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 MB
  • 96页

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质量验收统一规程-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96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DB/T云南省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2012–xx-xx发布2012–xx-xx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前言本规程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建标[2012]178号)《关于印发2012年度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检测站组织并会同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等单位编制而成。本标准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材料进场验收;土石方与地基处理;围堰;河道主体结构;防渗及导渗;清淤疏浚;植物种植;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附录用表;本标准用词说明;条文说明。本规程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发布和归口管理,由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检测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邮编:650032,地址:昆明市西山区刘家营东区立夏路19号四楼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检测站,Email:ynsszz@126.com)主编单位:云南省市政工程质量检测站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 目录1总则12术语23 基本规定44 土石方与地基基础64.1一般规定64.2施工降排水64.3基坑(槽)开挖与支护84.4地基处理104.5岸坡开挖及整坡104.7土方填筑114.7质量验收标准135围堰255.1一般规定255.2围堰施工255.3质量验收标准276河道主体结构306.1一般规定306.2河堤基础306.3砌体结构326.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346.5生态河堤结构386.6河堤加固与扩建436.7质量验收标准447防渗及导渗工程637.1一般规定637.2防渗工程施工637.3反滤层、排水工程施工647.4质量验收标准658清淤疏浚及吹填工程698.1一般规定698.2排泥管线708.3围埝71 8.4排泥区728.5泄水口738.6吹填施工748.7质量验收标准749植物种植789.1一般规定789.2草皮护坡护肩789.3防浪林护堤林789.4质量验收标准7910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81附录A河道治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84附录B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85本规范的用词说明92 1总则1.0.1为加强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施工管理,规范施工技术,统一施工质量检验、验收标准,保证工程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5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8号)、《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和河道治理及疏浚各相关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云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1.0.3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产品的品种、规格、性能必须符合国家及云南省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计要求。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用的产品。1.0.4云南省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除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云南省现行市政基础设施各专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92 2术语2.0.1围堰cofferdam在施工期间围护基坑,挡住河(江、湖)水避免主体构筑物在水体中施工的导流挡水设施。2.0.2施工降排水cofferdam在进行土方开挖或构筑物施工时,为保持基坑或沟槽内在无水影响的环境条件下施工,而进行的降排水工作。常用方法有明排水和井点降排水两种。2.0.3明排水drainagebyopenchannel将流入基坑(槽)内的地表或地下水汇集到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的排水方式。2.0.4井点降排水drainagebywellpoints又称井点降水。在基坑内或沟槽周边设置滤水管(井),在基坑(槽)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用抽吸设备不断从滤水管(井)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下,满足干地施工条件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式。井点类型包括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水泵井点等。2.0.5施工缝constructionjoint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2.0.6变形缝deformationjoint为适应温度变化的作用、地基沉陷作用和地震破坏作用引起水平和竖向变位而设置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2.0.7格宾gabion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断面最小尺寸在30cm以上的箱状工程构件。2.0.8雷诺护垫renomattress又称石笼护垫,格宾护垫,是指由机编双绞合六边形金属网面构成的厚度(17cm~30cm)远小于长度和宽度的垫形工程构件。2.0.9生态混凝土eco-concrete就是通过材料筛选、添加功能性添加剂、采用特殊工艺制造出来的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能减少环境负荷,提高与生态环境的相协调性,并能为环保做出贡献的混凝土。2.0.10蓄水试验wateringtest构筑物施工完毕后,以水为介质对其进行的严密性试验。2.0.11主控项目dominantitem分项工程中对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2.0.12一般项目generalitem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2.0.13工程施工质量constructionalqualityofengineering反映工程施工过程或实体满足相关标准规定或合同约定要求的程度,包括其在安全、使用功能及其在耐久性能、环境保护等方面所有明显和隐含能力的特性总和。2.0.14工程验收constructionalacceptance92 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行质量检查的基础上,参与建设活动的有关单位共同对检验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质量进行抽样复验,根据相关标准以书面形式对工程质量达到合格与否做出确认的活动。92 3 基本规定3.0.1从事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施工和质量管理应具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3.0.2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施工技术、质量、安全生产等管理体系,制订各项施工管理规定,并贯彻执行。3.0.3施工单位应按照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和有关规范、标准要求,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界域内地下管线等构(建)筑物资料、工程水文地质资料,组织有关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深入沿线调查,掌握现场实际情况,做好施工准备工作。3.0.4施工单位应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掌握设计意图与要求实行自审、会审(交底)和签证制度;发现施工图有疑问、差错时,应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如需变更设计,应按照相应程序报审,经相关单位签证认定后实施。3.0.5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关键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必须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执行,有变更时要办理变更审批。3.0.6施工临时设施应根据工程特点合理设置,并有总体布置方案。对不宜间断施工的项目,应有备用动力和设备。3.0.7施工测量应实行施工单位复核制、监理单位复测制,填写相关记录,并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桩,施工单位对所交桩进行复核测量;原测桩有遗失或变位时,应及时补钉桩校正,并应经相应的技术质量管理部门和人员认定;2临时水准点和河道中心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不易被扰动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挖河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3临时水准点、河道中心线控制桩、高程桩,必须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4对既有河道、构(建)筑物与拟建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必须校测。3.0.8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0.8的规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和《城市测量规范》CJJ8的有关规定;对有特定要求的河道还应遵守其特殊规定。表3.0.8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水准测量高程闭合差平地土20(mm)92 山地土6(mm)导线测量方位角闭合差40(″)导线测量相对闭合差1/5000直接丈量测距的两次较差l/50003.0.9工程所用的主要原材料、构(配)件等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进行进场验收并妥善保管。进场验收时应检查每批产品的订购合同、质量合格证书、性能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口产品的商检报告及证件等,并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进行复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3.0.10现场配制的混凝土、砂浆、防水涂料等工程材料应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3.0.11所用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在运输、保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损坏、锈蚀或变质。3.0.12施工单位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污泥、污水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3.0.13施工单位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并应遵守有关施工安全、劳动保护、防火、防毒的法律、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施工。对临近重要构(建)筑物的深基槽等特殊作业,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3.0.14在质量检验、验收中使用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必须经计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承担材料和设备检测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3.0.15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分项工程应按照施工技术标准进行质量控制,每分项工程完成后,必须进行检验;2相关各分项工程之间,必须进行交接检验,所有隐蔽分项工程必须进行隐蔽验收,未经检验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分项工程。3.0.16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进行全过程控制,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应按有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3.0.17工程应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92 4 土石方与地基基础4.1一般规定4.1.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管线(构筑物)及其它公共设施资料,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加以保护。4.1.2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石方运距最短、运程最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顺序等,做好土石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4.1.3降排水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后方可开始施工。4.1.4基坑(槽)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求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保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4.1.5基坑(槽)断面的选择与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坑(槽)底宽、深度、分层开挖高度、各层边坡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应方便堤基及河道构筑物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并尽可能减少挖方和占地;2基坑(槽)外侧应设置截水沟或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基坑(槽)。4.1.6基坑(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由建设单位会同设计、勘察、施工、监理单位共同验槽;发现岩、土质与勘察报告不符或有其他异常情况时,由建设单位会同上述单位研究处理措施。4.1.7基坑(槽)支护应根据基坑(槽)的土质、地下水位、基坑(槽)断面、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支护。4.1.8土石方爆破施工必须按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施工。4.2施工降排水4.2.1对于开挖深度较大、地下水位较高或受地表水影响较大的基坑(槽)开挖时,应采取适当的降排水措施。4.2.2降排水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调查收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测资料;2确定土层稳定性计算参数;3制定施工降排水方案,确定施工降排水方法、机具选型及数量;4对基坑(槽)渗透性的评定和渗水量的估算,以及地基沉降变形的计算;5确定变形观测点,水位观测孔(井)的布置;6必要时应做抽水试验,验证渗透系数及水力坡降曲线,以保证基坑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0.5m。7基坑(槽)92 受承压水影响时,应进行承压水降压计算,对承压水降压的影响进行评估。4.2.3施工降排水系统的排水应输送至抽水影响半径范围以外的河道或排水管道。4.2.4降排水施工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控制施工降排水对周边构(建)筑物和环境的不良影响。4.2.5施工过程中不得间断降排水,并应对降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4.2.6明排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适用于排除地表水或土质坚实、土层渗透系数较小、地下水位较低、水量较少、降水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槽)排水;2排水沟及集水井(坑)应布置在构筑物基础范围以外,且不得影响基坑(槽)的开挖及构筑物施工。排水沟纵坡宜控制在1‰~2‰,以利于排水。4.2.7灌注桩等深基础采用井点降水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计降水深度应在设计孔底标高以下0.5m,软土地层的设计降水深度宜适当加大;受承压水层影响时,设计降水深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2应根据设计降水深度、地下常水位、土层渗透系数及涌水量按表4.2.7选用适当的井点系统。表4.2.7井点系统选用条件序号井点类别土层渗透系数(m/d)降水深度(m)1单级轻型井点0.1~503~62多级轻型井点0.1~506~12(由井点层数而定)3喷射井点0.1~28~204电渗井点<0.1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5管井井点20~2008~306深井井点10~250>15注:多级井点必须注意各级之间设置重复抽吸降水区间。4.2.8施工降排水终止抽水后,降水井及拔除井点管所留的孔洞,应及时用砂、石等填实;地下水静水位以上部分,可采用黏土填实。4.2.9在原有河道内施工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施工期的防汛、导流,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需要,编制应急预案。2可采用开挖导流明渠、埋设导流管等方式对河水进行导流。导流明渠、导流管的过水断面应能满足河道正常排水要求。92 4.3基坑(槽)开挖与支护4.3.1在基坑(槽)工程开挖施工中,现场不宜进行放坡开挖,当可能对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永久性道路产生危害时,应对基坑(槽)进行支护后再开挖。4.3.2基坑(槽)开挖前应做好以下工作:1基坑(槽)开挖前,应根据支护结构形式、挖深、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工期、气候和地面载荷等资料制定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措施、监测方案,经审批后方可施工。2土方工程施工前,应对降水、排水措施进行设计,系统应经检查和试运转,一切正常时方可开始施工。4.3.3基坑(槽)开挖与支护施工方案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施工平面布置图及开挖断面图;2土石方开挖的施工方法;3围护与支撑的结构形式,支设、拆除方法及安全措施;4施工设备机具的型号、数量及作业要求;5不良土质地段开挖时采取的护坡和防止基坑(槽)坍塌的安全技术措施;6基坑(槽)边坡以外土石方及工程材料的堆放位置及要求;7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沿线管线及构(建)筑物的保护要求等;8支护结构、周围环境的监控量测措施。4.3.4基坑(槽)的边坡应经稳定性验算确定、土质条件良好、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底面高程、周围环境条件允许,且深度在5m以内边坡不加支撑时,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表4.3.4的规定:表4.3.4深度在5m以内的基坑(槽)边坡的最陡边坡土的类别边坡坡度(高:宽)坡顶无荷载坡顶有静载坡顶有动载中密的砂土1﹕1.001﹕1.251﹕1.5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1﹕0.751﹕1.001﹕1.25硬塑的粉土1﹕0.671﹕O.751﹕1.00中密的碎石类土(充填物为黏性土)1﹕0.501﹕O.671﹕O.75硬塑的粉质黏土、黏土1﹕0.331﹕0.501﹕0.67老黄土1﹕0.101﹕0.251﹕0.3392 软土(经井点降水后)1﹕1.25——4.3.5基坑(槽)开挖深度较大时,应确定分层开挖的深度,并符合下列的规定:1人工开挖基坑(槽)的深度超过3m时应分层开挖,每层深度不超过2m;2人工开挖多层基坑(槽)的层间留台宽度:放坡开挖时不应小于0.8m,3采用机械开挖时,基坑(槽)分层的深度安机械性能确定,一般不应大于4m。4.3.6基坑(槽)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挖前,地基范围内的各种构(建)筑物应全部拆除或迁移,草皮、树根、乱石、坟墓、水井、洞穴、废管道及垃圾等均应彻底清除;2基坑(槽)的开挖断面应符合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要求。坑(槽)底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机械开挖时坑(槽)底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高程,整平;3坑(槽)底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坑(槽)底局部扰动或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砾石或碎石回填;坑(槽)底扰动土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4坑(槽)底土层为杂填土、淤泥、腐殖土及溶盐和有机质含量较大的土、浮土时,应全部挖除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5坑(槽)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6在基坑(槽)边坡稳固后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槽)的安全通道。4.3.7设有支撑的基坑(槽),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开挖,并应按施工方案在基坑边堆置土方;基坑(槽)边堆置土方不得超过设计的堆置高度。4.3.8开挖深度大于5m,或地基为软弱土层,地下水渗透系数较大或受场地限制不能放坡开挖时,应采取支护措施。4.3.9基坑(槽)支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护结构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支护部件的型号、尺寸、支撑点的布设位置,各类桩的入土深度应经计算确定;3支撑围檩、支撑端头处设置传力构造,围檩及支撑不应偏心受力,围檩集中受力部位应加肋板;4支护不得妨碍基坑(槽)开挖和河堤构筑物的施工;5支护安装和拆除方便、安全、可靠。4.3.10基坑(槽)开挖与支护施工应加强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沉降位移观测,如变形过大,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4.3.11河堤构筑物墙背回填达到一定高度后,方可按要求依次拔除支护结构;拔除后应及时砂灌回填桩孔,有地面沉降控制要求时,可采用边拔桩边注浆等措施。92 4.4地基处理4.4.1河堤构筑物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天然地基的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加固。4.4.2坑(槽)底局部超挖或发生扰动时,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用挖坑(槽)原土回填夯实,其压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2坑(槽)底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等有效措施。4.4.3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可按以下方法处理:1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2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再用砾石或碎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4.4.4设计要求换填时,应按要求清槽,并经检查合格;回填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4.4.5软弱地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采用挖除软弱层换填砂、石时,应按设计要求用中粗砂、砂砾或块石,铺填后及时予以压实;2抛石挤淤应使用块径不小于30cm的坚硬、无风化石块,抛石上部可预留一定空间,改用较小石块填平压实,再在上面辅设防渗或反滤层并砌筑堤基。4.4.6强风化岩层地基,除按设计要求清除松动岩石外,筑砌石堤或混凝土堤时基面应铺水泥砂浆,层厚宜大于30mm;筑土堤时基面应涂粘土浆,层厚宜为3mm,然后进行堤身填筑;4.4.7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河堤构筑物地基处理时,应满足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4.4.8河堤位于河(湖)积平原承载力较低且换填深度较大时,宜采用砂桩、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复合地基。4.5岸坡开挖及整坡4.5.1岸坡开挖应根据周边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条件编制施工方案,采取合理、可行、有效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4.5.2对土石方开挖后不稳定或欠稳定的岸坡,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特征和可能发生的破坏等情况,采取自上而下、分段跳槽、及时支护的逆作法或部分逆作法施工。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4.5.3岸坡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92 1开挖前,应按设计要求对边坡开挖线进行准确放样;2开挖时,应自上而下进行,分层检查、检测及处理,并认真做好原始记录。机械开挖时岸坡应预留200~300mm土层由人工开挖至设计坡面线,整平;3土质岸坡开挖后如不能立即进行边坡防护施工时,应预留保护层,其厚度可根据土质及施工条件确定。4为保证设计边坡线以下岩体不受破坏,在施工中应尽量采用预裂防震措施,或按设计要求留足保护层,然后再进行开挖区的松动爆破。必要时应事先进行爆破试验,控制装药量。保护层开挖应采用浅孔、密孔、少药量的火炮爆破开挖。5爆破开挖应按《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47-94)的相关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6开挖坡面必须稳定,无松动岩块,且不陡于设计坡度。对地质弱面应按设计要求分层进行处理。4.5.4整坡应符合下列规定:1整坡堤段范围内如遇有各种障碍物均应进行清除或处理;2清除坡面的草皮、杂物,堵塞洞穴。整坡堤段如局部土壤松动有垃圾腐殖土,应将其挖除,换填较小粒径的块石碎石或碎石土,分层留台阶填筑夯实;3整坡应由人工配合机械进行,具体同4.5.3第一条规定。严禁机械直接开挖至设计坡面线。4.7土方填筑4.6.1开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土(岩)质、天然含水量、运距、开采条件等因素选择取料区。4.6.2淤泥土、杂质土、冻土块、膨胀士、分散性粘土等特殊土料,一般不宜用于堤身填筑,若必须采用时,应有技术论证,并需制定专门的施工工艺。4.6.3河堤土石方填筑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面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河堤横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5。2分段作业面的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00m;人工施工时段长可适当减短。3作业面应分层统一填筑、统一碾压,并配备人员或平土机具参与整平作业,严禁出现界沟。4在软土堤基上筑堤时,如堤身两侧设有压载平台,两者应按设计断面同步分层填筑,严禁先筑堤身后压载。5相邻施工段的作业面宜均衡上升,若段与段之间不可避免出现高差时,应以斜坡面92 相接。6已填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应洒水湿润。7用光面碾磙压实粘性土填筑层,在新层填料前,应对压光层面作刨毛处理。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因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淋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应进行复压处理。8若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填筑新土。9施工过程中应保证观测设备的埋设安装和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并保护观测设备和测量标志完好。10在软土地基上筑堤,或用较高含水量土料填筑堤身时,应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应在地基、坡面设置沉降和位移观测点,根据观测资料分析结果,指导安全施工。11对占压堤身断面的上堤临时坡道作补缺口处理,应将已板结老土刨松,与新铺土料统一按填筑要求分层压实。12堤身全断面填筑完毕后,应作整坡压实及削坡处理,并对河堤两侧护堤地面的坑洼进行铺填平整。4.6.4填料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设计要求将土料填至规定部位,严禁将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性土料混杂,上堤土料中的杂质应予清除;2 土料或砾质土可采用进占法或后退法卸料,砂砾料宜用后退法卸料;砂砾料或砾质土卸料时如发生颗粒分离现象,应将其拌和均匀;3 填料厚度和土块直径的限制尺寸,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在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参照表4.6.2的规定取值;表4.6.2填料厚度和土块直径限制尺寸表压实功能类型压实机具种类填料厚度(cm)土块限制直径(cm)轻型人工夯、机械夯15~20≤55t~10t平碾20~25≤8中型12t~15t平碾斗容2.5m3铲运机5t~8t振动碾25~30≤10重型斗容大于7m3铲运机10t~16t振动碾加载气胎碾30~50≤154 填料至堤边时,应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余量:人工填料宜为10cm,机械填92 料宜为30cm。4.6.5压实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前应先做碾压试验,验证碾压质量能否达到设计干密度值,若已有相似条件的碾压经验也可参考使用;2分段填筑时,各段应设立明显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3碾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2)分段、分区域碾压,相邻作业面的搭接碾压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3)振动碾压实作业,宜采用进退错距法,碾迹搭压宽度应大于10cm;铲运机兼作压实机械时,宜采用轮迹排压法,轮迹应搭压轮宽的1/3;4)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以不超过下列规定为宜:平碾为2km/h,振动碾为2km/h,铲运机为2档。4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行1/3;分段、分区域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5砂砾料压实时,洒水量宜为填筑方量的20%~40%;中细砂压实的洒水量,宜按最优含水量控制;压实施工宜用履带式拖拉机带平碾、振动碾或气胎碾。4.6.6挡墙等河堤构筑物后背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1墙背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含杂质、腐殖物或冻土块的材料。宜采用透水性土。2墙背填料应分层填筑,分层夯实。夯实时严禁夯实机械直接冲击墙身,墙后地面横坡陡于1:3时,应作基底处理,然后再回填。3回填时,应对构筑物进行变形观测,确认符合要求。4.7质量验收标准4.7.1基坑(槽)开挖与地基处理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原状地基土不得受水浸泡或受冻,严禁扰动,如发生超挖,严禁用土回填;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2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地基承载力试验报告。3进行地基处理时,压实度、厚度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基坑(槽)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的规定。表4.7.1基坑(槽)开挖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基底高程土方+30,-50堤长10m1用水准仪测量石方±802轴线位移50堤长20m1用经纬仪测量纵横向各计1点3基坑尺寸不小于设计规定堤长10m1用钢尺量4沟槽边坡设计的5%堤长10m1用坡度尺量测4.7.2基坑(槽)支护质量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的相关规定,对于钢板桩支撑还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支撑方式、支撑材料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2支护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一般项目3横撑不得妨碍河堤构筑物施工;检查方法:观察。4支撑构件安装应牢固、安全可靠,位置正确;检查方法:观察。5支撑后,基坑(槽)尺寸不应小于施工方案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6钢板桩的轴线位移不得大于50mm;垂直度不得大于1.5%;检查方法:观察,用小线、垂球量测。4.7.3基础换填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基础换填所用的石料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其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尺寸大小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2换填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一般项目3换填块石应大面在下,大小相间,稳定密实,外观整齐;检查方法:观察。4基础换填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3的规定。表4.7.3基础换填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堤长20m1用钢尺量2厚度±1501用钢尺量3高程±1001用水准仪测量4.7.4砂石垫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石垫层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无杂质,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2砂石垫层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3砂石垫层的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表面应坚实平整,不得有浮石、露铺、存水、粗细料集中等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5砂石垫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4的规定。表4.7.4砂石垫层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厚度±3100m21用钢尺量2高程±2堤长20m1用水准仪测量注:其它垫层材料可参照执行。4.7.5排水砂井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砂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2砂井的底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砂井的顶部应与砂石垫层相连通;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3砂井不得出现中断和缩径,灌砂率不应小于85%;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4制作砂袋所用土工织物的品种、规格、强度和滤水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产品质量保证资料及进场验收记录,检查试验报告。5排水砂井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5的规定。表4.7.5排水砂井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92 1平面位置200抽查10%,每座砂井1用全站仪测量2垂直度(每米)151用经纬仪或吊线测量套管4.7.6地基预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预压的测试仪器和观测装置的数量、精度和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2地基预压的总荷载应满足设计要求,堆载预压分级荷载的堆载高度偏差不应大于本级荷载折算堆载高度的5%,最终堆载高度不应小于设计总荷载的折算高度;检查方法: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堆载高度测量记录。3真空预压膜下稳定真空度不应低于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监测报告。4地基预压后卸载前的固结度和沉降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一般项目5地基预压后的卸载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方案、施工记录。6卸载后,场地的平均标高不得低于设计标高;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7场地整平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6的规定。表4.7.6场地整平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高程±10100m21用水准仪按10m方格网测量4.7.7强夯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夯锤的重量、尺寸、落距和夯点的布置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92 2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强度或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3夯击的范围、夯击顺序、夯击遍数及两遍之间的间隔时间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4.7.7的规定。表4.7.7强夯地基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夯击点中心位置150抽查5%2用全站仪测量(纵横两个方向)2夯后场地整平标高+20,-50100m21用水准仪按10m方格网测量4.7.8振冲地基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振冲填料的粒径及级配应满足设计要求,填料中的含泥量不应大于5%;检查方法: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检查,检查检测记录、试验报告。2振冲施工过程的密实电流、供水压力、供水量、填料量、孔底留振时间和振动器施工参数等应满足振冲试验施工所确定的参数;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振冲后的地基强度或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数量及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振冲地基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8的规定。表4.7.8振冲地基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的偏差10逐孔检查1检查施工测量记录92 2孔深±2014.7.9水泥搅拌体与搅拌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深层水泥拌和体钻孔取芯率不应低于80%,芯样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变异系数宜小于0.35,最大值不得大于0.5;水泥搅拌桩钻孔取芯率不应低于85%,芯样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钻孔取样记录和芯样试件试验报告。2水下深层水泥拌和体的位置、范围和形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水泥搅拌桩单桩承载力的检测数量和检测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复合地基单桩承载力检测报告。4所用水泥和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5水泥浆的水灰比和每立方米加固体的水泥用量应满足设计和技术方案的要求;检查方法:检查配合比通知单和制浆施工记录。一般项目6搅拌头的转速、贯入与提升速度、着底电流和水泥浆流量等应符合试验段施工所确定的工艺参数;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7水下深层水泥拌和体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9-1的规定;表4.7.9-1水下深层水泥拌和体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顶部标高±20每10000m3拌和体抽查一处,且每个单位工程不少于三个钻孔1检查钻孔取样记录2底部标高±2018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9-2的规定。表4.7.9-2水泥搅拌桩允许偏差92 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桩位50逐件检查1用全站仪测量(纵横两个方向)2桩底标高±2001测量机头深度3桩顶标高+200,-501用水准仪测量4桩径±0.04D抽查10%1用钢尺测量5垂直度(每米)151用经纬仪或吊线测量注:1D为水泥搅拌桩的直径,单位为mm;2表中桩顶标高不包括浮浆厚度。4.7.10砂桩和碎石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砂、碎石的质量和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2砂桩、碎石桩的底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灌砂或灌石量不应低于计算灌入量;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3挤密砂桩、碎石桩地基强度或地基承载力的检测数量及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挤密砂桩和碎石桩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0的规定。表4.7.10挤密砂桩和碎石桩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桩距±100逐件检查1检查施工定位记录2桩顶标高±10013垂直度(每米)151检查桩管垂直度4.7.11旋喷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92 主控项目1水泥及外加剂的品种和质量,水泥浆的水灰比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原材料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2旋喷桩的完整性检验和地基承载力检验的数量及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3旋喷桩施工的程序、压力、注浆量、提升速度及旋转速度等应满足施工参数的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4旋喷桩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1的规定。表4.7.11旋喷桩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桩位50抽查5%1用全站仪测量(纵横两个方向)2垂直度(每米)151吊线和用钢尺测量4.7.12岸坡开挖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岸坡开挖范围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全站仪、坡度尺等量测。2岸坡水下开挖平均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分层开挖的台阶高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3岸坡开挖的边坡应稳定、平整,不得有贴坡。检查方法:观察,用坡度尺量测。一般项目4开挖弃土的地点、范围和堆放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5岸坡开挖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2的规定。92 表4.7.12岸坡开挖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平台高程陆上±10堤长20m1用水准仪测量水下±50用经纬仪、测深仪或水砣等测量2平台宽陆上±101用钢尺测量水下±30用经纬仪、GPS、测深仪或水砣等测量3坡度0,-10%1用坡度尺量测4坡底线位置101用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4.7.13边坡整坡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坡面基底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坡面土层不得扰动。检查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试验报告。2局部回填的方式、范围和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施工记录。一般项目3整坡的平面位置和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坡面应平整、稳定,不得扭曲和贴坡。检查方法:观察,用坡度尺量测。5坡面边线应整齐、顺直,曲线线型应圆滑。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6边坡整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3的规定。表4.7.13整坡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92 1边线位置20堤长20m1用经纬仪等测量坡顶和坡脚边线2坡度设计的5%堤长20m1用坡度尺量测3坡面平整度5堤长50m1用坡度尺量测4.7.14河堤土石方填筑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回填材料的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试验报告。2回填程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填方基底范围内的积水和杂物应清除。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回填料的分层厚度、碾压和夯实方法、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施工记录。一般项目5回填应达到设计高程,表面应平整;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6土石方填筑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4的规定。表4.7.14土石方填筑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顶面高程±10堤长20m1用水准仪量测2坡度0,-10%堤长20m1用坡度尺量测3平整度5堤长20m1用坡度尺量测4.7.15河堤构筑物后背回填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92 1砌石构筑物的砂浆强度或混凝土构筑物的混凝土强度达75%以上时,方可进行墙背回填。检查方法:检查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施工记录。2回填料种类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按国家有关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查,检查试验报告。3回填应分层回填、分层密实。其分层厚度和经碾压或夯实后的密实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施工记录。一般项目4回填时河堤构筑物无沉降、位移;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用水准仪测量。5河堤构筑物后背回填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7.15的规定。表4.7.15河堤构筑物后背回填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高程人工±5每100m2一处1用水准仪量测机械±1012平整度51用2m靠尺和钢尺量测92 5围堰5.1一般规定5.1.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并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5.1.2围堰的断面设计,应考虑水深及河流断面被压缩后,流速增大而引起水流对围堰、河床的集中冲刷等因素。5.1.3围堰内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河道构筑物的施工技术要求。当基坑为渗水土质时,坑底尺寸应比构筑物基础平面尺寸单侧宽出1.0m~2.0m。5.1.4围堰的高度应根据所选择围堰的类型确定,施工期内应高出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不小于0.5m。5.1.5围堰基础应尽量安排在枯水期施工,如因施工需要不能避开丰水期时,应考虑采取适当的基础加固措施,确保围堰的安全与稳定。5.2围堰施工5.2.1围堰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围堰平面布置图;2水体缩窄后的水面曲线和波浪高度演算;3围堰强度和稳定性验算;4围堰断面施工图;5板桩加固图;6围堰的施工方法与要求,施工材料和机具的选定;7围堰拆除的方法与要求;8围堰内排水安全措施。5.2.2围堰结构应满足设计要求,构造简单,便于施工、维护和拆除。围堰与构筑物外缘之间,应留有满足施工排水和施工作业要求的宽度。5.2.3围堰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基坑及河道的水文地质、施工方法和装备、环境保护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不同围堰类型的适用条件应符合表5.2.3的规定。5.2.4土、袋装土、钢板桩围堰的顶面高程,宜高出施工期间的最高水位0.5~0.7m;草捆土围堰堰顶面高程宜高出施工期的最高水位1.0~1.5m;临近通航的水体尚应考虑涌92 表5.2.3围堰适用条件序号围堰类型适用条件最大水深(m)最大流速(m/s)1土围堰2.00.52袋装土围堰3.52.03草捆土围堰5.03.04木板桩围堰5.03.05双层型钢板桩填芯围堰10.03.06止水钢板桩抛石围堰--3.07钻孔桩围堰--3.08抛石夯筑芯墙止水围堰--3.0浪高度。5.2.5围堰施工和拆除,不得影响深水区航运和污染临近取水水源的水质;5.2.6围堰内基坑排水过程中必须随时对围堰进行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围堰坑内积水、渗水量应进行测算,并应绘制排水量与下降水位值之间的关系曲线,在堰内设置水位观测标尺进行观测与记录;2排水量与水位下降发生异常时,应停止排水,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后,再重新进行排水;3排水后堰内水位不下降,甚至上升时,必须立即停止排水,进行检查;如发生围堰变形、结构不稳定,必须立即向堰内注水,使其恢复至平衡水位后,查明原因并经处理合格后方能抽除堰内水并重新排水。5.2.7土、袋装土围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筑前必须清理基底;2填筑材料以黏性土为主;3填筑顺序应自岸边起始,双向合拢时,拢口应设置于水深较浅区域;4围堰填筑完成后,堰内应进行压渗处理,堰外迎水面进行防冲刷加固;5土、袋装土围堰结构尺寸应符合表5.2.7的规定。92 表5.2.7土、袋装土围堰结构尺寸序号围堰形式断面尺寸堰顶超高(施工期最高水位以上)(m)堰顶宽(m)边坡坡度堰内侧堰外侧1土围堰≥1.51:1~1:3--0.5~0.72袋装土围堰1~21:0.2~1:11:0.5~1:10.5~0.7注:表中堰顶宽度指不行使机动车时的宽度。5.2.8钢板桩围堰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用的钢板桩材质、型号和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2悬臂钢板桩,其埋设深度、强度、刚度、稳定性均应经计算、验算;3钢板桩搬运起吊时,应防止锁口损坏和忧郁自重导致变形;在存放期间应防止变形及锁口内积水;4钢板桩的接长应以同规格、等强度的材料焊接;焊接时应用夹具夹紧,先焊钢板桩接头,后焊连接钢板;5钢板桩插、打与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1)插、打前在锁口内应涂抹防水涂料;2)吊装钢板桩的吊点结构牢固安全、位置准确;3)钢板桩在黏土中不宜采用射水法沉桩,锤击时应设桩帽;4)应设插、打导向装置,最初插、打的钢板桩,应详细检查其平面位置和垂直度;5)需要接长的钢板桩,其相邻两钢板桩的接头位置、应上下错开不小于1m;6)钢板桩的转角及封闭,可用焊接连接或骑缝搭接;7)拆除钢板桩前,堰内外水位应相同,拨桩应由下游开始。5.2.9在通航河道上的围堰布置要满足航行的要求,并设置警告标志和警示灯。5.3质量验收标准围堰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92 1围堰结构形式和围堰高度、堰底宽度、堰顶宽度以及悬臂桩式围堰板桩入土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2堰体稳固,变位、沉降在限定值内,无开裂、塌方、滑坡现象,背水面无线流;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监测记录。一般项目3所用的钢板桩、木桩、填筑土石方、围堰用袋等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钢板桩、编织袋、石料等的出厂合格证;检查材料进场验收记录、土质鉴定报告。4土、袋装土围堰的边坡应稳定、密实,堰内边坡平整、堰外边坡耐水流冲刷;双层桩填芯围堰的内外桩排列紧密一致,芯内填筑材料应分层压实;止水钢板桩垂直,相邻板桩锁口咬合紧密;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5围堰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3.1的规定。表5.3.1围堰施工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围堰中心轴线位置5每10m1用经纬仪、钢尺量测2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要求用水准仪测量3堰顶宽度不低于设计要求用钢尺量测4边坡不陡于设计要求用坡度尺量测5钢板桩、木桩轴线位置陆上10用经纬仪、钢尺量测水上206钢板桩顶高程陆上10每20根1用水准仪测量水上2092 7钢板桩、木桩长度±10用钢尺量测8钢板桩垂直度1.0%H,且不大于10用线锤及直尺量测注:H指钢板桩的总长度,mm。92 6河道主体结构6.1一般规定6.1.1堤基施工前,应根据勘测设计文件、堤基的实际情况和施工条件制订有关施工技术措施与细则。6.1.2堤基地质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或无现行规范可遵照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论证,并应通过现场试验取得有关技术参数。6.1.3当堤基冻结后有明显冰夹层和冻胀现象时,未经处埋,不得在其上施工。6.1.4对堤基开挖或处理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应及时详细记录,经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堤身填筑。6.1.5河堤构筑物基础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经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工序施工。6.1.6河底抛石、河堤构筑物所用石料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其抗水性、抗冻性、强度及尺寸均应满足设计要求。6.1.7河堤构筑物所采用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种类、规格及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6.1.8施工中应按设计规定施作构筑物的排水系统、泄水孔、反滤层和结构变形缝等。6.1.9当构筑物为挡土墙或其他立面结构,且构筑物表面需立体绿化时,应报请建设单位补充防止构筑物基础浸水下沉的设计。6.1.10河堤构筑物后背的回填土,应在构筑物的反滤层铺设完成后,且砂浆强度或混凝土强度达75%以上进行。6.1.11构筑物顶部设置有帽石时,帽石安装应平顺、坐浆饱满、缝隙均匀。6.1.12构筑物顶部设置有栏杆时,栏杆施工应符合6.7.11规定。6.1.13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留置位置正确,缝宽及填缝材料应符合要求。6.2河堤基础6.2.1河堤基础清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堤基基面清理范围包括堤身、铺盖、压载的基面,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cm~50cm。292 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堤基范围内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3堤基开挖、清除的弃土、杂物、废渣等,均应运到指定的场地堆放。4基面清理平整后,应及时报验。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6.2.2软弱堤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挖除软弱层换填砂、土时,应按设计要求用中粗砂或砂砾,换填后及时予以压实。2流塑态淤质软软土地基上采用堤身自重挤淤法施工时,应放缓堤坡、减慢堤身填筑速度、分期加高,直至堤基流塑变形与堤身沉降平衡、稳定。3软塑态淤质软土地基上在堤身两侧坡脚外设置压载体处理时,压载体应与堤身同步、分级、分期加载,保持施工中的堤基与堤身受力平衡。4抛石挤淤应使用块径不小于30cm的坚硬石块,当抛石露出土面或水面时,改用较小石块填平压实,再在上面铺设反滤层(或防渗层)并填筑堤身。5采用排水砂井、塑料排水板、碎石桩、水泥搅拌桩等方法加固堤基时,应符合规范的规定。6.2.3透水堤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用粘性土做辅盖或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防渗,应按本规范第7章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铺盖分片施工时,应加强接缝处的碾压和检验。2粘性土截水槽施工时,宜采用明沟排水或井点抽排,回填粘性土应在无水基底上,并按设计要求施工。3截渗墙可采用槽型孔、高压喷射等方法施工,施工时应符合本规范6.1.2的规定。1)开糟形孔灌注混凝土、水泥粘土浆等;2)开槽孔插埋土工膜;3)高压喷射水泥粉浆等形成截渗墙。4反滤和排水应按本规范第7章的相关要求施工。5砂性堤基采用振冲法处理时,应符合规范规定。6.2.4多层堤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多层堤基如无渗流稳定安全问题,施工时仅需将经清基的表层土夯实后即可填筑堤身。2如采用盖重压渗、排水减压沟及减压井等措施处理,应根据设计要求与本规范92 第7章的有关规定执行。3堤基下有承压水的相对隔水层,施工时应保证保留设计要求厚度的相对隔水层。4堤基面层为软弱或透水层时,应按本规范6.2.2或6.2.3的要求处理。6.2.5岩石堤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强风化岩层堤基,除按设计要求清除松动岩石外,筑砌石堤或混凝土堤时基面应铺水泥砂浆,层厚宜大于30mm;筑土堤时基面应涂粘土浆,层厚宜为3mm,然后进行堤身填筑。2裂缝或裂隙比较密集的基岩,采用水泥固结灌浆或帷幕灌浆进行处理时,应符合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6.3砌体结构6.3.1浆砌石河堤宜采用块石砌筑,如石料不规则,必要时可采用粗料石、混凝土预制块或挂网混凝土等作砌体镶面;仅有卵石的地区,也可采用卵石砌筑。砌体及所用材料的强度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6.3.2浆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2应采用坐浆法分层砌筑,铺浆厚宜3cm~5cm,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不得无浆直按贴靠,砌缝内砂浆应采用扁铁插捣密实;严禁先堆砌石块再用砂浆灌缝;3上下层砌石应错缝砌筑;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外露面上的砌缝应预留约4cm深的空隙,以备勾缝处理;水平缝宽应不大于2.5cm,竖缝宽应不大于4cm;4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M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振动下层砌体;5勾缝前必须清缝,用水冲净并保持缝糟内湿润,砂浆应分次向缝内填塞密实;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严禁勾假缝、凸缝;砌筑完毕后应保持砌体表面湿润做好养护;6砂浆配合比、工作性能等,应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中应在砌筑现场随机制取试件。6.3.3预制砌块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砌块强度、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92 2砌筑应采用水泥砂浆。3宜采用32.5~4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质地坚硬、含泥量小于5%的粗(中)砂及饮用水拌制砂浆。4施工中宜采用立杆、挂线法控制砌体的位置、高程与垂直度。5砌筑砂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稠度宜按表6.3.3控制,加入塑化剂时砌体强度降低不得大于10%。表6.3.3 砌筑用砂浆稠度稠度(cm)砌块种类块石料石砖、砌块正常条件5~77~107~10干热季节或石料砌块吸水率大≤10--6墙体每日连续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2m。分段砌筑时,分段位置应设在基础变形缝部位。相邻砌筑段高差不宜超过1.2m。7沉降缝嵌缝板安装应位置准确、牢固,缝板材料符合设计规定。8砌块应上下错缝、丁顺排列、内外搭接,砂浆应饱满。6.3.3混凝土预制块镶面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块尺寸及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砌筑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布排丁、顺砌块;砌缝应横平竖直,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应小于10cm,丁石的上下方不得有竖缝;3砌缝内应砂浆填充饱满,水平缝宽应不大于1.5cm;竖缝宽不得大于2cm。6.3.4干砌石砌筑应符合下列规定:1不得使用有尖角或薄边的石料砌筑;石料最小边尺寸不宜小于20cm;2砌石应垫稳填实,与周边砌石靠紧,严禁架空;3严禁出现通缝、叠砌和浮塞;不得在外露面用块石砌筑,而中间以小石填心;不得在砌筑层面以小块石、片石找平;堤顶应以大石块或混凝土预制块压顶;4在河流转弯水流较急或入湖口等风浪冲击较大的堤段,宜用粗料石丁扣砌筑。92 6.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6.4.1混凝土挡土墙基础施工,基底的土质及其密实度、基础的人土深度和底板轮廓线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6.4.2基础结构下应设混凝土垫层。垫层混凝土不宜低于C15级,厚度不宜小于10cm。6.4.3模板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模板须用木、金属或其他认可的材料制作模板构件须有足够的刚度,须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或走动;木模板须保持适宜湿度以防止木材收缩所产生的翘曲变形;2模板支架须安装在牢固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不允许有任何沉陷。支架水平横撑、斜撑、拉杆布置,要确保支架几何形状不变;湿陷性黄土或冻胀性土壤地基须按有关施工技术规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构筑物设计标高不变;3金属模板、金属支架或金属网水泥模板及其配件制作所用的钢材,必须符合设计要求;4模板制作及安装须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结构各部位形状尺寸及互相间位置正确;5组合钢模板的制作、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的规定。6.4.4钢筋制作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结构所用钢筋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钢筋幌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和《环氧树脂涂层钢筋》JG3042等的规定;钢筋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CJJ9-85的有关规定;2钢筋应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3钢筋在运输、储存、加工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4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原设计单位作变更设计;5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HPB235热轧光圆钢筋制作,不得以其他钢筋替代;6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对钢筋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确认符合设计要求;7钢筋加工及安装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92 50204的有关规定。6.4.5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所使用水、水泥、骨料、混合料、外加剂等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规定及设计要求,选用水泥品种、标号及骨料质量等还必须满足水工混凝土抗冻性、抗渗性及抗侵蚀性要求;2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必须满足设计文件有关混凝土强度、抗冻性、抗渗性及抗侵蚀性等技术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配料必须严格按试验决定用量使用;3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4混凝土拌合物应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5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随机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6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等现象的措施;7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支架,横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设计和施工设计设计;模板内的杂物、积水、钢筋上的污染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面应涂刷脱模剂,并不得污染钢筋等;8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其自由倾落高度得超过2m;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倾落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减速装置;9混凝土应按一定厚度、顺序和方向水平分层浇筑,上层混凝士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捣实,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30cm;10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振动器振捣。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振捣持续时间宜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1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根据结构、环境状况采取减少水化热的措施;1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的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如因故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13当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间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设置施工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92 1)施工缝应留置在受力较小、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在混凝土浇筑之前确定,施工缝不得成斜面;2)先浇混凝士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应及时凿除,凿除时的混凝土强度,水冲法成达到0.5MPa,人工凿毛应达到2.5MPa,机械凿毛应达到10MPa;3)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清除干净,在浇筑后续混凝土前,应铺10~20mm同配比的水泥砂浆;4)重要部位及有抗震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混凝上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或石榫;有抗渗要求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止水带;5)施工缝处理后,应待下层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浇筑后续混凝土。1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洒水养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虑根据施工对象、环境、水泥品种、外加剂以及对混凝上性能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养护方案,并应严格执行方案规定的养护制度;2)常温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并洒水养护;3)当气温低于5℃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并不得对混凝上洒水养护;4)混凝土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士,不得少于7d,掺用缓凝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得少于14d,使用真空吸水的混凝土,可在保证强度条什下适当缩短养护时间;5)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6)采用涂刷薄膜养护剂养护时,养护剂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制定操作工艺;7)采用塑料膜覆盖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严密,保证膜内有足够的凝结水。15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检验评定;16混凝土施工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及《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城市防洪工程)》CJJ9-85的有关规定。6.4.6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时,模板与混凝土接触面应平整,接缝严密。6.4.7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钢筋混凝土墙板等构件应有生产日期、出厂检验合格标识与产品合格证及相应的钢筋、混凝土原材料检测、试验资料;安装前应进行检验,确认合格;92 2预制构件运输应支撑稳定,不得损伤构件;构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3预制构件的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排水顺畅;构件应分类存放,支垫正确、稳固,方便吊运;4起吊点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应经计算确定;构件起吊时,绳索与构件水平面所成角度不宜小于60°;5预制构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杯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方可进行安装;2)安装前应将构件与连接部位凿毛清扫干净,杯槽应按高程要求铺设水泥砂浆;3)构件安装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5%;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和孔道灌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得低于砂浆设计强度75%;4)在有杯槽基础上安装墙板就位后,应应用楔块固定,无杯槽基础上安装墙板,墙板就位后,应采用临时支撑固定牢固;5)墙板安装应位置准确、直顺与相邻板板面平齐,预制墙板的拼缝应与基础变形缝一致;6)墙板与基础采用焊接连接时,安装前应检查预埋件位置;墙板安装定位后,应及时焊接牢固,并对焊缝进行防腐处理;7)板缝及杯口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或墙板与基础焊接牢固,验收合格,且盖板安装完毕后,方可拆除支撑;8)顶板安装应使顶板板缝与墙板缝错开。6杯口浇筑宜在墙体接缝填筑完毕后进行,杯口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且保护防水层砌体的砂浆强度达到3MPa后,方可回填土;7墙板灌缝应插捣密实,板缝外露面宜用相同强度的水泥砂浆勾缝,勾缝应密实、平顺。6.4.8加筋土挡土墙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预制挡土墙板安装前应进行检验,确认合格,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4.8条第4款的有关规定。2加筋土应按设计规定选土,施工前应对所用土料进行物理、力学试验,不得用白恶土、硅藻土、淤泥质软土及腐殖土等;392 施工前应对筋带材料进行拉拔、剪切、延伸性能复试,其指标符合设计规定方可使用;采用钢质拉筋时,应按设计规定作防腐处理;4安装挡墙板,应向路堤内倾斜,其斜度应符合设计要求;5施工中应控制加筋土的填土层厚及压实度,每层虚铺厚度不宜大于25cm,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得小于95%;6筋带位置、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规定。填土中设有土工布时,土工布搭接宽度宜为30~40cm,并应按设计要求留出折回长度;7施工中应对每层填土检测压实度,并按施工方案要求观测挡墙板位移;8挡土墙投入使用后,应对墙体变形进行观测,确认符合要求。6.4.9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孔的直径、深度和嵌岩(土)的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2孔底的沉渣应清理,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3灌注桩用的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物质量、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4灌注桩钢筋笼所用钢筋的品种、规格及质量,主筋的数量及长度和成型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5混凝土灌注应连续。每孔实际灌注混凝土的数量不得小于计算体积;6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数量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7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0.5~1m;8桩顶部的浮浆和松散混凝土应凿除,桩顶标高应满足设计要求。6.5生态河堤结构6.5.1施工单位开工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对设计文件及合同进行深入研究,并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2应根据水文气象资料和工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3开工前,应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并做好“四通一平”、临时工程等准备工作。4施工测量工作:1)施工单位必须根据设计文件,对有关数据、资料及施工图中的几何尺寸进行验收;92 2)施工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测量工作,并及时提供所需的测量资料;3)施工测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6.5.1的规定:表6.5.1施工测量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cm)平面位置±4高程±3坡面不平整度±34)施工过程中对借用或设置的施工控制标志、高程点,必须严加保护,并定期检测、校正。4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1)施工机械、施工工具、设备及材料的型号、规格、技术性能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和强度合理安排和调配;2)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应及时组织材料进场,并应事先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3)进场原材料和半成品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6.5.2格宾网箱、雷诺护垫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格宾网箱、雷诺护垫的材料为异形截面的热镀锌低碳钢丝,外涂树脂保护膜;钢丝材质必须符合GBT700标准规定,热镀锌必须符合YB/T5357和表6.5.2-1中的有关规定;表6.5.2-1钢丝热镀锌量钢丝外径(mm)2.22.73.03.4锌层重量平均值(g/m2)2302503804202格宾网箱、雷诺护垫必须为由专用机械编织成的热镀锌低碳钢丝格宾(六边)形格网片组装而成。双股钢丝必须三绞达到1080度的旋转,确保稳固性和抗拉性;3格宾网片网孔必须均匀,不得扭曲变形。网孔孔径偏差应小于设计孔径的5%;4格宾网片的抗压、抗剪强度及有关力学指标、耐腐蚀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钢丝的力学性能必须符合GBT343-1994中的5.2条关于镀锌钢丝的规定;5钢丝与树脂膜必须紧密结合,去5cm长度以手指扭转,不可有转动现象;92 6外涂树脂膜热镀锌低碳钢丝的网片,涂膜质量、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表6.5.2-2规定。表6.5.2-2树脂模检测项目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老化后抗拉强度>15MPa老化后断裂伸长率>180老化后抗拉强度变化率<10%老化后断裂伸长率变化率<25%7格宾、雷诺必须有出厂检验报告或质量合格证明书。6.5.3格宾网箱、雷诺护垫填充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填充料必须是坚固密实、遇水不易崩解和水解、耐风化好的材料。填充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17-78)的规定,严禁使用风化石、泥岩等作为填充料;2填充料应采取粒径级配好的卵石、片石或块石,薄片、条状等形状的石料不宜采用。石料质地坚硬,强度不小于30MPa。3格宾网箱填充石料的粒径以100mm~250mm为宜,雷诺护垫填充石料的粒径以70mm~150mm为宜,容许有不超过15%的粒径小于网孔孔径,但不得用于格宾网箱、雷诺护垫网格的外露面,空隙率不得超过30%。6.5.4格宾网箱的组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间隔网与网身应成90°相交,经绑扎形成长方形网箱组或网箱;2绑扎线必须是与网线同材质的钢丝;3每一道绑扎必须是双股线并绞紧;4构成网箱组或网箱的各种网片交接处绑扎道数应符合以下要求:1)间隔网与网身的四处交角各绑扎一道;2)间隔网与网身交接处每间隔25cm绑扎一道;3)间隔网与网身间的相邻框线,必须采用组合线联结,即用绑扎线一孔绕一圈接一孔绕二圈呈螺旋状穿孔绞绕联结。5网箱组间连接绑扎,应符合下列要求:1)相邻网箱组的上下四角各绑扎一道;92 2)相邻网箱组的上下框线或折线,必须每间隔25cm绑扎一道;3)相邻网箱组的网片结合面则每平方米绑扎2处;4)在绑扎相邻边框线下角一道时,如下方有网箱组,必须将下方网箱一并绑扎,以求连成一体。6裸露部位的网片,应在每次箱内填石1/3高后设置拉筋线,呈八字形向内拉紧固定。6.5.5格宾网箱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格宾挡墙的基底及其密实度,基础网箱入土深度和轮廓线长度及宽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现场如遇较差的地基土质时,应另作地基处理,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铺设防渗土工膜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4铺设透水土工织物或反滤层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规定;5格宾网箱砌体应符合下列要求:1)网箱组砌体平面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2)网箱层与层间砌体应纵横交错,上下联结,严禁出现“通缝”;3)每层网箱组均应适当放置“丁”字箱体;4)砌体外露面应平整美观。6格宾墙墙后填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墙后还土宜分层夯实,每层还土厚度宜控制在20cm左右;6.5.6填充料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格宾网箱内填充料的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必须同时均匀地向同层的各箱格内投料,严禁将单格网箱一次性投满;3填料施工中,应控制每层投料厚度在30cm以下,一般一米高网箱分四层投料为宜,且相邻两格宾单元填料高差不宜大于网箱高度的1/3;4顶面填充石料宜高出网箱2.5cm~4cm,且必须密实,空隙处宜以小碎石填塞;5填充材料容重不小于1.70吨/立方米;6裸露的填充石料,表面应以人工或机械砌垒整平,石料间应相互搭接。6.5.7网箱封盖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92 1封盖作业必须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的基础上进行。封盖前,应先检查石料是否装填饱满,上表面是否平整;同时对网箱外轮廓进行检查,确保网箱无弯曲变形、隔板边缘无下埋、表面平整后方可进行封盖作业;2封盖前,必须先使用封盖夹或绞合钢丝固定每端相邻结点后,再进行绞合作业;3封盖与网箱边框、中间隔板相交线,应严格按照相隔10cm~15cm“单圈-双圈-单圈”进行绞合,绞合钢丝长度应为1.4m~1.5m,且每根绞合钢丝绞合的长度不应超过1m;4每层层网箱施工完成后,宜将墙后填料及时填至与网箱相平,再安砌上一层网箱。6.5.7生态混凝土材料除应满足本规范第6.4.5条的相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拌合物质量、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指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42.5级;2混凝土应具有保水性良好、强度发展快(4小时可达5Mpa以上)、水泥浆体致密、抗压抗弯强度大等特性,水灰比误差±3%结构和性能不受影响;3混凝土结构具有大量连通孔隙,且孔隙率、孔径分布可控性良好;4施工简便、硬化速度快,适宜现场浇筑和自然养护,适合斜面以及各种作业面的现浇施工,不需机械碾压设备,一般泥工工具抹敷则可;5生态混凝土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化学侵(腐)蚀性能。6.5.8生态混凝土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进行施工,并排专人现场负责;2严格控制水灰比,控制水的加入量,水在搅拌中分2~3次加入,严禁一次性加入;3为使物料搅拌均匀,适当延长机械搅拌时间,但不宜过长;4生态混凝土属干性混凝土料,其初凝时间较短,宜随拌随用,并尽量缩短运输及摊铺时间;5混凝土摊铺应均匀、表面平整,必要时可采用平板振动器(厚度厚的用平板振动器)或人工捣实,严禁采用高频振动器振捣;6因透水混凝土其孔隙率大,水份散失快,当天气温高于35℃时,施工时间应宜避开中午,尽量早晚进行施工;7混凝土铺摊结束后,经检验标高、平整度均达到要求后,及时洒水养生,或覆盖塑料薄膜,以保持水分,养护期不得少于7d;8生态混凝土表面覆土绿化宜采用喷播机械向混凝土孔隙内灌注填充材料,然后覆土进行绿化;92 9生态混凝土表面覆土绿化宜采用喷播机械喷射或人工播撒施工,喷射或播撒完成后应及时覆盖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以免雨水冲刷,造成表面覆土材料流失;10生态混凝土表面覆土绿化后,宜进行洒水养护,保持表面土壤湿润,促进植物种子发芽生长。6.6河堤加固与扩建6.6.1河堤加固、扩建前,应对加固、扩建设计文件进行研究,合理制定施工方案和实施步骤。6.6.2河堤加固、扩建施工,应提前做好施工准备,适时开工,按期完工;需分年(分期)施工的,应安排好度汛准备措施。6.6.3有隐患的老堤,应先进行隐患处理,然后再进行加高培厚等施工。6.6.4土堤堤身渗漏通道、生物洞穴等隐患用灌浆处理时,应符合本规范第7.2条的规定。6.6.5砌石护坡加固,应在汛期前完成;当加固规模、范围较大时,可拆一段砌一段,但分段宜大于50m;垫层的按头处应确保施工质量,新、老砌体应结合牢固,连接平顺。6.6.6当河堤加固采用混凝土防渗墙、高压喷射、土工膜截渗或砂石导渗等技术时,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6.6.7采用放淤加固河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遵循利用涵闸、泵站抽引汛期高含砂水流的原则;2 淤填面应基本平整,并预留足够沉降量;3 采用机械作业时,机械应与堤身保持一定距离。6.6.8采用吹填进行堤防加固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和《硫竣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6.6.9采用钢板桩、木桩或木板桩加固河堤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的规格尺寸应经计算确定;2根据河堤土体的力学性质,计算土体的破坏模式及滑动面,确定桩的入土深度;3验收时,应提交打桩记录及防腐处理说明,打桩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不合设计要求不得使用。6.6.10老堤加高培厚,必须清除结合部位的各种杂物,并将堤坡挖成台阶状,再分层填筑。6.6.11新、老堤结合部位的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92 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6.6.12用放淤或吹填法进行堤防扩建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的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6.7质量验收标准6.7.1块石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块石基础所用的石料应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其抗水性、抗冻性、抗压强度、尺寸大小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2基础的宽度和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测。一般项目3基础块石应大面在下,大小相间,稳定密实,外观整齐;检查方法:观察。4块石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的规定。表6.7.1块石基础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堤长20m1用钢尺量2厚度±151用钢尺量3高程±101用水准仪测量6.7.2砂石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第4.7.4条规定。6.7.3浆砌料挡土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砌块(砖)、石料规格、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2浆砌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的饱满度应达到80%以上;竖缝凹槽部位应用砌筑砂浆填实;不得出现瞎缝、透明缝;检查方法:观察。3砂浆平均抗压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最低值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5%;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砌体必须分层砌筑,灰缝均匀,缝宽符合要求,咬槎紧密,严禁通缝;检查方法:观察。5沉降缝的位置、缝宽和填缝材料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6泄水孔位置、数量及坡向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8挡土墙应牢固,外形美观,勾缝密实、均匀,泄水孔通畅。检查方法:观察。7河堤砌筑挡土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3的规定。表6.7.3砌体挡土墙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料石块石、片石预制块(砖)范围点数1断面尺寸0,+10不小于设计规定20m2用钢尺量,上下各1点2基底高程土方±20±20±202用水准仪测量石方±100±100±1003顶面高程±10±15±1024轴线偏位≤10≤15≤102用经纬仪测量5墙面垂直度≤0.5%H且≤20mm≤0.5%H且≤30mm≤0.5%H且≤20mm2用垂线检测6平整度≤5≤30≤52用2m直尺和塞尺量7水平缝平直度≤10-≤102用20m线和钢尺量92 8墙面坡度不陡于设计规定1用坡度板检验注:表中H为构筑物全高。6.7.4干砌与浆砌块石护坡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石料的质量与规格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验报告。2砌石护坡的组砌型式应满足设计要求。干砌块石应相互错缝、坐实挤紧,不得有松动、叠砌和浮塞。浆砌块石应相互错缝,灰缝应饱满、均匀;检查方法:观察,必要时拆开检查。3砌筑砂浆应符合本规范第6.3.3条规定;一般项目4砌石护坡的厚度和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坡度尺量。5干砌护坡砌缝最大宽度不宜大于30mm,三角缝最大宽不宜大于70mm,通缝长度不宜大于1000mm;浆砌护坡砌缝最大宽度不宜大于40mm,三角缝最大宽不宜大于80mm,通缝长度不宜大于1000mm;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6沉降缝、泄水孔本规范第6.7.3条第5、6款的规定;7块石护坡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4的规定。表6.7.4砌石护坡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表面平整度40每10m2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垂直两方向2相邻块顶面高差301用钢尺测量,取大值6.7.5干砌条石护面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92 1条石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条石的长度偏差不应超出+50mm,横断面尺寸的偏差不应超出+20mm;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检验资料,用钢尺量。2坡底处条石与蹬脚棱体应接触抵实,不得用二片石填塞;检查方法:观察。3砌筑形式和坡面的坡度应满足设计要求。条石应互相错缝,坐紧挤实,不得松动或浮塞;检查方法:观察,必要时做撬拔检查。一般项目4干砌条石护面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5的规定。表6.7.5干砌条石护面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表面平整度30每10m2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垂直两方向2相邻块顶面高差301用钢尺测量3加糙护面条石外伸长度±30抽查10%且不少于10根1用钢尺测量6.7.6镶面石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般项目1镶面石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其加工质量应符合表6.7.6-1的规定;表6.7.6-1镶面石加工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1前端面边长±22前端面对角线差33修凿面平整度2检查方法:观察,抽查10%用钢尺量。92 2镶面石的砌筑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应丁顺交错、上下错缝,搭接长度应大于100mm,砌缝宽度宜为10~13mm;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3镶面石的砌缝应进行剔缝和勾缝。勾缝应密实、牢固、平整,砌体表面应干净;检查方法:观察,必要时剔开检查。4镶面石砌筑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6-2的规定。表6.7.6-2 镶面石砌筑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现场砌筑预制镶面板范围点数1前沿线对施工准线偏移30—逐段逐块检查2用全站仪和钢尺测量两端2顶面标高±20—2用水准仪测量两端3竖向倾斜前倾0—1吊线测量后倾5H/10004临水面平整度15102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中部垂直两方向5表面错台相邻块531用钢尺测量,取最大值相邻段10—1用钢尺测量上部6水平缝平直1071拉10m线用钢尺测量每5层一处7竖缝平直—02吊线用钢尺测量每段墙面三点分处,取大值注:1H为镶面板的总高度,单位为mm;2预制镶面板的外形尺寸按预制混凝土面板标准检查,现场安装按序号1~3的要求检查。6.7.7帽石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帽石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加工质量应符合表6.7.7-1的规定。6.7.7-1帽石加工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值(mm)1尺寸及对角线差592 2表面平整度3检查方法:观察,抽查10%用钢尺量。2砌筑砂浆应饱满,剔缝深度不应小于15mm,勾缝应密实、牢固、平整;检查方法:观察。一般项目3帽石砌筑的允许偏差、检查数量和方法应符合表6.7.7-2的规定。表6.7.7-2帽石砌筑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前沿线对施工准线偏移15每5m1用经纬仪和钢尺测量2顶面标高±201用水准仪测量3相邻块正面和顶面错台32用钢尺和塞尺测量4正面和顶面平整度62用2m靠尺和塞尺测量5砌缝宽度±32用钢尺测量顶面和前沿面6.7.8模板制作及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模板的制作及安装应符合施工设计图或施工方案的规定,且稳固可靠,接缝严密,支撑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2在涂刷模板隔离剂时,不得沾污钢筋和混凝土接槎处;检查方法:观察。一般项目3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检查方法:观察。92 4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隔离剂,但不得采用影响结构性能的隔离剂;检查方法:观察。5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检查方法:观察。6对清水混凝土工程,应使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检查方法:观察。7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表6.7.8-1的规定。表6.7.8-1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预埋件中心线位置3抽查10%(每构件、毎孔洞)1用全站仪和钢尺测量水平高程±51用水准仪测量2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置101用全站仪和钢尺测量尺寸±101用钢尺量注:检查中心线位置时,应没纵、横两个方向量测,并取其中的较大值。8模板制作及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8-2的规定。表6.7.8-2模板制作及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拼合模板间缝隙2每个构筑物或每构件2用尺量2拼合板两板表面高差刨光模板12用塞尺量钢模板不刨光模板223表面平整度刨光模板52用2m直尺、塞尺量钢模板92 不刨光模板824支承面高程基础、跌水、护底、台阶±104用钢尺量柱、各种墙、闸槽±104梁、板、闸壁、闸槽±545轴线偏位基础、跌水、护底、台阶154两方向轴线拉线用尺量或用经纬仪测量各种墙、闸槛154柱、梁、板、闸壁、闸槽546竖向垂直度各种墙H/500且不大于20mm1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柱、闸壁、闸槽H/1000且不大于10mm17倾斜度各种墙、护板、台阶、跌水±2%2用坡度尺量8长度各种墙、护底、台阶、跌水±201用钢尺量柱、闸壁、闸槽、闸门、梁、块体、竖标±1019截面尺寸(宽/厚)基础、护底、护坡、闸槛、台阶、各种墙、闸壁、跌水±20/±102用钢尺量柱、闸槽、梁、桩、块体、竖标(宽/高)±10/±52板、板柱、拱波、拱肋(宽/高)±10/±32闸门±5/±3210侧向弯曲拱肋、拱波、板桩、闸门、圆管L/1500抽查40%1拉线量梁、桩、柱、竖标L/10001矢高6.7.9钢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钢筋原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焊条的品种、牌号、规格和技术性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92 2)钢筋进场时,必须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检查试件检验报告。3)当钢筋出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顺检验。检验方法:检查专项检验报告。2钢筋弯制和末端弯钩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3受力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2)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3)钢筋焊接接头质量应符合图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检查接头性能检验报告。4)HRB335和HRB400带助钢筋机械连接接头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的规定和设计要求。检验方法:外观用卡尺或专用量具检查、检查合格证和出厂检验报告、检查进场验收记录和性能复验报告。4钢筋安装时,其品种、规格、数量、形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一般项目5预埋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用钢尺量。6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锈蚀和油污,钢筋焊接接头表面不得有夹渣、焊瘤;92 检验方法:观察。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9-1的规定;表6.7.9-1钢筋加工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净尺寸±10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3用钢尺量2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2033箍筋内净尺寸±538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表6.7.9-2的规定。表6.7.9-2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配置两排以上受力筋时钢筋的排距±5每个构件或每个检验批3用钢尺量2受力筋间距±103用钢尺量3箍筋、横向水平筋、螺旋筋间距±2055个箍筋间距量1尺4钢筋骨架尺寸长±103用钢尺量,两端和中间各1点宽、高或直径±535保护层厚度±510用尺量6.7.10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填方地基压实度不得小于95%,挖方地段钎探合格;检查方法:检查压实度检测报告或钎探报告。2钢筋品种和规格、加工、成型、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3基础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92 一般项目4混凝土基础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0的规定;表6.7.10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中线偏位≤1020m1用经纬仪测量2顶面高程±101用水准仪测量3长度±101用钢尺量4宽度±101用钢尺量5厚度±101用钢尺量6杯口轴线偏位≤101用经纬仪测量7杯口底面高程±101用水准仪测量8杯口底、顶宽度10~151用钢尺量9预埋件≤10每个1用钢尺量6.7.11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7.10条第1款的规定;2钢筋品种和规格、加工、成型、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3结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一般项目4混凝土表面应光洁、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露筋现象,泄水孔通畅;检查方法:观察。5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应符合本规范第6.7.9条第7款的规定;6钢筋成型与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应符合本规范第6.7.9条第8款的规定;92 7现浇混凝土挡土墙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1-1的规定。表6.7.11-1现浇混凝土挡土墙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长度±20每个检验批1用钢尺量2断面尺寸(mm)厚±520m1用钢尺量高±53垂直度≤0.15%H且≯10mm1用经纬仪或垂线检测4外露面平整度≤51用2m直尺、塞尺量取最大值5顶面高程±51用水准仪测量8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环刀法、灌砂法或灌水法)。9预制混凝土栏杆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1-2的规定。表6.7.11-2预制混凝土护栏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断面尺寸符合设计规定每件(每类型)抽查10%,且不少于5件1观察、用钢尺量2柱高0,+51用钢尺量3侧向弯曲≤L/7501沿构件全长拉线量最大矢高(L为构件长度)3麻面≤1%1用钢尺量麻面总面积10栏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1-3的规定。表6.7.11-3栏杆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直顺度扶手≤4每跨侧1用10m线和钢尺量92 2垂直度栏杆柱≤3每柱(抽查10%)2用垂线和钢尺量,顺、横桥轴方向各1点3栏杆间距±3每柱(抽查10%)1用钢尺量4相邻栏杆扶手高差有柱≤4每处(抽查10%)无柱≤25栏杆平面偏位≤4每30m1用经纬仪和钢尺量注:现场浇注的栏杆、扶手和钢结构栏杆、扶手的允许偏差可参照本款办理。6.7.12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7.10条第1款的规定;2基础钢筋品种与规格、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3 预制挡土墙板钢筋、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及本规范规定;检查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4挡土墙板应焊接牢固,焊缝长度、宽度、高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无夹渣、裂纹、咬肉现象;检查方法:观察,检查隐蔽验收记录。5挡土墙板杯口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一般项目6预制挡土墙板安装应板缝均匀、灌缝密实,泄水孔通畅。帽石安装边缘顺畅、顶面平整、缝隙均匀密实。检查方法:观察。7挡土墙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2的规定。表6.7.12挡土墙板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墙面垂直度≤0.15%H且≤15mm20m1用垂线挂全高量测92 2直顺度≤101用20m线和钢尺量3板间错台≤51用钢板尺和塞尺量4预埋件高程±5每个1用水准仪测量偏位±15用钢尺量注:表中H为挡土墙高度。8栏杆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7.11条的有关规定。6.7.13加筋挡土墙挡土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7.10条第1款的规定;2基础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查钢筋试验单和验收记录;3预制挡墙板的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7.12条第3款的规定;4拉环、筋带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5拉环、筋带的数量、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粘接牢固;检查方法:观察,抽样检查试验记录。6填土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土壤性能鉴定。7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环刀法)。一般项目8加筋土挡土墙板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3-1的规定;表6.7.13-1加筋土挡土墙板安装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每层顶面高程±1020m4组板用水准仪测量2轴线偏位≤103用经纬仪测量92 3墙面板垂直度或坡度0~≤-0.5%H①3用垂线或坡度板量注:1墙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2表中H为挡土墙板高度;3①示垂直度“+”指向外、“-”指向内。9墙面板应光洁、平顺、美观无破损,板缝均匀,线形顺畅,沉降缝上下贯通顺直,泄水孔通畅。检查方法:观察。10加筋土挡土墙总体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3-2的规定。表6.7.13-2 加筋土挡土墙总体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墙顶线位路堤式-100,+5020m3用20m线和钢尺量见注①路肩式±502墙顶高程路堤式±503用水准仪测量路肩式±303墙面倾斜度≤+0.5%H且≤+50①mm≤-1.0%H且≥-100①mm2用垂线或坡度板量4墙面板缝宽±105用钢尺量5墙面平整度≤153用2m直尺、塞尺量注:1①示墙面倾斜度“+”指向外、“-”指向内;  2表中H为挡墙板高度。11栏杆质量应符合本规范第6.7.11条的有关规定。6.7.14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必须核实地质情况,确认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纪录。2孔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92 4桩身不得出现断桩、缩径;检查方法:检查桩基无损检测报告。一般项目5钢筋笼制作和安装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6.7.9.条规定,且钢筋笼底端高程偏差不得大于±50mm;检查方法:用水准仪测量。6混凝土灌注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4的规定。表6.7.14混凝土灌注桩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桩位群桩100每根桩1用全站仪检查排架桩5012沉渣厚度摩擦桩符合设计要求1沉淀盒或标准测锤,查灌注前记录支承桩不大于设计要求13钻孔桩≤1%桩长,且不大于5001用测壁仪或钻杆垂线和钢尺量挖孔桩≤0.5%桩长,且不大于2001用垂线和钢尺量注:此表适用于钻孔和挖孔。6.7.15格宾挡墙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地基承载力应符合本规范第6.7.10条第1款的规定;2格宾网片所用的材料种类、规格及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3格宾网片的抗压、抗剪及抗张拉强度等有关力学指标、耐腐蚀性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查格宾网片的抗压、抗剪及抗张拉试验报告。4填充料必须是坚固密实、耐风化的石料,严禁使用风化石;抗压强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岩石强度试验报告;5格宾网箱的封口锁边应牢固,不得松脱;92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一般项目6填充石料的粒径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7格宾网箱安装应牢固可靠,外形美观,线形顺畅;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格宾网箱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5-1的规定;表6.7.15-1格宾网箱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几何尺寸长度±3%20m1用钢尺测量宽度±3%20m1高度±5%20m19格宾挡墙(笼)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5-2的规定;表6.7.15-2格宾挡墙(笼)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墙面平整度520m1用2m直尺、钢尺量取最大值2墙面垂直度≤0.5%1用钢尺量测10回填土压实度应符合本规范第6.7.11条第8款的规定。6.7.16雷诺护垫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坡面或基底的平整度和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和试验报告。2雷诺护垫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第6.7.15条第2款的规定;3雷诺护垫网片的抗压、抗剪及抗张拉强度等应符合本规范第6.7.15条第3款的规定;4填充料应符合本规范第6.7.15条第4款的规定;92 5雷诺护垫的封口本规范第6.7.15条第5款的规定;一般项目6填充石料的粒径本规范第6.7.15条第6款的规定;7雷诺护垫安装应牢固可靠,平整美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8雷诺护垫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6的规定。表6.7.16雷诺护垫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几何尺寸长度±3%每500㎡1用钢尺测量宽度±3%1高度±10%12表面平整度520m1用2m直尺、钢尺量取最大值3边坡坡度设计的5%40m1用坡度尺量6.7.17生态混凝土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强度型护坡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8MPa;植被型护坡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0MPa;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2空隙率应满足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强度型护坡空隙率18%~21%,植被型护坡空隙率21%~30%;检查方法:检查试验报告,每500m2检查一次。一般项目3生态混凝土护坡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7.17的规定。表6.7.17生态混凝土护坡形状及尺寸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92 (mm)范围点数1标准高度±50每500㎡1用水准仪测量2厚度-51用钢尺量3平整度501用2m直尺、钢尺量取最大值尺4长度±1040m1用钢尺量5坡度设计的5%1用坡度尺量92 7防渗及导渗工程7.1一般规定7.1.1施工前,设计单位应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说明防渗及导渗的有关技术要求。7.1.2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施工,开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报监理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7.1.3有重要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宜在地质条件类似的地点进行施工试验,以取得相关技术参数。7.2防渗工程施工7.2.1粘土防渗体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清理过的无水基底上进行;2与坡脚截水糟和堤身防渗体协同铺筑,并尽量减少接缝;3分层铺筑时,上下层接缝应错开,每层厚以15cm~20cm为宜,层面间应刨毛、洒水;4 分段、分区域施工时,相邻工作面搭接碾压应符合本规范4.6.5的有关规定。7.2.2土工膜防渗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铺膜前,应将土工膜下基面铲平,土工膜质量也应经检验合格;2大幅土工膜拼接,宜采用胶接法粘合或热元件法焊接,胶接法搭接宽度为5cm~7cm,热元件法焊接叠合宽度为1.0cm~1.5cm;3应自下游侧开始,依次向上游侧平展铺设,避免土工膜打皱;4已辅土工膜上的破孔应及时粘补,粘贴膜大小应超出破孔边缘10cm~20cm;5土工膜铺完后应及时铺保护层。7.2.3沥青混凝土和混凝土防渗施工,应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的有关规定。7.2.4灌浆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灌浆所用的材料(包括掺合料、外加剂)、浓度、孔口压力、胶凝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2灌浆钻孔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10cm;3钻孔过程中应对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4灌浆孔(段)在灌浆前应进行钻孔冲洗,孔内沉积厚度不得超过20cm;592 灌浆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先导孔仍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各次序灌浆孔在灌浆前全孔应进行一次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除孔底段外,各灌浆段在灌浆前可不进行裂隙冲洗和简易压水;6灌浆压力应根据工程和地质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并结合工程类比拟定,必要时进行灌浆试验论证,而后在施工过程中调整确定;7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7.3反滤层、排水工程施工7.3.1铺反滤层前,应将基面用挖除法整平,对个别低洼部分,应采用与基面相同土料或反滤层第一层滤料填平。7.3.2反滤层铺筑应符合下列要求:1铺筑前应做好场地排水、设好样桩、备足反滤料;2不同粒径组的反滤料层厚必须符合设计要求;3应由底部向上按设计结构层要求逐层铺设,并保证层次清楚,互不混杂,不得从高处顺坡倾倒;4分段铺筑时,应使接缝层次清楚,不得发生层间错位、缺断、混杂等现象;5坡度陡于1:1的反滤层施工时,应采用挡板支护铺筑;6已铺筑反滤层的工段,应及时铺筑上层堤料,严禁人车通行;7下雪天应停止铺筑,雪后复工时,应严防冻土、冰块和积雪混入料内。7.3.3土工织物作反滤层、垫层、排水层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1土工织物铺设前应进行复验,质量必须合格,有扯裂、蠕变、老化的土工织物均不得使用;2铺设时,自下游侧开始依次向上游侧进行,上游侧织物应搭接在下游侧织物上或采用专用设备缝制;3在土工织物上铺砂时,织物接头不宜用搭接法连接;4土工织物长边宜顺河铺设,并应避免张拉受力、折叠、打皱等情况发生;5土工织物层铺设完毕,应尽快铺设上一层堤料。7.3.4堆石排水体应按设计要求分层实施,施工时不得破坏反滤层,靠近反滤层处用较小石料铺设,堆石上下层面应避免产生水平通缝。7.3.5排水减压沟应在枯水期施工,沟的位置、断面和深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7.3.6排水减压井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并参照有关规范的要求施工。钻井宜用清水固壁,并随时取样、绘制地质柱状图,钻完井孔要用清水洗井,经验收合格后安装井管,每口井均应建立施工技术档案。92 7.4质量验收标准7.4.1粘土防渗体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粘土防渗体的土料土质、含水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2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检验报告(环刀法)。一般项目3土料粒径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方法:观察。4粘土防渗体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1的规定。表7.4.1粘土防渗体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铺料宽度0,+10每500㎡1用钢尺量2铺填厚度0,-51用水准仪测量7.4.2防渗土工膜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土工膜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2土工膜的厚度、强度、延伸率、抗渗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试验报告。3土工膜之间的搭接或焊接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方法:观察。一般项目4土工膜的铺设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观察,用钢尺量。5土工膜铺设应平顺,无折叠、打皱等现象。检查方法:观察。7.4.3灌浆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灌浆所用的材料(包括掺合料、外加剂)、浓度、孔口压力、胶凝时间等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等。2灌浆孔的数量、孔位布置及孔深等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灌浆检查孔的数量和单位吸水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等。4灌浆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一般项目5堤体背水面或帷幕后的渗水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通过集水设施观测计算。6灌浆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3的规定;表7.4.3灌浆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孔位5逐孔检查2用全站仪测量2孔深±101用水准仪测量结合有关钻具长度计算3孔斜直孔0.5%H1用测斜仪或用垂线测量计算斜孔H%4堤体渗透系数不大于设计规定每孔(抽查10%)1通过检查孔灌水(或压水)试验5帷幕体内渗透系数不大于设计规定16堤体浸润线不大于设计规定堤长100m4通过检查孔(或观测井)观察计算92 7帷幕后扬压力不大于设计规定注:1H为成孔深度,单位为mm;2钻检查孔做灌水(或压水)、试验取岩心(或土体),一般应在达到设计强度或固结要求时进行。7.4.4反滤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滤层所用砂、碎石、土工织物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检验报告。2反滤层应连续,分段分层施工的接茬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3土工织物滤层铺设不得有破损,水下铺设的压稳措施应可靠;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4土工织物滤层的坡顶、坡趾处理或立缝铺设的固定措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检验方法:观察。5倒滤层施工验收后,应及时回填覆盖;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6墙身后设置的碎石倒滤层当墙身构件安装缝宽度大于倒滤层材料粒径时,应采取防漏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7反滤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4-1的规定;表7.4.4-1反滤层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厚度±550m21挖开用尺量8土工织物滤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4-2的规定;表7.4.4-2土工织物滤层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数量检查方法92 (cm)范围点数1基层平整度1010m1检查基层理坡或整平测量记录2搭接长度±L/10抽查30%3用尺测量上、中、下三处注:1L为设计搭接长度,单位为mm;2土工织物滤层中的砂或碎石层的允许偏差,应按表7.4.4-2的规定检查。7.4.5减压井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井管材料、井管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2减压井排水通畅,导渗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一般项目3井管内壁应平滑,滤水孔光滑无毛边,滤水器,管接头等都应符合有关规定;检验方法:观察。4减压井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5的规定。表7.4.5减压井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m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井口位置±30每座1用全站仪测量2井内底高程±201用水准仪测井口高程推算3井深倾斜0.3%H2用测斜仪或用垂线测量计算4井身内径±104用钢尺量5井管厚度±54用钢尺量注:1H为减压井深度;2导渗沟是一种常用的主要导渗工程,不另列出。关于该工程各工序的要求和允许偏差值见本标准的有关章节。当在挡水工程施工须做导渗沟时,宜在开挖基沟时随即铺填滤料等,防止发生其他问题。92 8清淤疏浚及吹填工程8.1一般规定8.1.1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文件要求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方案。8.1.2清淤、疏浚、吹填施工之前应对施工区进行浚前测量,以作为核实清淤、疏浚、吹填工程量和组织施工的依据,浚前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回淤明显的施工地区,或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长、且有回淤的地区,清淤前测量可按施工的先后顺序、分区分期,在接近工程开工时进行;2清淤前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测图比例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宜采用1:500、1:1000、1:2000,图例、图幅满足国家规范要求;2)清淤、疏浚区的测量范围,应包括设计清淤、疏浚区及其边坡线外图上30cm范围内的水深和地形;吹填区的测量范围应包括吹填区、围埝、泄水口以及围埝外20m范围内的水深地形;3)测量前应对平面控制点、水准点、水尺进行检查复核;4)测量的方法和精度以及所用仪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G203-2001的规定。3测量时应由监理工程师或业主代表参加,测量成果应由参加各方共同确认。8.1.3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放样前应对平面控制网点及设计放样元素的坐标点进行检查复核;2当现有控制网点不足时,应按图根点测量要求布设三角网或导线网,作为施工的平面控制;3施工基线测设的测角误差应不大于12″,基线长度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1/10000;4施工放样的测站应埋设固定标志标定,工期不超过一年的工程,可采用金属标芯的木桩标定;5当清淤船或挖泥船采用导标法定位施工时,应采用导标将设计挖槽的起始线、终止线、挖槽边线、边坡线、工程分界线、中线和转向点等标出,并根据需要设置里程标,边坡开挖导标和分条施工导标。导标放样精度应满足下列要求:1)陆地导标相对设计轴线的横向偏差应不大于0.1m;2)浅滩上的导标相对其设计轴线的横向偏差应不大于0.3m;3)导标放样的方向校核误差应不大于12″。92 8.1.4当挖泥船采用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或无线电定位仪定位时,所使用的定位图纸或视频屏幕的图形比例尺,应满足挖槽定位精度的要求。定位标志和定位台站的测设精度,应达到相同比例尺控制网点的精度要求,并将挖槽的设计坐标点绘在图纸上或输入计算机后屏幕图形内显示。8.1.5挖泥导标应以明显的标牌和灯光标示。采用机械施工时,清淤、疏浚及吹填所采用的设备应经调试正常后方可开工。并应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防止油品泄露,造成河(湖)水水体污染。8.1.6如现场条件受限,必须采用人工清淤时,必须采取有效地劳动保护措施,以防发生意外。8.1.7河道或湖泊清淤、疏浚应以彻底清除发黑发臭的淤泥层和保证河道泄洪过水断面尺寸为原则,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超深、超宽不应危及堤防、护坡及岸边构筑物的安全。8.1.8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如必须超出设计范围施工,应进行河(湖)堤的稳定性验算。8.1.9施工时,还应加强对河(湖)岸线安全性进行监测,如发现变形,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处理后方可重新施工。8.1.10工程施工应遵守有关保护环境的规定,减少施工作业对环境的不利影响。8.2排泥管线8.2.1排泥管线应平坦顺直,弯度力求平缓,避免死弯;出泥管口伸出围堰坡脚以外的长度,不宜小于5m,并应高出排泥面0.5m以上。8.2.2排泥管接头应紧固严密,整个管线和接头不得漏泥漏水。发现泄漏,应及时修补或更换。8.2.3排泥管支架必须牢固可靠,不得倾斜和摇动;水陆排泥管连接应采用柔性接头,以适应水位的变化。8.2.4排泥管线尽量避免穿越公路、铁路或大堤。必须穿越时,应按有关部门规定实施。8.2.5水上浮筒排泥管线应力求平顺,为避免死弯,可视水流及风浪条件,每隔适当距离抛设一只浮筒锚。8.2.6当绞吸式挖泥船直接由浮筒排泥管卸泥时,其浮筒末端可采用打桩或抛锚等措施加以固定,但须防止锚缆埋死。8.2.7当排泥管线跨越通航河道或受气候、河(湖)况等条件限制不能使用水上浮筒管线进行清淤、疏浚或吹镇作业时,可采用潜管。潜管直在水流平稳、河槽稳定、河床横向变化平缓的水域内敷设。8.2.8潜管敷设前,必须对潜管进行加压检验,各处均达到无漏气、漏水要求时,方可用于敷设。92 8.2.9潜管的敷设和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1敷设前,应对预定敷设潜管的水域进行水深、流速和地形测量,根据地形图布置潜管,确定端点站位置;2潜管节间的连接,宜采用柔性接头,即钢管与橡胶管沿管线方向相间设置并用法兰连接;3潜管的起止端宜设置端点(浮体)站,配备充排气、水设施、锚缆和管道封闭闸阀等,以操纵潜管下沉或上浮;4潜管沉放完毕,应在其两端设置明显标志,严禁过往船舶在潜管作业区抛锚或拖锚航行;5跨越航道的潜管,如因敷设潜管不能保证通航水深时,可采用挖槽设置,但必须同时满足潜管可以起浮的要求;6拆除潜管,应由端点站向管内充气,使其逐节缓缓起浮。待潜管全部起浮后,拖运至水流平稳的水域内妥为置放;7潜管在敷设、运用或拆除期间有碍通航时,应向当地港航监督部门提出临时性封航申请,经批准后实施。8.2.10潜管操作运行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挖泥船开机前应先打开端点排气阀放气,以防潜管起浮。开机时必须先以低速吹清水,确认正常后,再开始吹泥;2排泥或吹填过程中,凡需停机时,必须先吹清水,冲去潜管中的泥砂,直到排泥管口出现清水时为止,以防潜管堵塞;3在潜管注水下沉或充气上浮时,均应缓慢进行。8.3围埝8.3.1围埝必须按设计图纸放样,控制基线的测角误差不应大于12″,长度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10000,高程引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放样宜沿中心线从围埝起点到终点每隔20~50m设置木桩,标出地面高程及埝顶高程,并按围埝设计断面用木桩或标杆放出埝顶宽度及坡脚线;8.3.2围埝基础处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埝基上的树根、杂草、淤泥及腐殖土应清除;2埝基为坚硬土或旧埝基时;应将表面土翻松再填新土;使结合密实;3埝基为淤泥时,可用小型柴排或竹排、土工织物垫底或用其它方法加固;4埝基为沙质土时;可事先在埝的中间开槽;填以粘土防渗。8.3.3排泥区围埝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92 1围埝宜选择在地面平整的地段,有条件时应充分利用高岗、土埂、老堤等地形地貌;2围埝地基土质及填筑围埝用途应尽量选择粘性土;3围埝填筑应从最低处开始,分层压实,埝顶高程差应小于15cm。8.3.4围埝的断面形式宜为梯形。当分层、分期吹填时,围埝可相应分层、分期填筑。在分期加高围埝时,第二期埝体的外坡脚应落在第一期埝体的内坡面上,不应边吹填边加高围埝。8.3.5围埝高度按下式确定:h=hp+h1+h2+h3式中hp——吹填区设计堆泥高度,m;h1——沉淀富余水深,m;h2——风浪超高,不宜小于0.5m;h3——围堰沉降量,m。8.3.6当埝高小于4m时,埝顶宽度宜为1~2m,围埝边坡可参考表8.3.4选用,当埝高大于4m,或在超软基上填筑围埝时,宜分期填筑,其断面尺寸应通过稳定分析确定。表8.3.4土石围埝边坡限值表土质类别边坡备注围埝内侧围埝外侧混合土1:1.51:2即素填土砂性土1:1.5~1:21:2~2.5袋装砂防护粘性土1:1.51:2局部防护袋装粘土1:0.51:1--片、块石1:0.51:1内坡应设置反滤层8.3.7筑埝取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筑埝土料可在排泥区内取用,分层吹填时亦可取用吹填土建造围埝;取土坑边缘距埝脚不应小于3m;冻土、杂质土和腐殖土不得用于筑埝;2排泥管架两侧5m内不得取土,5m以外取土坑深度不宜超过1.5m;3在吹填区内取土构筑围埝时,取土坑不得连续贯通,应每隔适当距离留一土埂,防止泥浆串流冲刷埝基。8.4排泥区8.4.1陆上排泥区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92 1满足挖泥船输泥性能的要求,是设备处于最优效率工作状况;2排泥区容积应与挖方量相适应;3充分利用坑洼、荒地,有利于造田,尽量少占耕地,并注意不打乱当地已有排灌系统;4清淤、疏浚与吹填工程的排泥区应按工程目的和要求设计;对清淤、疏浚土应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如造田、填筑建筑物地基、用作建筑材料、加固堤防等同时注意表层土的覆盖,以保护环境,防止污染;5排泥区内的积水易于排除,回入河流或湖泊;8.4.2排泥区的容积按下式计算:Vp=Ks﹒Vw+(h1+h2)Ap式中Vp——排泥区容积,m3;Ks——土壤松散系数,由试验确定,无试验资料时,细粒土可取1.10~1.25,粗粒土可取1.05~1.20;Vw——挖方量,m3;h1——沉淀富余水深,可取0.5m;h2——风浪超高,风浪不大时,可取0.5m;Ap——排泥区面积,m2。8.4.3水下排泥区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1应选择在流速小、容积大及对挖槽、航道、码头、水工构筑物等不产生淤积的水域;2向河、湖中排泥时,应利用非航道深潭及死河叉作为排泥区;3排泥区的容积应与挖泥量相适应;4排泥区要有足够的水深,满足拖轮最大吃水和泥驳在泥门开启时的水深要求。8.5泄水口8.5.1泄水口的位置应根据吹填区的几何形状、容量、排泥管布置以及对邻近构筑物和环境等具体情况选定:1泄水口宜设在吹填区内泥浆不宜流到的死角处,同时应远离排泥管出口;2确定泄水口位置要避免泄水对施工区附近区域、桥涵、村镇等可能造成的淤积、冲刷和污染的影响。8.5.2泄水口数量应根据总泄水流量和单个泄水口的泄水能力的确定,吹填工程的泄水口不应少于两个。8.5.3泄水口的结构应稳固、经济、易于维护,运用中能调节吹填区水位。小型吹填工程的泄水口还要易于拆迁,便于重复使用。泄水口通常采用溢流堰、跌水或涵管的结构形式。92 8.5.4确定泄水口的底标高时,应考虑吹填区原地面标高、吹填厚度及江、河、湖、海、沟渠的各特征水位等因素。泄水入感潮水域时,应保障在高潮延续时间内泄水通畅。8.5.5无闸门控制的泄水口的底标高应随吹填厚度的增加而抬高,每次向上抬高的高度应与吹填厚度相适应,为减少吹填区的泥砂流失,排出水流的泥浆浓度应控制在挖泥船设计泥浆浓度的10%以内。8.5.6排水沟应通向临近的江、河、湖、海,并具有一定坡降,以利排泄。当吹填区附近无排水通道时,应开挖排水沟与临近的水域沟通。8.5.7泄水口和排水沟应按设计施工,确保质量。对泄水流量大、坡陡流急的排水沟渠,应有防冲消能设施。泄水口门两侧的围堰应护砌加固。运用期间应加强巡视,以策安全。8.6吹填施工8.6.1吹填粗粒土时,应防止少量细粒土在吹填区内聚积成淤泥囊。应尽量从陆域向水域吹填,避免在吹填区内形成洼坑水塘。吹填区的泥面宜高出水面2~3m,以利排水。在超软地基上分层吹填时,第一层吹填高度宜高出最高水位0.5~1.0m左右,其后逐层加高,每层厚度宜控制在1.0m左右。8.6.2吹填细粒土时,应设置二个或二个以上排泥区,轮流交替吹填,必要时还应采取措施加速排水固结。8.6.3吹填粗粒土时,对吹填区平整度要求较高的工程,应不断变更排泥管出口的位置。排泥管出口之间的距离宜根据土料的粗细控制在20~80m,如仍不能满足平整度要求,可配备陆上土方机械加以平整。8.7质量验收标准8.7.1清淤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清淤的范围及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检查方法: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2软底质和有备淤深度的清淤工程,中部水域不得存在浅点,边缘水域的浅点不得在测图的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存在,浅点数不得超过该水域总测点的3%;检查方法: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主控项目92 3清淤工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7.1的规定。表8.7.1清淤工程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边坡坡度不陡于设计或清淤前坡度10m1用坡度尺测量2清淤底高程0,-510m或100m21水上用水准仪测量,水下用测深水砣测量3清淤断面尺寸不小于清淤前断面20m1水上用钢尺测量,水下用测深仪测量4河道轴线位移320m1用经纬仪和钢尺或全站仪、RTK-DGPS测量8.7.2疏浚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设计底边线以内水域的开挖范围和水深应满足设计要求,开挖断面不应小于设计开挖断面;检查方法: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2软底质和有备淤深度的疏浚工程,中部水域不得存在浅点,边缘水域的浅点不得在测图的同一断面或相邻断面的相同部位连续存在,浅点数不得超过该水域总测点的3%;检查方法:检验方法:检查施工记录、竣工水深图和断面图。一般项目3疏浚工程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7.2的规定。表8.7.2疏浚工程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轴线位移3020m1用经纬仪和钢尺或全站仪、RTK-DGPS测量2长、宽±2001用水下测量法测量3挖底高程±4014坍落边坡不占设计断面18.7.3围埝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92 主控项目1围埝的基底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施工记录,必要时钎探检查。2抛石围埝抛填程序和速率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3石料的规格和质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4倒滤层分段、分层施工的接茬处理应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主控项目5抛石围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7.3的规定。表8.7.3抛石围埝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水上水下范围点数1顶部宽度±15--10m1用钢尺测量2顶部高程度+20,0--2用水准仪测量3坡面轮廓线±20±302水上用水准仪测量,水下用测深水砣测量4倒滤层分层厚度+5,0+10,02用水准仪、测深水砣测量和直尺量5混合倒滤层厚度+10,0+20,026围埝轴线±20--1用经纬仪和钢尺或全站仪、RTK-DGPS测量8.7.4吹填工程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吹填工程的分层厚度和吹填程序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测量记录。2吹填土质应满足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试验报告。3吹填区的高程应满足设计要求;92 检查方法:观察,有疑问处水准仪测量。一般项目4吹填工程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7.4的规定。表8.7.4吹填工程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完工后吹填平均高程不允许低于设计吹填高程时+20,0图上测点间距10~15mm1用水准仪测量完工后吹填平均高程允许有正负误差时±15未经机械整平淤泥±601水上用水准仪测量、水下用测深水砣测量细砂、砂质土±704中、粗砂±905中、硬质粘土±100砾石±1106经过机械整平±3092 9植物种植9.1一般规定9.1.1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9.1.2植物种植工程的施工应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9.1.3植物种植工程的施工应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进行施工,不得擅自修改。9.1.4种植工程所采用的草坪、种子、苗木等材料的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9.1.5苗木出圃前应经过移植培育,五年生以下的移植培育至少一次,五年生以上(含五年生)的移植培育应在两次以上。9.2草皮护坡护肩9.2.1草皮护坡、护肩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选择播种、分株、茎枝繁殖、植生带、铺砌草块和草卷等方法。种植时间应根据国家及云南省地方的相关规范进行选用。9.2.2种植草皮的护坡、护肩,应按照设计图纸定点放线,在地面准确划出位置、轮廓线。面积较大的护坡,可用方格线法,按比例放大到地面。9.2.3草皮应选择无杂草、生长势好的草源。在干旱地掘草块前应适量浇水,待渗透后挖取。9.2.4铺设草块可采取密铺或间铺。密铺应互相衔接均匀留缝,间铺间隙应均匀,并填以种植土,草块铺设后应滚压、灌水。9.2.5草坪播种时应先浇水浸地,保持土壤湿润,稍干后将表层土耙细耙平,进行撒播,均匀覆土0.30~0.50cm后轻压,然后喷水。9.2.6草坪播种后应及时喷水,水点宜细密均匀,浸透土层8~10cm,除降雨天气,喷水不得间断。亦可用无纺布覆盖保持湿度,至发芽时撒除。9.2.7水生植物应根据不同种类、品种习性进行种植。9.3防浪林护堤林9.3.1栽种防浪林、护堤林应遵循“临河防浪、背河取材”,“发展园林、美化环境”,“防浪不影响行洪、护堤不防碍防汛抢险”等原则。9.3.2种植防浪林、护堤林,其树种、树龄、树径、冠幅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防浪应满足耐水性及耐盐碱等特殊要求。92 9.3.3防浪林、护堤林一般按梅花型栽植,做到无漏植、无假植、无倒伏、无病虫害;树坑土质肥沃,树叶密茂均匀,养护良好。9.4质量验收标准9.4.1草皮种植、护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主控项目1种植草皮要种类纯正;不得种植蒿类、串根较深和高干乔木等,严禁耕种;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工记录。2种植草皮无漏植、漏种现象,疏密应均匀;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工记录。一般项目3种植草皮的厚度、平整度、坡度及边线等军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检查工记录,用钢尺量。4草皮护坡、护肩允许偏差应符合表9.4.1的规定。表9.4.1草皮护坡、护肩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杂草含量≤5%50m21用尺测量统计2种植土层厚度±21用钢尺测量3平整度51用水准仪测量4成活率10%1用尺测量统计8.4.2防浪林、护堤林质量检验应符合表9.4.2的规定。表9.4.2防浪林、护堤林允许偏差检查项目允许偏差(cm)检查数量检查方法范围点数1行距、株距±520m1用钢尺测量92 2距堤脚最小距离±513林带宽度±5014冠幅-30每10棵15树坑尺寸0,+516成活率10%1目测统计92 10工程质量与竣工验收10.0.1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确认构成建设项目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作为施工质量检验、验收的基础,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单位招标文件确定的每一个独立合同应为一个单位工程;  当合同文件包含的工程内涵较多,或工程规模较大、或由若干独立设计组成时,宜按工程部位或工程量、每一独立设计将单位工程分成若干子单位工程;  2单位(子单位)工程应按工程的结构部位或特点、功能、工程量划分分部工程。;  分部工程的规模较大或工程复杂时宜按材料种类、工艺特点、施工工法等,将分部工程划为若干子分部工程;  3分部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个分项工程组成,应按主要工种、材料、施工工艺等划分分项工程;  4分项工程可由一个或若干检验批组成。检验批应根据施工、质量控制和专业验收需要划定。各地区应根据城镇道路建设实际需要,划定适应的检验批;5各分部(子分部)工程相应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应按附录A的规定执行。本规范未规定时,施工单位应在开工前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共同研究确定。10.0.2施工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施工质量控制,并应进行过程检验、验收:  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按相关专业质量标准进行行验收和按规定进行复验,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凡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测或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2各分项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质量控制,各分项工程完成后应进行自检、交接检验,并形成文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分项工程施工。10.0.3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规范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2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工程师和相关单位人员进行隐蔽验收,确认合格后,形成隐蔽验收文件;6监理工程师应按规定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测项目,进行平行检测、见证取样检测并确认合格;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2 9承担复验或检测的单位应为具有相应资质的独立第三方;10工程的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10.0.4隐蔽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验收。检验批及分项工程应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关键分项工程及重要部位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设计单位专业设计人员等进行验收。分部工程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专业监理工程师等进行验收。10.0.5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经抽样检验合格;2一般项目的质量应经抽样检验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除有专门要求外,一般项目的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允许偏差值的1.5倍。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10.0.6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分项工程所含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10.0.7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应按规定验收合格;4外观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10.0.8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中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控制资料应完整;4影响河堤安全使用和周围环境的参数指标应符合规定;5外观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10.0.9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质量验收不合格时,应按下列规定处理:1经返工重做或更换材料、构件、设备等的检验批,应重新进行验收;2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检验批,应予以验收;3经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达不到设计要求,但经原设计单位验算认可,能够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检验批,可予以验收;4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分项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改变外形尺寸但仍能满足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文件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92 10.0.10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结构安全或使用功能要求的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10.0.11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应在自检合格基础上将竣工资料与自检结果,报监理工程师申请验收;2总监理工程师应约请相关人员审核竣工资料进行预检,并据结果写出评估报告,报建设单位组织验收;3对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单位(子单位)工程,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应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评估报告组织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质量负责人、有关专业设计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参加工程验收。该工程的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派员参加工程验收。10.0.12工程竣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验收组进行。验收组应由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与设施管理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亦可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参加。验收组组长由建设单位担任。10.0.13工程竣工验收应在构成河道的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均合格后进行。当设计规定进行蓄水试验时,必须在蓄水试验完成后进行。河道治理及疏浚工程竣工资料须于竣工验收前完成。10.0.14工程竣工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质量控制资料应符合本规范相关的规定;检查方法:检查质量验收、隐蔽验收、试验检验资料。2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检查相关检测记录,并抽检检查。3观感质量检验应符合本规范要求。检查方法:观察,抽检检查。10.0.15竣工验收时,可对各单位工程的实体质量进行检查。10.0.16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由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协调解决。10.0.17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将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10.0.18工程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将有关文件和技术资料归档。92 附录A河道治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表A道治理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验收批工程的划分序号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批1地基与基础工程土石方基坑开挖、岸坡开挖、基坑支护、土方回填按施工段地基基础地基处理、混凝土基础、桩基础、堆(砌)石基础、石笼基础按施工段2河床——河道清淤、抛石挤淤、河堤处理、防渗或反滤层、泄水孔按500㎡或100m3主体结构工程砌石结构浆砌块石挡墙、干砌块石挡墙、浆砌块石护坡、干砌块石护坡、干砌条石护面、帽石砌筑、镶面石砌筑、防渗或反滤层、变形缝、泄水孔按施工段混凝土结构底板(模板、钢筋、混凝土)、墙体(模板、钢筋、混凝土)、护壁桩(护壁、钢筋、混凝土)、护坡(模板、钢筋、混凝土)、防渗或反滤层、变形缝、泄水孔按施工段生态河堤结构格宾网箱、雷诺护垫、生态混凝土、反滤层按施工段4附属构筑物工程栏杆每100m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绿化工程、管道工程等可分别参考国家及云南省地方相关规范。92 附录B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B.0.1验收批的质量验收记录由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填写,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进行验收,并按表B.0.1记录。B.0.1分项工程(验收批)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专业工长项目经理验收批名称、部位分包单位分包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质量验收规范规定的检查项目及验收标准施工单位检查评定记录监理(建设)单位验收记录主控项目123合格率4合格率一般项目567合格率8合格率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项目专业质量检查员: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沦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92 B.0.2分项工程质量应由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B.0.2记录。表B.0.2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项工程名称验收批数施工单位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施工班组长序号验收批名称、部位施工单位检查评定结果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12345678910检查结论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年月日验收结论监理工程师(建设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92 B.0.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应由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项目专业负责人、组织施工项目经理和有关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验收,并按表B.0.3记录。表B.0.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人分包单位分包单位负责人分包技术负责人序号分项工程名称验收批数施工单位检查评定验收意见12345678910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验(检测)报告观感质量验收验收单位分包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年月日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年月日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负责人):年月日92 B.0.4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应按表B.0.4-1~表B.0.4-4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填写,验收结论由监理(建设)单位填写,综合验收结论由参加验收各方共同商定,建设单位填写;并应对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及总体质量水平做出评价。表B.0.4-1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编号:工程名称类型工程造价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开工日期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竣工日期序号项目验收记录验收结沦1分部工程共分部,经查分部符合标准及设计要求分部2质量控制资料核查共项,经审查符合要求项,经核定符合规范规定项3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核查及抽查结果共核查项,符合要求项,共抽查项,符合要求项,经返工处理符合要求项4观感质量检验共抽查项,符合要求项,不符合要求项5综合验收结论参加验收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公章)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公章)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公章)项目负责人年月日(公章)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92 表B.0.4-2河道治理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含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核查人序号资料名称份数核查意见1施工图会审、设计交底、设计变更、洽商记录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审批3技术交底记录4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5地基验槽记录6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及进场检(试)验报告7钢材、焊接接头力学试验报告8混凝土强度检验报告9砂浆强度检验报告10施工记录11隐蔽工程验收记录12验收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验收记录13竣工图14工程质量事故及事故调查处理资料15其它必要的文件和记录结论:施工项目经理:年月日结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92 表B.0.4-3河道治理工程质量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抽查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含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核查人序号资料名称份数核查意见1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2桩基质量检测报告、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报告3回填土压实度检测报告4构筑物位置、高程、变形测量及汇总5景观河道蓄水试验记录及汇总6789结论:施工项目经理:年月日结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92 表B.0.4-4河道治理工程观感质量检查验收记录单位(子单位)工程名称含子分部(分项)工程名称施工单位核查人序号项目施工单位自评验收检查记录验收评价好一般差好一般差1浆砌石构筑物应相互错缝,灰缝饱满,勾缝密实,宽度均匀,表面平整,外形美观,线条清晰,且不得有风化石2干砌石构筑物应相互错缝,坐实挤紧,不得有松动、叠砌和浮塞,表面应平整,且不得有风化石3混凝土表面应光洁、平整、密实,无蜂窝、麻面、露石、露筋等现象4沉降缝位置准确、缝宽均匀、垂直贯通5泄水孔位置准确、孔内通畅6镶面石砌筑应丁顺交错、上下错缝,勾缝密实、平整,砌体表面干净、整洁7格宾网箱安装应牢固可靠、外形美观、线形顺畅,网箱的封口锁边应牢固,不得松脱8雷诺护垫安装应牢固可靠、平整美观、封口锁边应牢固,不得松脱结论:施工项目经理:年月日结论:总监理工程师:年月日92 本规范的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