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分析摘要:在国家政策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在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形势下,节能节耗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也要制定具体科学的措施,将节水工作落实到底。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农田水利;水灌溉;节水;措施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1、农业的水利灌溉模式1.1、渠道的防渗漏技术渠道对于我国的农田灌溉而言非常关键,可是在以往的土渠输水中,渗漏导致的水量损失约占一半以上,所以渠道防渗漏情况长期以来都是我国在发展节水灌溉上的关键技术措施。依照防渗漏材质能够分为土料施压、砖块衬砌、三合土护面、塑料膜防渗漏、预应力高压灌浆素混凝土衬砌以及沥青护面防渗漏,渠道防渗漏技术的节水特征为:降低渠系输水时因为渗漏导致的水量减少,提升渠系水运用系数,提升渠道的输水安全保障率,提升渠道在抗冲方面的能力,加大输水能力。1.2、喷灌技术7
喷灌也就是喷洒灌溉,是通过专用设备,如:水泵、管道、将水压加大,或者通过水体自身的自然落差把水运输到灌溉处,经由喷头在空气中散播成无数细小的水珠,匀称的散播进行灌溉,喷灌的系统通常包含水源工程,各类管道、控制设施、水泵以及喷头,喷灌系统具备三种方式:固定式,半固定式以及移动式。1.3、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依照作物自身的需水量,经由低压管道系统同安置在毛管处的灌水器,把水以及作物所需的养分一点一点平均且缓慢地滴在作物的根部土壤里,滴灌系统最主要的三个部分是首部枢纽,管道以及滴头,滴灌的主要特征为灌水量极少,灌一次水所需的时间较长,且周期较短,可以十分正确的把握灌水的量,而不会出现浪费的情况,滴灌还可以通过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管理,滴灌比喷灌更加具有节水增产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将肥效提升一倍以上,滴灌系统具有固定式以及半固定式两种。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分析2.1、规划设计的不合理7
在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设计时,为确保其能满足农村建设的实际需求,就须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情况来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措施、、币就目前的规划设计现状来看,有的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会过分的依赖资料,从而忽视了现在农村的发展,其设计的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便不是那么的合理,不是那么的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再者就是,有的工作人员对工程的规划设计完全依靠自身的经验而进行设计,这同样也会对设计人员的设计造成不利的影响、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不合理不仅不能实现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还会增加工程的成本。2.2、重建设轻管理现象随着对节水灌溉工程重视程度的提高,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设计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当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成功并投入使用的之后,便会出现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极为普遍。正是这种现象,导致节水灌溉工程自从投入使用之后,其所发挥的作用便会迅速降低,最后无法正常使用、无人负责、管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节水灌溉工程的责任不明晰,相关部门缺乏管理方法与配套资全。如果想将这种现象有效的解决,各地的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在以后的管理中严抓落实。2.3、种植结构的不合理7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便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便应运而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也为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人们对种植的方式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方法上,虽然有些地方已经了进行高效农业生产,但是其覆盖面仍然较小,致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本身的作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各地相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真正改变农民传统的种植结构.将种植结构彻底优化。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1、进行灌区调度时运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灌区的水大部分来自水库,假如灌区的水资源能够得到合理的调度,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也就提高了,此时我们运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进行计算灌区水资源的调度,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用线性二次高斯模型进行调度的基本步骤是:首先掌握和了解灌区的水土情况,根据水土情况将整个灌区分为几个小型的灌区,然后将小型灌区里的有长有作物的田块看成一个土壤水库,简化灌区调度的难度和步骤,最后用优化控制的方法求解模型,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度。3.2、优化农业灌溉中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7
农业上,将作物的生长期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苗期!拔节期!孕育期和成熟期,并且为了计算方便,每个阶段的作物蒸发蒸腾量看成一个定值,在灌溉的过程中,只考虑两种损失,一种是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另一种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将由于土壤水的下渗而引起的损失量和在灌溉水输送的过程中由于渠道的渗漏和水面的蒸发而引起的损失的总和看成一个定值,然后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模型,假设作物生长需水量为定值,然后两种损失为定值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灌水量和最优灌水周期,使得灌溉水的损失最小。3.3、运用可变模糊理论选择节水灌溉方式灌溉方式是影响技术推广的重要因素,节水灌溉方式的选择是从许多建设方案中,经过经济回收率,灌水强度,灌水均匀度和施工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最后选出最优的灌溉方案,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关联分析法,集队分析法,属性识别模型等等,但是这些方法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基于可变模糊理论之上的优选方法如下:有n个待选的节水灌溉方案组成的样本,为一个集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根据相对隶属度计算公式计算方案j对i级(优级)或o级(劣级)的相对隶属度;根据计算各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向量,求其平均值;根据u中各方案的相对优属度大小,对其进行排序,选出优属度最大的,即为最佳方案。3.4、统筹规范农田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7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适合于当前的水利发展,现阶段需要的是一种能够准确,及时的反应当前的土壤和作物状况的研究方法,目前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节水灌溉网络体系,物联网在节水灌溉系统中的组成包括系统网络,系统软件和系统供电策略,系统网络又可细分为监测区,采集区和控制区,其主要作用是监测和传送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对灌溉的流量和时间起控制作用;软件结构的主要作用是在软件窗口中以动画的形式显示灌溉系统和农田的墒情信息;系统供电策略的主要作用是为整个软件的运行提供电力,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太阳能发电,并且适当的采用优化策略。总言之,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我国农业增产、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当地灌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灌区的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了灌区运行成本和农业生产成本,因此在以后的生活生产中一定要得到重视。参考文献[1]陈健.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中的运用体会[J].低碳世界,2014,15:127-128.[2]唐志强,吴鹏,杜甫.新郑市高效节水灌溉规划方案探讨[J].河南科技,2014,14:222-223.[3]姚峰,徐绍岩.节水措施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作用[J].吉林农业,2014,16:53.[4]王书红.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低碳世界,2014,17:125-126.7
[5]闫春霞,王会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187-188.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南溪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 宜阳县2015年度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和
- 江西省小型农田水利灌排渠预制混凝土
- 关于加快徐水县农田水利建设的思考
- 国有大型水库管理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状况及改进措施
- 农田水利建设和治理重点研究
- 农田水利节水技术与发展探讨
- 分析小型农田水利渠道设计与施工
- 刍议加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措施
-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
- 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 初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 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问题与对策
-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的相关思考
- 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措施探讨
- 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浅思
- 农田水利工程给排水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