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8 KB
  • 9页

考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后习题答案全(2015最新).docx

  • 9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答:(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概括地说,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之中,使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2)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3、怎样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3)军队建设革命和军事战略理论(4)政策和策略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地位:第一,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在实践上,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在精神方面,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4.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答:主要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5.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答:1)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一是科学发展观体现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新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二是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三是科学发展观以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回答,具有独特的创造性。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做出一系列阐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期党与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答:实事求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首先,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答: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首先,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再次,它是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和时代转换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无产阶级要实现其领导权就必须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2.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答: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根本原因),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答: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三大法宝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者的相互关系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史。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史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第三章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是过渡性社会答:(1)在经济上,由于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因而必须实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2)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3)在文化上,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4)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5)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答: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4.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的理论成果答:(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答:(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义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政治保证。(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及其基本特征答:(一)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指明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定性问题。(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阶段出发,不能超越这一阶段。这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定位问题。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如何认识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1)经济实力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2)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这些矛盾和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3)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阶段性特征,才能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基本国情,并据此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政策。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如何实现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既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要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4、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答: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进程。科学阐述处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辩证统一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大理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大理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致力于贯彻落实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1、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3)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其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理解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其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答:,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3、如何理解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答: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家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4、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答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5、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答: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3)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全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全体同学的鼎力支持和团结奋斗共同完成!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答: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改革不是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既涉及生产力又涉及生产关系,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体制层面又包括思想观念层面。3)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从由此引发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伟大的革命。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答1.重大意义:①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②解放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③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2.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答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2)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因此要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3)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也不走改旗易帜。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涉及许多重大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人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1)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2)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5、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答1)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2)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3)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形成有何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是深刻总结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顺应国际国内大势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领域,抓住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现实意义:我们党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不断丰富、日趋完善的生动历程,标志着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2.社会主义初级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上实现了哪些重大的突破和创新?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对公有制经济有了新的认识;3)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3、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4.如何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要在全社会深入开展理想理念教育2)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3)要突出道德价值的作用4)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5)要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十八大首次提出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答:主要内容包括:坚持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6.如何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答:1)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3)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初次分配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再分配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4)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而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7.怎样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答;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这一认识上的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开启了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新征程,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1)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崛起必须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作保障。二)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面对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的位置,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宽广。三)建设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现象十分严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四)建设生态文明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顺应时代潮流,契合人民期待。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答:①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实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意义?如何形成和发展的?答:1)基本内容: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第三,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五,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2)重要意义: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见精炼232准确答案)1983年6月,邓小平进一步阐述了对台湾和平统一的构想(后被称为“邓六条”)。其要点是:祖国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一国两制”构想首先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其形成与发展如下:1)1963年,周恩来将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即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四目"即台湾统一于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数委于蒋介石。2)1978年,邓小平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的构想初期。3)1981年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进一步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政策(叶九条)。4)1982年,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全面阐述了中国政府准备用"一国两制"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同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对特别行政区作出了专门规定,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形成。5)1984年5月召开的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批准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其具有法律效力,成为和平统一祖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新形势下如何努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答:第一,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第二,坚持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前途。第三,坚持增进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第四,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第十章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使当今时代的主题?1)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3)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4)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对世界和平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2、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②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负荷各国人民的利益(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①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3、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愿望和不懈追求。(2)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4)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5)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第十一章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坚持共同富裕的目标。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我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具有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工人阶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也是最基本的推动力量。3、为什么说新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新的社会阶层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新的阶层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3)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热爱祖国。4、为什么说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4)爱国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5、如何认识在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国防和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意义?(1)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2)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3)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第十二章1.怎样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的领导。(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的领导(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的领导。(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的领导。2、为什么说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1)当今世界正处在历史性大变动之中,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中国正处在历史性的伟大变革之中,新形式、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3)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肩负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3.如何加强党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答: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发生深刻变化的世情、国情、党情必然要求。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坚定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才能完成我们的各项事业,才能实现“发展更好、城市更靓、管理更优、生活更美”。2)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以群众为根本,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群众权益。3)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坚持不懈地强化理论武装,以实践为标准,提升领导发展的能力。我们善于学习理论知识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用理论指导工作的方向,用实践检验工作的成果,遇到问题时“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挑战,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经受“四个考验”,防止“四个危险”,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为实现科学发展新突破而努力奋斗。4.全面从严治党及其意义的理解(见书289-297精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