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59 KB
- 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HJ/T42-1999紫外分光光度法Stationarysourceemission-Determinationofnitrogenoxide-Ultravioletspectrophotometricmethod适用范围1.1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的氮氧化物测定。1.2当采样体积为1L时,方法的氮氧化物检出限为10mg/m";定量测定的浓度下限为34mg/m";在不作稀释的情况下,测定的浓度上限为1730mg/m".2方法原理样品气体被收集在一个盛有稀硫酸一过氧化氢吸收液的瓶中,氮氧化物受到氧化和被吸收,成为NO存在于吸收液中,于210nm处测定NO3的光吸收。3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4试剂与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4.1硫酸:p=1.84g/mle4.2双氧水:30%(m/V)o4.3硝酸钾:基准试剂。4.4过氧化氢溶液;c=3%(m/V)在100ml容量瓶中,加人10.0ml双氧水(4.2),用水稀释至标线。4.5硝酸钾标准贮备液准确称取事先于105-110C干燥2h的硝酸钾(4.3)2.198g,溶解于水并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NO,1000pg.4.6石肖酸钾标准使用液准确吸取硝酸钾标准贮备液(4.5)10ml,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NO,10pg.4.7吸收液于1000ml容量瓶中加人约500ml水,缓慢加人2.8ml硫酸(4.1),再加人6ml3%过氧化氢溶液(4.4),摇匀后用水稀释至刻度。该溶液应贮存于棕色容量瓶中,使用时避免阳光直射,存放于暗处,可一-----~种,,,,,,~一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1999-08门8批准2000-01一01实施
HJJT42-1999使用一周。5仪器5.1分光光度计:具紫外部分和1cm石英比色皿。5.2采样装置5.2.1采样管具有适当尺寸的硬质玻璃或聚四氟乙烯管料,并备有可加热防止水气凝结的加温夹套。5.2.2样品吸收瓶11或2L的圆底烧瓶其瓶口应可与一三支三通阀磨口相接,壁厚可承受一个大气压力。其外部具有泡沫塑料包壳,尺寸如图1所示。7.mL二‘二二二二一七二」烧瓶、泡沫塑料外壳及温度计插孔图15.2.3玻璃三支三通阀可与样品吸收瓶(5.2.2)磨口相接。5.2.4负压表测量精度应可达到。.5kPa或更好;最大量程达90kPa以上。在无法得到负压表的情况下,可采用具有相同功效的U型管压力表。5.2.5真空抽气泵能将样品吸收瓶抽真空至绝对压力等于或低于10kPa5.2.6温度计可以从一5-50"C每间隔1℃进行测量。5.2.7连接管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5.3玻璃棉。5.4真空活塞油脂。5.5玻璃二通阀。6样品采集和保存6.1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按GBIT16157-1996中9.1.1和9.1.2设置采样位置和采样点。6.2采样时间和频次按GB16297-1996中s.2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6.3采样装置的连接将二通(5.5)和三通阀(5.2.3)的活塞及与吸收瓶相接的磨口部分涂好真空活塞油脂,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吸收瓶内装好25.0ml吸收液(4.7)后,按图2相连接。连接管要尽可能短,并应保证密封性和可靠性
aJ/T42-19996.4采样前的检查采样前首先要检查采样管头部是否已塞好适量玻璃棉,各连接点是否稳妥,然后检查样品吸收瓶的密封性。启动泵抽真空至一定程度后,关闭二通阀活塞、观察负压表指针,若在1min内负压下降超过1.3kPa,应检查漏气原因并重新连接。否则可进行采样6.5样品采集将吸收瓶内的真空度抽至负70^90kPa,旋转三通阀活塞,使吸收瓶关闭,采样管抽取排气筒内的气体清洗管道约3min,再旋转三通阀活塞,使采样管内的气体迅速进人吸收瓶内。关闭吸收瓶,将吸收瓶连三通阀一起从采样装置中拆下,摇动5min后(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带回实验室。记录吸收瓶抽真空时和采样后的温度和大气压力。6.6样品存放采好样的吸收瓶带回实验室,应放置于阴暗处,时间不少于16h,341:奋落Zj,31一排气筒;2-采样管;3,6,9一接头召4一三通阀币一样品吸收瓶;7一三通;8--负压表;10-真空泵;11一二通阀;12-温度计;13-泡沫塑料壳图27分析步骤7.1绘制校准曲线取5只100ml容量瓶,分别加人0.00,5.00,10.0,15.0和20.0mlKNOT标准使用液(4.6),向每只容量瓶加人5.00ml吸收液(4.7),用水稀释至刻度。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10nm处,以空白为参比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对应的NOD含量印e)为横坐标,绘制校准曲线,并计算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7.2样品分析带回实验室的样品放置16h(6.6)以后,再摇动2min,然后开启三通阀活塞并取下三通阀,从每一个样品中准确吸取5.00ml吸收液,注人到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以下按绘制校准曲线相同步骤进行样品分析。8计算和结果表示8.1采样体积计算273尸f一尸f.尸,一尸V.a=(VI一V)X101300273+t,273+t;式中VL—吸收瓶和阀的容积(应采用重量法校准),L;V—吸收液体积,L;P—采样前吸收瓶内的压力,Pa;365
HJ/T42-1999尸,-一一采样后吸收瓶内的压力,Pa;tf—采样前吸收瓶内的温度,C;t;—采样后吸收瓶内的温度,C;P,}-温度为t度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P一一温度为t,度时的饱和水蒸气压力,pa;V.a—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采样体积,L,8.2样品中氮氧化物的计算_Wc=5x:下Fnd式中:。一一样品中氮氧化物的浓度,rng/m";W—由校准曲线查得,或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的氮氧化物(以NO,计)质量"119;V}}a—同8.15一一在吸收液体积为25ml,取其中5ml进行测定情况下的系数。如果所取进行测定的体积有变化,该系数亦应作相应变化。8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的计算按GB/T16157-1996中11.1.2或11.1.4计算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84氮氧化物“排放速率”的计算按GB/T16157-1996中11.4计算氮氧化物的“排放速率”9精密度和准确度9.1方法的精密度五个实验室分别测定氮氧化物浓度为367mg/m,的统一样品,测定重复性标准偏差为10mg/m";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2.9%;重复性为28mg/m",测定的再现性标准偏差为11mg/m";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为3.3%;再现性为32mg/m",五个实验室共同采集和分别测定某硝酸生产排放废气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8%09.2方法的准确度五个实验室分别测定氮氧化物浓度为367mg/m,的统一样品,测定总均值的相对误差为4.9%;各实验室测定均值的相对误差于2.40o-6.8%之间。10说明对于浓度过高的样品,可以在采样前降低吸收瓶的抽真空程度,或减少取出进行分析的吸液体积;对于浓度过低的样品,可增加取出分析的吸收液体积,从而扩大测定范围,但同时应注意使标准系列与样品溶液的基本组分相同。附加说明: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本标准由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支克正、周怡、靳茂霞‘本标准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JT6 4.1-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df
- HJT59-2000-水质铍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df
- HJT6 4.2-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df
- HJT65-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锡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pdf
- HJT63.3-2001-大气固定污染源镍的测定丁二酮肪一正丁醇萃取分光光度法.pdf
- HJT58-2000-水质、铍的测定铬菁R分光光度法.pdf
- HJ615-2011-土壤有机碳的测定重铬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pdf
- HJ666-2013-水质氨氮的测定流动注射-水杨酸分光光度法.pdf
- HJT344-2007-水质锰的测定甲醛肟分光光度法(试行).pdf
- HJT43-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pdf
- HJ594-2010-水质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测定碘-淀粉分光光度法.pdf
- HJT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pdf
- J BT6237.3-2008-电触头材料用银粉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邻菲罗啉分光光度法测定铁量.pdf
- J BT7774.2-2008-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铬天青S分光光度法测定铝量.pdf
- J BT7774.3-2008-银氧化锌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硫脲分光光度法测定铋量.pdf
- J BT7777.3-2008-银氧化锡氧化铟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pdf
- J BT7778.2-2008-银碳化钨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测定镍量.pdf
- J BT7776 4-2008-银氧化镉电触头材料化学分析方法第4部分:苯芴酮分光光度法测定锡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