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0 KB
- 17页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由网友投稿或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参考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每章课后练习及答案第一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答案: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答案:“五四”的最大发现,就是个人的发现,自我的发现,以人为本的发现。3、简述“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答案: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第二章练习名词解释:1、《新潮》作家群答案:汪敬熙、罗家伦、杨振声、俞平伯、叶绍钧等在《新潮》月刊上发表小说的作家,被称为《新潮》作家群。他们的小说反映和讨论社会现实问题,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代表作品:《这也是一个人?》、《花匠》、《渔家》、《砍柴的女儿》等。2、“爱美剧”运动答案:“爱美剧”即业余的戏剧,它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增强戏剧的社会作用,重新拯救堕落的话剧运动。简答题:1、简述白话新诗的最早尝试者及第一部新诗集答案:白话新诗的最早尝试者是胡适。第一部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2、简述白话新诗的艺术形式答案:是散文化的自由体。带有很强文言和旧形式的色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诗歌形式探讨,比如,对民歌形式的借鉴,进行了新的格律化尝试。论述题:1、分析《狂人日记》的成就答案:第一篇具有严格现代性意义的白话小说。写的不是一个普通狂人,而是借狂人之口传达自己的思想。在对中国封建礼教的批判和“人”的主题的发掘上表现出深刻性,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的文学”这一主题。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现代白话”和“现代思想”这两大原则,宣告了现代白话小说的成熟。第三章练习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答案: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中央公园。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沈雁冰、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12人。1931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机关刊物《小说月报》被迫停刊,文学研究会自行解散。2、创造社答案: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郭沫若是创造社的灵魂,成仿吾是创造社的理论权威,郁达夫是创作高手。此外还有当时的留日学生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1928年1月《文化批判》创刊,标志着后期创造社的开始。1929年,国民党查封创造社,创造社宣告解散。
3、现代评论派答案:以1924年12月创刊的《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基本成员有陈西滢、凌叔华、胡适、创造社的郁达夫、新潮社的部分成员以及北京大学的一批著名教授。他们多是欧美留学归国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主要提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文学思想及其人道主义。强调文学的社会使命和历史使命。4、新潮社答案:1918年11月19日成立。发起人为北京大学学生,成员有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顾颉刚和俞平伯等人。新潮社继承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们的启蒙主义思想,将小说当作启蒙民众、改良人生的工具,并依照批评人生的原则进行踏实的创作。5、浅草社、沉钟社答案:浅草社1922年春成立于上海,主要成员有林如稷、陈炜谟、陈翔鹤、冯至等。1925年2月,随着《浅草》季刊的终刊,浅草社停止活动。1925年秋,原浅草社的主要成员在北京成立沉钟社。该社团以冯至的诗歌,杨晦的戏剧,林如稷、陈炜谟和陈翔鹤的小说为代表。随意的文体、委婉的抒情和谨严的结构是沉钟社的风格。6、弥洒社答案:1923年3月在上海成立,发起人有胡山源、赵祖康和钱江春。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有唯美主义倾向。7、语丝社答案:语丝社1924年11月成立,1930年春解散。提倡散文创作和注重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刘半农等。“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8、学衡社答案:学衡社是新文学运动初期,最有影响的保守主义流派之一。1922年1月成立,办有《学衡》刊物,主要成员有吴宓、梅光迪、胡先骕。反对“文学革命”与现代文学是他们共同的主张。简答题:1、简述文学研究会的理论主张答案:“为人生”,即文学有指导人生、唤醒民众的意义。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材料精密严肃,描写要忠实。2、简述文学研究会的流派意义答案:文学研究会是20世纪20年代我国规模最大影响最久的文学社团,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由于他们的努力,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文学思潮。3、简述创造社的理论主张答案:前期创造社更多倾向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强调文学的本质在于表现主观,文艺是作家内心的自然流露,反对现实主义的模仿说。1923年以后,创造社逐渐抛弃以前的文艺观点,开始倾向为人生而艺术和现实主义。后期创造社态度鲜明地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和浪漫主义,与太阳社一起,由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而掀起了革命文学运动。4、简述创造社的流派意义答案:前期创造社以鲜明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依托,以个性解放为旨归,凭借新的批判精神和创造精神,开拓新文学的疆域,引发并促进了中国现当代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热潮。
5、简述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答案:“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讲究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每节的诗行相同,每行的字数相等。“音乐美”讲究诗的韵律、音顿所行程的美感。“绘画美”讲究词汇的色彩感。6、简述新月派文学理论的内容答案:其文学理论的中心点和基本内容是,“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论述题:1、分析1923年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的文学论战答案:论战的主要内容是文艺是“为人生”还是“为艺术”。文学研究会坚持文艺要反映人生、探讨人生并指导人生,认为文学具有社会功利性和目的性。创造社则主张文艺要本着作者内心的要求作情绪的自然流露,主张创作无目的,反对文艺的功利性,并依此全面否定“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实际上,两个社团都是旧时代的叛逆者,他们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方面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第四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呐喊》与《彷徨》的思想内容答案:对封建宗法社会的价值体系与话语方式进行了整体否定。国民性批判。对启蒙和启蒙主体的拷问。2、简述《呐喊》与《彷徨》的艺术成就是题材深化的根本变革。从传奇转向普通平凡人。深刻揭示了灵魂的深,创造了现代心理小说。创建了一种开放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直面人生。在艺术格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3、简述《野草》的艺术特色在艺术构思的造语、造象、造境、建构上广泛采取古老而又新鲜的象征主义方法。《野草》还提供了散文诗的成熟形式,语言、意象上诗的凝聚,叙述上散文的从容、畅达,在自我心灵的真实上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论述题:1、分析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答案:精神胜利法,就是以虚幻的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败。突出表现为:以虚无的历史荣誉掩盖现实困境,甚至预支未来来减缓现实痛苦;健忘,尤其是忘却屈辱;在被损害的同时也损害别人,向更弱者转嫁自己的屈辱;在自欺欺人中求得解脱。精神胜利法折射出阿Q在一个文化断裂时期进退无据的悲剧处境。作为一种病态人格,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形成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2、分析阿Q形象的意义答案:体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在现代性追求过程中急于使民族拜托贫困与落后现状而产生的文化焦虑。体现了鲁迅的“人学”思想,主张“改造国民性”、“立人”,阿Q就是一个反面例子。它从哲学人类学、变态心理学的高度,对人类根本性的生存境遇和普遍存在于人性深处的弱点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观照和反思。3、分析《阿Q正传》的艺术成就答案:具有鲜明的游戏模仿的解构性。对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和大团圆的形式进行了戏仿。在人物形象塑造上,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在叙述方式上,将空间性叙事与时间性叙事相结合,形成形喜实悲的叙述风格。语言表达方面,常在形象的叙述、描写中间以精辟、深刻的议论,这些议论具有鲜明的批判和讽刺色彩,是突出主题和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部分。
4、分析《野草》中的“中间物”意识答案:“中间物”总是以不断地被否定为存在方式,是个不断毁灭的过程,但正是毁灭才证明了生存,才显现出生存的意义。这如同野草,它微不足道,也不会长存,必死无疑,朽腐无疑,在这一点上它是绝望的,一切渺远的希望都是自欺的说教。野草作为一种人生的象征,其全部意义就在于,它曾经以与一切异己的力量搏打的方式存活过,所以它又并非空虚,无可腐朽。第五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故事新编》的形象特征答案:古今身份的二重性。一方面,他们是以古今身份出现的,另一方面,其中某些喜剧性言行细节,又具有强烈的现代化倾向。主要人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浪漫主义倾向。2、简述《故事新编》的艺术特质答案:杂文体的写法。间离和陌生化的喜剧方法。对人物形象做本质真实的而夸张的漫画式描写。论述题:1、分析鲁迅杂文的思想成就答案:鲁迅杂文是一部中国现代社会的史诗。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社会历史变动。记录和反映了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36年“两个口号”论争的现代中国的文化思想斗争史。鲁迅杂文是中华民族灵魂的艺术剖析;是对国民性麻木、空虚、奴性的剖析;是对帮闲、帮凶、政治骗子、倒退思潮等病态社会现象的剖析与抨击。2、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答案:塑造了大量具有典型意义的类型形象,“叭儿狗”、“二丑”、“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鲜明的主体人格力量和浓郁的情感因素的介入。塑造了一个鲜明的议论主人公的主体形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有辛辣尖刻的讽刺艺术。第六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女神》的思想内容答案:个性张扬、人的解放。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论述题:1、分析《女神》的艺术成就答案:在艺术形式上,彻底打破了旧诗的镣铐,建立了“女神体”。“女神体”包含两方面含义,诗体形式的创新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不受已有的诗歌形式的束缚,根据诗歌的需要,创造多种诗歌形式。丰富、大胆、奇特的想象。《女神》的出版,标志着现代文学诗歌新时代的到来。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与旧诗词划开了真正的界限,还在于克服了“五四”白话诗直白浅露,残留旧体诗痕迹的缺点,以汪洋恣肆的激情,高大突出的抒情主体,自由奔放的诗体形式,思接千载、神游万仞的丰富想象,纵横千古、昂首天外的阔大气度,酣畅淋漓地抒发了现代人的心灵感受,完成了早起白话诗向后来的新格律诗、现代诗派的过渡。它以创作实绩为现代诗歌争得了合法空间。2、分析郭沫若笔下的蔡文姬形象答案:历史剧《蔡文姬》写于1959年,目的是通过文姬归汉的故事“替曹操翻案”。蔡文姬被作者塑造成一个美丽端庄、饱经忧患、情感丰富、深明大义、才华出众的爱国女性。剧作围绕亲情与爱国之情的激烈冲突,展示这个人物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蔡文姬这一形象的塑造,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剧情大起大落,大开大合,人物的内心大悲大喜,激越澎湃。
第七章练习名词解释:1、“郁达夫热”答案:郁达夫通过自我暴露袒露自己的生活隐秘和内心隐秘,反映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呼声,揭示了“五四”青年所经历所遭受的身心的压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郁达夫将一己的苦闷与时代情绪、爱国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形成了“郁达夫热”。2、“零余者”形象答案: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塑造了典型的“零余者”形象。“零余者”是“五四”时代特有的形象,是“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事无补”、“自卑颓唐”的社会的“多余人”。3、“爱的哲学”答案:冰心的作品推崇“母爱”、“自然”、“童真”三位一体的“爱的哲学”。小说《超人》、《烦闷》、《悟》是具有代表性的“爱的三部曲”。4、“恋爱小说专家”答案:张资平被称为“恋爱小说专家”,代表作有《飞絮》和《苔莉》。反映了“五四”青年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要求没,但过多地从肉欲解释爱情,缺乏社会意义和恋爱哲学。简答题:1、简述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答案:朴实、冷静、自然、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结构严谨而多变,精于点题与布局,讲究结尾余味。同情与讽刺兼备。语言纯净洗练,朴实自然。2、简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答案: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是自我写真。这对传统小说模式具有很强冲击力,对小说虚构性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反叛。充满感伤抒情色彩。3、简述乡土文学的共同特点答案:描述故乡生活。乡愁情调。风俗意义。写实技巧。4、简述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答案:代表作家:王鲁彦(《黄金》)、彭家煌(《怂恿》)、台静农(《地之子》)、许钦文(《鼻涕阿二》)、许杰(《赌徒吉顺》)、蹇先艾(《水葬》)。第八章练习名词解释:1、湖畔诗社答案:湖畔诗社成员有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湖畔诗社用新鲜活泼的白话,听凭自我感觉,大胆写爱,大胆写我,这在白话诗歌历史上是首创。2“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答案:冯至将初期的爱情诗提到艺术表现的阶段,被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代表作《蛇》。《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写爱情的追求与爱情的孤独,情感热烈,笔致冷隽,思绪幽婉,意象新奇独到,构思有匠心而无匠气,具有独特的美感。3、象征诗派答案:象征诗派的诗学理论直接源于以波德莱尔为代表的法国后象征派。强调诗是对内心的象征,强调诗的情感内敛,强调诗的形式美。代表诗人李金发,时称“诗怪”。诗强调象征,意象怪异,本体朦胧。4、格律诗派答案:格律诗派的成员有闻一多和聚集在他家从事新体格律的“四子”,以及徐志摩。诗学理论:新诗要有格律,要“戴着镣铐跳舞”。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三美”。
简答题:1、闻一多的诗歌艺术成就答案:具有鲜明的寓热于冷、形式精美。高度的激情、丑恶的现实与严谨冷静、精美雕琢的形式,构成奇妙的统一。论述题:1、分析象征诗派的艺术贡献答案:把“五四”浪漫诗的情感泛滥加以收敛,这是他最大的诗学贡献。对意象进行陌生化操作,借助读者的联想完成一种新奇的感觉。大量采用比喻、象征、借代、通感、联想、暗喻等修辞手法,丰富了白话诗的表现手法。意象具有独特的悲哀、神秘的色彩,镜头感强但思绪性也强,让人不断思索诗中的意蕴。2、分析徐志摩诗歌的艺术成就答案:徐志摩诗歌是对白话诗诞生以来艺术的集大成。缘于情不滥情,重音乐不拘泥,节奏明不做作,用比喻生新奇,意象活不生造。性灵袒露,真情自然,雅趣隽永,妙喻连珠,字字生活,剔透珠玑。第九章练习名词解释:1、“冰心体”答案:指冰心散文独特的思想魅力和独到的语言风格。简答题:1、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色答案:写人记事的散文在平实中见腴厚,淳朴敦厚,以真挚动人。代表作《背影》。写景抒情散文做到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几乎都是意境优美、各具丰韵的工笔画。朱自清的散文堪称散文艺术的典范。2、简述周作人的散文理论答案:言志论,认为散文应该独立、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及情操。还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实践,促成了悠游闲适、平和冲淡的散文风格的形成。3、简述周作人散文的艺术风格答案:平淡闲适体现在表达的朴拙上。用语,古朴、老道,但精练、自然。用词,多以名词、动词为主,极有节制地使用副词、形容词和虚词,并且都是普通常用的。句子简短,结构简单。4、简述田汉《获虎之夜》的创作特色答案:《获虎之夜》重在表现隐藏在悲剧后面的情绪——爱的甜蜜与爱的痛苦。剧本充溢着浓厚的抒情性。作者借主人公之口,倾诉自己的感受,把主人公,一个农民的形象小资产阶级化了。因此,这个形象并不真实,主观性很强,体现了田汉早期剧作浪漫主义的特点。第十章练习名词解释:1、30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答案:30年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主要理论家有新月派的梁实秋,《论语》派的林语堂,京派的朱光潜、沈从文等。他们坚守文学的伦理原则、人文精神和文学自身的独立性,而与当时中国现实保持一定的审美距离。2、梁实秋的人性论答案:人性是文学之源,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人性是超阶级的。
3、林语堂的“性灵文学”答案:通过对人的内在灵魂的自我审视与凸显,以人的性灵,即自然本性的自然流露,去拜托当下政治和眼前现实对作家心灵的干扰,逃避革命意识形态加诸文学的使命,将小品文创作作为“在人生途上小憩谈天”。4、朱光潜的静穆美学答案:主张审美趣味、美学风格的多样性和审美“距离”说。5、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答案:“主观战斗精神”是指作家对人民要有仁爱的胸怀,对历史有献身的意志,对人生有火热的激情。简答题:1、简述左联的主要文学活动答案: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推动了文艺大众化运动。进行科学的文学批评。强化了与世界文学的联系和交流。进行了革命文学创作。与右翼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开展了几次重要的文学论争。2、简述左联进行的五场论争答案: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论争,本质上是两种政治意识形态的斗争在文学上的反映。与新月派的论争,围绕文学是否基于“普遍人性”。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焦点是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与《论语》派等人的论争,围绕文艺与时代的关系。“两个口号”的论争。3、简述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答案:“一切文化和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普及与提高。作家的思想改造。4、简述40年代的文艺论争答案: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关于“民族形式”的论争。对“战国策”派的论战。关于现实主义及其“主观论”的论争。第十一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子夜》的艺术成就答案:从题材看,《子夜》以开放的现代意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从体式看,长篇巨作。从叙事模式看,追求错综复杂的情节、庞大的人物群像、纷繁复杂的蛛网状的复合式结构。从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多样性的描写看,表现出高超的艺术,不是作静止的和孤立的分析和描写,而是在尖锐的矛盾和冲突里进行细致、深入描绘。从语言看,将细密的描述和深切的剖析融合起来。第十一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巴金《家》的思想内容答案:以“五四”时期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历史,同时,愤怒控诉封建家长专制和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残害。2、简述巴金《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答案:一个既“新”且“旧”的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一个在痛苦中挣扎,在苟且健忘中偷生的形象。
3、简述巴金《家》中觉慧的人物形象答案:一个接受了近代新思潮,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封建家长制的民主主义青年,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逆者形象。论述题:1、分析巴金《家》的艺术手法答案:从人物塑造看,善于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展示人物细腻的内在情感,或通过第三人称的心理剖析,或通过梦境勾勒,或借助细节描写。从结构看,单纯严谨。从艺术特色看,浓郁的抒情性。主要抒情方式有内心独白、对话式倾诉和渲染悲剧场面。2、巴金“随想录”的特点答案:首先是“真”。五本“随想录”,可一言以蔽之曰“真话集”。作者不论是反省自己,或是针砭时弊,总是把自己摆进去,体现出一种无情的自剖精神。其次是他剖析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总能透过现象而究其根源,根源便是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残余。第三是文笔的娴熟。巴金作文,一贯不事雕饰,如出天然,表情达意,能随心所欲。第十三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答案:有大量细腻而富于变化的心理描写。巧妙的串珠式的结构形式。独特的语言特色,浓烈逼人的“京味儿”。论述题:1、分析《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答案:以一个人力车夫一生的浮沉,展示了城市底层贫苦市民生活的悲剧。祥子的悲剧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黑暗势力对劳动人民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也让我们看到劳动人民在无力摆脱悲惨命运的情况下是怎样丧失奋发向上的生命意志和善良品行的。2、分析老舍话剧《龙须沟》与《茶馆》的共同特点答案:用人物命运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浓郁的北京风情。性格化的人物。悲喜剧的艺术风格。纵横交织的戏剧结构。第十四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李劼人《死水微澜》的艺术成就答案:底蕴厚重复杂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叙述的客观性。浓郁的蜀文化地域特色。论述题:1、分析李劼人《死水微澜》的思想内容答案: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主要场景,通过人物命运的变迁,展现了中日甲午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期间内地民间死水微澜的生动景观,从底层、民间和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的边缘,预示了近代中国更加殖民化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动向。2、分析李劼人历史小说的文学史意义答案:李劼人的历史小说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不仅标志着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而且创生了一种新的现代历史小说的叙事方式,以一种多元视角鸟瞰社会变迁,突出民间社会的生活场景与历史意识。
第十五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沈从文艺术的总体特色答案:他是具有乡土文化背景,并在外国文学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现实与梦境相混合的创作方法,主体情绪的投入,叙事抒情性的追求,审美意境的营构,情节的淡化和散文化笔法的运用,风景画风俗画的描摹,人类生存处境的象征性处理,意象的精心择取,以及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构成沈从文艺术的总体特色。2、如何理解《边城》是一部“复调”小说答案:《边城》是一部“复调”小说,在显文本和隐文本之间充满着“对话”的张力,衍生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在显文本的层面,《边城》重点表现了乡村世界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在隐文本的层面,《边城》又是人性美、人情美的挽歌。第十六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张爱玲小说的思想内容答案:小说的底色是“苍凉”,“苍凉”是她对于生命的感受,也成为她的总体审美风格。小说避开了“五四”新文学中有关革命、政治、斗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启蒙话语,而着重于展现以沪港社会为背景的都市民间社会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对于新旧交替时期的旧家族社会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作了发人深省的描述。她的家族小说承袭的也是“五四”话语中反父权、反封建的主题,但她又与“五四”作家不同,她更爱从人性的角度而不是从社会批判的视角来对旧式家庭予以清算。以恶写人性之恶,表现人性的无可救药的特点,这正是她的人性深度所在。2、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手法答案:张爱玲小说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西方现代手法。在小说结构上,既有中国传统小说的纵式结构,也有截取生活横断面的西方小说结构形式,但更多兼收“情节小说”和“性格心理小说”二者之长,并不拘泥于一定的艺术成规和结构模式。在人物心理刻画上,她显然受到了弗洛伊德等现代心理学家和现代西方心理小说的影响,而且善于通过含义深远的意象,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在小说时间的处理上,她的小说也具有现代小说的跳跃性。在文学语言上,既有中国式的华美、典雅,也有西方式的幽默、通脱。3、分析《金锁记》的主要内容及题目喻意答案:《金锁记》主要内容是写麻油店女儿曹七巧,为了金钱,做了富贵姜家瘫痪少爷的媳妇,于是在黄金的枷锁里挣扎、焦虑,以至于人格扭曲变形的这一过程。《金锁记》题目喻意很明显,就是黄金的枷锁。另一层寓意是黄金所代表的权势、地位及宗法制度的家庭制度。第十七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围城》的多重主题答案:社会批判层面——是对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尤其是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揭露与讽刺。文化批判层面——通过揭示一批深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消极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病态心理和相应的人生态度,对中国文化予以反思和批判。人生哲学思考层面——探讨了人的基本人性、人生意义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2、分析《围城》的艺术特色答案:语言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比喻新奇精辟。独特的象征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也使讽刺艺术更增添了理论和思想的深度。作品常以幽默的笔触,漫画式的笔法抨击时弊,描摹人情世态,调侃。
第十八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赵树理小说的思想内容答案:把党领导下根据地农村的巨大变化、人民政权下农民生活的日新月异及新时代新风尚下农民的精神状态作为表现的主题,把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主要任务,这是赵树理为新文学史所作的开拓性的贡献。小说反映的是农民的理想和追求,艺术形式也是农民的,其使用的语言也是农民的日常口语,小说结构也是符合农民审美心理的传统线型结构,这使他的小说成为真正的农村题材小说。他的作品是最能体现《讲话》所提出的文艺路线的典范。2、分析《小二黑结婚》的主要内容答案:《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确立自己艺术风格的名作。作品讲述的是解放区新一代的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恋爱的故事。小说展示了新老两代的意识变迁,并透过新一代的觉醒和对爱情与幸福的自主选择,批判了农村社会中依然存在的家庭势力和习俗文化势力以及政权势力对新思想的压制。3、分析孙犁小说的特点答案:他的小说大都是描绘他的故乡——冀中平原的白洋淀水乡人民的战斗生活,歌颂解放区军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区战争中英勇奋斗的事迹。其基本格调是诗意写实。他从乡土现实中汲取灵感,从现实日常生活琐事中分离出最有光亮的片段,截取日常生活片段、瞬间予以诗性刻画,进而升华出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诗意光晕。4、分析周立波《暴风骤雨》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色答案:以东北松江县一个村子为背景,细致地描写了中共领导下农村土地改革的历史过程,展示了农村两大阶级——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反复较量及殊死搏斗,以及广大农民在这场斗争中觉悟起来,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全篇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富于农民情趣的幽默活泼的生活细节,给小说增色不少。小说语言明快、简净,富有地方特色,充满了农民特有的幽默感。第十九章练习名词解释:1、 现代派诗歌答案:现代派诗歌因杂志《现代》得名,偶合而暗合准现代主义特质,体现为价值论的病态美和艺术论的朦胧美。现代派诗人广泛继承徐志摩、闻一多、李金发的诗歌成就,对西方象征派、意象派作同步的“洋为中用”借鉴,对中国古代诗学作“古为今用”融合,中西合璧地进行天才创造,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成熟和辉煌的流派。论述题:1、分析戴望舒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案:诗歌广泛借鉴了西方颓废派、象征派、意象派、超现实主义等众多流派的诗艺,同时借鉴了晚唐诗情调。他把徐志摩对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李金发对象征主义诗歌的引入,作了一个新的总结与提升;他把西方象征主义的诗歌理论与中国诗歌的古典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歌,提高到30年代的成熟阶段。2、分析《雨巷》的主题答案:《雨巷》在幽怨、寂寥、低沉的意境中,塑造了一位孤独伤感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孤独伤感,成为这首诗的基本主题;同时,它也体现出诗人对社会现实幻灭的苦闷。《雨巷》是传统意象丁香点化的典范。诗人以物拟人,从肖像到心理,从实体到幻觉,运用工描、鸟瞰、通感等多种手法,塑造了“丁香姑娘”的形象,拓展了这一意象的象征意蕴,成为诗人的“知几”、“希望”的象征,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第二十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曹禺的代表作及历史地位答案:曹禺是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现代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剧作,尤其是《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四大名剧,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价值,形成了现代话剧艺术的一座高峰,在中国乃至世界话剧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2、简述《日出》的主要内容答案:《日出》以30年代的中国现代都市作为人物活动的场景,切取包括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的多个不同片断,对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金钱本位文化进行了激烈抨击。论述题:1、分析《雷雨》主题的复杂性答案:对封建大家庭的批判。对传统家族文明的解构。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人本原性的存在困境的探求。2、分析《雷雨》的艺术成就答案: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帷幕拉开时矛盾已经濒临一触即发的前夕,周、鲁两家之间的各组冲突已发展到十分尖锐的程度。精巧的戏剧结构。通过一天的时间、两个场景集中展开两个家庭的复杂的矛盾和纠葛。诗化的戏剧特质。第二十一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1949-1976年文学呈现“体制化”特征的具体体现答案:文学机构,文学杂志、报刊及出版,作家身份均被纳入国家体制。文学的评价机制,阅读、消费方式等由体制决定变化。文学的题材、主题、艺术风格、方法等出现趋同倾向。第二十二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红色历史文学”出现的原因答案:“红色历史文学”是指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繁荣,首先归因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大力倡导。其次,也是作家艺术家在新形势下“政治上正确”的出路。论述题:1、分析梁斌《红旗谱》的主要内容答案:《红旗谱》以淋漓酣畅的笔触,在我国整个民主革命的广阔的时代背景上,绘制了冀中人民革命斗争的波澜壮阔的长幅画卷,使我们看到了冀中人民血泪的生活史和光荣的阶级斗争史;看到了他们“反割头税斗争”、“保二师学潮斗争”和“高蠡起义”的惊心动魄的英雄业绩;看到了一代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砸碎奴隶的枷锁在迅猛地觉醒。这些画面概括了我国北方农村一个时代的阶级斗争的风貌,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斗争。2、分析《红旗谱》中革命农民的典型形象朱老忠答案:作者把这个人物放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一民族土壤中,放到二三十年代北方农村阶级斗争的广阔背景下,描绘其性格的发展和成长——从一个草莽英雄成长为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围绕这一性格发展主线,小说还设计了一系列情节用以丰富朱老忠的性格内涵。如他正直无私,疾恶如仇;他遇事三思,不鲁莽行事;他遇到挫折从不气馁,对穷苦乡亲热心帮助等等。3、分析杜鹏程《保卫延安》的主要内容答案:《保卫延安》在较大规模上反映了1947年3月至9月延安保卫战的历史进程。小说细致地描绘了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上的运动战和沙家店歼灭战等战役,表现了陕北军民的同仇敌忾和国民党军队的骄横冒进、内部勾心斗角,表现了西北野战军从战略退却一步步转入战略进攻,最终取得全面胜利的进程。4、分析《保卫延安》的主题思想及创作特点答案:革命英雄主义是保卫延安的思想基调。小说以周大勇及其连队的活动为全书结构中心,塑造了从战士,连、营、旅、纵队各级指挥员,直至彭德怀的英雄群像。创作特点是诗化的抒情、哲理性的议论,写战争,也写人生,使小说激越澎湃,昂奋生动。不足之处是全书叙述过分紧张,张弛不足。
5、分析杨沫《青春之歌》主要内容答案:《青春之歌》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正面描绘了北平的爱国学生运动,表现了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历程。小说塑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通过这些人物表明,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趋白热化的时代,知识分子或者走向革命、或者走向堕落反动,中间的道路是不可能实现的。正是这些人物从正反两个方面启迪着林道静,也衬托着林道静。6、分析林道静的典型意义答案:小说的中心是林道静的成长。作者通过她的人生道路揭示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共同特点:他们接受革命常常是从个人遭遇和理论认识开始的;他们从民族矛盾进而认识到阶级矛盾,从求民族的解放到求阶级的解放;从个人奋斗、幻想个人英雄式的事业,到参加集体的阶级斗争、树立革命的英雄主义;从对劳动人民自上而下的人道主义同情到同呼吸共命运的阶级感情。林道静这一形象正是作者自身的体验和上述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产物。第二十三章练习名词解释:1、山药蛋派答案:50年代中期,马烽、胡正、西戍等一批受赵树理影响的作家以山西省文联机关刊物《火花》为阵地,发表了一系列风格相近,有着浓郁地域色彩的小说。这一批作家被称为山药蛋派。论述题:1、分析山药蛋派在创作上的特点答案:地域色彩。结合着山西在生产上和生活上的特点。强调文学的功能。认为文学要紧跟政策,要与实际工作有关,要指导工作。共同的思考议题,即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如何改造自身以适应这一过程。艺术形式上,借鉴改造传统的民间曲艺形式,叙述重于描写,追求情节的巧设,头绪简单而首尾完整,吸收民间口语,通俗幽默。2、分析赵树理《三里湾》的主要内容答案:《三里湾》是赵树理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它通过华北老解放区一个村庄的秋收、整党、扩社、开渠的铺叙,表现了合作化运动在农村引起的思想动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新排列组合。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延续了赵树理小说中反封建的主题。3、分析赵树理《三里湾》的创作风格答案:赵树理十分注意运用传统的古典小说和民间说书的手法并加以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法。他把人物融入故事之中,通过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在人物关系的描写中,多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从这一个人物的眼里看出另一个人物的思想行动,使人物之间联系紧密,互为映衬。《三里湾》在风格上仍然保持了作家那种明快、质朴、幽默、乐观的调子。赵树理在小说创作民族化大众化的探索上,做出了宝贵的贡献。4、分析柳青《创业史》的主要内容答案:小说通过草棚院里梁三老汉和梁生宝的矛盾,通过郭世富盖房和郭振山活跃借贷的失败,通过梁生宝互助组的整顿、巩固、发展和灯塔社的成立,展示了蛤蟆滩一梁生宝等坚决走互助合作道路的人为一方与以富裕中农郭世富等坚持单干的人为另一方的较量。这体现了当时党的政策,加之柳青高超的艺术手法,使小说发表后得到很高的赞誉。5、分析柳青《创业史》的主要成就答案:小说塑造得相当成功的人物是梁三老汉。作为一个小生产者,他精神上背负着私有观念的因袭重担,保守、自私,但农民的务实使他在对比中逐渐看清梁生宝的道路能给庄稼人带来好处。小说深刻地把握了这个人物复杂微妙的性格和心理,有说服力的写出了人物的思想转变。此外“三大能人”郭世富、郭振山、姚士杰的性格也写得比较好。
6、分析周立波《山乡巨变》的主题思想答案:《山乡巨变》以1955年到1956年大陆农业合作化高潮为背景,描写湖南某山村清溪乡从建立初级社到转入高级社的过程和由此带来的山村面貌的变化。在总体构思上,小说以当时的农业合作化的政策为指导,受到1955年对合作化运动中所谓“小脚女人”式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的激进观念的影响。但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作者照顾合作化实际的进程较多,未能完全站在当时政策的“高度”。7、分析周立波《山乡巨变》的创作风格答案:在艺术结构上,《山乡巨变》以写人物为纲,集中一定的篇幅写一两个人物,在刻画人物中叙述故事,加之作者对农民的熟悉和娴熟的技巧,因而塑造了一批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山乡巨变》对江南山乡水墨画似的描写,对人物思想行为细腻入微的刻画,对生活细节的富有情趣的表现,形成了作品特有的风格。第二十四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郭小川的创作风格答案:郭小川在二十年的诗歌创作生涯中,很重视诗歌艺术形式的创造和革新。他根据不同的思想内容,在词语声调选择上、句式安排上、韵脚疏密上、进行苦心探求,作出一定的成绩。在诗的想象上,比喻、象征的运用上,词语的锤炼上,也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2、分析贺敬之的创作风格答案: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贺敬之的政治抒情诗与抗战时期艾青、田间等的某些作品存在承接关系,同时,又直接从马雅可夫斯基等诗人那里取得借鉴。贺敬之在解放前的诗作曾采用过自由体,也运用过信天游等民歌形式。他写这些政治抒情诗,却更多借鉴外来形式,采用“长句折行”的体式作为基础。他努力改造这种诗体,使之具备民族的色彩,重视从民歌和古典诗词中吸取有表现力的语言、形象。在整体铺张的诗风的基础上,也注意局部的凝练含蓄。在诗行的组织上,在节奏的音律上,把自由体的灵活开阔与诗行的排比对称、音律和谐统一在一起。第二十五章练习简答题:1、列出八个样板戏的题目答案: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论述题:1、分析杨朔散文的创作特点答案:杨朔善于在看来极其平凡的事物中提炼动人的诗意,在一片奇景中寄寓深邃情思,通过这诗的意境,来展现出时代的侧影。在意境创造上,他善于运用古典诗词中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手法,文章中,抒写景物和抒写人物的两条线索,常常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为了使意境更含蓄,他还十分注意结构布局的精巧,做到开头引人入胜,结尾发人深思。他很注意散文语言的锤炼。他刻意追求语言的洗练、清新、别致,常常像古人作诗那样推敲字句。但是,这些手法用多了,又多少有点像“散文的新八股”,即过多的“先写景物,再借喻比人,最后点明哲理、抒发情感的‘物-人-理’的‘三段结构’”。2、分析秦牧散文的创作特点答案:秦牧散文用谈天说地、辨析名物的方式,借助丰富、饱满的知识,抒写对人生的感受,寄寓对人物的褒贬,启发人们去思考、受到崇高的感情的陶冶,寓教育于娱乐之中。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在他的作品中,比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第二十六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创作特点答案:《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塑造了刘世吾这样有严重官僚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想作风的领导干部。小说表现了对生活的复杂性的尊重,作者坚持从生活出发的创作道路,摒弃从某种概念和公式去图解生活的流行做法,而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勇气。第二十七章练习名词解释:1、“伤痕文学”答案:从1977年开始出现的一种创作思潮。“伤痕文学”一方面对“人不复为人”的非人状况和社会文化心态作了辛辣的讽刺和控诉,另一方面,表达了对美好朴素人性的呼唤和赞美之情。第二十八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伤痕小说的创作特点答案:伤痕小说彻底否定“文革”,宣泄人们的义愤,揭示了“文革”对人们心灵的戕害。这些作品一反“文革”时期僵化、呆板的创作模式,以批判的眼光大胆触及人性、人情等问题。不足之处是,缺乏必要的提炼和理性的反思。2、分析张贤亮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答案:张贤亮小说中,落难的知识分子在极度困厄中总会遇到劳动者的呵护、关爱。这些劳动者以其古朴、坚韧、达观影响着落难的知识分子,成为主人公实行自我救赎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者中着墨最多的是几个女性,她们无不美丽动人,热情奔放,向主人公奉献上无私的爱。这些女性形象带有很大的幻想成分,和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被作者编织得十分动人,使主人公苦难的历程染上了相当浓厚的浪漫情调。2、分析《美食家》的创作成就答案:中篇小说《美食家》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具有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的人物形象——吃客朱自治。这位房产资本家出身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吃”上作文章,他的生活随饮食文化的兴衰而变化。3、分析《人到中年》中陆文婷形象的典型意义答案:从陆文婷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妇女传统美德和优秀知识分子理想人格的完满结合。她的悲剧反映了中年问题,特别是中年知识分子问题。这一问题又广泛地联系到知识分子政策、干部体制、职业妇女的福利保障、“文革”后遗症等诸多方面。4、分析汪曾祺小说的创作特点答案:汪曾祺小说中融会了儒道互补、儒内道外的哲学意识和民间文化的生存意识,其人物大多重入世,重实践,重世俗,又不为功名利禄左右,追求自由发达的人生。小说有士大夫气息,但由于吸收了民间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因素而没有过分泛滥。5、分析路遥小说《人生》中高加林的时代意义答案:《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在恋爱对象和生活环境选择中遇到的曲折、矛盾、痛苦,典型地表现了80年代初一部分有才华、有抱负的农村青年的人生际遇和心理状态。他压抑内心的痛苦对具有传统美德的农村姑娘刘巧珍的背弃,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反而一无所有地回到黄土地上。小说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道德与现代意识、情感判断与实际利害、社会机遇与个人选择等问题的多向度思考。6、分析史铁生小说表现的残疾意识答案:史铁生自身的不幸遭遇和由此带来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小说有很强的残疾意识,笔下的残疾人多是痛苦而敏感的,如《来到人间》的小女孩,《山顶上的传说》中寻找鸽子的年轻人,他们要求的是真正的平等。史铁生对残疾人命运的思考进而达到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如《命若琴弦》、《原罪》。
第二十九章练习名词解释:1、寻根文学答案:“寻根”作家认为规范的中原文化已经是凝固的、僵死的东西,寻根的任务就是把散落在边远地区和封闭村庄中的民间文化精神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精神发掘出来。2、王安忆的“三恋”答案:王安忆的“三恋”指《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这些作品分别从情和性两方面探讨男人和女人作为性角色在相互交往中体现的人性,将男女双方从种种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论述题:1、分析马原小说的“叙事圈套”答案:马原的实验小说不再用意义整合素材,取消了情节内部、情节和情节之间的因果关系。《冈底斯的诱惑》讲的是看天葬的故事,猎熊的故事,顿月、顿珠和尼姆婚恋的故事。这三个故事彼此间没有什么关系,叙述者把它们切割成许多碎片,成了许多片段的拼贴,使作者的阅读习惯受到了挑战,从而把注意力放到小说的讲述上。马原的小说还常常让作者、叙述人、故事中的人物互相混淆,几种人称视角不断变化,构成了评论界所说的马原的“叙事圈套”,从中不难发现博尔赫斯、萨略、罗伯•格里耶的影响。2、对比《红高粱家族》中祖父母与父母两代人之间的性格差异答案:在莫言笔下,祖父母一辈人一扫父母一辈人的委琐、麻木、软弱和奴性十足而代之以旷达、豪雄、奔放、刚烈。祖父母一辈人的传奇生活是对父母一辈人艰难麻木生活的反拨,是对原始生命力的呼唤,是对民间文化中反抗性一面的认同。第三十章练习名词解释:1、“童话诗人”答案: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他的诗歌描写一个纯净、和谐,没有矛盾,为与现实相对比而存在的世界。顾城追求的这一美的境界,在他的诗中,被表现在未涉世事的孩子的眼睛和心灵中,也被表现在没有被污染的大自然中。主要作品有《生命幻想曲》、《永别了,墓地》、《小春天的谣曲》、《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等。论述题:1、分析舒婷诗歌的创作主题答案:舒婷的代表作有《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呵,母亲》、《致橡树》、《雨别》、《惠安女子》、《神女峰》等。她的创作,在主题上,侧重揭示理想追求过程中的内心矛盾,表现那一代青年从迷惘到觉醒的痛苦、探求、欢乐的感情轨迹。她对祖国、亲人、朋友的感情真切的抒写,提高了人的感情生活和独特、真挚情感内容在当代诗歌中的地位和价值。2、分析北岛《回答》的主题思想答案:北岛写于1976年天安门“四五”运动的《回答》,突出表现了他这个时期的意志理想。一方面,诗有力地指斥了那个社会环境的颠倒、荒谬的性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另一方面,表现了一个挑战者于历史的颠倒者进行抗争的不可动摇的决心,“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的描述,就包含着对民族历史新生的不可逆转的坚定信念。第三十一章练习名词解释:1、“第三代诗”答案:“第三代诗”又叫“新生代”诗歌、“后朦胧诗”等等。80年代初期,“朦胧诗”派已经解体,其模仿者失去了发自内心的激情,成了手法花样上的翻新。这引起更年轻一代的不满,他们开始寻找新的出路,“新生代”诗歌由此而生。1986年10月安徽合肥《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联合举办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推出由100多位“后崛起”诗人分别组成的60余家自称的“诗派”,可视作“新生代”诗人在全国的集体登台亮相。
2、非非主义答案:1986年5月,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等创办《非非》和《非非评论》报,宣告“非非主义”的诞生。“非非意识是从对语言的不信任开始的”。他们提出包括“感觉还原”、“意识还原”、“语言还原”的“创造还原”,具体途径是:三逃避——逃避知识、逃避意识、逃避意义;三超越——超越逻辑、超越理性、超越语法。简答题:1、“第三代诗”的创作特点答案:第三代诗人拒绝“朦胧诗”精英化、理想化、意识形态化倾向,而提倡平民化、世俗化、个人化;拒绝“朦胧诗”的意象、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段,而提倡口语化、强调“语感”的艺术效果;诗中充满反讽、调侃和黑色幽默。第三十二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的主要内容答案:《干校六记》,写的是她于1970年7月至1972年3月间在“干校”的生活,包括“下方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则。这组散文没有正面展开当时社会上和“干校”中无休止的政治批判这些“大背景”、“大故事”,写的多是“干校”中的衣食住行、劳动及同事间、夫妻间的往来彼此“小点缀”、“小插曲”,从“干校”中知识分子群体这一侧面,对“文革”作冷静而深入的反思。2、分析杨绛散文的创作特点答案:杨绛不以“以天下为己任”的身份对历史的是非评头论足,而专注于历史大背景下个人的见闻和感受;写个人的见闻和感受,也不作含血带泪的控诉,其语调是平静的、温和的,然而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态度都得到深刻的揭示。第三十三章练习简答题:1、简述高行健《绝对信号》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答案:《绝对信号》写的是夜行货车的守车上五个人物之间紧张而微妙的关系。待业青年黑子为结婚需要一笔钱,被车匪引诱,到守车上协助车匪行窃。剧作把现实的有限对话和人物大量的心理活动、幻想、回忆交错叠加在一起,使人物的心灵获得物化表现,以揭示黑子的转变。第三十四章练习名词解释:女性主义文学答案:1995年,女性主义文学开始兴起。“回到女性自身”、“女性叙事”以及女性“语言的自觉”成为90年代女性写作的基本特征。到了90年代中期,女性文学发展出现更加前卫的现象,“美女作家”,用身体写作。第三十五章练习名词解释:1、新写实小说答案:新写实作家的共同点是以零度叙述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凡俗的人生故事,拒绝传统现实主义典型化的手法。2、新历史主义小说答案:新历史主义小说对历史的理解不同于以往的官方历史或正史的话语模式,而是致力于以民间视角来还原历史真相,以迥异的历史观来发掘和表现主导历史流向的核心因素。代表作家:苏童、叶兆言
论述题:1、分析池莉小说《烦恼人生》的创作特色答案:《烦恼人生》从普通工人印家厚一天的生活流程的描述中,展示人的生存需求和现实生活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所产生的烦恼。池莉没有采取传统现实主义手法,而是让主人公于种种烦恼中体会到世俗生活的实在性,体会到作为丈夫、父亲的责任。池莉在看待生活时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把实实在在过日子即维持人的生命需求看得高于理想与道德。2、分析余华小说中的苦难意识答案: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都用很大篇幅描述苦难。苦难在《活着》里的表征是一个个亲人、友人的相继死亡,在《许三观卖血记》里的表征是生存的困厄。小说减弱了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放弃了暴力和血淋淋场面的刻意展示,关注人物命运,重视故事情节,苦难成为人生的一种常态,成为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景观。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福贵和许三观就是从这种苦难中体会人生真谛。第三十六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余秋雨散文的创作特色答案:余秋雨著有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寻找“人文山水”,探寻中国文人艰辛跋涉的脚印成为他游历和写作的冲动。他的散文不以写景状物见长,而靠丰富的知识和鞭辟入里的思辨取胜,在踏访与反思中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知识分子的人格精神问题。第三十七章练习论述题:1、分析台湾乡土文学的发生背景答案:写实的、乡土的文学思潮在台湾始终存在着。到了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台湾被逐出联合国等一系列事件使国民党在台湾的威望受到沉重打击,台湾经济对农村和市镇中下层人民的剥夺,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促使作家关注现实,关注民众,关注社会改革,为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动力。2、分析余光中诗歌中的乡愁主题答案:乡愁是余光中诗作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源在于诗人的现实处境和对这一处境的思考。诗人自视为被放逐者,在此地与彼地、故乡与他乡、古老与现代之间飘零,意识中理想的中国凌越任何现实的实体,因此有了那么多令人神往的古中国意象。他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领悟得益于这种心境,它不仅属于诗人,也属于处在同一历史境遇的所有中国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试题及答案.doc
- 中南大学《电子政务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 中国历史第一册答案.doc
- 中国文化概论一考通答案电子版.doc
- 中国旅游文化复习题答案版.doc
- 中国注册税务师后续教育2012练习题及答案.doc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思考题答案汇总.docx
- 中国特色课后思考题答案整理.docx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名作课后题答案.docx
-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2016课后习题以及答案正确率在99.9%以上).docx
- 中国美术史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中国近代史1-7章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的习题答案.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2010完整版).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2010年修订版).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123.doc
-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3.doc