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00 KB
- 10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国有大型水库管理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状况及改进措施[摘要]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编制属副处级事业单位,青峰岭水库为山东省第四大水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城西北30公里淮河流域沭河上游。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162.9米,校核水位164.45米,兴利水位162.00米,死水位140.80米,最大库容4.10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14万亩。总渠干(丰收渠)1条,长28公里,干渠6条,长51.59公里,支渠42条,长157.74公里。干、支渠衬砌31.6公里,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635座。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性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灌区内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成为莒县的主要产粮基地。与�10
国有大型水库管理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状况及改进措施[摘要]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编制属副处级事业单位,青峰岭水库为山东省第四大水库,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城西北30公里淮河流域沭河上游。流域面积770平方公里,设计水位162.9米,校核水位164.45米,兴利水位162.00米,死水位140.80米,最大库容4.101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68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14万亩。总渠干(丰收渠)1条,长28公里,干渠6条,长51.59公里,支渠42条,长157.74公里。干、支渠衬砌31.6公里,修建各类渠系建筑物1635座。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灌溉、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性的大(二)型多年调节水库。灌区内十几万亩良田旱涝保收,成为莒县的主要产粮基地。与�10
山镇,安庄镇,洛河镇相毗邻。局限于当时的国民经济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全县人民“勒紧裤腰带”,在“革命加拼命”的时代背景下建设而成。当时的科技水平原始,土工建筑材料靠肩挑人扛,建成之初即成立了水库管理局,后虽几易其名为现在的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笔者在该管理处通过多年水利管理工作,就莒县青峰岭水库农田水利建设和使用与管理的现状,为了切实实现旱能浇涝能排的科学建设与管理理念,提出几点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改进建议,借以探讨国有大型水库实现科学管理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相衔接的现代化水平与模式。[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科学管理;水资源保护中图分类号:S2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207-02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10
水利工作在中国长期以来历来被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并被毛泽东主席称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前的科学科学治水、依法治水。都表明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田水利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主体和中心环节。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下,新中国彻底甩掉了“靠天吃饭”的帽子,修建了大量的农田水利设施。但是在建成之后,大多存在设施简陋落后,长期只重视眼前利益,忽视管理和维护,造成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废弃和不能用的现象造成水利资源的极大浪费随着国家对国有大型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节水灌溉科技和财力的大量投入和建成使用,但仍存在跑冒滴漏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特别是莒县青峰岭国有灌区纵跨达五个乡镇,落差较大,一次投资改造很难到位,加之各乡镇修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基本与灌区水利不相衔接,造成多头投资和重复建设现象时有发生,而下游基础设施陈旧落后亟待翻修重建却等不到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农田水利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改善农村生态与环境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水利建设既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田水利建设是近些年来比较热的一个话题,并不是因为它刚出现,而是水资源短缺以及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引起的。莒县青峰岭水库国有灌区总宽纵跨五个乡镇,全部为露天渠道,农民保护水资源环境意识不高,沿途在停灌期间,农民为了图方便经常把一些废弃农作物秸秆和生活垃圾扔入渠道,放水灌溉期间造成淤滞堵塞,有些农民甚至等不及统一调度,而擅自用农具捣坏闸门私自调水。更为甚者沿途一些不法养殖户直接将畜禽粪便冲涮进入渠道造成水污染的现状。而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执法资格,统一执法又存在诸多方面的难度。因此,要想让我们并不多的水源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就要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开发、建设和保护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实现管理和执法相统一的体系。毋庸置疑国有大型水库几乎都建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河流上,作为“源头水”与水土流失的“沉淀池”,水库管理人员应该时刻监控流域内和流域外进入水库的污染源由于水库两岸农民垦荒种田而带来的大量泥沙,使水库库容逐年降低现象。现代农业是人口与环境、人口与资源全面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农业,以合理配置水利、交通、林业等资源,形成农作物、畜禽、鱼类、果树,林木和农产品加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的农业环境为特征,水利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总而言之,实现农田的有效灌溉和有效排涝,保护水资源水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耕地产出率的的重要途径。二、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建设对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总体投入不足、机制不活等问题日益突出,其现状难以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综合多方面因素,导致农田水利发展滞后。下面,我们来具体剖析一下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农民兴办水利积极性下降随着全国农村分田到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粮价放开,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妇女、老人兴修水利的劳动力不足,种粮成本过高,农民种粮增收缓慢,种田的积极性下降使兴办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明显下降。2.2基础设施陈旧,不能满足现代需求10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是作为农业大国的身份出现在人们视觉中的,因此,那时候国家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也十分看重,于是,出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批水利设施。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原有的那些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现代化的需求了。同时,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跨区域特点,目前镇村一级集体经济薄弱,资金匮乏与农业生产最为密切的灌溉渠道,硬件建设无力投入,政府的资金投入也十分有限,由此造成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滞后,灌溉设施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功能退化。2.3管理制度存在着许多缺陷每一项工作都需要一个管理制度才能够做好,农田的水利建设工作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使得该工作变得十分混乱,甚至是难以进行下去。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都是建于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水利设施在运转水平上较低并且设计落后,但是由于体系较为完备还能够支撑农业水利的运转这些设施多是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通过强制动员进行建设的,国家依靠行政命令,每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水利设施的整治和建设上。 2.4用于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使用不合理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一般都是由国家政府来出,按照正常国家规定来说,每年都会有一大笔钱用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但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很多用来建设水利的资金都被用在了别处,使用嫉妒不合理。现在的农村主要施行的是土地承包制度,这种制度分散了生产资料,因此水利设施的建设就无法再适用传统的模式,因而需要去开拓新的方式,其中,最先要考虑的就是水利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10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改进建议3.1广辟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调动农民积极性调动群众积极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政府的财力有限,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政府应该积极建立良好的制度激励机制,通过利益诱导,吸引更多的农民、企业或社团参与到水利设施建设中来。认真贯彻落实”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政策原则,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保证农村集体将一定比例的积累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激发他们自觉投资投劳参加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广泛鼓励、吸纳社会资金办水利,努力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2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10
将农田水利建设与节水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大力推广应用喷灌带。发挥喷灌带投资少、使方便、水压要求低,便于管理的优势,逐步在果园和已成片开发建发的农田中推广。积极发展大棚滴灌,实现大棚膜下滴灌化。搞好渠道、河道浆砌防治工程,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莒县青峰岭水库作为国有大(二)型水库和纵向跨越五个乡镇的大型灌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期分批的进行了节水改造工程,主体工程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干渠主要是石砌和15公分混凝土填埋渠底防渗漏工程,取得了较好的节水效果,但仍然存在利用传统落后的节水措施,高新技术和管道输送由于资金及技术原因无法达到先进的节水效果。目前灌溉模式依然是大水漫灌,没有采取计量灌溉的节水措施,农民习惯于传统耕作方式,水资源浪费依然惊人。各级政府应尽快研究制定有利于节水灌溉发展的经济补偿政策和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提高农民节水积极性。3.3完善管理体制拥有了管理人才还不能完全做好农田水利建设的相关工作,还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涉及的内容十分复杂,资金、技术、人才都需要国家加大投入,投入之后的灌区所能灌溉土地保护应该归水利部门管理,防止再度因建成投入使用之后因土地使用权的转移而造成水利设施再度浪费。因此更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告诉人们树立集约化合理化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意识并成为常态化。虽然说,目前我国相关部门也有自己的管理制度,但是,那些制度普遍都具有缺陷,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农田水利建设部门的当务之急就是完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制度,从而保障工作高效、合理和集约化的运行。3.4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农田水利科学的研究10
每一项工作都要有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水利设施建设工作也是如此,也需要一些懂得水利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水利建设工作给出相应的意见,并从专业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因此,要想提高管理质量,必须注重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搞好人才的基础教育,加强与专业院校的合作交流,使管理与建设农田水利技术人员适应岗位的需求,近几年来,政府为了减少人员编制,水利院校生毕业进入水库灌区人员越来越少,大多数专业技术人员都是在工作实践经验中工作,没有真正到科研院校接受正规培训,致使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老化,一旦国家有新技术新成果应用于农田水利领域就很难开展工作,因此应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切实使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明确分工,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3.5职能部门联合切实实现退耕还林和有效增大库容量10
莒县青峰岭水库地处山东日照沿海,每到汛期来临时常接受暴风雨的冲涮。由于库区移民搬迁不彻底,继续居住在水库两岸的农民把每一寸土地都开垦为农田,这种现状持续几十年一直存在,每遇到大的暴风雨来临,往往是大量泥沙进入水库,造成库容变小,河床抬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造成水库容量和自然水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水库管理单位应与国土、农业、交通、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部门联合促进沿库两岸的绿化、道路交通、库区农民再就业等举措,切实实现农民退耕还林与水土保持的有效性。四、结束语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水库库区农村土地逐渐向集约化产业化转变,很多农业工作都可以通过机械化耕作来完成了,让原本以脏累著称的田地劳作,变成了现在的轻松、快速的耕种,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但是,只局限在劳作方面提升,还不足以提升农业的产业化向高水品层次发展,还要进行广大农村土地上的水利设施建设,使农业水利向科技化发展,结合农村土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使各种高科技手段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水利建设与管理实现跨越式发展。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生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更是维系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做好田地水利建设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而农业基础薄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在加速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污染又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加大农田水利建设,科学系统规划水资源的利用。深人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战略研究,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简介10
申友军(1975―),男,山东省莒县,山东省莒县青峰岭水库管理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型水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卢立强(1977―),男,山东省莒县,山东省莒县青峰岭库管理处,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大型水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管理。陈维祥(1975―),男,山东省莒县,山东省莒县国土资源局,经济师,研究方向:国土资源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田水利引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黑龙江垦区富裕牧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田水利复习资料20150617
- 2015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意见
- 农田水利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川南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 宜阳县2015年度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和
- 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灌排渠预制混凝土
- 关于加快徐水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 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重点研究
-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发展探讨
- 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与施工
- 刍议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
-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
- 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 初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