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50 KB
  • 7页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不足与解决措施

  • 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不足与解决措施  摘要: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农田水利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困境;农业发展;对策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从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共兴建了2000多万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这对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促进粮食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为农产品供给提供保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困境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不断重视对农田水利的发展力度,我国农田水利在农村灌溉、农田灾情处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在发展过程中存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7 1、责任主体缺位现象严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是集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使得原有体制被打破,造成了农田水利建设责任不清,主体缺位现象严重。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主体认识不统一,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和约束机制,致使农田水利建设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只是注重形象工程建设,从局部利益出发,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重视,使得国家政策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农村居民而言,他们认为农田水利建设应该属于国家管理,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不够,加之没有足够的激励机制和强有力的组织管理,致使农村居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兴趣不高。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责任主体不清是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最大问题,也是其他问题存在的根源。2、缺乏有效的投入保障机制7 实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机制,对于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收管理、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费,使得农田水利建设失去了资金来源,但没有采取相应的替代措施,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当前,我国村民“一事一议”制度没有得以有效开展,各级地方政府对于农田水利建设,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没有形成良性的投入机制,投入水平逐年下降,造成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缺口逐年增大。同时,农田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财政支出,对于各类社会资本发展农田水利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机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这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3、工程质量衰减严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大多建于20世纪60年代,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以农民投入为主、财政适当补助为辅的投资政策,由于长时期工程不配套、建设标准低,且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维护,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普遍存在着老化失修、功能锐减的现象,农田水利工程的总体水平明显下降,效率衰减严重。许多地区由于农田水利设施难以发挥有效作用,使得农田得不到有效灌溉和排涝,致使我国粮食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据相关资料分析显示,我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40%,工程失效和报废的占26%,如不对农田水利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必将引起农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恶化,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和新农村社会的建设。4、农业科技发展较为薄弱7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生产力发展还不高,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水平较低,农村地区在灌溉方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法,灌溉水利用率仅为0.49,这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且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体制、组织和资金不足的影响,农村地区综合运用滴灌、喷灌等技术还没有得以有效的推广,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与防灾减灾能力体系没有得到有效的完善。同时,农村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用水合作组织,这种过度分散的家庭生产经营方式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与破坏,而且增加了用水成本,甚至一些农村居民无视水利设施的功能,在渠道内随意开垦、挖沙,致使水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剧了渠道淤积,严重影响了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二、对策与建议1、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当前,影响农田水利建设的因素很多,情况相对复杂,要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公共财政理论的视角,明确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主体,对于各类农田灌排工程建设,要明确政府的投入主体,对于灌区内的田间工程由政府和农户共同构成投入主体。同时,要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农田水利法》,并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从法律视角对各类行为主体予以规范,构建农田水利法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农田水利的改革与发展,使农田水利向良性轨道发展。2、加强基层政府的组织指导7 农田水利建设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且根据需要,在建设的过程中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指导和协调。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基层政府职能作用,强化村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完善各类合作组织的参与管理。县级政府要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编制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实施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指导和监督检查农田水利建设的开展情况。要对各级基层政府的职能实施效果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避免出现政府缺位和行政不作为的情况,有效地保障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发展。3、加强资金的协调和管理当前,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原因的影响,我国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管理较为分散,使有限的资金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要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管理工作,做到统筹安排、规范操作、合理使用。国家各部门要对资金投向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分工,确保各类资金能够及时提供到位,切实发挥应有作用。要切实发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作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指导工作,对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要按照统一规划的内容和优先次序,由相关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实施,有效保障各类资金的合理使用。4、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7 农业科技的发展是促进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关键。在农田水利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快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与建设,推广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要加快基层水利站的建设与投入,指导农田水利的管理与维护,加强同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发适合当地节流灌溉的用水机制与方式,形成有效的农田供水机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要通过有效的农业技术,对水土流失、围湖造田等进行全面管理,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可靠的生态环境。同时,要加强农业技科人才的建设力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支撑,进而促进农业发展。5、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的改革步伐7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管理体制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要对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认真分析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要充分运用公共管理学、公共财政学理论,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可行性改革方案,对改革的目标、原则、内容和步骤进行有效的规范,要明晰农田水利工程产权、鼓励组建适宜的用水合作组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运作程度加以规范和完善,注重改革配套措施的发展,对基层政府的职能履行、责任承担和行为功能的实现等加以明确,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结束语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可以促进粮食高产稳产,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缓解灾情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李伟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0[2]杨永华.对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原因透视及立法思考[J].农业经济,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