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4.64 KB
- 69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送审本)项目名称:西昌海河防洪治理工程(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建设单位(盖章):西昌市水务局编制日期:2016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场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拟建设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15环境质量现状22评价适用标准28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45环境影响分析47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8结论与建议60附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平面布置图附图3项目监测布点图附图4项目外环境关系图附图5项目周边情况附件:附件1项目环评委托书附件2项目标准函附件3《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6】11号)附件4《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凉山州水务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凉发改农经【2016】130号)附件5项目监测报告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西昌海河防洪治理工程(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建设单位西昌市水务局法人代表魏兆刚联系人郭冬梅通讯地址西昌市月海路二段中所安置新村23栋联系电话0834-3222093邮编号码615000建设地点西昌市小庙乡的鲁溪村和马道镇的大堡村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防洪堤坝长度(km)4.388绿地面积(平方m2)/总投资(万元)4307.34环保投资(万元)44.72占总投资比例1.04%评价经费(万元)/预期建成时间2017年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海河下游段小庙乡的鲁溪村和马道镇的大堡村,堤防上游与泸黄高速连接,下游汇入安宁河,实施河段长约2.2km。西昌市在四川省西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02°50′-102°25′,北纬27°32ˊ-28°11ˊ之间,市区平均海拔高程1537m,地形为北高南低的斜坡。西昌市海河为安宁河左岸一支流,安宁河汇入雅砻江,海河流域由邛海、东、西河组成。东、西、海河都穿过西昌市区,三条河流向成“π”形。65
90年代初,四川省水利院就全面开展了安宁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1991年提出了《安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同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1991)第472号文批准了《安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总体规划报告》。1998年10月,由四川省水利院承担安宁河干流凉山州河段的防洪规划工作,并于1999年2月提出了“安宁河干流防洪规划报告”,省厅以川水规计(1999)175号文批准了《安宁河干流防洪规划报告》,同年9月该院编写完成了《安宁河一期工程防洪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并经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批复。紧接着完成了《安宁河一期工程防洪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了安宁河防洪治理一期工程共计24段,治理河堤长153.818km;西昌市位于安宁河干流中段,通过西昌城区的海河流域为安宁河左岸一级支流,西昌市为安宁河干流重点防洪治理城镇,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标准。本次实施的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的建设,是对海河下段河道疏通河势、以利行洪排沙,减少上游泥沙淤积、彻底根除洪泛的隐患,保护邛海的生态环境。下游河道行洪排泄不畅,将大大降低西昌市城区已建堤防的防洪功能和效果。近年来西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海河两岸已变成繁华的商业、住宅地带。在彻底治理海河的同时,也实现防洪、生态环境功能,还能增加城市功能、旅游功能。因此,修建西昌市海河下段堤防工程是十分必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该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日),该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西昌市水务局委托,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接受了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工作,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对周围环境状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将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编制,为环境保护审批部门和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科学依据。二、编制依据2.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1.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6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8.29;(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9.1;(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5.4.24;(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1。2.2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1993年8月1日;(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施行;(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4)《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31号,1996年8月3日颁布)。2.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工程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国环发[2001]4号);(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国家发改委第21号令,2011年本,2013年修订);(4)《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5)《关于依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川环发[2006]1号)。2.4地方规章(1)《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四川省省政府川府发[1996]142号);(2)《关于依法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川环发[2006]1号);65
(3)《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办法》(NO:SC112041)。2.5技术导则(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2.6相关资料(1)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6】11号);(3)《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凉山州水务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凉发改农经【2016】130号);(4)西昌市环保局出具的关于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函;(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资料。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3.1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可知:该项目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水利管理业”中防洪除涝设施管理,行业代码为N7610。该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国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鼓励类”的第二大类水利的“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3.2规划相符性2016年1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印发文件《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6】11号)。65
2016年2月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凉山州水务局印发文件《关于转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凉发改农经【2016】130号)。项目用地不在《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范围内,按《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规定条件用地,项目符合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所以本项目在此选址建设是合理可行的。故本项目符合相关规划。3.3项目外环境关系本次实施的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本项目由北向南,自下鲁溪南侧泸黄高速桥下沿途经过小堡、九屯堰、上游碾、沙坝等地,多为耕地和居民。项目右堤距离下鲁溪居民最近距离100m,距离九屯堰居民最近距离120m。项目左堤距离小堡居民最近距离33m,距离上游碾居民最近距离135m,距离沙坝居民最近距离120m。经现场勘查,整个堤防工程均不涉及饮用水源取水口、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区、名胜古迹及重点保护文物建筑。3.4项目平面布置本次实施的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按堤防布置特点,采用分区布置方式。海河堤防实施堤防工程共分2个工区。施工分区划分见下表。表1-1施工区划分表名称工区控制范围一工区0+000~1+300二工区1+300~2+188.45各工区内分別布置有砼拌和站、施工机械停放场、施工供电供水系统、场内交通、生活区等,1#工区位于海右0+600.00,2#工区位于海右1+805.29。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于桩号海左1+200.00处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内。1、砼及砂浆拌和站65
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共需砼1605m³,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砼浇筑高峰强度不大,砼拌和站的布置需根据堤防布置及砼浇筑的分布情况决定。初步规划2座砼拌和站,每座拌和站设两台0.35m³的搅拌机。水泥砂浆的拌和可用搅拌机代替拌和。2、机修、汽修厂整个堤防的工区距西昌城约10.0km,在西昌城内有大型施工机械修配厂,具有机械和汽车修理能力,故施工区内不再设置机修和汽修厂。施工机械和汽车停放场,分工区相对集中设置。3、施工交通工程区附近有西昌至马道镇和西昌至鲁溪村的公路经过,并有乡村公路和采沙公路通往工程区,场内交通十分便利。成昆铁路、108国道公路均通过西昌,对外交通十分方便。(1)对外交通对外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以现有公路为干线,新修少量施工便道连接现有公路,形成本工程对外交通公路网络。实施堤防工程需新建临时施工公路0.9km,路面宽4m。(2)场内交通场内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本工程施工场地平坦,实施堤防工程新建临时施工公路0.8Km长路面宽4.0m,和0.6Km长路面宽1~2m。场内公路主要沿左、右岸堤线布置,布置在堤防后坡侧。4、供水供电(1)供水本工程施工用水主要用于施工生产用水,施工人员的生活用水。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在各作业点分设供水系统,实施堤防工程的施工生产用水直接从海河中抽取;生活用水打井抽取水或从附近村庄的自来水取用。供水泵站规划见表。表1-2施工供水泵站特性表泵站位置水泵型号数量(台)供水量(m³/h)扬程(m)功率(kW)水池容积(m³)海河实施堤防IS65-50-125225203×1680(2)供电65
施工期供电从工区附近的10kV输电线路输送至各工区,并在各工区设置降压站以供各工区的作业点用电所需,实施堤防工程,共二个供电区。施工供电特性见下表。表1-3施工供电特性表供电区降压站座数变压器型号设备容量(KVA)数量(台)400V输电线路(km)10kv输电线(km)实施堤防工程1S9-120/1012020.90.6四、建设工程概况4.1项目基本概况项目名称:西昌海河防洪治理工程(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西昌市小庙乡的鲁溪村和马道镇的大堡村建设单位:西昌市水务局项目投资:4307.34万元劳动定员:高峰作业人数290人,总工期5个月。建设方案: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4.2工程任务和规模4.2.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海河防洪治理河段所保护的西昌市是国家重要的远轨卫星发射基地,又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也是国家冶金科学的重要试验基地。同时也关系到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邛海的生态环境。海河历来就是西昌市的洪灾区,历史上洪灾,给西昌市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带来很大损失。1985年东、西、海河同时涨水,冲毁公安校、干休所、文化公园、皮革厂等单位,冲毁卫星发射基地五一九医院等河堤1880m,五一九医院被淹。长板桥上游左右岸水深3m,海河左右岸大量农田被毁,大量泥沙进入邛海。就近期而言,“98.7”大洪水,海河洪水漫滩,两岸一片泽国,大量民房、农田被淹。每临汛期,政府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抗洪抢险。洪灾已成为当地的心腹大患,成为西昌市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65
现进行的海河(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堤防治理工程,就是要对海河下段河道进行疏通河势、以利行洪排沙,减少上游泥沙淤积、彻底根除洪泛的隐患,保护邛海的生态环境。近年来西昌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海河两岸已变成繁华地带。在彻底治理海河的同时,也实现防洪、生态环境功能,还能增加城市功能、旅游功能。因此,修建西昌海河下段堤防工程是十分必要的。4.2.2工程建设任务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河段进行防洪保护建设,建立完善、可靠的防洪工程体系,确保工程防护区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遭受洪水侵害,以提高沿河耕地及居民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促进该区域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4.2.3防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防护对象的等级为Ⅲ等、堤防工程的级别为2级,重现期采用50年一遇洪水。4.2.4堤距选择本次海河的防洪治理堤距的选择是充分考虑整个海河的堤距设计情况,上游已建堤防堤距为60m,为保证水流的平顺、畅通,故本次海河推荐堤距为60m。4.2.5设计洪水水面线为水面线推算的需要,其布设2个天然水文断面,实测了各水文断面的纵横断面。根据工程设计堤防布置了3个实施断面,推求了纵横断面成果。表1-4海河堤防天然洪水水面线断面号桩号天然河底(m)天然水位(m)备注T-10+0001495.421501.92高速公路下游桥T-22+188.451491.841497.42汇口表1-5海河堤防设计洪水水面线断面号桩号设计河底(m)设计水位(m)备注S-10+0001496.301500.41高速公路下游桥S-21+4001494.841498.96S-32+188.451493.361497.50出口4.2.6河道清障为保证行洪需要,结合堤防建设,拟对局部河段进行清障处理,河道清障1.87万m³。65
4.2.7排洪排涝规划为有效解决堤防形成后,小庙乡鲁溪村和马道镇大堡村的区间雨水及生产、生活废水,不能有效排除的问题,故需进行排涝设计。根据国家GB50201—94《防洪标准》及GB50288-9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为2级建筑物,排涝区的防洪标准为20~30年。考虑到防护区排涝只有在保护河流发生设计洪水,同时防护区出现暴雨时才有排涝要求,而这样的机率较小,故排涝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4.2.8堤防工程内容规模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治理河段长约2.20km。堤防(护堤)全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堤顶宽8.0m,临水面采用0..7~1.4m厚的C10细石砼砌块石护坡,边坡1:1.0。背水侧边坡1:1.4。最大堤高8.03m。4.3工程布置及建筑物4.3.1工程等级和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本工程防护对象的等级为Ⅲ等、堤防工程的级别为2级,重现期采用50年一遇洪水。本工程无次要工程,临时工程为5级建筑。4.3.2堤型选择本工程堤型采用最经济的斜坡式堤型。本工程段是西昌各种建筑用砂和砼骨料生产基地,堤防工程用砂卵砾石料储量丰富运距短,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堤体采用砂卵砾石碾压堤体。由于本工程块石料料场较远,为尽量减小工程投资,对C10细石砼砌石结构护面和C20钢筋砼结构护面两种护面结构型式进行方案比较,经比较,C10细石砼砌石结构护面型式为本地设计成熟、施工方便快捷、运行效果较好的一种护面型式,其造价也是相对偏低的,因此确定C10细石砼砌石结构护面为推荐方案。趾墙采用C10细石砼砌块石。4.4工程管理4.4.1堤防工程管理现状西昌市城区堤防工程管理在西昌市水利局成立了河道管理机构,行使堤防工程管理职能,不再另设专门管理机构。65
目前管理机构交通及通讯设施均无配置。这种管理体制极不适应西昌市城区防洪任务十分严峻的现状。4.4.2管理机构和人员编制按照国务院颁发的《河道管理条例》和四川省颁发的《河道管理实施办法》,堤防工程实行按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划分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使河道管理与堤防管理和结合。根据河道堤防管理编制定员标准,地市级河道管理科,按照各自的实际管理辖范围和堤段长度,分别编制定员标准。(一)河道管理所机构人员配置见下表。表1-6管理所人员配置表堤防等别所长办公室工程管理科财务科合计2级11125(二)生产人员配置见下表。表1-7生产人员配置表工种县名技术人员堤防维护人员汽车驾驶员合计西昌23164.4.3工程管理范围、保护范围1、工程管理范围为保证本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有关规定,结合西昌市城区防洪治理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工程管理范围为:(1)堤防工程、护岸工程及相关堤内、外的护堤地。以及相应的穿堤交叉建筑物和泄水道等。(2)观测、测量控制标点、管理范围界碑、防洪抢险通道、交通、通讯设施及其它附属工程设施、维护管理设施等。(3)管理单位生产、生活区建筑及综合开发经营生产基地。(4)河道管理。(5)根据《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和各堤防工程级别,并结合各堤防段的实际情况分别确定堤内、外护堤地宽度为:海河实施段所有堤防工程护堤地均采用10m。65
2、工程保护范围堤防工程背水侧保护范围,根据不同堤防工程段的工程级别和工程实际均采用规范(SL171-96)的下限值,即保护范围的宽度采用50m。堤防工程临水侧的保护范围,按照国家颁布的《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深孔爆破,打井、钻探、开采地下水等危及堤防安全的活动。4.4项目组成及主要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项目组成及主要环境问题见下表。表1-8项目组成及主要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名称建设内容及规模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施工期运营期主体工程堤防治理河段长约2.20km。堤防(护堤)全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施工废水生活污水施工固废生活垃圾施工噪声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排洪排涝排洪涵管根据实际地形共布置2处,均处于右岸辅助工程疏浚工程河道清障1.87万m³观测堤防变形观测(沉陷、位移)设施沿堤防共设置了两排,其中堤顶一排,堤下游一排,共计20个基点桩和20个标点桩。基点桩为砼预制桩,标点桩为砼预制,钢板面十字丝及钢珠标点。仪器配置为水准仪一台,经纬仪一台。临时工程施工工区:设置2个工区,均位于左岸,每个工区设置拌合站、机械停放场等各1处。每座拌和站设两台0.35m3的搅拌机,用于工程混凝土搅拌;机械停放场用于施工机械的停放。施工便道:施工便道宽4m和宽1-2m两种,分别1.7km、0.6km;导流工程:采用编织袋装土围堰,围堰堰顶宽度0.5~2.0m,迎水面边坡1∶0.3,背水面边坡1∶0.3;料场:在海河出口附近有两个砂砾石料场,该料场储量较大,能满足工程建设粗细骨料的需求,运距0~6.0km;临时弃渣场: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于桩号海左1+200.00处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内。公用工程供水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及工期安排,在各作业点分设供水系统,实施堤防工程的施工生产用水直接从海河中抽取;生活用水打井抽取水或从附近村庄的自来水取用。//供电施工期供电从工区附近的10kV输电线路输送至各工区,并在各工区设置降压站以供各工区的作业点用电所需,实施堤防工程,共二个供电区。环保工程废水治理设置沉淀池、隔油池//大气防护湿法作业、安装尾气净化器、洒水、绿化65
噪声治理选用低噪声机械,加强设备保养,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固废治理设置垃圾桶,配备垃圾清运车生态环境防护加强宣传教育,植被恢复,复垦,加强绿化4.5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及主要设备4.5.1主要原辅材料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使用情况见下表。表1-9主要原辅材料材料名称单位数量砂卵石m³71217砂料m³29000砼粗骨料m³5000钢筋t237.88木材m³13.57水泥t2300汽油t4.31柴油t200.944.5.2主要机械设备本项目主要机械设备见下表。表1-10主要机械设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一土石方开挖机械1装载机1.0m³台82液压反铲机1.0~1.6台123推土机120HP台8二运输起重机械1载重汽车12t辆322载重汽车3.5t辆123胶轮车辆48三填筑碾压机械:振动碾13.5t台8四砼机械1砼搅拌机0.35m³台465
2砼振捣器2.2kw15五其它施工机械1供水泵IS65-50-125台82排水泵IS100-80-160台33变压器S9-120/10台24.6投资估算本工程估算静态总投资4307.34万元,总投资4307.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44.72万元,占总投资的1.04%。4.7施工进度1、工程筹建期工程筹建期安排在第一年的2月以前完成,不计入总工期,由业主负责场外输电线路架设、场外公路交通、征地、招标、评标、签约等工作,为施工队伍进场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2、工程准备期工程准备期安排在第一年的2月,计1个月。由施工单位完成平整场地、临时房屋、施工辅助企业等施工所需临时设施。3、主体工程施工第一年2月20日至第一年6月为主体工程施工期,共计5个月。自第一年2月20日开始齿槽及堤基土、砂卵砾石开挖,第以年3月上旬开始齿槽细石砼砌筑,3月底开始齿槽砂卵砾石回填及堤体填筑,4月底以前完成5年一遇洪水位的细石砼砌块石护坡,6月中旬完成堤顶设施及后坡处理。4、工程完建期第一年6月份为工程完建期,计1个月。防护标志桩及本年度扫尾工作,第一年6月底,本年度工程竣工。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计划一个年度完成,总工期5个月。工程主体工程主要项目高峰期施工强度分别为:砂砾石开挖4.19万m³/月、1398m³/日;堤身砂卵砾石填筑3.60万m³/月、1201m³/日;细石砼砌块石护坡2.95万m³/月、984m³/日。施工高峰人数为290人。65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洪涝灾害评价区受海河洪水影响,洪水灾害频繁发生,损失严重,已成为制约该区工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环境污染由于工程区位于海河下段,大多城乡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排放,加上工程区地处乡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影响了城乡景观。但随着近年来城乡环境的综合治理,这一现象正得到逐步改善。65
65
建设项目拟建设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一、地理位置西昌市是举世瞩目的中国航天城,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距成都574公里,安宁河谷中段,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之间。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63公里,东临昭觉、普格、喜德县,南接德昌,西靠盐源,北连冕宁县,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西昌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近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阳光和独特风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商业投资,发展势头迅猛。二、地形、地貌、地质西昌市位于安宁河中段的邛海之滨、安宁河畔。境内绝大部分地域处于海拔1500米以上,以高原中山为主,约占80%,其余20%为断陷河谷平原或山间盆地,形成“八分山地二分坝,坝内八分土地二分水”的地貌形态。境内地质演化为多性,地层出露齐全,除奥陶系外,从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各系均有分布。西昌位于杨子准地台西缘、川滇地轴中段整个市区的基底系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会理群组成。构造线近东西向,而盖层构造线呈南北向。经“晋宁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了褶皱基底。随后的“四川运动”又使盖层发生剧烈而全面的褶皱。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本市区东南邛海为一断陷湖,为四川省内第二大淡水湖。湖岸东西陡峭、南北平缓,特别是北部与城区之间,有一约50平方公里的广阔平原,构成粮食、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的主产区。由于长期以来东河飞播林区和螺髻山河流泥砂的淤积,湖面逐渐缩小。湖西面,有一小河与安宁河相通,是湖水外泄的唯一通道。康藏高原东侧边缘,主要山脉、河流都呈南北向展布,高山与河谷平原、山间盆地相间,总体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工程区地处西昌-邛海盆地、安宁河河谷平原之内。西昌盆地位于西昌市东侧,长18~20km,宽5~8km,总面积约108km265
,盆周被泸山、小花山环绕,盆地内由东河、西河形成的全新统冲洪积扇组成,扇前最低高程1510m,盆地内由东河、西河形成的冲洪积扇和邛海-海河河湖相堆积层组成,盆地西北峡口宽仅1.5km,与安宁河断陷平原接壤。安宁河为南北向展布的条带状断陷河谷,工程区为安宁河中游段,河谷宽6~7km,河漫滩及Ⅰ级阶地连续分布。海河与安宁河汇口处,高程1493m。周边山岭高程在3000~3500m左右,与盆地高差大于1000m。属高中山地区。工程区处于川滇南北之II级构造带―安宁河断裂带内,区域构造稳定性主要受安宁河断裂及则木河断裂带控制。安宁河断裂带由东、西两支组成,总体走向南北,规模宏大,在安宁河谷中为隐伏断裂。东支断裂平面上延伸达350km,破碎带宽度150~1000m,断面总体倾向东,倾角70~80;西支断裂全长200km,断面倾向北西,倾角70~72°。则木河断裂为“川滇棱形体”的一条边界断裂,走向北西,为逆断层,全长75km,在西昌安宁镇附近斜接于安宁河东支断裂上,距工程区约2.0km。该断裂在西昌-邛海盆地中为隐伏断裂。安宁河东支断裂和则木河断裂均具有多期性、继承性和新生性等活动特征。区内新构造运动明显,以上升运动为主,并具差异性,负性运动形成了安宁河谷平原及西昌-邛海盆地,在安宁河太和及邛海一带,沉积了厚达千米以上的第三、第四系堆积层,而往南在黄连关一带逐渐变薄,至德昌则见基岩出露。据记载,本区曾多次发生强震,历史上有记载可查的震级达六级以上地震就有六次。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地震动特征周期反映谱为0.4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Ⅸ度,区域构造稳定性差。三、气候、气象特征西昌市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冬半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冬暖十分显著。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平均温度为16.9℃,7月最高22.3℃,1月最低9.6℃,绝对最高为36.6℃。大体寒暖适中,早午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温差常为10℃左右。一年之中,各季温度相差不大。西昌历年相对湿度偏小,变化比较稳定,多年平均为61%,最高年平均65%,最低年平均为58%。65
西昌市海拔高,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数多,紫外线强,水汽蒸发大,湿度小,雾日极少,能见度好。年平均日照2432.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5%,最多年达2660.5小时,最少年2126小时。西昌太阳总辐射值全年为每平方厘米136.2千卡,最高为4月,每平方厘米14.7千卡,最低为12月,每平方厘米8.7千卡。西昌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降雨量集中在夏半年,雨热同季,雨量充沛,12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6-9月为雨季。年均降水量1013毫米,其中92%集中在5~10月降落,6月最多为263毫米,1月最少为3.7毫米,全年中,夏季占57.6%,冬季最少占1.7%,秋季27.4%,春季13.3%。西昌雨季夜雨率高,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容易发生雷暴,常常是夜间雷电交加,天亮以后雨过天晴。此季节空气对流旺盛,雷暴冰雹频繁。由于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时间不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遭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海河治理的河段位于安宁河干流中游段的西昌城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夏季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无酷暑,夏秋温凉湿润。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燥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暖和,形成冬无严寒春温高,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征。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增温快,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因此昼夜温差大,形成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的特殊气候,这里是全年平均气温变辐最小的地区之一。四、水文特征西昌市主要地表水体包括安宁河水系、雅砻江水系、西溪河以及邛海。湖泊——邛海邛海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位于市区东南约4公里,西岸有“川南胜境”的泸山为屏,东南及东北有群山环抱,园林旖旎,山水相连,交相辉映,与泸山合为一体,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据考证,邛海是史前地质构造运动断陷而形成。古称邛池、或邛泽池,其形状如蜗牛出壳,南北长11.5公里,东西宽5.5公里,湖周长35公里,水面面积28.5-3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4米,最大水深34米,蓄水量3.2亿立方米,常年水面海拔高1507.14米,水位变幅0.41~1.69米。邛海周边支流如鸟爪状注入其中,以官坝河、鹅掌河为大,汇流面积3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2亿立方米。补给水源以地表径流为主,湖周冲积扇层间地下水、喀斯特裂隙水次之。海河是西昌城区和邛海的重要排洪河道,从邛海西北角流出,向南向北下行1.3km后进入西昌城区,出口下游3.2km处建有海河挡洪,距出海口3.2km和4.7465
km处分别有东河、西河从右岸汇人,然后由东向西下行1.79km穿过成昆铁路海河桥,在下行1.65km(距邛海出口8.18km)处有泸黄高速一座,再经黄家堡子和下鲁溪注入安宁河,河道全长14.68km,流域面积770km2,河道平缓,平均比降1.00‰左右,河岸自然宽度20~50m。五、动植物资源及矿产资源植物资源西昌植物区系,处于泛北极植物区,生长在林间林下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资源丰富,共有233科、532属、2000余种。其中有国家第一批保护珍稀植物30余种,如攀枝花苏铁、棕背杜鹃、西康玉兰等等,尤以中草药材和野生食用蕈具有特色。有天麻、黄连、川心莲、贝母、灵芝、党参、茯苓等多种野生中药材。动物资源高山区和山区动物境内高山区动物主要有熊、麂、鹿、羚羊、岩羊、野牛等,山区动物主要有鹰、鹞、猫头鹰、斑鸠、戴胜以及各类昆虫等。珍稀野生动物,国家保护的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红腹角鸡、绿尾红鸡、褐马鸡、豹、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金猫、血鸡、穿山甲、林麝、红腹锦鸡等。其中金猫、林麝、穿山甲,已被四川省列为二类保护动物。此外螺髻山还发现有红嘴红脚乌鸦和无壳蜗牛。邛海湖区有野鸭、鸥、鹭等。土壤及矿产资源西昌地处攀西裂谷成矿带,主要矿种中,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13.73亿吨;富铁矿4985.8万吨,居全省第二位;轻稀土氧化物总量103.0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全国第二位;铜、铅、锌、锡(金属量)485.07万吨,居四川省第一位,在大西南乃至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贵金属、盐、磷、白云石、硅石等金属、非金属矿种也有相当储量。根据土壤普查资料记载,西昌市共有土类7个,亚类11个,18个土属80个土种。而邛海流域内土壤类型主要为紫色土、水稻土、冲积土以及红壤4类。4类土壤中,紫色土及红壤为自然土,其余则不是。紫色土、水稻土、冲积土多见于邛海周围的平原及浅山地带,且以紫色土的分布面积为最广;红壤则为山地红壤,多见于海拔较高的山区,山区的垂直地带性明显,山地红壤与黄棕壤占山区土壤面积的50%以上,是适宜云南松、栎类树种和华山松生长的土类。65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行政区划、人口西昌位于四川西南部,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全市辖37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14个居民委员会,231个行政村,1778个村民小组,2015年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5.3万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44.99万人,占68.9%;非农业人口20.31万人,占31.1%;男性人口33.08万人,占总人口的50.7%。少数民族人口15.2万人,占总人口的23.3%。2015年年末常住总人口为75.4万人,城镇化率为56.94%。二、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总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647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2205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47150万元,增长-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05386万元,增长9.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达到56674元。经济结构:2015年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9.7%、50.3%和40%。民营经济: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27053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794万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1305831万元,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836913万元,增长6.9%。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2%,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9%。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153万元,比上年增长5.1%。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2015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8401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2195公顷,增长1.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42公顷,增长0.2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15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69.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8.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38.7%,比上年上升2.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21.94亿元。65
2015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4.9万元,同比增长18.7%。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9.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其中:新开工面积162.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1%。三、文教、卫生及医疗2015年西昌市进一步加大“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力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各类学校203所,在校学生达17.41万人,专任教师8102人,幼儿园119所。 学校数:2015年末,全市辖区内现有小学149所,普通中学31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8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制学校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工读学校1所,幼儿园126所,中等职业学校6所。专任教师:学前教育1532人,小学3290人,普通中学3657人,特殊教育20人,工读学校27人,幼儿园1148人,中等职业学校715人。在校学生:小学76773人,初中33360人,普通高中20738人,特殊教育125人,工读学校54人,幼儿园23541人,中等职业学校14384人。高等教育:西昌学院是西昌市辖区内的一所综合高等院校,年末在校学生15862人,增长2.3%,专任教师758人。卫生及医疗:基础卫生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64个,医院、卫生院床位数5368张,卫生技术人员6615人,其中医生1630人。全市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4个,卫生技术人员233人。妇幼保健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251人。全市37个乡镇共有乡镇卫生院37个,床位548张,卫生技术人员516人;乡村医生484人。四、交通及旅游资源2015年西昌市交通设施继续改善,交通运输稳步发展。辖区拥有道路1972.4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1公里,国道175.959公里,省道120.51公里,县道84.494公里,乡道187.528公里,村道1288.17公里,专用道路44.757公里。螺髻山旅游风景区西昌邛海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位于西昌城南5公里,濒临邛海、拔地而起的泸山,海拔2317米,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的气势与邛海构成川西南一大景区之一,被誉为“川南胜境”,亦被誉为“蓬莱遗胜”。65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卧于泸山东北麓,山光云影,一碧千顷,邛海水质清澈透明,面积约31平方公里。湖畔现有邛海公园、邛海宾馆、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天下第一缸、青龙寺、月亮湾和新沙滩景观、莲池、阳光度假村、萝莎玫瑰园、老海亭遗址、核桃村观赏园和省体委水上运动学校等精品景点。螺髻山距西昌城30公里,地跨西昌、德昌、普格二县一市,主峰海拔4359米,南北绵延10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2015年,西昌市旅游产业继续逢勃发展。全年接待旅游者2015.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4.9%,全年旅游总收入151.2亿元,较上年增长19.2%。本项目不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不涉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敏感地区。65
环境质量现状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为了解项目所在地大气、声、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委托四川省华检技术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于2016年7月2-4日对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实测。一、环境空气质量1、评价标准根据项目所在区域为村镇环境,属于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本项目中NO2、SO2、总悬浮颗粒物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表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ug/m³序号污染物浓度限值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1SO250015060GB3095-2012(二级)2NO220080403TSP/300200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即某项目标准值指数等于实测浓度值与标准值之比,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项目超标。计算公式如下:Pi=Ci/Si式中:Pi——单项污染指数;Ci——污染物浓度;Si——污染物评价标准。当P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不超标;当P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超过评价标准;当Pi=1时,表示大气中该污染物浓度处于临界状态。3、监测点位本项目设1个大气监测点位,即1#位于小堡居民聚集点甘姓农户处,具体布点情况详见附图3。4、监测结果本项目环境空气的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2环境空气检测结果表单位:ug/m³65
点位信息检测结果(日均值)检测日期段位名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20160702小堡居民聚集点甘姓农户处21301252016070324271442016070420281025、评价结果评价结果见下表表3-3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点位项目TSPSO2NO21#监测值范围(μg/m3)102~14420~2427~30标准数值范围0.34~0.480.13~0.160.34~0.48超标率(%)000最大超标倍数000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300μg/m3150μg/m380μg/m3根据以上监测结果和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O2、NO2、TSP污染物日最大值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中NO2、SO2、TPS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二、地表水环境质量1、评价标准本工程河段为Ⅲ类水质功能区,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具体标准见下表表3-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类别pHCODcrBOD5氨氮总磷Ⅲ类6~92041.00.22、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即某项目标准值指数等于实测浓度值与标准值之比,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项目超标。其计算公式为:一般项目:式中:——i类污染物单因子指数,无量纲;——i类污染物实测浓度平均值,mg/L;——i类污染物的评价标准值,mg/L。DO标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65
式中:SDO,j——单项水质参数DO在j点的标准指数;DOj——水质参数DO在j点的浓度(mg/L);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计算公式为:DOf=468/(31.6+T);DOS——溶解氧的地表水水质标准限值(mg/L)。pH的标准指数计算表达式为:或式中:——的单因子指数,无量纲;——所测断面pH值,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6),无量纲;——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9),无量纲。当计算出的Pi值大于1.0时,表明地表水体已受到该项评价因子所表征的污染物的污染,Pi值越大,水体受污染程度越重,否则反之。3、监测结果本项目地表水监测点位设1个,泸黄高速横跨海河断面下游300m处,地表水监测结果见下表。表3-5项目地表水监测结果断面信息检测结果(mg/L)检测日期段位名称PH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20160702泸黄高速横跨海河断面下游300m处7.3922.84.41.090.190201607037.3622.94.50.960.194评价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6项目地表水评价结果监测评价项目评价因子65
断面pHCODBOD5NH3-N总磷Ⅰ浓度范围(mg/m3)7.36~7.3922.8~22.94.4~4.50.96~1.090.190~0.194标准指数范围0.18~0.201.14~1.151.10~1.130.96~1.090.95~0.97超标率(%)0100100500最大超标倍数01.151.131.09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6~920mg/L4mg/L1.0mg/L0.2mg/L评价结论: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表水监测,监测断面中的PH和总磷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但COD、BOD5和NH3-N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但超标不多,海河作为西昌市主要的纳污地表水体,水质中某些污染物超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汛期来临和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海河上游目前耕地面积较大。农业污染源主要在于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直接进入了生态系统,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带来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一般。三、声环境质量(1)监测点位布设本项目设3个监测点,即1#位于项目西侧九屯堰居民处,2#位于项目东侧上游碾居民处,3#位于海河汇入安宁河口上游约400m处右岸,具体布点情况详见附图。(2)噪声监测结果见表。表3-7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日期点位2016070220160703环境质量标准昼间[dB(A)]夜间[dB(A)]昼间[dB(A)]夜间[dB(A)](GB3096-2008)2类,昼间:60dB(A)夜间:50dB(A)1#52.446.552.346.82#51.847.052.147.23#52.847.253.447.5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能够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限值。6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外环境关系本次实施的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本项目由北向南,自下鲁溪南侧泸黄高速桥下沿途经过小堡、九屯堰、上游碾、沙坝等地,多为耕地和居民。项目右堤距离下鲁溪居民最近距离100m,距离九屯堰居民最近距离120m。项目左堤距离小堡居民最近距离33m,距离上游碾居民最近距离135m,距离沙坝居民最近距离120m。经现场勘查,整个堤防工程均不涉及饮用水源取水口、自然资源生态保护区、名胜古迹及重点保护文物建筑。二、环境保护目标根据本项目排污特点和外环境现状特征,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如下: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大气环境保护目标为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确保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不因项目实施降低,即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2、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为海河,确保项目实施后不改区域变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3、声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声学环境保护目标为以项目拟建地块为中心200m范围内的噪声敏感区,确保项目实施后不产生噪声扰民现象,项目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区标准。4、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环境保护级别: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为标准。项目具体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65
表3-8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表类别保护目标距离人数环境功及要求地表水环境海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准大气环境下鲁溪居民100m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九屯堰居民120m25小堡居民33m14上游碾居民135m16沙坝居民120m8声环境下鲁溪居民100m60《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九屯堰居民120m25小堡居民33m14上游碾居民135m16沙坝居民120m865
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执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域功能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pH6~9;BOD5≤4mg/L;CODcr≤20mg/L;氨氮≤1.0mg/L;总磷≤0.2mg/L声环境质量:执行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环境空气质量:执行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日均值SO2:0.15mg/m3,NO2:0.08mg/m3,TSP:0.30mg/m3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进入城市管网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pH:6~9CODCr≤500mg/LBOD5≤300mg/LSS≤400mg/L不进入城市管网执行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pH:6~9CODCr≤100mg/LBOD5≤20mg/LSS≤70mg/L大气污染物:废气执行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SO2浓度≤0.5mg/m3,NOx浓≤0.15mg/m3厂界噪声:噪声执行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GB22337-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相关标准。标准名称级别标准限值《建筑施工场界环境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表1昼间:≤70分贝夜间:≤55分贝《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固体废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要求,妥善处理,不得形成二次污染。生态环境:(1)以不减少区域内濒危珍稀动植物种类和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完整性为目标。(2)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蚀强度为标准。65
总量控制指标本项目为非污染生态项目,营运期不涉及总量控制污染物,因此无总量控制指标。6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一、施工期工程分析1.1工艺流程简析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导流施工防洪堤施工排涝工程围堰拆除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固废、水土流失清障施工竣工验收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固废、水土流失扬尘、噪声、水土流失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固废扬尘、噪声项目工程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见下图。图5-1防洪堤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图及产污位置图1、料场选择及料场开采在东河或西河的中、上游河床内有大量漂卵块石分布,同时在太和铁矿的废石场也有人工开采的块石料,储量能满足设计要求,运距约5~10km。在海河出口附近有两个砂砾石料场,该料场储量较大,能满足工程建设粗细骨料的需求,运距0~6.0km。在工程区内海河出口有沙砾石料场,该处为大型的天然砂砾石料场,储量十分丰富,开采运输条件好、运距短。目前该区有2个采砂场在此施工作业,据实地勘察,上部无用层为0.1~0.3m,局部1~2m,有用层水上平均厚度为2.0m,水下为1.2~2.0m,可用大型机械开采。该料场的储量和质量基本满足堤防砂砾石填筑料、砼粗、细骨料的设计要求。65
砂卵砾石填筑料:工程共需砂卵石填筑(含齿槽回填)71217m³。工程区广泛出露冲积的砂卵砾石层,可作为防洪堤的填筑料,砂卵砾石填筑料的数量和质量均能满足工程填筑用料要求,且开采运输条件好,采用1~1.6m³液压反铲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运距0~3.0km。砼骨料:本工程需河砂共2.90万m³;砼粗骨料共0.5万m³。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的砂料和砼粗骨料储量丰富,质量能满足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采用1.0m³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至筛分场,冲洗筛分后再运至作业点,运距0.5~1.0km。堤防护面块石料:本工程需块石料共4.00万m³。在东河或西河采取,储量丰富,同时在太和铁矿的废石场也有人工开采的块石料,质量能满足工程设计和规范要求。人工采集,12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2、导流施工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为2级堤防,本工程堤防的主要工程量在一个年度的枯水期内完成,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根据业主的意见,计划一个年度实施完工,主要利用枯水期施工。根据当地气象特点,第一年2月1日至2月20日为工程施工准备期,第一年2月21日开始主体工程施工,本工程导流时段选择为2~4月,施工期的导流流量为10.20m³/s。围堰:分析海河段水位流量关系、河床地形条件及堤线布置位置等特点,在选定的导流标准和导流时段(2~4月)下,海河堤防局部地段堤防建设需修建岸边式围堰方能施工,导流时段为2~4月,相应导流流量为10.2m3/s。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在2—4月份完成齿槽及堤基开挖、细石砼砌石趾墙、堤防填筑、细石砼砌块石护坡、铅丝笼护脚。在4月底护面工程至少砌筑至5年一遇设计洪水位高程以上,5月中旬拆除围堰。本着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开挖料和便于施工等目的,本工程采用编织袋装土围堰。围堰堰顶宽度0.5~2.0m,迎水面边坡1∶0.3,背水面边坡1∶0.3。本防洪工程采用分段分期进行施工,相应堤段均可在枯期内完成大部分工程量,不存在渡汛问题。导流工程量见下表。表5-1导流工程量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数量1导流工程1.1砂石草袋填筑m346601.2塑料薄膜m2214065
1.3围堰拆除m33890基坑排水:本工程基坑排水主要为经常性排水,包括基坑渗水、集雨、施工废水等,以基坑渗透水为主。根据地勘资料,堤基渗透系数为K=25~50m/d,允许水力坡降Jy=0.1-0.20。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长度按60m计。经计算,基坑渗透流量Q=50~200m³/h,施工期间采用强排水法施工,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设集水井(槽)。堤防选用排水设备为IS100-80-160型离心泵,每段基坑采用3台水泵排水(一台备用),单机流量Q=110m³/h,扬程H=17m,功率N=7.5kw。3、防洪堤施工堤线布置、堤距确定:海河本次防洪治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设计河段上起海河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河道长2.20km,河床狭窄,河道弯曲,两岸为广阔的农田、密集的村庄以及道路和桥梁,该河段上游已建有标准堤防。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本河堤布置原则是:(1)堤线走势与上游已建河堤要平顺衔接,采取拓宽河道、疏通河势、硬化护坡方案。(2)在确保河道安全行洪前提下,采用合理工程量以节约投资。(3)尽量少拆迁两岸建筑物,以免造成大的拆迁补偿。(4)本次海河堤线布置是在整个海河防洪设计堤线布置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考虑了海河防洪治理的实际情况。(5)结合安宁河防洪治理工程堤线的布置,保证海河汇口部分的平顺衔接。堤型选择:防洪堤的型式有斜坡式、直立防洪墙和直斜复合式。根据海河上近年修建堤防的类似经验及初拟断面很容易得到斜坡式堤型是最经济的堤型。本工程段出口段是西昌各种建筑的建筑用砂和砼骨料生产基地。堤防工程用砂卵砾石料储量丰富运距短,根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堤体采用砂卵砾石碾压堤体。C10细石砼砌石结构护面型式为本地设计成熟、施工方便快捷、运行效果较好的一种护面型式,其造价也是相对偏低的,因此确定C10细石砼砌石结构护面为推荐方案。趾墙采用C10细石砼砌石一体构造。在海河穿越高速公路桥段河道行洪断面仅为38.0m,不能满足行洪的要求,为最大限度的减小因行洪断面不够影响洪水下泄,该段河道采用直墙结构,尽量增大行洪断面。因此穿越高速公路桥(海左0+000.00~海左0+378.33)段采用直立式结构。65
该段防洪墙结构考虑了衡重式挡墙结构和重力式挡墙两种形式。由于衡重式挡墙结构要求背坡碾压回填与细石砼砌筑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相互间施工干扰较大,工期较长,同时衡重式挡墙对地基要求较高,基础处理难度较大。重力式挡墙具有施工进度快,工序间干扰较小,地基承载力要求不高,施工工艺简单的优点,因此该段堤防采用直立重力墙结构。堤基清理:非顶冲段堤基开挖至深泓线以下2.0m,顶冲段堤基开挖至深泓线以下2.5m,基槽底宽分别为1.9m、2.5m,开挖边坡1:1,趾墙采用C10细石砼砌石,底宽分别为1.4m、2.0m,顶冲段址墙高2.5,非顶冲段址墙高2.0m,基槽非顶冲段用砂卵石回填至设计河床高度,顶冲段采用钢丝石笼回填至设计河床高度。砂卵石开挖:堤基及河道砂砾卵石开挖采用120HP推土机集料,1~2m³挖掘机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砂砾卵石料部分可直接上堤填筑,部分需临时堆存,后期用于填筑。齿槽土、砂砾卵石开挖采用1~1.6m³液压反铲挖装,12t自卸汽车运输,辅以人工修边、捡底。土及粉沙、砂砾卵石运至指定的临时料场,后期用于填筑、回填。砂卵石填筑:齿槽外边回填利用开挖料,采用挖掘机或推土机回覆齿槽开挖料。堤身填筑料由12t自卸汽车运输至工作面,退铺法卸料,120HP推土机铺料、平整,13.5t振动碾碾压,铺料厚度、碾压遍数及加水量等碾压施工参数由现场碾压实验确定,初步拟定铺料厚度0.6m,碾压6~8遍。为使堤体边坡处碾压密实,填筑时应超填0.3m宽,填筑完成后再削除超填部份,达到设计要求。重力式防洪墙在靠近挡墙的2.0m范围内不得采用振动碾压,应采用静压或人工夯实。细石砼砌块石护坡:堤防齿墙和护面均采用C10细石砼砌筑,采用人工砌筑。砼粗、细骨料用12t自卸汽车运至拌和场,砼用0.4m³砼搅拌机拌制,双胶轮手推车运至施工作业点。钢丝笼护脚:实施堤防部分堤段采用钢丝石笼护脚,大卵石用12t自卸汽车运至工地,钢丝笼人工焊接安放,人工现场装卵石。4、清障工程为保证行洪需要,结合堤防工程建设,拟对本工程部分地段进行清障处理,清障工程量为1.87万m3。65
清障遵循堤防建设与河道疏浚相结合的原则,对河段内堤外阻碍行洪的各类建筑物、滩涂进行清理,以增大河道行洪断面,高程清至测时水位,以满足水环境景观及行洪要求。同时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一切碍洪建筑物,禁止倾倒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保持行洪通畅。5、排涝工程为有效解决堤防形成后,小庙乡鲁溪村和马道镇大堡村的区间雨水及生产、生活废水,不能有效排除的问题,故需进行排涝设计。根据国家GB50201—94《防洪标准》及GB50288-9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本工程为2级建筑物,排涝区的防洪标准为20~30年。考虑到防护区排涝只有在保护河流发生设计洪水,同时防护区出现暴雨时才有排涝要求,而这样的机率较小,故排涝防洪标准采用20年一遇。西昌市海河防洪工程,护岸段均有排涝、排污管及支沟排入海河,根据堤线布置在原排涝、排污管位置处预留排放孔,将支沟与堤线的交汇处作为区间雨、污水排放的通道,将区间来水统一汇集排放到海河。排洪涵管根据实际地形共有2处,均处于右岸。涵管采用承插式预制C20钢筋砼管,设计流量为1.21~2.71m3/s,管径为0.5~1.5m,涵管出口设拍板门。1.2土石方平衡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土石方开挖(含临时工程)10.55万m³,河道清障1.87万m³,共计12.42万m³。堤防总填筑量14.03万m³。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于桩号海左1+200.00处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内。经土石方平衡计算,无剩余渣量,因此本工程不考虑设置弃渣场。施工临时占地32.56亩,其中工区占地16.58亩、施工便道占地11.55亩、料场1.74亩、临时弃渣1.5亩、导流工程1.2亩。工区中包括砼拌合站、施工机械停放场地、生活区等,主要进行生产加工,机械停放以及施工人员居住,周边主要为农田,无敏感区域,工区在工程结束后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复垦。新建施工便道1.7km路面宽4m和0.6km路面宽1~2m,主要用于工区间和项目对外交通,沿路两侧主要为农田,无敏感区域,工程结束后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复垦。本项目料场2处、临时弃渣场2处,全部位于海河河道,大部分占用海河河道河滩地,小部分占用沿河土地,料场用于工程取料,临时渣场用于暂时堆放项目的临时弃渣,料场与临时渣场周边主要农田,无敏感区域,工程结束后河滩地平整施工迹地,沿河土地恢复植被、复垦。65
二、施工期主要污染工序及治理措施2.1施工期废水施工期对水环境可能造成不利影响主要是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及施工导流中产生的污染转移。污染物以悬浮物和有机物质为主,废水主要为间歇式排放,间或有连续排放。工程施工主要废水污染源情况见下表。表5-2施工期废水污染源情况污染源污染来源主要污染物施工生产废水施工导流、基坑排水借助其他河道导流,可能会对水质相对较好的受纳河流造成污染;围堰渗水、雨水SS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混凝土拌合废水及养护废水SS,PH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SS,石油类施工生活污水施工人员BOD、COD、氨氮1、施工导流及基坑排水根据本工程施工导流方案,本工程施工导流仅是挡水,不截流,不改变水流方向,也不把河水导流进入新河道,均为原河道导流,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施工导流主要利用原有水系交替施工导流,不会造成附近水体的污染问题。本工程基坑排水主要为经常性排水,包括基坑渗水、集雨、施工废水等,以基坑渗透水为主。根据地勘资料,堤基渗透系数为K=25~50m/d,允许水力坡降Jy=0.1-0.20。采用分段施工,分段长度按60m计。经计算,基坑渗透流量Q=50~200m³/h,施工期间采用强排水法施工,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设集水井(槽)。堤防选用排水设备为IS100-80-160型离心泵,每段基坑采用3台水泵排水(一台备用),单机流量Q=110m³/h,扬程H=17m,功率N=7.5kw。2、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及混凝土养护废水。本工程共需砼1605m³,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砼浇筑高峰强度不大,砼拌和站的布置需根据堤防布置及砼浇筑的分布情况决定。初步规划2座砼拌和站,每座拌和站设两台0.35m³的搅拌机。水泥砂浆的拌和可用搅拌机代替拌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废水为养护废水和拌和机冲洗废水,由于砼骨料全部外购,因此基本没有砂石料冲洗废水。该废水的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根据水利工程施工经验,每立方混凝土工程施工约产生废水0.5m3。混凝土施工废水污染物主要为PH和SS,根据类别分析pH值较高,最高可达12左右,SS浓度最高可达5000mg/L。65
本工程共需砼1605m³,废水产生量约802.5m3(5.35m3/d),平均每个工区2.68m3/d。防治措施:本项目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在混凝土拌和机后采用矩形沉淀池(3m3),每台班后的冲洗废水排入池内,可在沉淀池加适量的中和剂调节pH值至中性,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也可用于施工道路和场地洒水等,严禁混凝土施工废水直接排入耕地及河道内。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排放相对分散,每个施工单元废水排放量很小,因此工程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3、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根据施工组合设计,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和汽油为动力燃料。工程所需施工机械为常用机械,工程附近的城镇均具备修理条件,施工现场不设置机修、汽修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冲洗用水量为400L/(辆·次),冲洗时间为15min/(辆.次),产污率为80%。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SS,其中石油类浓度最高可达50mg/L,悬浮物浓度约为3000mg/L。主体工程施工机械车辆共约72辆需定时冲洗,计划每天冲洗一次,冲洗废水量约23.04m3/d。防治措施:本工程设置2个施工工区平均每个工区约为11.52m3/d,本项目每个工区设置1个隔油沉淀池(15m3),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回用施工生产、机械设备冲洗或场地内洒水降尘,不外排。4、施工生活污水本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期5个月,高峰期上工人数290人。根据《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0)和《四川省用水定额》,施工人员生活用水量取50L/人·日,污水产生量按0.8系数折算。工程施工期排放生活污水量11.6m3/d,共设置2个施工区,每个施工区排放5.8m3/d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总量1740m3。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BOD5、COD、SS、氨氮等,其浓度依次为100mg/L、250mg/L、200mg/L、30mg/L。防治措施:施工营地相对分散,单个施工区的生活污水量不大,每个工区设置修建旱厕,经沤肥后可作为附近农田农肥使用,施工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属短期影响,在采取合理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后,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2.2施工期噪声65
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如挖土机、打桩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是一些零星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等;施工车辆噪声属于交通噪声。在上述施工噪声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期主要产噪声设备、运输车辆及其声级值见下表。表5-3主要机械及运输车辆噪声强度设备声源强度[dB(A)]设备声源强度[dB(A)]挖掘机90混凝土罐车90空压机85载重车90打夯机85拌合机80推土机90起重机65振动碾76由上表可知,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施工噪声从65dB(A)到90dB(A)不等,其中噪声最高的施工机械为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罐车及载重车。工程施工场区周围部分区域有村镇等居民居住区,施工期噪声对沿线居民及其他噪声敏感点会造成有一定影响。防治措施:(1)各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做好申报登记,并采取必要的降噪防噪措施;(2)对施工强度、机械及车辆操作人员、操作规程等管理方面要严格要求,必要时运输车辆可考虑安装消声装置;(3)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对机械设备精心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减低设备运行噪声;(4)降低混凝土拌和系统振动器噪音,将高频振动器施工改为低频率振动器以减少施工噪声;(5)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6)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声;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而采用现代化设备。(7)各施工点要根据施工期噪声监测计划对施工噪声进行监测,监测昼夜间噪声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进度。(8)夜间施工道路运输会干扰附近村庄居民的正常休息,对敏感点附近施工区,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段22:00至早6:00的施工运输及高噪声机械设备施工,对距离近的村庄设置隔声屏障降低噪声影响;(9)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运输车辆宜限速行驶,禁鸣高音喇叭,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车辆噪声影响居民的休息;(10)65
高噪声源作业活动如蛙夯机、钢筋与木材加工等的噪声影响范围较大,施工期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特别对于靠近敏感点的施工作业应避开在夜间(晚10:00~早6:00)。2.3施工期废气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施工扬尘、机械废气以及油烟废气。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填筑、混凝土拌和、料场取土、弃渣堆放、散装水泥作业及车辆运输。施工中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拌和、料场取土、弃渣堆放等产生的粉尘,基本上都是间歇式排放,车辆运输及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扬尘和废气,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通过类比调查,开挖产生的粉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和土壤较为干燥时,施工现场空气中TSP的浓度可达到3.5mg/m3;施工场地上风向50m范围内TSP浓度约0.3mg/m3,施工工地内TSP浓度约为0.6~0.8mg/m3。下风向50m距离TSP浓度约为0.45~0.5mg/m3,100m距离TSP浓度约为0.35~0.38mg/m3,150m距离TSP浓度约为0.31~0.3mg/m3。结合工程周围敏感因子分布情况,距离施工区200m范围内有居民点,应采取保护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防治措施:(1)施工原材料场地堆放整齐,水泥等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在临时存放时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2)每个施工区段配备1台洒水设备,注意洒水降尘;(3)料场在大风天气或空气干燥易产生扬尘的天气条件下,采用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4)临时堆放的土方表面要经常洒水保持一定湿度。(5)工程施工拆迁建筑垃圾及时清运。(6)混凝土搅拌站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布点规划要求,避开环境敏感区,远离居民聚居区,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7)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外围护应使用砖砌围墙或彩钢板围墙,高度应≥2m,混凝土搅拌站内道路路面及生产作业区、物料堆放区的地面应作硬化处理。围墙四周、生活区、办公区内未硬化的裸土空地应设置绿化。(8)小型的拌合站不宜封闭管理的,距离居民区、学校≤15m的一侧应增设隔声屏障等降噪、除尘措施,隔声屏障及其他降噪措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和标准,并考虑除尘效果。65
(9)出入门口应配备车辆清洗设备和人员,驶出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输车辆应冲洗清洁。应落实人员和措施保持混凝土搅拌站道路及场地清洁,车辆行驶时无明显扬尘。混凝土搅拌站内各类混凝土生产需用的骨料堆场,均应分类加装控制扬尘的封闭式库房,确保骨料堆置于库房之中。(10)搅拌主机、粉料筒仓应使用集尘设施除尘,除尘设施应保持完好,滤芯等易损装置应定期保养或更换。搅拌楼(塔)、粉料筒仓及泵拌车等应保持标识完整和外观整洁。(11)搅拌车装料后,或从工地卸料后均应对车辆进行冲洗,保持外观清洁,严禁带泥上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严格实施密闭运输,车辆要及时冲洗。(12)土方和水泥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用挡板和蓬布封闭,车辆不应装载过满,以免在运输途中震动洒落。2、机械废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装载机、铲运机等,施工机械使用柴油、汽油,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中含有TSP、NOX等污染物。此外,交通运输和混凝土拌和等产生一些粉尘。这些废气和粉尘会给施工区的大气环境及施工人员带来不利影响。根据类比分析,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燃油废气排放下风向100m处的SO2、NOx、TSP的扩散浓度分别为0.0031mg/Nm3、0.0181mg/Nm3和0.0078mg/Nm3,由于大部分施工处于比较开阔的农村田野里,空气流动条件好,且施工机械废气排放量较小,因此,施工机械废气排放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防治措施:加强机械车辆维护管理,燃油机械和车辆必须保证在正常状态下使用,并安装必须的尾气净化和消烟除尘装置,保证废气达标排放,并定期对尾气净化器和消烟除尘等装置进行检测与维护。3、油烟废气本项目高峰期上工人数290人,食堂厨房将产生烹饪油烟废气。根据类比调查,目前人均食用油日用量为30g/人·d,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2-4%,平均为2.83%,则油烟产生量约为0.25kg/d,项目设置2个工区,平均每个工区0.13kg/d。根据类比调查,烹饪油烟浓度一般为8mg/L,按照油烟净化器平均去除率85%计算,排放的油烟浓度将为1.2mg/L,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2.0mg/L的标准限值要求。防治措施:修建油烟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器,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统一排放至项目烟气排放通道排放。2.4施工期固废65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生产废料,不涉及占地房屋建筑拆除。1、施工弃土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土石方开挖(含临时工程)10.55万m³,河道清障1.87万m³,共计12.42万m³。堤防总填筑量14.03万m³。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于桩号海左1+200.00处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内。防治措施:施工产生的临时弃土为松散堆积体,在堆置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防冲刷、压实等工程措施防治临时弃土堆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临时弃土堆放不得堵塞河道原有支流沟口,应在支流沟口两侧各预留至少5m的距离。在临时弃土堆后侧,应纵向开挖一道临时排水沟,与临时弃土排水口或河道支流相连。临时弃土堆如造成背水侧排水不畅现象,施工单位应及时疏浚,不得造成积水淹没耕地等现象。本工程临时弃土量较大,但工程战线较长,为减少施工占地,尽量做到永临结合或尽量利用河道部门管理的土地,临时弃土占地与施工布置占地结合考虑,不再另计占地。2、生活垃圾本工程施工期5个月(150天),高峰期上工人数290人,按人均每天产生活垃圾0.5kg预测,共约产生21.75t生活垃圾。工程施工战线长,施工营地相对分散,每个施工区产生生活垃圾0.073t/d,每个施工营地上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可集中收集后及时运往附近城镇垃圾处理场,减轻对环境的影响。防治措施:在施工区和施工营地分别设置垃圾箱,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收集后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附近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2.5生态环境影响本项目项目所在地植被种类单一,无国家、省级保护动植物(如保护鱼类等),不涉及重点保护文物、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等敏感区域。1、工程占地影响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永久占地237.23亩,其中河滩荒地100.91亩、水田89.12亩、旱地38.20亩、经果林9.00亩,主要为堤防主体工程及穿堤建筑物占地。施工临时占地32.56亩,其中河滩荒地3.26亩、旱地9.77亩、水田19.54亩,其中工区占地65
16.58亩、施工便道占地11.55亩、料场1.74亩、临时弃渣1.5亩、导流工程1.2亩。工区中包括砼拌合站、施工机械停放场地、生活区等,主要进行生产加工,机械停放以及施工人员居住,周边主要为农田,无敏感区域,工区在工程结束后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复垦。新建施工便道1.7km路面宽4m和0.6km路面宽1~2m,主要用于工区间和项目对外交通,沿路两侧主要为农田,无敏感区域,工程结束后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复垦。本项目料场2处、临时弃渣场2处,全部位于海河河道,大部分占用海河河道河滩地,小部分占用沿河土地,料场用于工程取料,临时渣场用于暂时堆放项目的临时弃渣,料场与临时渣场周边主要农田,无敏感区域,工程结束后河滩地平整施工迹地,沿河土地恢复植被、复垦。占地影响实物指标见下表。表5-4工程占地影响实物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实物数量Ⅰ工程永久占地部分(一)土地亩228.231.水田亩89.122.旱地亩38.23.河滩地(国有)亩100.91(二)经果林亩9(三)房屋及附属建筑物砖混房屋m20Ⅱ施工临时用地部分土地亩32.571.水田亩19.542.旱地亩9.773.河滩地(国有)亩3.26Ⅲ新增造地亩89.16工程永久征地将减少项目区耕地,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等措施,减缓耕地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工程临时占地包括取土区占地、施工临时占地(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将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退化等不利影响,对当地农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施工结束后复耕,短期内土壤生产力可能还会下降。但在采取占地补偿和复耕等措施后,临时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65
防治措施:施工时,要对工程占地进行严格管理,不准擅自扩大临时施工场地,避免增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砼拌和系统及砼预制厂要充分利用需拆迁的原建设用地,避免占用耕地,水泥粉尘破坏土壤结构。对施工临时弃土及早处理,尽快实施土地的复垦,也可以边堆边复,使土地尽快恢复生产力,避免由于人为耽搁加剧水土流失。(1)取土区采取复垦措施,复垦的方法是:先将表层土清理堆放一边,取土完成后,采用工程弃土或外河滩地土回填,将弃于一旁表层土覆盖在表层,平整翻松,并根据取土区周边沟渠道路现状恢复取土区田间灌排沟渠、耕作道路,同时要恢复修建临时占地取土区对外灌排沟渠的连接,以保证取土区复垦后能满足耕地灌排的基本要求,保障复垦还耕措施的落实。(2)重视表层土壤的保护。根据弃土区生态恢复的具体用途,表土层的厚度可以不同:如作农业用地,壤质表土层厚度不得少于20~50cm,地表肥沃土层应达到10cm以上,坡度应在3度以下,用作水田或菜地的不应渗漏;如作林业用地,表土层厚度不得少于30~60cm,地表坡度与原状相差不得超过5度。另外还要边弃土边恢复,缩短土壤裸露时间,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生产效益。(3)对于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要求在结束后清理剩余材料,可以先种植一些浅根性草本植物进行先期绿化,然后复耕,也可以清除硬化表层,复填其它疏松土壤,然后复耕。应注意在复耕土壤上增施肥料,可以加快植被恢复。(4)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草地,禁止乱砍乱伐,注意保护周边植被,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形成的裸露土地,需及时覆土,弃土、填土应尽量结合填坑、修路,避免增加临时占地。(5)施工期间,以公告、宣传单、板报和会议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禁止施工人员捕猎蛙类、蛇类、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优化施工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6)工程建设中,取弃土要综合考虑,填控应相互结合,以减少施工中的弃土量;合理布置弃土的位置、范围等,尽可能减少破坏地貌植被的面积,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尽量避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7)临时施工营地要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要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禁止将生产污水,垃圾及其它施工机械的生产废水如含油废水、混凝土施工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有害的施工材料尤其是粉尘类材料应远离水体堆放,防止其在大风天气下飘散对河流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65
(8)本工程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带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破坏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修复,维护近岸的水生生态环境。(9)项目建设范围内虽无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但在施工期也应制定水生生物保护规定,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自觉保护水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水域附近进行捕鱼、猎捕水禽或从事其它有碍水生生态环境的活动,一旦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及时进行保护和上报。(10)在实施与河道水体直接接触的工程时,应尽量采取逆水流方向施工的施工方式,减少悬浮物的产生量;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施工强度,在水体流动缓慢季节时,可适当加大施工强度;对产生河道悬浮物的污染影响应进行监测,如污染严重应考虑在施工段筑坝围堰施工,避免水体浑浊对水生生态产生影响。2、水土流失本工程的建设对原生地貌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对原生地貌的挖损和占压两个方面。经统计,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工程占地以及临时占地占用原生地貌、土地面积17.99hm2,其中永久占地15.82hm2,临时占地2.17hm2。工程区占用原生地貌、土地面积统计见表。表5-5占用原生地貌、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hm2项目河滩水田旱地林地小计永久占地6.735.942.550.6015.82临时占地0.221.300.650.002.17合计6.957.243.200.6017.99工程破坏区主要是沿河滩地、旱地和水田,根据类比调查,不同工区其土壤加速侵蚀系数可达原地貌的7~15倍。按原土壤侵蚀模数1755t/km2·a为基数计算,施工期破坏区土壤总流失量约789.57t,新增750.09t。据测算,在不采取防护措施前提下,弃渣临时堆放在防洪堤内存,年流失量可达8%左右。按主体工程设计临时堆放期共5个月计算,工程建设期弃渣流失量达6.61万m3(折12.69万t)。施工期新增土壤流失量12.69万t,相当于工程区平均流失0.28m厚的土层。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施工临时占地2.17hm2,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并进行覆土复耕。堤内因施工形成的洼地要结合河道疏浚或利用弃土填平,作为防洪堤内侧绿化用地。(2)临时措施65
为满足河段回填区后期复耕要求,拟将区内可利用表层土收集起来,暂堆至在堤后空地上,为防止表土堆放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剥离的表土采用草袋装土进行拦挡。在修建便道前,将可以利用的表层土收集起来,暂沿便道的一侧堆放,作为后期的覆土来源,剥离表土堆于沿线道路一侧。并对剥离的表土采用草袋装土进行拦挡。为了防止雨水对便道的冲刷,根据实际情况,在便道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将路面雨水导入自然沟道。考虑到此工程的工期较短,且便于后期实施迹地恢复,故采用人工开挖的土质排水沟即可。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桩号海左1+200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附近。为防止临时弃渣在堆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设计在临时弃渣周围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挡护。结合场地地形和汇水情况,在堆料场及砼、砂浆拌和站等区域设置临时截、排水系统。外侧边坡设置截水沟,内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截水沟顺接,在排水沟出口处选择地势平缓的区域设置小型沉沙凼。考虑到此工程的工期较短,且便于后期实施迹地恢复,故采用人工开挖的土质排水沟即可。(3)复耕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河段回填区平整后进行复耕,覆土土源利用主体工程区地表预先剥离的表层耕作土。本防洪工程共处理临时弃渣9.55万m3,粘土编织袋临时挡护800.00m3,复耕2.17hm2,种植经济作物整地1584个,种植经济作物1900株,撒播茅草242.60kg。2.6移民安置影响农村移民安置包括生产安置和搬迁人口两大类。1、生产安置人口工程永久占用耕地127.32亩,其中:国有土地91.67亩,集体土地35.65亩,占用集体土地对当地人均耕地0.75亩而言,相当于18人失去土地,需对影响人口进行生产安置。本工程占地分布于堤防沿线,根据征求当地政府及群众意见,对需进行生产安置的人口,一部分可用新增造地解决,一部分可在本村、组内调剂耕地予以安置。对于临时占地,工程完工后不再使用,须进行复耕还地。2、搬迁安置人口本工程建设过程中不涉及搬迁人口。三、运营期工程分析65
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噪声及固废产生,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环境影响。65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TSP无组织排放,少量达标排放机械废气SO2、NOx、TSP无组织排放,少量达标排放食堂油烟0.037t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导流排水及基坑排水SS/不对附近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工程废水PH、SSPH:12//SS:5000mg/L4.01t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石油类、SS石油类:50mg/L0.17t/SS:3000mg/L10.37t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SSCOD:250mg/L0.44t/BOD5:100mg/L0.17t氨氮:30mg/L0.05tSS:200mg/L0.35t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弃土//生活垃圾21.75t/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最大约为85dB(A)达标排放65
主要生态环境影响:工程永久占地237.23亩,临时用地32.56亩。永久占地、取土等临时占地都会对原地貌造成扰动,损坏土地和植被,形成局部裸露地表,导致农田生产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影响局部陆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工程施工期间河道内水体泥沙扰动,悬浮物浓度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与呼吸有不利影响,浮游生物的数量会在施工区域、施工期间有所下降。总体上,工程施工对水生生态的影响和破坏是暂时的、可逆的。建设期地面开挖对土壤产生扰动,遇降雨易发生水土流失;工程施工建设对景观协调性存在暂时性的不利影响。施工结束后做好环保措施,上述影响即可消除。堤防工程、建筑物工程、料场区、交通道路区、施工生产生活区等破坏原地貌、土地及植被。工程运行期对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永久占地对陆生生态影响。工程临时占用土地采取复耕措施,被施工破坏的植被可以通过水土保持措施进行恢复。65
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影响分析(1)施工导流及基坑排水根据本工程施工导流方案,本工程施工导流不把河水导流进入新河道,均为原河道导流,不会对地表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基坑采用明沟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布置兼顾基坑开挖主体建筑物施工,在基坑适当位置设置集水井抽排积水。施工导流主要利用原有水系交替施工导流,不会造成附近水体的污染问题。(2)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主要为砂石料冲洗废水、混凝土拌和及混凝土养护废水。根据总布置原则,结合施工现场自然条件和施工方法的要求,采用移动式拌和机、初步规划2座砼拌和站,每座拌和站设两台0.35m³的搅拌机。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主要废水为养护废水和拌和机冲洗废水,由于砼骨料全部外购,因此基本没有砂石料冲洗废水。该废水的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本工程混凝土总浇筑量1605m3,废水产生量约802.5m3(5.35m3/d),平均每个工区2.68m3/d。本项目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在混凝土拌和机后采用矩形沉淀池(3m3),每台班后的冲洗废水排入池内,可在沉淀池加适量的中和剂调节pH值至中性,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施工生产也可回用于施工道路和场地洒水等,严禁混凝土施工废水直接排入耕地及河道内。混凝土工程施工废水排放相对分散,每个施工单元废水排放量很小,因此工程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3)机械车辆冲洗废水根据施工组合设计,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主要以柴油和汽油为动力燃料。工程所需施工机械为常用机械,工程附近的城镇均具备修理条件,施工现场不设置机修、汽修厂。主体工程施工汽车共约72辆需定时冲洗,计划每天冲洗一次,冲洗废水量约23.04m3/d。本工程设置2个施工工区平均每个工区约为11.52m3/d,本项目每个工区设置1个隔油沉淀池(15m3),排放方式为间歇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回用施工生产、机械设备冲洗或场地内洒水降尘,不外排。因此本项目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很小。65
(4)施工生活污水本工程施工期5个月,高峰期上工人数290人。工程施工期排放生活污水量11.6m3/d,每个施工区排放5.8m3/d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产生总量1740m3。施工营地相对分散,单个施工区的生活污水量不大,每个工区设置修建旱厕,经沤肥后可作为附近农田农肥使用,施工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随施工活动的结束而消失,属短期影响,在采取合理的收集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后,生活污水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2.噪声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主要为施工机械噪声。如挖土机、打桩机等多为点声源;施工作业噪声主要是一些零星敲打声、装卸车辆的撞击声等;施工车辆噪声属于交通噪声。由上表可知,各类施工机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施工噪声从65dB(A)到90dB(A)不等。本预测采用点声源衰减模式,仅考虑距离衰减值、隔声墙隔声等因素,其噪声预测公式为:式中:LA(r)——距声源r米处的声级值,dB(A);LA(r0)——距声源r0米处的声级值,取各施工阶段中的最大噪声源强90dB(A);r——距声源的距离,m;△L——施工场界围墙隔声,取10dB(A)。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见下表。表7-1噪声预计值单位:dB(A)噪声源强预测距离(m)备注102030501001502009060.053.950.546.040.036.534.0以施工期最强噪声值预测根据本项目外环境情况及上表预测结果可知,距离本项目最近居民为20m,项目夜间基本无施工作业,昼间噪声源声级在20m外可以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为实现场界噪声达标排放,减少对周边声学环境的噪声污染,施工单位主要通过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噪声防治:1、各施工单位要合理安排工期,做好申报登记,并采取必要的降噪防噪措施;65
2、对施工强度、机械及车辆操作人员、操作规程等管理方面要严格要求,必要时运输车辆可考虑安装消声装置;3、施工过程中要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如以液压机械代替燃油机械;对机械设备精心养护,保持良好的运行工况,减低设备运行噪声;4、降低混凝土拌和系统振动器噪音,将高频振动器施工改为低频率振动器以减少施工噪声;5、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以避免局部声级过高;6、按照规定操作机械设备,在挡板、支架拆卸过程中,应遵守作业规定,减少碰撞噪声;尽量少用哨子、钟、笛等指挥作业,而采用现代化设备。7、各施工点要根据施工期噪声监测计划对施工噪声进行监测,监测昼夜间噪声值,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进度。8、夜间施工道路运输会干扰附近村庄居民的正常休息,对敏感点附近施工区,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段22:00至早6:00的施工运输及高噪声机械设备施工,对距离近的村庄设置隔声屏障降低噪声影响;9、当车辆经过居民区时,运输车辆宜限速行驶,禁鸣高音喇叭,并合理安排运输时间,尽量避免车辆噪声影响居民的休息;10、高噪声源作业活动如蛙夯机、钢筋与木材加工等的噪声影响范围较大,施工期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特别对于靠近敏感点的施工作业应避开在夜间(晚10:00~早6:00)。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噪声对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总的来说,其对周边声学环境质量影响较小。但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项噪声治理措施、确保施工场界噪声实现达标外排的前提下,其施工噪声影响不明显。3.废气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填筑、混凝土拌和、料场取土、弃渣堆放、散装水泥作业及车辆运输。施工中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拌和、料场取土、弃渣堆放等产生的粉尘,基本上都是间歇式排放,车辆运输及施工设备运行产生的扬尘和废气,排放方式为无组织排放。扬尘量的计算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施工方式和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起尘量公式如下:Qp=M×K65
其中:Qp:起尘量;M:抓土总量;K:经验系数,起尘率(不考虑防护措施)类比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采取防护措施和土壤较为干燥时,最大扬尘量约为装卸量的1%,在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和土壤较湿时,扬尘量约为装卸量的0.1%。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80%左右。下表为施工场地洒水抑尘的试验结果。由该表数据可看出对施工场地实施每天洒水4~5次进行抑尘,可有效地控制施工扬尘,并可将扬尘污染距离缩小到20-50m范围。表7-2预计扬尘结果单位:mg/m3距离5m20m50m100m扬尘小时平均浓度不洒水10.142.891.2510.86洒水2.011.400.670.60此外,施工扬尘的另一种重要产生方式是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和搅拌作业,这类扬尘的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大小的影响显著。因此,禁止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根据项目周边情况可以看出,项目施工期周边多为居民,最近距离本项目居民20m。为减少项目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扬尘污染影响,环评要求项目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措施:(1)施工原材料场地堆放整齐,水泥等容易产生粉尘的物料在临时存放时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2)每个施工区段配备1台洒水设备,注意洒水降尘;(3)料场在大风天气或空气干燥易产生扬尘的天气条件下,采用洒水等措施,减少扬尘污染;(4)临时堆放的土方表面要经常洒水保持一定湿度。(5)工程施工拆迁建筑垃圾及时清运。(6)混凝土搅拌站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和布点规划要求,避开环境敏感区,远离居民聚居区,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7)混凝土搅拌站应采用封闭式管理,外围护应使用砖砌围墙或彩钢板围墙,高度应≥2m,混凝土搅拌站内道路路面及生产作业区、物料堆放区的地面应作硬化处理。围墙四周、生活区、办公区内未硬化的裸土空地应设置绿化。65
(8)小型的拌合站不宜封闭管理的,距离居民区、学校≤15m的一侧应增设隔声屏障等降噪、除尘措施,隔声屏障及其他降噪措施的设置应符合相关安全质量规范和标准,并考虑除尘效果。(9)出入门口应配备车辆清洗设备和人员,驶出混凝土搅拌站的运输车辆应冲洗清洁。应落实人员和措施保持混凝土搅拌站道路及场地清洁,车辆行驶时无明显扬尘。混凝土搅拌站内各类混凝土生产需用的骨料堆场,均应分类加装控制扬尘的封闭式库房,确保骨料堆置于库房之中。(10)搅拌主机、粉料筒仓应使用集尘设施除尘,除尘设施应保持完好,滤芯等易损装置应定期保养或更换。搅拌楼(塔)、粉料筒仓及泵拌车等应保持标识完整和外观整洁。(11)搅拌车装料后,或从工地卸料后均应对车辆进行冲洗,保持外观清洁,严禁带泥上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严格实施密闭运输,车辆要及时冲洗。(12)土方和水泥等材料在运输过程中要用挡板和蓬布封闭,车辆不应装载过满,以免在运输途中震动洒落。工程区大部分位于农村区域,环境空气本底质量较好,工程分布分散、施工区地势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加之粉尘污染具有局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因此施工粉尘及交通扬尘对整个施工区的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些施工期产生的环境污染是间歇性、暂时的,一旦施工结束,由施工而造成的粉尘及扬尘污染会随之结束。(2)机械废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推土机、自卸汽车、装载机、铲运机等,施工机械使用柴油、汽油,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中含有TSP、NOX等污染物。为减少机械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加强机械车辆维护管理,燃油机械和车辆必须保证在正常状态下使用,并安装必须的尾气净化和消烟除尘装置,保证废气达标排放,并定期对尾气净化器和消烟除尘等装置进行检测与维护。由于本项目大部分施工处于比较开阔的农村田野里,空气流动条件好,且施工机械废气排放量较小,因此,施工机械废气排放对当地大气环境影响较小。(3)油烟废气本项目高峰期上工人数290人,食堂厨房将产生烹饪油烟废气。油烟产生量约为0.25kg/d,平均每个工区0.13kg65
/d。根据类比调查,烹饪油烟浓度一般为8mg/L,按照油烟净化器平均去除率85%计算,排放的油烟浓度将为1.2mg/L,能够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2.0mg/L的标准限值要求。为减少油烟废气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修建油烟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器,产生的油烟经油烟净化器处理后统一排放至项目烟气排放通道排放。在施工单位严格落实防治措施后,油烟废气能够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4.固废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施工弃土、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和生产废料。(1)施工弃土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土石方开挖(含临时工程)10.55万m³,河道清障1.87万m³,共计12.42万m³。堤防总填筑量14.03万m³。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于桩号海左1+200.00处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内。本工程战线较长,为减少施工占地,尽量做到永临结合或尽量利用河道部门管理的土地,临时弃土占地与施工布置占地结合考虑,不再另计占地。施工产生的弃土为松散堆积体,在堆置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防冲刷、压实等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防治临时弃土堆放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故本项目施工弃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2)生活垃圾本工程共约产生21.75t生活垃圾。工程施工战线长,施工营地相对分散,每个施工区产生生活垃圾0.073t/d,每个施工营地上生活垃圾产生量不大,可集中收集后及时运往附近城镇垃圾处理场,减轻对环境的影响。为减少项目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项目施工时在施工区和施工营地分别设置垃圾箱,垃圾箱需经常喷洒灭害灵等药水,防止苍蝇等传染媒介滋生;设专人定时进行卫生清理工作,委托当地环卫部门进行定期清运,集中收集后将施工生活垃圾就近运往附近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工程产生的生活垃圾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工程占地影响分析65
工程永久占地237.23亩,其中河滩荒地100.91亩、水田89.12亩、旱地38.20亩、经果林9.00亩;施工临时占地32.56亩,其中河滩荒地3.26亩、旱地9.77亩、水田19.54亩;改建道路0.06km;新增造地89.16亩。工程永久征地将减少项目区耕地,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土地生产力、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等措施,减缓耕地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工程临时占地包括取土区占地、施工临时占地(施工道路、施工场地、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将导致植被破坏、耕地退化等不利影响,对当地农业会造成一定的损失。施工结束后复耕,短期内土壤生产力可能还会下降。但在采取占地补偿和复耕等措施后,临时占地对土地资源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为减少项目施工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评要求项目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措施:施工时,要对工程占地进行严格管理,不准擅自扩大临时施工场地,避免增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砼拌和系统及砼预制厂要充分利用需拆迁的原建设用地,避免占用耕地,水泥粉尘破坏土壤结构。对施工弃土及早处理,尽快实施土地的复垦,也可以边堆边复,使土地尽快恢复生产力,避免由于人为耽搁加剧水土流失。(1)取土区采取复垦措施,复垦的方法是:先将表层土清理堆放一边,取土完成后,采用工程弃土或外河滩地土回填,将弃于一旁表层土覆盖在表层,平整翻松,并根据取土区周边沟渠道路现状恢复取土区田间灌排沟渠、耕作道路,同时要恢复修建临时占地取土区对外灌排沟渠的连接,以保证取土区复垦后能满足耕地灌排的基本要求,保障复垦还耕措施的落实。(2)重视表层土壤的保护。根据弃土区生态恢复的具体用途,表土层的厚度可以不同:如作农业用地,壤质表土层厚度不得少于20~50cm,地表肥沃土层应达到10cm以上,坡度应在3度以下,用作水田或菜地的不应渗漏;如作林业用地,表土层厚度不得少于30~60cm,地表坡度与原状相差不得超过5度。另外还要边弃土边恢复,缩短土壤裸露时间,及时恢复农业生产,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生产效益。(3)对于施工料场、施工营地等临时占地,要求在结束后清理剩余材料,可以先种植一些浅根性草本植物进行先期绿化,然后复耕,也可以清除硬化表层,复填其它疏松土壤,然后复耕。应注意在复耕土壤上增施肥料,可以加快植被恢复。(4)避免超计划占用林地、草地,禁止乱砍乱伐,注意保护周边植被,尽可能减少对植被和土地的破坏。形成的裸露土地,需及时覆土,弃土、填土应尽量结合填坑、修路,避免增加临时占地。65
(5)施工期间,以公告、宣传单、板报和会议等形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保护野生动物常识的宣传,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禁止施工人员捕猎蛙类、蛇类、兽类、鸟类等野生动物和从事其它有碍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加强施工管理与监理,优化施工设计,尽量减少施工占地及施工活动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6)工程建设中,取弃土要综合考虑,填控应相互结合,以减少施工中的弃土量;合理布置弃土的位置、范围等,尽可能减少破坏地貌植被的面积,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尽量避免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7)临时施工营地要设置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要进行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禁止将生产污水,垃圾及其它施工机械的生产废水如含油废水、混凝土施工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有害的施工材料尤其是粉尘类材料应远离水体堆放,防止其在大风天气下飘散对河流水质和水生生物的影响。(8)本工程施工活动主要集中在河岸带,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河岸带植被的破坏,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对破坏的河岸带植被进行修复,维护近岸的水生生态环境。(9)项目建设范围内虽无珍稀濒危水生生物,但在施工期也应制定水生生物保护规定,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自觉保护水生动物;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水域附近进行捕鱼、猎捕水禽或从事其它有碍水生生态环境的活动,一旦发现珍稀水生动物,应及时进行保护和上报。(10)在实施与河道水体直接接触的工程时,应尽量采取逆水流方向施工的施工方式,减少悬浮物的产生量;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施工强度,在水体流动缓慢季节时,可适当加大施工强度;对产生河道悬浮物的污染影响应进行监测,如污染严重应考虑在施工段筑坝围堰施工,避免水体浑浊对水生生态产生影响。项目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减少项目区域内种植物种类,动植物减少数量较少,项目施工对周围生态系统的扰动将大幅度降低,基本可以恢复施工前生态环境,同时,随着河岸带内天然植被生长状况的改善,能够加固堤岸,降低径流速度,减少洪水破坏力,滤掉一些沉淀物和营养物质,对河流水质也有一定促进作用。(2)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本工程的建设对原生地貌的破坏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对原生地貌的挖损和占压两个方面。经统计,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开挖、工程占地以及临时占地占用原生地貌、土地面积17.99hm2,其中永久占地15.82hm2,临时占地2.17hm2。65
根据调查,评价区地势低平,植被相对较好,水土流失以轻度侵蚀为主。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扰动和破坏了原地貌,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在雨水冲刷下易产生水土流失。工程建设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通过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来减缓。为减少项目施工对环境水土流失的影响,环评要求项目施工时必须严格执行以下措施:(1)工程措施施工临时占地2.17hm2,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并进行覆土复耕。堤内因施工形成的洼地要结合河道疏浚或利用弃土填平,作为防洪堤内侧绿化用地。(2)临时措施为满足河段回填区后期复耕要求,拟将区内可利用表层土收集起来,暂堆至在堤后空地上,为防止表土堆放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剥离的表土采用草袋装土进行拦挡。在修建便道前,将可以利用的表层土收集起来,暂沿便道的一侧堆放,作为后期的覆土来源,剥离表土堆于沿线道路一侧。并对剥离的表土采用草袋装土进行拦挡。为了防止雨水对便道的冲刷,根据实际情况,在便道两侧修建临时排水沟,将路面雨水导入自然沟道。考虑到此工程的工期较短,且便于后期实施迹地恢复,故采用人工开挖的土质排水沟即可。本工程临时弃渣集中临时堆放桩号海左1+200和海河原出口的河道附近。为防止临时弃渣在堆放过程中产生水土流失,设计在临时弃渣周围采用编织袋装土码砌挡护。结合场地地形和汇水情况,在堆料场及砼、砂浆拌和站等区域设置临时截、排水系统。外侧边坡设置截水沟,内侧设置排水沟,排水沟与截水沟顺接,在排水沟出口处选择地势平缓的区域设置小型沉沙凼。考虑到此工程的工期较短,且便于后期实施迹地恢复,故采用人工开挖的土质排水沟即可。(3)复耕措施施工结束后对河段回填区平整后进行复耕,覆土土源利用主体工程区地表预先剥离的表层耕作土。本防洪工程共处理临时弃渣9.55万m3,粘土编织袋临时挡护800.00m3,复耕2.17hm2,种植经济作物整地1584个,种植经济作物1900株,撒播茅草242.60kg。6.移民安置影响分析工程永久占用耕地127.32亩,其中:国有土地91.67亩,集体土地35.65亩,占用集体土地对当地人均耕地65
0.75亩而言,相当于18人失去土地,需对影响人口进行生产安置。本工程占地分布于堤防沿线,根据征求当地政府及群众意见,对需进行生产安置的人口,一部分可用新增造地解决,一部分可在本村、组内调剂耕地予以安置。对于临时占地,工程完工后不再使用,须进行复耕还地。不涉及搬迁人口。农村移民安置规划:本工程共需规划生产安置人口18人。占地后人均耕地均有所减少,结合当地资源分析成果。规划移民安置以土为本,采取就近在本村组调剂耕地进行生产安置。并适当发展二、三产业,以逐步提高移民和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根据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规划的原则、农村移民生产安置任务、移民环境容量分析成果和结论,在征求地方政府意见和移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移民安置方式。生产安置首先充分利用本村调剂耕地安置解决,根据分析计算,生产安置人口均能在本村内调剂耕地进行生产安置。因此,在妥善进行安置工作后,项目施工带来的移民安置影响较小。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为水利堤防工程,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均体现在施工期,河堤投入使用后,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环境影响,主要体现的是环境正效应。1、防洪减灾工程的实施,将使整个海河的防洪治理得到大的改善,使保护范围内人口、耕地等免受洪水侵袭。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保护经济建设成果,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促障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环境效益工程实施可有效保护整个海河以及上游生态环境和沿岸土地及植被资源,减少冲刷与浪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利于城市生态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建设可有效减免洪水肆掠后带来一些次生环境污染,避免了因洪泛而导致的大量工业污染物、农药、化肥、生活垃圾等污染河流水质和陆面环境。3、社会效益工程建设将减轻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民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提高生活生产质量,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工程的实施使保护区洪水泛滥机率大大降低,减少了洪涝灾害可能引起介水传染病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保障洪泛区人群健康具有显明作用。65
此外,工程实施过程中将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随着防汛道路、通讯、报警设施的进一步的完善,将给信息反馈和现场抢险、排涝、防汛抗旱等指挥调度带来极大方便,增强了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三、环保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4307.34万元,环保投资(含水土保持投资33.00万元)44.72万元,约占总投资的1.04%。表7-3拟建工程环保总投资概算序号环境保护措施费用(万元)一施工期三废处理8.321沉淀池及运行费1.002简易厕所0.403垃圾站0.244卫生管理措施2.405洒水降尘措施0.806劳动保护用品3.48二环境监测及监理费2.401施工废水监测费1.202施工环境监理费1.20三水保防治措施33.00四环保、水保人员上岗培训补助费1.00环境保护费用合计44.7265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处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施工扬尘TSP湿法作业;物料运输和堆放遮挡覆盖;洒水;围挡达标排放机械废气SO2、NOx、TSP加强机械车辆维护管理,避免非正常工况运行,安装必须的尾气净化和消烟除尘装置达标排放食堂油烟修建油烟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器达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导流排水及基坑排水SS采用原有河道导流,沉淀后抽排至排水沟不对附近地表水体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工程废水PH、SS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修建沉淀池,废水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机械车辆冲洗废水石油类、SS修建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COD、BOD5、氨氮、SS修建旱厕,经沤肥后可作为附近农田农肥使用不外排固体废弃物施工期施工弃土堆置时压实,植物防治;永、临结合,不另占土地综合利用,减少占地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可实现无害化处理噪声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65
从控制噪声源强、设置隔声屏障,避免夜间施工,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确保机械正常运行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主要生态影响为施工占地造成生物量损失、水土流失;主要保护措施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堆场、弃土点设置排水、拦挡、绿化等临时设施,及时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使用生态护坡,临时占地复垦等;可以有效控制占压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草地面积。65
结论与建议一、结论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西昌海河防洪治理工程(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项目性质:新建建设地点:西昌市小庙乡的鲁溪村和马道镇的大堡村建设单位:西昌市水务局项目投资:4307.34万元劳动定员:高峰作业人数290人,总工期5个月。建设方案:西昌市海河防洪治理(泸黄高速~安宁河汇口)工程位于西昌市小庙乡海河下游段。堤防上起泸黄高速,下至安宁河汇口。实施河段长约2.2km,堤防级别为2级,实施堤防长4387.65m,其中左岸堤防长2199.20m,右岸堤防长2188.45m。2、产业政策符合性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可知:该项目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水利管理业”中防洪除涝设施管理,行业代码为N7610。该项目属于中华人民国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中“鼓励类”的第二大类水利的“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3、规划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分析结论2016年1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印发文件《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6】11号)。2016年2月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凉山州水务局印发文件《关于转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凉发改农经【2016】130号)。项目用地不在《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范围内,按《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规定条件用地,项目符合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所以本项目在此选址建设是合理可行的。故本项目符合相关规划。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65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数据项目所在区域SO2、NO2、TSP监测浓度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质量现状根据监测数据,项目所处区域地表水体为海河,监测结果中PH和总磷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但COD、BOD5和NH3-N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标准限值,但超标不多,海河作为西昌市主要的纳污地表水体,水质中某些污染物超标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汛期来临和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海河上游目前耕地面积较大。农业污染源主要在于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农用薄膜直接进入了生态系统,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也带来了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故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一般。(3)声学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监测数据,其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5、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大气环境该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为施工扬尘、机械废气和油烟废气,主要污染物为SO2、NOx、TSP和油烟。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湿法作业,物料运输和堆放遮挡覆盖,洒水,围挡,加强机械车辆维护管理,避免非正常工况运行,车辆安装必须的尾气净化和消烟除尘装置,修建油烟专用烟道,安装油烟净化器。综上所述,项目施工期将会对项目所在地的大气环境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是暂时性的,项目在严格落实各项大气污染物治理措施后,其施工期将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总体而言,项目施工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地表水环境该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为施工导流排水及基坑排水、混凝土工程废水、机械车辆冲洗废水和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PH、SS、石油类、COD、BOD5和氨氮。65
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导流及基坑排水采用原有河道导流,沉淀后抽排至排水沟;混凝土工程废水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处理,修建沉淀池,废水处理后回用,不外排;机械车辆冲洗废水修建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不外排;生活污水修建旱厕,经沤肥后可作为附近农田农肥使用。综上所述,项目在严格落实各项废水污染物治理措施后,其施工期将不会对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因此,总体而言,项目施工不会对项目所在地水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3)声环境该项目施工期主要噪声污染为施工机械噪声。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从控制噪声源强、设置隔声屏障,避免夜间施工,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维护,确保机械正常运行。综上所述,项目施工噪声对区域声学环境质量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影响是暂时性的,且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项噪声治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抑制项目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因此,总体而言,项目施工不会对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造成明显影响。(4)固体废弃物该项目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为施工弃土和生活垃圾。本次环评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弃土堆置时压实,植物防治,永、临结合,不另占土地;生活垃圾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处理。因此,施工期固体废物经过以上妥善处理后不会产生二次污染。(5)生态环境主要生态影响为施工占地造成生物量损失、水土流失;主要保护措施为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堆场、弃土点设置排水、拦挡、绿化等临时设施,及时平整施工迹地、恢复植被,使用生态护坡,临时占地复垦等;可以有效控制占压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增加林草地面积。项目区域内无珍稀动植物,在采取上述措施后,不会减少项目区域内种植物种类,动植物减少数量较少,项目施工对周围生态系统的扰动将大幅度降低,基本可以恢复施工前生态环境,同时,随着河岸带内天然植被生长状况的改善,能够加固堤岸,降低径流速度,减少洪水破坏力,滤掉一些沉淀物和营养物质,对河流水质也有一定促进作用。65
该工程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后,能够有效控制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减少水土流失量,减轻工程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恢复和改善工程区的生态环境。工程施工结束后,水土流失将随之恢复到工程前水平。工程施工不会使土地肥力有较大的流失,地力降低度较为有限,从而对生态环境第一生产力影响也将小,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因此,项目施工对周围生态环境影响较小。(6)移民安置本工程只进行生产安置,不涉及搬迁人口。占地后人均耕地均有所减少,规划移民安置以土为本,采取就近在本村组调剂耕地进行生产安置。并适当发展二、三产业,以逐步提高移民和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本工程占地分布于堤防沿线,根据征求当地政府及群众意见,对需进行生产安置的人口,一部分可用新增造地解决,一部分可在本村、组内调剂耕地予以安置。对于临时占地,工程完工后不再使用,须进行复耕还地。因此,在妥善进行安置工作后,项目施工带来的移民安置影响较小。6、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结论本项目为水利堤防工程,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均体现在施工期,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当地的防洪能力,基本不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二、评价结论本工程的建设符合《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发改农经【2016】11号)、《关于转发<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凉发改农经【2016】130号)等相关规划的要求。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改委2013第21号令),本工程建设性质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符合我国产业政策。工程的建设可进一步完善海河防洪体系,提高海河行洪能力,建立完善、可靠的防洪工程体系,确保工程防护区在设计洪水标准内不遭受洪水侵害,海河是西昌城区和邛海的重要排洪河道,工程的实施,在兼顾整个海河流域防洪的同时,将减少上游泥沙淤积、彻底根除洪泛的隐患,促进该区域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程建设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和新增水土流失,工程施工期对区域大65
气、声、水域和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且相对较小,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以后可得到减免,且随工程的运行施工期的各种影响将逐渐消除,在认真落实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本工程建设可行。三、评价建议1、项目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应严格按“三同时”的要求进行,并保证工程质量。2、施工弃土石要合理利用,严禁沿河滩堆弃土石方及生活垃圾,避免造成河道淤塞或水土流失等环境影响。3、严格落实本环评中提出的生态保护、施工迹地恢复、水土保持、绿化以及其他环境保护措施。4、施工机械维修等产生的油污应回收,施工废水必须经隔油沉淀池+循环水池处置后重复利用,以把施工废水对地表水的影响降至最低。5、雨水来临前作好防雨布置,做好施工现场排水处理工作。6、落实安全对策措施,加强安全管理。7、及时掌握区域环境状况,以利于环境保护措施的调整、完善和实施。8、抢好枯水季节的施工,枯水季节,多点同时开工作业。统筹安排,集中力量突击各分项工程,尽量减少雨季对工程的影响。9、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以使工程能迅速动工兴建;同时也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知识教育和宣传,使其在生产过程中自觉保护和爱护环境。10、在保证必要的设计、施工周期的同时,要加紧设计、审查、审批、工程招标及资金到位等方面的工作,缩短中间过程。6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瓷窑河河道防洪治理工程
-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西乌盖沟防洪治理工程
- 八角镇石亭江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安福严田镇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服务
-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西乌盖沟防洪治理工程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南江县光雾山镇焦家河防洪治理工程环评报告
- 沙坝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工作范文]荣县越溪河长山镇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防洪治理工程建设主要要求
- 大李沟防洪治理工程情况
- 重庆市荣昌县荣峰河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
- 黄河干流甘肃段防洪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 禄劝县掌鸠河屏山镇段河道防洪治理工程第五标段汛期施工防洪防汛应急预案
- 环湖防洪治理工程+-+段安全环保施工总体方案--新建c钢筋网砼护坡罩面,抛石护脚,步游道,格宾石笼,锚杆,锚筋加固,消浪坎,花池,防浪墙及栏杆案
- 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长江上游干流四川段防洪治理工程
- 安福严田镇防洪治理工程施工监理服务
- 巴彦淖尔乌拉特后旗西乌盖沟防洪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