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50 KB
  • 5页

自然辩证法习题答案.doc

  • 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1、科学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人们对科学的认识将进一步深化。科学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范畴。技术作为人类该着自然能力的标志,它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本世纪以来,技术除了指工具和机器之外,还包括制作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按照这样的观点,技术乃是实践经验、物质设备和科学理论有机结合的整体,是劳动技能、技术、理论、物质手段和方法的综合。首先,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性质功能:科学提供精神财富,技术提供物质财富。(2)问题结构:科学研究“是什么”的问题,以知识单元为结构;技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以操作单元为结构。(3)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由特殊到普遍,采用分析的方法;技术由普遍到特殊,采用整合的方法。(4)目标:科学追求唯一的知识;技术追求多元化形式。(5)评价标准:科学采用真理性标准;技术则是功利性和效用性标准。(6)劳动特点:科学劳动存在不确定性,个体性强;技术劳动确定性强,协作性强。(7)社会价值:科学主要是认知价值,技术主要是生产价值和军事价值。其次,二者又是紧密联系的:技术是科学的基础,为科学发展提供手段和经验材料,是检验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技术的发明往往依赖于某个科学原理,科学成为技术的先导,而技术则是科学原理的有目的的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再次,二者有相互转化的趋势:科学正逐步技术化,科学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发展;技术在不断科学化,技术是科学的物化,发源于科学;科学与技术日益一体化,一些研究同时兼备科学和技术的特点。弄清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科学和技术的各自特点,充分认识和利用二者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科研中有效利用技术手段,以技术推动科学发展;在技术活动中加强科学的引导作用,以科学为指导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注重科技一体化趋势,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2、近代科学是实证科学,它是以观察实验作为基础,以经验归纳和数学演义为主要方法。为了获得实施,为了进行归纳,为了定量的数学分析,必须先对自然现象分门别类,并使其暂时割断联系,使其暂时静止下来进行研究。近代科学思维方式抛弃了古代自然哲学的思辨性、笼统性、无疑是巨大的进步,也确实使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就是这种思维方式带来了形而上学。所以说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有他的历史理由。4、科研选题的五个原则指的是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灵活性原则。需要是选题的前提和目的,选择课题应面向社会需要和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要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出发,选定自己的科研方向和课题。需要性原则要求科研人员在选题时必须考虑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更要考虑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某些情况下后两方面更重要。既要考虑当前效益、近期效益,还要考虑它的长远效益。此外,还要考虑跟踪世界高科技的需要,考虑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需要等。创造性是科研的灵魂,一个课题是否有价值主要体现在创造性上,根据创造性原则,科研人员在选题时要努力到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去探索,应在矛盾的焦点和富有挑战性的难题中选题,应在知识的空白带,在各学科的联结点和生长点上选题。要求所选的课题本身具有先进性、新颖性,要研究前人没有研究或研究不透彻的现象。研究结果是对已有知识体系的补充或否定,在支持创造性的前提下,选题时还应注意易突破性。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所选的课题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的,要把课题置于当时的科学技术背景下,并使之成为在科学上可以成立和可以探讨的问题,坚持科学性原则,要在科研选题时既要尊重所依据的科学性理论和科学事实,又要随着基础事实和背景理论的改变而对所选题目进行调整。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课题应与自己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即根据已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进行选题。科研人员选题时应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研究操作能力,团队的整体能力,科研经费,实验手段,情报资料,研究期限等多方面的内容。 灵活性原则要求研究者应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地对课题进行调整或转换,但转换或调整时必须慎重,并要采取积极的防范和补救措施。在这五个原则中无论哪个原则都不占主导地位,因为这五个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他们之间是平等地,有时候这五个原则中有些原则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同时满足。比如,有时候一个科研选题符合了创新性原则,但是研究这样的一个课题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目前的条件所不允许的,所以这个课题就不符合可行性原则,因此,我们说很难找到一个同时满足这五个原则的十全十美的课题,我们只有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兼顾这些原则,折中而行,审时度势地做出一个合适的科研选题。5、“技术一般指人类为满足自己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其他非生产活动的需要,运用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及方法的总和。恩格斯说:“只有人才能在自然界上面打下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但变更了动植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他们居住地方的面貌和气候,他们甚至还如此地改变了动植物本身,以致人的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灭亡一起消亡。”这些“烙印”印证了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例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等。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人类在用它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伤害到了自己。由于技术应用的两重效应,人们对技术产生了两种不同观点和看法,即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技术悲观主义又称反技术主义,认为技术的发展直接主宰社会命运,必然给人类带来灾难。它怀疑、否定技术的积极作用,主张技术必须停止乃至向后退。技术悲观主义是一种否定的技术观,它用一种否定的情感意识、审视和批判的眼光去认识和看待技术的发展。技术乐观主义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就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4]。技术乐观主义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简单化,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力量。6、答:1、探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与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式不同,主要在于如何把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前者不是把整体理解为各组成部分之加和,认为整体大于部分,后者则把整体看做是各组成部分之总和。2、不能。因为探索简单性思维方法和探索复杂性的思维方法的根部出发点不同,坚信现实世界的简单性,就导致了探索这种简单性思维方式和方法,它在考虑和处理问题时所持的基本出发点:(1)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部分的集合,事物的本质或原因不在他的整体中,而是由其部分来决定,因此,只要把事物的部分性质和运动规律弄清楚了,就可以对该事物的种种现象作出解释和说明。(2)假定部分之间只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割断联系来研究部分,并可以把部分的性质和规律加和起来作为整体的性质和规律。(3)认为事物的变化服从机械因果律。(4)假定事物的运动过程是可逆的,因此,事物不会演化发展的历史。(5)在评价事物的真善美或假恶丑时,采取一种“由细至总”的评价方式,即部分看起来好或坏,整体就一定好或坏,并且认为,在相同的条件下,事物越是简单,就越有理由认为它是真的和美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各自的科学历程、探索的方法、及基本出发点不同。探索简单性的科学历程:古代原子论——经典科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探索简单性的方法:“原子论方法”或“还原论方法”探索简单性的基本出发点:整体等于部分之和,部分决定整体;部分间只具有线性关系;变化服从机械因果律;事物运动过程是可逆的;“由细至总”的评价方式—简单是美而探索复杂性的科学历程:“三体问题”和“贝纳德花纹”探索复杂性的方法:“新三论”——混沌科学或系统科学,其中新三论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探索复杂性的基本出发点:按照事物自身的系统性,将对象看成一个整体,研究对象变化发展的过程,抽象出对象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反馈,从功能行为上揭示对象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效应。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无助于解决复杂性问题,是由探索简单性思维方法的特点和复杂性问题的特点决定的。从上面探索简单性和探索复杂性的区别也可看出。 复杂性问题的研究对象往往都是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大系统,这些系统都是复杂的、动态的。从探索简单性的思维方法的出发点可以看出,它对复杂性问题是不能够进行透彻的研究的。还必须运用新三论的方法,着眼于综合,从对象系统本身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整体出发,建立模型,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对对象研究。8、答:科学技术研究中形成和提出新的概念、原理、假说、模型和设计方案,都离不开创造性想象,科学抽象都包括这想象、幻想的成分。列宁曾说过,否认幻想也在最精确的科学中起作用,那是荒谬的当然人们要区分对推动科学研究有益的幻想和完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幻想,要注意到幻想归根结底要从实际出发并经受实践检验,但又必须看到想象力的培育和发挥是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宝贵品质。从事实证科学和具体工程技术研究的人们也要把实事求是、逻辑思维同科学想象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幻想和猜测都属于想象的范畴.想象具有创造性,概括性和幻想性的特点,想象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功能.首先,它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思维途径.其次,想象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是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是科学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创造性.第三,人类的科学想象还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投身科学,献身科学的强大动力.所以,严密的科学中也应当有幻想和猜测的成分.9、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记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是人类文明的阶梯和标着!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国力的核心资源、战略资源、是一种能够产生高附加值的财富,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能够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从经济发展上讲他是生产力,从政治上讲他是影响力,从社会发展上讲他是推动力,从军事上讲他是威慑力。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发考虑,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科学技术作为客观存在的事务,自然也有他的利端和弊端。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善良的人们可以利用他来为人类服务,为人类服务,而邪恶的人们能够利用他来危害人类生存。这是科学的使用方式不当造成的,如果恰当的使用科学,只会给我们带来幸福。技术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便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通往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之路。科学技术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这是一把这样的剑,他是双刃的,可以用作不同的目的,如果用它来做好事的话,那么,他就可以产生好的结果,如果用它做坏事的话,他就会产生坏的结果。这就是说。同样的一把剑,使用之后所造成结果是好是坏,取决于使用他的人的目的。它本身是双刃的,有它的两面性,一面是用来做好事,另一面是用来做坏事,或一面可以带来正面作用,另一面可以带来负面作用。科学既可以用来维护正义,除暴安良,也可以用它来伤害百姓。这并非只是无奈,更重要的是,是把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减小、降低。列宁有一个重要观点,她说;假象也是本质的反应。既然假象也是本质的反应,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并非假象,是否也反映了本质呢?这颇值得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我倾向这是由于科技本身的不成熟或缺陷、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或对后果的控制不力而造成的。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哺育出的最精致绚丽的花果。他曾给人类以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带来灿烂的明天。我们要从容的挥动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开辟出一个崭新的、繁荣的和平的新纪元。10、创造性思维有人类思维的一般特点,科学认识中的创造性思维也以实践为基础,发端于问题并且是现实的反映和概括;同时,创造性思维还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突跃性和独创性的特征。整体性指创造性思维是左脑思维和右脑思维的有机的统一。综合性指创造性思维要调动和使用各种思维形式和方法,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上对思维对象进行综合研究。突跃性是指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往往伴随着顿悟、灵感等思维飞跃而产生,同时就认识内容来说也是升华到新的深度和高度。 独特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新颖性。创造性思维的微观机制,主要是指创造性思维是意识和潜意识的协同作用。创造性思维的宏观机制,主要指创造性思维是选择与建构的交互作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包括准备、孕育构思、潜伏顿悟和验证完善四个阶段的过程模式。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发现和确定目标,形成问题情境,并围绕问题或目标搜集材料,获得尽可能多的关于目标的信息。孕育构思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围绕目标,对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各种思维加工,致力于提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直到思维达到饱和为止。潜伏顿悟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转移思考对象,使对原对象的思考从意识活动转入潜意识活动,通过不受约束的潜意识思考,来产生解决问题的创造性设想。验证完善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者采用逻辑思维,有时还要运用试验方法,对所得到的创造性设想进行检验、证明和修正,形成比较完善的概念、假设、模型或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并在理论上加以认定、确定或否定。11、结合自己的专业怎样进行科学问题的研究?本专业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是随着建筑学的发展和经济论的建立以及数学的进步等多重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一门专门为建筑业的发展形成的专业学科。科学研究的范式在本专业的建立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原先存在于其他科目的范式可以借鉴到新的科目的研究中去,有关建筑学科目的研究方法;着重于实验,发现,扩展工艺水准等等;存在于数学中对于随机过程(谱分析),概率的研究方法,以及计算科学中的仿真原理,步骤都可以借鉴到对这一实际工程类学科的研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范式管理科学与工程的范式像大多数范式那样是对以前的继承,并溶入自己的特点这样即方便了和工程有关的其他科技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介入这一领域,也为本专业树立一个统一的研究方法层面的规定,使得整个行业的工作人员可以仅仅通过形式上了解发展近况。由于是工程类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的范式提供的众多的研发参数,概念;在后来人们发现相互矛盾的概念(例如带宽和误码率)等等,以及相关联的概念,这些理论上的概念为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甚至某些技术上的发展途径。(1)以研究方向为指导,大量收集国内外相关情报资料和研究成果,并形成学科前沿问题综述报告。(2)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分析,找出问题。即在大量收集专业和专业方向的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或从实践、社会、市场的调查中发现问题。(3)根据科学选题的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对问题进行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4)对研究课题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研究方案,建立模型,并对方案和模型进行系统评估。(5)确定主要技术思路(线索),预测研究中可能出现的主客观困难和条件问题,准备备选方案。(6)比较择优,最后决策,结合实际,对多种备选方案进行优化抉择。(7)通过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证实问题并获得数据结论。(8)写出相关论文。(9)学生的自由发挥。12、全面认识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其两面性,正视科学技术应用中可能出现消极后果,决不是也不应当步入反科学技术主义的歧途,但却可以提醒人们要争取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尽力达到趋利避害的社会效果。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和现代化以及应用科学技术和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充分考虑到这些事关全局影响的问题,否则就既不利于当前的建设,也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和其他国家。 生态问题的恶化与科学技术的滥用和行动上的盲目性有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造成人与自然的协调,消除已经发生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避免造成对生态平衡的继续破坏,还得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就一定意义说,全球性问题特别是环境质量恶化,并不是由于科学知识太多而是由于科学知识仍然不足;也不是由于技术手段已充分准备,而是由于现有的技术仍有缺陷。为了合理地应用科学技术成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和减小其负效应,在运用某种技术和实施某项工程之前,还应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或专家咨询,对其进行尽可能周密的评估,以预测其可能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果和生态结果,包括其直接效应和近期效应,以及间接效应和长期效应,包括其好的和坏的效应。全球性问题的产生是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造成的,这些问题的缓解和治理,还要靠社会。社会主义在改革和发展中解决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得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运用科学技术。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有国家法制的保证,生态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要保证全球性的生态质量和环境治理,只靠一个国家是不行的,必须要国际间的合作,这不仅要有对全球性问题的合作研究,而且还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承担义务。13、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人类主体既是导致环境污染的责任者,又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也是环境保护的主体。(2)人类要想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人类必须保护自然环境,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人们可以运用已获得的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对自然界的改造。(3)度是指事物保持其质和量的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认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认识事物的质,才能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内,事物才能保持它自身的存在,超过了特定的范围,就会向对立面转化。在度中,质和量相互规定、相互渗透,密不可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适度的原则,使事物的变化保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既防止“过”,又要防止“不及”,采取正确的方法,促使在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和利用也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是能够满足人类的合理需要的,只要人们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地球的自然资源又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贪婪的,如果人们违背了客观规律,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环境,就会破坏作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统一体而存在的生态系统,反过来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协调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