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0.00 KB
- 1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难点:所学内容距今久远,只有依据考古发掘成果进行科学推断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掌握基本内容。【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对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古猿和北京人头部的特点是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嘴部前伸,没有明显下额。2.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思路一:可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象。思路二:可按一天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去想象。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可以从这几条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电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海蚶壳说明什么问题?你怎样看?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2.看图分析:这是北京人使用过的一件石器,假如让你来使用,你怎样操作?用它来干什么最方便?提示:可先观看前面彩页图1《北京人的生活》,从画面左边那个持尖状石器使劲挖掘植物块根的动作中寻找答案。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大汶口文化是原始社会晚期的典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产生了阶级,这些概念和结论初一学生难于掌握,【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3、“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现象?”?
第一,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这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第二,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第三,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D 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蒸食物。2.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是鱼和鹿的图案。说明半坡的原始居民还捕鱼打猎,以补食用。3.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三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第3课华夏之祖【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黄帝——“人文初祖”难点:正确认识尧舜禹的“禅让”的含义【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你对上述神话(即黄帝时期有关发明的各种神话传说)有什么看法?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怎样看才更为科学?说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出乐谱,等等,这是可信的。但说这些是黄帝、嫘祖、仓颉或伶伦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的色彩了。实际上其中的任何一项发明,都不会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因此,历史上的这些记载,反映的应该是黄帝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但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D 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远古传说: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洪荒时代历史的一种夸张的记述。不可否认这里有神话的成分,但不难发现这其中蕴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炎帝、黄帝时代的传说,不仅在《史记》中的《五帝本纪》有记载,而且已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历史事实: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2.故事会:你还听到过哪些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教师介绍相关的资料、书目,让学生阅读、搜集,再以故事会的形式讲述有关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故事。举例:①炎帝发明了农业、医药、陶器。②阪泉之战…单元拓展(一)【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
阅读上述材料,试一试:你能完成下面的示意图吗/远古传说有巢氏构木为巢===巢居社会演进燧人氏钻木取火===人工火自然火生食伏羲氏结网捕鱼===饲养牲畜神农氏发明耒耜===教民耕种熟食【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看图分析:看一看龙身上的各个部位都和哪些动物相似?为什么龙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为什么说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观察龙的形象可知,龙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读shen即蛤蜊,)鳞似鱼,掌似虎,爪似鹰,耳似牛,是多种动物形象的复合体。那麽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它是一种图腾,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综合体。龙是众多部落图腾的融合体,这也反映了华夏族形成的历程:不同部落之间从战争走向联合,进而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龙体现着华夏各氏族、部落的大融合、大团结;龙也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自豪的称是自己“龙的传人”。第5课夏、商、西周的兴亡【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难点:分封制也是本课的难点。尤其是在不正面介绍宗法制的情况下,要使学生明了分封制的内容,难度更大。【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我国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倒退?说说你的想法。是社会的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基础之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的发展也极为缓慢。只有奴隶制,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其次,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结束夏桀、商纣的残暴统治,深得人心。最后,商汤和周武王能够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举取胜。【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 C活动与探究1.制表:简单做一个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项。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前1600年汤灭夏,商朝建立商王汤约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王盘庚前1046年牧野之战,西周建立周武王(姬发)
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2.你能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吗?自上而下分别为国王、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有位著名考古学家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你怎麽看?男孩:我认为考古学家说得很对。这是祖国历史上的一个光辉时代。女孩:不对!那时候多么残酷,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什么好?这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商代历史的认识。奴隶制固然非常残酷,但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出现的必然。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剩余产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综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较全面地体现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在诸多方面的进步,因此可称得上是“灿烂的文明”。当然这又是建立在广大奴隶极其悲惨的命运基础上的“文明”。 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齐、晋的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A 活动与探究1.成语故事会: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在班级小组里交流。建议采取小组合作搜集、交流的方式。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讲故事、化装表演、漫画绘画等。小组内设策划人、搜集人、讲演表演人,调动每个组员的积极性,合作参与。可搜集的成语故事还有:数典忘祖、管鲍之交、老马识途、一鸣惊人、朝秦暮楚等。2.老人说:“史书记载: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坑杀赵国降卒四十多万人,真够狠的。”小孩说:“史书记载未必可靠。坑杀赵国四十多万降卒,秦将由起手下,至少要有八十多万人。他上哪儿找那么多人?”判断:他们谁说得有理?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第8课大变革的时代【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说一说,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铁农具与石农具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二是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活动与探究1.本课讲述了很多春秋战国时期具体变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谁寻找的多。开始使用铁农具,使用牛耕,修都江堰,商鞅变法,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封建制度确立,奴隶主变为封建地主等。2.阅读下列材料,请你把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结合起来,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什么问题?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挖掘出来的“牛尊”。它说明了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行生产创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重点难点提示】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观察上面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第一个字是“人”,第二个字是“戈”,用戈砍人头就是“伐”字。(“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是会意字。)2.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说明我国古代丰富的天象记录是宝贵的科学资料,运用现代技术研究它,能够取得重大的成果。【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
练一练C活动与探究1.看图猜字:右图是商代金文中所见武器和使用的情况,请你根据左排武器的名称,猜一猜右排文字是什么意思。右排文字的意思从上向下依次是:人荷戈,守卫的意思;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人手持刀;用弓射箭;一手拿戈,一手拿盾牌。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理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2.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它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认为有用的话,能不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①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②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1.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墨子的“兼爱”“非攻”;韩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借鉴。2.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立的,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都是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谁说的有理?男孩说的有理。3.填表:按表中的要求,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况。姓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孔子春秋晚期《论语》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墨子战国 主张“兼爱”、“非攻”老子春秋末期《道德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以柔克刚韩非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孙武战国《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单元拓展(二)【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回忆一下,在我国已发现的远古人类中,哪些人会打制石器?哪些人会磨制石器?他们有什么区别?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会打制石器,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会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粗糙,有打制的痕迹,种类较少;磨制石器比较精致,磨制的比较光滑,种类较多。2、现在我国农村还在使用许多铁制农具,请你想一想有哪些铁制农具?铁制农具一直沿用到现在,说明了什么问题?锨、鐝、锄、犁、镰刀等,铁制农具的长期使用,一则说明它坚固耐用,再则说明我国农业生产还比较落后。3、你知道成语“问鼎中原”中“鼎”的含义吗?在中国的成语中,还有许多带“鼎”字的,你知道多少?“鼎”原为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鼎”被视为王权的象征,始于夏朝。《左传》记载,夏朝初年,会九州牧(九州的长官)贡铜铸九鼎,其上刻有全国各地山川、异物之图形,代表九州,象征夏王朝拥有天下。从此历经商周,各国都将九鼎视为传国之报,以得九鼎视为受天命得天下。春秋时,周王室衰微,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兵北上,在周王朝境内陈兵示威,向周王使者问九鼎轻重。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公元前597年,楚军伐郑,晋国出兵救郑,晋楚交战,楚军打败晋军,然后饮马黄河,终建霸业。从此,“问鼎中原”就成为夺取政权的代称。“鼎”意指国家政权。在中国的成语中,有许多带“鼎”字的,如“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鼎力相助”等。【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分析与判断: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男孩: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死的太早了!女孩:不对,支持商鞅变法的秦王也死了,但商鞅变法却成功了。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变法的敌对势力过于强大;二是变法的时间短,从变法开始到楚悼王死去变法失败,不到一年的时间;三是变法的措施比较激烈,对反对派的触动较大;四是变法的内容没有触及奴隶主土地所有制,没有给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带来实际的利益。而商鞅变法则不同: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给新兴地主阶级带来很多实际利益,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拥护;推行的时间长,各项措施都深入人心。因此,虽然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变法也受车裂之行而死,但变法的各项措施依然得以继续推行。第12课“秦王扫六合”【重点难点提示】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难点:焚书坑儒,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也较多,应注意理解【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秦王赢政在用人政策上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秦王赢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能;敢于向部下承认错误。
由于秦王赢政善于发现人才并加以重用,所以这些人才在他的统一大业中,能够各尽其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谈一谈,秦朝在我国历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小讨论:讨论一下秦始皇的历史作用?说一说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在影视剧中了解的秦始皇与历史上的秦始皇有没有差别?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戏说”甚至虚构的成分。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2.小游戏。可自由发挥。第13课“伐无道,诛暴秦”【重点难点提示】重点:秦末农民战争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算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每年服役的人数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是15%。在家耕田的壮年男子便所剩无几了。2.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兵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这个故事有个成语,你知道吗?你认为项羽这么做高明吗?对这件事,有一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按常规战法,很难取得胜利。项羽采取这种做法,破釜沉舟,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疆场,没有任何退路。破釜沉舟并不违背兵法,兵书上就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特殊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3.项羽进军关中,实力雄厚,拥兵40万,驻扎在鸿门。刘邦只有10万人。项羽对刘邦先入咸阳很不满,刘邦不敢与项羽抗衡,亲自到鸿门谢罪,表示服从。项羽设宴接待刘邦。他的谋士范增劝项羽乘机杀掉刘邦,在宴席上几次示意,项羽不予理会。范增召壮士项庄,舞剑助兴,意在杀死刘邦。项庄被刘邦收买的项伯挡住,无从下手。刘邦借口上厕所,逃离鸿门。想一想,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
这个故事的名称是“鸿门宴”。里面含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成语。【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C活动与探究1.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2.议一议:请知道水浒故事的同学,将水浒英雄好汉同陈胜、吴广加以比较,议论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有哪些行为和言论值得佩服。可自由发挥。第14课大一统的汉朝【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短剧(让学生自主发挥)2.比一比: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谁的功劳大秦始皇、汉武帝在历史上都是有功有过,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第15课两汉经济的发展【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阅读左边这段文字,说一说田蚡为什么不让武帝治河?武帝为什么会听他的话?田蚡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不让治河的。因为他的田产在黄河北岸,河道南移,可使他的田地免除水患。武帝有迷信思想,所以才会听田蚡的话。2.两汉时期,在城市中有一些规定:如,市场贸易时间有一定限制;春夏不得掏鸟窝的卵,不得“弹射飞鸟”;城内民宅必须种树,否则要受罚。这些规定对不对?你怎么看?这些规定很对,有利于市场管理和环境保护。【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
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看上面的西汉长安平面图,想一想,东市、西市为什么在城的西北角?又为什么用墙围起来?汉朝实行抑商政策,所以长安的东、西两市不设在城中心,而设在西北角,并用墙围起来,以便于官府的控制和管理。2.找一找:西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有犁壁、耧车、水排等。3.议一议:1961年,日本奈良的古墓里出土了一把钢刀,背上有东汉皇帝的年号。这刀是带到日本的,还是日本制造的,目前还不清楚。我国史书记载光武帝赠给日本来汉使者一枚金印,上写“汉委奴国王”。近代这枚金印又在日本被发现。你怎么看这些事?说说看。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和日本的交往已很密切。第16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今天56个民族中已没有匈奴族,但匈奴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贡献,主要有:(1)匈奴族用勤劳的双手,开发了祖国的北疆。(2)第一次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3)他们创造的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汉、匈人民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历史。2.回顾前面两课,结合本课内容,想一想,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在军事上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结合董必武《谒昭君墓》的诗句,你能说出昭君和亲的历史作用吗?昭君和亲,促进了汉族和匈奴族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的经济文化交流。【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D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现今发现的匈奴文物,上面镌刻的文字全是汉字,例如单于和亲砖与单于天降瓦当。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的匈奴没有自己的文字,采用汉字,同时也说明汉匈文化交流的密切。2.思考与判断: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政策有什么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女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对匈奴只能退让和亲。武帝雄才大略,敢于反击匈奴。”男孩子认为:“汉武帝以前,国家贫困,对匈奴只能退让。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才能大举反击匈奴。”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汉武帝以前,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这种政策变化,自然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有关,但归根到底还是取决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因为国力的强盛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物质基础。如果不是国力强盛,汉武帝不可能多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第17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2.找一找:图中所画的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其中,水稻、小麦和丝绸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从西域传入的。第18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重点难点提示】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可以书写;绘画;用于包装;用于制造纸质生活用品,如纸杯、纸盒、纸巾、纸衣裤等。2.张仲景在205年开始撰写《伤寒杂病论》,他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有的史书上记载:华佗读了《伤寒杂病论》后高兴地说:“这真是救人的书啊!”华佗是208年被曹操杀害的。想一想,华佗说过这话没有,为什么?华佗没有说过这句话。因为,张仲景在205年才开始写《伤寒杂病论》,而且写此书用了较长的时间,而华佗208年就被杀了。所以,他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此书。【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B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这是明朝人绘的《孔子圣迹图》中的一部分,图中错误很多,比比看,谁找的错最多。①孔子和他的学生读的书不对,因为那时还没有纸。②图中的家具是明代的,不是孔子时代的。③孔子的发髻不对。④图中的树是南方的,而孔子是北方人,所以不对。⑤孔子不应坐在椅子上。第2、3题可自由发挥。第19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重点难点提示】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在一部电视剧里,有一个情节描写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想一想,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是电视剧的编导人员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电视剧的编导人员不了解佛教传入的历史,想当然地让刘邦的夫人进入尼姑庵躲避战乱,闹了笑话。2.王充在《论衡》中说:“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你是否同意王充的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同意王充的观点。因为他用无神论的思想,批判了鬼神迷信的思想。他正确地指出,人的精神是依附于肉体的,肉体消灭了,精神也就不存在了,从而也就否定了鬼神的存在。3.已发掘出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秦始皇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地下军阵,象征着秦始皇统治下秦朝的赫赫军威和秦朝的强大国势。兵马俑面向东方象征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象征着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和保证秦朝的统治永存,随时准备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的叛乱,使其不敢谋反,破坏统一。【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D活动与探究1.看图描述:下面的四个兵俑身份、年龄、姿态各不同,你能用恰当的语言分别形容他们正在做什么吗?图1是在队列中肃立的兵俑。图2是准备用弓弩发射箭矢的兵俑。图3是执戈的兵俑。图4是驾车马的兵俑。2.议一议:到目前为止,秦兵马俑已发掘的四个俑坑,代表了古代军队编列的左军、右军、中军和指挥部。其中一个中军俑坑未建成,里面什么也没有。结合秦末的形势,想想看,这是为什么?秦朝末年,社会矛盾尖锐,秦始皇死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天下大乱,秦朝已无力继续建造未完工的地下军阵,因此出现了这一情况。(以上只是一种可能性的推测,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开放性地讨论这一问题。)3.小调查: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没有古塔,如果有,又是什么时候修建的?可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单元拓展(三)【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你知道“夜郎自大”的这个成语典故吗?成语“夜郎自大”喻指妄自尊大之人。典故出自《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一州王,不知汉广大。”2、搜集徐福东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有许多与徐福东渡的传说有关的旅游胜地,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既为徐福故里又是东渡启航地的山东龙口(-说江苏赣榆);因秦始皇求仙而得名的河北秦皇岛。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有关徐福东渡的传说,然后组织一个小型故事会,把搜集的传说故事讲给同学听。
1、在汉语中,有许多物品名称中都带有“胡”字,说明了什么?“胡”,在秦汉以前专指匈奴,后为塞外民族之泛称。丝绸之路开通以后,西域传入中原的许多物产的名称,中原地区的人都习惯于加上“胡”字称之。这麽多的物品名称中都带有“胡”字,说明秦汉时期中国同西域及其以西国家和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2、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说说汉代史学的巨大成就。汉代史学的发达,表现在众多著名史学家的产生和多部史学名著的诞生上。如司马迁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写的《汉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1、做一做:以小组为单位,对你最感兴趣的秦汉时期的人或事展开评说,然后以此为主题制作一幅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再汇编到一起置于班级的“学习园地”中。这项活动是对秦汉时期历史内容再认识的一个过程,可从本单元各课内选取你最感兴趣的知识,如能添加课外知识更好;手抄报可独立制作,也可与同学合作完成。制作手抄报时,应注意知识的准确性。2.想一想,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又是一位头脑灵活的商人,你要从长安出发到大秦做一次商贸旅行,你准备交易的物品有哪些?你需要做哪些旅行的准备?此活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汉代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状况,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在此基础上,可自由设计。(可从旅行路线的选择、交通工具、气候、服装以及需交易的物品等方面思考。)第21课三国鼎立【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2.右边是明朝人画的有关刘备和诸葛亮的一幅画。根据你平时知道的三国故事,看看画中的人物都是谁?他们去做什么?这里还有个成语故事,谁能说得出来?画中的三个骑马者是刘备、张飞、关羽,后面还跟着一个挑着担子的随从。他们是去拜访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请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的。这个成语故事就叫作“三顾茅庐”。3.老人说:“古人说,孙刘联军能在赤壁大败曹军,是‘天实为之’。因为那时曹军中疾疫流行,那一晚恰好又是东风,这都是天意。”小孩说:“不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南方生活,容易得传染病,这不是天意。”你怎么看?那晚恰好又刮东风是怎么回事?古人所说的“天实为之”,把孙刘联军战胜曹军归结为天意,那是一种迷信的说法。赤壁之战当晚刮起东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曹军,提供了方便条件,这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曹操自恃兵力雄厚,骄傲轻敌,麻痹大意,加上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又不服南方水土,很多人得了传染病,这就埋下失败的祸根。因此,曹军的失败是偶然性和必然性交相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的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
活动与探究1.找一找:右边的地图上有错吗?如果有,看谁能把错都找出来!图上所标魏国“曹操称帝,221年,长安”,错了,应改为“曹丕称帝,220年,洛阳”;蜀国“诸葛亮称王,220年”,也错了,应改为“刘备称帝,221年”;吴国“孙权称帝”,应改为“孙权称王,都城“赤壁”也不对。2.比一比:右边是根据《三国志》等史书整理出来的一些数据:……(1)将有关数据填入三国实力对比表。(2)根据表的统计,三国中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哪一国的实力最弱?(表略)魏国实力最强,蜀国实力最弱。3.看图分析。(1)从画像上看,诸葛亮的年龄大。(2)文艺作品从表现主题、塑造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前提下进行虚构。因此,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的实际情况往往会不一样。第22课江南地区的开发【重点难点提示】重点:“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想一想,为什么西晋的统一只有很短的时间?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第二,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2.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当时民族融合的程度不深,其他民族不满于建立前秦的氏族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氏族贵族的控制,秦军中的汉人更是希望东晋的汉族军队能够打胜仗。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也是能够取胜的重要条件。3.《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司马迁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想想看,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这是因为:第一,江南地区有发展经济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往江南,为江南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技术;第三,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活动与探究1.填图与思考:“
在右边地图上用箭头和线简要地画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的趋向。想一想,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流动趋向: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中原的部分汉族人民迁往江南地区。重要意义: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的开发。2.思考与判断:判断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这些战争双方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战争是否有借鉴的意义?为什么?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来看,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某些相似。战争的形式和手段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战争的本质、规律和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不会变,因此用于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也就不会改变。所以,古代战争的经验、教训对于现代的战争仍有借鉴的意义。如《孙子兵法》,至今仍为各国将帅所重视,成为他们经常学习的著作,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第23课北方民族大融合【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C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2.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可自由发挥。第24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重点难点提示】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活动与探究1
.动动手: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著作主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南朝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缀术》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著名农学家《齐民要术》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郦道元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水经注》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第25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难点:“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如他们分不清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字体等。这给本课学习带来难度。【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王羲之成名后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王羲之在东市见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太婆,她的白纸扇子久久没有人买。王羲之同情老太婆,就在她的每把扇面上写六个字。老太婆着急地说:“新扇子都没有人要,你写上几个字,不就更没有人要了吗!”王羲之笑道:“你就说扇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没人要我赔你。”老太婆如其言,结果发了笔财。第二天,她再去找王羲之写,王羲之不再写了。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妻每次给王羲之斟满酒,王羲之常看着酒杯发愣,不时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画来画去,练习书法。渐渐地杯里的酒越来越浅了,桌上却布满酒痕。这事一传开,有人便称王羲之为“字疯子”。(还可另举其他故事)除《兰亭序》外,王羲之还有“黄庭经”“乐毅论”等诸多书法名作。学生自由列举。【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练一练D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下面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礼佛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图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长袍,全都是汉族的服装,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2.欣赏与临摹。可自由发挥。单元拓展(四)【课文中动脑筋答案与提示】1.试一试,你能认识这些字吗?它们代表什么意思?能不能解释一下你的看法?
甲骨文由左至右:水、土、上、火、下、丝、雨、史、口、帛。它们有的是象形,如水、火、口等,有的是指事:如土、上、下等,有的是会意:如雨、丝等。看法:(1)文字从它产生的那时起,就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2)甲骨文已具有了所谓的汉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构字方法,是一种成熟的文字。(3)今天的汉字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汉字历史悠久。2.历史上有一个典故叫“缇萦救父”与名医淳于意有关,请你查查资料,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西汉文帝年间,著名医生淳于意因个性刚直,在行医过程中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因此而遭陷害,被押送京城治罪。其女儿缇萦虽为弱小女子,但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亲陪父亲前往长安,并千方百计见到了汉文帝,为父伸冤。她向汉文帝陈述父亲为官清廉爱民,行医施人济世,现遭人陷害的事实,并愿替父受刑,同时又列数了汉朝肉刑的害处。汉文帝被其孝心所感动,免其父罪,并下诏从此废除刑法中的肉刑。这就是流传至今的“缇萦救父”的感人故事。3.考古发现,在吐鲁番阿斯塔那高昌古城附近的四十余座古墓中,出土了大批4-7世纪的文物,有伏羲、女娲形象的绢画、纺织品、契约文书残片和成组的大小泥俑。你认为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融合加强。【课后习题答案与提示】活动与探究思考与判断:从甲骨文到楷书,汉字的发展演变历时两千年。你认为促使汉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男孩:“是因为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女孩:“不对,是一些书法爱好者的发明创造促使汉字不断发展的。”男孩的观点是对的。汉字的发展确实是人民实际生活需要的结果。商周时代,人们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春秋战国时代,又有书刻在石鼓上的“石鼓文”。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标准字体;民间通行的是比小篆更为简化的隶书。西汉时,为了书写便捷,人们把隶书的笔画连接起来,或有所减省,于是形成了“草书”。草书虽然书写方便,但辨认困难。到东汉,又出现了“楷书”和“行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后来成为我国文字的标准字体。行书既不象草书那么潦草,也不象楷书那么端正,书写辨认都比较方便,逐渐成为我们日常通用的字体。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历经千年而不衰,它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连接和维系炎黄子孙的纽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上编 参考答案.doc
- 上课期间的练习题答案和拷贝资料.doc
- 专科《外国文学2》练习题库及答案.doc
- 世界新闻史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doc
- 东北大学《公共政策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东财1103考试批次《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doc
- 东财财务分析在线练习及答案(够齐全).doc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及答案.doc
- 中南大学《电子政务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中国文化概论一考通答案电子版.doc
-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答案版.doc
- 中国注册税务师后续教育2012练习题及答案.do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
- 中国特色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docx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docx
- 中国现当代文学每课一练习题与答案.doc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2016课后习题以及答案正确率在99.9%以上).docx
-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