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00 KB
- 14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吸光光度法基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吸光光度法第一节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一,光的吸收本质:14
分子、原子、离子具有不连续的量子化能级,仅能吸收当照射光子的能量hv与被照射粒子的E激-E基=(hv)n因为不同物质微粒的结构不同,共有不同的量子化能级,其能量差也不相同,因此对光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若固定某一溶液的浓度C和液层厚度b,测量不同下的A,以吸光度A对吸收波长作图,就得到-吸收曲线,即吸收光谱。初步定性分析:不同物质吸收曲线的形状与最大吸收波长不同。定量分析:不同C的同一物质在吸收峰附近的A随C↑而增大,吸收曲线是吸光光度法中选择测定波长的主要依据。二、朗白-比耳定律:14
物理含义:当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单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溶液的A与溶液的浓度C,液层厚度b的积成正比。定量分析的依据。对于多组分体系,若吸光物质间无相互作用,则:A总=A1+A2+…An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三、偏离朗白-比耳定律的原因:工作曲线: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测其A。同样方法配制试液,同样条件测Ax求出Cx。1.非单色元:目前仪器提供的入射光是较窄的光带——复合光14
2.化学因素引起的偏离 A=Kbc 要求λ为单色光同时假设粒子是独立的,彼此无作用,即稀溶液。所以,高浓度时(C>0.01mol/L),由于粒子间相互影响,使其吸光能力发生改变,因此,该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1)平衡效应:有些有色物质在溶液中发生缔合、离解,同溶剂反应,产生互变异构体,光化分解等平衡效应改变了吸收曲线的形状λmax,吸收强度等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偏离。当用水稀释时平衡向右移动,就会使工作曲线弯曲。(2)酸效应:溶剂效应,也会使工作曲线弯曲。例:碘在CCL4呈紫色在乙醇中呈棕色。3.另外:介质的不均匀性引起的偏离:如:胶体乳(悬)浊液等,光通过体系时,一部分光因散射而损失,使透光率减小,吸光度增大,导致弯曲。 14
第二节 目视比色法和光度计的基本部件一、目视比色法:用眼睛比较溶液颜色的深浅以测定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常用的目视比色法是标准系列法。这种方法就是使用一套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大小形状相同的平底玻璃管(称为比色管),于管中分别加入一系列不同量的标准溶液和待测液,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再加入等量的显色剂和其他试剂,稀释至一定刻度(比色管容量有10,25,50,100等几种),然后从管口垂直向下观察,比较待测液与标准溶液颜色的深浅。若待测液与某一标准溶液颜色深度一致,则说明两者浓度相等,若待测液颜色介于两标准溶液之间,则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待测液浓度。目视比色法的主要缺点是准确度不高,如果待测液中存在第二种有色物质,甚至会无法进行测定。另外,由于许多有色溶液颜色不稳定,标准系列不能久存,经常需在测定时配制,比较麻烦。虽然可采用其某些稳定的有色物质(如重铬酸钾、硫酸铜和硫酸钴等)配制永久性标准系列,或利用有色塑料、有色玻璃制成永久色阶,但由于它们的颜色与试液的颜色往往有差异,也需要进行校正。尽管目视比色法存在上述缺点,但因其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比色管内液层厚使观察颜色的灵敏度较高,且不要求有色溶液严格服从比耳定律,因而它广泛应用于准确度要求不高的常规分析中。主要缺点:准确度低多组分无法测定优点: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二、光度法与目视法比较其优点:1.准确度高2.选择性好3.速度快,能用于多组分析。三、光度计部件:1.光源:产生复合光,常用6~12V的钨丝灯。600~1000nm钨丝灯发出的复合光波长覆盖整个可见光区。14
可见光400~750nm,为了防止电源电压微小变化引起的灯光强度变化,因此,必须有稳压装置。3.吸收池:-比色皿,盛放待测溶液,有:光学玻璃 石英玻璃0.5、1、2、3cm可见区 用于紫外区4.检测系统:①光电转换装置,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A:硒光电池P309 使用时注意“疲劳”。B: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P310。②检流计:测量光电流,并将其转化为A、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将待测组分变成有色络合物的反应-显色反应。与待测组分形成有色络合物的试剂-显色剂一、显色反应的选择:(1)灵敏度高:ε大是显色反应灵敏度的重要标志。图6-5吸光度与显色剂浓度的关系曲线14
4.显色温度:升温加快显色,但温度偏高,有色物质分解,由实验来确定。总之:通过实验,分别作出A~[R],pH,t,T曲线,找出合适的[R],pH,t,T,即找出平坦区。5.副反应的影响6.溶剂的影响7.共存离子的影响。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5)选用适当的分离方法。三、显色剂(R)1.无机显色剂:无机显色剂在光度分析中应用不多,这主要是因为生成的络合物不够稳定,其灵敏度与选择度也不够高,目前,有价值的仅有硫氰酸盐、钼酸铵、H2O2等。2.有机显色剂:R大多数有机显色剂R与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螯合物,显色反应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都较高。在吸光光度法中应用广泛。①生色团:可吸收光子而产生跃迁的原子基因。它一般是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某些不饱和基因(共轭体系)的有机化合物。14
②助色团: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因,显然本身没有颜色,当它与某生色团相联时,(与其不饱和键相互作用),能使该生色团的吸收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即红移),且光谱强度有所增大。如:胺基:—NH2 R—NH— R2N— 羟基:—OH —OR —SH —CL等。③常用的有机显色剂:有机显色剂的类型、品种都非常多。A:偶氮类显色剂:含有偶氮基—N=N—凡含有偶氮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带色的。偶氮类显色剂:性质稳定,显色反应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对比度较大。如:偶氮胂Ⅲ:③选择性高(比二元体系)一种配体常可与多种金属离子产生类似的络合反应,而当形成三元络合物时,就减少了形成类似络合物的可能性。如:铌、钽都可与邻苯三酚生成二元络合物,但在草酸介质中只有钽-邻苯三酚-草酸。第四节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14
为使光度法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准确度。除了选择适当的显色条件外,还必须选择适当的测量条件。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入射光波长应根据吸收曲线,选择溶液最大吸收波长为宜。因为:此λ处ε最大,灵敏度较高,且在此波长处有一较小范围内,吸光度变化不大,不会造成对吸收定律的偏离,使得测定准确度也较高。若λmax不在仪器可测范围内,或干扰物质在此波长处有强烈吸收(如下图),那么入射波长应选择在ε随波长改变变化不太大(且ε较大的区波)处的波长。如下图:测A应选500nm,而不选420nm。即选近平台且较大的波长。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选择原则:使试液的吸光度真正反映待测物的浓度。 在测量A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整仪器的零点,来消除由于吸收池器壁及溶剂对入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的误差。①仅MRn有色→纯溶剂作参比。M、R均无色,在水体系中,选用蒸馏水作参比。②显色剂R或其它试剂有吸收→试剂空白作参比。(即不加试样的溶液)③试样中其它组分N有吸收,但不与R反应。 A:则当R无吸收时——试样溶液作参比。 即:N、MRn有吸收——含N,不含MRn的作参比,即试液参比。 三、吸光度A读数范围的选择。 在不同吸光度范围内读数对测定带来不同的误差,设试液服从吸收定律。 14
从表6-2可知:当A=0.15~1.0或T=70%~10% 该范围为其适宜的读数范围。(有的书也有写A=0.2~0.8的) 因此在测定时,一般应使A在0.15~1.0之内。 利用控制溶液浓度或比色皿厚度的办法达到之。第五节吸光光度法的应用一.高含量组分的测定——示差法 当Cx较大时,A值常偏离A=εbc,即使不偏离,也往往由于A太高,读数误差也较大。 示差法:使用浓度稍低于试液Cx的标准溶液Cs作参比。来调整仪器,使其A=0(T=100%),然后测试液的吸光度Ar。普通光度法:A=εbc Ax=εbCxAs=εbCs Ar=Ax-As=εbCx-εbCs=b(Cx-Cs)=εb△C即Ar与△C成正比。 若以Cs为参比,测定一系列△C,则从工作曲线上查出△C,再根据Cx=Cs+△C求出Cs例:Ts As Tx Ax Ar=Ax-As 10% 1.0 5% 1.30 0.30 100% 0 50% 0.3014
0.30等于说把读数标尺放大10倍。普色法 示差法 14
关于示差法对的影响,参看有关参考书。 从图6-8可看出:以不同浓度标液作以参比,值不一样。随着参比溶液浓度的增加,也就逐渐降低。即Cs→Cx,Ts↓,↓。 也就是说:Cs愈接近Cx愈好。但要注意,Cs愈大,T则愈低,相应的光电流就愈小,就要求光电检测装置的灵敏度足够高时,才能调节到As=0,同时,光度计的灵敏度与稳定性也要好,盛试液与参比液的比色皿的厚度与光学性能要相同。 当参比液选择适当时,示差法测定的准确度可与重量法、滴定法相接近。二、多组分分析。 双组分x、y,若xR与yR吸收曲线互不干扰,且分别测之。 若xR与yR光谱有重叠,找出两个波长,使二组分的△A较大 则: A1=εx1bCx+εy1bCy A2=εx2bCx+εy2bCy用x、y的纯溶液在λ1、λ2处先求出εx1、εx2εy1、εy2,代入方程,解之就可得到Cx、Cy。对于多组分,同样解联立方程组。利用计算机求解。三、络合物组成及稳定常数K的测定 1.摩尔比法。(又称饱和法) 设金属离子M与络合剂L反应为: 14
从两直线的交点,往下作垂线,交点处的值,便是n,即络合比为1:n。 测稳定常数K:设n=1 求:(1)络合物的化学式; (2)络合物在525nm处的ε; (3)14
络合物的K稳。解:按表中所给数据作图: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职高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含量实验操作培训探究
- DB32∕T 1277-2008 葛根中异黄酮含量的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 DB32∕T 384-2007 菜籽粕中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酚的含量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分光光度法测定纺织品中甲醛的不确定度评价-化工
- 实验一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镁的浓度
- 速差动力学分光光度法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有机化合物体系中的研究
- 分光光度法测溴酚蓝的电离平衡常数
- 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有效硼的不确定度评定
- 浊点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汞含量的研究可编辑精选
- 分光光度法测定富锗人参细胞中锗的含量
- 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中有机物含量的研究与应用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01原理和基本条件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手册 02标准制备测定及干扰
- 第1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ws
- DB32∕T 2265-2012 鲜食玉米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含量的测定双波长分光光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