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1 KB
  • 7页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 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近年来,我县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以田间工程和安全饮水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全县共开工水利工程1050处,累计投工7.8万个,完成土石方8.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50万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条件,特别是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库、末级渠系、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取得了巨大的抗旱减灾效应。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近年来,我县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以田间工程和安全饮水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全县共开工水利工程1050处,累计投工7.8万个,完成土石方8.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50万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条件,特别是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库、末级渠系、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取得了巨大的抗旱减灾效应。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近年来,我县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以田间工程和安全饮水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全县共开工水利工程1050处,累计投工7.8万个,完成土石方8.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50万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条件,特别是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库、末级渠系、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取得了巨大的抗旱减灾效应。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近年来,我县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以田间工程和安全饮水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全县共开工水利工程1050处,累计投工7.8万个,完成土石方8.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50万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条件,特别是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库、末级渠系、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取得了巨大的抗旱减灾效应。   一、创新发展思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环境和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病险多、效益低。面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从发展思路上去找出路,结合县情制订了发展思路框架。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一是立足于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建设,确保饮水安全。“十一五”期间,力争解决8至10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二是立足于粮食生产安全,大力推进现代化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粮食主产区4.5万亩田间U型渠154公里,完成渠系衬砌1144公里,建旱地水窖1750口。三是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70条小流域102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是立足于解决水患问题,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县城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县城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乡镇重要堤防工程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围绕这个发展思路,结合国家投资方向,确定地方投资计划。对于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采取财政投资为主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为补充进行建设;对于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采取政府主导、政策补贴、群众参与的办法确保效益。围绕这个总的目标,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八项重点水利工程:一是城关防洪五期工程。投资380万元完成防洪堤建设700米。二是XX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公路桥的建设任务。三是小农水试点项目工程。投资115万元完成蒋家堰田间配套U型渠建设10公里。四是万亩灌区工程。投资65万元完成东干渠渠系配套工程5000米。五是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43万元完解决3个集镇6800人饮水安全。六是烟水配套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500亩10000米烤烟基地U型渠建设任务。七是预防保持水土保持项目。投资40万元完成县河黄沙河水土治理20平方米。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5万元完成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二、创新投入机制。一是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实行民主决策,把群众自身受益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办,从群众最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地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引导群众投劳投资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乡乡有重点工程,村村有建设项目。蒋家堰镇民主村在国家投入100万元的基础上,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完成田间配套U型渠1万米,新增灌溉面积310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亩,年可节约生产用水17.9万m3。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富聚交应和放大效应作用,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土整治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办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且明确整合主体是县政府,明确整合平台是综合规划,明确整合程序是“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投其资、促进发展、各记其功”,同时坚持以资金整合为纽带,带动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形成发展的合力。全县集中项目资金500多万元,集中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安全饮水工程、堤库塘堰维修、水土保持治理和水毁农田修复。今年,仅国烟扶贫就用于水利建设60万元,完成田间U型渠1000米及蓄水池、喷灌设施、水窖等设施。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我县把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通过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良性循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五小”水利工程拍卖。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兴建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全县共筹集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用于人饮恢复、土地复垦和库塘维修。四是推行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用产权资本置换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买断山塘水库等小型水利设施经营产权,推行民营化经营。全县2054处小型水利工程,已改制450处,买断263处,承包117处,租赁45处,通过改制吸纳民间资本2500多万元,弥补了病险库塘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走出了“以水养水”的新路子。五是政府投入引导。坚持以奖代补,支持鼓励各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多方调剂资金,对群众自发兴建的末级渠系和抗旱水源等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县乡配套,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农民投工、受益分担的原则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基本解决了工程材料费用支出,调动了农民群众干水利积极性。   三、创新建管模式。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控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建设管理新路子,逐步建立健全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公示制、财务审计制为核心,以组织领导、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质量保证、工程监理、工程验收六大体系为保障的新型建管机制。为了加强建设管理,实现水利工程长效良性运行,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是推行工程“四制”管理。将工程内容、工程量、开工和完工时间及责任人登记造册,跟踪督办。对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专班作业,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负责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协调、督办和验收工作,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对重点工程项目,领导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目标,划分事权,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对已建项目实行重点管护,确保设计合理,施工安全,质量达标。二是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的要求,按照纯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水管单位类别划分的原则,加快改革进程,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属公益性的走公共财政的路子,属经营性的按市场运行方式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截止目前,全县5家水管单位中,全部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对水政大队、河道管理处纯公益性管理单位,县政府一次性解决全额拨款编制14名,对XX河水库这类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差额拨款方式给予一定补助,对渔种场、石庙子水库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主体缺位和管理脱节的问题,我县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今年我们选择蒋家堰颜家街村为试点,在全县第一家成立了用水者协会,制订了各项制度,合理确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及收益权,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做到用水有合同,维修有计划。村委会把拍卖山塘资金1.2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外,协会规定经营者从买断水源工程后,农民每亩需交10元钱的水费,其中提取2元用于堰渠维修,资金交协会管理。目前蒋家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区已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8个,拥有会员3132人,协会管理支渠及以下渠系47公里,管理灌溉面积9532亩,年收取水利设施维修资金10万元。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水利设施集体所有与土地承包经营的矛盾,明晰了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责任主体,调动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保障了工程效益发挥,促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一事一议”提供了载体,营造了和谐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