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8.50 KB
- 6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1.综合说明-4-1.1.项目背景-4-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1.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1.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7-1.3.项目概况-7-1.4.结论及建议-8-1.4.1.结论-8-1.4.2.建议-8-2.水文-10-2.1.流域概况-10-2.2.气象-10-2.3.降水分析-11-2.3.1.流域年降水量-11-2.3.2.年降水频率分析-11-2.4.水面蒸发-12-2.4.1.炼城站蒸发量-12-2.4.2.湖面蒸发量-12-2.5.洱海入湖水量-13-2.5.1.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3-2.5.2.代表年入湖水量年内分配-14-2.6.洱海出湖水量-16-2.6.1.西洱河出流-16-2.6.2.引洱入宾-16-2.6.3.洱海总出流-16-2.7.洱海水资源调度情况-17-2.7.1.自然流态下-17-2.7.2.人工控制状态下-17-2.7.3.各阶段洱海出水量分析-18-2.8.洱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18-2.9.洱海最近5年水资源量分析-18-3.工程地质-20-3.1.概述-20-3.2.地形地貌-20-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3.3.区域地质概况-21-3.3.1.地质构造-21-3.3.2.地震及新构造运动-22-4.总体规划-23-4.1.指导思想-23-4.2.编制原则-23-4.3.编制依据-24-4.4.规划范围-25-4.5.规划水平年-25-4.6.治理目标-25-4.7.总体思路-25-5.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27-5.1.主要入湖河道基本情况-27-5.2.入湖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27-5.2.1.弥苴河-27-5.2.2.永安江-28-5.2.3.罗时江-28-5.2.4.苍山十八溪-28-5.2.5.洱海西其他河流-29-5.2.6.洱海南河流-29-5.2.7.洱海东河流-29-5.2.8.洱海北其他河流-30-5.2.9.其他河流-30-5.3.入湖河道综合治理-31-6.环境影响评价-35-6.1.评价依据-35-6.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预测-35-6.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36-6.4.环境保护措施费-39-7.工程管理-40-7.1.指导思想-40-7.2.取用水管理机制-40-7.2.1.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机制-40-7.2.2.水价管理机制-41-7.2.3.节水激励约束管理机制-4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7.3.减排监测预警评价机制-45-7.3.1.监测机构-45-7.3.2.监测机制-45-7.3.3.评价体系-47-7.3.4.预警机制-47-7.4.节水减排合同管理机制-48-7.4.1.机制建立-48-7.4.2.管理合同订立-48-7.5.群众参与式管理机制-49-7.6.建设管理-50-7.6.1.建设管理机构-50-7.6.2.项目建设模式-50-7.6.3.项目建设投融资-50-7.7.工程运行管理-51-7.7.1.运行管理机构-51-7.7.2.管理职责-51-7.7.3.管理及保护范围-52-7.7.4.工程运行管理办法-53-7.8.主要研究课题-54-7.8.1.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研究-54-7.8.2.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的研究-55-7.8.3.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的核定-55-7.8.4.面源污染入湖量计算-55-7.8.5.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55-7.8.6.防治面源污染信息系统的研制-56-7.8.7.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56-7.9.技术培训与推广-56-7.9.1.技术培训-56-7.9.2.技术推广-57-8.投资估算-59-1.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综合说明1.1.项目背景洱海流域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km2,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地理坐标在东经100°05"~100°17"、北纬25°36"~25°58"之间。洱海最高运行水位1966.00m,相应库容29.59亿m3;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m,法定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调节水深1.7m,调节库容为4.25亿m3。洱海湖面面积251km2,南北长42.5km,岛屿面积0.748k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洱海西岸分布有苍山十八溪:包括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黑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洱海东岸为丘陵山地,加之降水稀少,发育的河流不多,较大的仅有凤尾箐和石碑箐。洱海南部分布有金星河,东南部分布有波罗江。洱海北部分布有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湖河流为西南部的西洱河。洱海具有供水、农灌、发电、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对于大理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生态文明建设及基础生活环境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大理人民称为“母亲湖”,是大理的核心竞争力和魅力所在。洱海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特别是随着流域内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双廊为代表的洱海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现状人口规模已远远超过洱海流域的环境承载能力,流域内用水不断增加,而近几年洱海流域降水偏少,导致洱海的入湖水量逐年减少、水质逐年下降,入湖污染负荷增加的速度远远超过保护治理的进程,长期下去,洱海水循环将无法维持生态健康状态。加快洱海保护、加强洱海流域节水和水资源管理已刻不容缓。-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1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大理考察指导工作,详细了解了洱海保护治理情况,强调了“大理之美、大理之魅,在苍山、在洱海”,兴致勃勃地与大家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2015年4月13日,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带队就进一步做好洱海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大理州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进行专题调查。李纪恒在调研时指出,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是云南靓丽的“名片”,是全国人民的洱海,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世界的洱海;习近平总书记的“立此存照”既是肯定和鼓励,也是希望和鞭策,大理州、大理市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固树立“洱源净、洱海清、大理兴”的理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强力推进,把洱海保护治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确保洱海稳定达到并保持Ⅱ类水质,永葆一湖清水,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美景永驻人间,在云南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走在前列、作出贡献。为进一步做好洱海保护治理和流域水利建设工作,2015年6月大理州水务局在省水利厅的指导在编制了《洱海流域水利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总投资41.86亿元,其中入湖河道治理投资17.86亿元。2015年7月7日上午,大理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州长杨宁率领州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水利部汇报大理州水利工作情况,就洱海流域保护治理的问题请求水利部:将洱海流域40条河道(39条入湖、1条出湖)治理工程列为全国“十三五”河道综合治理项目,并作为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的试点,优先给予资金支持。规划治理总长297.26公里,投资17.86亿元。水利部陈雷部长对洱海保护治理做出工作指示:1、水利部将按照习总书记视察大理的指示要求,支持好洱海保护治理工作。2、要将洱海流域的河道治理、大型灌区等水利工程高标准建设好,做成国家综合整治的高标准项目。3、洱海保护治理是一个综合项目,请省水利厅支持大理州做好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同时吸取社会资本参与建设。4、要做好洱海流域水利建设前期基础工作,做好与省水利厅的对接工作。-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利部刘宁副部长的指示:水利部全力支持好大理州洱海保护工作。一定把习总书记视察大理的指示精神和对全国水利工作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相结合,认真做好截污、节水、增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洱海保护治理,全力做好洱海监测工作。水利部周学文总规划师指示:切实做好洱海保护减污和增水工作。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不仅仅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带动经济收入提高的需要,更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入湖河道防洪能力、维持洱海湖泊Ⅱ类水质和服务群众生活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极具必要性。1、洱海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洱海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是整个流域乃至大理州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洱海是大理市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一旦洱海水质恶化,几十万人将面临着水质性缺水危险,其社会、经济影响巨大。大理市是旅游城市,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旅游业占到四分之一的比重,而洱海水质优劣则极大程度上影响着流域旅游业发展,因此,良好的洱海生态环境是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洱海不仅为滇西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还为云南省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提供战略支撑,洱海作为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之一,其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开展洱海保护与治理,是我国湖泊流域保护与发展协调探索的重要尝试,是针对富营养化初期湖泊保护研究的示范,可为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研究提供重要平台。2、洱海水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下,大理州多年实施洱海综合治理与保护已经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洱海水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是由于洱海-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流域人口与经济压力的增加,近十年来洱海水质在Ⅱ类与Ⅲ类之间波动,局部水域有水质恶化趋势,其湖泊营养状态已处于富营养化初期阶段,而流域优化的经济结构尚未形成,保障清水入湖的清水产流机制急待建立和完善,整个流域尚未形成与洱海Ⅱ类水质保护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加之“非生态文明”的人为活动与观念,难以保障洱海的“生态安全”与“休养生息”。3、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存在的问题洱海流域入湖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对沿途村镇农田形成安全隐患。河道途经洱海流域众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农药污染水等容易进入河道并最综汇入洱海,对洱海水质构成严重威胁。1.1.1.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洱海具有防洪、渔业、工农业和生活用水供给、旅游等多种功能,对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洱海水质与流域内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洱海湖泊水质下降,主要入湖河流污染较重,水体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等环境问题,已引起了流域内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大理州人民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保护洱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洱海已经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共同保护洱海的局面,为本工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2、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洱海流域,市、县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到洱海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而且配套资金按时落实到位,这些都为工程的实施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为当地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坚定了信心,同时也为本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政府支持保障。3、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建设经验大理州各级人民政府,洱海管理的各有关部门在保护洱海方面做了大量的科研、观测工作,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洱海流域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多个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为本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因此,在与各有关单位的全力合作下,共同做好本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4、具备了工程实施条件-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所在地近几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通便利,具备完善的交通、运输、供电、材料供应等外部协作条件,因此本工程具备了实施的充分交通条件。综上所述,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有扎实的科学技术基础,这些都为本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1.1.项目概况洱海流域内入湖河道涉及大理和洱源两个县市,主要入湖河道共计37(39)条,分别为洱海北面的弥苴河(凤羽河、弥茨河)、永安江、西闸河、罗时江;洱海西岸的棕树河、霞移溪、万花溪、小干河、美坝河、阳溪河、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清碧溪、黑龙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梅溪、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洱海南面的波罗江、白塔河;洱海东岸的上登至南村中心大沟、向阳大沟、凤尾箐、中心沟、大品箐、东瓜箐、青沟甸、青山洪沟、长育洪沟。西洱河是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湖河流。项目计划整治洱海流域入湖河道39条,出湖河道1条,总长度为297.26km(滨湖坝区166.14km,坝区以上河段131.1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61.54km(滨湖坝区165.18km,坝区以上河段196.36km),河道疏浚125.48km,建设人工湿地2219267m2,约3329亩,河道建筑物222座,建设截污管道69.64km。经估算,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总投资为178579.8万元。1.2.结论及建议1.2.1.结论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不仅仅是提升城市形象,促进旅游业发展和带动经济收入提高的需要,更是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入湖河道防洪能力、维持洱海湖泊Ⅱ类水质-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服务群众生活的需要,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必要性。项目的实施得到了洱海流域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具备了实施项目所需的经验和技术,该项目的实施具备可行性。1.1.1.建议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在政策、目标、指标、任务、工程、等各方面与国家、省级和流域的其它相关规划相协调,大理州政府应力争将洱海入湖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作为专项规划进入国家盘子。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首先保证资金到位,建议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融资机制,通过加大各级政府投入,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创新金融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进行市场化融资,多方位筹集资金,保证重点工程措施的资金到位,保障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逐步加强非工程措施(如河道、湿地的管理)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将各级财政年初计划时列入一定的资金,确保非工程项目均能长期、稳定地发挥生态效益。1、抓住“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机遇,争取上级补助和国债资金2015—2020年是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点建设阶段,其带来的经济机会是巨大的。通过抢抓“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带来的重大经济机遇,按照中央和省的关键政策,大力争取国家和云南省有关部门对生态环保建设的支持,并通过国债资金、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保护资金、省预算、债券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和倾斜,为洱海湖泊治理提供保障。2、建立投融资平台与引进民间投资尽快研究搭建洱海保护治理投融资平台,着力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通过平台构建,建立投资方、运营方、管理方以及政府、公众的顺畅的沟通途径,使洱海水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投融资平台鼓励和引进民间环保投资,开拓创新环保项目盈利模式,鼓励带有慈善性质的环保投资,构建企业家回馈社会的有效途径。如建立环境保护公益基金会。公益基金会也是一种颇为有效的资金筹措途径,公益基金会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为非盈利性机构。建立环境保护公益基金,基金会独立于政府,但可以通过与环境专家的协作确保与政府规划的一致。基金来源可以是企业家或个人捐助、义演募捐,也可以争取国家财政补充等多种方式。3、申请国内银行贷款支持国内一些银行对环保项目的贷款有优惠,应当积极申请其贷款支持,利用贷款缓解暂时资金不足的问题,营造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回报丰厚的投资项目。-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水文1.1.流域概况洱海流域地处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位于澜沧江、金沙江和元江三大水系分水岭地带,属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流域面积2565km2,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地理坐标在东经100°05"~100°17"、北纬25°36"~25°58"之间。洱海最高运行水位1966.00m,相应库容29.59亿m3;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m,法定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调节水深1.7m,调节库容为4.25亿m3。洱海湖面面积251km2,南北长42.5km,岛屿面积0.748km2,最大水深21.3m,平均水深10.6m。洱海西岸分布有苍山十八溪:包括霞移溪、万花溪、阳溪、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梅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黑龙溪、清碧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洱海东岸为丘陵山地,加之降水稀少,发育的河流不多,较大的仅有凤尾箐和石碑箐。洱海南部分布有金星河,东南部分布有波罗江。洱海北部分布有弥苴河、永安江、罗时江。洱海唯一的天然出湖河流为西南部的西洱河。1.2.气象洱海流域主要包括洱源坝区和洱海周边坝区。洱源坝区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由于处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带,阳光日照充足,四季温差悬殊不大,冬春干旱,夏秋多雨,雨旱两季分明。5月~10月为雨季,受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雨天多,降雨量大且集中,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90%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被西风干暖环流控制,天气晴朗干燥,雨量稀少。据洱源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3.9℃,最热月平均气温20℃(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6.7℃。极端最高气温为31.8℃(1963年6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8.1℃(1962年1月4日);年日照2445小时,日照百分数55%,多年平均风速为2.2m/s,最大风速为18.0m/s(1979年);多年平均蒸发量(d=20cm)为2058.8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34.6mm。-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洱海周边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带,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暖夏凉,四季不明显,日照充足,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坝区年平均气温15.1℃,年平均降雨量1240mm,年平均日照2276.6h,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0.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8.5℃,无高于35℃和低于5℃的日平均气温,降雨量85%集中在5~10月,下关地区由于西南季风常年顺澜沧江经西洱河峡谷而上,形成颇具特色的风型,致使下关以“风城”著称。1.1.降水分析1.1.1.流域年降水量洱海流域内长系列资料有凤羽、福和、挖色、苍山、洱源牛街、沙坪、喜洲、炼城、吊草沟、下关、大理气象站共11个雨量站,1956~1978年除炼城、下关、大理气象站外大多站降水资料不全,主要通过建立降水与高程相关、降水与入湖水量相关、临近雨量站相关等方法进行插补展延,插补展延后各站降水量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洱海流域1956~2011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004.5mm,流域年降水量最大值为1370.6mm(1966年),年降水量最小为738.4mm(1958年),次小为744.3(1982年),流域年降水量见图2-1所示。图2-1洱海流域年降水量-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年降水频率分析根据实测资料系列和部分雨量站插补成果,将洱海流域1956~2011年的历年流域平均降水量进行频率计算。计算经验频率,采用P-Ⅲ型曲线,矩法初估统计参数,用适线法确定年降水量统计参数。经分析计算,频率曲线见图2-2,统计参数见表2-1。洱海流域年降水量系列频率计算成果表表2-1项目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量(mm)均值CvCs/Cv25%50%75%95%湖面降水量(mm)1004.490.162.01107.7996.0892.0755.5湖面降水量(亿m3)2.540.1622.802.522.261.91图2-2洱海流域降水量频率曲线图-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水面蒸发1.1.1.炼城站蒸发量1956~2011年,炼城站多年平均蒸发量1352.2mm。最大年最蒸发量为1563.6mm(1969年),最小年蒸发量1043.2mm(1990年),二者极值比为1.5倍,蒸发年际变化不大。1.1.2.湖面蒸发量洱海湖面蒸发量用炼城站日蒸发量和洱海日平均湖面面积计算而得,1956~2011年,洱海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为3.19亿m3。年最大湖面蒸发量为3.960亿m3(1969年),年最小蒸发量2.528亿m3(1990年),二者极值比为1.5倍,可见蒸发年际变化不大。有实测资料以来,蒸发总体变化趋势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3~1984年,洱海年蒸发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有75%的年份年蒸发量在多年均值线以上;第二阶段为1985~2000年,洱海年蒸发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93%的年份年蒸发量在多年均值线以下;第三阶段为2001年之后,洱海年蒸发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洱海多年平均湖面蒸发量月年分配表表2-2单位:(亿m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0.25510.28640.36070.36360.35820.27420.24250.23670.21170.19820.19590.20593.191.2.洱海入湖水量1.2.1.多年平均入湖水量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还原计算1956年至2011年期间的月年来水量。还原主要考虑了湖库蓄水变量、湖面蒸发量-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引洱入宾水量、西洱河出水量(包括:下关城区产生的污水、一级电站发电流量、泄洪量),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未考虑周边各种供排水设施的取水量,因此在对洱海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时应调查统计以洱海为水源的各项取水量,并修改完善本次提供的月年入湖水量。1956~2011年,加入湖面蒸发量后洱海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0.87亿m3,折合流量34.5m3/s。年最大入湖水量为20.390亿m3(1966年),年最小入湖水量4.835亿m3(1982年),其比值为4.3倍。在入湖水量系列中,五十年代(1956~1959年)平均入湖水量比常年偏少9.7%;六十年代(1960~1969年)处于丰水期,较常年偏多16.8%;七十年代(1970~1979年)处于偏丰水期,较常年偏多7.5%;八十年代(1980~1989年)处于枯水期,较常年偏少13.8%;九十年代(1990~1999年)平均入湖水量接近多年均值,偏多0.8%;2000~2009平均入湖水量接近多年均值偏少0.9%,2010年以后随着2009年以来连续出现枯水年,入湖水量较常年偏小3成以上。洱海流域历年入湖水量变化见图2-3,入湖水量过程见表2-3。图2-3洱海历年入湖水量洱海多年平均入湖水量分配表表2-3单位:亿m3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年总量水量0.38620.30590.30070.24470.39070.93821.51652.21991.87271.57020.73640.419010.87-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代表年入湖水量年内分配根据还原计算的入湖水量成果,将1956~2011年的历年月径流成果按6月至次年5月的划分进行水文年系列统计,系列年限共计56年,计算经验频率,采用P-Ⅲ型曲线,矩法初估统计参数,用适线法确定年径流量统计参数。经分析计算,频率曲线见图2-4,统计参数见资料年限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入湖水量(亿m3)年均值(亿m3)CvCs/Cv5%25%50%75%95%1956~201110.870.33217.3613.1010.488.295.71。洱海流域入湖水量系列频率计算成果表表2-4资料年限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入湖水量(亿m3)年均值(亿m3)CvCs/Cv5%25%50%75%95%1956~201110.870.33217.3613.1010.488.295.71-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图2-4洱海流域入湖水量频率曲线图设计代表年年内分配根据与经验频率接近的实测典型年同倍比缩放确定,典型年选取实测径流资料完整和对水库未来运行较为不利的年份,综合考虑选择。经分析比较,分别选取1980~1981年为P=25%的分配典型、1987~1988年为P=50%的分配典型、1964~1965年为P=75%的分配典型、2009~2010年为P=90%的分配典型、1981~1982年为P=95%的分配典型,年内分配成果见表2-5。洱海年入湖水量年内分配过程表表2-5单位:亿m3月份保证率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全年25%0.981.162.102.133.750.710.590.200.620.250.270.3413.1050%0.380.731.823.841.650.520.330.330.170.410.130.1710.4875%0.690.581.362.541.520.390.280.240.140.280.110.168.2995%0.521.121.540.800.830.150.150.130.110.150.110.105.711.1.洱海出湖水量1.1.1.西洱河出流1956~2011年,西洱河多年平均出湖水量7.533亿m3,折合流量23.5m3/s。年最大出湖水量为17.97亿m3(1966年),年最小出湖水量1.922亿m3(2010年)。1.1.2.引洱入宾1996~2011年,引洱入宾隧洞平均引水量0.7525亿m3,折合流量2.39m3/s。年最大引水量为1.157亿m3(2010年),年最小引水量为0.4510亿m3(1997年)。-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洱海总出流1956~2011年,洱海多年平均年出湖水量共计7.736亿m3(24.5m3/s)。其中1956-1993年段的平均年出湖水量为8.168亿m3,1994年引洱入宾隧洞竣工开始运行至2011年,年平均出湖水量为6.799亿m3;2004年6月1日以来,洱海实施新的法定水位后,洱海年平均出湖水量为5.222亿m3。2004~2011年期间,由于洱海遭遇了5个枯水年,其中2006年、2011年为特枯年,因此洱海的年均出湖水量明显减少。年内各月多年平均出湖水量情况,详见表2-6:洱海月年出库流量分配表表2-6河名水量(亿m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引洱入宾0.03890.05090.06690.05820.11650.10310.06810.03490.02980.04610.06990.03860.7218西洱河0.58280.49150.56220.49360.44670.36240.39610.77250.98460.96410.86640.61067.533洱海0.59360.50580.58100.51000.48050.39170.41550.78230.99300.97780.88690.62157.7361.2.洱海水资源调度情况1.2.1.自然流态下1952~1971年洱海处于自然状态,年平均净入水量8.960亿m3。西洱河年平均出水量8.802亿m3,其中:1~6月为1.941亿m3,占年均出湖水量的22%;7~12月6.861亿m3,占年均出湖水量的78%。1.2.2.人工控制状态下第一阶段:1972年~1993年。1972年西洱河电站建成投产,从此洱海水量受到人为调控。1988年大理州权力机关制定了《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洱海管理条例)。期间洱海年平均净入湖水量为7.863亿m3。西洱河年均出湖水量7.68亿m3-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1~6月为3.184亿m3,占年均出湖水量的41%;7~12月4.496亿m3,占年均出湖水量的59%。第二阶段:1994年~2003年。1994年引洱入宾隧洞引水工程建成投入运行。1998年修改完善洱海管理条例,并规定洱海最低运行水位为1962.69m,正常蓄水位1965.69m,防洪水位1965.89m。期间洱海年平均净入湖水量为8.410亿m3,洱海年平均总出湖水量8.079亿m3。西洱河年均出水量7.567亿m3,其中:1~6月为4.682亿m3,占年平均出水量的62%;7~12月2.885亿m3,占年平均出水量的38%;引洱入宾年均调水量为0.5120亿m3,占洱海总出湖水量的6.3%。第三阶段:2004年~2012年。2004年4月大理州人民政府修改了洱海管理条例,并规定洱海最低运行水位为1964.30m、最高运行水位(即防洪水位)为1966.00m,法定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调节水深1.7m,蓄水容量为4.250亿m3。期间年平均净入湖水量为5.194亿m3,洱海年平均总出湖水量4.769亿m3。西洱河年均出水量3.937亿m3,1~6月为1.967亿m3,7~12月1.970亿m3,枯汛期大约各占50%;引洱入宾年均调水量为0.8316亿m3,占洱海总出湖水量的17.4%。1996年引洱入宾隧洞正常引水以来,西洱河年均出流5.753亿m3,引洱入宾平均引水量0.7311亿m3,洱海年均总出湖水量6.484亿m3。1.1.1.各阶段洱海出水量分析洱海在自然状态下水资源按“多来多出、少来少出”的方式运行,出水量汛期约占78%,枯期约占22%。而进入人工控制状态后,洱海水资源调度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满足发电用水需要,改变了水量调度方式,即:枯期出流量占60%,汛期出流量占40%;第二阶段:引洱入宾隧洞工程建成运行至2003年期间,枯汛期出流量与第一阶段相比无明显变化;第三阶段:2004年修改《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管理条例》至2011年期间,枯期与汛期的出湖水量分别占50%左右。从各个阶段年度水量调度情况看,汛期仍有50%左右难以控制的洪水成为弃水,洪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洱海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洱海水资源开发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其次是城乡供水,以及极少量的工业用水。根据2011年水利普查成果,洱海水域规模以上取水口共有43个,其中抽水站取水口14个,提水泵站取水口28个,自流引水一处。2011年洱海总供水量14972万m3,其中:抽水站供水1934万m3,泵站提水13022万m3,自流引水16.87万m3。2011年,自洱海取水的农业灌溉水量10211万m3,城乡取水量4662万m3,一般工业取水量99.10万m3。1.2.洱海最近5年水资源量分析洱海最近5年水资源量成果见表2-7。洱海正常蓄水位1966.00mm,相应库容29.59亿m3,最近5年多年平均年末蓄水量28.50亿m3,低于正常库容1.09亿m3;洱海多年平均入湖水量10.87亿m3,最近5年洱海平均入湖水量6.27亿m3,低于多年平均4.60亿m3;洱海多年平均年出湖水量7.74亿m3,最近5年洱海平均出湖水量2.50亿m3,低于多年平均5.24亿m3。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洱海最近5年为特枯水年。洱海水量分析表表2-7年份湖面降水量(亿m3)年末湖水位(m)年末蓄水量(亿m3)毛入湖水量(亿m3)出湖水量(亿m3)湖面蒸发量(亿m3)20101.981965.9529.468.723.083.2920111.751964.9827.036.064.353.2120122.111965.5428.436.561.143.2020131.971965.7829.034.981.582.8020142.021965.5928.555.022.363.08平均1.971965.5728.506.272.503.11-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地质1.1.概述洱海流域内入湖河道涉及大理和洱源两个县市,主要入湖河道共计37(39)条,分别为洱海北面的弥苴河(凤羽河、弥茨河)、永安江、西闸河、罗时江;洱海西岸的棕树河、霞移溪、万花溪、小干河、美坝河、阳溪河、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清碧溪、黑龙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梅溪、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洱海南面的波罗江、白塔河;洱海东岸的上登至南村中心大沟、向阳大沟、凤尾箐、中心沟、大品箐、东瓜箐、青沟甸、青山洪沟、长育洪沟。洱海西南部的西洱河为洱海唯一出湖河流。1.2.地形地貌洱海流域主要包括洱源坝区和洱海周边坝区。洱源县地处横断山脉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带,红河~洱海大断裂带北延部分由南东向西斜穿腹地。中生代侏罗纪到白垩纪的燕山运动,初步形成了洱源县近现代的地形地貌轮廓。新生代第三纪,受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影响,境内地形在原来基础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隆起和相对沉降,断陷地带的盆地更见明朗,见上新构造运动的逐步改造,逐渐形成县境当今的地形地貌。全景地势西北高、东南地。东北部南无山为全县的最高点,海拔3958.4m;东南部的金玉河下游为全县的最低点,海拔1550m。经历构造运动的作用及主次相间的诸河流切割、侵蚀并经多级夷平,境内地貌可分为断陷湖滨盆地、高山峡谷、中山峡谷、低山山地、岩溶及山麓洪积扇六大地貌单元。洱海周边包括大理市的上官镇、双廊镇、喜州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大理镇、海东镇、下关镇、凤仪镇等10个乡镇,洱海下游包括太邑彝族乡,区域属高原盆地地形,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四周高,中间低。山川多为南北走向,西面为-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群,海拔在3074m~4122m之间;东面是鸡足山的南沿山脉,由北至南有三峰山、大黑山、猫猫山、青山等,海拔在2500m~3000m之间;南有吊草山、者摩山、风山、定西岭等,海拔在2300m~2800m之间。中间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洱海周围的坝区海拔在1966m~2100m之间。洱海东部属杨子准台地,西部属藏滇褶皱系,两构造以洱海(大)断裂为界。洱海是一个断层陷落形成的湖泊。苍洱之间,自更新早期盆地形成后,堆积了不同类型的松散堆积物,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湖区第四纪新构造运动迹象明显,洱海西岸点苍山强烈上升,河谷剧烈下切,从而形成了不对称的侵蚀地貌景观。洱海湖盆南部是凤仪坝,系波罗江冲积而成,东侧为石灰二迭系,二迭系灰岩及页岩组成的高原面。湖滨经洱海水长期冲刷,湖湾和岛屿显得特别曲折,并形成金梭岛、玉几岛和赤文岛等湖中三岛。1.1.区域地质概况1.1.1.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系的结合部位,以西洱河断裂、洱海断裂为界,西为兰坪—思茅坳陷,东为盐源丽江坳陷。由元古界构成的点苍山可能为台缘基底之巨大推覆体。区域构造线以北西或北北西为主,北东向次之,局部呈南北向或东西向。主要断裂有洱海断裂、清源洞—花甸坝断裂、邓川—大理断裂。现将各主干断裂构造特征分述如下:1、洱海断裂(37):呈北北西向,南延称红河断裂,本区内长度58.0km,多为浮土层掩盖,仅大理水泥厂、狮岗村、松毛坡等处出露地表。断层产状50°∠60°,主要表现为—压扭性断裂。洱海断裂是一条切割基底的深断裂,可能在晋宁晚期—加里东时期已初具雏型,其后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至今。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其性质以右旋走滑为特征,兼有逆冲分量,主压应力方向为北东50°,喜马拉雅中期,断裂抬升到较浅层次,以脆性破裂为主,发育碎裂构造岩,其显微变形结构,仍基本上保持了右旋走滑的特点。-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清源洞—花甸坝断裂(1)该断裂为—左旋走滑韧性断裂,北北西向延伸。断裂东盘为片理化大理岩、结晶灰岩,西盘为糜棱岩。断裂面产状52°∠58°。3、邓川—大理断裂(13)为—隐伏断裂,在洱海断陷盆地西界被第四系掩盖。南部分布于苍山东坡,东盘为绿泥长英质糜棱岩,西盘为绿泥片岩,断面东倾,为一高角度之正断层。该隐伏断裂呈近南北向延伸。根据区域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层次及水文地质特征将本区划分为七个构造区:漾江区、苍山区、九顶山—乌龙坝山、点苍山区、云弄峰区、洱海区、向阳区。除上述主干构造外,其间各个方向的次级断裂、褶皱还十分发育,将地层切割成不同规模的条、块状,往往构成了不同等级地下水系统边界。1.1.1.地震及新构造运动喜马拉雅晚期以来,进入第四纪的构造运动,本区表现较强,地壳强烈抬升,由于抬升幅度的不均衡性、导致点苍山强烈拱曲、隆起;新构造运动使早期断裂复活并产生表层构造;断裂的复合给地壳内部热能有限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区内形成了“凤仪地热异常区”、“下关地热异常区”、“大理地热异常区”。新构造运动在测区的另一表现是频繁地震,据不完全统计,从公元886年至今,大理州内已发生60余次较大的地震,尤其是1925年3月16日发生的7.0级大理地震,造成极大的破坏。本区新构造运动表现较强,活动频繁,基本特征以大面积的不均衡性(或称差异性)升降运动为主,从而导致断裂的复合并抬升至浅层次,特别是洱海断裂带及其旁侧构造的晚期复活,成为测区浅源地震的主要触发因素。由于区域内活动性断裂发育,特别是点苍山断裂与洱海断裂之间,次级构造密集,为区域内主要地震带,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特征周期为0.40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体规划1.1.指导思想贯彻中央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入湖河道的系统治理为切入点,加大洱海保护及治理工程力度;坚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实施流域统一调度、综合管理,使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水质大幅度改善,实现流域健康水循环、清水入湖;维系河湖健康,实现保护生态、改善民生和绿色发展共赢,最终实现把洱海流域打造成我国湖泊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的目标。1.2.编制原则(一)坚持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的原则制定规划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作出总体安排。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近期与远期等关系。(二)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多种其它水源供水,开源节流并重,在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提高用水效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坚持厉行节约原则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把厉行节约、高效节水放在首位,运用工程、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综合手段,促进农业、工业、生活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坚持保护生态原则有效保障生态基本用水,退减被经济社会用水挤占的河流生态环境用水,维护洱海健康,改善生态环境状况。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优质优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五)严格管理原则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控制“红线”,严格控制水资源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加强水资源科学调度和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综合保障能力。1.1.编制依据(1)政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宣贯实施手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云政发〔2012〕126号)、《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修订)》等。(2)技术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201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2010年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2015)、《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等。(3)有关规划:《水利发展规划2011-2015年》、《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年)》、《云南省水功能区划》、《云南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专题报告(水资源四级区)》、《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与流域生态建设“十三五”水利专项规划》-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相关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河道治理规划等。(4)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云南省省委李纪恒书记在大理州调研讲话精神。1.1.规划范围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治理规划共涉及大理市和洱源两个县市共39条主要入湖干流、洱源县境内的15条支流以及洱海出湖河流西洱河。其中大理市境内入湖河道干流37条(坝区段河道30条段,坝区以上河道29条段),洱源县境内入湖河道干流5条(坝区段),支流15条段(坝区以上河段)。整治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标准。1.2.规划水平年考虑规划水平年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相协调,各规划水平年如下:现状基准年:2014年近期水平年:2020年远期水平年:2030年1.3.治理目标以洱海生态保护及入湖河道水质改善为核心,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建立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的流域管理制度,建立地表水水量水质监测系统;开展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恢复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清水产流机制,打造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清水入湖通道;流域内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后的再生水替代清水进行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方案,增加入湖清水水量,改善入湖水质。到“十三五”末,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系统治理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及明显成效,入湖污染物总量大幅度削减;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消灭劣Ⅴ类,达到水功能区相应水质标准,保持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入湖水质总体稳定保持在III类。-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总体思路根据洱海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状、入湖河道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水质恶化的现实情况,按照洱海保护与治理和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全面收集资料,结合高清遥感数据及现场查勘等手段综合分析入湖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指示和云南调研时讲话精神,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综合治理措施。-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1.1.主要入湖河道基本情况洱海流域内入湖河道涉及大理和洱源两个县市,主要入湖河道共计37(39)条,分别为洱海北面的弥苴河(凤羽河、弥茨河)、永安江、西闸河、罗时江;洱海西岸的棕树河、霞移溪、万花溪、小干河、美坝河、阳溪河、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清碧溪、黑龙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梅溪、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洱海南面的波罗江、白塔河;洱海东岸的上登至南村中心大沟、向阳大沟、凤尾箐、中心沟、大品箐、东瓜箐、青沟甸、青山洪沟、长育洪沟。其中大理市境内有37条(弥苴河、永安江、西闸河、罗时江、棕树河、霞移溪、万花溪、小干河、美坝河、阳溪河、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清碧溪、黑龙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梅溪、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波罗江、白塔河、上登至南村中心大沟、向阳大沟、凤尾箐、中心沟、大品箐、东瓜箐、青沟甸、青山洪沟、长育洪沟);洱源县境内有6条(弥苴河、凤羽河、弥茨河、永安江、西闸河、罗时江)。1.2.入湖河道存在的主要问题1.2.1.弥苴河弥苴河流域位于洱海的北端,是洱海流域的主要组成部分,径流区南北斜长62km、东西宽36km、径流面积1028km2,河道总长22.28km,滨湖坝区河道长度8.93km。弥苴河是洱海的主要水源河,已治理河道长度3.0km,已建堤防长度3.0km保护受益人口3.2万人,保护耕地面积12000亩。-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弥苴河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行洪能力不足、生态调节能力不足。现有安全行洪标准只有3-5年一遇,是远远不能满足10-20年一遇的农防要求,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加上人为偷砍和工程建设的占用破坏,河堤植被覆盖率大大的减少,环境生态功能减弱。弥苴河两岸沿河居住群众较多,耕作的良田也较多,所以为了确保沿岸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生命财产的安全,恢复弥苴河的生态调节功能,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1.1.1.永安江永安江属弥苴河水系,位于弥苴河东侧径流面积110.25km2;多年平均径流量合计约为0.8亿m3。永安江流向以北向南,永安江北起下山口,贯通东湖区,南至上关镇大营村白马登注入洱海,河道全长18.35km,永安江流经右所、邓川、上关三镇,是洱源县及大理市上关镇农田灌溉、排洪除涝的多功能河道。已治理河道长度10.5km,受益人口0.2万人,保护耕地面积3000亩。永安江属人工开挖河道,河堤为人工堆积的沙土河堤,抗冲刷能力低,受洪水冲蚀,河堤坍塌经常发生,汛期决堤可能性大,防洪满足不了要求。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沙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永安江河道内存在大量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的污染物较多,生产生活污水乱排乱放,造成了水体的污染,严重破坏了入海水源水质,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1.1.2.罗时江罗时江属弥苴河水系,自洱源县大楼桥起,经绿玉池进西湖后,过新桥、兆邑,南至沙坪九孔桥注入洱海,全长18.29km。罗时江河道由于修葺时间过长导致罗时江及入河沟渠堤岸部分坍塌,河道内淤积严重,杂草丛生,河岸绿化也大多受到破坏,经现场踏勘,在邓川镇下游等多处有原土质堤岸坍塌现象,13条入河主要渠道中,土岸也明显坍塌。坍塌河岸和水土流失引起罗时江及入河沟渠严重预淤积。-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苍山十八溪霞移溪、万花溪、阳溪河、茫涌溪、锦溪、灵泉溪、白石溪、双鸳溪、隐仙溪、清碧溪、黑龙溪、桃溪、中和溪、白鹤溪、梅溪、莫残溪、葶溟溪、阳南河为苍山十八溪,发源于苍山十九峰,流经海西片区注入洱海,十八溪中每一条溪的部分河道都已经过治理,但由于工程多年运行年久失修,河道行洪能力不足,对沿途村镇农田形成安全隐患。加之河道途经洱海流域众人口密集区,生活污水、农药污染水等容易进入河道并最综汇入洱海,对洱海水质构成严重威胁。1.1.2.洱海西其他河流棕树河、小干河、美坝河均发源苍山东坡,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苍山十八溪相似,部分治理工程年久失修,导致河道行洪能力不足,人类活动加剧,排放废污水对洱海水质造成严重影响。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是大理镇下鸡邑村与才村(龙凤村)的分界的沟道,同时是才村、上鸡邑、下鸡邑约800多亩农田的排洪排涝大沟,也是片区内防洪、分洪的主要通道。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沟道内常年积水,杂草丛生,淤积严重;沟埂为土埂,垮沟垮坝严重;沟道临近村庄污染情况时有发生;为保护洱海,改善沟道水质及环境,提高沟道排涝分洪能力,急需进行综合治理。1.1.3.洱海南河流波罗江源头为凤仪镇三哨水库,全长19km,径流面积217km2,凤仪镇境内长度为14.5km,属坝区以上河道4km。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严重,河堤防洪标准低满足不了防洪要求。严重不利于河床净水及河道生态旅游观光。白塔河源头为凤仪镇本长村农田,全长15.6km,流域面积108km2。已治理河道长度4.5km。河道疏浚长度12.8公里。保护受益人口15万人,保护和受益耕地面积15000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河道淤积严重,河堤防防洪标准低满足不了防洪要求。严重不利于河床净水及河道生态旅游观光。-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洱海东河流上登至南村中心排洪大沟由上登龙王庙等箐内几股自然水汇集而成,全长9.5km为土堤。该排洪沟河床较高,河床淤积严重,属险堤险段。向阳大沟老太箐排洪大沟、名庄排洪大沟、表素排洪大沟、大箐排洪大沟汇集而成,全长7.5km,排洪大沟设防标准低、弯道多、险堤险段多、河床淤积严重。凤尾箐河道总长14.71kn,已治理河道长度3km,但年久失修,险段较多,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砂石堵塞,河床淤积。中心河道总长7km、大品箐河道总长3.1km、东瓜箐河道总长2km,青沟甸河道总长3km,存在的主要问题均为泥沙淤积量大,河道中生产生活垃圾较多,基础稳定性差,安全隐患严重。青山洪沟全长3.3km,长育洪沟长3.7km,排洪河道径流面积大,洪水集中,河堤均为土堤。由于洪沟设防标准低、弯道多、险堤险段多、河床淤积严重,暴雨情况下,可能会产生决堤、垮坝危险。1.1.2.洱海北其他河流西闸河属弥苴河行洪河道的主要泄洪分流河道,全长近6.5km,西闸河属人工开挖河道,河堤为人工堆积的沙土河堤,抗冲刷能力低,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致使西闸河河道内存在大量淤积,降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环境生态功能减弱,有必要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凤羽河发源于洱源县凤羽镇上寺村委会清源洞,由南向北流经凤羽、穿山关峡谷入洱源坝茈碧湖镇后汇入弥苴河,最终流入洱海,主干河全长33.6km,属澜沧江流域弥苴河水系。凤羽河河床淤阻,不能满足行洪要求,水患及泥石流时有发生。坝区段临水坡杂草丛生,容易滋生血吸虫。凤羽河多年来只对比较危险的地段进治理,整体防御洪水的能力低。-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弥茨河是洱源县主要河流之一,从北向南流经牛街乡、三营镇、茈碧湖镇,为弥苴河一级支流,主河段从大同闸起,经西甸、共和、新龙、新联、永联、至文强三江口汇入弥苴河,主干河全长43.4km。河堤大部分为人工堆积的沙土河堤,抗冲刷能力低,受洪水冲蚀,河堤坍塌经常发生,汛期决堤可能性大,因此河堤自身存在不稳定的安全隐患,河道的实际行洪能力不高。沿途流经三个乡镇,流经11个村庄,河堤较低,垃圾、农田渗漏水浸入河道内,水源污染较为严重。1.1.1.其他河流西洱河为漾濞江的左岸支流,是洱海唯一的天然出口,由东向西流经下关镇天生桥、温泉、四十里桥、太邑等地,至大波箐沿漾濞县境西流至平坡村下注漾濞江,作为洱海唯一天然出口和重要排洪通道的西洱河,其位置、作用非常重要,疏拓、整治西洱河,提高其运用效率和防洪安全保证,是必要的,迫切的。西洱河出湖口至天生桥治理约5.6km,平坡段治理约10km。1.2.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计划整治总长度为297.26km(滨湖坝区166.14km,坝区以上河段131.1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61.54km(滨湖坝区165.18km,坝区以上河段196.36km),河道疏浚125.48km,建设人工湿地2219267m2,约3329亩,河道建筑物222座,建设截污管道69.64km。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具体措施为:1、西闸河滨湖坝区整治总长度为6.5km,整治河段为青索分洪闸口至入海口,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0km,河道疏浚6.5km,建设人工湿地10000m2,河道建筑物3座,工程建设内容以建设格宾堤岸为主。2、棕树河整治总长度为1.67km(滨湖坝区0.47km,坝区以上河段1.2km),整治河段为河箐口至周城村段,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34km(滨湖坝区2.4km,坝区以上河段0.94km),建设人工湿地30000m2,河道建筑物4座,建设截污管道2.16km。3、霞移溪整治总长度为4.0km(滨湖坝区2.6km,坝区以上河段1.4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0km(滨湖坝区5.2km,坝区以上河段2.8km),建设人工湿地70000m2-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建筑物6座,建设截污管道3.02km。4、万花溪整治总长度为3.2km(滨湖坝区1km,坝区以上河段2.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5.2km(滨湖坝区0.8km,坝区以上河段4.4km),建设人工湿地66667m2,河道建筑物2座,建设截污管道4.06km。5、小干河整治总长度为3.7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44km。6、美坝河整治总长度为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2.0km。7、阳溪整治总长度为6.54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5.14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54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5.14km),建设人工湿地180000m2。8、茫涌溪整治总长度为6.5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5.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5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5.1km),建设人工湿地113333m2,河道建筑物2座。9、锦溪整治总长度为5.78km(滨湖坝区3.8km,坝区以上河段1.98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3km(滨湖坝区2.3km,坝区以上河段4km),建设人工湿地120000m2,河道建筑物10座。10、灵泉溪整治总长度为1.8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0km。11、白石溪整治计划总长度为1.7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0km。12、双鸳溪整治总长度为4.25km(滨湖坝区1.8km,坝区以上河段2.45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8.5km(滨湖坝区3.6km,坝区以上河段4.9km),建设人工湿地103333m2,河道建筑物10座。13、隐仙溪整治总长度为4.01km(滨湖坝区1.71km,坝区以上河段2.3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8.0km(滨湖坝区3.4km,坝区以上河段4.6km),建设人工湿地110000m2,河道建筑物9座。14、清碧溪整治总长度为2.4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8km,河道疏浚0.8km,建设人工湿地30000m2,河道建筑物12座,建设截污管道4.8km。15、黑龙溪整治总长度为4.5km(滨湖坝区3.3km,坝区以上河段1.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5.4km(滨湖坝区3km,坝区以上河段2.4m),河道疏浚0.6km,建设人工湿地93333m2-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河道建筑物11座,建设截污管道6.6km。16、桃溪整治总长度为4.6km(滨湖坝区2.6km,坝区以上河段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9.2km(滨湖坝区5.2km,坝区以上河段4km),河道疏浚3.5km,建设人工湿地116667m2,河道建筑物12座,建设截污管道5.2km。17、中和溪整治总长度为3km(滨湖坝区2km,坝区以上河段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0km(滨湖坝区4km,坝区以上河段3km),河道疏浚3km,建设人工湿地243333m2,河道建筑物8座,建设截污管道4.4km。18、白鹤溪整治总长度为3.8km(滨湖坝区3km,坝区以上河段0.8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18km(滨湖坝区6.4km,坝区以上河段2.78km),河道疏浚1.5km,建设人工湿地126667m2,河道建筑物6座,建设截污管道6.4km。19、梅溪整治总长度为4.5km(滨湖坝区3.5km,坝区以上河段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0km(滨湖坝区5km,坝区以上河段2km),河道疏浚3.7km,建设人工湿地63333m2,河道建筑物8座,建设截污管道7km。20、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整治总长度为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0km,河道疏浚2km,建设人工湿地10000m2,河道建筑物4座,建设截污管道2km。21、莫残溪整治总长度为1.66km(滨湖坝区0.8km,坝区以上河段0.8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1km(滨湖坝区0.6km,坝区以上河段0.5km),建设人工湿地86667m2,河道建筑物6座,建设截污管道2km。22、葶溟溪整治总长度为2.8km(滨湖坝区2.2km,坝区以上河段0.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6km(滨湖坝区1km,坝区以上河段0.6km),河道疏浚2.2km,建设人工湿地20000m2,河道建筑物5座。23、阳南河整治总长度为1.6km(滨湖坝区0.8km,坝区以上河段0.8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6km(滨湖坝区0.8km,坝区以上河段0.8km),河道疏浚0.8km,建设人工湿地23333m2,河道建筑物7座。24、波罗江整治总长度为4.0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8.0km。-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5、白塔河整治总长度为11km(滨湖坝区6.4km,坝区以上河段4.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22km(滨湖坝区12.8km,坝区以上河段9.2km),建设人工湿地10000m2,河道建筑物5座,建设截污管道12km。26、上登至南村中心排洪大沟整治总长度为8.5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8.5km。27、向阳大沟整治总长度为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km。28、凤尾箐大沟整治总长度为11.71km(滨湖坝区2.71km,坝区以上河段9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23.42km(滨湖坝区5.42km,坝区以上河段18km),建设人工湿地10000m2,河道建筑物3座。29、中心大沟整治总长度为7km(滨湖坝区4km,坝区以上河段3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4km(滨湖坝区8km,坝区以上河段6km),河道疏浚7km,建设人工湿地80000m2,河道建筑物6座。30、大品箐大沟整治计划总长度为3.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6.2km,河道疏浚3.1km,建设人工湿地156667m2,河道建筑物3座。31、东瓜箐大沟整治总长度为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km,河道疏浚2km,建设人工湿地10000m2,河道建筑物2座。32、康廊青沟整治总长度为3.5km(滨湖坝区2.5km,坝区以上河段1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7km(滨湖坝区5km,坝区以上河段2km),河道疏浚3km,建设人工湿地53333m2,河道建筑物5座。33、青山洪沟整治总长度为3.3km(滨湖坝区1.6km,坝区以上河段1.7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0km(滨湖坝区1.6km,坝区以上河段1.4km),河道疏浚1.1km,建设人工湿地53333m2,河道建筑物6座。34、长育洪沟整治总长度为3.7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2.3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3km(滨湖坝区1.4km,坝区以上河段1.9km),河道疏浚1.2km,建设人工湿地16667m2,河道建筑物6座。35、西洱河出湖口至天生桥段整治长度为5.6km,计划投资2980万元。平坡段规划整治计划总长度为10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6km,河道疏浚10km,计划投资5020万元。36、永安江整治总长度为10.68km(大理段2km,洱源段8.68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78km(洱源段),河道疏浚8km(洱源段),建设人工湿地37800m2(洱源段),河道建筑物3座(洱源段)。-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37、罗时江整治总长度为17.47km,其中滨湖坝区11.67km(大理段3km,洱源段8.67km),坝区以上河段(该河段为罗时江上游支流龙王涧、凤藏涧治理工程)5.8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8.64km,其中滨湖坝区12.64km(大理段6km,洱源段6.64km),坝区以上河段(该河段为罗时江上游支流龙王涧、凤藏涧治理工程)6.0km,河道疏浚10.58km(大理段3km,洱源段7.58km),建设人工湿地30800m2,河道建筑物4座(大理段2座,洱源段2座)。38、弥苴河此次规划整治计划总长度为31.9km(大理段5.9km,洱源段2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12km(洱源段),河道疏浚43km(洱源段),建设人工湿地99000m2(洱源段)。39、凤羽河整治总长度为35.4km,其中滨湖坝区18.1km,坝区以上河段17.3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1km,其中滨湖坝区6.5km,坝区以上河段24.5km,河道疏浚4.5km,建设人工湿地25000m2,河道建筑物32座。本次治理河段为上游5条支流——大涧河、白石江、兰林河、三爷沟、清源沟。40、弥茨河整治总长度为40.8km,其中滨湖坝区11.2km,坝区以上河段29.6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48km,其中滨湖坝区10km,坝区以上河段38km,河道建筑物20座。本次规划治理河段为上游7条支流——三营河、南河涧、白沙河、九龙河、黑石涧、东大河、西大河。-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环境影响评价1.1.评价依据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工程相关的设计资料:(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4)《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1990);(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9);(6)《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通过。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预测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施工噪音、施工垃圾等,这些影响是非永久性的,随同项目建成即刻消失。项目建成后两岸环境焕然一新,因此本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是正面和长久的。(1)扬尘工程施工时,必然要在地面上堆积大量的回填土和部分弃土,回填土和弃土可能要堆放15天~20天左右。当土风干时,在启动风速下会形成扬尘。在采取较好的防尘措施时,扬尘的影响范围基本上控制在150m以内,在150m以内不超过1.0mg/m3,200m左右TSP浓度贡献已降至0.39mg/m3。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临近河道的村镇。如果采取的防尘措施不得力,250m以内将会受到施工扬尘较大的影响,250m的浓度贡献可达1.26mg/m3,350m以外可以减少到0.69mg/m3以下,450m以外可以减少到0.44mg/m3以下,由此可见,若采取的防尘措施不得力,施工扬尘将会对周围的单位和住宅区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如果基本不采取防尘措施,450m以内将会受到施工扬尘的严重影响,施工现场周围的TSP浓度将大幅度超标。因此,本工程的施工更应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将施工扬尘的污染程度降到最低。-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噪声本工程施工期不使用大型机械,主要依靠人力进行,仅考虑部分小型机械设施,因此施工机械噪声较低。同时,工程施工区域大部分内人群较少,因此施工期对沿岸居民的噪声影响较小。(3)固体废弃物工程施工时,有部分排土和建筑垃圾需要遗弃。工程弃土可以用于平整场地、垫道等。这部分土基本未受污染,和当地的土壤分析成分一样,除了在堆放、搬运过程中,可能会有散漏、产生扬尘外,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的影响。(4)施工期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工程施工期,主要依靠当地劳力来完成,但还会带来人群聚居,因此可能增加各种疾病传播和流行机会,可能带入一些施工区域原来没有的流行病,也可能使施工区域一些传染病向外扩散,同时施工产生的底泥和洼湿地易滋长苍蝇蚊虫,容易导致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和流行。施工过程产生的扬尘易导致呼吸道病人的增加,施工噪声可通过损害听觉系统而危害健康。由于劳动强度较大,施工人员体质相对下降,对疟疾的抵抗力减弱,更易于感染疾病。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密切注意工程施工对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健康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杜绝疾病的传播和流行。(5)施工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施工期清基、土方开挖,受振动影响,河岸土壤将变得疏松,可蚀性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若挖方清运不及时或堆放不当,遇到降雨天气,容易被冲走,流入河中,增加河水的浊度。因此,在施工中须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施工期对河流造成的污染。1.1.环境保护对策措施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尽可能避免和减少环境污染问题和社会影响。(1)河床开挖施工污染防治措施-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旱季施工可减少土壤含水量,缩短风干期,及时运走开挖泥土,防止被雨水重新冲入河道。详细核算在施工期所需人员,每日疏挖量,运输车辆,力争在有限时问内,迅速施工,及时运输和回填,尽量防止临时堆放。为防止水质急剧恶化,蚊蝇滋生,可迅速洒喷杀菌药剂,破坏其生长环境,在施工期喷洒漂泊粉水溶液,可氧化破坏恶臭分子,达到杀菌和除臭的双重功效。河床开挖时,为保护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应为每人配防毒面罩或内含活性炭纤维的口罩,并在施工现场增设医务人员,以便及时救护。对底泥堆放产生扬尘的情况,可采用在泥堆表面洒水,或喷洒固体废弃物覆盖剂(有机高分子膜)的方法,防止扬尘产生。(2)废气污染控制1、运输散装材料(如石子、沙子、植被等)的车辆需加盖篷布遮盖,以减少洒落。且装卸散装材料时,应尽量降低装载高度;2、物料的堆放应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尽量减少物料露天堆放。如必须露天堆放,应在四周加设临时遮挡、设置简易棚或加盖篷布等;3、施工期间所有的土方工程区都要进行遮盖保护,要做到边开挖边遮盖,勤洒水防护。此外,为减少扰动地表而引起水土流失,土方工程尽量安排在旱季,避开雨季。(3)施工期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间应加强管理,贯彻边施工、边防护的原则。施工现场要用塑料编织布围栏,以减少施工扬尘扩散,减轻扬尘对周围居民和单位的污染。施工现场只存放即用土方量,弃土要及时清运。晴天干燥季节对存土、铲土运输,要常洒水,以保持表面湿润,减少扬尘产生。运输原材料如石料及施工垃圾等车辆要严密遮盖,避免尘粒沿途散落。对施工现场车辆来往抛撒下来的灰土应及时清扫,减少扬尘产生。(4)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遵守环保局对施工现场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规定。加强管理和调度,提高工效,夜间应避免或禁止施工。-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合理安排工程施工次序、工期与施工时间,施工时间应避开对周边村庄有较大影响的时段;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使用,选用低噪声设备,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对振动大的设备采用减振基座。尽可能集中产生较大噪声的机械进行突击作业,优化施工时间,以便缩短施工噪声的污染时间,缩小施工噪声的影响范围。运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应适当减速,禁止使用高音喇叭。(5)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施工尤其是挖填方应尽量避开雨季,尽量缩短开挖的施工期,缩短土石暴露时间,并进行及时的生态恢复,以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土建工程的建设要注意弃土的合理堆放和清运,尽量避免水土流失,及时清运挖土及弃土,弃土堆放要坚持堆放原则,不得随意堆放,应及时种植草皮护土,尽量减少泥土进入河道中。(6)人群身体健康保障措施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粪便进行消毒和简易沉淀处理,避免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其对河水水质的影响。对施工产生的洼湿地经常进行平整,做好杀虫灭蚊等的环境卫生工作,实行个人劳动保护,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在施工中注意环境保护,如土方开挖采用湿作业,施工场地、道路经常洒水等。请卫生防疫部门对施工区进行疾病监测和防治,以保证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健康。(7)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对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将其中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外运填埋处理。村落污水净化设施与配套管网建设过程产生的弃土,就近用于本项目其他工程的夯填用土和植物种植用土,尽量做到就地消化。施工期间,施工生活区设置垃圾箱,集中堆放生活垃圾,及时清理,并就近运至指定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置。(8)为减少施工期对附近农业生态的影响,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施工时应在施工场地四周加设围挡,并及时清运施工场所的垃圾和弃土,避免对附近农作物的损害。2、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临时占地面积,以免加大对周围农作物的影响,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确保不影响耕种。(9)生产废水、污水的处理-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基础开挖施工排水、混凝土施工等不含油废水;施工机械冲洗排水施工机械设备的保养、检修和清洗的含油废水等,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按要求达标排放。(10)交通运输管理与控制本工程弃方很少,主要是建筑材料运输,所增加的交通压力较小,可通过加强交通调度、管理,设置临时便道和警示标志,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施工运输车辆通行等措施可使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11)场地清理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施工废弃物,清除施工场地上所有渣土、混凝土、废旧机械构件,对施工场地平整,按要求完成环境恢复,如重新将表土运回复耕等。(12)运行期环境管理工程建好运行过程中,截留固体废弃物在堆放时会产生一定的气味,淤泥在清运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气味和污水,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应作好及时处理和封闭装运。水生植物残体如不及时打捞、收割,腐烂后进入水中将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管理单位应制定完善的清运收割计划,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必须做到及时清运各类固体废弃物,适时收割水生植物残体。河道垃圾、淤积物应及时清运,以保证设计行洪断面和清除污染。(13)加强宣传教育,完善环境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应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爱护本工程,并作好工程维护管理工作,充分体现环境工程的环境效益。1.1.环境保护措施费本阶段环境保护措施费按建安工程费的0.5%计列。-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工程管理1.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保障水安全的决策部署,按照“先建机制,再建工程”的水利改革思路,以促进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三条红线”控制为目标,建立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运行机制为核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提高工程受益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力度,同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并完善水价管理机制与节水激励机制,建立节水减排监测及评价机制,形成本工程良性运行机制。1.2.取用水管理机制1.2.1.用水总量控制管理机制1、总体思路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求,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对已确定的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自上而下逐级分解,落实到各行业、各乡镇以及各行政村。然后,根据作物种植结构和项目区可供水量分别计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认项目区农业灌溉用水指标和农户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根据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任务,通过对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逐步取消农业灌溉和人饮等直接从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取水,今后将以洱海为各用水户主供水源,实现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清水入洱海。根据有关给水规划,给水水源建设以洱海水为主供水源,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严禁使用山溪水,实现“清水入湖”,保护洱海的水环境容量。逐渐取消山溪水作为水厂水源,同时做好山溪水水源的保护,作为应急备用水源或直饮水水源。2、人饮取用水总量控制-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最高日居民生活用随定额标准为:90~130L/(人.d)。对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流域内村落人饮取水实行控制性管理,按照每人每天130L标准取用人饮水。2、农业灌溉取用水总量控制根据洱海流域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需要,项目区将对农田水利和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以2014年为现状基准年,2020年为规划水平年,设计灌溉保证率为75%。对照作物种植结构计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项目区可供水量计算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则,确定洱海流域灌区全年总毛用水量,亩均用水量223.68m³,水源为洱海水。3、水权确认登记农业用水水权证由农民用水合作社按照核定的用水总量和定额标准确权到户。用水权证是用水户享有水资源使用权的有效证件,用水权证由县人民政府监制,由大理市水务局和洱源县水务局向农民用水户发放农业用水水权证,并造册登记。用水户在水权证载明的用水总量指标范围内购买水票或水卡,水票或水卡可以流通交易。4、水权交易鼓励洱海流域内的用水户加强节水。项目区内各用水户节余的用水量,用水户之间可自行进行水权转让交易,也可以由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回购后在本辖区或其他辖区间进行水权转让交易。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需在国有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登记后交易。土地发生流转的,应就用水水权流转进行协商,办理用水权流转手续。水权转让交易规则由政府制定,保证转让交易的严肃性、规范性、公正性。水权转让采取公告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洱海流域内农民用水合作社对拟出让、拟受让的水权,以及审核登记的水权进行公告,公告内容包括水源条件、时间、水量、水质、期限、转让条件等。-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水价管理机制1、机制建立思路按规定测算农业供水成本水价,综合考虑用水户承受能力与支付意愿、水资源稀缺程度等因素,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实行终端水价。2、水价计算(一)、国有水利工程供水水价项目区国有水利工程主要有泵站工程、田间水利工程(干支管工程、渠系工程)。(1)骨干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1)泵站工程提水成本费用洱海流域灌溉泵站供水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和折旧费等。①管理费:包括人员工资、五大保险和其他日常管理费用。管理费=(工资+保险)×人数+其他日常管理费②日常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0.8%计算。日常修理费=固定资产总值×0.8%③大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1%计算。大修理费=固定资产总值×1%④折旧费: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按折旧年限45年计算。折旧费=固定资产总值×每年基本折旧率2)输水主管道成本费用:项目区输水主管道成本费用包括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和折旧费等。①日常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0.8%计算。日常修理费=固定资产总值×0.8%②大修理费:按固定资产总值的1%计算。大修理费=固定资产总值×1%③折旧费: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按折旧年限25年计算。折旧费=固定资产总值×每年基本折旧率-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骨干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项目区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取水口、供水设施是分开的,故只考灌区泵站供水对象全部为农业灌溉,因此,骨干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由农业灌溉全部承担,输水主管道成本费用不用考虑分摊情况。农业供水分摊系数=农业供水保证量÷保证供水总量=农业供水量÷农业供水量骨干水利工程供水全成本分摊费用=泵站提水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农业供水分摊系数+主管道供水成本费用骨干水利工程全成本水价=骨干水利工程成本分摊费用÷(农业用水量×渠系利用系数)(二)、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1)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配水员劳务费用、维修养护费用、折旧费等。①管理费用:根据《农业综合改革试点末级渠系水价导则(试行)》规定计算。②配水员劳务费用:由于项目区供水量少,业务简单,所以实行一人多岗配水员由管理人员兼任,不再另发工资。③维修养护费用:按照《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测算导则(试行)》“维修养护费用按农民用水合作社所管理的田间水利工程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确定,一般控制在1.0%~1.5%的范围内。项目区的固定资产总额,是指本次田间水利工程工程改造所形成的全部固定资产。”项目区田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费按固定资产价值的1%计算。④折旧费: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按折旧年限25年计算。折旧费=固定资产总值×每年基本折旧率(2)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终端计量点水量(三)、终端供水成本水价-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户终端供水成本水价=骨干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渠系水利用系数+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水价3、管理执行水价(1)合理确定执行水价根据成本测算、工程实际及用水户承受能力与支付意愿,对农业用水实行分类水价。执行水价要经物价局、水务局与用水户签订用水水价协议,确定用水价格,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批复和备案执行。(2)水费分配对于收取的水费,田间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归农民用水合作社管理和使用;骨干水利工程供水成本费用部分归国有工程管理单位管理和使用;盈余由国有工程管理单位代收,作为节水奖励资金。1.1.1.节水激励约束管理机制按照节奖超罚、鼓励交易、政府回购、合同管理的原则,建立节水激励约束机制。一、核定用水定额以年为单位,核定每户用水定额,与用水户签订供水合同和节水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定额内用水按批准价格实行,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并对超出部分累进收取水资源费。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一)定额内水费计收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年为单位,于每年年底核定各用水户不同作物灌溉用水量,并与当年供水保证率下不同作物灌溉用水定额比较。定额内用水按批准价格实行,超定额部分实行累进加价,并对超出部分累进收取水费及水资源费。(二)超定额累进加价-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参照《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3〕2676号),项目区农业用水阶梯水价按五级设置阶梯水量,阶梯水价价格差采用1:1.1:1.3:1.5:2。即定额内用水按批准价格实行,超定额实行累进加价。超定额10%以下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10%计收;超定额10%至3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30%计收;超定额30%至5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50%计收;超定额50%以上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200%计收。超定额用水的,对超出部分应累进收取水资源费:超定额10%以下的部分,加收水资源费0.2元/m3;超定额10%至30%的部分,按照加收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2倍收取;超定额30%至50%的部分,按加收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2.5倍收取;超定额50%以上的部分,按照加收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3倍收取。三、节水奖励制度政府对采取节水措施,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促进节水减排的用水户,按年度给予奖励。(一)奖励资金来源1、水费收入。按照执行水价,项目区每年收取水费抵减水利工程运行成本的结余,作为节水奖励资金的稳定来源。2、其他收入。政府将每年的超定额累进加价水费收入、政府有偿出让水资源使用权收入、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全部纳入节水奖励资金。(二)奖励方式1、用水户定额范围内未购买的水量,于每年年底对其进行奖励。奖励阶梯划分同超定额累进加价一致,各用水户采用同一奖励标准。即:未购买水量占定额水量10%以内的部分,按每方水0.1元标准进行奖励;未购买水量占定额水量10%至30%部分,按每方水0.2元标准进行奖励;未购买水量占定额水量30%至50%部分,按每方水0.3元标准进行奖励;未购买水量占定额水量50%及以上部分,按每方水0.4元标准进行奖励。2、对用水户已购买但未使用的水量指标允许其进行交易,交易不出去的由国有工程管理单位进行回购,为鼓励用水户之间进行水权交易,提高用水户节水意识,并兼顾用水户权益,回购价格在用水户原定额内水价基础上适当加价。但超定额用水的用户节约的水量不予交易与回购。1.1.减排监测预警评价机制-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项目实施前后项目区种植结构、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开展水质、水量及土壤监测,形成日常监测制度,客观、真实地反映项目区节水减排成效。建立减排监测预警评价机制,应对灌溉水源污染、灌溉保证率低、农田排水污染等情况。1.1.1.监测机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水质监测业务机构或者部门开展项目区水质、水量、土壤监测。监测方法必须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或环保行业标准方法,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技术规范要求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并委托具有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承担监测数据汇总、分析、评估工作,编制成果报告。1.1.2.监测机制农业节水减排主要是削减面源污染,为及时掌握工程的水生态环境总体改善效果,科学地评价高效节水减排效益,围绕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生态的核心目标,制定监测机制。1、化肥农药施用量监测选取典型种植作物和具有代表性地形地貌的农田,通过实地调查与入户走访、问卷的方式获取主要种植结构、种植方式、耕作方式、土壤类型、化肥农药施用量等数据。调查户数控制在项目区总种植户数的10%以上。建立化肥农药施用量监测体系,形成让群众全程参与的化肥、农药使用量、灌溉方式、灌溉用水量等的日常登记制度,全面掌握项目区种植结构变化和化肥、农药使用情况,以利于农田面源污染的有效控制。2、水质监测包括洱海入湖河流水质和农田排水水质监测。项目区跟据作物用水季节,在汛期、非汛期实施监测。监测指标选取《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重点为总氮、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4个指标,并从《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选取悬浮物指标。(一)河道水质监测:在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箐口、区间、出水口布设水质监测断面,监测河道入洱海水质。-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二)农田排水水质监测:在现有灌溉方式下,农田排水含有大量污染物,流入入湖河流或洱海会污染其水体水质,应对农田排水水质进行监测。本治理工程在农田排水尾部设置了湿地净化措施,通过在湿地入口和出口布设水质监测点,一方面监测农田排水污染物含量,另一方面,监测湿地对农田排水污染物削减量。3、水量监测(一)降水及蒸发监测:利用现有雨量站对项目区进行降雨量监测和分析计算,以掌握项目区降水状况,包括日降水量、降水量极值,蒸发量。按《降水量监测规范》和《水面蒸发观测规范》进行观测。(二)引水和退水量监测:在项目区主要灌区水源出水口,退水沟渠布设监测点位,以掌握项目区的引水量和退水量。(三)主汛期机动监测:根据降水情况,主汛期6~8月不定期监测场次洪水和污染物输移情况,同时在非试点区选择不同地块进行同步监测比较。(四)灌溉用水量监测:项目实施期间,每年对传统种植和节水灌溉两种情况的作物灌溉用水量与相关部门统计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为项目区用水总量的分配提供依据。(五)作物需水量监测:由专业机构对作物需水量、耗水规律等开展试验观测,同时采集项目用水、实时气象、土壤、作物及水分运行的数据,为作物灌溉定额的确定提供依据。4、土壤监测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结合项目区种植结构和灌溉方式,分片区布设采样点,采集混合土样。(一)土壤理化性质监测:通过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对比分析工程实施前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以及土壤保水、保肥的变化情况。按每年汛期、非汛期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土壤pH、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等7个参数。(二)土壤墒情监测:主要监测土壤含水率,在项目区主要作物区选择典型田块,分层测定土壤含水率,同时测定每次灌水量、引水量、退水量等数据。-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评价体系节水减排项目的主要生态环境效益有两个方面,一是节水,二是减排,即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工程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灌溉模式,有效降低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从而减少农业种植面源的流失量。在确定监测站点、监测项目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方法、指标,建立长期评价机制和汇水水域健康评估体系。1、节水效果评价分析项目区试点前后亩均净定额、毛灌溉用水量,年农业灌溉需水量,分别计算种植结构调整的节水量、灌溉方式改进的节水量,评估项目节水效果。2、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评价节水灌溉可以大大减少传统灌溉时的退水量,同时不同程度地减少雨季的地表径流量,从而减少对河流的面源污染。根据项目区地表径流、灌溉退水量和污染物平均浓度分析计算面源污染负荷量,并通过试点前后化肥农药施用量的对比分析,估算农田排水污染物入河量,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削减效果进行评价。根据土壤监测结果,计算各项监测指标在工程实施前后的平均增减量,对项目区土壤生态效益进行评价。1.1.2.预警机制在项目区水量、水质及土壤监测,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构建节水减排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和灌溉“少用水、高利用、低排放”的目标。项目区制定应急供水预案及农田退水污染应急预案,当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启动预案,采取相应应对措施。1、水源水质污染若主水源被污染,水质重金属、有机污染项目超过灌溉用水标准时,为防止污染物在农作物中的富集,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应启动应急供水预案,停止污染水源供水,使用备用水源,直至污染消除。-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2、供水保证率低通过对灌区水源流量、项目区降水、蒸发、灌溉用水量、作物需水量等的监测,如发现主要水源供水量不足,应启动应急预案,使用备用水源补充供水,或有计划地减少灌溉用水量。3、退水污染,减排不达标通过项目区种植结构及化肥农药的调查,农田排水水质、水量的监测,开展项目生态效益评价,如发现退水污染严重,或达不到减排目标,应启动农田退水污染应急预案,调整项目区种植结构,进一步改进化肥农药类型和施用方法。4、土壤性状恶化土壤监测评价发现土壤性状发生不利改变时,为保证农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应启动农田退水污染应急预案,实施土壤改良措施。1.1.节水减排合同管理机制根据依法治水、管水的原则,围绕农业高效节水减排的核心目标,制定相应的合同,明确供水人和用水人在水的供应和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1.1.1.机制建立能源合同管理是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减排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实行能源合同管理。通过水资源合同管理落实“节水优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制定合同、签订合同、监督管理三个环节,建立节水减排合同管理机制。1.1.2.管理合同订立为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保护洱海,明确供水主体和用水户在水的供应和使用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经双方协商,签订节水减排合同。1、制定合同-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水法》、《合同法》制定节水减排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规定用水方式、水价、用水定额,限定项目区内所有用水户不使用高残留低效率的化肥,鼓励使用有机肥料和水肥一体化系统,减少污染物排放,对不实施减排措施的用水户不给予节水奖励。2、签订合同水务局委托流域管理所对项目区水源进行依法管理,与各用水户签订供水节水减排合同。3、监督管理通过节水减排合同订立,把各项机制内容,综合转化为合同管理方式推进,保障各项机制落实,以合同为基础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对合同规定的相关内容产生的纠纷由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合同相关考核指标严格按照文件执行,由用水合作社具体执行,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联合相关部门综合监管。1.1.群众参与式管理机制群众参与式管理是项目区群众被赋权的过程。参与式理念或工作方法强调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同时,参与式还强调社区群众团结合作行动,通过建立群众的发展能力、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自己帮助自己,实现社区自主和可持续发展。在项目区群众的参与下,通过群众自身分析因项目建设对其面临的在家庭、社区、流域自然资源、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带来的需求、发展机会等,结合项目建设和自身角度提出克服途径等,进而对推进本项目的实施、管理、监测、评估等的完善起到积极支持作用。(1)项目是群众的项目。群众对项目有了拥有感,会更积极,更有责任心,对项目更关心和支持,因而项目的实施效果会更好。(2)群众的项目群众管理,可持续性最好。项目的可持续性非常依赖于当地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在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阶段,建立农户参与管理和决策的机制,能够有效地建立当地社区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3)群众参与要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的目标群体不仅是参加者和受益者,也是管理者和决策者。不仅参与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也要参与项目的实施、管理、监督和评价。1.1.建设管理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工程建设采取多部门联动分责建设,水利部门主要承担生态治理、沿河农田低污染水回用灌溉等工程建设,环保部门负责村落环境整治和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政府负责工程建设征占地和工程建设协调等工作。1.1.1.建设管理机构本工程的实施应由大理州政府发文,由州级各有关部门组建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领导组,由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州长担任组长,水利局局长担任副组长,农业、卫生、财政、发展改革局等有关部门和项目区政府领导为成员,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全面负责工程实施,同时加强对项目实施公司的监管。1.1.2.项目建设模式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项目实施采用PPP模式,由大理州政府特许新建或遴选一家项目公司,并对其提供扶持措施,由项目公司负责进行项目的融资和建设,融资来源包括项目资本金和贷款;项目建成后,由大理州政府特许项目公司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运营,项目公司除了可以获得项目经营的直接收益外,还可获得通过政府扶持所转化的效益。公私合营模式(PPP)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政府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项目建设投融资本项目属于社会效益为主、公益性较强的项目,不具备完全的财务生存能力,但社会效益明显,为了保证项目能够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运作,采取“用者付费加投资补助”的方式,政府通过投资补助,提高其财务生存能力,以吸引企业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本项目水利投融资以政府主导,明晰划分目的责、权、利为前提,以政府为投资主体,遵循“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逐级按责任和收益情况分摊责任和投资义务。各投资主体分摊比例依据相关水利行业政策规定、中央及地方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政策及各类项目管理办法,并综合考虑各级政府财政负担能力而最终确定。地方政府投资资金可使用地方财政预算内投资、水利建设基金及水资源费等各种规费。其它建设资金融资,由本项目特许公司承担,融资方式包括项目公司自筹资金、向银行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等。1.2.工程运行管理1.2.1.运行管理机构洱海流域入湖河道位于大理州大理市和洱源县,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应由两县承担起主要职责,由大理市州政府发文成立大理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根据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定员试行标准》(SLJ705—81)、《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规定作为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的依据。管理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由项目实施受益的大理市、洱源县抽调人员组成。1.2.2.管理职责-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建好、管护好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生态环境,坚决制止乱批、乱建、乱占、乱排等活动,从搞好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周边生态环境建设出发,最终达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的目的。首先,加强洱海流域入湖河道防洪工程建设,保护好沿河两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其次,加强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沿河两岸农田灌溉用水和人畜饮用水管理,严禁非法从入湖河道取水和向入湖河道排放污染物等活动,切实保障入湖河道水体水质和清水水量。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专管机构主要职责是:(1)贯彻执行有关洱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洱海入湖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2)对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沿河工程进行巡视检查、观测,监控入湖河道各段河道护岸、堤防工程、河床稳固设施、交叉建筑等的运行状态,对损毁设施进行修缮,保障各工程发挥工程功效;对出现险情地段及时进行险情排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3)制定和执行防汛抗旱计划、应急预案等,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加强与有关部门、当地居民的防汛抗旱应急响应联系。进行河流水位观测和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情、雨情、工情,做好工程运行和防洪工作。(4)做好群众护堤工作、组织绿化工作和工程安全保卫工作,切实保护好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及其周边生态环境。(5)加强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沿岸取水、排水管理,对违规、违法取水、排水活动进行制止和纠正。(6)制定洱海流域灌区泵站供水年度计划,与用水户协会(或村委会)、用水企业等确定每年的相关供水事宜,按先预约后定时、定量、分片灌溉的方式供水。(7)制定和执行年修计划,向受益区征收城市防洪保护费和农田灌溉用水费,按比例计提维修管护资金,加强财务管理。(8)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开展流域综合开发经营。(9)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和其它应进行的工作。1.1.1.管理及保护范围-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由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按规定明确河道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在管理和保护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有损工程、污染流域内水体的活动,洱海流域内的各乡镇、村委会和镇水管站,应配合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搞好河道日常维护、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以及《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的规定,为保证堤防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土地利用情况,确定工程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1)管理范围工程管理范围:自河堤内侧至外侧工7m宽范围,其中,河堤身宽2m(堤身0.4m、地基1.6m),河堤1m宽绿化带,4m宽堤岸道路带。穿堤、跨堤交叉建筑物:包括取水口、桥涵等;附属工程设施:包括观测、交通、通信设施、测量控制标点、湿地、水池、护堤屋及其它维护管理设施;管理单位办公、生活区建筑:包括管理处办公用房、设备材料仓库、砂石料堆放场、职工住宅及其它生产生活福利设施。(2)工程保护范围工程保护范围:根据《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海西保护条例》(2013年5月)和《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管理条例》(2014年5月)之规定,确定洱海流域入湖河道堤岸边界线以外两侧各30m以内区域、洱海西岸界桩100m内区域为工程保护范围。河道堤岸两侧30m范围区:作为道路和生态景观用地,按照防洪减灾、水质净化、堤岸道路、生态景观、旅游休闲等需求,综合治理,建设生态廊道。洱海西岸界桩100m内区域:界桩外15m的岸滩,作为营造、管护洱海环湖林带和水生植物带;禁止在该划定区域内新建与生态保护无关的建筑、构筑物。1.1.1.工程运行管理办法-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建设完工后,经验收合格,明确产权,做好固定资产登记,交由大理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管理运营,其管理由河道管理和灌区管理两部分组成。1、河道管理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工作由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管理所直接负责管理。(1)岗位责任制度建立以岗位责任制度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把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2)水源保护制度在入湖河道上游区加强水源林的保护,封山育林,治理水土流失,禁止毁林开荒,确保生态平衡。在入湖河道下游区,河道两岸沿途有农田、村庄分布,加强沿河两岸取水、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农业种植化学药品使用等管理,杜绝一切有污染的活动和行为,保障入湖河流水质。(3)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工程设施的维护和保养是工程正常运行的唯一保证,本项目工程建成后,管理人员应随时对工程进行巡查观测,掌握各种设施的运行条件和工作状况,检查其有无异常,当发现情况时及时进行维护,排除故障及隐患,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河道管护人员应制定和执行防汛计划,进行水位和雨量的观测,组织进行堤岸绿化工作和水土保持工作。(4)技术人员培训制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是较好实施工程管理不可或缺的因素,为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应有计划地选派管理人员参加有关的技术培训,力争所有管理人员都有机会参加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2、灌区管理洱海流域内农田灌溉均由管理所统一调度泵站提水灌溉,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灌溉用水定额控制制度。3、工程维修管护基金计提管理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运行管理工程维修管护基金来源于水费入和政府补贴,水费收入包括用水户专业合作社田间工程管理收取的水费、大户田间工程管理收取的水费。计提的维修管护基金主要用于项目区内的工程大修和日常维护等支出。-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用水户专业合作社收取的水费,按一定比例上交管理所,作为管理所人员的部分工资支出和工程维修管护部分资金储备计提,其余作为用水户协会管理人员收益支出。大户田间工程管理水费由管理所征收,其水费收入作为管理所人员的部分工资支出和工程维修管护部分资金储备计提。洱海流域管理所从每年收取的水费中提取的维修养护金,作为灌区设施设备和阳溪河堤防的维修管护专项资金,使洱海流域生态建设和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1.1.主要研究课题项目区内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较少,研究基础薄弱,需要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抓起,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技术开发提供条件,增加持续创新的能力,探索适用于本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1.1.1.水土流失治理措施配置研究根据项目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海拔、地形、植被等条件,从恢复流域顶极植被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在确保区内群众经济受益的情况下,研究区内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模型,并向其他流域因地制宜地进行推广。1.1.2.水源涵养林营造技术的研究根据水源区目前植被的结构情况,以项目区作为整体系统,通过水源涵养林林冠截留、枯枝落叶层的截持和林地土壤的调节来发挥其水土保持、滞洪蓄洪、调节水源、改善水质、调节气候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功能。其营造是一种综合技术措施的应用,使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水土流失量可减少40%以上,水源涵养能力有较大程度提高,使土壤入渗速度加快,蓄水能力提高。打造水源涵养林试验研究基地,建成水源涵养型植被恢复试验示范区。-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面源污染负荷产生量的核定利用RS—GIS技术,分析水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结合水源区内的水情测报系统,运用SWAT模型,计算水源区内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负荷状况;在项目区选定的农业示范区内,结合不同的种植结构,施肥状况,分析不同种植业的消纳总氮、总磷、总钾等营养元素的量,及产生的面源污染量,作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模型研究;根据对水源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人畜污染物产生量和消纳情况。通过对以上三种主要面源污染源产生量的模型分析,计算水源区整个面源污染量及面源污染综合计算模型。1.1.2.面源污染入湖量计算利用水源区内的水文、泥沙等观测断面及径流小区等观测成果,分析研究不同地类的土壤侵蚀量和土壤侵蚀模数,研究水源区内的泥沙输移比,计算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入库量。在农业示范区和背景区,研究不同作物对农药、化肥的吸收率,土壤的吸收率及入河、入库率,研究各种主要作物的最佳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及农药和化肥的代替研究。研究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入库量。分析不同面源对水质的分担率,不同季节对水库水污染的贡献,确定面源污染对水库水质的时空分布特征。1.1.3.面源污染控制技术与政策研究在项目区内完成水源区高效农业、低污染的生产模式研究。完成水源区土地利用方式调控和政策措施,控制种植业污染负荷,同时保证水源区群众粮食安全和经济收入。完善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与政策实施的效益分析,利用GIS技术,对流域内农业生产适宜性进行系统分析(对流域地形、土壤、积温及土地利用现状的综合评价)。利用GIS技术落实面源污染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1.1.防治面源污染信息系统的研制在以上各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RS—GIS建立水源区的面源污染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1)基础层面:米级的卫星影像图、数字地形图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DEM(数字高程模型)、河流水系、交通道路、集镇村庄、人口分布等。(2)管理层面:水情测报、水质分析与评价、土地利用现状、水土流失现状、农业面源污染分布情况、农村生活污水及畜禽污染分布情况及水土流失和水质监测点分布情况。(3)防治层面: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分布、农业面源防治措施及分布、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及畜禽污染物防治工程措施及分布情况。信息系统应根据工作开展的需要,设计为开放式的系统,能够及时对信息系统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更新。1.1.2.湿地生态系统恢复研究结合目前工程湿地建设,因地制宜地建立湿地示范点,研究其原理及不同水生植物配置对水体污染物削减的能力,以此建立使用于项目区的湿地水生植物配置模式,逐步推广到其他河流的治理中。1.2.技术培训与推广1.2.1.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项目区实施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考察等来提高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从而保障项目顺利、按时、高质量的实施。(1)培训对象-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培训对象主要是规划区各级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指导;提高施工人员及农民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施工质量。(2)培训方式技术培训应针对项目建设管理中的技术难题,采用研讨班、交流会、讲习班和现场会等多层次、多途径,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理论学习与现场实际操作相结合;②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③定点培训与巡回培训相结合;④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及时解决项目准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3)培训内容项目技术培训应紧紧围绕生态治理、经济开发、生态动态监测、生态效益监测、新技术应用和项目管理等主要环节开展。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科学管理、系统工程、计算机管理应用、工程管理等。着重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工程投资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和工程运行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划设计、工程概算、施工组织、监测评价、新技术应用、计算机操作等。对农民(工人)主要进行治理技术和施工方法的普及培训。(4)培训计划对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由省、州水利部门负责,对农民的培训则由水行政部门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地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每年培训1~2次。1.1.1.技术推广-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推广工作首先应从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抓起,建立由市科技试验示范中心牵头,以乡(镇)科技服务站和村科技辅导站为主体,以农户为对象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明确各级职责,试验示范中心负责技术培训,在大力培养农民技术员的同时,以服务指导方式解决推广中出现的具体技术问题,并充分利用电视、电影、广播、杂志、图片等手段,广泛宣传推广生态治理河保护先进实用的新技术、新品种。乡科技服务站通过短期轮训和现场指导等形式进行农村技术推广能手和科技示范标兵的培养。村上组织培养各种科技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及科技田、示范园的建设,使技术推广工作服务到户,指导到田。另外各级基层部门在抓好技术推广服务的同时,还应逐步完善和加强其他配套服务,建立各种配套服务实体,帮助农户解决产、供、销一体化问题,充分发挥集体的统管服务职能。-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投资估算围绕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总目标,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整治总长度为297.26km(滨湖坝区166.14km,坝区以上河段131.12km),建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361.54km(滨湖坝区165.18km,坝区以上河段196.36km),河道疏浚125.48km,建设人工湿地2219267m2,约3329亩,河道建筑物222座,建设截污管道69.64km。经估算,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治理总投资为178579.8万元。-64-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洱海流域入湖河道治理综合治理工程特性及投资估算表表8-1序号整治工程名称滨湖坝区河段综合治理工程坝区以上河段规划治理内容总投资(万元)治理河道长度(km)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km)河道疏浚长度(km)人工湿地(m2)整治河道建筑物(座)截污管建设(km)投资(万元)治理河道长度(km)生态堤防及护岸长度(km)投资(万元)1西闸河6.566.510000302265 22652棕树河0.470.9403000042.161393.41.22.45281921.43霞移溪2.65.207000063.024040.61.42.86164656.64万花溪10.816666724.062768.82.24.49683736.85小干河 3.727.441636.81636.86美坝河 124404407阳溪1.41.401800002059595.145.141130.87089.88茫涌溪1.41.401133332038595.15.1112249819锦溪3.82.3012000010045681.984880544810灵泉溪 1.86488088011白石溪 1.71488088012双鸳溪1.83.6010333310043142.454.910785392-68-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13隐仙溪1.713.40110000904446.42.34.610125458.414清碧溪2.44.80.830000124.83040 304015黑龙溪3.330.693333116.647931.22.4528532116桃溪2.65.23.5116667125.2601924880689917中和溪24324333384.49462136601012218白鹤溪36.41.512666766.466500.82.78611.67261.619梅溪3.553.76333387448112440492120下鸡邑龙凤村分界沟24210000421690 169021莫残溪0.80.60866676028590.860.5110296922葶溟溪2.212.220000509690.60.6132110123阳南河0.80.80.823333709620.80.8176113824波罗江 481760176025白塔河6.412.86.41000051256944.69.22024771826 8.58.518701870-68-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流域入湖河道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上登至南村中心排洪大沟27向阳大沟 661320132028凤尾箐大沟2.715.42010000301761.891839605721.829中心大沟487133333606665361320798530大品箐大沟3.16.23.1133333305966 596631东瓜箐大沟24210000201390 139032康廊青沟甸河道2.5535333350313512440357533青山洪沟1.61.61.116667609891.71.4308129734长育洪沟1.41.41.2433336018002.31.9418221835西洱河1016100005020 502036永安江10.683.78837800302859.2 2859.2大理段200000700 700洱源段8.683.78837800302159.2 2159.237罗时江11.6712.6410.5830800455327.45.8613206647.4-6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4
-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
- 河道治理试点项目初步设计报告
- xxx河道治理监理实施细则
- 云南保山施甸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 东小口河道治理工程(海淀段)投标文件
- 河道治理汇报材料
- 河道治理工作经验交流
- 人工景观湖及河道治理生态修复
-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南陵县后港河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批前公示南陵县后港河环评报告
- 大兴凤河(四标)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 江苏省泰州市2017年水生态河道治理工程姜堰区医药高新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
- 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 云南保山施甸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
- 河道治理钢榀架(钢膜)围堰施工方案
- 竹岛河河道治理工程投标资料
- 河道治理工程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