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00 KB
  • 7页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

  • 7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摘要:本文结合农田水利的现状和特点,主要就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平稳健康发展。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质量;措施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国家经济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水利建设投放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利于农业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水利灌溉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每年的春灌用水高峰期和伏旱季节。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现对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进行有效的分析。一、农田水利的现状与特点7 目前,我国水利灌溉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水利灌溉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促使国家经济和农业快速发展,各灌区不断提高灌溉的保证率。水利灌溉管理制度规范了用水秩序,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实行灌溉管理制度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溉秩序规范化,许多在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在内部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从而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减少了用水纠纷。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二、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以前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除了工程安全管理、防汛度汛、抗旱、收缴水费等,也没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发展,未形成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每一个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管理部门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而是继续使用陈旧的管理制度,没有将水利经济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7 (二)灌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目前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每个水利灌溉管理机构没有自主权,每个单位的收入只能靠库区灌溉收取水费,这样就给水资源浪费留了缺口。为了多收取水费,大幅度鼓励农民多用水,这样将最终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价的失衡,它在节约用水上不能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得浪费愈加严重。(三)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费用大幅度提高,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灌溉收取费用偏低。同时,收取水费过程中效率不高,基层人员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拖欠,少数的费用被挪用,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基层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均衡,导致灌区基层人员涣散,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四)渠道灌溉方面的不足1、对农业渠道灌溉中的综合技术的重视度不高在我局目前的农业灌溉工作中,往往是重视单项渠道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比如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等,但没有进行灵活的使用,形成综合性的技术,提升渠道灌溉的能力和增产的效果;比如,在渠道工程管理过程中,没有根据渠道工程设施,合理安排节水灌溉,造成农作物吸收效果的下降,同时,也会导致水资源大大浪费。7 渠灌溉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渠道灌溉制度不完善,存在一些盲目进行灌溉、以为的追求灌溉任务,擅自改变农作物的需求水的时间,造成了一些灌溉的利用效率不高,水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另一方面,在管理制度方面,不能及时建成严格科学的灌溉管理程序,没有对灌溉进行严密的控制管理,造成水资源的浪费。2、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水利部门积极向上一级部门、政府争取资金,改进了50%的河道、沟、港、渠,其余河道、沟、港、渠以土渠输水,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沟渠水质严重恶化,失去灌溉功能。缺乏末级农渠,渠道淤积、滑塌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配套设施简陋,输水、控水、调水能力较差,造成输水不畅,缩小了有效的灌溉面积。在井灌区中,配套渠系数量更少,且大多数都是土渠,渠道渗漏严重,渠道灌溉保证率低,灌溉水浪费严重。三、发展水利节水灌溉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灌溉区的灌溉设施设备落后,建设技术水平低,投入的维护和更新资金不足,田间灌溉不合理,灌溉水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不仅可以推动高产、高效以及优质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的增产,提高农民收入;还有利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农业向机械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的进步;此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对于节水灌溉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都很大帮助,提升灌溉设备的科技水准。四、加强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措施7 农田水利灌溉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生产,对国民经济效益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维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对农业建设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方案,能加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而本地区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对于本地区水利灌溉产生了制约作用,导致工农业争水、用水户之间争水矛盾日益剧烈。(一)加大推广U形渠道节水灌溉U形渠道的水利条件好,过水断面小,这就减少了衬砌工程的施工量,窄渠道口同时就节约了土地的使用,较少了填土方量的挖掘。使用机械施工,速度快,质量优,效率高。在一般的灌区进行机械施工,平均每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可以完成10-20m之间的U型渠道建设,约为1.5-2.0m3的体积量,节约工时。在同样过水量的条件下,一公里的梯形渠道需要大约132m3的砼用量,而U型渠道只需要用砼96m3,既减少了渠道建设占用土地的面积,又节约了投资的资金。并且,U型渠道防冻胀的效果好。U形渠道在行水时,渠道的水流速度快,输运沙石的能力强,平均流速每秒可以达到1.2m,渠道粗糙率值在0.013左右。而相比同等比降的梯形渠道粗糙率值为0.025,流速每秒仅有0.6m。U型渠道在杂草丛生,水流不顺畅的地方很好的发挥了输水能力强的优势,推动我国灌溉业的发展。(二)因地制宜,调节种植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7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一般都是通过增加灌溉面积来实现的,灌溉面积的增加既要受水资源总量的制约,同时也要受用水结构变化的制约,合理、科学的农业种植结构可以充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与涉农部门相互协作,应用水利工程措施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时辅以农业综合措施,达到节水增产。(三)加大资金投入,助推农田体制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我国农业节水工程投资多数是依赖于国家的补助建设,也有少部分是农民筹资或者集体出资。我国目前投放补助资金相对较少,而多数农村还不富裕,很难出资建设农业节水工程,导致相关的水利设施配套资金严重不足。同时要推进农田水利的相关体制改革,比如应明晰产权,实行灌区企业化管理、改革和完善灌区的管理和考核制度、改革水价制度,建立合理补偿机制等措施。结语:总之,农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其是否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民生问题。然而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节水灌溉方面,由于其技术的多样性,每种节水技术都相对适用条件及地区,遵循这个规律既能维持良好的农业生产效率,也有助于农民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大力发展高效益节水型农业,合理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全面提升节水科技管理水平,建立节水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7 [1]仲海霞,张振元.探讨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J].民营科技,2012,(8).[2]支艳萍.如何提高农田水利的灌溉质量[J].农业与技术,2013,(5).[3]李岩.提高农田水利灌溉质量的有效措施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