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 KB
  • 9页

楼宇安防系统施工设计探究

  • 9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楼宇安防系统施工设计探究摘要: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安防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识别系统、电子巡更系统。本文着重从安防系统设计方面加以论述。关键词:楼宇安防系统;数字化、高清;施工设计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智能楼宇的安防系统,是指以建筑为平台,以集中监视、集中控制、集中管理为目的,将各种安防设备与系统通过组合或集成,构成一个综合性安防技术防范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禁识别系统、电子巡更系统。与传统楼宇安防系统相比,现代楼宇安防系统多应用传感器识别技术,PLC系统控制技术及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这种系统将更合理、更高效、更快捷的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为人们人身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推广智能楼宇技术,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楼宇安防系统简介1.楼宇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9 楼宇安防系统主要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将安防系统与楼宇自控和消防系统进行有机整合,由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还有一种就是将楼宇安防系统和楼宇自控、消防、信息设备系统以及信息化应用系统集成,即IBMS。后者集成的系统较多,安全性更强,可以适用于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建筑物中,比如银行和注重保密制度的企业。2.楼宇安防系统的主要特点(1)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楼宇安防系统的数字化最为明显的体现在于信息流由传统的模拟化向数字化的转变。信息流包括音频、视频以及控制过程。数字化程度的加强,从根本上改善了楼宇安防系统的控制方式和结构形式,使得楼宇安防系统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传输控制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因为数字流的信息化,也使得安防系统各个环节之间之间实现了无缝连接。另外,由于现代化的楼宇安防系统的数字化还实现了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在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就能同时进行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安防系统的安全保障功能,是楼宇安防系统数字化的卓越体现。9 (2)网络特征愈发明显:楼宇安防系统的系统结构由先前的集总式向集散式发展。集散式的系统的结构形式为多层分级,能够实现对多用户、多任务分布式的实时操作,并能形成对任务调度的快速响应。集散式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采用的都是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的设计,配置的通用性、开放性、灵活性和控制性强大,并且数据处理方便、具备人机友好界面、系统运行互为热备份,容错更可靠,系统安装调试和维修的过程也相对简单。(3)高清趋势进程加快:最近几年,随着高清晰度摄像机产品、高质量视频处理设备、高清晰视频显示设备的迅猛发展,楼宇安防系统也迅速朝高清化方向发展。高清安防监控系统主要应用于需要观察局部图像和希望获得图像细节信息的场合,如:出入口图像个体识别、面部特征识别、车辆号牌识别、医疗示教、远程视频会议等。二、楼宇安防系统的功能1.视频监控系统在整个大楼安保工程中,视频监控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部分,承担着安全技术防范和现代化管理的主要作用。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目的:A防范偷盗、人身侵害、蓄意破坏等威胁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意外情况;B对预犯罪分子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防患于未然;C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出现意外或报警时能协助保安人员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阻止犯罪活动的发生,并在公安人员和保安人员处理事件时提供录像依据。监控系统是由四部分组成,可细分为前端摄像、传输、控制、显示与记录设备4部分。2.防盗报警9 防盗报警子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中心管理主机和报警器等部件组成。楼宇安防系统中的防盗报警子系统的数据主要是由布置在楼宇中各个重要区域的传感器收集,相对于传统的防盗措施更具优异性。传感器就有门磁、窗磁、红外线探测器、热感探测器和玻璃破碎探测器等多种形式,可分别设置于门、窗、门廊、外墙等不同区域,因此应以具体需求为依据,合理选择要安装的种类,从而最大效率进行探测和预警。周界防越报警子系统能够对非法翻越行为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该子系统目前通常采用主动红外对射方式和电子围栏方式两种。由前端探测器、接收器、报警主机等组成。其主要工作过程为:安装在周围围墙的探测器,组成了社区周界的防非法跨越报警系统;而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术的控制器,有效防止了误报问题。当发生非法翻越时,探测器会立即将情况传送给控制室,并在电子地图进行显示,系统便可自动启动周界区域的探照灯,系统摄像机也会切换到事发区域对非法侵人的过程进行录像,从而能及时有效地解决非法翻越的问题,保证楼宇居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3.电子巡更电子巡更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为没有任何电子技防设备可以取代保安,而保安最主要的安全防范工作就是巡逻,电子巡更系统就是人防与技防的最好结合。9 电子巡更是技术防范与人工防范的结合,巡更系统的作用是要求大厦保安值班人员能够按照预先随机设定的路线顺序地对大厦内各巡更点进行巡视,同时也保护巡更人员的安全,加强保安防范措施。用于在下班之后特别是夜间大厦的保卫与管理,实行定时定点巡查,是防范于未然的一种有利措施。4.出入口控制出入口控制子系统主要功能为:对人员与车辆的出入安全进行管理与控制。智能出入口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电子应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智能卡应用技术,由电脑管理软件、控制器、读卡器、外接模组和电控锁五大部分组成。读卡方式属非接触读卡方式,持卡人只要将卡片在读卡器附近(5-15厘米)快速晃动一次,读卡器就能感应到有卡片并将卡片中的信息(卡号)发送到主机,主机进行卡片检查是否合法,然后决定是否进行开门动作。整个过程只要在有效刷卡的范围内均可实现门禁管理功能。三、楼宇安防系统施工设计楼宇安防系统是对用户日益增强的安全意识的有效迎合,其注重于为用户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并逐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具体的施工设计环节,安防系统有很多方面是需要着重注意的。9 楼宇安防系统的设计一般包括:功能设计、技术设计、点位设置、施工设计。设计程序为:需求了解与分析――功能规划设计――功能沟通与调整――技术设计――点位设置――应用沟通与调整――施工图设计与出图。功能设计、技术设计、点位设置,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具体需求,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设计,本文主要就施工设计中通用的几点做具体阐述:1.安防系统线缆设计对于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敷设,而非楼宇综合布线系统的线缆,在进行铺设时对于非综合布线系统的楼内安防线缆的铺设应尽量暗管敷设;无机械损伤的采用沿墙明敷;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时,以直角为宜;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时,其间距大于0.3米;截面利用率要小于60%,穿管截面利用率小于40%;多芯电缆最小弯曲半径要大于其外径的6倍以上,而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大于其外径的15倍以上;信号线路和强磁场、强电场电气设备之间距离要大于1.5米;在采用屏蔽线缆,或者穿金属保护管再或者在封闭的金属线槽内进行铺设时,其铺设的静距离要大于0.8米;最后,同轴线缆要做到一线到,中间不允许出现有接头的情况。  2.安防系统供电设计9 在安防系统供电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合理分类设备,统筹供电顺序;尽量采用两路独立电源供电,并且这两路电源可实现末端的自动切换;系统监控中心和重要设备有备用电源,并依据具体的前端设备实际情况采取集中供电或本地供电;电源要具备足够的电量,其中主电源要以1.5倍的总额定功率标准进行设置,同时也要提前配备有满足管理时间的备用电源,做到万无一失。3.传输线路的设计对传输线路的设计首要目标是抗干扰。因此,电力系统和信号传输系统要分开进行敷设。其中,信号电缆的屏蔽性能、铺设方式、接头工艺和接地要求等相关指标要严格按照规定,而电梯内摄像设备的安装,也要配备相应的措施,从而有效防止电梯中电力电缆产生的干扰。4.防电磁骚扰的设计系统中的无线发射设备的电磁辐射频率、功率,以及非无线发射设备的对外的杂散电磁辐射功率都应符合相关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设备外壳开口要尽可能小,开口数量也要尽可能少;在保证对于电磁辐射的良好控制外,还要采取一定的屏蔽措施将电磁能量限制在规定的空间,阻止其传播;最后还要采取防磁扰措施,以控制受其影响的距离和时间范围。5.防雷接地设计9 由于当代的智能建筑大部分都属于一级负荷,因此,对于智能建筑物应该以一级的防雷标准对建筑物进行保护措施的设计。在防雷方面,可以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将建筑物的金属构件与针带组合接闪器相连,从而构成多层屏蔽的防雷体系。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防止安防设备因为雷击而损坏,还能进一步减少外来电磁带来的干扰。除此之外,防雷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的确定要以落雷时的反击条件为依据,若防雷装置与电气设备同用一个接地网,那么其接地电阻就应该满足其最小值的要求。四、结语智能楼宇安防系统能够对楼宇的安全提供很好的保障,通过各系统的联动,全方位的为业主提供安全服务。楼宇安防系统对于楼宇使用者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而为了适应人们不断提高的安全意识,就要在楼宇的安防系统施工设计方面多加探究,如线缆、供电、传输线路的设计和防雷、放电磁骚扰方面的设计,从而保证楼宇安防系统功能得到基础保障,并可以逐渐得到完善,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参考文献:[1]曾东波.探讨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2(8).[2]安一宁.楼宇安防系统作用及施工设计探析[J].科技创业家,2013(03).[3]张荣海.智能楼宇安防系统与自动化综合布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9).9 [4]剑岳,赵亚林,王文杰.智能楼宇安防系统的工程设计[M].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06--30.[5]罗国杰.智能建筑系统工程[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4.[6]张瑞武.智能建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1996.[7]陈虹舟.电视监控系统的设计[M].北京:电气与智能建筑出版社,2000,7.[8]魏新胜.智能楼宇的电气保护与接地[M].北京:电气与智能建筑出版社,20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