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25 KB
  • 8页

城市河道治理探讨(张敏君)

  • 8页
  • 关注公众号即可免费下载文档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城市河道治理探讨(张敏君)  摘要:城市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河道进行综合治理,对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优化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威海市区九条主要河道治理情况,对城市河道治理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对策措施。关键词:城市河道综合治理   水环境是人类文明、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自古以来人们就有着浓厚的“水情结”,喜欢逐水而居,滨水而栖,特别是对于常年生活在“水泥森林”的都市居民来讲,拥有一个优美和谐的水环境更是一种强烈的渴望。在城市中蜿蜒流淌的条条河道,不但是防洪排涝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要素和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关系着广大市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建设人水和谐的河道生态系统,打造水生态良好、水景观优美、水文化丰富的亲水型宜居城市已成为许多城市的发展目标。 1、威海市区河道概况   以“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著称于世的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内无大江大河,外无客水入境,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境内的大气降水。城区河道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山溪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河道河床狭窄,上游多为自然冲沟,河道下游入海口河道宽度多为10~20米左右。河道水源靠季节性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性大,正常降水年份,多数河道夏、秋两季有水,冬、春两季干涸。市区现有9条主要河道,分别为钦村河、涝台河、城南河、竹岛河、戚家庄河、望岛河、海峰河、渤海河、徐家河,总长度45.85km,流域面积92.35km2。 2、河道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2.1治理情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脏、乱、差问题日益突出。在河道治理和管理过程中,由于过于强调防涝、泄洪作用,而忽视了生态、景观等其它功能,导致河道成了毫无生机与活力、缺乏美感的“水泥排污沟”、“臭水沟”,既有碍观瞻、破坏城市形象,更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居住条件,居民们深受其扰,反响强烈。为加快世界精品城市建设步伐,优化人居城市形象,近年来,威海市把河道治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于XX年将其列为市城建设重点工程的一号工程,组织对市区九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此次治理突出截污治污为重点,威海水务集团在查清污染源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管网敷设、污水并网、雨污分流,先后投资1亿多元铺设污水管道近百公里,并网排污口300多个,每天约有2万吨排河污水得到了有效拦截,河流和近海海域水质实现了较大改观。 2.2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多年来特别是XX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单位的努力,威海市区河道和近海海域环境有了较大改观,但受种种因素限制,离预期治理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河道垃圾清理不及时,周边卫生死角多,影响环境质量;河床淤泥大量沉积,沉砂池等设施清理不及时导致泥沙堵塞,既造成河水黑臭,又影响防涝泄洪;部分区域雨污混流,乱排污水行为时有发生;大多数河道采用混凝土垂直护岸及混凝土河道衬底,视觉空间单一,植物覆盖性差,缺乏景观观赏性。 3、河流管理体制理顺   威海市区河道管理长期实行属地负责、归口管理,清淤归市政、垃圾归环卫、排污归环保、截污归水务、绿化归园林,各区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管理。XX年8月,威海市对市区河道的管理责任分工进行调整和理顺,建立健全河道管理长效机制,对市区范围内河道防汛清淤、卫生保洁、排污整治、河岸景观绿化和设施维护管理等全面实施环境管理,并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和责权利相统一的投资分担机制,市财政每年拨付465万元经费用于河道整治。 3.1市区9条主要河道的事权划分。   将市区钦村河、涝台河、城南河、竹岛河、戚家庄河、望岛河、海峰河、渤海河、徐家河等9条主要河道及其支流的河床以内及水面、水下的管理责任统一划归市水务集团承担,主要包括河道卫生保洁、垃圾清理、淤泥疏运、污水整治、蓄水造景等;岸边园林绿化、河堤及配套设施维护、卫生保洁等其它管理事项,仍按城市管理的事权划分由环翠区、高区、经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分别负责。 3.2市区其它河道管理责任。   环翠区的五渚河、羊亭河、张村寨子河,高区的初村东大河,工业新区的草庙子河、高格庄河、阮岭河,仍按属地事责权限管理,纳入市区河道管理检查考核。 3.3市直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市城管办承担市区河道环境管理的协调指导职责,负责制定河道环境管理的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牵头组织河道环境管理的日常检查评比和综合考核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拨付河道环境管理经费的依据之一;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综合治理验收合格的河道及时纳入长效化管理。市建委除直接负责中心市区相关河道的整治管理任务外,还要负责市区河道防汛、绿化和市政设施管理等业务指导。市环保局负责河道水质监测,对河道排污和倾倒污染物行为实施监管,严肃查处违法排污行为。市城管执法局负责依法查处破坏市容环境卫生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违章行为。市财政局负责安排市区九条河道管理事项的有关经费,向水务集团统一拨付河道管理资金,同时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河道管理体制理顺,是威海市推进市区河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尝试,旨在充分发挥水务集团在治水治污方面的专业特长和积极性,对于进一步提高河道日常管理水平、长期保持河流和近海海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4、河道治理对策措施   总体思路是以建设健康、生态、亲水河道为目标,坚持集中治理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工程改造与生物净化技术相结合,治污与造景、防洪相结合,因河制宜、一河一策,重点实施河面保洁、沿岸截污、上游造景、下游蓄水,建设和保持水清、河洁、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环境,把河道打造成城市重要景观亮点。 4.1突出抓好防涝泄洪。   防涝泄洪是城市河道的首要功能。根据各河道实际情况,按照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要求,针对不同的断面形式校核计算,以满足河道不同设计断面情况下的泄洪能力,使河道在流量、宽度、深度等方面实现动态平衡,达到行洪要求。其中对河堤均采用直立式挡墙,对河道沉积的淤泥进行清理,清黑除臭,畅通水流通道,给洪水以出路。禁止在河道保护管理范围内搭建建筑物和阻水设施、填堵河道,加强河道及沉砂池等设施的养护管理,对涉及河道的建设工程强化防汛排涝要求,确保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 4.2突出抓好截污治污。   河道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污水大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因而恢复河清水澈,截污治污是根本手段。要坚持管网配套和环境执法软硬一起抓,一方面贯通沿河排污管网,推进雨污分流改造,为污水收集强化硬件支撑,另一方面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将所有排河污水全部截流并网,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保护水体环境。在截污治污过程中,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对河道未知污染源的勘察,为截流提供准确依据。对属重大水污染事件的,由环保部门立即进行水质取样送检,对污染原因进行调查,并按程序及时上报和通报。 4.3突出抓好景观打造。   本着一河一景、因河制宜的原则建设河道景观,不搞千篇一律,力求突出特色、各具灵性。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线状态,避免裁弯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在考虑防护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着力建设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生态型河堤;通过在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来增加河道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道天然净化系统,提高河道自净能力和生态功能、美学价值;加大违反市容环境卫生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确保河道水面卫生整洁,针对河道流量不足问题,充分收集利用雨水,同时将中水作为河道的补给用水,对下游进行蓄水造景;加强滨水区的亲水性、人文性等景观建设,岸边形成一定宽度的湿地环境,构成一个人河互动、人水和谐、能见水亲水的带状景观空间。 4.4突出抓好源头治理。   威海城市河道为季风区雨源型山溪河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如源头防护措施不到位,一旦遇有大的降雨,裹挟着大量山石、泥沙、树枝、垃圾的泥水浊流便会以极快速度顺河而下,对河道生态系统、景观系统形成极大冲击,造成极大破坏。因此,河道管理必须逐步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监管、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做到标本兼治、治标更治本。要认真研究制定防止雨季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雨污混流等问题的根本性措施,例如在上游修建大型沉砂池等,从源头上根除隐患,保护河道治理成果。 4.5突出抓好长效管理。   在河道管理中借鉴城市园林绿化、环卫等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河道管理目标责任制,成立专业化队伍,分区、分河、分段,定岗、定点、定人,每天由河道保洁人员对所负责的区域进行全方位巡视检查和管理,并做好巡查纪录,将巡查发现的有关情况及时通报管理和执法部门处理。广泛开展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全社会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意识,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河道管理。对破坏河道设施、污染河道环境、破坏河道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5、结语   在满足排涝要求、保证行洪安全的前提下,着力完善城市河道的生态和景观功能,还其优美、宜人、充满生机的自然风貌,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城市生态平衡的必由之路。各级各部门应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不断创新思维、强化措施、严格保护,认真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城市河道管理工作,努力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   作者为威海水务设计院院长、污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