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5 MB
  • 61页

工程水文学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 61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⒈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⒉河流与流域3.降水、蒸散发、下渗、径流 第一节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地球上存在的各种水体以蒸发、降水、入渗和径流等方式进行的往复交替的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水循环示意图大循环小循环小循环 1、大循环: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又称为外循环。2、小循环: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又称为内循环。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量。水量平衡方程: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以陆地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以海洋为研究对象水量平衡方程为: 对多年平均情况:△Sc、△So趋于零。所以:合并得:或: 三、流域水量平衡以流域作为研究范围水量平衡方程为:对于多年平均情况而言:△S趋于零,故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第二节河流与流域一、河流1、河流的形成与分段、干流、支流、水系概念⑴形成: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后汇集成河流。⑵分段:河源、上、中、下游、河口。 ⑶干流、支流、水系概念:干流:直接流入海洋、湖泊的河流。支流:流入干流的河流。Strahler河流分法:①无支流汇入的河流为一级河流。②两条同级别的汇合而成的比原来高一级。③两条不同级别河流汇合取较高者。干流:水系中最高级别的河流。 水系:脉络相同的大小河流所构成的体统。 黄河流域水系图 2、河流的基本特征⑴河长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称为(km)。量取方法:曲线仪或分规。⑵河流的断面:横断面:垂直流向纵断面:沿中泓线 3.河道纵比降:⑴概念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水底)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降。水面比降、河底比降。⑵比降计算 比降计算计算示意图 二、流域1、流域概念汇集地面水和地下水的区域,即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出口河网流域示意图分界线(分水线)①某一断面流域②河口断面流域 ①闭合流域②不闭合流域 2、流域边界线勾绘: 3、流域基本特征⑴流域的几何特征①流域面积F(km2),采用方格法、求积仪法量面积。②流域长度(L)、平均宽度(M)L(km),采用同心圆法。M(km):F/L。③河网密度ΣL/F(km/km2)④流域形状系数:M/L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采用方格法。 ①流域面积F(km2)求积仪法、数方格法 ②流域长度(L)和平均宽度(M)出口河网 ⑤流域平均高度和平均坡度方格法,方格交叉点值平均。 ⑵流域自然地理特征①地理位置:经纬度。反应水文循环的强弱。②气候条件:降水、蒸发、湿度、气温、气压、风速等。决定流域水文特征。③下垫面条件地形、地质构造、土壤和岩石性质、植被、湖泊、沼泽等。反应每一水系形成的具体过程,并影响径流的变化规律。 第三节降水降水:雨、雪、霰、雹、露、霜。一、降水的形成与分类⑴降水的形成三因素:水汽、上升运动、冷却凝结。原理:地面湿热气团上升膨胀、冷却、凝结、成云、形成降水。 ⑵降水的分类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①对流雨形成:上升的空气形成动力冷却而致雨称为对流雨。特点: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较小。 ②地形雨特点:因空气本身温湿特性,运行速度及地形特点而异。 Precipitationonthe“windward”sideMountainDryonthe“leeward”sideLiftingofmoistaircurrentsovermountainbarriersCommoninthewestcoastofU.S. ③锋面雨锋面活动产生的降水称为锋面雨。锋面:温湿特性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在其接触区由于性质不同来不及混合而形成的不连续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习惯上称为锋。锋面分类:按运动学观点分为:冷锋、暖锋、静止锋、锢囚锋。 特点: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雨区范围较小。冷锋雨 暖锋雨特点:降雨强度小、历时长、雨区范围大。 ④气旋雨Ⅰ、温带气旋雨 Ⅱ、热带气旋雨 我国降水量地区分布 二、降水量观测器测法方法雷达探测气象卫星云图1、雨量器分辨率0.1mm。两段制观测,即每日8时及20时各观测一次。雨季增加观测段次。每日8时至次日8时降水量为当日降水量。 2.自计式雨量计虹吸式翻斗式称重式(1)虹吸式分辨率:0.1mm降雨强度适用范围:0.01~4.0mm/min。 Tippingbucketgauge:funnelingthecollectedraintoasmallbucketthattiltsandemptieseachtimeitfillsTheprecipitationdepthdeterminedbasedonthenumberofbuckettilts 三、降水特性的描述⒈降水量:一定时段的降雨量,单位:mm。⒉降水历时:降水持续时间,单位:min,h,d。⒊降雨强度:单位时间降雨量,单位:mm/h,mm/d。瞬时降雨强度,平均降雨强度。 ABCDE45mm57mm69mm66mm78mm四、流域平均面雨量计算1、算数平均法 2、泰森多边形法66mmDA45mmC69mm57mmBE78mmA1A2A3A4A5测站ai(%)Pi(mm)ai·Pi(mm)A244510.8B215712.0C376925.5D8665.3E10787.8合计10061.4 第四节蒸散发蒸散发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流域蒸发: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发植物散发 一、水面蒸发:器测法间接计算法1.器测法:水文部门普遍采用E—601型蒸发器。每日8时观测一次,得日蒸发量;可计算月蒸发量、年蒸发量。 二、土壤蒸发1、土壤蒸发过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土壤充分湿润,供水充足E接近最大蒸发能力EM。第二阶段:土壤水分减少,供水条件变差,E逐渐减小。第三阶段:水分运动十分缓慢,蒸发率很小。 三、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截留蒸发及植物散发。水量平衡法:某一时段:多年平均: 中国蒸发量地理分布 第五节下渗水透过地面进入土壤的过程,称为下渗。是在分子力、毛细管力和重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物理过程。一、下渗的物理过程1.渗润阶段分子力作用,土壤颗粒吸收成薄膜水。非饱和水流。2.渗漏阶段毛管力、重力作用,水分向下运动,水分逐渐饱和。非饱和水流。3.渗透阶段重力作用,水分饱和。饱和水流。 二、下渗实验1.直接测定法(1)注水法:同心环下渗仪(略)。(2)人工降雨法(略):2.水文分析法: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分析(略) 三、下渗率、下渗能力、下渗曲线、下渗公式1、下渗率:单位时间内渗入单位面积土壤中的水量(mm/min,mm/h)。2、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EM)。3、下渗曲线、霍顿(Horton)下渗公式:起始下渗率稳定下渗率系数 第六节径流降水形成的,沿着流域地面和地下向河川、湖泊、水库、洼地等流动的水流。地表径流组成表层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一、径流的形成过程流域内,自降雨开始到水流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整个物理过程,称为径流形成过程。人为划分产流过程汇流过程 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①植物截留②下渗③填洼R1R2R4R3 总结:1.产流过程:降雨扣除损失成为净雨的过程。①降雨扣除损失后的雨量称为净雨,净雨和它形成的径流在数量上是相等的。②净雨是径流的来源,而径流则是净雨汇流的结果;净雨在降雨结束时就停止了,而径流却要延长很长时间。地面净雨→地面径流③表层流净雨→表层流或壤中流地下净雨→地下径流地面径流总径流过程 2.汇流过程:净雨沿坡面从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再沿河网汇集到流域出口断面的过程。坡地汇流:坡面漫流:流程历时较短,大雨时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表层流径流:由土壤孔隙流入河网,流程历时较坡面漫流长,对历时较长的暴雨,也是构成河流流量的主要来源。坡地地下汇流:地下水补给河流,构成河流的基流。由于汇流途径不同,汇流特征(汇流时间、速度)不同。河网汇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流域出口断面。 二、径流的表示方法1.流量(Q):m3/s,洪峰流量Qm,日平均流量...2.径流量(W):时段T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总水量,m3、万m3。3.径流深(R):将径流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mm。 4.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之比值,L/(s·km2),洪峰流量模数,多年平均流量模数。5.径流系数(α):径流深与流域平均降雨量的比,α<1。 作业:1、2:2-2、2-3。3、某流域面积1000km2,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多年平均流量20m3/s,问该流域多年平均蒸发量为多少?若修建一水库,水库面积为100km2,当地实测蒸发器读数的多年平均值为2000mm,蒸发器折算系数为0.8,问建库后流域多年平均流量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