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87 KB
- 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及河势控制对策(颜国红胡春燕)新形势需要加强中下游河道治理
经过近几十年的不断治理,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河势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随着沿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峡工程的运用以及上游大型水电工程的兴建和长江航运的发展,长江中下游河段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系统治理来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沿江地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对长江中下游河段的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达,布置了一大批重要的国民经济设施,使得长江中下游河势不稳,不仅威胁到堤防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如上荆江三八滩主流由北汊摆到南汊后,对荆州长江大桥的安全与通航带来严重的影响;安庆河段石油码头一带近岸河床淤积,不利于整个安庆港深水岸线的稳定;南京河段八卦洲左汊的持续淤积,已经严重影响了左汊内重要企业的正常运行;镇扬河段和畅洲右汊淤积萎缩,严重影响右汊XX的众多大型工矿企业安全生产……上述这些变化使沿江经济布局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迫切需要通过系统治理,全面稳定河势,维护堤防安全,促进沿江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三峡等上游水库的兴建,使长江中下游河段面临长时期、长距离、大幅度冲刷的新形势。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长江中下游来沙大幅度减少,导致三峡大坝下游河道冲刷强度明显增大,呈现全线冲深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河段在清水下泄的冲刷作用下,在全线冲深的同时,因受弯道环流和迎流顶冲段流速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迎流顶冲段冲深幅度明显大于河段平均冲深幅度的特点。长江中下游河段由于水深流急,河岸松散覆盖层厚,滩槽高差较大,导致崩岸强度大,一次大的崩岸崩宽可达数十米至数百米,在外滩较窄的堤段一次崩岸即可危及堤防安全。考虑到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控制性水库的建设,以及其它干支流水库和上游水土保持工程的进一步建设,三峡水库入库泥沙将进一步明显减少,三峡水库实际淤积平衡年限将大幅度延后。因此,中下游干流河道来沙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大幅度减少,相当长时期河道将处于冲刷调整状态,对河势稳定、防洪安全及现有护岸工程的影响将更为明显,中下游干流河道的防护治理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是河道治理不系统,不能正常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河道整治工程大多是以防洪保安为主要目标,主要集中在堤防顶冲段和对河势控制有重要作用的岸边节点的控制上,只有少数河势变化剧烈,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严重的河段进行了部分汊道的初步治理,护岸工程标准偏低。加之治河工程是动态工程,河道的系统治理尚未全面展开,有些河段的河势变化较大,有的河段河势仍在继续恶化。河势的这些不利变化不仅导致主流顶冲部位变化,引起新的崩岸险情,影响河势稳定和防洪安全,而且严重影响了沿岸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是长江中下游航道的系统治理及航运发展,迫切需要稳定的河势做基础。长江干线航道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贯穿东中西部地区的水上运输通道。中下游河段特别是荆江河段通航标准偏低,河道蜿蜒曲折,航槽演变剧烈且频繁,历来是长江防洪的重要险段,也是航道建设维护的重点和难点,遇特殊水文年时极易发生碍航断航的情况。三峡水库运行后的水沙变化,进一步加大了中下游河势及航道变化的复杂因素,随着部分分汊河段的河势变化,开始出现主支汊及通航汊道的易位,部分优良河段开始向水浅、坡陡、流急的不利方向发展。因此,长江中下游航道治理,迫切需要河道的系统治理以稳定河势,采取河势控制和航道整治结合等措施,通过系统治理逐步改善中下游航道的通航条件。
系统治理工程分三阶段实施
1998年水利部正式批准的《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报告》对指导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该报告主要基于三峡蓄水前的河道演变情况而制定,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水沙原型观测资料已表明,长江中下游河道冲刷强度要大于三峡蓄水前,也比三峡工程设计阶段模型预测成果要大,发展速度也要快一些。因此,需依据《规划报告》,继续实施未完成的规划工程。同时,根据近期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河势演变的情况,充分考虑三峡水库蓄水给中下游河道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根据长江中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三峡坝下游河道冲刷状况,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三阶段进行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
第一阶段:稳定现有河势,加快实施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等重点工程。
三峡工程初期蓄水以来,荆江河段河床冲刷加剧,河势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变化。为维持现有主要护岸工程的基本稳定,继续发挥其对河势的控制作用,避免河势出现大的变化,保障河段内重要堤防的安全,长江委已于XX年11月提出了《长江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已通过水利部的审查和中咨公司的评估。鉴于《可研报告》确定的整治工程大部分尚未实施,目前荆江河段崩岸险情频发,荆江河段的应急整治已迫在眉睫,应尽快完成荆江河段河势控制应急工程。
同时,抓紧开展重点河段治理可行性研究工作,并对河势变化较大、治理要求较急迫的河段,实施全面加固守护及河势控制工程。主要需抓紧治理的河段有下荆江河势控制工程、铜陵河段崩岸治理工程及安庆河段崩岸整治工程等长江堤防隐蔽工程中已经批复但尚未安排资金实施的河势控制工程,南京河段新济洲汊道段的河势控制工程,镇扬河段三期治理工程,长江口徐六泾节点及白茆沙河段整治工程等。
第二阶段:根据已有的观测分析和专题研究成果,重点实施荆江河段的全面治理,以及受清水下泄影响较重的岳阳河段、武汉河段、九江河段等重点河段的系统治理。
第三阶段:根据监测资料和专题研究成果,通过15~20年时间,对中下游干流河段进行全面、系统的治理。
非工程措施辅助保障河势稳定
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上述工程措施和相应的非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主要有继续加强水文监测和尽快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继续加强水文监测。1993年以来,长江委按照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水利部审定和批复的《三峡施工阶段工程水文泥沙观测规划》和《长江三峡工程下游杨家脑至XX2002~XX年泥沙观测研究任务书》,开展了XX年以前的三峡工程水文泥沙和河道地形监测工作。但由于受监测经费、监测能力的限制,目前开展的监测工作存在着监测范围偏小、监测频次不够、监测项目不全等问题。同时,该监测工作在XX年以后将无法继续实施。通过开展长江中下游河段监测工作,可密切监控重点河段及险工段河道地形变化情况,为及时抢护提供依据。重点关注河势可能出现较大调整河段的水沙及河床变化,为三峡工程投运后中下游河势演变、防洪影响专题研究及工程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因此,继续抓紧开展长江中下游河段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在宜昌至徐六泾河段的监测范围内,重点开展以下监测内容:水道地形观测、固定断面观测、重点险工护岸段变化监测、荆江险工护岸巡查、重点汊道分流分沙监测,监测项目包括水位、流速、流量和含沙量。
尽快开展相关专题研究。针对长期清水下泄对长江中下游河势演变和防洪形势可能带来的影响,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建成的长江防洪大模型,采用实测资料跟踪分析、河工模型试验、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手段,深入开展三峡工程投运后对长江中下游河势演变及防洪影响的跟踪研究,为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方案制定、确定工程布置及守护标准、调整防洪布局、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洪治理措施等提供依据。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抓紧开展长江中下游崩岸机理研究,全面总结以往护岸工程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护岸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相关研究工作,全面提高河道治理技术水平。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来水来沙过程、河床冲於及河势变化的影响;利用最新实测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河床冲淤变化与演变特点,预测三峡建库后研究河段的演变趋势,研究提出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的河势控制与治理方案;研究三峡工程运用后坝下游江湖冲淤演变及水沙关系变化及其对中下游防洪的可能影响;研究长江中下游重点河段不同河势控制与治理方案的整治效果,优化河势控制与治理方案,并研究河势控制与治理方案实施后对河势与防洪的影响;长江中下游江湖蓄泄洪水能力变化研究;长江中下游防洪布局影响研究;三峡工程运用后洞庭湖防洪形势变化、荆江三口建闸、簰洲裁弯、四口水系优化、洞庭湖区防洪治理对策等研究工作;进行安全监测与预警预报系统研究,保障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与河势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