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8.48 KB
  • 2页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探析——以太湖水污染治理为例-论文.pdf

  • 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探析以太湖水污染治理为例付小飞(贵州大学550025)【摘要】在区域主义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发现与界定跨区域中的公二、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理论梳理共问题是区域公共管理的重要研究方向。在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中,哈丁在公用地的悲剧一文中解释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区域公共物品的是否高效全面的供给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瓶颈。本理性个体是如何导致公共利益受损的。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依文结合太湖蓝藻事件以来的水污染治理阶段性成果,依据公用地悲赖区域内不同行为主体的自发性,但个人的理性行为可能导致整剧和集体行动的逻辑作为理论基础分析太湖水资源这一典型的区域体的低效率,它是行动个体由不合作走向合作的路径依赖。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区域的协同治理机制提出对公共物品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备了非竞争和非排他的特性,这策建议。以达到更好的解决太湖流域水安全问题的目的。就使得它的治理不可避免的存在个体与集体的矛盾,这种行为造【关键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太湖治理成了集体行动的困境,关于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本人尝试以哈丁的公用地悲剧以及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作为理论指导一、绪论来对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的原因进行剖析。(一)研究意义(一)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公用地悲剧区域公共物品作为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有效手正如哈丁所说,理性个体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将造成段,其有效供给是区域协调发展得以推进的重要保证。然而,现公共利益的受损。在公用地悲剧里,他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现有的跨区域公共物品的治理区域分割严重,区域间公共物品供给象:每个牧羊人都尽可能多的在有限的公用地上放养牲畜,而不模式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以太湖流域为例,自蓝藻危机以来,太管土地是否可以承受得起增加牲畜的数量,最终导致土地资源荒湖流域三省一市通过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应急防控与长废,这便是公用地悲剧的根本所在。如果将公用地悲剧用于解释效治理两手抓,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齐推进”,太湖水污染治理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在面对区域内公共资源时,由于各个地总体实现了近期目标,近年来太湖流域也没有发生过大面积蓝藻方政府首先考虑自身发展需求,必然会损害地方政府之问应有的爆发事件。但从长远来看,要想重新回到那个“美就美在太湖合作关系,从而出现公用地性质的公共资源灾难而导致一些跨地水”时代,太湖水环境改善仍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随着治理的区公共物品的供给失灵。深入,水污染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周边三省一市也承受着巨大(二)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中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经济压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周边省市出于理性经济人的角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尔森提出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中鲜明的度出发,治理的动力日趋降低。同时太湖流域的高密度人IZI和能认为: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存在强制手段使个人按照源高消耗,造成了太湖水质的持续改善任务的艰巨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的情况出现,否则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是(二)研究综述不会为了它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的。在集体行动逻辑看来,一个在研究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时,学者们往往在成熟的公共物组织的共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区域公共物品,而后者的两品供给理论中寻求启示并借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与观点。个特点决定又势必造成个体成员在区域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存在目前中外有关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上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搭便车的行为。组织成员越多,就更趋势组织中的个体对区域公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一书中将政共物品的供给采取消极的态度。拿太湖水资源来说,周边的三省府职能与公共物品关系两个结合在一起思考公共物品供给困境。一市中某一地方政府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或者水污染治理时,该区她指出,在选择解决模式上,应该运用多中心治理来解决区域公域内其他地方政府也会相应从这项治理行为中收益,因而其他地共物品供给困境。方政府可以无偿享受带来的利益,因此产生搭便车问题,从而使吴长剑和谢礼圣认为建立区域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就必须集体行动失效。更有甚者,还会驱使地方政府之间就水资源利用从公共物品的类型人手寻求突破口。另外,他们认为公共物品供问题间的矛盾产生。给应该是多元化的,他们将供给主体概括为政府、市场、社会以及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区域公共管理的背景下,公共物品多元主体四种,并指出四种模式各有利弊,但是结合我国实际情中的困境在区域性公共物品供给的过程中,被放大了,协调各方况,只有把政府供给、市场供给、社会自愿供给相结合,走多元化的利益实现公共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供给之路才能有效实现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三、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困境原因分析黄维华将区域公共物品供给的重点放在了供给制度上。他(一)行政区划体制障碍下的“公地悲剧”指出区域公共物品存在利益表达和决策机制不完备、激励机制缺改革开放以来,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地方政府的主体地位不乏、制度保障不足、实现机制不合理、财政制度不健断强化。区域公共物品作为跨行政区的一类特殊的公共物品,在除此之外,还有些学者还从公共财政的角度研究公共物品供其供给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行政区体制的障碍,形成了各个地方给问题。刘瑞华认为应该从公共财政角度出发,以降低公共物品政府为代表的不同利益主体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冲突。太湖流供给过程中的交易成本为目标,在当前财政支出制度中构建以公域范围涉及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在这种跨省级的行政区内,通共物品供给为主体的选择机制和终端供给机制。过行政手段来协调各地区的污染治理遇到障碍很多,在太湖流域-——54..—— 这一涉及三省一市的“公地”中,不同的行政区划内,通过行政手解决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困境必须在分立的行政区划基础形段来协同进行污染治理显得困难重重,客观上导致了太湖流域的成保具有约束力的制度规范。没有明确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做保水污染治理“公地悲剧”的发生。各行政区划单位在独立完成污证,地方政府很难愿意提供区域公共物品,也很难保证地方政府染治理任务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话,很少考虑其他行政区划的在追求地方利益的同时不会对共同利益产生消极影响。太湖流利益。假设~个地区没有完成污染治理的工作,其他地区无法得域水污染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着沿湖产业结构升级难度加大的问到该地区的补偿,这种行政区划体制下的污染治理不仅缺乏动题,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之下,如果不能协调利益冲突,优化配置有力,也会引起相邻地区的跨行政区的水污染纠纷。限的流域水资源,水污染治理可能会半途而废。甚至产生开倒车(二)区域政府间协调合作的“集体行动”现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双向付费的补偿机制,明确各省基于区域公共物品自身的特殊性质,各级政府之间关系是否市的El标、任务,规范补偿程序,推动三省~市合力治污。太湖流协调成为影响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是,就目前域水污染治理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但是运用经济手段却可以发挥来看,我国横向政府间存在协调不力的现象,使得地方政府间的其公平感强的优势,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省级政府之间构合作博弈难以实现。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之下,各地方政府建市县之间的生态补偿体系,一遍构建一个从上到下的覆盖各级围绕利益而展开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非合作博弈之下,集体政府的生态环境区域补偿体系。行动的逻辑上演,区域公共物品供给失灵也自然不可避免。为了(三)加强水污染治理的公私合作解决类似于太湖流域的跨行政区域集体行动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太湖水污染治理不仅存在成本高、显效慢的特点,在治理过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如果不能建立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程中还将不可避免的遇到资金短缺这一治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的流域管理机制,就无法执行有效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因此,要一大难题。太湖流域现有建成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厂,基本全部彻底治理好太湖水污染就应尽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流域污染由各个地方政府投资兴建的,但受制于资金压力,其污水处理的防治治理机制,推动流域跨行政区域的水环境协调机制。数量和质量都难以达到要求。基于此,公私合作这一解决资金来除此之外,太湖水污还存在财政体制约束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启示,一方面,可以动员市不配套的原因。区域公共物品规模大、投资多、需要强大的政府场上非营利组织投资污水处理,利用民间资金及外来资金缓解公公共财政作为资金来源。公共财政体制必须结合区域公共物品共财政的治污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水污染的外溢性范围在各层级政府问进行合理划分。我国早在上个世治理的效率。具体的,可以借鉴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的市场投纪7O年代就实施排污收费制度,各行政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资、市场运营到期后交还政府的公私合作途径,开放污水处理市实施标准、实施方案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征收政策的不场,提升太湖水污染治理效果。采用公私间合作方式治理太湖流同,类似于太湖流域这种跨区域的湖泊水污染治理就产生了治污域水污染还具备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市场营利组不力的现象,加之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污染问题,导致流域织作为污水处理主体,不会像地方政府一样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跨行政区的水污染事件频发。目前,国内有关水污染财政补偿体在太湖流域通过市场交易机制向排污企业收取排污费用,破解政制的研究与政策多集中在跨区域河流,对于太湖流域这样的湖泊府治污难题。流域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跨行政区的财政补偿体制。缺乏针五、总结对太湖流域管理的专门法规,现行的水环境保护法需要进一步完区域公共物品由于其特有的特征,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公地悲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依然存在,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不够,剧、集体行动困境等现象。随着区域主义的觉醒,外溢性扩大和尚没有形成系统的执法机制。复杂性加剧的区域问题成为区域治理中的重中之重,区域公共物概括起来,上述原因都与行政区划利益分配相关,太湖流域品的供给困境需要探索出适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治理模式,区域公水污染治理这一具有不可分割性、外溢性的区域公共物品由区域共管理便在此背景中诞生。本文从区域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出内各政区分别供给,缺乏协调与合作,供给中的困境便因此产生。发,以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阶段性成果作为切入点。当然,区四、太湖流域水资源品有效供给的对策研究域公共物品有效供给的实现不是一蹦而就的事情,需要再实践探(一)建立独立的区域协同管理机构索中及时解决凸显问题。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只能浅显地做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建立相对独立的区域管理委员来解决区域管粗略地探索,论文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研究,希望能理中出现问题。这对我们是一种可借鉴的经验。在解决区域公在以后得以修改论证。共物品供给困境中,应成立区域协同管理机构,人员构成上主要有区域问题专家组成。提出区域协同发展和解决重大问题的总体规划,由中央及立法机构审批后产生强制约束力,约束区域内不同地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协同管理机构重在“独立”,既要赋予它足够协调区域不同地方利益主体关【参考文献】系的权力,又要注意防止职能的膨胀形成新的行政区经济实体。[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M].上海三联书店,根据目前太湖流域的管理现状,建立全新的跨行政区的协同管理2000机构耗时耗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太湖流域管理局的基础上[2]吴长剑,谢礼圣.区域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组建太湖流域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流域水环境资源,通过法律学报,2007(4)经济等手段来提高其权威性,增强对流域各地区各部门的约束[3]刘瑞华.关于公共产品供给及财政支出改革的思考[J].经济研力,实现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协同进行。究参考,2004(26)(4]赵汀阳.博弈问题的哲学分析[J].读书,2003(2)(二)建立与完善高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