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0.00 KB
  • 38页

110kV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

  • 3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编号: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110kV变电站设计学生罗靖怡指导教师周佳副教授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层次专升本批次130202学号W130202132008学习中心邯郸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单位邯郸市计量测试所2016年4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38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国农业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毕业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生签名:罗靖怡时间:2016年04月10日关于论文(设计)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本、专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条例(暂行规定)》对:“成绩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网络教育学院将有权选取部分论文(设计)全文汇编成集或者在网上公开发布。如因著作权发生纠纷,由学生本人负责”完全认可,并同意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以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保密的毕业论文(设计)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学生签名:罗靖怡时间:2016年04月10日38 摘要本设计书主要介绍了110kV区域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的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设计的内容有110kV区域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的选择主变压器,所用变压器的选择母线、断路器和隔离刀闸的选择互感器的配置,220kV、110kV、35kV线路的选择和短路电流的计算。设计中还对主要高压电器设备进行了选择与计算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此外还进行了防雷保护的设计和计算提高了整个变电所的安全性。 关键词:变电站主接线变压器 38 目录第1章引言61.1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61.2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61.3原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6第2章电气主接线的设计72.1电气主接线设计概述72.1.1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72.1.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72.1.3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82.2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及其特点82.2.1有母线型的电气主接线82.2.2无母线型的电气主接线9第3章主变压器的选择103.1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103.1.1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103.1.2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103.2.2绕组数量和连接方式的选择10第4章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114.1导体的选择与校验114.1.1单片矩形导体特性114.1.2槽形特性114.1.3管形母线特性124.2互感器在主接线中的配置124.2.1电感器的配置124.2.2电感器的配置:12第5章高压配电系统及配电装置设计135.1配电装置的要求135.2配电装置的分类135.3配电装置的应用145.4屋内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15第6章所用电的设计176.1电源数量说明17第7章防雷和接地设计187.1防雷设计187.1.1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187.1.2变电站的侵入雷电波保护187.1.3变压器的防雷保护197.1.4内部过电压保护197.2接地设计207.2.1接地概述207.2.2接地网型式的选择20第8章保护配置2138 8.1变压器的保护配置218.2母线的保护配置21结束与建议22后记23参考文献2438 1引言1.1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变电站是由变压器、输电设备、用电设备组成的网络,它包括通过电的或机械的方式连接在网络中的所有设备。变电站是联系发电厂和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交换和分配电能的作用。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系统需要一智能化来进行分配,以往制约数字化变电站发展的主要是IEC61850的应用不成熟、智能化一次设备技术不成熟网络安全性存在一定隐患。最近国目前IEC61850技术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的技术已经成熟、间隔层与过程层通信的技术在大量运行站积累的基础上正逐渐成熟,逐步进入了实际运用阶段。1.2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也已从早期、中期发展到当前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阶段。其重要特点是:以分层分布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集中式,把变电站分为两个层次即变电站层和间隔层。在设计理念上不是以整个变电站作为所要面对的目标,而是以间隔和元件作为设计依据;在中低压系统采用物理结构和电器特性完全独立,功能上既考虑测控又涉及继电保护这样的测控保护综合单元对应一次系统中的间隔出;在高压超高压系统,则以独立的测控单元对应高压或超高压系统中的间隔设备,变电站层主单元的硬件以高档32位工业级模件作为核心配大容量内存、闪存以及电子固态盘和嵌入式软件系统。现场总线以及光纤通信的应用为功能上的分布和地理上的分散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尤其是基于TCPIP的以太网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得到应用智能电子设备IED的大量应用,诸如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电源、五防、电子电度表等可视为IED而纳入一个统一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与继电保护、各种IED、远方调度中心交换数据所使用的规约逐渐与国际接轨。这个时期国内代表产品有CSC系列、NSC系列及BSJ系列。1.3原始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电网结构越来越复杂,各级调度中心需要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准确掌握电网和变电站的运行状况。同时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控性,要求更多地采用远方集中监视和控制并逐步采用无人值班管理模式。显然传统的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电力系统管理模式的需求。传统变电站体积大,效率低下,需要采取更为先进的一种技术来提升变电站。变电站在电力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随着电子信息的发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传、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测量、控制、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自动化功能,提高变电的工作效率成为了可能。总体来说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其优越性主要有:提高了供电质量、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降低造价、减少了投资,促进了无人值班变电站管理模式的实行。38 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电气主接线是指由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母线和电缆等电气设备,按一定顺序连接的用以表示生产、汇集和分配电能的电路。电气主接线又称一次接线或电气主系统,代表了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的主体结构直接影响着配电装置的继电保护配置、自动装置和控制方式的选择对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起决定性的作用。2.1电气主接线设计概述2.1.1对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电气主接线的基本要求(1)电气主接线应根据系统和用户的要求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对三类负荷以一个电源供电即可。对一类负荷和二类负荷占大多数的用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其中任一电源必须在另一电源停止供电时,能保证向重要负荷供电。电压和频率是电能质量的基本指标,在确定电气主接线时应保证电能质量在允许的变动范围之内。(2)电气主接线应具有一定得灵活性和方便性,以适应电气装置的各种运行状态。不仅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能安全可靠地供电,而且在系统故障或设备检修及故障时也能适应调度的要求,并能灵活、简便、迅速地倒换运行方式,使停电时间最短,影响范围最小。(3)电气主接线应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经济。应尽量减少设备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并尽量减少占地面积,同时注意搬迁费用、安装费用和外汇费用。(4)具有发展和扩建的可能性。电气主接线在设计时应尽量留有发展余地,不仅要考虑最终接线的实现,同时还要兼顾到从初期接线过渡到最终接线的可能和分阶段施工的可行方案,使其尽可能的不影响连续供电或在停电时间最短的情况下完成过渡方案的实施。2.1.2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变电所主接线的设计必须满足上述四个基本要求以设计任务书为依据:国家经济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技术规范为准则结合工程具体特点准确地掌握基础资料,做到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实用。在工程设计中,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事必不可少的。它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及电力负荷增长率的规划,给出所设计的变电所的容量、电压等级、出线回路数、主要是负荷要求、电力系统参数和对变电所的而具体要求,以及设计的内容和范围,这些原始资料是设计的依据,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可以初步拟定一些主接线方案。国家方针政策、技术规范和标准是根据国家实际状况,结合电力工业的技术特点而制定的准则,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循。结合对主接线的基本要求,设计的主接线应供电可靠、灵活、经济、留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设计时在进行论证分析阶段更应该辩证的统一供电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关系,以使设计的主接线具有先进性和可行性。38 2.1.3电气主接线的设计步骤电气主接线的设计伴随着发电厂或变电所的整体设计,即按照工程基本建设程序,经历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设计等四个阶段。在各阶段中随要求、任务的不同,其深度、广度也有所差异,但总的设计思路、方法和步骤相同。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其次确定主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接下来主接线方案的拟定与选择,下一步所用电源的引接,下一步短路电流计算和主要电气选择最后绘制电气主接线图。2.2主接线的基本接线形式及其特点电气主接线的型式是多种多样的。按有无母线可分为有母线型的主接线和无母线型的主接线两大类。2.2.1有母线型的电气主接线1、单母线接线及单母线分段接线(1)单母线接线单母线接线供电电源在变电站是变压器或高压进线回路。母线既可保证电源并列工作,又能使任一条出线都可以从任一个电源获得电能。各出线回路输入功率不一定相等,应尽可能使负荷均衡地分配在各出线上,以减少功率在母线上的传输。(2)单母分段接线单母线用分段断路器进行分段,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回馈电线路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分段断路器自动将用户停电;两段母线同时故障的几率甚小,可以不予考虑。在可靠性要求不高时,亦可用隔离开关分段,任一母线故障时,将造成两段母线同时停电,在判别故障后,拉开分段隔离开关,完成即可恢复供电。(3)单母线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为了检修出线断路器,但不中断对该出线的供电,可增设旁路母线。当检修电源回路断路器期间不允许断开电源时,旁路母线还可以与电源回路连接,此时还需在电源回路加装旁路隔离开关。有了旁路母线。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但旁路系统造价昂贵,同时使配电装置运行复杂化,另外检修母线或母线故障期间中断供电。2、双母线接线及分段接线(1)双母线接线双母接线有两组母线,并且可以互为备用。每一个电源和出线的回路,都装有一台断路器有两组母线隔离开关,可分别与两组母线连接。两组母线之间的联络,通过母线联络断路器来实现。由于有了两组母线时运行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大为提高。(2)双母线分段接线为了缩小母线故障的停电范围,可采用双母线分段接线。用分段断路器将工作母线分为两段。每段工作母线用各自的母联断路器与备用母线相连,电源和出线回路均匀地分布在两段工作母线上。这种接线具有单母线分段和双母线的特点,较双母线接线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正常运行时工作母线工作,备用母线不工作。它是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当一段工作母线发生故障后,在继电保护作用下,分段断路器先自动跳开,而后将故障段母线所连的电源回路的断路器跳开该段母线所连的出线回路停电,随后将故障段母线所连的电源回路和出线回路倒至备用母线上,38 即可恢复供电这样只是部分短时停电而不必短期停电仍是单母线分段运行方式。(3)双母线带旁路母线的接线为了不停电检修出线断路器,双母线可以带旁路母线。用旁路断路器替代检修中的回路断路器工作使该回路不致停电。这种接线运行操作方便不影响双母线正常运行,但多装了一组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增加了投资和配电装置的占地面积然而这对于接于旁路母线的线路回数较多并且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需要的场合是十分必要的。2.2.2无母线型的电气主接线无母线型的电气主接线在电源与引出线之间或接线中各元件之间没有母线连接。常用的有桥型接线、多角形接线和单元接线。38 3主变压器的选择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用来向电力系统或用户输送功率的变压器称为主变压器。3.1主变压器台数和容量的确定3.1.1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主变压器的台数选择原则为(1)对大城市郊区的一次变电所在中、低压侧已构成环网的情况下变电所以装设两台主变压器为宜。(2)对地区性孤立的一次变电所或大型工业专用变电所在设计时应考虑装设三台主变压器的可能性。(3)对于规划只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所以便负荷发展时更换变压器的容量。3.1.2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1、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原则(1)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变电所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选择,并适当考虑到远期10、20年的负荷发展。对于城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应与城市规划相结合。(2)根据变电所所带负荷的性质和电网结构来确定主变压器的容量。对于有重要负荷的变电所,应考虑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在计及过负荷能力后的允许时间内,应保证用户的一级和二级负荷。对一般性变电所,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能保证全部负荷的70%到80%。(3)同级电压的单台降压变压器容量的级别不宜太多。应从全网出发推行系列化、标准化。3.2.2绕组数量和连接方式的选择在具有三种电压等级的变电所中如通过主变压器各侧的功率均达到该变压器额定容量的15%以上或低压侧虽无负荷但在变电所内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设备时主变压器一般选用三绕组变压器。38 4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正确选择电气设备是电气主接线和配电装置达到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在进行电器选择时,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而稳妥地采用新技术,并节省投资,选择合适的电气设备。尽管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的作用和工作条件并不一样,具体选择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但对它们的基本要求确是一致的。电气设备要可靠地工作,必须按正常工作条件进行选择,并按短路状态来校验动、热稳定性。电气设备选择的一般原则:(1)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并考虑远景发展(2)应按当地环境条件校核(3)应力求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4)与整个工程的建设标准应协调一致(5)同类设备应尽量减少品种(6)扩建工程应尽量使新老电气设备型号一致(7)选用新产品均应具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并经正式鉴定合格。技术条件选择的高压电器,应能在长期工作条件下和发生过电压、过电流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行。同时所选择导线和电气设备应按短路条件下进行动、热稳定校验。4.1导体的选择与校验母线一般按母线材料、类型和布置方式,导体截面、电晕、热稳定动稳定、共振频率等项进行选择与校验。母线一般为硬母线,而架空线则是软导线。常用的硬母线截面有矩形、槽型和管型。4.1.1单片矩形导体特性单片矩形导体具有集肤效应系数小、散热条件好、安装简单、连接方便等优点,一般用于工作电流小于2000A的回路中。矩形母线为了增加散热面积,将矩形的厚和高的差距加大在相同截面情况下,散热面积增大,但同时应兼顾机械强度和集肤效应的影响通常厚与高的比例取1∕5-112。为避免集肤效应系数过大,单条矩形截面积最大不超过21250mm。当工作电流超过最大截面单条母线允许电流时,可将几条矩形母线并列使用,但是由于邻近效应和散热的影响。多条母线并列的运行载流量并不成比例增加。故一般避免采用4条以上矩形母线并列。矩形母线常用于35KV及以下电流在4000A及以下的配电装置中。4.1.2槽形特性槽形母线机械强度好,载流量较大、散热条件好、集肤效应系数小、安装也比较方便,在回路持续电流为4000-8000A时,一般用双槽形导体大于上述电流值时由于会引起钢件结构严重发热,故不推荐使用。38 4.1.3管形母线特性管形母线集肤效应系数小,机械强度高,管内可通水和通风冷却,因此可用在8000A以上的大电流母线。户外配电装置使用管形导体,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明、布置清晰等优点。另外由于圆形表面光滑、电晕放电电压高因此可用于11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中。4.2互感器在主接线中的配置4.2.1电感器的配置(1)母线。除旁路母线外,一般工作及备用母线都装有一组电压互感器,用于同步、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2)线路。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当对端有电源时,为了监视线路有无电压、进行同步和设置重合闸装有一台单相电压互感器(3)变压器。变压器低压侧有时为了满足同期和继电保护的要求,设有一组电压互感器。4.2.2电感器的配置:(1)为了满足测量和保护配置的需要,在变压器、出线、母线分段及母联断路器、旁路断路器等回路中均设有电流互感器。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一般按三相配置对于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依具体情况按二相或三相配置。(2)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的装设地点应按尽量消除主保护装置的死区来设置。如有两组断路器应尽可能设在断路器两侧,使断路器处于交叉保护范围之中。(3)电流互感器通常布置断路器的出线或变压器侧即尽可能不在紧靠母线侧装设电流互感器。38 5高压配电系统及配电装置设计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遵循上级颁发的有关规程、规范及技术规定并根据电力系统条件、自然环境特点和运行、检修、施工方面的要求合理制定布置方案和选用设备积极慎重地采用新布置、新设备、新材料、新结构使配电装置设计不断创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变电所的配电装置型式选择,应考虑所在地区的地理情况及环境条件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并结合运行、检修和安装要求通过技术经济比较予以确定。在确定配电装置型式时必须满足以下四点要求:节约用地;运行安全和操作巡视方便;便于检修和安装;节约材料,降低造价。5.1配电装置的要求配电装置是根据电气主接线的连接方式由开关电器、保护和测量装置、母线和必要的辅助设备组建而成的总体装置,是发电厂和变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在正常情况运行下用来接受和分配电能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迅速切断故障部分维持系统正常运行。为此配电装置应满足下述基本要求。1、保证运行可靠配电装置中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绝缘子因污秽而闪络、隔离开关因误操作而发生相间短路,断路器因开断能力不足而发生爆炸等。因此要按照系统和自然条件以及有关规程要求合理选择电气设备,使选用电气设备具有正确的技术参数保证具有足够的安全净距,还应采取防火、防爆、蓄油和排油措施,考虑设备防水、防风、抗震、耐污等性能。2、便于操作、巡视和检修配电装置的结构应使操作集中尽可能避免运行人员在操作一个回路时需要走几层楼或几条走廊。配电装置的结构和布置应力求整齐、清晰,便于操作巡视和检修还应装设防误操作的闭锁装置及连锁装置以防带负荷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拉接地线、误拉合断路器、误入屋内有电间隔。3、保证工作人员安全为了保证工作安全,对配电装置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用隔墙把相邻电路的设备隔开以保证电气设备检修时安全设置遮拦留出安全距离以防触及带电部分设置适当的安全出口,设备外壳和底座都采用保护接地等在建筑结构等方面还应考虑防火等安全措施。4、力求提高经济性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电气设备的布置应紧凑,节省占地面积、节约钢材、水泥和有色金属等原材料并降低造价。5、具有扩建可能要根据发电厂和变电站的具体情况分析是否有发展和扩建的可能。如有在配电装置结构和占地面积等方面要留有余地。5.2配电装置的分类配电装置按电气设备装设地点不同:可分为屋内配电装着和屋外配电装置;按其组装方式又可分为装配式和成套式。在现场将电气组装而成的称为装配配电装置;在制造厂按要求预先将开关电气、互感器等组成各种电路成套后运至现场安装使用的称为成套配电装置。38 (1)屋内配电装置的特点:①由于允许安装净距小和可以分层布置而使占地面积较小;②维修、巡视和操作在室内进行可减小维护工作量不受气候影响;③外界污秽空气对电气设备影响较小可以减少维护工作量;④房屋建筑投资较大、建设周期长但可采用价格较低的户内型设备。(2)屋外配电装置的特点:①土建工作量和费用较小,建设周期短;②与屋内配电装置相扩建比较方便;③相邻设备之间距离较大便于带电作业;④与屋内配电装置相比占地面积大;⑤受外界环境影响设备运行条件较差须加强绝缘;⑥不良气候对设备维修和操作有影响。(3)成套配电设备的特点:①电气设备布置在封闭或半封闭的金属外壳或金属框架中相间和对地距离可以缩小,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②所有电气设备已在工厂组装成;③运行可靠性高、维护方便;④耗用钢材较多、造价较高。5.3配电装置的应用⑴满足安全净距的要求屋外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亦不应小于规定数值并按规定标准进行校验。屋外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5m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的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电气距离,应根据外过电压和风偏内过电压和风偏,最大工作电压、短路摇摆和风偏三种条件进行校验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屋外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上面或下面不应有照明、通信和信号线路架空跨越或穿过。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规定数值并按规定标准进行校验。屋内电气设备60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3m时,应装设固定遮拦。屋内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上面不应有明敷的照明或动力线路跨越。配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安全净距。⑵施工、运行和检修的要求A、施工要求。配电装置的结构在满足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应尽量予以简化并考虑构架在设计时的标准化和工厂化,减少架构的类型以达到节约材料、缩短工期的目的。设计时要考虑安装检修时设备搬运及起吊的便利,还应考虑土建施工误差保证电气安全净距的要求,一般不宜选用规程规定的最小值而应留有适当的裕度5cm左右,这在屋内配电装置的设计中更要引起重视。B、运行要求。各级电压配电装置之间以及他们和各种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应按最终规模统筹规划充分考虑运行的安全和便利。C、检修要求。应考虑到检修方便要求。电压为110KV及以上的屋外配电装置应视其在系统中的地位、接线方式、配电装置型式以及该地区的检修经验等情况考虑带电作业的要求。为保证检修人员在检修电气设备及母线时的安全屋内配电装置间隔内硬导体及 接地线上,应留有接触面和连接端子以便于安装携带式接地线。⑶噪声的允许标准及限制措施配电装置中的主要噪声源是主变压器、电抗器及电晕放电。我国规定有人值班的生产建筑最高允许连续噪声级的最大值为90dBA,控制室为65dBA。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受噪声影响人的居住或工作建筑物外1m处的噪声级白天不大于65dBA,晚上不大于55dBA。因此配电装置布置要尽量远离职工宿舍或居民区,保持足够的间距以满足职工宿舍或居民区对噪声的要求。⑶电感应的场强水平和限制措施在高压输电线路或配电装置的母线下和电气设备附近有对地绝缘的导电物体时,由于电容耦合感应而产生电压。当上述被感应物体接地时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感应通称为静电感应。鉴于感应电压和感应电流与空间场强的密切关系,38 故实用中常以空间场强来衡量某处的静电感应水平。所谓空间场强是指离地面1.5m处的空间电场强度。关于静电感应的限制措施设计时应注意:A、量不要在电气设备上方设置软导线B、平行跨导体的相序排列要避免同相布置,尽量减少同相母线交叉与同相转角布置以免场强直接叠加C、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适当提高电器及引线安装高度D、控制箱等操作设备尽量布置在场强较低区,必要时可增设屏蔽线或设备屏蔽环等。2、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步骤⑴选择配电装置的型式。选择时应考虑配电装置的电压等级、电气设备的型式、出线多少和方式、有无电抗器、地形、环境条件等因素。⑵配电装置的型式确定后接着拟定配电装置的配置图。⑶按照所选电气设备的外形尺寸、运输方法、检修及巡视的安全和方便等要求遵照5.4屋内配电装置的布置原则1、总体布置A、尽量将电源布置在每段母线的中部使母线截面通过较小的电流但有时为了连接的方便根据主厂房或变电所的布置而将变压器间隔设在每段母线的端部。B、同一回路的电器和导体应布置在一个间隔内以保证检修和限制故障范围。C、重的设备如电抗器布置在下层以减轻楼板的荷重并便于安装。D、充分利用间隔的位置。E、设备对应布置便于操作。F、有利于扩建。2、屋内配电装置的设备布置A、母线及隔离开关,母线通常装在配电装置的上部一般呈水平布置、垂直布置和直角三角形布置。B、断路器及其操动机构C、互感器和避雷器3、电缆隧道及电缆沟。电缆隧道及电缆沟是用来放置电缆的。电缆隧道为封闭狭长的构筑物高1.8m以上,两侧设有数层敷设电缆的支架,可放置较多的电缆,人在隧道内能方便地进行电缆的敷设和维修工作,但其造价较高,一般用于大型电厂。电缆沟则为有盖板的沟道,沟宽与深均不足1m,可容纳的电缆数量较少,敷设和维修电缆必须揭开水泥盖板很不方便且沟内容易积灰和积水但土建施工简单,造价较低,常为变电站和中、小型发电厂所采用。4、配电装置室的通道和出口配电装置的布置应便于设备操作、检修和搬运故需设置必要的通道。凡用来维护和搬运各种电器的通道称为维护通道。如通道内设有断路器或隔离开关的操动机构、就地控制屏等称为操作通道;仅和防爆小室相通的通道称为防爆通道。配电装置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净距应符合规程要求。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及工作的方便不同长度的屋内配电装置室应有一定数目的出口。长度小于7m时可设置一个出口;长度大于7m时应有两个出口,最好设在两端;当长度大于60m时,在中部适当的地方再增加一个出口。配电装置室出口的们应向外开并应装弹簧锁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38 5、配电装置室的采光和通风。配电装置室可以开窗采光和通风但应采取防止雨雪、风沙、污秽和小动物入室内的措施。配电装置室应按事故排烟要求装设足够的事故通风装置。38 6所用电的设计变电所的所用电系统设计和设备选择直接关系到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和设备的可靠对它的要求主要有:A、保证所用电源的可靠性B、调度灵活可靠,检修调试安全方便系统接线要清晰、简单C、要考虑全所的扩建和发展规划,所用配电装置布置合理便于维护管理对全所系统的容量应满足要求,适当留有裕度D、设备选用合理、技术先进、注意节约投资、减少电缆用量E、变电所的所用电因高压电动设备很少,一般动力负荷均为低压故低压所用电压宜采用380220V。6.1电源数量说明所用电源数量及容量枢纽变电所、总容量为60MVA及以上的变电所、装有水冷却或强迫油循环冷却的主变压器以及装有同步调相机的变电所均装设两台所用变压器。采用整流操作电源或无人值班的变电所装设两台所用变压器分别接在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源或独立电源上。如果能够从变电所外引入可靠的380V备用电源上述变电所可以只装设一台所用变压器。38 7防雷和接地设计电气设备在运行中承受的过电压有来自外部的雷电过电压和由于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电磁能产生振荡积聚而引起的内部过电压两种类型。按其产生原因它们又可分为以下几类:雷电过电压分为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和侵入雷电波过电压;内部过电压包括工频过电长线电容效应、不对称接地故障以及甩负荷、谐振过电压以及操作过电压操作电容负荷过电压、操作电感负荷过电压、解裂过电压和间歇电弧过电压。7.1防雷设计7.1.1变电站的直击雷保护为了避免变电站的电气设备及其他建筑物遭受直接雷击需要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线使被保护物体处于避雷针或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同时还要求雷击避雷针或避雷线时不应对被保护物发生反击。一变电站应装设直击雷保护装置的设施A、屋外配电装置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B、油处理室、燃油泵房、露天油罐及其架空管道、装设油台、大型变压器修理间、易燃材料仓库等建筑物C、雷电活动特殊强烈地区的主厂房、主控制室和高压屋内配电装置室。二直击雷保护的措施1.对主厂房需装设的直击雷保护或为了保护其他设备而在主厂房上装设的避雷针应采取如下措施A、加强分流:用扁钢将所有避雷针水平连接起来并与主厂房内钢筋焊接成一体。在适当地方接引下线一般应每隔10~20m引一根,引下线数目尽可能多些。B、防止反击:设备的接地点尽量远离避雷针接地引下线的入地点,避雷针接地引下线尽量远离电气设备C、装设集中接地装置:上述接地应与总接地网连接并在连接处加装集中接地装置,其工频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2.主控制室及屋内配电装置直击雷的保护措施:A、若有金属屋顶或屋顶上有金属结构时将金属部分接地B、屋顶为钢筋混泥土结构将其钢筋焊接成网接地。7.1.2变电站的侵入雷电波保护一配置原则变电站采用避雷针保护后电气设备几乎可以免受直接雷击。而在与变电站相连的长达数十、数百公里的输电线路上虽然有避雷线保护但由于雷电的绕击和反击仍然会危及变电站中的电气设备。雷击线路时无论发生绕击还是反击都会自雷击点产生向变电站方向传播的入侵电压波,入侵电压波的最大幅值等于线路绝缘的冲击放电电压,38 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通常低于低压线路的绝缘水平,因此入侵波对变电站的电气设备会构成严重威胁。变电站中限制雷电入侵波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是装设避雷器。在母线上装设避雷器是限制雷电入侵波过电压的主要措施。对于220kV及以下的一般变电站,无论变电站的电气主接线形式如何实际上只要保证每一段可能单独运行的母线上都装有一组避雷器,就可以使整个变电站得到保护。只有当母线或设备连接线很长的大型变电站或靠近大跨越、高杆塔的特殊变电站经过计算或验证证明以上布置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需要考虑是否在适当位置增设避雷器。根据避雷器的配置原则。二避雷器的选择1、磁吹阀式避雷器的电气参数如下A、额定电压Ube是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应与其安装地点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相同。B、灭弧电压Umi是对35kV及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灭弧电压取为最高工作线电压的100%-110%;对110kV及以上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灭弧电压取为系统最大工作线电压的80%。C、工频放电电压Ugf是指在工频电压作用下,避雷器发生放电的电压值。在中性点绝缘或经阻抗接地的电网中,工频放电电压一般大于最大运行相电压的3.5倍;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工频放电电压应大于最大运行相电压的3倍。工频放电电压应大于灭弧电压的1.8倍。7.1.3变压器的防雷保护三绕组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只有高、中压绕组工作而低压绕组开路的情况。这时当高压或低压侧有雷电波作用时因处于开路状态的低压侧对地电容较小低压绕组上的静电量可达很高的数值以致危及低压绕组的绝缘。为了限制这种过电压,需在低压绕组出线端装一组避雷器,但若在低压绕组接有25m以上金属外皮电缆时,因对地电容增大足以限制静电感应过电压,故可不必再装避雷器。主变压器220kV、110kV侧中性点是直接接地因而需在中性点装设雷电过电压保护装置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35kV侧中性点是非有效接地,其中性点采用全绝缘运行经验表明不加保护时的故障率很低,故一般不需保护。所用变压器高、低压侧均需装设阀式避雷器避雷器。7.1.4内部过电压保护内部过电压是指由于短路器操作、故障或其他原因,使系统参数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网电磁能量的转化或积累所造成的电压升高。内部过电压可分为操作过电压和暂时过电压两类。操作过电压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0.1s以内,采用某些限压装置和其他技术措施加以限制。暂时过电压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应采用相应的措施加以限制。如为了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对设备绝缘的威胁本设计主变压器220kV、110kV侧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方式这样单相接地将会造成很大的单相短路电流,断路器将立即跳闸而切断故障。经过一段短时间歇让故障点电弧熄灭后再自动合闸;如能成功可立即恢复送电,如不能成功,断路器将再次跳闸,不会出现断续电弧现象,可限制电弧接地过电压。38 7.2接地设计7.2.1接地概述接地就是将需要接地的部分与大地相连。根据接地目的接地可分为防雷接地、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等。而与大地的连接都是靠接地装置来实现接地装置由埋入地中的接地体和引下线构成。变电站的接地装置除了减小接地电阻以降低雷电流或短路电流通过时其上的电位升高的作用而且还有均衡地面电位分布、降低接触电位差和跨电位差的作用。而变电所中防雷接地是关键防雷设备限压功能的发挥离不开良好的接地。防雷接地是将雷电流安全导入大地进行的姐弟避雷针、避雷器的接地就是防雷接地。就防雷保护而言,其接地电阻都不能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数值。影响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形状和尺寸接地电阻可通过相关的公式计算。按接地装置内、外发生接地故障时经接地装置流入地中的最大短路电流所造成的接地电位升高及地面的电位分布不致于危及人员和设的安全,将变电站范围的接触电位差和跨步电位差限制在安全值之内的原则7.2.2接地网型式的选择220kv及以下变电站地网网格布置采用长孔网或方孔网接地带布置按经验设计。水平接地带间距通常为5m-8m。除了在避雷针线和避雷器需加强分流处装设垂直接地极外,在地网周边和水平接地带交叉点设置2.5m到3m的垂直接地极进所大门口设帽檐式均压带,接地网结构是水平地网与垂直接地极相结合的复合式地网。长孔与方孔地网网格布置尺寸按经验确定没有辅助的计算程序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设计简单而粗略。因为接地网边缘部分的导体散流大约是中心部分的3-4倍,因此地网边缘部分的电场强度比中心部分高,电位梯度较大整个地网的电位分布不均匀。接地钢材用量多经济性差。在220kV及以下的变电工程中采用长孔网或方孔网,因为入地故障电流相对较小、地网面积不大、缺点不太突出。38 8保护配置变电所保护配置的基本任务是A、当系统中某电气元件发生故障时保护能自动、快速、有选择地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避免故障元件继续遭到破坏使非故障元件迅速恢复正常运行。B、当系统中电气元件出现不正常运行状态时能及时反应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发出信号或跳闸。对保护配置的基本要求是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以及可靠性即保护四性。8.1变压器的保护配置电力变压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的故障对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的正常运行严重后果。变压器在运行中有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和不正常运行状态,因此必须根据变压器容量和重要程度装设性能良好、动作可靠的保护。变压器发生故障时,必将对电网和变压器带来危害必须将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变压器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保护应发出信号。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并将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影响限制到最小范围按照GB14258——1993《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的规定变压器应按照以下保护装置:1、气体保护:当变压器绕组发生匝数很少的匝间短路或严重漏油时,纵差动保护不会动而气体保护能动作当绕组断线因通过的是穿越性电流此时纵差动保护不会动作,由于断线处电弧的作用,气体保护能反应动作此外气体保护还能作为变压器油箱内短路故障时纵差动保护后备保护。2、纵联差动保护:变压器装设纵联差动保护要求保护能快速切除保护区内的短路故障。3、过电流保护:为了防止外部短路引起的过电流并作为变压器相间短路的后备保护,在变压器三侧装设过电流保护。保护装置安装在变压器的电源侧,当发生内部故障时若主保护拒动,应有过电流保护经延时动作于断开变压器各侧的断路器。4、零序电流保护:对于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的变压器装设零序电流保护,当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动作后以短时限跳开母联断路器或分段断路器以长时限跳开变压器两侧断路器。5、过负荷保护:变压器的过负荷电流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三相对称的因此只需装设单相式过负荷保护,带时限动作于信号而且三绕组变压器各侧过负荷保护均经同一个时间继电器。8.2母线的保护配置变电所中的母线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元件,它起着汇总和分配电能的作用因此必须保证母线的安全可靠运行。母线故障的类型主要是单相接地和相间短路故障。为切除母线故障可采用两种方式:1、利用母线上其他供电元件的保护装置来切除故障2、装设专门的母线保护装设差动保护就可以满足要求。38 结束与建议由于此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110KV变电站部分设计,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繁琐,包括了这个专业中所学的好几门主干课程。通过搜集、参阅、整理、计算、选择、校验和绘图这些阶段,在这其中由于其他的一些事情,总体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通过本次设计,不但复习了原来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我更好的掌握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知识。从基本的高等数学到复杂的短路计算。这些数据的处理,加强了我对本专业计算类知识的掌握。通过这次的毕业设计,让我对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要继续加深这种理解,还需要在工作中锻炼学习。38 后记经过三个多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生本毕业设计,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周佳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周佳老师。本设计在周佳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从开题报告到资料查阅、论文的撰写,无一不有周佳老师的悉心教导和无私帮助。周佳老师在理论分析和工作经验方面给了我诸多指导性的建议,他有着丰富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但使我顺利完成了毕业设计,而且对我在工作中有很大的影响。在此我向周佳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周佳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检查,后期详细设计等整个过程中都给予了我悉心的指导。其次要感谢我的同学对我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在软件的使用方面,他们给了我很大帮助,正因为如此我才能顺利的完成设计,另外,我还要感谢那些曾给我授过课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教会我专业知识。最后,衷心感谢在百忙之中评阅论文和参加答辩的各位专家!38 参考文献(1)邹文君.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配置及整定计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2)钱银其.110kV变电站典型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杨晓青,宋传山.110KV变电站的设计浅议,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郭青山.110kV变电站继电保护改造调试问题研究,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5)范长俊.110kV变电站环境影响问题探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韩建国.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7)关倩莹.110kV变电站发展模式,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8)王世新.农村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9)曹绳敏.电气系统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参考资料.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10)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1)谈笑君,尹春燕.变配电所及其安全运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2)苏文成.工厂供电.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13)黄益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14)熊信银.发电厂电气部分第3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5)扬奇逊.微型机断电保护基础.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是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中的主要部分。为了提高我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在内容和格式上更加统一规范,特编写此规范。一、论文内容要求1.毕业论文字数根据专业及课题不同要求在8000字以上,论文内容应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分析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毕业设计说明书字数不低于8000字。2.论文撰写前应翻译完整的外文文献1~2篇(中文字数不低于3000字),要求翻译的内容与课题相关;撰写与课题内容相关的文献综述2000字以上。3.论文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汉字、法定计量单位和国家制图标准。38 4.论文采用的术语、符号、代号全文必须统一,并符合规范要求。论文中使用新的专业术语、缩略语、习惯用语,应加以注释。5.文稿中的插图、照片必须确保能复制或微缩。二、论文各部分要求论文内容一般应由十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2)中文摘要,(3)英文摘要,(4)关键字,(5)目录,(6)前言,(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附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1.封面采用学校统一的封面格式,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论文题目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5个字。2.中文摘要摘要是论文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论文摘要在写法上一般不分段落,常采用无人称句。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反应式、数学表达式等,不能出现非通用性的外文缩略语或代号,不得引用参考文献。写作论文摘要时应注意能反映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容: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及其目的和意义;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内容、结果和结论。论文摘要一般200~400字。设计说明书的摘要一般为1000~2000字,摘要应该包含论文中的基本信息,应说明本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注意突出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3.英文摘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4.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关键词。5.目录目录是论文的大纲,反映论文的梗概。目录页每行由标题名称和页码组成,包括中英文摘要;前言;主要内容的章、条、款序号和标题;小结;参考文献;注释;附录;可供参考的文献题录、索引等。6.前言前言是论文的第一章,是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了解论文研究背景和概况的主要篇章。主要目的是向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和读者阐述论文中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与其有关的背景或对一些事项的说明。前言通常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论文所研究的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和意义;论文使用的理论工具、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论文参考的文献资料、使用的符号、计算公式等需要说明的问题。前言在写法上不分章节,提倡无人称句。7.论文正文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五个部分构成。写作形式可因课题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计算方法、实验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个人的论点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要求实事求是、理论正确、逻辑清楚、层次分明、文字流畅、数据真实、公式推导计算无误。文中若有与导师或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8.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在正文中被引用过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一律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每条文献的项目必须完整,诸项缺一不可。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应在引出处的右上方用方括号标注阿拉伯数字编排的序号,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在正文的末尾。特别在引用别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文科论文可选用页脚注。9.附录一般作为论文主体的补充项目。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供查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重复性数据表格;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放置在正文中的计算机程序清单;论文使用的缩写说明;调查、实验材料等。38 10.致谢对于提供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对论文写作各种工作有利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真诚客观。三、编排格式1.论文封面中题目为小一号黑体字,可以分成1或2行居中打印;作者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名称、指导教师姓名及完成日期等为仿宋—GB2312三号(详见附1)。2.中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详见附2)(1)中文题目以黑体小一号字居中分成1或2行打印。(2)中文题目下空二行居中打印“摘要”,采用四号黑体字,摘要内容另起行前空两字,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3)“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字,与摘要内容隔开一行,另起一行左对齐,空两字符后跟关键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3.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论文中的英文一律采用“TimesNewRoman”字体(详见附3)。(1)论文英文题目全部采用大写字母,可分成1~3行居中二号字加粗打印。每行左右两边至少留五个字符空格。(2)英文题目下空二行居中四号加粗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一行小四号字打印英文摘要内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空格。(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居左,以小四号加粗打印“KEYWORDS”,留两字符空格,其后是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打印。4.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标题编排清楚,目录中的章、条一般编排到二级,也可编排到三级(章、条、款),标题应该简明扼要。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目录”两字用小二号粗黑体,下空两行为章、条、款及其开始页码,以小四宋体、1.3倍行距打印。章、条、款层次代号如下:(详见附4)1(章的标题)XXXX……………………………………………………11.1(条的标题)XXXX………………………………………………21.1.1(款的标题) XXXX……………………………………………35.正文每章的标题以小三号黑体字左起打印;“章”下空一行为“条”的标题,条的标题以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条”下一行为“款”的标题,款的标题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换行后打印正文内容,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行距1.25左右,正文中标题同目录相对应(详见附5)。正文中的标题层次一般不应超过四级,四级以后可单独编号,如编写作(1)(2)(3)…或①②③…或a.b.c.…等。正文中用的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以用中文名称,但全文应统一,不能两种混用。正文中用的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6.图图应有编号和图题。图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图号后空一格为图题,如“图2-1××××”等,图的编号和图题应置于图下方的居中位置,五号黑体字打印。版式为四周环绕型;靠右侧置放(详见附5)。论文中的插图应具有鲜明性,切忌与列表及文字表述重复。插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保持一致。插图要清楚,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幅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状标出;图内文字采用小五号宋体字。7.表表应有编号和表题。表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表号后空一格为表题,如“表2-1××××”等,表的编号和表题应置于表上方的居中位置,采用黑体五号字;表内文字符号采用小五号宋体打印,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制表一律采用三线制。列表中的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详见附5)。38 8.公式公式一律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公式序号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依序编排,如“(2-13)”、“(4-5)”等,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公式书写方式应在文中相应位置另起一行居左空四个字符横排,对于较长的公式只可在符号处(+、-、*、/、≤≥等)转行(详见附5)。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以小四号黑体字左起打印,另起行以五号宋体字列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与在正文中的引用顺序一致,著录格式及示例详见附6。10.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11.论文的附录依次为附录1,附录2……编号。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四、打印及装订要求1.论文文稿一律采用白色A4纸标准大小打印,文稿四周应留中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页面设置为上方和左侧分别留边2.5cm,下方和右侧分别留2.0cm,页眉、页脚:各为1.5、2.0cm。2.由统一封面装订成册。顺序为①封面;②中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③英文题目、摘要及关键词;④目录;⑤前言;⑥正文(包括结论和参考文献);⑦附录;⑧致谢。五、其他1.外文翻译及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可参照执行。2.工程设计制图国家标准目录见附7。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内容选编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全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主管校长统一领导下进行,实行分级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1.教务处作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学校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文件和批示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明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整体目标。(2)负责协调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宏观指导。(3)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和检查,组织评选“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对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2.二级学院(系)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本项工作的落实,其主要职责是:(1)贯彻落实学校有关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制定学院工作计划和实施细则。(2)审查、汇总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安排指导教师。(3)统一安排、布置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任务。(4)定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协调处理院内毕业设计(论文)中的问题,考核检查教师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情况。(5)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和成绩复查,总结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向学校推荐“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指导教师职责指导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宗旨,在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和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1.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应由具有讲师或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助教、研究生不能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只能协助指导教师工作。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比例应高于90%。对于来自外单位,且部分或全部工作需在外单位进行的课题,亦可聘请该单位工程师以上的技术人员担任指导工作。教研室应派专人联系,了解情况,掌握进度。2.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职责38 (1)拟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下达任务书,制定指导计划和工作程序,并严格执行。(2)根据任务书,与学生共同制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计划表”,明确“阶段工作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原则上每周必须仔细检查一次,并在每一阶段结束时给本阶段工作评定成绩,成绩填入“毕业设计(论文)分阶段评分表”。(3)指导学生写出开题报告、翻译外文并给予评阅。(4)指导学生按规范要求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在答辩前认真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或设计结果(包括论文正文、实验报告、计算书、或设计说明书、工艺卡、图纸等),并写出毕业设计(论文)的学术评语。(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三、毕业设计(论文)对学生的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必须做到: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不及格处理。4.严格遵守纪律,毕业设计(论文)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超过四分之一以上者,不准参加答辩,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5.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不按时参加答辩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四、答辩及成绩评定答辩工作由各系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由系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答辩委员会主任可由分管教学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或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成员名单在答辩前二周报院答辩工作委员会审核。1.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1)组织并领导答辩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2)审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最后成绩及评语;(3)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的总结报告。2.答辩小组的主要职责(1)答辩前阅读有关毕业设计(论文)资料,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评语;(2)需事先准备好一定数量的问题,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3)认真听取学生在答辩中的陈述和对问题的回答;(4)依据评分标准初步给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3.答辩日期和地点由答辩委员会在一周前向学生正式公布,同时报送教务处,以便组织院有关人员参加、检查答辩工作。4.答辩程序(1)学生陈述(约10分钟)(2)答辩小组提出问题(3)学生回答(4)答辩小组总评分。每位学生答辩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5.答辩评分标准应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1)设计(论文)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等情况;(2)设计(论文)的质量、价值及有无创造性;(3)答辩中自述和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4)工作态度。评分具体标准各系可根据学生整体水平和课题特点分别拟定。38 6.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必须从严掌握。严格按照分阶段评分进行,无前一阶段成绩,不得进入下一阶段评分。答辩不通过,总成绩不能评为合格。最后以五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分登记入册,优秀率一般不高于20%。系级优秀设计(论文)再经院答辩工作委员会审定,评出10%为院级优秀设计(论文)。学院对院级优秀设计(论文)予以表彰,并日后编订成册。7.毕业设计(论文)不能免修、缓修、只能重做。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38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38 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年月日38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意义:38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论文种类:38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38 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38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38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38 致谢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