年气象资料,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高原季风气候特点,冬季较寒冷、夏季较温凉、雨热同期。多年平均气温16.9℃,极端最高气温39.9℃,极端最低气温-9.1℃,≥10℃积温5253℃。年平均日照时数1553.1h,多年平均降水量1108.6mm,年最小降水量为968.0mm,年最大降水量为1763.5mm,1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54.36mm,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130.31mm;2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62.28mm,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152.72mm;50年一遇最大1小时降水量为80.8mm,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180.94mm。年平均蒸发量1258.4mm,年均无霜期240天,年平均风速2.5m/s,年均大风15日。本县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低温、冰雹、秋绵雨、暴雨等。(5)土壤49 项目区及附近区域土壤主要为黄壤,土层厚度为80-200cm。黄壤属湿润、干湿季不明显生物气候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氧化铁、氧化铝,很容易发生水化作用,质地粘重,有较强的抗侵蚀性和抗冲刷性,pH为5.5-6.5左右。(6)植被植被属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主要组成有华山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杉木、青杠、混交林、白杨、桦木混交林等。灌丛主要有红子刺、火棘等,整个区域虽然为次生植被,但林草生长情况较好,区域的林草覆盖率约为27%左右4.1.2社会经济情况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位于某某某县城峨岭镇,峨岭镇是某某某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基础设施较齐全,工业产值占全县的20.4%(不含县级工业),是全县的物资集散中心。行政区总面积82平方公里,辖23个村、3个社区、198个村民小组。县城内拥有国家机关、工矿、企业、学校等单位115个,主要工业有造纸、印刷、农机、兽药、民族工艺制品厂等30余个。城区总人口56101人,其中农业人口39014人、非农业人口17087人,耕地面积14910亩;城区工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农业产值0.6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5元。表4-2峨岭镇社会经济现状表行政区划总面积(km2)耕地面积(hm2)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GDP(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民人均耕地(亩)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峨岭镇82.00994.005.603.901.650.6560.3823254.2土地利用现状根据200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峨岭镇国土总面积为8200.00hm2,农业用地3730.00hm2,其中耕地面积为994.00hm2,林地面积为1734.00hm2,牧草地598.67hm2,果园为33.31hm2,其他农用地为370.02hm2,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547.84hm2,交通运输用地为200.76hm2,水利设施用地为122.95hm2,其他建设用地为372.05hm2,未利用土地228.00hm2,荒草地为79.69hm2,裸岩石砾地为97.86hm2,其他未利用地为50.45hm2。49 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为3.01hm2,占地类型为商住用地。4.3水土流失现状某某某县峨岭镇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全镇国土总面积82.00km2,根据2000年遥感技术调查,峨岭镇水土流失总面积12.6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15.46%。其中:微度流失面积77.0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93.96%;轻度流失面积4.95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04%。4.4水土保持现状根据《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规定,本项目处于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1)峨岭镇水土保持治理和监督执法工作开展情况为有效遏制住工程建设项目造成水土流失、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状况,峨岭镇水土保持监督站响应某某某县水利局对全县建设项目展开拉网式排查行动,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书(表);未执行水土保持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验收的“三同时”制度;未缴纳水土保持费;未开展水土保持监理、检测及验收工作等问题。认真抓好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掌握全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规划,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2)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开展情况项目建设从2012年1月开工建设,在建设区内已经铺设排水管网,盖板沟,及部分临时拦挡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3)存在问题项目建设区靠近城市道路,施工前必需修筑施工临时围墙,以避免影响周边居民出行。开挖回填土石方工程量大,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本项目建设产生弃渣较多,如不解决好弃渣堆放问题,将会产生水土流失。49 5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1主体工程比选方案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场址具有唯一性,因此本方案不再进行场址比选。项目建设区靠近城市道路,分别,交通运输很方便。总占地面积为3.01hm2,占地类型位商住用地,扰动占压地表面积为3.01hm2,工程建设绿化面积为0.99hm2。本《方案》从水土保持的角度分析认为,该场址方案占地面积较小,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小,可恢复绿化面积大,本方案认为主体设计推荐的场址方案较合理。5.2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场地选址兼顾了水土保持要求;场区内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和长期定位观测站;场址不在国家划定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土地和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项目场地选址无法避开生态脆弱区,存在制约因素,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与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后,项目建设可行。5.3工程占地面积、性质、类型的分析与评价5.3.1工程占地面积的分析与评价主体工程计列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3.01hm2,本方案认为主体工程计列的占地面积和实际征地面积相符。项目实际占地面积已经能满足需要,符合水土保持规范要求。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同意其占地面积。项目区占地面积见表5-1。表5-1项目建设区工程占地面积一览表单位:hm2项目分区合计项目区占地永久占地新增占地道路区0.320.32房屋建筑区1.161.16广场绿化区1.531.53合计3.013.0149 5.3.2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的建成,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将永久使用,因此将其占地性质定义为永久占地。通过分析,永久占地中没有乱占土地,做到了在满足生产规模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少占土地。同时项目建设区不存在乱占土地和扩大扰动面积的现象。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同意采用其占地性质的方案。5.3.3占地类型的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项目建设区占地类型为商住用地,通过在项目区完善植物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同意其占地类型方案。5.4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场地平整时,根据主体资料和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开挖土石方量为295200m3(其中建筑垃圾32700m3),回填方量为19970m3,建设期弃渣量约为275230m3。本项目建设期需要拆除大量建筑,势必产生建筑垃圾;由于本项目建设地下车库开挖量大,产生大量废弃土方和石方。依据建设单位弃渣处理办法,本项目建设产生的废弃土石方和建筑垃圾排往当地政府指定弃渣场。表5-2土石方平衡表单位:m3项目分区开挖回填弃方小计土方石方建筑垃圾小计土方石方小计土方石方建筑垃圾去向道路区966605682632468736653501070428091310 55756281887366弃渣场房屋建筑区182516106826608201487012820326095601696961035665126014870弃渣场广场绿化区1602432002360104641800120060014224 2000176010464弃渣场合计295200166852956483270019970553014440275230 1468828120832700弃渣场 注:以上均为自然方。49 图5-1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单位:m3回填方土方:5530石方:14440建筑垃圾:0总挖方土方:166852石方:95648建筑垃圾:32700土方流向石方流向弃渣场土方:146882石方:81208建筑垃圾:32700道路区土方:56826石方:32468建筑垃圾:7366房屋建筑区土方:106826石方:60820建筑垃圾:14870广场绿化区土方:3200石方:2360建筑垃圾:104641070428010356651260148702000176010464建筑垃圾流向道路区土方:1070石方:4280建筑垃圾:0总弃方土方:146882石方:81208建筑垃圾:3270055756281887366房屋建筑区土方:3260石方:9560建筑垃圾:032609560广场绿化区土方:1200石方:600建筑垃圾:0120060049 5.5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的分析与评价项目工程建设外部条件好,如项目建设区位于某某某县城区中心地段,交通很方便,无需新建施工道路,建设区内市政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公用管网已完善,能源供应条件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提出的施工组织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生态环境。从工程施工进度来看,未避开雨季,不利于水土保持工作,容易造成水土流失。主体工程中明确项目施工前先修筑临时施工围墙,可避免因项目建设影响周边居民的出行,也可防治开挖土石方下雨天被雨水冲刷而影响周边环境。项目建设时在施工围墙范围内进行,材料堆场、临时施工生产生活区等均布置于场地内,征地红线范围外未设置临时施工场地,有利于水土保持。鉴于上述情况,工程建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先拦后弃、先排水后开挖的水土保持要求,合理优化、调整施工进度。5.6主体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5.6.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界定原则(1)主导功能原则。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目标的工程,其设计、工程量、投资应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以主体工程设计为主、同时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其设计、工程量、投资不纳入水土保持投资,仅对其进行水土保持分析和评价。(2)责任区分原则。对建设过程中的临时征占地,因施工结束后将归还当地群众或政府,基于水土保持工作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需要将此范围内的各项防护措施纳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计入水土保持设计及投资。(3)试验排除原则。对主体设计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结合较紧密的工程,可按破坏性试验原则进行排除,假定没有这些工程,在没有受到土壤侵蚀外营力的同时,主体工程设计功能仍旧可以发挥作用的,此类工程即可看作以防止土壤侵蚀为主要目标,应算做水土保持工程,列入水土保持设计及投资。5.6.2主体设计水土保持措施分析与评价(1)道路区1)支护防护工程:主体设计对支挡防护工程做了定性分析和描述,但没有进行定量的设计,因而本方案将做补充设计。2)排水工程:根据主体设计资料,项目区内给排水都采用管网布设,49 规划片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盖板沟收集排出场地,盖板沟长度为747m,M5水泥砂浆砌片石,断面为0.50m×0.50m,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经复核,主体设计排水设施基本满足道路区排水要求。3)绿化工程:主体设计对道路区的绿化工程做了定性分析和描述,但没有进行定量的设计。本方案将做补充设计。综上所述,主体设计文件中,在道路区布置了排水措施,本方案增加覆土工程,并补充设计挡土墙、沉沙池;对场地裸露区域进行绿化措施设计,并增加必要的临时措施。(2)房屋建筑区1)排水工程:根据主体设计资料,沿建筑布置的排水管网排出场地内雨水和污水,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雨水经盖板沟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盖板沟长度为1205m,M5水泥砂浆砌片石,断面为0.50m×0.50m,经复核,主体设计排水设施基本满足场内排水要求。综上所述,主体设计文件中,在房屋建筑区布置了排水措施,本方案只需增加设计沉沙池以及必要的临时措施。(3)广场绿化区1)排水工程: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在本场区内布置排水管网排出场地内雨水及污水,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雨水经盖板沟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盖板沟长度为322m,M5水泥砂浆砌片石,断面为0.50m×0.50m,经复核,主体设计的排水设施基本满足本区排水要求。2)绿化工程:主体设计对广场绿化区的绿化工程做了定性分析和描述,但没有进行定量的设计。本方案将做补充设计。综上所述,主体设计文件中,在绿化广场区布置了排水措施,本方案增加覆土工程,并补充设计沉沙池,对场地进行绿化措施设计;以及增加必要的临时措施。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的工程量及工程投资详见表5-3、表5-4。49 表5-3主工程设计水土保持工程的工程量序号措施类型单位设计工程量扩大系数(%)扩大后工程量一、工程措施 1道路区    -1盖板沟m747  挖土方m32671.0267挖石方m36241.0624M5.0浆砌片石m36321.0632M10水泥砂浆抹面m22321.02322房屋建筑区    -1盖板沟m1205  挖土方m33651.0365挖石方m37311.0731M5.0浆砌片石m37621.0762M10水泥砂浆抹面m22861.02863广场绿化区    -1盖板沟m322  挖土方m31031.0103挖石方m31861.0186M5.0浆砌片石m32851.0285M10水泥砂浆抹面m21211.0121表5-4、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数量及投资估算表项目组成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计(元)Ⅰ第一部分 工程措施   839959道路区1盖板沟m747 315301挖土方m326739.7310608挖石方m3624167.4104458浆砌石m3632263.64166620M10水泥砂浆抹面m223219.24454盖板m7474533615房屋建筑区1盖板沟m1205 397480挖土方m336539.7314501挖石方m3731167.4122369浆砌石m3762263.64200894M10水泥砂浆抹面m228619.25491盖板m12054554225广场绿化区1盖板沟m322 127178挖土方m310339.734092挖石方m3186167.431136浆砌石m3285263.6475137M10水泥砂浆抹面m212119.22323盖板m322451449049 5.7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5.7.1施工建设期施工建设期是工程建设改变地表形态、破坏土壤结构、损坏植被、排放弃渣比较集中的时期。该项目建设初期主要任务为建筑基础开挖、路基开挖和回填。由于施工机械的推铲、碾压,造成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抗剪强度降低,同时由于扰动,造成土壤水分散失严重,土壤颗粒间水膜变薄,土壤黏聚力变小,在雨滴的击溅和径流的冲刷下,土粒崩解,水土流失加剧。如对弃渣处理不当,乱堆乱弃,将不利于施工和水土保持。5.7.2自然恢复期自然恢复期间,主体工程已完工,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已建成,能够起到拦挡和排水作用,但自然恢复初期的土壤结构并不稳定,土壤颗流,随着降雨增加,造成水土流失量越大;另一方面,自然恢复粒松散,土壤紧实度低,可一定程度降低地表径流形成,植被覆盖度较低,不能完全拦截雨滴对地表的击溅,且植物根系-土壤复合体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地表径流冲刷的抵抗能力有限,不能缓减雨滴对地表的溅蚀,致使产生水土流失,因此在此阶段应加强管理和巡查。5.8结论性建议综上所述,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对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从维护工程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部分的防护措施(如场地排水),具有较强的水土保持功能,对保护项目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本方案对主体工程设计中未考虑和已考虑但没有具体设计的绿化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增加部分工程措施。建议下一步建设时应先修筑挡土墙,以及布置临时措施,并做好弃渣工作。项目所在地无法避开生态脆弱区,因此本项目建设存在制约因素,建设过程中通过提高排水沟设计标准和加大水土保持投资后,项目建设可行。49 6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6.1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及性质项目建设区占地面积为3.01hm2,均为新增永久占地。项目占地类型现状为商住用地。6.2防治责任范围6.2.1确定原则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的规定,建设项目防治责任范围包括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根据规定,结合本项目建设期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影响范围,确定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6.2.2确定依据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项目永久占地、临时占地、租赁土地、管辖范围等土地权所属明确,需由项目建设单位对其区域内的水土流失进行预防或治理的范围;直接影响区是因项目建设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及危害的项目建设区以外的其它区域,该区域是由项目建设所诱发、可能(也可能不)加剧水土流失的范围,如若有加剧水土流失的情况,应由建设单位进行防治的范围。根据项目建设工程量及地面扰动情况、施工特点、水土流失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此确定该项目各防治分区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表6-1。表6-1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划分依据表项目组成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确定依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道路区占地范围施工围墙内施工,无影响区房屋建筑区占地范围施工围墙内施工,无影响区广场绿化区占地范围施工围墙内施工,无影响区6.2.3防治责任范围根据防治责任范围的划分原则及依据,确定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总面积3.01hm2,其中建设区面积3.01hm2,无直接影响区面积。详见表6-2。表6-2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面积表单位:hm2项目分区合计建设区直接影响区永久占地临时占地道路区0.320.32 0.00房屋建筑区1.161.16 0.00广场绿化区1.531.53 0.00合计3.013.01 0.0049 6.3水土流失防治分区6.3.1分区原则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遵循以下原则:(1)差异性原则。各防治区之间的自然条件、造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的特点要具有显著的差异。(2)主导因素原则。各防治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或方向应相近或相似。(3)地域整体性原则。划分防治分区时,应遵循集中连片、便于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布置和施工的原则。6.3.2分区依据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在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内,依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因子等进行分区。6.3.3分区结果根据上述分区原则及依据,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该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共划分为3个防治区。详见表6-3。表6-3项目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表序号防治区一道路区二房屋建筑区三广场绿化区49 7水土流失预测7.1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调查通过对项目建设区进行详细调查,以1:10000地形图作工作底图,现场勾绘图斑,填写调查因子表,结合技术资料对水土流失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并按照《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对项目区各区水土流失强度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区域的侵蚀模数背景值。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以地形图作工作底图,填写调查因子表,并进行量算统计,以确定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时间为2011年11月。项目区各分区水土流失因子、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详见表7-1、表7-2、表7-3。表7-1项目区各分区水土流失因子调查表项目分区土地利面积土壤地面组坡度植被覆侵蚀强度侵蚀模数用现状(hm2)成物质(°)盖率(%)类型级别(t/km2·a)道路区商住用地0.32黄壤 <5 水力侵蚀中度800房屋建筑区商住用地1.16黄壤 <5 水力侵蚀轻度800广场绿化区商住用地1.53黄壤 <5 水力侵蚀微度200合计3.01       表7-2项目建设区土地流失现状表单位:hm2项目分区合计微度流失轻度流失中度流失道路区0.32 0.32 房屋建筑区1.161.16  广场绿化区1.531.53  合计3.011.531.16  0.32表7-3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侵蚀量:t)项目分区合计微度流失轻度流失中度流失侵蚀模数(t/km2·a)道路区2.56 2.56 800房屋建筑区9.289.28  800广场绿化区3.063.06  200合计14.93.06 9.282.56 59649 7.2预测范围及时段经现场勘察,结合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的建设特点,主要预测范围为道路区、房屋建设区和广场绿化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要求,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预测时段包括施工建设期和自然恢复期两个阶段,预测时段按最不利情况考虑,超过雨季(5月--9月)的按一年计算,不超过雨季的按占雨季的比例计算。项目计划从2012年1月进行开工至2014年12月底完工,总工期36个月;自然恢复期取2年。根据施工工序和时间安排,预测范围和时段详见表7-4。表7-4项目工程水土流失预测时段一览表项目建设区施工期预测时段自然恢复期预测时段时段年限(a)时段年限(a)道路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32014年12月~2016年12月2房屋建筑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32014年12月~2016年12月2广场绿化区2012年1月~2014年12月32014年12月~2016年12月27.3预测内容、方法及参数7.3.1预测内容及方法(1)扰动地表面积经现场调查并结合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在建设区范围内,确定实际扰动地表的面积。(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及面积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和有关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采用实地调查和统计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建设期实际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及面积。(3)弃渣量通过调查与查阅主体工程设计资料,根据开挖回填量,结合施工组织设计分析,对施工建设期的弃渣量进行预测。(4)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侵蚀模数法进行水土流失预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W——土壤流失量,t;ΔW——新增土壤流失量,t;49 F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面积,km2;Mji——某时段某单元的土壤侵蚀模数,t/(km2•a);ΔMji——某时段某单元的新增土壤侵蚀模数,t/(km2•a),只计正值,负值按0计;Tji——某时段某单元的预测时间,a。i——预测单元,1,2,3,……n;j——预测时段,1,2,3,指施工建设期、自然恢复期;(5)水土流失危害预测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布局、施工工艺、施工时序以及项目区地形地貌等,结合实地调查分析,提出施工建设可能对周围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7.3.2预测参数(1)原地表侵蚀模数通过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的调查,结合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加权平均确定原生地表平均侵蚀模数约596(t/km2•a)。(2)施工期地表侵蚀模数施工期地表侵蚀模数的来源,主要通过同类工程类比,并结合本工程建设区的施工强度、施工工艺、自然地理状况等因素。根据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参照《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和面蚀分级指标等,划分不同地段、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强度,从而确定项目区因施工引起的水土流失强度及其侵蚀模数。确定施工建设期间的侵蚀模数如表7-5。表7-5项目施工期地表土壤侵蚀模数表项目区原地表侵蚀模数(t/km2.a)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t/km2·a)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道路区800650055004000房屋建筑区800650055004000广场绿化区200500040003000(3)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预测依据对项目区实施植物措施地点的立地条件等以及经验分析,确定恢复期各年的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并预测出在自然恢复期内未采取治理措施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侵蚀模数取值详见表7-6。49 表7-6自然恢复期未治理侵蚀模数取值表项目分区侵蚀模数(t/km2·a)第1年第2年道路区3000950房屋建筑区3000850广场绿化区26002507.4预测结果7.4.1扰动地表面积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表明:建设区面积3.01hm2,扰动地表面积3.01hm2。详见表7-7。表7-7项目扰动地表面积统计表单位:hm2项目分区占地面积扰动面积未扰动面积道路区0.320.32 房屋建筑区1.161.16 广场绿化区1.531.53 合计3.013.01 7.4.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及面积通过查阅主体设计资料并结合实地调查,对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数量进行预测。根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本《方案》预测的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补偿费收费范围为3.01hm2,即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3.01hm2。详见表7-8。表7-8项目区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统计表单位:hm2项目组成合计商住用地道路区0.320.32房屋建筑区1.161.16广场绿化区1.531.53合计3.013.017.4.3项目建设期的弃渣量建设期弃渣量约为275230m3,其中废弃土方146882m3,废弃石方81208m3,建筑垃圾32700m3,废弃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均排弃到当地政府指定弃渣场。7.4.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流失量(1)施工期预测49 本项目施工期加速侵蚀面积3.01hm2,预测水土流失量1261.2t,新增水土流失量1216.5t。详见表7-9。(2)自然恢复期预测本项目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1.45h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76.19,新增水土流失量70.11t。(3)水土流失总量预测通过对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的预测,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337.39t,新增水土流失1286.61t。7.4.5水土流失危害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道路及场地的开挖、回填过程中在外营力作用下发生的加速侵蚀。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区施工建设期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扰动,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基础开挖回填所产生的水土流失会直接危害场区,施工建设期产生的松散土体受到暴雨冲刷,将会产生水土流失。同时,工程建设中占用土地,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可能导致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水土流失加剧,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周围区域人民群众生活和以后的市政建设,也会影响本地区的生态平衡。49 表7-9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量预测表单位:t预测单元土壤侵蚀背景值t/(km2·a)扰动后侵蚀模数t/(km2·a)侵蚀面积(hm2)侵蚀时间(a)背景流失总量(t)预测流失总量(t)新增流失量(t)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道路区施工期8006500550040000.3237.68153.6145.92自然恢复期8003000950 0.0620.964.743.78房屋建筑区施工期8006500550040001.16327.84556.80528.96自然恢复期8003000850 0.0120.160.770.61广场绿化区施工期2005000400030001.5339.18550.80541.62自然恢复期2002600250 1.2424.9670.6865.72施工期    3.01 44.71261.21216.5自然恢复期    0.92 6.0876.1970.11合计      50.781337.391286.6149 7.5水土流失因素、特点及危害分析与评价7.5.1水土流失因素分析与评价本工程新增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表开挖(拆迁)扰动在外应力作用下发生加速侵蚀,新增水土流失集中产生于主要生产区。水土流失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表的占压和扰动,改变微地形,增大降雨侵蚀。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基础的开挖,使原地表土壤结构受到破坏,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7.5.2水土流失特点分析与评价(1)根据水土流失时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期主要有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施工期的特点为侵蚀范围大、强度高、历时短,侵蚀情况较集中;自然恢复期侵蚀范围小、强度低、历时长,侵蚀情况分散。从预测情况分析,施工期由于扰动强度大,水土流失量比自然恢复期大。因此,防治重点放在施工期。(2)根据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根据本项目建设的自身特点,水土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为主要生产区和辅助生产区。项目建设区的侵蚀特点:侵蚀范围大、强度高、历时短,侵蚀危害具备积累性,不易于控制,危害面积广;直接影响区的侵蚀特点:范围小、历时短,易控制,危害影响面积有限。7.5.3水土流失危害分析与评价本项目建设建过程中扰动原地表、改变原地形地貌,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减小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地表水土流失。7.6预测结论及指导性意见7.6.1预测结论通过对某某某某某某建设项目扰动土地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及流失量的预测和分析,其结果如下:(1)建设区面积3.01hm2,扰动地表面积为3.01hm2;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3.01hm2。(2)通过对建设区施工期及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预测。通过对项目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的预测,本项目工程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为1337.39t,新增水土流失1286.61t。49 7.6.2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性意见(1)对施工进度安排的指导意见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主体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道路、排水、给水、供电、通讯等工程。因此,在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开挖和平整时,应尽量减小开挖面、缩短施工时间;对施工时序应做合理的安排,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施工,有效的缩短或避开有较大水土流失加剧的时段。对难以避开雨季的施工区域应加强水土流失临时防护工作。(2)防治措施的指导意见根据主体设计资料和水土流失预测结论,本方案提出防治措施布置的指导意见如下:施工期的防护措施主要以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为主,尽量做到大型开挖前布置临时防护措施,要有水土流失发生前的预见性;对自然恢复期水土流失面积较大的区域应加强林草措施的防治,做到乔灌草综合式防护,发挥植物措施的最大效益。7.6.3水土保持监测的指导性意见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设期将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作为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在自然恢复期,为了了解项目区的整体水土流失动态情况,在此阶段对各个区应进行分散监测。49 8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8.1防治目标根据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黔府发【1998】52号,项目所在地属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告的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该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轻度流失区。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下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基本目标:项目建设区的原有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治理;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保持设施安全有效。本项目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一级标准。(1)定性目标因地制宜的采取各类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将工程建设过程与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实现工程建设和运行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定量目标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1180.01mm,原地表侵蚀模数596t/km2.a。根据项目区降雨量、土壤侵蚀模数与基准值地区的差异情况,对防治标准中相应的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的绝对值提高2,土壤流失控制比向上调整为1。通过调整以后的防治目标如下(表8-1):表8-1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表时段防治目标标准规定按降水量修正按土壤侵蚀强度修正采用标准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施工期试运行期生产运行期扰动土地整治率(%) *95>95* 9595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90>90+2+2* 9292土壤流失控制比0.70.80.7+0.3+0.2+0.31.01.01.0拦渣率(%)9598>98959898林草植被恢复率(%) *97>97+2+2* 9999林草覆盖率(%) *31>31+2+2* 333349 8.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1)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加强临时性措施的布设,尽量减少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人为扰动的数量。(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根据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工程防护则工程防护的原则,合理布置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形成综合防护体系。(3)分类布局,分区防治原则。在认真分析主体工程设计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现场调查,根据各防治分区的差异性和功能的不同,分类布局、分区设计,力求使各项措施布置、设计更加合理、可行。(4)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在措施布局上,尽可能考虑项目区周边的自然环境,尽量用植物措施替代防护标准较低的工程措施,减少工程防护的数量,使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协调一致。(5)统筹安排,整体防护原则。在分析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从全面、系统的角度,统筹考虑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设计的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一个整体的综合防治系统。(6)经济可行原则。从实际出发,力求定型准确、定量合理、标准适中,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治理成效。8.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和总体布局8.3.1防治措施体系通过对建设区水土流失情况的预测,根据项目的施工特点和防治措施布局原则,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由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三个防治区构成,防治措施由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大部分组成。防治措施体系详见图8-1。49 图8-1项目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图工程措施排水管网、挡土墙、盖板沟、覆土整治、沉沙池植物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措施临时排水沟道路区排水管网、盖板沟、沉沙池房屋建筑区临时拦挡临时措施水水土流失防治体系框图工程措施说明:倾斜加粗字体为主体设计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排水管网、盖板沟、覆土整治植物措施临时措施植树、种草临时排水沟广场绿化区49 根据防治措施体系框图,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分区布局详见表8-2:表8-2项目工程防治措施分区总体布局表分区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道路区排水管网、挡土墙、覆土整治、盖板沟、沉沙池植树、种草临时排水沟房屋建筑区排水管网、盖板沟、沉沙池临时拦挡广场绿化区排水管网、盖板沟、覆土整治、沉沙池植树、种草临时排水沟8.3.2防治措施总体布局(1)道路区主体设计:给排水都采用管网布设,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盖板沟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盖板沟长度747m。本方案设计:本方案设计在项目区西南段靠山坡位置设置挡土墙,挡土墙长257m。覆土整治0.20hm2。布置植物措施面积为0.20hm2。在道路区盖板沟出口处设置沉沙池2座。临时排水沟280m。(2)房屋建筑区主体设计:给排水都采用管网布设,规划片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盖板沟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盖板沟长度1205m。本方案设计:在盖板沟出口处设置沉沙池2座。临时拦挡875m。(3)广场绿化区主体设计:给排水都采用管网布设,规划片区内严格执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经污水管收集后送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雨水经盖板沟收集,就近排入市政排污沟,盖板沟长度322m。本方案设计:覆土整治1.23hm2。布置植物措施面积为0.69hm2。在盖板沟出口处设置沉沙池1座。临时排水沟165m。8.4分区不同类型防治措施典型设计8.4.1道路区1、工程措施典型设计49 排水沟设计:本方案设计设置沉沙池2座。根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技术》及地面坡度、流失强度、区域水土流失量,设计,盖板沟断面为0.50m×0.50m,依据盖板沟断面确定沉沙池尺寸为:长×宽×高为2.0×1.0×1.5m,容量为3.0m3。采用M7.5浆砌石修砌池墙,墙底厚0.30m,墙底抹面厚度0.01m。覆土整治:覆土整治主要是本区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为购买的种植土。经计算,覆土整治0.20hm2,覆土量1000m³,覆土厚度0.50m。2、植物措施典型设计本区植物措施主要为在本区设计乔木、灌木和种草。①立地条件分析项目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6.5℃,最低极端气温-5℃,最高极端气温39.9℃,多年平均降雨量1180.1mm,但年内分配极不均匀,风水期4-11月占全年水量的80%,多年平均蒸发量为800mm,年均相对湿度76.4%。年均日照时间1278h,无霜期280-300天。土壤主要为黄壤,土壤厚度为0.8-2.0m,pH=5.5-6.5左右。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土壤容许流失量为700t/(km2·a)。项目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项目区林草覆盖率33%。。土壤主要为黄壤,ph为5.5-6.5左右,土层厚度80-200cm。②树(草)种选择灌木品种主选小叶女贞、小叶黄杨;乔木品种选择香樟、桂花、圆柏;草种为黑麦草。所选树(草)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黑麦草: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喜温凉湿润的气候,最适生长温度为16~25℃,最适年降水量为800~1000毫米;耐热性及耐旱性均有限,在35℃以上休眠或枯萎,在-15℃时生长不良;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壤土和粘土上生长最好,也可在微酸性的土壤上生长。可用作水土保持,改善土壤,涵养水分,为土地保墒增肥。小叶女贞:落叶或半常绿灌木,喜光,稍耐荫;较耐寒,对SO2、Cl2、HF、HCL、CO2等有毒气体抗性均强。萌枝力强,叶再生能力强,耐修剪,播种或扦插繁殖均可,常作绿篱,其枝叶紧密、圆整,是优良的抗污染树种。49 香樟:喜光,稍耐荫。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性不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水湿,但不耐干旱、瘠薄和盐碱土。存活期长,可以生长为成百上千年的参天古木,有很强的吸烟滞尘、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此外抗海潮风及耐烟尘和抗有毒气体能力,并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较能适应城市环境。圆柏:为喜光性树种,适宜冷谅气候,幼龄时稍耐庇荫,在微酸性、中性和钙质土中生长良好。深根性,侧根发达,具较强抗旱抗寒能力,但生长缓慢,寿命较长。桂花:喜温暖环境,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不耐干旱瘠薄,在浅薄板结贫瘠的土壤上,生长特别缓慢,枝叶稀少,叶片瘦小,叶色黄化,喜阳光,但有一定的耐阴能力。小叶黄杨:喜半荫,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喜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土壤,耐旱,稍耐湿,忌积水。耐修剪,抗烟尘及有害气体。④整地整地规格根据栽种树木的大小进行具体设计,大树移栽整地规格主要为1m×1m×1m,苗木规格较大的采用0.5m×0.5m×0.5m整地,小叶女贞等苗木规格较小的采用0.3m×0.3m×0.3m。整地时表土和底土分开堆放,种植穴挖好后先回填表土,后回填底土,填土需高出原地表5-10cm。⑤栽植方法穴植的技术要求是“三填、两踩、一提苗”,即一填表土于坑底,把苗木放入穴中央,再填一些湿润熟土于根底,用脚踩实一次,将苗木稍向上轻轻提一下,使苗根舒展与土壤密接,再将生土填入踩实,最后覆些土保墒。栽植深度一般以超过原根系5-10cm为准,草种采取撒播种植。⑥栽植季节根据栽植地区气候、土壤条件和栽植树种生物学特性确定栽植季节和时间,大部地区多在春、秋两季进行植树,根据实际条件也可在冬季进行栽种,避免伏旱季节栽植。若采取在雨季栽植,其关键是掌握天气和土壤水分状况,当降过透雨有充足底墒时,选择阴天栽植容易成活。⑦用苗(种)数量设计草种:30kg/hm2。撒播黑麦草0.02hm2。灌木:小叶女贞200株/100m,小叶黄杨200株/100m。本区种植小叶女贞100株、种植小叶黄杨100株。49 乔木:300株/hm2。本区种植香樟20株、桂花20株、圆柏20株。⑧混交配置设计场内道路、房屋建筑四周配植小叶女贞和小叶黄杨,单行单株种植,株行距50×50cm;在对裸露地表全面撒播黑麦草的基础上,分散种植香樟、桂花和圆柏。主要树种(草种)种植技术指标详见表8-3。表8-3主要树种(草种)种植技术指标树种整地方式整地规格(m)株行距(m)造林季节种植方式苗木规格苗龄香樟穴状1.0×1.0×1.0分散种植秋、雨移植φ4cm(胸径)4桂花穴状1.0×1.0×1.0分散种植秋、雨移植φ3cm(胸径)3圆柏穴状1.0×1.0×1.0分散种植秋、雨移植H1504小叶女贞穴状0.3×0.3×0.30.5×0.5秋、雨移植P40cm2小叶黄杨穴状0.3×0.3×0.30.5×0.5秋、雨移植P20(cm)2黑麦草全面整地  秋、雨撒播  草种按30kg/hm2进行撒播种植,选用一级种。⑨抚育管护技术绿化管护的主要内容为:补植、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虫、杂草、修剪及保护管理更新复壮等。绿化管理工作分为重点管护和一般管护两个阶段。重点管护阶段是指栽植验收之后至3~5年,草地为1年之内,其管护目标应以保证成活、恢复生长为主。一般管护是指重点管护之后,成活生长已经稳定后的长时间管护阶段。主要工作是修剪、土、肥、水管理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在各区醒目地方设立警示牌,防止人为破坏,并应根据管护期的不同,进行月份检查、季度检查和年度检查。月份检查和季度检查的重点是浇水、整形修剪、扶正、踏实以及病、虫、杂草防治等;年度检查的内容是保存率、覆盖率等。3、临时措施设计临时排水沟:道路区布设的临时排水沟主要是防治场地基础开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设计为土质排水沟,沿项目区内道路旁边布设,设计长度280m。梯形断面:底宽0.50m,高0.50m,边坡系数为0.10。8.4.2房屋建筑区1、工程措施典型设计沉沙池设计:本方案设计在盖板沟的出口处设计沉沙池2座。沉沙池尺寸为:长×宽×高为2.0×1.0×1.5m,容量为3.0m349 。采用M7.5浆砌石修砌池墙,墙底厚0.30m,墙底抹面厚度0.01m。2、临时措施典型设计临时拦挡:本区建设时需深挖地面(建设地下车库),开挖时产生的土石方多,因此本方案设计在本区开挖区域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本区布设的临时拦挡措施主要是防治建筑地基和地下车库开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本方案在本区布置拦挡土袋拦挡875m,断面为1m×1m,共计875m3。8.4.3广场绿化区1、工程措施典型设计覆土整治:覆土整治主要是本区绿化时的覆土,绿化覆土为购买的种植土。经计算,覆土整治1.23hm2,覆土量6150m³,其中绿化区域覆土厚度0.50m。2、植物措施典型设计本区植物措施主要为在本区设计乔木、灌木和种草。用苗(种)数量设计草种:30kg/hm2。撒播黑麦草0.50hm2。灌木:小叶女贞200株/100m,小叶黄杨200株/100m。本区种植小叶女贞21000株、种植小叶黄杨21000株。乔木:300株/hm2。本区种植香樟100株、桂花100株、圆柏100株。3、临时措施设计临时排水沟:本区布设的临时排水沟主要是防治场地开挖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设计为土质排水沟,主要布置在本区周边,设计长度165m。梯形断面:底宽0.50m,高0.50m,边坡系数为0.10。8.5防治措施工程量拟建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作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三部分的内容。除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外,本方案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施工情况对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新增了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和部分工程措施,并根据要求对工程量进行扩大,以保证本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及投资能满足水土保持要求;主体工程已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引用本项目可研,不再扩大计算49 。工程量扩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措施扩大7%,植物措施扩大5%,临时措施扩大10%。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见汇总表8-4。表8-4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序号措施类型单位设计工程量扩大系数(%)扩大后工程量一、工程措施 1道路区    -1挡土墙m257  挖土方m31341.05141挖石方m33121.05328浆砌石m37441.05781M10水泥砂浆勾缝m210481.051100-2盖板沟m747  挖土方m32671.0267挖石方m36241.0624M5.0浆砌片石m36321.0632M10水泥砂浆抹面m22321.0232-3覆土整治m310001.051050-4沉沙池座2  2房屋建筑区    -1盖板沟m1205  挖土方m33651.0365挖石方m37311.0731M5.0浆砌片石m37621.0762M10水泥砂浆抹面m22861.0286-2沉沙池座2  3广场绿化区    -1盖板沟m322  挖土方m31031.0103挖石方m31861.0186M5.0浆砌片石m32851.0285M10水泥砂浆抹面m21211.0121-2覆土整治m361501.056458-3沉沙池座1  二、植物措施 1道路区单位设计工程量扩大系数(%)扩大后工程量-1种植乔木     香樟株201.0321 桂花株201.032149  圆柏株201.0321-2种植灌木     小叶女贞株1001.03103 小叶黄杨株1001.03103-3种草     黑麦草hm20.021.030.022广场绿化区    -1种植乔木     香樟株1001.03103 桂花株1001.03103 圆柏株1001.03103-2种植灌木     小叶女贞株200001.0321000 小叶黄杨株200001.0321000-3种草     黑麦草hm20.51.030.52三、临时措施 1道路区单位设计工程量扩大系数(%)扩大后工程量-1临时排水沟m280   挖土方m3291.0831 挖石方m3661.08712房屋建筑区    -1临时拦挡m875   临时土袋拦挡m38751.089193广场绿化区    -1临时排水沟m165   挖土方m3131.0814 挖石方m3851.08928.6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8.6.1施工条件对外交通:工程施工前先组织运输队伍并拟定运输路线,方便材料运输。建筑材料:所需砂石料、水泥等直接购买,不需新增料场,所以需做好筹备工作。水电设施:项目区建设供水供电都有保障。8.6.2施工方法49 (1)土方工程:土方开挖工程一般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方用汽车运输,指定地点堆放;土方回填平整采用人机配合回填、夯实。(2)砌石工程:采用汽车输,人工砌筑,石料砌筑前应洒水湿润,砌石砂浆采用人工拌和与砂浆搅拌机拌和。浆砌石采用座浆法砌筑,砂浆配比采用试验配比,要求石块间嵌接牢固,砂浆密实饱满,砌体各部位尺寸准确,表面平整,沟缝坚固美观,符合设计和有关施工规范要求。8.6.3施工布置施工布置应因地制宜,宜遵循以下原则:施工前在征地范围外部先修筑施工临时围墙,施工营地不单独布设;建筑材料应分类存放在施工区附近,并注意有关材料防潮、防湿;施工布置应避免各单项工程间的施工干扰。本工程需防潮、防湿的材料要建临时防潮库房,其它材料可堆放在场地内空旷区。8.6.4施工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合理调配土石方,优化施工时序。在建筑用土、石、沙等堆放场地应设置明显标志集中管理,严禁随意倾倒。a、施工期应避开大风和暴雨天气。b、施工场地应作好排水工作,场地要及时平整、碾压。c、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方案设计程序挖土、堆放、填土,坚决杜绝随意弃土石和不按程序施工。d、工程施工要尽量减少临时占地。8.7水土保持措施进度安排本《方案》坚持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设计“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工”的制度,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水土保持工程特点,确定完成全部防治工程的期限和年度安排。见图8-2。49 分区/时间2012年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1~3月4~6月7~9月10~12月道路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房屋建筑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临时措施           广场绿化区主体工程           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           临时措施           图8-2水土保持措施进度横道图49 9水土保持监测9.1监测目的为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维护主体工程安全稳定运行,对项目及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成因、流失量、流失强度变化以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效益等进行监测,其目的是:1、对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进行适时的监测和监控。了解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情况,掌握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2、为项目区的水土流失预测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积累水土流失预测数据,为确定预测参数、预测模数等服务。3、能适时掌握项目区原地表水土流失状况、工程水土流失状况、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效果。9.2监测的原则(1)全面调查与重点观测相结合的原则。对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进行核实,并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确定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监测重点区域,并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2)定期调查和动态观测相结合的原则。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种类、覆盖率等变化随主体工程总体布局与施工进度变化而变化,需通过定期调查获取。(3)调查、观测和巡察相结合。随着工程施工进度变化,场地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也在不断的变化。为了及时掌握各种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除了调查和观测为,必须不断地进行巡查,制定巡查计划和工作表格,现场填写表格,并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汇报和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4)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费用应纳入水土保持方案,施工期监测费用应由建设费列支。9.3监测时段本项目属于建设类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时段从方案批复时开始,至设计水平年年末结束,监测年限为2.2年,即从2012年10月到2014年12月。65 9.4监测区域和监测点位根据本工程特点,确定在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和广场绿化区各布置临时监测站点3个,共3个。表9-1水土保持监测计划表时段监测点位点位性质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方法备注(监测点)施工期沉沙池固定暴雨后含沙量1月一次,雨后加测观测道路区、房屋建筑区、广场绿化区植被样地固定植被生长情况、土壤流失量1月一次固定样地道路区、广场绿化区各场区绿化固定植物样体1月一次量测道路区、广场绿化区自然恢复期植被恢复区移动林草措施成活率、覆盖度1月一次调查道路区、广场绿化区9.5监测内容与方法及监测频次9.5.1监测内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水土流失灾害隐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等,监测的重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9.5.2监测方法(1)调查监测法调查监测是指定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察,结合项目区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按标段测定不同工程和地段的地表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填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开挖面坡长、坡度、岩石类型)及水土保持措施(盖板沟、挡土墙)的实施情况。(2)现场巡查监测对于施工中的各建设区变化比较快,定位困难的地区采用现场巡查法进行监测,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可能发生的水土流失。9.5.3监测频次65 建设项目在整个建设期(含施工准备期)内必须全程开展监测;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等至少每10天监测记录1次,扰动地表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拦挡效果等至少每1个月监测记录1次,遇暴雨等情况应及时加测。9.4监测工作量与工程量全站仪1台、皮尺1具、钢尺1具、数码相机1部、激光测距仪1台等。外业工作量:根据设计,本项目建设期拟进行6次监测,最多监测次数12次。每次监测时间1天,人员2人,使用车辆1台次,全阶段实地监测最多需要24人次,车辆12台次。内业工作量:编制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2×15天;分阶段监测资料的分析与评价,12次×1天×2人。9.6监测单位水土保持各项监测工作主要是在施工期和竣工期验收前。根据水利部(2009)187号文的精神,结合本项目建设规模。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建设单位需委托具有乙级水土保持监测资质的单位开展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9.7水土保持监测成果要求应按方案设计的监测重点、内容、方法和时段等,编制具体的《监测设计与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每次监测前,需对监测的仪器及设备进行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每次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作出简要的分析和评价意见,及时报送当地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若监测结果存在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业主,并提出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建议;每年对资料进行整理,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年度监测报告;建设期结束后,编制建设期监测报告;监测工作全部结束后,编制监测总报告。各类监测报告应按约定时限及时报送监测管理机构以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报告作为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的一项重要依据。65 10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10.1投资估算10.1.1编制原则(1)遵循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水土保持政策法规;(2)编制深度与主体工程一致,按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投资估算;(3)投资估算的工程措施单价、植物措施单价、施工机械台时费按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的编制规定计算;(4)苗木单价按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计算;(5)本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作为主体工程投资估算组成部分,计入总投资估算中;(6)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一并纳入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资。10.1.2编制依据(1)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2003年1月25日);①《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②《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定额》;(2)《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计;(3)《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4)《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5)《关于公布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通知》(财综[【2008】78号);(6)《关于印发2011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和单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12】47号);65 (7)《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11号令,2009年3月1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2009年6月1日起施行);(8)《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2012.第7期);(9)主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0)《关于调整贵州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黔人社厅发【2011】31号文);10.1.3价格水平年价格水平年以2012年第7期市场价格为准。(一)基础单价1.人工预算单价人工单价采用现场调查单价,工程措施人工单价(8元/小时)和植物措施人工单价(8元/小时)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2.主要材料预算价格主要材料价格参照《贵州省建设工程造价信息》,详见表10-1。表10-1主要材料汇总表序号材料名称单位单价(元)1水m31.812电kW.h0.543编织袋个0.804水泥t470.005小叶女贞株2.206块石m360.00(到工地价)7片石m358.00(到工地价)8小叶黄杨株1.509香樟株45.0010黑麦草kg21.0011草绳m1.0012桂花株50.0013圆柏株15014砂m357.12(到工地价)15种植土m360.00(到工地价)(二)水土保持措施单价1.编制方法(1)工程措施单价65 采用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由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扩大系数组成。1)直接工程费①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②其他直接费:按直接费的2%计算。③现场经费土石方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费的6%计算;其他工程:按直接费的5%计算。2)间接费土石方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5%计算;混凝土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计算;其他工程:按直接工程费的4%计算。3)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7%计算。4)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三项之和的3.22%计算。5)扩大系数: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之和的10%计算。(2)植物措施单价采用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由直接工程费(包括直接费、其他直接费、现场经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扩大系数组成。1)直接工程费①直接费: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65 人工费=定额劳动量(工时)×人工预算单价(元/工时)材料费=定额材料用量×材料预算单价机械使用费=定额机械使用量(台时)×施工机械台时费②其他直接费:按直接费的1%计算。③现场经费:按直接费的4%计算。2)间接费:按直接工程费的3%计算。3)企业利润:按直接工程费和间接费之和的5%计算。4)税金: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和企业利润之和的3.41%计算。5)扩大系数:按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之和的10%计算。2.水土保持措施单价依据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工程单价=直接工程费+间接费+企业利润+税金。植物措施单价计算方法与其相同。本方案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及植物措施单价见表10-2、10-3。表10-2主体工程工程措施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单价(元)1一般石方开挖m350.312人工开挖土方m316.303沟槽土方开挖m339.734沟槽石方开挖m3167.405M7.5浆砌石m3263.646M10水泥砂浆砌体勾缝m214.707M10水泥砂浆抹面m219.208覆土整治m365.249盖板m34565 表10-3植物措施单价汇总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单价(元)1撒播草籽(黑麦草)hm2738.452人工种小叶黄杨和小叶女贞株1.303人工种小叶黄杨和小叶女贞换土株1.114树木支撑株4.685人工种植乔木株21.276人工种植乔木换土株16.787人工种树树干绑扎草绳株4.48(三)水土保持工程估算编制水土保持工程投资分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费用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两大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费用组成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和预备费5部分。各费用计算方法如下:1.工程措施费工程措施费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2.植物措施费植物措施费由苗木、草、种子等材料费及栽(种)植费组成。植物措施材料费由苗木、草、种子的预算价格乘以数量进行编制;栽(种)植费按《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进行编制。3.临时措施费临时措施费按设计方案的工程量乘以单价,其他临时工程费按工程措施费和植物措施费之和的1.5%计列。4.独立费用1)建设管理费按一至三部分之和的2.0%计。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参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资询服务费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3)科研勘测设计费参照《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4)水土保持监理费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670号)计。65 5)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要求,水土保持监测费包括监测设施费和施工期监测费。施工期水土保持监测费参照《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的规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本《方案》仅计列基本设备使用费和人工费。6)水土保持设施竣工验收技术评估报告编制费按《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的规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7)水土保持技术文件技术咨询费按《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水利部保监【2005】22号)的规定,并根据实际工作量确定。(5)基本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第一至四部分之和的6%计取,价差预备费不计。(6)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依据《贵州省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管理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第111号令第七条第(一)款文件进行计算,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按照工程实际占用地表面积每平方米2元一次性征收。10.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述(1)工程总投资本项目水土保持总投资为267.26万元(主体投资84.01万元)。其中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259.46万元,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0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中,工程措施费155.76万元,植物措施22.93万元,临时工程投资25.46万元,独立费用49.53万元(水土保持监理费15.00万元,水土保持监测费17.48万元),基本预备费7.56万元。(详见表10-4)。(2)分年投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十九条“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规定。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总工期及水土保持方案实施进度计划,计算分年投资(详见表10-5)。65 表10-4投资估算总表单位:元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工程费独立费用主体已列方案新增水保总投资 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575434 8399597354751575434(一)拦挡工程237761 237761  (二)排水工程853409 83995913450 (三)覆土整治466466  466466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229295  229295229295(一)植物防护工程229295  229295  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254613  254613254613(一)临时防护工程227809  227809 (二)其他临时工程26804  26804 一至三部分合计2023746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495315   495315(一)建设管理费40475    (二)科研勘察设计费10000    (三)水土保持监理费150000    (四)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65000    (五)水土保持监测费174840    (六)竣工验收评估费50000    (七)技术咨询服务费5000     第一至四部分合计    2519061 第五部分预备费     (一)基本预备费 75572 第六部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总投资    2594633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60200 第七部分水土保持总投资    267263165 表10-5分年度投资估算表单位:元项目名称合计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第一部分工程措施1575435580274327098668062 拦挡工程237761237761   排水工程853409324715327098201596 覆土整治466466  466466 第二部分植物措施229295   229295植物防护工程229295   229295第三部分施工临时工程236815254613   临时防护工程225445227809   其他临时工程1137026804   第四部分独立费用4953151865248121091785135796建设管理费4047525314 105754586科研勘察设计费1000010000   水土保持监理费15000037500375003750037500水土保持编制费6500065000   水土保持监测费17484043710437104371043710竣工验收评估费50000   50000技术咨询服务费50005000   第五部分预备费755721156248733723221905基本预备费755721156248733723221905第六部分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6020060200   合计2672631107537541318179707938699610.3效益分析1)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为1.57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0.99hm2,工程措施面积0.58hm2。永久建筑面积1.58hm2,扰动地表面积3.01hm2,经计算得扰动土地整治率99.79%。2)水土流失治理度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为1.57hm2,其中:植物措施面积0.99hm2,工程措施面积0.58hm2。65 造成水土流失的面积为1.58hm2,经计算得水土流失治理度为99.43%,大于一级防治标准(95%)。3)土壤流失控制比经计算,项目容许流失量为18.00t;项目建设完工后,工程各建设区大部分地表也硬化,水土流失基本得到了控制,经分析计算,得出项目区治理后平均土壤流失量为20.50t。4)拦渣率本项目后期覆土堆放区周边布置临时拦挡措施。拦渣率基本能达到99%。5)林草植被恢复系数可绿化面积1.00hm2,林草植物措施面积0.99hm2,经计算得植被恢复系数99%。6)林草覆盖率项目区林草总面积0.99hm2,建设区面积3.01hm2,林草覆盖率为32.89%。10.4水土保持减沙效益本项目原地表(现状)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96t/(km2·a),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项目区内扰动土地面积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土壤侵蚀模数减小到500t/(km2·a)以下,将减少水土流失量712.85t。10.5生态效益通过本《方案》的实施,防治了建设过程中的工程性水土流失,对建设区进行了全面综合治理,遏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污染,绿化美化环境,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良性循环。65 10.6社会效益本《方案》实施后,一是将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使项目区得到绿化、美化,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体现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建设工程同步发展,创建生态优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排水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使当地群众受益。三是项目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65 11方案实施保证措施为保证工程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控制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使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良性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保证措施。11.1方案组织实施方式方案实施保证措施是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份,由业主组织实施。业主应明确一位领导同志分管水土保持工作,并组成有业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和监测单位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水土保持等工作的组织领导,宣传教育,资料收集整理,质量保证等工作,并建立建立水土保持规章制度及水土保持档案资料。11.2监督管理本方案批复后,业主应在三十日内将方案报告书送达某某某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并主动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按规定报送水土保持有关资料。11.3落实设计《方案》批复后,应由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完成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并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工程设计的变更应按规定报原审批机关批准。11.4明确施工责任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合同制、招投标制和施工监理制。主体工程的发包标书中应有水土保持工程的施工要求,并列入招标合同中,《方案》实施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承包商具有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对施工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负责临时防护及治理。11.5水土保持工程监理根据水利部28号令的精神,本水土保持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水土保持监理。监理人员必须取得水土保持监理工程师证书或监理资格培训结业证书;工程监理单位应具有水土保持监理资质;水土保持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意见作为水土保持设施评估及验收的基础。水土保持监理单位由建设单位通过招标确定,监理单位要定期将监理报告上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监理报告作为水土保持验收的依据,并建立施工过程中临时措施影像档案资料。65 11.6水土保持监测根据水利部水保(2009)187号文的要求,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建设单位可自行安排或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或以上资质的单位承担完成。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应按本《方案》中关于水土保持监测的要求编制监测计划并实施;对监测成果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作出评价。监测结果定期报送业主,然后由业主报送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土保持工程竣工验收时,监测单位应提供竣工验收监测专题报告。11.7竣工验收项目实施中业主应贯彻水保工程“三同时”制度,落实本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培训专门的技术队伍,对水土保持工程施工进行科学指导,对工程全过程进行把关,使工程始终处于质量保证体系的控制之下,确保水土保持工程达到设计标准。项目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水土保持设施的验收,竣工验收内容、程序执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11.8资金来源及管理本《方案》水土保持投资将全部纳入主体工程建设估算,按基本建设程序和方案资金需求安排,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确保水土保持措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65 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通过主体工程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表明,本项目主体所选择的线路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没有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中的水土保持监测站点、重点试验区等,除无法避开生态脆弱区外不涉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水土保持限制类和绝对限制类因素;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本《方案》认为本项目工程的建设可行。12.2建议1)建设单位要与项目所在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管理,严格按照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开展工作。2)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项目建设业主可自行安排监测工作或者委托具有水土保持监测乙级资质的单位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3)项目业主应尽快委托相关监理资质单位开展监理工作。4)项目建设期完工后竣工投产前,应及时申请某某某水利局组织专家进行水土保持设施专项验收。5)项目发生重大变更时,应重新编报水土保持方案。6)土石方集中开挖期应尽量避开大风暴雨天气。7)在主体工程招标时,应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并明确水土保持的相关要求。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