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9.00 KB
  • 13页

《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项目阶段总结报告

  • 13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项目阶段总结报告徐宗学北京师范大学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作为课堂用语外,同时采用外语进行的教学工作。目前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尤其是“985”“211”重点院校中,基本上都实行了部分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2004年,教育部有关单位组织全国若干所高等院校教师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办了全国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随后教务处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工作,经过认真准备并经过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2004年《水文学原理》作为第一批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上报教务处,并顺利通过了教务处组织的专家论证,成为首批双语教学改革课程。从2004年至今,已先后完成了三轮教学工作,目前正在进行第四轮的教学工作。总体来看,该双语教学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受到了有关教师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一、双语教学背景及《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概况21世纪期,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同时为了能紧密地配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等院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以及国家加入WTO急需发展的专业领域开展双语教学,要求引进先进的原版教材,加强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意识,从而使我国高新技术领域能够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双语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提高学生日常阅读外语的能力,而是要从听、说、读、写多层面上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用外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校的部署,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开会论证,提出要响应教育部和学校的号召,尽快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工作,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环境科学核心与前沿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奠定良好基础。最后,经过教学指导委员会反复讨论,决定推荐由本人主讲的《水文学原理》作为首批双语教学改革的试点。该课程既是环境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也是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本人在国外工作十余年,而且在国外的大学担任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积累。当然,学生的英语水平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要求同学们具有一定的外语听力水平,参与《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试点的2002级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已进入课程学习的第二年下学期,经过了多年的英语教学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素质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提供了基本条件。在正式开设双语教学之前,先对同学们的外语水平和对开设双语教学课程的态度和认识进行了摸底和调研。经过调查后发现,多数同学对参加双语教学改革都抱有十分积极的态度,十分愿意配合老师13 的工作。根据同学们的英语水平,课堂上应用英语的比例由小到大逐步递增。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一轮的《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搜集、购买了各种英语教学资料包括英文原版教材、录像带、CD等,制作了用于双语教学的英文PPT等。通过本轮双语教学改革,大部分同学都感到收获很大,对于水文学原理的知识体系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对于水文学专业知识和理论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英语的阅读能力和听力都有较大的提高,水文学知识提升的同时提高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后期曾多次聘请外国专家直接授课,外国专家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干事长Nagy先生以及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主席Takeuchi教授对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流利的英语听说能力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二、《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遴选合适的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保障本次双语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首先是遴选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制订《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教学大纲;编写与制作英文教案(多媒体课件);通过实施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从中探索和积累一些教学规律和方法。在项目实施前,通过网络等途径调研了部分大学的双语教学情况,购买了多本外文原版教材,进行了对比,最后决定选用英国MacmillanPressLtd出版、Wilson教授编写的《EngineeringHydrology》和美国LewisPublishers出版、Ward和Trimble所著的《EnvironmentalHydrology》作为英文版参考教材,同时选用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叶守泽与詹道江教授合编的《工程水文学》作为中文参考教材。这些教材具有以下特点:①经过多次重版修订,结构合理,适合教学;②内容较全面、难度适中,适合界于工学与理学之间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需求。这些教材注重实例和水文学知识的实际运用;③经过多次再版重印,多次修订完善补充,风格严谨,将水文学原理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实例都给予充分的考虑,且环环相扣,通过学习这几本书,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学习水文学原理的基础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水文学的工程应用有一个初步了解。在实施《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改革中进行了包括教材选购、备课、实际授课等环节,较好地完成了本轮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同期制作了PPT和FLASH等平台的双语教学电子教案。2.通过多种途径改革和完善双语教学工作2003年下半年本人刚刚回国时,担任《水文学及水资源》课程的教学工作,随着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课程建设的规范化,本人随后对《水文学及水资源》进行了规范化课程建设。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从教材、教案、教学大纲,到教学方法、作业与习题、试题等,都做了规范化建设。(2)课程建设文件电子化将几乎所有讲课材料都转化为电子版文件,并基本上建立了一个电子版课程文件档案库。课堂上多媒体课件运用以及网络资源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水文学及水资源》课程的改革与发展。从2004上半年,伴随着环境学院本科生教学大纲的修订和完善,《水文学及水资源》修订为《水文学原理》并成为学校首批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目前,13 本课程双语教学已进行了三轮,现在是第四轮,取得了一些教学成果,积累了一定的双语教学经验,但也面临双语教学的很大困难。四轮多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好,同学们很容易适应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效果十分理想。水文学原理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就其内容而言,已十分成熟与定型。对此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授水文学原理内容要更加形象和生动水文学原理讲稿,已全部制作成多媒体的PPT课件,讲授内容图文并茂,尤其是一些野外观测装置图,非常清晰,易被同学们理解和掌握。并适当加一些动画或视频课件,使讲解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2)利用网络资源,适当引进水文学原理的新进展,丰富课外学习资料水文学与其他学科一样,也在不断发展。在课时允许情况下,尽量多向同学们介绍水文学及水资源学科的新进展、新应用。通过互联网,很容易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如分布式水文模型、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最新进展等。课堂上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地址,让学生课外在相关网站上获取更多的水文学知识,大大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3)利用校园网络,使学生学习水文学更加方便和主动结合课堂讲课进度,会及时将有关教学材料上传给同学们,包括PPT课件、水文学专有名词英译中等,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或打开阅读。学生学习上有疑问,可以通过邮箱随时向老师提出,老师会尽可能及时予以解答,师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教学。(4)课程建设电子化和网络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伴随着双语化教学课程建设,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料,包括各种教学文件、多媒体讲稿、习题、试题等都已经电子化、文本化,下一步将逐步建立水文学原理网站,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条件。3.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授课方式与方法为了使学生能真正把双语教学当成一件大事,而又不要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开课之初通过记名方式向所有选课学生了解对双语教学的看法以及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所希望的讲课方式与合适的中英文比例,然后根据大多数同学的要求适当调整课堂上使用英语的多寡,开课进行到将近一半时,通过无记名方式征求同学们对上课方式的意见以及对中英文使用比例的看法。另外,通过适当方式让同学们明白,上课只要全力以赴,一般不会因为是双语教学改革而影响最终考试成绩,平时作业、上课提问、考查等占最终考试成绩的比例不低于50%。从过去授课几年的情况看,还没有同学因为自己外语水平低而最终考试成绩不合格。当然,每次开课初期,常会由于确定的教学目标较高,希望达到尽量用英语教学,而学生的英语听力无法适应,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遇到这种情况,一方面鼓励同学们克服困难,另一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尊重大多数同学们的意见,适当减少课堂使用英语的比例,重点部分使用中文和英语交互进行,对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尽量多使用英语口语,效果比较理想。随着学生对教师英语口语的熟悉和课程内容的掌握,到后期会有部分学生提出希望加大英语口语的力度。这说明学生的英语听力已经有了较大的进步,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在今后的双语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动态调整中英文授课的比例是非常必要的。4.牢记学习科学知识为主、提高英语水平为辅的原则13 在本次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模式:英文教材为主、中文教材为辅,英文电子教案,英文讲解为主、中文讲解为辅。经过几年的实践认为这种模式优点较多,比较符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使用英文原版,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增加英文词汇量和语感,同时为了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使用中文教材作为参考书目。上课时一般在开始引进新的专业术语或讲解难点、重点时使用部分中文,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其他情况下尽量用英语讲述课程内容和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学生通过对英语的直接听讲理解课程的大部分知识,从而达到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在双语教学改革中要求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所以课堂上注意了两者的联系和侧重,引导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以学习学科内容为首要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外语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外语水平。由于本课程理论性很强,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水文学里面的很多基本原理,而且还有一些面向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平时尽量为学生提供较多的辅助性资料和辅导,还结合教材内容在课程的不同阶段设计了相应的综合性中英文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要求用中英文完成作业。通过这些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水文学知识的能力。5.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和提高双语教学水平通过本次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有一些初步的体会和想法。首先,双语教学改革的成功要基于校院(系)多级领导的重视。双语教学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只有各方面积极协调、互相支持,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老师认真准备、学生积极参与、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是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的。但是由于师生本身的英语水平的局限性,学生的听力水平、基础知识等因素决定了不宜全部使用英语,尤其是在授课的初级阶段。目前感觉到学生比较满意的教学方式是逐步加大英语口语力度的方法,以帮助学生顺利渡过适应期,因为随着学生对教师英语口语的熟悉程度和对水文学专业英语术语的熟悉明显可以提高英语听力。在开课前一个阶段应该英中并用,并提供词汇对应表,随着学生对教师英语口语的熟悉,逐渐减少中文量。另外对于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应该用中文讲述清楚,并且告知学生规范的中文译名。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别较大,加之使用英语学习水文学本身的难度也很大,双语班的人数以一个自然班(三十人左右)为宜。小班教学才能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于人数不多,教师就有了更多的精力来辅导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实际上多数学生在提高英语能力的同时并没有降低对水文学原理的掌握程度,相反其中有许多同学通过努力所完成的综合练习不仅专业知识方面受益匪浅,而且英语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开始双语教学后,要及时和学生沟通,收集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模式,力求尽可能多使用英语的同时不影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达到较满意的学习效果。在实施《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改革中,基本上按照以上几个原则,同时结合网上资料交流、电子邮件辅导等手段,加大了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力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每一轮授课结束时9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在专业知识和英语听力两方面都有很大的收获。 三、 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水平经过教师本人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很好地完成了几轮《水文学原理》双语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今后将继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学水平。13 (1)继续开展双语教学并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比例双语教学改革初期较多地尊重了同学们的自主选择权。由于外语听力能力有限、害怕影响学习成绩、不愿意克服困难等原因,部分同学还有畏惧双语教学的情绪,使授课过程初期使用英语的比例相对较低。在今后多轮试点取得较好的教学经验后,希望课堂能做到使用更多英语的双语教学模式。今后有必要继续探索课堂教学中使用中文和英语的合适比例、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如何协调的问题等。(2)时刻牢记双语教学的原则和目的为了更好地探索出具有北京师范大学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今后希望不断开设相关课程的双语教学,同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双语教学的改革中来,特别是一些新知识的课程和讲座。另外还要强调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授课的重点应该是专业知识的讲授,而不是英语口语训练或语法知识等,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各方面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课程建设多媒体建设为了使讲授的水文学原理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易学,今后计划结合水文学原理网站建设,不断充实相关内容,重点提高网站的教学功能,尤其在互动教学、作业指导、问题讨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有关教学功能。(4)继续深化双语教学改革今后应将更多的环节纳入到英语环境中,提高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和提供更多使用英语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努力,《水文学原理》不仅完成了电子教案的英语化和课堂教学的英语口语化,而且在教学中逐步把试卷设计、作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都进行了双语化,今后将鼓励和逐步要求学生在作业答题、试卷答题、教学反馈、教学心得和读书报告等环节中都不断增加使用英语的比例。 四、结束语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高等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教师、学生经过在双语教学改革中不断适应、不断磨合,最终达到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学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家对授课中英文使用的比例看法差别很大,给教学带来了相当的难度,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评估结果,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做到人人都满意的水平,致使学生评分还一时达不到十分满意的水平,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不断改进。另外,在今后双语教学的实践中要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改革,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达到教育部预期的双语教学目标,切实提高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水平。 13 下面是余秋雨经典励志语录,欢迎阅读。不需要的朋友可以编辑删除!!  关于年龄  1.一个横贯终生的品德基本上都是在青年时代形成的,可惜在那个至关重要的时代,青年人受到的正面的鼓动永远是为成功而搏斗,而一般所谓的成功总是带有排他性、自私性的印记。结果,脸颊上还没有皱纹的他们,却在品德上挖下了一个个看不见的黑洞。  2.我不赞成太多地歌颂青年,而坚持认为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年代。陷阱一生都会遇到,但青年时代的陷阱最多、最大、最险。  3.历史上也有一些深刻的哲人,以歌颂青年来弘扬社会的生命力。但这里显然横亘着一种二律背反:越是坚固的对象越需要鼓动青年去对付,但他们恰恰因为年轻,无法与真正的坚持相斡旋。  4.青年时代的正常状态是什么,我想一切还是从真诚的谦虚开始。青年人应该懂得,在我们出生之前,这个世界已经精精彩彩、复复杂杂地存在过无数年,我们什么也不懂,能够站正脚下的一角建设一点什么,已是万幸。  5.中年是对青年的延伸,又是对青年的告别。这种告别不仅仅是一系列观念的变异,而是一个终于自立的成熟者对于能够随心所欲处置各种问题的自信。  6.中年人的当家体验是最后一次精神断奶。你突然感觉到终于摆脱了父母、兄长、老师的某种依赖,而这种依赖在青年时代总是依稀犹在的;对于领导和组织,似乎更贴近了,却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立存在,你成了社会结构网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点;因此你在热闹中品尝了有生以来真正的孤立无援,空前的脆弱和空前的强大集于一身。13   7.中年人一旦有了当家体验,就会明白教科书式的人生教条十分可笑。当家管着这么一个大摊子,每个角落每时每刻都在涌现着新问题,除了敏锐而又细致地体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解开每一个症结,简直没有高谈阔论、把玩概念的余地。这时人生变得很空灵,除了隐隐然几条人生大原则,再也记不得更多的条令。  8.中年人的坚守,已从观点上升到人格,而人格难以言表,他们变得似乎已经没有顶在脑门上的观点。他们知道,只要坚守着自身的人格原则,很多看似对立的观点都可相容相依,一一点化成合理的存在。于是,在中年人眼前,大批的对峙消解了,早年的对手找不到了,昨天的敌人也没有太多仇恨了,更多的是把老老少少各色人等照顾在自己身边。请不要小看这“照顾”二字,中年人的魅力至少有一半与此相关。  9.中年人最可怕的是失去方寸。这比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失态有更大的危害。中年人失去方寸的主要特征是忘记自己的年龄。一会儿要别人像对待青年那样关爱自己,一会儿又要别人像对待老人那样尊敬自己,他永远活在中年之外的两端,偏偏不肯在自己的年龄里落脚。  10、某个时期,某个社会,即使所有的青年人和老年人都中魔一般荒唐了,只要中年人不荒唐,事情就坏不到哪里去。最怕的是中年人的荒唐,而中年人最大的荒唐,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中年。  11、中年太实际、太繁忙,在整体上算不得诗,想来难理解;青年时代常常被诗化,但青年时代的诗太多激情而缺少意境,按我的标准,缺少意境就算不得好诗。  12、一般情况下,老年岁月总是比较悠闲,总是能够没有功利而重新面对自然,总是漫步在回忆的原野,而这一切,都是诗和文学的特质所在。老年人可能不会写诗或已经不再写诗,但他们却以诗的方式生存着。看街市忙碌,看后辈来去,看庭花凋零,看春草又绿,而思绪则时断时续,时喜时悲,时真时幻。 13、老人的年龄也有积极的缓释功能,为中青年的社会减轻负担。不负责任的中青年用不正当的宠溺败坏了老人的年龄,但老人中毕竟还有冷静的智者,默默固守着年岁给予的淡然的尊严。  14、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经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了然,万丈红尘已移到远处,宁静下来了的周际环境和逐渐放慢了的生命节奏构成了一种总结性、归纳性的轻微和声,诗的意境出现了。  15、中青年的世界再强悍,也经常需要一些苍老的手来救助。平时不容易见到,一旦有事则及时伸出,救助过后又立即消失,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是一种早已退出社会主体的隐性文化和柔性文化,隐柔中沉积着岁月的硬度,能使后人一时启悟,如与天人对晤。老年的魅力,理应在这样的高位上偶尔显露。不要驱使,不要强求,不要哄抬,只让它们成为人生的写意笔墨,似淡似浓,似有似无。13   关于人生  1.我们对这个世界,知道得还实在太少。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当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确解释了,这个世界也就变得十分无聊。人生,就会成为一种简单的轨迹,一种沉闷的重复。  2.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  3.人生的道路也就是从出生地出发,越走越远。一出生便是自己,由此开始的人生就是要让自己与种种异己的一切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可能丧失自己,也可能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把自己找回。  4.不管你今后如何重要,总会有一天从热闹中逃亡,孤舟单骑,只想与高山流水对晤。走得远了,也许会遇到一个人,像樵夫,像路人,出现在你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但是,天道容不下如此至善至美,你注定会失去他,同时也就失去了你的大半生命。  5.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点着整体价值。  6.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  7.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平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平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  8.就人生而言,应平衡于山、水之间。水边给人喜悦,山地给人安慰。水边让我们感知世界无常,山地让我们领悟天地恒昌。水边让我们享受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山地让我们体验回归祖先居所的悠悠厚味。  9.第一根白发人人都会遇到,谁也无法讳避,因此这个悲剧似小实大,简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决斗、毒药和暗杀只是偶发性事件,这种偶发性事件能快速置人于死地,但第一根白发却把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一条绵长的逻辑线,人生的任何一段都与它相连。13   10、谁也不要躲避和掩盖一些最质朴、最自然的人生课题如年龄问题。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1、人格尊严的表现不仅仅是强硬。强硬只是人格的外层警卫。到了内层,人格的天地是清风明月,柔枝涟漪,细步款款,浅笑连连。  12、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13、再高的职位,再多的财富,再大灾难,比之于韶华流逝、岁月沧桑、长幼对视、生死交错,都成了皮相。北雁长鸣,年迈的帝王和年迈的乞丐一起都听到了;寒山扫墓,长辈的泪滴和晚辈的泪滴却有不同的重量。  14、人生不要光做加法。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15、几乎每一个改革探索者都遇到过嫉妒的侵扰,更不要说其中的成功者了。人们很容易对高出自己视线的一切存在投去不信任,在别人快速成功的背后寻找投机取巧的秘密。  关于文化  1.真正的文化精英是存在的,而且对国家社会非常重要。但是这些年来,由于伪精英的架势实在是太让人恶心了,结果连真的精英的名声也败坏了。真精英总是着眼于责任,伪精英总是忙着装扮;真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沟通,伪精英总是努力地与民众划分,这就是最根本的区别。  2.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总是会对自己不懂的文化话语心存敬畏,正是这种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机文人利用了。  3.在文化上,无效必然导致无聊,无聊又必然引来无耻。但是,即使到了这种“三无”的低谷,也不必过于沮丧。因为只有低谷,才能构成对新高峰的向往。  4.当今天下百业,文化最大。当今天下百行,文化届最小。那么,岂能再让一个日渐干涸的小池塘,担任江河湖海的形象代表?  5.古代绘画中无论是萧瑟的荒江、丛山中的苦旅,还是春光中的飞鸟、危崖上的雏鹰,只要是传世佳品,都会包藏着深厚的人生意识。贝多芬的交响曲,都是人生交响曲。13   6.善良,这是一个最单纯的词汇,又是一个最复杂的词汇。它浅显到人人都能领会,又深奥到无人能够定义。它与人终生相伴,但人们却很少琢磨它、追问它。  7.社会理性使命已悄悄抽绎,秀丽山水间散落着才子、隐士,埋藏着身前的孤傲和身后的空名。天大的才华和郁愤,最后都化作供后人游玩的景点。  8.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9.为什么那么多中国民众突然对韩国的电视剧,对超女表现出那么单纯的投入,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艺术家不知道中国评论家,而超女根本不在乎评论家的存在。  10、一切美丽都是和谐的,因此总是浑然天成,典雅含蓄。反之,一切丑陋都是狞厉的,因此总是耀武扬威,嚣张霸道。如果没有审美公德的佑护,美永远战胜不了丑。  11、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自然。如果故意地大颠大倒,就会把两头的况味都损害了。“暖冬”和“寒春”都不是正常的天象。  12、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那么,考古也就是回乡,也就是探家。探视地面上的家乡往往会有岁月的唏嘘、难言的失落,使无数游子欲往而退;探视地底下的家乡就没有那么多心理障碍了,整个儿洋溢着历史的诗情、想像的愉悦。  13、我们的历史太长、权谋太深、兵法太多、黑箱太大、内幕太厚、口舌太贪、眼光太杂、预计太险,因此,对一切都“构思过度”。  14、中华文化的三大优点:一、不喜远征。中国人不会举一国之力去攻打远方之国。二、不喜极端。儒家讲究“中庸之道”,会努力寻找一个中间点,规避极端三、不喜无序。中国一直处于集权统治的状态中,习惯所有的事务都在管理之中,中国失控的时候是很少见的。  关于爱情  很多女孩子觉得责任感不太重要,男人没有责任感反而给了女方一种权利。其实对男人来说,还有什么比没有责任感可怕地呢?与没有责任感的男人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爱情非常珍贵,不仅值得用斗争来保卫,而且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值得。13   其实,未经艰苦寻找的草率结合,对她也是不尊重。她和你一样,都有寻求深刻爱情的权利。  每一男女都处在自转之中,当一个男人最散发魅力的一面转向了一位女人,而这女人最美好的一面也刚好朝向了这个男人,那么爱情就挡也挡不住了。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幸运,自转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那个有可能出现或已经错过的异性,总要有偏差,所以老有人找不到自己的爱情。  2、能够慢慢培养的不是爱情,而是习惯。能够随着时间得到的,不是感情而是感动。所以爱是一瞬间的礼物,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但反过来说,爱和婚姻实际并不是一回事情,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要结婚的,也不是所有婚姻都有爱情的。  6、爱情里,总有一个主角和一个配角,累的永远是主角,伤的永远是配角;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人生就是一种承受,需要学会支撑。支撑事业,支撑家庭,甚至支撑起整个社会,有支撑就一定会有承受,支撑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压力。  7、假如你想要一件东西,就放它走。它若能回来找你,就永远属于你;它若不回来,那根本就不是你的。爱情也是如此。  8、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的荒原?  9、说了那么多旳——“如若你不在,我等待你归来。”也比不过你一句——“我不会等,我去找你!”  关于友情  1.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我并不赞成这句话。孩童时代的友情只是愉快的嘻戏,成年人靠着回忆追加给它的东西很不真实。友情的真正意义产生于成年之后,它不可能在尚未获得意义之时便抵达最佳状态。  2.很多人都是在某次友情感受的突变中,猛然发现自己长大的。仿佛是哪一天的中午或傍晚,一位要好同学遇到的困难使你感到了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放慢脚步忧思起来,开始懂得人生的重量。就在这一刻,你突然长大。  3.在人生的诸多荒诞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友情的错位。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13   4.置身于同一个职业难道是友情的基础?当然不是。如果偶尔有之,也不能本末倒置。情感岂能依附于事功,友谊岂能从属于谋生,朋友岂能局限于同僚。  5.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这种说法既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了朋友的价值在于被依靠。但是,没有可靠的实用价值能不能成为朋友?一切帮助过你的人是不是都能算作朋友?  6.患难见知己,烈火炼真金。这又对友情提出了一种要求,盼望它在危难之际及时出现。能够出现当然很好,但友情不是应急的储备,朋友更不应该被故意地考验。  7.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么。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方位和处境,它在本性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所谓朋友也只不过是互相使对方活得更加自在的那些人。  8.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我认为,世间的友情至少有一半是被有所求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应该为友情卸除重担,也让朋友们轻松起来。朋友就是朋友,除此之外,无所求。  9.无所求的朋友最难得,不妨闭眼一试,把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剩几个?  10.真正的友情因为不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总是既纯净又脆弱。世间的一切孤独者也都遭遇过友情,只是不知鉴别和维护,一一破碎了。  11.“君子之交谈如水”,这种高明的说法包藏着一种机智的无奈,可惜后来一直被并无机智、只剩无奈的人群所套用。怕一切许诺无法兑现,于是不作许诺;怕一切欢晤无法延续,于是不作欢晤,只把微笑点头维系于影影绰绰之间。有人还曾经借用神秘的东方美学来支持这种态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样一来,友情也就成了一种水墨写意,若有若无。但是,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友情和相识还有什么区别?  12.强者捆扎友情,雅者淡化友情,俗者粘贴友情,都是为了防范友情的破碎,但看来看去,没有一个是好办法。原因可能在于,这些办法都过分依赖技术性手段,而技术性手段一旦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13   13.万不能把防范友情的破碎当成一个目的。该破碎的让它破碎,毫不足惜;虽然没有破碎却发现与自己生命的高贵内质有严重羝牾,也要做破碎化处理。罗丹说,什么是雕塑?那就是在石料上去掉那些不要的东西。我们自身的雕塑,也要用力凿掉那些异己的、却以朋友名义贴附着的杂质。不凿掉,就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自己。  14.该破碎的友情常被我们捆扎、粘合着,而不该破碎的友情却又常常被我们捏碎了。两种情况都是悲剧,但不该破碎的友情是那么珍贵,它居然被我们亲手捏碎,这对人类良知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15.其实,世上哪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即便这两片树叶贴得很紧?本有差异却没有差异准备,都把差异当作了背叛,夸张其词地要求对方纠正。这是一种双方的委屈,友情的回忆又使这种委屈增加了重量。负荷着这样的重量不可能再来纠正自己,双方都怒气冲天地走上了不归路。凡是重友情、讲正气的人都会产生这种怒气,而只有小人才是不会愤怒的一群,因此正人君子们一旦落入这种心理陷阱往往很难跳得出来。高贵的灵魂吞咽着说不出口的细小原因在陷阱里挣扎。  16.友情好像是一台魔力无边的红外线探测仪,能把一切隐藏的角落照个明明白白。不明不白也不要紧,理解就是一切,朋友总能理解,不理解还算朋友?但是,当误会无可避免地终于产生时,原先的不明不白全都成了疑点,这对被疑的一方而言无异是冤案加身;申诉无门,他的表现一定异常,异常的表现只能引起更大的怀疑,互相的友情立即变得难于收拾。  17.友情本是超越障碍的翅膀,但它自身也会背负障碍的沉重,因此,它在轻松人类的时候也在轻松自己,净化人类的时候也在净化自己。其结果应该是两相完满:当人类在最深刻地享受友情时,友情本身也获得最充分的实现。  18.现在,即便我们拥有不少友情,它也还是残缺的,原因在于我们自身还残缺。世界理应给我们更多的爱,我们理应给世界更多的爱,这在青年时代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到了生命的秋季,仍然是一种小心翼翼的企盼。但是,秋季毕竟是秋季,生命已承受霜降,企盼已洒上寒露,友情的渴望灿如枫叶,却也已开始飘落。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