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6 MB
  • 52页

《水工建筑物第七章》ppt课件

  • 52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水工建筑物第7章 第7章水工隧洞与坝下涵管定义:在蓄水枢纽中,为了灌溉、发电、城镇供水、泄洪、排沙、放空水库以及施工导流等目的而穿山凿石、修建在岩层之中或埋设在土石坝坝体下面的取水及泄水建筑物。 小资料:我国水工隧洞发展概况截止20世纪末,我国已建成水工隧洞的总长超过500km,其中5km以上的有41条。较典型的有四川太平驿水电站的有压引水隧洞,长10.6km,直径9m(开挖直径10m),于90年代初兴建。此外还有贵州南盘江上兴建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的三条引水洞,总长30km,直径8.7~9.8m(开挖直径10.8m),并在国内首次使用全断面掘进机开挖(美国引进)。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水工隧洞有了更快的发展,在建最长的水工隧洞为引黄入晋工程的南干线7号洞,洞长42.9km。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尚有待建的长73km的隧洞(西线一期)。以上两工程的隧洞总长将超过400km。我国已建断面积最大的水工隧洞为龙滩右岸导流洞,其最大开挖断面面积达596平方米(24.88×26.15),号称亚洲第一。 三峡地下厂房引水洞隔河岩水电站导流洞 7.1水工隧洞的类型和工作特点7.1.1水工隧洞的类型引水洞————引水发电泄洪洞————宣泄洪水导流洞————施工期导流输水洞————输送生活、生产用水其他:排砂洞等按工作时水力条件分:有压隧洞、无压隧洞 在水工隧洞设计时,为节省工程投资,可采用“临时变永久”或“二洞合一”等型式。临时改永久布置 二洞合一布置 7.1.2水工隧洞的特点(1)水流特点:高速水流的隧洞,设计时如考虑不周,极易产生空蚀破坏。(2)结构特点:隧洞开挖改变了围岩的应力平衡状态,常需设置临时支护和永久衬砌。(3)施工特点:开挖、衬砌的工作面小,洞线长、工序多、干扰大,工期长。 7.2水工隧洞的选线与总体布置7.2.1隧洞选线一般原则:(1)尽量避开地质条件不良地段。(2)力求洞线短、水流平顺。(3)进出口位置合适。(4)洞顶以上和傍山隧洞岸边一侧的岩体应有足够的围岩厚度,以保证围岩稳定。(5)应兼顾施工方便。 7.2.2水工隧洞的布置一、总体布置(1)拟定进口的位置、高程;(2)确定闸门在隧洞中的布置;(3)确定洞身的纵向底坡和横断面的形状及尺寸;(4)确定出口位置和底板高程,选用合理的消能方式。 二、闸门在隧洞中的位置工作闸门—应能在动水中启闭,可设在进口、出口或任一适宜位置。检修闸门—应能在动水中关闭,静水中开启,设在隧洞进口。事故闸门—同检修闸门。无压隧洞一般将闸门设置在隧洞进口处,进水口分为表孔溢流式、和深孔式。 (1)表孔溢流式多属于龙抬头的布置形式(2)深孔式进水口也可采用无压泄水隧洞 有压隧洞一般将工作闸门设置在出口处,有些隧洞将工作闸门布置在洞内,工作闸门前为有压洞段,工作闸门后为无压洞段。 7.3水工隧洞各组成部分的形式及构造7.3.1进水口的形式及构造一、进水口高程的确定主要根据其担负的任务确定,发电有压隧洞的进水口,应保证在上游最低运行水位以下有足够的淹没深度,以免产生贯通式旋涡,引起振动,降低水轮机出力。淹没深度经验公式:S的最小值不得小于1m。 二、深孔式进水口建筑物的形式1.竖井式进水口适于岩体完整、稳定、坚固的岸坡。 2.塔式进水口适于岸坡较缓或地质情况较差的岸坡。塔的型式有封闭式和框架式。塔独立于岸坡用钢筋混凝土建造;通过工作桥与岸边或坝顶相联系。 3.岸塔式及斜坡式进水口岸塔式就是将控制塔斜靠在洞口岩坡上;易满足稳定要求,对岸坡也起一定的支撑作用。 7.3.2洞身断面型式及构造一、洞身断面形式和尺寸1.无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圆拱直墙形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垂直山岩压力较小而无侧向山岩压力的情况。当地质条件较差、侧向山岩压力较大时,宜采用马蹄形或蛋形断面。 当地质条件差或地下水压力很大时,也可采用圆形断面。无压隧洞的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条件(低速水流或高速水流)确定。考虑施工要求的最小断面尺寸:高度≥1.8m,宽度≥1.5m;圆形断面内径≥1.8m。2.有压隧洞的断面型式和尺寸断面型式多为圆形,当围岩坚硬且内水压力不大时,也可采用更便于施工的非圆形断面。断面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确定。 二、隧洞衬砌1.衬砌的作用承受荷载、保护围岩、减小隧洞表面糙率,防止渗漏等。 英法海底隧道拱楔块衬砌总共用了72万块 2.衬砌的类型(1)平整衬砌当围岩坚固、内水压力不大时,用混凝土、喷浆、砌石等做成平整的护面。(2)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衬砌当承受较大的荷载或围岩条件教差时,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3)预应力衬砌对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衬砌施加预压应力,以抵消水压力产生的拉应力。 (4)喷锚支护指利用锚杆和喷混凝土进行围岩加固的总称。锚杆支护的作用:(a)悬吊作用;(b)组合作用;(c)固结作用 隧洞喷锚支护 喷混凝土衬砌的主要作用:使围岩结成整体,缓和应力集中,保护岩体表面。一般分层施工,必要时加设钢筋网。新奥法基本原理:①支护要适时;②支护刚度要适中;③支护应与围岩紧贴。 隧洞钢支撑施工 三、衬砌的构造1.衬砌的分缝和止水变形缝是为防止不均匀沉陷而设置。其位置应设于荷载大小、断面尺寸和地质条件发生变化之处。 施工缝有纵向与横向两种。横向施工缝间距一般为6—12m;纵向施工缝的位置及数目则应根据结构型式及施工条件确定。 2.灌浆、防渗与排水回填灌浆:充填衬砌与围岩之间的缝隙。固结灌浆:提高围岩的强度和整体性。衬砌施工时,在顶拱及边拱部分预留灌浆管,待衬砌完成后进行灌浆。无压隧洞可在洞内水面高程以上设置排水孔实现排水;有压隧洞一般不设排水。 7.3.3出口段构造有压隧洞的出口常设工作闸门和启闭机室,闸门后设有消能设施。为不使洞身出现负压,其出口断面应逐渐收缩,收缩比一般为0.8~0.9。 泄水隧洞常在出口外设置扩散段,使单宽流量减小;常用的消能方式有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底流式消能具有工作可靠,对下游水面波动影响范围小的优点。 7.4隧洞衬砌的荷载及结构计算7.4.1隧洞衬砌的荷载及其组合一、荷载作用在水工隧洞衬砌上的荷载有:自重、围岩压力、内水压力、外水压力、温度荷载、灌浆压力,地震荷载等。当与围岩紧密接触的衬砌受荷载后,有趋向围岩变形时,围岩可施加反作用于衬砌的荷载,即为弹性抗力。 1.围岩压力隧洞开挖后围岩变形或塌落作用在支护上的压力。按作用的方向有两种:作用于衬砌顶部的垂直山岩压力和作用于衬砌两侧的侧向山岩压力。常用的计算方法主要有自然平衡法和经验法。 设计规范对围岩压力计算的规定:(1)自稳条件好,可不计围岩压力;(2)薄层状及碎裂散体结构的围岩:垂直方向水平方向(3)不能形成稳定拱的浅埋隧洞,宜按洞室顶拱的上覆盖层岩体重力作用计算围岩压力; (4)块状、中厚层至厚层状结构的围岩,可根据不稳定块体的作用力计算;(5)采取了支护或加固措施的围岩,可不计或少计围岩压力;(6)采用掘进机开挖的围岩,可适当少计围岩的压力;(7)具有流变性质的围岩,要进行专门研究。 2.弹性抗力当衬砌承受荷载向围岩方向变形时,将受到围岩的抵抗,这个抵抗力叫弹性抗力。弹性抗力的大小和性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坚固完整的岩石,弹性抗力大;围岩软弱破碎,弹性抗力小,甚至不能利用。计算时,近似的认为弹性抗力与衬砌的变位成正比:实际常以隧洞半径为1m时的单位弹性抗力系数k0表示围岩的抗力特性:k=100k0/r。 3.内、外水压力(1)内水压力无压隧洞:只要算出洞内的水面曲线,即可确定内水压力。有压隧洞:内水压力是有压隧洞中的重要荷载,常对衬砌的计算起控制作用。为了使计算简单,将有压隧洞中的内水压力分解为两部分:均匀内水压力+非均匀内水压力。均匀内水压力的强度是:洞顶内壁到设计水位先之间水头引起的,其值为γh。 非均匀内水压力是指洞内刚刚充满水的情况,洞顶压力为0,洞壁各点的压强值γd(1-cosθ)/2。有压引水发电隧洞:内水压力=全水头+水击引起的压力增值。 (2)外水压力(地下水压力)外水压力是地下水头引起的,规范规定:外水压力是作用在衬砌外表的边界力。地下渗流的情况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多,准确值无法确定,常用的方法:规范:将地下水面以上的水柱高乘以折减系数β作为外水压力值。β值视地质、水文地质及防渗、排水等情况而言。 4.衬砌自重衬砌自重是指沿隧洞轴线1m长的衬砌的自重,均匀作用于衬砌厚度的平均线上,计算的厚度应考虑平均超挖回填部分。单位面积上的自重强度g为:温度荷载、灌浆压力,地震荷载等由于对衬砌影响较小,荷载组合时均不考虑。 二、荷载组合(1)正常运用情况山岩压力+衬砌自重+宣泄设计洪水时的内水压力+外水压力(2)施工检修情况山岩压力+衬砌自重+可能出现的最大外水压力(3)非常运用情况山岩压力+衬砌自重+宣泄校核洪水时的内水压力+外水压力 7.4.2衬砌结构计算目的:确定衬砌厚度、材料强度等级及配筋量。1.结构力学法将衬砌与围岩相互分开,以衬砌本身为研究工作对象。2.弹性力学法将围岩与衬砌视为整体,两者共同承受荷载。 7.5坝下涵管当土石坝枢纽两岸地质条件或其他原因不宜开挖隧洞时,可采用坝下设涵管的方法满足泄、放水要求。优点: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造价较低。缺点:如设计施工不良或运用管理不当,极易影响土石坝的安全。一般在软基上不得采用;对于高坝和多地震区的坝,在岩基上也应尽量避免采用坝下涵管。 7.5.1涵管的类型和位置选择1.坝下涵管的类型按过流形态分:无压涵管、有压涵管、半有压涵管。按断面型式分:圆形、圆拱直墙形、箱形。 2.涵管的位置选择(1)地质条件应尽可能将涵管设在岩基上。(2)地形条件涵管应选在与进口高程相适应的位置。(3)运用要求引水灌溉的涵管,应布置与灌区同岸。(4)管线宜直涵管的轴线应为直线并与坝轴线垂直。 7.5.2涵管的布置与构造1.涵管的进口型式(1)分级斜卧管式(2)斜拉闸门式 (3)塔式和井式进水口 2.管身布置与构造(1)管座是防止管身断裂的主要结构措施之一。(2)伸缩缝一般将伸缩缝与沉陷缝统一考虑。(3)截渗环每隔20~30m设置一道。3.涵管出口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