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00 KB
  • 13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工作

  • 1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工作  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的意见  财农[2011]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利局:  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以下简称重点县)建设以来,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在各级财政、水利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重点县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初步成效。但是,与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的要求相比,目前的工作力度和管理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对重点县建设认识不到位、地方财政投入不足、资金整合缺乏实效、建设进度较慢、建后管护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县建设管理,确保如期实现重点县建设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重点县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正确认识重点县建设的重要意义,将重点县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农田水利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整合支农资金、推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全面实施的重要平台,作为全面提升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水平,整体提高农田水利基础支撑能力的重大举措,按照集中资金、连续投入、连片建设、整体推进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以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据,分阶段确定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要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完成重点县三年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突出建设重点。紧紧围绕重点县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本地水土资源条件、农业种植结构和农村水利设施状况,合理确定建设内容。当前要突出抓好现有小型水源工程更新改造、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和小型灌区渠系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因地制宜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雨水集蓄利用和排涝工程。山丘区要突出抓好小水窖(池)、小堰(闸)、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县在全面推进县域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要积极打造连片集中、效益突出、群众欢迎的核心区。  二、加大财政投入,确保重点县建设资金足额落实到位  (四)进一步明确投入主体。重点县建设以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为主,省级财政安排的重点县建设资金原则上不少于中央补助资金规模。省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本级投入,市、县两级财政也要切实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积极引导群众投入。要认真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三、加强资金整合,确保重点县建设资金整合取得实效  (六)加大省级资金整合力度。省级财政要积极协调、归并和整合本级安排的有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集中投入重点县建设。中央对省(区、市)进行绩效评价时,省级财政须提供能证实开展省级资金整合的相关文件和材料。  (七)提高县级资金整合实效。资金项目整合的关键在县,各地要依据规划将项目尽量在相邻相近区域安排,真正做到项目对接、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未按照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安排、没有整合方案、资金整合方案未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复、整合措施不具体、未按整合方案实施的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时不计作资金整合规模。  四、加大建设管理力度,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  (八)做好项目公示。积极推行竞争立项、公开评选等重点县遴选方式。各地要将重点县遴选程序、入选名单及建设范围、建设内容、投资投劳等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九)规范建设管理。重点县建设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招标法律法规中确定的规模以上的项目要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各地要探索和建立适合小型农田水利特点的建设管理制度,强化政府有关部门质量监督责任,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制和群众质量监督员制度,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  (十)提高前期工作质量。依据经审批的农田水利规划和相关规范,认真勘查确定建设地点、内容和标准,切实提高重点县建设方案和标准文本编制质量。合规性审查不合格的,相应扣减绩效评价得分,修改后再审仍不合格的,取消立项资格。  (十一)加快资金拨付进度。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部门要在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分解下达到下级财政部门。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执行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11号)的有关要求,加强资金预算执行分析,及时掌握预算执行动态,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十二)加快建设进度。合规性审查通过后,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在30个工作日内批复下达重点县建设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各重点县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建设进度,确保早开工、早完成、早见效、早受益。原则上每年7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重点县建设任务。  (十三)严格控制建设内容变更。通过财政部、水利部合规性审查、经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批复的重点县建设方案,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须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重新批复,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备案。调整后的建设任务量不能少于原审批方案确定的任务量。追加重点县建设资金的,要及时补充完善重点县建设方案,落实建设任务。  (十四)抓好中期检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要以建设质量和进度为重点,加强对重点县建设过程的监督检查,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中期检查工作。财政部、水利部适时组织对重点县建设质量进行抽查。   (十五)建立验收制度。重点县年度建设任务完成后,县级财政、水利部门要抓紧组织年度竣工验收,验收结论及时报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省级财政、水利部门或其委托的市级财政、水利部门开展抽查验收。年度竣工验收或抽验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重点县三年建设任务完成后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组织总体验收,综合评价重点县建设目标完成情况。  (十六)加强信息化建设。省级要加快建设完善重点县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把县级农田水利规划、重点县申报审批、工程建设管理、资金使用管理、验收情况等内容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监管。  (十七)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省、县两级要加强重点县建设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和上报工作,建立建设进度月报制度,落实信息报送责任人,及时报送建设进度及相关信息。建设进度及其报送情况纳入绩效评价范围。  五、加强管护机制改革,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十八)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工作的指导。重点县人民政府要出台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的规定,着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以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管理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完善管理措施、筹措管护经费,逐步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管护长效机制。  (十九)重视运行管理考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交付运行后,适时组织设施运行管理情况“回头看”检查,实行中央对省抽查、省对重点县检查,检查结果作为资金安排的重要依据。  六、强化奖惩措施,确保重点县建设目标如期实现  (二十)开展随机抽查复核。财政部、水利部根据省级财政、水利部门上报的重点县建设进度报表、总结报告、年度竣工验收报告和省级绩效评价自评报告等资料,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复核。  (二十一)强化省级奖惩措施。对省级绩效评价不合格、在抽查复核中发现重大问题、有重点县不能按期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省(区、市),扣减新增重点县名额。对上一批重点县全部如期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省(区、市),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在安排新增重点县名额时予以奖励,鼓励率先完成全部重点县建设任务。财政部、水利部通过一定形式对奖惩情况进行通报。  (二十二)强化县级奖惩措施。对未按时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重点县,以后年度不再另行安排建设任务,未完成的建设任务由该县自筹资金完成。对如期完成三年建设任务的县,继续安排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开展更大范围和更高标准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二十三)实行重点县动态管理。省级财政、水利部门可根据上一年度重点县建设绩效评价结果,对本年度重点县补助资金规模进行调整,实行奖优罚劣。对绩效评价不合格的县,取消重点县资格,已提前拨付的下一年度资金,由省级财政、水利部门调整用于奖励绩效评价优秀的重点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问题探因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村提留不复存在,农业水费偏低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缺失  农村“两工”取消导致农民投工投劳急剧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造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土地承包到户、农村税费改革后,用于村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村提留不复存在,农业水费偏低且收取难度较大,造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主体缺失而新的投融资机制又未形成。  同时,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逐年增多,并且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农村“两工”(义务工、劳动积累工),农民投工投劳急剧减少,导致农村水利设施建设陷入了既无资金又缺人力的尴尬境地,并且导致不少村镇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存在缺钱缺人的困难。  此外,历史的欠债太多也是造成我省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重要原因。  我省急需投资兴建、整治、维护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地方比比皆是,但目前各级的财政都存在不小的困难。  以乡镇一级为例,目前,兴建一个小二型水库动辄耗资几百万元,这对我省的许多乡镇来讲是天文数字。  在饶平县钱东镇,该镇的领导告诉记者,目前该镇由镇级负责管理的主渠、干渠需要清理淤塞的便达到60多公里,初步估计进行全面的清理需要3000万元左右,而该镇每年可支配的财政只有区区数百万。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关部门正加大农田水利方面的投入。去冬今春,全省共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33.9亿元(其中:省级10.34亿元,市县16.78亿元,群众自筹4.1亿元),投入工日1635万个。  但这些仍不够,政府及社会各界待如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解决之道  将“钱流”导向小型水利   五个一点筹资金:“财政拿一点,政策收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企业社会支持一点,群众筹一点  镇里设水利会,村里设专职水管员  有关专家表示,到2010年我省292宗城乡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将完成,各级应该改变长期以来重“大”轻“小”的做法,腾出更大的人力财力加强“五小”工程的建设。  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摒弃过分依赖上级财政的做法,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片面强调财政困难,没有主动想办法解决地方自筹资金问题,个别项目是中央和省级补助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自筹资金基本为零。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面广量多,单单依靠省级财政显然不现实。”专家表示,各地应该建立“财政拿一点,政策收一点,金融部门贷一点,企业社会支持一点,群众筹一点”的资金投入渠道,落实农田水利建设资金。  记者了解到,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后无人管理的问题,一些地方也已探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在鹤山市,各镇除了设有水利会外,各村委会设专职水管员,水管员经费由镇及村委会共同出资,确保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有专人管。出现问题时,能及时修复。  同时,市政府与各镇签订了水利工程管理责任书,对水库山塘、水陂涵闸、堤围等水利工程实行专人管理。在堤围的管理上,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报酬”的管理模式。在排涝站的管理上,制定了设备检查、养护、维修制度,统一由市水利局会同各镇进行鉴定验收,合格的发给准予运行证,不合格的限期整改。  该市还建立了包干到户、投工投劳机制,解决了无人维护田间渠道的问题。据了解,对于当地群众直接受益的田间系统整治、渠道清淤维修等村级工程,鹤山市建立农户包干制度,各镇将清淤任务划分到村,由村包干到户,充分发动受益农户自行投工投劳进行整治。每年秋收完成后,各农户派出1个劳动力,带备工具在集中的时段内完成渠道清淤任务,然后由镇水利会负责验收。 洞庭湖区遭旱灾,再一次使我们警醒。严峻现实告诉我们,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加强农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业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高度重视,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长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力手段,是“强基础、惠民生、管长远”的民生工程,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人民群众共同受益的事业,具有公共性质,单独依靠农民不可能完成。小型农田水利涉及农村每一块耕地,每一个农户,靠政府统管起来难以实现,必须充分依靠村级组织、社会组织和广大农民的力量。应强化政府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本着“政府组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全民参与”的思路,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上升到政府行为,将其列入市、县、乡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国家和政府“以奖代投”、“民办公助”的政策,让村集体和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项目的建设者、工程的受益者”。  二,因地制宜地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应由市政府牵头,县、乡、村联动,充分尊重农民和基层干部的意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编制形成统一的建设规划。在对乡、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依托原有的农田水利设施,充分考虑现有种植结构、水利条件、家庭承包特点、地方个性因素和后续管护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村居、饮水安全、路网布局,在作好区域农田水利灌溉总体规划的同时,公开征求农民群众的意见,分地域作好小型农田水利规划,避免建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不断探索完善建设管理机制。按照“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总原则设立建设机制,在各级财政加大建设投入的基础上调动农民、社会参与投入的积极性;按照“村级组织、用水户管护为主,乡镇水管站组织指导为辅”设立管护机制,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将工程设施按照大小和使用范围分级,其管、护的责任按级交由乡镇和村组农户分级负责。强化水费的征缴,做到水费征缴与用水服务统一、公平合理。对于工程设施遭受偷盗破坏的行为,公安、水政执法等相关部门应依法打击。探索“用水者协会”管理模式,发挥农民自建、自管、自用的优势作用。  四,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一是在财政水利资金投入中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比重。二是在财政新农村建设资金中更多地安排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帮助银行探索信贷运作模式。四是整合财政的专项资金,集中力量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资金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严格审计,确保使用效率。五是合理运用一事一议政策,鼓励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对农民所有的投工投劳,地方政府都要严格监管、信息公开、运作透明。  五,营造和扩大利润空间,为产权改革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可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管护,“以水养水”。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政策措施,让有经营价值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通过拍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明确其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良性循环。盘活水利的存量资产、扩大产权承接利用空间、吸引社会资源、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  六,提倡科学用水、节约用水。洞庭湖区也应将科学用水、节约用水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充分考虑地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调整农业的种植结构,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渠道的防渗、管道蓄水、喷灌、回灌、堤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逐步改变农田用水地面漫灌的习惯,在易旱地尽可能地拦蓄地表径流,兴建必要的水资源调配工程,确保水源充足。  七,注重基层水利工作队伍建设。充实县和乡镇水利工作队伍,充分考虑其编制、经费、办公条件。增加基层水利工作队伍的服务功能,加强对农民建水、用水、管水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  八,动员群众、依靠群众,调动农民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性。动员农民群众增强主体意识、公益意识、全局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着自己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积极投入水利建设和护理。乡村领导应克服依赖观望思想,主动作为,农村党员干部应积极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少数县配套资金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位。截至检查日,19个重点县中有江宁区、宜兴市和灌南县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26个专项工程县中楚州区、锡山区、高淳县、扬中市、新沂市、盐都区配套资金未足额到位。 (二)工程建设进度不均衡。截至检查日,19个重点县中完工进度90%以上有15个县,沭阳县、昆山市、宜兴市、盐城市亭湖区4个县完工进度分别只有88%、82%、80%、70%。昆山市部分项目尚未组织实施。26个专项工程县完工进度90%以上有21个县,锡山区、丹阳市、扬中市、东台市、海安县5个县完工进度分别只有85%、80%、80%、80%、74%。 (三)报账进度普遍较慢。截至检查日,19个重点县已完成计划工程量的93.29%,但报账进度仅为33.47%。其中靖江市已完成计划工程量的95%,但尚未支付工程款。宜兴市已完成计划工程量的80%,仅支付210.8万元,报账进度仅为8.23%。26个专项工程县已完成计划工程量的93.77%,报账进度为44.24%。江阴市、姜堰市完工进度分别为100%、95%,但尚未支付工程款。报账进度与工程完工进度不协调。  (四)个别县项目管理费超范围列支。灌南县在项目管理费中超范围列支招待费27621.5元、培训费14100元,铜山县在项目管理费中列支人员补助1066.50元、会议费3973.00元。 (五)极个别县擅自调整项目实施内容和范围。2009年12月4日省下达兴化专项工程项目总投资1668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1000万元,县及县以下财政668万元,项目区涉及张郭、安丰、老圩、新垛、大营5个乡镇,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改造圩口闸14座,新建改造排涝站35座。该市擅自将项目资金1668万元全部安排用于2009年12月31日前竣工交付的闸站项目,项目区涉及35个乡镇。 (六)筹资筹劳普遍无台账。除铜山县建立筹资筹劳台账外,其他被检查的县均未建立台账,无法确认受益群众筹资筹劳投入情况。此外,检查中还发现个别地方招投标不规范、合同执行不严、公示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 三、几点意见  (一)切实抓紧整改措施落实。各市县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真正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县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明确责任和分工,健全制度,强化监管,坚决杜绝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本次检查发现问题的地方,不仅要抓紧整改,而且要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各地要按照整改处理意见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整改情况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省财政厅、水利厅。凡经检查发现整改不认真、不到位的,属于重点县的将取消资格,属于专项工程县的将暂停安排专项资金并取消重点县申报资格。未被检查的县要认真对照苏财农[2010]22号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自查自纠工作,针对存在问题,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真正做到高标准完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任务。 (二)严格规范资金使用管理。小农水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县级报账、专款专用。各地财政、水利部门要严格执行《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程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6号),加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管理费要从严控制,按规定列支,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解决。项目结余资金须经省或市审批后继续用于项目区小农水工程建设,重点支持示范片建设,形成规模示范效应。结余资金超过200万元(含200万元)的,由县财政、水利部门联文报省审批;低于200万元报省辖市审批后实施。进一步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规范报账支付程序,完善会计手续和资料,切实强化资金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确保专款专用。  (三)认真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目前小农水工程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请各地在抓好扫尾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江苏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苏财规[2010]7号)规定,做好项目各项验收工作。一是做好项目档案资料归整工作,确保工程档案资料真实完整。二是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并送请审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审核确认。三是组织开展验收工作,在县自验的基础上,由各省辖市于8月10前完成所辖县的项目验收工作。省将于8月中下旬进行抽验。 (四)全面落实资金项目公示制。各县要将工程项目建设任务、资金筹集及使用等情况在项目区内通过设立公示栏、公示牌、公示墙等形式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五)认真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财政工作重中之重,做好总结宣传工作对于进一步推进小农水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各县要对2009年度小农水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全面认真总结,并加以完善和推广。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报道国家关于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财政投入政策、和项目,建设管理成效,为加强小农水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抓好“三项”措施,不断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一是宣传发动到位。孝感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关春明确指出各地各部门务必站在全局高度,精心策划,抓紧抓好,把工作落到实处。特别强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集中解决农业抗灾瓶颈问题的攻坚行动,必须用超常措施,举全市之力抓好抓落实。09年9月28日,该市专门召开秋冬农业开发现场会,11月19日,组织举办“县县行”活动,开年之后,再次召开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进一步推动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为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大干水利的舆论氛围,全市农田水利建设现场会后,该市组织专班,积极行动,邀请孝感日报、孝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各县市区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专题采访,通过采访农民、基层干部、市级领导,了解他们对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看法和想法,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实地查看工程建设情况宣传报道各地的特点和经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的开展。二是督办检查落实。孝感水利局早安排、早动手,争取工作主动,迅速组织七个检查组分赴各县市区巡回检查,解决问题抓落实,进一步加大督办检查力度。各县市区全方位加强对农建工作领导,通过组织召开现场会,建立健全目标责任,监督检查,奖励激励机制等方式,全力推动水利建设深入开展。三是典型示范推动。各地坚持典型示范这一传统经验,精心组织,做到了县县有重点,乡乡有项目,村村有动作。云梦县结合项目资金和地方资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应城市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分期分批改造小型机泵站等设施;孝南区把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与险工险段整治一起抓;汉川市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加大深沟大渠清淤力度;孝昌县重点抓好灌区渠道维修整治;大悟县突出芳畈等乡镇塘堰示范建设;安陆市纳入到全省17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试点,争取国家投资近千万元,全市农田水利建设如火如荼,亮点不断。 创新四种投入模式,不断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是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的有效补充,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该市在努力争取利用国家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办水利和社会办水利相结合的路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筹措资金,通过“增加地方财政投入、整合国家涉农项目资金投入、落实国家政策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等渠道,确保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一是增加地方财政投入。从2010年起,连续三年,孝感市级财政每年从一般预算收入中安排400万元,作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给予直接补助。各县市区也相应配套出台以奖代补政策,通过政策“拉动效应”带动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整合国家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将农业综合开发、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以工代赈、库区移民、扶贫资金等国家有关涉农项目资金整合使用,重点投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三是落实政策投入。通过农村“投工投劳”和“一事一议”等方式筹资,重点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四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 一是建立“项目民报、专家评审”的竞争立项机制,由政府决定向群众决策转变。以行政村为单位,制定申报方案,由所在地群众代表、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审定后,向县水务局、县财政局进行申报。水务、财政组成专家组联合评审,择优选定项目业主。今年,全县共有12个村参加申报竞争,最后根据包括建设规模、建设内容、投工投劳、群众集资、工程占地、青苗补偿、建设周期、建管责任等内容的申报方案,择优选定5个行政村作为小农水项目业主。  二是建立“五方互动、集中投入”的资金投入机制,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按照“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原则,实行项目补助、财政补贴、涉农整合、业主投入,群众自筹等“五方互动”的投入机制,加大小农水项目建设的投入力度,放大小农水项目资金的吸咐效应。今年,涉及三江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4个小农水项目村,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高达3000多万元,打造了较为完善的蓄、灌、排工程体系,显示出了十分突出的工程规模效应。   三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户主体”的建设管理机制,由部门建管向群众建管转变。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合江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建立“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建设机制,群众直接参与项目申报、方案选定、工程建设和资金监管,成为小农水建管的主体。土石方开挖等无技术要求的工程由受益户投劳承担,工程占地、青苗补偿等由村委会核定,在群众投工投劳和筹资中相互找补;机电设备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技术工程,由业主聘用专业施工队伍承建,确保了资金投入最小化,工程效益最大化。  四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一致”的管护机制,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以农户自建为主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其产权归个人所有,由农户自主管理;通过工程建设,恢复、增加、改善灌面100亩以上的小型水利工程由受益户组建用水协会管理,实行核定水价、成本收费、形成以水养水的新机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由县水务、县财政部门监督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实施考核奖惩,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管护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