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65页

6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毕业论文

  • 65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学号:A0710060660kV智能变电站设计 NortheastAgricultureUniversityBachelorDegreeDissertationStudentNo.:A07100606Intelligent60kVSubstationDesignName:ZhangHaiyanTutor:Prof.ZhaoYulinDepartment:DepartmentofelectricalengineeringCollegeofelectricalandinformationMajor:AgriculturalElectrizationandAutomationDirection:RegionalPowerSystemandItsAutomationNortheastAgriculturalUniversityHarbin·ChinaJune,2014 摘要Abstract 目录 1前言1.1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和论文研究的背景智能变电站的概念是从数字化变电站发展而来的,数字化是智能变电站的基础,变电站的数字化是指变电站内一、二次电气和保护装置均应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变电站数字化的概念中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是基于IEC61850标准。IEC61850标准的技术优势在于(1)标准规范一致性,IEC61850标准在MMC的基础之上建立一套适用于电力系统的通信接口ACSI,符合IEC61850标准的各个厂家产品可以非常方便的实现相互操作。(2)简单直观,IEC61850标准中每个数据均自带名字和数据类型,避免了传统规约中使用点号和数据包类型号带来的混淆。同时借鉴了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使用户可以更加简单直观的读懂装置所传递的信息。(3)规约调试的工作量减少。IEC61850强调了一致性测试,理想情况下各个不同厂家装置及后台系统可以无缝组网,实现互操作性。以数字化变电站为基础,结合智能电网的要求,发展出了智能变电站的概念,即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需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当前我国智能变电站建设已近进入了试点启动阶段,部分智能化变电站试点已建成投运,部分正在建设中,智能变电站的建设运行经验正在不断的积累,而智能变电站相关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1.2论文的研究意义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电力行业、研究机构和企业占开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对未来电网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智能电网的理念逐步萌发形成,成为全球电力工业应对未来挑战的共同选择。建设智能电网,对于保证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是优化电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的迫切要求,是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重大选择,是电力工业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作为电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智能电网今天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上。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智能电网重点是从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六个环节实现电网的智能化。对于变电环节,智能电网规划的目标一是实现电网运行数据的全面采集和实时共享,支撑电网实时控制、智能调节和各类高级应用,二是实现变电设备信息和维护策略与电力调度全面互动,三是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是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电网建设设计是龙头,智能变电站的设计直接决定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水准和技术水平。对智能变电站设计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方案,对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有着重大意义,也可为智能电网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打下良好的基础。1.3论文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3.1论文的研究对象本课题选择66kv智能变电站作为设计研究对象,选取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66kv变电站接线方式和建设规模为设计条件进行设计研究。1.3.2论文的主要内容1)通过分析几种典型主接线设计方案及特点,总结比较各种典型主接线方案的运行灵活性和供电可靠性,确定60kv智能变电站的主接线方式。依据电力系统变电站建设要求,主变压器选择要求和变电站供电区域负荷现状、负荷预测、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确定主变压器台数、容量和型号。2)通过短路电流计算,对变电站主要电气设备进行选择,并校验其热稳定和动稳定,并了解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要求,提出66kv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方案。3)对60kv智能变电站防雷及接地进行设计和校验。4)对60kv智能变电站交直流站用和二次系统进行设计2负荷统计及计算2.1负荷统计列表 表2-1负荷统计表线路名称配电容量(kVA)需用系数负荷级别供电距离(kM)A33000.7310B32000.8312C31000.7528D32000.637E35000.8310F33000.65215G32000.7225H30000.75310I31000.6315J34000.82102.2负荷计算采用需用系数法求各用户的计算负荷(2-1)——各用户需用系数——各用户额定容量Sjs1=0.7*3300=2310kVASjs2=0.8*3200=2560kVASjs3=0.75*3100=2325kVASjs4=0.6*3200=1920kVASjs5=0.8*3500=2800kVASjs6=0.65*3300=2145kVASjs7=0.7*3200=2240kVASjs8=0.75*3000=2250kVASjs9=0.6*3100=1860kVASjs10=0.8*3400=2720kVASjs.i=Sjs1+Sjs2+Sjs3+Sjs4+Sjs5+Sjs6+Sjs7+Sjs8+Sjs9+Sjs10=23130(kVA)3主变压器的确定3.1主变压器台数的确定根据本变电站负荷中有两类负荷的特点,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变电站一般装设两台主变压器。3.2调压方式的确定 据设计任务书中:系统60kV母线电压满足常调压要求,且为了保证供电质量,电压必须维持在允许范围内,保持电压的稳定,所以应选择有载调压变压器。3.3主变压器容量的确定主变压器容量一般按变电站建成后5-10年的规划负荷选择,亦要根据变电站所带负荷的性质和电网结构来确定主变压器的容量。3.3.1计算负荷(3-1)------同时系数,0.9-----线损率,6%最大计算负荷(3-2)-----年均负荷增长率,8%-----年数(本设计取n=5)3.3.2主变容量的选择对装设两台主变压器的变电站,每台变压器容量应按下式选择:Sn=0.6Pm。因对一般性变电站,当一台主变压器停运时,其余变压器容量应能保证70-80%负荷的供电,考虑变压器的事故过负荷能力40%。由于一般电网变电站大约有25%为非重要负荷,因此,采用Sn=0.6Pm确定主变是可行的。(3-3)故应取标准容量Se=20000kVA根据以上条件,查手册选择主变的类型为SZ9-20000/63型双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表3-1SZ9-20000/63型电力变压器参数型号额定容量(kVA)额定电压(kV)损耗(kW)空载电流(%)阻抗电压(%)SZ9-20000/6320000636.356.016.51.19.0 4电气主接线设计及方案的确定变电站电气主接线是电力系统接线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主接线的确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灵活、稳定、经济运行以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的布置等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4.1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在进行主接线方式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变电站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2)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模。(3)负荷的重要性分级和出线回数多少对主接线的影响。(4)主变压器台数对主接线的影响。(5)备用容量的有无和大小对主接线的影响。4.2主接线的设计要求(1)可靠性:1)断路器检修时,能否不影响供电。2)线路、断路器、母线故障和检修时,停运线路的回数和时间的长短,以及能否保证对重要用户的供电。3)变电站全部停电的可能性。4)满足对用户的供电可靠性指标的要求。(2)灵活性:1)调度要求:可以灵活的投入和切除变压器、线路、调配电源和负荷,能够满足系统在事故运行方式下、检修方式以及特殊运行方式下的调度要求。 2)检修要求:可以方便的停运断路器、母线及其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安全检修,且不影响对用户的供电。3)扩建要求:应留有发展余地,便于扩建。(3)经济性:1)投资省;2)占地面积小;3)电能损失小。4.3拟定主接线方案主接线的基本形式,概括地可分为两大类:(1)有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单母线、单母线分段、双母线、双母线分段、增设旁路母线或旁路隔离开关。(2)无汇流母线的接线形式: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桥形接线、角形接线等。接下来对以上几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简单论述一下,看看是否符合原始资料的要求。(1)单母线接线。优点:接线简单清晰,设备少,投资省,运行操作方便,且便于扩建。缺点:可靠性及灵活性差。适用范围:只有一台主变压器,10kV出线不超过5回,35kV出线不超过3回,110kV出线不超过2回。(2)单母线分段接线。优点:1)用断路器把母线分段后,对重要用户可以从不同段引出两个回路,有两个电源供电。2)当一段母线故障时,分段断路器自动将故障段切除,保证正常段母线不间断供电。缺点:1)当一段母线或母线隔离开关故障或检修时,该母线的回路都要在检修期间停电。2)当出线为双回路时,常使架空线路出现交叉跨越。3)扩建时需两个方面均衡扩建。适用范围:适用于6-10kV配电装置出线6回及以下,35-60kV配电装置出线4-8回,110-220kV配电装置少于4回时。(3)双母线分段接线。由于当进出线总数超过12回及以上时,方在一组母线上设分段断路器,根据原始资料提供的数据,此种接线方式过于复杂,故不作考虑。(4)双母线接线。优点:供电可靠,调度灵活,扩建方便,便于检修和试验。缺点:使用设备多,特别是隔离开关,配电装置复杂,投资较多,且操作复杂容易发生误操作。适用范围:出线带电抗器的6-10kV出线,35-60kV配电装置出线超过8回或连接电源较多,负荷较大时,110kV-220kV出线超过5回时。(5)增设旁路母线的接线。由于6-10kV配电装置供电负荷小,供电距离短,且一般可在网络中取得备用电源,故一般不设旁路母线;35-60kV配电装置,多为重要用户,为双回路供电,有机会停电检修断路器,所以一般也不设旁路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式或双母线的110-220kV配电装置一般设置旁路母线,设置旁路母线后,每条出线或主变间隔均装设旁路隔离开关,这样一来,检修任何断路器都不会影响供电,将会大幅度提高供电可靠性。 优点:可靠性和灵活性高,供电可靠。缺点:接线较为复杂,且操作复杂,投资较多。适用范围:1)出线回路多,断路器停电检修机会多;2)多数线路为向用户单供,不允许停电,及接线条件不允许断路器停电检修时。(6)变压器—线路单元接线。优点:接线简单,设备少,操作简单。缺点:线路故障或检修时,变压器必须停运;变压器故障或检修时,线路必须停运。适用范围:只有一台变压器和一回线路时。(7)桥形接线:分为内桥和外桥两种。1)内桥接线:连接桥断路器接在线路断路器的内侧。优点:高压断路器数量少,四回路只需三台断路器,线路的投入和切除比较方便。缺点:①变压器的投入和切除较复杂,需动作两台断路器,影响一回线路暂时停运;②出线断路器检修时,线路需长时间停运;③连接桥断路器检修时,两个回路需解列运行。适用范围:容量较小的变电站,并且变压器容量不经常切换或线路较长,故障率较高的情况。2)外桥接线:连接桥断路器接在线路断路器的外侧。优点:设备少,且变压器的投入和切除比较方便。缺点:①线路的投入和切除较复杂,需动作两台断路器,且影响一台变压器暂时停运;②变压器侧断路器检修时,变压器需较长时间停运;③连接桥断路器检修时,两个回路需解列运行。适用范围:容量较小的变电站,并且变压器的切换较频繁或线路较短,故障率较低的情况,当电网中有穿越功率经过变电站时,也可采用此种接线。(8)角形接线:由于保证接线运行的可靠性,以采用3-5角为宜。优点:①投资少,断路器数等于回路数;②在接线的任一段发生故障时,只需切除这一段及其相连接的元件,对系统影响较小;③接线成闭合环形,运行时可靠、灵活;④每回路都与两台断路器相连接,检修任一台断路器时都不致中断供电;⑤占地面积小。缺点:在开环、闭环两种运行状态时,各支流通过的电流差别很大,使电器选择困难,并使继电保护复杂化,且不便于扩建。适用范围:出线为3-5回且最终规模较明确的110kV以上的配电装置中。综上所述八种接线形式的优缺点,结合原始资料所给定的条件进行分析,拟定主接线方案。原始资料:变电站类型:降压变电站电压等级:60kV/10kV出线情况:60kV出线两回,10kV出线10回负荷性质:重要城镇及一般城镇(农村)生活用电 结合原始资料所提供的数据,权衡各种接线方式的优缺点,将各电压等级适用的主接线方式列出:(1)60kV只有两回出线,且作为降压变电站,60kV侧无交换潮流,两回线路都可向变电站供电,亦可一回向变电站供电,另一回作为备用电源。所以,从可靠性和经济性来定,60kV部分适用的接线方式为内桥接线和单母线分段两种。(2)10kV部分定为单母线分段。这样,拟定两种主接线方案:方案I:60kV采用内桥接线,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I方案II:60kV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方案II4.4主接线方案的确定对方案I、方案II的综合比较列表,对应比较一下它们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如表4-1,从中选择一个最终方案(因10kV侧两方案相同,不做比较)表4-1方案I、方案II的综合比较列表方案项目方案I方案II 可靠性①简单清晰,设备少②任一主变或60kV线路停运时,均不影响其它回路停运③各电压等级有可能出现全部停电的概率不大④操作简便,误操作的机率小①简单清晰,设备多②任一主变或60kV线路停运时,均不影响其它回路停运③全部停电的概率很小④操作相对简便,误操作的机率大灵活性①运行方式简单,调度灵活性强②便于扩建和发展①运行方式复杂,操作烦琐②便于扩建和发展经济性高压断路器少,投资相对少设备投资比第I方案相对多通过以上比较,经济性上第I方案远优于第II方案,在可靠性上第II方案优于第I方案,灵活性上第II方案不如第I方案该变电站为降压变电站,60kV母线无穿越功率,选用内桥要优于单母线分段接线。又因为10kV负荷为工农业生产及城乡生活用电,在供电可靠性方面要求不是太高,即便是有要求高的,现在10kV全为SF6或真空断路器,停电检修的几率极小,再加上电网越来越完善,N+1方案的推行、双电源供电方案的实施,第I方案在可靠性上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第II方案增加的投资有些没必要。经综合分析,决定选第II方案为最终方案,即60kV系统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10kV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5短路电流计算5.1短路电流计算的目的(1)在选择电气主接线时,为了比较各种接线方案,或确定某一接线是否需要采取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等,需要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计算。(2)在选择电气设备时,为了保证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故障情况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同时又力求节约资金,需要全面的短路电流计算。(3)在设计屋外高压配电装置时,需按短路条件检验软导线的相间和相对地的安全距离。(4)设计接地装置时,需用短路电流。(5)在选择继电保护和整定计算时,需以各种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为依据。5.2短路电流计算的一般规定 (1)计算的基本情况1)系统中所有电源均在额定负荷下运行。2)短路发生在短路电流为最大值的瞬间。3)所有电源的电动势相位角相同。4)应考虑对短路电流值有影响的所有元件。(2)接线方式计算短路电流时所用的接线方式,应是最大运行方式,不能用仅在切换过程中可能并列运行的接线方式。(3)计算容量按该设计规划容量计算。(4)短路种类均按三相短路计算。(5)短路计算点在正常运行方式时,通过电气设备的短路电流为最大接地点。5.3短路电流计算5.3.1短路点的确定短路点应选在电气主接线上,在最大运行方式下发生短路的短路电流。短路点的确定如图5-1所示(由于主接线两侧对称,故计算一侧短路电流):图5-1短路点确定5.3.2参数的计算(1)系统阻抗标幺值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电源进线阻抗标幺值为:XL=0.4×40×100/632=0.403(5-1)变压器阻抗标幺值为(5-2)(5-3)(2)10kV出线阻抗标幺值的计算5.3.3短路电流的计算(1)f1点短路 (2)f2点短路(3)f3点短路 同理,可计算出f4f5f6f7点的短路电流。计算结果如表5-1所示。表5-1短路计算统计表短路点最大运行方式最小运行方式Id3(kA)Id2(kA)Ich(kA)Id3(kA)Id2(kA)Ich(kA)f11.1410.9881.7230.9140.7911.380f21.5451.3382.0201.4631.2672.209f30.7640.6621.1540.7420.6431.120f40.6930.6001.1540.6790.5881.025f50.8520.7381.2870.8270.7161.249f60.9020.7821.3620.8740.7571.320f70.7660.6631.1570.7450.6451.1256设备的选择与校验 6.1设备选择的原则和规定导体和设备的选择设计,应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运行方便和适当的留有发展余地,以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需要。6.1.1一般原则(1)应满足正常运行、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情况下的要求,考虑远景发展的需要。(2)应力求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3)选择导体时应尽量减少品种。(4)应按当地环境条件校核。(5)扩建工程应尽量使新老电器型号一致。(6)选用的新产品,均应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并经正式鉴定合格。6.1.2有关规定(1)技术条件:选择的高压电器,应能在长期工作条件下和发生过电压过电流的情况下保持正常运行。1)长期工作条件①电压:选用的电器允许的最高工作电压Umax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即Umax>Ug,当额定电压在220kV及以下时为1.15UN。表6-1额定电压与设备最高电压受电设备或系统额定电压供电设备额定电压设备最高电压1010.511.5606669②电流:选用的电器额定电流Ie不得低于所在回路在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的持续工作电流Ig,即Ie≥Ig。由于高压电器没有明显的过载能力,所以在选择其额定电流时,应满足各种方式下回路持续工作电流。③机械负荷:所选电器端子的允许负荷,应大于电器引下线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的最大作用力。2)短路稳定条件①校验的一般原则电器在选定后应按最大可能通过的短路电流进行动、热稳定检验,检验的短路电流,一般取三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②短路的热稳定条件:—在计算时间tjs秒内,短路电流的热效应(kA2.S)—t秒内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有效值(kA)T—设备允许通过的热稳定电流时间(S)③短路的动稳定条件 —短路冲击电流峰值(kA)—短路全电流有效值(kA)—电器允许的极限通过电流峰值(kA)—电器允许的极限通过电流有效值(kA)④绝缘水平在工作电压和过电压下,电气的内、外绝缘应保证必要的可靠性。电器的绝缘水平,应按电网中出现的各种过电压和保护设备相应的保护水平来确定。当所选电器的绝缘水平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数值时,应通过绝缘配合计算选用适当的电压保护设备。(2)环境条件选择导体和电阻时,应按当地环境条件校核。原始资料提供环境条件如下:年最高温度+30℃,最低气温-5℃,当地雷暴日数30日/年。6.2导线的选择和检验载流导体一般采用铝质材料比较经济,60kV高压配电装置一般采用软导线,当负荷电流较大时,应根据负荷电流选用较大截面的导线。矩形导线一般只用于35kV及以下,电流在4000A及以下时;槽形导体一般用于4000-8000A的配电装置中;管形导体用于8000A以上的大电流母线。6.2.1导线的选择(1)按回路最大持续工作电流选择其中—导体回路持续工作电流(A)—相应于导体在某一运行温度、环境条件下长期允许工作电流(A)若导体所处环境条件与规定载流量计算条件不同时,载流量应乘以相应的修正系数。(2)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其中—按经济电流密度计算得到体截面()—经济电流密度()以下分别对各电压等级的导线进行计算选择。60kV系统:由于连线与60kV进线所承受的电流相同,故60kV所有连线与进线选择型号相同的导线,即LGJ-300型(长期允许载流量770A>2×320A)。 10kV系统:进线:由于按主变额定容量计算太大,故按10kV侧=25MW计算,cosφ=0.85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337页表,按最高允许温度为+70℃,当地环境温度最高为+30℃,修正系数k=0.94所以导线的最大载流量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333页表,得矩形导体100×10两条横放(长期允许载流量1946A)出线:10kV出线按主变额定容量选择(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为LMY-10010型。架空线路:由于t=6000,查软导线经济电流密度表,得j=0.95()所以查表得LGJ-300型导线(长期允许最大载流量770A)因为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的导线载面,应尽量接近经济计算载面,当无合适规格导体时,允许小于。6.2.2电力电缆的选择要求:电缆截面应满足持续允许电流、短路热稳定、允许电压降等要求,当最大负荷利用小时Tm>5000h且长度超过20m时,还应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1)按持续允许电流选择计算公式敷设在空气中和土壤中的电缆允许载流量按下式计算::计算工作电流:电缆在标准敷设条件下的额定载流量:不同敷设条件下综合校正系数,对于土壤中单根敷设的电缆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1001页表,50℃时 ∴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934页表,选用YJV-3×185电力电缆(额定载流量281×1.29=362.5(A)(2)按持续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公式::计算工作电流:经济电流密度()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942页表截面积太大,故其工作电流按最大负荷计算故仍选用YJV-3×185电力电缆。6.2.3导线的校验短路热稳定校验裸导线热稳定校验公式为其中:—根据热稳定决定的导体最小允许载面()—热稳定系数,查表得=87—短路电流等值时间—集肤效应系数。软导线取1,矩形母线取1.2(双层)60kV侧:10kV侧:故热稳定校验合格。6.2.4电力电缆的校验热稳定校验:由于电缆芯线一般系多股胶线构成,截面在400以下时,kS≈1,满足电缆热稳定的最小截面可简化。 式中—计及电缆芯线充填物热容量随温度变化以及绝缘散热影响的校正系数,对于3-6kV厂用回路,取0.93,35kV及以上回路可取1.0。—短路热效应(kA2/S)—热稳定系数—电缆芯单位体积的热容量,铝芯取0.59J/(cm3℃),对铜芯取0.81J/(cm3℃);—电缆芯在20℃时的电阻温度系数,铝芯为0.00403J/(cm3℃);铜芯为0.00393J/(cm3℃);;—20℃时电缆芯线的集肤效应系数,S≤100mm2的三芯电缆k=1,对YJV-3×185电力电缆k=1.008—电缆芯在20℃时的电阻系数,铝芯取;对铜芯取—电缆芯线在短路时的最高允许温度(℃)—35kV及以下电缆芯在短路前的实际运行温度(℃)—电缆敷设地点的环境温度(℃)—电缆芯线在额定负荷下最高允许温度(℃)—电缆实际计算电流(A)—电缆长期允许工作电流(A)查《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第937页表,C=82Qt=32.92×0.1=108.2=126.8<185故热稳定校验合格。 6.3断路器的选择和校验6.3.1断路器选择的技术条件(1)电压:(为电网工作电压)(2)电流:(3)开断电流(或开断容量):(或)—断路器实际开断时间t秒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断路器额定开断电流—断路器额定t秒的开断容量—断路器额定开断容量(4)短路关合电流选择:(5)动稳定校验:(6)热稳定校验:6.3.2断路器型式和种类的选择按照断路器采用的灭弧介质和灭弧方式,一般可分为:多油断路器、少油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真空断路器、SF6断路器等。断路器型式的选择,除应满足各项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外,还应考虑便于施工调试和运行维护,并以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6.3.3断路器的选择和校验(1)电压选择60kV侧:10kV侧:(2)电流选择由于高压断路器没有连续过流的能力,在选择其额定电流时,应满足各种可能运行方式下回路持续工作电流的要求。60kV侧: 进线:桥开关:10kV侧:主变侧:出线:(3)开断电流(由短路电流计算得)60kV侧:10kV侧:(4)最大短路冲击电流(由短路电流计算得)60kV侧:10kV侧:通过以上所得数据,根据有关资料选择断路器,选择情况见下表:表6-2断路器列表安装位置型号电压(kV)额定最大额定电流(A)额定开断电流(kA)极限通过电流(k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kA)固有分闸时间(s)合闸时间(s)进线桥LW6-60I606931501.14110040(3)0.030.09主变分段ZN28-101011.550001.545300120(5)0.050.1出线ZN28-101011.510001.545300120(5)0.050.1(5)动稳定校验:60kV侧:则10kV侧:则所以动稳定校验全部合格。(6)热稳定校验:60kV侧: 因,查表得,则所以10kV侧:因,查表得,则所以所以热稳定校验全部合格。6.4隔离开关的选择和校验(1)种类和型式的选择隔离开关按安装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屋内和屋外式,按绝缘支柱数目又可分为单柱式、双柱式和三柱式。其型式的选择应根据配电装置的布置特点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经济比较。额定电压选择:额定电流选择:动稳定校验:热稳定校验:(2)隔离开关的选择及校验根据前面断路器计算数据,将选择的隔离开关列表如下:表6-3隔离开关列表安装位置型号额定电压(kV)最高工作电压(kV)额定电流(A)热稳定电流(kA)极限电流峰值(kA)60kV出线、桥及主变60kV侧GW4-606069125031.5(4)8060kVPTGW4-60606963020(4)50 主变60kV侧中性点GW8-6060694004.2(10)15.5分段及主变10kV侧GN10-10T10115000100(5)20010kV出线及10kVPT站用变GN19-101011125040(4)100动稳定校验:60kV侧:则10kV侧:则所以动稳定校验全部合格。热稳定校验:60kV侧:因,由设计手册查表得,则所以10kV侧:因,查表得,所以,热稳定校验全部合格。6.5互感器的选择及校验6.5.1电压互感器的选择(1)一次电压: Un电压互感器额定一次线电压,1.1和0.9是允许的一次电压的波动范围,即为±10%。(2)二次电压:电压互感器在高压侧接入方式接入相电压。因此,所选电压互感器副绕组二次额定电压为,60kV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二次额定电压为100V,10kV电压互感器辅助绕组二次额定电压为100/3V依据以上条件,所选各电压等级电压互感器如下表:表6-4电压互感器型号额定电压(kV)原绕组副绕组辅助绕组JCC2-6060/0.1/0.1JDZJ-1010/0.1/0.1/36.5.2电流互感器的选择(1)电流互感器选择的技术条件:1)按一次回路额定电压和电流选择其中为电流互感器原边额定电流;为电流互感器安装处的一次回路最大工作电流;为电流互感器额定电压;为电流互感器安装处的一次回路工作电压。2)二次额定电流选择:一般弱电系统1A,强电系统5A。3)准确等级:电流互感器准确级不得小于所供仪表的类型要求。4)二次负荷:其中根据前面的数据,选择电流互感器如下表: 表6-5电流互感器型号额定电流(A)级次组合准确等级二次负荷(Ω)0.51310%倍数二次负荷倍数热稳定倍数动稳定倍数LCWB6-602×400/5P/P/P/0.5PPP0.51.221531.580LAJ-104000/50.5/D0.5D2.4105090LA-10400/50.5/30.530.40.610751356.5.3电流互感器的校验(1)热稳定校验其中为电流互感器在t=1s时允许通过一定额定电流的倍数60kV侧:10kV侧:则,故热稳定校验全部合格。(2)动稳定校验1)内部动稳定检验:其中为动稳定倍数60kV侧:10kV侧: 2)外部动稳定校验:其中a取40cm,L取50cm60kV侧:所以10kV侧:所以故外部动稳定合格。7变电站一次设备智能化设计7.1智能一次设备的概念智能一次设备:指变电站高压电器设备(主要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变压器)具有自动测量、自动控制、自动调节、自身状态监测及预警、通信功能。(1)结构方面:一次设备+智能组件的灵活方案;(2)功能方面:监视、控制和管理设备的状态; (3)智能方面:使电网元件可观测、可控制。7.2设备智能化演变图7-1显示了设备智能化演变趋势。设备层的智能组件集成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包括操作插件功能于一体,过程层设备和间隔层设备不但可以一体化设计安装,也可以是外置安装。就是说,考虑到现有的一次设备状况,设备层设备采用“传统一次设备本身+智能综合组件”的模式,智能综合组件可以集成,可以分散,可以内嵌,可以外挂等任意组合灵活架构。智能综合组件构成,包含了传统间隔层的设备,符合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设备层的概念并没有排斥间隔的概念,也没有取消测控装置、保护装置。图7-1设备智能化演变7.3设备智能化演变智能一次设备的结构中:智能组件为外置(维护、升级、扩展),传感器可以内置或外置,通过光纤与外系统相连,智能组件采集来自传感器的信息,智能组件复制PMS的设备指纹信息(生产管理系统(PMS)自动复制主设备其它状态信息的能力,包括指纹信息、家族缺陷信息、现场试验信息等),由智能组件对设备状态就地做出判断,通过光纤使电网设备状态可视化。 图7-2智能一次设备的结构7.4智能一次设备的现况为适应智能变电站及智能电网发展的需要,必须将一次设备监测的相关数据信息整合到以IEC61850通讯为基础的智能化变电站体系中来,完善一次设备的通信、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多个单元组成的智能综合组件。目前采用全新原理的电子式互感器技术上已经日趋成熟,但开关设备和变压器、电抗器的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智能化变电站中只是通过智能终端和GOOSE网的构建实现了开关和间隔层设备之间的数字化传输,而对包括开关设备在内的一次设备本身没有做太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改造,远未达到一次设备智能化的目标。同时目前针对断路器、变压器等一次设备的状态监测信息的应用尚不是很理想,也抑制了一次设备制造商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技术进步。因此,应推进这方面工作的进展,实现智能变电站相关技术的协调发展。开关和变压器是数量最多、应用面最广的重要电力设备,如果能够灵活可控,会给电网带来重大效益。例如,开关如能在指定的相位开断,就可以基本上消除电力系统操作过电压,大幅度降低设备的绝缘水平,带来重大效益;电力变压器如果能够实现智能化,无疑会使电网发生重大变化。但是,传统的一次电气设备要实现“智能化”仍有许多技术问题亟待解决。变压器由铁芯和初/次级绕组构成,变比固定,无法灵活控制;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至今 仍是机械式的,动作速度与电子开关相差2-3个数量级,不具备灵活控制的条件。变压器和断路器这种重要设备如果不能灵活控制,“智能电网”的功能就要大打折扣。所以,“智能断路器”和“智能变压器”将成为研究重点。7.560kv智能变电站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方案根据目前智能设备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中的相关要求,60kV变电站高压设备与智能组件的结合方式采用以下方案:一次设备加上内嵌的包含状态检测单元的智能组件,再加上外置的一个或多个智能组件。传感器的嵌入,可以有效实时的反映高压设备在线诊断信息,其余组件可根据智能一次设备技术发展情况,可部分并入高压设备,也可安装于就地智能组件柜或保护小室中。虽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设备,但此方案仍体现了智能设备紧凑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1)开关设备(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开关设备融合了在线检测元件,如图7-3所示。设备的状态检测信息由一次设备直接提供,可记录每次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开断情况等信息,实现对设备状态实时检测,保证设备可靠性。部分智能组件可安装于就地智能终端,也可安装于保护小室。(2)互感器:采用常规互感器+就地合并单元,实现互感器部分的数字化。(3)就地智能终端采用网络GOOSE方式与过程层设备相连。图7-3开关设备智能化方案 8变电站防雷接地设计及配电装置布置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中心环节,是电能供应的来源,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造成大面积的停电,而且电气设备的内绝缘会受到损坏,绝大多数不能自行恢复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因此,要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变电站防雷保护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工装置,一类是需要采取防雷措施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变电站的雷害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雷直击变电站,二是雷击输电线路后产生的雷电波沿线路向变电所侵入,对直击雷的保护,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线,使所有设备都处于保护范围之内,此外还应采取措施,防止雷击避雷针、避雷带时不致发生反击。对侵入波防护的主要措施是变电站内装设避雷器,以限制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的幅值,防止设备上的过电压不超过其耐压值。8.160kv智能变电站防雷保护措施为使变电站建筑在受到直击雷和感应雷危害时有可靠的保护,在变电站内装设2只30米高独立避雷针作为变电站防雷保护。为防止沿线路侵入的雷电波对站内设备的危害,在两条60kV进线入口处、10kV两段母线上分别安装了氧化锌避雷器。在主变压器中性点分别安装单支避雷器。8.2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依据 (1)单只避雷针保护范围计算:当时,当时,其中:为避雷针高度为被保护物的高度为高度影响系数。当时,该设计中:,,所以所以即该避雷针在11m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为23m。如图8-1:图8-1单只避雷针保护范围图(2)两只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只避雷针的计算方法确定;两只避雷针中间的保护范围由通过两避雷针的顶点以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的一最低点0作一圆弧来确定。这个最低点O离地面的高度可表示为:式中为两避雷针之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为避雷针的高度(m);为两避雷针之间的距离(m);两针间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按下式计算:当时,,当时,,若 时,。8.3避雷器的选择8.3.1型式选择避雷器型式时,应考虑被保护电器的绝缘水平和使用特点。8.3.2灭弧电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灭弧电压)应按设备上可能出现的允许最大工频过电压选择。即灭弧电压为。—避雷器灭弧电压有效值—避雷器额定电压有效值—接地系数,对非直接接地10kV取1.1—最高运行线电压8.3.3工频放电电压Ugf对于不保护内部过电压的普通阀形避雷器,它的工频放电电压下限值不应低于允许的内部过电压计算值,保证在内部过电压作用下不动作。即其中为内部过电压允许计算倍数。对非直接接地,60kV时,=4为设备最高运行相电压。8.3.4避雷器冲击残压:保护比,FZ型=2.3~2.3560kV侧: 10kV侧:根据以上计算结果选择避雷器如下表:表8-1避雷器的参数型号额定电压(有效值)(kV)灭弧电压(有效值)(kV)工频放电电压(有效值)(kV)不小于不大于5kA时冲击残压(kV)不大于Y5W2-606085120144332HY5WS2-16.5/501012.72631458.2接地装置的设计8.2.1接地装置布置接地就是指将地面上的金属物体或电气回路中的某一节点通过导体与大地相连,使该物体或节点与大地保持等电位,埋入地中的金属接地体称为接地装置。考虑该站的地理位置,土质多为松砂石等组成,故考虑采用普通接地方式,主接地网以水平接地带为主,采用-5*50接地扁钢,并设集中接地极,集中接地极采用5*50镀锌钢管,长度为2.5m,埋设在地下0.8m以下。保证主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小于4欧姆。接地网敷设详见本站接地装置布置图。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年月日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本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论文密级:□公开□保密(___年__月至__年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作者签名:_______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滨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致谢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郭谦功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郭谦功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感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 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致谢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农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独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年月日 基本要求:写毕业论文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应反映出作者能够准确地掌握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对所研究的题目有一定的心得体会,论文题目的范围不宜过宽,一般选择本学科某一重要问题的一个侧面。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毕业论文是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撰写意义: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 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论文种类: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立论性的毕业论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毕业论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毕业论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毕业论文。驳论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按研究问题的大小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宏观论文和微观论文。凡届国家全局性、带有普遍性并对局部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论文,称为宏观论文。它研究的面比较宽广,具有较大范围的影响。反之,研究局部性、具体问题的论文,是微观论文。它对具体工作有指导意义,影响的面窄一些。另外还有一种综合型的分类方法,即把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1.专题型论文。这是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直接论述的形式发表见解,从正面提出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一种论文。如本书第十二章例文中的《浅析领导者突出工作重点的方法与艺术》一文,从正面论述了突出重点的工作方法的意义、方法和原则,它表明了作者对突出工作重点方法的肯定和理解。2.论辩型论文。这是针对他人在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凭借充分的论据,着重揭露其不足或错误之处,通过论辩形式来发表见解的一种论文。3.综述型论文。这是在归纳、总结前人或今人对某学科中某一学术问题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介绍或评论,从而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论文。4.综合型论文。这是一种将综述型和论辩型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写成的一种论文。如《关于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几个问题》一文既介绍了研究民族关系史的现状,又提出了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篇综合型的论文。写作步骤: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致谢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