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 KB
- 15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高中历史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1.根据上述材料,试归纳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并简要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①基本特点。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中,各个阶层的关系既是家族隶属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一方面表现为“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一庶人”的宗法等级,另一方面表现为“周王一公、侯一大夫一士一皂役”的行政等级,二者紧密结合。②形成原因。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同时受到上古时期部落联盟体制遗存的影响,西周实行分封制。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政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与分封制相关联、把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宗法制。2.说出分封制与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提示:①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加强了对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稳定了社会秩序。②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世代均由嫡长子传宗继统,称为大宗,平位继承土地、财产和权力;嫡长子以外的子弟为小宗,降位继承。周天子以嫡长子继统,众庶子封为诸侯。诸侯亦以嫡长子继位,众庶子封为大夫。大夫也以嫡长子继位,为大宗;众庶子为士,即小宗。③作用:巩固分封制度,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分封制的益处:燕、齐、楚等地距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遥远,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分封制的弊端:①分封诸侯,随着时间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周天子不能控制,分封失去原有的巩固统治的作用。②诸侯容易起异心,一旦条件成熟,便可威胁中央皇权的统治,造成天下大乱。郡县制的益处:实行郡县,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控制。郡县制的弊端:①不分封皇子功臣做辅佐,缺乏稳固的统治基础。②没有成功的先例可以遵循,不易成功。4、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秦朝的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以皇权至上、中央集权为基本特征;中央政府以三公九卿为主组成,地方政权分为郡、县两级;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③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15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示:监察、谏议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1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相同之处:①目的上,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皇权专制;②内容上,都曾经用分权的办法来削弱相权,都用较平和的方式解决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不同之处:汉武帝用“推恩令”和酎金夺爵措施解除了王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同时用划分州郡和设置刺史的方法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监督。与宋太祖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负面影响略小。宋太祖严格控制军权,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但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也使宋朝官僚机构空前庞大,造成了“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3.根据本课的内容,简要概括秦至清前期中枢权力机构演变的特点。提示:皇权和相权的长期斗争,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自秦至清,皇权始终是至高无上的。但是,自秦统一到隋唐以前,宰相的权力很大,也比较集中,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威胁。隋唐至宋朝,以不同的方式分散宰相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明清时期废除宰相,皇权专制登峰造极。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1.古希腊城邦有什么主要特点?城邦殖民运动的后果是什么?提示: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殖民运动的最初起因是本邦的条件无法满足生存需要而被迫移民,后来则是为了掠夺财富和奴隶。殖民扩张促进了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形成了多中心的希腊世界。2.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各具什么特点?又有何共同点?提示:主要有贵族制和民主制,还有君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贵族制由元老院或贵族会议掌握着最高权力。民主制下公民大会拥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寡头制是少数贵族集体的统治。君主制与僭主制都是个人专制,但后者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政权的。共同点:都是小国寡民;公民大会是古希腊城邦政体组成的要素之一,都有公民大会的机构。但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政体下,公民大会的地位是不同的。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雅典民主政体是怎样产生的?其基本特点是什么?提示:雅典民主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2.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证民主制正常运作?这些措施是否有效?提示:实行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在法治的基础上实行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15
有一定成效,但在体制上,雅典民主政治留有“漏洞”,那就是将军职位始终保持选举制,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俸,这就决定了贫穷公民很难当选将军。民主政治的领导权仍掌握在上层奴隶主手中。3.雅典民主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提示:①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历长期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②雅典民主实现了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的设想,对地中海沿岸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西方国家所借鉴。③雅典民主与现代民主不同,前者是公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小国寡民”的产物。后者则采取代议制,是“大国众民”的产物。④雅典民主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臻于极盛,另一方面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⑤雅典民主实质上是奴隶主阶级专政的一种手段,是狭隘的民主。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1.罗马贵族共和制采取哪些措施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提示:罗马贵族共和制为了防止个人专权,设执政官两名,选举产生,权力相等,一切政令必须经两人同意方可执行。元老院实行政事共商,少数服从多数。公民大会负责选举公职人员和通过元老院的提案。设保民官监督政府行为,协调贵族和平民的利益。2.《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有什么历史意义?提示:《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它明确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的既得利益。《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为什么说它集罗马法之大成?如何评价它的历史地位?提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四部法典组成。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它保留了古罗马在法学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对人的行为作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总结,是世界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休的建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1.结合《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简析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1)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2)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是礼仪性的国家元首,首相是最高行政首脑,即政府首脑。(3)内阁对议会负责,由议会选举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内阁及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15
(4)以代议制为基础,议会掌握国家主权。(5)实行分权原则。2.请结合第4课所学知识思考: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有什么区别?提示:18世纪英国的内阁承担行政职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内阁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制建立在代议制民主的基础上。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对皇帝负责,品秩较低,仅备皇帝顾问和帮助皇帝起草对奏章的批复,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对军国大事没有决策权。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请思考:丘吉尔的一席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从这句话中,你能分析一下英美政体有哪些不同之处吗?提示:美国是总统共和制,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政府(内阁)要听命于总统。同时,美国政治的分权制衡原则使得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的制约。英国是责任内阁制,国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内阁掌握实际的行政权力。首相是内阁中的最高行政首长,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所以英国首相必须与内阁成员密切配合。一旦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所以,一般来说,议会对内阁的牵制作用非常有限。1.美国开国元勋们在什么情况下创立了联邦制?提示:在邦联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时。2.如何理解联邦宪法中的分权和制衡原则?提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3.美国总统和英国国王(或女王)的职权有何异同?提示:美国总统有行政权、部分立法否决权,而且有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权。英国国王(或女王)是“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想一想,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掌握了哪些权力?提示:在行政权方面,皇帝有权任命首相及其他行政官员,也可免除他们的职务;在立法权方面,皇帝有召集立法机构开会和宣布延期结束的权力,法律由皇帝签署并颁布;军事方面,皇帝为陆海军最高统帅,有权统率全国军队并任命高级军官;在外交方面,皇帝代表帝国,拥有宣战、媾和等权力。总之,皇帝成为德意志帝国最高权力掌握者。分析法国1875年宪法是怎样体现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的。提示: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众议院和参议院共同行使倡议并制定法律的权力,财政法案先在众议院提出再转交参议院表决通过。②15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通过的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还拥有特赦权、缔约权、统率武装权及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接受外国公使递交的国书的权力,总统有权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提前解散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同时总统的权力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非先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总统所缔结的条约只有在两院通过之后才能生效。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提示:德意志帝国为君主立宪制;1875年的法国为总统共和制。(1)相同点: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2)不同点:①德国议会权力受制于皇帝和首相,法国议会立法独立。②德意志帝国元首(皇帝)不须对议会负责,法国国家元首(总统)要向议会负责;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③德意志帝国虽然是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但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包括官职任免权、立法权、军权等,并能召集、延期或结束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2课鸦片战争1.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哪些主要权益?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提示:《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五口通商,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使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大开;取得协定关税的特权,使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倾销。《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北方的重要活动基地,并威胁北京的安全;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准许华工出国,使列强得以掠卖中国人口,获取利益;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进一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2.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提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楠京条绷。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13课太平天国运动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分析,它们分别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什么理想?太平天国能否实现这种理想?为什么?提示:第一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要实现拜上帝会教义中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第二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以平均分配生产资料的个体生产为基础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和生产产品与生活资料平均分配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第三段材料表明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绝对平均分配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理想社会。15
太平天国不能实现这种理想。因为它不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不可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1.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历史局限性是什么?提示:①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太平天国的内部矛盾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此外,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重大战略决策的失误也是相关的因素。②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试图建立一个人人均等的“地上天国”,最终却归于失败,这表明了它单纯依靠农民阶级来完成争取独立、富强等历史任务的局限性。近代中国社会需要发展先进生产力和争取民族独立、建设现代化国家,必须要先进的阶级来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2.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意义?提示: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14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1.近代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从此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再一次遭到破坏,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输入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只得大借外债;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总之,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民族危机。2.联系史实,说说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原因。提示:帝国主义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固然有帝国主义列强内部矛盾重重等原因,但是更主要、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反抗侵略者的斗争,如1900年八国联军从天津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使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强大力量。第15课辛亥革命1.“临时约法”是如何规定行政、立法与司法权的?它体现了什么原则?“临时约法”中对行政、立法与司法权是这样规定的: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在法院。它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2.与欧美政体比较,它们的本质是否一致?为什么?提示:与欧美政体比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规定了主权在民、权力的制约平衡、依法治国的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1.简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性质和伟大意义。15
提示:原因: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及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2.列出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的重要革命活动。;提示:①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此后通过在海内外宣传革命思想和在国内多次组织小规模的革命起义而扩大革命党人的影响;②1905年成立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创办《民报》,于1905年至1907年间与康、梁等保皇派展开了一场思想大论战,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好了舆论准备;③同盟会领导了多次国内武装起义,如1907年5月到1908年4月间在华南地区连续发动了6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黄兴等人在广州发动的黄花岗起义影响最大;④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革命浪潮席卷全国;⑤1912年1月,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1.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有什么特点?提示: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和商人。特点:一是突破了知识分子的范围,发展成为青年学生、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二是工人阶级表现出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在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2.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签和约?第一,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收回被德国强占的一切权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要求;第二,中国人民各阶层联合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北京政府造成巨大的压力;第三,在巴黎的中国留学生和华工的斗争;第四,中国代表团成员顾维钧、王正廷等人有强烈的爱国心。1.试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提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北洋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妥协,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五四运动有何历史意义?体现了怎样的精神?提示: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运动的主力,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五四运动作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掀开了中国争取民族解放和民族振兴的伟大斗争的序幕。15
五四运动作为一场爱国政治运动,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宣传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体现出鲜明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后的新文化运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广大知识分子热烈讨论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问题,具有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简析《共产党宣言》发表的重大意义。提示:《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战斗纲领。2.简析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其留下的深刻启示。提示:性质:从巴黎公社委员的产生和罢免来看,公社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权;从巴黎公社委员的组成成分看,一半是工人;从巴黎公社所采取的措施看,都是真正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的。因此,它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启示:①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防止资产阶级反扑;无产阶级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器,拥有捍卫主权的力量;无产阶级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建立广泛的同盟;②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尚处于上升时期,不具备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成*的客观条件;无产阶级本身作为一个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缺乏一个统一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③巴黎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彻底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巴黎公社全面、彻底的为人民大众谋福利的措施,勇于请人民监督、敢于对人民负责的行政理念,值得发扬;公社战士为人类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可贵精神,感人至深。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课中思考题]二月革命后,俄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及时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提示: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即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苏维埃得到掌握革命武装的人民的支持,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临时政府是主要的、真正的、掌握全部政权机关的资产阶级政府,但没有掌握武装。由于临时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利益,因此它极力维护旧制度和旧秩序,拒绝满足人民对于土地、面包、和平的要求,拒不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广大俄国人民依然深受各种痛苦。在这种形势下,列宁果断地在《四月提纲》中提出要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阅读与思考]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你怎样理解列宁阐述的十月革命的意义?提示:马克思关于社会演进的理论指出,在生产关系还能够容纳生产力发展的时候,这种生产关系会继续存在。2015
世纪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垄断即帝国主义阶段,垄断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时期的生产关系还能够容纳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谓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俄国实质上比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要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前提并不十分具备,它不是由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从而迫使生产关系进行自然而然的调整,而是通过武装起义的形式用暴力手段来迅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正如列宁所说,建设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我们“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十月革命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它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经济落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列宁认为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就在于它通过在俄国这块土地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自我测评]1.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去探究原因。客观方面:俄国当时已经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基础;同时,俄国又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落后的一个,“一战”的爆发,使得俄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第20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课中思考题]1.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提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五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进行的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中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由于抗战的胜利,中国收回了被日本占据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宝岛台湾;在战后建立的联合国中,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从而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阅读与思考]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以及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提示:这场战争打败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持久抗战,抗击和牵制了日本的主要兵力,支援了太平洋战场盟军的作战。中国人民与日本法西斯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对其覆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自我测评]1.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提示: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改变了自辛亥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政党林立却无一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人民革命的状况。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使中国的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③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放手发动工农群众,为中国革命找到了真正的力量源泉。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把中国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2.试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示:原因: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成为全民族抗战坚强的领导核心。②中国军民的浴血奋战。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斗争,也沉重打击了侵华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对夺取抗战的胜利都起了重要作用。③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各国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援,对抗战的胜利也起了积极作用。意义:①持续八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以中国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②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洗血了中国的百年耻辱。③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有着地位和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④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伟大意义。提示:标志着中国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结束,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的结束;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从而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统治,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从而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使中国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生的历史转折点。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中思考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如何?提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人民意志和利益的表达机关,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也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直接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解析与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在民主制度下,人民才能普遍享有这些权利?提示: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专制君主,人民只是君主的臣民,臣民不能违背君主的意志,法律只是君主意志的体现。在民主制度下,国家的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赋予公民各种民主权利。[自我测评]1.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提示:立法权、对政府两院的监督权人事选举任命权以及重大事项的决定权。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提示: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15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4.概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提示: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中思考题]你怎样认识“文革”的危害?“文革”的严重后果:第一,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第二,国家经济遭到巨大破坏和损失,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第三,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优秀的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被毁弃,国民素质下降;第四,在思想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严重的后果。由于“文革”动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阅读与思考指导:阅读上述材料并思考: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了什么?我国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一方面说明由于《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的颁布,规范了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可依照法律对由于政府部门的怠惰、错误造成公民个人损失起诉政府相关部门。这一切表明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解析与探究:比较一下,1975年宪法、1982年宪法与1999年宪法有何共同点?你怎样看待修宪问题?1954年以来我国多次修宪说明了什么?①1979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都受当时社会中极左思潮影响,存在着一些“左”倾错误的内容;1982年宪法与1999年的宪法都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产物,都正确反映当时社会现实。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修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中国人民实事求是的思想,尤其是1978年、1982年、1999年宪法的修订。③宪法是当时国情的反映,多次修宪也是这一状况的反映。自我测评解答1、搜集资料举出"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事例,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指导思想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毛泽东对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无视国家法律,肆意冲击和破坏民主法制,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造成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的民主权利被肆意践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巨大挫折。因此,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公民的行为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才能真正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行使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15
2、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是什么?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平反冤假错案;党和政府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的颁布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进宪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是什么?提出这一构想的目的何在?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目的:解决台湾、香港、澳门相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你怎样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示:台湾统一意味着我国最终完成统一大业,可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可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挫败外来势力阻挠中国统一的阴谋;台湾统一还将改变我国与日、美等国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声望。台湾问题悬而未决,不仅不利于祖国大陆的发展,对台湾的前途也是没有好处的。由于“台独”势力在台湾日益发展,外国势力也插手台湾问题,这将加大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所以,解决台湾问题刻不容缓。[自我测评]概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及其历史影响。提示:关于理论,可参见本课第一个子目下的有关内容。其实践和历史影响主要是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顺利地实现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也会对台湾问题的解决产生重大影响。第七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中思考题]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吗?提示: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应该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解析与探究]2.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提示:①战后斯大林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想通过建立帝国来维护安全,因此他极力在东欧扩张苏联的势力范围与影响,这种对自身安全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东西方关系的日益紧张。②“二战”结束前夕,美国企图依靠其在战争中膨胀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推行全球性进攻战略,试图把整个世界纳入到它所希望的发展轨道中,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新秩序。③15
凯南认为苏联将在战后采取扩张政策,将尽可能多的欧洲地区置于苏联的控制下,这势必会破坏西方乃至美国的“自由”制度,夸大了苏联对于美国的威胁。④争夺世界霸权是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但诺维科夫也片面夸大了美国对于苏联的威胁,认为美国正准备与苏联进行战争。战后双方缺乏合作的基础以及双方的互不信任,片面夸大对方给予自身的威胁,导致了“冷战”的爆发。[自我测评]1.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提示:美国:①在战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②1947年3月12日,以遏制“共产主义威胁”为核心的“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冷战”的开始;③实施援助西欧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④将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实行货币改革,导致“柏林危机”;⑤为遏制苏联,于1949年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军事同盟。苏联:①在战后以确保自身安全为外交政策核心,在东欧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与影响;②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苏联实行了“莫洛托夫计划”,后来又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经互会;③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成立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2.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冷战”从1947年开始直至1991年苏联解体结束,前后持续40多年,对战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世界被分裂成两部分;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③两个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大规模的世界大战;④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大打代理人战争,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宁。第25课世界多极化趋势2.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由于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中国得以冲破美国设置的种种障碍,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提示:“二战”后初期的联合国实际上为美国所把持,成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但随着亚非拉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这种局面逐渐被打破。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方面表明第三世界力量的强大,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自我测评]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世界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而是有美国、西欧、苏联、中国、日本等“五极”。尼克松的话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趋势?提示:“二战”刚结束时,是典型的两极格局,美苏两国的抗衡决定着世界的形势。70年代以后,多极化的趋势日渐显露,形成了一些新的力量中心,冲击着旧的两极格局。第26课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阅读与思考]15
联系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屈辱外交,想一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在当时有何意义?提示:旧中国奉行的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上面临三大问题: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为此,毛泽东根据中国特殊的历史、现实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另起炉灶”,就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不承认旧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对者“钻进来”捣乱;“一边倒”,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也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最明确的表示。新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宣告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史的终结,从此我国彻底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屈辱外交。[自我测评]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政府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亚非国际会议上进行了实践。尤其是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万隆十项原则,使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是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2.简述新中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提示:在建国第一年,新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指引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粉碎了美国企图孤立中国的阴谋。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的新成就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不仅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指导性原则,也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二是我国参加日内瓦、万隆两次国际会议所起的积极作用。日内瓦会议是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简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原因及影响。提示:总的来说,中美关系正常化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中美双方利益共同需要的结果。从美国一方来讲,它实行了20多年“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但是到了6015
年代末,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使美国被迫考虑改善中美关系,以牵制苏联。从中国一方来讲,也面临着新的战略抉择。当时,苏联陈兵于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重大威胁。而美国在亚洲战略上收缩和保守的倾向很明显,已不构成对中国的直接威胁。在此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有利,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做出了积极的反应。4.请举出至少三个实例,说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加强与世界各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提示: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2002年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积极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27课跨世纪的世界格局[阅读与思考]这段话反映了布什政府的什么外交方针?提示:反映了布什政府“单边主义”的外交方针,是当今美国霸权思想的具体体现。“9·11”事件后,布什政府以反对恐怖主义为名,继续宣扬自己的“单边主义”外交思想,企图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在世界各地插手别国事务,不断挑起局部战争和地区争端,如2003年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外交方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局势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成为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重大障碍。[解析与探究]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提示:如果同意多极化趋势论,可以通过列举多极化趋势对世界的积极影响加以论证,在多极化格局中更容易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有利于实施中国的多元化外交战略。如果同意霸权稳定论,可以分析霸权对全局的稳定性能够起到一定作用。对于此问题,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必拘泥于某一种观点,但教师应适当引导,如提示学生站在中国的立场上,看哪种观点更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自我测评]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及成因各是什么?提示: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出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特点,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但多极化趋势已明显增强。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有何影响?提示:本题的答案可参照教材最后一段:①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国际关系的民主化;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片机课后习题答案.doc
- 南京医科大学招聘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真题及答案.docx
- 南京大学出版社《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四、五章名词解释、简答题).doc
- 南开大学出版社 张志超《财政学》08第8章课后习题答案.docx
- 卫生检验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题及答案.doc
- 卫生监督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历史九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doc
- 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答案.docx
- 历史八年级上课本习题解答.doc
- 历史必修2课后习题答案.doc
- 历史课后习题答案啊.doc
- 原理与方法》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版).doc
- 厦门大学党委党校第48期学习班《党的基本知识》学习思考题及答案.doc
- 参考书不用买了!大学课本答案大全!.doc
- 参考答案 国贸.doc
- 发展心理学(答案).doc
- 发展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doc
- 口才艺术与社交-网络通识-课后作业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